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劳动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经济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长期劳动力需求与短期劳动力需求中的长期,意指()

A.三年以后的时期

B.五年以后的时期

C.与时间长短无关,是根据资本要素可否调整为依据的

D.十年以后的时期

2、若劳动力需求弹性为E D=1,则表示工资率上升1%,劳动力需求量将()

A.增加1单位

B.减少1单位

C.增加1%

D.减少1%

3、资本供给弹性越小,其价格的上升速率越快,则()

A.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高,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小

B.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低,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小

C.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高,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大

D.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低,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大

4、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时期,有()

A.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B.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C.失业率下降,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D.失业率下降,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5、在劳动者的效用曲线中,通常得到满足时可有如下结论成立()

A.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递减

B.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停止变动

C.最大总效用出现在边际效用为0时

D.边际效用始终是递减的,从没有任何递增的阶段

6、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即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的经济含义是保持主体效用不变的情况下()

A. 要增加一些闲暇,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B. 要增加一些闲暇,必须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C. 要减少一些闲暇,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D. 要减少一些闲暇,必须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7、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是()

A.局部均衡分析

B.一般均衡分析

C.静态分析

D.动态分析

8、某一时点受雇劳动者的人数和一定时间段内的总劳动时间分别是()

A.存量和流量

B.流量和存量

C.都是流量

D.都是存量

9、费尔德斯坦和弗莱明把劳动者人数和劳动时间当作不同的要素代入生产函数中,得到结论认为劳动时间对生产的影响比劳动者人数对生产的影响()

A.要大

B.要小

C.一样

D.不能确定谁大谁小

10、若劳动者根据期望总工资收入来决定是否流动,可以预期一般情况下()

A. 工资较高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低

B. 工资较低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高

C. 工资较高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高

D. 工资较低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低

11、在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养育子女的经济性决策的理论中,他们将子女看做是父母的()

A.耐用消费品

B.投资品

C.耐用消费品和投资品

D.替代品

12、如果一劳动者只从事家务等非市场劳动,且未到市场上寻找工作,则他被归入()

A.就业者

B.失业劳动力

C.非劳动力

D.经济活动人口

13、根据奥肯法则,则国民生产总值下降3%,失业率会()

A.升高1.5%

B.升高1%

C.降低1.5%

D.降低1%

14、把人力资本理论引入家庭经济分析的经济学家是()

A.舒尔茨

B.贝克尔

C.明塞尔

D.马歇尔

15、人力资本投资中最重要的投资形式是()

A.各级正规教育

B.职业技术培训

C.健康保健

D.迁徙和流动

16、有一种歧视理论认为:大部分妇女和农村转移进城劳动力大都在初级劳动力市场上就业,进而导致了一种长期延续下来的对他们的歧视,这种歧视理论是()

A.雇主偏好歧视理论

B.双重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C.就业隔离或排挤理论

D.统计歧视理论

17、向企业开征社会保障税,会()

A.降低工人的工资所得,增加就业

B.降低工人的工资所得,减少就业

C.增加工人的工资所得,增加就业

D.增加工人的工资所得,减少就业

18、将一个群体的典型特征看作该群体中每一个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并利用群体特征作为雇佣标准而产生的歧视是()

A.垄断歧视

B.双重劳动市场歧视

C.统计性歧视

D.搜寻成本歧视

19、下列属于劳动关系的双边关系是()

A.农户在市场上出售粮食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B.作家与出版社因图书出版而发生的关系

C.咨询公司与其客户的关系

D.教师与其任教学校之间的关系

20、下列哪种因素可导致雇主谈判能力增加?()

A.企业产品替代的可能性小

B.企业无库存产品容易被排挤出市场

C.工会力量壮大

D.产品市场竞争性加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关于产品需求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正确的是()

A.产品市场竞争力越强,单个企业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

B.行业中企业数目越多,单个企业劳动需求弹性越大

C.行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比企业的要小得多

D.行业中企业数目越多,单个企业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小

E.行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比企业的要大得多

22、无差异曲线具有下列特征()

A.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B.每一条无差异曲线左上—右下倾斜

C.每一条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D.主体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有所差异

E.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两点效用无差异

23、下列可导致隐性失业的原因有()

A.软预算约束下的劳动投入数量冲动

B.企业追求规模增长引起的劳动力囤积

C.劳动力短缺引起互补劳动力的盲目流入

D.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富余劳动力存量不能改变

E.企业目标追求由规模增长向人均收入最大化

24、劳动时间具有下列功能()

A.计量功能

B.指示功能

C.保证个人及社会维持发展功能

D.人际交往功能

E.价值测试功能

25、现代社会经济时代与自然经济时代相比较,家庭和婚姻的观念和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符合这一变化过程的相关描述是()

A.在过去婚姻不能由当事人双方自由决定

B.自然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

C.大家族主义观念逐渐淡漠

D.婚姻决策逐渐成为当事人个人的事情

E.养儿防老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26、二战后,各国自然失业率上升,经济学家对此提出的解释是()

A.劳动力结构变化

B.工资刚性程度增强

C.失业保险影响

D.结构性失业增加

E.资本主义世界已腐朽没落

27、劳动力流动所依赖的必要条件是()

A.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

B.不同地区经济与福利存在差别

C.劳动者有就业自主权

D.社会分工与劳动技能专门化

E.最低工资立法

28、下列属于后市场歧视(或当前市场歧视)的是()

A.工资收入歧视

B.就业歧视

C.职业歧视

D.人力资本投资歧视

E.外貌歧视

29、我国劳动法规定,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水平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A.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B.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C.劳动生产率

D.地区就业状况

E.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30、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的集体谈判主要有下列层次,包括()

A.国家级谈判

B.产业部门级谈判

C.企业级谈判

D.个人与企业谈判

E.个人与个人谈判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1、均衡工资率

32、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

33、劳动法律关系

四、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

34、什么是劳动力需求交叉工资弹性?两类劳动力的需求交叉工资弹性大于、等于、小于零,分别表示两类劳动力有什么关系?

35、什么是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什么是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36、什么是道德风险?有效劳动力供给中道德风险有何体现?如何克服道德风险?

37、什么是特殊培训?什么是一般培训?两者有何显著区别?

38、为什么说市场机制本身有助于消除雇主偏好歧视?

五、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8分)

39、中国经济目前正面临“未富先老”的挑战,“未富”是说中国尚未跨入发达国家行列,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对劳动力需求也增长强劲,“先老”是说中国已跨入老龄化国家行列,适龄劳动力供给已有下降的趋势。

请结合“未富先老”的现实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理论,分析未来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将有何变化。

40、在某一个封闭地区,有劳动力100人。该地区所有企业需雇佣劳动力总数也是100人。但是,劳动力的技能结构是具有A技能的占80人,具有B技能的占20人,企业需求的技能结构是需求A技能的占60人,需求B技能的占40人。假设劳动力市场无摩擦。A、B技能不可互相替代,没有人同事兼有A、B两种技能。

试分析,这已封闭地区将有多少失业者?失业者是那一类劳动力?该地区的失业属于何种失业类型?该类失业应如何治理?

2009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经济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

2、C

3、B

4、A

5、C

6、A

7、A

8、A

9、A 10、A 11、C 12、C

13、B 14、B 15、A 16、B 17、B 18、C 19、D 20、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AC 22、ABCDE 23、ABCDE 24、ABCD 25、ABCD 26、ABCD 27、ABCD 28、ABC

29、ABCDE 30、ABC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1、在劳动力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2分)此时的工资率称为均衡工资率。

32、政府通过对劳动力进行重新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就业适应能力(1分)达到改善劳动力供给结构,提高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等目的的政策,(1分)这些政策被称为人力政策,或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1分)

33、所谓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劳动者(雇员)与用人单位(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2分)即人们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1分)

四、简单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34、劳动力需求交叉工资弹性是一类劳动力的需求量变化百分比与另一类劳动力的价格(工资率)变化百分比之比值。(2分)它表示另一类劳动力价格变动1%会导致一类劳动力需求变化的百分比,或者说一类劳动力的需求对另一类劳动力价格变化的敏感性。(2分)

如果两类劳动力需求交叉工资弹性大于0,表示两类劳动力是相互替代的;(1分)等于0,表示两类劳动力是无关的;(1分)小于0,表示两类劳动力是互补的。(1分)

35、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1分)仅由工资率变动

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2分)此种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供给曲线上的移动。(1分)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1分)由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1分)劳动力供给的变动表现为劳动供给曲线的位移。(1分)

36、道德风险又称隐藏行动问题。(1分)广义的道德风险是指市场交易中一方难以观测或监督另一方的行动;(1分)狭义的道德风险是指保险机制使投保人缺乏一种自我的约束或自我防范的动力。(1分)体现在有效劳动供给中的道德风险主要是指生产过程中由于不便监督或由于监督不力,人们的脑力、体力的支付程度不足,低于实际工资水平。(2分)克服道德风险,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一种监督制衡机制,(1分)二是完善和强化劳动报酬激励机制。(1分)

37、所谓特殊培训,是指员工通过培训获得的业务技术知识、技能只对培训企业具有适用性,(2分)或者能使提供培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提高得很多。(1分)所谓一般培训,是指员工通过培训获得的业务技术知识、技能,对其所属企业以外的组织同样具有适用性,(2分)即使受一般培训的员工可以借此去其他的企业谋职,并获得一个与其当前技能相称的较高的工资率。(1分)特殊培训和一般培训最显著的不同在于,前者只提高当前企业的价值,后者却提高员工的市场价值。(1分)

38、从短期来看,假设行业中有些企业只雇佣A类工人,另一些则雇佣A、B两类工人,并且A类工人与B类工人生产率相同。从而,在竞争性市场上,歧视B 类工人而只雇佣A类工人的企业成本将上升,在竞争中处于劣势。(2分)从长期来看,具有歧视偏好的企业由于其持续的劣势将会逐渐被淘汰;(2分)而不具雇主歧视偏好的企业会因竞争优势而扩张。(2分)但最终是市场竞

争并不能完全消除雇主偏好歧视。(1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39、(1)“未富”导致劳动需求增加强盛,给定供给不变,则均衡工资率增加,就业增加。(2分)

(2)“先老”导致劳动力供给下降,给定需求不变,则均衡工资增加,就业下降。(2分)

(3)综合考虑“未富先老”,可以明确均衡工资率大幅上升;但就业的变化则取决于“未富”和“先老”共同作用的净效应。(2分)

(4)预计中国未来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率会大幅度增加,就业总量的变化尚难以确定。(2分)

(应有少量分析论述,基本要点正确则可酌情加分)

40、(1)将有20人失业。(2分)

(2)失业者都是A类技能劳动力。(2分)

(3)该种失业属于结构性失业,因为它完全由于劳动供给和需求的技能结构错位引起.(2分)

(4)应该考虑积极的人力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2分)

(应有少量分析论述,基本要点正确则可酌情加分)

劳动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经济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长期劳动力需求与短期劳动力需求中的长期,意指() A.三年以后的时期 B.五年以后的时期 C.与时间长短无关,是根据资本要素可否调整为依据的 D.十年以后的时期 2、若劳动力需求弹性为E D=1,则表示工资率上升1%,劳动力需求量将() A.增加1单位 B.减少1单位 C.增加1% D.减少1% 3、资本供给弹性越小,其价格的上升速率越快,则() A.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高,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小 B.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低,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小 C.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高,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大 D.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低,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大 4、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时期,有() A.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B.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C.失业率下降,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D.失业率下降,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5、在劳动者的效用曲线中,通常得到满足时可有如下结论成立() A.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递减 B.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停止变动 C.最大总效用出现在边际效用为0时 D.边际效用始终是递减的,从没有任何递增的阶段 6、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即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的经济含义是保持主体效用不变的情况下() A. 要增加一些闲暇,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B. 要增加一些闲暇,必须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C. 要减少一些闲暇,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D. 要减少一些闲暇,必须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7、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是() A.局部均衡分析 B.一般均衡分析 C.静态分析 D.动态分析 8、某一时点受雇劳动者的人数和一定时间段内的总劳动时间分别是() A.存量和流量 B.流量和存量 C.都是流量 D.都是存量 9、费尔德斯坦和弗莱明把劳动者人数和劳动时间当作不同的要素代入生产函数中,得到结论认为劳动时间对生产的影响比劳动者人数对生产的影响() A.要大 B.要小 C.一样 D.不能确定谁大谁小 10、若劳动者根据期望总工资收入来决定是否流动,可以预期一般情况下() A. 工资较高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低 B. 工资较低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高 C. 工资较高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高 D. 工资较低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低 11、在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养育子女的经济性决策的理论中,他们将子女看做是父母的() A.耐用消费品 B.投资品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题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 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二、思考题 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从个人角度看。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它们都有自己的目标,都力争实现各自的效用最大化。当然,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每一种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行为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的目标,而是说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分析和预测。 (3)行为的有目的性。稀缺性这一假设所隐含的重要命题是,人们对资源的使用存在着供求问题,存在着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的问题。劳动力资源也是稀缺的。对劳动者个人而言,选择一种职业必须有所放弃,其本身不仅具有直接的成本和收益,还有因个人劳动力的有限而引起的放弃另外其它选择的成本和收益问题。用人单位的情况也是一样,招聘张三,也面临着放弃对王五的雇用。 (4)行为的适应性。认为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是理性的,并不是说他们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信息的不完全或信息传递的不完全、无法预料事件的发生和其他人的选择都会影响我们选择的结果,但即使我们后来认为是“较差”的选择,也被认为是基于净收益的预期而做出的。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式主要有两个:

劳动经济学试题库及答案

《劳动经济》试题集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定的答案编号英文大写字母填入括号内) 1、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认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 B、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料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2、在远古时期,在()著作中,热情讴歌了人类的劳动,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得到财富、荣誉、家庭和朋友。 A、赫西奥德的《劳动与时日》 B、色诺芬的《经济论》 C、色诺芬的《雅典的收入》 D、柏拉图的《理想国》 3、产业革命后,提出“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 B、斯密 C、李嘉图 D、萨伊 4、()标志着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独立发展阶段。 A、索罗门·布拉姆的《劳动经济学》著作出版 B、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 C、20世纪40年代,芝加哥学派进行的“劳动经济学革命” D、我国朱九通教授所著的《劳动经济学概论》出版 5、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起点是()。 A、劳动力市场理论 B、工资理论 C、人的劳动和人力资源 D、个人职业生涯与职业选择 6、在知识经济时代,就业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 A、健康的身体 B、忠实于雇主 C、身怀一技之长 D、具有知识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7、按照行为科学家的研究,人的行为链条为()。 A、动机→需要→行为→目标 B、需要→行为→动机→目标

C、目标→需要→动机→行为 D、需要→动机→行为→目标 8、美国行为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分为()。 A、安全、生理、尊重、社交、自我实现 B、生理、安全、尊重、自我实现、社交 C、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D、生理、尊重、安全、社交、自我实现 9、在人力资源所包括的几个素质中,()是基础。 A、科学文化素质 B、思想道德素质 C、身体素质 D、技能能力素质 10、狭义的人力资源开发是指()。 A、人力资源的生理开发 B、人力资源的心理开发 C、人力资源的伦理开发 D、人力资源的智力和技能开发 11、在影响劳动力供给的诸多因素中,最为主要的因素是()。 A、市场工资率 B、非劳动收入 C、家庭性因素 D、个人偏好 12、现代劳动经济学认为,在工时固定的情况下,要实现最大的劳动供给量,最好的办法是()。 A、实行奖励工资 B、实行计时工资 C、实行固定工资 D、进行道德刺激 13、劳动力供给等于()。 A、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 B、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效率 C、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D、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14、影响劳动力供给的非经济因素有()。 A、市场工资率的高低 B、非劳动收入的多少 C、家庭因素的强弱 D、个人偏好 15、影响劳动力市场最根本、最主要的要素是()。 A、市场性要素 B、组织性要素 C、社会性要素 D、工会、政府 16、劳动力市场的歧视主要可分为()两类。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曾湘泉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劳动: 根据劳动经济学对“劳动”概念的实际运用情况来分析,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就劳动 的主体而言的,即它指的是劳动力。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他可能指的是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2.劳动力: 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性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范畴。 3.劳动力市场: 并非我们常规理解的产品买卖的场所,而是一种劳动力“租借”使用的市场。 4.人口经济学: 人口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人口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 中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人口运动和经济运动的对立统一运动,构成了人口经济运动及相应的人口经济关系,人口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人口经济关系 运动的规律性。人口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 或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来说,人口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 5.劳动经济学: 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6.人力资源管理: 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 7.派生需求: 是由阿弗里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经济概念,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引致需求” 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派生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其中该生产要素对这一最 终产品会作贡献,如对轮胎的需求派生自对汽车运输的需求。 8.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即工资。

本科劳动经济学课程试卷十一及参考答案

本科劳动经济学课程试卷库及参考答案 试卷十一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潜在利润为正的非营利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比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更() A、平坦 B、陡峭 C、无差别 D、不确定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决定劳动投入经济效益的因素 A、劳动生产率 B、产品收益率 C、劳动投入费用 D、产品质量 3、、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的差异 A、工资形式 B、总收入 C、工资水平 D、劳动成本 4、下列不属于劳动力流动的市场机制的是() A工资机制B供求机制C竞争机制D政府调节机制 5、集体谈判的双方为() A、雇主和员工 B、雇主和工会 C、雇主和政府 D、政府和工会 6、蛛网稳定条件是指() A、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B、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C、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D、劳动力需求弹性为1 7、效率合约是指() A、工会效率最大化 B、用人单位效率最大化 C、用人单位的等利润曲线与工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的那些点 D、工人效率最大化 8、在家庭劳动力供给中,引起劳动力参与率下降的因素是() A家庭收入的下降B家务劳动时间的增加 C制度劳动时间的下降D教育培训投入的下降 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征税使工资率上升,则会使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A减小B增加C不改变D不确定 10、提出“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A、斯密 B、配弟 C、李嘉图 D、斯图加特·穆勒 11、把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引入家庭经济行为领域,为人力资本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微观基础的经济学家是() A、舒尔茨 B、贝克尔 C、明塞尔 D、卢卡斯 12、由于农村各产业和农村各部门不能容纳的劳动力所形成的是() A、农村剩余劳动力 B、广义农业剩余劳动力 C、农民劳动力 D、狭义农业剩余劳动力 13、内部人控制形成的工资收入具有()的特征 A、补偿性 B、竞争性 C、垄断性 D、平均性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延期支付方式的是() A、带薪休假 B、免费工作午餐 C、折价优惠商品 D、失业保险 15、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劳动经济学试卷和答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A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6级(普本)《劳动经济学》 期末考试试题(A卷) 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D ) A 工资与社会保障 B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C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 D 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 2、工资水平上升了3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1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A ) A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B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C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D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3、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不移动,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则劳动力供给曲线向移动,均衡工资率。( A ) A 左,上升 B 右,上升 C 左,下降 D 右,下降

4、假设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5、假设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在居民家庭生产率下降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6、按照劳动经济学的观点,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个人非劳动收入增加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是( A ) A 使劳动力参与率降低 B使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C 劳动力参与率不变 D 与工资水平上升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方向相同 7、下列关于劳动负效用补偿性工资差别的描述正确的是(A ) A 为补偿由于某些职位劳动环境恶劣而给劳动者带来的精神损失、健康损失 B 为补偿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负效用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A. 向前弯曲 C.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B ) 的。 B. 向后弯曲D. 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B ) 影响。 A. 有正向C. 没有 B. 有负向D. 不确定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C ) A. 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 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 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B ) A. 大,陡峭 B. 大,平缓 C. 小,陡峭 D. 小,平缓 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B. 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 C.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D.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C ) A. 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 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 C. 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 资本变得相对过剩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C ) A. 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 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B ) 来支付。 A. 企业 B. 员工 C. 政府 D.社会 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B )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不相关 D.不确定 10. 技术进步对( C )的就业影响较大。 A. 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 技工 D.女工 11. 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B ) A. “互益”基准 B. “互惠”基准 C. “互助”基准 D. “互利”基准 12. 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D ) C. 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 工资率

历年劳动经济学考试试题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浙江省2009年7月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将年龄在下列哪个区间的人口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 ) A.16-55岁 B.16-60岁 C.18-55岁 D.18-60岁 2.下列哪个公式表述是正确的?( ) A.MRP=MR·P B.MR=MRP·MP C.MR=MRP·P D.MRP=MR·MP 3.劳动力买方独家垄断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 A.MRP L<ME L B.MRP L=ME L C.MRP L>ME L D.MRP L≥ME L 4.下列哪位学者的主要贡献是用人力资本解释个人收入的差别?( ) A.贝克尔 B.明塞尔 C.舒尔茨 D.马歇尔 5.下列哪种工资理论认为:如果工资和购买力高,需求则强烈,生产则可持续发展?( ) A.工资基金理论 B.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C.均衡价格理论 D.购买力工资理论 6.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 A.实际工资=货币工资 B.实际工资=货币工资/物价指数 C.货币工资=实际工资/物价指数 D.货币工资=实际工资/物价 7.新《工会法》规定:所有用人单位一律按工资总额的多少拨缴工会经费?( ) A.1% B.2% C.3% D.4% 8.用一个群体的典型特征作为雇佣标准,往往会产生下列哪种歧视?( ) A.雇主歧视 B.雇员歧视 C.统计性歧视 D.垄断歧视 9.下图中哪条曲线表示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 考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 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二、思考题 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从个人角度看。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

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它们都有自己的目标,都力争实现各自的效用最大化。当然,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每一种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行为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的目标,而是说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分析和预测。 (3)行为的有目的性。稀缺性这一假设所隐含的重要命题是,人们对资源的使用存在着供求问题,存在着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的问题。劳动力资源也是稀缺的。对劳动者个人而言,选择一种职业必须有所放弃,其本身不仅具有直接的成本和收益,还有因个人劳动力的有限而引起的放弃另外其它选择的成本和收益问题。用人单位的情况也是一样,招聘张三,也面临着放弃对王五的雇用。 (4)行为的适应性。认为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是理性的,并不是说他们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信息的不完全或信息传递的不完全、无法预料事件的发生和其他人的选择都会影响我们选择的结果,但即使我们后来认为是“较差”的选择,也被认为是基于净收益的预期而做出的。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式主要有两个: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B )的。 A.向前弯曲 B.向后弯曲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D.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B )影响。 A.有正向 B.有负向 C.没有 D.不确定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C ) A.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 C.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工资率 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B ) A.大,陡峭 B.大,平缓 C.小,陡峭 D.小,平缓 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B.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 C.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D.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C ) A.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 C.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资本变得相对过剩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C ) A.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B )来支付。 A.企业 B.员工 C.政府 D.社会 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B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不确定 10. 技术进步对( C )的就业影响较大。 A.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技工 D.女工 11.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B ) A.“互益”基准 B.“互惠”基准 C.“互助”基准 D.“互利”基准 12.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D )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劳经复习资料 第一章: 1、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研究表述的理解: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机理。 第二: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 第三: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 第一:实证经济学分析方法: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人们的行为是怎样的。两个假设前提:稀缺性;理性第二:规经济学研究方法: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衡量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制度政策的利弊,分析经济行为人的选择该是什么的问题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第一: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的工作围 第二:研究劳动经济问题的时候,不能脱离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孤立的进行劳动经济的分析和研究。 2、举例说明运用实证经济学或规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或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价值。 规经济学: 从本质上讲,它的根本价值尺度是以互惠原则作为基础的出发点,互惠原则有三点:第一:市场交易活动所涉及的各方均受益,无人受到损失。例如:企业高薪聘用经验丰富,能力足够强的外籍主管,对企业方来说此人将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价值,对个人来说将获取丰厚的回报。第二:市场交易活动中,部分人受益但无人受到损失。正如上例所说,在企业和个人双方均获得收益时,对于其他那些企业或者市场上的高管应聘者来说,并未因此受到损失。第三:最为常见的既有受益者又有损失者,但总体上来说,受益者受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损失者损失的程度或数量。例如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劳动立法反对招聘中的学历歧视,对有的企业带来招聘成本的上升,但是对总体而言提高了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利大于弊。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派生需求(简答题):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 又称“引致需求”,即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 2.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即工资 3.劳动的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量的劳动力所增加的收益,即劳动边际产品价值 4.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 5.竞争性劳动市场:产品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要素之间没有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 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并且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 6.买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劳动力市场是垄断者,而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 7.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就是劳动的边际收益) 8.替代效应: 劳动使用量从LA降低到LB,资本使用量从KA上升到KB,即企业用资本代替了劳动。 9.规模效应:由于工资率的提高,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数量,产量的

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劳动经济学就是经济学得重要分支,就是一门研究( )得学问. A、劳动生产率 B、劳动得人 C、劳动资料 D、劳动要素 2、劳动力就是指() A、人得劳动能力B、具有劳动能力得人“人” C、简单得生理劳动 D、劳动 3、劳动供给得无差异曲线向原点凸起,当左边比右边陡峭,这种形状说明……() A、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少 B、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多 C、货币收入越代,闲暇时间越低 D、货币收入高、低,对闲暇时间无影响 4、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存在以下关系( )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B、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D、替代效应小于改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5、人力投资收益就是( ) A、劳动生产能力得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得收益; B、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得收入; C、国家与家庭收回用于劳动力生产得全部费用; D、劳动生产能力得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得收益与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得收入 6、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劳动力需求应符合() A、劳动得边际产品收益大于工资率 B、劳动得边际产品收益小于工资率 C、劳动得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 D、劳动得边际产品收益等于产品生产成本 7、如果货币工资不变,物价上涨,实际工资() A、上市B、不变C、难以确定D、下降 8、周期性失业产生得直接原因就是() A、生产过程得周期性B、劳动力再生产得周期性 C、经济周期中萧条阶段得经济下降所造成得劳动力需求不足 D、失业得周期波动 9、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 A、增加B、减少 C、不变 D、难以判定 10、水平形状得劳动力供给曲线得弹性为() A、0 B、1 C、正无穷 D、不确定 11、长期劳动力需求行为不同于短期得劳动力需求行为在于() A、企业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劳动经济学1 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专科复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长期劳动力需求与短期劳动力需求中的长期,意指(C) A.三年以后的时期 B.五年以后的时期 C.与时间长短无关,是根据资本要素可否调整为依据的 D.十年以后的时期 2、若劳动力需求弹性为E D=1,则表示工资率上升1%,劳动力需求量将(C) A.增加1单位 B.减少1单位 C.增加1% D.减少1% 3、资本供给弹性越小,其价格的上升速率越快,则( B) A.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高,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小 B.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低,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小 C.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高,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大 D.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低,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大 4、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时期,有(A) A.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B.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C.失业率下降,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D.失业率下降,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5、在劳动者的效用曲线中,通常得到满足时可有如下结论成立(C) A.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递减 B.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停止变动 C.最大总效用出现在边际效用为0时 D.边际效用始终是递减的,从没有任何递增的阶段 6、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即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的经济含义是保持主体效用不变的情况下( A) A. 要增加一些闲暇,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B. 要增加一些闲暇,必须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C. 要减少一些闲暇,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D. 要减少一些闲暇,必须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7、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是(A) A.局部均衡分析 B.一般均衡分析 C.静态分析 D.动态分析 8、某一时点受雇劳动者的人数和一定时间段内的总劳动时间分别是(A) A.存量和流量 B.流量和存量 C.都是流量 D.都是存量 9、费尔德斯坦和弗莱明把劳动者人数和劳动时间当作不同的要素代入生产函数中,得到结论认为劳动时间对生产的影响比劳动者人数对生产的影响(A) A.要大 B.要小 C.一样 D.不能确定谁大谁小 10、若劳动者根据期望总工资收入来决定是否流动,可以预期一般情况下(A) A. 工资较高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低 B. 工资较低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高 C. 工资较高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高 D. 工资较低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低 11、在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养育子女的经济性决策的理论中,他们将子女看做是父母的(C) A.耐用消费品 B.投资品 C.耐用消费品和投资品 D.替代品 12、如果一劳动者只从事家务等非市场劳动,且未到市场上寻找工作,则他被归入(C) A.就业者 B.失业劳动力 C.非劳动力 D.经济活动人口 13、根据奥肯法则,则国民生产总值下降3%,失业率会(B) 1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导言1、劳动、劳动力、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人口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如何理解。 劳动: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指“劳动力”。而在其他情况下,它可能指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劳动在劳动经济学中的含义更多的是涉及劳动力。 人力资源管理: 2、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表述的理解。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劳动经济学与普通经济学有所不同,前者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工作的范围,后者主

要是将人从消费者的角度加以观察和认识的。对劳动力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是对产品的需求所派生和导引出的一种需求。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波动变化将影响劳动力市场。因此,在研究劳动经济问题时,不能摆脱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孤立进行劳动经济的分析和研究,即所谓不能就劳动来谈劳动,不能就劳动力来谈劳动力。 劳动经济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3 规范研究方法(规范分析) 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现象应该是什么。 实证分析方法预测人们的行为选择 规范研究方法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一)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具体分四个过程进行: 1.确定所研究的对象,分析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搜集资料并把相关事实资料进行分类。 2. 设定假设条件。所假设的条件虽然可能有一些是不现实的,但没有这些假设条件则无法 3 4 如果上述假说经过验证,就变成了理论。 举例:教材,P24,附录1-1 (二)规范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方法的价值判断是指互惠的交换。互惠是从社会的角度看没有人遭受损失的交换,

互惠包括三种情况(帕累托最优): 1.参与交换的各主体均受益; 2.参与交换的部分主体受益,但无人受损; 3.参与交换的部分主体受益,部分主体受损,但受益大于受损。 )。1 2 3 潜在的交换是互惠的,但由于市场自身的缺陷,或者交换参与的主体由于观念或习惯的干扰无法进行交换。 第二章劳动需求分析 一、名次解释

完整版劳动经济学 试题及答案汇总

劳动经济学题型及答 1.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的,但( B )是相对过剩的 A.土地资源; B.劳动力资源; C.矿产资源 2.“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润,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是描述( B ) A.供给创造需求理论; B.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C.利润最大 化理论 3.劳动经济学是( A )现象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 A.劳动力市场; B.劳动力供求; C.劳动力交换 4.比较明确的劳动力生产部门是( C ) A.工业部门; B.农业部门; C.家庭 5.收入指某个时间内个人和家庭的劳动所得和( B ) A.工资所得; B.非劳动所得; C.劳动报酬 6.劳动是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的( C )活动 A.有价值的; B.有希望的; C.有目的的 7.雇佣调整函数是指企业( C )与最佳目标雇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A.最大雇佣量; B.最小雇佣量; C.现有雇佣量 8.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间内,在( A )下雇主愿意并且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A.某种工资率下; B.某种劳动生产率下; C.某种价格比率下 9.企业在雇用劳动力时,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率定义为( B )

A.劳动力供给价格; B.劳动力需求价格; C.劳动力均衡价格 10.长期成本曲线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都可变动时,若干短期平均成本的( A )的连辍轨迹 A.最低点; B.最高点; C.相切点 11.等成本线是在总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购买到的劳动和( A )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A.资本; B.土地; C.技术 13.政府补贴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可以从( B )两方面来分析 A.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B.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 C.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 14.非营利企业潜在利润为正值的含义是( C ) A.要求企业不营利; B.要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C.要求企业利润低水平 15.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主要划分为( A )三大方面 A.自然,经济,社会; B.微观,中观,宏观; C.家庭,企业,国家 16.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 B )关系 A.反向; B.正向; C.平行 ( B ) 形周期变化规律表现的是M劳动力参与率17.

劳动经济学_杨河清_课后答案

劳动经济学(本科) 第一章至第七章课后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答: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力需求和三个问题密切相关:第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第二,边际生产力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第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何为劳动力需求弹性? 答: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 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答: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有两种,一个是替代效应,一个是规模效应。产品价格的上涨,会使销售额下降,产出量减少,因而企业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下降。 4、在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 答: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5、试分析安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短期劳动需求。

答:完全竞争的企业是指企业所处的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与产品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没有任何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产品和要素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等等。 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即工资相等。公式:MPL〃P =W 单个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并且向右下方倾斜。整个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可以看成是所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的简单水平加总。该曲线仍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6、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 答: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需求曲线平缓,这也意味着长期劳动力需求比短期劳动需求弹性大。 7、非盈利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 答:一在市场工资率相同的情况下,非营利性企业比利润最大化企业使用更多的劳动力;二非营利性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比利润最大化企业的更平坦。 8、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包括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方面。其中微观因素包括:(1)企业生产规模、(2)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3)企业利润量、(4)工资变化、(5)其他要素价格、(6)预期等。宏观因素包括:(1)社会生产规模大小、(2)国家经济体制、(3)产业结构状况、(4)科学技术进步、(6)对外开放程度、(7)相应的市场环境、(8)政府政策等。

劳动经济学试卷计算题汇总

四、计算题 05.4试题 48.假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函数D L =2500—10W ,劳动的供给函数为S L =40W ,其中S L 和D L 分别为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的人数,W 为工资率,求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就业人数。 2500—10W=40W 2500=50W W=50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人数为50 49.已知某城市法定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为85%,法定劳动年龄人口为60万,试求这个城市的劳动力人口数量。 61页 法定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法定劳动年龄人口 ×100% 劳动力人口=法定劳动年龄人口 ×法定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60万×85%=51万 06.4试题 48.某地区居民的食物最低支出需求为每月120元,恩格尔系数为0.6,赡养系数为1.5,平均工资为600元,按恩格尔系数法则测算最低工资。 242页 T S N Z M ±?= 由题意知 Z=120元 N=0.6 S=1.5 T S N Z M ±?==200×1.5T ±=300T ± T 值按最低工资相当于平均工资的40%~60%计算应为60元。 49.假定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曲线为D= —10W+150,劳动力的供给曲线为S=20W ,其中D 、S 分布代表劳动的供给曲线和需求人数,W 为工资。问在这一市场中劳动和工资的均衡水平分别是多少? 均衡时有D=S —10W+150=20W 150=30W W=5 把W=5代入S=20W S=100 市场中劳动力为100 工资为5. 07.4 48.假设某特定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为L=6000-100W ,劳动的供给曲线为L=100W ,试求: (1)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工资率和均衡的雇佣工人数量。 (2)假设政府对工人提供的每单位劳动征收10美元的税,则新的均衡工资率为多少?P105 解:(1)∵ L=6000-100W ,L=100W ∴6000-100W=100W ∴W=30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A

姓名:年级:2013级专业名称:人力资源管理层次:专升本 2013级第三学期《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第1页共5 页 装订线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 1.进入汽车修配厂修理的汽车是( ) A.运输工具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生产要素 2.任何一个社会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是(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规律 D.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3.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称为( ) A.生产要素B.生产力的要素C.生产资料D.物质资料 4.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 ) A.物质资料的生产 B.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揭示经济规律 D.揭露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实质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商品及其交换的基本规律 D.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规律 6.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7.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都是由( ) A.价值构成的B.使用价值构成的C.货币构成的D.资金构成的 8.劳动生产率变化与商品价值量变化的关系是( ) A.与单位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量成正比 B.与单位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量成反比 C.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 D.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9.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与( ) A.体现在该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 B.体现在该商品中的劳动量成反比 C.与不变资本的量成正比 D.与预付资本的量成正比 10.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职能是( )A.流通手段B.贮藏手段C.支付手段D.世界货币 11.能够反映工人真实收入状况的是( )A.名义工资B.实际工资C.计时工资D.计件工资 12.某企业工作日为12小时,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而将必要劳动时间从6小时缩短到3小时,那么企业的剩余价值率就会( )A.从100%增加到150%B.从100%增加到200%C.从100%增加到250%D.从100%增加到300% 13.资本总公式是( ) A.G—W—GB.G—W—G′C.W—G—WD.W—G—W′

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

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题 总论 判断题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劳动力市场及其运行结果。 2.劳动力资源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和区域的人的总和。 3.未达到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工作的人不算作劳动力资源。 4.在不考虑非经济因素的条件下,劳动力供求决定工资,工资变动又影响劳动 力供求。 5.劳动力市场配置的基本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但不包括竞争机制。 答案: 1.√ 2.× 3.× 4.√ 5.×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 判断题 1.只要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大于其边际成本,企业就会增加雇佣劳动力。 2.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雇佣的劳动力 数量。 3.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需要引发的需求,是由于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而 引发的派生性需求。 4.从考察时间来看,劳动力需求分长期需求与短期需求。其中,短期一般是指 劳动投入量低于一年的时期。

5.劳动力长期需求是指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时期。 6.需求曲线来表示的是劳动力需求价格和劳动力需求数量之间的关系。 7.在技术水平变化的情况下,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仍然成立。 8.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增加引起的产量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 中,第一阶段是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继续增加阶段。 9.企业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决定最佳的劳动需求量。一般根据边际收入等 于边际成本的点决定。 10.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大于工资。 11.完全竞争条件下,当工资、产品价格变化时,边际收入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 的交点位置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劳动力的需求数量。 12.在长期劳动力需求中,企业可以选择节约资本、多雇佣劳动力的生产方法, 或者是节约劳动力、多使用资本的生产方法来达到既定产量的生产目标。 1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与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即等成本线的斜率。 14.短期里,决定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原则是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之比等于 资本的边际产量与资本价格之比。 15.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上升引起生产成本上升,导 致产品价格上涨,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效应。 16.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意味着劳动力需求对工资率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越高。 17.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越靠近劳动力需求曲线的上端, 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小。 18.如果两类劳动的劳动力需求交叉工资弹性为负值,说明这两类劳动存在互补 关系。 19.劳动投入与其它生产因素之间的可替代性替代性越强,需求弹性越小。 20.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劳动力的需求弹性越大。 21.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的需求弹性越大。 22.当工资率提高时,长期与短期相比,劳动力需求下降得更少。 23.政府对特定劳动者的工资补贴一方面可以使接受者的劳动力成本下降,另一 方面也容易引起与这些劳动者有竞争关系的劳动者的工资上升。 24.假定某国政府为了提高改过妇女的就业水平,要求相关企业必须按政府规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