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论普京的人格魅力

论普京的人格魅力

论普京的人格魅力
论普京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一种人品、能力、情感的综合体现,有这样魅力的人大都能口吐莲花、妙笔生花,你和他相处时间长了会对他产生一种认同、信服和崇拜,这样的人是人中的蛟龙,他的智商和情商都是一流的,知道怎样为官,更懂得怎样为人,假如你和他相处不需提防,不怕穿小鞋,他有睿智的头脑,敏锐的洞察力,你的小肚鸡肠他能宽容,你的虚情假意他洞察入微,使你不能、不敢、不想对他有二心,这样的人你可托付一切!你和他不在距离的远近,而在心的靠近。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懂得自尊、懂得尊重,就会有这种魅力。

素以冷峻、理性著称的俄罗斯国家领导人普京有其独特风格:坚韧,有极强的耐力,很少表露感情。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总统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普京出任代总统。2000年3月26日普京当选为俄联邦总统,并于5月7日正式宣誓就职。在他上任之初,俄罗斯的前景还是一片黯淡。它背负庞大的外债,外汇储备消耗殆尽。然而现在,俄罗斯已经在众多经济高速发展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其大国形象也基本重塑完毕。普京执政体现出最大的特点就是务实精神,淡化“主义”色彩,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俄罗斯现实为坐标,对各种思想兼收并蓄。以“振兴俄罗斯为最高目标”,首要解决“横向摆脱财团寡头影响,纵向理顺中央地方关系,全面建立正常市场经济秩序”。为维护俄罗斯的统一,恢复中央的权威,普京首先发兵车臣,打击恐怖主义、分离势力和极端分子,同时结束地方势力各自为政的局面,削弱地方政治势力,确保政令畅通。在两届总统任期结束后,按照俄罗斯宪法规定于5月7日辞去总统职务。2008年5月8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普京担任政府总理的提名。

若干年前,布什在与普京会晤后流露出对后者的好感,他说:“我直视他的双目,能够看到他的灵魂……”而在2007年,布什终于承认自己失误了:“他计谋多端,不愿透露任何信息。”不仅是布什,在许多西方记者看来,治大

国如烹小鲜的普京堪称“这个星球上最神秘的人”。自叶利钦7年前将他扶上俄罗斯的权力巅峰之日起,神秘一词便与其如影随行。

1、率俄罗斯寻回大国自信与戈尔巴乔夫的优柔和叶利钦的疲态相比,普京极具个人魅力。且不说风靡俄罗斯大街小巷的歌曲《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单说2007年的全球政治舞台,就几乎成了普京的秀场。苏联虽然解体多年,但许多俄罗斯人仍有很深的大国情结。普京上任后,恢复了自苏联解体后便中断的空军和海军的远程巡航,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开始在全球翱翔,航母也驶向了大西洋;他力推北极科考,将俄罗斯的三色旗插在北极海底,为国家争取新的领土和自然资源。

2、普京的爱国者形象为他赢得了不少拥趸。索契申办冬奥会曾两度落败,此次夺回2014年冬奥会主办权前,所有人都觉得希望渺茫。但普京亲临危地马拉公关,用苦练多时的英语和法语流利地阐述俄罗斯的优势,他的微笑和自信打动了所有人,终于给体育大国俄罗斯争回了颜面。

3、以身作则严打腐败在俄罗斯,除一些反对派政客,普通百姓很少有不支持普京的。上台多年来,他兢兢业业治理国家、恢复经济,成绩有目共睹,而且从未传出过腐败和绯闻,是只难得的“不粘锅”。

生活在全球物价最高的莫斯科,普京的年薪仅有8.1万美元,两辆国产老爷车和一套小私宅都是父亲留下的。据俄中央选举委员会今年公布的政府官员资产统计,他的财产比4年前缩水了一半,远远逊色于不少内阁部长。惟有如此,他在大刀阔斧打击金融犯罪和腐败时,才能泰然自若。西方曾批评他动用手段搞毁了俄罗斯最大的油气巨头尤科斯,他却反驳说,当年仅凭3.5亿美元就购得如此多的资源就是一种原罪。

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苏联最后一位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克格勃最后

一任掌门人克留奇科夫,3人在政治上势同水火,但对于普京的评价,却难得地一致。叶利钦说,他对国家最大的贡献是选择了普京当接班人;戈尔巴乔夫表示,他支持普京近几年所奉行的路线;克留奇科夫则说,“感谢上帝,普京给俄罗斯带来了一个稳定的政府”。

普京——将成为强悍、自信的代名词!

普京——承载着俄罗斯的国魂!

铁腕治国

2000年,当普京从叶利钦手中接过核控制箱钥匙后,人们并不清楚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新总统将给俄罗斯带来什么样的未来。

这位平民之子,打有“克格勃”烙印的总统,用铁腕式的手段开启一个全新的普京时代,也铸造出一个崭新的俄罗斯。

普京在成为总统的当天晚上,并没有与支持者庆祝当选,而是带上自己夫人赶赴车臣前线,将200把匕首送给了即将参战的士兵。因为普京的决心、坚持,最终全面平定了车臣叛乱,除掉了俄罗斯的一个心腹大患。

铁腕的普京崇拜同样铁腕的彼得大帝和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普京用他的铁腕手段达到中央集权,实现他的“沙皇式”国家治理。

普京上台后,在政治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举措,包括坚决打击车臣民族分裂主义;强化中央对地方机构的监督;建立全国统一的法律空间;剪除反对派等等。扭转了叶利钦时期出现的政局混乱状态,初步建立了以总统权力为核心的垂直权力体系,这个权力体系犹如一个坚固的金字塔,而普京就安稳地坐在塔尖上。

在经济领域,对寡头势力的打击更突显普京的“铁腕”治国。汽车制造业寡头别列佐夫斯基、石油大亨霍多尔科夫斯基因、传媒大亨弗拉基米尔·古辛斯基先后受到指控或被捕……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俄罗斯大亨们,在普京面前恭恭敬敬,噤若寒蝉。通过对寡头的打击,不仅消除了寡头对政治的影响力,而且使经济命脉掌握在国家手里。

外交上,普京认为“只有强大和自立才受到尊重”。他说:“确保全球安全的唯一途径是,与俄罗斯一起努力,而不是试图…降低俄罗斯的地位?、从地缘政治上削弱俄罗斯或者削弱其国防潜力。”普京成为让美欧政要十分头痛但又无法回避的谈判对手。

在普京主政8年期间,俄罗斯政局稳定,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有明显改善,消费社会开始出现,国际地位也显著提高。俄罗斯经济总量先后超过法国、巴西和意大利,跃居世界第七位。

正因为如此,虽然西方人把普京视为一个打压不同声音、与西方对着干的“暴君”,而在俄罗斯国内,普京却获得了极高的支持率。

普京的铁腕治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希望和信心,使国家走上大国复兴之路。

铁腕能治乱,一个国家是如此,一个企业也是如此。特别是创业时期或面临困难时期的企业,往往需要企业领导者的铁腕管理,以此凝聚人心或扭转管理上的积弊。铁腕管理能让

企业焕发生机,让员工看到企业领导谋求企业发展的决心,调动企业员工向上的积极性。

国家“形象代言人”

普京不仅有一个出色政治家所具备的智慧和手腕,而且显示出超凡的个人魅力。

在俄罗斯广为传唱着“嫁人要嫁普京这样的人”这样一首流行歌曲。总统普京俨然成了姑娘们的大众情人,因为在俄罗斯女人眼里,普京是最有智慧、最有力量、最正义、最性感的男人,在普京身上有着男人的雄性、帝王的霸气。

从传统的木制彩蛋和套娃上,到政府官员的办公室里,在俄罗斯,普京的头像几乎随处可见,有数不清的“普京迷”,普京成为年轻人心中偶像。

特别是普京穿着战斗裤袒露强壮的胸肌,和柔道高手过招,骑马打猎、开战斗机、驾驶核潜艇……当一个个画面出现在公众视线中,一个硬汉与猛男形象在人们的眼前显现。

普京在向世人展现健康、强壮、容光焕发、阳刚之气十足个人形象的同时,也被视为俄罗斯重振大国、强国形象的一个符号。

“硬汉”普京无疑成为俄罗斯的“形象代言人”。

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在俄罗斯过去100年的历任国家领导人中,普京在个人魅力、受尊敬程度和容易亲近程度3项中的总分为76分,成为最受俄罗斯人欢迎的总统。几年来,普京的支持率一直在70%左右,这在俄罗斯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显然,转型期的俄罗斯需要普京这样一位充满个人魅力的强人。

有分析家指出,普京强硬、果断、干练的执政风格和个人气质,不仅符合俄罗斯在历经长期的动荡后,急需强硬人物挽救危局的客观需要,也符合俄罗斯民族传统中期盼“强人治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与社会心理。

赫鲁晓夫的孙女尼基塔说,“在大众眼里,普京跟斯大林很像,都才华出众,从外语、政治到体育,无所不能。当然,斯大林为了打造一个伟大领袖的形象,有时候会被刻意拔高,普京不一样,人们似乎真的相信他的亲民是发自内心的,他的个人才华也是真实的。”

经济:国家富裕民生改善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经济大幅衰退。私有化的过程造就了一批富可敌国的经济寡头,也让俄罗斯国家损失惨重,民众饱受痛苦。普京迅速收拾了这个烂摊子,使俄罗斯经济重新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如今俄经济已连续7年保持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率接近7%,重新跨入世界10大经济体之列。

普京改变的不只是俄罗斯的GDP,还有普通民众的收入。统计结果显示,俄罗斯居民收入和工资水平高速增长;今年9月,俄罗斯人平均工资达到13801卢布,折合545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4.7%。

政治:领土完整国家稳定

普京上台前,俄罗斯在政治上依然动荡不安,政府软弱,国家遭遇分裂威胁。

在经济私有化中成长为寡头的新贵们不仅在经济上操纵着俄罗斯的经济命脉,而且极大地影响着俄罗斯的政治走向和稳定。第一次车臣战争的惨败,让俄罗斯人在承受前苏联接替的痛苦之后,再次遭受沉重的打击。结束了这一切的正是普京。

普京上任开始,就发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并以这场战争来展示他维护俄罗斯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意志。

普京出手痛击的还有经济寡头们。可以说,通过车臣战争以及对寡头的战争,普京成功遏制了俄罗斯的分裂势力,树立了政府的权威,使俄罗斯在政治上摆脱了长期的动荡不安。

外交: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近日,俄罗斯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80%的首访民众认为,俄罗斯在世界上的地位正在上升。对经历了前苏联解体、经济急剧衰退的俄罗斯人来说,这算得上是一份久违的良好感觉。

在叶利钦时代,俄罗斯对美国、对西方采取的是“一边倒”的政策,换来的则是北约的不断东扩和俄罗斯安全空间的不断缩小。

普京上台后,开始走出西方的阴影。在实现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普京采取了更加独立的外交政策,在北约东扩、伊朗核问题以及“颜色革命”等问题上坚持维护俄罗斯的利益,展示俄罗斯的影响力。

魅力:普京个人魅力非凡

执政8年,俄罗斯人领略到了普京非凡的个人魅力。这种个人魅力为普京的影响力添了不少分。普京与妻子柳德米拉的爱情故事在俄罗斯广为传颂,以至于一首名为《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的歌曲,自2002年推出后迅速走红。

普京曾登上战机飞上天空,曾进入潜艇潜入深海;曾在众人面前展示他高超的柔道水平,还曾在世界面前展示他强壮的身体,这一切都体现了他的非凡魅力。

统一俄罗斯党此次大胜,普京的因素至为重要,选举规则的修改也帮了不小的忙。根据这次大选的规则,进入议会的门槛从5%提高到了7%,而且禁止组建

竞选联盟。这些新规则有利于统一俄罗斯党这样的大党,却不利于众多反对派小

党,直接将诸多反对党挡在了新一届杜马的门外。

他是俄罗斯的“铁腕总统”;

他是俄罗斯的“鹰派人物”;

更确切地说,他是俄罗斯的魅力一哥,头号男人。

他就是曾经的两届总统,现任总理,未来又将出任总统的普京,一个以彼得大帝自喻的俄罗斯领袖。他,塑造了一个国家元首的传奇神话;他,更是要掌控俄罗斯20年。

于是,有人指责普京在钻宪法的空子,把梅德韦杰夫当成了隔断。但普京冷静地回应说,当初美国在大萧条和二战的最艰难时期,罗斯福连任四届总统,因为那能让他的工作更有效率,当一个国家正经历艰难时期,其从经济危机中摆脱出来回到正常轨迹的过程中,稳定非常重要,包括政治稳定。

毋庸赘言,普京认为现在的俄罗斯就是当初的美国,他就是罗斯福第二。

因为我们不比预言家和魔术师看得更远,所以我们无法确定普京归位后的俄罗斯是否仍能光芒四射。如果我们翻阅普京从前八年(2000年~2008年)执掌俄罗斯的岁月,就会发现,普京归位后的俄罗斯必然光芒万丈,万人景仰。

即使是对普京极不待见的人都无法否认下面的事实:自苏联解体之后一蹶不振的俄罗斯仿佛一只瘦得皮包骨头的骆驼,艰难地走在广袤的大地上。远处的美国灯红酒绿,彻夜笙歌;近处的欧洲彩灯高挂,朱门高轩;当然,同样是近邻的中国搞改革、抓经济,干得热火朝天。美国人不再认可这个当年的劲敌,举手投足间震撼世界的超级强国;欧洲人把它当做自家的穷亲戚,等它屈辱地找上门来打秋风;莫斯科人也不得不接受了这一事实,即使他们并不相信眼泪。

这12年,是普京的12年,也是俄罗斯的奇迹的12年。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出身,普京却创造了俄罗斯的奇迹。正是这位小人物,在乌烟瘴气的政治角逐中生存下来,成功问鼎“沙皇”宝座,入主克里姆林宫。从他上任以来,俄

“我希望一直掌权下去,将俄罗斯带回世界之巅!”魅力领袖、俄罗斯的头号男人又回来了——普京归来。在经历了8年总统和4年总理生涯后,他为什么还是重掌总统大权?他和梅德韦杰夫有着怎样的长远大计?退居总理二线,普京遵从了权力的游戏,却做了巧妙的安排,但他的真正权力从未滑落。可以确定的是,普京依然是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偶像,依然是媒体的宠儿,依然是新话题的制造者、新形象的缔造者,依然是俄罗斯的魅力一哥。普京归来,他更要用行动说明,他才是俄罗斯的船长和世界的领袖

浅谈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浅谈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内容摘要】:在新的课改下,教师作为知识的引导者,首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这样在教学生的过程中,就可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渊博的知识 2、语言 3、德行 4、掌握现代的教学技术 【关键词】:教师的人格魅力;知识;语言;德行;现代教学技术一、渊博的知识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知识必须是积极的、向上的,而且教师在传统知识时要有判断、有批判,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要广览群书,积百家知识于一身,才可以对学生的认识过程中的行为出现的问题加以解释,才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积极的影响。 我作为学生时,很注意教师的知识素养。由于当时我是资智比较好的学生,所以我会有心地去问一些刁钻的问题,有的教师对我问题看似不屑一顾,但从他的眼神中得出的结论是: 这个问题他不会。 所以就认为这个教师的水平低,在上他的课时无形中就会有一种抵触情绪,这样在我的文化层面上就出现了裂痕。相反,也有很多教师对我的问题给予仔细的解释,同时鼓励我学习上的标新立异,但不能偏离正轨,对这样的教师我有很深的敬意,所以在上他的课的时候,无形中就会加大自己的注意力,对我的知识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作为教师已经九年了,在这九年中,深受学生的喜欢,我觉得这与我的知识结构有关。我读的书虽然不是很多,但很注意知识的积累,并能融入一定自己的层面的一些问题。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从我这儿得到他们想得到的东西,同时,对学生本身的人格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我曾经教过这样的一名学生,他从我上他的第一节课时就昏昏欲睡。出于对他的关心,我想我应该适时地帮他一把,但我想我不能伤他的自尊,于是我在一节课的课间对他说:你能问我一个问题吗?我的这个问题很可能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但他没有浪费这次机会,反问我: 人睡觉能学习吗? 他的这个问题又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但我想我的回答是很恰到好处的: 睡觉可以有一定的发明和创造,但必须在有足够的知识和思考的能动力,比如凯库勒,就是在经过深思之后得不到的结构的时候,就是在睡梦中梦到了苯的结构,从而得到了苯的结构型,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作为前导,即你睡一年或许只能做一些诞的梦,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痴呆。我的这个学生听后,没有任何语言,但从那起,他就象换了一个人,上课再也没有睡觉,成绩相当不错,最后考入了一所名牌大学。后来我想,如果没有读那么多的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书,我就不会象上面那样回答我的学生的问题,那么,我想这个学生的结果不会有现在的样子,那我也是一个失败的教师。 另外,教师有了广博的知识,在课堂上就会游刃有余,对于课堂知识的把握也会有一个新的高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有意外的收获,这样,无形之中把学生引入了更高的知识境界,学生也会更加地加入到学习中来。曾经有学生这样说: 老师,您的知识让我们佩

我眼中的庄子

我眼中的庄子 ——以退为进的哲人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高中之前这些便是我们对于庄子仅有的了解,还只是来源于课本学习。老子作为道家的代表其思想的光芒远盖过了庄子的主张,所以书籍和历史记载都对其着墨甚少。但随着我阅读书籍量的增加,伴随各种故事和古籍我对庄子的思想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被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越发认为他是一个有趣的智者。 首先,我们不能否认,庄子也是有济世的正义感的,而非冷血自私之人。 以往人们对庄子思想的认知停留于他所继承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但事实上庄子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他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不仅主张老子传统的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思想,他还有自身对道德的追求。不同于老子略显消极的“无为”,对世事漠不关心的破罐破摔状态;庄子注重更多的是对物质私欲的淡泊,他不是“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无救世信仰的书呆子,他只是在以无为的方式与世事的污浊做着抗争,虽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所以我

认为庄子的无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是他更为理性而早于孔子之类的倔强之人认清了现实的黑暗与抗争的无力感,虽没有达成济世的成功之路,但至少他没有走弯路,他光明正大的“逃”了,逃到了他想要浪漫里。 其次,庄子的逍遥无为说,是对战争的积极抵制,无为胜有为。 人们普遍将庄子所追求的浪漫理想总结为自由,即一种不为法度约束的放纵,这多半是种曲解了。用“逍遥”来概括更为恰当贴切些,不只局限于肉体的不受限,还是人精神的洒脱,可谓“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境界,一种回归精神世界,而忽视现实外在的状态。在当时“率肉食人”的战争背景下,庄子他坚守了心中的道德感,没有让自己的智慧成为战争的帮凶,拒绝求贤若渴的楚王,这种无为反而胜有为,这种逍遥反而是以静制动了。 最后,以上的现实压力催生了庄子善辩的能力,也在论战中展现着幽默的个性,让庄子更具人格魅力。 “逍遥”保留了庄子的道德感和自由灵魂,但现实的落差也使其变的愤世嫉俗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变得“毒舌”了,把现实中的恼火压抑,在论战中一吐为快。他经常与惠子做论战,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濠梁之辩”这个故事,虽然惠子在道理上往往更胜一筹,但是庄子也在论战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他的层次已经超越道理达到了精神层面,将外在的口舌之争内化于心中的领悟与修为。在其对话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读出庄子的幽默,只是这幽默太高冷,正如他的个性外冷内热,尽管他是至情至性的情种,却总是摆出一副清高的姿态,这

苏轼的文学成就及人格魅力

苏轼的文学成就及人格魅力 制作人员:李台扬宁子俐赵壮航董仕森指导教师:郭刚 审美人生与仕宦人生是极端对立的两种人生态度,官场生活与诗人本性,从根本上来说,是格格不入的:一个是戴着面具的政客,一个是赤子之心的诗人,一个极端需要官场应酬的虚伪,一个必须是肝胆相照、表里澄彻。 苏轼的人生是一种典型的审美人生,即以沉浸于文学艺术的读书写作,赏玩人生宇宙的色相、秩序、节奏与和谐为人生愉悦。”在拜读了木师对苏轼人生态度的定义后,我深深有感,不光钦佩于木师对苏轼人生态度的豁达写照。 苏轼具有以儒学体系为根本的人生思想,但仕途的坎坷又使他充满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又由于浸染释、道的思想而形成外儒内道的作风,具体则表现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一.苏轼其人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代的大文豪.他是一位在文学艺术具有多方面才能和成就的杰出作家. 他出身在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家.长于策论.文风纵横恣肆.对苏轼有明显的影响.苏轼的散文.诗词.绘画等卓越成就的取得一方面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另外苏洵对他是深有影响的. 苏轼因散文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进而又被列为[韩柳欧苏四大家",他写的诗歌被尊为[宋诗的典范",他的词.被称为[为词立法."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和开创之人,他在绘画方面与米沛.李龙眠.并称宋代四大家.擅长画墨竹.其实他的书法也有独特的造诣. 苏轼一生经历坎坷.二十岁中进士.之后仕途多舛.走过了一条曲折艰险的人生道路.苏轼真的是历尽苦难.完成自我的一个诗人. 苏轼一生虽然走过一条极其曲折艰险的人生道路.但他从未消沉绝望过.而是在历尽苦难中完成自我.实现了一种真正的超脱.任何挫折.不幸都不能在精神上击垮他.战胜他. 在坎坷的境遇中.苏轼就是苏轼.他摆脱了精神上的苦闷与压抑.在事业上终于成就一番作为.他所到之处.都积极为民众办是实事.处处留有[政声".在风翔他被称为:[苏贤能",在杭州疏浚西湖.修建苏堤,在海南他又建医院.学校等.在文明创作上.他的最优秀诗篇都是在贬低写就,在生活方面.所到之处都能密切联系群众.深得当地人民爱戴.苏轼在民间影响极大.东坡巾.东坡帽.东坡扇.东坡酒等等.或时髦一时.或流传至今.足见苏轼在民间流传之广.影响之大. 苏轼留下的遗产也为数不少.除了四川眉山有[三苏祠"外.全国上下有百处关于苏轼的遗迹.三苏祠有朱德亲笔题词: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二.苏轼旷达性格形成的原因 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读书人都希望有所作为.建工立业.所谓[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等.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会有以下表现:一.殉道.即用生命去殉自己的理想.如屈原自沉汨罗江.二.抱怨.既在诗中抒发穷困愁苦.怀才不遇的怨气. 陶渊明的诗多有贫病愁苦之叹.以及对仕途郁郁不得志的抱怨.以李白的豪放也不免颓废,杜

苏轼的诗文名篇赏析

苏轼的诗文天地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苏东坡的诗文名篇(共16首/篇),感受其诗文风格的多样性。 2.在学习诗词的基础上,了解苏东坡的思想和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提示——(1)可以选择其中的部分诗文来学。(2)在学生通读的基础上,抓住每一首诗的诗眼,了解诗文的写法和意境即可,不必深究。(3)熟读成诵。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解读: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2.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解读: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3.於潜僧绿筠轩(节选)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解读: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只要有了高尚的情操,就会有松柏的孤直,梅竹的清芬,不畏强暴,直道而行,卓然为人;反之,就会汲汲于名利,计较于得失,随权势而俯仰,视风向而转移,俗态媚骨,丑行毕现。 4.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解读: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5.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解读: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6.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解读: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 7.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1)

WENHUALUNTAN 文化论坛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 ■谷文忠 当今社会是一个更加民主更加富 有生机的社会,也是一个更能体现主体 人格的时代。我们的学生要在未来的社 会立足、发展,就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 人格不是在真空中发展的,而是在一定 条件和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它植根与 人与人之间各种不同关系中。因此,一 个健全人格必须在社会关系中才能形 成。学校是实施教育的必要场所,是青 少年人格塑造必不可少的环境条件。教 育工作者更应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努 力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健 康的发展。 所谓人格,就是“个人相对稳定的 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这些心理 特征包括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爱好 和倾向等。它们是在一定生理素质的基 础上,通过社会实践形成和巩固的。” (见《中国大百科全书》)由此可见:一个人的人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不断 完善和提高自我的过程中形成的。我们 教师的人格,是教师在学生、工作和生 活的历程中,有意识地严格要求自己而 形成的,用教师的人格去感染学生。 一、教师真挚的爱心会温暖学生的 情感 “爱心”是教师必备的人格内容,是 教师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是教育永恒的 主题。古今中外,凡伟大的教育家都是 充满爱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 人”之语。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说: “人类的爱是心灵和肉体、智慧和思 想、幸福和义务的结合。” 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热爱儿 童。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先生、曹铁云、 张玉仁等,在他们的经验之谈中无不谈 及对学生一片真挚的爱心。当今社会是 一个充满民主和人道的社会,教师只有 理性的分析不同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

论庄子哲学思想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论庄子哲学思想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摘要:庄子,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其哲学追求与他的存在方式,往往都呈现内在的一致性。庄子的哲学沉思以道为内在指向。作为形上之域的对象,道具体表现为天道与人道的统一,它所实际涉及的,则是广义的存在于人之“在”。在当代这个普遍缺乏信仰的时代,或许哲学能够慰藉一下我们的心灵。我们或许可以从庄子的思想中寻找到或多或少的启示。 关键词:庄子;哲学;当代社会;启示 庄子的哲学思想中,“道”是一个重要概念,就其本质而言,道不是人的认知对象, 而是需要用人的整个生命去直觉体悟的存在者; 换句话说, 道并不是一个外在于人的客观实体, 而是就存在于人自身和万事万物之中的自在者。人对这一自在者的把握不是通过理性思维, 而要凭借超理性的直觉。而怎么样才能获得这样的直觉呢?在庄子看来,第一步是“外天下”,即忘却纷繁的世俗杂务,将他们排除在心灵之外,使人的本心不要为俗物所缠绕,以便静心息虑。第二步是外物, 即忘却外在事物, 让心灵不要为外物所役使。心役于物, 则心念外驰, 不能专心自守, 容易导致本心的迷失。第三步是外生, 即忘却自己的生命。 人生而有命, 所以常常会执着生而厌恶死。但人本来和宇宙万物是一体的, 并没有生命。以庄子齐物论观之, 人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存在状态, 而死亡只不过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状态。人活着时恋生恶死, 死后反而会恋死恶生。1因此, 生和死只不过是同一事物的两种存在状态, 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不需要执着生, 也不需要害怕死, 生死本为一体。由此言之, 所谓外生也就是齐死生、泯物我, 达到一种物我两忘、浑然一如的境界。 庄子哲学虽然注重对得道和体道境界的精神追求,但同时并不认为理想的人生是空中楼阁, 而是应该落实到具体生活中。因此, 庄子并没有将得道境界和日常生活的技艺割裂开来, 认为道就在技艺当中, 道和技艺是一体的。在人的精神世界中, 直觉成为沟通道和技艺的桥梁, 将人生命中的形上追求( 道) 和日用生活( 技艺) 结合在一起, 成就了一种高超而平凡的人生样态。 对比与庄子生活的社会,现在的社会有了极大的不同。但是,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如今的社会依然是人与人打交道,依然是人来统治这个世界。尽管各种各样的制度、政策是那么的先进,但是人与人之间也做不到完全平等。庄子眼中的理想社会是保持着原始、淳朴自然的“至德之世”。庄子崇尚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我们 正在构建一个民族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而这样的社会必须以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教化为基础的。因此,“至德之世”的理想之国最终必然获得它的现实状态。 庄子也崇尚无为。无为的现象在现实社会中是存在的。例子就不用多说了。可是庄子的无为却不能理解为“什么都不做”。庄子的无为更多的是在强调一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要在自己去努力尝试过后才能“知其不可奈何”,“安之若命”则是劝诫在遇到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别钻牛角尖,坦然处之。 庄子也在他的思想中描绘了理想的人格:至人、神人、圣人。。在《逍遥游》篇中,庄子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认为,凭借天地之正道,驾御“六气”(阴阳风雨晦明)的变化, 以遨游乎无穷者,是无所待的至人、神人、圣人。他们已然达到了“与造物者为偶,而游乎天地之一气”的神秘境界。因超越了“我”与“非我”的区别,所以他无己。道无为而无不为,圣人与道合一,故无功。他也许治理天下,但他听其自然,让每个人自由发挥其能力,因此圣人无名。庄子的“圣人”、“神人”、“真人”拥有神与人的双重性格,他们成为以后道教构造神仙形象的原本。庄子的理想人格对于我们个人价值自由全面发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苏轼的审美诗意人生

苏轼的审美诗意人生 他在困顿中做出了不朽的前后《赤壁赋》。 前《赤壁赋》中赤壁一带的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摆脱现实处境,渴望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 后《赤壁赋》中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前篇毫无二致,但是笔墨全不相同。写景方面,前篇字字秋色,本篇则“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句句都是冬景,鲜明地反映出不同季节山水面貌的变化,勾勒了两幅截然有别的江山景色图,可见作者描景状物的传神。至于夜间山景:陡壁、怪石、危巢、古木等,都写得逼真而有幽森之气,跟作者“悄然而悲,肃然而恐”的心情密切吻合,而与前篇幽静安谧的情景恰成鲜明的对照。叙事方面,前篇但言“苏子与客”,“举酒属客”,“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都是即事而叙,简洁明了;本篇对于客、酒、肴则用详述,写得别有情味。反之,前篇对于泛舟而歌的情景,用大段笔墨加以渲染;本篇则唯有“顾而乐之,行歌相答”,“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寥寥几句,同样情致盎然。剪裁安排之妙,确很值得借鉴。抒情方面,前篇由乐而悲而解脱,过程起伏,但直抒多于想象,作者的观点表达得完整而且显露;本篇则从飞鹤探舟而西展开想象,将鹤与道士合而为一,完全是幻觉和梦境的描述,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在仕途与诗文写作艺术人生,审美人生才是苏轼生命的灵魂、生命的依归。这正是笔者之所以将苏轼的人生命名为审美人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几经贬谪之后,苏轼逐渐成熟起来,并逐渐开始重新思考人生,乌台诗案以后人生命运的变化是他真切而深刻的体会到了人生的艰难,正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说人生如梦。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沉沦下去,并没有因此否定人生,力求超脱自我,始终保持了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儒家讲求入世,苏轼做官锐意进取,渴望建功立业,济世报国,干一番大事业,是典型的儒家入世思想。“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敬佩英雄,更渴望成为像周瑜那样“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甚至在已经“鬓微霜”的年龄,仍发出“又何妨”的呐喊,强烈的入世精神表露无遗。他会为政治上的失意而悲伤,“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壮志未酬,功业无成,失望至极,更从反面表现了苏轼的强烈的进取精神。儒家的思想在他的性格中体现为忠诚、刚正、忘我、爱民。他忧国忧民,为民做事,同时直而不随,刚正不阿,光明磊落,在政治上坚持自己的见解,坚持正道,不因得势新贵而趋附于那一边。这也是他在仕途上屡受挫折的重要原因。这些都是儒家所推崇的典型的“君子”形象和理论。鲜明的个性,造就了独一无二的苏东坡。终其一生,他对自己完全自然,完全忠实,尽管始终生活在政治的旋涡中,但他还是一路歌唱,作文,评论,无论在他的仕途路上,还是在他的流放路上。显然,苏东坡深谙山水之乐,宦海沉浮,他一生嬉戏歌唱,自得其乐,悲哀和不幸降临,他都能够微笑接受,磨难始终跟随着他,直至死亡临近。苏轼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讲求辩证处世,物我合一。“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人生就像一场梦,辉煌像周瑜一生,失意像我苏轼一生,都是一场梦而已。“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生在滚滚不息

苏轼人格魅力

在饮食文化日益昌盛的当今谈及苏轼,也许更令人感兴趣的是东坡肘子、东坡肉、东坡羹……在浩瀚的中华文化中,苏轼以其诗词所表现的独特人格魅力滋润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影响深远、意义非凡。九百余年后的今天,苏轼这个名字仍然被人们牢牢记着,在于他无限的魅力:文品“诗赋传千古”,人品“峨眉共比高”。 那么,让我们一同走近苏轼。 在宋璀璨的词坛上,苏轼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一扫前朝词中弥漫的温婉柔情,大气纵横地开创了豪放一派,为词体的长足发展拓宽了道路。人格美是苏词的灵魂,苏轼词所表现的人格美是通过苏轼人格在其词作中的艺术转化得到了体现。 高洁的情操 东坡热爱大自然,小时候就亲自种松树(《戏作种松》),还一生喜爱竹子。 苏轼爱竹之情最为有名的诗句是:“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於潜僧绿筠竹》)。东坡还借梅抒怀,如“人去残英满酒樽,不堪细雨湿黄昏”(《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梅兰竹菊素有“四君子”之称,本身就代表了高洁、顽强的品质。苏轼亲梅、近兰、爱竹、比菊提升了他的灵魂――宁折不弯、刚正不阿。 潇洒豪放 苏轼能进入“也无风雨也无情”的潇洒境界。和他的履历与人生信奉休息相关。一方面,苏轼在政治上命运多舛几番风雨,坚强的意志力在痛苦中潇洒出炉;另一方面,他天资聪颖,才华横溢,少年得志,文学和仕途上的成就无形中有给了他百倍的自信。使他能以豪迈的态度对待政治上受到的挫折,随缘自适的旷达享受人生的美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他能经常拥有一副潇洒旷达的襟怀。 《洞仙歌》(“冰饥玉骨”)就真实的反映了苏轼独特的人格美。词人以“冰饥玉骨”来形容她的美丽和脱俗,来暗示她的品格高洁和凛然不可侵犯。那位冰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 李君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人才是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然而,教师能否在教学中,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也就是有怎样的教师,就会教出怎样的学生。教师应德才兼备,智慧如泉水喷涌,道德言行可作别人的榜样。 教学工作为什么要强调教师的人格魅力呢?教师在教育事业中,形成独特的鲜明的人格。教师人格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教师人格高尚、完美,就对学生有感染力,使学生产生敬佩、依赖、亲切感,教育效果就好。那么,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如何呢? 1、优秀的品格可使学生产生敬佩感。教师的品格主要包括道德、品行、人格、作风等,它反映在教师的一切言论和行动之中。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业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确实如此,优秀的品格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力,会使学生效仿。所以,教育学生是一个过程,不管教师自觉不自觉,对学生都起作用,产生影响。不是正面作用,就是负面作用,对学生的影响不可能是“零”。例如,做几年班主任,有些学生走路,说话,写字都有班主任的影子,这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结果。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教师应通过自身的表率作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故此,教师应修炼自身素养,完善自身人格至为重要。 2、用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情感是对客观事物好恶倾向的内在反映或对别人所持态度的体验,往往以鲜明的、热烈的情绪表现出来。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深处的崇高感情,是教师对学生态度上的和蔼和严肃,行动上的严格要求和细致关心的和谐与统一。“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如果把真挚的师爱运用于教学之中,学生就会从内心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从而专心地听讲,真诚地接受,甚至会更加勤奋学习。反之,无视学生的特点,感情上产生对立、反感,那么再好的教学都会产生逆反,会被理解为说教,更谈不上教书育人。为此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要注意寻找学生的动情点,采用恰当的手段加以逐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向善,向上的健康情感;对学生要亲切,要以鼓励,扶持,肯定的积极态度,去调动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相互融合的效果。 3、用渊博的知识魅力使学生产生信服感。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甚至是一股“长流水”。教师丰富的智力生活、知识如长流水,才可能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杨帆远航。教师如具有较宽知识面或在某一方面的特长,会使学生产生信服感、敬佩感。这种信服和敬佩感就像一种心理磁铁吸引着学生自觉地接受影响。因为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会使学生感到同他在一起,听他讲课会增见识、解难题,排优虑、长志气,就会专心听他的教诲和接受他所讲的道理。反之,如果一个教师缺乏丰富的知识,甚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就谈不上对学生的吸引和好的教学效果了。 4、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有效地运用知识

略谈教师的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

略谈教师的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 一位合格的教师,就是一盏灯,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是一定能够长久地照耀着人生的道路。要时刻想到,你的工作是无可替代的。你在追求一种幸福,不要简单地把你的工作理解为谋生的手段。 当了教师,不必因为那些有一官半职的人在你的面前颐指气使而生气,进而也想方设法谋个小官做做。据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但是想做官的教师肯定不是好教师,业务上肯定不会有什么出息。 教师活在“人世间”,只能“捧着一颗心来,不拿半根草去。”他们必须有大家风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淡泊名利,严谨治学,乐于奉献。 他们上承中华民族五千年之传统美德,下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倾一腔热血为中华哺育英才,尽一生精力为民族培养栋梁。尽管他们物质生活可能贫困,但精神生活却很丰富。他们待人接物,出以公心,冰清玉洁,胸无尘滓;他们对权贵子弟不偏爱,对贫寒学生更关心;他们对优等生不溺爱,对后进生多亲近,事事时时处处从不把师生关系庸俗化。 自古以来,人类教与学的知识就分两种。一种可称为“普遍的知识”,它们往往和实际利益与运用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关系到人类对自己,对世界,对自然和宇宙的一般认识和理解,即现在一般称为“基础理论”的东西。它们虽然不能产生实际的利益,没有实用价值,却对于人性的完善和提高,以及人类文明程度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种则是“实用的知识”,也可称为广义的技术。这类知识与社会需要密切相关,具有广泛的实用性,给人类带来直接的利益。显然,这两种知识都是一个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但是作为一个教师,真正能吸引学生的,对学生将产生终身魅力的,还是第一种,一种人文科学知识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不足的教师,永远成不了“大师”,成不了教育家,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教书匠”。 大量的事实证明,现代的学生不喜欢那种古板、单一的教师,而是喜欢那些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教师。教师兴趣、特长的丰富性,将表现出教师自身人格魅力的丰富性,同时会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使其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这样的教师将会象一块磁石一般,牢牢地把学生吸引在自己的身边,真正能培养出“自己的学生”。同时,广泛的兴趣、特长也会促进教师自己智能的发展,启迪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中国早期话剧活动家,艺术教育家李叔同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把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更重要。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原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更好。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显然是一个普通的图画、音乐老师所不能比的。 从学识方面来看,教师应该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自古以来,身为一名合格教

品味庄子

大雪落尽,长街延展,一轮明月下守望着一棵孤独的树,那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题记 走近你,没有熟悉的词能修饰你睿智的笔触。眼冷心热的你在凡尘中穿梭,梦里不停地构筑着赤子的社会。在这样一个文化屈从政治的环境里,你是孤树一帜的庄子,永远在世人不可亵渎的境界中做着一个个美丽的梦。 你不求名利,不求富贵,面对朝堂之邀你仍可以兀自悠闲垂钓。总是你明白,隐居是对清洁的放逐,你也只能居于山野。你对世俗的嘲弄也只是你无奈的伪装吧? 远离庙堂,走近江湖。你脱离了尘世的是是非非,构建着只属于自己的精神江湖。 如果说儒家是封建制度的产物,是有千万追逐名利的儒生顶起来的,那么你,庄子,只是纯粹,用你的人格魅力在博大的中华文化中屹立不倒。 你心中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赤子之心又是什么?易中天教授说,你心中的社会,用八个字概括,便是人如赤子,民如野鹿。即人人都是无欲无求的,没有思想,没有欲望,如同初生之婴儿,自然人人都是幸福的;百姓都如野生的动物一样,想吃便吃,想睡便睡,不要政府,不要官吏,那么这个社会也是没有痛苦的。我不懂,你口中这样浑浑噩噩的人民,怎么会是幸福的? 或许,你的思想,真是凡人不能企及的。 再次走近你,竟不再迷惑。若真能人如赤子,民如野鹿,也许真的会没有苦难与哀痛。你高栖于世人之上,俯视着众生,离我们那么远,又离世界的核心那么近。你以弃尘绝然的姿态筑起了略显孤寂的精神城堡,影响着一代代炎黄子孙。 你一遍遍的构筑这影影绰绰的精神家园,一遍遍重温着那个关乎世界的梦。你精神的城堡,似乎仍旧遥远地不可企及。你的灵性,你的自然,你的神秘,一次次闯进我幼稚的心灵。于是在某个午后,怀着近乎崇敬的心灵,不住地品读你的精神世界。 你如同迷宫般的思想指引着我,吸引着我,也影响着我。品味你,无论站在怎样的高度,都弥补不了云泥般的差距。 庄子,一轮孤月下守望的一株孤独的树,那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妩媚。

苏轼人格魅力之所在【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 苏轼人格魅力之所在 前言 “东坡何罪,唯以名太高”,东坡的才干,锋芒毕露却又深沉高远。历代关于苏轼的作品的分析,文学地位的排定,从未断绝。只是“文乃人之精血”,只有了解苏轼,了解苏轼的品行才干,为人之道,了解他的人格魅力,能体会其作品的奥妙所在。此文以综合前人关于东坡人生的评价,原因探讨等方面的内容,以为自制文章之所用。 一:国人对苏轼为人的评价 苏轼为人,天下人皆津津乐道。《宋史》评论说:“器识之闳伟,议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为之主,而以迈往之气辅之。故意之所向,言足以达其有猷,行足以遂其有为。至于祸患之来,节义足以固其有守,皆志与气所为也。”[1]欧阳修评价说:“不意后生能达斯里也。吾老矣,当放此子出一头地。”同时期,张方平亦说:“苏轼敏尤可爱。”[2]苏门六君子之一的李方叔的祭文写道:“道大难容,才高为累。皇天厚土,鉴平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千古英灵之气。识与不识,谁不尽伤;闻所未闻,吾将安放?”[3]南宋时期,宋高宗说:“经纶不究于生前,议论常公于身后。”[4]而宋孝宗在评论苏轼一生所为时感慨:“负其豪气,志在行其所学。”[5] 近代之人关于苏轼评价的,莫不以林语堂的评价为尊:“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6]台湾学者陈师雄说:“稍有知识之国人,谈及苏轼,几乎无人不知,苏轼乃中国读书人之典范,亦即士一阶层,所愿效法之模范,悬为行为之准则。”[7] 二:苏轼影响力深远的原因 《康震评说苏东坡》:“苏轼是艺术天才、渊博学者、踏月酒徒和爽直诙谐的神奇组合。事实上,苏东坡的知名度和魅力远远大于苏子瞻。在大众眼里,东坡这个称呼具有更浓厚的草根意味,更为平易近人,也因此在民间拥有更大的影响力。”[8]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是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他的人品道德构成了他名气的骨干,他的风格文章之美则构成了他精神之美的骨肉。我不相信我们会从内心爱慕一个品格低劣无耻的作家,他的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孝宗赐

浅谈如何增强教师人格魅力

浅谈如何增强教师人格魅力 草塔镇小张秀英 魅力是一种精神境界的体现,是一种足以使人感动、觉悟和振奋的,具有很强吸引力的力量。它包括品格魅力、气质魅力、学识魅力、仪表魅力等."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是一种品格魅力;口若悬河、文彩纷呈是一种学识魅力;美而不妖、靓而不俗是一种仪表魅力;秀外慧中、儒雅风流是一种气质魅力。而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的行为道德标准、渊博的学识、高尚的性情及其融洽的处事能力等综合素质对周围人的影响。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人格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甚至一生,成为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师的人格魅力从何而来? 1、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备这样条件的老师不但在教育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跟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利于获得事业的成功。从这样的老师身上,学生性格能受到各方面的良好影响,受益终身。 2、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胸怀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兴趣爱好互有差异的学生。不仅是学生的良师,也是慈爱的长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更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 3、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学生的信任和宽容,在课堂上不是一味灌输,包办代替,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是指导者和引路人,从不把学生看做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很少对学生说你必须这么做,更喜欢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在人品上更是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不光看到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

论庄子的人格魅力

论庄子的人格魅力 摘要:庄子不但是一个文学家与哲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而且是一位富有鲜明个性的人物,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其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一、提倡“天人合一”,积极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二、他对生命有着强烈的热爱与追求,以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来审读生命,对待死亡。三、对自由有着执著的追求: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体现了他追求个体生命逍遥无待的浪漫风度;对现实自由的追求,体现了对自由人格尊严的维护。四、在他恬淡怡然,闲适平和的心态之下,蕴藏着强烈的批判精神,尤其体现在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上。 关键词:庄子;天人合一;热爱生命;追求自由;批判精神 On the Personality Charm of Zhuang zi Abstract: Zhuangzi not only is a writer but also is a philosopher. He left us very rich spiritual inheritance and he was a special person who has distinctive character and unique personality charm. His personality charm mainly displays in four aspects: Firstly, he advocated “nature and human united together”, encouraged that human would get along with nature and itself harmoniously. Secondly, he has the very deep love and pursue to life, he read life, treat to death by his optimistic outlook of life. Thirdly, he has the inflexible pursue to freedom. He pursue to spiritual free shows that he pursue the romantic style of carefree individual life. He pursued the reality free shows that he protected the free personal dignity. Fourthly, there was very strong criticism, especially criticize to the dark reality at that time under his gentle point of view. Key words:Zhuangzi; Nature and human united together; Deep love to life; Pursue to freedom; Criticism 中国古代典籍,可谓汗牛充栋,许多文人圣哲的名字也因而留在历史文化的功德碑上。而庄子,在这众多的贤圣雅士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伟大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他的《庄子》则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作为一名文学家,庄子用奇伟瑰怪的寓言来寄托自己诗意的人生观,所以,闻一多评说他是“最真实的诗人”,“他的思想的本身便是一首绝妙的诗”。[1](P280-281)因此,“在文学上庄子的独特风

浅析苏轼的人格魅力及在词中的体现

浅析苏轼的人格魅力及在词中的体现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出生于寒族地主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苏轼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他历经磨难而笑对人生,思想自由,品格坚贞、坦荡、旷达,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极为罕见的文豪,他的文章,如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他的诗,如如天地奇观,于境无所不收,于情无所不畅;他的词,如天风海雨逼人,指出向上一路。无论从哪个角度衡量,他都是宋文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 苏轼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他几经宦海沉浮,屡遭贬黜。他的后半生一直处于新系两党的夹击和陷害之中。病逝前,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苏轼对自己的后半生作了总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然而正是这些苦难成就了这位文学大师,旷世奇才。贬滴黄州,是苏轼思想和创作的重要转折点。他那个谈笑于生死之际的旷达情怀和任性,逍遥,随缘自适的创作个性,就是在贬滴黄州之后才真正树立起来的。尽管他说自己“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答李端叔书》)然而正是在他到达黄州,自号“东坡居士”之后,才创作出了大量优秀作品,形成他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 屡遭挫折,苏轼也能始终保持乐观旷达的出世的态度做入世的事业,无论穷达出处,都能在精神领域保持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他的这种人生态度来源于他独特超群的思想。苏轼的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又兼纳了道家和佛家的学说,他汲取了三家思想的积极因素。儒家的入世和有为,引导他热爱生活和人生;道家的无为又使他淡薄名

利,在逆境中也显得从容自如;佛家的静达圆通,则启迪他走向圆涌和通达。他援佛道入儒,又始终保持做人的气节,佛老的静达旷放用儒家道德人格的浩然正气来支撑,成就虚静高洁的心灵和淡泊超逸的人格。故苏轼“最深于性命自得之际”,懂得生活的艺术,具有坦荡坚贞的品格,随缘放旷的文心和风流潇洒的气度,他的诗、词、文和书画等,不过是这一人格的外在表现而已。王国维《文学小言》六云:“三代的下之诗人,无过庄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里。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殊未之有也”。苏轼之所以能够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的作品中具有的人格力量。 最让我佩服的这些人格魅力: 一、处穷时仍不忘兼济天下之志的政治态度 苏轼的一生虽然在仕途上坎坷不平,尤其在后半生不断遭受打击的情况不多接受佛老思想来加以排解,但终其一生,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积极用世的思想。但他的积极用世并不重在个人的名利,而重在为澄清天下而献身。他深切关怀人民的生活,为排解民困,对皇帝也敢于大胆地提出批评和谏议。甚至在他政治上失意,遭受恶意贬斥打击,境遇非常险恶时,仍能甘冒僭

乐观派苏轼给人的生命启示

乐观派苏轼给人的生命启示 记得去年在听香港心理学博士岳晓东做报告时,他曾幽默地说:“我是苏轼的超级粉丝”。说起古代的名人墨客,我最钦佩的也是苏轼。学生时代曾学过他的很多作品,那时只是背过而已,后来成为老师开始教苏轼的诗文,对他的每一篇作品的写作背景、内容理解、诗句鉴赏等方面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苏轼人格魅力使得他成为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名珠。 我认为苏轼人格魅力在于他的乐观主义,他似乎天生就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苏东坡的仕途之路异常坎坷,在将近四十年的官宦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贬谪流亡中度过,最后一次流放到现在海南省儋州县时,已62岁高龄,据史书记载,苏东坡当时是抬着棺材去的,怕自己在当地呆得太久,不能活着回来。但是无论生活怎样令他失望,他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漫长的苦难岁月,练就了他一颗非同寻常的平常心,可以不因宦海经历而自暴自弃,不因生活颠簸就怨天尤人,永远以一份静心来面对世间的得失进退,永远以一份激情来化解人生的悲欢离合。他的乐观造就了顽强的生命力,使他在恶劣的环境中坚挺了过来。 在压力心理学中,有个理论:问题不在于压力本身,而在于对待压力的态度。也就是说,用乐观的态度看待挫折,就会让头脑变得更灵活。更重要的是,一条路走不通,乐观的人不会“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而会转向其他工作。他们希望获得成功,一件事没做好,更会激发出从事另一项工作的创造力。苏东坡总是不断将痛苦升华为快乐,以至达到苦尽甘来的境界。“心烦手不闲,手忙心怡然。”苏东坡在流放中,心中虽然烦闷,但却没有无所事事,反而事必躬亲,进而发展出耕地、烹调的爱好。在饮食上,苏轼是有名的美食家,他在下放黄州、惠州期间,创造出20多种菜肴,如东坡肉、东坡鲫鱼、东坡豆腐等,这些菜品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 苏东坡在诗句中阐释了乐观和生命力之间的关系,细细读来,会给人带来许多生命的感悟和启示。

论文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作用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作用 摘要:教师鲜明而又丰富的人格魅力对于有很强可塑性的学生来说,将有效地感染和影响其个性的形成。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渊博的知识、灵动的智慧、博大的爱心和人文修养等方面。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书育人的重要保证,伟大的人格是一种巨大的感召力。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的过程中,教师言行举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指导着学生掌握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充当着示范者的角色,其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很容易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和欢迎,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活动,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格、志趣,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关键词:教师;人格魅力;学生;成长;影响 一、引言 作为一名教师,经常听到学生说他们喜欢某某老师,听课兴致高;不喜欢某某老师,听课时老是昏昏欲睡。据观察这“喜欢”与“不喜欢”与老师的性别、年龄及课程并无联系。事实上,能否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不是单方面因素决定的,而是涉及到一个老师的方方面面,比如学识、能力、性情、言行举止、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的人格,这是一名老师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教师的人格既含有该群体共有的普遍性的心理特征,又包括每位教师个体所别具的风格和气韵。前者是教师人格的基本构成,具有稳定性,后者是教师人格的独特构成,具有特殊性和个性化倾向,两者合成了教师鲜明而又丰富的人格魅力。人格赋予了教师个体生命以鲜明的本我色彩,对于有很强可塑性的学生来说,将有效地感染和影响其个性的形成,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不容低估。 二、教师的人格魅力 渊博的知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有这样条件的教师不但在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和协调跟学生以及同事的关系,会创造出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利于获得事业的成功。魅力需要知识的承载方能显出迷人的风采。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作为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最新学术动态,更新、优化自身的知识系统,使自己在教学和科学活动中更具主动和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精神食粮。所以,身为人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学习领域,不仅自己所学专业要“精深”,相邻学科也要“广博”,向“博、大、精、深”迈进,真正成为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 自身的修养和文化底蕴。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还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魅力型教师应从点滴入手,自觉加强各方面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师人格,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面向当今社会的新型教师。不断潜心学习,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地提高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知识愈丰富,他个人对知识、科学、生活的态度就愈鲜明,学生就会从他身上看到智慧的光芒,敬佩他们的老师,并且学习他们老师追求知识的精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