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20年高考政治专题突破精选试题(文化生活)01 文化与社会

2020年高考政治专题突破精选试题(文化生活)01 文化与社会

2020年高考政治专题突破精选试题(文化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评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贵州省毕节试验区成立30多年来,在脱贫攻坚中坚持精神扶贫先行。创办3896个“新时代农民讲习所”,200多万人接受培训,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激励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减少贫困人口585.02万,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生动典型。这说明

A.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日益相互交融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C.先进文化能为脱贫攻坚提供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

D.精神扶贫是实现贫困地区群众脱贫的决定性力量

2.早年间,北京创造的新词汇主要来自于胡同里居住的百姓。比如“倒儿爷”,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指从事倒买倒卖活动的人。“爷”很具北京特色,这里与辈分无关,是一种尊称,一方面体现出北京人待人接物的客气劲儿,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一种生活在千年古都的优越感。由此可见

①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特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北京的文化特色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2018年9月23日是秋分日,我国迎来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节日庆祝活动。国家设立农民丰收节和举办庆祝活动,是基于

①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④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近年来,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从文化角度来说,可以补足公共文化短板,传承传统技艺;从产业角度.则能发挥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这启示我们

①发挥优秀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能够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②农村的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充分发展作为根本保障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时代更需要文化引领方向

④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歌唱家李谷一始终将自己的艺术实践与改革开放进程紧紧相连,用歌声见证改革开放的豪迈壮举,用作品抒发祖国的豪情、民族的豪迈、人民的心声。演唱歌曲近800首《乡恋》被誉为“改革开放后第一首流行歌曲”,《难忘今宵》给千万个中国家庭送去欢乐和祝福,《我和我的祖国》倾诉了对祖国的真情挚爱。这说明

①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亦步亦趋的

②社会变化必然推动文化的发展

③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社会发展进程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改革开放以来,一代代优秀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

要贡献。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号召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这是因为

①文化的力量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企业家精神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③文化促进社会发展已成为不可争辩的事实

④企业家精神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面对风景各异、特色鲜明的景区摆着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的尴尬,北京故宫寻找

新思路,不仅让雍容华贵的朝珠与现代的电子耳机实现了合体,还推出了“朕就是这样汉子”的折扇、顶戴花翎官帽、防晒伞等文化创意产品。这一做法()

①实现了文化与经济有机结合

②丰富了文化继承的传统内容

③创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

④否定了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8.“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

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②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③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A.①④B.①②C.②④D.③④

9.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这表

①优秀文化蕴含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形成向善向上的社会风尚

②文化能够支撑、制约人们的行为

③传统文化的熏陶是人们心灵的滋养

④中华文化折射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传递人们的内心情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产值2.25万

亿美元。美国和欧洲各国共占市场总额的77%,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约占市场总额的19%,其中日本和韩国分别为10%和5%,中国及其他国家约占4%左右。由此可见

①文化竞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基础

②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亟待提高

④总体上看中国文化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在成功举办1988年汉城夏季奥运会的30年后,韩国人用两个多小时的平昌冬奥会开幕式向世界传递奥运精神的永恒主题——和平。朝韩代表团第四次手举“朝鲜半岛旗”并肩入场,并组成联合冰球队。这让一度剑拔弩张的朝韩关系得到缓和,给了双方难得的对话契机。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奥林匹克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奥林匹克精神借助奥运会这样的物质活动得以传承

③要充分发挥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政治的促进作用

④奥运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由一定的政治关系决定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从“拼经济、拼管理”到“拼文化”的阶段,城市竞争实际上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竞争,呈现出“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的新格局,文化成为决定城市未来发展的根本所在。如果你以此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可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①文化是影响城市综合实力的长期战略性因素

②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增强城市凝聚力和向心力

③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城市文化

④文化对城市发展具有核心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是贯通南北的文化长廊,也是联系不同区域的重要经济动脉和生态廊道,已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2月,国家制定《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推动大运河沿线地区文化融通,探索以文化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第一个以文化为引领的区域规划。这表明

①大运河承载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②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其悠久的历史

③文化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文化的价值突出体现在促进经济发展上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4.文化和旅游部指出,目前,红色旅游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整个旅游业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要力戒红色旅游中的低俗、庸俗、恶俗现象寓教于游,让游客通过参加红色旅游真正感受革命历史文化,领略革命历史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只有优秀文化才能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③弘扬传统文化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④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这表明

①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通过实践活动能透视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追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6.2019年2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评选了175个县(县级市区)、乡镇(街道)为2018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并要求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换照乡村振兴战略具体要求,切实加强后续建设,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新的贡献。此举有助于

①促进传统特色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②人们在实践中发展获得、享用文化

③集中展示民族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

④为当地经济建没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A.③④B.①②C.①④D.②③

17.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散和淡。散是散怀抱,淡是自然自如,这是以涵养和学问作为基础的。字要写得好,一定是技巧与气质、风度、学识多方面的结合。书法艺术作品中“散”到什么程度、“淡”到什么程度,表现了个人修养和境界到达的程度。这说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通过书法作品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8.2018年6月21日,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农时农事,组织开展好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展示科技强农新成果、产业发展新成就、乡村振兴新面貌。设立这一节日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

②促进农事节庆文化与经济融合,推动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③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

④创新和拓展了中华民族悠久厚重的农耕文化的传播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2019年1月,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和巡视探测。2019年2月,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海内外热播,被誉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对此,国外主流媒体都惊呼:中国人终于加入太空竞赛了。这表明

①当代中国文化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②中国文化元素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增强

③文化软实力是一国国际竞争的基础和核心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中,互联网建设的重要性、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文化和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角度看,关注网络安全()

①有利于捍卫国家“信息主权”,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②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营造洁净的网络空间

③有利于发展网络经济,创新经济发展方式

④有利于防范西方的文化渗透,抵制文化霸权主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二、非选择题

21.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的同时,突破了长期以来西方主导的旧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利益格局,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合作共赢方向发展,开辟了经济全球化新境界。实践愈发展,人们就愈发认识到,“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了经济全球化潮流,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的国际合作平台,必将成为解决旧的经济全球化弊病的制胜之道,其蕴含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精神动力。

根据材料,用“文化与生活”知识说明,“丝路精神”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精神动力。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大党,一条小船。1927年嘉兴湖的小小红船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远航,成为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源泉。从深山翠竹中孕育井冈山精神,到雪山草地上熔炼长征精神,从宝塔窑洞中生发延安精神,到“进京赶考”路上锤炼西柏坡精神,从建设时期的干劲豪情,到改革岁月的激情壮志,共产党人的昂扬斗志和革命精神成为支撑民族精气神的主心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解决,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短板,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党的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实现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奋斗目标,需要将红色火种播进一代代年轻人的心中,鼓起信仰风帆,聚起万众一心的磅礴伟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必须激活红色基因,让红船精神绽放时代光芒,用伟大精神去推动伟大实践,使革命精神成为奋进新时代的不竭动力。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述红船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2)分析为什么要弘扬红船精神,用伟大的精神去推动伟大实践。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山区贫穷的一个主要症结是人口文化素质不高,生产技能差。贫困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所谓贫困文化,这种长期的贫困文化积淀,又反过来成为人们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桎梏。

突破贫困文化的制约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当务之急。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0年高考政治专题突破精选试题(文化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C

2.A

3.D

4.B

5.D

6.D

7.C

8.A

9.D

10.B

11.B

12.A

13.B

14.C

15.D

16.B

17.B

18.B

19.D

20.D

21.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丝路精神”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和各国人民对普惠经济的期盼,开辟了经济全球化的新境界,促进国际合作朝着和平、合作、互利、共赢发展。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丝路精神”是解决旧的经济全球化弊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的精神力量,能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中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22.(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以红船精神为起点和基础,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源泉。红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内容,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持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复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精神支撑。弘扬红船精神,能够振奋民族精神,凝聚精神力量,发挥先进的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的精神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

23.(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贫困文化已成为当地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桎梏,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贫穷山区人口文化素质低、生产技能差严重影响了山区脱贫。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在扶贫实践中,要积极营造优秀文化氛围,增强脱贫精神力量,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助力脱贫。

第1 页共7 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