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

解决方案

目录

1 项目概述 (1)

1.1社会背景 (1)

1.2精准扶贫的难点与痛点 (4)

1.3建设目标 (6)

2 总体设计方案 (7)

2.1设计思路 (7)

2.1.1 精确识别 (7)

2.1.2 精确帮扶 (7)

2.1.3 因户施策 (8)

2.1.4 资金到户 (8)

2.1.5 干部帮扶 (9)

2.1.6 精确管理 (9)

2.1.7 精准数据分析 (10)

2.2设计原则 (10)

3 建设方案 (16)

3.1平台整体架构 (16)

3.1.1 角色分析 (16)

3.1.2 PC工作管理端: (17)

3.1.3 PC分析决策端: (17)

3.1.4 PC贫困户端: (18)

3.1.5 APP查询端: (18)

3.1.6 帮扶APP端: (18)

3.1.7 贫困户app (18)

3.2PC端方案设计 (19)

3.2.1 功能设计 (19)

3.2.2 PC端角色分析 (20)

3.2.3 平台特点 (20)

3.3PC端框架设计 (21)

3.3.1 系统权限及层级设计 (21)

3.3.2 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21)

3.3.3 主要功能 (22)

3.3.4 数据交换与共享 (35)

3.3.5 地理信息查询系统 (54)

3.3.6 运维管理 (57)

3.3.7 移动端设计 (58)

3.4系统性能设计 (60)

3.4.1 缓存以及缓存层 (61)

3.4.2 多线程 (61)

3.4.3 数据库优化 (61)

3.4.4 文件系统优化 (62)

3.4.5 代码性能设计 (62)

3.4.6 开发工具及语言选择 (62)

3.4.7 应用层 (62)

4 软件分布和接口 (63)

4.1软件应用程序组合与分布 (63)

4.2软件接口 (63)

5 售后服务 (63)

5.1服务体系 (63)

5.2服务流程 (64)

5.3专业服务 (66)

5.4联系我们 (66)

1项目概述

1.1社会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实施了全国范围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发式扶贫,使超过6亿人口摆脱了贫困。从2011年实施新的扶贫开发纲要开始,到2014年底,中国新的扶贫标准下的减贫人口总量达到9550万,贫困发生率从17.2%下降到7.2%,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所取得的扶贫成绩,既得益于专门设计的各项扶贫政策和项目,得益于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也得益于长期的、广泛的、全面的宏观经济增长。在农村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宏观经济增长为贫困地区劳动力带来了非农就业的机会。中国政府通过先后制定和出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通过采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种形式,实施了产业支持、贫困劳动力转移与培训、以工代赈、扶贫贴息贷款和扶贫小额贷款、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改造和综合开发等具体扶贫措施,经过大规模贫困区域开发、整村推进和到户扶贫等几个历史阶段,在扶贫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社会经济发展在城乡、地区和群体之间的不平衡,导致绝对贫困现象仍是当前社会的顽疾。到2014年底,全国仍有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12.8万个贫困村、7017万贫困人口,重点分布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其中贫困发生率超过10%的有西藏、甘肃、新疆、贵州和云南,贫困人口数量超过500万的有贵州、云南、河南、广西、湖南和四川。从20世纪“八七”扶贫起,我国农村扶贫政策已经从救济式扶贫转向开发式扶贫,实施以整村推进为主体、以产业化扶贫和“雨露计划”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扶贫战略。但是在人口大规模流动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乡村空心化、社会原子化问题严重,村中缺乏年富力强的项目参与者,开发式扶贫的项目组织难度逐渐加大。总体来看,减贫效益递减问题开始突出,减贫幅度从2010的26.1%下降到2014年的14.9%,在2020年前如期实现每年减贫1000万人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扶贫必须精准——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上升为国家战略。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坚持不懈推进扶贫开发,坚定信心、找准路子,加快转变扶贫开发方式,实行精准扶贫;进一步提出了“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和“五个一批”即开发扶贫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

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精准扶贫战略。

国家对于扶贫工作的整体要求:

扶贫决心---习总书记: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扶贫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扶贫变化---脱贫事业六大原则、32次强调精准概念。

号召以党员为先锋的更多爱心力量参与扶贫:

管理更健康---大数据分析反映扶贫全貌数据,使管理更便捷。

扶贫更精准---根据贫困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脱贫需求,使扶贫更精准。

手段更多样---通过政策学习、工作成效、电商、插件等功能使扶贫手段更丰富。

力量凝聚---除帮扶干部外,号召更多的党员力量参与扶贫,不断壮大并辐射周边人群参与扶贫。

1.2精准扶贫的难点与痛点

数据掌握不准确、不及时,导致上级部门决策难:扶贫工作是一项覆盖面积大、持续时间久的长效工作,贫困户数量、致贫原因、脱贫、返贫数据实时变化,给数据统计汇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传统的逐级汇总、上报方式难以应对如此规模的信息统计,数据掌握不准确、不及时使得上级部门难以做出决策。

通知管理工作上传下达不通畅:上级部门无法实时掌握帮扶干部的帮扶工作情况。工作任务的下达、分配常通过会议、电话等方式,造成工作安排缺乏高效性;同时上级部门无法及时掌握干部帮扶情况,导致对基层帮扶干部的帮扶工作难以监督。

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缺少互动沟通平台:帮扶干部与贫困户因传统沟通联系方式导致扶贫干部难以全面了解到贫困户的真实诉求,不能实时有效的进行诉求沟通。

扶贫信息难以精准推送:不同家庭情况、不同致贫原因的贫困户,所需的帮扶信息不尽相同,虽然各级政府发布了众多扶贫政策信息,由于贫困户缺乏一个有效的信息渠道,同时难以在海量的政策信息中获得精准推送的帮扶信息。

数据安全保障难:贫困户信息数据、帮扶干部等数据在传统的excel等电子表格中无法实现分级管理,导致数据存在安全性不高,易丢失、易损坏、易泄密,造成政府工作被动等问题。

农村特色扶贫产业展示不集中:由于电商平台建设成本高,导致具有农村特色的产业信息无法在属于自己特色的农村电商平台进行展示与交易;

帮扶工作考核难:传统的帮扶记录通过手工记录或电脑输入,导致帮扶工作记录缺乏及时性,上级部门无法实时掌握扶贫工作开展动态,导致扶贫工作存在“形式扶贫”现象。

社会扶贫缺乏参与的平台或途径,参与度低:贫困户受限于知识水平与经济条件,获取帮扶政策、信息的渠道有限,不够畅通,很难摆脱信息匮乏的状况。而社会扶贫力量没有获得贫困户信息及诉求的渠道,有心帮扶但难以找到帮扶对象,缺乏参与平台和帮扶途径。

1.3建设目标

为了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更好的瞄准贫困人口,更加科学的实施不同的到户帮扶扶贫政策,建设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整体实现以下目标:

1.精准获取全市、县、镇(乡)、村农村扶贫对象信息(包含基本信息、项目需求信息、农户的扶持信息、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有关信息以及部分行政村、县数据);

2.实现贫困信息与帮扶干部信息对接,采取干部与贫困户点对点、面对面的扶贫方式,实现干部与贫困户之间的“1+1”,做到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

3.打造社会扶贫新通道,为社会上有能力、有心意的社会企业、团体、个人提供安全、可靠的途径,建立起社会力量与贫困户之间的桥梁,实现社会群体与贫困户间的“1+1”,引导、支持社会力量以不同的方式履行社会责任,利用社会力量的自身优势和资源,推动扶贫事业的发展;

4.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对贫困数据多口径、多角度的查询、分析与统计,为上级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与手段;

5.实现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专题图层可视化分析。

2总体设计方案

2.1设计思路

推进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是缓解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市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精准扶贫的整体设计思路对应中央精准扶贫文件要求:

2.1.1精确识别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总的原则是“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内容。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

2.1.2精确帮扶

精确帮扶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就精确到户到人来说,重点为:

一是坚持方针。精确帮扶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

二是到村到户。要做到“六个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

2.1.3因户施策

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2.1.4资金到户

在产业发展上,可以推行遂宁市船山区唐春村的专项财政资金变农户股金的模式,也可以通过现金、实物、股份合作等方式直补到户;在住房建设上,可以推行南江县农村廉租房的作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补助资金可以直补到人;对读中、高职学生的生活

补贴、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资助费用,可通过“一卡通”等方式直补到受助家庭;异地扶贫搬迁、乡村旅游发展等项目补助资金可以直接向扶贫对象发放。

2.1.5干部帮扶

干部帮扶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2.1.6精确管理

一是农户信息管理。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二是阳光操作管理。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

露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带电“高压线”,治理资金“跑冒滴漏”问题。同时,还应引入第三方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用准用足,不致“张冠李戴”。

三是扶贫事权管理。对扶贫工作,目前省、市、县三级分别该承担什么任务并不十分明确,都在管钱、分钱,监督的责任不清晰;专项扶贫资金分散,涉及多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责任不清晰。通过系统建设明确各部门责任,各级都要按照自身事权推进工作,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确保精准扶贫,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2.1.7精准数据分析

通过扶贫信息系统的动态管理、数据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建立扶贫项目库、扶贫专家库,通过实时监控和对讲技术,让贫困户与专家视频通话,随时接受专家指导,使帮扶措施和帮扶项目真正有效的执行下去,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

2.2设计原则

项目建设遵循“统筹规划,协同建设,资源共享,分级负责”

的总体原则。在内容及表现形式上要充分体现精准对象、精准措施和精准成效的特点。平台应具有强大、灵活、安全的分级管理和逐级审核功能,能够实现对扶贫对象、扶贫措施、扶贫成效、统计分析和绩效考核,及其它资源的统一管理。

◆系统标准化

包括数据标准化、编码的标准化、交换接口的标准化、功能标准化,为各种可能的外部连接奠定基础,保证在出现跨数据库平台、跨系统平台时在数据互通上技术可行、代码能够兼容。系统体系结构能够提供开放和标准接口,在不影响系统正常使用情况下实现与其他系统灵活对接,实现不同系统间互联互通。系统设计采用的各项软、硬件设备均应符合国际通用标准,符合开放性原则,应用系统建设和组网使用的技术要与技术发展的潮流吻合,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和技术延伸性,与日后的技术应具有良好的亲和性。信息共享是实现精准扶贫平台的宗旨,信息共享需要开放性与标准化。为了支持系统的可持续发挥作用,必须对信息及信息服务、应用功能等提供开放的接口,并进行标准化。为了支持系统上线后的后继开发工作,应向扶贫相关部门开放接口,并提供相关技术文档和接口文件支持。系统采用统一标准的业界写法,具有更高的兼容性。兼容原则主要体现在软件兼容和系统兼容两个方面。软件兼容方面,系

列内各档机器从程序设计者看都具有相同的机器属性,因此按这个属性编制的机器语言程序以及编译程序都能不加修改地通用于各档机器。软件兼容性是衡量软件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开发过程中对应用软件进行严格的兼容性测试,避免出现重复返工的情况,严格控制软件兼容性方面的问题。系统兼容主要考虑解决不同系统间数据共享的问题,在充分考虑性价比的前提下,各个系统间应尽量采用相同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软件,避免出现系统间的兼容性问题。同时,还要充分考察上下级(省级\县区)现有系统和未来系统开发兼容问题,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兼容性的处理与优化。

◆规划的整体性

系统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自始至终着眼于系统的整体性,充分考虑市级、县级、乡级、村级四级行政区划在精准扶贫平台各层次之间的联系,在设计过程中时刻把握好各层之间的关系,融合各层,使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扶贫信息的数据安全性

本系统要实现基于大数据技术、强大的信息处理环境和高速网络为一体,可为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的获取、共享、处理服务,支持实时在线数据信息处理,支持多级协同扶贫工作及虚拟办公环境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支撑平台。由于整个系统涉及大量的政府扶贫

保密数据,而且部分数据共享基于互联网环境,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信息安全及保密措施,确保系统中的信息资源不被非法窃取和篡改,数据中心不被破坏,同时还要保证用户能够正常使用系统中的共享资源,提供应有的信息服务。为了确保该系统的安全性,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基础上,还必须采用有效的安全保密技术。本系统采用一整套科学、便利的安全管理模式,系统对终端用户的权限严格界定,终端用户的权限细化到每一个模块的每一个功能,在此基础上系统灵活地使用基于角色的管理方式,很大程度上简化了系统管理人员的工作复杂度。

精准扶贫平台对系统安全性的要求很高,所以必须以商用密码技术为核心,其他安全手段为支撑,确保整个系统安全。系统设计时,有足够安全措施,避免敏感信息受到破坏。对信息访问与使用进行严格权限管理,采用统一身份管理,在技术上提供与数字证书结合登录认证方式,确保整个系统安全可靠。支持采用身份认证、数据加密、授权认证等手段,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扶贫系统的经济性

以现有需求为基础,着力完成现有需求,并在设计系统的同时充分考虑到未来系统的发展以及升级,尽量避免后期的再次投入,对现有资源的投入及使用进行严格把关,将已有投资的价值空间扩

到最大,对已经建立的系统、已经保留的数据以及已经完成的功能模块都进行复用度审核,保证后期扩展使用及系统升级能够高效快速并最少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完成,从系统级别、资源级别、业务级别都尽可能的节约建设成本。

◆扶贫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系统应用先进的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等技术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保证系统能够正常、可靠的运行。数据在采集、存储、传输和处理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完整性和一致性。保证系统在后台维护与数据安全层次及业务层次都是可靠的,确保系统极高的可靠性。为保证系统的可靠正常运行,采取系统定期检测和数据定期备份,以此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扶贫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由于业务需求,平台将会考虑数据稳定性要求,保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正常稳定运行。在安全、高效、可靠的基础上实现系统稳定运行是系统建设的基本目标。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原则,应充分考察现在系统的系统结构和成功应用案例,不能为了过分追求新技术而忽略系统稳定性,也不能为了过分强调稳定而忽略系统的高效运作和安全问题。确保在兼顾扩展性、安全性、可靠性的基础上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扶贫系统的操作易用性

系统考虑到不同层面的业务人员的操作水平、业务能力,系统建设过程中将更多的考虑系统的易用性。易用原则即在进行系统开发时,要充分考虑系统使用者的需求和习惯,以易用为导向,以便捷化的实现业务流程为目标。包括管理人员和学员进行资源访问、数据录入等操作时,都应体现易用原则。

项目需求人员需对系统使用者进行较深入的调研,充分尊重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在体现系统功能的基础上,避免出现过于复杂的操作,避免出现使用户陷入迷茫状态的系统界面,力争以最简单的操作步骤、最清晰明了的流程指引业务实现。系统开发人员提供系统操作指南,保证不同层面的业务人员能在最短时间内熟练使用系统。

3建设方案3.1平台整体架构

3.1.1角色分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