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小儿贫血的分类

小儿贫血的分类

小儿贫血的分类
小儿贫血的分类

小儿贫血的分类

……

由于贫血的病因和发病原理多种多样,因此,迄今尚无一个既能阐明病因与发病原理,又能指导临床的统一分类法。目前一般采用形态分类和病因分类。

一、形态分类这种分类的基础是根据红细胞平均容积(MCV,正常值80~94立方微米),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正常值27~32微微克)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32~38克/分升红细胞)的测定结果而将贫血分为四类:

(一)大细胞性贫血 MCV94立方微米,MCH为32微微克,MCHC正常。属于此类贫血者有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正细胞性贫血MCV、MCH和MCHC均正常。此类贫血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后贫血。

(三)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MCV为80立方微米,MCH小于正常,MCHC 正常。慢性感染、慢性肾脏疾病所致的贫血属于此类。

(四)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MCV80立方微米,MCH为12~20微微克,MCHC30克/分升。此类贫血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二、病因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故对诊断和治疗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造成贫血的原因是由于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二者不平衡所致,据此将贫血分为失血性,溶血性和造血不良三类:

(一)失血性

1.急性失血如创伤大出血,出血性疾病等。

2.慢性失血如溃疡病、钩虫病、肠息肉等。

(二)溶血性

1.红细胞内的异常(内因性)

(1)红细胞膜缺陷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2)红细胞酶缺陷如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症、丙酮酸激酶

缺陷症等。

(3)血红蛋白合成与结构异常如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2、红细胞外异常(外因性)

(1)免疫因素存在有破坏红细胞的抗体,如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所致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2)感染因素因细菌的溶血素或疟原虫等对红细胞的破坏。

(3)化学物理因素如苯、铅、砷、蛇毒、烧伤等可直接破坏红细胞。

(4)其他如脾功能亢进。

(三)造血不良

1.缺乏造血物质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骨髓抑制先天性再生低下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

恶性肿瘤,血液病等。

以上两种分类法各有其优缺点,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病因分类法。由于形态分类可用于推断病因,对病因诊断起辅助作用。因此,可互相补充。

贫血的诊断标准和分类

贫血的诊断标准和分类 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体积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低限,以血红蛋白浓度较为重要。贫血常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各系统疾病均可引起贫血。贫血的诊断标准及分类特点如下描述: 一、诊断标准 依据我国的标准,血红蛋白测定值: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其红细胞比容分别低于0.42、0.37,可诊断为贫血。 贫血的诊断标准及程度 男性女 性孕妇 贫血Hb<120g/L Hb<110g/L Hb<100g/L 极重度Hb<30g/L 重度 Hb30~59g/L 中度 Hb60~89g/L

轻度 Hb90~120g/L 二、分类 1.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 ①干细胞增生和分化异常: 造血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 红系祖细胞: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肾衰引起的贫血。 ②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 DNA合成障碍: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嘌呤和嘧啶代谢缺陷(巨幼细胞贫血)。 Hb合成缺陷:血红素合成缺陷(缺铁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贫血),珠蛋白合成缺陷(海洋性贫血)。 ③原因不明或多种机制:骨髓浸润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 ①内源性:

红细胞膜异常: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酶异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珠蛋白合成异常:镰形细胞贫血,其他血红蛋白病。 ②外源性: 机械性:行军性血红蛋白尿,人造心脏瓣膜溶血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化学、物理或微生物因素:化学毒物及药物性溶血,大面积烧伤,感染性溶血。 免疫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增多:脾功能亢进。 (3)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 2.根据细胞形态学分类 贫血类型 MCV (fl)MCH(pg) 疾 病

小儿贫血的分类

小儿贫血的分类 …… 由于贫血的病因和发病原理多种多样,因此,迄今尚无一个既能阐明病因与发病原理,又能指导临床的统一分类法。目前一般采用形态分类和病因分类。 一、形态分类这种分类的基础是根据红细胞平均容积(MCV,正常值80~94立方微米),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正常值27~32微微克)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32~38克/分升红细胞)的测定结果而将贫血分为四类: (一)大细胞性贫血 MCV94立方微米,MCH为32微微克,MCHC正常。属于此类贫血者有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正细胞性贫血MCV、MCH和MCHC均正常。此类贫血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后贫血。 (三)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MCV为80立方微米,MCH小于正常,MCHC 正常。慢性感染、慢性肾脏疾病所致的贫血属于此类。 (四)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MCV80立方微米,MCH为12~20微微克,MCHC30克/分升。此类贫血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二、病因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故对诊断和治疗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造成贫血的原因是由于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二者不平衡所致,据此将贫血分为失血性,溶血性和造血不良三类: (一)失血性 1.急性失血如创伤大出血,出血性疾病等。 2.慢性失血如溃疡病、钩虫病、肠息肉等。 (二)溶血性 1.红细胞内的异常(内因性) (1)红细胞膜缺陷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2)红细胞酶缺陷如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症、丙酮酸激酶 缺陷症等。 (3)血红蛋白合成与结构异常如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2、红细胞外异常(外因性) (1)免疫因素存在有破坏红细胞的抗体,如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所致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2)感染因素因细菌的溶血素或疟原虫等对红细胞的破坏。 (3)化学物理因素如苯、铅、砷、蛇毒、烧伤等可直接破坏红细胞。 (4)其他如脾功能亢进。 (三)造血不良 1.缺乏造血物质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骨髓抑制先天性再生低下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铁缺乏症包括以下3个阶段,即储铁缺乏、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及缺铁性贫血,三者总称铁缺乏症。国内诊断标准如下: 1.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 (1)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MCV<80fl,MCH<26pg,MCHC<;红细胞形态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 (2)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3)血清(血浆)铁<μmol/L(60μg/L),总铁结合力>μmol/L(360μg/dl)。 (4)运铁蛋白饱和度<。 (5)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幼粒细胞<15%。 (6)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μmol/L(50μg/dl)(全血),或血液锌原卟啉>μmol/L (60μg/dl)(全血)或FEP/Hb>μg/Hb。 (7)血清铁蛋白(SF)<14μg/L。 (8)铁剂治疗有效。符合第1条和2~8条中任何2条以上者可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2.储存铁缺乏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任何1条即可诊断) (1)血清铁蛋白<14μg/L。 (2)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色铁消失。 3.缺铁性红细胞生成 同时具有以下任何1条即可诊断: (1)运铁蛋白饱和度<。 (2)红细胞游离原卟啉>μmol/L(50μg/dl)(全血),或血液游离锌原卟啉μmol/L(60μg/dl)(全血),或FEP/Hb>μg/gHb。 (3)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缺铁性贫血治疗: 口服铁剂治疗:应采用亚铁制剂口服补铁,利于铁的吸收。多种亚铁制剂可供选择,如硫酸亚铁、富马亚铁、乳酸亚铁、葡萄糖亚铁等,应根据供应等情况决定采用何种制剂,相对来说,含有阿胶、蛋白质、乳酸亚铁成分的铁之缘片是比较好的选择,容易吸收又不伤肠胃,但应按元素铁计算补铁剂量,即每日补充元素铁4-6mg/kg,每日分2-3次于两餐间服用。可同时口服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应在Hb正常后继续补铁2个月,恢复机体储存铁水平。必要时可同时补充其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叶酸和维生素B12。

小儿贫血的防治

小儿贫血的防治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看上去白白胖胖的小家伙一体检却患有“营养性贫血”.妈妈们十分纳闷:“我的宝宝平时饭量不小,怎么会得贫血呢?”其实.这都是因为一些宝宝没有得到合理、科学地喂养所造成的。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当婴幼儿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六岁以上儿童低于120克/升时即可诊断。贫血是小儿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诱发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造成小儿贫血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营养性贫血。 营养性贫血是因缺乏造血所必须的铁、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物质所致。虽然当今社会物质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这类患儿仍然不少见。 一、造成营养性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1、摄入量不足 一些父母疼爱孩子,每天给孩子的饮食中添加各种各样的奶制品,如牛奶、酸奶、奶油蛋糕,但是孩子还是患上缺铁性贫血了。实际上,牛奶中铁的含量非常少,一般而言,每100ml牛奶仅含0.1-0.5毫克,而幼儿每天需要的铁含量为12毫克。另外.母乳含铁量也很低.1O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因此,纯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就越大。 人体所需的维生素B12,主要由食物中摄取,动物性食物如肉类、肝、肾、海产品及禽蛋类含维生素B12较多,而植物性食物几乎不含有此种维生素。如母亲长期素食,缺乏动物性食物时,乳汁中维生素B12含量极少,婴儿单纯母乳喂养而不添加辅食,不仅会导致缺铁性贫血,也容易发生维生素B12缺乏,从而导致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较大儿童长期偏食,也可发病。儿童多吃高蛋白的食物未必就等于营养好,新鲜蔬菜和水果吃得少也容易引起贫血。因为蔬菜中富含叶酸,而叶酸的缺乏可引起骨髓里的红细胞发育不成熟,导致释放到血液中的红细胞存活寿命短,因而发生营养性贫血。因此,儿童摄入的营养应均衡、适量。平时应让孩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富含叶酸的食物,如:豆类、绿叶蔬菜、粗粮以及新鲜水果等。 2、丢失过多或吸收障碍 一些患儿由于过敏、感染等种种原因出现腹泻、消化道出血,使得铁的排出过多,甚至超过食物中的铁的摄入而致缺铁,此外,肠息肉、美克尔憩室、膈疝、钩虫及肠道手术也是导致缺铁及维生素B12的常见病因。慢性腹泻可影响铁的吸收,影响维生素B12的贮存,增加铁的排泄,反复感染可增加铁的消耗,影响铁的利用。 3、需要量增加 婴儿期生长发育较快,3~5个月时体重为出生体重的2~3倍,早产儿体重增加更快。随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较快,如不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婴幼儿尤其早产儿很易缺铁。生长发育越快,维生素B12需要量越多,如摄入量不足,则

贫血分类和参考值

基于不同的临床特点,贫血有不同的分类。如:按贫血进展速度分急、慢性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分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贫血;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和增生低下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上常从贫血发病机制和病因的分类:(一)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造血细胞、骨髓造血微环境和造血原料的异常影响红细胞生成,可形成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1.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1)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与原发和继发的造血干祖细胞损害有关。部分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与B细胞产生抗骨髓细胞自身抗体,进而破坏或抑制骨髓造血细胞有关。(2)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贫血(pure red cell anemia,PRCA):PRCA是指骨髓红系造血干祖细胞受到损害,进而引起贫血。依据病因,该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PRCA即Diamond-Blackfan 综合征,系遗传所致;后天性PRCA包括原发、继发两类。有学者发现部分原发性PRCA患者血清中有自身EPO或幼红细胞抗体。继发性PRCA主要有药物相关型、感染相关型(细菌和病毒,如微小病毒B19、肝炎病毒等)、自身免疫病相关型、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相关型(如胸腺瘤、淋巴瘤、浆细胞病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等)以及急性再生障碍危象等。(3)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CDA):CDA是一类遗传性红系干祖细胞良性克隆异常所致的、以红系无效造血和形态异常为特征的难治性贫血。根据遗传方式,该病可分为常染色体隐陛遗传型和显性遗传型。(4)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这些疾病造血干祖细胞发生了质的异常,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各类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等。前者因为病态造血,高增生,高凋亡,出现原位溶血;后者肿瘤性增生、低凋亡和低分化,造血调节也受到影响,从而使正常成熟红细胞减少而发生贫血。2.造血微环境异常所致贫血造血微环境包括骨髓基质,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1)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大理石病、各种髓外肿瘤性疾病的骨髓转移以及各种感染或非感染性骨髓炎,均可因损伤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造血微环境发生异常而影响血细胞生成。(2)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所致贫血: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白细胞介素(IL)、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血小板生长因子(TGF)、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IFN)等均具有正负调控造血作用。 1、成人判断标准,男性成人血红蛋白量小于120g/L,女性成人小于110g/L,孕妇小于100g/L,可诊断为贫血。判断贫血程度标准是血红蛋白量在90-120g/L 为轻度贫血,60-90g/L为中度贫血,30-60g/L为重度贫血,小于30g/L为极重度贫血。 2、小儿判断标准:10天-3个月的小孩一般都存在贫血,贫血的标准难以确定,3个月-不足6岁小儿的血红蛋白小于110g/L,6-14岁小于120g/L可诊断为贫血,判断贫血的严重程度与成人相同。正常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参考范围为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红细胞数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

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

1、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 (1)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MCV<80fl,MCH<26pg,MCHC<0、31;红细胞形态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 (2)有明确的缺铁病因与临床表现。 (3)血清(血浆)铁<10、7μmol/L(60μg/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360μg/dl)。 (4)运铁蛋白饱与度<0、15。 (5)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幼粒细胞<15%。 (6)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50μg/dl)(全血),或血液锌原卟啉>0、96μmol/L(60μg/dl)(全血)或FEP/Hb>4、5μg/Hb。 (7)血清铁蛋白(SF)<14μg/L。 (8)铁剂治疗有效。符合第1条与2~8条中任何2条以上者可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2、储存铁缺乏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任何1条即可诊断) (1)血清铁蛋白<14μg/L。 (2)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色铁消失。 3、缺铁性红细胞生成 同时具有以下任何1条即可诊断: (1)运铁蛋白饱与度<0、15。 (2)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μmol/L(50μg/dl)(全血),或血液游离锌原卟啉0、96μmol/L(60μg/dl)(全血),或FEP/Hb>4、5μg/gHb。 (3)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血片显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MCV<80fl,MCH<27pg,MCHC<30g/L。网织红细胞多为正常,也可轻度增高。白细胞计数与分类一般正常,血小板在有出血者可偏高。骨髓增生活跃,红系明显增生,中幼红细胞比例增高,幼红细胞体积偏小,胞浆少,血红蛋白形成不良,粒系及巨核细胞系正常。铁染色铁幼粒细胞极少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 血清铁<8、95μmol/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转铁蛋白饱与度<15%。血清铁蛋白测定<14ng/L作为缺铁的依据,炎症、肿瘤及肝病时可以升高,应结合骨髓铁染色与临床表现分析。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0、9μmol/L(50μg/dl)或>4、5μg/gHb时,表示血红素合成障碍,此为反应缺铁较敏感的方法,但在一些非缺铁的情况下,如铅中毒及铁粒幼细胞性贫血,FEP也可升高,临床应注意鉴别。

贫血诊断标准及分类

贫血诊断标准及分类 *导读:贫血诊断标准?众所周知,贫血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症状,但是有些家长往往没有在意,当贫血加重时再来医院检查,化验血常规,已是中重度贫血,此时才会引起家长重视。…… 贫血诊断标准及分类?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体积中的 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低限,以血红蛋白浓度较为重要。贫血常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各系统疾病均可引起贫血。贫血的诊断标准及分类特点如下描述: 一、诊断标准 依据我国的标准,血红蛋白测定值: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其红细胞比容分别低于0.42、0.37,可诊断为贫血。 二、分类 1.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 ①干细胞增生和分化异常: 造血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 红系祖细胞: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肾衰引起的贫血。 ②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 DNA合成障碍: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嘌呤和嘧啶代

谢缺陷(巨幼细胞贫血)。 Hb合成缺陷:血红素合成缺陷(缺铁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贫血),珠蛋白合成缺陷(海洋性贫血)。 ③原因不明或多种机制:骨髓浸润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 ①内源性: 红细胞膜异常: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酶异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珠蛋白合成异常:镰形细胞贫血,其他血红蛋白病。 ②外源性: 机械性:行军性血红蛋白尿,人造心脏瓣膜溶血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化学、物理或微生物因素:化学毒物及药物性溶血,大面积烧伤,感染性溶血。 免疫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增多:脾功能亢进。 (3)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 2.根据细胞形态学分类 3.根据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

1.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 (1)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MCV<80fl,MCH<26pg,MCHC<0.31;红细胞形态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 (2)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3)血清(血浆)铁<10.7μmol/L(60μg/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360μg/dl)。 (4)运铁蛋白饱和度<0.15。 (5)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幼粒细胞<15%。 (6)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50μg/dl)(全血),或血液锌原卟啉>0.96μmol/L(60μg/dl)(全血)或FEP/Hb>4.5μg/Hb。 (7)血清铁蛋白(SF)<14μg/L。 (8)铁剂治疗有效。符合第1条和2~8条中任何2条以上者可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2.储存铁缺乏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任何1条即可诊断) (1)血清铁蛋白<14μg/L。 (2)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色铁消失。 3.缺铁性红细胞生成 同时具有以下任何1条即可诊断: (1)运铁蛋白饱和度<0.15。 (2)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μmol/L(50μg/dl)(全血),或血液游离锌原卟啉0.96μmol/L(60μg/dl)(全血),或FEP/Hb>4.5μg/gHb。 (3)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血片显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MCV<80fl,MCH<27pg,MCHC<30g/L。网织红细胞多为正常,也可轻度增高。白细胞计数和分类一般正常,血小板在有出血者可偏高。骨髓增生活跃,红系明显增生,中幼红细胞比例增高,幼红细胞体积偏小,胞浆少,血红蛋白形成不良,粒系及巨核细胞系正常。铁染色铁幼粒细胞极少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 血清铁<8.95μmol/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15%。血清铁蛋白测定<14ng/L作为缺铁的依据,炎症、肿瘤及肝病时可以升高,应结合骨髓铁染色和临床表现分析。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0.9μmol/L(50μg/dl)或>4.5μg/gHb时,表示血红素合成障碍,此为反应缺铁较敏感的方法,但在一些非缺铁的情况下,如铅中毒及铁粒幼细胞性贫血,FEP也可升高,临床应注意鉴别。

2017年福建省执业助理医师《儿科学》:小儿贫血分度试题

2017年福建省执业助理医师《儿科学》:小儿贫血分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癌在根治术后最常用的激素治疗方法是 A.卵巢切除 B.口服三苯氧胺 C.口服甲地孕酮 D.肌注丙酸睾酮 E.口服泼尼松 2、核医学计算机的软件有很多功能。但其功能通常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图像的算术运算B.患者账单管理C.图像的滤波D.感兴趣区处理E.曲线分析 3、代谢中产生黑色素的氨基酸是 A.组氨酸 B.色氨酸 C.丝氨酸 D.酪氨酸 E.赖氨酸 4、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最有效的常用方法是 A.应用止血药B.立即输血C.静脉点滴垂体后叶素D.用三腔两囊管压迫E.局部注射硬化剂 5、大量心包积液发生心脏压塞时,最快速解除压塞的治疗措施是____ A.大量静脉点滴激素B.大量静点抗生素C.应用大量利尿剂D.心包穿刺E.应用血管扩张剂 6、精神科采用评定量表的基本目的是 A.评估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B.提高精神障碍诊断的一致性C.对精神症状进行标准化检查D.评估精神症状出现的频度E.评估精神疾病的疗效 7、周期性瘫痪不应有的表现是____ A.骨骼肌弛缓性瘫痪B.大小便障碍C.脑脊液正常D.血清钾降低E.腱反射减弱 8、长骨造釉细胞瘤的特点除外 A.低度恶性B.以胫骨多见C.镜下组织形态以基底细胞型为多见D.肿瘤组织内可见骨纤维结构不良样改变E.瘤细胞Keratin阳性 9、骨髓增生程度判断是根据下列哪二者之比____ A.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B.粒系、红系C.粒系、成熟红细胞D.有核红细胞、有核细胞E.成熟红细胞、有核红细胞 10、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原则不正确的是____ A.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细胞毒免疫抑制剂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主要药物选择B.当无或仅有轻微肾脏病临床症状,组织学损伤为Ⅰ、Ⅱ型时,只使用少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每日0.5mg/kg)控制肾外表现即可C.当有显著蛋白尿或肾

小儿贫血分类

小儿贫血分类 …… 由于贫血的病因和发病原理多种多样,因此,迄今尚无一个既能阐明病因与发病原理,又能指导临床的统一分类法。目前一般采用形态分类和病因分类。 一、形态分类这种分类的基础是根据红细胞平均容积(MCV,正常值80~94立方微米),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正常值27~32微微克)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32~38克/分升红细胞)的测定结果而将贫血分为四类: (一)大细胞性贫血 MCV94立方微米,MCH为32微微克,MCHC正常。属于此类贫血者有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正细胞性贫血MCV、MCH和MCHC均正常。此类贫血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后贫血。 (三)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MCV为80立方微米,MCH小于正常,MCHC 正常。慢性感染、慢性肾脏疾病所致的贫血属于此类。 (四)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MCV80立方微米,MCH为12~20微微克,MCHC30克/分升。此类贫血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二、病因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故对诊断和治疗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造成贫血的原因是由于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二者不平衡所致,据此将贫血分为失血性,溶血性和造血不良三类: (一)失血性 1.急性失血如创伤大出血,出血性疾病等。 2.慢性失血如溃疡病、钩虫病、肠息肉等。 (二)溶血性 1.红细胞内的异常(内因性) (1)红细胞膜缺陷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2)红细胞酶缺陷如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症、丙酮酸激酶 缺陷症等。 (3)血红蛋白合成与结构异常如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2、红细胞外异常(外因性) (1)免疫因素存在有破坏红细胞的抗体,如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所致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2)感染因素因细菌的溶血素或疟原虫等对红细胞的破坏。 (3)化学物理因素如苯、铅、砷、蛇毒、烧伤等可直接破坏红细胞。 (4)其他如脾功能亢进。 (三)造血不良 1.缺乏造血物质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骨髓抑制先天性再生低下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

贫血的标准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贫血的标准是什么 导语:不论大人还是孩子如果有了一些贫血的话,就会影响身体发育,特别是小孩子,在成长中总是会遇到生长性贫血,有的人说贫血不贫血只要一看眼皮 不论大人还是孩子如果有了一些贫血的话,就会影响身体发育,特别是小孩子,在成长中总是会遇到生长性贫血,有的人说贫血不贫血只要一看眼皮的颜色发白的话就是贫血了,我们其实不能光靠看脸色来决定是否贫血,关键还得看检查结果,是否贫血也有一定的根据和指标来决定的。下面就跟大家说一下贫血的标准是什么。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 1972年WHO制订的诊断标准认为在海平面地区Hb低于下述水平诊断为贫血:6个月到<6岁儿童110g/L,6~14岁儿童120g/L,成年男性130g/L,成年女性120g/L,孕妇110g/L。应注意,久居高原地区居民的血红蛋白正常值较海平面居民为高;在妊娠、低蛋白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脾肿大及巨球蛋白血症时,血浆容量增加,此时即使红细胞容量是正常的,但因血液被稀释,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容易被误诊为贫血;在脱水或失血等循环血容量减少时,由于血液浓缩,即使红细胞容量偏低,但因血红蛋白浓度增高,贫血容易漏诊。 世界卫生组织(WHO)1972年制订的标准认为,血红蛋白低于以下数值者为贫血:6个月~6岁l10克/升,6~14岁120克/升,成年男性130克/升,成年女性120克/升,妊娠妇女110克/升。国内掌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福建省执业助理医师儿科学小儿贫血分度试题

福建省执业助理医师儿科学小儿贫血分度试题

福建省执业助理医师《儿科学》:小儿贫血分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癌在根治术后最常见的激素治疗方法是 A.卵巢切除 B.口服三苯氧胺 C.口服甲地孕酮 D.肌注丙酸睾酮 E.口服泼尼松 2、核医学计算机的软件有很多功能。但其功能一般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图像的算术运算B.患者账单管理C.图像的滤波D.感兴趣区处理E.曲线分析 3、代谢中产生黑色素的氨基酸是 A.组氨酸 B.色氨酸 C.丝氨酸 D.酪氨酸 E.赖氨酸 4、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最有效的常见方法是 A.应用止血药B.立即输血C.静脉点滴垂体后叶素D.用三腔两囊管压迫E.局部注射硬化剂 5、大量心包积液发生心脏压塞时,最快速解除压塞的治疗措施是____ A.大量静脉点滴激素B.大量静点抗生素C.应用大量利尿剂D.心包穿刺E.应用血管扩张剂 6、精神科采用评定量表的基本目的是 A.评估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B.提高精神障碍诊断的一致性C.对精神症状进行标准化检查D.评估精神症状出现的频度E.评估精神疾病的疗效 7、周期性瘫痪不应有的表现是____ A.骨骼肌弛缓性瘫痪B.大小便障碍C.脑脊液正常D.血清钾降低E.腱反射减弱 8、长骨造釉细胞瘤的特点除外 A.低度恶性B.以胫骨多见C.镜下组织形态以基底细胞型为多见D.肿瘤组织内可见骨纤维结构不良样改变E.瘤细胞Keratin阳性 9、骨髓增生程度判断是根据下列哪二者之比____ A.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B.粒系、红系C.粒系、成熟红细胞D.有核红细胞、有核细胞E.成熟红细胞、有核红细胞 10、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原则不正确的是____ A.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细胞毒免疫抑制剂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主要药物选择B.当无或仅有轻微肾脏病临床症状,组织学损伤为Ⅰ、Ⅱ型时,只使用少量糖

贫血的鉴别诊断

贫血的鉴别诊断 贫血(anemia)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细胞比容(Hct)低于本地区、相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的参考范围下限的一种症状。贫血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既可以是原发于造血器官的疾病也可以是某些系统疾病的表现。如果骨髓生成不能代偿红细胞的破坏或丢失,则任何能损伤红细胞的产生或加速其破坏的情况都会导致贫血。 贫血临床表现及分类 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体内器官组织缺氧和机体对缺氧的代偿机制(氧化的血流量增多和组织对氧的利用率增加)所引起,同时也决定于引起贫血的基础疾病。由于贫血可影响机体全身器官和组织,其所导致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涉及全身各系统(如下表)。 贫血的临床表现

贫血基于不同的临床特点有不同的分类,主要有按细胞形态学变化、骨髓增生程度及发病机制进行分类。各类分类法各有其优缺点,临床上常将形态学分类和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相结合应用,对贫血进行诊断。 (一)根据细胞形态学分类 外周血常规检查是诊断贫血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检查,镜下对红细胞形态的认真观察,对红细胞相关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利于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MCV、MCH、MCHC对贫血进行分类 同时,通过对镜下红细胞形态的观察,当某类异常形态较多出现时,对贫血的疾病诊断也有重要提示作用。如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增多时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二)根据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及形态学特征对贫血的分类 通过对患者骨髓涂片进行检查,可观察红细胞增生情况和

形态学变化,对贫血进行分类,可分为:1、增生性贫血:多见于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2、增生不良性贫血: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3、骨髓红系成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无效性生成):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MDS和慢性疾病性贫血。 (三)根据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 贫血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可分为骨髓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和失血三大类。 贫血的诊断 贫血的正确诊断需综合分析临床症状、体征和各种实验室检查才能获得。贫血诊断常进行的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检查、红细胞形态观察、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病因检查等。其诊断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一)确定有无贫血 在确定有无贫血时,Hb和Hct为最常用的诊断指标。

2021年贫血的诊断标准和分类

贫血的诊断标准和分类 欧阳光明(2021.03.07) 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体积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低限,以血红蛋白浓度较为重要。贫血常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各系统疾病均可引起贫血。贫血的诊断标准及分类特点如下描述: 一、诊断标准 依据我国的标准,血红蛋白测定值: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其红细胞比容分别低于0.42、0.37,可诊断为贫血。 贫血的诊断标准及程度 男性女性孕妇 贫血 Hb<120g/L Hb<110g/L Hb<100g/L 极重度 Hb<30g/L 重度 Hb30~59g/L 中度 Hb60~89g/L

轻度 Hb90~120g/L 二、分类 1.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 ①干细胞增生和分化异常: 造血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 红系祖细胞: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肾衰引起的贫血。②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 DNA合成障碍: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嘌呤和嘧啶代谢缺陷(巨幼细胞贫血)。 Hb合成缺陷:血红素合成缺陷(缺铁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贫血),珠蛋白合成缺陷(海洋性贫血)。 ③原因不明或多种机制:骨髓浸润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 ①内源性: 红细胞膜异常: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酶异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珠蛋白合成异常:镰形细胞贫血,其他血红蛋白病。 ②外源性: 机械性:行军性血红蛋白尿,人造心脏瓣膜溶血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化学、物理或微生物因素:化学毒物及药物性溶血,大面积烧伤,感染性溶血。 免疫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增多:脾功能亢进。 (3)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 2.根据细胞形态学分类 贫血类型 MCV(fl) MCH(pg) 疾病 大细胞性贫血 >100 >34 叶酸/B12缺乏症 部分骨髓再生障碍性贫血 正细胞性贫血 80~100 27~34 急性失血

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

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1.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 (1)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MCV<80fl,MCH<26pg,MCHC<0.31;红细胞形态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 (2)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3)血清(血浆)铁<10.7μmol/L(60μg/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 (360μg/dl)。 (4)运铁蛋白饱和度<0.15。 (5)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幼粒细胞<15%。 (6)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50μg/dl)(全血),或血液锌原卟啉>0.96μmol/L(60μg/dl)(全血)或FEP/Hb>4.5μg/Hb。 (7)血清铁蛋白(SF)<14μg/L。 (8)铁剂治疗有效。符合第1条和2~8条中任何2条以上者可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2.储存铁缺乏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任何1条即可诊断) (1)血清铁蛋白<14μg/L。 (2)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色铁消失。 3.缺铁性红细胞生成 同时具有以下任何1条即可诊断:

(1)运铁蛋白饱和度<0.15。 (2)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μmol/L(50μg/dl)(全血),或血液游离锌原卟啉0.96μmol/L(60μg/dl)(全血),或FEP/Hb>4.5μg/gHb。 (3)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血片显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MCV<80fl,MCH<27pg,MCHC<30g/L。网织红细胞多为正常,也可轻度增高。白细胞计数和分类一般正常,血小板在有出血者可偏高。骨髓增生活跃,红系明显增生,中幼红细胞比例增高,幼红细胞体积偏小,胞浆少,血红蛋白形成不良,粒系及巨核细胞系正常。铁染色铁幼粒细胞极少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 血清铁<8.95μmol/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15%。血清铁蛋白测定<14ng/L作为缺铁的依据,炎症、肿瘤及肝病时可以升高,应结合骨髓铁染色和临床表现分析。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0.9μmol/L(50μg/dl)或>4.5μg/gHb时,表示血红素合成障碍,此为反应缺铁较敏感的方法,但在一些非缺铁的情况下,如及,FEP也可升高,临床应注意鉴别。

儿童贫血的表现和处理(儿保科)

儿童贫血的表现和处理(儿保科)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病因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4.治疗 5.随访 6.预后 一、病因 1.储铁不足早产、双胎或多胎、孕母严重缺铁等可使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减少,胎儿失血(胎儿-胎儿输血或胎儿-母体输血等)可使胎儿铁丢失,以上因素导致胎儿储铁减少,因而较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2.铁摄入量不足这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如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 生长发育因素婴儿期生长发育较快,随着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较快,1岁时血循环中的血红蛋白增加2倍,而未成熟儿的体重及血红蛋白增加倍数更高,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则易导致缺铁。 4. 铁的吸收障碍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慢性腹泻不仅铁的吸收不良,而且从粪便中排除的铁也增加。 5. 铁的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铁量相对比成人多。长期慢性失血可致贫血,如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膈疝、钩虫病等可致慢性失血,用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喂养的婴儿可因对牛奶过敏而致肠出血,这些导致慢性出血的疾病均可是缺铁的病因。

二、临床表现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发病缓慢,其临床表现随病情轻重而有不同。 1.一般表现皮肤粘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粘膜及甲床较明显。易疲乏, 不爱活动。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2.髓外造血表现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可轻度肿大;年龄愈小、 病程愈久、贫血愈重,肝脾肿大愈明显。 3.非造血系统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如:嗜食泥土、墙皮、煤渣等);可有呕吐、腹泻。可出现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重者 可出现萎缩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综合症。 (2)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多数低于同龄儿。由此影响到儿童之间的交往以及模仿和学 习成人的语言和思维活动的能力,以致影响心理的正常发育。 (3)心血管系统症状:中重度贫血时心率增快,心脏扩大,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 (4)其他:因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常合并感染。可因上皮组织异常而出现反甲。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数减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多,中央淡染区扩大。血红蛋白低于110g/L,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6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白细胞总数正常(4.0~10.0×109/L,血小板总数正常(100~300×109/L)。网织红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减少。分度:(1)轻度贫血:血红蛋白值介于90~109g/L;(2)中度贫血:血红蛋白值介于60~89g/L;(3)重度贫血:血红蛋白值介于30~59g/L;(4)极重度贫血:血红蛋白值低于30g/L。 2. 骨髓象呈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各期红细胞均较小,细胞浆少,染色偏蓝(血红蛋白量少),显示胞浆成熟程度落后于胞核。

贫血分类及概述

一、贫血概论:首先要知道贫血是临床症状,不是一种疾病。Hb、压积、红细胞数、MCV、MCH和MCHC 的定义、参考值和换算一定要会,贫血的严重度划分要知道。 (一)分类 1形态学分类:大细胞性、正细胞性和小细胞低色素性。具体内容在血液检验中再说 2病因学:1)生成减少:a原料减少:缺铁、叶酸和VB12。 b造血功能障碍:造血组织减少―――再障 造血功能异常―――MDS 造血功能受抑制――白血病、转移癌至骨髓和骨髓瘤等2)破坏过多:a内在缺陷:遗传因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酶的缺陷 蛋白合成障碍--地贫 b外在因素:PNH 自身免疫性 机械因素-血管 生物因素-蛇毒 理化 3)丢失过多:急性――正细胞正色素性 慢性――小细胞低色素性 有些疾病同时可以有几种因素共同作用,例如PNH既有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的内在因素,又有补体敏感这一获得性的外在因素。 (二)临床表现:贫血的症状特异性不好,而且通常混有原发疾病症状,各种症状综合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组织缺氧表现:皮肤粘膜苍白、乏力,心、脑、肾和消化道等脏器缺氧都会产生相应症状 2机体代偿导致:例如贫血可以引起循环血量代偿性增加,使心负荷增加,在中重度贫血尤 其明显,因此引起一系列症状。 二、缺铁性贫血(IDA): (一)体内的铁60%以上存在RBC内,HB和肌红蛋白等所含铁合称为功能铁。 衰老死亡RBC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分解(主要部位在脾),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称为储存铁,成年男性大约1000mg、女性300-400mg。 每天食物中大约含铁10-15mg(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被人体吸收1mg左右,每天从脱落上皮等丢失大约1mg的铁,所以铁的来源主要是自体衰老死亡的RBC,处于一种闭式循环,因此单纯的饮食缺乏不容易引起铁缺乏。 (二)原因: 1、丢失过多:女性月经过多最常见(青年多为功血、中年多为子宫肌瘤)、内痔、消化性溃疡、钩虫慢性小量出血也是常见原因。 2、生理需要量增加:生长发育迅速的儿童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3、吸收不良:胃大切、长期严重腹泻、长期饮浓茶(多为女性同时伴有月经丢失过多)、胃酸缺乏等(三)实验室检查: 1、血清铁(SI):反映转运铁,是可利用铁。转铁蛋白把血清铁输送给有核RBC(表面有转铁蛋白受体),正常情况下30%的转铁蛋白与铁结合。缺铁时SI下降。 2、总铁结合力(TIBC):能与铁结合的转铁蛋白,缺铁时升高 3、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20%-30%,SI/TIBC,缺铁时低于15% 4、血清铁蛋白:与储存铁正相关 5、骨髓片铁染色:外铁反映储存铁,缺铁时首先消失;内铁反映可利用铁,基本等同于SI。

小儿贫血的护理.pdf

小儿贫血 一、小儿贫血概述 1、贫血的定义: 指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2、诊断标准: W H O:6月~6岁H B<110g/L;6~14岁<120g/L; 我国小儿血液学会:新生儿<145g/L;1~4个月<90g/L;4~6个月<100g/L。 3、贫血的程度: H B(g/L)R B C(×1012) 轻度:120~903-4 中度:90~602-3 重度:60~301-2 极重:<30<1 4、贫血的分类: (1)病因分类: 1)红细胞生成不足: 缺乏造血物质:缺铁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障。 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生理性贫血。 2)失血性: 急性失血性贫血:外伤性失血。 慢性失血性贫血:溃疡病、钩虫病、肠息肉。

3)红细胞破坏过多: 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G-6-P D缺陷症、地中海贫血。 红细胞外在因素: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 (2)形态分类:(书表P136) 大细胞性、正细胞性、单纯小细胞性、小细胞低色素性。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 D A) 是由于体内储存铁缺乏引起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此种贫血遍及全球,以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为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四病”之一。 【病因】 以下原因可单独或同时存在。 1.先天性储铁不足: 早产儿、双胎、胎儿失血、孕母患缺铁性贫血可致胎儿储存铁减少。 2.铁摄入不足: 食物铁供应不足是导致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单纯牛乳、人乳、谷类等低铁食品未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喂养婴儿,和年长儿偏食常致缺铁。 3.生长发育快: 婴儿期、青春期的儿童生长发育快,早产儿生长发育更快,其铁需量相对增多,易发生缺铁。 4.丢失过多和(或)吸收减少:

小儿贫血诊断标准

小儿贫血诊断标准 血常规中血红蛋白(HGB)与微量元素中铁(Fe)的关系。 在血常规结果中,血红蛋白(HGB)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能够反映人体是否贫血. 小儿贫血诊断标准: 1、出生10天以内:Hgb<145g/L 2、1--3个月:Hgb <90 g/L 3、大于4个月:Hgb <100 g/L 4、6个月-6岁:Hgb <110 g/L 5、6--14岁:Hgb <120 g/L 在我们的化验单上,所有参考值都是成人标准参考值,所以家长看来有很多指标不在参考值内,这种情况请不要过于紧张,因为您还要见我们的医生,我们的医生会给您全面的指导。有时候,在血常规(血十八项)结果中显示的小儿的血红蛋白(HGB)在参考范围内,于是就认为孩子不贫血,如果对照微量元素结果中的铁(Fe),铁(Fe)的值在7.52-11.82mmol/L 之间,我们可以认为孩子不贫血。如果铁(Fe)的值低于参考值,可以说孩子存在贫血的倾向;这种情况,是因为人体内的铁有一个贮存量,也就是说,当人体内铁出现缺乏时,人不会立即出现贫血的症状,血红蛋白也不会很快降低,人体内的铁会有一个代偿过程,所以,会出现血红蛋白正常而微量元素中铁不正常的现象。当人体内贮存的铁持续消耗,而又得不到有效补充时,就会出现血红蛋白下降,也就是所说的贫血了。 血常规(血十八项)中几种主要指标的解释: 血常规结果中,所有的参考值均为成人标准,一般来说主要看以下几个主要指标: 1、白细胞(WBC):正常值在4.0-10.0*109/L,分类中,小孩儿的淋巴细胞比例 会比参考值高,差不多淋巴和中性细胞的百分比是倒置的,儿童的淋巴细胞比例属生理性偏高;但在生病期间要注意一下这些指标的变化。 2、红细胞(RBC):参考值3.5-5.5*1012/L。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