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历史悠久的家乡1教案冀教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历史悠久的家乡1教案冀教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历史悠久的家乡1教案冀教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历史悠久的家乡1教案冀教版

(冀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1. 历史悠久的家乡

一、教学目标

1. 态度:通过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名胜古迹,感受华夏文明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使学生具有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2. 能力:通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3. 知识: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和文化的多样性,热爱自己生活的家乡,对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有探究兴趣,感受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

二、教学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教育小学生从家乡开始,逐渐扩展到热爱自己的祖国;

难点:情感的迁移和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当有人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你会怎么说?

师:那当你与见外宾时如果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怎么说?

(生:……)教师提示:我的家乡在河北。

师:你知道你的家乡有哪些特产?有哪些既漂亮又好玩的地方?

(生:苹果、板栗……南戴河游乐城、海底世界……)

师:现在有好多现代化的旅游场所,那么在很久以前我们的家乡河北是什么样的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我们《历史悠久的家乡》(出示课题)

(二)介绍家乡的地理环境和悠久历史

1. 谁能说一说河北省有哪些城市吗?)

2. 河北为什么被称为燕赵大地?

学生阅读课本第2页内容

(三)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

师:河北,美丽富饶,物产丰富,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谁能说说你知道的历史文化或文明古迹吗?(生:山海关、老龙头、赵州桥……)

师: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啊,其实河北还有很多的名胜古迹,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参观我们家乡的名胜古迹。

1. 课件展示长城图片

提问:这是什么?(长城)谁能把你了解到它的信息说给大家听听?

2. 出示赵州桥的图片

提问:这是什么?(赵州桥)你们学过《赵州桥》这篇课文吗?谁记得它是怎么说的吗?

学生发言

师:有一首名歌是写赵州桥的,知道歌名吗?我们一起听一下,会唱的同学可以一起唱。播放《小放牛》

师:赵州桥被称为“华北四宝”之一,那另外的“三宝”是什么你知道吗?(出示图片)3. 介绍“华北四宝”

配乐欣赏图片

4. 承德避暑山庄

播放承德避暑山庄视频录像

5. 山海关

师:参观过“天下第一关”同学请举手。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介绍清东、西陵

边看图片边讲解

师:我们说了这么多的名胜古迹,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回答内容来自

师:家乡的名胜古迹真是举不胜举,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大家可以用课余时间查一下,家乡还有哪些名胜古迹,课下与同学交流。

(四)课堂小结

内容来自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发言

师: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五、板书设计:

1. 历史悠久的家乡

长城

华北四宝

燕赵大地承德避暑山庄劳动人民智慧结晶

山海关

清东、西陵

六、课后反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 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读写“宿”字。“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再齐读诗题。 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2.学学老师,自己再读读诗歌。 3.讲诗歌,读诗歌。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描写了什么?(篱: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阴:树荫。描写景象: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一直伸向远方,树枝上新生出的绿叶还没有形成树荫。) 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吗? 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写了什么?(描写景象: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那蝴蝶飞入金黄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家乡教案下册一年级

第1课早啊,春天 教学目标: 1、使用不同方法,继续积极参加"寻找春天、展示春天、留住春天"的活动,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2、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春天盛开的花,借助花进一步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力。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春天盛开的花,借助花进一步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 2、使用不同方法,继续积极参加"寻找春天、展示春天、留住春天"的活动。 3、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录音机、歌曲《春天在哪里》、实物投影、教师制作的干花标本、《公园一角》的画、贴图(做游戏的小朋友、分类垃圾筒、语言提示牌)、描写春天的诗。 春天盛开的花朵、《公园一角》的画、贴图(做游戏的小朋友、分类垃圾筒、语言提示牌)。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 早啊,春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问:一年之中有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板书:春天来了) 2、问: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一提起春天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板书:画一朵花) 引入课题 二、探索新知 1、那种现象说明春天到了? 2、认识春天盛开的花,借助花进一步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 (1)问:春天来了,在你生活的地方,有哪些花会盛开?把他们简单介绍给大家 过渡:老师也仔细观察了身边的环境,发现了许多在春天盛开的美丽花朵,我请大家去欣赏一下。(播放课件:桃花、迎春花、梨花等花朵盛开的录像)

(2)问: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在春天盛开的花朵,你的心中有什么体会?(板书:美) 过渡:今天有几位美丽的花仙子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们想不想和它们做朋友?那咱们掌声欢迎它们出场! 3、家乡人春天的生活与其他季节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4、有哪些和春天联系在一起的“危险”或“安全隐患”需要我们注意? 5、读一读:家乡的春天 总结:同学们,春天正是出游的好季节。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走进春天、观察春天、欣赏春天。然后,用我们文明的行为、喜欢的方法留下春天的美丽。回来咱们办个春天展示会,让周围的人们一起来欣赏春天的美丽吧! 第2课烟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生活中的烟尘。 2、感受生活中的烟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危害。。 3、培养学生对家乡环境的热爱之情及自身健康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生活的烟尘从哪来。感受烟尘的危害,提高健康自护意识。 教学准备: 图片、视频、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 烟尘

最新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2.家乡的喜与忧第1课时 精品教案

12. 家乡的喜与忧 教学目标: 1. 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看看家乡的现在,从而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 2. 在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的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看看家乡的现在,从而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 教学难点: 在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的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PPT 调查家乡的过去和现在。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引入 1.幻灯片播放家乡过去的图片。 2.学生思考:你看到的与现在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你觉得是现在的生活好还是以前的生活好? 3.师:是啊,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庭生活日新月异,家乡面貌翻天覆地,家乡人们的观念一日干里。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家乡家庭生活方面的变化。 4.揭示课题:12. 家乡的喜与忧 二、新知探究。

(一)做客赵奶奶家,和奶奶一起看老照片 1.看赵奶奶家以前住的地方的照片,说说赵奶奶家住的地方和现在我们住的地方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2.看赵奶奶家招呼客人的大餐的照片,说说赵奶奶家现在吃的和以前吃的有哪些不一样的? 3.看赵奶奶家做这些美食的餐具,像微波炉、电饭煲、高压锅这些餐具以前有吗? 4.看看赵奶奶家现在的衣橱,发现赵奶奶家的衣服和以前我们的父辈、祖辈穿的衣服有哪些不一样的? 5.师:通过看赵奶奶家现在的生活,发现我们在住、食、用、衣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二)家乡发展小调查 1.课前将学生分组进行调查。学生共分为3组,按分组不同进行分工调查: 第一组: 第二组: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 1 2 1 古诗词三首 3 课型:古诗词 4 教学目标 5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6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7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8 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9 10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11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12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13 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14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15 16 2、多媒体课件 17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18 19 第一课时 20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21 22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23 24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6 27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28 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9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30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31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32 33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4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35 36 2.检查自学。 37 ①指读全诗。(正音) 38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39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 40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 41 42 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43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44 45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一年级家乡上册教案

一年级家乡上册 1、《我爱我家》 教学目标 1、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3、了解过去,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习惯很好。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家庭成员的之间的关爱,享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增进对家庭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1、课前参与准备让学生家庭调查问卷是学生自学学习的方式之一,对学生而言,从课前的参与过程中就开始有了情感体验。 2、课始创设情境: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家吗?”“你们都有家吗?”“你家有几口人?”“你爱你家吗?” 3、〈1〉出示课件,“同学们知道这是一幅什么画吗?” 学生“这是一幅家庭画。” 〈2〉全班讨论:一、请问你家有几口人?二、你什么时候最想家? 三、爸妈什么时候想家?(为了照顾家人、做家务等)〈小组讨论〉 四、你能为家做些啥? 五、大家写出爱家的广告语。

六、巩固学习成果。(从简单的认识家到感知家庭的温暖再到激发学生热爱家,从而达到感情的升华。) 板书设计:我爱我家 我爸妈长辈(爷爷奶奶) 教学反思: 2、《家在》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的发展。 2、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亲身经历,能够说出家乡的美景。 3、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唤起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习惯很好。 教学难点: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能够说出家乡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家在中国。中国很大。我们的家在中国的省。省也很大。 二、新授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家乡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亲近感和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愿望。 能力: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知识: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初步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家乡与其他地区在地形上的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来看,孩子生活的地方相对偏僻,农村孩子进城、出远门旅游的机会相对较少,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愿意从地图中看家乡。学生在三年级学习过简单的平面图知识,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地图学习从更多的视角来认识家乡。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四年级学生尽管对自己生活区域的地形特点的认识是感性的,但他们对整个家乡的地形地貌缺乏概念性的了解,也少有机会去认识其他地区不同的地形,缺乏对不同地形特征的了解与比较。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其他地区的地形异同,感知家

乡的地形特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要突破重难点,教师应从最基本的看图常识入手,建立学生的方向意识,认清基本的图例和不同颜色在地图上所代表的含义,教会学生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的换算,切实帮助学生学会识图。在地图学习中可以先由老师引导看过渡到同学合作看,再过渡到自己独立看图,循序渐进,突破难点。有的孩子的家乡的地理位置偏僻难寻,可以将寻找范围扩大到家乡所在的县、市、省一级。对于学生来源广泛的班级,可充分发动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用各种形式介绍自己家乡的地理、历史、人文等,既可以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也能够让学生们在比较家乡间异同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其他地区的地形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 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地图、本省或市地图、磁铁、刻度尺、彩笔、毛线。 学生准备:彩笔、纸张等相关学具。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1教案

Unit 1 My SCHOOL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懂、会说:“Is this the teacher's office?” Where’s the library ? It’s on the first floor. Here’s my homework. The teacher's office is next to the library.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进行运用。 2.能跟唱歌曲“Our School”。 3.了解英美国家关于楼层的不同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本课时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Is this the teacher's office?” Where’s the library ? It’s on the first floor. Here’s my homework.”的用法。 2.本课时教学难点:一般疑问句的用法以及在楼层的表达中序数词first, second的用法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要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该课时的教学挂图2.教师准备录音机、录音带或VCD。 四、教学步骤和建议 1.热身(Warm-up) (1)教师播放本课时A部分Let's do的录音带,学生听音做动作。 (2)教师慢慢出示生词的图卡,让学生猜出单词。 2.预习(Preview) 教师播放本单元歌曲“Our School”,先让学生听然后鼓励学生跟唱。 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Let's talk (1)教师首先和学生进行自由交谈,主题是“Is this the teacher's office?”鼓励学生用两种句子做出回答。 (2)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Where’s the library ? It’s on the second floor.教师借用平面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second floor 的意思。教师利用课件呈现Look,ask and answer 部分平面图,师生进行交流。对话如下: T:Where’s the teacher's office? S: It’s on the first floor.T:Is it next to Classroom2 ?S:Yes,it is.在与学生交流中教师引出library及next to进行教学,使学生感知它们的意思。 (3)学生看Let's talk部分的插图,用动作引出句子Here’s my homework. (2)模仿跟说,(3)分角色朗读与表演 板书设计: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版)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 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1.激趣导入 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一、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二、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三、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四、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PEP四年级下册Unit 1全英详细教案

Unit 1单元教材分析 Teaching Contents: Unit 1 Our School Teaching Aims: 1 Words: playground, garden,teacher’soffice, library,canteen, computer room,washroom, music room, gym, TV room 2 Sentences: Where is the canteen-It’s on the first floor The art room is on the first floor Is this the library Yes, it is. /No, it isn’t. Teaching Difficult: Four skill words Use the sentences Teaching Aids: Pictures, Cards, Tape. The 1stweek and 1st plan Unit 1 Our school The 1st period Teaching Contents: Part A: Let’s learn Let’s do Let’s sing

Teaching Aims 1.Have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key words. 2.Have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main sentences. 3.Double whether they have got the way of writing an English sentence.Ability Aims: 1. Introduce our school; .:The canteen is on the first floor. the function of different room,.:Go to the library.Read a story-book.s song“Our School”. Emotional Aims: To educate the students to love their school and to be a helpful student.Important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1.Remind them to remember the rules of writing an English sentence. 2.Try to use the main sentences to make their own sentences. Teaching Aids: Computer, flash cards, VCD, pictures.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Warm-up 1: Greetings. How is the weather Are you happy today 2: Let’s sing Let’s sing a song together ‘OurSchool’.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

家乡教案下册四年级

第1课、省会城市长春 授课内容: 省会城市长春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 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和观察现代建筑的图片,萌生创造自己心中的城市的理想。 教学准备: 吉林省地图,文字资料、图片以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二、谈话引导,***导入。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对啊,吉林省使我们的家乡,那你们知道我们省的省会是什么吗? 引入课题 三、探索新知 1.读一读:长春市简介 (1)通过本资料你了解了什么? (2)我们的省会是什么呢? 2.试一试 长春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与家乡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请说说自己的生活与“长春市”有联系的地方。最少要说出5个。 3试一试 每人选择属于长春市的一个事物,用一句话来概括说明!. 第2课、朝鲜族 授课内容: 朝鲜族 教学目标:

1、了解朝鲜族的地理位置、天气状况、服饰特点、饮食文化、住房特点以及地热取暖的特点,学习朝鲜族人民的日常用语。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动手能力。 3、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好奇心,提高学生文明礼仪的素养,渗透民族之间的理解教育。 教学重点: 学习朝鲜族衣、食、住、语言的特点,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与他们所在地理位置、天气气候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对朝鲜族衣、食、住、语言的认知,体会朝鲜族人民的智慧,渗透民族之间互相尊重、理解,热爱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 教学准备: 朝鲜族服饰,、朝鲜族住宅图片、文字资料、图片以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朝鲜族服装) (老师穿着朝鲜族服装来到课堂)“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 个多民族的国家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服饰特点,你们看老师今天穿了哪个民族的服装? 生:朝鲜族

一年级家乡下册教案

一年级地方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56人,他们对地方学科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水平,作如下分析。 通过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对家乡有一定的认识,掌握家乡的历史文化遗迹,了解吉林的农村新风貌,吉林省的绿色农产品和民族传统节日和多彩的民间曲艺。 但在学习中,也有个别学生对地方课知识掌握的不到位,教师要进行多方面辅导。是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一年级家乡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分析: 一年级下册教学教材一共安排了3个综合性活动主题,每个主题又由若干二级主题构成。二级主题活动可以根据城乡、地域和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选择、替换和补充。这些主题都是围绕认识家乡、探索家乡、热爱家乡的活动学习展开,使学生从认识身边的事物逐步扩展到更大范围的家乡。 二、教学目标: 1、促进儿童综合性发展,培养学生融入周围的环境、爱家乡、参与家乡建设、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乐于探究的儿童。 2、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获得反思和激励。 3、通过学习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 4、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从而用心灵感受家乡的美丽。 5、通过学习让学生更加珍惜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6、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富饶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我们生活在她的博大胸怀

之中感受到快乐。 7、使学生能通过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从而养成热爱生活和乐于探究的品格。 三、教学措施: 1、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注重创设活动体验的真实情景和条件,而非在课堂里单纯讲授。 3、针对本校所处的环境组织教学,联系本地实际,充分开发本地的课程资源,形成自己的特色。 4、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体现课程的地域性、综合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点,要与校本课程结合实施。 5、将吉林省的省情、地情、乡情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6、 三、教学时数: 15课时 1、家乡人口小调查 【教学内容】: 课本第4—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人口的特点。 2、统计家乡人口中各姓氏的数量。 3、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宁夏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二、谈话引导,导入。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三、看地图,找家乡。 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 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四、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新授 1、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2、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3、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4、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 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五、小结 第二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公开课教案 24*《麦哨》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读激情 教师配乐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

一年级下册家乡教案(吉林省地方课程)

一年级家乡下册教学进度表

目录一、家乡的人 家乡人口小调查 聪明的家乡人 家乡的名人 二、家乡人的生活 家乡人的衣食住行 生活中的方言 家乡人的生活变化 三、家乡的物产 黑土地的礼物 地下的宝宝 让它们变得更有用

一年级家乡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分析: 一年级下册家乡教材一共安排了3个综合性活动主题,每个主题又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二级主题活动可以根据城乡、地域和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选择、替换和补充。这些主题都是围绕认识家乡、探索家乡、热爱家乡的活动学习展开,使学生从认识身边的事物逐步扩展到更大范围的家乡。 二、教学目标: 1、促进儿童综合性发展,培养学生融入周围的环境、爱家乡、参与家乡建设、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乐于探究的儿童。 2、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获得反思和激励。 3、通过学习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 4、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从而用心灵感受家乡的美丽。 5、通过学习让学生更加珍惜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6、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富饶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我们生活在她的博大胸怀之中感受到快乐。 7、使学生能通过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从而养成热爱生活和乐于探究的品格。 三、教学措施: 1、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注重创设活动体验的真实情景和条件。 3、针对本校所处的环境组织教学,联系本地实际,充分开发本地的课程资源,形成自己的特色。 4、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体现课程的地域性、综合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点,要与校本课程结合实施。 5、将吉林省的省情、地情、乡情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三、教学时数: 15课时

1、家乡的人 家乡人口小调查 教学内容: 课本第4—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人口的特点。 2、统计家乡人口中各姓氏的数量。 3、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人口的特点。 教学准备: 调查家乡人口的数量、变化及其他感兴趣的问题。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家乡人口的情况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调查。 二、查一查、访一访 1、问一问家中的爷爷、邻居等等,了解本村大约有多少户人家? (1)我知道现在咱们村里有37户人家。 (2)我知道我们的社区里有5781人。 (3)我还知道在咱们村子里,小孩要比老人多。 2、把你知道的告诉给全班的同学。 三、想一想、议一议 1、小组讨论,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 (1)我想知道我们县有多少人? (2)我还想知道家乡人口有哪些变化? (3)我想知道咱们村人口中男、女比例是多少? 2、你想通过什么途径解决你想知道的问题? (1)我想去问老师。 (2)我想上网查一查。 (3)我想通过走访解决问题。 3、你还想知道什么?就你感兴趣的问题去做一个调查吧! 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查。 四、小资料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2.家乡的喜与忧第1课时教案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12. 家乡的喜与忧 教学目标: 1. 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看看家乡的现在,从而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 2. 在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的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看看家乡的现在,从而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 教学难点: 在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的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PPT 调查家乡的过去和现在。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引入 1.幻灯片播放家乡过去的图片。 2.学生思考:你看到的与现在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你觉得是现在的生活好还是以前的生活好? 3.师:是啊,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庭生活日新月异,家乡面貌翻天覆地,家乡人们的观念一日干里。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家乡家庭生活方面的变化。 4.揭示课题:12. 家乡的喜与忧

二、新知探究。 (一)做客赵奶奶家,和奶奶一起看老照片 1.看赵奶奶家以前住的地方的照片,说说赵奶奶家住的地方和现在我们住的地方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2.看赵奶奶家招呼客人的大餐的照片,说说赵奶奶家现在吃的和以前吃的有哪些不一样的? 3.看赵奶奶家做这些美食的餐具,像微波炉、电饭煲、高压锅这些餐具以前有吗? 4.看看赵奶奶家现在的衣橱,发现赵奶奶家的衣服和以前我们的父辈、祖辈穿的衣服有哪些不一样的? 5.师:通过看赵奶奶家现在的生活,发现我们在住、食、用、衣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二)家乡发展小调查 1.课前将学生分组进行调查。学生共分为3组,按分组不同进行分工调查: 第一组: 第二组: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与”“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2、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就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瞧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就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就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就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就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瞧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与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一年级家乡下册教案

一年级家乡下册教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一年级地方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56人,他们对地方学科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水平,作如下分析。 通过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对家乡有一定的认识,掌握家乡的历史文化遗迹,了解吉林的农村新风貌,吉林省的绿色农产品和民族传统节日和多彩的民间曲艺。 但在学习中,也有个别学生对地方课知识掌握的不到位,教师要进行多方面辅导。是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一年级家乡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分析: 一年级下册教学教材一共安排了3个综合性活动主题,每个主题又由若干二级主题构成。二级主题活动可以根据城乡、地域和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选择、替换和补充。这些主题都是围绕认识家乡、探索家乡、热爱家乡的活动学习展开,使学生从认识身边的事物逐步扩展到更大范围的家乡。 二、教学目标: 1、促进儿童综合性发展,培养学生融入周围的环境、爱家乡、参与家乡建设、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乐于探究的儿童。 2、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获得反思和激励。 3、通过学习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 4、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从而用心灵感受家乡的美丽。 5、通过学习让学生更加珍惜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6、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富饶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我们生活在她的博大胸怀之中感受到快乐。 7、使学生能通过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从而养成热爱生活和乐于探究的品格。 三、教学措施: 1、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注重创设活动体验的真实情景和条件,而非在课堂里单纯讲授。 3、针对本校所处的环境组织教学,联系本地实际,充分开发本地的课程资源,形成自己的特色。 4、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体现课程的地域性、综合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点,要与校本课程结合实施。 5、将吉林省的省情、地情、乡情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6、 三、教学时数: 15课时 1、家乡人口小调查 【教学内容】: 课本第4—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人口的特点。 2、统计家乡人口中各姓氏的数量。 3、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

品德与社会人教四年级下册《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教案1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心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心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 教学重点: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心爱家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 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演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你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有哪些人吗?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