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3节物质的密度2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3节物质的密度2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3节物质的密度2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3节物质的密度2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第3节 物质的密度(2)

1.密度的计算公式ρ=m V

。其变形公式有__ __和__ __。

2.密度的应用:

(1)鉴别物质(测密度);

(2)求质量;

(3)求体积。

【夯实基础】

1.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一定大

B .体积大的物体,其材料密度一定小

C .密度大的物体,其质量一定大

D .铝锅、铝饭盒、铝匙的密度都一样

2.下列实际应用中,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 )

A .用纳米薄层和纳米点制造存储器等纳米电子器件

B .用氢燃料给火箭提供动力

C .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景中倒塌的“墙壁”

D .用酒精制成能测量温度的温度计

3.有实心的铜球、塑料球和木球,已知ρ铜>ρ塑料>ρ木,它们的体积相同,下面关于其质量

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铜球的质量最小

B .木球的质量最大

C .铜球的质量最大

D .塑料球质量可能最大

4.[2015·德州]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kg/m 3,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与下列哪个物体

最接近( )

A .一个苹果

B .一名中学生

C .一头牛

D .一辆家用轿车

5.分别由不同物质a 、b 、c 制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

4-3-5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3-5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 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D.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6.地沟油中含有杂质及有毒物质,很多人猜想它的密度应该比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要大,为

了验证这种猜想,小明找到质量为0.46 kg的地沟油,测出其体积为0.5 L,该地沟油的密

度是__ _kg/m3;能否用密度这一指标来鉴别地沟油,请说明理由:_ _ _ _。

(已知正常食用油的密度约为0.91×103kg/m3~0.93×103kg/m3)

7.甲、乙两实心金属球体积相等,甲球的质量是乙球质量的3.3倍,则甲球的密度是乙球

密度的__ 倍。

8.李林有一枚寿山石印章,他用天平测出其质量为78.4g,又用刻度尺测出它的长、宽、

高分别为2cm、2cm、7cm。问:

(1)这枚印章的体积是多大?

(2)这枚印章的密度是多大?

【能力提升】

9.两铁球质量相等,但体积不等,则( )

A.两铁球一定都是空心球

B.两铁球一定都是实心球

C.两铁球不可能都是实心球

D.两铁球不可能都是空心球

10.用密度为2.7×103kg/m3的铝制成的甲、乙、丙三个不同的正方体,要求他们的边长分

别为0.1m、0.2m、0.3m。制成后经质量检验员称得它们的实际质量分别是3kg、21.6kg、54kg,

质量检验员指出:有两个不合格,其中一个掺进了杂质为废品,另一个混进了空气是次品。则这三个正方体( )

A.甲为合格品,乙为废品,丙为次品

B.甲为废品,乙为合格品,丙为次品

C.甲为次品,乙为合格品,丙为废品

D.以上结论都不对

11.某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对某种固体的密度和体积的关系作出如图4-3-6中实线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4-3-6

A.该固体的密度不随体积的增大而变化

B.该固体的密度为2.0×103kg/m3

C.图中所围S的面积表示固体的质量

D.当该固体的体积为2cm3时它的质量为6g

12.如图4-3-7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

图4-3-7

A.3∶4 B.4∶3

C.2∶1 D.1∶2

13.[2015·兰州]甲乙两个金属块,甲的密度是乙的1/3,乙的质量是甲的2倍,那么甲的体积是乙的__ __倍。

14.一尊大理石人像的体积大约是质量为50kg的人的体积。若大理石的密度为2.7×103kg/m3,人的密度为1.0×103kg/m3,可以估算出这尊石像的质量约是__ __kg。15.夏天,用橡皮膜封闭一锥形瓶的瓶口,把锥形瓶放在冰水中后,瓶口的橡皮膜会向下凹,如图4-3-8所示,由此可知:该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密度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根据气体密度的这种变化规律,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

气体,人应尽量贴近地面爬行的理由是_ _ __ 。

图4-3-8

16.测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密度:

图4-3-9

(1)如图4-3-9,小石块质量为52 g,小石块体积为__ ,则小石块密度为_ ;

(2)若实验中称质量时,调节天平,指针右偏,放上小石块和砝码后平衡。测小石块体积时,

读小石块浸入前水的体积时视线仰视,读小石块浸入后水的体积时视线俯视,则实验结果会

__ 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7.如图4-3-10所示,一个容积为3×10-4m3的瓶内盛有0.2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

次将一块质量为0.01kg的小

图4-3-10

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恰好升到瓶口,求:

(1)瓶内石块的体积;

(2)石块的密度。

【拓展创新】

18.甲、乙两种金属的密度分别是ρ甲、ρ乙,由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制成的合金(体

积不变),它的密度为( )

A.

ρ甲+ρ乙2 B.ρ甲ρ乙ρ甲+ρ乙 C.2ρ甲ρ乙ρ甲+ρ乙 D.ρ甲ρ乙2(ρ甲+ρ乙)

19.一个体积为30cm 3的铜球,质量是178g ,问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灌

满水后的总质量为多少?(ρ铜=8.9×103kg/m 3

)

参考答案

1.m =ρV V =m /ρ

夯实基础

1.D 2.C 3.C 4.C 5.B

6.0.92×103 不能鉴别,因为地沟油的密度和食用油差不多

7.3.3

8.V =2c m×2cm×7cm=28cm 3 ρ=m V =78.4g÷28cm 3=2.8g/cm 3

能力提升

9.C 10.B 11.D 12.C

13.1.5

14.135

15.变大 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上浮,会分布在房间上方,所以应该贴近地面爬行

16.20cm 3 2.6g/cm 3 偏小

17.1×10-4m 3 2.5×103kg/m 3

拓展创新

18.C

19.空心的 188g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的学问。如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定律 2、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使人们改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3、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和利用科学技术。 4、学习科学的方法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5、重要的实验:鱼和气球的浮沉、“喷泉”实验。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第二节:实验与观察 1、实验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前要了解实验的步骤,熟悉实验的仪器。实验时,我们要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尊重实验事实,不得捏造实验事实,更改实验数据。 2、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天平测量质量;温度计测量温度;停表测量时间;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刻度尺测量长度;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酒精灯加热;显微镜观察细小物的结构。 3、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作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我们要借助一些和。 4、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 5、人们直接用感官器官的观察叫:直接观察。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间接观察。 6、重要的实验:鸡蛋浮沉实验。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米;常用: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9纳米 3.体积的测量: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主单位是立方(m3或米3),体积的常用单位:分米3、厘米3、升、毫升。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4、雷达、激光、声纳等可测长度。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一选二贴三垂直,估读单位莫忘记。 (1)选尺选零点(2)贴被测物、被测边(3)视线与尺面垂直(4)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最后写单位。使用时还要注意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及最小刻度。

初中物理_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年级《物理》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学设计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课程标准 科学内容 1.2.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关的物理现象。 科学探究 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 2、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学习任务分析 : 本节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层,本节可以看成是质量的深化和延续,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一种探索,同时也是学习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重要基础。 学生现状分析: 初二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 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液体、固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 同时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欠缺,为此,在本节课密度概念教学时,我将难度分解,逐层递进,分段探究,各个击破的方式方法,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密度概

念。 学习目标 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 2、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的公式、单位; 3、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4、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 要素。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建立密度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 2、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法和学法: 教法:科学探究,小组合作。 学法:指导学生会利用比较、类比以及“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正确建立密度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一个 演示实验器材:纯水、盐水、酒精各一杯、托盘天平,相同体积的铝块2个,铜块1个,塑料泡沫1块。 分组实验器材:天平(9架),砝码(9盒),量筒(9个),刻度尺,烧杯;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掌门1对1 基本要求: 1. 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价与反思、合作与交流。 2. 会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3. 学会查物质的密度表,并能说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 4. 会测量一些物质的密度。 5. 会应用物质的密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 教学难点: 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授 一. 密度概念的引入 我们这个世界就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如:空气、水、泥土、石头、铁、铜等等。每种物质又都有自己的特性。如: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泥土是软的,石头是硬的,金属有光泽,非金属无光泽等等。形状、颜色、软硬、气味等这些就是物质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性来鉴别物质。我们可以根据它的气味鉴别它是水还是酒精,可以根据它们的颜色及锈迹,鉴定是铜还是铁。如果我们桌上放的这两个物体,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我们要怎样判断它们是什么物质呢? 我们鉴别物质,有很多时候,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是不够的,那么物质是否还有其它特性呢?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些实验: A. 将涂有同种颜色、同体积的两物体放在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失去平衡. B. 取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入质量相等的两个空烧杯中,然后分别放到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也失去平衡。 两物体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水和酒精的体积相同,但质量不同. 这说明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为此在物理学中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密度。 二. 密度的概念 密度是表示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并不相同这一特性的物理量。现在我们只知道了涂有同种颜色的两个物体不是同种物质,还不知道它们各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它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样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实验来研究 我们取大小不同的外形规则的小木块和小铁块,然后用天平称出铁块或木块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其体积,并计算第一个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将这些数据填入下表: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4.3 物质的密度 精编精练(I)卷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4.3 物质的密度精编精练(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题 (共5题;共12分) 1. (2分)小敏为了测量一实心塑料小球的密度,先用天平测出小球的质量m ,再用量筒测量小球的体积。测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V1 ,用细线拴一石块,没入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V2 ,然后将石块和塑料小球拴在一起,没入水中,测出水面对应刻度为V3。若不考虑实验过程中水的损失,则塑料小球的密度应为() A . B . C . D . 2. (2分)一个很薄的塑料袋装满水,袋口扎紧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称量,示数为 9N,若将塑料袋体积的 2/3 浸在水中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接近于() A . 0N B . 2N C . 6N D . 3N 3. (2分)下列是有关科学问题中的因果关系,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 浮在水面上的铁球一定是空心的,那么空心的铁球一定会浮在水面上 B . 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那么均一的、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 . 密度比液体小的固体漂浮在该液体中,那么漂浮在该液体中的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小 D . 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后会有固体析出,恒温蒸发后有固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4. (1分)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将烧杯中质量为63g的盐水全部倒人量筒中,如图所示,盐水的体积是________cm3 ,则盐水的密度是________g/cm3 ,采用这种方法测量的盐水密度将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__。 5. (5分)有人说,水里的冰山融化后,水面会上升,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你用下面给出的图示,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正确解释(忽略热胀冷缩对水和冰的影响,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3kg/m3),并得出正确结论。 二、中档题 (共8题;共36分) 6. (2分)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小明测得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20克后,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如图1所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________毫升,测量烧杯和杯中剩余盐水总质量时,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2所示,那么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________克,由此可算出该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千克/米3。 7. (7分)小明去乌镇旅游时发现,小店卖买米酒都用如图甲所示的“酒提子”来量取。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第2章观察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 生物非生物 1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 2能生长不能生长 3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 4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 5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 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 (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细胞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 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 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 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 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 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 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 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镜和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它们的放大倍数分别可在目镜和物镜上面,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越长,倍数越高。目镜越短,倍数越高。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提出“天圆地方”这一观点的是( ) A.古代中国人 B.古代印度人 C.古巴比伦人 D.古埃及人 2.如果你乘船出海,你看到的港口灯塔会( ) A.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B.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C.塔顶和塔身同时从视野中消失 D.整个灯塔会突然从视野中消失 3.从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那是因为( ) A.地球上的物质是蓝色的 B.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水 C.大气是蓝色的 D.地球表面主要由植被覆盖 4.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C.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D.欧、亚两洲的分界线 5.在比例尺为1∶的地图中,图上1cm 表示的实际距离为( ) 6.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主要是( )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②板块是不断运动的③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④板块的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我国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的地形都以平原为主,形成这类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作用 B.生物作用 C.流水作用 D.冰川作用 8.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 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 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不平 9.从图中可以看出山顶A 的海拔高度是( ) 米米以上 米~500米之间米以下 10.量得图上两个山顶之间的直线距离是厘米,其实际距离是( ) 千米千米千米千米 11.下列四幅图(经纬网)中的P点,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 时间7时11时19时24时 经纬度20°N,118°E °N,115°E °N,114°E 22°N,113°E 13.下列各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4.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科学的入门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温度的测量: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质量的测量质量常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时间的测量 科学探究的过程 1.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2.针对问题,依据自己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建立猜测和假设 3.依据探究的目的制定探究的计划 4.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事实和证据,对假设进行检验。 5.对探究的过程进行评价,并与他人讨论和交流。 观察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是一类具有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等特征的物体; 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植物能利用太阳光制造营养物,而动物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动物根据有无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分为体外长有毛皮,胎生的哺乳类及体外没有毛皮的卵生类; 卵生类又分为体外有羽毛,体温恒定的鸟类及体温不恒定的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 无脊椎动物分为身体多细胞类及身体单细胞类; 植物分为有种子的植物和没有种子的植物 有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分为被子植物及裸子植物; 没有种子植物分为有茎和叶分化的及无茎和叶分化的(藻类植物); 有茎和叶分化的分为有根的蕨类植物和没有根的苔藓植物,它们都用孢子繁殖; 细胞学说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即细胞构成; 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叫细胞分裂;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有的子细胞,长到与母细胞一般大小时能继续分裂;而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形

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 在细菌的细胞内看不到成形的细胞核,因此也被称为原核生物; 霉菌与细菌一样,需要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但在细胞结构上,它与植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菌。(根据细胞内有无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植物,动物和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细胞分化成各种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就是组织; 植物的基本组织主要包括具有保护功能的保护组织,能输送物质的输导组织,能制造和储存营养物质的营养组织,起支撑和保护作用的机械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分生组织等; 在叶的表面有一层表皮,起保护作用,是一种保护组织; 在叶片的中部,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它们是植物的营养组织; 在叶脉处,有输导组织,能输送由根吸收的水分,无机盐以及由叶制造的营养组织; 人体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主要具有保护功能,有些部位的上皮细胞还有分泌和吸收物质的功能; 结缔组织具有运输,支持等多种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人体的肌肉组织分为:心肌,骨骼肌,平滑肌; 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它具有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作用; 由多种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人体的七大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多样的环境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 地球与宇宙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东升中学小组合作教案主备人:刘晓艳小组成员:张生雷万忠新任胜利石生亮王来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②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③会用量筒和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 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②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②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 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③通过对各种物质密度的了解,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 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㈠引入新课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不同特性来区分、鉴别它们。比如: 教师出示一杯清水和一杯盐水,问:哪个同学知道这里哪一杯是清水哪一杯是盐水?你是根据什么来鉴别的? 学生回答:可以尝一尝,有咸味的是盐水,根据味道。 教师出示一颜色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问:同学们怎么分辨老师手上拿的哪是铁块哪是铝块? 学生回答:测质量,质量大的是铁块。 教师问:“铁比棉花重”这名话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如果不对,加上什么条件才对? 学生回答:不对,因为它们的体积不同。 这说明:物质除了上面的(颜色、味道、熔点等)这些特性以外,还存在其它的某种特性,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㈡新课教学 1:学生预习课本49页图2—17,问:同学们观察了图2—17后有什么发现?(生: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又不相同)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3:猜想与假设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点汇总-精简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 姓名: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长度测量中公认的标准量是“米”,而不是“刻度尺”。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不要忘记) 积累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除以张数)、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体积的测量。 新教材已舍去“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这一说法。 读数要看仔细,单位换算要仔细。 四、温度的测量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在O℃和100℃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l℃。 体温计。测量范围从35℃~42℃,最小刻度为0.1℃。 结构优点 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精确。 特别细的弯曲。离开读数。 横截面形状近似三角形。放大液柱,便于读数。 第二章观察生物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密度专题复习

密度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 】1、酒精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它表示的意思是 A.每立方米酒精的质量 B.每立方米酒精的质量是0.8×103千克/米3 C 每立方米酒精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 D.每立方米酒精的质量是0.8×103千克 【 】2、从密度公式ρ=m/v 可以看出,对于同一种物质 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 .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与质量、体积无关,保持不变 【 】3、将一瓶水倒掉一些后,对剩余部分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质量变小,密度变大 【 】4、冬天户外水缸常会破裂,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 A .水缸里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B .水缸本身耐寒程度不够而破裂 C .水缸里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D .水缸里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 】5、在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A .量筒、天平、烧杯 B .量筒、天平 C .量筒、直尺 D .量筒、天平、水 【 】 6.某钢瓶中装有氧气,瓶内气体密度为8千克/米3,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 4 3,则剩下气体的密度为 A.2千克/米3 B.4千克/米3 C.6千克/米3 D.因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故保持不变还是8千克/米3 【 】7.将一块正方体的木块分成完全相同的八个小正方体木块,则对于每一小块木块来说, 正确的是 A.质量和密度都为原来的1/8 B.质量为原来的1/8,密度不变 C.质量不变,密度为原来的1/8 D.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 】8.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中装有等质量的水,把质量相等的铁块、铜块和铅块浸没在水 中而水未溢出,已知三种金属的密度是ρ铅>ρ铜>ρ铁,则杯中水面上升最高的是 A.装有铁块的杯子 B.装有铜块的杯子 C.装有铅块的杯子 D.无法判断 【 】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最多装500克酒精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水 B.最多装500克水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酒精 C.最多装500厘米3酒精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酒精 D.最多装500厘米3水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酒精 【 】10.在三只完全相同的容器里,放有等量的水,分别将铝、铁、铅三块金属放入容器后, 水面上升相同的高度,设铝、铁、铅三块金属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则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

班级组号姓名 科目物理课题探究——物质的密度授课时间 设计人王建国李鹏学案序号8 学习目标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 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与反思、合作与交流。 2、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重点密度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学习过程 一、体验与思考:完成实验,思考后积极发言。 1、观察实验桌上的两杯相同体积的盐水和纯水,你能分辨出哪杯是盐水、哪杯是纯水吗? 在小组内讨论各人的观点和分辨方法。 二、实验探究: 1、猜想与假设: (1)、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从上面的问题出发,取不同的物质作研究对象,并选用天平、量筒等测量工具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然后再取它们单位体积的质量作比较。所谓单位体积的质量,就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及若干个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收集以下证据: (1)测出若干杯体积不同的纯水的质量与体积; (2)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 (3)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铜块的质量与体积; (4) 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铝块的质量与体积; (5)分别算出纯水、铁、铜、铝四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 各小组把本组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后,填写在教材127页的表格中: 4、分析与论证: 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与合作,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 (2)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或相近? (3)表中有一个栏目“单位”,你是怎样填写的?能说出它的意义吗? (4)现在你可知道两杯相同体积的纯水和盐水,哪个质量大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意见,整理在下面空白处。小组展示。 三、自学课本51页内容。看完后完成以下内容,小组讨论总结。 1、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物质的密度 教案

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密度概念。知道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掌握密度的公式、意义、单位及换算。 3、能利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获得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用所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 2学情分析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章第3节水的密度第一课时,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物质质量、体积的测量,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单位、计算 教学难点:密度的概念、计算。 4教学器材准备: 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和铝块。烧杯、水、量筒、天平。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水的密度 师:刚才老师采访了几个同学,喜欢科学课的哪一个环节? 生:做实验! 师:今天我们就从实验开始! 提醒学生: 积极参与 积极思考 敢于质疑 活动2【活动】建立概念 问题1:不同体积的水质量相等吗? 活动一:用量筒量出不同体积的水,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 体积(毫升)质量(克)质量/体积(克/厘米3) 1 10 2 20 3 30 师:水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 生:水的体积越大,水的质量也越大。

师:算出体积为1厘米3水的质量 (即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 有什么发现? 生:不同质量和体积的水,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等。 师(引导总结):【板书】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等。 问题2:相同体积不同物质,质量相等吗? 师:我们是“五金之都”的莘莘学子,对于金属我们并不陌生。(出示)3块体积相同(10厘米3)的铜、铁、铝块, 先让学生(看一看)用已有经验鉴别下,此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鉴别他们呢? 生:根据颜色、磁铁来鉴别, 再让学生(掂一掂) 生:轻重不同 最后决定(测一测质量并算一算单位体积的质量) 物质体积 (厘米3) 质量(克) 质量/体积 (克/厘米3) 铜 10 铁 10 铝 10 师(引导总结)结论:1、相同体积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等 【板书】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也不同。 师:经过以上实验分析除了颜色、用磁铁来鉴别体积相同的铜、铁、铝块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鉴别它们? 生: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师: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科学上用密度来表示 引出课题:【板书】第3节物质的密度 【板书】密度=质量/体积 【侧板书】速度=路程/时间 师:如果某物体在2秒内通过20米路程,速度为多少? 生:10米/秒 师:10米/秒表示什么含义?(提示:10米/秒=10米/1秒) 生:10米/秒:表示某物体在一秒内通过10米路程. 师:1秒、1分、1时科学上叫单位时间 因此,速度可以描述成 【侧板书】速度:某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师:你能给密度下个定义吗? 生(并引导归纳):【板书】密度: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备注: 1、实验可让学生操作 2、强调科学语言数据后面一定要带单位。 3、得出结论可让学生自己来评价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密度专题复习

4.3物质的密度练习 密度的定义: 1.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一种内在特性。 2.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相同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同的。 3. 物质的密度并不是绝对不变的,它的大小受物质状态、温度,气压等影响。但是要注意,如果无特殊说 明,我们认为同种状态的物质,密度是一定的。 4、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5、密度相同的不一定是同种物质,如煤油和酒精,冰和蜡。 6、同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密度不同。如冰和水。一个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质量不变, 因为体积要发生变化,所以密度要发生变化?如一块冰化成水后,密度由小变成大。但质量不发生变化,所以体积要变小。 例1、对密度定义式p = m/v的下列几种理解中,正确的是()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例2、铝的密度是2.7 X 103千克/米3,表示的意义下面选项正确的是() A、体积是1米3的铝,它的质量是2.7 X 103千克/米3 B质量是1千克的铝,它的体积是2.7 X 103米3 3 3 C体积是1米的铝,它的质量是2.7 X 10千克 D体积是2.7 X 103米3铝,它的质量是1千克 例3、医院内某氧气钢瓶内气体的密度是6千米/立方米,某次使用中用去了质量的1/3,则钢瓶内气体的密度为() A . 6 千克/立方米B. 4 千克/立方米C. 2 千克/立方米D. 无法确定 1、某钢瓶内装的氧气密度是8 kg/m3,在一次气焊中用去其中的1/4,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A.8kg / m3 B.2 kg/ m3 C.6 kg/ m3 D 无法计算 2、冬天户外水缸常会破裂的原因是() A.水缸里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B .水缸本身耐寒程度不够而破裂 C.水缸里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D .水缸里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3、能装满1kg水的瓶子能装下1kg汽油吗?1kg水银呢? 4、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中,哪一个体积最小?() A、铁 B 、铜 C 、铝D 、铅 图像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她们产生、发展的原因与规律的学科。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观察与实验就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就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 4、测量就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与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瞧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特殊长度的测量 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与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与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8、

9、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瞧清测量范围与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瞧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10、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 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 13、 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 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 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3节物质的密度(2)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3节物质的密度(2)作业 设计(新版)浙教版 1.密度的计算公式ρ=m V 。其变形公式有__ __和__ __。 2.密度的应用: (1)鉴别物质(测密度); (2)求质量; (3)求体积。 【夯实基础】 1.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一定大 B .体积大的物体,其材料密度一定小 C .密度大的物体,其质量一定大 D .铝锅、铝饭盒、铝匙的密度都一样 2.下列实际应用中,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 ) A .用纳米薄层和纳米点制造存储器等纳米电子器件 B .用氢燃料给火箭提供动力 C .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景中倒塌的“墙壁” D .用酒精制成能测量温度的温度计 3.有实心的铜球、塑料球和木球,已知ρ铜>ρ塑料>ρ木,它们的体积相同,下面关于其质量 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铜球的质量最小 B .木球的质量最大 C .铜球的质量最大 D .塑料球质量可能最大 4.[2015·德州]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kg/m 3,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与下列哪个物体 最接近( ) A .一个苹果 B .一名中学生 C .一头牛 D .一辆家用轿车 5.分别由不同物质a 、b 、c 制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

4-3-5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3-5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 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D.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6.地沟油中含有杂质及有毒物质,很多人猜想它的密度应该比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要大,为 了验证这种猜想,小明找到质量为0.46 kg的地沟油,测出其体积为0.5 L,该地沟油的密 度是__ _kg/m3;能否用密度这一指标来鉴别地沟油,请说明理由:_ _ _ _。 (已知正常食用油的密度约为0.91×103kg/m3~0.93×103kg/m3) 7.甲、乙两实心金属球体积相等,甲球的质量是乙球质量的3.3倍,则甲球的密度是乙球 密度的__ 倍。 8.李林有一枚寿山石印章,他用天平测出其质量为78.4g,又用刻度尺测出它的长、宽、 高分别为2cm、2cm、7cm。问: (1)这枚印章的体积是多大? (2)这枚印章的密度是多大? 【能力提升】 9.两铁球质量相等,但体积不等,则( ) A.两铁球一定都是空心球 B.两铁球一定都是实心球 C.两铁球不可能都是实心球 D.两铁球不可能都是空心球 10.用密度为2.7×103kg/m3的铝制成的甲、乙、丙三个不同的正方体,要求他们的边长分

[最新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整理

最新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章科学入门 1.1 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 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45度,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2/3。 7、烧杯:用作反应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1/2。烧瓶中液体加热时不超过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碱性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割伤要用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并在伤处涂上烫伤膏。被化学试剂灼伤要先用湿抹布拭去皮肤上的化学药品,再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10、胶头滴管: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用完后立即用水洗净。滴瓶上配有的滴管必须专用,不能吸取其他液体。吸上的药品剩余不可倒回。 11、酒精灯:酒精的量在1/4~2/3之间;加热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因为外焰与空气接触最充分,燃烧也最完全,温度最高;用灯帽盖灭,切不可用嘴吹。 12、放大镜:可以用来聚焦取火。 1.3科学观察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观察除了用感官进行,还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 4、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教案集

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 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 2、熟悉科学实验室里的常用仪器 重点难点:如何鼓励学生观察、思索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导他们自觉地提出疑问,激发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 什么是《科学》? 广袤的宇宙、神奇的生物、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我们就生活在这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那里有无数奇妙的现象,并且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都在发生变化。这些自然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又将怎样变化?《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对各种疑问找出答案的学问。 2. 科学离我们很远吗? 你一定知道牛顿由一个苹果的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由观察沸腾的水顶起壶盖而发明蒸汽机的故事。他们都是从研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最终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二、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科学技术带给世界哪些改变? 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在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更要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1)介绍先进的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1交通工具的变化 ○2通讯方式、工具的变化 ○3家用电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4登月,探索海底、地球内部 讨论:科学技术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2)先进的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1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火箭使人类认识了地球以为的世界。 ○2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与火箭相同原理的导弹等却摧毁着我们的文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