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毛中特论文

毛中特论文

第一篇 读后感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站在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回顾百年波澜壮阔历程,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和崇高精神,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深刻阐述辛亥革命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大意义,深情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100年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辛亥革命后,接受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寻救国救民道路。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作为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从危亡到复兴,从古老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继承和推进其现代化国家理想,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建设成就,谱写了中国发展的辉煌篇章。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同时,讲话还指出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坚定不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读了胡主席关于辛亥革命100周年的讲话我不由的心潮澎湃。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站在百年后的中国,回想百年前的中国,我不由感慨万千。如今的中国,国家和谐统一,各民族和谐相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突飞猛进之发展,经济实力更是跃居全球第二。如今的中国,中山先生未了的梦想一一得到实现,中国变得从来没有今天这样强盛团结

。而当我们津津乐道于今天辉煌的发展成就时,可曾想过,如果没有百年前以孙中山为核心的中国革命先驱,不怕牺牲,不怕艰辛,推翻了腐朽的封建王朝,中国怎会有今天之繁荣。中山先生道:“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中山先生用火一般的革命热情,激发了无数爱国青年革命的热情,使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轰然倒下,使妄图瓜分我中华的帝国主义噤若寒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是这位中国现代革命第一人留给继承者的一句话。而正是他的这句话,激励了无数中华优秀儿女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豪情。我们应该牢记孙中山以及他对中国革命所作出的积极探索,辛亥革命一百年,那些为中华崛起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儿女将永载史册。
站在辛亥革命百年的历史新起点上,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虽然中国的现代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两岸问题仍就没有解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距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仍有不小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然任重道远。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记八荣八耻,发扬中国人民不怕艰难,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学好专业知识。
面向未来,全体中华儿女应当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汇聚在民族复兴旗帜下,砥砺奋斗精神,共绘发展蓝图,共襄振兴大业,努力作出无愧于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无愧于我们伟大民族的历史贡献。


第二篇 改革开放30年调研报告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全国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市管理水平与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但是,不容否认的是我国现在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却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平衡。如何看社会主义本质?如何看共同富裕?两者有什么样的关系?由于我的家庭所在地为省会郑州,经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数据,以及实地调研,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简要说明社会主义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一:两者都以发展生产力为基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为此,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全体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以家乡郑州市为例,据统计,20

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了15732元和7548元,约是1978年的51倍和62倍。2008年城镇居民储蓄余额约2067亿元,是1978年的1477倍。2008年郑州市区建成区人口达到318万,面积302平方公里,比1978年分别增长了3倍多和4倍多;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由改革开放初期的3.7平方米和10平方米增加到26平方米和46平方米。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并正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
事实证明,共同富裕必须建立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只有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实现共同富裕。这些都说明了社会主义和共同富裕都是建立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社会主义的本质是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允许一部分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首先,我们来看两个例子:浙江省杭州湾跨海大桥,长达36公里,总投资约118亿元,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云南省泸水县六库镇,当地村民只能通过滑索掠过怒江江面去对岸,在江上架一座桥仅需四五十万元,但对于贫困地区来讲十分不易。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和农场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从原来的2.5倍增加到3.3倍,并且有继续增大的趋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产生了经济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表现为:人民贫富差距拉大,教育发展不平衡等。是不是我国现在的发展正与共同富裕背道而驰呢?是不是共同富裕思想并不科学,不能很好地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中国的发展不平衡有很多原因,比如自然原因、历史原因、政策原因等。其次、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螺旋式前进的过程,平衡是相对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经济社会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有利于保持竞争的压力与活力,有利于打破平均主义,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80年代,我国建设有了许多实践以后,邓小平明确地说:“我们讲共同富裕,但也允许有差别,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起来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大体现,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是同等富裕、同步富裕。在我国这样的特殊国情条件下,只有通过先富带后富,才能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因此,不能因为目前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就否认共同富裕的目标而怀疑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但也不能任由不

平衡现象进一步发展,否则最终也会偏离共同富裕的目标。

总结: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的一个巨变,也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中国经济连续十几年保持高速增长,城乡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均收入大幅提高,温饱问题基本解决,逐步踏入小康社会,这都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的结果,邓小平曾提出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突出强调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强调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共同富裕。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不平衡现象,造成了一部分人炫富而大部分人仇富的不正常社会心里,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这些都是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的一个必经过程,不能因此完全否定共同富裕,否定其与社会主义的必然联系。


第三篇 建党90周年讲话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内涵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了90年来我们党所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段重要论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面貌的科学概括,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的新阐释、新拓展。
以往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是从道路和理论体系两个视角来界定的。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第一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列,共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体,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十七大报告关于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论断的认识,是根据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所作出的新概括。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重要发展和创新。
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 。从根本上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把科学社会

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国情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具体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谈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市的两句名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早已被中国革命的历史事实所证明,同样,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也已经被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发展的巨大成就所印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被改革开放实践所证明的一条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科学道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08年我国的GDP已经超过3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三位,比1978年的世界第十位上升了7位,我过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07年的近6%,30年GDP年均增长9.8%较之世界经济平均增速3.3%快3倍。我们不仅在经济建设上创造了令人举世瞩目的伟大奇迹,而且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上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富有时代和民族特色的当代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从具体内容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它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讲话在继续重申十七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括的基础上,对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作了重申和进一步阐发,有针对性地做了释疑解惑的工作。这里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继续探索和进一步发展,作了科学阐述。讲话指出:毛泽东思想“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以创造性的

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二是重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大理论成果,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当今中国人民的福祉所在。我们说30多年来的“中国奇迹”,说新时期波澜壮阔、创造辉煌,说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归根到底,靠的就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指引。要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与风险,必须始终坚持这一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包括诸如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也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同时还包括那些建立在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基础上的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这一概括标志着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也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熟起来了。其实这个比较合乎实践和认识的逻辑,我们的道路越走越宽,我们的理论经验越来越丰富,我们的制度也越来越成熟。
七一讲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表述本身也很有新意。第一,它从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各项具体制度三个层面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涵。那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还有就是建立了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之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以及各项具体制度。 其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部的相互关系,讲话指出:它是一个制度体系,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这就需要在制度建设上,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整体协调,整体统筹,整体推进。其三,关于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指导原则,讲话提出“两个前提”和“五个有利于”。“两个前提”就是,要“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五个有利于”包括:“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概括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显示了我们对这一制度的自信和自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这三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有机统一于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理论体系是指导思想,是确保道路正确、制度科学的重要前提;道路和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集中体现,道路正确才能促进制度完善;制度科学完善才能保证道路光明、前途远大。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我们党要想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