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

第九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

一、章节名称及学时分配

节次名称学时分配

第一节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1学时

第二节大学生择业的心理1学时

二、授课类别:理论课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

1、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了解职业生涯的阶段;

2、理解掌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3、了解困扰大学生择业的几种常见心理现象;

4、掌握大学生择业方法及技巧.

四、教学重、难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大学生择业方法及技巧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

六、教学组织与设计

1、教学过程的组织:通过案例引入本章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地把学生带入职业规划生涯的基本理论中,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测验,增强学生对自己职业规划的针对性,教学过程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对本章的重难点有较清晰的认识。

2、讨论、练习、作业的布置与安排:

l练习:请你制定一个你十年之内的职业发展规划。

要求:要有个人的观点;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增加信息量。

3、教具、心理测试、多媒语言、文字、教科书、教学规范、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七、教学内容:

不同的自我,不同的生涯

十几年前,某高校一位在班上很拔尖的英语专业优秀毕业生,选择了去中学做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当时,她的许多同学都选择了去外企或一些收入高的单位工作。对于她的选择,许多同学不理解,有的甚至说她傻,放着那么好的个人条件,放着那么多高收入的工作不选,偏偏去当中学教师。她却微笑着回答大家:“我喜欢,我适合做中学教师。”十几年过去了,现在她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中学英语特级教师。她不但培养了许多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且还经常为全国中学英语教师做英语教学培训。她的职业发展是成功的。她的成功源于她不盲目追随他人和社会潮流,她对自己、对职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够恰当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而另外一名英语专业的同学开始选择在一家不错的外企工作。但是工作时间不足半年,公司以工作能力不强的理由炒了他的鱿鱼。之后他有应聘到一家翻译公司,可是由于工作节奏太紧张,压力大,一年后他辞职离开了这家公司。后来他有应聘到某国家机关,但整天坐在办公室里觉得专业派不上大用场,于是,一年后有跳槽了。这样多次跳槽,总觉得没有合适自己的最佳工作,而且连着几份工作时间都不是很长,让招聘单位对他心存顾虑,到现在他还在一个自己不喜欢也不打算长期从事的岗位上工作。对于自己的职业未来,他感到和迷惘。他的职业发展困惑源于他对自己缺少一个明确的定位和规划。

第一节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职业生涯规划:

指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是指个人在生涯发展历程中,对个人各种特质或职业与教育环境资料进行生涯探索,掌握环境资源,以逐渐发展个人的生涯认同,并建立生涯目标;在面对各种生涯选择事件时,针对各种生涯资料和机会进行生涯评估,以形成生涯选择或生涯决定;进而以择其所爱、爱其选择的心情,投注其生涯选择,承负生涯角色,以获致生涯适应与自我实现。

生涯规划包括两个层次的问题:一个是生涯角色间和生涯形态的规划;另一个是生涯角色内和生涯目标的问题。第一个层次的生涯形态问题,是在时间和空间的向度下,如何来组合各种角色;第二个层次的生涯目标问题,是在各个角色中,要追求哪些职务或实现哪些目标。生涯规划的这两个问题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通过对这两个层次问题的思考和规划,能够寻求满足我们的生涯需求、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的途径。

二、职业生涯的阶段

舒伯认为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一)成长阶段(14—15岁)

儿童开始辨认他们周围的事物,并逐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及和职业相关的一些最基本技能。他们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和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

(二)探索阶段(15—24岁)

通过学校生活和社会实践对自我能力几角色、职业进行探索。探索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尝试期(15—17岁)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和机会,可能会做暂时决定,并在幻想、讨论、学业和工作中尝试;(2)过度期(18—21岁)开始就业或进行专业训练,力图实现自我观念,将一般性职业选择变为特定的选择;(3)初步试验承诺期(22—24岁)进行职业生涯初步确定并验证其成为长期职业的可能性,发现不合适就可能做出反复调整。

(三)建立阶段(25—44岁)

根据职业实践,进行自我与职业的统合,促进职业稳定与职业行为趋于成熟,这是职业生涯中最关键和最见成效的阶段。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承诺稳定期(25—30岁),个体开始寻找安定的工作,如果工作不满意则力求调整,开始有稳定的工作;建立期(31—44岁),个体致力于工作上的稳固,大部分人处于富于创造性的时期,开始进入职业的高峰期。

(四)维持阶段(45—65岁)

一般不会有大的职业变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维持现有的成就和地位,一部分人也可能取得新的工作成就。

(五)衰退阶段(65岁以上)

根据个体生理与心理机能的日渐衰退,逐渐离开工作岗位,开始发展新的角色,寻求新的生活方式替代和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

依据这一阶段划分理论,大学生处在探索阶段:

一年级为试探期:要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二年级为定向期:了解相关的专业和课外活动,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

三年级为冲刺期:本阶段学生应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选择就业还是考研或是出国留学。

四年级为分化期:这是四年中最不稳定的时期,学生普遍心浮气躁,忙着找工作、考研或办理出国手续。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应该锁定在成功就业上。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很漫长,而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而言,可以经过以下具体步骤来完成。

(一)评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个关键环节是进行正确的评估.包括自我评估和生涯机会评估,也就是“知己”、“知彼”的过程。古人就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精辟论断,这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是非常重要的。

1、正确的自我评估。正确的自我评估是大学生探索其职业倾向的基础,它关系到大学生是否能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树立稳定的自信心。这是大学生对自身内部和职业生涯相关联的各种因素的分析和评价,主要有个人的兴趣、个性、能力、特长、学识等。

2、客观的生涯机会评估。这是大学生对自身以外的环境以及各种类型职业性质的分析和评价。

(二)确定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包括长期、中期、短期目标。

许多职业咨询机构和心理学专家在进行职业咨询和职业规划时常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有关五个“what”的归零思考模式,即①what are y0u?②what you want? ③What can you do?④What can support you?⑤What you can be in the end?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是谁?”是指对自己进行一次深刻地反思,把优点和缺点都一一列出来。第二个问题“我想干什么?”是指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一个心理趋向的检查。第三个问题“我能干什么?”是指对自己能力与潜力的全面总结。第四个问题“环境支持或允

许我干什么?”是指对主客观因素的深入调查,做出可行性分析。该模式认为,明晰了这四个问题之后,就能找到对实现有关职业目标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列出不利条件最少、自己想做而且又能够达成的职业目标,即第五个问题“自己最终的职业目标是什么?”这一模式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确定能起到指导作用。

(三)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职业,审时度势,及时调整。

(四)制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的制定是职业生涯规划付诸行动的重要环节,没有行动,职业目标只能是一种梦想。要制定周详的行动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实这一行动方案。

(五)反馈与修正

通过实施效果的反馈信息,来诊断整个规划的科学性、实效性及针对性,及时找出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

这五个步骤是相对独立,但又相辅相成的,往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才能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当然,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任何规划都是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的,这一过程与生命同在。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误区

(一)职业生涯规划可有可无

(二)职业生涯规划是毕业生的主要任务

(三)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定位不准

(四)职业生涯规划急功近利,把就业、职业与事业混为一谈

曾有一份在数百名大学生中所做的调查显示,95%的同学表示自己两年之内要做主管,5年后成为部门总监;77%的同学说,35岁之前要成为年薪50—100万的职业经理人,还有20%的同学表示毕业后l0年之内上《福布斯》等知名杂志的富豪排行榜,做一名“金领”。这样的职业规划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很显然是不现实的,最终只能导致她们的失望与失败感。

职业生涯设计师徐小平认为人生职业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就业,维持生存;第二层次是职业,从事比较稳定的工作,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第三层次是事业,这个层次不仅有丰富的生活物质,更有精神上的满足感。这三个层次逐步推进,逐步实现,并不能一步到位。

第二节大学生择业的心理

一、困扰大学生择业的几种常见心理现象

(一)焦虑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是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成的情绪状态。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焦虑。优秀学生焦虑的问题是能否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单位;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焦虑没有单位选中自己怎么办;来自边远地区的同学为不想回本地区而焦虑;恋人们为不能继续在一起而焦虑;女同学为用人单位“只要男性”而焦虑;还有一些大学生优柔寡断,竟因不知自己毕业后向何处去而焦虑。

大学生的上述焦虑状态一般并不会对未来职业生涯产生影响。一般来说,适度的焦虑会使学生产生压力,这种压力可以增强人的进取心,从而产生奋发有为的精神。但是,如果焦虑不能得到及时的缓解,就有可能向病态发展,表现出情绪紧张、心情紊乱、注意力不能集中、身心疲倦、头昏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状。这种焦虑,使大学生毕业时精神上负担沉重、紧张烦躁、心神不宁、萎靡不振;学习上得过且过、穷于应付、反应迟钝;生活中意志消沉、长吁短叹、食不安味,卧不安席。有些学生在屡遭挫折之后,甚至产生了恐惧感,一提择业就心理紧张。此时,焦虑不但干扰了大学生的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娱乐,还成为择业的绊脚石。

(二)自负

自负心理是过高地估计个人的能力,失去自知之明。由于自负的大学生不能审时度势地认请自己,缺乏自知之明,其结果必然会高不成低不就,迟迟不能落实单位。看到别人都签了约,他们常常会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对社会、学校和他人都可能怀有不满情绪,但有时也会向相反方向发展,出现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从而不敢应聘求职。

(三)自卑

自卑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低,看不起自己。自卑会使大学生在求职时怯于出头,羞于表现、依赖性强,其结果是这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向求职单位展示自己的才华,常常会坐失良机,使其求职成功率不高。

(四)怯懦怯懦者害怕对冲突,害怕别人不高兴,害怕害别人,害怕丢面子。所以在择业时,因怯懦,由于怯懦,他们常常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以至于败下阵来,错失良机,于是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导致自我评价和自信心的下降。

(五)依赖

在择业中,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缺乏清醒的认识,择业信心不足,犹豫观望,择业依赖父母,依赖社会关系,依赖学校和老师。

(六)冷漠

当一些大学生因在择业中受到挫折而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时,会出现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沮丧失落、意志麻木等反应。

(七)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即违背社会行为规范的适应不良行为。

(八)躯体化症状

躯体化症状是由于心理压力和生活方式而导致的异常的生理反应。

二、大学生择业方法及技巧

(一)自荐的方法和技巧

1、选择恰当的自荐方式

常见的自荐方式有:口头自荐,书面自荐,广告自荐等多种。

2、自荐材料准备充分

自荐材料包括自荐信、个人简历、证明材料和学校推荐表等自荐材料的准备,一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二要突出重点,强调个人的专长和特点;三要文笔流畅,字迹端正;四要措词谦虚,不用可能引起别人反感的话语。有时,自荐材料用多种文字书写

对求职也有帮助。

3、掌握自我介绍的技巧

自我介绍时,要积极主动,自信大方;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强调自己的专业特长、知识面和兴趣爱好;要实事求是,不要文过饰非;要有的放矢,针对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来介绍自己的能力。

4、赢得好感的技巧

赢得用人单位的好感也就达到了求职目标的一半,为了赢得用人单位的好感,自荐时可从四个方面把握:第一,应聘时着装应整洁大方、干净利落、女同学切忌浓妆艳抹,穿着过分透明或性感的裙装。第二,自荐时要充满信心,落落大方,交谈时从容不迫,声音适度。第三,自荐时在以礼待人,举止得当,在面试场合,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不宜将手插进兜里或倒背、叉腰,而吞云吐雾,指手画脚,都不会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第四,要注意言语平实、客观,避免锋芒太露、夸夸其谈,回答问题要切题,要注意文明用语.不使用油腔滑调,格调低下的俗话。建立良好第一印象的方法(SOLER)值得重视。S:表示坐或站要面对别人;O:姿势要自然开放;L:身体微微前倾;E:目光前倾;R:放松。

(二)面试技巧

面试技巧很关键,如果缺乏起码的面试技巧,就可能坐失良机。面试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包括自我形象设计、面谈技巧、交往技巧和心理素质。

1、自我形象设计

(1)服饰大方得体

美国就业指导专家迈克尔.吉利奥尼认为,在求职面试过程中,服饰是在10秒钟之内给人的第一印象,如果穿了与职业环境完全不协调的服装,仅因为这一点就很可能失去被录用的机会。大学生在参加面试时,一定要注重服饰,在衣着方面虽不要特别讲

究、过分花哨华丽,但要注意整洁大方,适合自己的特点,不宜穿过分前卫新潮的服装。着装要注意协调美,还要同所申请的职位相符。如:服装不要过于华丽,裙子不宜太短,不宜过于暴露等。若感觉脸色不佳则可化淡妆,但不宜过分修饰。

(2)言谈举止

大学生在面试中,应该做到言谈文雅,举止大方,矜持而不失活力,活泼而不失典雅。将礼仪意识和知识外化为自己的外部形象,才能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间展示出自己的风采,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形象设计看似是外在的,但实际上,除了外在的塑造以外,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充实与完善,只重外表不重内在的美是经不起时间检验的。当然,只重内在,丝毫不重外表也会让你在短暂的面试中失去良机。二者都不可轻视。

2、面谈技巧

(1)面试的种类

面试的种类很多,归结起来有:(1)结构化面试;(2)非引导式面试;(3)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这是一种集体面试的方法,要求一组应试者(5—7人)在给定的情景下围绕指定的问题展开讨论,主考官根据应试者在讨论中的表现;(4)情景模拟面试;

(2)面谈中常遇到的问题

背景性问题:你的家庭情况如何?你的特长和业余爱好是什么?你谈恋爱了吗?你的优点和缺点主要有哪些?

动机性问题:你为什么来应聘这个职位?你喜欢这个职位吗?你了解应聘单位及职位的基本情况吗?你选择应聘单位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这个职位

适合你?

知识性问题:大学四年你的专业学习中收获最大的是什么?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大学课程是什么?为什么?你对自己的专业有充分的了解吗?预测以下XX业界的发展

前景是怎样的?

能力性问题:你具有哪些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能力?你从事过哪些方面的实践活动?有什么收获?关于应聘职位你能做什么?你认为完成应聘职位应具备的主要能力有哪些?

情景性问题:当你被安排做一件事情,主管你的一把手和主管副手意见不一致时你怎么办?如果我们公司和另一家公司同时给你录取通知,你怎么办?设想当一个大型会议要使用的重要材料突然丢失而会议又马上要开始了,你怎么办?

人际关系问题:你认为人际关系对工作的成败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你在大学的人际关系如何?你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怎样处理好与男上司的关系,尤其是当你发现你的男上司对你有非分之想的时候?当你发现周围的人都在排斥你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心理素质问题:谈谈你人生旅途中最大的成功和失败是什么?当你遇到挫折时你一般会怎样处理?你的情绪稳定吗?你认为女性成功的最重要的心理品质是什么?当你遇到难以化解的心理问题时你会怎么做?你会经常进行心理调适吗?

其实,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列举出面试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可以根据以上的问题逐一类推,举一反三。

(3)答问技巧

在答问时,一定要清楚,主考官对于大多数问题的回答至少会从三个方面去考查:一是答案本身的正确性,确认面试者的智能水平;二是在回答问题过程中面试者所透露出的人生态度;三是面试者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在回答问题时尽量注意:谈话时尽量利用对方的话题,对于对方提出的问题要敏感,话题要丰富,说话时要开朗,说话时要给对方进一步探讨的余地,使用自己的语言说话,要有逻辑性,要在与对方产生共鸣后,再说出自己的意见,不可过分热衷与自己的话题;,别害怕谈论自己的缺点,回答问题要真诚,态度要积极,即使自己不会回答的问题,也要在诚恳

坦率地承认自己的不足的同时,表明只要通过自身努力一定能学会,不要不懂装懂,牵强附合,更忌夸夸其谈,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

(4)学会倾听

倾听是一门艺术,是每个人都必须学习的,只有善于倾听才可能与人交流与沟通,倾听可以完整而准确地获得谈话对象所表达的全部信息,帮助自己做出准确而及时的判断,根据需要流畅地应对谈话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倾听可以给谈话对象一个很重要的心理感受,那就是重视和尊重。这有利于谈话氛围的营造,保证谈话在和谐中顺利进行。因此,在面试谈话中,应注意始终保持良好的倾听状态,身体姿态也应相应配合,宜采用开放式的姿势,身体稍微前倾,呈关注状态,随时向主考官传达一个信息:我在很认真地听并随时准备回答问题。

(三)笔试和签约

笔试是应聘考核的辅助方式,近年来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也反映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职业素质,主要的方法有:心理测验,用来测试应聘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职业兴趣、职业能力、态度和个性、气质等;专业考试,主要是检验求职者的专业知识与相关能力;命题写作,反映求职者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签约是求职的最后环节,也是职业选择的最后一步。协议书规定了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三方的权利与义务。因而作为一种合同,大学生一定要慎重对待就业协议,认真考虑合同条款并做最后决定。

总之,职业生涯发展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心理健康的人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更拥有主动权,心理健康的人在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中拥有更多的机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