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大气科学年谱

大气科学年谱

大气科学年谱
大气科学年谱

大气科学年谱

公元前20世纪巴比伦文明兴盛时期的粘土片上有天气谚语的记载。

公元前14世纪中国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求雨的卜辞和风、云、雨等天气现象的记载。

公元前1217年中国甲骨文有连续10天的气象记录。

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中国《夏小正》介绍各月物候。

公元前5世纪~前3世纪《黄帝内经·素问》有气象与疾病关系的内容,并述及云、雨的生成。

公元前4世纪中国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天文气象杂占》上有云、晕等图谱

约公元前340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撰《气象汇论》,系统综合了古希腊的气象知识。公元前3世纪中国《睡虎山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田律》记有向朝廷呈报雨泽的规定。

公元前2世纪《淮南子·天文训》载有二十四节气的全部名称。

中国已有相风鸟等风向器。

中国《逸周书·时训解》载有七十二候。

公元1世纪中国王充在《论衡·雷虚篇》中指出雷电的季节性特征。

公元10世纪阿拉伯海桑著《光象理论》一书,解释了曙暮光,并推算大气最大高度。

公元1597年意大利伽利略发明空气温度表。

公元1643年意大利托里拆利发明气压表。

公元1653年意大利斐迪南二世组建了包括10个观测站的欧洲气象观测网。

公元1667年英国胡克制成压板式风速器。

公元1686年英国哈雷发现信风和季风。

公元1735年英国哈得来解释了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创立经圈环流理论。

公元1752年美国富兰克林用风筝探明雷击的本质就是电。

公元1755年瑞士数学家欧拉提出理想流体动力学方程组。

公元1780年德国哈默尔在曼海姆创立巴拉丁气象学会。

公元1783年法国查理制成携带自记温度计和自记气压计的氢气球升空测定高空温度和气压。

瑞士索絮尔发明毛发湿度计。

公元1803年英国霍华德依据云的外观对云进行了分类。

公元1804年法国盖吕萨克和毕奥乘热气球升至7300米,观测高空气温、地磁和大气成分等。

公元1805年法国拉普拉斯导出气压测高公式。

英国蒲福制订出蒲福风力等级。

公元1809年英国沃利斯和福雷斯特首创测风气球观测高空风。

公元1810年法国福丁发明福丁式水银气压表。

公元1817年德国洪堡德绘制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首先绘出等温线。

公元1820年德国布兰德斯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

公元1825年英国老赫歇耳发明黑球日射表。

德国奥古斯特发明干湿表。

公元1835年法国科里奥利提了出地转偏向力(称科里奥利力)。

公元1840年瑞典阿加西提出地球气候史上曾出现过冰期气候。

公元1846年英国鲁宾孙发明转杯型风速表。

公元1851年英国格莱舍首先利用电报传送的气象观测资料绘制地面天气图。

公元1856年美国费雷尔将科里奥利力引入大气运动的研究中,并提出中纬度的逆环流。

公元1857年荷兰白贝罗指出风与气压关系的经验规律(称白贝罗定律)。

公元1863年英国菲茨罗伊提出极地气流和赤道气流的气旋模式。

公元1871年英国瑞利提出散射理论并说明了天空呈蓝色的原因。

公元1873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第一届国际气象会议,1878年国际气象组织(IMO)成立。

公元1878年英国科学家利提出局地飑线(冷锋)气旋模式。

公元1882~1883年第一次国际极年

公元1883年法国泰斯朗·德·博尔提出大气活动中心概念。

公元1887年瑞典希尔德布兰松等编制成《国际云图》。

公元1888年德国亥姆霍兹提出流体切变动力不稳定概念。

公元1892年德国莱纳德发现大水滴被气流吹裂时,大残块带正电,小碎沫带负电。

英国达因制成达因风速计。

公元1895年英国雷诺提出湍流运动方程组(雷诺方程组)和湍流粘性力(雷诺应力)的概念。

公元1897年挪威皮耶克尼斯提出环流理论。

公元1900年德国柯本根据气候同植物的关系,对世界气候进行了分类。

公元1901年泰斯朗·德·博尔发现大气平流层。

公元1904年皮耶克尼斯建立大气运动方程组。

公元1905年瑞典埃克曼提出埃克曼螺线。

公元1906年英国肖和伦普弗特提出温带气旋中地面气流切变和降水分布的模式。

奥地利马古列斯提出位能转换为动能的能量转换原理,并导出锋面坡度公式。

公元1911年德国韦格纳提出过冷水滴与冰晶共存时,冰晶消耗,过冷水滴增长。

公元1912年中国在北京设立中央观象台开始气象观测。

公元1913年国际气象组织成立农业气象学委员会(CAGM)。

公元1916年中国中央观象台发布北京地区天气预报。

公元1918年美国霍普金斯提出北美温带地区有关物候现象随空间分布的生物物候律。

公元1919年美国道格拉斯论证了树木年轮宽度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

国际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成立,其中的专门协会之一: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协会(IAMAP)同时成立。

国际气象组织首次召开有关航空气象会议。

公元1920年前后皮耶克尼斯父子提出概括温带气旋生命史的极锋学说,包括冷锋、暖锋、锢囚锋、静止锋及其云雨分布的模式。

公元1920年德国鲍尔提出大型天气概念并进行长期天气预报。

公元1921年法国法布里等发现大气臭氧层。

公元1922年英国理查孙用差分法求解大气运动方程进行数值天气预报尝试。

公元1924年中国气象学会成立,次年创办《中国气象学会会刊》。

公元1928年苏联莫尔恰诺夫发明无线电探空仪。

瑞典伯杰龙创气团学说。

中国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成立。

公元1929年中国竺可桢提出中国的气候区划。

公元1931年英国多布森研制成测量紫外辐射的分光光度计。

公元1934年中国组织物候观测网。

公元1934~1936年中国李宪之提出北半球冷空气活动对南半球天气的影响和南半球冷空气活动对北半球天气的影响问题。

公元1936年中国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开始施放携带自记仪器的探空气球。

美籍瑞典人罗斯比提出气压场和风场的相互适应问题。

公元1937年美籍挪威人皮耶克尼斯和芬兰帕尔门用探空记录阐明气旋波的结构。

公元1938年中国涂长望研究中国的气团并提出新的分类法。

公元1939年罗斯比提出长波理论。

公元1941年英国用雷达测到雷阵雨回波。

公元1942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中央气象局。

德国埃特尔提出位势涡度守恒定律

公元1945年美国里尔总结出东风波模型。

公元1946年中国赵九章提出行星波不稳定性的概念。

美国朗缪尔、谢弗和冯内古特进行了人工降水试验。

美国开始用火箭探测高空气象要素。

公元1947年美国查尼提出行星波斜压大气不稳定性理论。

公元1948年朗缪尔提出了积状暖云降水机制。

英国彭曼提出蒸发计算公式。

美籍华人郭晓岚提出正压大气不稳定判据。

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气象局,1953年转建为中央气象局,1982年改名为国家气象局。

公元1950年查尼、挪威·菲约托夫特和美籍匈牙利人诺伊曼首次成功地作出数值天气预报,为开展数值天气预报业务作出了贡献。

公元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建立大规模的气象观测网。

中国叶笃正、顾震潮等从热力和动力的角度研究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作用。

公元1951年帕尔门指出了长波的结构和变化及其与极锋和气旋波的关系。

世界气象组织(WMO)正式成立,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

美国富尔茨进行转盘模型实验。

公元1955年罗斯比开创大气化学研究。

公元1956年美国菲利普斯进行大气环流的数值试验。

国际生物气象学会成立。

公元1957~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

公元1958年中国在吉林开始人工降雨试验。

公元1960年美国泰罗斯1号气象卫星发射成功。

世界气象组织决定每年的3月23日为“世界气象日”。

美国使用多普勒雷达探测大气。

公元1961年中国曾庆存提出半隐式差分格式求解大气运动原始方程组。

苏联发射金星号行星探测器探测金星大气。

公元1962年中国巢纪平建立中小尺度系统的动力学方程组。

意大利菲奥科等研制了探测大气的激光雷达。

顾震潮提出暖云降水起伏理论。

公元1963年美国洛伦茨发表《确定性的非周期流》一文,用方程计算模拟出非周期现象。

公元1964~1965年国际太阳宁静年。

公元1965年中国开始数值天气预报业务。

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CSU)共同组织全球大气研究计划(CARP)。

公元1968年世界气象组织开始组建世界天气监视网(WWW)。

公元1968~1970年国际太阳活动年。

公元1969年实施大西洋信风试验。

澳大利亚、美国用声雷达探测低层大气。

皮耶克尼斯明确指出沃克环流。

公元20世纪70年代中国建立天气雷达网。

公元1974年实施大西洋热带试验。

公元1977年中国谢义炳提出湿斜压大气概念和理论。

公元]978~1979年实施全球大气研究计划第一次全球试验(FGGE)。

公元1979年中国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实施。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开始发布中期数值预报。公元1980年世界气候计划(WCP)开始实施。

公元1985年中国在南极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气象站。

扬州大学期末考试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解释题 昼夜形成的原因:1、地球本身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2、太阳光在同一时间内只能照到地球的一半表面积3、地球的自转! 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四季形成的根本原因: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的倾斜角【太阳高度角在变化各地获得的热量也在变化所以形成了四季,角度越大热量越多昼越长】 天空的蔚蓝色:当天空晴朗时,大多数质点比较小时,发生了一种有选择性的散射,其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更容易被散射,使得天空呈现蔚蓝色 阴天的乳白色:阴天或有雾时,大气质点较大时,发生了一种无选择的,同程度的粗粒散射【阳光是复合光,看起来是白色的】 秋冬耕制过的地块易有霜出现:粗糙不平的下垫面比平滑下垫面的地面有效辐射要大,地面温度特别低,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形成了霜 气旋多阴雨天气的原因:在摩擦层,由于摩擦作用,气旋中的气流在逆时针旋转(北半球)的同时向中心辐合,产生上升运动,空气绝热冷却,水汽凝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反气旋多晴好天气的原因:在摩擦层,由于摩擦作用,反气旋中的气流在顺时针旋转(北半球)的同时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产生下沉运动,空气绝热增温,致使反气旋氛围内的广大区域无云或少云,多晴朗天气。 【补充】 碰并增长(吞并现象):云滴在大气的上升、下降及乱流混合作用下发生相互碰撞并合并成较大云滴的过程。【名词解释同时在出现在降水的形成过程中】 洋流:指大规模的海水的定向流动 暖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称为暖流,影响所到地区冬季偏暖,气温年变幅小,降水略多寒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称为寒流,影响所到地区冬季寒冷,气温年变幅大,干燥,降水少 盆地气候年较差大,趋于严酷 高山气候年较差小,趋于温和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原因:气流被迫抬升,温度降低,水汽压饱和】 中国气候: (1)季风气候明显表现在: 1、风向的转换上:夏季偏南风,冬季偏北风 夏季风渐进3~6月北进,7~8月控制我国(盛行) 冬季风突进9~10月南下,11~12月控制我国(盛行) 2、气温上的反映:我国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大 3、降水上的反映:1、雨季起止日期与夏季风的进退日期保持一致 2、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以夏季为多 3、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递减 (2)大陆性强: 1、大陆度(K):【名词解释和公式不说了……】K>=50为大陆性气候,K越大大陆性越强;K<50为海洋性气候,K越小海洋性越强 2、我国大陆度的分布:我国除东南沿海狭窄地带外,绝大部分地区的K值均>=50,新疆、内蒙、东北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地区 (3)温较差异大 1、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大

大气科学概论知识梳理大气基础知识

大气科学概论知识梳理(大气的基本知识)一、地球大气成分由三个部分组成Clean Air【没有水汽和悬浮物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①干洁大气(即干空气)Moisture 水汽(滴)② Impurity 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杂质③ 二、低层大气的各种主要成分N2):氮气(①存在方式: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于有机体中。作用:是有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合成氮肥的基本原料。):氧气(O2②是人类和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的极为重要的气体;积极参加大气中的许多化学过程;对有机物质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臭氧(O3③ 时空变化:最大值出现在春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 空间变化:平:由赤道向两极增加。水 ,含量极少。~60km 垂直:55 ,达最大值,形成臭氧层;~25km 20 15km以上,含量增加特别显著;12 ~ 10km向上,逐渐增加;从 近地面,含量很少; 臭氧的作用: 对紫外线有着极其重要的调控制作用。a. 对高层大气有明显的增 b. 温作用。 CO2) 二氧化碳(④ 空间变化:水平:城市大于农村;

垂直:0~20km,含 量最高;20km 以上,含量显 著减少。 作用: a.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b.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使地面保持较高的温度,产生“温室效应”。 三、水汽来源:主要来自江、河、湖、海、潮湿陆面的水分蒸发以及植物表面的蒸腾。① ②时空变化:时间:夏季多于冬季 空间:一般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 ③作用: a.在天气气候变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b.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并向地面和周围大气放出长波辐射,对大气起着“温室效应”。 四、大气中的杂质 在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体和液体微粒(包括气溶胶粒子和大气污染物质两大部分)。 气溶胶的作用: ①吸收太阳辐射,使空气温度增高,但也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②缓冲地面辐射冷却,部分补偿地面因长波有效辐射而失去的热量; ③降低大气透明度,影响大气能见度; ④充当水汽凝结核,对云、雾及降水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五、气温、 ①定义: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反映一定条件下空气分子平均动能大小。 通常指距地面1.5m高处百叶箱中的空气温度。 ②单位:摄氏度(℃)温标;绝对温标,以K表示;华氏温标:℉,水的沸点为212℉ ③单位换算:

【期末复习】地理气象学与气候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气象学与气候学》期末考查试题 班号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0.5 分) 1、赤道辐合带是指在南北半球之间的内,由南北半球的信风汇合而形成的狭窄 的区,大体呈向分布,有强烈的活动。 2、我国规定,风是在以西,以北的上出现的热带气旋,中心风力在级以上,以 为单位,按编号,并在后加上热带风暴、台风等名称。 3、台风的中圈主要特点是、、。 4、影响天文辐射的因素有、、。 5、海陆风主要是由于而产生的,多出现在地区。 6、著名的布拉风区在黑海北岸的。 7、纬度带分类法的划分原则是、、。 8、赤道多雨气候主要分布在、、。 9、副热带季风主要是受气团和气团的交替控制。 10、在北太平洋的低纬度地区,东西两部分别是和寒流。 11、地形雨主要出现在上,气旋雨主要出现在上。 12、洋流的主要作用是和。 13、热量平衡是指与其或之间的平衡。 14、副热带高压脊线北上,南撤的移动,属于全球性的,并且北进持续的时间比 较,速度;南撤的时间,速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副热带高压中的雨带位于脊线以北的个纬度上。 () A.5-8 B.6-8 C.7-9 D.6-7 2、台风主要发生在°N(S)的洋面上。

() A.5-10 B.5-15 C.5-20 D.5-25 3、赤道辐合带中主要云系是。 () A.积雨云 B.高积云 C.卷云 D.积云 4、地面辐射差额在为负值。 () A.青藏高原 B.格棱兰 C.冰盖 D.寒流 5、南半球冬季赤道西风的方向是。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6、纬度带分类法的创始人是。 () A.柯本 B.亚里斯多德 C.苏本 D.斯查勒 7、地中海式气候主要分布在°N(S)的大陆西岸。 () A.20-40 B.30-50 C.30-40 D.30-45 8、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是。 () A.赤道 B.副热带 C.中纬度 D.极地 9、影响我国华东地区的台风路径是路。 () A.西 B.转向 C.双向 D.西北 10、赤道辐合带平均活动在之间。 () A.25°N - 25°S B.25°N - 10°S C.25°N - 15°S D.15°N - 25°S 三、判断题(请用“Y”表示正确,用“N”表示错误。每题1分,共10分。) 1、在北半球,有寒流经过的地区,其等温线向赤道凸。() 2、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日总量最大值在赤道。 () 3、信风带大陆西岸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 () 4、美国东海岸40-60°N 范围内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5、柯本气候分类法忽视了高地气候与纬向气候的区别。() 6、青藏高原在夏季形成的环流加强了低纬度环流的强度。 () 7、在北半球低纬度洋流绕副热带高压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大气科学测习题

精心整理 大气科学基础习题集(分章分知识点) 第2章 地球大气的成分及分布 1、现代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A 、H 2、He 和CO B 、CO 2、CH 4、NH 3和H 2O C 、N 22、kg/m3) 3A C 4A C 567、对于地球大气中对流层臭氧的来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P20 A 、平流层臭氧是以扩散和湍流方式输送来的 B 、对流层大气中发生的光化学反应 C 、雷暴闪电、有机物氧化生成

D、分子氧吸收波长小于0.24微米紫外辐射离解为原子氧,此后原子氧在第三种中性粒子的参与下与分子氧结合形成臭氧。 8、何为干洁大气?若按浓度分类,干洁大气可分为几部分,主要成分分别是? 9、若气压和温度相同,干空气的密度比湿空气的密度 10、()在大气中所占比例很小,却是大气中很活跃的成分 A C 11 A C 12 13 14 15 16 17 18 19、能产生温室效应的大气成分为:() A、氧气 B、水汽 C、臭氧 D、二氧化碳 20、一些大气污染成分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变化形成有害物质,最常见的有() A、酸雨和粉尘 B、氢氧化合物和粉尘 C、氢氧化合物和光化学烟雾 D、酸雨和光化学烟雾

21、降水能清除掉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是能见度好转,空气清新。平均而言,降水能洗刷()%左右的气溶胶粒子。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22、大气三大部的组成分为() A、干洁大气、水汽、气溶胶 B、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C 23 A 0 24 A.30% 1 A C E 2 A、 C、 3、逆温层指的是温度随高度()的某层大气 A、降低 B、升高 C、不变 D、视具体情况而定 4、气团变性: 5、锋(面):

@气象学与大气科学类常见核心期刊&SCI期刊(2011版)李国平整理

气象学与大气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李国平整理,2011.9) 符号说明: ◎为权威核心期刊(一级核心期刊,一级学报,2008年起我校科研成果又细分为3个子类:○A权威核心A,○B权威核心B) ※为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2008版,2009起我校科研成果采用的认定标准) #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版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编制,2010版) □为中国气象局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认定的1级核心期刊(2010年) ○为中国气象局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认定的2级核心期刊(2010年) 1.气象学报○A※#□ 2.大气科学○A※#□ 3.高原气象○B※#□ 4.气象※○ 5.应用气象学报○B※#□ 6.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10年起分为两个期刊:大气科学学报(核心期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核心期 刊) 7.热带气象学报※#○ 8.气候与环境研究※#○ 9.气象科学※□ 10.气象科技※ 11.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12.中国农业气象#○ 气象相关的其它主要中文核心期刊 (北大图书馆2008版) 一、综合类:科学通报,中国科学.D辑,物理学报,应用数学和力学,系统科学学报,中国工程科学 二、大学类: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西南交通大学学报,兰 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师范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海洋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解放 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三、地学类:地球物理学报,地理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地球科学进展,海洋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中国 沙漠,冰川冻土,干旱区研究,干旱区地理,山地学报 四、测绘类:测绘学报,.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测绘通报,工程勘察,地球信息科学, 遥感技术与应用 五、农林类:中国生态农业科学,经济林研究,林业科学,林业科学研究 六、资环类: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太阳 能学报,自然灾害学报,灾害学,水科学进展,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生态环境, 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环境与健康杂志,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七、交通类:铁道学报,中国铁道科学,中国铁路,中国公路学报,公路交通科技

大气科学的世纪进展与未来展望

大气科学的世纪进展与未来展望 摘要:20世纪以来,大气科学在大气环流,大尺度动力学,大气物理,大气测 试技术,和大气环境、化学,气候系统动力学等领域有着很多的成就,为我国的 大气科学的探究作出了卓越贡献。 关键词:大气科学;进展;未来 大学科学是指大气的现存状态,是一门主要研究大气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到的研究 范围不仅仅是大气,其中还包括周围受大气影响的海洋,大气中的冰雪与整个生物圈之间的 相互作用力。它主要有化学、物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是一个比较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将大 气科学和现代的电子科学技术相结合,可以研制生产多更多的科学仪器,应用在天气领域和 在全球气候问题上的研究与探索。大气科学在市场上有着较为可观的发展前景。下面本文将 就着大气科学的世纪进展和未来展望浅要分析。 1 20世纪大气科学的发展回顾 1.1大气探测技术的发展 大气监测技术作为大气科学的研究基础,对材料的准备要求严格,确保材料的充分性, 才能够最大力度的支持大气科学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20世纪初期的大气检测系统的整体 水平还仅仅是停留在只能检测地面的基本气象因素。1为了更好地检测天气情况,1928年发 明的无线电探空仪已经能够使天空地图这项技术发展。漫长的历程使大气监测系统已经能够 更加成熟准确的探测大气里各个领域的情况,对云层的了解也更加深入[1] 1.2空基遥感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在20世纪的光谱研究为研究空基遥感技术打开了渠道,天气预报的检测自此也更加准确。利用的是红外线和可见光的技术应用。将观测到的领域不在仅仅局限于地表,高原海洋等领 域的天气监测也能全面的检测。这项技术的应用使每个云层之间的温度和湿度的检测误差的 出现性降到最低。并且以现在的发展水平预算,未来检测雷雨和风场也是有可能的。[2] 1.3地基遥感技术的发展 地基遥感技术主要应用的是红外线和激光等技术,来测定水汽和水压等因素,同时对于 云层的降雨,可见的氧气厚度等自然天气因素也能够充分的检测。地基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 各种小领域的系统探测。地基遥感技术虽然为大气环境的气象局调查提供了便捷,但是该项 技术在发展中还并不是应用得很成熟,还有待进一步发展。[3] 1.4大气环流机理的研究 由于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建立的高空挂测站影响,使各个大气环流都浮现在人们面前, 从动能平衡的角度来看,大气环流是因为大气在不同的介质中的运动状态各不相同,存在差异,其中受温度影响较多,分布不均匀的大气将形成环流系统。子50年代,许多科学家对 此现象提出研究,结合东南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季节所出现的种种现状,得出现在的大气环流 不是累计的,而是受外界因素影响突变的结果。也就是说大气环流并不是线性突变。通过对 风场气压的探究,不断地调整风场气压,发现对于不同强度的风场和气压的运动尺度各不相同。不同的运动尺度下,风场和气压存在着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对于在大尺度的运动风 场风场在向着气压调整。而对于一些小尺度的风场则是风向对气压的调整。在证明了这个理 论后我国研究学者还提出了为适应环境发展,针对不同半球所处的不同地域,其地面的适应 和悠远低缓适应相关方面,应加以重视。[4] 1.5热带大气环流与波动的研究 在50年代以前人们对大气环流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在中高纬度。对于热带地区的大气环 流的研究投入较少。然后在50年代末期,60年代初期市场上掀起了一股热带研究的热潮, 人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热带领域。大量的统计资料显示热带的大气环流与波动的研究, 使很多新兴波动问世。比如Rossby-重力混合波和Kelvin波的发现为当时的赤道风向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人们关注热带领域,使热带的资料更加完善,70年代人们逐渐地意识到 了积云的流动对全球的大气运动的影响。行星波力学的研究表明,波与波之间的流动是遵循 着一定的原理的,也就是波作用量大气守恒动力,在整体呈现在大气环流上时,就会让空气 中的基本气流在分散时相互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会形成一个新的物理量。大气环流之所以会

3-大气科学专业大气探测方向

大气科学专业(大气探测方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在大气探测、 大气物理、大气环境、气象学、气候学、应用气象和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 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等各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科学思维与科 学实验(包括野外实习和室内实验)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具有利用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气象雷达和气象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大气科学基本业务、科学研究、理 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广泛的科学适应 能力。 1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数学、物理、电子技术、计算机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掌握现代大气探测和遥感技术和分析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4、了解国家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专业服务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大气科学 四、主要课程、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 1)主要课程:数字电子线路、大气物理学、天气学、电路分析基础、天气学分析、气象统计方法、现代大气探测学、气象观测仪器检定与维护、卫星气象学、雷达气象学、模拟电子线路、雷达原理和信号处理、动力气象学、气象卫星资料的多学科应用、中尺度气象学、中尺度数值模拟与预报、大气激光探测、专业英语、电磁场理论、嵌入式系统设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波技术与天线。 2)核心课程:计算机基础、大气科学概论、线性代数、概率统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大气物理学、天气学、天气学分析、现代大气探测学、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雷达原理和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 3)特色课程:卫星气象学、雷达气象学、气象卫星资料多学科应用。

大气科学概论

《大气科学概论》试卷(A) 姓名评分 一、名词解释(5*4=20) 1、虚温—— 2、静力平衡—— 3、大气逆辐射—— 4、位温—— 5、梯度风—— 二、填空(12*2=24) 1、地球大气经历了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三个演化阶段。 2、大气的垂直结构分为对流层、、中层、热层和外逸层。 3、据观测,对流层大气的的温度垂直递减率(γ)约为℃/100M。 4、大气中吸收红外辐射的成分主要是和液态水。 5、太阳和大气的辐射光谱都与波长和有关。 6、常见的大气温度极值有和极端极值两种。 7、未饱和湿空气上升达到饱和的高度称为。 8、在假绝热过程中,为保守量。 9、在层结曲线位于状态曲线的侧时,大气具有不稳定能量。 10、当与地转偏向力相平衡,大气沿等压线作匀速运动。 11、三圈经向环流是指、弗雷尔环流和极地环流。 12、北半球的四个气压带是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 赤道辐合带。 三、选择(8*2=16) 1、大气圈中水的更新周期大约为() A 一周 B 一个月 C 一个季度 D 一年 2、观测表明,在1.5-2km高度上,水汽含量为地面的() A 1/2 B 1/3 C 1/4 D 1/5 3、大气的降水显弱酸性,酸雨的PH值则小于() A 6.6 B 6.5 C 5.6 D 5.5 4、大气中对太阳直接辐射的紫外线吸收最多的成分是() A O2 B O3 C H2O D CO2 5、气温日较差随季节变化最大的地区是() A 极地 B 高纬度 C 中纬度 D 低纬度 6、决定饱和湿空气稳定度的是() A γ B γd C γm D γAC 7、在纬度和气压梯度相同的情况下,气旋的风速相比于反气旋要()

林学专业2014气象学期末考试内容

气压场的基本形式 1、低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的闭合等压线区,又叫气旋。 2、低压槽:低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或一组不闭合的等压线向气压高的一方突出的部分。 3、高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的闭合等压线区,又叫反气旋。其对应的空间等压面是上凸的,形如山丘。 4、高压脊:高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或一组不闭合的等压线向气压低的一方突出的部分 5、鞍形气压场:相对的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组成的中间区域。其对应空间等压面形状类似马鞍。 位势高度 单位质量的物体从海平面(位势取零)抬高到Z高度时,克服重力做的功,又称重力位势,单位是位势米。 位势高度与几何高度的换算 H = g·Z/9.8 Z为几何高度H为位势米φ静力平衡方程 dp=P2-P1= -ρgdz dz为气块厚度 压高公式 z-z=18400(1+at )(lgP-lgP)2211铅直气压梯度 dp?g??dz hpa/100m表示随高度递减愈快。指高度每变化单位距离气压的改变值,其值大,hpa/m 或气压阶1dz??h= ?gdp百帕h表示,米/1hpa气压每变化高度的改变值,用气压阶计算方程 8000a=1/273 )?(1h?at P 作用于空气上的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由于空间气压分布不均而作用在单位体积空气上的力。它可分为铅直气压梯度和水平气压梯度。高压到低压 水平低转偏向力 惯性离心力 摩擦力 地转风的定义、性质 定义:在自由大气中,平直等压线情况下,运动的空气在气压梯度力和地砖偏向力达到平衡时,空气沿等压线所作惯性匀速直线运动称为地转风 性质 1、地转风的方向与等压线平行。在北半球,背风而立,则高压在右,低压在左。而在南半球,背风而立,则高压在左,低压在右。这就是白贝罗风压定律。

{大气科学中图分类号}(全)

P4大气科学(气象学) P40一般理论与方法 P401大气物理学 P402大气化学 P403高空气象学 P404近地面层气象学、近地面层大气物理学 P405卫星气象学 P406无线电气象学 P407大气遥感 P407.1被动式遥感 P407.2主动式遥感 P407.3声波大气遥感 P407.4光学大气遥感 P407.5激光大气遥感 P407.6红外大气遥感 P407.7微波大气遥感 P407.8遥感图像的识别与处理 P409电子计算机在大气科学上的应用 P41大气探测(气象观测) P411气象观测网的组织和布局 P412探测技术与方法 P412.1地面气象观测 P412.11温度观测 P412.12气压观测 P412.13湿度、降水和蒸发观测 P412.14日照、日射观测 P412.15云的观测 P412.16风向、风速观测 P412.17能见度观测 P412.2高空气象探测、高层大气探测P412.21测风气球探测 P412.22无线电测风探测 P412.23探空仪观测 P412.24飞机探测 P412.25雷达探测 P412.26火箭探测 P412.27卫星探测 P412.291平流层探测 P412.292对流层探测 P412.293臭氧层探测 P412.294电离层探测 P412.295超高层探测 P412.3极地观测 P412.4特殊观测 P413数据处理 {P413.1}计算单位 {P413.2}订正及其方法 {P413.2+1}地面观测的数据处理 {P413.2+2}高空观测的数据处理 {P413.2+3}极地观测的数据处理 {P413.2+4}特殊观测的数据处理P414大气探测仪器及设备 P414.1探空气球 P414.2探测飞机 P414.3气象火箭 P414.4气象卫星 P414.5辐射和温度测定仪器 P414.5+1相对日射表、日射强度表、地面辐射表、测光表 P414.5+2日照计、自记日照计 P414.5+3温度表、温度计 P414.5+4黑白球 P414.5+5百叶箱 P414.6气压测定仪器 P414.6+1水银气压表和气压计 P414.6+2空盒气压表和气压计 P414.6+3沸点测高表 P414.7测风仪器 P414.7+1简易测风仪器 P414.7+2风向测定表 P414.7+3风速测定表 P414.7+4经纬仪测风气球 P414.8湿度、凝结、蒸发测定仪器 P414.8+1干湿表、湿度计、湿度表 P414.8+2蒸发器 P414.8+3露量计、露量表 P414.8+4积冰测定仪器 P414.8+9其他仪器 P414.9云和降水测定仪器 P414.9+1测云器 P414.9+2测云照相机 P414.9+3云幕灯 P414.9+4云中含水量、云滴和冰晶测定仪器 P414.9+5雨量器、雨量计、量雪尺

大气科学专业考研

黑体为有加分资格未保研名单 姓名性别学校 宾嘉钰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柴兆阳男北京大学 程玉田男安徽大学 邓安宇男南京大学 邓赟男南京大学 丁硕毅男中山大学 段苏芩女中山大学 冯烨男南京大学 高迎侠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和玉君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胡雅君女南京大学 黎慧琦女浙江大学 李驰钦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李佳霖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李晶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刘瑞鑫女中国海洋大学 刘森峰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刘叶一女兰州大学 鲁蓉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孟军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宋玉珊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唐楠女广西大学 王绍银男兰州大学 夏昕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杨冬霞女中山大学 俞越男浙江大学 张梦琪女中山大学 赵天琦男北京科技大学 智丽琴女海南大学 周欣女南京大学 黑体为保研非夏令营名单 序号姓名性别所在学校类型

1 李欣余女中山大学学术型 2 丁硕毅男中山大学学术型 3 张梦琪女中山大学学术型 4 李绪泉男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型 5 姜文萍女中国海洋大学学术型 6 刘瑞鑫女中国海洋大学学术型 7 李思琪女河北大学学术型 8 肖宇女中国农业大学学术型 9 柴兆阳男北京大学学术型 10 邓赟男南京大学学术型 11 周欣女南京大学学术型 12 胡雅君女南京大学学术型 13 张文霞女南京大学学术型 14 巩欣亚女南京大学学术型 15 俞越男浙江大学学术型 16 黎慧琦女浙江大学学术型 17 李佳霖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术型 18 李晶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术型 19 鲁蓉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术型 20 孟军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术型 21 夏昕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术型 22 柳俊凯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术型 23 张予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术型 24 吕瑞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术型 26 杨冬霞女中山大学学术型 27 冯烨男南京大学学术型 28 宋玉珊女中国科技大学学术型 29 王艺霏女河南师范大学专业型 30 王媛林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业型

大气科学专业

大气科学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理学 门类:大气科学类 专业名称:大气科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能够到气象、海洋、环保、航空、军事部门及中央、地方研究机构和高校,在大气物理、大气环境、大气探测、气象学、气候学、应用气象及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大气物理、大气环境、大气探测、气象学、气候学、应用气象及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包括野外实习和室内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进行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进行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系统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进行大气探测的技术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了解国家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了解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沿和最新发展动态;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大气科学、环境科学。 主要课程:大气科学概论(地球科学概论)、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大气动力学基础、近代气候学基础等。 实践教学:包括天气学实习、大气探测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相近专业:应用气象学、环境科学。 原专业名:气象学(部分)、气候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大气科学。

(完整版)动力气象学期末考试题基本概念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范围(共计20分) (1)冷暖平流:由温度的个别变化与局地变化的关系: 33dT T V T dt t ?=+???u u r 或 dT T T V T w dt t t ??=+??+??u r 移项后,有: T dT T V T w t dt t ??=-??-??u r 设0,0dT w dt ==,则有 T T V T V t s ??=-??=-??u r ( s 方向即水平速度的方向。空气微团做水平运动时,即使为微团本身的温度保持不变,也会引起温度场的局地变化。) 当0T s ?>?,即沿着水平速度方向温度是升高的,风由冷区吹向暖区,这时0T V s ?-?(即0T t ?>?),会引起局地温度升高,我们便说有暖平流。 总之温度平流是通过水平气流引起温度的重新分布而使局地温度发生变化的。 (2)罗斯贝数:水平惯性力与水平科氏力之比,即:00U R f L =,表示大气运动的准地转程度,也可用来判别大气运动的类型(大、中、小尺度)和特性(线性或非线性)。 (3)梯度风:水平科氏力、离心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三力达成的平衡。此时的空气运动称为梯度风,即21V p fV R n ρ?+=-?。 (4)地转风:对于中纬度天气尺度的扰动,水平科氏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接近平衡。这时 的空气作水平直线运动,称为地转风,表达式为: 1g V p k f ρ =-??u u r r 。 (5)β平面近似:中高纬地区,对大尺度运动,/1y a <,则0f f y β=+,其中002cos 2sin ,f const const a ??β=Ω=== 具体做法:f 不被微分时,令0f f const ==。f 在平流项中被微分时,令 f const y β?==?。

大气科学分支学科全介绍

WRF-China一个致力于关注国内外模式发展动态和大气科学的专业网络平台 大气科学分支学科全介绍(1) 大气科学概述 大气科学是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及其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学科。大气科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圈,此外也研究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大气。 大气圈,特别是地球表面的低层大气,以及和它相关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环境。如何认识大气中的各种现象,如何及时而又正确地预报未来的天气、气候,并对不利的天气、气候条件进行人工调节和防御,是人类自古以来一直不断探索的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大气科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日益显著,其研究领域已经越出通常所称的气象学的范围。 大气科学简史 大气科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有关天气、气候知识起

源于长久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经验之中。早在渔猎时代和农业时代,人们就逐渐积累起有关天气、气候变化的知识。中国在公元前2世纪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和《逸周书〃时训解》的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就是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又被用来指导农事活动。 17世纪以前,人们对大气以及大气中各种现象的认识是直觉的、经验性的。17~18世纪,由于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温度、气压、风和湿度等测量仪器的陆续发明,氮、氧等元素的相继发现,为人类定量地认识大气的组成、大气的运动等创造了条件。于是,大气科学研究开始由单纯定性的描述进入了可以定量分析的阶段。这是大气科学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飞跃。 1820年,在气压、温度、湿度、风等气象要素的测定和气象观测站网逐步建立的条件下,布兰德斯绘制了历史上第一张天气图,开创了近代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方法,为大气科学向理论研究发展开辟了途径。这是大气科学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飞跃。 1835年科里奥利力的概念和1857年白贝罗提出的风和气压的关系,成为地球大气动力学和天气分析的基石。

卫星气象学期末复习重点

倾角:这是指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单位度。 太阳同步卫星轨道:卫星的轨道平面与太阳始终保持固定的取向。 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卫星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等,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且始终在赤道上。 辐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以上,都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为辐射。 光学厚度:dτλ=-k(s)ρ(s)ds;随s增大,τλ减小;实际大气中大气顶的密度为0,光学厚度为0,地面的密度最大,光学厚度最大 垂直光学厚度:dτλ(z,∞)=-kλρ(z)dz/μ。Z是垂直坐标,μ=cosθ,θ是天顶角。 透过率:辐射能与总辐射能之比。 反照率:总反射率/入射辐射 亮度温度(Tb):把卫星观测到的辐射看成是黑体发出辐射所对应的温度。 分辨率:从卫星上能区别两个相邻物体的能力或能分清两个物体的最短距离。 空间分辨率:指卫星在某一时刻观测地球的最小面积。 响应度:每单位输入功率的探测器输出大小即输出信号电压(或电流)与入射功率之比,写为R=Vs/EAd.E为辐照度,Ad是探测器的面积。 涡旋云系:涡旋云系是一条或多条不同云量和云类的螺旋云带朝着一个公共中心辐合形成的,与大尺度涡旋相联系。 表1 可见光云图与红外云图的比较 红外云图 黑太阳耀斑夏季沙漠干土壤暖湿地暖海洋深灰 层 积 云 沙漠 晴天积云 沙漠(夜间) 湿土壤 灰 厚云(厚) 雾(厚) 晴天积云 卷层云(薄) 纤维状卷云西藏高原高山森林浅灰 高层云(厚) 淡积云 纤维状卷云高层云(薄)冷海洋白 密卷云、多层云 积雨云 卷云砧,冰雪地 单独厚卷云 卷层云 消失中的卷云砧 卷云 单独薄卷云宇宙空间 白浅灰灰深灰黑 可见光云图 1/.太阳同步卫星轨道平面与太阳始终保持_固定的__取向,为实现太阳同步轨道,必须采用倾角___90°_的轨道。 1、静止气象卫星的倾角为___0__ 度,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__重合___ ,周期为__23h56m04s__,高度约为____35860____公里。 2. 卫星在0.58~0.68和0.725~1.10 m测量的是来自地面和云间反射的太阳辐射,其取决于太阳高度角和物体的反照率, 这两个波段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气科学基础王伟明版课后答案

大气科学基础王伟明版课后答案 ——选择题、填充题、简述题1.通常北半球各个纬度地区盛行风。 答:0°-30°低纬:东北信风; 30°-60°中纬:盛行西风(西南风); 60°-90°高纬:极地东风(东北风) 2.地球的冷热极。 答:冷极:南极乔治峰,最低气温-90° 热极:索马里境内,最高温为63° 3.干洁大气中的成份 答: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洁空气。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等,其容积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以上。其余还有少量的氢、氖、氪、氙、臭氧等。(P20) 4.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变化,最小、最大。 答:变化:0°~90°最小:最大:正午 5.通常一天中相对湿度最值最有可能出现时间。 答:白天温度高,蒸发快,进入大气的水汽多,水汽压就大;夜间相反。每天有一个最高值出现在午后,一个最低值出现在清晨,在海洋上,或大陆上的冬季,多属于这种情况。但是在大陆上的夏季,水汽压有两个最大值,一个出现在9~10时,另一个出现在21~22时。在

9~10时以后,对流发展旺盛,地面蒸发的水汽被上传给上层大气,使下层水汽减少;21~22时以后,对流虽然减弱,但温度已降低,蒸发也就减弱了。与这个最大值对应的是两个最小值,一个最小值发生在清晨日出前温度最低的时候,另一个发生在午后对流最强的时候。而相对湿度的大小,不但取决于水汽压,还取决于温度。气温升高时,虽然地面蒸发加快,水汽压增大,但这时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得更多些,使相对湿度反而减小。同样的道理,在气温降低时,水汽压减小,但是饱和水汽压随温度下降得更多些,使相对湿度反而增大。所以相对湿度在一天中有一个最大值出现在清晨,一个最小值出现在午后。 6.大冰期一般持续时间。 答:全球已出现过3次大冰期和2次大间冰期。大冰期持续时间约1,000万~2,000万年,气温和雪线下降;大间冰期持续时间约3亿年,气候变暖,冰川退缩,气温和雪线上升,中纬度温度变化幅度高达10℃。 7.我国东部的总体气候特征 答;季风性显著,大陆性强 8.地面和大气所放射的辐射类型 答: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人、地面、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10.在夏季影响我国的气团中,影响范围最广的气团是哪个 答:最广的:【热带太平洋气团】(东部地区)、热带大陆气团(西部地区)、赤道气团(长江以南地区)、西伯利亚气团(长城以北、

大气科学概论加答案

大气科学概论复习题 ——选择题、填充题、简述题1.通常北半球各个纬度地区盛行风。 答:0°-30°低纬:东北信风; 30°-60°中纬:盛行西风(西南风); 60°-90°高纬:极地东风(东北风) 2.地球的冷热极。 答:冷极:南极乔治峰,最低气温-90° 热极:索马里境内,最高温为63° 3.干洁大气中的成份 答: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洁空气。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等,其容积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以上。其余还有少量的氢、氖、氪、氙、臭氧等。(P20) 4.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变化,最小、最大。 答:变化:0°~90°最小:最大:正午 5.通常一天中相对湿度最值最有可能出现时间。 答:白天温度高,蒸发快,进入大气的水汽多,水汽压就大;夜间相反。每天有一个最高值出现在午后,一个最低值出现在清晨,在海洋上,或大陆上的冬季,多属于这种情况。但是在大陆上的夏季,水汽压有两个最大值,一个出现在9~10时,另一个出现在21~22时。在9~10时以后,对流发展旺盛,地面蒸发的水汽被上传给上层大气,

使下层水汽减少;21~22时以后,对流虽然减弱,但温度已降低,蒸发也就减弱了。与这个最大值对应的是两个最小值,一个最小值发生在清晨日出前温度最低的时候,另一个发生在午后对流最强的时候。而相对湿度的大小,不但取决于水汽压,还取决于温度。气温升高时,虽然地面蒸发加快,水汽压增大,但这时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得更多些,使相对湿度反而减小。同样的道理,在气温降低时,水汽压减小,但是饱和水汽压随温度下降得更多些,使相对湿度反而增大。所以相对湿度在一天中有一个最大值出现在清晨,一个最小值出现在午后。 6.大冰期一般持续时间。 答:全球已出现过3次大冰期和2次大间冰期。大冰期持续时间约1,000万~2,000万年,气温和雪线下降;大间冰期持续时间约3亿年,气候变暖,冰川退缩,气温和雪线上升,中纬度温度变化幅度高达10℃。 7.我国东部的总体气候特征 答;季风性显著,大陆性强 8.地面和大气所放射的辐射类型 答: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人、地面、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10.在夏季影响我国的气团中,影响范围最广的气团是哪个 答:最广的:【热带太平洋气团】(东部地区)、热带大陆气团(西部地区)、赤道气团(长江以南地区)、西伯利亚气团(长城以北、大西北)、极地太平洋气团(东北地区)

气象学考试题(含答案)

第三篇《气象学》 一、填空题 1、气象学就是研究地球外围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这些现象的演变规律的科学。 2、大气以下面四种形式储存能量显热能、位能、潜热能和动能。 3、湿度可用多种方式来表征,常用的有水汽压、相对湿度、绝对湿度、比湿、饱和差、露点温度等六种。 4、实验证明,蒸发速率决定于蒸发面的性质、大小,蒸发面上空气的相对湿度,风速、气压、蒸发体的温度及水中所含杂质的多少等因素。 5、玻璃液体温度表球部的容积越大,毛细管横截面越小,视膨胀系数越大,则灵敏度越高,读数越精确。 6、在同温同压下,湿空气的密度比干空气的密度小。 7、大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现象有云、雾、露、霜、雾凇、雨凇等。 8、影响太阳直接辐射的因子是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云量、海拔高度、地理纬度。 9、影响气温日变化的因子是纬度和季节、地形、下垫面性质、天气状况、海拔高度。 10、凝结高度是指未饱和湿空气在其绝热上升到变为饱和状态开始发生凝结的高度。 11、动力引起的垂直运动,根据其形成条件,主要有地形引起的、辐合辐散引起的和波动引起的三种。 12、云的形成和消散的公式形式为上升运动+水汽→云形成、下沉运动→云消散。 13、云的分类方法基本上有二种,一种是形态学分类,另一种是发生学分类。按照形成云的上升运动的不同形式,将云分成对流形成的云、大范围的规则上升运动形成的云、波动形成的云、乱流形成的云四大类。 14、气象学上把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的一大团空气称为气团。 15、用玻璃液体温度表测温时,被测物体的热容量越大、温度表的热容量越小,则测出的温度越接近被测物体原有的温度。 16、在北半球,反气旋区的梯度风应按顺时针方向沿等压线吹,气旋区的梯度风应按逆时针方向沿等压线吹。 17、在其他条件相同,水滴冰晶共存时,其大小变化是:冰晶增大,

大气科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大气科学专业▃▂▁…………………………………………………………… 大学生职业生涯 规划书……………………………………………………………OCCUPATIONAL PLANNING …………………………………………………………… 学院:XXXX-XX XX XXXX-XX 姓名:XXXX-XX XX XXXX-XX 学号:XXXX-XX XX XXXX-XX 班级:XXXX-XX XX XXXX-XX 指导老师:XXXX-XX XX 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目录 目录 (2) 前言 (3) 一、形式分析 (3) 1.1国内形势 (3) 1.2国际形势 (4) 二、职业发展与人生规划 (4) 2.1生涯与职业生涯 (4) 2.2人的生涯发展 (5) 2.3生涯规划的意义 (6) 2.4职业发展与人生成功 (7) 三、自我认识 (8) 3.1自我评估 (8) 3.2专业评估 (9) 四、职业定位 (9) 4.1环境评估 (9) 4.2职业评估 (11) 五、个人规划 (12) 5.1确定目标 (12) 5.2实施方案 (12) 六、评估反馈 (16)

前言 ××职业生涯是海,没有规划的××人生,好比在大海中航行没有指南针,××职业规划尤其对于学××的大学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是决定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在××职业生涯中是低头走路还是抬头走路的问题。 ××理论和××经验犹如人的两条腿,一个都不能少。当有人对你说“××经验重要”,那是对××的狭隘理解,因为中国有太多的××凭经验在做,一辈子也只是读懂了××的一部分。当有人对你说“××理论重要”,那也是对××的狭隘理解,因为中国同样存在很多××理论专家,但大多数没有转化成生产力,一辈子也只在探讨××的是是非非。 一个好××一生中必须学好××、管理、营销五方面的知识才能做好××。把这五方面的知识用于××实践才是优秀的××。 一、形式分析 1.1国内形势 在我国现阶段,全国数百所高校中几乎每个学校都设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