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二)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二)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二)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二)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二)

一、单项选择题

1. 学前儿童在遇到“8+5=?”这样的问题时,他记住8然后伸出5个手指,自8以后数起,即从9数到13,从而解决了问题。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观点看,该儿童的行为是( )。

A.需要耗费心理资源的行为

B.不需要耗费心理资源的行为

C.非策略行为

D.策略行为

答案:D

2.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其构成成分是( )。

A.规则和技能

B.意识和能力

C.经验和方法

D.认知策略

答案:A

3. 关于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

A.认知策略比学习策略所包容的范围更广

B.在认知领域里,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是同一概念

C.学习策略的改进是认知策略改进的原因

D.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答案:D

4. 下列作为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是(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调节策略

答案:A

5. “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答案:B

6. 属于认知策略的情况是( )。

A.为了提高效率,选择在图书馆这样安静的地方学习

B.边做功课边看电视

C.学生看书的时候碰到不会的单词就查字典

D.为了记住要点,看书时画出关键词

答案:D

7. 加涅智慧技能层次理论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 )。

A.阐明了智慧技能在人脑中的表征方式

B.把认知策略看成是智慧技能的最高形式

C.提出了智慧技能的发展观

D.阐明了不同智慧技能形成的条件

答案:D

8. 关于任务难度与努力程度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直接教学法

直接教学法 (缘起(Origin) 顾名思义,直接教学法提倡在教室中直接以第二语或目标语(target language)来沟通或教 学。传统的文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Method)往往过度强调母语在第一语 学习时的重要性,并且过于强调文法知识(linguistic knowledge)的记忆。在这样的学习方 式下,学生常常无法有效地运用所学的字汇或文法知识来沟通。直接教学法特别针对文 法翻译法的缺点,从一开始就很重视学生听说口语沟通能力的培养,拒绝填鸭式的文法 规则教学,强调语言的自然学习。因此,本教学法又叫做Anti-grammatical Method。 教学原则(Teching principles) 直接教学法认为第二语学习要成功就要遵循母语(第一语)的学习模式。因此,就听说 读写的学习顺序而言,直接教学法的支持者强调学习第二语时,听说能力的培养应优先 于读写能力的培养(我们学习母语时,也是先学会听说,再去学习文字的读写)。也就 是说’学生对一个字的发音很熟悉之后,老师才让他们学习如何认字阅读和书写。因此 对直接教学法来说,四种语言技巧的学习顺序应该是:听→说→读→写。精确发 音的养成在一开始就很重视,若同时强调四种技巧的练习’将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困 扰。这样的思考也表现在课堂活动的操作上,如听写活动(dictation)是直接教学法常用的

教室活动之一。老师会要求学生在“写”之前,先专心听一次内容;唸第二次时再写下 他们所听到的课文内容。 此外,为了让第二语学习环境更接近母语学习环境,直接教学法还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三 点具体建议。第一,课堂中禁用母语。母语学习者因为没有其他语言的干扰’母语的学 习才能如此成功。因此,直接教学法的支持者认为第二语的学习也应将学生其他语言 (母语)的千扰减到最低:老师不用母语来解释、翻译或分析。若老师允许学生遇到沟 通困难时就依赖母语,那就剥夺了学生学习以第二语沟通的机会。 第二,就文法而言,外语学习应避免文法规则的解释或记忆’因为在母语的学习环境 中’即使不特别去记忆或是分析文法规则,也能从单纯的自然接触中习得母语的文法规 则。因此,在学习第二语时,老师也应以同样的方式介绍文法: ●提供学生大量的范例(examples)和语料(input materials)’让学生自然而然从每天所接 触的语料资讯中直接归纳出文法(inductive way of learning grammar)。第二语学习者 的文法或字量有限,并不代表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受限。他们也可以和母语学习者一样 去归纳学习第二语的语法。 ●老师在课堂上不分析或说明文法,因为文法一旦以“规则”(ruIes)的形式储存在学生 的记忆中后,学生就无法在“文法”和“意义”之间作直接的连结(direct association between language form and meaning):当第二语学习者无法在所习得的文法和意义

浅论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论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响水县八墩小学解卫萍 【论文摘要】本文从目前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现状着手,阐述了提高小学课堂效率的方法: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重视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充分了解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级社会各界关注农村的厌学儿童,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课堂教学;双边活动;构建和谐 【正文】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问题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解读教材是基础,要注意吃透新课程理念,领会教材意图;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包括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手段、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一、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标的诞生,已经逐渐淡出了教学阵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比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说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有价值,二是学习方式有价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注意活用教材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二、重视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是一张白纸。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领受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1、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制定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发展目标。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笔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

教学策略研究综述

南京师范大学 研究生课程学习考试成绩单 任课教师签名: 批改日期:

教学策略研究概述 摘要:自1964年Taba等学者首次提出“教学策略”概念,相关学者便在教学领域及心理学领域展开了层出不穷的研究,但就当前现状而言,仍存在着教学策略概念含义过多,本质把握不清,具体教学策略多样化但较难把握的现状,本文致力于对教学策略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重点从教学策略的本质探索、相关研究及未来研究趋势等三个方面进行重点论述。 1 教学策略的本质 1.1 教学策略的概念 在《辞海》中,“策略”一词指的“计谋策略”,而在较为普遍性的意义上,策略涉及的是为达到某一目的的而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国内外学者对教学策略有很多界定,这些界定即呈现出一些共性,又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分歧,有如下三种观点: (1)“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炼或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施良方,1996)(2)“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袁振国,1998) (3)“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和学新,2000) 关于教学策略的含义,各个研究者的阐述各不相同。 邵瑞珍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邵瑞珍:《教育心理学》,80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由此看出,她强调教学策略的目的性及其整体结构。 黄高庆、申继亮等认为,教学策略是关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教案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数学) 执教人:王平 时间:2010年10月10日 学习内容:2.2 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同类型的概念,同类项的合并 学习难点:同类项的合并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1m)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正式的加减(在黑板上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或小黑板):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同类项,能熟练合并同类项. 2、会将一个多项式按某个字母降幂或升幂排列. (目的: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内容及所要达到的要求) (注意点:目标要适度,不要过高或过低,一般情况下按课程标准和实际情况) 二、指导学生自学(2m)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自学指导认真看书思考!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P63—66练习前面的内容,完成探究. 思考:1、几个单项式满足同类项的条件? 2、如何合并同类项?

6分钟后比比谁的看书效果好!(自学完了后可根据全班看书效果及内容难易加互相讨论思考题这一环节,加深学生理解程度) (目的:使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时间、方法、要求) (注意点:在设计思考题时,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概念、例题,引导学生归纳规律,研究解题步骤、思路,同时探索有无其它解法.学生看书时,教师一般不要讲话,可对“走错”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以免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通过行间巡视、质疑、个别询问、提问等形式进行调查自学效果,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 师:学完了的请举手!下面检测大家的自学效果! 三、学生练习(22m ) 1、判断下列式子是否为同类项: 10xy 和10x 2y x 2yz 和x 2y -m 2n 和nm 2 -5m 2n 3 和2n 3m 2 估计存在问题:同类项和系数有关(强调是否为同类项和字母顺序、字母系数无关). 师:是同类项的说出如何判定. 师:不是同类项的说出的原因. 师:补充、矫正,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满足同类项的条件: {简称“两相同”同类项条件 字母相同指数相同? 2、合并下列同类项: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一、学习的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概念,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方法和策略;掌握教学方法划分的依据和标准;了解当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选用的基本标准、原则和技巧;在教学策略的选用上,重点掌握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和原则;了解当代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发展趋向。 二、学习要点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而采取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二)国内外教学法的分类 1、国外教学法的分类 美国学者拉斯卡提出:“教学方法就是发出和学生接受学习刺激的程序。”这些学习刺激称之为A、B、C、D刺激,由此形成四种教学方法。 (1)呈现方法 (2)实践方法 (3)发现方法 (4)强化方法 2、我国教学方法的概括性分类。 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由三个层次构成: (1)操作性教学方法

(2)原理性教学方法 (3)技术性教学方法 (三)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九种,即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四)教学策略的概念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五)教学策略的特征 1、指向性 2、操作性 3、整体综合性 4、调控性 5、灵活性 6、层次性 (六)教学策略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2、教学策略与教学思想 3、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 4、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七)构成教学策略的要素 一个成熟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一般包含以下几个要素:指导思想、教学目标、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教育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教育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文献主要有:零次文献(第一手文献)、一次文献(原始文献)、二次文献(检索性文献)、三次文献(参考性文献) 文献法的基本步骤有: (1)提出课题或假设; (2)进行研究设计; (3)搜集文献; (4)整理文献; (5)进行文献综述。 (二)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教育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 调查法可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等。 调查的方法主要有:观察、谈话、言谈、问卷等。 调查法的基本步骤有: (1)确定调查对象; (2)拟定调查计划; (3)实施调查; (4)整理调查材料; (5)撰写调查报告。 (三)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研究者根据某种设想来创设某种环境、控制某种条件来对教育进行研究以得出某种因果性联系的一种方法。 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实验法可分为:等组实验法、单组实验法、循环实验法 实验法的基本步骤有: (1)教育实验的设计; (2)实验方案的实施; (3)实验成果总结与应用推广。 (四)个案法 个案法是在真实情境中对某个特定的教育样例进行研究(一般是长期的跟踪研究),以了解研究实效的一种方法。 个案法的基本步骤有: (1)确定个案研究的课题; (2)实施个案研究; (3)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各种资料; (4)提出改进个案的建议。

(五)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教育经验(自己的或他人的)进行分析与概括,以揭示教育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一种方法。 经验总结法的基本步骤有: (1)准备工作(确定题目、选定对象、阅读有关文献资料、制订计划); (2)收集材料; (3)分析和综合。 (六)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是对某些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比较研究法可分为:同类比较研究和异类比较研究;纵向比较研究和横向比较研究;定量分析比较和定性分析比较;单项比较和综合比较。 比较研究法的基本步骤有: (1)确定比较的问题; (2)制定比较的标准; (3)搜集资料并加以分类、解释; (4)比较分析; (5)得出结论。 (七)移植法 移植法是运用相关学科或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方法论) 移植法的种类有:纵向移植法;横向移植法;综合移植法 移植法的基本步骤: (1)定向学习,优选方法 (2)确定课题,制定计划 (3)实施研究,分析结果 (4)进行总结,形成成果 (八)其它方法 统计法、理论推导法、叙事研究法、行动研究、校本研究等等。

比较以教为主的教学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的异同

比较以教为主的教学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的异同以教为主的教学又称为传统式教学,即我们由来已久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是目前我们最常用,也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绝大多数的学校,以教为主的教学仍然占有主导地位。 但是与此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呼声不断高涨,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各种不同的教学讲座上,纷纷被不厌其烦的提及,并逐渐广泛的出现在我们的中学课堂上。 什么是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什么又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呢?两者是相关的兼容的,还是对立的呢?那种模式更适用于我们的中学课堂呢? 1.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也称为传统式教学,是出现在我们日常绝大多数课堂上的一种教学模式。经过几十年各国教育家及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探索、研究、经验总结,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精密的理论体系,并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其以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知识的传授和习得为目标。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要求教师能针对某一课题进行学习需要和学习者特征的准确分析;然后规范地阐述教学目标,进而针对学习目标的学习者的特征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策略的设计;最后,能够对教学活动开展教学评价。 我们看到,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其焦点在“教学”上,非常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其过程既是教师运用系统的教学理论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设计和完成教学的过程,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在教师的主导、监控下完成。这样的教学保证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在我们当前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取得“教学成绩”的不二法宝。 但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里,我想我们更应该直视传统式教学的缺陷,尤其是在当前畸形的教育评价思维作用下,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说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 我们看到在以教为主的课堂上,学生一直是受到老师的主导、监控乃至遥控的,这样的课堂忽视了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好比是一个受老师“把玩”的弹簧,

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恰当运用教学策略,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因此,探讨有效教学策略对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有重要意义。 一、备课策略 1.开放性备课策略。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开放思想,拓宽自己的备课视野,让学生有一个开放的成长空间。具体体现在:从封闭的自我个体备课转变为教师之间的协作备课,这样教师可以取长补短,优化备课;先让学生通过预习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教师从这些问题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与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设计到教案中。 2.结构性备课策略。教师将某一知识点放在整个知识结构体系中来备课,这样就能更好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便于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建构。 3.反思性备课策略。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把在实践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渗透到教案中,进行二次增删、调整、修改,使其不断地优化。 二、差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只有立足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和认识结构的不同实施差异的教学,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的教学。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他把现有的发展水平与最高潜在水平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尚处于形成状态,正在成熟的认知结构。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成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动。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有效性。 2.根据多元智能的特点因材施教。一般而言,每个人至少有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八项智能。这八项智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相互补充。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合理运用与学生多元智能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致力于这八种智能的整体发展,根据不同学生的多元智能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另外,教师要尽可能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案。 三、教学优化策略 优化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课堂教学只有改变少慢、费、差的低效局面,努力创造多快好省的高效教学体系,才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 1.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有效知识量。教学中有效的知识指对学生实际奏效的、真正理解的知识。如果教学的有效知识量为零,则教学的效果也为零。当前,课堂教学的问题不是内容不科学,数量太少或时间不够,而是要大幅度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由知识为本的教学向以发展为本的教学转化。 2.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加强知识结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教学的结构性原则,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只有掌握了知识结构,才能巩固和运用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组织教材,不仅要考虑新知识内容的讲解,还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只有科学组织材料,才能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另外,教师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即教师可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还可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创造和主体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既要传授知识,也要生成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主体精神。实施创造和主体教学策略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运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法具体体现在: 1.体验教学法。即通过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教师预设的具有足够知识性、能激发和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某种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2.潜科学教学法。即指那些尚处于孕育中的属于“科学胚胎”的科学。潜科学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自己探讨疑难问题或尚未定论问题的方式,让他们目睹教师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活动的实际过程。 3.发展问题教学法。当学生解答了某一问题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把原问题的某一部分变化一下,编写出与原问题相关而又有所区别的问题并加以解答。

教学法——直接法

直接法(Direct Methods)又名改革法,自然法 产生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产生地点:西欧(法国、德国) 与语法翻译法相对的 主张以口语教学为基础 按幼儿习得母语的自然过程 用目的与直接与客观事物联系(不用母语,不用翻译) 产生背景:19世纪中叶西欧各国工业发展,贸易兴盛,经济往来频繁,急需外语口人才。 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外语教学的“改革运动”(The Reform Movement) 心理学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 直接法强调词语与客观事物直接联系而不通过母语的中介,运用联想使新旧语言材料建立联系,以加强学习和记忆 代表人物:早期:菲埃托(V. W. Vietor,德国,改革运动的先驱,直接法的奠基人)《语言教学必须彻底改革》 贝力子(M. Berlitz,德国,教育家) 古安(F. Gouin,法国,语言学家)《语言教授法和学习法》 典型教材:《基础英语》艾克斯利(C. E. Eckersley,英国) 对于语言的观点:直接发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习惯,语言的运用是靠感觉和记忆的,而不是思维(背景:不同语言词汇与语法不等价;语音的发展和国际音标的出现) 主要特点:1. 目的语与它所代表的事物直接联系,教学中排除母语,排除翻译,采用直观手段用目的语学习目的语(动作,涂画,角色扮演,演戏) 2. 靠直接感知,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形成主动的习惯,在一定阶段对已获得的语言材料中 的语法规则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归纳 3. 以口语教学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口语的第一性)。重视语音教学,强调语音、语调、语 速的规范 4. 以句子为教学的基本单位,整句学整句应用,而不是从单音或孤立的词开始的。句子是言语 交际的基本单位 5. 以当代通用语言为基本教材,学习生动的、活的语言,而不是文学名著中典雅、但已过时的 语言。从有限的常用语言材料开始,对常用词、常用剧是按其使用频率进行科学的筛选 贝力子:1878年开始创办的贝力子外语学校所采用的贝力子教学法(按照幼儿学习的方法)

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是综合性工具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学以致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要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在日常授课中注意多加强语言使用的训练,使学生学会英语思维。因此,当前应该将创新运用到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来,在创新这个力点上做文章,下力气,产生推进教学效果的巨大重力,以实现教师的科学指导与学生的轻松学习的和谐统一。确保英语教学持续、有效、健康的发展。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专家的话给人以启迪,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 二、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要通过教研组活动,找到初中有效教学的共同原则,使之能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解决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些难点,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洛社初中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提高本组老师的整体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有效备课”——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 集体备课是一种较好的备课形式,长期进行集体备课能使教师受益很多:首先,它能集众家之长,以研讨的形式提高备课的实效性,而且在集体备课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为其他教师的备课提供依据,避免了更多的人再走弯路。集体备课的另一优势还在于它有利于教师能够集中不同层面的学生问题或者一个学年段学生的实际进行备课,充分体现出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思想。为提高教师备课的有效性,可以把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结合起来,进行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1)课前备课 和传统备课方式一样,教师在课前备课时也要研究教学目标,钻研教材,落实知识点、重点、难点,广泛收集资料。但与传统备课方式中“孤军作战”相比,我们认为在此过程中可以采取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 在实践中,我们先对此进行了尝试。实践对象七年级备课组,我们备课组有七位老师,从一开始,我们就以集体备课结合个人备课进行了实践。我们先确定每次备课组活动的主讲人,主讲的教师应做事先准备,其他教师也要拟订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而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各教师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方案,以一人主讲,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备课。我们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都积极参与讨论,对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凸现、能力的培养、重难点的突出与突破等方面都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再对教案进行修改,整合成比较优秀的教案,同时利用备课组的合力搜集、整理资料,制作课件,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集体备课中交流修正,使每位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教学风格的教师都能互相启发、补充,共同提高。其中,本人的教学风格较为活跃,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口语能力注重每节课的“导入”环节的设计;黄婷较为擅长语法课的教学,知识点、语言点讲解清晰。同时,在集体备课、多媒体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针对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加入自己的见解,每位老师制定了各自具体的教案,使自己所任班级的教学质量更有效,从而带动整个年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总的来说,这一尝试还是较为成功的,整个年级的教学质量也较令

教学策略的概念与地位

《教学与管理》 2010年2月15日 理论学习 教学策略的概念首先出现于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宣布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课程改革实验失败后,美国的课程改革出现了暂时的真空,相应地,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大,并出现了若干教育改革浪潮。进入新世纪以后,“教育改革的特点也发生了改变,从以往的宏观改革发展成为微观领域的学校内部整体改革,从零散的改革方案发展成为系统的结构重建”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发现教师的教学策略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首先提出教学策略概念的是史密斯。1976年,他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两种教学策略,即内容限制性策略和非内容限制性策略。前者注重师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后者则强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加涅认为,教师取得成效上的差别反映着他们管理和指导策略上的差别,在1985年提出了“管理策略”和“指导策略”。 上世纪90年代,教学策略被引入我国。我国学者在介绍、研究、推广教学策略的同时,力图为教学策略界定一个概念,并在教学论中给予一定位置。 一、教学策略概念探讨 虽然教学策略在美国属于行动研究的范畴,但是,我国学者初接触教学策略这个概念之后,就试图说清楚这个概念。由于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教学策略的定义多达几十种。比较权威的主要的有下列几种。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认为,策略一词是指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计划和指挥。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讲,策略是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在教育学中,这个词一直是与方法、步骤同义。策略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顺序排列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 2.北京教育学院时俊卿认为,教学策略可以看成是一种教学观念或原则,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 段得以实现。他说,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评析、研究,并最终策划、形成可以具体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 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监控和调节来保证教与学生动、活泼、主动而高效的进行。 3.皮连生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包括教学事件先后顺序的安排、传递信息的媒体的选择和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教学策略 也可称为广义的教学方法。 4.西南大学张大均认为,教学策略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做出的教学谋划和采取的教学措施。 5.华南师范大学黄甫全、北京师范大学王本陆认为,教学策略是在某种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体现教学目标、原则、方法、媒体、组织形式、手段等一系列预设行为的综合结构。 6.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认为,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指难以明确或无须明确的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行为均属于教学策略。 7.北京景山学校陈心武认为,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一定教学理论去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谋略,它既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它介乎理论与方法之间,既是较低层次的教学理论,又是较高层次的教学方法”。 8.华东师范大学李晓文认为,教学策略具有动态的教学活动维度和静态的内容构成维度。就教学活动维度而言,在教学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具体教学方法和技能的实施过程,但又不是具体的方法和技能。内容构成维度主 教学策略的概念与地位 ■山东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常华锋山东滨州技术学院 朱莉 ■3··

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4.2.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05教育技术林巧晔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学教并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以教为主的教学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从17世纪30年代捷克的夸美纽斯发表以来教学理论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和策略.4.2.1.接受学习模式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接受学习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Ausubel,D.P. 提出的.奥苏贝尔根据学习的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学习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学习者获得学习材料的心理意义的过程。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获得有意义的学习主要取决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 下面来看一下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输入加工输出语言习得装置由过滤器、组织器和监控器组成的语言习得装置的基础知识便是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中的认知结构离开了这些语言习得装置就不能发挥作用也就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要改善语言习得装置也就是要改善已有的知识的认知结构根据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应用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在学习新内容之前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要学的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以便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些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 他的主要功能就是在学习者能够有意义地学习目前的课题之前在他已经知道的东西和他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教学过程教学活动阶段1 呈现先行组织阐明目的者呈现组织者确认正在阐明的属性举例重复使学习者意识到相关知识和经验阶段2 呈现学习任务使组织显而易见和材料使学习材料的逻辑顺序外显化保持注意显现材料阶段 3 扩充与完善认促使综合协调知结构促进积极的接受学习引发使教材系统化方法清晰性九段教学策略认知学习理论长时记忆预期事短时记忆项中反应发生器感觉寄存器枢控制反应器感受器环境九段教学策略教学事件学习过程引起注意接受各种神经冲动告知学生目标激活执行控制过程刺激会议前提性的学习把先前的学习提取

(完整word版)常用的几种教学策略

常用的几种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规定了教学活动的总体风格和特征。教学策略连续统一体的两个端点分别是‘发现策略’和‘接受策略’,中间有不同的混合、过渡的情况。教学策略作为教学方案的总的抽象描述,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方案。 1.训练与练习策略 这是一种比较机械的接受学习策略。由于学习的最终结果是记忆感知材料,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需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教学中教师只须示范做什么并提供练习,而学生只需记忆学习内容,并不需要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活动,因此基本上是属于机械记忆的策略。 训练与练习策略的模式如下: 提供示范→巩固练习→反馈迁移 训练与练习策略尽管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容易导致死背硬记,但是作为一种在教学中比较常用的策略,对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对物理教学中的某些内容(大多为言语信息),适当地运用训练与练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由于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陈述性知识对学生学习和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不能因为训练与练习策略容易导致死背硬记而望而却步。应通过对物理知识所属学习类型的分析,选用适用于接受学习的信息,适当地选用训练与练习策略,扬其长,避其短,合理运用之。

2.演绎策略 演绎策略也是基于接受学习而设计的策略,但这种接受学习是奥苏伯尔所提倡的意义接受学习而非机械学习。由于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某种形式的抽象观念——概念或概括)到特殊(得出特定的结论),因此,运用演绎策略设计课堂教学,须考虑学生是否已掌握了成为推理过程起点的物理概念,及他们能否通过观察将现象与概念联系起来。 演绎策略的模式如下: 提出物理概念(原理) →进行演绎推理→实验(例)验证→概括得出结论 演绎策略是一种教学效率较高的教学策略,由于省略了学生用来探究、发现的时间,因此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容纳较多的信息。但与此同时,正是由于这种策略设计的教学强调概念之间的关系,教学基本上是讲解式的,因而学生的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这一点看,演绎策略对于发展学生的远迁移能力不利,而有助于近迁移能力的发展。 因此,在选择演绎策略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并尽可能地多用实例(或演示)进行论证,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归纳策略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新课程下的新理念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的和方法都要有进一步的提高,现在课堂教学不单是要求教师传授课本知识给学生,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学业优异的“高才生”,最关键是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要努力培养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 1、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他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因此,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基于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著成《有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程。通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学生系的策略指导,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任,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亮点所在。(2)提高课堂有效策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教育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在“日常情境中的学习成长”,是教学过程中的成长。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的价值,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注意学生的意义的建构,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注重学生“全体”“全面”“全人”的发展。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3)、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从教学理论上看,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更新教育观念,有利于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策略既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建立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既具体、简明,可操作,又具概括、完整和系统性,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试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2、研究价值(1)理论价值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将不断促进“教学策略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为教学策略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2)实践价值本研究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一线教师提供可供操作的有效策略,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从而促进语文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杜威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的重组为教学本质,以活动和练习为基本教学组织方式等实用的教学观;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的学说;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2、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研究者进行了相关研究:鲍里奇博士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的新技巧》、《课堂信度评估》;崔允漷教授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教育课程中心陈旭远教授的《新课程与有效性学习的思考》等等。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探索总结一套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形成学校有效教学特色。2、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各科教学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构建和运用各科教学的准备策略、课堂的管理策略、教学策略和

教学策略

2.1:教学策略的概念 策略涉及的是指为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因此,可以将教学策略理解为: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 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相比,两者都是教学规律、教学原理的具体化,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只是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可供参照的一系列教学行为的组合,而教学策略尽管也以一整套的教学行为作为表征形式,但其本身是灵活多变的,不具有相对固定的属性;教学模式有一定的逻辑线索可以依据,它指向于整个教学过程;而教学策略的结构性却显得不足,而且它往往比较明显地指向单个的教学行为。 教学策略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在某个教学模式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同时,一个教学策略也可用于多种教学模式中。 2.2: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先行组织者是指教师在教授新教材之前,先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新教材更加 抽象、概括和综合,并能清晰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的联系。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奥苏贝尔提 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 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所谓认知结构,是指学生现有的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 织结构,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而提供先行组织者 的目的就在于用先前学过的材料去解释、整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并帮助学习者 区分新材料和以前学过的材料)。 先行组织者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陈述性组织者 使用陈述性组织者的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它与新的学习产生一 种上位关系。例如,学习“蚂蚁”之前先让学生学习“昆虫的基本特征”,那么“昆虫”概 念就是学生学习“蚂蚁”概念的陈述性先行组织者。 (2)比较性组织者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 点击认领 开放分类:教育教育技术学社会 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 在教育哲学的视野里,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在教学论的层面上,又侧重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理论来阐释教学过程的本质和现象。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 ?4基本类型 ?产生式教学策略 ?替代式教学策略 ?5教学策略与有... ?6教学策略的选... ?7主要类型 ?组织策略陈述策略管理策略 ?8基本结构 ?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实施程序操作技术 ?9要求 教学策略 - 定义 教学策略图册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行为。[1]

应用实施的灵活性教学策略的调控性策略制订的层次性 对教学策略的基本理解 教学策略 - 基本类型 产生式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顺序等,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 优点: ①可以积极地把信息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主动深入,因此学习效果较好; ②允许学生自主地设计、实践和改善他们的学习策略,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③产生式教学策略主要出自学生自己,因此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等。 不足: ①设计不妥,可能导致认知超载或情绪低落,或是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 ②学习的成功依赖于学生先前已具有的知识和学习策略的广度。 替代式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它更多地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主要是替学生处理教学信息。 优点: ①比产生式教学策略效率高,它能使学生在短期内学习许多内容; ②知识储备有限和学习策略不佳的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学习。 不足: ①因为学生智力投入少,信息处理的深度不够,因此学习效果不如产生式策略好; ②由于教学安排过于周密,学生在学习中被动学习多于主动学习,因而学生学习志趣难以调动,制约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策略 - 教学策略与有效教学的关系 略训练运用于课堂学科教学之中的实验研究。这些研究的特点是:既严格控制变量,又在自然教学情境中进行;以具体学科教学为背景,以策略训练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科学性与应用性并重。(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13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该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其中包括《文章结构分析训练对阅读理解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张大均、余林,1998)、《应用题结构分析训练对提高小学生解题能力的试验研究》(姚飞、张大均,1999)等。该课题组数十项专题研究表明,教学策略训练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业能力。 教学策略 -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借助适当的教学手段(工具、媒体或设备)而进行的师生交互活动的总体考虑。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教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助以板书、挂图、投影等媒体向学生传递语言信息的方法,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活动。讲授法的优点是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缺点则是学生比较被动,师生都难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个别差异也很难全面照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