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探寻南水北调一渠好水的奥秘_探寻“感觉”的奥秘(1)

探寻南水北调一渠好水的奥秘_探寻“感觉”的奥秘(1)

探寻南水北调一渠好水的奥秘_探寻“感觉”的奥秘(1)
探寻南水北调一渠好水的奥秘_探寻“感觉”的奥秘(1)

探寻南水北调一渠好水的奥秘_探寻“感觉”的奥秘(1)

《围棋世界》杂志的总编给我下达了一道命令,让我去采访王铭琬九段,并将采访内容加以整理,从本期开始作为一个连载讲座刊登出来。为了准备本次连载,我又重新研读了王铭琬的著作《区域压力》。因此,采访从构成王铭琬理论根基的“区域压力”开始。

什么是“区域压力”

――多谢你接受采访。请你先简要并通俗易懂地解释一下“区域压力”。

简单地说,“区域压力”是一个视点,是我为了评价围棋中的不确定部分而“杜撰”出的一种说法。

――不确定部分是什么含义?

一种“感觉”。我们评价一手棋的大小时,往往说这手棋几目,即“用数字说话”,但很多时候,尤其是序盘阶段的招法,有许多无法用数字表示的部分。因此,我尝试通过“区域压力”来研究这个不确定部分。不过,一开始就用文字解释,读者会厌倦的,所以我们还是先看一看下面的例子吧。

“区域压力”的一手

――我认为,作为白棋应该重视上边。

在关注空间宽广程度时,还必须注意棋的强弱,即要盯住自己以及对方最弱的棋。现在,盘面上白棋只有白④一子可以算作比较弱,但不是特别弱。与白棋相比,左边的一团黑子,从力量对比的角度来说,看上去是弱棋。当然,能够看出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能够看出来,那么图一,白1这手棋就成为必然了。这是通过“区域压力”自然浮现的一手。

――也就是说,通过施加压力,使左边至上边一带变得“膨胀”起来。

就黑白双方力量对比而言,白棋更强,所以,白棋没有必要缩手缩脚,不过有一点需要搞清楚,图二,黑2以下至白9之后,黑棋是走A位还是B位。

――如果对此没有自信怎么办?

我不喜欢使用自信、不安这类模糊的说法。如果判断的结论是作战不利,那么白1完全可以选择离黑棋稍远一点的点。

――例如图三,白1二间跳之类的下法。

如果判断的结论认为前图的战斗不可行,那么白棋也只好如此。但是这不是“区域压力”的一手。

――可是,二者不仅仅相差一路吗?尽管白棋窄了一路,但是从构筑模样的角度来说,这样不是更坚实吗?

的确有人认为:过于宽广将导致棋形变薄,难以围空;窄一些则棋形坚实,容易成空。但是也不要忘记,如果宽广的话,一旦成空就会很大。所以即使考虑到大围的风险,二者也应该是不分优劣。而且,对此的评价也不应该仅仅限定于模样的大小,如果从白棋与黑棋的

关系来看的话,正解的招法离黑棋更近,对黑棋的压力也就更大,如果仅考虑实空,也可能有人会走图四的白1自补。这一手看上去也很大,但被黑2飞镇过来后,我是不想拿白棋的。这是白棋自己在缩小“区域”,而且对于黑棋的“压力”几乎等于零。

在此我们还需要重新考虑所谓实空是什么。即使白棋按照图四走了白1自补,那么这里就成了白棋的实空了吗?

――虽然还不能说是,但是,变成实空的概率不是提高了许多吗?

概率!?那么我问你,白棋以百分之几的概率能够成几目?

――没有必要精确到如此程度吧。目前的局面用数字表达是困难的。

难以用数字表示吧。“区域压力”首先是从放弃数字开始。因为围棋中不可能用数字这个评价标准来测量所有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新的评价标准,这就是“区域压力”。围棋是“空间”和“压力”的问题。棋盘上所出现的一切现象都离不开“空间”的概念。重要的是自己能够支配多大的空间,支配的空间越大,越有利。而“压力”就成为了“区域”增减的重要要素。所以,在下棋的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与对方的力量对比关系。

――通过你以上的讲解,我终于逐渐明白了“区域压力”的含义。

那让我们再回到图示。图五,白1后,黑2如果跳,那么就意味着向对手施加压力获得了初步成功。白3再自补右上的一颗弱子,白棋可以满意。

――白3为什么不在A位跳呢?

即使白棋在A位跳,对黑棋也没有任何压力。既然对黑棋没有压力,那么白3是妥当的下法,接下来可以构筑新的“区域”。

――图六。因为白棋已经成功向白棋施压,所以,接下来想走白广上锁,这样更容易成空。

怎么又想要围空?不是刚刚说过:在“区域压力”中,没有实空的观念。白1“上锁”是不愿意被黑棋在A位或B位破空,不过黑棋如果在A位或B位打入,那恰好是白棋的期

望,因为这样可以形成对黑棋新的压力。在“区域压力”中,将对方吸引到自己的区域,那就是成功。因此,黑A或黑B根本没有什么可怕的。此时作为白棋,最不愿意看到的是黑2破坏白棋的“区域”,向白棋挑起战斗。白3跳起根本谈不上对黑棋施加压力,自己反倒将遭受到来自于黑棋的压力。

――图七。黑2时,白棋不是可以白3托角、白5扳进行腾挪吗?

白棋下成这样就太可怜了。白3、5向对方低头,是难以忍受的。所以,像白1这样的选择在“区域压力”中不可能存在。当然,这对业余爱好者来讲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不过不要着急,只要跟着每个月的连载认真学习,我想会逐渐明白的。

感谢您的阅读!

水资源合理配置基本概念(doc 18页)

水资源合理配置基本概念(doc 18页)

水资源合理配置浅析 摘要:水资源合理配置浅析。 关键词:水资源合理配置 一、水资源合理配置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 水资源合理配置可以定义为:在一个特定流域或区域内,以有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对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资源,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在各用水户之间进行的科学分配。 实际上,水资源合理配置从广义的概念上讲就是研究如何利用好水资源,包括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在中国,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实施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更大的紧迫性。其主要原因:一是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二是在地区间和各用水部门间存在着很大的用水竞争性,三是近年来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已经导致产生许多生态环境问题。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由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组成的综合体系实现的。其基本功能涵盖两个方面:在需求方面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节水型社会并调整生产力布局,抑制需水增长势头,以适应较为不利的水资源条件;在供给方面则协调各项竞争性用水,加强管理,并通过工程措施改变水

来社会对水资源利用的权利。因而,水资源合理配置体系不仅应适合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还应尽可能地满足人类所依赖的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需求,以及未来社会对水资源的基本需求。 水资源系统与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具有如 图1所示的密切关系。其中一个系统的变化 将会同时影响另外两个系统朝正负两个方 向产生相应的变化。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不 仅提供生活生产材料(a),而且具有气候调 节(b)、水土保持(c)、环境美观(d)、旅游 娱乐(e)等功能;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也具 有很大的作用力.林业、渔业等生物资源掠 夺性开发利用(f)对生态系统的天然平衡会 造成破坏。生态系统依赖于水资源,水源的枯竭会导致植被退化(g)、土地荒漠化(h)、动植物大量消亡(i)等严重生态事件,而水质的退化(j)也会造成水资源使用功能的下降,造成对植被、鱼类等生态系统主体的严重损害。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系统也具有重要的调节、涵养以及水质净化(k)等功能。生图1 人—水—生态三系统的相 互作用

水资源供需分析及优化配置

水资源供需分析及优化配置 一、目的及意义 摸清大连市水资源现状,预测未来水资源供需状况,制订措施,提出保证水资源长期稳定供给的方案计划。 二、水资源供需分析 分区: 总体要求:有利于综合研究该区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等问题;有利于充分暴露本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有利于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有利于计算成果的校核、验证,以及各分区之间的协调、汇总等. 分区原则:(1)尽量按流域、水系划区,这样做,有利于算清水帐。(2)同一供水系统划在一个区内,这样划区有利于查清本区水旱灾害情况,分析清楚木区供需之间的矛盾。(3)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这样做,有利于资料的搜集和统计。(4)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基本相似的区域划归一个区。这样做,既突出了各个分区的特点,又便于在一个分区内采取比较协调一致的对策措施。 需水预测 1、工业用水 ①趋势法:用历年工业用水增长率来推算将来工业用水量。 公式:n i d S S )1(0+= 式中:i S ——预测的某一水平年工业需水量; 0S ——预测起始年份工业用水量; d ——工业用水年平均增长率; n ——从起始年份至预测某一水平年份所间隔时间(年)。 用趋势法预测关键是对未来用水量增长率的准确确定,需要找出与增长率紧密相联的因素,充分分析过去实际结构,合理确定未来不同水平年的平均用水增长率。需要相当长的一个时段和具有准确度较高的用水量数值资料。 ②相关法:工业用水的统计参数与工业产值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把产值作为横轴,描绘上实际值,进行回归分析。 1).用工业用水增长率和工业产值增长率相关关系推算工业发展用水。 2).用工业产值与万元产值用水量的相关关系推求工业发展用水。一般给出用水定额。 普遍应用相关法 一般方程:b x a y +=log log 2、农业用水 公式: ∑==i i i m W W ω 式中:i m ——某作物灌溉面积; i ω——某作物灌溉定额;

南水北调工程水指标的分配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水指标的分配问题 摘要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有限的水资源需要我们合理分配利用,本文根据2000年的统计数据,用Excel软件计算处理数据,计算出每个城市具体分配的水量。 针对问题一,对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服务综合业的用水的分配,我们首先按2000年的用水标准对各城市进行初始分配。对于剩余的水,采用简化后的公平席位分配Q值法进行再分配。 针对问题二,我们将所调用的工业用水和综合服务业用水产值总和作为目标函数,建立以总产值最大为目标的线性规划模型,限制各城市用于工业增加值和综合服务业的调水量在2000年平均值的50%~150%的范围内.利用matlab程序求得城市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调水分配,并求得最大收益为7080亿元。 关键词:南水北调 Excel Q值法线性规划经济效益

1、问题重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预计2010年年调水量为110亿立方米,主要用来解决京、津、冀、豫四省(市)的沿线20个大中城市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综合服务业的用水,分配比例分别为40%、38%、22%。这样可以改善我国中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推动经济发展。用水指标的分配总原则是:改善区域的缺水状况、提高城市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用水效益、改善城市环境。根据2000年的统计数据,各城市的人口数量差异大,基本状况和经济情况也不相同,缺水程度也不同(如下表)。 要研究的问题是: (1)、请你综合考虑各种情况,给出2010年每个城市的调水分配指标,使得各城市的总用水情况尽量均衡; (2)、由于各城市的基本状况和自然条件不同,对相同的供水量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同,请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给出调水指标的分配方案。但是,要注意到每个城市的工业和综合服务业的发展受产业规模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无限制的增长。 2、问题分析 本题属于分配问题,分配的关键在于要适当照顾各城市经济发展的均衡,在此基础上再对各城市进行生活用水、工业和综合服务业用水的分配。 对于生活用水的分配,我们首先要考虑保障人民的生活用水,先按2000年人均用水量标准进行初始分配。对初始分配有剩余的情况,为了体现公平原则,采取公平席位分配中的Q值法进行再分配。但这里的Q值法要进行简化处理。对工业用水和综合服务业用水的分配,。我们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分配。 对于问题二,既要考虑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又要适当照顾各城市经济发展的均衡,因此我们采用单目标线性规划的方法,将所调的工业用水和综合服务业用水产值总和作为目标函数,使其达到最大即可。约束条件中,工业用水和综合服务业用水总量均有限制,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各城市的均衡发展,在这里我们可以从2000年各城市用于工业增加值和综合服务业的调水量的平均值出发,限定该值得范围在50%~150%内,进而求得最大经济效益下各城市调水分配。 3、模型假设 1)原有各城市的供水量不变,运水过程中水量未曾损耗 2)各城市的经济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3)不考虑水的循环利用 4)城市人口,工业产值及综合服务业年均产值增产值不变 4、符号说明 p 2000年第i个城市的人口数 i x 2000年第i个城市的人均生活用水量 i S 2010年第i个城市生活用水初始分配量 i

中国水资源分布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中国水资源分布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摘要]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基础性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意义十分重大。然而,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影响的水资源却是不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继粮食危机、能源危机之后困扰人类生存的第三大危机。我国虽然地大物博,然而水资源的储量却并不多,并且在使用上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将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水资源短缺现状解决策略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但发展,人口的逐渐膨胀,对作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水资源的需求量也逐渐变大,并且社会中存在着许多水资源浪费及利用不合理的问题,这使得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而我国虽然幅员辽阔,资源众多,但是在水资源的利用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就中国的水资源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二、我国的水资源的现状 1. 我国水资源的情况 从总量来看,按照2009年的最新统计,我国平均年水资源总量28124亿m3,其中河川平均年径流量27115亿m3,地下水8288亿m3,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但从人均来看,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不仅有2/3的城市缺水,农村还有近3亿人口饮水不安全。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扣除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水资源的问题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尤其是与水土资源不相匹配有密切关系。全国十个流域可合并划分为南方、北方及西北三个明显不同类型区:南方比较充沛,年均降雨量超过

水资源合理配置差不多概念

水资源合理配置浅析 摘要:水资源合理配置浅析。 关键词:水资源合理配置 一、水资源合理配置差不多概念 1.差不多概念 水资源合理配置能够定义为:在一个特定流域或区域内,以有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对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资源,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在各用水户之间进行的科学分配。 实际上,水资源合理配置从广义的概念上讲确实是研究如何利用好水资源,包括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爱护与治理。在中国,特不是华北和西北地区。实施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更大的紧迫性。其要紧缘故:一是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二是在地区间和各用水部门间存在着专门大的用水竞争性,三是近年来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差不多导致产生许多生态环境问题。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由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组成的综合体系实

现的。其差不多功能涵盖两个方面:在需求方面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节水型社会并调整生产力布局,抑制需水增长势头,以适应较为不利的水资源条件;在供给方面则协调各项竞争性用水,加强治理,并通过工程措施改变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来适应生产力布局。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进展。 合理配置中的合理是反映在水资源分配中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各类用水竞争、上下游左右岸协调、不同水利工程投资关系、经济与生态环境用水效益、当代社会与以后社会用水、各种水源相互转化等一系列复杂关系中相对公平的、可同意的水资源分配方案。合理配置是人们在对稀缺资源进行分配时的目标和愿望。一般而言,合理配置的结果对某一个体的效益或利益并不是最高最好的,但对整个资源分配体系来讲,其总体效益或利益是最高最好的。而优化配置则是人们在查找合理配置方案中所利用的方法和手段。 2.水资源体系与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关系

南水北调对我国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南水北调对我国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缓解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战略性工程。就是把中国汉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西北地区。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东线工程位于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至华北地区。中线工程从汉水与其最大支流丹江交汇处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20多座大中城市;西线工程在青藏高原上,由长江上游向黄河上游补水,西线工程没有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额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战略性工程,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工程建设起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 我国是人均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而且水资源在时间和地区分布上很不均衡。不仅北方水少,南方水多,而且汛期降雨集中,非汛期干旱少雨。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水资源丰富,94%以上水量的入海。而长江以北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3.4%,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广大北方地区长期干旱缺水,尤其是黄淮海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2%。尽管我国年均水资源量有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水资源量远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己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全年降雨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而且分布极不均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而作为水

资源主要来源的降水,各地分布差异很大,再加之近年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降水的时空变异特征更加凸显。直接的表象就是北方持续干旱的时间延长,南方的暴雨洪水和季节性的干旱少雨同时存在,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性工程,是缓解北方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北方地区经济繁荣、社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这不仅是民心工程,也是生态工程,更是一项政治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对解决区域性或流域性水资源危机,促进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黄淮海流域出现长时间、大范围、深度的水资源短缺,在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经济与生态之间形成了突出的用水竞争。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严重的资源型缺水,二是与水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包括缺水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和用水不当造成的水污染。突出的区位优势和相对薄弱的水资源条件,形成了黄淮海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 “南水北调”的东线、中线、西线工程沟通了黄、淮、海、长江四大流域,形成了四横三纵的国家大水网,使得丰水的长江流域与缺水的黄淮海流域实现联通互补,将全国三分之一的水资源纳入了联合配置范畴。 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调水线路既有各自主要的供水目标和合理的供水范围,又是一个有机整体,可共同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

水资源规划及管理复习总结

1.可持续发展:指“人类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开发中,以确保它满足目前的需要而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 2.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度:指表示水资源对于发展的支持程度,是水资源对于发展用水量的满足程度,可供给的水资源总量与发展用水总量的比值。 3.水资源利用可持续指数:是表示区域发展持续可能性的大小,是水资源利用的产出与用水量的比值,即表明发展的程度,又表明水资源利用的节约程度。 4.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规划是以水资源利用、调配为对象,在一定区域内为开发水资源、防治水患、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而制定的总体措施计划与安排 5. 水平年:指在规划设计水资源过程时,以未来某一年的需水量作为规划设计需水量,未来的那一年就是我们的设计水平年。设计水平年是相对于现状年而言,现状年也叫基准年。 6. 设计代表年:常常从长系列的水文资料中选择一些代表年或代表期的径流资料调节计算,供规划方案比较。 7. 最大供水能力:是指区域供水系统能够提供给用户的最大供水量的大小。 8.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灌溉面积上田间所需净水量与渠首引进的总水量的比值。 9. 生态环境需水:是指为了维持生态环境系统一定功能所需要保留的自然水体或需要人工补充的水量。 10.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指维持河流生态系统一定形态和一定功能所需要保留的水量。 11. 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指保护、修复或建设给定区域的生态环境需要人为补充的水量。 12.供水预测:是以现状情况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为基础,以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为控制条件,通过经济技术综合比较,制定出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从而进行可供水量预测,为水资源的供需分析与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13. 可供水量:指在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情况下,考虑可利用水资源量,河道外需水量及工程供水能力三者组合条件下工程设施可提供的水量。 14. 库容系数:库容系数β =V/W 水库兴利库容除以本级水库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15. 灌溉制度:在一定的自然气候和农业栽培技术条件下,为使作物获得高产、稳产,在作

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公平合理分配模式分析

提要依据国际河流水资源公平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水资源竞争利用之矛盾解决的基本方法以及水资源的三种基本分配模式,通过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趋势与流域国间的用水矛盾以及现有的流域国间的合作程度、论文网流域的管理机制条件的分析,认为现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进行全流域水资源全局分配是较为合理和切合实际的分配模式。 关键词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分配 1 概述 水资源作为国家领土完整与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有权与不可侵犯权是国际法中的重要原则。国际河流水资源通过自然越境而打破了各流域国领土的完整性,使其成为多国共享资源。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公平合理利用与分配必须在尊重“领土完整”与“领土主权”的基础上,进行国家间密切合作,它与流域内区域经济合作、社区发展与区域和平稳定等问题密切相关,是一个跨国境、跨学科的综合而复杂的问题。 2 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的基本方法与模式 2.1 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的基本方法 水资源以其多用途性、不可替代性、稀缺性、非均匀性、流动性以及在全球气候变化下产生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与分配的不稳定性,使得有效处理国际河流水资源公平合理分配这一同时跨越自然地理与政治边界的资源问题更为困难与复杂,绝大多数国际河流解决国家间水纠纷所遵循的方式是:依据国际水法,签署协议,建立统一管理、监督机构进行解决。国际水法是协调国际河流及水体的开发利用的法律,是惟一能够影响重大国际水争议结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一方面当流域国间关系良好,且缺水不严重时,国家间依据国际水法,签署水资源开发管理协议或条约,并建立相应的流域管理、监督机构,其效果是较为显著而有效的。另一方面,当国家间无法通过协商或外交谈判达成协议时,可以通过所公认和信赖的第三方进行调解,这第三方必须是流域外的国家或国际组织或机构,除了有足够的影响力外,还必须有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来支撑其协调者的作用,如世界银行在调解印度与巴基斯坦间关于印度河水分配长达12 年的争端中所起的作用;再者可通过国际法庭进行仲裁。 2.2 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遵循的主要原则 根据国际河流水资源共享性特点,水分配原则主要是依据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国际水法基本原则,其中:公平合理利用原则是水资源分配中最重要的原则。这一基本原则在许多重要国际水法文件中都有体现,如:1966 年由国际法协会(ILA) 制订的《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赫尔辛基规则》[1]之第4、5 条与1996 年联合国通过的由国际法委员会(ILC) 制定的《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2]第5、6 条,该原则不仅对公平合理利用进行规定并且对体现公平合理利用时需要考虑的所有相关因素进行了相应的概括,其基本内容包括了:①流域内地理、水道、水文(特别是每一流域国贡献的水量)、气候、生态和其他自然性质的因素;②有关水道国的社会和经济的需要;③每一水道国内依赖水道的人口;④一个水道国使用水道对其他水道国的影响;⑤对水道的现行使用和可能的使用;⑥水道水资源的养护、保护、开发和节约使用,以及为此而采取的措施的费用;⑦某项计划使用或现有使用有无其他价值相当的备选方案等。这些原则是实现国际河流水公平合理利用分配方式与途径或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目的是保证各流域国享有平等和相关权利。 2.3 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模式 在国际河流水资源公平合理利用原则与可持续发展观点指导下,其水资源的分配不仅应满足各流域国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应满足维护生态环境用水的需要。因此,将国际河流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是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的总目标,就国际上诸多国际河流水分配的模式来说,其分配模式总的可分为3 种:项目分配、全局分配与流域整体规划开发模式[3]。

水资源短缺现象原因及解决办法

水资源短缺 令狐采学 21世纪,水,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分布不均、水环境被严重污染等等都是当今社会所急需解决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已构成了重大的威胁,如何解决好水多、水少、水脏和水污染等问题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粮食生产的安全、经济增长方式、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持生态环境的安全以及国内国际环境的安定。水,是经济,也是挑战。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于《环境概论》这门课程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水资源短缺这一问题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水资源短缺的当前现状 根据当前形势,全球水资源短缺本就已存在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资源。在全球水资源中陆地淡水仅占 6%,其余94 为海洋水。而在陆地淡水中,又有77.2%分布在南北极,22.4%分布在很难开发的地下深处,仅有0.4 %的淡水可供人类维持生命。 2、淡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如 非洲扎伊尔河的水量占整个大陆再生水量的30%,但该河主要流经人口稀少的地区,造成一些人口众多的地区严重缺水。

再如美洲的亚马逊河,其径流量占南美总径流量的60%,但它也没有流经人口密集的地区,其丰富的水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俄罗斯和中亚地区也面临类似的情况,丰富的水资源流经西伯利亚注入北冰洋,而人口众多的西部、南部、中亚地区则出现水资源短缺。全球水资源分布在地理上已经基本确定,难以重新分配。巴西、俄罗斯、中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美国、印度、哥伦比亚以及扎伊尔9 个国家拥有了全球水资源的60%,即便在一定范围进行重新分配,其成本也是极高的。 3、水是难以替代的资源。人类要找到一种理想的水替代品,要比 寻找石油和木材等资源的替代品困难得多,尽管许多缺水国家已经开始海水淡化工作,但目前在资金和技术上都还远远无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除了以上的情况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加剧了全球性的水资源危机:I.人口的增长使淡水供应紧张。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农业和其他生活用水量不断扩大,但人类的取水量增长缓慢,导致人均用水量的下降。据有学者预测,到20 世纪末,人类的人均占水量将下降24%,像非洲的肯尼亚、尼日利亚等一些国家,人均用水量将下降40-50%。II.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陆地淡水急剧减少。森林被毁、土壤退化等导致地面对水的吸收保护能力下降,雨季大水泛滥,而旱季严重缺水,使得各地灾情不断,比如我国西南旱灾、南方洪灾,还有国外一些地区雨季洪水泛滥,使得居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III.水资源遭到污染,造成水质量下降。

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浅谈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及问题 【摘要】自从我国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后,水资源的管理体制上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水资源的管理体制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如何提高和完善水资源的管理体制和解决水资源在时空上的分配问题仍是现今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字】水资源;管理体制;现状;问题 一.我国水资源管理概况 1.管理历程 随着对水资源各方面属性的全面了解和重视,我国对水资源的管理方式已逐渐从工程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民生水利发展到如今的多方面统筹管理。工程水利注重对蓄水、引水、提水、排水、航运等水利工程规划、施工和运营过程的综合管理;资源水利从保护水资源角度出发,侧重于对水的资源属性开发利用的管理;而生态水利则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目标,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其发展模式与途径与传统水利有本质区别;民生水利将以人为本作为根本理念,把人民群众最关心、关系最密切、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放在首位,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所以,在水资源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工程水利的基础性、资源水利的实效性、生态水利的可持续性和民生水利的公共性,进行统筹管理。 2.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鉴于我国水资源管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水利部提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其基本原则是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作为水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作为水资源管理的工作重心,要把统筹兼顾作为水资源管理的根本方法,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作为深化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措施,坚持改革创新作为推进水资源管理的不竭动力。 二.我国水资源管理现状 1.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 我国现行环境管理体制表现为中央统一管理和地方分级管理、部门分工管理相结合的特点。水资源管理也是实行双轨制管理,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管。①管理体系。我国现行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是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逐步建立了五级(即中央—流域—省级—地市级—县级)水资源管理体制,但横向矛盾仍然存在,协调机制有待于加强。②政策法规。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和出台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达700余件,但部分政策法规未能充分考虑流域整体特征,在关注水量水质的基础上需进一步考虑水安全标准。③规划与计划。尽管针对不同流域特征,各项流域规划均强调统一管理,但是缺乏强制性和具有法律地位的综合规划,而现行的部分水资源规划导致资源浪费,缺乏可持续性。④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取水许可与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水资源总量控制制度和水功能区管理制度等。⑤关键技术。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尤其是农业及工业的用水和耗水量较大;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区域水资源的调配技术和高效用水技术亟需不断研发和完善。 2.流域管理与水行政管理在管理上差异 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优势在于能发挥各个行业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又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进行整体协调。 (1)事权划分不清 在纵向上,环境保护部对地方各级环保机关实行业务指导,而地方各级环保机关隶属于本级政府,财权与人事任免权均受制于地方政府。地方环保机关的工作往往代表本地区利益,难以贯彻中央命令。在横向上,政府的水资源保护职能分散在环保、水利、国土、农业等部门。由于统管部门与分管部门分工不明确,即环保部门与政府其他相关部门之间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在行政执法上都是代表国家行政机关

水资源综合调配概念与关键技术问题浅析

水利水电技术 第41卷 2010年第1期 W ater R esourc es and H ydr o po wer Engineering V ol 141N o 11 水资源综合调配概念与关键技术问题浅析 鲁 帆1 ,蒋云钟1 ,王 浩1 ,王海潮 1,2 ,沈媛媛 1 (1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21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48) 摘 要:考虑自然和人类系统的相互作用,文中分别从水的需求和供给管理角度出发,初步论述了水 资源综合调配的内涵与外延,提出水资源综合调配研究包含的基本环节,并对其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水资源综合调配;自然与人类的相互作用;可持续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T V213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20860(2010)0120011204 Ana lysis on concept and key techn i ca l issues of com prehen si ve regul a ti on and a lloca ti on of wa ter resources LU Fan 1 ,J I A NG Yun 2zhong 1 ,WANG Hao 1 ,WANG Hai 2chao 1,2 ,SHE N Yuan 2yuan 1 (11China I nstitute of W ater Res ources and Hydr opower Research,Beijing 100038,China; 21Bei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 nstitute,Beijing 100048,China )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siderati on of the interacti on bet w een the natural and hu man syste m s,the connotati on and denotati on of the comp rehensive all ocati on of water res ources are analyzed herein fr om the as pect of the manage ment on both the de mand and the supp ly of water res ources;fr om which the key links included in the research on the comp rehensive all ocati on of water re 2s ources are put for ward ,and then the key technical issues faced by it are analyzed and p r os pected as well 1 Key words:comp rehensive all ocati on of water res ources;nature 2hu man interacti on;sustainable devel opment and utilizati on 收稿日期:20092052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50721006);“十 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B04A07,2008BAB29B0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6C B403404)。 作者简介:鲁 帆(1981—),男,湖北天门人,工程师,博士。 1 引 言 近年来,我国依据可持续发展要求,成功实施了以黄河、黑河和塔里木河为代表的多项流域水量统一调度工作,在维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修复和 保护、发展民生水利等方面作用显著[1,2] 。与此同时,跨流域调水也成为缓解缺水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支撑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总体布局已经确定,东、中线的工程正在建设之中。国内著名的调水工程还包括广东的东深供水工程、天津的引滦济津工程、山东的引黄济青工程等。 随着上述调度实践的逐步深入,全流域和跨流域的水资源配置与调度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进行水资源综合调配是大势所趋,但该项研究仍 处于起步阶段[3~5] 。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论述水资源综合调配的内涵与外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水资源综合调配的基本环节和关键技术问题。 2 水资源综合调配内涵与外延解析 水资源配置和水资源调度是水资源分配领域相互 联系但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配置侧重于未来的水资源供需形势预测与合理规划,调度则侧重于水利工程实时运行控制规则及供用水管理,配置是调度实施的基础,调度促进配置方案的落实,两者不可分割。如何将两者综合,建立规划配置与实时调度一体化的水资源综合调配框架体系,以促进水资源的科学分配和可持续利用,一直是水资源领域的研究难点之一。迄今为止,水资源综合调配也没有确切的定义,但可以考虑自然和人类系统的相互作用,分别从水的需求和1 1

水资源合理配置诠释

水资源合理配臵诠释 王士武、陈雪、郑世宗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水资源水环境所,杭州,310020) 摘要:从水资源合理配臵的定义出发,全面分析了水资源合理配臵的范围、原则、机制、手段、途径和模式。 关键词:水资源合理配臵原则机制手段途径模式 1、水资源合理配臵的界定 配臵是指配备、安排[1]、[2]。资源配臵是指生产性资产在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资源分配之所以成为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资源供应有限,而人类欲望通常又无限,另一方面是由于既定资源具有多种不同可供选择的用途[3]。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对水资源合理配臵的定义是指在流域或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遵循高效、公平和可持续性原则,通过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考虑市场经济规律和资源配臵准则,通过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手段和措施,对多种可利用的水源在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进行的调配[4]。 通过以上概念界定可以看出,水资源配臵问题提出的前提是水资源有限性而导致的供需不平衡矛盾以及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矛盾,关注的重点是多种水源在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的分配。实际上,水资源区别于其他自然资源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它的时程上分布的不均匀性,因此水资源合理配臵不仅体现在空间上,同时也体现在时间上。所以水资源合理配臵可以进一步界定为:在流域或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遵循高效、公平和可持续性原则,通过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考虑市场经济规律和资源配臵准则,通过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手段和措施,对多种可利用的水源在时间上和空间(包括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上进行的调配。 2、水资源合理配臵的内涵 2.1 水资源合理配臵的范围 水资源合理配臵的范围一般是在流域范围内或特定区域范围内。 在流域范围内,由于流域上、中、下游水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协调,通过流

论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论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全球的资源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水资源的问题愈发严重,世界各地都存在着缺水问题。所以水资源分布不均与人类社会需水不均衡的客观因素导致水资源跨区域调配成为必然。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是人类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建设的一种重要措施。世界各地都进行过合理调配水资源,并且效益巨大。例如: 1.澳大利亚雪山工程 澳大利亚气候干旱,水资源相对短缺,为 此修建了雪山工程。它在雪山山脉的东坡 建库蓄水,将斯诺伊河的多余水量引向西 坡,在调水沿途利用落差发电。雪山工程 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大型水电工程之一,包 括7个水电站、80公里引水管道、11条 共145公里压力隧洞、16座大坝、1座泵 站、510公里高压电网等,年供水23.6 亿立方米,灌溉总面积26万公顷。它保 证了阿德雷德市和重要工业区“铁三角”(Iron Triangle)的水源供应,大大促进了墨累-达令盆地农牧业的发展。它所发的电被输送到堪培拉、悉尼,并参与电网调峰。它的16座水库点缀于绿树雪山之间,成了旅游胜地。在它的帮助下,西部水质也大为改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宜人。 2.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工程。 调水原因:加利福尼亚州北部为地中海气候,气候湿润,萨克拉门托河等河流水量丰富,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地势平坦,光热条件好,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70%的河流流量来自北部, 而80%的蓄水量来自南部,为 了合理利用水资源,1957年被 水南调工程启动。 运转状况:目前此工程输水干 线长一千零八十六千米,年调 水量达40亿以上,帮助加州南 部脱离干旱。此项工程不仅缓 解了缺水地区的城市和工农业 用水需求,而且产生了水力发 电防洪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 益,为加州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存在问题:由于每年调水量大,导致北部地区淡水一下子减少,水体质量变坏,海湾生物数量减少,海湾附近地区土地盐碱化。 措施:为解决加州水生动物问题,政府可以重新调整调水路线,也可以迁移部分生物等。 3.利比亚大人工河工程 利比亚南部沙漠地区蕴藏丰富的地下淡水资源,为了缓解人口饮水和工农业用水

水资源分配的工作方案

水资源分配的工作方案 一、总量目标 年全县各行业蔡旗断面和井口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3.74亿立 方米,折算到出库井口水量为3.5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29亿立方米,地下水1.22亿立方米红崖山灌区8900万立方米,环河灌区1868万立方米,昌宁灌区1422万立方米)各灌区控制用水总量。 二、分配原则 一)坚持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人均公平享有水资源原则。全县用水总量控制以出库和井口计量为准,乡、村、社水量分配以斗口和井口计量为准。 二)坚持基本用水优先、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优先保障基本生态和城乡生活用水、公平保障农业灌溉用水、尽可能满足工业发展用水、协调分配其它生态用水。 三)坚持下管一级、逐级分配的原则。水量由县政府分配到乡镇,乡镇再结合各自实际分配到各村农民用水者协会,协会将水权分配管理到各农户、机井和轮次。 四)坚持先地表水、后地下水的分配原则。可供的地表水优先配置,红崖山灌区除大田滴灌和日光温室实施区的生育期苗灌不配置地表水外,其它区域优先安排地表水。当地表水达不到配水计划时,用水户按程序提出申请,以地下水进行置换;当地表水满足时,不愿浇灌地表水的所配地表水从配水总量中予以扣除,不再增配地下水。

五)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各乡镇管辖区内节约的水量,可依照《县水权水市场建设实施方案》相关规定,可跨乡镇、跨行业进行交易,促进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三、分配办法 一)农田灌溉用水量分配。依据各乡镇和村社确认的种地人口,人均按2.5亩核定农田灌溉配水面积。依据《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中各灌区的配水定额,年全县斗口井口平均配水定额确定为415立方米/亩(各灌区配水定额2 二)基本生态用水量分配。基本生态用水按人均农田配水面积的15%配置,其中10%用于农田林网灌溉,5%用于县、乡生态建设预留水量。基本生态配水定额为160立方米/亩。 三)生活及畜禽用水量分配。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按实际居住人口计,配水定额75升/人天;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按调查统计的实有人口计,配水定额50升/人天,畜禽用水按农村生活定额的2倍配置。 四)工业用水量分配。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万元产值配水定额为73立方米中小企业工业用水的配置,由工业和信息化局编制工业企业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分配。 四、保障措施 一)靠实工作责任,明确目标任务。水资源分配方案的落实按照属地管理和归口管理的原则,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乡镇负责农业用水配置与管理;建设局负责县城机关单位和居民生活用水配置与管理;工信局负责全县中小型企业及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配置与管理。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二○○二年八月

目录 一、总则 (1) (一)目标与任务 (1) (二)规划思路 (1) (三)规划原则 (6) (四)工作要求 (7) (五)基本规定 (9) (六)进度安排 (9) 二、水资源调查评价 (11) (一)基本要求 (11) (二)降水 (12) (三)蒸发能力及干旱指数 (12) (四)河流泥沙 (13) (五)地表水资源量 (13) (六)地下水资源量 (14) (七)地表水水质 (16) (八)地下水水质 (17) (九)水资源总量 (19) (十)水资源可利用量 (20) (十一)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22)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24) (一)基本要求 (24) (二)经济社会资料收集整理 (25) (三)供水基础设施及供水能力调查统计 (26) (四)供水量调查统计 (26)

(五)供水水质调查分析 (27) (六)用水量调查统计 (28) (七)用水消耗量分析估算 (29) (八)废污水排放量和污染源调查分析 (29) (九)供、用、耗、排水成果的合理性检查 (31) (十)用水水平分析评价 (31) (十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32) (十二)河道内用水调查分析 (33) (十三)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33) (十四)现状供需分析 (34) 四、需水预测 (35) (一)基本要求 (35) (二)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分析 (37) (三)经济社会需水预测 (39) (四)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41) (五)河道内其他需水量预测 (41) (六)需水量汇总 (42) 五、节约用水 (43) (一)基本要求 (43) (二)现状用水水平分析 (43) (三)节水标准与指标 (44) (四)节水潜力 (45) (五)节水方案 (46) 六、水资源保护 (47) (一)基本要求 (47) (二)水功能区水质目标 (48) (三)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 (48) (四)污染物控制量和削减量 (49)

南水北调对我国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南水北调对我国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旨在缓解中国和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战略性工程。就是把中国汉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西北地区。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合理配置,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东线工程位于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至。中线工程从与其最大支流交汇处的引水,自流供水给大部分地区,20多座大中城市;西线工程在上,由上游向黄河上游补水,西线工程没有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额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战略性工程,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工程建设起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 我国是人均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而且水资源在时间和地区分布上很不均衡。不仅北方水少,南方水多,而且汛期降雨集中,非汛期干旱少雨。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水资源丰富,94%以上水量的入海。而长江以北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广大北方地区长期干旱缺水,尤其是黄淮海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2%。尽管我国年均水资源量有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水资源量远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己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全年降雨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而且分布极不均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而作为水资源主要来源的降水,各地分布差异很大,再加之近年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降水的时空变异特征更加凸显。直接的表象就是北方持续干旱的时间延长,南方的暴雨洪水和季节性的干旱少雨同时存在,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性工程,是缓解北方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北方地区经济繁荣、社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这不仅是民心工程,也是生态工程,更是一项政治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对解决区域性或流域性水资源危机,促进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黄淮海流域出现长时间、大范围、深度的水资源短缺,在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经济与生态之间形成了突出的用水竞争。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严重的资源型缺水,二是与水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包括缺水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和用水不当造成的水污染。突出的区位优势和相对薄弱的水资源条件,形成了黄淮海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 “南水北调”的东线、中线、西线工程沟通了黄、淮、海、长江四大流域,形成了四横三纵的国家大水网,使得丰水的长江流域与缺水的黄淮海流域实现联通互补,将全国三分之一的水资源纳入了联合配置范畴。 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调水线路既有各自主要的供水目标和合理的供水范围,又是一个有机整体,可共同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从地理位置来看,南水北调各工程规划线路除西线相对独立外,东线

我国水资源管理模式探讨_彭莉

第21卷第3期2005年5月水资源保护WATER RESOURCE S PR OTECTION Vol .21No .3 May 2005 作者简介:彭莉(1980—),女,湖南株洲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与资源保护.E -mail :pengli9401@s ina .com 我国水资源管理模式探讨 彭 莉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72) 摘要:新《水法》的颁布改变了原来以区域管理为主的旧有管理模式,确立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新型模式,因此也形成了我国所特有的水资源管理体制。通过阐述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协调流域环境公益和区域利益之间关系,从生态区域管理的特征出发,站在全区域资源保护的高度,讨论确立新型水资源管理的原因。 关键词:行政区域管理;流域管理;利益衡平;集权;水资源管理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6933(2005)03-0042-04 Stu dy on management patterns of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PENG Li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Law of Wuhan Unive rsity ,W uhan 430072,China ) A bstract :The promulgation of ne w Water Law changes the conventional regional management pattern ,and first explicitly establishes a new pattern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watershed management and regional management .Thus a unique system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has been set up in China .The new water resources mana gement pattern balances the interests of watershed and single region .Envir onmental resources are managed as a whole for the resources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regio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regional management . Key words :administrative regional mana gement ;watershed management ;interest balance ;centralization of po we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1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确立的水资源管理模式 水资源管理模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由于各国之间在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在世界上没有两个国家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完全相同。虽然世界上水资源管理模式众多,但是归纳起来,无外乎以下4种情形:①按照江河、湖泊水系的自然流域为基础而建立的流域管理模式,以欧共体国家为代表;②以组成该国家的地方行政区域为基础的行政区域管理模式,以美国为代表;③以水资源的某项经济、社会职能或用途为基础而设立或委托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的模式,以日本为代表;④以江河、湖泊水系内自然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为中 心,对该流域内与水资源相关的水能、水产、土地等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并超出水资源管理范围之外的管理模式,以美国的田纳西流域管理为代表 [1] 。而我 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水法》)在进一步完善了统一管理与分部门管理体制、坚持监督管理与具体管理相分离原则的基础上,确立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新模式。它是在考察、借鉴国外水资源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再结合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历史传统而建立起来的,从而改变了原有的以行政区域管理模式为主的旧有复合管理模式,具有自己的显著特色。1.1 行政区域管理 行政区域管理是我国水资源复合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管理层面与方式。我国历史上是一个传统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