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学会教 教会学

学会教 教会学

学会教 教会学
学会教 教会学

学会教教会学

-------陶行知思想在教学中的实践

安徽省砀山县第五中学范文田

陶行知曾对中国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作过调查研究,认为有相当多教师“只会教授,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来读他,记他,把那活泼的小孩子做个书架子,字纸篓”。也就是说,教育界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的现象。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反对以“教”为中心,主张“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是国内最早主张把“教授法”改为“教学法”的人。陶行知认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根据这个基本思想,陶行知提出教学方法改革的三条思路: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如何教会学生学呢?陶行知认为,一方面先生负指导的责任,另一方面学生负学习的责任。老师不要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思想告诉他。通俗地说,就是要“授之以渔”。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学生怎样学,先生就怎样教,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建立在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我们广大教师的艰巨任务。随着学生获取信息来源的多样化,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用多元智能的理论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帮助学生获取鉴别利用各种信息,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

一、要培养学生会学的习惯

“教育的最终效果固然离不开教师的教,但同时也取决于学生的学”。会:表示懂得怎样做或者有能力。《学记》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慵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会学的指导途径。农村有句俗话“庄稼活不用学,别人咋着咱咋着”。这个方法就是学法,这个方法是指一个人获取知识,形成技巧、技能,发展能力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1.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这里指的是以课堂为中心的课内外学习方法。课内我的做法是叫学生,(1)预习,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文科类预习时,反复阅读课文,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去读,去想,从每个字里行间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了解写作意图,知道这篇课文的目的,意义,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方法从而达到自己写文章。文如其人,学习作者和文章中人物的先进思想,达到陶冶思想情操。预习时还要作记录,把文章中的生字,新词,不懂的语句,问题,记下,以便上新课时,注意老师对这些问题

的讲解。理科类预习,先理解教材中新出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公式,关键性的知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对新课有一个总体认识。(2)听课,听课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不能象小猫钓鱼那样三心二意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两手不能扒在课桌上,要专心听讲,积极思维,勤于思索,多思,多问。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理解老师讲的新知识,分析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3)就是复习巩固“温故而知新”。这样才不像“猴子搬包谷”那样,搬一个丢一个。课外学法是叫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理想中的职业,有目的,有计划,选择性地读课外读物。

2.教学生学会独立学习。所谓独立学习就是自学。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增强自学兴趣。培养有远大理想。

3.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这一点也是会学的一个重要方法。会学的人可以缩短时间,简化思维过程,提高效率和质量。不会学的人,浪费时间,事倍功半,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到“惜时如金”。古今中外那些有成就的人,成功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高尔基说得好,“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它从不多给谁一份,勤劳者,时间给予他串串果实,懒惰者,时间给予他一头白发,两手空空”。我叫学生把时间合理安排好。根据自己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把学习时间安排恰当。周一至周五的早上学习什么,晚上学什么,属于早晨记忆力好的,就把属于要记的东西安排在早上,晚上记忆力好的,就把要记的东西安排在晚上。其它时间安排安排阅读,演算,实践等。双休和节假日的学习时间也要安排好。高年级同学安排好看电视的时间,每天的新闻

要看,以便了解国内外的新闻。适当的看一些对学习有帮助的电视剧如《恰同学少年》。关于健康生活常识的节目,也能看一些。安排学习时间的同时,一定要把休息时间安排充足。

二、改变单一个体学习现状,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1、告诉学生合作交流去学什么。课堂教学是开放的,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作伙伴,以及合作交流的问题。在学生合作学习交流之前,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关键出作教学预设,哪个阶段要解决哪些问题,选择哪种最佳呈现方式,让学生明确这阶段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2、告诉学生合作交流怎样做。首先要明确小组角色、分工,做到全面参与,然后告诉学生要有自己的思考,并且交流意见,让个体在小组中动起来,最后要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改变机械的接受学习现状,培养探索实践能力

1、探究自己的疑问。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问题,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让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得到充分尊重,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2、探究伙伴的疑问。学生能积极主动探究实践,形成互动机制,训练竞争意识,促进团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建立合作规范,培养合作技能,培养尊重他人意见的情感。

3、探究教师与文体的疑问。教师在与学生、文体对话基础,将有一些预设,即有针对性,对于重点难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在探究教师的预设中将

更快更准理解课文,突破重难点,将思维引向纵深,培养了自身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为今后的探究实践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教师要不断自我进修:才可以做一个好教师,才可以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总之,教学方法一定要从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习活动是认识,情感的发展。一个人养成了好学的习惯,他在学习过程中经会学者,或老师一点拨,就找到了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找到了,他一定能把某一学科学好,把某一技术学会。“会学、好学、学好、学会”这四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只要几者有机地结合,就够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学会学习》教学设计

鲁教版初一思想品德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 《学会学习》教学设计 莱芜市张家洼一中程秀芹 【教材分析】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 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单一、被动与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学会学习》之一教学内容主要就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方法、习惯等方面的能力的培养与行为养成教育。教材从学习方式的转变入手,进而介绍学习习惯,旨在进行较系统、具体的学习指导,从而引导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更好的珍惜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因此本节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所以我拟定了一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2、能力目标:转变学习方式,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知识目标:了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分析】: 由于初一就是由小学到中学的一个转折点,许多课程开设与小学不同,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能够适 应中学的学习生活,有些小学的学习方法在中学不适用,有部分同学在新的学习生活中显得不知所措。所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非常必要。 【教学理念】: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目标导学、合作探究、自主有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目标导航明确任务---自主预习学会学习----走进生活合作探究 ---拓展练习巩固提高”几大教学环节,努力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充分利用故事案例、活动、名人名言、文字材料、课件展示等多种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观点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让学生在学习中就体现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即要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更要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教材、教师钻研教材,并搜集资料编制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自学探究。 (2)搜集素材,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 (3)提前让部分学生进行相关活动的准备。 【教学流程】: (温馨提示:俗话说,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步入初中生活的您,一定对自己的初中生活满怀希望,如何度过初中这一重要而又美好的人生阶段呢?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您会有很多的收获与感悟,从而更好的指导自己的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为您加油哟。) 一、目标导航明确任务:(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任务,瞧瞧自己能不能完成) 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2、能力:转变学习方式,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知识:了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良好习惯。 二、自主预习学会学习:(请您自主预习课本58-63页的内容,找出下列基本问题,在课本上做好标记,尽量熟悉。) 1、读完本节课的内容,您认为学会学习需要从那几个方面去努力? 2、科学的学习方式有哪些?

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顾明远) (2013-05-15 15:37:18) 分类:理论学习 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工作和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我们要把注意力聚焦到学校的课堂上,因为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上课(这里指的是广义的上课,不一定在教室里)是教学工作的主要活动,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活动在课堂上。因此,对每一个教师来讲,就是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把每一个学生教懂教会.那么教师在课后就可以少留作业,学生的课业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得到减轻,他们就会有时间思考问题、有时间参加社会活动、有时间参加自己喜爱的科技文体活动,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紊质的目的。 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教师就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备课,设计教学,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有教师误认为,“上好课”就是“讲好课”,这是一种误解。在实施新课程背景下,“上好谭”的含义不是勤恳、敬业地给学生传授知识,更主要地是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获取知识、提升能力、丰富情感、完善人格。曾听到有家长反映,有的教师不认真上课,而让学生课后上补习斑,以便收取报酬。虽然这是极个别的现象,但它反映了严重的师德问题,值得学校领导重视。 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最关健的是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新教学理念。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摸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每一个学生理解教材,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丰富情惑。 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教师更要研究学生。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级每一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指导和帮助;要特别关注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学习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人人成才的教育观,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教师要明确教学不是为少数学生成长生服务的,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自己的科学指导和服务,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发展,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教师要认真研究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改变旧的灌愉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育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必须牢记,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点,点然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建立学习兴趣。 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心来呵护每一个学生,改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最大的教育力量。研究证实,学生对某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成绩好坏与师生关系成正相关。不友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越拉越远,容易导致学习表现差的学生产生恐惧、厌烦、抑郁的心情。只有建立良好的“伙伴式”关系,才能使学生感到教师亲切,从而增进师生友谊,有利于上好每一节课。教师不仅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影响学生,更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文明点亮童年礼仪点缀校园 济南市槐荫区大杨小学(李德霞孙珊珊) 联系地址:槐荫区大杨庄430号 联系电话: 邮编:250117 “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工程,是引导孩子学会做人的启蒙教育,而良好的行为规范需自小训练,少年养成。孔老夫子也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就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说就变成你自己的天性了。因此,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小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训练,注重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将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作为整个学校的教育重点。我们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做起,开展了以学生的内化为根本目的的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具有良好素养的文明小公民,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校在行为规范教育过程中的点滴做法与各 位同仁进行交流。 一、制定完善、可行的管理制度与方案 为使工作更加规范化,结合学校的实际,校德育领导小组与班主任座谈,制定了一系列可操作、便管理的制度与计划。如《小学生一日常规“50条”》、《小学生纪律常规要求》、《小学生卫生常规要求》等,它们是在《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而制定出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以活动规范学生的行为

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学生德育的奠基石,我们必须经常抓,处处抓,将常规教育活动作为提高学生品行、修养的直接载体,同时也要迎合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实践中受到教育,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年来,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1、加强认知,晓之以理 我们以班级为单位,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形式如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队会,进行“文明礼仪知识”手抄报评比,集体学习《规范》、背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并举行了相关的知识竞赛,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规范》的内容,体会学习《规范》的重要性。 2、形象教育,动之以情 我们围绕着《规范》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搬入新校初,我们举行了“美丽新校绽笑颜,文明之举处处显”活动签名仪式。首先,从小事抓起,从衣着、佩戴等小地方抓起,规范学生着装要求,规定学生佩戴要求。并重视学生文明用语习惯的培养,开展了“推广普通话”,“我会用礼貌用语”等活动,让学生养成礼貌用语的习惯。活动还涉及课间及课堂纪律,上课坐姿等常规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评比,

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二完小聂春雨9月28日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要教会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强调应重视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教学活动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合作小组的建立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即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好的合作学习小组应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同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通过学生的讨论,在组内每个成员都享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如可以四人一组,小组成员进行分工:一是小组长,主持小组讨论,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学习进程,带头示范;二是记录员,记录小组内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意见。三是报告员,搜集组内意见,组织语言,然后向全班做汇报。四是检查员,检查、督促、确认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负责观察组员合作技巧,发言是否积极,声音是不是太大了,谁没有参加讨论,有没有利用礼貌用语等。小组分工明确,积极性高,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技巧有了很明显的进步。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月学生要对自己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自评和他评,然后找出不足,发扬优点。每个月学生都要互换身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技能。 二、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 2、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要强调合作不仅是学习方式,更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在讨论时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这也是人际交往必备的素质。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3、要注意宁少勿滥,抓住契机。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合作学习。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选择了不同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1、预习合作。 学生预习,可以淡化教学难点,减轻课堂教学负担。小组合作预习,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教师有意识培养学生小组合作预习习惯,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主动性。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困惑。教师及时检查预习效果,表扬预习较好的小组。这样,课堂学习师生双方都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并能在一种融洽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2、朗读合作。

小组名称及组训

小组名称及组训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材料 八十班李红霞 1、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二如何开展和激励“小组合作学习”?这部分内容包括3个方面: (1)小组建立(重点) (2)小组成立之后必做的几件事。 一、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基于两方面的思考) (1)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的双重机遇。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改变学习方式是核心,而合作学习是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初中段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养成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必选课题。(2)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取向。 与小学、高中不同,在处于义务教育末端的初中阶段,最能实现这一选项的方式就是全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新模式。科技发展需要创新,创新需要人才,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如何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社会舞台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以学生为主体就成为课堂教学必须遵守的法则,一切课堂活动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立论才真正有效,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就是目前课堂教学中首先采取的步骤。否则妄谈在45分钟之内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领。 二、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策略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研究,包括小组构建、小组成员的培训,小组评价与激励等策略的研究。可以说,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一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 (一)、小组建立。 1、基本形式。 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6名学生组成,遵循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所以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符合“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 2、操作方式。

怎样教好每一个学生

怎样教好每一个学生? 著名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老师的宝贵经验是:“要有能力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胸中有书、目中有人”。 “胸中有书”是教好每一个学生的前提,是指教师必须具备本学科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并能根据教育教学的规律,灵活运用和处理教材,把教学内容讲清楚,讲明白,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做到“胸中有书”不难,但要在教学活动中做到“目中有人”,却非一日之功,这也是真正的名师和普通教师的分水岭。“目中有人”就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知道他们在想什么,然后把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接下来帮他们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这种环境下,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有些老师在平时备课时,照抄现成教案,不认真研究教材,不研究学情,不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一味地求深、求难;课堂教学中,只顾表演教案内容,拼命灌输知识,不关注学生的听课反应,不过问学生学得如何,所有学生是否都已学会;考试成绩出来了,只关心学生考分的高低,不去认真分析考分背后隐藏的影响学习效果的心理和习惯等方面的因素;学生的行为出现了偏差,只知道一味的批评、训斥,乃至体罚,不去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把思想工作真正做到学生的心坎上……,这种种“目中无人”的教育行为,怎么可能把“所有学生都教好”呢? “目中有人”要求教师把“教书”建立在“育人”的总体目标之上,“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真正的目的。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不能把学生当做教师谋取名利的手段,而是要把学生当做教育的最终目的。正如罗素所说,一个理想的教师必备的品质是爱他的学生,而爱的可靠征兆就是具有博大的父母本能,如同父母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样,感觉到学生是目的。他强调,教师爱学生应该甚于爱国家和教会。因此,教师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爱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灵世界,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的细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才能做到“目中有人”,也可能最终成为真正的名师。

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特别是低年级段的教育。十五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了解到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面对各具特性的学生,身为班主任首先要有信心,要用火热的心,满腔的爱去关心、爱护教育他们,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方能让学生健康成长,从而达到接受教育的目的。 养成教育决不仅仅是品德老师、班主任的事,而应是全体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良好的文明行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为此学校从教会学生做人入手,抓常规、抓重点、抓班集体建设,促进了学生良好文明行为的形成。 养成教育,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强化训练为主渠道逐步深化;养成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该贯穿在育人的全过程;在这其中,依据学生各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等内在规律,有重点地进行。全面、具体,抓住养成教育的每一个有利时机。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长期抓、反复抓、抓反复,抓重点,抓点滴,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不但要通过爱的甘泉去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拉,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丁点儿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注重一个“小”字,从细微处入手,从学生的行、立、卧、做,从“举手之劳”的小事抓起,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孩子的习惯养成,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训练的同时,还要注意学校教育和家庭指导相结合,充分调动家长这一支庞大的“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发挥家庭这一小小“课堂”的作用。

学会教 教会学

学会教教会学 -------陶行知思想在教学中的实践 安徽省砀山县第五中学范文田 陶行知曾对中国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作过调查研究,认为有相当多教师“只会教授,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来读他,记他,把那活泼的小孩子做个书架子,字纸篓”。也就是说,教育界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的现象。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反对以“教”为中心,主张“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是国内最早主张把“教授法”改为“教学法”的人。陶行知认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根据这个基本思想,陶行知提出教学方法改革的三条思路: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如何教会学生学呢?陶行知认为,一方面先生负指导的责任,另一方面学生负学习的责任。老师不要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思想告诉他。通俗地说,就是要“授之以渔”。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学生怎样学,先生就怎样教,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建立在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我们广大教师的艰巨任务。随着学生获取信息来源的多样化,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用多元智能的理论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帮助学生获取鉴别利用各种信息,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 一、要培养学生会学的习惯 “教育的最终效果固然离不开教师的教,但同时也取决于学生的学”。会:表示懂得怎样做或者有能力。《学记》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慵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会学的指导途径。农村有句俗话“庄稼活不用学,别人咋着咱咋着”。这个方法就是学法,这个方法是指一个人获取知识,形成技巧、技能,发展能力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1.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这里指的是以课堂为中心的课内外学习方法。课内我的做法是叫学生,(1)预习,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文科类预习时,反复阅读课文,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去读,去想,从每个字里行间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了解写作意图,知道这篇课文的目的,意义,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方法从而达到自己写文章。文如其人,学习作者和文章中人物的先进思想,达到陶冶思想情操。预习时还要作记录,把文章中的生字,新词,不懂的语句,问题,记下,以便上新课时,注意老师对这些问题

教会如何开始小组

【教會如何開始小組】 小組化在体制和運作對教會而言會是根本變革 教會小組化要考慮下列因素 1.教會傳統 年輕的教會小組化比較容易。 理由:沒有傳統和体制的牽制。 重視傳統的教會小組化較難。 拒絕靈恩的教會也不易成功。 2.教會体制 体制成為抵制 長執往哪兒擺? 改革或調整? 3.成員狀況 小教會比大教會容易成功 知識水平:偏低的水平教材要簡單方法要清楚 年齡分佈:年青人通常比高年者容易 靈性恩賜 4.教會動力 禱告的動力 人的動員力 聖靈的工作 5.教會文化 關係疏離或親密? 愛搞小圈圈? 禱告習慣好不好? 合不合一?(合一度差的教會做小組可能加速教會分裂) *妥善評估切勿躁進 你們哪一個要蓋一座樓,不先坐下算計花費,能蓋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見的人都笑話他,說:『這個人開了工,卻不能完工。』

(路十四28~30) ◎小組化步驟 不要輕舉妄動因為小組化對教會而言(特別是老教會)是根本變革滋事体大影響深遠 長時尋求禱告和客觀評估(必要時請有經驗的牧長幫助)是必要的別的教會能做小組不代表你的教會也可以 I.從異象到共識 1.異象的溝通(牧者和同工之間) 2.共識的形成 同工群不是助力就會成為阻力 3.異象的傳遞(全体會眾) 時間:半年到一年 II.小組初期同工的遴選和訓練 * 人是小組成功與否的關鍵 III.開始分組 * 全面or局部? * 分組的原則:依地區 依年齡層 依社會背景(婚姻、行業、社經狀況等) 依性別 * 小組同工團隊組成 * 由上而下分:先分好同工再分組員 IV.小組聚會開始 1.聚會教材擬定 2.聚會地點決定(要固定避免輪換) 3.進行評估檢討改進 V.阻力的化解 * 從小組異象形成階段就要開始 1.辨明阻力的來源 体制? 人?(例如長執同工、不適應的一小群人) 進度太快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思考

数学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思考 数学教学本质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根本价值在于让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创新思维能力。所以数学教师应当更多关注学生思考,把思考作为整个教学活动中心。 1、给学生营造积极思考的环境。 保证学生安全,保证学生安全就是保证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课堂环境里进行学习思考探究。要让学生感觉到他就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强大亲和力和信任感,让他们毫无顾忌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敢发言,不怕张扬冒尖,不怕出错丢丑,使其在课堂上有成就感。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提出和回答任何问题,教师都要给予激励性的评价,毕竟想的过程就值得鼓励,促进其积极思考。 2、丰富的课堂语言。 丰富的课堂语言可以促进积极思考,一个高水平的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的基本功底,还要有丰富的课堂语言,丰富的课堂语言可以把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讲的有滋有味,让课堂从满活力与生命力。比如下面我们来看....,讲余弦定理,今天我们讲余弦定理,因为.....所以....记住这个定理,下面开始讲题,会不会?对不对?记住了吗,听懂了吗?这样只能使学生在莫名其妙的感觉中徘徊。 如果换成,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化解?有谁想到解决问题了?你想法很独特很有思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如果沿着这同学的思路我们会的得出什么

样的结果?他的问题出在哪了?还有什么问题?你还想知道什么?这样的课堂语言必定能将学生带入积极思考的境界。促使学生不断的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正所谓几句话,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情到深处自然浓。 3、鼓励质疑提问,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过程学会思考。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想比想到更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思考比套路更重要)。问题的发现,既是思考的起点,又是思考的动力。要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就必须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我们都知道,越是学习好的同学,问题越多,学习不好的学生总是没有问题,没问题,说明他没质疑,没有思维的活动,是被动的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应该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教师应设置障碍,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望,引导学生进入想探究想尝试的过程中来。给学生思考空间,给学生留出有问题可提的机遇。不要简单的告知,不要强势逼迫学生跑到自己设计的轨道上来,要诱发引导,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思考。 数学教学大部分要考学生的独立思考来完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问题导学,问题引领,精心设计能够与学生认知产生冲突的情境。为学生营造思考的氛围,进而引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和动机。有时甚至教师要挑起争端引起冲突,唤起学生的思考,或者融入探究者的行列,八仙过海,各显省通,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小组探究能力,提升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与自信,让学生在探究过程学会思考。一个个问题的突破,正如给学生打开一扇扇窗户,使他们豁

谈核心素养下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谈核心素养下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核心素养”的观点。“核心素养”是一个崭新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践行“核心素养”是我思考的问题。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涉及方方面面,而我认为“自主发展”是很重要的一个层面。在“自主发展”层面,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便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近年来,我一直担任九年级语文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中考语文效率,我一直在思考探索。根据观察,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语文重视程度不高,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学习兴趣,甚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作业书写潦草,作文页面不整洁,写字不规;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课前不能及时预习,课后不能有效复习;字词听写、古诗词默写中错别字频频出现;作业完成方面,回答现代文阅读题只写几个词或一句话,不能静心阅读文章;文言文阅读不注重积累,考试不会迁移;作业抄袭参考书或他人作业,不愿独立思考……其实,不难发现,这些现象的背后隐射出的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我们的教学应让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学会学习”,即学生要乐学善学。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等。因此,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着重从初中语文教学方面来探讨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二)价值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本文着重从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方面来谈谈如何学会学习,提高素养。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本文不注重理论的界定,主要是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提出具体、细致、操作性强的方法践行“核心素养”。我认为学会学习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端正的态度”、“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对学习态度的探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践行“核心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在动力。激发学习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种良好的学习行为,坚持久了,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通过教学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由“学会”变成“会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 所以,我觉得作为一线教师,有责任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来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使教师自觉地意识到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此外,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就在于该课题的研究不是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而是有效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问题和动向,研究总结出具体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学生行为规范

实验中学学生行为规范 一、品德:守纪活泼,勤奋好学,团结向上。学雷锋,树新风,做好事。 二、学习:课前认真预习,课堂专心听讲,及时记笔记。课后抓紧复习,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考试要坚持认真态度,不弄虚作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上课:预备铃响后,立即进教室就座,准备好上课所用的课本、笔记、文具盒等。教师未进教室之前温习功课或齐唱歌曲,课内不左顾右盼,不说闲话,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课堂发言要举手,不许大声喊叫,不许随意离开座位。有事要离开座位时,须经教师许可。上课迟到,要喊“报告”,待教师许可后,再进教室。 四、纪律:严格遵守作息秩序,不准随便迟到、早退或旷课;不准在校内大声怪叫,追逐吵闹,打口哨;在教室内不准敲桌打凳,大声喧哗;课余休息时间,不准在教师宿舍附近围集闲谈,以免影响老师办公或休息。若骑自行车出入校门时自动下车,路上要自觉遵守交通秩序。在家要听大人的话,不撒娇,不说谎,不乱花钱,勤劳朴实,尊敬父母。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尊老爱幼,争做好事,自觉遵纪守法,不准闹无原则意见,不准恶语伤人。有问题要想老师或家长如实反映,请求他们出面解决。爱护花草树

木,同学之间团结互助,正常交往,在校内不准谈恋爱。严禁吸烟、酗酒。 五、卫生:教室要保持整洁,布置美观大方,墙上画张布置适当,要教育意义。教室周围要保持清洁,做到“五净”(地面、桌、门、黑板、墙壁净)和“三齐”(桌、桌内、清扫工具摆放整齐),每天要“三撒两扫”(早、中、晚洒水打扫),卫生区域内清洁,做到“三无”(无纸屑,无痰迹、无杂物)。个人卫生做到整洁、衣着整洁,男同学不留长发,女同学不烫发,不随地大小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杂物,不准在墙上乱贴乱画,不吃零食。 六、礼节:学生要举止端正,言行文明,讲究礼节。上课老师进教室,学生要全体起立,问“老师好”,待老师回问“同学们好”后,再坐下;对老师和来客要尊敬。进老师办公室要喊“报告”,向老师问问题或交谈时,要称“*老师”。和老师交谈完毕,临走时要向老师打招呼,回答问题要起立。虚心听从老师教导,不得顶撞。在校外见了老师要问好,和老师同行要让道,同车要让座。路上遇见长辈要问好,见了小孩要友好。虚心接受长辈批评,及时改正错误,对同学要友好,说话和气,不得打骂和侮辱。对生理有缺陷的同学更要同情,有困难要帮助解决,态度诚恳、热情。当别人给于方便和帮助时,要说“谢谢”,妨碍了别人或给别人添了麻烦时,要主

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

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环节。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课例打磨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预设。主要做法如下: 一、分工是为了更好的合作 自主与合作是统一的,以自主为前提,合作为目标,在小组中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因此,合作必须要有一定预设和合理的分工。分工是为了更好的合作。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我们预设了个人自己读课文,找出问题后进行交流,再由小组汇总,汇总之后进行讨论解决的问题是否完整,再由小组成员共同探究。先出发言人,在班上进行交流。 二、学生都要有发言的机会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我们这些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我们班的小组合作是这样规定的: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

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三、教师参与到学生们的小组合作中去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我们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应是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组汇报时,我们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钻研。同时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具有团体的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基督教教会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

基督教教会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 (全敏夏怡周庆玉顾北李玉王葳布里更) 摘要:随着教会在中国的发展,就其宗教性和社会性的表达,对其载体——教会组织的研究显得十分有意义,本研究从组织社会学视角入手,重点研究组织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两个方面,就基督教教会组织,具体分析其内部组织结构、人员招募、物资来源及信息沟通,旨在简要说明宗教组织的管理运行结构框架及运行模式。 关键字:基督教教会组织结构运行机制 组织社会学家趋于从宏观的角度去研究组织和环境的关系,如群体生态、社会制度领域的研究把组织从宏观的角度去研究组织单位,组织里面的人和内部活动都消失了,忽略了组织的微观基础。(周雪光,2003:22)本研究试图从组织社会学视角入手,重点研究组织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两个方面,以及涉及少量与外部尤其是其他社会组织的联系。 一、概念说明 教会组织:“教会”一词在基督教中原指几个基督徒间的关系(团契),并非本就是一个组织的意思。但是就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以及其宗教性和社会性的表达方式,我们不得不落足到对它们的载体——宗教组织的研究上。本文研究所指的教会组织是指调查区域的基督教(新教)教会,将它作为一个分析切入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忽视新教强调个人通过《圣经》,直接与上帝交通以获取救赎这一客观情况;仅是基于在现实生活中,教会也是一个有着自己运行逻辑和方式的管理组织这一事实(李峰,2005:43)。因此可以将它作为

一个社会性产品和服务的制度实体以及社会组织团体看待。 二、调研对象 在中国,教堂主要有天主教和基督教,为了更有针对性,我们的对象首先全部集中到基督教教堂,主要针对单个的以教堂为依托的基督教教会组织。具体教堂如下:象山县丹城镇教堂。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丹城镇。 背景概述:象山县丹城基督教教堂造于2007年1月,将于2009年5月完工,耗资2000万元,其教堂设计曾获过奖,是宁波地区最好的教堂,也是象山县49个教堂之首。其临时过度用的旧址有5年的历史,现有信徒2000余人。 大渡口区马王乡教堂。重庆市大渡口区马王街28号。 滨海县东坎镇张弓闸教堂。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东坎镇。 其中以象山县丹城基督教教堂为主要调研对象,后面两个教堂为参考。 此后,为了进一步深入,我们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徐家汇天主教堂作为比较对象。 位于蒲西路158号的徐家汇天主教堂是中国着名的天主教堂,为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正式的名称为“圣母为天主之母之堂”。它可容纳三千多名教徒进行活动,被称为上海的“梵蒂冈”。 三、调研内容与逻辑分析

以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

以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 8.2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 常见的酸 一、教学背景 本课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通过思考、实验、观察、分析等活动,通过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学生自发地认识常见的酸,简单归纳酸的通性、原理及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规律和方法,揭示和抓住酸的特征,从而得到酸的通性的原理,了解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通过对常见酸的梳理能简单归纳酸的通性、原理及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规律和方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常见的酸的化学性质探究比较、归纳酸的通性及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规律和方法,学会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并会学。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后自己说出有关的知识、规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的、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2.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 3.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兴趣,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 三、教学重点: 1.常见酸的性质。 2.简单归纳酸的通性及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规律和方法。 四、教学难点: 简单归纳酸的通性及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规律和方法。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景创设策略:运用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提出有启发性的引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2.问题引导探究策略:通过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逐步启发引导,使学习内容深入。 3.联系生活实际的策略:问题和实验设计尽量结合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经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4.自主实验探究、小组讨论交流策略:给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发挥的空间。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回忆引入]环节一:慧眼识酸。通过生活中的情景用问题回忆引入新课。既温故提升,又流畅引入新课。 设计思想:根据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中的“准备律”,运用该情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产生延续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中学生如何学会学习

中学生如何学会学习 学生进入初中后,无论是学习内容、学习范围,还是学习方式方法,与小学比较起来,都有很大的不同,具有新的特点。很多学生进入初中后,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学习上出现了困难。小学和初中在学习上的主要差别在于:小学课程门类集中,主要学习语、数两科;内容简单,反复性强;进入初中后则学科门类大大分化,从语、数两科变化为语、数、英、史、地、生、政七科,初二还要学物理,初三要学化学;就初中每门学科的内容体系看,都已接近科学体系,是每学科的基础知识;就内容范围看,概念反映不仅是一般常识知识,而是每门学科中最基本的原理及规律。由于学科的分化,课程要求的不同等,进入初中学习必须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及自觉性,学习方法也必须具有灵活多样性,特别是寻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尽快地适应初中学习生活,顺利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同时,初中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在初中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培养独立学习、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的习惯。学习上一定要注意: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定期整理听课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要科学安排好时间,选择最佳学习时间和方法,合理分配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交替用脑,还要注意养成演讲习惯、读的习惯、定计划的习惯、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编错题集等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为基本的方法。下面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几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制定计划的习惯 要有制定计划的好习惯,有当日目标、近期目标及长远目标,相信自己“我能行”。要有实现目标的得力措施,相信“自己是聪明的耕耘者”。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都要随时对照计划,反思自己,把欠缺的知识与能力随时补上,自己不欠自己的帐。 2、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期预习的重要性。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可以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应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

浅谈教师如何关爱每一个学生

浅谈教师如何关爱每一个学生 【摘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用心来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关心呵护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关键词】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健康成长 一、前言 许多著名的教育家曾指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高尚情操的反映,也是教师取得成绩的关键因素。真正的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张扬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把爱学生看成自己的职责。教师如果能够真心地去爱一个孩子,换来的是孩子对教师的爱和对教师的信任,是对学习的热情以及学会去爱别人。教师不能是为我独尊,而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下成长。学生在教师眼里可能是几十分之一,可每一个学生的背后都有父母及一大家人期待的目光,每个学生都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用真爱来呵护每一位学生。只有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才能学会自信;只有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里,他才会学会关爱别人......所以,只有教师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爱老师,尊重教师。教师爱学生要发自内心,特别要注意关爱以下几个方面的“差生”。 二、要爱有个性的每一个学生 人是有个性的,能力水平、习惯、作风各有不同,且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作为教师要正视现实,承认差别,进而客观公正,心平气和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哪怕是个性“最差”的学生,也不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落伍”,要鼓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抬起头来走路”。每个学生性格不同,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沉静稳重、还有的倔强固执、有的坚强、有的软弱……作为教师应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并利用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要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教师必须持宽容态度,并努力优化学生个性优势,不断地帮助他们克服不好的一面,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学生心理倾向也各不相同,学生的爱好各式各样,有的喜欢文科,有的喜欢理科,有的喜欢朗诵,有的喜欢运动,有的音乐才华出众,有的写作能力出色……作为教师,对于学生正当的爱好与兴趣,都应给予支持、鼓励,并加以重视和培养,实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开发学生潜能,因为爱好和兴趣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最直接的动力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要爱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学生不论成绩好坏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任何时候,老师都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要关爱学习上的“差生”,因为这些学生学习困难的产生过程和原因并不完全相同,在任何一个集体中,所有的人都不可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总会有优、中、差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的观念,尽一切努力转化学困生。学困生之所以差,一般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觉得难以理解和接受学习内容,加上老师的批评指责,便失却信心。要教师用新异的手段加上教师的期望与家长的鼓励,来给差生带来学习的兴趣,教他们一些改善大脑记忆力的锻炼方法。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对学困生进行摸底排队,以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用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对于因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而成绩差的学生。要坚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明确学好文化知识是是关系自己美好前程的大事。同时对他们的作业及时检查,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那些顽皮,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坚持时时暗示,提醒这些学生集中注意力;要提高他们作业的质量,又要帮助他们改正拖拉,懒散的不良习气;对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