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茶树油脂质体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茶树油脂质体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茶树油脂质体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茶树油脂质体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茶树油脂质体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徐云龙,杨欣欣,徐盛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237)

摘要:目的制备茶树油脂质体并进行质量考察。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茶树油脂质体,考察单因素制备工艺对包封率的影响和所得产品的形态、粒径、稳定性和体外透皮性。结果卵磷脂胆固醇的质量比为311,药物与脂质原料的质量比为0.007511,PBS与有机溶剂体积比不大于111,超声乳化时间为120s。制备转速为20r?min-1时,包封率可达84%;产物形态圆整,粒径为284.71121.5nm,冷藏90d稳定;体外具有明显缓释性。结论逆相蒸发法可以成功地制备茶树油脂质体,包封率高、重复性好、质量稳定,具有优良的缓释性能。

关键词:茶树油;脂质体;包封率;逆相蒸发法;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R943,R9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103(2006)02-0139-04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ea tree oil liposome

XU Yun-Iong,YANG Xin-xin,XU Sheng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East China UniU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200237,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tea tree oiI(TTO)Iiposome and evaIuate its guaIity.METHODS The TTO Iiposome was prepared by reverse phase evaporation method.SingIe factor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everaI infIuencing factors in prepara-tion on encapsuIation efficiency.These factors incIuded ratios of Iecithin to choIesteroI,drug to Iipid,PBS to organic soIvent,time of uItrasonic emuIsification,etc.The morphoIogy,particIe size distribution,stabiIity and transdermaI reIease profiIe in Uitro of TTO Iiposome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finaI process,the encapsuIation efficiency of TTO Iiposome reached above84%with good reproduction. The TTO Iiposome was sphericaI with particIe size being284.71121.5nm,guite stabIe after conserving in refrigerator for3months and of sustained reIease in Uitro.CONCLUSION The reverse phase evaporation method can be used to prepare TTO Iiposome successfuIIy.

Key words:Tea tree oiI;Liposome;EncapsuIation efficiency;Reverse phase evaporation method;OuaIity evaIuation

CLC number:R943,R944.1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6-0103(2006)02-0139-04

茶树油(tea tree oiI,TTO)是白千层属数种植物枝叶提取的挥发性精油[1]。通过激活单核细胞而抑制炎症介质产生,改变微生物膜的通透性而抑制致病细菌和霉菌,是强效无毒的天然杀菌剂。但浓度较高时对皮肤产生刺激,对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毒性[1~3],某些成分(如cineoI)还可引起过敏反应[4,5]。因此,有必要寻找合适的方法抑制茶树油的刺激性。脂质体除具有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外,还可使药物缓慢、持续、可控地释放。为此,我们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了茶树油脂质体。此研究未见文献报道。

1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药

R205系列旋转蒸发仪(上海申生科技仪器厂);CSF-3A型超声波发生器(上海超声波仪器厂);800B型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S54型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棱光技术有限公司);JEM-1200EX!型透射电镜(日本);NICOMPTM3802LS型激光粒度分布仪(美国);TP2A型ZTY智能透皮试验仪(河南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3F-UB型卵磷脂(美国中央大豆公司);胆固醇(上海政翔化学试剂研究所,BR);茶树油(广西南宁万家辉种植有限公司);磷酸缓冲液(PBS,pH6.8,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标准配制);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2茶树油脂质体的制备

称取一定比例的卵磷脂、胆固醇和茶树油,溶于适量氯仿,减压蒸干氯仿。加适量无水乙醚及PBS 溶解剩余物,并充分混匀,超声成乳,减压蒸干乙醚,所得悬液水浴条件下继续水合4h,即得茶树油脂质体。

1.3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1.3.1茶树油标准曲线的建立以无水乙醇为溶剂配制较低浓度的茶树油溶液,在200~370nm范围内扫描(参照液为无水乙醇),于294nm处出现最大吸收。空白脂质体产物经“1.3.2”项下方法分离处理后,在此处几乎无吸收(图1)。因此,以294nm 为测定波长。

华西药学杂志

W C J?P S2006,21(2):

! !!!!!!!!!!!!!!!!!!!!!!!!!!!!!!!!!!!!!!!!!!!!!!!!!!!!!!!!!!!!!!!!!!

139~142

作者简介:徐云龙(1962-),男,上海,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从事材料科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E-maiI:xuyI@https://www.docsj.com/doc/1010668686.html,

图1原料的紫外光谱图

Fig1UV spectra of the materials

精密配制0.8、1.6、2.4、3.2、4.0!l?ml-1系列浓度的茶树油标准溶液,在294nm处测定吸光度,作吸光度-浓度标准曲线。结果表明,在0~4.0!l?ml-1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的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0.0906C+0.1001(r=0.9998,I=5)。

1.3.2游离药物的分离与包封率的测定称取一定量产物,按占总产物的比例,计算其所含茶树油的量(M

3

)。向其中加入适量石油醚,萃取游离茶树油,离心,减压蒸发回收石油醚层,残留物用无水乙醇溶解定容为50ml,于294nm处测定吸光度并计算其所

对应的茶树油的量(M

2

)。按下式计算包封率:

包封率(EN)%=(M

3

-M2)/M3X100%

1.3.3分离方法回收率的测定将“1.3.2”项离心后的沉淀物用无水乙醇破膜并定容为50ml,测定紫

外吸光度,计算其所对应茶树油的量(M

1

)和回收率(表1)。

回收率%=(M

1

+M2)/M3X100%。

1.4制备工艺对包封率的影响

单因素实验考察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药物与脂质原料的质量比、PBS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比、超声乳化时间和转速对包封率的影响。

表1分离方法的回收率测定

Table1Recovery rate of the experiment

M1M2M3recovery/%X/%RSD/% 304.62100.25432.4293.6396.57 2.97

329.5483.25425.9196.92

331.3292.09423.9699.87

273.8987.63385.6093.67

288.9794.03387.8198.76

1.4.1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的影响依次改变卵磷脂和胆固醇的质量比分别为2I1~6I1,制备过程未超声,产物的包封率结果见图2A。

1.4.2超声的影响制备过程以超声5S停5S的强度,冷水浴超声120S,其余与“1.4.1”项同,产物的包封率结果见图2A。

1.4.3药物与脂质原料质量比的影响确定卵磷脂和胆固醇的质量比为3I1,依次改变茶树油的质量与卵磷脂胆固醇总质量之比分别为0.0015I1~ 0.0105I1,制备与“1.4.2”项同。产物的包封率结果见图2B。

1.4.4PBS与有机溶剂体积比的影响确定药物与脂质原料质量比为0.0075I1,依次改变PBS与有机溶剂体积比分别为0.5I1~3I1,制备与“1.4.3”项同。产物的包封率结果见图2C。

1.4.5超声乳化时间的影响固定PBS与有机溶剂体积比为1I1,依次改变超声乳化的时间,制备与“1.4.4”项同。产物的包封率结果见图3A。

1.4.6转速的影响依次改变旋转蒸发仪的转速,制备与“1.4.5”项相同。产物的包封率见图3B。

1.5重复性实验

按上述结果中能达到最高包封率的工艺制备样

a、b、c3批茶树油脂质体,测量其包封率,分别为

84.42%、83.98%、85.11%。表明重复性较好。

图2磷脂和胆固醇的质量比(A)、药物与脂质原料的质量比(B)、PBS与有机溶剂体积比(C)对包封率的影响

Fig2Influences of ratios of lecithin to cholesterol(A),ratios of drug to lipid(B)and PBS to organic solvent(C)on the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of TTO liposome

1.6脂质体形态和粒径的观察

以样a为例,取适量产物,以PBS稀释至较低浓度,滴于铜网上,放置至成膜均匀,多余液体挥干,透射电镜下观察。见球形大单室脂质体,外观圆整,外圈为包含茶树油的脂层,厚而均一且连续,脂质体颗粒间彼此分散、独立(图4)。

041华西药学杂志第21

! !!!!!!!!!!!!!!!!!!!!!!!!!!!!!!!!!!!!!!!!!!!!!!!!!!!!!!!!!!!!!!!!!!

图3超声乳化时间(A)和转速(B)对包封率的影响

Fig3Influences of ultrasonic emulsification time(A)and rotate speed (B)on the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of TTO liposome

图4脂质体透射电镜照片(左>1.2>104,右>5>104)

Fig4TEM photos of TTO liposome(left>1.2>104,right>5>104)

图5茶树油脂质体的粒径分布

Fig5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TTO liposome

另取适量产物以PBS稀释至较低浓度,测得粒径范围为284.71121.5nm(图5),粒径分布较宽。因茶树油是油性物质,在水中不溶,产物中含有未被包封的游离茶树油。因此,在PBS水相中不能均匀分散。

1.7稳定性实验

将“1.5”项制备的3批产物分置冰箱(4C)、常温和37C恒温培养箱中保存,观测样品的包封率、外观、色泽及pH的变化。结果表明:茶树油脂质体在冰箱中冷藏90c,包封率、pH值均无明显变化,外观形态也较稳定;常温保存的产物30c内比较稳定,30c后表面呈深黄色,pH也开始降低,说明脂质体已有部分被氧化;37C保存的脂质体极不稳定,20 c时完全氧化变质(表2)。

当测定冰箱保存90c的样a粒径时,发现其比刚制备的粒径略有增大,为361.51212.2nm(图5)。

1.8体外透皮实验

1.8.1离体皮肤的制备选择250g左右的SD大表2茶树油脂质体的稳定性

Table2The stability of TTO liposome

T

/c

CT

EN/

SA SB SC

pH

SA SB SC

Morphoiogy 084.4283.9885.11 6.69 6.71 6.67--

54C83.8783.5484.89 6.69 6.71 6.67-

5Room83.6582.9884.27 6.69 6.71 6.67-

537C78.2879.3277.35 6.61 6.67 6.63+

104C83.5183.9184.56 6.69 6.71 6.67-

10Room82.8981.7682.96 6.69 6.71 6.67-

1037C69.3972.4868.63 6.51 6.56 6.54+

154C84.0183.0384.78 6.69 6.71 6.67-

15Room82.7781.2783.21 6.69 6.71 6.66-

1537C49.5253.6651.07 6.48 6.51 6.45++

204C83.7882.6584.32 6.69 6.71 6.67-

20Room80.8680.6181.03 6.68 6.69 6.66-

2037C//////+++ 304C83.5682.2284.43 6.69 6.71 6.66-

30Room77.5478.1180.57 6.66 6.66 6.64+

604C82.9882.7883.89 6.69 6.71 6.67-

60Room73.3375.2876.45 6.58 6.61 6.59+

904C83.0782.6683.71 6.69 6.71 6.66--

90Room69.9571.0470.92 6.43 6.52 6.49++

CT means conserve temperature;SA means sampie a;SB means sampie b;SC means sampie c;--means miik-white anc homogeneous;-means sur-face yeiiowy with a iittie oii;+means surface ceep was yeiiowy;++means more than haif of the sampie was ceep yeiiowy;+++means the entire sampie was ceep yeiiowy

鼠,剃去腹毛,处死,剪下腹部皮肤,去除皮下脂肪,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浸泡于生理盐水中,置4C 冰箱内保存,24h内使用。

1.8.2接收液的确定茶树油是脂溶性药物,不溶

于水,可溶于高浓度乙醇。但乙醇浓度太高会改变皮肤结构,使角质层脂质排列疏松,致其他药物通过;也会使脂质体膜材溶解,破坏脂质体结构,加速茶树油的释放。吐温80对油性药物具有增溶作用。经试验,确定各物质体积比为无水乙醇-吐温80-茶树油-PBS(11111115),此溶液可使茶树油溶解,且乙醇含量低,不会破坏角质层及脂质体结构。

1.8.3茶树油脂质体的体外透皮实验透皮试验扩散池容积为12mi,有效扩散面积为1cm2,于扩散池中加入12mi接收液。将鼠皮固定于释放池与接收池之间,除去气泡。角质层面向释放池,真皮层面向接收池,将0.5mi茶树油、含等量茶树油的脂质体及空白脂质体分别放入释放池,37C11C恒温水浴120r?min-1恒速搅拌,不同时间取样5mi,同时补加同体积新鲜接收液,测定接收液中茶树油的含量。每个时间点茶树油的紫外吸光度以接收液的紫外吸光度作校正,茶树油脂质体的紫外吸光度用相应时间点空白脂质体的紫外吸光度作校正,同一样品取3次。按公式(!":12#"+5!#"-1)计算药物累积

透皮量!

"

(#为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所得的药物浓

141

第2

" """"""""""""""""""""""""""""""""""""""""""""""""""""""""""""""""""

期徐云龙,

等。茶树油脂质体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度,!为取样次数)。以累积透皮百分率对时间作图(图6)。由图可见,纯茶树油的透皮速度较快,2h 时药物累积透过百分率为36.22%,48h时达69.43%。而相同时间脂质体内茶树油的累积透过量远低于纯茶树油,2h时仅为7.86%,48h时仅为l8.73%。说明茶树油脂质体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图6茶树油及茶树油脂质体的透皮释放曲线

Fig6Transdermal release profile of TTO and the TTO liposome

2讨论

由于茶树油具有旋光性,实验中曾尝试采用旋光度法测试包封率。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的茶树油溶液旋光度随其浓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大,但对于脂质体产物中游离的微量茶树油,旋光度法则无法测出。文中所建测定茶树油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回收率高、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单因素实验表明,文中所考察的工艺对脂质体的包封率有显著影响。卵磷脂和胆固醇的质量比对包封率的影响较大,当其质量比较小时,胆固醇以高浓度方式掺入卵磷脂双层,脂质体膜的刚性较强,但若此时卵磷脂量太少,则可包封药物的空间就少,药物的包封率不高。随着卵磷脂胆固醇质量比的增大,卵磷脂的量增加,包封药物的空间增大,药物的包封率增加。但若卵磷脂的量过多,则脂质体膜中胆固醇的含量相对偏低,膜的刚性不强,相应流动性和通透性增大,制备和保存脂质体的过程中药物可能泄漏,包封率降低。文中发现,当卵磷脂和胆固醇二者质量比为3I l时,包封率较高。

文中经超声制备的脂质体,其包封率明显高于相应的未经超声制备的脂质体的包封率。增加的幅度约为3%。但超声时间不可过长,强度不可过大,否则会引起脂质体膜结构破裂、药物渗漏,包封率反而降低。

随着药物与脂质原料质量比的增大,包封率先增加后减小;当此比例为0.0075I l时,包封率达最

大。因为磷脂分子中脂肪酰链的旋转异构化运动使脂质体膜具有一定流动性,故包含脂溶性药物的脂膜双层间距能以一定程度改变。当茶树油用量达到脂质双层膜所能容纳量的最大饱和限度,或双层膜间包封量的增大幅度小于茶树油用量的增大幅度时,继续增加药物与脂质原料的质量比,包封率反而降低。

随着PBS与有机溶剂体积比的增加,包封率总体上出现降低的趋势,尤其当二者体积比较大时,包封率急剧降低。二者体积比小于l时,包封率较稳定。当PBS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比较小,也即水相含量较少时,油相和水相能均匀作用,形成稳定的W/ 0型乳剂,产物均一,包封率较高。随二者体积比增大,水相含量增加,油水相作用不均匀,形成的W/0型乳剂稳定性差,包封不完全,包封率降低。当水相过多,形成的W/0型乳剂甚至分层,即油水相分离,导致最终产物中油状物团聚不能均匀分散到水相形成稳定悬液,因此,包封率急剧降低。

制备过程中旋转蒸发仪的转速对产物的包封率亦有影响。转速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脂质原料在旋转蒸发仪茄形瓶底部均匀成膜,也不利于油水相的均匀融合,制备过程中原料团聚,产物粒径较大,颗粒不均,包封率低。

文中制备的茶树油脂质体包封率可达84%,重复性好,形态具明显的脂质体特征,说明逆相蒸发法制备茶树油脂质体可行。

体外透皮实验说明,该制品能有效地透过完整皮肤,且能缓慢持续地释放,提高了茶树油的用药安全性。所制茶树油脂质体在常温和较高温度下的稳定性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l]Carson CF,RiIey TV.Safety,efficacy and provenance of tea tree (MeIaIeuca aIternifoIia)oiI[J].Contact Dermatitis,200l,45:65-67.[2]Soderberg TA,Johansson A,Gref R.Toxic effects of some conifer resin acids and tea tree oiI on human epitheIiaI and fibrobIast ceIIs[J].Tox-

icoIogy,l996,l07:99-l09.

[3]FaoagaIi J,George N,Leditschke JF.Does tea tree oiI have a pIace in the topicaI treatment of burns?[J].Burns,l997,23(4):349-35l.[4]Hausen BM,ReichIing J,HarkenthaI M.Degradation products of mono terpenes are the sensitizing agents in tea tree oiI[J].Contact Dermati-

tis,l999,l0(2):68-77.

[5]RubeI DM,Freeman S,SouthweII LA.Tea tree oiI aIIergy:What is the offending agent?Report of three cases of tea tree oiI aIIergy and re-

view of the Iiterature[J].DermatoIogy,l998,59:244-247.

收稿日期:2005-l0

24l华西药学杂志第2l

! !!!!!!!!!!!!!!!!!!!!!!!!!!!!!!!!!!!!!!!!!!!!!!!!!!!!!!!!!!!!!!!!!!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和质量评价 (2)

实验二混悬剂的制备和质量评价 目的要求: 1、掌握混悬剂液体药剂的一般配制原则。 2、了解助悬剂、表面活性剂及絮凝剂在混悬剂中的作用。 3、比较几种稳定剂对炉甘石洗剂的稳定效果。 实验指导: 混悬剂是指不溶性的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体系。 优良的混悬剂应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1)外观粒子应细腻,分散均匀、不结块不接饼(2)粒子沉降速度慢,沉降容积比F(V/V0)愈大,混悬液愈稳定。(3)颗粒沉降后,经振摇易再分散。 根据Stokes定律V=2r2(ρ1-ρ2)g/9η可知,减少颗粒半径r或微粒与介质密度之差 (ρ1-ρ2),或者增加介质粘度η均可降低颗粒的沉降速度V。因此制备混悬剂时应先将药物研细并加入助悬剂入天然胶类、合成的可溶性纤维素类、糖浆等。以增加粘度,降低沉降速度,制成稳定的混悬剂。 混悬剂中的微粒分散度大,有较大的表面自由能,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根据公式?F=σSL?A,表面自由能改变数值?F决定于固液间界面张力σSL和总表面积改变数值?A,因此可加入表面活性剂降低σSL,从而降低界面自由能,使体系稳定。即使颗粒沉降,经振摇后能重新再分散,而且表面活性剂又可作为润湿剂,可有效地解决疏水性药物在水中的聚集。但加入量应当适当,否则使颗粒下沉结饼,不易摇匀。减少?F的另一个方法是降低?A,?A 降低只有微粒发生聚集时才有可能。颗粒的聚集于其表面带电情况有关。若加入适量的絮凝剂(电解质),使颗粒ξ电位降至一定程度,微粒就发生絮凝,?A降低,混悬剂相对稳定。絮凝沉淀物体积较大,振摇后易再分散。 混悬剂的一般配制原则如下: 1、粉碎药物:先干研至一定程度,再加液研磨,亲水性药物加蒸馏水或亲水性溶胶或水性溶液,疏水性药物可加亲水性溶胶或表面活性剂溶液。加入的量是关键,通常1份药物加0.4-0.6份液体能产生最大的分散效果。研磨至细腻后再加入其它成分,稀释至足量即得。遇水

百度文库-典型油脂精炼工艺流程

典型油脂精炼与加工工艺学 油脂精炼工艺流程--豆油、花生油、芝麻油 豆油、花生油、芝麻油是我国大宗油脂,其脂肪酸组成均以油酸、亚油酸为主,是人类主要食用油脂,如果油料品质好,制取工艺科学,则其毛油的品质是较好的。一般游离脂肪酸含量低于1%,经过粗炼即能达到普通食用油的品质,其精制油的精炼工艺也较简单。两种品级食用油的精炼工艺如下: 1.一级食用油精炼工艺流程(间歇式) 操作条件:过滤后的毛油含杂不大于0.2%,水化温度60-65℃,加水量为毛油胶质含量的3~3.5倍,水化搅拌时间30~40分钟,沉降分离时间不少于6小时,干燥温度不低于95℃,操作时极限真空6.6kPa(50mmHg).若有残留溶剂时,根据卓品科技工程师现场经验,脱溶温度160~170℃左右,极限真空为4.0kPa,脱溶时间需要3小时。 2.精制食用油精炼工艺流程(间歇式脱色脱臭) 操作条件:过滤毛油含杂不大于0.2%,碱液浓度16~18Be’,超量碱添加量为理论

碱量的10%~25%,有时还先添加油量0.05%~0.20%的磷酸(浓度为85%),脱皂温度 70~82℃,洗涤温度95℃左右,软水添加量为油量的10~20%,吸附脱色温度95~98℃,极限真空为4.0~4.7kPa。脱色温度下的操作时间为20分钟左右,活性白土添加量为油量的2.5~5%,分离白土时的过滤温度不大于70℃。脱臭温度180℃左右,极限真空为 0.67kPa(5mmHg),气提蒸汽通量30~50千克/吨油·小时,脱臭时间’6~7小时,柠檬酸添加量为油量的0.02%(配制成乙醇溶液)在90℃油温时加入,根据卓品科技工程师现场经验,安全过滤温度不高于70℃。 油脂精炼工艺流程--菜籽油 菜籽油是世界性的大宗油脂之一,是含芥酸的半干性油类,除低芥酸菜籽油外,其余品种菜籽制得的菜籽油均含有较高的芥酸,含量约占脂肪酸组成的26.3%~57%,高芥酸菜油营养结构不及低芥酸菜油,但特别适合于制造船舶润滑油和轮胎等工业用油。 由于制油过程中芥子甙在芥子酶作用下发生水解,菜籽毛油中均含有一定量的含硫化合物,从而影响食用。一般的粗炼工艺对硫化物的脱除率甚低,因此,从卫生观点出发,食用菜籽油应该进行精制。目前市售菜籽油的品级有粗炼油、精制油和冷餐油,其精炼工艺流程分列如下: 1.一级菜籽油精炼工艺流程 操作条件:过滤毛油含杂不大于0.2%,碱液浓度20-28Be’,超量碱为理论碱的

油脂精炼技术与工艺

油脂精炼技术与工艺 一、油脂精炼意义 1.增强油脂储藏稳定性 2.改善油脂风味 3.改善油脂色泽 为油脂深加工制品提供原料 二、毛油组成成分 毛油中绝大部分为混酸甘油脂的混合物,即油脂,只含有极少量的杂质。这些杂质虽然量小,但在影响油脂品质和稳定性上却“功不可没”。 悬浮杂质:泥沙、料胚粉末、饼渣 水分 胶溶性杂质:磷脂、蛋白质、糖以及它们的低级分解物 脂溶性杂质:游离脂肪酸(FFA)、甾醇、生育酚、色素,脂肪醇,蜡 其它杂质:毒素、农药 三、脱胶 油脂胶溶性杂质不仅影响油脂的稳定性,而且影响油脂精炼和深度加工的工艺效果。油脂在碱炼过程中,会促使乳化,增加操作困难,增大炼耗和辅助剂的耗用量,并使皂脚质量降低;在脱色过程中,增大吸附剂耗用量,降低脱色效果。

脱除毛油中胶溶性杂质的过程称为脱胶。 我们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方法是特殊湿法脱胶,是水化脱胶方法的一种。 油脂水化脱胶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磷脂等胶溶性杂质的亲水性,将一定量电解质溶液加入油中,使胶体杂质吸水、凝聚后与油脂分离。其中胶质中以磷脂为主。在水分很少的情况下,油中的磷脂以内盐结构形式溶解并分散于油中,当水分增多时,它便吸收水分,体积增大,胶体粒子相互吸引,形成较大的胶团,由于比重的差异,从油中可分离出来。 影响水化脱胶的因素 水量 操作温度 混合强度与作用时间 电解质 电解质在脱胶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中和胶体分散相质点的表面电荷,促使胶体质点凝聚。 磷酸和柠檬酸可促使非水化磷脂转化为水化磷脂。 磷酸、柠檬酸螯合、钝化并脱除与胶体分散相结合在一起的微量金属离子,有利于精炼油气、滋味和氧化稳定性的提高。 使胶粒絮凝紧密,降低絮团含油,加速沉降。 四、脱酸 植物油脂中总是有一定数量的游离脂肪酸,其量取决于油料的质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参考标准

附件3: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参考标准 本标准用于评价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评价内容包括与论文相关的主要元素。这些元素包括六项,每个项目分为四级,即A(优,分值为权重分×1)、B(良,分值为权重分×0.8)、C(合格,分值为权重分×0.6)、D(不合格,分值为权重分×0.5)。每个项目赋予不同的权重,满分为10分。 1.文献阅读与文献综述/对调查所得事实和数据等的综述(权重分1.5) A.对相关文献进行全面的查阅,通过本人独立、深入的思考,做出全面、准确的归纳,并用准确的语句清晰地加以陈述;调查的样本覆盖面广,调查方法科学可靠,结论正确。 B.对相关文献进行较为全面的查阅,通过本人独立、深入的思考,做出准确的归纳,并用准确的语句加以陈述。调查的样本覆盖面较广,调查方法科学可靠,结论正确。 C.阅读了一些相关的文献,通过个人独立思考做出较为准确的归纳,并用准确的语句加以陈述;调查的样本覆盖面较广,调查方法科学较可靠,结论正确。 D.文献阅读太少,没有个人的思考,而是拼凑资料上的语句;没有认真的调查,或调查很随意,无法得出可靠的结论。 2.学术水平与创新/对问题发掘和认识的深度(权重分2.0) A.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有全面的认识,掌握得很准确,理解正确;对问题的探讨有独特的视角,立意新颖,发掘事实有深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B.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掌握准确,理解正确;发掘事实有一定深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C.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认识,掌握较为准确,理解正确;发掘事实有一定深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D.对相关知识不了解,或没有真正掌握;没有自己的见解。 3.论证能力/论述水平(权重分2.0) A.立论正确、新颖,主题突出,条理清晰;论述严密、正确,逻辑性强。

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图书馆查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查新质量评价指标 《科技查新规范》对查新工作质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查新工作质量可以通过以下“查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该指标体系是根据查新程序和工作内容而建立的,对查新人员自我评价查新质量和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评价指标见下图: 查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图 从查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看出查新质量主要表现在文献检索质量和查新报告质量两方面。 二、文献检索质量

文献检索质量是整个查新质量的基础,检索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查新报告结论的准确性,即直接影响到查新报告的质量。检索质量可以从检索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检索全面性 “查全”与“查准”是用于判定情报检索系统检索性能的两个标准。查新检索是对项目内容新颖性的检索,具有较高的查全要求,需要相当数量的文献,在查全的基础上追求查准率。检索的全面性主要受查新点分析、检索标识、检索范围、检索年限、检索途径、检索策略、检索结果的检验与调整等因素的影响。 1.查新点分析 查新点分析是指查新人员在对查新项目内容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查新委托人对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要点等新颖性的查询要求和管理部门的查新规定,将需要查新的内容(一般为多主题)用一条条查新要点(单主题)清楚地表示出来,即分解开来,以便于找准查新点,选择相关文献,并进行比较,最终得出针对性强的公正、客观结论。该指标反映了查新人员对查新项目的实质内容的掌握程度,是检索的前提,是对比分析与论述的依据,是查新质量一个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要求全面准确地理解查新内容,找准查新点。 2.检索标识 如果说“查新点分析”是概念分析整理的过程,那么检索标识的确定便是概念的转换。检索标识是指通过对查新项目的主题分析将自然语言转换成规范化语言,即确定检索入口的问题,包括分类号标

药剂学实验2-混悬剂、乳剂的制备

实验二 混悬剂、乳剂的制备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 2、 掌握乳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 二、 实验原理 1、 混悬剂 1.1 混悬剂: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细小颗粒(>0.5 um )分散在液体分散基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1.2 混悬剂的不稳定性:微粒沉降;Stoke ’s 定律 1.3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分散法、凝聚法 2、 乳剂 2.1 定义:互不相溶的两相液体经乳化而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 2.2 组成:水相、油相、乳化剂 2.3 乳化剂的作用机制 能显著降低油水两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并在乳滴周围形成牢固的乳化膜,防止液滴合并。 2.3 制备方法: (1)干胶法 (2)湿胶法 (3)新生皂法 (4) 机械法 η ρρ9)(2212g r V -=

三、实验内容 1、复方硫磺洗剂的制备 【处方】 【制备】 处方1:取硫磺置乳钵中,加入甘油充分研磨,缓缓加入硫酸锌溶液(将硫酸锌溶于25 ml水中过滤)。缓缓加入樟脑醑,最后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成全量,研匀即得。 处方2:制法同处方1(加甘油后加十二烷基硫酸钠)。 处方3:制法同处方1(加甘油后加吐温80)。 【操作注意】 (1)研磨均匀,同一方向。 (2)硫酸锌溶液,制备4份。取12 g硫酸锌加入水使成100 ml。 (3)10%樟脑醑,制备4份:取10 g樟脑醑,加入乙醇使成100 ml。 (4)缓慢加入樟脑醑,否则樟脑醑容易析出。 【质量检查】 成品外观性状,沉降稳定性。考察各处方的沉降容积比,绘制出各处方的沉降曲线。 【思考题】 1.樟脑醑加到水中,注意有什么现象发生,如何使产品微粒不致太粗? 2.讨论处方中不同润湿剂的作用。

515脂质(油脂的质量评价)509

油炸时间对煎炸油品质的影响 08食安5班梁媛萍 200830610515 摘要: 在食物油炸过程中,用于油炸食品的食用油由于长时间被高温加热,油脂发生了许多化学反应。本文就油炸时间对煎炸油的感官变化和理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炸时间的延长,油脂的酸价、碘值和羰基值均随之上升,油脂品质下降。 为煎炸食品制造业和煎炸餐饮业安全合理地使用煎炸油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煎炸油品质感官变化酸价碘值羰基值 1.前言 油炸食品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在现代的生活生产中,油炸食品因其酥脆可口、香气扑鼻,能增进食欲,所以深受许多成人和儿童的喜爱。煎炸油是用棉籽油、菜籽油、大豆油和棕榈油按一定比例调配,制成含芥酸低、脂肪酸组成平衡、起酥性能好,烟点高的煎炸调和油。它是根据生产使用需要,将两种以上经精炼的油脂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在食物油炸过程中,煎炸油在水分、空气和食品残渣存在的情况下,连续许多小时被高温加热,油脂容易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包括氧化、水解、热分解及聚合作用产生的有机色素等,使得其品质下降。 评价煎炸油的质量优劣,在感官鉴别上也可大致归纳为色泽、气味、滋味等几项,再结合透明度、水含量、杂质沉淀物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眼观油脂色泽是否正常、有无杂技或沉淀物,鼻嗅是否有霉、焦、哈喇味,口尝是否有苦、辣、酸及其他异味,是鉴别植物油脂好坏的主要指标。植物油脂还可以进行加热试验,当有油脂酸败时油烟浓重而呛人。 除了表面上的感官评定,还可以根据测定其化学组分的含量来判定煎炸油品质的优劣。一般较具代表性的卫生学的评价指标有酸价、碘值和羰基值等。这些指标的配合使用可以很好地表征油脂的新鲜程度。 酸价是脂肪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标志,是指中和1克脂肪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脂肪的质量与其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有关。一般常用酸价作为衡量标准之一。在脂肪生产的条件下,酸价可作为水解程度的指标,在其保藏的条件下,则可作为酸败的指标。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一级油酸价不得超过1.0mgKOH/g,二级油酸价不得超过4.0 mgKOH/g,

西南大学专业学位硕士论文规范与评价标准

西南大学专业学位硕士论文规范与评 价标准 1

2

西南大学专业学位硕士论文规范与评价标准 ( 试行 ) 随着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专业学位种类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 加强对专业学位论文的质量管理已迫在眉睫。为了坚持学位标准,统一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专业学位设置的目标定位和特点,特制定我校专业学位硕士论文规范与评价标准。 一、论文质量要求 学位论文是作者从事科学研究或应用实践取得创造性的成果或有了新的看法,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的、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学位的学术论文(书面文件)。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集中体现。由于专业学位不同于学术学位,它更强调的是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因此, 专业学位硕士论文在质量要求上更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学位硕士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本行业领域实际,具有明确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应用价值。 2.专业学位硕士论文研究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 3.专业学位硕士论文内容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独立看法和应用价值。 3

4.专业学位硕士论文要能充分体现作者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 二、论文基本类型 由于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定位和职业背景决定了专业学位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因此,专业学位硕士论文的形式与学术性学位论文的要求有所不同。其形式可灵活多样,应根据专业学位及其领域的类别、学位论文选题的性质确定其学位论文的类型。专业学位硕士论文类型主要归纳为下面三大类: 1.研究论文 2.调研报告、实验报告、规划设计等 3.案例分析报告、项目评估报告等 三、论文格式要求 研究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都有固定的范式,不应强求一致。可是,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期间学习成果的大检阅,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此,作为学位论文而言,必须遵循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无论何种类型的专业学位硕士论文,其基本结构和内容一般应包含下面10个部分: 4

质量评价

图像质量评价综述 [摘要] 图像质量评价是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合论述了图像质量的主观和客观评价方法,就各自具体的实现方法做了简要的介绍,并分析了各自适用性和存在的问题。最后进而根据发展趋势和应用需求,对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若干技术与研究方向的展望。 [关键字] 图像质量评价人类视觉系统结构相似度全参考评价部分参考评价无参考评价 [abstract]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IQA) is a hot research area in the field of image processing.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assessment methods of image quality, respectively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ir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analyses the respective applicability and problems. Finally,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directions of the future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trends and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keywords]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IQA) Human Visual System(HVS) Structural similarity Full Reference(FR) Reduced Reference(RR) No Reference(NR), 一.引言 图像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其所承载的信息远比其它形式的信息更贴切、更丰富。图像质量表示图像向人或设备提供信息的能力,直接关系着所获取信息的充分性与准确性。然而,图像在获取、处理、传输和存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将不可避免的产生图像的降质问题,这给信息获取或图像的后期处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在图像处理的相关领域建立图像质量评价机制具有重大的意义。 图像质量评价的问题涉及到图像处理技术许多方面,例如压缩、传输、增强、存储、水印等。一个有效的评价标准可以有如下三种应用:首先,可以在质量控制系统中检测图像质量。例如图像采集系统利用其来自动调整系统参数,从而获得最好的图像数据;其次,可以用作衡量图像处理系统和算法的标准。例如有若干图像降噪和恢复的算法用来提高数码照片的质量时,质量标准便可以用来确定

混悬剂的制备及稳定剂的选择

实验三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混悬剂一般制备的方法。 2.掌握混悬剂质量评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细小的微粒(>0.5um)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优良的混悬剂应具备以下要求: 外观细腻、分散均匀;微粒沉降较慢,下沉后的微粒不结块,稍加振摇即能均匀分散;微粒大小及液体的粘度均应符合要求,易于倾倒且分剂量准确;外用混悬剂应易于涂展在皮肤患处,且不被擦掉或流失。 根据Stokes定律V=2r(ρ 1-ρ 2)g/9η,可知要制备沉降缓慢的混悬液,首先应考虑减少微粒半径r,再减少微粒与液体介质密度差(ρ 1-ρ 2),或增加介质粘度η,因此制备混悬剂,应先将药物研细,并加入助悬剂(一般为亲水性高分子),以增加粘度,降低沉降速度V。 混悬剂中微粒分散度大,有较大的表面自由能,体系处于不稳定状态,有聚集的趋向。 根据公式ΔF=δSL·ΔA,ΔF为微粒总的表面自由能的改变值,决定于固液间界面张力δSL和微粒总表面积的改变值ΔA。因此①在混悬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降低微粒表面自由能,使体系稳定;表面活性剂又可以作为润湿剂,可有效地使疏水性药物被水润湿,从而克服微粒由于吸附空气而漂浮的现象。②也可

以加入适量的絮凝剂,使微粒ζ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则微粒发生部分絮凝,随之微粒的总表面积ΔA减小,表面自由能ΔF下降,混悬剂相对稳定,所形成的网状疏松的聚集体使沉降体积变大,振摇时易再分散。③有时为了增加混悬剂的流动性,加入适量反絮凝剂,使ζ电位增大,由于同性电荷相斥减少微粒的聚结,沉降体积变小,使混悬剂流动性增加,易于倾倒,易于分布。 混悬剂一般制备方法有分散法、凝聚法。 混悬剂的成品包装后,在标签上注明“用时摇匀”。为安全起见,剧、毒药不应制成混悬剂。 三、实验内容 不同处方炉甘石洗剂的制备及其稳定性比较 1.处方 处方号 炉甘石(g) 氧化锌(g) 甘油(g) xx蓍胶1 3.0 1.5 1.5 0.152 3.0 1.5 1.5

油脂精炼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国外的差距

摘要:叙述了国内油脂精炼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工艺技术指标及其与国外水平的差距。 我国的油脂精炼技术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不过,早期的油脂精炼仅停留在脱胶、过滤等简单的初级水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为了发展油脂工业,曾于1962年、1974年和1978年分别对油脂加工设备及工艺进行了标准化工作。 自1958年西安油脂化工厂第一次引进了国外的炼油成套设备以来,在此后的20多年间,我国的炼油工业几乎失去了与国外的交流。据不完全统计,自1981年至1986年的5年间,国内引进的油脂精炼生产线已超过了37套,其中包括物理精炼、化学精炼、脱色、脱臭、氢化、冬化、人造奶油、起酥油及代可可脂的生产与加工设备。 为了加速我国油脂工业的发展,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原商业部曾组织了“消化吸收”工作,并于1987年由商业部西安油脂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率先在北京南苑油厂建成了我国第一条50 t/d 全连续油脂精炼生产线。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油脂行业由粮食部门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成为过去。另外,“三资企业”在油脂行业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油脂行业所面临的竞争也是空前的。 1 生产规模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日期的日益临近,油脂工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样就会使许多技术装备和管理落后的企业受到冲击。其积极的一面是促使国内的工业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发挥国内的优势,迅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规模效益来说,规模越大,加工成本越低,效益越高。但它也受技术、交通、市场等因素的制约。但无论如何仅停留在80年代初我们所确定的50 t/d全连续油脂精炼及其以下规模的水平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从目前国内的状况看,自行设计并全部选用国产设备的炼油生产线已可达到200 t/d的规模。若与国外主机配套可以达到更大的规模,基本可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2 生产工艺 2.1 脱胶及中和 有效的脱胶操作将有利于保证成品油的质量。脱胶的方法有很多种,传统的方法有水化脱胶和酸炼脱胶。按国标二级油的标准,水化脱胶已完全可以达到要求。对于棕榈油等胶质含量较少的特殊油种仅用酸炼脱胶就可达到要求,这种方法又称干法脱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目标并不仅仅停留在如何最大限度

油脂质量表征指标

油脂质量表征指标 (1)酸价(acid value)AV 1.定义:中和1克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氢化钾的毫克数。 2.测定原理:油脂经加热后,游离脂肪酸增多,酸价也愈高,故可以酸价来作为劣变油脂之指标。酸价会随加热时间增加。 3.酸价愈高,油脂的发烟点会降低,油炸时容易冒烟,且会有刺鼻味。 (2)过氧化价(peroxide value)POV 1.定义:油脂1000克中所含过氧化物的毫克当量数。 2.测定原理:油脂氧化后会产生过氧化物,过氧化价是测定油脂中的过氧化物含量。过氧化物含量增加至某一程度后,会自行分解,过氧化价又会降低,因此过氧化价仅可作为油脂酸败初期的酸败度指标。 3.过氧化价愈高,油脂酸败油耗味会愈明显。 (3)色泽(color) 1.方法:油脂厂大都依照诺威朋比色计(Lovibond Tintometer)之方法,将试样装于长度5又1/4"液槽中,以诺威朋比色计测定其颜色。通常检测红色R值及黄色Y值,数值愈高,颜色即愈深。 2.油脂在加热后,会引起许多化学反应,导致油脂颜色加深。此外也可由油炸食品的颜色来判定油质量的好坏,通常新鲜的油,所炸出来的食品,颜色是漂亮的金黄色。 (4)油脂稳定性试验(活性氧法)AOM 1.定义:将空气以每秒 2.33ml的速度流经97.8℃,20克油脂使过氧化价POV值到达100所需的时间。此法是用来测定油脂的安定性。AOM值愈高,油脂安定性愈佳。 2.通常精制黄豆油AOM值约10小时;精制棕梠油约50~60小时;氢化植物油之AOM值可达100小时以上。添加抗氧化剂(BHA、BHT、TBHQ)亦可提升AOM 值。 (5)油脂安定性指标OSI 1.定义:将空气以5.5psi 的压力通入5克、120℃的油脂中,使油脂氧化产生可溶性挥发性物质,再利用电极测定水中导电度大小,由此可计算油脂氧化诱导期的时间。 2.油脂安定性愈高,OSI值亦愈大。OSI值可由公式换算成AOM值。

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教学质量工作是我院教学的中心工作。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系(部)教学质量,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调动各系(部)教学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全面提高学院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原则 第二条系(部)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以《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制度》为依据。遵循教育规律,结合学院实际,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各系(部)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促进教学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切实提高系(部)教学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第三条系(部)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坚持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条件、过程、效果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科学性与导向性相结合的方法,合理利用必要的行政和经济手段,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逐步推进系(部)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以适应新世纪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 第三章组织领导

第四条学院专门成立系(部)教学质量考核评价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教学副院长担任,教务处处长为副组长,其他成员为教务处副处长、教务督导组专家及教务处干事等。 第五条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考核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汇总等日常工作。 第四章考核评价程序 第六条系(部)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工作每月进行一次(与学院考核办考核相结合),结果报考核办汇总。 第七条考核工作首先由各系(部)按照考核评价办法规定的考核评价内容和要求,进行相关材料、信息的准备并提供有关背景资料,然后由学院考核评价领导小组成员按照考核评价办法查阅有关背景资料,给出评价结果,报学院考核办汇总。 第五章考核办法 第八条系(部)教学工作考核分为六个方面,即工作状态、教学基本建设、教学任务、教学效果、教科研成果和特色项目六个方面的内容。 第九条工作状态考核(100分) 工作状态考核分为:岗位职责(20分),计划管理(10分),教学状态(20分),教学研究(15分),教学档案管

药剂学实验指导——混悬剂的制备

实验十一 混悬剂的制备 实训目的 ● 掌握混悬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 会对混悬剂进行质量评定。 ● 解释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及反絮凝剂等在混悬液中的应用。 实训器材 药品 炉甘石、氧化锌、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三氯化铝、枸橼酸钠、沉降硫、硫酸锌、樟脑醑、5%苯扎溴铵溶液、吐温80、纯化水。 器材 天平、乳钵、50ml 带塞量筒(或带刻度有塞比浊管)、量筒、量杯、称量纸、滤纸、漏斗、小烧杯或投药瓶等。 实训指导 混悬剂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一)炉甘石洗剂 1.方法步骤 [处方] 按下列处方配制炉甘石洗剂,见表11-1。 表11-1 炉甘石洗剂四处方 处方 1 2 3 4 炉甘石(120目) 4g 4g 4g 4g 氧化锌(120目) 4g 4g 4g 4g 甘油 5ml 5ml 5ml 5ml 羧甲基纤维素钠 0.25g 三氯化铝 0.1g 枸橼酸钠 0.25g 纯化水加至 50ml 50ml 50ml 50ml [制法] (1)处方1的制法:加液研磨制备。先将炉甘石、氧化锌置乳钵中,加甘油和适量水研磨成糊状,逐渐加水至全量。 (2)处方2的制法同处方1,羧甲基纤维素钠应先用少量水溶胀后加热溶解,加入前者的糊状物。

(3)处方3的制法是将炉甘石、氧化锌置乳钵中,加甘油和适量水研磨成糊状,加水至全量后再加入三氯化铝 (4)处方4的制法同处方3,但最后加入枸橼酸钠而不是三氯化铝。 2.注意事项 (1)炉甘石与氧化锌为典型的亲水性药物,可以被水润湿,故先加入适量水和甘油研成细腻的糊状,使粉末为水分散,以阻止颗粒的凝聚,振摇时易悬浮。加水的量以成糊状为宜。 (2)本处方中的炉甘石和氧化锌应研细混合过120目筛。 (3)羧甲基纤维素钠应先用少量水溶胀后,水浴加热至完全溶解成为胶浆后使用。 (4)炉甘石洗剂作为混悬剂若配制不当或助悬剂使用不当,不易保持良好的悬浮状态,且涂用时也会有沙砾感,久贮颗粒易聚结,虽振摇也不易再分散。改进措施有:①应用高分子物质(如纤维素衍生物)作助悬剂;②用控制絮凝的方法来改进,常采用0.25~0.5mmol/L 的三氯化铝作絮凝剂或采用0.5%枸橼酸钠作反絮凝剂等。 3.质量检查 将配制好的几种炉甘石洗剂分别置于有刻度的具塞量筒中,密塞,用力振摇1min,记录混悬液的开始高度H0,并放置,按照5min、15min、30min、60min分别测定沉降物的高度H,计算各个放置时间的沉降体积比,记入表11-2中。 (二)复方硫洗剂 1.方法步骤 [处方]按下列处方配制复方硫洗剂,见表11-3。 [制法] (1)处方1的制法:取沉降硫置乳钵中加甘油研匀,缓缓加入硫酸锌水溶液,研匀,然后缓缓加入樟脑醑,边加边研,最后加适量纯化水至全量,研匀即得。 (2)处方2的制法:取沉降硫置乳钵中加甘油和聚山梨酯80研匀,缓缓加入硫酸锌水溶液,研匀,然后缓缓加入樟脑醑,边加边研,最后加适量纯化水至全量,研匀即得。 (3)处方3的制法同2只把聚山梨酯80改为苯扎溴铵溶液即可。 2.注意事项 (1)硫磺为典型的疏水性药物,不被水润湿但能被甘油润湿,故应先加入甘油使之充分分散,便于与其他药物混悬均匀,也可应用聚山梨酯80及5%(ml/ml)苯扎溴铵代替甘油作润湿剂。 (2)硫磺有升华硫、精制硫和沉降硫三种,以沉降硫的颗粒最细,易制得细腻制品,故复方硫洗剂最好选用沉降硫。 (3)硫酸锌水溶液系将硫酸锌溶于12.5ml纯化水中并过滤制得。本制剂因含有硫酸锌而不能加入软皂作为润湿剂,因二者有可能产生不溶性的二价锌皂。

标准和论文质量评价指标

附件2 南京工程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学位论文标准和质量评价指标 一、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标准 1. 论文选题要求 专业学位硕士论文选题应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能够体现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工作量饱满;论文应体现作者的知识更新及在具体工程应用中的新意,论文研究结果能对行业,特别是所在单位的技术进步起到促进作用。在满足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关于在机械工程等十个领域试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通知》(教指委〔2011〕9号)和《关于试行工程硕士不同形式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的通知》(教指委〔2011〕11号)的要求的基础。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文选题: (1)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2)新产品、新设计、新工艺、新材料、应用软件的研制与开

发; (3)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 (4)基础性应用研究或预研项目; (5)工程设计与项目实施; (6)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 (7)企业的标准化项目。 2. 论文形式要求 根据《南京工程学院授予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工作办法》,专业学位硕士的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应用研究类学位论文,也可以是工程设计类、产品开发类或试验研究类论文,如工程设计、产品研发、工程专业软件开发、大型工程或特殊的试验等。 (1)应用研究类学位论文:指直接来源于所属工程领域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研究成果能解决特定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工程设计类学位论文:指综合运用机械或电气工程的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设计工具等,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大型装备及其工艺等问题所从事的工程设计。 (3)产品研发类学位论文:指来源于所属工程领域生产实际的

SN-38纳米晶体混悬液的制备及其体内外评价

SN-38纳米晶体混悬液的制备及其体内外评价目的本研究选取7-乙基-10-羟基喜树碱 (7-ethyl-10-hydroxycamptothecin,SN-38)作为难溶性药的模型药物,以纳米晶为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关键技术,构建SN-38纳米晶体释药系统,进行体内 外研究,并考察了粒径对纳米晶体的体内外行为的影响,由此评价纳米晶体技术 应用于提高肿瘤化疗疗效的优势及可行性。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SN-38纳米晶体混悬液,以粒径及室温放置粒径的稳定性为评价指标,进行稳定剂用量的确定,并考察了均质压力和均质循环数对纳米晶体混悬液粒径的影响,通过控制工 艺参数,制备了两种不同粒径的SN-38纳米晶体混悬液;采用动态光散射法(DLS)、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PD)对两种纳米晶体的粒径、多分散系数(PDI)、Zeta电位、粒子形态和晶型变化进行表征;采用透析袋法对SN-38溶液、两种SN-38纳米晶、物理混合物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以SN-38溶液为对照,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考察人纤维肉瘤HT1080细胞对两种SN-38纳米晶的摄取情况、采用MTT法评价两种纳米晶体混悬液对MCF-7、HT1080和Hep G-2三种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并进一步以SN-38溶液作为对照,对两种SN-38纳米晶体混悬液进行了体内评价:采用SD大鼠对SN-38纳米晶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构建MCF-7荷瘤裸鼠模型,对SN-38纳米晶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和组织分布进行研究。 结果通过控制高压均质法制备工艺,制得两种粒径的SN-38纳米晶体混悬液SN-38/NCs-A和SN-38/NCs-B。SN-38/NCs-A和SN-38/NCs-B的粒径分别为(229.5±1.99)nm和(799.2±14.44)nm,PDI分别为0.141±0.015和0.202± 0.067,Zeta电位分别为-(27.1±0.36)m V和-(27.6±0.21)m V;透射电镜下,两

《油脂精炼与加工工艺学》复习思考题

《油脂精炼及加工工艺学》复习思考题 一、绪论 1. 当今世界四大油脂脱酸技术是什么? 2. 原油中的杂质分为哪几类? 3. 油脂精炼和加工的意义是什么? 4. 油脂精炼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 二、油脂脱胶 1. 原油中的胶溶性杂质对精炼各工序有何影响? 2. 油脂脱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3. 影响油脂脱胶的因素是什么? 4. 水化脱胶各工艺中加水量应如何确定? 5. 磷酸脱胶的目的是什么?磷酸在脱胶过程中有何作用? 6. 精炼车间中如何检测脱胶油脂的质量? 三、油脂脱酸 1. 油脂脱酸的目的和方法是什么?工业生产中常采用哪些方法? 2. 试用化学动力学因素分析,间歇式碱炼为什么多采用低温浓碱法工艺? 3. 影响碱炼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 碱炼时加碱量及碱液浓度应怎样确定? 5. 什么是“威逊损失”?碱炼损耗由哪几部分组成? 6. 什么是“酸价炼耗比”、“精炼指数”、“精炼效率”? 7. 高速离心机达到平衡工作的关键是什么? 8. 碟式离心机的油-皂分离效果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调节? 9. 间歇式碱炼工艺方法和连续式碱炼工艺方法有哪几种? 10.泽尼斯碱炼的特点是什么?影响泽尼斯碱炼的因素是什么? 11.混合油碱炼的特点是什么?影响混合油碱炼的因素是什么? 12.物理精炼的特点是什么?其局限性有哪些? 四、油脂脱色 1. 油脂中含有哪几类色素?油脂脱色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2. 脱色工段除脱色外,还有哪些辅助作用? 3. 理想吸附剂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生产中常用的吸附剂有哪些? 4. 影响吸附脱色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5. 吸附剂的初始脱色能力与持久脱色能力的选择应如何权衡? 6. 吸附脱色工艺有哪几种? 7. 工业生产中为什么均采用真空吸附脱色? 8. 脱色油过滤分离时的初滤液应如何处理? 五、油脂脱臭 1. 油脂脱臭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2. 脱臭损耗包括哪几个方面?如何降低脱臭时中性油的损耗? 3. 影响油脂脱臭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4. 脱臭中直接(汽提)蒸汽起何作用?对其质量有何要求? 5. 脱臭中直接(汽提)蒸汽的用量大小应如何权衡? 6. 脱臭工段加入柠檬酸的作用是什么? 7. 脱臭工段常采用哪些间接加热热媒? 8. 脱臭工段对真空度有何要求?应选用哪种真空设备? 六、油脂脱蜡

硕士论文质量评价

硕士论文质量评价 1.问题重述 自1980年我国建立新的学位制度以来,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模式,并且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才培养的不同要求适时作出调整。然而,这种多样化的招生和培养方式,也使得研究生论文质量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特别是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以及研究生在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发挥的越来越大作用,更使研究生论文质量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建立合理的研究生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并通过量化的手段找出当前国家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全面分析和评价我国硕士生质量,制定进一步提高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政策,需要对硕士生的招生质量、论文质量、培养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从某校开展的硕士生质量评价中搜集到的2006、2007、2008年硕士生论文的评阅信息,分析解决以下问题。 1.对2006,2007,2008年各年硕士生论文选题与开题进行总体评价。包括各专业的评价和各年的总体评价。 2.对2006,2007,2008年各年硕士论文评分的评价。包括各专业与各年的总体评价。 3.对各专业、各年硕士论文选题开题与论文得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你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4.对2006,2007,2008年复审(毕业后的重新评阅)论文的评价。包括各专业与各年的总体评价。 5. 对硕士毕业前后论文的评分结果进行分析,你得出什么样的评论。说明你的观点与结论。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2.问题分析 2.1表1中给出了选题评分标准中我们可看出论文选题有四个标准,而从附件1 中我们知道若想要出论文,那么所选题目必须要有价值,即不会出现表1中所列的意义不大的情况,也就是说论文选题只会出现三种情况,即1.有理论意义2.有实用价值 3.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显而易见,这三种情况的优劣状况是越来越好,后者优于前者,这与论文的评分相对应,可以用其所给的评分所表示,于是我们可用分数的高低来表示选题情况的优劣情况,分越高说明选题越优秀。各专业的选题与各年选题的情况,我们就可用选题评分的平均高低来说明。 对于论文的开题,从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指标中我们知道开题的情况需从六个方面说明,而开题评分标准中,分数越低,说明对于本方面的处理越优秀,也就是说六方面的开题情况评分的和KT是对本论文开题的总评,那么我们就可用KT的大小来说明论文的开题状况。而各专业的开题与各年开题的情况,我们也就可用开题总评分的平均高低来说明。 2.2对于第二题,我们可以分为6个方面:06年各专业、07年各专业、08年各 专业、06年总体、07年总体、08年总体的硕士论文评分的评价。从附表3,硕士学位论文评分表可知:硕士论文的评分有7个指标。1.论文选题2.文献综述3.论文难度和工作量4.发表学术论文及获奖5.论文体现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6.论文体现作者的科研能力7.学风写作能力。7个指标的每一个又各自划分了四个等级: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各个等级又给出了分值范围以及评分的根据也就是标准。从表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7个指标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第3个和第4个占得分量比较大一点。 因为有两个专家打分,所以要把两个专家所给出的分数整合到一块儿。先把两个专家各自打的7个指标的分数加起来,得到一个硕士论文的两个分数,再将这两个分数求平均,我们将这个平均数作为此硕士论文的最终得分。然后从上述的六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比如对于08年各专业硕士论文评分的总体评价,将各专业的论文的分数求平均即达到目的,再将34个专业进行比较。而对于08年硕士论文评分的总体评价,由于各专业的人数不同,我们将08年的34个专业加权求和达到目的,再将三年的进行比较。 2.3通过分析题中所给的附件1:2006-2007-2008年硕士生论文抽查表,我们发 现录取类别相同的硕士生论文的选题开题与论文得分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我们每一年的硕士论文分为四类:统分、自筹、委培、定向,然后分析每类硕士生论文的选题开题与论文得分之间的相关性。 我们先分析附件1中的数据,找出论文得分与选题开题之间的某种关系,然后根据这种关系做出一个图来,以论文得分作为y轴。我们可以从图上明显的看出选题开题与论文得分之间的关系,图形可以给人一种一目了然的感觉。再将每年的四类不同录取类别的图线放在一张图上,可以得到三张图。通过分析图像及相关的一些材料得出结论。 2.4 此题是对复审(毕业后的重新评阅)论文的评价,解决此题要紧密联系附件 2中所给的复审表,由于复审时只有一位专家审评,故各项评分和为该论文得分,

耕地质量评价方法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与应用 1 相关概念 1.1土壤质量(健康) 土壤在生态系统的范围内,维持生物的生产力、保护环境质量以及促进动植物健康的能力,土壤具有不同等级的质量,这是与土壤的各种形成因素以及土壤耕作引起的动态变化有关的一种固有的土壤属性。它是土壤的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以及形成这些性质的一些重要过程的综合体。简言之,即“土壤运行能力”。单一的土壤性质无法定量表达土壤质量状况,土壤质量评价工作是根据已知的土壤外部性质对土壤的内在属性进行量化表达。常用评价方法是指数和评分法,简称指数法。 1.2 耕地地力 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本身特性、自然背景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 2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 2.1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 耕地地力评价大体可分为以产量为依据的耕地当前生产能力评价和以自然要素为主的生产潜力评价。本次耕地地力评价是指耕地用于一定生产方式下,在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 生产潜力评价又可分为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和以土壤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在一个较小的区域范围内(县域),气

候要素相对一致,耕地地力评价可以根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基础设施等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揭示耕地潜在生物生产力的高低。 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达方法一:指数法 IFI= b1X1+b2X2+……+bnXn 式中: IFI=耕地地力指数; Xi=耕地自然属性(参评因素); bi=该属性对耕地地力的贡献率(层次分析方法或专家直接评估求得)。 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达方法二:回归模型法 Y=b0+b1X1+b2X2+……+bnXn 式中:Y=单位面积产量; Xi=耕地自然属性(参评因素); bi=该属性对耕地地力的贡献率(解多元回归方程求得)。 2.2 评价内容 耕地地力评价实质是评价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障碍因素等要素对作物生长限制的强弱。由于影响耕地地力的因子间普遍存在着相关性,甚至信息彼此重叠,因此进行耕地地力评价时没有必要将所有因子都考虑进去。筛选能全面反映当地耕地地力的主导评价因子并计算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是着手耕地地力评价的关键环节。 2.3 评价因子确定原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