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农村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的住房变化

农村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的住房变化

农村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的住房变化
农村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的住房变化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近四十来年农村的住房变化

房子,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一个人生活的栖息地,也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门话题。

几十年来,关于房子,有太多的变化。从土房到盖板房、从木头房到水泥房、从平房到楼房、从福利房到商品房,从一家几口人蜗居在不到20平米的斗室里,到现在一家人享受着上百平米的居室……这就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我们告别旧时代的一缕春风。从六、七十年代的平房筒子楼,八十年代的单元楼,九十年代的二室一厅、三室一厅到跨入新世纪的小高层、复式住宅、跃层、别墅,从“居者忧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居者优其屋”的变化深刻地体现了时代的进步。

一、调查目的:

自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国民的生活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然而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国家农村住房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对住房变化的情况,我们特做了此项调查。

二、调查手段:

1、口头调查:采访村民、结合自身在农村长大所对农村住房的了解

2、资料搜集:通过上网,及相关报刊杂志查找一些有关改革开放30年住房的变化。

三、调查内容:

1、住房的变化

还没进行改革开放前,爷爷那一辈住的大多都是土坯房和茅草房。所谓的土坯房就是四边的墙壁都是用土围成的,中间是用大大的木桩构成的房梁,一般都是选择比较坚硬和耐用的大木材,顶上是简易的瓦顶盖,屋内又暗又潮湿,天气好时,可以在外面煮饭菜,遇到天阴下雨,只好把生好火的炉子提进屋内,煮饭、炒菜时,房内不透风,充满了油烟。

后来到了爸爸那一辈,他少年时候已经改革开放了。记得爸爸说到他小的时候住的也还是土坯房,家里姐妹多的家庭居住条件很拥挤。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1978年国家实行承包责任制,到1979年,村民们开始有些余粮,生活比以前宽裕了些,爷爷决定带领爸爸几姐弟们改建砖房,房子建成后,一家人确实欢喜了好一阵子,但是不久,砖房的种种不足之处也体现出来了,首先是取暖问题,每次在房子里生火时总是乌烟瘴气,没过两年白白的墙就被熏黑了;其次是没有卫生间,大小便只在住房外解决,尤其是夏天蚊虫特别多,对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1993年,爸爸和妈妈结婚了,后来就分了家,爸爸决定建房子。那时建的房子就是钢筋和水泥建的楼房,建好的楼房的中间是客厅,两边是卧室,卧室后方还配有卫生间,这在当时的村里,算是比较高档的住宅了。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家庭再重新装修楼房,在外墙和地板都铺上了瓷砖,内墙涂上了白色墙粉,装上宽敞大方的铝合金窗户,整栋房子显得更漂亮,更大方,村民们也住得更舒服。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中村里也有很多人外出打工和经商的,他们有的也在县里买起了商品房或是自己买地皮建起了三四层的楼房。为了带动农村发家致富,农业技术也慢慢被国家重视,我们村原本只是靠种田地为主,现在在政府的感召和扶植下开始发展绿色农业,村民的收入也多了起来,还有交通的变化也给改变居住条件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以上就是我的自身经历和调查内容,加上一些网上搜集的资料,得出以下调查结论)

四、调查结论:

现在,不但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而且人们的知识也得到了提高。这些都离不开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和引导。人民也真正当家做主了,农村住房条件的变化无不反映了国家改革开放的成就。我村农民的生活渐渐富足起来了,居住条件也随之提高。如今,农村已成为城里人羡慕的居住场所,农村空气清新,建房成本低,住宅可以建得宽阔,再加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村级水泥路行延伸到村里,拉近了城乡间的距离,生活也变得十分方便。

望着农村的变化,我感到非常的欣慰。祝愿我的祖国越来越昌盛,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调查报告范本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调查报告范本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调查 报告范本 指导老师:张建南 小组组长:王秀娟 小组组员:洪鑫张丽萍吴惠婷陈月燕吴茜娟 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决策,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决策。从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以来,为了进一步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我国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具有跨时代进程的政策,使我们的国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理解改革开放也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如何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策?这三十年来,珠海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我们小组讨论时: 提出设想: 通过本次小组同学之间的对红旗的调查研究以及研究性学习报告成果交流,使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质疑能力及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出最终方案: 分工查阅网络及书籍资料、以及红旗镇的实地调查,从而整理出相关材料,写一篇有关阐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

变化的报告。 红旗镇的新楼(实地调查): 研究步骤: 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实地调查——总结展示成果——反复修改——得出结论。 组员分工任务负责: 1: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及经验(陈月燕)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吴茜娟) 3:珠海改革开放30周年政治、经济大事件 ( 联系珠海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吴惠婷) 4:负责照片的处理(张丽萍) 5:资料整理和组合,与各组员交流和反馈。 (王秀娟) 6:后期修改,负责上交作业和反馈老师的建议。 (洪鑫) 成果展示: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持续高速发展了30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以11%的年增长率高速度持续维持30年,中国是一个奇迹。以西方工业化发展道路在看,会出现经济循环,中国好像打破了此经济循环的命运,一直持续发展且没有减慢的迹象。

改革开放40年乡村道德生活的变迁

改革开放40年乡村道德生活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的道德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一方面,中国传统乡村道德文化生存的土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乡村的道德生活呈现出新的气象,农民接受了新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由服从伦理到自主伦理的转变是农民权利意识觉醒的标志;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行为规则和现代性价值观的影响,传统的乡村道德文化陷入了日益式微的境地。农耕文明是乡村文明的底色和本色,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中,乡村道德文化传统是重要的资源。 标签:改革开放;乡村道德生活;农耕文明;乡村振兴 中国传统的乡村文化具有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地缘和血缘为纽带、社会关系伦理为秩序的特色,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家风家训、乡规民约、习俗习惯和民间信仰等为基本内容的道德文化形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社会发生的变化是如此的剧烈和急速,以至于需要讨论“中国的乡村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乡村的巨变不仅仅表现在乡村发展的外在形态上,更体现在乡村文化尤其是乡村道德文化的变迁之中。伴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中国传统乡村道德文化生存的土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乡村的道德生活呈现出新的气象,农民接受了市场经济机制下新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同时,以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为标志的市场经济行为规则和道德文化强势来袭,传统的乡村道德文化陷入了日益式微的境地。农民日益个体化的自主选择和个体权利意识的觉醒以及市场化和现代性价值观的影响,使得当代中国乡村道德文化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 一、乡村道德生活新气象:伦理观念更新驱动道德实践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经历了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过程。正是有了思想的解放,我国才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巨大转变。改革开放是对中国人精神世界的解放,它承认并鼓励每一个人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为每一个人提供了更新价值观念、改善物质生活和主宰人生命运的机会与舞台。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不仅中国乡村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在精神生活领域,农民的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得以全面更新,现代社会的权利观念、公平正义观念、环境保护意识和慈善意识等被广大农民所理解和接受。农民因思想解放而开阔了视野,为新型乡村道德生活的建构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在乡村各级党和政府部门的主导下,全国乡村的道德建设创新活动丰富多样、精彩纷呈。在村民的积极参与下,各具特色的乡村道德实践正在全国乡村如火如荼地展开,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乡村道德建设的每一个微小行动、每一次创新变革,都在书写着充满生机的乡村道德生活新篇章。 第一,以乡村社会管理为突破口,努力改善民生,夯实乡村道德建设的根基。仓廪食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农民只有在享受了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成果,其根本利益和基本权利得到切实维护和保障、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前提下,才能

关于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关于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无论在物质、经济还是在文化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城市里,更体现在农村里。我来自 城中村,但是,我的家乡也曾是个很普通的农村,所以就我居住的 城中村,和村民们的一些回答,浅谈一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变化关键词:改革开放;农村;变化; 一物质方面的变化 我的家乡就在广东珠海,广东的三个特区之一,所以农村的变化更为显著。据父亲描述,早在80年代,珠海已经不再使用粮票等以前购买物品的必需品,这是很大的进步。 在“吃”方面,明显要比过去好多了,以前不舍得吃的猪、鸡、鸭、海产都能够搬到餐桌上来了,并且从80年代后期到现在,家庭的菜谱一直没怎么变过,但是村里面多了很多沙县小吃、兰州拉面等地方特色食物,丰富了我们的菜谱。在住方面,我村经历了从草房、到泥砖房、到青砖房、再到红砖房的转变,而现今,我村的住房统一规划,所有的房子统一建起,比以前的住房更是美观了许多。在衣服方面,我村也早早地脱离了“黑蓝灰”三色,穿上了好看的衣裳。在出行方面,从最开始的人力、到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汽车,我们的出行变得方便,与外界交流也方便了许多。 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深深地鼓舞了村民,使得村民们更加努力的工作,来改变自己的家乡。 物质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坏处,商品流通,毒品也就流入进来了,

在十多年前,就有一批年轻人染上了毒瘾,没钱了,便去头蒙拐骗,找钱去吸毒。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批年轻人有的戒毒了,有的失去了年轻的生命,有的还在苟延残喘。这让他们的父母痛心,也让乡亲们揪心。 二经济方面的变化 这些看得见变化,是由于我们经济模式的改变而产生的。 和普通的村落一样,我们世代以耕田为生,由于靠近山边,了不起也就是有一门捕鸟捕蛇的技艺。据老一辈人的讲述,他们那时候是下田赚工分来养活家庭,但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就变了,因为村里引进了工厂。最开始引入应该是制衣厂,随着工厂的建立,许多的外来人口来到了小小的村子。人多了,各种各样的店面就多了,吃的、穿的、用的都有,这大大带动了我村的经济发展。 工厂的地原本是耕田的地,没得耕田了,村民们有的直接就进入村子里的工厂,有的索性开起了店面,有的也出外去寻求机遇。还有一群先进的人成立了农村合作公司,让村民更多一条出路。由于靠近澳门,我村村民思想也十分地先进,纷纷走出农村,去到澳门当起了劳工。 随着思想的改变,村民们越来越注重环境,开始要求重污染的工厂迁出了村子,而继续引进低污染甚至无污染的工厂。工厂走了一些,但是村子依旧留住了很多的外来人口,这有赖于珠海的交通便利,我村靠近马路,去市中心非常地方便,而村民们也利用新建的、多余的房子以低廉的租金来吸引前来珠海打工的人们;有手艺的人们更是使出自己的真本事,打出了名气,吸引了回头客。

乡村改革开放40年巨大变化感想

乡村改革开放40年巨大变化感想我真有三个家。一个在洪泽老家的乡村,一个在家乡的小镇,一个在紫金山北的xx四大保障房之一的丁家庄。 洪泽乡村的家,在五乡涧河的南面,苏北平原普通寻常的小村子。1979年秋冬,两间土坯茅草房,没有隔墙,只有一架人之梁。这是母亲和姐姐早晚挑泥抟土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家。大灶烧饭,水缸盛水,床旁圈个一人高的粮囤,一张吃饭的小饭桌。家徒四壁。木板门缝隙塞得进手指。住了几年,夏天,外面大雨倾盆,屋内滴滴哒哒;冬天,西北风呼呼吼叫,房内寒风嗖嗖。我和母亲在这个一贫如洗的家里,生活了10多年。到了1994年,土坯房墙体开裂,房梁塌陷,已经摇摇欲坠。我跟姐姐借了1500元钱,买一万块砖、几百块瓦、两车石灰,在年底盖起了两间红砖青瓦房,有20平米。一间盘了一口大灶,一间母亲居住。母亲一人在这个家孤独地生活了20多年。 能在家乡的小镇安家,得益于“美丽乡村”新农村整治改造。建设新农村,美化新家园,洗脚进城,成为农民普遍的迫切愿望。镇上统一规划,一排排错落有致气派的“农民别墅”,在家乡的小镇相继落成。在xx打工的妻子听到这个消息,心里痒痒的----“我们也在家乡的小镇买一套吧!等到退休了,还是回老家的小镇养老,舒适安逸。” 说买,就积极筹措资金,交了20多万房款。毛坯房,框架结构,两层半的门面。联系装修师傅,水电排线安装先行,瓦工完工,木工进场,油漆涂装。秋初动工,2015年春节前装修完毕。简单装修,

花去了13万元。妻子乐呵呵把自己积攒的7万元私房钱交了装修尾款。 小镇两层半的门面房210平米,一楼大厅80平米,挑高米,宽敞明亮;刚装修好,大哥进客厅到厨房:“呵!厨房好大噢!”一楼的厨房、卫生间面积30平米。这是由后院精心改造而成的。 2015年春节,孩子外公开开心心地在小镇的新家,举办了70寿辰。亲朋满座。赞不绝口。 喜事,一桩接着一桩!小镇的“农民别墅”年初刚入住。xx新房接着年底装修好,我特地带儿子参观新家,进了家门,打开所有照明灯:“你还满意啊”上四年级的儿子直乐呵:“嘿嘿嘿----满意!” 在2015年11月30日,xx丁家庄的新房乔迁入住。我决定接87岁的老妈来xx住住。爱人是个有心人,包车,特地邀请她的叔叔和舅舅一起来xx的家中作客。 xx的家,房子不大,两居室80平米,是一套拆迁安置房。应该感谢公司董事长的鼎力相助。 原来住在xx滨江的老旧小区,几十户人家共用厕所。没有管道煤气。楼道逼仄。由于居住空间小,楼梯遮挡起来就是厨房,一家烧菜,家家飘香。当时的xx市领导走访滨江后说,下关的老旧小区跟苏北的小县城没有啥两样。 滨江开发,排上市政府的议事日程。2011年初,滨江整体拆迁拉开序幕。xx四大保障房建设在如火如荼地不断推进。拆迁、过渡、选房、装修。在美好的期待中,渡过了5年。2015年夏初拿到新房

改革开放给我的家乡带来的变化

改革开放给我的家乡带来的变化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弊端日渐明显,使得它却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阻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为了尽快提升经济发展速度,促进社会的进步,邓小平与党内的开明派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这场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并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这就是1978年中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关于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也是解放思想,它激发了各行各业的劳动积极性,使得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是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具有历史性的转折点,为我国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基本的动力。 改革开入三十多年来,不仅为我国的城市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促使我国农村的经济有了飞一般的改变,以前的农村是落后封闭的,现在的农村是开放而先进的,下面我就从我所感受到的几个地方谈谈改革开放对我的家乡带来的变化。 我所能感觉到的最多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变化,更早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可能只能从别的资料上得来一些,但就我所能知道的事实已经足以说明改革开放给我国农村带来了很多的益处! 改革开放以前,农民的税负很重,且当时的科技还不够发达,同样的土地上,由于种子的好坏、种植的方法、肥料等因素,在当时得到的农产品于交税之后几乎只能勉强供一家人生活,根本不可能对外输出;而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科技有了较大的进步,农民有了更好的种子,更科学的种植方法,单位面积上所得的农产品是之前的几倍,加上之后国家富强,对农业税的减免至最后的免除,现在的家乡,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还能对外输出农产品,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的改善,改革开放让国家变得富强,从而国家有力量来扶持农村,最大量地减轻农村的负担,现在不仅不用交税,国家为了缓解城市压力,甚至利用各种政策鼓励大家

近代历史变革——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的变化

近代历史变革——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的变化作为农村出来的孩子,生在90后,肯定是经历不了改革开放初期的那种热潮。但是在相对落后一点的农村,我经常听到一些长辈谈及现代农村的诸多变化,他们也都是十分感慨,现在的生活真的远超从前了。从自身经历而言,童年时没有见过的许多事物,现在纷纷涌现,那些年经历的一些农村苦,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变成了历史洪流中的一片浪花。 小时候包括现在,也是经常听大人说着,以前吃的粮食只有玉米面粗粮,吃红薯干儿、红薯粉儿、红薯叶,当时要想吃上一回白面,那得等到过年,还不一定吃得上。农村呢,除了过年,没有过其他节假的习惯,一是没钱没物过,二是都要出工做活,也没时间过。那时,农民最大的奢望与梦想,就是能天天吃大白米饭。至于菜,就只有天天开水煮蔬菜了,油肉这些平常是没有的,也只能是过年时能吃几天。 古代晋惠帝曾问老百姓何不食肉糜?那么要问那时候的农村有肉吃吗?当然有,只不过吃肉的机会也是很少。听父亲说,当时生产队里养猪,遇到特殊的日子,就会选一头猪杀掉,全队人吃肉。那个时候吃肉叫打牙祭。父亲还说,80年代中后期,农村里吃肉的机会已经开始多了起来。 这时农村也通电了,一开始出现了 收音机,慢慢黑白电视开始出现,不过那时停电是经常的事。对于农村的住房变化,这个算是最直观、最明显可以看到的变化了。当年的建筑,土墙,灰瓦,屋顶竹结构,易腐朽,由此也导致了下雨天屋里漏水的现象。在奶奶去世之前一直住的是这种房子,我也在里面住过很多次。冬天可以挡得住风,但是下雨的时候就没有办法了。住土墙茅草房,最凄惶的时候是下大雨时,

房顶漏水,家中盆桶罐之类的容器得全部用上,晚上直接无法安睡。但漏水还不是最令人担忧的事,最让人恼火的事墙脚浸水进水。老土墙房,通常没做什么基础,经年累月,墙脚被老鼠打了好多洞,雨水会从洞中浸进来,浸湿家中还是小事,最主要的是担心土墙会被泡松垮塌。所以,每当下大雨,我们小孩在屋内用盆桶罐接漏水,大人得冒雨在屋外掏檐沟,使雨水尽可能地流走不形成积水,保护墙脚。这种住房现在还存在的原因是不舍得拆,基本上所有的新建住房都变成了砖瓦结构,结构比较科学合理,屋顶也不再漏水。更有许多的人盖起小楼,买上了小车,脱离了贫困生活。 当时买布要凭布票,每人每年的购买量都是有记录的。买布用来做衣服,但是当时好几年都不会有新衣服穿,基本上都是打补丁,一件衣服打满了大大小小的补丁。鞋,男人一般穿解放鞋,女人多是自己做的鞋。小孩一年可能有大半年是打光脚板,冬天天冷才穿鞋,袜子基本没有。 慢慢地,时代在变,生活在变。我们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 农村改革开放,不但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变化,更主要是彻底改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农民已经不是只会捏泥巴的"农二哥"了,农民在改革发展的洪流中学会了经商办企业,许多农民成了企业家大老板。农民自己改变了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知道走出去务工做生意赚钱,相当部分农民由此成为"城里人"。农民已不墨守成规,守着"一亩二分田"过日子,农民利用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发展农业经济,也是土地流转的运作,让很多农民离乡不弃土,放手务工经商。农民不再愚昧无知,懂得了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上,大力推广和运用新科技、新品种。在劳务上,积极主动参加实用技能培训,争当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培养下一代上更加重视教育和投入。 改革开放即将四十年,农村发展变化巨大,农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党中央非常重视农村的发展,把"三农"工作列入各级党政重中之重工作,进一步制定了农村发展和惠民政策。统筹城乡发展,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辅农业,农民权益保护,农村

农村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的住房变化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近四十来年农村的住房变化 房子,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一个人生活的栖息地,也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门话题。 几十年来,关于房子,有太多的变化。从土房到盖板房、从木头房到水泥房、从平房到楼房、从福利房到商品房,从一家几口人蜗居在不到20平米的斗室里,到现在一家人享受着上百平米的居室……这就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我们告别旧时代的一缕春风。从六、七十年代的平房筒子楼,八十年代的单元楼,九十年代的二室一厅、三室一厅到跨入新世纪的小高层、复式住宅、跃层、别墅,从“居者忧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居者优其屋”的变化深刻地体现了时代的进步。 一、调查目的: 自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国民的生活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然而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国家农村住房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对住房变化的情况,我们特做了此项调查。 二、调查手段: 1、口头调查:采访村民、结合自身在农村长大所对农村住房的了解 2、资料搜集:通过上网,及相关报刊杂志查找一些有关改革开放30年住房的变化。 三、调查内容: 1、住房的变化 还没进行改革开放前,爷爷那一辈住的大多都是土坯房和茅草房。所谓的土坯房就是四边的墙壁都是用土围成的,中间是用大大的木桩构成的房梁,一般都是选择比较坚硬和耐用的大木材,顶上是简易的瓦顶盖,屋内又暗又潮湿,天气好时,可以在外面煮饭菜,遇到天阴下雨,只好把生好火的炉子提进屋内,煮饭、炒菜时,房内不透风,充满了油烟。 后来到了爸爸那一辈,他少年时候已经改革开放了。记得爸爸说到他小的时候住的也还是土坯房,家里姐妹多的家庭居住条件很拥挤。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1978年国家实行承包责任制,到1979年,村民们开始有些余粮,生活比以前宽裕了些,爷爷决定带领爸爸几姐弟们改建砖房,房子建成后,一家人确实欢喜了好一阵子,但是不久,砖房的种种不足之处也体现出来了,首先是取暖问题,每次在房子里生火时总是乌烟瘴气,没过两年白白的墙就被熏黑了;其次是没有卫生间,大小便只在住房外解决,尤其是夏天蚊虫特别多,对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变化精选.

1 / 4word.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三个代表的指导下,我们党和人民坚持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与此同时,中国农村产业也正蓬勃的发展着。从以下几点不难看出,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农村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公路建设的变化 以前窄小的土路一到下雨就变成了“水泥路”,现在变成了真正宽阔的水泥马路,中间三四辆车可以并排通行,在街道上畅通无阻,路两边的人行道栽满了高大的树。下雨天也不怕出不去了。所以,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也支援了农业生产,把农民的致富路铺到家门口。为农村经济发展,为繁荣农村经济提供了服务;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也就是促进了农村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全方位的发展。所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落脚点就是要更好的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随着改革开放后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物流增加,商品经济逐渐活跃,农业和农村经济逐步向社会化方向发展,旧的以拖拉机和人力、畜力、自然力为主的运输方式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尽快改变农村落后的交通现状已变得适分迫切,同时也对农村公路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交通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来说,农村公路建设直接关系到农业整体水平的提高;离开了农村公路的跨越式发展,也不可能完成新的跨越式发展。所以对农村来说,加强公路建设是必要的改变,也就是加快农业发展的保障。特别是近几年来,公路建设的速度更是惊人,一条条的公路就如一条条蜿蜒盘旋的巨龙一样,一直延伸到家门口。 二农用工具及交通工具的变化 以前农村人劳作耕田全都是用水牛,尤记小时候我常常跟着爷爷去犁地,用的都是黄牛拉的小车,即费时又费力。而现在,先进的耕田机器代替了简单的劳作,农忙的时候都是用农用专用的收割机、插秧机、犁地机等。以前我们用黄牛耕地,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不好。现在我们用先进的耕田工具,不但省力,而且耕种快捷,节俭了劳动力,可以出去打工挣钱,加快了农民致富速度. 以前我们都是用人力小板车或者再先进一些用牧畜拉车去办事,而如今家家都是用拖拉机了,更甚至都使用私家车了。现在随着公路建设的进步发展,公交车随处都有了,四通八达的,到哪儿都有。 三农村住房的变化 “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要争气,要看变化有多少,住房条件少不了”。与过去相 比,当今的住房条件简直是今非昔比!改革开放前的农村家家户户住的房子全都是毛草房。 2 / 4word.

近代历史变革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的变化

近代历史变革——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的变化 作为农村出来的孩子,生在90后,肯定是经历不了改革开放初期的那种热潮。但是在相对落后一点的农村,我经常听到一些长辈谈及现代农村的诸多变化,他们也都是十分感慨,现在的生活真的远超从前了。从自身经历而言,童年时没有见过的许多事物,现在纷纷涌现,那些年经历的一些农村苦,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变成了历史洪流中的一片浪花。 小时候包括现在,也是经常听大人说着,以前吃的粮食只有玉米面粗粮,吃红薯干儿、红薯粉儿、红薯叶,当时要想吃上一回白面,那得等到过年,还不一定吃得上。农村呢,除了过年,没有过其他节假的习惯,一是没钱没物过,二是都要出工做活,也没时间过。那时,农民最大的奢望与梦想,就是能天天吃大白米饭。至于菜,就只有天天开水煮蔬菜了,油肉这些平常是没有的,也只能是过年时能吃几天。 古代晋惠帝曾问老百姓何不食肉糜?那么要问那时候的农村有肉吃吗?当然有,只不过吃肉的机会也是很少。听父亲说,当时生产队里养猪,遇到特殊的日子,就会选一头猪杀掉,全队人吃肉。那个时候吃肉叫打牙祭。父亲还说,80年代中后期,农村里吃肉的机会已经开始多了起来。 这时农村也通电了,一开始出现 了收音机,慢慢黑白电视开始出现,不过那时停电是经常的事。对于农村的 住房变化,这个算是最直观、最明显 可以看到的变化了。当年的建筑,土墙,灰瓦,屋顶竹结构,易腐朽,由此也 导致了下雨天屋里漏水的现象。在奶 奶去世之前一直住的是这种房子,我也 在里面住过很多次。冬天可以挡得住风,但是下雨的时候就没有办法了。住土墙茅草房,最凄惶的时候是下大雨时,房顶漏水,家中盆桶罐之类的容 器得全部用上,晚上直接无法安睡。但漏水还不是最令人担忧的事,最让人恼火的事墙脚浸水进水。老土墙房,通常没做什么基础,经年累月,墙脚被老鼠打了好多洞,雨水会从洞中浸进来,浸湿家中还是小事,最主要的是担心土墙会被泡松垮塌。所以,每当下大雨,我们小孩在屋内用盆桶罐接漏水,大人得冒雨在屋外掏檐沟,使雨水尽可能地流走不形成积水,保护墙脚。这种住房现在还存在的原因是不舍得拆,基本上所有的新建住房都变成了砖瓦结构,结构比较科学合理,屋顶也不再漏水。更有许多的人盖起小楼,买上了小车,脱离了贫困生活。 当时买布要凭布票,每人每年的购买量都是有记录的。买布用来做衣服,但是当时好几年都不会有新衣服穿,基本上都是打补丁,一件衣服打满了大大小小的补丁。鞋,男人一般穿解放鞋,女人多是自己做的鞋。小孩一年可能有大半年是打光脚板,冬天天冷才穿鞋,袜子基本没有。 慢慢地,时代在变,生活在变。我们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 农村改革开放,不但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变化,更主要是彻底改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农民已经不是只会捏泥巴的"农二哥"了,农民在改革发展的洪流中学会了经商办企业,许多农民成了企业家大老板。农民自己改变了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知道走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看昆明农村新变化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看昆明农村新变化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回首过去,40年的风雨路程,一路艰辛汗水,依然还是斗志昂扬。这四十年全国人民只争朝夕,开拓进取,取得了令人惊喜的进步。改革的路途虽然艰辛,但是收获却丰硕无比。4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中国科技也飞速发展,制造业正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改革从城市到农村、从东部到西部、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逐步深化。使中国社会发生全方位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前后,国内各个方面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尤其以人口居多的农村变化最大,接下来就基于昆明周围一个农村谈一下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村的新变化。 【经济】 对于农村而言,谈经济自然离不开农业这个话题,这里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就是2016年,在2006年2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张面值80分的纪念邮票,名字叫做《全面取消农业税》,以庆祝从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从1992年开始,中国改革开放正式对农业体制进行改革,2006年废除延续千年的农业税,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转型新时期。 这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做出了重大调整,是对农民在税负上与城市居民平等地位的恢复,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为解决三农问题,政府完善农业补贴相关政策,鼓励和指导农民在土地上发家致富。 我所熟知的这个乡村,前几年以种植烟草为主,实行政府补贴,烟草公司设置站点负责收购,从整体上解决了农民种地找不到销路的问题。近几年,烟草进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变化

我家位于豫西的洛阳的一个农村里,小时候家乡的环境很好,那时经常听到鸟叫,处处都是大树,书上也有很多鸟窝,夏天的傍晚在河边有很多萤火虫在飞舞,树上也有很多知了在唱歌,整个生态环境非常好,非常适合人居住。同时我们家乡的伊河滩里也有很充足的水,有很多的鱼和蛇,夏天我们习惯去哪洗澡和逮鱼,还有我们的地里的水也很深,可以种水稻,并且年年都是大丰收甚至我们那湖地里的水经常可以埋没我父母的膝盖,每次收稻谷的时候就是最累的时候,因为地理水深,泥多,每次只能拿一捆稻谷,并且稻谷上很多水,也很重, 童年的家乡永远是美好的,环境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家乡的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家乡的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村西边的油漆厂,经常排放一些难闻的气味,最严重的是他在我们村的上风口,一排废气,我们村子里都是那味道,非常难闻,还有他还给我们存的小河里排放废水,弄的我们的小河里经常漂起死鱼,再加上那个上游的造纸厂也经常排放污水,现在我们村的小河已经断流了,没有流水了。五一放假我回家,去了我们的伊河滩,那里的地也很旱,汗的不可思议,因为以前那里的地的水总是埋没膝盖。我问了我母亲为什么会这么旱,她说我们伊河滩的树都被伐完了,也建了很多沙场,专门挖沙卖沙,导致我们河滩的水位不断的下降,现在我们伊河滩的地只有就少部分还能种水稻,很多地已经该种小麦,玉米,油菜的旱地作物了。 母亲的一番话让我陷入了深思,我们村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也很快,人民的购买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不再是以前单靠种粮食卖粮食过日子了,甚至现在很多人都不愿种地了,都将地转让给了别人,因为他们赚的钱已经够自己一年花了,这不得不承认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环境问题,我们村的小河断流了,以前夏天的时候河水还很深,我们还经常在洗澡,现在却断流了,留给我们下一代的只是一个干涸的河床,只能听我们给他们讲那些小河的故事了。所以我感觉要想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产业结构化升级,好在这正是十七大报告所提出的一个战略任务。 十七大报告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涵盖经济增长的含以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了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还很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影响到短期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将严重制约长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这些经济增长模式导致很多地方或大或小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的发展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的发展变化 姓名:刘霞班级:10环艺一班学号:20101107113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波澜壮阔,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硕果磊磊。改革开放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我是改革开放初进入乡镇工作的,经历了农村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参加了农村改革开放工作,目睹了农村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谈点改革开放农村发展变化的感受。 家庭承包经营,农民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春风首先在农村吹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成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落实为基础,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充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成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举。农村家庭承包经营,改变了人民公社是生产经营方式和计划经济模式,初步构筑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家庭承包经营是在坚持土地等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把土地使用权承包给农户,确立了家庭承包经营的主体地位,赋予了农民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农村总体进入了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近三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家庭承包经营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方式。一九九八年党中央又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进一步稳定了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农村改革开放,农民思想观念大转变。农村改革开放,不但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变化,更主要是彻底改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农民已经不是只会捏泥巴的"农二哥"了,农民在改革发展的洪流中学会了经商办企业,许多农民成了企业家大老板。农民自己改变了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知道走出去务工做生意赚钱,相当部分农民由此成为"城里人"。农民已不墨守成规,守着"一亩二分田"过日子,农民利用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发展农业经济,也是土地流转的运作,让很多农民离乡不弃土,放手务工经商。农民不再愚昧无知,懂得了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上,大力推广和运用新科技、新品种。在劳务上,积极主动参加实用技能培训,争当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培养下一代上更加重视教育和投入。

论述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农村的变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0815855489.html, 论述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农村的变化 作者:李明虎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03期 四十年前,邓小平同志指出国家再不实行改革,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事业必然会被葬送。现如今,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人们的面貌都发生了非常深刻的转变。国际社会中,我国的地位举足轻重,主要来自于坚持不懈的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四十年众志成城,四十年砥砺奋进,四十年春风化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开放顺应了我国人们要美好生活、创新和发展的历史要求,对世界各国人民要和平生活、合作和发展的时代潮流有所契合。中国改革开放必然会获得成功,也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1农村生态的变化 我国在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另外,农村环境也是我国环境保护战略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必然会影响到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进程。但是,农村环境保护新形势在现如今的的农村环境管理体系中很难得得到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但是,随着城市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生态环境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危害,尤其是相关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氛围不高的情况下,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必然会受到更严峻的挑战。 2 乡村发展的变化 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发展获得的成令人瞩目,但发展失衡的现象也变得日益显著,主要表现为同群体利益诉求的失衡、区域发展失衡和城乡发展失衡。城乡失衡是当前最引人关注的问题。环境保护、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城乡之间的差异也日益显著。农民的改革红利远落后与城镇居民,进而导致农民日益贫困。农民存在的贫困是现实存在的,只要是不平等的公共服务供给、“权利”、“身份”被制度化的结果,最终导致农村呈现出严重环境污染、养老照顾不到位、医疗供给不足、农村教育滞后等问题的出现。假如不能够有效和科学的解决上述问题,那么农民生活质量的可持续改善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必然会受到制约,农村社会锚段必然会有所加剧。改革的副产品——农村民生危机与改革的终极目标有很大的背道而驰。所以,农村民生建设的焦点问题应当进一步对农村民生改善的社会治理进行入手,对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转型的进一步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农村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民生发展的水平。 3 农村民生的变化 农村土地制度的完善以及政治、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长对农村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与此同时,国家还釆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差距的变化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30年,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曲折起伏的阶梯状特征; 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很大、有继续扩大的态势;东、中、西三大地带间呈现差异扩大的态势,东西间差异最大, 中西间差异最小。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适当扩大, 促进了农村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我国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的大量减少;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 关键词:改革开放;农村居民收入; 收入差距变动; 经济影响 一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情况 改革开放30年来, 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了, 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了。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是一个长期的、分阶段的过程。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有三个主要来源:农村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和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基本趋势 观察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情况。大体看来,30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在前后连续的各个期间呈现出类似梯级的变动趋势或轨迹。 第一阶段: 1978~ 1984年, 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开始变大。 1978年我国处在是改革开放之初,广大农村还在实行带有平均主义性质的人民公社分配制度。这一阶段,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第一次获得了经济的自由独立,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递增,但同时, 差距开始拉大。 第二阶段: 1985~1991年, 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呈加速扩大的趋势。 这一阶段,由于农村受到劳动力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双重影响, 国 家对农业的投入相对减少,而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升,致使广大以务农为唯一谋生手段的农民收入大幅下降, 而沿海和部分率先实行改革开放地区的以多种经营、多渠道就业的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急速拉大。 第三阶段: 1992~1997年, 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时大时小且变动不大的特征。 这一阶段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先扩大、后缩小。其原因在于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后, 改革开放早、力度大的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居民收入迅速增长, 相对而言, 其他地区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村地区对新政策反应迟缓,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与分析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与分析 内容摘要:回望祖国大地,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年头了。30多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多年,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多年。我们通过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了解到改革开放为我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进一步了解它的具体成就,学校在寒假中组织了这次实践调查活动,而本文就是这次实践调查的具体结果与分析。以数据和论述的方式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 关键词:改革开放发展小康生活解决温饱问题历史转变 调查地点: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 调查时间:2012年1月15日

调查对象:村委书记及部分党员领导人及部分村民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访问调查。。查阅本村有关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文件资料。。 调查者:李田田地质(科本10-1) 正文: 调查背景:汶上县位于济宁市北部,是历史悠久的佛都之城,因有佛牙舍利而闻名。这里的农民朴实善良,大多数以农业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村庄以聚民为主,每家每户挨在一起,房子大多都是以前那种形式,有几户盖起了二层小楼房。左邻右舍处的都很熟,很有感情,不像城市的住宅小区,大家彼此也不是很熟悉。有的住了好几年都不知道隔壁住的是谁。最有意思的是,村民家几乎家家都会开垦一小块菜地,种些时令蔬菜,等到成熟时相互赠送些,这样又加深了村民之间的感情。 调查目的:改革开放至今已走过三十三个年头,历史的发展和实践的效果,已经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轫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征。无论是让腰包鼓起来还是让脑袋鼓起来,其实都是有道理的,时代的不同,政策的指向性和致富的方法上必然也就不同。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理念,“两个大局”的思想也对于加速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最终实现了小康的目标。胡锦涛主席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多年,

从家乡变化看改革开放40周年

从家乡变化看改革开放40周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宣示把中国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40年后的今天,XX县大地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10年,单城简直像奔向了快车道,大建设一日千里。 XX县,古称单父,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苏鲁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因舜帝之师单卷居此而得名,大汉英后吕雉故里。XX县面积1702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浮龙湖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502个行政村。2014年末,XX县常住(户籍)总人口106.7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62.5亿元。 XX县地处华北平原中心地带,是中国商品粮棉、油料基地、平原绿化标准县,XX县是中国武术之乡、中国楹联之乡、中国西红柿之乡、中国青山羊之乡、中国长寿之乡。 2005年底117.78万人,人口密度为692.13人/km2。其中非农业人口15.81万人。男女性别比102:100。人口出生率10.3‰,死亡率5.95‰,自然增长率4.35‰。有少数民族22个,共3320人。 截至2012年底,XX县总人口120.9万,百岁以上老人150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0万分之12.4,全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共有20.06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6.59%;80岁及以上老年人共3.7万人,占全县老年人口比例的18.4%。2013年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2014年末,XX县常住(户籍)总人口106.7万人。

2013年,XX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亿元,同比增长19.7%;三次产业比调整到19.5:51:29.5,二三产业比重提高2.5个百分点。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6.46亿元,增长2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8亿元,比年初增加1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72元,分别增长7.2%和16%。 2013年共落地过亿元项目48个,完成千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69.5亿元,同比增长30%;25个过亿元项目顺利投产。在全市三次大项目观摩评比中,获得了两次第一、一次第二的成绩。 2013年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4.68亿元,比上年增长 8.5%;粮食总产58.7万吨,增长20.5%;棉花总产3.4万吨,增长0.6%;油料总产5万吨,增长12.3%;水果总产22.5万吨,增长12.1%;蔬菜总产15.37万吨,增长2.5%。肉类总产11.21万吨,禽蛋总产5.7万吨,奶类总产0.36万吨。水产品总产1万吨,增长7.53%。全年人工造林面积2450公顷。全县农机总动力189.6万千瓦,增长2.9%。 2013年,XX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4亿元、利税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5%和31%;完成工业用电量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7%;完成工业技改投入41.5亿元,同比增长18%。加快推进重点企业膨胀,尚舜化工4020、泰信纺织210台织机等一批扩改项目顺利投产,骨干企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全县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4家,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9家,其中超过8000万元的3家。 2013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1.41亿元比上年增长28.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2家,实现增加值14.68亿元,增长34.03%;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5.06亿元,增长46.88%。实现利税4.93亿元,增长46.9%;

从家乡变化看改革开放

从家乡变化看改革开放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建国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这次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从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正式开辟。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终于从严重的历史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新长征,党的工作重点步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波澜壮阔,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硕果磊磊。改革开放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我是改革开放初进入乡镇工作的,经历了农村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参加了农村改革开放工作,目睹了农村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谈点改革开放农村发展变化的感受。 家庭承包经营,农民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春风首先在农村吹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成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落实为基础,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充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成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举。农村家庭承包经营,改变了人民公社是生产经营方式和计划经济模式,初步构筑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家庭承包经营是在坚持土地等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把土地使用权承包给农户,确立了家庭承包经营的主体地位,赋予了农民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农村总体进入了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近三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家庭承包经营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方式。一九九八年党中央又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进一步稳定了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农村改革开放,农民思想观念大转变。农村改革开放,不但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变化,更主要是彻底改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农民已经不是只会捏泥巴的"农二哥"了,农民在改革发展的洪流中学会了经商办企业,许多农民成了企业家大老板。农民自己改变了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知道走出去务工做生意赚钱,相当部分农民由此成为"城里人"。农民已不墨守成规,守着"一亩二分田"过日子,农民利用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发展农业经济,也是土地流转的运作,让很多农民离乡不弃土,放手务工经商。农民不再愚昧无知,懂得了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上,大力推广和运用新科技、新品种。在劳务上,积极主动参加实用技能培训,争当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培养下一代上更加重视教育和投入。农民也不再是不懂生活的"乡下人",农民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讲究。农民思想观念的大转变,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社会风气的大好转。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更加与和谐社会构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