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废水排放中化学需氧量是否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基于截面数据的分析

废水排放中化学需氧量是否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基于截面数据的分析

废水排放中化学需氧量是否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基于截面数据的分析
废水排放中化学需氧量是否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基于截面数据的分析

废水排放中化学需氧量是否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基

于截面数据的分析

1.引言

“十一五”期间,中国政府提出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战略决策。作为约束性指标,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10%的目标使得各地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污染物减排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十二五”期间,化学需氧量将继续作为减排指标。分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变化趋势及特点、找出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变化与水环境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对于其他污染物减排和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需氧量的检测方法[1-5],新技术在测定中的运用和改进[6-10],部分学者研究了化学需氧量减排与水环境质量变化关联分析[11],基于基尼系数的化学需氧量排放公平性评估等[12],而对特定地区化学需氧量的截面数据分析几乎没有,本文选取了2014年全国31个省市的化学需氧量进行了分析,以期弥补这一空白,探索在不同省市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规律。

2.化学需氧量的截面数据来源

2.1化学需氧量

常用的化学需氧量(即CODcr),是指在强酸并加热的条件下,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来表示[13]。化学需氧量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水中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水被有机物污染是很普遍的,因此,化学需氧量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指标之一,但只能反映能被氧化的有机物污染,不能反映多环芳烃、PCB等的污染状况。CODcr是我国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指标之一。CODcr数值越小,说明水被污染的越轻。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域环境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惜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这两类水域的COD排放上限都是15。I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这类水域的COD排放上限为20。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这类水域COD排放上限是30。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COD排放上限为40。

2.2截面数据:

截面数据(cross-sectiondata)是指在同一时间(时期或时点)截面上反映一个总体的一批(或全部)个体的同一特征变量的观测值[14],是样本数据中的常见类型之一。例如,工业普查数据,人口普查数据,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在数学,计量经济学中应用广泛。与时

序数据相比较,其区别在与组成数据列的各个数据的排列标准不同,时序数据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横截面数据是按照统计单位排列的。因此,横截面数据不要求统计对象及其范围相同,但要求统计的时间相同。也就是说必须是同一时间截面上的数据。与时间数据完全一样,横截面数据的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包括价值量的计算方法)也应当是可比的。

在分析横截面数据时,应主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数据的一致性,主要包括变量的样本容量是否一致、样本的取样时期是否一致、数据的统计标准是否一致;二是异方差问题,如果在回归模型Yi=β0+β1X i+u i中,无论X i取何值,u i的方差Var(u i)=E(u i2)=σ2(i=1,2,…,N),就说随机扰动项u i具有同方差性。然而,现实中的大量现象与同方差性相违背。研究结果表明用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异方差性几乎是一个普遍现象[15]。由于数据是在某一时期对个体或地域的样本的采集,不同个体或地域本身就存在差异。

对异方差的检验大多集中于线性模型情形,检验方法很多。主要的检验异方差性的方法有:图示检验法、等级相关系数检验法、戈里瑟检验(GlejserTest)、巴特列特检验、布鲁奇-培根检验(TheBreusch-PaganTest)、戈德菲尔德-匡特检验(TheGoldfeld-QuandtTest)、沃特检验(WaldTest)、拉格朗日乘数检验、似然比检验、怀特大样本检验等。这些检验方法在性能上各有优劣,互为补充,在具体操作时宜结合使用,相互验证,不应单凭个别检验结论做出歧视性或排他性的断言。

2.3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环境保护部的《2013年环境统计年报》、《2014年环境统计年报》和《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

从《2014年环境统计年报》的数据可以看出,2014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2294.6万吨,同比下降2.47%;排放量大于100万吨的省份有10个,依次为山东、广东、黑龙江、河南、河北、湖南、辽宁、四川、江苏和湖北。10个省份的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1325.8万吨,占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57.8%。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前3位的省份依次是广东、江苏和新疆,分别占全国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7.6%、6.6%和6.0%;农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前3位的省份依次是山东、黑龙江和河北,分别占全国农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11.4%、9.3%和7.9%;城镇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前3位的省份依次是广东、四川和湖南,分别占全国城镇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10.0%、6.8%和6.2%。

具体数据如下所示:

表1 2013-2014年GDP和COD数据

图1 2013-2014年人均GDP和人均COD排放折线图

以各省市的人均GDP为关键字进行升序排序,从图中可知2013年人均GDP和化学需氧量的折线图与2014年的一致。本文主要选取了2014年各省人均GDP和人均COD排放量进行分析。

图2 2014年中国各省人均GDP和人均COD排放分布图

2.实证结果及分析

3.1二次模型的建立

选取人均GDP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因素,以各省COD水平作为重点考察的环境影响因素。以PCOD表示人均化学需氧量排放水平,以PGDP表示经济发展水平(其中PCOD即2014年各省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与人口总数之比,PGDP为2014年各省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口数之比),并对两者取对数,建立化学需氧量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对数模型: ln(PCOD)=b0+b1ln(PGDP)+b2[ln(PGDP)]2(1)

图3取对数后的人均GDP和人均COD散点图

式中,b0为截距项,b1,b2分别为PGDP和(PGDP)2的待估参数。当b1>0,b2<0时,则为二次曲线关系,即满足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关系;反之,当b2<0,b1>0时,则为“U”型曲线关系;当b2=0,b1不等于0时,则为线性关系。

在Eviews7.0中代入人均GDP和人均COD排放的数据对模型(1)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结果如下:

ln(PCOD)=-183.156+34.308ln(PGDP)-1.580[ln(PGDP)]2(2)

图4回归分析结果

3.2模型的检验

拟合优度检验(R2检验):R2表示在回归方程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比例,这一比

例越大,回归方程可以解释的部分越多,模型越精确,回归的效果越显著。是一个介于0到1的数,越接近1说明回归拟合效果越好。一般地,如果R2地取值超过0.8,认为模型的拟合优度比较高。在本例中R2为0.388,拟合程度似乎不够好。

在查阅相关资料以后,发现在社会科学研究中,R2较低是十分正常的,即使一个很低的也不意味着该回归方程是没有用的,还要综合分析其他检验参数。一般情况下,社会科学研究中R2在0.3以上就不考虑这个因素。

参数显著性检验(t检验):如果每一个回归系数都通过了t检验,说明模型中的每一个自变量都是显著的。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的系数所对应的变量,应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将其剔除,这是自变量选择的一个最常用的方法。

Eviews给出了拒绝零假设时犯错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称为相伴概率p。若此概率值低于事先确定的置信度(如0.05或0.01),则可拒绝零假设,反之则不能拒绝。在本次分析中t统计量的相伴概率p值即统计量右边的Prob.的值为0.0003<0.01,因此在0.01的水平上拒绝H0,即回归参数都十分显著。

方程显著性检验(F检验):若F大于临界值,则拒绝零假设,认为在显著性水平下,因变量对自变量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是显著的;反之则不能拒绝原假设,认为回归方程不显著。在Eviews中,可以通过统计量的相伴概率p值来判定该方程的整体显著性水平。在本例中,在本次分析中,F统计量的相伴概率p值为0.0010<0.01,因此在0.01的水平上拒绝H0,即方程总体回归显著。

异方差检验:总体回归函数中的随机误差项满足同方差性,即它们都有相同的方差。如果这一假定不满足,即:随机误差项具有不同的方差,则称线性回归模型存在异方差性。异方差性常来源于截面数据。研究异方差性的重要性在于,若对存在异方差的模型不加区别地应用OLS法,估计量不再是有效估计量,将会导致错误的推断。若误判异方差性的存在,也会导致难以估量的损失。Breusch–Pagantest这个测试主要检定异方差性的存在,伴随概率p-value少于5%(选取95%置信区间),则异方差性存在。本检测中伴随概率p-value为0.5615,不存在异方差性。

图5异方差检验结果

自相关检验:DW检验通过在图中得出的Durbin-Watson统计值为2.007。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n=31,k=1,查表得的d L=1.36,d U=1.50。由于d=2.007>d L,故不存在正自相关。也可以通过做e t对e t-1的回归来判定是否存在自相关,在命令窗口中输入lsece(-1),弹出结果如图所示。通过该辅助回归可以得出原模型不存在自相关。

图6自相关检验结果

3.3其他模型的对比

其他模型的建立:尽管以上建立的二次模型各方面检验系数都通过了,本次实证分析为了保证模型建立的最优性,在此之外尝试建立了其他模型,和以上模型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科学性。建立的模型有以下几个:

A、以人均GDP,COD设置模型:

P cod=a+b1*P gdp+b2*P gdp2(3)

此模型中为对人均GDP取对数,也未对人均COD取对数,直接以人均COD作为因变量,以人均GDP为因变量建立了二次模型,通过Eviews7.0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图7模型A回归结果

从以上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建立的回归模型t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53,远远超过了0.05的界限,t检验没有通过,R2为0.23,比以上模型低,方程拟合度小,显然此模型没有以上模型更好。

B、以人均GDP,COD设置模型:

P cod=a+b1*P gdp+b2*P gdp2+b3*P gdp3(4)

图8模型B回归结果

C、以人均GDP,COD设置模型:

P cod=a+b1*ln(P gdp)+b2*ln(P gdp)2+b3*ln(P gdp)3(5)

图9模型C回归结果

从建立的模型A、B、C可以看出,此三个模型的t检验,R2检验,F检验等都很差,和本次研究建立的第一个模型相比不显著,因此可以认为一下回归模型最能拟合2014年全国31个省市人均GDP和人均COD之间的关系。

ln(P COD)=-183.156+34.308ln(P GDP)-1.580[ln(P GDP)]2(2)

从公式(2)的估计结果中可以看出b1>0,b2<0,即人均GDP的系数为正,二次项的系数为负,结果表明符合事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的预测,具有明显的倒“U”型曲线特征,拟合效果图如下图所示:

图10模型(2)拟合结果

模型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样本城市总体上体现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变动特征.以人均GDP为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模型回归结果满足理论假设。从图的拟合曲线中可以看出,顶点为(-b1/(2*b2)),对应的数为10.857,和图1对应可发现略大于吉林省2014年人均GDP 取对数(10.823)的结果(横轴对应21位),小于山东省2014年人均GDP取对数(11.017)的结果(横轴对应22位)。样本中的大约有一半的省份处于倒U型曲线顶点的左侧,反映了这些省份城市尚处于工业化上升阶段,人均COD排放水平随着经济增长而快速增加。另外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接近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顶点右侧,人均GDP越高而人均COD排放降低。

4.结论和思考

4.1结论

1、通过分析可知,我国各省废水排放中化学需氧量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2、截面数据获得的倒U型曲线只是表明所选样本省份之间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而不能预测这些国家或地区以后的环境形势,而且各省市之间环境、资源状况、地理要素、分布、发展状况等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因此从截面数据获得的倒U型曲线的证据并不能令人信服。

4.2关于回归分析的一点讨论

A.R2的大小并不十分重要:在社会科学研究中,R2较低是十分正常的,即使一个很低的R2也不意味着该回归方程是没有用的,这一点将在下一章中更加具体的阐述。

B.回归分析并不确定因果关系:回归分析不是用来确定因果关系的,而只是在一元线性回归中简单地判断变量之间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两个变量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必须以经济理论为判定准则。

C. t检验显著性水平的设定:一般而言t统计量的显著性水平只要观察其相伴概率p值大小即可获知。基本判断标准是p值越接近0,拒绝原假设(H0:βi=0)的理由就越充分;反之当p值越接近1,拒绝原假设(H0:βi=0)的理由就越弱。但是显著性水平是由研究者根据需要设定的,可以设定为0.01、0.05、0.10……在某些条件下,只需要单尾检验(one-tailedtest)即原假设(H0:βi<0或βi>0)即可,此时显著性水平的p值只需要将双尾条件(H0:βi=0)下p值除以2就可以得到。

参考文献:

[1]罗国兵. 水体化学需氧量的检测方法[J]. 岩矿测试,2013,06:860-874.

[2]郑青,韩海波,周保学,李金花,白晶,蔡伟民. 化学需氧量(COD)快速测定新方法研究进展[J]. 科学通报,2009,21:3241-3250.

[3]杨先锋,但德忠. 化学需氧量(COD)测定法的现状及最新进展[J]. 重庆环境科学,1997,04:57-61.

[4]葛福玲. 化学需氧量测定方法的改进及研究进展[J]. 四川环境,2012,01:109-113.

[5]梁柱. 化学需氧量测定方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

[6]赵友全,王慧敏,刘子毓,李玉春,范世福. 基于紫外光谱法的水质化学需氧量在线检测技术[J]. 仪器仪表学报,2010,09:1927-1932.

[7]李茜楠.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COD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

[8]杨云涛. 基于嵌入式计算机的污水化学需氧量在线监测仪的开发与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

[9]李嘉庆. TiO_2薄膜的光催化性能及其在化学需氧量测定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10]王娟.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化学需氧量和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分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

[11]李名升,张建辉,罗海江,梁念,于洋,孙媛. “十一五”期间中国化学需氧量减排与水环境质量变化关联分析[J]. 生态环境学报,2011,03:463-467.

[12]叶兆木,王飞,叶堤. 基于基尼系数的化学需氧量排放公平性评估[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10:200-206.

[13]刘玉凤,王东英. COD(化学需氧量)的含义及其排放标准[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7):315-315.

[14]桂小丹,李慧明.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进展[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S1):5-8.

[15]白雪梅. 异方差性的检验方法及评述[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6):26-29.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填空题(14*1.5’=21’) 1.对于生物来说,任何物质包括机体需要的宏量和微量元素,只有 时才是有益的。过量和不足对生物都会引起危害,这就是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 2.积聚膜的粒子不易被干、湿沉降去除,其归宿主要是。3如果在光化学系统的初级过程中,激发态分子分解产生了后,可引发进一步的暗反应。 4在大气污染物的颗粒物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径范围是< μm。 5在水环境中,溶质离子以的形式与胶体物质进行作用,从而被吸附的过程被称为专性吸附。 6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和苯并a芘的化学结构式分别为 和。 7 水中含有机质的固体物质对溶解在水中的憎水有机化合物的吸附特征 是。8从根系和叶片吸收的F最终会积累在植物的部位。 9一般地,砷酸盐的沉积量与水中磷酸盐含量成比例关系。 10生物转化和是多氯联苯的主要转化过程,随取代的氯原子数目的增加,降解和转化都会越来越难。 11 氟对牙齿和骨骼的形成与结构均有很重要的功能,因在牙齿中会形成, 在牙齿表面形成坚硬的保护层,但摄入过量的氟化物会出现症状。 12 在常规的简单化学沉淀物中,以各类金属离子的形态沉淀的溶度积最低,常用来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 13 硒是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原因是 。 14 环境激素的阻碍对象主要是,它可能抑制该类物质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活性,使酶的功能丧失,致使该类物质不能合成。

二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中。(10*1.5’=15’) 1 以下关于气溶胶粒子的三模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2.5μm, 积聚模的粒径为2.5~10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10μm; B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0.05μm,积聚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0.05~2μm; C爱根核模的粒径为0.05~2μm, 积聚膜的粒径小于0.05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D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0.05μm, 积聚模的粒径为0.05~2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2 对流层大气中最重要的吸光物质是( ) A. NO2 ; B. O3; C. HCHO; D. HNO2 ; E. SO2; F. ROOR’. 3 SO 2被氧化成SO 3 形成酸雨的方式主要有() A.SO 2 的气相氧化; B.SO 2 的间接光氧化; C.微生物氧化; D.SO 2 的液相氧化; 4若水体中的酸碱度只是以碳酸和碳酸盐构成,则关于酸度可表示为下式( ) A酸度[ CO 32 -]+[HCO 3 -]+[ OH-]-[H+] B. 酸度=2[H 2 CO 3 ]+[HCO 3 -]+[H+]-[ OH-] C酸度=2[ CO 32 -]+[HCO 3 -]+[ OH-]-[H+] D. 酸度= [H 2 CO 3 ]+[HCO 3 -]+[H+]-[ OH-] 5 重金属污染最大的一个特点是( ) A. 会在生物体内蓄积富集; B.毒性大,污染严重; C. 不能被降解而消除; D.迁移转化的形式多种多样. 6 以下元素已经证实属于会干扰内分泌的环境激素包括() A.Cd; B. Cr; C. Pb; D. Hg; E. Cu. 7当亨利常数在下列哪个范围内,挥发作用受液相控制()。 A. K H > 1.013*102 Pa·m3/mol ; B. K H > 1.013 Pa·m3/mol ; C. K H <1.013*102 Pa·m3/mol; D. K H < 1.013 Pa·m3/mol。

环境化学复习题简答题

环境化学简答题 1. 试述酸雨的主要成分、成因及危害,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 主要成分:酸雨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以硫酸为主 成因:酸雨的形成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包括污染物迁移过程、成云成雨过程以及在这些过程中发生的均相或非均相化学反应等; 危害:1.使水体酸化,造成江河湖泊的生态环境紊乱; 2.使森林大片死亡。酸雨侵入树叶气孔,妨碍植物的呼吸; 3.造成土壤矿物质元素流失,导致土壤贫瘠化,使农作物大面积减产; 4.使土壤的有毒金属溶解出来,一方面影响植物生长另一方面造成有毒金属迁移 5.腐蚀建筑物、文物等。 有关方程式:SO 2和NO x 的排放是形成酸雨的主要起始物 2. 写出光化学烟雾的链反应机制。 链引发 自由基传递 终止 23SO +[O]SO →2324SO +H O H SO →32 2 22NO+[O]NO 2NO +H O +HNO HNO →→SO 2 NO x

3. 为什么排放到大气中的CFCs能破坏臭氧层,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CFCs在对流层中存在,是破外臭氧层的主要原因,CFCs不溶水,稳定性高,被热空气带到平流层,CFCs在平流层受强烈紫外线照射而分解产生氯,氯会与臭氧反应,生成氧化氯自由基(ClO): Cl+O3→ClO+O2ClO+O→Cl+O2即O3+O3→3O2 由此可见,氯在分解臭氧的反应中作为催化剂以促使较臭氧反应成氧,而氯在反应中循环出现,因此少量的氯在重新分配的过程中,就能造成大量的臭氧分解。 4. 试比较伦敦烟雾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区别。 项目伦敦型洛杉矶型 概况较早(1873年),已多次出现较晚(1946年),发生光化学反应 污染物颗粒物、SO2、硫酸雾等碳氢化合物、NO X、O3、PAN、醛类 燃料煤汽油、煤油、石油 气象条件 季节冬夏、秋 气温低(4℃以下)高(24℃以上)湿度高低 日光弱强 臭氧浓 度 低高 出现时间白天夜间连续白天 毒性 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严重 时导致死亡对眼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O3等氧化剂有强氧化破坏作用,严重 时可导致死亡。

复旦大学分析化学AII期末考试试题全解

复旦大学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A卷) (2005年6月)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Ⅱ) 课程代码: 322.112.2.01 开课院系:化学系 姓名:标准答案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03级化学系 一、选择题:(选择最合适的一个答案,每题2分,共10分) 1、比耳定律只有当溶液浓度<0.01mol/L时才成立,其原因之一是由于高浓度时___a____。 (a)吸光邻近质点的电荷分布相互影响,改变了辐射的吸收能力的缘故 (b) 入射光的非单色性影响增大之故(c) 仪器的光度误差变得太人之故 (d) 溶液晌杂散光增大之故(e) 容易受外部实验条件的影响之故 2、使用火焰原子化器时,原子吸收谱线的洛仑兹变宽主要由__c______决定。 (a) 原子在激发态有较长的停留时间(b) 原子的热运动(c) 原子与其它种类粒子的碰撞 (d) 原子与同类粒子的碰撞(e) 外部电场对原子的作用 3、对于难挥发电中性物质进行分离定性时,首选的分析的方法为b。 (a) 气相色谱质谱法(b)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c)区带毛细管电泳质谱法 (d)超临界流体色谱法(e) 经典离子交换树脂法 4、测定农药六六六(C6Cl6)使用气相色谱法,选用的最佳检测器应是 c 。 (a)热导池(b)氢火焰离子化(c)电子捕获(d)火焰光度(e) 吸光光度 5、卢浦大桥使用钢材的要求苛刻,其关键是要防止现场焊接时因热胀冷缩引起的裂纹。为此,钢材 中的含硫量要控制在0.007%以下,冶炼钢时的现场检测,你估计选用的最佳方法是_____d______。 (a) 滴定分析法(b) ICP光源的原子发射光谱法(c) 原子吸收光谱法

高起专环境化学复习题全解

《环境化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⒈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最重要的是迁移形式是物理-化学迁移。 ⒉由近紫外光(200nm<λ<400nm)引起光化学离解的物质键能E应满足:(c=3.0×108m/s,h=6.626×10-34J.s/光量子)299.3J/mol < E < 598.5 kJ/mol 。 ⒊将下列物质:乙烯、正丁烯、正丁烷和异丁烯,按照光化学反应活性大小依次排列为异丁烯 > 正丁烯 > 乙烯 > 正丁烷。 ⒋大气颗粒物依照表面积与粒径分布的关系得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粒度模,分别是爱根核模、积聚模和粗粒子模,并用来解释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归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可吸入粒子定为D p <10μm 的颗粒物。 5.根据温度层结、密度层结和运动规律,可将大气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其中随高度的增加气温降低的是对流层和中间层;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中; 内的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该层也称为电离层。 6.由可见光(400nm<λ<780nm)引起光化学离解的物质键能是(c=3.0×108m/s,h=6.626×10-34J.s/光量子)153.5kJ/mol < E < 299.3kJ/mol 。 7.大气颗粒物有三种重要的表面性质:成核作用、粘合和吸着。雨滴的形成就属于成核作用。 8.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9.根据土壤中H+离子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活性酸度和潜在酸度,根据提取液的不同,潜在酸度分为代换型酸度和水解酸度。代换性Al3+是矿物质土壤潜在酸度的主要来源。 10.含镉废水通入H 2 S达到饱和并调整pH值为8.0,水中Cd2+浓度是6.81×10-20 mol/L (已知饱和H 2S溶液的浓度为0.1mol/L,解离常数K 1 为8.9×10-8,K 2 为1.3×10-15,CdS 的溶度积为7.9×10-27)。 11.已知25℃时,E0(Fe3+/Fe2+)=0.68V,a(Fe3+)=0.01mol/L, a(Fe2+)=0.1mol/L。计算pE0为11.52,pE为10.52。 12.水中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环境问题:人类各种活动或自然因素作用于环境而使环境质量发生变化,由此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与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称为环境问题。 2、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叫做环境污染。 3、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4、分配系数: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段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的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 5、标化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后,有机毒物在沉积物中和水中的平衡浓度之比称为标化分配系数。 6、辛醇-水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时,有机物在辛醇中的浓度和在水中的浓度之比称为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 7、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 8、亨利定律常数:化学物质在气——液相达平衡时,该化学物质在在水中的平衡浓度和其水面大气中的平衡分压之比。 9、水解常数:有机物在水中水解速率与其在水中浓度之比称为水解常数。 10、直接光解:有机化合物本身直接吸收太阳光而进行分解反应。 11、敏化光解:腐殖质等天然物质被光激发后,将激发的能量转移给有机化合物而导致分解反应。

12、光量子产率: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占吸收总光子数之比称为光量子产率。 13、生长代谢:微生物可用有机化合物(有机污染物)作唯一碳源和能源从而使该化合物降解的代谢。 14、共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用碳源和能源,须有另外的化合物提供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该化合物才能降解。 15、生物富集(Bio-enrichment):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吸收、吸附等),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6、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富集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17、生物积累(Bio-accumulation) :指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8、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半数有效浓度(EC50):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和毒物浓度。 19、阈剂量: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 20、最高允许剂量: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不引起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高剂量。 15、基因突变:指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包括碱基对的转换、颠换、插入和缺失四种类型。 16、遗传致癌物:1)直接致癌物:直接与DNA反应引起DNA基因突变的致癌物,如双氯甲醚。 2)间接致癌物(前致癌物):不能直接与DNA反应,需要机体代谢活化转变后才能与DNA反应导致遗传密码改变。如二甲基亚硝胺、苯并(a)芘等。

环境化学总复习题附答案但不完全)

《环境化学》总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 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2、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性质和在环境中的迁移。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生活。 二、选择题 1、 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C A 热岛效应 B 温室效应 C 土壤的盐碱化 D 噪声 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A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B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三、问答题 1、 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2、 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一、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 (1)NO 2 + h ν NO + O · (2)HNO 2 + h ν HO · + NO 或HNO 2 + h ν H · + NO 2 (3)HNO 3 + h ν HO · + NO 2 (4)H 2CO + h ν H · + HCO · 或 H 2CO + h ν H 2 + CO 2、大气中的NO 2可以转化为HNO 3、N 2O 5和N 2O 3 。 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乙烯在大气中与O 3的的反应机理如下: O 3 + CH 2 == CH 2 H 2CO+H 2COO CH 2(O 3)CH 2 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 粒度 和_化学性质_有关,去除方式有 干沉降 和 湿 沉降 。 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 CFmCln + hv CFmCln-1 + Cl · Cl · + O 3 O 2 + ClO · ClO · +O O 2 + Cl 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_温室效应_、_臭氧层破坏_、_光化学烟雾_等是 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8、许多大气污染事件都与逆温现象有关,逆温可分为_辐射逆温_、_平流逆温_、_融雪逆 温和地形逆温_。 9、SO 2的催化氧化速度与_催化剂_、_温度_和_浓度和PH 离子强度_有关。 10、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_HO ·_。 11、燃烧过程中NO 的生成量主要与_燃烧温度_和_空燃比_有关。 12、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_CO 2_、_CH 4_、_CO_、_氟氯烃_。 13、CFC-11的分子式为_CFCl 3_和_CF 2ClBr_。 14、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_风_和_湍流_的影响。 15、按污染成因分,气溶胶可分为_一次气溶胶_和_二次气溶胶_。 16、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_中间层_、热层和逃逸层。 17、伦敦烟雾事件是由_SO 2_和_颗粒物_引起的。 18、大气中CH 4主要来自_有机物的厌氧发酵_、_动物的呼吸作用_、_原油及天然气的泄漏_ 的排放。 19、富集因子法可以推断气溶胶污染源,如(EF )地壳>10,则表示待查元素i________。 20、降水中主要阴离子有_SO 42-_、_NO 3-_、_Cl -_、_HCO 3-_。 二、选择题 1、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ABCD 的影响。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1)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σ键和π键在分子中均可单独存在。() 2.系统误差是不可测的。() 3.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非极性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 4.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全空、半充满状态时原子能量较低。() 5.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是由于植物细胞液的渗透压小于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引起的。()6.醋酸溶液经稀释后其解离度增大,因而可使其H+ 浓度增大。() 7.BF3和NH3都具有平面三角形的空间结构。() 8.CO2与CH4的偶极矩均为零。() 9.共价键和氢键均有饱和性与方向性。() 10.在消除了系统误差之后,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越高,准确度也越高。() 二、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 1.质量摩尔浓度的单位是()。 A. mol·L-1 B. mol·kg-1 C. g·L-1 D. mg·g-1 2.已知反应H2(g)+S(s)=H2S(g)和S(s)+O2(g) =SO2(g)的平衡常数为Kψ1和Kψ2,则反应: H2(g)+SO2(g)=H2S(g)+O2(g)的平衡常数为()。 A. Kψ1+Kψ2 B. Kψ1/Kψ2 C. Kψ1×Kψ2 D. Kψ1-Kψ2 3.下列量子数取值错误的是()。 A. 3,2,2,+ψ B. 2,2,0,-ψ C. 3,2,1,+ψ D. 4,1,0,-ψ 4.主量子数n=3的电子层可容纳的轨道数和电子数为()。 A. 3和6 B. 3和9 C. 6和12 D. 9和18 5.下列卤化氢分子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 HCl > HBr>HI> HF B. HI> HBr >HCl> HF C. HF > HI> HBr > HCl D. HF> HCl>HBr>HI 6.Fe3O4中铁的氧化数是()。 A. 2 B. -2 C. 8/3 D. 3 7.下列关于分子间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型物质的沸点总是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加 B. 色散力存在于所有分子间 C. 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 D. 大多数含氢化合物中都存在氢键 8.能组成缓冲溶液的是()。 A. HAc-NaAc B. NaCl-HCl C. NaOH-NaCl D. HCl-H2O 9.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 A. 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B. 等于零 C. 略大于允许误差 D. 没有要求 10.下列各式中,有效数字位数正确的是()。 A. 0.0978(4位) B. pH=3.24 (3位) C. pKa=1.80 (2位) D. 0.420(2位) 11.随机误差可通过()方法减免。 A. 对照试验 B. 校正仪器

(1)--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1)

示范试卷一 一 、名词解释(本题共18分,每小题 3 分) 1. 环境化学 2. 大气的温度层结 3.K OW及其环境学意义 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5.水体富营养化 6. 绿色化学 二 、填空(本题共16分,每小题 0.5 分) 1、在对流层中,当大气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则出现了逆温 现象。 2. 大气颗粒物湿沉降去除包括 和 两个过程。 3. 大气中主要氧化性自由基为 OH,请用方程式表达其主要反应途径 ; 。 4. 请列举一种CO2以外的温室气体 。 5. 颗粒物在酸雨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双重作用:1)催化SO2的氧化;2)。 6. 冰的密度 水,是因为在两种状态下,水分子形成 的结构不一样。 7. 写出水体总酸度的表达式 。 8. p E的一般表达式为 。 9. CH3OCONHC6H5的水解反应产物为 、 和 。

10.林丹是 ,与其外消旋混合物相比,林丹具有较 的生物富集性。 11. 土壤颗粒是以为骨架,附着着和 的混合体,其中有机质因为结构不均一,在研究吸附时,有学者提出将其分为和 ,来表示其结构变化的难易性。 12. 土壤的理化性质主要通过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 而影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土壤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 、pH等。(尚有很多答案) 13. 土壤胶体是主要的吸附剂,农药在其上的吸附机理很复杂,包括 、、范德华作用力、氢键作用等。 14. 是产生肿瘤细胞的分子基础。 15. QSAR的全称是 ;其中一个结构参数E lumo的含义为 ;代表分子 电子能力。 16. 例举一个可被还原有机污染物 。 17. 写出一个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式 。 18. 影响Fenton反应的主要条件有:pH值、H2O2浓度、 、反应温度。 19.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可分为:植物提取、植物稳定、 。 20. 为了提高修复现场的微生物修复效率,接种活性微生物,并为其提供适宜条件,这一技术称为 。 21. 请例举一个绿色溶剂 等 。 三 、简答题及计算题(本题共66分,每小题 6 分)

水分析化学的期末考试试题四套期末考试题

哈工大2004春季学期水分析化学试题(A) 一、回答下列基本概念(2×5=10) 1.物质的量浓度; 2.拉平效应; 3. EDTA的酸效应; 4. 参比电极; 5. 色谱峰高 二、讨论下面命题( 4× 5=20 分) 1.以钙指示剂 NN 为例,说明金属指示剂的必备条件。 2.对比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测定过程中掩蔽和催化作用的异同。 3.什么是吸收光谱(曲线)?什么是标准曲线?它们有何实际意义? 4.简述气相色谱法的定量方法。 三、填空( 1×15=15 分) (1. 原子吸收光谱仪由( )组成。 )、()、()和 (2. 影响络合滴定的主要因素有( )。 )和 3. ECD和 FPD的中文称谓分别为()和()。 4.在分光光度计中,常因波长范围不同加选用不同材料的容器。现 有下面两种材料的容器,各适用于哪个光区: A.石英比色皿用于();B.玻璃比色皿用于()。 5.水中的余氯采用()法测定,水中余氯在酸性溶液中与() 作用,释放出等化学计量的(),以()为指示剂,用( 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由消耗的标准溶液的用量求出水中的余氯。 )标 四、实验设计题( 5×3=15 分) 1.氯离子测定中空白实验和加入碳酸钙的作用。 2.设计一个测定铝盐混凝剂中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方案。 3.pH 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五、计算题( 10×4=40 分) 1.取水样 100.0mL,以酚酞为指示剂,用 0.100mol/L HCl溶液滴定至指示剂刚好褪色,用去 13.00mL,再加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盐酸溶液滴定至 终点,又消耗 20.00mL问水样中有何种碱度?其含量为多少(mg/L表示)?

环境化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__80%-90%_。 2、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环境污染物。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_工业_、__农业_、__交通_、和__生活_。 5、如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环境效应可分为环境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 物三种。 二、选择题 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 A 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 C土壤的盐碱化 D噪声 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A 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B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三、问答题 1、举例说明环境效应分为哪几类? 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1. 环境化学及基础化学有什么不同? 环境化学的特点是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及变化的化学 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 学转化和效应。及基础化学的方式方法不同,环境化学所研 究的环境本身是一个多因素的开放性体系,变量多、条件较 复杂,许多化学原理和方法则不易直接运用。化学污染物在 环境中的含量很低,一般只有毫克每千克、微克每千克甚至

更低。环境样品一般组成比较复杂,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介质 中还会发生存在形态的变化。它们分布广泛,迁移转化速率 较快,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有明显的动态变化。 2. 环境 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P12) 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按污染物的形态可 分为:气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按污染物 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主 要化学污染物有: 2 元素:如铅、镉、准金属等。2.无机物:氧化物、一氧化碳、卤化氢、卤素化合物等有 机化合物及烃类:烷烃、不饱和脂肪烃、芳香烃、PAH等; 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四乙基铅、二苯基铬、二甲基胂酸等;含氧有 机化合物:如环氧乙烷、醚、醛、有机酸、酐、酚等;含 氮有机化合物:胺、睛、硝基苯、三硝基甲苯、亚硝胺等;有 机卤化物:四氯化碳、多氯联苯、氯代二噁瑛;有机硫化 物:硫醇、二甲砜、硫酸二甲酯等; 有机磷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军用毒气等。 3. 有哪些环境 效应,并结合一些具体实例?(P13)按性质分 环境物理效应:噪声、光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地面沉降、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环 境化学效应:湖泊的酸化、土壤的盐碱化、地下水硬度升高、 局部地区发生光化学烟雾、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的填埋造成 地下水污染等。 环境生物效应:破坏水生生物的回游途径,影响其繁殖、任意砍伐森林,造成水土 流失,产生干旱、风沙灾害等。四、名词解释

环境化学考试参考题

环境化学试题集 一、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环境化学: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 化学原理和方法。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CO 2等气体吸收了地球辐射出来的红外光,将能量截留于大气中,从而 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叫做温室效应。 酸沉降: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干、湿沉降两种途径迁移到地表的过程。 光化学烟雾:所谓光化学烟雾是指含有NO X 和HC 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 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 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大气中一氧化碳的去除由两种途径:土壤吸收和与HO 反应。 目前人们对于大气颗粒物的研究更侧重于,其中是指D p ≤μm 。 对于碳酸平衡,pH=时,体系中的碳酸的主要形态是HCO 3-。 在高pE 值的天然水中(pH=5~9),铁以Fe(OH)3形态存在。 二、简答题(35分,每题5分) 1、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有害物质的 来源,以及在环境介质中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 2、环境化学的研究特点研究的综合性;环境样品的低浓度性;环境样品的复杂性。 2、大气组分按停留时间分为哪几类,有什么意义 大气组成按停留时间分类:准永久性气体、可变化组分、强可变组分;其中属于环境化学研 究中关注的是可变化组分和强可变组分。 3、简述对流层大气的特点。.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存在强烈的对流运动,绝大多数天气现象均发生在此层;密度大,占空气总质量的3/4;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均 发生在此层。 4、简述CFCs 在对流层中可以稳定存在的原因及其在平流层中的危害。解:CFCs 在对流层中可以稳定存在的原因:对波长λ〉290nm 的光不易吸收,不发生光解;不与HO 等反应,不易被氧化;不溶于水,不易随降水从大气中消失。平流层中危害:发生光化学反应,破坏臭氧层温室效应二氧化碳高得多。 4、大气中CO 的去除方式主要有土壤吸收和与HO 反应。(参考教材P31) 5、简述大气中HO 自由基的主要来源。解:清洁大气中, HO O O H O hv 2223+?→?+ 污染大气中,NO HO hv HNO +→+2 ,HO hv O H 222?→? + 6、简述大气中NO 向NO 2转化的各种途径。解:NO 向NO 2转化的主要途径有: 与O 3反应 NO+O 3NO 2+O 2 与氧化性自由基反应 NO+RO 2RO+NO 2 与NO 3反应 NO+NO 32NO 2 7、列出大气中RCHO 和RH 可能的反应途径。 解:参考教材P94图2-38 8、列出大气中由C 2H 6生成PAN 的反应途径。

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2008—2009第一学期分析化学期末试题(A)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40分) 1.可以用下列中哪些方法减小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 )。 A.进行对照试验B.进行空白试验C.进行仪器校准D.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 2. 为标定KMnO4溶液的浓度宜选择的基准物是---------- ( ) A Na2S2O3 B Na2SO3 C FeSO4·7H2O D Na2C2O4 3.已知某标准NaOH溶液在保存过程中吸收了少量CO2,用此溶液标定HCl溶液的浓度,若以酚酞为指示剂,则对所标定的HCl溶液的浓度的影响是()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难预测 4. 0.05 mol/L SnCl2溶液10 mL 与0.10 mol/L FeCl3溶液20 mL 相混合, 平衡时体系的电 位是[已知此条件时 ? ' (Fe3+/Fe2+)= 0.68 V, ? ' (Sn4+/Sn2+)= 0.14 V] ( ) A 0.14 V B 0.32 V C 0.50 V D 0.68 V 5. 以下溶液稀释10倍时,pH改变最小的是---------------------------- ( ) A 0.1mol/L HAc B 0.1mol/L NH4Ac C 0.1mol/L NaAc D 0.1mol/L NH4Cl 6.当金属离子M和N共存时,欲以EDTA滴定其中的M,若CM=10CN,TE=0.1%,pM=0.2,则要求lgK为…( ) A 5 B 6 C 4 D 7 7. (1) 用0.02 mol/L KMnO4溶液滴定0.1 mol/L Fe2+溶液(2) 用0.002 mol/L KMnO4溶液滴定0.01 mol/L Fe2+溶液,上述两种情况下其滴定突跃将是------ ( ) A 一样大 B (1)>(2) C (2)>(1) D 缺电位值, 无法判断 8采用BaSO4重量法测Ba2+时,洗涤沉淀用的洗涤剂是() A 稀H2SO4 B 稀HCl C 冷水 D 乙醇 9 pH=4时有莫尔法滴定含量,将使结果() A 偏高 B 偏低 C 忽高忽低 D 无影响 10用同一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相等的H2SO4和HAc溶液,消耗的体积 相等,说明H2SO4和HAc两溶液中的() A.氢离子浓度(mol/L下同)相等; B. H2SO4和HAc溶液的浓度相等; C. H2SO4浓度为HAc溶液浓度的1/2; D.两个滴定的pH突跃范围相同。 11.铬黑T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它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显红色, pKa2=6.3 pKa3=11.6 H2In HIn2- In3- 紫红蓝橙 使用该指示剂的酸度范围是--------- ( ) A pH < 6.3 B pH > 11.6 C pH = 6.3~11.6 D pH = 6.3±1 12.在重量分析中,待测物质中含的杂质与待测物的离子半径相近,在沉淀过程中往往形成…( ) A 混晶 B 吸留 C 包藏 D 后沉淀 13.副反应系数αM(L)=1表示() A.M与L没有副反应 B. M与L副反应相当严重 C.M的副反应较小 D.[M]=[L] 14在EDTA配位滴定中,如不存在共存离子,则Y的副反应系数αY和δY分布系数之间的关系为() A. αY<δY B.αY=δY C.αY=δY–1 D.不能确定 15若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势差至少应()A.0.09V B.0.18V C.0.24V D.0.27V

水环境化学复习题

水环境化学复习题 7. 腐殖质分为哪些种类,通过哪些途径对水质产生影响? 8. 简述生物富集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并说明生物富集的生态环境意义。9. 说明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概念和作用。 10. 亨利常数的表达方式有哪些?怎样计算亨利常数?11. 葡萄糖的氧化反应式为:C6H12O6 + 6O2 =6CO2 + H2O 计算100 mg/L的葡萄糖完全氧化的理论耗氧量。 12. 某废水的BOD5为250 mg/L,其最终BOD为380 mg/L,试求其降解速率常数。 13 .某河段流量为Q = 2 160 000 m3/d, 流速为46 km/d,T=13.5℃,耗氧系数k1=1.14 d-1,复氧系数k2=1.85d-1,起始断面排污口排放的废水量为8×104 m3/d,废水含BOD5为500 mg/L, DO为0,上游河水BOD5为0,DO为8.95 mg/L。求排污口下游10 km处河水的BOD5和氧亏值以及极限溶解氧出现的距离。 14 .某芳烃类有机污染物的分子量为19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5 mg/L,试估算其辛醇/水分配系数(kow)及在鱼体中的生物富集系数(logBCF)。 15 .某种鱼对水中的持久性污染物X的吸收速率常数ka为14.5h-1,鱼体消除X的速率常数ke为2.5×10-3h-1;若X在鱼体中的起始浓度为0,在水中的浓度保持不变,且实验期间鱼体体重保持不变。计算X在鱼体内的富集系数及其浓度达到稳态浓度95%时所需要的时间。

16 .已知二氯乙烷(CH2ClCH2Cl)在25℃时的饱和蒸汽压为82 mmHg,在水中的溶解度为8700 mg/L,计算在该温度下四氯化碳从6.5 cm厚水层中挥发的半衰期。十、水中的重金属 1. 天然水体中的重金属大约有几种存在形态? 2. 影响水中重金属存在形态的因素有哪些? 3. 影响水中重金属毒性的因素有哪些?它们都如何影响重金属的毒性? 4. 何谓金属元素在水环境中的迁移?有哪些迁移基本类型? 5. 元素在地表环境中迁移的特点有哪些? 6. 影响元素在地表环境中迁移的因素是什么? 7. 有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向上覆水中释放? 8. 沉积物中的金属有哪些存在形态?9. 如何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十一、配位解离平衡 1、决定络合物稳定性的因素在哪几方面? 2、水环境中常见无机配位体和有机配位体有哪些? 3、水环境中的金属离子与配位体络合的一般规律如何? 4、Cl-对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有何特点? 5、OH-对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有何特点? 6、腐植质对对重金属离子迁移转化有何影响? 7、举例说明EDTA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十二、溶解与沉淀 1.天然水体中的溶解和沉淀平衡的复杂性表现在哪里? 2.难溶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度与pH的关系如何? 3.解释图12—2中的3条直线与一条曲线各表示什么意思? 4.如何绘制氢氧化亚铁与碳酸亚铁溶解度与pH的关系图?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B

环境学院环境化学课程考试题 A盐度升高 B pH降低C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D改变氧化还原条件4、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__B—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5、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一、B、C、D _的影响。A风B湍流C天气形式D地理地势 6、大气中H0自由基的来源有A、C、D 的光离解。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归趋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的效应是环境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3、大气中的N02可以转化成HNO? 、NO 3 和___ 2O5 o 4、大气颗粒物的去除方式有干沉降和湿沉降° 5、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_________ 表面吸附________ 、离子交换吸附________ 和专 属吸附。 6、有机污染物一般诵过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 集和生物降解作用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7、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降低,因而表层水呈氧化性环境,深层水及底泥呈还 原性环境。 & 一般天然水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的物质是溶解氧,而在有机物累积的厌氧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物质是有机物。 9、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 。 10、土壤具有缓和其_ ____ 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称 为土壤的缓冲性能。 二、不定项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1、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A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2、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____ C ___ o A热岛效应 B 温室效应C 土壤的盐碱化 D 噪声 第 13、以下—A、B、C、D 因素可以诱发重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 古 A O3 B H2CO C H2O2 D HNO2 7、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B、C 。 A RO B R 自由基 C H2O D HO2 &两种毒物死亡率分别是M1和M2,其联合作用的死亡率M0.10 C >1.00 D >2.00 10、气溶胶中粒径___ A ____ ym的颗粒,称为降尘。 A >10 B <5 C >15 D <10 三、判断题(10分,每小题1分,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请在括号内打“X”) 1、金属有机态的毒性往往小于无机态的毒性。(X ) 2、硫酸烟雾主要是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的SO2,颗粒物以及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V ) 3、干沉降是大气中NOx最主要的消除方式。(X ) 4、光化学生成产率白天高于夜间,峰值出现在阳光最强时,夏季高于冬季。(V ) 5、在天然水的碳酸平衡封闭体系中加入强酸或强碱,总碳酸量不受影响。(V ) 6、有机化合物吸附在颗粒物矿物质等组分的表面,等温线是线性的,存在竞争吸附,放出的 吸附热小。(X ) 7、腐殖质包括:富里酸、胡敏酸、胡敏素。其中,胡敏酸溶于稀酸稀碱;富里酸只溶于稀碱,不溶于稀酸;胡敏素不被碱液提取。(X ) &同价离子中,半径越大,被土壤交换能力越强,例如Al3+的交换能力大于Fe3+。(X )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

一、绪论 (一)选择题 1、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Hg c)Pb d)As 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__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Hg c)Pb d)As 3、黄河含沙量达______kg/m3,为世界之最。 a) 13 b)73 c)27 d)37 4、联合国已将每年的______定为“世界水日”,提醒人们注意水资源的开发、管理和保护。 a) 4.22 b)3.28 c)3.22d)6.22 (二)填空题 1、世界环境日为__6月5日______。 2、人为污染源可分为_工业污染源_、_农业污染源_、___交通运输污染源__、和__生活污染源__。 3、Cu、Zn共存时,往往能产生____________作用。 4、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________。 5、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富集、分散和消失三种方式。 6一般情况下Se对Hg2+能产生作用。 (三)问答题 1、当前人类生存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二、大气污染化学 (一)选择题 1、酸雨是指pH ______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 a) <6.0 b) <7.0 c) <5.6 d) <5.0 2、辐射一定时间产生的______量可以衡量光化学烟雾的严重程度。 a) O3 b) NO2c) 碳氢化合物d) SO2 3、大气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______。 a) 寒冷的夜间 b) 多云的冬季 c) 寒冷而晴朗的冬天d) 寒冷而晴朗的夜间 4、大气中微粒浓度为50 μg/m3时,大气能见度约为_____Km。 a) 15 b) 12 c) 24 d)40 5、大气中还原态气体(如H2S)主要被______氧化。 a) O2b) OH c) O3d)高价金属离子 6、当天顶角Z______为时,到达地面的太阳光最强。 a) 90o b) 0o c) 45o d) 180o 7、根据Whittby的三模态模型,粒径小于_____um的粒子称为爱根核模。 a) 0.05 b) 0.1 c) 1 d) 2 8、SO2的液相氧化有多种途径,其中______的效果最好。 a) O3氧化b) 催化氧化c) H2O2氧化d) 非催化氧化 9、催化剂对SO2氧化有影响,下列四种物质中______的催化效果最好。 a) NaCl b) CuSO4c) MnCl2d) MnSO4

(2)--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2)

示范试卷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5题,15分) 1、环境化学 2、大气垂直递减率 3、生物强化技术 4、水体富营养化 5、绿色化学 2、填空题(每题0.5分,共48空,24分) 1、存在于 的臭氧层,可以阻挡紫外线对于地球生物的危害。 2、在对流层中,当一个气团的温度随着高度减少的速率小于周围大气温度随高度减小 的速率时,则认为这个气团处于 状态。 3、比较下述自由基的稳定性,(CH3) 3C? CH3CH2 CH2?。 4、UV254是在光化学反应中经常用到的光源,请计算1 mol分子吸收此波长光子可打 破化学键的能量 。 5、用方程式表达大气中产生 OH的一种途径 6、颗粒物在酸雨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双重作用:1) ;2)对酸性的缓冲作用 。 7、比较下述两个化合物在大气中的半衰期 CCl3F CCl2F2。 8、光化学烟雾是氮氧化物及 等一次污染物,在太阳光照射下,经光化学反应形成 等具有氧化性质的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烟雾。 9、硫酸型烟雾主要发生在 季气温较 的时候。 10、在我国影响降雨酸性的主要离子有SO42-、Ca2+和 。

11、请写出Cl?和ClO?协同消耗臭氧的两个方程 、 。 12、直径小于0.1 微米的颗粒物主要通过 去除。 13、水分子形成 ,造成水的沸点和熔点异常高。 14、发生专属吸附时,重金属主要作为 与颗粒物表面基团作用。 15、写出氧化还原电位E与反应自由能 G的关系 。 16、请用方程式列举一个有机污染物的还原反应 。 17、请写出水解的假一级速率常数表达式 。 18、一个化合物在水体中发生光化学降解的速率随着溶解性有机质出现先升高后降低 的趋势,是因为有机质即可以充当光化学反应的 ,又可以充当猝灭剂。 19、土壤颗粒是以 为骨架,附着着 和 的混合体,其中有机质是一个不同分子量 分子组成的一个连续体,其结构中包含 、脂肪链和 等。 20、土壤的理化性质主要通过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 而影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土 壤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pH、土壤的质地、 、有机质含量、 、 等。 21、络合剂的一个危害是加大沉积物中重金属 。 22、土壤胶体是主要的吸附剂,农药在其上的吸附机理很复杂,包括 、 、范德华 作用力、氢键作用等。 23、请写出DDT发生还原脱氯反应的方程 。 24、林丹是 ,与其外消旋混合物相比,林丹具有较 的生物富集性。 25、从分子水平上,植物可分泌 等物质,与重金属形成配合物,表现出对重金属 的耐受性。 26、生物体内,糖类物质最终通过 过程而代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