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纺织材料学教案14 织物的组成、分类与结构

纺织材料学教案14 织物的组成、分类与结构

纺织材料学教案14 织物的组成、分类与结构
纺织材料学教案14 织物的组成、分类与结构

第十四章纺织品的服用性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纺织品的基本服用性能。

2、使学生掌握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涵义、内容、评价测量指标。

3、使学生了解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内容及其评价测量指标

2、教学难点:纺织品服用性能评价指标的具体测量方法

教学与学习建议:

1、教学建议

授课形式:讲解与讨论,实验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内容涵义及其评价指标;

充分做好实验准备。

2、学习建议

通过讲解了解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具体内容;

通过记忆和理解,掌握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及其测量方法;

通过实验掌握主要性能的测试方法,熟悉有关国家标准,熟练掌握测试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第十四章纺织品的服用性能

第一节纺织品服用的外观性能

一、光泽

1.织物的光泽

织物的光泽是正反射光、表面散射反射光和来自内部的散射反射光的共同贡献。

2.织物光泽的评价与测量

图14-1 二维对比光泽度测量方法示意图

3.二维漫射光泽度

图14-2 二维漫反射曲线的测量方法示意图

4.影响织物光泽的因素

二、白度、色度、色牢度

三、抗褶皱性能及褶裥保持性能

1.抗褶皱性能

(1)折皱与抗皱性

织物被搓揉挤压时发生塑性弯曲变形而形成折皱的性能,称为折皱性。抗皱性为在力作用下产生折痕后的回复程度,即织物抵抗此类折皱的能力称为抗皱性。其影响织物的外观和平整。

(2)抗皱性的测量及指标

①折叠法

图14—3 垂直法

180

1701

601

50140130120110

10090

80

7060

5040302010(b )

)

弹簧夹

试样夹

1

试样

刻度盘

图14—4 水平法

②揉搓拧绞法

(3)影响织物抗皱性的原因及主要因素

①纤维性状 ②纱线结构 ③织物几何结构 ④环境条件 (4)改善抗皱性的方法

2.织物的褶裥保持性

(1)织物褶裥保持性的一般概念

织物经熨烫形成的褶裥(含轧纹、折痕),在洗涤后经久保形的程度称为褶裥保持性。

(2)褶裥保持性的测量及指标

通常采用目光评定法测试织物褶裥保持性。

基本程序是:织物→折叠→熨烫→洗涤→对比样照→褶裥保持性评价。 (3)影响褶裥保持性的主要因素 (4)改善织物褶裥保持性的方法

(

3.抗皱性与褶裥保持性的相互关系

(1)抗皱与褶裥保持机制的差异

(2)两者的相互关系

四、抗起球与钩丝

(一)抗起球

1.起球性

织物在实际穿用与洗涤过程中,不断经受磨擦,使织物表面的纤维端露出于织物,在织物表面呈现许多毛茸,若这些毛茸在继续穿着过程中不能及时脱落,并相互纠缠在一起,被揉成许多球形小粒,这样的小粒被称为起球。

2.起毛起球机理

(1)织物起毛起球的过程

(a) 毛羽(b) 起毛(c) 纠缠

(d) 成团(e) 收紧成球(f) 脱落

图14-5 织物起毛起球过程

(2)起毛起球的机理

图14-6 起毛起球与摩擦作用时间的关系

3.测量与评定方法

(1)圆轨迹法

刷子架

前后移动

试样架

左右移动

重锤

试样

刷子

图14—7 圆轨迹式起球仪

(2)马丁台尔法

图14-8 马丁台尔型磨损仪

(3)起球箱法

图14-9 箱式起毛起球仪

(4)基本评定方法

4.起毛起球影响因素及消除方法

(1)影响因素

(2)消除起毛起球的方法

(二)织物的钩丝性

1.钩丝性:织物中纤维和纱线由于勾挂而被拉出于织物表面的现象称为钩丝。

2.织物钩丝性的测量方法和指标:

①钉锤式钩丝仪测量方法

②刺辊式钩丝仪测量方法

(a )钉锤式

(b )刺辊式(c )滚箱式

图14-10织物钩丝测量方法及机构示意图

③箱式钩钩丝仪测量方法 3.影响织物钩丝性的因素: (1)纤维性状方面 (2)纱线性状方面 (3)织物结构方面

(4)后整理加工方面 五、悬垂

织物因自重下垂的程度及形态称为悬垂性。悬垂程度是指织物在自重作用下下垂的程度。下垂程度越大,织物的悬垂性越好。悬垂形态是指织物伸出部分能形成均匀平滑和高频波动曲面的特性。

分静态悬垂性和动态悬垂性两种 一、静态悬垂性 1.定义

静态悬垂性是指织物在自然状态下的悬垂度和悬垂形态。 2.测量方法及指标

)

1(100100r

R r

F U A A A A F -=?--=

A D

A d

A F

A d

图 14-11 织物悬垂性测量示意图

图14-12 悬垂比计算示意图

3.影响织物静态悬垂性的主要因素

二、动态悬垂性

1.定义

动态悬垂性是指织物(服装)在一定的运动状态下的悬垂度、悬垂形态和漂动频率。

2.测量方法和指标

3.影响织物动态悬垂性的主要因素

4.可能的发展

六、起拱

第二节纺织品的手感

一、织物手感的定义与内涵

1.织物手感的定义

织物手感是织物某些机械和物理性能对人手掌刺激所引起的综合反应。2.评价对象及内容

织物手感或触觉风格的评价方式有感观评定法和仪器评定法。前者是依靠感觉器官获得的“风格语言”评价;后者是通过仪器测定织物有关的物理、力学量,然后计算得到织物的风格特性和等级。

二、织物手感评定

1.手感评定的基本方法

具体方法可归纳为一捏、二摸、三抓、四看。

2.手感用语

3.手感的分级与统计

(1)分级方式

对织物某项手感的基本特性(如滑糯程度、挺括程度等)以人为选定的尺度进行分档评分。

(2)统计评价

根据总秩序数对这些织物风格的优劣水平做出相对比较,做出感官评价的结果。

第三节纺织品服用的耐用性能

1. 撕裂

织物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受到集中负荷的作用,使局部损坏而断裂。织物边缘在一集中负荷作用下被撕开的现象称为撕裂,亦称撕破。

(1)撕裂强力的测试方法

舌形法

梯形法

落锤法

翼形法

(2)撕裂破坏机理

P

P

(a)单缝法

图14-13 单缝法撕裂破坏过程

(3)织物的撕裂曲线及撕裂强力指标

撕裂曲线

撕裂指标

图14-14 两种典型撕裂过程曲线(4)影响织物撕裂强力的因素

①响织物撕裂强力的内在因素

纱线性质

图14-15 织物撕裂强度与涤纶混纺比的关系织物组织

织物织缩

织物的经纬密

织物的后整理

②试验条件对织物撕裂强力的影响

试样尺寸的影响

撕裂速度的影响

温湿度条件

2.顶破与胀破

织物在一垂直于其平面的负荷作用下,顶起或鼓起扩张而破裂的现象称为顶破(顶裂)或胀破。

(1)测试方法与指标

弹子式顶破试验仪

气压式顶破试验仪

(2)织物的顶裂破坏机理

(3)影响织物顶破性质的因素

织物拉伸断裂强力对顶破强力有直接影响,通常,随着织物拉伸强力的增加,顶破强力明显提高。

机织物经、纬两向的结构和纱线性质差异程度对织物顶破或胀破强力有很大的影响。实验表明,当经、纬纱的断裂伸长率、织缩率和经、纬密相近时,经、纬两系统纱线同时发挥分担负荷的最大作用,顶破强力较大。反之,差异大的,首先在伸长能力差的系统断裂,顶破强力就较小。

在其他相同条件下,织物的伸长率和织缩率越大,顶破时的顶破伸长大,织物各个方向上的张力在顶裂方向的有效分力也大,使织物的顶破强力提高。

针织物正是具有高伸长率的特点和各向同性的调整,顶破强度较高。适当增加线圈密度也能使针织物顶破强力提高。

非织造布的纤维强度,纤维间固着点的强度是影响顶破的最关键因素。其次,纤维摩擦、卷曲和纠缠作用亦影响顶破性质。

除纤维、纱线和织物本身结构、性能影响织物顶破强力外,试验条件对顶破强力也有重要影响。如试样直径越大,弹子直径越小,测得织物顶破强力将降低。温、湿度的影响与织物拉伸强度影响相似。

3.耐磨

(1)织物的磨损机理

摩擦中纤维的断裂

图14-16织物表面受到磨损的示意图

纤维从织物中抽出 纤维被切割断裂 纤维表面磨损 摩擦生热作用

(2)织物耐磨性的测量方法及指标

①耐磨仪测量 a.平磨

平磨是指织物试样表面在定压下与磨料摩擦所受到的磨损。

(a )往复式

(b )回转式

图14-17 平磨式磨损测量机构原理示意图

b.曲磨

图14-18 曲磨测定仪

c.折边磨

图14-19 折边磨测定仪

d.复合磨

动态磨。

图14-20 动态磨测定仪

e.翻动磨

图14-21 翻动磨测定仪

()54321C O O O O O O ++++= (17-17) ②穿着试验

(3)影响织物耐磨性的主要因素

①纤维的性质和几何形状: a.纤维的几何特征 b.纤维的力学性能 c.合成纤维的软化点 ②纱线性状: a.纱线的捻度: b.纱线的条干: c.单纱与股线: d.混纺纱的径向分布: ③织物几何结构: a.织物厚度:

b.织物经、纬密和组织:

c.织物中经、纬纱细度:

d.织物单位面积的重量:

e.织物表观密度与毛羽:

f.织物结构相和支持面: ④试验条件

环境的温湿度、摩擦方向及压力等对织物耐磨性有较大影响 ⑤后整理

树脂整理可使织物耐磨性改善。

第四节纺织品的卫生防护

一、纺织品的服用舒适性

1.纺织品服用的热湿舒适性

织物的热湿舒适性是指织物在人体与环境的热湿传递间维持和调节人体体温稳定,微环境湿度适宜的性能。

一般认为人体在衣服内温度32±l℃,相对湿度50%±10%,气流速度25±l5 cm/s的范围内感到舒适。织物就是维持这一状态、进行热湿传递、调节的。(1)织物热湿舒适性的评价

①物理指标评价法

热舒适性物理指标

湿舒适性物理指标

热湿综合评价指标

②微气候参数评价

③暖体假人法

④生理学评价方法

⑤心理学评价方法

图14-22 热湿舒适区及W s 与T s曲线

(2)影响织物热湿舒适性因素

(3)织物热湿舒适性的应用

夏季服装面料的选择

冬季面料的选择

2.纺织品服用的接触舒适性

二、抗菌防臭性

1.抗菌及防护

一是抑菌杀菌作用,直接“抗菌”,多用于内衣;

一是通过拒水处理、微孔膜透气结构来阻断细菌透过织物实现“抗菌”,常用于外装。 2.防臭性

三、防紫外光性

1.光辐射防护的基本要求 2.纺织品紫外防护方法 3.防紫外线效果评价

表14-3 UPF 的数值及防护等级

UPF 值

效果 紫外透过率 UPF 等级 15~24

较好 6.7~4.2% 15,20 25~39 非常好 2.6~4.1% 25,30,35 40~50

优异

≤2.5%

40,45,50,50+

UPF 计算方法如式下式所示:

四、远红外吸收与发射

五、辐射屏蔽性 1.电磁辐射防护 ①电磁辐射防护数据

表14-4 家用电器电磁辐射检测数据 10-7 (特斯拉)

λ

λ

λ

λ

λλλλλλλλλλd T S E d S E T S E S E UPF ??∑∑=

??=

400

280

400

280400

280

400

280

吹风机70 录像机 6

复印机40 电熨斗 3

洗衣机30 传真机 2 ②电磁辐射防护方法

图14-23 电磁辐射防护服

2.高能辐射防护

①辐射来源及防护

②主要防护机理与材料

六、有害物质释放

纺织材料学教案14 织物的组成、分类与结构

第十四章纺织品的服用性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纺织品的基本服用性能。 2、使学生掌握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涵义、内容、评价测量指标。 3、使学生了解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内容及其评价测量指标 2、教学难点:纺织品服用性能评价指标的具体测量方法 教学与学习建议: 1、教学建议 授课形式:讲解与讨论,实验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内容涵义及其评价指标; 充分做好实验准备。 2、学习建议 通过讲解了解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具体内容; 通过记忆和理解,掌握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及其测量方法; 通过实验掌握主要性能的测试方法,熟悉有关国家标准,熟练掌握测试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第十四章纺织品的服用性能 第一节纺织品服用的外观性能 一、光泽 1.织物的光泽 织物的光泽是正反射光、表面散射反射光和来自内部的散射反射光的共同贡献。 2.织物光泽的评价与测量 图14-1 二维对比光泽度测量方法示意图 3.二维漫射光泽度 图14-2 二维漫反射曲线的测量方法示意图 4.影响织物光泽的因素 二、白度、色度、色牢度 三、抗褶皱性能及褶裥保持性能 1.抗褶皱性能 (1)折皱与抗皱性

织物被搓揉挤压时发生塑性弯曲变形而形成折皱的性能,称为折皱性。抗皱性为在力作用下产生折痕后的回复程度,即织物抵抗此类折皱的能力称为抗皱性。其影响织物的外观和平整。 (2)抗皱性的测量及指标 ①折叠法 图14—3 垂直法 180 1701 601 50140130120110 10090 80 7060 5040302010(b ) ) 弹簧夹 试样夹 1 试样 刻度盘 图14—4 水平法 ②揉搓拧绞法 (3)影响织物抗皱性的原因及主要因素 ①纤维性状 ②纱线结构 ③织物几何结构 ④环境条件 (4)改善抗皱性的方法 2.织物的褶裥保持性 (1)织物褶裥保持性的一般概念 织物经熨烫形成的褶裥(含轧纹、折痕),在洗涤后经久保形的程度称为褶裥保持性。 (2)褶裥保持性的测量及指标 通常采用目光评定法测试织物褶裥保持性。 基本程序是:织物→折叠→熨烫→洗涤→对比样照→褶裥保持性评价。 (3)影响褶裥保持性的主要因素 (4)改善织物褶裥保持性的方法 (

九年级科学上册2.4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

第4节物质的分类 1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等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2、知道氧化物的分类依据、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并认识分类是可以逐级进行的 3、学会用观察、实验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分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通过对物质的分类,体验分类在化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5、发展学习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新设计 在“物质分类”的教学中。事先,布置学生寻找以前学过的知识,如单质、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等,按照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开展教学,对学生而言既是一种知识的回顾,又是一种知识的补充。再结合一些现实物质的分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科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一项充满活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生从中体验到了科学的内在价值,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学情分析 物质分类是根据事物研究规律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归纳方法。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运用物质的组成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能指认具体物质的类别,从而要求学生对物质的微观世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纯净物的分类可有多种依据,如颜色、状态、溶解性等,但物质的性质、用途与其组成有密切关系,故寻找较为科学的分类依据――以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是本节课的核心。从知识掌握程度来看,学生在八年级下册时已经学习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但对纯净物的分类还未了解,而对酸、碱、盐却已经在第一章的学习中认识,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又是熟悉的,本节课学生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对氧化物的分类、化合物的分类进一步的认识,因而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也是一种知识的总结。从学习能力来看,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有一定的分类意识,但对进一步分类的能力还有待于提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有了提升的机会,应而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能力,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4重点难点 物质的分类方法

织物组织与结构练习题及答案

织物组织与结构 一、填空题 1.织物的上机图是表示织物上机织造工艺条件的图解,它包括 组织图、穿筘图、穿综图、 提综图(纹板图)四个部分。 2.在织物上机图中,当纹板图位于组织图右侧时,纹板图的横行表示 投入一根纬纱对应的一排纹钉孔,纵行表示表示一片(列)综。 3.穿综的原则是:把沉浮规律相同的经纱一般穿入相同的综片,也可以穿入不同的综片,沉浮规律不相同的经纱必需穿入不同的综片。 4.在上机图中,穿综图的每一横行表示一片综或一列综丝、每一纵行表示与组织图中相对应的一根经纱。 5.山形斜纹组织常采用照图穿法(山形穿法) 穿综方法,纵条纹组织常采用间断穿法穿综方法。 6.构成三原组织的条件是组织点飞数是常数、每根经纱或纬纱上只有一个经(纬)组织点,其它均为纬(经)组织点(即Rj=Rw=R)。 7.制织平纹组织织物时,常采用的穿综方法有顺穿法、 飞穿法。隐条隐格织物是采用不同捻向的强捻纱相间排列(对光线的反射不同)的设计方法,从而在织物表面形成隐条隐格效果。稀密纹织物是在平纹织物中利用穿筘变化,从而改变了部分经纱的密度,可获得稀密纹外观效果。 8.写出下列织物的组织:府绸平纹,细平布平纹,单面纱卡其 3/1↖斜纹,单面线卡其 3/1↗斜纹,棉横贡缎 5/3纬面缎,双面华达呢 2/2↗斜纹。9.构成一个规则的缎纹组织应满足 Rj=Rw≥5 (6除外)、 1<S<R-1 、 R与S互为质数。 10.平纹组织的平均浮长为 1 ,五枚缎纹组织的平均浮长为 2.5 在两种织物原料、线密度相同的条件下, 缎纹组织较疏松。 11.织制平纹组织织物时,常采用的穿综方法有顺穿法、 飞穿法。举出三种常见的平纹组织织物府绸、 凡立丁、派力司。 12斜纹组织中,在经纬密度近似的情况下,增大经向飞数,可获得斜纹线倾斜角大于45°(增大)的斜纹组织,这种斜纹组织称为急斜纹组织。 13.制织府绸织物时,常采用的穿综方法为飞穿法。隐条织物经纱采用不同捻向的纱线按一定的规律相间排列,在平纹织物表面会出现若隐若现的纵向条纹。巴里纱织物经纬纱采用强捻纱织造,织物密度较小,结构稳定,织物轻薄透明,可做夏季面料。 14.绘制经曲线斜纹时,经向飞数的确定应注意∑Sj等于0或为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的整数倍,最大飞数值必须小于基础组织中最长的浮线长度以保证曲线连续。 15.马裤呢织物的组织为急斜纹,双面华达呢织物组织为 2/2↗,横贡缎织物组织为 5/3纬面缎。 16.隐条织物经纱采用不同捻向的纱线,按一定的规律相间排列,在平纹织物表面会出现若隐若现的纵向条纹。泡泡纱织物采用双轴织造,织物表面呈现泡条效果。 17.分析织物时,判断织物经纬向的方法有有布边时,与布边平行的为经向、 一般密度大的为经向、筘痕明显的为经向等。 18.欲使斜纹织物的斜纹纹路清晰,应使其斜向与构成斜纹效应的那一系统纱线的捻向相反,单面纱卡的斜向为左斜纹。 19.经纱的平均浮长(Fj)是指组织循环纬纱数(Rw)与经纱交错次数(tj)的比值。 20.斜纹组织中增大经向飞数,可获得斜纹线倾斜角大于45°的斜纹组织,这种斜纹组织称为急斜 纹。 21.在纬重平组织的纬浮长线上填加平纹组织作固结组织,所构成的联合组织为纵凸条 _ 组织,织物外观特点为具有纵向排列的凸出条纹。 22.织物中纱线的投影面积与织物全部面积的比值称为织物的紧度。 23.设计纵条纹组织时应使两组织交界处组织点相反(呈底片翻转关系), 同时保证两组织的交错次数应近似。 24.绉组织织物的外观主要特征织物表面形成分散且规律不明显的细小颗粒状外观效应,常用的构成方法有增点法、移绘法、 省综设计法等。 25.“下接上”接结法是指里经与表纬作适当接结将两层紧密相连。

织物分类及鉴别的基础知识

织物分类及鉴别的基础知识(一) 一、织物组织1、定义:纺织品是在织机上由相互垂直的两个系统的纱线,按一定的规律交织而成,也就是经纬线按一定规律地相互沉浮,使织物表面形成一定的纹路和花纹,这种组织称为织物组织。 2、织物组织分类: ① 原组织:是最简单的织物组织,又称基本组织。它包括平纹组织、斜纹组织和缎纹组织三种。 ② 小花纹组织:是由上面三种基本组织变化,联合而形成的。如山形斜纹布、急斜纹。 ③ 复杂组织:又包括二重组织(多织成厚绒布,棉绒毯等)、起毛组织(如灯芯绒布)、毛巾组织(毛巾织物)、双层组织(毛巾织物)和纱罗组织。 ④ 大花纹组织:也称提长花组织,多织出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美丽图案。 ⑤ 缎纹组织:布表面光滑但不结实、易刮伤、易起毛。 3、织物的密度:密度指织坯成品单位长度中经纱和纬纱的根数,常用10平方厘米或1平方英寸中纱线根数表示。床上用品织物常见密度:30S纱78*65,78*54,20S纱60*60,40S纱90*90、110*80、133*72,28S纱70*60,单位:根/1英寸。 4、织物的回潮率,公定重量。 ① 回潮率=(湿重-干重)/干重×100% 公定回潮率:棉纱%,棉布8%,涤棉纱65/35布匹%,涤 棉50/50,布匹% ② 公定重量:织物在公定回潮率下的重量为公定重量。 二、纺织品分类: 1、按用途可分为衣着用纺织品、装饰用纺织品、工业用品三大类; ① 衣着用纺织品包括制作服装的各种纺织面料以及缝纫线、松紧带、领衬、里衬等各种纺织辅料和针织成衣、手套、袜子等。 ② 装饰用纺织品在品种结构、织纹图案和配色等各方面较其他纺织品更要有突出的特点,也可以说是一种工艺美术品。可分为室内用品、床上用品和户外用品,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8新人教版必修

第二章第一课时“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 【教学目标】 1.体验进行分类的目的及意义。 2.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 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讲授 【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引入】 若要到“万福”商场买一部复读机,你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它? 【思考与交流】 请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知识,列举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师生交流】 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和学会使用,以提高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对八支笔进行分类活动 分类并没有唯一性,它会根据分类的标准不同而不同。 【点评】当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的事物的了解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的方法是一种非常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分类法的应用也是非常普遍的。 【过渡】 其实分类方法不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碰到,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也普遍存在,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学生活动】案例1、连线: 【师生交流】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看出对于Na2CO3如果从阳离子来看,可以与Na2SO4一起分为硫酸盐。若从阴离子的角度来看可以与K2CO3一起分为碳酸盐。因此可以说, 【点评】 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1、交叉分类法 【学生活动】 案例2、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1)硫在氧气里燃烧 (2)红磷在氧气里燃烧 (3)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4)铝箔在氧气里燃烧

(5)蜡烛在氧气里燃烧 案例3、见课本P21,图2-32、树状分类法 【点评】:树状分类法可以让我们把同类事物进行再分 【实践活动】 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仿照P21图2-3作出树状分类图,然后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物质类别上。 O2, Cu,H2SO4, Ba(OH)2,KNO3, CO2,空气,含镁60%的MgO 【小结】 在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就要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练习】 【课后作业】 1、通过查找资料或与同学合作,为石油加工后的产物或用途制作一张树状分类图或交叉分类图。 2、某学校要举行田径运动会,有高一、高二、高三3个年级的男生、女生参加,请你画出以高一男子组、高一女子组……的方法分组的树状分类图。 3、填表: 【课后阅读材料】“白马非马”的故事 【原文】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食客。一天,他牵一匹白马出关被阻,公孙龙便以白马非马的命题与之辩论,守关的人辩不过他,公孙龙就牵着马出关去了。(或说,他还是不得出关。)公孙龙说,白马为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则形不当与,言形则色不宜从,今合以为物,非也。如求白马于厩中,无有,而有骊色之马,然不可以应有白马也。不可以应有白马,则所求之马亡矣;亡则白马竟非马。 【大致意思】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食客。据说,公孙龙有一次骑马过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定马不许过。”公孙龙回答说:“我骑的是白马,白马不是马,这可是两回事啊。”公孙龙的“白马”有没有过关,我们不得而知。从常人的观点来看,守关的兵士八成认为公孙龙是在诡辩。 【评论】 冯友兰(我国著名新理学家、哲学家)认为《公孙龙子》里的《白马论》对“白马非马”进行了三点论证: 一是强调“马”、“白”、“白马”的内涵不同。“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白”的内涵是一种颜色,“白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加一种颜色。三者内涵各不相同,所以白马非马。 二是强调“马”、“白马”的外延的不同。“马”的外延包括一切马,不管其颜色的区别;“白马”的外延只包括白马,有颜色区别。外延不同,所以白马非马。三是强调“马”这个共相与“白马”这个共相的不同。马的共相,是一切马的本质属性,它不包涵颜色,仅只是“马作为马”。共性不同,“马作为马”与“白马作为白马”不同。所以白马非马。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3、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和重要内容。 2、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标准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学习和研究转入从微观角度分析研究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图片若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言]“科学是美的,每个科学家都有这种感觉。”(杨振宁语)化学世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奥秘无穷。下面我们一些来看一组图片。 [展示]:教材的几幅图片。 [板书]一、物质的分类 [师]化学物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要应用,在你的生活经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哪些?请各位同学在纸上写出一些实例,再进行小组交流。 自己完成实例后,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的化学物质有:水、氧气、金属、碳、塑料、二氧化碳、汽油、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 [师]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中,为了获得生活和发展需要的物质,并更好地利用这些物质为人类服务,化学家们需要将众多的物质进行分类研究,需要探索物质转化的条件和转

化时所遵循的规律。如何来分类呢?

[师]给出常见的一些物质,如: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食盐水等。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给这些物质进行分类? [生1]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有:空气和食盐水;纯净物为: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 [生2]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有:铜、、碘、氢气、石墨;化合物有:乙醇、硫酸铵。空气和食盐水是混合物。 [生3]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气态、液态和固态。 气态为:空气、氢气;液态为:乙醇、食盐水;固态为:硫酸铵、铜、碘和石墨 [生4]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易溶、微溶、难溶。 易溶为:乙醇、食盐水、硫酸铵;微溶为:碘;难溶为:空气、氢气、铜、石墨 [师]以上同学提出的分类形式都非常好。有从组成、导电性、状态、溶解能力等依据来分析的,看来,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在不同的角度思维,就会“山穷水尽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说明衡量事物的标准不止一个。 [板书]物质分类标准的不同,分类形式的结果各不相同。 [展示]老师在此也提出一种分类方式与同学们一起共享。 [问题解决]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钙(Ca) 氯气(Cl2) 氯化钙(CaCl2)溶液硫酸(H2SO4) 碳酸钙(CaCO3) 氧化钙(CaO) 氢氧化钙[Ca(OH)

织物的分类

常用概念: 1、经向、经纱、经纱密度——面料长度方向;该向纱线称做经纱;其1英寸内纱线的排列根数为经密(经纱密度); 2、纬向、纬纱、纬纱密度——面料宽度方向;该向纱线称做纬纱,其1英寸内纱线的排列根数为纬密(纬纱密度); 3、密度——用于表示梭织物单位长度内纱线的根数,一般为1英寸或10厘米内纱线的根数,我国国家标准规定使用10厘米内纱线的根数表示密度,但纺织企业仍习惯沿用1英寸内纱线的根数来表示密度。如通常见到的“45X45/108X58”表示经纱纬纱分别45支,经纬密度为108、58。 4、幅宽——面料的有效宽度,一般习惯用英寸或厘米表示,常见的有36英寸、44英寸、56-60英寸等等,分别称作窄幅、中幅与宽幅,高于60英寸的面料为特宽幅,一般常叫做宽幅布,当今我国特宽面料的幅宽可以达到360厘米。幅宽一般标记在密度后面,如:3中所提到的面料如果加上幅宽则表示为:“45X45/108X58/60"”即幅宽为60英寸。 5、克重——面料的克重一般为平方米面料重量的克数,克重是针织面料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粗纺毛呢通常也把克重作为重要的技术指标。牛仔面料的克重一般用“盎司(OZ)”来表达,即每平方码面料重量的盎司数,如7盎司、12盎司牛仔布等; 6、色织——日本称做“先染织物”,是指先将纱线或长丝经过染色,然后使用色纱进行织布的工艺方法,这种面料称为“色织布”,生产色织布的工厂一般称为染织厂,如牛仔布,及大部分的衬衫面料都是色织布; 1、按不同的加工方法分类 (1)、机织物:由相互垂直排列即横向和纵向两系统的纱线,在织机上根据一定的规律交织而成的织物。有牛仔布、织锦缎、板司呢、麻纱等。

棉织物分类一

棉织物分类一 2 1、了解棉织物的特点及洗涤护理; 2、熟悉棉织物的类别; 3、熟悉常见棉织物的规格及应用。 重点:棉织物的类别 难点:棉织物的规格 讲授

棉织物分类一 一、定义:棉型织物是指以棉纱或棉与棉型化纤混纺纱线织成的织品。 二、棉织物的特点 三、洗涤方法 四、棉织物的分类 1、按织物组织分 (1)平纹布 (2)斜纹布 (3)缎纹布 2.按印染整理加工分 (1)漂白布 (2)染色棉布 (3)印染棉布 3、棉织物常见品种:平布、府绸、麻纱、斜纹布、卡其、哔叽、华达呢、横贡缎、灯心绒、绒布 1、棉织物的分类? 2、说说平布、府绸的特点。

【新课引入】 请大家说说棉织物的面料有哪些? 【新课讲授】 棉织物分类一 一、定义:棉型织物是指以棉纱或棉与棉型化纤混纺纱线织成的织品。 二、棉织物的特点 ?(1)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穿着舒适; ?(2)手感柔软,光泽柔和、质朴; ?(3)保暖性好,服用性能优良; ?(4)染色性好,色泽鲜艳,色谱齐全,但色牢度不够好; ?(5)耐碱不耐酸,浓碱处理可使织物中纤维截面变圆,从而提高织物的光 泽,即丝光作用 ?(6)耐光性较好,但长时间曝晒会引起褪色和强力下降; ?(7)弹性较差,易产生皱褶且折痕不易回复; ?(8)纯绵织物易发霉、变质,但抗虫蛀。 三、洗涤方法 ?1、棉织物的耐碱性强,不耐酸,抗高温性好,可用各种洗涤剂,但尽量不 要用洗衣粉,最好用透明皂或皂粉,皂膏。先用温水将洗涤涤化开,等冷却后再将衣物放入浸泡。不宜氯漂; ?2、有色衣物洗涤前,可放在水中浸泡几分钟,但不宜过久,以免颜色受到 破坏。 ?3、白色衣物可用碱性较强的洗涤剂高温洗涤,起漂白作用;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的: 1.在复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 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 2.使学生学会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并学会利 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培养学生使用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分析、理解,形成解决问题 的思路和方法 4.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用发展的观点, 以科学的态度来学习化学。 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方法:质疑、讨论法 〔引入〕上节课我们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型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问〕Fe2O3+3CO? ?高温2Fe+3CO2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都不是) ?→ 上述分类方法有局限性,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这类反应的实质是什么?下面我们来进一步研究。 〔板书〕氧化还原反应 〔问题〕各写出一个符合要求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①两种单质化合;两种化合物化合;单质与化合物化合。

②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物质;一种物质分解成三种物质。 ③非金属置换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置换金属单质。 ④复分解反应:氧化物与酸;氧化物与碱;酸与碱;酸与盐;盐与盐。 (练习,讲评) 〔问〕反应:C +O 2??→?点燃CO 2 ,C +2CuO ??→ ?高温2Cu +CO 2↑除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之外,还属于什么反应类型?(氧化和还原反应) 从得失氧角度分析:(学生回答) 〔讨论〕从得失氧角度分析下列三个反应: 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基本反应类型 H 2+CuO ?→?△Cu +H 2O C +2CuO ??→?高温2Cu +CO 2↑ CO +CuO ?→?△Cu +CO 2↑ 否 ①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孤立存在还是同时存在? ②若2Na +Cl 2??→?点燃2NaCl 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否符合上述定义?(不符合) 〔结论〕化学反应有多种分类方法。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必定同时发生,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在初中所学的定义有局限性。 我们从得失氧角度分析了氧化还原反应,我们继续讨论其反应的特征

织物分类及鉴别的基础知识一

织物分类及鉴别的基础知识一、织物组织1、定义:纺织品是在织机上由相互垂直的两个系统的纱线,按一定的规律交织而成,也就是经纬线按一定规律地相互沉浮,使织物表面形成一定的纹路和花纹,这种组织称为织物组织。2、织物组织分类:①原组织:是最简单的织物组织,又称基本组织。它包括平纹组织、斜纹组织和缎纹组织三种。②小花纹组织:是由上面三种基本组织变化,联合而形成的。如山形斜纹布、急斜纹。③复杂组织:又包括二重组织(多织成厚绒布,棉绒毯等)、起毛组织(如灯芯绒布)、毛巾组织(毛巾织物)、双层组织(毛巾织物)和纱罗组织。④大花纹组织:也称提长花组织,多织出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美丽图案。⑤缎纹组织:布表面光滑但不结实、易刮伤、易起毛。3、织物的密度:密度指织坯成品单位长度中经纱和纬纱的根数,常用10平方厘米或1平方英寸中纱线根数表示。床上用品织物常见密度:30S纱78*65,78*54,20S纱60*60,40S纱90*90、110*80、133*72,28S纱70*60,单位:根/1英寸。4、织物的回潮率,公定重量。①回潮率=(湿重-干重)/干重×100% 公定回潮率:棉纱8.5%,棉布8%,涤棉纱65/35布匹3.06%,涤棉50/50,布匹4.2% ②公定重量:织物在公定回潮率下的重量为公定重量。二、纺织品分类:1、按用途可分为衣着用纺织品、装饰用纺织品、工业用品三大类; ①衣着用纺织品包括制作服装的各种纺织面料以及缝纫线、松紧带、领衬、里衬等各种纺织辅料和针织成衣、手套、袜子等。②装饰用纺织品在品种结构、织纹图案和配色等各方面较其他纺织品更要有突出的特点,也可以说是一种工艺美术品。可分为室内用品、床上用品和户外用品,包括家居布和餐厅浴洗室用品,如:地毯、沙发套、椅子、壁毯、贴布、像罩、纺品、窗帘、毛巾、茶巾、台布、手帕等;床上用品包括床罩、床单、被面、被套、毛毯、毛巾被、枕芯、被芯、枕套等。户外用品包括人造草坪等。③工业用纺织品使用范围广,品种很多,常见的有蓬盖布、枪炮衣、过滤布、筛网、路基布等。 2、按生产方式不同分为线类、带类、绳类、机织物、纺织布等六类:①线类:纺织纤维经纺纱加工而成纱,两根以上的纱捻合成线;②带类:窄幅或管状织物,称为带类;③绳类:多股线捻合而成绳;④机织物:采用经纬相交织造的织物称为机织物;⑤针织物:由纱线成圈相互串套而成的织物和直接成型的衣着用品为针织物;⑥无纺布:不经传统纺织工艺,而由纤维铺网加工处理而形成的薄片纺织,称为无纺织布。 三、织物的经纱或纬纱各种织品都有长度和宽度,与布边平行的长度称为匹长,匹长的方向就为织物径向;与布边相垂直的长度称其幅宽,幅宽的方向为织物的纬向。在织布时,用于径向的纱为经纱,用于纬向的纱称为纬纱。四、织物的缩水1、织物的缩水率织物的缩水率是指织物在洗涤或浸水后,织物收缩的百分数。一般来说,缩水率最大织物是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品,其次是毛织品、麻织品,棉织品居中,缩水较大,而最大的是粘胶纤维、人造棉、人造毛类织品。2、织品产生缩水的因素:①织物的原材料不同,缩水率不同。一般来说,吸湿性大的纤维,浸水后纤维膨胀,直径增大,长度缩短,缩水率就大。如有的粘胶纤维吸水率高达13%,而合成纤维织物吸湿性差,其缩水率就小。②织物的密度不同,缩水率也不同。如经纬向密度相近,其经纬向缩水率也接近。经密度大的织品,经向缩水就大,反之,纬密大于经密的织品,纬向缩水也就大。③织物纱支粗细不同,缩水率也不同。纱支粗的布缩水率就大,纱支细的织物缩水率就小。④织物生产工艺不同,缩水率也不同。一般来说,织物在织造和染整过程中,纤维要拉伸多次,加工时间长,施加张力较大的织物缩水率就大,反之就小。五、怎样识别织物:织物的手感是人们用来鉴别织物的品质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地说,用手触摸织物的感觉在心理上的反应,由于织物的品种不同,质量高低也各有差异,织物的手感效果,也就有较大区别。手感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织物身骨是否挺括和松弛;②织物表面的光滑与粗糙;③织物的柔软与坚硬;④织物的薄与厚;⑤织物的冷与暖;⑥织物对皮肤有刺激与无刺少激的感觉。例如:手抚摸着真丝纺品有凉的感觉;纯毛织物有暖的感觉;手感细而平滑的确良棉织品多是高支纱织拷制成;手感粗糙的多为低支纱的织品。另外,人们还可借助力的作用,用手拉伸,抓纹等动作,再通过眼的观察,手的感觉,可以判断织物的弹性、强度、抗皱性及纤维类别等。但总的来说,手感是选购面料和服装时最重要的手段。 六、纯棉梭织物 1、定义:纯棉梭织物是以棉花为原料,通过织机,由经纬纱纵横沉浮相互交织而成的纺织品。 2、纯棉织物分为:①本色白布:普通布面、细布、粗布、帆布、斜纹坯布、原色布。②色布:有硫化蓝布、硫化墨布、士林蓝布、士林灰布、色府绸、各色卡叽、各色华呢。③花布:是印染上各种各样颜色和图案的布。如:平纹印花布、印花斜纹布、印花哔叽、印花直贡。④色织布:它是把纱或线先经过染色,后在机器上织成的布如条格布、被单布、绒布、线呢、装饰布等。 3 、纯棉织品的特点:①吸湿性:棉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在正常的情况下,纤维可向周围的大气中吸收水分,其含水率为8-10%,所以它接触人的皮肤,使人感到柔软而不僵硬。如果棉布湿度增大,周围温度较高,纤维中含的水分量会全部蒸发散去,使织物保持水平衡状态,使人感觉舒适。②保湿性:由于棉纤维是热和电的不良导体,热传导系数极低,又因棉纤维本身具有多孔性,弹性高优点,纤维之间能积存大量空气,空气又

最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物质的分类》教案.doc

讲学稿 课题:拓展性课题物质的分类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2、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能从组成上识别酸、碱、盐、 氧化物。 【学习重点】能判断常见物质的类别。 【课前准备】 一、回忆(或查找化学资料): 什么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有机物和无机物在组成上有什么区别? 二、知识清单: 1、填表: 2、化合物主要有和两大类,它们在组成上的区别是 。 3、酸的组成中一定有元素,碱的组成中一定有和元素。酸溶液中一定有。 4、盐一般是由和构成的化合物。 5、氧化物是由和另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或:由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 【学习过程】

热身练习:(抢答) (07贵州)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标准可以是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请根据所学知识,依据物质所具有的某种性质,自拟两种分类标准,对以下物质进行分类,每种分类至少包括2种物质(填化学式)。 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红棕色、有毒)、水、碳 (1)分类标准一: 包括物质: (2)分类标准二: 包括物质: 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多种。 自由地写: 问:迄今为止,我们从化学课本中学习了哪几种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它们中有同类的吗(分类方法自选并举例说明)? 如: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等物质的知识。其中和是同类物质,属于。 生答: 空气、汽水… 硫酸、碳酸、盐酸… 氢氧化钠、熟石灰… 碳酸钙、硫酸铜… 使学生体会物质的多样性,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有效方法。 老师的话: 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物质的分类方法很多,我们可以按组成和性质对学过的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热烈地议:

物质的分类 (最新教案)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内容分析 本课时选自人教版必修1第2章第一节,属于典型的化学核心观念知识。第一章已经从化学研究手段学习了化学实验验观和定量分析观,这一章旨在从化学学科观念(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离子反应观、氧化还原观)出发,引领学生后面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因此,本节内容的主要功能与价值在于:1). 将已有较为零散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和已有知识上升到较为系统的化学思想方法——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 2).元素观、分类观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寻找、认识纷繁多样的化学物质; 3).分类观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学习、研究陌生物质的性质; 4).丰富对物质认识的角度,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提供重要视角。 2.课标及学情分析 课程目标: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学生已有知识:1).对物质的初步分类; 2).生活中的分类及其作用(感性认识)。 学生已有能力:1).能利用分类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初步的分析、归纳、表达能力。 学生可能的发展障碍点:1).熟练地根据物质性质及组成对物质进行多角度分类; 2).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的形成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 初步认识较为系统的核心分类; 3. 复习、整理酸类物质的通性。 (二)过程与方法(重难点) 1. 能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多角度分类; 2. 熟悉从类别角度预测、学习物质性质的一般步骤; 3. 初步掌握不同类别物质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讨论活动,认识到分类的关键在于制定标准,制定标准的关键在于分析组成和性质差别; 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从分类角度寻找、认识、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 问题及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是“研究物质的方法与程序”延续,下为以元素为主线的物质分类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知道元素如何组成物质(可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存在)。按元素的分类观,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家族,从而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进而让学生理解为什么110多种元素可以组成上千万种不同的物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以及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 (2)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认识框架,同时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体验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它类物质之间反应的关系的过程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由对单个物质的认识向对一类物质的认识转变(2)体现分类观的应用,形成元素族初步观念;同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元素的资源意识,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形成物质的元素观和分类观 (2)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分类的依据 难点:以元素常见化合价找出常见物质并指出这些物质所属的类别;单质、氧化物、酸、

织物及其分类

第十四章织物及其分类 织物,简称布,是纺织材料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纤维制品的主要种类,是纺织品的基本形式。第一节织物的概念、分类及应用 一、织物的基本概念 所谓织物,是由纺织纤维和纱线制成的、柔软而具有一定力学性质和厚度的制品,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纺织品。 (a)机织物(b)编结物 图14-1 纱线相互交叉类织物 (a)纬编针织物(b)经编针织物 图14-2 纱线相互串套类织物 图 14-3 簇绒织物 图14-4 非织造织物 严格意义上说,片状织物在厚度方向也存在变化,是典型的三维结构,但织物一般看作二维,如通常的机织、针织、编结、非织造布。 1. 机织物的定义 机织物最基本的是由互相垂直的一组经纱和一组纬纱在织机上按一定规律纵横交错织成的制

品。有时也可简称为织物。现代的多轴向加工,如三相织造,立体织造等,已打破这一定义的限制。 2. 针织物的定义 一般针织物是由一组或多组纱线在针织机上按一定规律彼此相互串套成圈连接而成的织物。线圈是针织物的基本结构单元,也是该织物有别于其他织物的标志。现代多轴垫或填纱,甚至多轴铺层技术,针织可能已变为只是一种绑定方式,人们亦统称为针织物。 3. 非织造布的定义 非织造布是指由纤维、纱线或长丝,用机械、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使之粘结或结合而成的薄片状或毡状的结构物,但不包含机织、针织、簇绒和传统的毡制、纸制产品。非织造布的主特征是直接的纤维成网、固着成形的片状材料。 4. 编结物的定义 编结一般是以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条状物,相互错位、卡位交织在一起的编织物,如席类、筐类等竹、藤织物,其典型特征已为机织物采纳。而一根或多根纱线相互穿套、扭辫、打结的编结,被针织采用。 二、织物的基本分类 1.按原料构成分 (1)按纤维原料分 纯纺织物、混纺织物和交织织物。 (2)按纱线的类别分 纱织物、线织物、半线织物、花式线织物、长丝织物。 2.按织物的规格分 (1)按织物的幅宽分 带织物、小幅织物、窄幅织物、宽幅织物、双幅织物。 (2)按织物的厚度分 表14-1 棉、毛、丝织物厚度(mm)与类型 织物类型轻薄型中厚型厚重型 棉型织物<0.240.24~0.40>0.40 精梳毛型织物<0.400.40~0.60>0.60 粗梳毛型织物<1.10 1.10~1.60>1.60 丝织物<0.140.14~0.28>0.28 (3)按单位面积重量分 轻薄型织物、中厚型织物、厚重型织物。 2.按织物印染整理加工分 (1)按织前纱线漂染加工分 本色坯布、色织物。 (2)按织物的染色加工分 漂白织物、染色织物、印花织物。 (3)按织物后整理分 有仿旧、磨毛、丝光、模仿、折皱、功能整理等。

化学第一章 第1节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 教学设计(新教材人教版)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变化 1.1.1物质的分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教学难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 【教学过程】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化学分类中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 一、分类法的涵义 分类是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并且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的逻辑方法。它也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分类能帮助人们迅速找到所需要的物品或信息,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工作方法。在社会生活、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化学研究领域,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二、常用的分类法 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

(1)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交叉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2)特点:能从多个角度认识某一物质的多重属性。 2.树状分类法: (1)含义:采用树状形式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2)特点:能认识各类物质之间的从属关系。 三、分类法的应用 1.物质的分类:我们研究物质的时候,通常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对物质进行分类。如根据状态可分为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固态物质;根据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而根据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最常用的方法。(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2)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 1.1.2分散系及其分类 【教学重难点】

织物结构

第4章联合组织 什么是联合组织? 联合组织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原组织或变化组织,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联合而成的组织,在织物表面呈现几何图形或小花纹等外观效应。 联合组织的分类: 1、条格组织; 2、绉组织; 3、透孔组织; 4、蜂巢组织;5、凸条组织;6、网目组织;7、小提花组织。 4.1条格组织 条格组织的获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并列配置而成。 分类:纵条纹组织、横条纹组织和格子组织。 4.1.1纵条纹组织 1.经纱根数的确定: 织物条纹的宽度、组织的特性、经纬纱的密度及条纹的条数。当Pj相同时则: Rj=Pj xa+Pjb+Pjc+…… 当Pj不相同时则: Rj=Pj1a+Pj2b+Pj3c+ …… (注:还应对Rj进行适当的修正) 2.纬纱根数的确定: Rw =各基础组织纬纱循环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某纵条纹组织织物,第一条纵条纹由平纹 组织构成,宽度为1.4cm,密度为5 4 根/cm;第二纵条纹由5/3 经面缎纹组 织构成,宽度为2.2cm,密度为7 1 根/cm,试求该组织织物其组织循环经 纬纱根数。 RjI=54×1.4=75.6根 修正为76根 Rj2=71×2.2=156.2根 修正为155根 Rj=76+155=231根 RW=组织循环纬纱根数的最小公倍数=10根 3.纵条纹组织的作图及注意事项: 1)同一组织构成条纹时,可采用底片翻转法。 如:和斜纹构成纵条组织

2)组织的性质决定不能获得良好的外观效应,可在分界 线处增加或减少经纱的根数,其原则是:在不增加综 页的前提下,将组织中的经纱加以调整,已获得良好 的外观。 a)、减少经纱的例子: b)、增加经纱根数的例子: 如:斜纹和经面缎纹 无论怎样调整经纱的根数其分界线处两根相邻的经纱也不会成底片关系,故增加两根经纱。 其组织为:经重平 c)、也可在分界线处增加一根色纱,也可获得较 好的外观效应。 3)设计纵条纹组织织物时,必须注意所选用的各条纹的经纱的交织次数不要差异太大,否则将造成经缩的显著不一样。如果经纱缩率差异太大,则要采用双经轴织造,就必然会增加织造的困难。 4.纵条纹组织织物的上机 穿综:穿综主要采用分区间断穿法; 用途:纵条纹组织在棉、毛、丝织物中广泛应用。

主要织物种类,特点

怎样识别织物 织物的手感是人们用来鉴别织物的品质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地说,用手触摸织物的感觉在心理上的反应,由于织物的品种不同,质量高低也各有差异,织物的手感效果,也就有较大区别。手感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织物身骨是否挺括和松弛;②织物表面的光滑与粗糙;③织物的柔软与坚硬;④织物的薄与厚;⑤织物的冷与暖;⑥织物对皮肤有刺激与无刺少激的感觉。例如: 手抚摸着真丝纺品有凉的感觉;纯毛织物有暖的感觉;手感细而平滑的确良棉织品多是高支纱织拷制成;手感粗糙的多为低支纱的织品。 另外,人们还可借助力的作用,用手拉伸,抓纹等动作,再通过眼的观察,手的感觉,可以判断织物的弹性、强度、抗皱性及纤维类别等。但总的来说,手感是选购面料和服装时最重要的手段。 纯棉梭织物 1、定义: 纯棉梭织物是以棉花为原料,通过织机,由经纬纱纵横沉浮相互交织而成的纺织品。 2、纯棉织物分为: ①本色xx: 普通布面、细布、粗布、帆布、斜纹坯布、原色布。 ②色布: 有硫化蓝布、硫化墨布、士林蓝布、士林灰布、色府绸、各色卡叽、各色华呢。 ③xx: 是印染上各种各样颜色和图案的布。如:

平纹印花布、印花斜纹布、印花哔叽、印花直贡。 ④色织布: 它是把纱或线先经过染色,后在机器上织成的布如条格布、被单布、绒布、线呢、装饰布等。 3、纯棉织品的特点: ①吸湿性: 棉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在正常的情况下,纤维可向周围的大气中吸收水分,其含水率为8-10%,所以它接触人的皮肤,使人感到柔软而不僵硬。如果棉布湿度增大,周围温度较高,纤维中含的水分量会全部蒸发散去,使织物保持水平衡状态,使人感觉舒适。 ②保湿性: 由于棉纤维是热和电的不良导体,热传导系数极低,又因棉纤维本身具有多孔性,弹性高优点,纤维之间能积存大量空气,空气又是热和电的不良导体,所以,纯棉纤维纺织品具有良好的保湿性,穿着纯棉织品服装使人感觉到温暖。 ③耐热性: 纯棉织品耐热能良好,在摄氏110℃以下时,只会引起织物上水分蒸发,不会损伤纤维,所以纯棉织物在常温下,穿着使用,洗涤印染等对织品都无影响,由此对提高了纯棉织品耐洗耐穿服用性能。 ④耐碱性: 棉纤维对碱的抵抗能力较大,棉纤维在碱溶液中,纤维不发生破坏现象,该性能有利于服用后对污染的洗涤,消毒除杂质,同时也可以对纯棉纺织品进行染色、印花及各种工艺加工,以产生更多棉织新品种。 ⑤卫生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