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人的本性与命运.

人的本性与命运.

人的本性与命运.
人的本性与命运.

人的本性与命运──读〈人的本性与命运〉

范学德(感谢著者惠寄)

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1892─1971)所著的〈人的本性与命运〉(以下简称〈人性〉)一书,是谢秉德先生译成中文的,由基督教文艺出版社于一九五九年出版,它是三十二卷本的〈基督教历代名著集成〉的最后一本。

该书的基本结论是:“对人性的解释方面,基督教信仰比其他古典或现代学说更重视人的灵性,但对人的德性的估价则不若其他学说高”。对历史意义的解释,“基督教信仰比古典主义更富有动的观念,但却不如现代的动的史观所解释的那么乐观”。【注一】这也许就是这篇读书笔记的基本纲要。

1。古希腊的人性观。

人对自己总是一个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这一来一去之间,我该如何活著,这也许是人永远要追问并永远也无法摆脱的疑问,当然这也只是人的问题。

尼布尔在〈人性〉一书中,首先分析了西方文化中关于人性的基本观点,并由此开始了自己对人类本性问题的探讨。他认为,人存在的两件基本事实是:其一:“人为自然界的赤子,屈服于自然的兴衰中,为天然的必需条件所窘迫,受自然的冲动所驱使,限于自然所许可的年限之内,因个人的体质不同稍有伸缩,但自由却不太多。”其二,“人是灵性,他可以超越他的本性、生命、自我、理性以及宇宙之外”。【注二】

近代的一切人性观,无论彼此间的差异如何明显,但都是由修改或混合古希腊罗马的人性观与圣经上的人性观这两种不同的人性观而构成的。而古希腊罗马的人性观又可以概括为理想主义(Idealism又译为唯心主义)与自然主义(Naturalism又译为唯物主义)这两大类型。前者以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以及斯多亚派为代表,后者以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为代表。

古典的理想主义人性观,虽然包含了不同的著重点,但它们都认为人的独到之处乃是他的理性才能、心灵,而其所谓的心灵,也主要是指人的理性以及思想的能力。理想主义人性观包含了两个基本结论:第一:将理性的人(即人的本身)与上帝视为同体,而那充作创造原则的理性即为上帝;第二:一种身心二元论:视身体为恶,而假定心智或灵性为善。与之对立的古典的自然主义人性论则认为,人性虽然具有独具的理性,然而仍不超乎自然之外,且完全是自然的一部分。【注三】

与近代人性论的乐观主义不同,希腊的人性观中充斥著一种郁闷的气氛。造成这气氛的原因不仅是由于人无法兼得德性和快乐,更在于人生的短促和丧亡。正如一句希腊名言所说的:“凡栖息于世界中之万物,我以为没有比人更可怜的。”而亚里斯多德则宣称:“最好是不诞生于世,而死亡实较胜于生命。”【注四】

2。基督教的人性观

基督教的人性观以上帝是创造世界的主为其根本假设。它表现出两个重要的特点:第一:相信人格中的“身”与“灵”的一致。“这是理想主义和自然主义所未曾领会的。还有一层它防止了理想主义所犯的以心在本质上为善的,或本来是永恒的,以及身体本来是恶的之错误观念。它也取消了浪漫主义把自然当作人的善,和把灵性或理性当作人的恶之错误。按照圣经上的看法,人的身与灵双方都是被造和有限的”;第二,“人在基本上须从上帝的观点去了解,而不是从人的理性才能之独到之处或他与自然的关系上去了解。人是按上帝的形象造的”。【注五】

“人类性灵之没有归宿,正是一切宗教的立脚点,因为超乎本身和世界之外的自我,不能在它本身或在世界上找著人生的意义”,因此,人既不能以自然因果关系为生命的意义,因为人的自由与自然的因果锁链是不同的;也不能以理性作为人生意义的原则,因为人超越他自己的理性过程。人若要真实地了解自己,他必须首先相信他是为超乎自身以及自然之外的上帝所了解并且为他所爱,必须从服从上帝的旨意中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这种神旨与人意的关系就能使人与上帝相联系而不妄以自己为上帝;也使人以被造物的地位去知道他与上帝之间的距离,而不致以为他本性上的恶是因他的有限而来的”,结论,“具有意志和位格的上帝乃是真个性的唯一可能之根基”【注六】

3。近代的人性观

西方近代的人性观是由希腊人性观、基督教人性观和近代的思想构成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希腊古典思想中一向居于次要地位的自然主义,在近代却成为主要的思想了。“近代的自然主义是与基督教视人为被造之物的观念相符合的,却与以人为上帝的形象的那个基督教观念相反”。【注七】

西方近代文化中包含了种种基本的矛盾:

第一是理想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矛盾。理想主义不承认人为被造之物和人为罪人的观念,这是文艺复兴的态度;而自然主义则反对基督教的人为上帝的形象的观念,这是启蒙运动的唯物主义。在二者之外还有一个浪漫的自然主义,它认为人本为一生机,呆板的理性与机械的自然都不是人本体的恰当解释。浪漫主义的基本错误在于它只从人的生机去了解人性,恰如尼采的一句名言所描述的:我是完全彻底的肉体,再没有别的。

“总之,近代的人不能决定他到底要从人的理性的独到之处来了解自己,还是从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上来了解自己。若是从后一观点的话,又到底是自然的秩序和宁静,还是自然的活力,才暗示了人的本体”。【注八】

第二个基本矛盾表现为:“近代文化的个性观是近代人对他自身的种种确信之一,而这种确信却为人类的历史所逐步耗尽”。【注九】?

第二个基本矛盾表现为:“近代人类学的最大确信乃是它处理人类罪恶问题时的乐观态度。近代人有著一颗自安的良心;在错综纷歧的近代文化中,再没有一件事比近代人之反对基督教指人为罪人的观念更一致的了……正是这一反对似乎使基督教的福音简直对近代人不发生影响”。“近代乐观主义还有一个结果,即是在进步观念中解释历史”。【注十】在近代文化的范围内,无法解决人的灵性与肉体、创造性与破坏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近代文化被迫在四种关系中作出选择:“一、如法西斯主义之崇尚生机而趋于破坏暴戾;二,如自由主义之想象历史中生机势力之和谐而事实与之相反;三,如马克思主义的暂时承认理性制裁的欺诈僭妄,而希望由革命来改组社会,以使人类的情况完全改变;四、如弗洛伊德派对人类生机与制裁问题基本解决之失望,而以掩饰之说自为满足。”【注十一】

4。近代文化中的个性

人具有自我超越性,人的意识不仅超越自然过程,也超越它自身,因而人性才具有无穷的变异和发展。自从文艺复兴运动高举起了个性解放的旗帜后,如何看待个性,已经成了思想和文化问题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尼布尔首先探索了基督教的个性观。他说:“基督教曾提高了人的个性,因为按照基督教的信仰,灵性的自由最后只受上帝意旨的限制,而人心中的奥秘也只有上帝的智慧才能完全知道,并加评论。”【注十二】

但是,在中世纪整个天主教的时期,基督徒的个性从来没有得到合理的表达,而从近代开始弘扬的个性观,一方面始于改教运动,另一方面则始于文艺复兴。二者是走向个人自由的两种不同的运动,其不同在于后者较改前者与近代精神更为接近一些。

改教运动提出的信徒皆为祭司的主张,集中地反应了它的个性观。但“这一主张的重点不在个人的了解真理的能力,而在个人对上帝之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上帝对人的罪施怜悯的保证”。虽然新教具有如此深刻的看法,但由于它“往往因不能对社会道德及政治公义提供相当的准绳,因而在近代生活上造成了紊乱。所以它不帝是间接助长了浪漫主义在道德与政治上对一切理性与传统常规的反抗。就这一层意义说,基督教对个性的深刻表达正须负近代人生紊乱的一部分责任。”【注十三】

但是,基督教与文艺复兴的个性观的联接点,不是抗罗宗的个人对上帝有绝对责任的学说,而是贯穿于中世纪神秘主义中(从伊克哈尔特到库萨的尼古拉)的认为人的灵性具有无限潜能的思想。文艺复兴的个性观提出了“个人自主”这个新概念,这一观念是基督教与古典的思想所没有的。【注十四】

“文艺复兴思想家的主要兴趣之一,即是证明神的预知并不限定了人的行动自由,也不取消人在历史中的创造地位。意志自由乃是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思想家的主要兴趣”

【注十五】但其在阐述这思想中犯了一个基本的错误:对于人在历史中的自由与能力估计过高。其实在实践上,无论是人的自由与能力,还是行动与决断都远远不如思想家所想象的那样卓绝。

无论在自然主义、理想主义还是浪漫主义中,自我都丧失了。自然主义的哲学以自然力、血统关系和社会生产力为人生意义的基础,“企图把人的整个灵性贬低为一种漫无区别的意识之流,甚至将意识本身降为纯机械性的。在另一方面,理想主义则著重灵性上的心智,而往往使自我在心智的抽象的普遍性中丧失了”(它的最极端的公式就是:“思想的本身就是思想者”),从而丧失了个性的独特性和偶性。【注十六】力图走出这两者的误区的浪漫主义,则无限制地推崇个性,结果陷入了以自我为价值中心的深渊中,从而导致了它在“道德、宗教以及政治上的归宿乃是完全的相对论”【注十七】,而当它解释历史时,又走向国家主义,以为民族乃是个性最伟大的表现。

从近代这三大思潮的失败中,尼布尔得出了一个结论:“若没有基督教信仰的立场,则个人若不是空虚无物,便是万有一切”。【注十八】

5。近代人的苟安良心。

文化史上一个深有意味的现象是:自从文艺复兴以来,虽然西方的各种思想表现纷纭甚至互相反对,但却形成了一个连贯的整体:一切思想都维系在同一个人性观上,都同样表现

为不认识原罪的意义,都同样认为人基本上是善良的。它们的分歧只是,在什么时候,在什么社会条件下,并采取什么方法,才能使人之善性得到实现。于是,有的期望通过社会经济与政治的改革来消除人类罪恶,有的期望通过由个人回归盗自然纯朴的善来消除社会罪恶。尼布尔对此的描述是:

“近代自然主义在表达它对人性善良的信仰时,若不是以机械的或生机的说法来寻求自然中的和谐,藉以逃避人的自由所产生的紧张和冲突;就是相信理性中具有某种秩序与和谐的原则(这种信仰与自然主义之假定是相矛盾的)……理想主义却以更坚定的办法来达到它的乐观看法。它对人性善良的信仰则是根据自然与理性的分别的。理性中的秩序和内在和谐被认为可以胜过自然冲动的混乱”,它将灵性与理性等同起来,理性的人就是善良的人。【注十九】

但是,人类的罪恶毕竟活生生地在那里,是人无法回避的。怎样看待罪呢?近代人倾向于“从历史的特殊事件或腐败现象中去发现人生中邪恶的根源”【注二十】,将其归结为政治制度或者经济制度的邪恶。而当他们将种种的邪恶归于历史的特殊原因后,却不追问这种种特殊原因如何发生。【注二十一】路德说得好:人类终极的罪,就是他不承认自己是一个罪人。

“近代思想之不能实事求是地估量人性中的罪恶,是因为它没有充分地认识人的自我超越性。自然主义者看人的自由只不过是人的天然自由,而不曾领略人的灵性如何能将自然中的统一与和谐破坏并且重新改造。理想主义者以自由与理性为一物,而未能体会到自由是超乎理性之上的……自然主义与理想主义都未能了解人的自由足以破坏自然中的必然性及逻辑体系中的理性”。【注二十二】

6。基督教人性论的三个基本观点

尼布尔从基督教三个基本观点来阐述了其人性观:即创造论、原罪论和救赎论。他认为,基督教作为一个启示的宗教,其意义就在于“它能同样地著重上帝的超越性与内蕴性……在上帝的超越性中,人的灵性能够找到一个归宿,在那里人能了解他自己的自由地位。同时,在那里人也可以发现他的自由的限制,那对他的自由行为的审判,和那叫这审判能为人所忍受的上帝的怜悯。在另一方面,上帝创造世界和他与世界的关系这事实,正证明人的有限和他的变迁中的地位在本质上是善的,而不是恶的。所以只有启示的宗教才能兼顾到人的自由与有限,并了解人的罪性。”【注二十三】

人若不认识自己是面对著上帝的,就不能真正地认识他自己。只有在上帝面前,人才能知道他自己的地位、自由和在他生命中的罪。

人对上帝的经验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经验,而是人一切经验的一个方面,在这一经验中,人不仅感觉到他对上帝的无限依赖感,而且感觉到自己为一个在本身之外的真体所鉴查,所认识,所命令和所审判。尼布尔认为,个人经验中的这普遍启示包含了三个要素:“第一要素乃是人对生命的源头的庄严虔敬之感及依靠之心。第二乃是那由自我以外临到人的道德责任感,及在审判者面前对自己不义的感觉。第三是宗教经验中那最成问题的成分,就是渴望赦罪之心”【注二十四】

在这三个启示中,上帝被特殊地说明为“创造者”,“审判者”与“救赎者”,它们一个比一个更清楚地说明了上帝的超越性。

关于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这一启示“乃是承认整个世界都启示著上帝的庄严和自足的能力”,它既放弃了自然主义的以自然因果作为解释宇宙的最后原则,也纠正了理想主义的错误,把某种心智作为创造的源头,同时也以被造的世界是良善的观点,避免了神秘主义以为被造的世界是虚幻的或邪恶的错误。正如马丁布伯说:“多神主义者从每一种神奇的现象,每一生存的奥秘中造作一个神明;但一神主义者却在一切奥秘中承认那在个人经验中所遇到的同一位上帝”【注二十五】

关于上帝是历史的审判者:“按照先知的看法,人的真正罪恶,乃是不愿意承认他的软弱、有限和依赖的地位,而妄想抓住一个人所不能有的权力和安全,同时企图超越被造物的限度,虚张自己的德性和知识。先知教训的整个重点在乎说明只有一位上帝,人的罪是由于他的虚荣和骄傲,妄以为他自己,他的民族,他的文化和制度是神圣的。所以说罪恶乃是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被造地位和对上帝的依赖,而图谋自己的安全独立”【注二十六】在现代,它特别表现为现代人以其在技术上的成就掩盖了他们依赖于那超越他们的伟大自然过程的这件事实,并促成了现代人更加信赖自己的才能和安全的骄傲之心。

由于圣经把人反抗上帝的罪看得很重,“所以很自然地以对罪的审判解释历史的第一要义,人类历史最明显的事例即是各民族,各文化制度,若超越上帝所规定给人的被造地位,就必然自取灭亡。”【注二十七】

关于上帝是人类的救赎者:从基督教的信仰来看,基督生与死是上帝的最终启示,它回答了上帝对人的愤怒与怜悯的最终奥秘,即上帝将人的罪归于耶稣,并使耶稣成为有罪,从而使人与上帝和好。这就不仅解释了历史的全部意义,也止息了人不安的良心。这一启示表明,“基督教的问题不是有限的人如何能认识上帝,而是有罪的人如何能与上帝和好,以及

历史如何能克服它那虚妄规范之悲惨结局,不再骄傲地、无效地想逃避它的有限性。正因为要答复这一个圣经所承认的历史中心问题,上帝才以道成肉身来向人说话;而这一启示的内容。乃是一个和解作为,这一和解并不取消上帝对人的骄傲的审判,却因为上帝亲自作为人的罪与骄傲的牺牲,而把人的罪深刻地说明并启示出来。然而最后的判断并不是刑罚,而是怜悯和赦免”。【注二十八】

7。人具有上帝的形象且为被造者。

基督教的人性观如此解释了人生的三个方面:“第一,在人具有上帝的形象的教义里,它注重人灵性中的自我超越性之高度。第二,它坚持人是软弱的、依赖的、有限的,深深陷入于自然世界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中,同时它却不承认这有限性的本身为人性中的罪恶之源。最纯粹的基督教人性观,以人为上帝的形象与被造之物的合一体,当他处在最高的灵性地位时,他仍然是一个被造者;而在他的自然生活的最鄙陋的行为中,他仍显出若干上帝的形象。第三,它主张人心中的罪恶乃是由于人不愿意承认他的依赖地位,也不愿意接受他的有限性和不安的地位;这一个不愿意的态度,虽不是必要的,却是他所无法避免的,并且使他更加深陷入于他所想要逃避的那不安全的境界中。”【注二十九】

圣经并没有对上帝的形象是什么作出明确的定义,奥古斯丁探索这一问题的主要兴趣乃是人灵性中的超越性,他深信自我的限制是在自我之外的,人生的指向是超乎本身之外的。他特别指出了人理性的局限:“我们说到上帝,你若不了解他,有什么可稀奇的呢?若是你能了解,他就不是上帝了。。心灵能在若干程度上接近上帝,乃是一个最大的恩赐;但是要了解他是完全不可能的。”“有些事情,除非我们了解就不能相信;但另外有一些事情,除非我们相信,我们就不能了解”。【注三十】

是席勒提出了“灵性”这一观念,灵性乃是超越思想观念之外的“一种了解原初现象或意义概念的特殊能力,且具有一种为善、为爱、为悔罪与虔敬而有的特殊情感和意志能力”。【注三十一】海德格尔则提出了“超越观念”的概念。尼布尔概括先哲的思想,对人的灵性作了如此的说明:“人是自由的,他能超越自我与宇宙,同时他对宇宙的意义若不能找到一个超越宇宙的根基,就不能构成一个有意义的世界。意义的问题乃是宗教的基本问题,它是超乎那寻常探索万事万物的相互关系的理性问题之上的,正如人的灵性自由超越他的理性才能一样……人之超越自己的这个事实,必然引导人去追求一个超越世界的上帝”【注三十二】。

与人有上帝形象相连的是人为被造之物,“圣经的看法乃是:人的必朽生命之有限性,

依赖性和缺欠为上帝的创造计划,对这事实,我们必须以谦卑虔敬的心来接受”,但这并不导致人以有限性为恶,因为圣经是“从生命和意义的中心之远景来透视人生的残缺性,使每一残缺的部分,都与上帝旨意中的整个计划发生联系,所以不为恶。”【注三十三】在圣经中,被造的世界与造物主,人的依赖和欠缺与上帝自由与自足之间的对立是绝对的。基督教深知“人的自我是有限的,而且是陷入于自然和历史的相对性中……即令自我意识伸展到最高度时,自我仍是一个有限的必死的之我”。【注三十四】死,正表明了那存在于上帝的庄严和人的软弱之间的绝对差别。

8。人为罪人

人乃为罪人,这是基督教人性论的基本观点。“圣经说明罪,是从宗教与道德的两方面来说的。在宗教方面罪乃是人违抗上帝的旨意,妄想僭越上帝的地位。从人群道德方面来说,罪是不义”。【注三十五】

人具有双重的地位:他“是刚强也是软弱的,他是自由也是被捆绑的,他是具有远见的,也是盲目的。他是站在自然与灵性的交界点;他是周旋于自由与限制之中”【注三十六】正是人的这种双重地位使人产生了忧虑,“忧虑惶恐正是他陷入于自由与有限的矛盾中所不能避免的结局。忧虑乃是罪的内在因由。”【注三十七】但忧虑不是罪,罪起于人妄想否认他生存的偶然性,或者妄想在情欲中逃避他的灵性自由。而人若将无限的价值加给自己人生的有限性与偶然性中,他就陷入了骄傲之中。

圣经认为骄傲是基本的罪。

骄傲的罪可以分为三类:权力的骄傲,知识的骄傲和德性的骄傲。

第一类的骄傲是权力的骄傲,它或者表现为人不承认自己的软弱,或者表现为想藉著攫取权力以克服或者掩饰自己的软弱。在前者,权能的骄傲是人不承认人生的无常和依赖性以及自己的软弱与有限,却相信自己是生存的主宰,命运的支配者和价值的裁判者。它主要表现在那些似乎已经有了巩固的社会地位的人们当中;在后者,权能的骄傲主要表现在那些在社会中缺乏安全感的人们当中,它表现为竭力藉著攫取权力以克服或者掩饰自己的软弱与不安全。【注三十八】

人通过求权意志表现出来的骄傲,是人缺乏安全感的心理表现。造成人的不安全感的,主要来自自然与社会两个方面,人为了克服不安,就要驾驭自然与驾驭社会(他人),如是,贪欲就成了资产阶级文明特有的罪过。【注三十九】

第二类的骄傲是知识的骄傲,亦即理性的骄傲,它集中表现为人认为自己的有限知识是绝对真理。“人的一切知识都沾染了一种主义的骄傲,妄以为它具有那超过实际的真实性。它原是从某一方面取得的有限知识,却妄以为自己是终级的知识”。【注四十】“知识的骄傲一方面是由人类不知自己的心智的有限而来的,另一方面是由于人欲掩饰他的知识的有限和在他所发觉的真理上所沾染的自私色彩”。【注四十一】知识的骄傲的最显著的标志是:“那创立知识系统的人不知道他自己具有他在别人的思想系统上所发现的同样缺欠”【注四十二】,反而以为自己发现了最终真理。这可以用两个例子作为证据。黑格尔不仅宣布自己的思想是□峰造极的,而且认为与他同时代的普鲁士军国主义也达到了人类历史的顶峰。马克思主义者发现了一切资产阶级的文化都有意识形态的毛病,却显然不知道自己的观点也有同样的毛病。

第三类的骄傲是德性的骄傲。“道德骄傲,乃是有限的人妄以他的有限德性为终极的义,以他有限的道德标准为绝对的标准”,【注四十三】耶稣称之为“自以为义”。

“道德骄傲显示于一切自以为义的判断中:判断别人之不义,是因为别人不服从他自己的武断的标准。人既用自己的标准来判断自己,所以发现自己是善的。当别人的标准与自己的标准不同时,人用自己的标准来判断别人,总发现别人是恶的。”【注四十四】路德曾尖锐地指出:凡自以为义的人,必不知道上帝就是审判主,也不需要上帝作他的救主。尼布尔补充说:“自义的罪不只在主观上,在客观的意义上也是最后的罪。自义使我们有了最大的罪咎,我们极端的刻薄,不义,和对人的诋毁,都由自义而来。种族,国家、宗教和社会的整个斗争历史,都是说明那由自义所生的客观恶行和社会惨象。”【注四十五】灵性的骄傲可以说是第四类的骄傲,它是直接由道德的骄傲产生的,表现为人将自己视为神明,将自己的偏私标准和有限成就当作无上的善,这正是人的罪性之最后表达。“因此,与其说宗教是人的内在德性对上帝的追求,毋宁说它是上帝与人自抬身价之间的最后冲突的场所”,因此,最恶劣的不宽容就是宗教的不宽容,最恶劣的自我宣传就是宗教的自我宣传。【注四十六】

人的骄傲包含著一种欺骗的成分,其主要目的是欺骗自己。但这既不是纯属无知,也非纯属欺骗,而是“故意愚妄”。有限的自我尽管要超越万物,但终究是世界中的有限的生存者。“所以,自我的种种僭妄,只能靠有意的欺骗来维持,”如此,才能“使自己相信他所不容易相信的僭妄,因为他自己就是那欺骗的主持者。”【注四十七】

9。团体的骄傲。

尼布尔提出了“团体的骄傲”的概念。他认为团体的骄傲是个人的骄傲的一种表现,并且比个人的骄傲更加严重,因为它的各种妄见和要求比个人的更大,它追求自私目标的行动更加不受限制,它追求本身的目的时较个人更为专横,虚伪、自私和残酷。人类的罪在集体关系中表现得更为有力量。

。“种族、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各种利己主义是始终一致地从民族国家表现出来的。。。国家借著它的权力工具之威严堂皇,最能为它本身作种种绝对的要求,且以它的权力来贯彻它的主张,并使之为众人所信服赞许。凡以政治机构规定自己的权限的,不问它为民族国家或帝国,都是一方面用权力的威胁来迫使人服从,另一方面,则以国家的尊严来叫人崇敬。在国家的尊严中实有一种对国家作偶像崇拜的诱惑。”【注四十八】

国家崇拜是团体的骄傲的最高峰。“国家可以宣称其本身即是最后的价值,和使人生存得更有意义的原因”,“国家向个人要求无条件的忠心,主张国家的一切要求,乃是个人生的最高目标”,“这种要求的意义在于有了这种要求之后,人的骄傲与自我发挥可以达到那最后的境界,并企图击破一切有限性的限制,这就是国家妄想要取上帝的地位而代之”。【注四十九】

团体的骄傲是一种集体的利己主义。恰如有的学者所刻划的那样:多数个人合伙地来设立一个神,然后各人分别地将各人本身的利益附著上去,并异口同声地对他们各人自身所骄傲的事物大加赞扬,并对与之相反的事物大加讨伐。?

集体骄傲是人否认他的生存的有限性的最后努力,连教会也能成为集体自私的工具,使每一个真理都可以被用来作为骄傲之罪的奴隶。人类的“这种努力在若干方面看来是极其悲惨的。人类罪性的本质即在于此。而这种主观的罪性也最容易叫人犯客观的罪,例如种种社会和历史中的邪恶。”【注五十】

奥古斯丁认为,灭亡乃是“世上之城”的必然定律,而骄傲乃是它灭亡的原因。“若撇开了公义,所谓国家不过是一群强盗;所谓匪帮,岂不是小型的国家么?”【注五十一】

10。罪人种种

在论及罪的过程中,尼布尔分析了罪的均等性与罪债的不等性。他认为,“世人在上帝的眼中虽然都是罪人,但在某种罪行中,不必有同等的罪债……圣经注重罪债的不等性,恰

与注重罪的均等性一样。”【注五十二】

在以色列的先知看来,那些地位优越具有权势的人,有智慧,有能力的人,比那豕スL 权无势的人,更容易犯骄傲与不义之罪。可悲的是,圣经中这种反贵族的主张,“为大多数的正统教派所掩盖”。虽然圣经对人生终极问题的认识不能只作政治上的解释,但也不能不承认,社会的经济条件决定某些人必趋向骄傲和不义。但是如果以为骄傲和求权意志只是压迫者的罪,那就是软弱者的自义了,因为而那些过去的被压迫著,一旦得势后,立即表现出他们过去所憎恨的那些压迫者的特征:骄傲和求权意志。【注五十三】

如何看待作为罪的情欲是另外一大问题。作者承认基督教思想对于性问题不免带著病态,希腊神学甚至将情欲为根本之罪,有的教父竟然认为一切性生活都是罪。但是,“基督教神学的纯奥古斯丁系统和半奥古斯丁思想(阿奎那派),都以情欲为由人根本的自私之罪而生的。情欲是人以自我代替上帝作为生命中心后,更进一步的紊乱情形”,情欲是罪性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是对原来的罪的刑罚。【注五十四】

原罪与人的责任的关系问题是又一个困难的问题,“基督教古典的罪恶论似乎是处于一种矛盾之中,一方面它说人为命运所注定,非犯罪不可;却又坚持人必须对他那为一种无法抗拒的命运所左右的行为负责。”【注五十五】对此,尼布尔的解释是:“罪对人之所谓天性,是就其普遍性而言的,并非以它为必然的”【注五十六】因此,它不是人的天性的必然,也不完全是人有意如此,圣经中关于天使的堕落的故事表明,“若非罪先存在,人的有限性和自由的处境仍不会引人入罪。这正是启示罪的必然性与人的责任的奥妙关系。我们不能只就人的特殊处境所生的试探来追索罪源”【注五十七】

这是一种辩证的真理,“它是说明人的自爱与以自我为中心的事实,却不将它归之于自然的必然性。人是在自由中,而且是因自由而犯罪。那最高的奥妙乃是:罪的必然性之发现,正是表明人的最高自由。”【注五十八】或者说,“人在发现他的不自由时才是真有自由”。【注五十九】尼布尔特别赞赏祁克果的见解,如果人对原罪有深刻的理解,那么他就会承认:“每一个个人就是他自己本身,也是整个的种族,以致那后来的各个个人,都与原初的第一个具有个性的个人无甚区别。人既生了忧虑之心,就丧失了他的自由,因为他是在命运的重压之下。然而人的自由现在却真的出现了,只不过须加上一层解释,就是它已成为有罪的了。”【注六十】

11。原义何处寻。

理想的我(本来的我)与现实的我(习染的我)的对立冲突是每一个人都能感觉到的,人类的这一个普遍经验表明,认为人性完全为罪所败坏,丝毫不知道善良的说法是偏颇的,而那样的说服经常在基督教中流行。

尼布尔指出,虽然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往往过分地夸张人性的整个堕落,却亦不断地坚持,罪毁灭人的本性必不致使人不能感觉到他自己的行为与其理想的区别,而“除死之外,没有一种疾病或败坏,不启示了那被败坏的东西之健全结构的”,正如奥古斯丁说:“那些已败坏的事物仍然是好的;万事非绝对善良,但若非善良,则不能说是被败坏了;因为若是绝对善良,则必不被败坏,但若毫无善良,则亦无可败坏。”【注六十一】

尼布尔认为,基本人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一切属于自然程序上的品性。与之□□□扛獐w性是自然律,其二,人的灵性自由,人对自然过程的超越性,以及人超越自我的能力。与之相相应的是信望爱。【注六十二】

人性的基本结构是永不改变的,但人性中的自由,却能叫人的行动违反人性中的伪□挽硎c ,而他能如此行,正是由于他本性中所天赋的自由。“罪既没有摧毁人之所以为人的本然结构,也没有取消人那完美品性中所遗留的本性的责任感。”【注六十三】“人的自由本质正是在罪的捆绑中启示出来的:正因为人有倾向永恒的自由,才能够将有限的我变为无限的我。也因为这个自由,他才既能犯罪,又能对罪有所认识。”【注六十四】尼布尔在否定了原义(人性中原有的完美)是指历史上的一个特定时期(人未曾堕落之前)的观点之后,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人所必须具备的完美在哪里?二、这个完美的内容和品格究竟是什么?

回答第一个问题,尼布尔是从人的自我超越入手的,那知道自己过失的自我即是超越的自我,它“在这自我超越的顷刻间,人忆起了那在人性中的完全美德。就在这顷刻间,自我才知道他只是许多被造物中的一个有限的被造者,而且才认识那忧虑的我在行为上的各种过分要求,对别人都有害处。”【注六十五】这样,尼布尔就“将原义感归结给自我的那超越历史过程的刹那间”【注六十六】。在这一刹那间,那从超越的观点注视著我的自我的自我成了人的标准与目标,而那一被注视著的有罪的我知道了我所当具有的完美的人性正是我所欠缺的。

人所欠缺的原义的律法内容是什么呢?尼布尔根据耶稣所宣布的“爱律”把它解析为三点:第一、灵魂信爱上帝并与他完全和谐(“你要爱主你的上帝”);第二、:灵魂与他本身在他的一切欲望与冲动中的完全和谐(“尽心尽意尽性”);第三、生命与生命的完全和谐,即爱人如己。【注六十七】

命运名言 与命运抗争的名人名言

一切都遵照命运而来,命运就是必然性。〔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引自艾修斯《学述》命运永远走它自己的路途。〔古罗马〕维吉尔:《衣耕诗》 命运与其说是偶然,不如说是必然。“命运在性格之中”这句话决不是轻易得来的。〔日本〕芥川龙之介:《侏儒的话》 命运对我们并无所谓利害:它只供给我们利害的材料和种子,任那比它强的灵魂随着改变和应用,因为灵魂才是自己的幸与不幸的唯一主宰。〔法国〕蒙田:《随笔集》神就是永恒流转着的火,命运就是那循着相反的途程创造万物的“逻各斯”。〔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引自艾修斯《学述》 大胆是行动的开始,但决定结果的则是命运。〔古希腊〕德谟克里特:《著作残篇》一切都服从命运,命运是宇宙秩序之源。〔古希腊〕毕泰戈拉,引自拉尔修《学述》命运是有某种巧合的。〔英国〕切斯特菲尔德:《书信录》中华勵志網 命运,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自慰,不过是懦怯者的解嘲。人们的前途只能靠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努力来决定。〔中国〕茅盾:《蚀·幻灭》 除了人类自己杜撰之外,是不存在所谓人类的命运,因此我不信人类一直走向穷途。〔德国〕史怀彻:《来自我的生活和思想》 命运加在人们头上的,人们只得忍受。遇到逆风逆水,要想抗拒是无济于事的。〔英国〕莎士比亚:《亨利六世下篇》 生命的实在客观的一半是在命运中,在不同的情况中采用不同的形式。另主观的一半却属于我们自身,生命自始至终就是这种情况。〔德国〕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命运的变化犹如月之圆缺,对智者毫无妨害。〔美国〕富兰克林:《格言历书》 无形的命运能使人不受妒忌地享受到幸福。〔英国〕培根:《理性主义的外饰》 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人们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时候,有多少轻如一叶的小舟,敢在宁谧的海面上行驶,和那些载重的大船并驾齐驱!可是一等到风涛怒作的时候,你就可以看见那坚固的大船像一匹凌空的天马,从如山的雪浪里腾跃疾进;那凭着自己单薄脆弱的船身,便想和有力者竟胜的不自量力的小舟呢,不是逃进港口,便是葬身在海神的腹中。〔英国〕莎士比亚:《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始终如一的人相信命运,反复无常的人相信运气。〔英国〕本·迪斯累里:《维维安·格雷》 在命运奔腾的大海里,海水的涨落虽然保持着平衡状态,但实际上却存在着原始的真神的深渊。〔美国〕爱默生:《论文集·第一辑》 命运支配我们行为的一半,而把另一半委托给我们自己。〔意大利〕马基雅弗利:《君主论》 命运压不垮一个人,只会使人坚强起来。〔德国〕伯尔:《莱尼和他们》 命运喜欢光顾勇敢的人。〔古罗马〕维吉尔:《伊尼特》 勇敢的人开凿自己的命运之路,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开拓者。〔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命运害怕勇敢的人,而专去欺负胆小鬼。〔古罗马〕塞涅卡:《美狄亚》 命运女神常常是无忧无虑的徘徊者的朋友。〔英国〕华兹华斯:《远游》 征服命运的常常是那些不甘等待机运恩赐的人。〔英国〕马·阿诺德:《逆来顺受》 有勇气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才是英雄。〔瑞士〕海塞:《欢想——任性》人人都是命运的设计师,设计着时间殿宇的四壁;有的用他们伟大的功绩,有的则是用

属相介绍之羊

羊伴随人类的时间之久远、与人关系之密切,的确值得大书特书。因其形体适中,攻击力差,对人几乎毫无威胁,不似豺狼虎豹之凶猛令人毛骨悚然,于是便成最理想的狩猎目标之一。又因其食之者草,产出者奶、肉、毛、皮,加之其性格温顺,易于驯服,故而成为人类最早饲养的动物。古人以“马牛羊鸡犬豕”为六畜,羊“榜”上有名,且位居前列。足以说明其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羊可承载艺术。由于其很早便走入人类视野,因而在早期原始文化遗存中活灵活现,荦荦大观。斑驳的岩画中,有它们壮硕的身影;陶器的图案里,有它们美丽的面容;从商代的“四羊方樽”、“三羊铜罍”,到汉代的“羊型铜灯”、唐代的“三彩陶羊”,直至当今的年画、剪纸等各种民间工艺品,羊的各种形象随处可见,给世世代代的人们带来了莫大的审美享受,成为人们生活内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羊可代表美丽。汉字中的“美”字,即由“羊”和“大”两字组合而成。羊大为美,乃古人实用主义审美倾向的生动体现。 羊可充作美食。“鱼”和“羊”结合便成“鲜”字,折射出古人口福不浅,不禁让我等垂涎欲滴。 “羊”字孕育文化。古人以象形之法造出“羊”字,又因之大展其用。《汉字大字典》中,以“羊”为部首的汉字

竟多达204个,充分说明其对先民生活影响力的巨大。不知不觉中,羊的影响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目不暇接。 羊曾陪伴英雄。据《汉书·苏武传》,汉中郎将苏武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匈奴单于背汉妄为,扣留苏武并遣其牧羝羊(公羊)于北海之滨,并扬言“羝乳乃得归”。苏武与羊群为伴,手执汉节,饿吞草籽,渴饮雪水,而不辱使命。直至19年后单于回心转意,苏武才得返长安,受封典属国,留下千古佳话。 羊可启发智慧。据《战国策·楚策四》载,楚怀王听信张仪花言巧语,入秦而被囚禁。襄王即位,不思进取。良臣庄辛进言而不纳,便避走于赵。不久,郢都被秦所据。襄王悔,寻见庄辛。庄辛用“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来鼓励襄王应重整旗鼓,卷土重来。用于此处,既通俗易懂,又言简意赅。 羊可象征安泰。古语有“三羊开泰”之说。考“三羊开泰”本应作“三阳开泰”,最早出自《易经》。《易经》以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指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是吉利之象征。对“三阳开泰”的另一种解释为:11月冬至日的白昼最短,其后则白昼渐长。古人以为此乃阴气渐去而阳气始生,所以称冬至一阳生,12月二阳生,正月三阳开泰。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人性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人性 摘要:张爱玲的做作品中对本性对人的本性,人的生存困境以及人类命运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人性的真相予以解释和还原,人跳不出饮食男女的圈子,因为摆脱不了欲望的支配而必须忍受永恒的悲剧,她在揭示与还原人性真相的同时,又以审美的诗的情感去中和现实的苦难。 关键词:人性欲望真相 在中国现代文学星空中,张爱玲犹如一颗闪亮的流星,虽然只是短暂的从天际划过,但留下的却是永不消失的炫目光芒。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原是清末名臣,而他的祖母则是李鸿章侄女,父亲属于典型的遗少,母亲是一个时髦的新女性。他的家庭随时没落封建士大夫官僚家庭,但由于生活在一个欧风美雨袭来新文化开始传播的时代,再加上多次外出留洋的母亲的言传身教,也不可能不感受到许多变化的影响。受父亲风雅能文的影响,张爱玲从小就会背唐诗,为了他一些古典文学的启蒙,鼓励了他的文学嗜好。同时也受母亲向往西方文化的影响,生活情趣及艺术品位都是西洋化的。因此作为一个与传统小说有密切血缘关系的作家,张爱玲的教育背景中,既有中国传统的古典文化,文学部分也有夕阳的现代部分。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大部分作家纷纷捕捉时代的影子,致力于“感时忧国”的重大政治题材的作品创作时,张爱玲却孤僻蹊径,开始对人的本性,人的生存困境以及人类命运这一现代文学的中心主题进行思考。人物创造的真实性还必须建立在人性的深刻理解上。过去我们常讲,人是一切社会的总和,其实,人有更复杂的内涵,除了各种社会关系,更有各种自然地,生理的和心里的素质,由此而呈现的人性,必然是极其复杂的。简单的以阶级性取代人性,固然是不可取,就是将人物作为某种单一性格的化身,也会给人不真实的印象。张爱玲正是观察了他所出时代环境的大量人物,才提出了“不彻底人物”的看法。所谓“不彻底人物”,就是不单一,不极端,不回大彻大悟,容易屈服,苟且,他们“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外又朴素”,虽然不彻底,却又是认真的。这种人物很像我们后来所说“中间人物”,是充斥于凡间生活的“芸芸众生”.张爱玲以一种平民化的心态,对他们给予了有限的肯定,她说他们“可是这时代广大的负荷者”,他们虽然是软弱的凡人,不及英雄有力,但正是这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着时代的总量”。 张爱玲热爱俗世生活,但是他没有沉湎于饮食男女嘈杂浮华的漩涡里,而是对他们进行冷眼“张看”在热气腾腾的场面中,她能透露出他所需要的现代人的精神内核。正如曹雪芹热爱他笔下的丫鬟小姐,但是他并不是玩味他们的悲剧命运,而是通过他们来表达对人性的关怀和洞见,在表现日常生活和人情世故方面张爱玲自觉的吸取了红楼梦的精华,她的创作从起点上说,就完全不同于一般的市井文学。同时张还把冰心丁玲等上一代的神话理想主义的文学观,变成了实实在在对现代人生的一种嘲讽的诉解。她通过女性特殊的观察力和表现手段,来穿透人性本来面目,已达到现代人一种终极意义上的关怀,正是出于对人性近乎透明的考察和认识,她笔下的任务就具有魔种行为逻辑的一致性,其作品中的主人公都坚定不移的把自身的生存作为第一需要和之高目标,当“饮食”受到某种威胁时,甚至连男女都可以不要。他们或为利或为性的目的,上演着一场场“没有明目的斗争”,正是在这没有名目的世俗的斗争中人性的盲目和自私和愚蠢得到了入木三分淋漓尽致的表现。因此张爱玲作品中的故事尽管传奇但最终也会暴露世俗的内容,作品中的人物尽管传奇,但最终会归于人的根本欲望,她笔下人物的形象在人性和兽性之间移动,其行动的价值,为之奋斗的目标超越不了世俗的利和性。张的作品基本围绕着人终究是沉浮于“饮食男女,人之大欲焉”的这一看法而展开,在此过程中,社会道德规范下所谓人的阴暗面表现得如此合情合理,这正是张的小说中最具深层意义的内核和凝聚点。 人性真相的揭露和还原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怜悯是有一个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引起的,恐惧是由

改变命运的励志名言

改变命运的励志名言——你不进来是我的错! ●有眼界才有境界,有实力才有魅力,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政从正来,智从知来,财从才来,位从为来! ●观念比能力重要,策划比实施重要,行动比承诺重要,选择比努力重要,感知比告知重要,创造比证明重要,尊重生命比别人看法重要! ●方向比速度重要,智慧比吃苦重要,学习比学历重要,机遇比关系重要,要什么比做什么重要! ●智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智力重要,觉悟比素质重要。方向大于方法,动力大于能力,做人大于做事! ●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 ●如果事情无法改变,那就改变自己;如果无法说服他人,那就想法说服自己。如果山过不来,那人就过去! ●拥有远见比拥有资产重要,拥有能力比拥有知识重要,拥有人才比拥有机器重要,拥有健康比拥有金钱重要!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性格决定命运,生活方式决定健康! ●表面上缺的是金钱,本质上缺的是观念,命运里缺的是选择,骨子里缺的是勇气,肚子里缺的是知识,事业上缺的是毅力,行动上缺的是改变! ●落后是观念落后,贫穷是脑袋贫穷。许多人,不是没有好机会,而

是没有好观念。不是不接受新观念,而是不愿抛弃旧观念! ●信念改变思维,思维改变心态,心态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要改变命运,先确立信念! ●心态决定看世界的眼光,行动决定生存的状态。要想活出尊严,展现不凡,只有改变观念,敢于和命运抗争! ●命运不是放弃,而是努力。命运不是运气,而是选择。命运不是等待,而是把握。命运不是名词,而是动词。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观念! ●决定今天的不是今天,而是昨天对人生的态度;决定明天的不是明天,而是今天对事业的作为。我们的今天由过去决定,我们的明天由今天决定! ●制胜不凭体力靠智力,成功不靠奇迹靠轨迹。成功不在于是否拿到好牌,关键在于能否将手中的坏牌打好。人生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去哪里! ●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的慢,而是放弃速度快。得到一件东西需要智慧,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勇气!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奇正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无穷。机遇孕育着挑战,挑战中孕育着机遇,这是千古验证了的定律! ●种子放在水泥地板上会被晒死,种子放在水里会被淹死,种子放到肥沃的土壤里就生根发芽结果。选择决定命运,环境造就人生! ●懂得如何避开问题的人,胜过知道怎样解决问题的人。在这个世界

与命运抗争

与命运抗争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世间烦嚣如此,纵有笙萧绵绵弦乐袅袅光影明灭,可怎比得上月下梧桐枝下的书中寂静凭吊! 夜深人静!月亮悄然爬上夜幕,幢幢烛光下,严肃的翻开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虽着页数愈看愈多,心也渐渐对保尔产生敬佩,随即!是一股莫名的感动,虽然很微妙,但再也抹不掉,保尔身上浓郁的人格美,坚强美震撼乃至渗透入心灵,空气由恬静变得燥热,身体开始热血沸腾,时不时为保尔陷入困境担忧,时不时为保尔从虎口脱逃开心,那种美如缎带般抚平心灵对世界的抱怨,我早已看不到纷争,透过他与冬妮亚,我仿佛看见了爱情如霏霏春雨中摇曳的嫩柳条儿,夏日别样红的荷花,秋风把满山红叶黄叶绿叶搅得翻飞翻飞,冬日最后留住温暖的茗香阵阵般烂漫。 保尔在苦水中长大,早年丧父之痛还未抹去,就要用小小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负,母亲替人洗衣服,做饭,靠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哥哥是铁路工人,收入对整个家庭更是微不足道,就在12岁,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他在食堂干了两年,受尽了非人的凌辱。 十月革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爆发,保尔一生中最重要的启发人物出现了,他叫朱赫莱,他的启发和教育对保尔的思想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突然,朱赫莱被土匪抓去了,四处打听,后将匪兵扑入壕沟后,把朱赫莱救出,但由于波兰贵族李斯真斯基儿子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押送进了监狱,从监狱出来后,害怕再落入魔掌,不禁意来到了冬妮亚的花园门前,终身一跃,进了花园,冬妮亚喜欢保尔“热情和倔强”的性格,保尔也觉得东妮亚“和别的富家女孩”不一样,便彼此产生了朦胧的爱意…… 激战一如既往的继续着,保尔不幸的头部收到重创,医院里,以一个巨人般的精神,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死神,跨过了鬼门关,却失去了冲上战场的能力,无奈!保尔只好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但是他并不气馁,他依旧以饱满的精神迎接艰苦繁忙的工作,活像工人阶级主人翁,他做团的工作,编纂《德法年鉴》并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翻到这页时眼里盛满泪水,生活中遇到小挫折就想轻生的人太多太多,“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人亦太多,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星空,保尔这类型的人犹如一颗明星镶嵌于黑暗肆意的夜幕,竭力的绽放一抹快要融入夜色的微光,虽辛苦,但来自亿万光年生生不息的一道纤艳的尘陌,每一缕都温暖入怀,充盈那一抹深不可测的孤清而飘逸的影,在黑暗中挣扎,徘徊,渐渐冲破束缚,迎来光明,容不得闭塞,保尔并不屈服于躺在病床的行为,似乎在告诫人们:“不要臣服于命运,要征服他,打败他”他后来所说的一句千古名句亦印证了鄙人的见解,他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保尔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热枕和忘我的劳动精神。 但世界是公平的,在履行高贵神圣的任务时,由于事务繁忙,保尔自从在东妮亚家里与她告别后,仅仅见过两次面,后因各自革命道路的不同,分道扬镳。 失去了爱情的支撑,保尔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平静,坦然面对这天翻地覆的变故。在经历后几次重病后,保尔显得成熟,老练。由于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他几乎完全瘫痪,接着又双目失明,病魔终于征服令人这位铁的巨人,严重的疾病把这位满怀革命热情,涌动革命鲜血的年轻人束缚在病榻上,使其受尽精神上,肉体上的双重折磨,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保尔一方面决心帮助妻子达雅进步,一方面拿起了笔的“武器”开始文学创作。 人生需充实,就必须默默奉献,即使如一朵花,百花齐放,亦能给全世界带来缕缕芳香滋养,何况是人呢?

相同的抗争不同的命运——试比较简爱与苔丝之命运

相同的抗争不同的命运——试比较简爱与苔 丝之命运 [论文关键词]简爱苔丝宗教思想悲观情绪[论文摘要]简爱和苔丝均出身贫苦,一生与命运抗争.追求自尊、独立和幸福,但俩人命运却截然不同。本文试从作者创作思想、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发展等角度做了简要分析和比较。 简爱和苔丝是英国文学史上家喻户晓的女主人公。一位是夏洛蒂布朗特笔下的女家庭教师,在饱尝童年的苦难,经历了艰难跋涉之后终于找到了幸福的爱情归宿;另一位是托马斯哈代塑造的乡间农场挤奶女工,她短暂的一生赤脚走在布满荆棘的路途上,饱受命运的捉弄,最终走上绞架,成了祭坛上的牺牲品。两位主人公均为极富个性的女子,她们寻求自尊,独立、大胆追求幸福,勇敢与命运抗争,然而却有着迥然不同的结局。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一生追求、抗争的两位女性如此天堂和地狱样的不同命运呢?本文试从作者的不同时代背景及思想意识,小说的情节及主人公性格的发展等方面来加以说明。 布朗特和哈代均属英国文学史上维多利亚时代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因为他们的作品和同时代大多数其它作品一样,反映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现象和思想意识.比如《简爱》中对孤儿们在寄宿学校里悲惨的生活反映及扼杀人性的残酷的教育制度的批判,《苔丝》中个体农民贫困的生活描写以及对资本主义经济、法律和道德诸方面的观察与审视等等。然而,英国历史上的维多利亚时期(1832-1901),短短的七十年时间却是个社会发生巨变的时期,工业繁荣与信仰矛盾危机同时并存,

初、晚期作家在文学中的思想如此不同,似乎成了来自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经历反映。一方面,在维多利亚时代早期.传统的价值观念在人们生活中起很大作用,宗教信仰仍然左右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另一方面,到了后期,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贫富分化的加剧,加之进化论、实用主义等现代哲学思想的渗透和影响,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动摇,怀疑、迷惘、悲观情绪进人人们的思想意识领域。这种变化在文学领域中得到反映。像狄更斯、布朗特一些早期代表作家,在展示、批判现实的同时,思想仍倾向于传统的宗教信仰,并从中寻求改善社会、拯救个人灵魂的希望。而在哈代、王尔德为代表德一类后晚期作家作品中,信仰动摇、困惑和悲观成了小说的基调,这种情绪和基调成为后来以乔伊斯、爱略特等为首的现代主义文学的过渡和序幕。小说《简爱》的创作思想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以宗教为基础的,因为主人公性格发展(成人以后)的关键几步最终得益于基督的引导。 简爱与罗切斯特在教堂举行婚礼可谓故事的高潮之一。婚礼被阻止,心中装满幸福憧憬的新娘顷刻间被冰冷绝望的洪水淹没。在这极端痛苦的时刻,尽管罗切斯特一再真心执意挽留,简爱还是要“果断、立即、完全地离开他”。她说:“我关心自己……尊重自己。我将遵守上帝的规定及世人认可的法律”。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是理智的。否则,如果简屈服了自己的感情,留下来以情人的身份与他相处,她的内心是无法安宁的。 简面临的第二次选择是牧师圣。约翰的求婚。约翰不仅使简免于饥饿而死,并且给了她一个家,帮她找到一份职业。简的内心感激自不必

十二生肖属羊人不同时间出生的命运

半夜11 — 1 时出生的属羊人:一生波折起落较多,命中有红驾照身,异性缘佳。深得生喜欢,常于情人约会,整夜不归。女羊人对婚外情也极注重。常背夫外恋,一往情深,把丈夫凉在孤独的床上,自享其乐,如不加以控制,会惹出麻烦来。生于此时的羊人,财路较好,但有时也破财,也有时会出现一些小灾,但命中有月德贵人,一生无大难,更多可看2017年属羊全年运势。 凌晨1 —3 时出生的属羊人:一生行的是普通运,此时生的羊人,有才气。为人正派,品德高尚,一生人缘极好。祖业稍有一些,也能获得兄弟姐妹的一些支持,可以佩戴本命佛开运。 凌晨3 —5 时出生的属羊人:由于一生有紫薇星照命。所以羊人一生命运很好。此时生的羊人,一生事业有成,名气与日渐增,财源上会使羊人终生衣食丰富。但此时生的羊人,难靠祖上产业和资助,全靠自身的奋发努力获得事业,一生中虽有各种凶灾出现,但有紫薇

正神帮扶,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可以看2017年12生肖吉祥物。 凌晨 5 —7 时出生的属羊人:由于命中有卯木克制未土之格局,其羊人一生祸福各半。一生六亲无靠,但是,此时生的羊人,聪明干练,意志坚强,不畏艰难困苦,舍生忘死地追求事业。又由于朋友贵人扶助,能逢凶化吉,使事业蒸蒸日上,很快功成名就,闻名四方。但此时生的羊人,也有破财,败时会败得一塌糊涂,惨不忍睹,所以羊人应特别注意,佩戴黑曜石本命佛可保平安。 上午7 —9 是出生的属羊人,由于命中有福星,骡马照命。一生行得是普通运。会在远离故乡的地方发展自己的事业,但其事业做的不是太大,财源也不很多,因为有朋友贵人帮助,进行得还算顺利。此时生的羊人,喜爱婚外情人,为此发生口舌,和纠纷等烦恼,佩戴冰彩黑曜石本命佛挂坠对自己安全有保证。

浅谈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人性观的不同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人性观的不同 学生姓名鲍何雷 学号1259082055 专业心理咨询 年级 2 0 0 8级 指导教师苏君丽

浅谈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人性观的不同 【内容摘要】人性观历来是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所关心的基本话题,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探讨人的本性有助于心理学家更好地了解人、帮助人。不同的心理学家们秉承不同的哲学观点,把人性或归结为某物,或归结成某种精神,并以此为指导确定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人性观精神分析人本主义 人性观历来是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所关心的基本话题,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探讨人的本性有助于心理学家更好地了解人、帮助人。不同的心理学家们秉承不同的哲学观点,把人性或归结为某物,或归结成某种精神,并以此为指导确定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当代各种心理学派基于不同的人性观,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心理辅导理论。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性观 精神分析学派是十九世纪末由弗洛伊德创立的,他们对人的看法基本上是消极的、负面的和悲观的趋向。性恶论是这一学派的人性观。弗洛伊德认为人性就是人的基本本能,人像动物一样是非理性的,人的行为是受非理性因素、潜意识动机、生物本能驱力和六

岁以前的性心理事件控制的。主体功能的发挥旨在按照快乐原则追求胜利需要的满足,特别是生物学的性本能冲动决定着人的一切行为活动。正是这种需要的满足,使人表现出性欲、攻击、残酷、毁灭他人与自身的行为。 弗洛伊德对人性的研究注重人的本能和动物性,但他也谈到了关于人的社会性的观点。他认为,本能的升华是人的社会性的一种突出表现,在他看来,本我是由性欲汇成的,它只遵循快乐原则,即不顾一切地使自己获得完全的表现和满足,但对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讲,由于存在社会的约束,性欲冲动受到压抑,被迫深藏于无意识,可是它依然存在,依然要强烈地实现自己,于是只好改变原来的面貌,以社会允许和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升华就这样产生了,性欲作为一种能量,放弃性目的,以为社会服务、为社会作创造的形式释放出来。弗洛伊德认为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这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的,从人的本性中,他引出了利己主义,个人的动机无一不是从利己主义出发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他人都不过是满足自己欲望的对象和手段。人的无意识和性本能越是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显示,人的本质就越是完整,人的价值就越高。但在现实生活中人的价值是由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大小来衡量的。因此应该压抑自己的本能,弗洛伊德一方面主张尊重人,尊重人的人格,另一方面,他认为就人的本性而言,人具有攻击性、侵犯性,缺乏爱他人之心,更谈不上对别人的尊重和爱怜,人简直与野兽一样。 基本上,弗洛伊德的人性观是决定论的论调,他认为,人类行

8与命运抗争

8与命运抗争 教学目标:1、懂得人生一波三折的道理; 2、养成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心态; 3、学会与命运抗争的心理技能。 教学重点:1、学会在挫折面前不低头; 2、学会与命运抗争。 教学难点:1、学会与命运抗争的心理技能。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式:讲述、讨论、回答、演讲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命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命”,命是指客观条件,不可更改的,注定要发生的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与社会力量。例如:你能选择父母、家庭吗?你能选择出生的国度吗?你能选择你所处的时代吗?二是“运”,是指运气、时运,也叫机遇或机会,有时也有巧合的意思。时运具有偶然性,不能操纵它,只能在它出现时瞬间抓住它并利用它。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你觉得命运待你不好,那么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与命运抗争。 二、主题活动一:不同命运的启示 有的同学平时不努力,成绩不好还怨这怨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两种不同的命运,看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幻灯一)《北京青年报》1997年9月30日报道,北京某重点中学的一位15岁的初三女生,因与另外几位同学议论别人,受到老师的批评,回家后又受到家长的责问,于是,便于凌晨分别以割腕、跳楼方式两次自杀、未遂。据了解,该学生曾连续六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小学毕业前夕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少先队员”,当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到市重点中学,现在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就是这样一名各方面条件较好的学生,竟经不起老师的正常批评而产生挫折心理,在不能自我调节的情况下轻生。 (幻灯二)华罗庚的命运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但因学费负担不起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文凭。后来,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届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 讨论1、你对第一种命运有什么看法? 2、你对华罗庚命运有什么看法? 3、从上面两种命运中你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幻灯三)我与婷婷比命运 周婷婷出生时双耳全聋,只能听到100分贝以上的声音。为了发准“哥”的音,在爸爸的指导下,婷婷用了3年时间。上小学时,她把作文中的好句子用红笔划出来,高声诵读给爸爸听。 8岁时婷婷能背出圆周率1000位。在初中写出了6万字的科幻小说,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全国自强模范。16岁时,周婷婷成为中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生。20岁在美国攻读心理咨询专业硕士研究生。(完成书上P39页)我与婷婷比童年 我与婷婷比努力 我与婷婷比成就 说说我的命与运(我与好友悄悄说) 从上面的第一种命运中我们看到是一个在命运面前低头的人,虽然有好的环境却经不起小小的挫折,这种人注定不能适应社会,必将在竞争中被淘汰。而从华罗庚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勇者的形象,虽身处逆境,但却坚强不屈,令人钦佩。同学们,请记住,与命运抗争的人,对命运一般采取两种积极的态度:一是改变自己顺应环境;二是改变环境顺应自己。 三、主题活动二:测测你的心理承受力 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强吗?对下列题目做出“是”或“否”的回答,并统计得分,看看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怎样。 测试题 1、你认为自己是个弱者吗? 2、你是否喜欢冒险和刺激? 3、你生活在使你感到快乐和温暖的班级吗? 4、如果现在就去睡,你是否担心自己会睡不着? 5、生病时你依旧乐观吗? 6、你是否认为家人需要你? 7、晚睡两个小时会影响你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吗? 8、看完惊险片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你一直觉得心有余悸吗? 9、你常常觉得生活很累吗?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与不公之命运抗争——《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与不公之命运抗争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跳读语段,感受作者对地下森林旺盛生命力的描写以及地下森林遭受的“不公平”的待遇,品读表达之美。 2.体会作者对地下森林坚韧顽强、无私奉献、沉着谦逊、执著追求生命等品质的赞美之情。 3.学习地下森林的品质,获得生活的启迪,培养面对不公平待遇时积极乐观,坚强不屈,执着追求的生活态度。 重点目标:目标1和2. 难点目标:品读表达之美。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预习:读熟课文,解决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跳读感知 (一)引课:直接引课,并提出学习目标:悟情理,品表达。 (二)揣摩2个词语,“地下森林”和“断想” 1.地下森林。 它为什么叫做地下森林呢?请找出原文来回答,并朗读,思考,该带着什么样的情感、语气来读。这种情感在课文中是以哪些表达技巧来表达的。 明确:19段,赞美之情,主要用“柞木苍郁,松树成林,整整齐齐,密密麻麻,蔚为壮观”等四字词语表达,好处在于读来朗朗上口,富有形象感,情感充沛。(板书:四字词语) 22段,主要用拟人修辞,“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等描写树木的颜色的偏正性短语来表达,好处是读来节奏整齐,上口,又活泼跳跃,欢乐愉悦,富有诗情画意。(板书:偏正短语) 2.“断想” “断想”,什么意思呢?作者刚刚看见地下森林的瞬间,她生发的感想是什么呢?在哪一段?如何朗读? 明确:“断想”的意思是片段感想。作者第一瞬间生发的感想在第2段,是关于地下森林的来历的疑问,以及对地下森林感到“不公平”的愤懑之情。主要用3个疑问句,直抒胸臆来表达。好处是引入

思考,引起读者情感共鸣,并为下文描写地下森林作出铺垫。(板书:疑问) 二、跳读,感受“不公平” (一)第一环节:感受“不公平!” 1.哪些语句是在写地下森林的不公平的呢?找出相关语句段,并概括,朗读,体会。 通过学生自学,诵读,展示,明确课文从以下方面来写“不公平”:(1)环境之不公平恶劣——死寂荒凉,毫无生机 明确:3、4、5、6、7、8、9段写出环境之不公平,表达上主要使用了四字词,叠词,短句,对称句等词语和句式,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死寂荒凉,毫无生机的恶劣环境,朗读时声音低沉,缓慢,读出惨烈之景、悲壮之情。(板书:叠字叠词、对称句式) (2)阳光之不公平偏心——吝啬徘徊,从不待见 明确:10、11、12段写出阳光之不公平,采用排比,拟人,对比,反问等修辞,对称句句式,对阳光偏心的愤懑之情跃然纸上。(板书:反问、多种修辞) (3)时间之不公平漫长——千年万年,无人问津 明确:17、19段采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突出峡谷荒芜死寂时间之长,从而突出阳光对于地下森林的不公平,读出环境之残酷,惨烈,沉重。读出阳光之偏见,愤激。读出时间之漫长,语音缓慢,低沉。 三个过程之后,板书:不公平!突出感叹号。 (二)第二环节:感受“不公平?” 文章中的文字真的就全部是在写地下森林的命运之不公的吗?请找出相关语句来析读。板书:不公平?突出问号。 明确:14段,15段,16段用拟人修辞,动作描写写出大风、山泉、植物种子们的理解相助。19、20段写出时间终归的公平,创造出了生命奇迹。朗读时声调比前面要上扬一些,节奏要欢快一点。 (三)第三环节:感受“不,公平”(品读地下森林的品质以及时代精神) 1.师设问过渡:请注意刚才找的这些体现公平的地方,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理解、明白、心心相通”,是大风、山泉、植物们对峡谷的怜悯吗?不是,是他们被峡谷的心思和精神品质所“感动”,才可能用“理解明白”等词语,就像你们如果不强烈的表达出某种意

人的本性与命运.

人的本性与命运──读〈人的本性与命运〉 范学德(感谢著者惠寄) 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1892─1971)所著的〈人的本性与命运〉(以下简称〈人性〉)一书,是谢秉德先生译成中文的,由基督教文艺出版社于一九五九年出版,它是三十二卷本的〈基督教历代名著集成〉的最后一本。 该书的基本结论是:“对人性的解释方面,基督教信仰比其他古典或现代学说更重视人的灵性,但对人的德性的估价则不若其他学说高”。对历史意义的解释,“基督教信仰比古典主义更富有动的观念,但却不如现代的动的史观所解释的那么乐观”。【注一】这也许就是这篇读书笔记的基本纲要。 1。古希腊的人性观。 人对自己总是一个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这一来一去之间,我该如何活著,这也许是人永远要追问并永远也无法摆脱的疑问,当然这也只是人的问题。 尼布尔在〈人性〉一书中,首先分析了西方文化中关于人性的基本观点,并由此开始了自己对人类本性问题的探讨。他认为,人存在的两件基本事实是:其一:“人为自然界的赤子,屈服于自然的兴衰中,为天然的必需条件所窘迫,受自然的冲动所驱使,限于自然所许可的年限之内,因个人的体质不同稍有伸缩,但自由却不太多。”其二,“人是灵性,他可以超越他的本性、生命、自我、理性以及宇宙之外”。【注二】 近代的一切人性观,无论彼此间的差异如何明显,但都是由修改或混合古希腊罗马的人性观与圣经上的人性观这两种不同的人性观而构成的。而古希腊罗马的人性观又可以概括为理想主义(Idealism又译为唯心主义)与自然主义(Naturalism又译为唯物主义)这两大类型。前者以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以及斯多亚派为代表,后者以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为代表。 古典的理想主义人性观,虽然包含了不同的著重点,但它们都认为人的独到之处乃是他的理性才能、心灵,而其所谓的心灵,也主要是指人的理性以及思想的能力。理想主义人性观包含了两个基本结论:第一:将理性的人(即人的本身)与上帝视为同体,而那充作创造原则的理性即为上帝;第二:一种身心二元论:视身体为恶,而假定心智或灵性为善。与之对立的古典的自然主义人性论则认为,人性虽然具有独具的理性,然而仍不超乎自然之外,且完全是自然的一部分。【注三】

海伦·凯勒名言及古今中外身残志坚名人

海伦·凯勒名言 1、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2、世界上最好和最美的东西是看不到也摸不着的……它们只能被心灵感受到。 3、黑暗,将使他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他更加珍惜声音。 4、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可以显出生命的价值。 古今中外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而成功的人1、贝多芬,几乎全聋,但他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了《欢乐颂》等著名钢琴曲,用苦难铸就欢乐。 2、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了几代热血青年。 3、阿炳,民间艺人,失去光明,创作出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让我们感受到命运的残酷和阿炳与命运抗争的力量。 4、刘伟,10岁失去双臂,19岁开始练习用脚弹钢琴,最终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他说:“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海伦·凯勒名言 1、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2、世界上最好和最美的东西是看不到也摸不着的……它们只能被心灵感受到。 3、黑暗,将使他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他更加珍惜声音。 4、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可以显出生命的价值。 古今中外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而成功的人1、贝多芬,几乎全聋,但他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了《欢乐颂》等著名钢琴曲,用苦难铸就欢乐。 2、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了几代热血青年。 3、民间艺人阿炳,失去光明,创作出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让我们感受到命运的残酷和阿炳与命运抗争的力量。 4、刘伟,10岁失去双臂,19岁开始练习用脚弹钢琴,最终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他说:“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与命运对抗的句子

与命运对抗的句子 1、心态越平,坎坷就越少。人生的际遇,请,未必会来;躲,未必能免。心态放平,要来的正确面对,失去的淡然想开。人生的坎坷,大多因为自己不肯转弯或者总是逃避。坎坷如疾病,药方固然重要,早防早治比什么方子都强。走路的是脚,下一个脚印烙在哪,却要问心。心态好了,脚步才能坦坦荡荡,轻轻松松。 水再浑浊,只要经历长久的沉淀,依然分外清澄;人再愚钝,只要施予足够的努力,一样能改写命运。不要抱怨出身不好,我们无法选择父母;不要愤懑起点太低,那只是我们站立的原点。人生是一场漫长的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命运不会偏爱谁,就看你能够追逐多久,坚持多久。作者:网络出处:微信 2、因为短暂才会想要不朽,因为卑微才会想要权力,因为软弱才会整天叫嚷着: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我们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命运是什么?你所能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你所能选择的和你无法选择的,都是命运。那些两腿站着的生物认为:对抗命运征服命运才是强大的表现!结果到头来无非是自寻烦恼。 3、身外再糟,内心丰盈足矣;天空虽暗,精神明亮足矣。别用颓废对抗命运,让阳光普照,活着即是童话;莫拿繁杂装饰世界,你简单了,灵魂才没囚禁。色彩要浓淡相宜,深则褪之疾;赶路要快慢适

中,急者未必远。时间教会我们,倍加珍视眼前,耐心等候梦想,只须不急、不躁,属于你的终会到来。 4、用时间对抗时间,用信任包容信任,用命运迎接命运。出处:电影圈就是这样糟糕 5、生活坏到一定程度就会好起来,因为它无法更坏。 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 不要羡慕别人,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完美,只是你没看到罢了。 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你的风景终会出现。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 命运不会偏爱谁,就看你能够追逐多久,坚持多久。 6、忘了哪天开始,她不再哭。只因她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所有与命运对抗的方法中,哭最没用! 7、我想,一个人远离故土去远方流浪,那份对生命的好奇在根茎的起点上,也该是让人疼痛的喜悦。我们奋力想看清楚这世界里更多的风景,揭开更多的谜题,我们想通过景色的不断变化来对抗孤独,我们渴望在远方接近爱情,驯服命运,然而却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落败。可一个又一个的人,一代又一代的人,还是不断地去尝试,去流浪,

性格决定命运之薛宝钗

性格决定命运之薛宝钗——理想主义的象征 1、容貌美丽且天质聪慧,博学宏览(气质内到外散发得淋漓尽致) 头上挽著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她自己的诗歌创作,也颇具特色。在大观园的诗人中,只有林黛玉可以跟她抗衡。在多次诗歌比赛中,她是经常夺冠的。她的诗构思新颖,意境深邃,具有雍容典雅,含蓄浑厚的风格。如,她在诗歌创作中提出要“各出己见”,“不与人同”,“要命意新奇,另开生面”,她反对跟着别 人脚踪走去的摹拟和模仿的见解可见她聪慧过人,有自己的见地。 2、世事通明,人情练达;化险为夷,机巧过人 抱“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明哲保身之道,如,"未时交芒种节", 大观园的姑娘们都出来玩耍,独不见黛玉,宝钗要到潇湘馆去找黛玉,后来见宝玉 进了潇湘馆,宝钗想到黛玉好猜疑,这个时候如果跟着宝玉进去,一则宝玉不便, 二则黛玉嫌疑,想到这里就回来了。路上她见到一双玉色蝴蝶,引得宝钗去扑蝶, 并一直跟到大观园滴翠亭外,这时宝钗听到亭内宝玉的丫鬟红玉与坠儿在说贾芸的 事情,宝钗听到心中吃惊,因想到:"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 墙,不但生事,而且我没趣。"由于她已经到了亭外,躲不了了。所以使了个"金蝉 脱壳"的法子,故意喊"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还问红玉坠儿:"你们把林姑娘藏那 里了?"把自己和黛玉的困境化为乌有。 3、善解人意,端庄大体,收服人心 她关心弱者。如:出钱出物为史湘云设东摆螃蟹宴,解决了湘云贫寒、势单却要请 客的困难;她照顾命运坎坷的香菱,使香菱免受欺负;她暗中帮助家境贫寒的岫烟, 一针一线地为她着想。诗会上,黛玉醉酒说出禁书《牡丹子》中的“良辰美景奈何 天”,宝钗为顾及她颜面私下警醒黛玉。。。。。。正是她如此体贴人意,才会有 了后来莺儿对她的夸赞: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模样儿还在其次。

对于命运,我们不屈服

对于命运,我们不屈服 我要扼制命运的喉咙,绝不能让他所压制。 -----贝多芬 一个人是没有办法去选择自己的出生背景的,只有好好面对变得更加坚强,能在逆境到来时,真正的认识自己;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81岁的奶奶同学奋斗了整整四年,每天五点起床,学到23点,这么大的年纪还坚持学习,我们有什么理由去选择安逸。他对命运不屈服,在求学路中不放弃,难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人生的道路需要坚强不屈的精神去走。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爸爸为了让女儿改变命运,对她进行魔鬼训练,让她获得和男性一样的权利,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国际竟赛冠军。这个电影体现了爸爸对女儿的关心。没有办法选择出身,但能选择自己成功的道路。奶奶完全可以安详过完自己的后半生,但她却选择了学习考本科。人生的道路需要怀着不断抗争的精神去走。北京大学500多名保安为了不屈服自己的命运,努力学习,考学深造,这都体现了他们对命运的反抗,对成功的希望。81岁的奶奶何尝不是这样?每天学习。有位名人曾说,人生是不断反复的过程,奶奶都80岁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免不了记忆,相比我们这个年龄,记忆力没有我们好,但是她仍然考上了本科,我们正值大好时光,还有什么理由不学习呢? 人生的道路免不了挫折。浙江大学一名研究生郭冀华,是一名残疾人,她没有因此去放弃,而选择了一条与命运抗争的道路。这些生活中的例子还有很多,并不是硬生生地展现在别人面前,而是为了给人以启示与鼓舞,给那些快要放弃的人应该学习的榜样。

在《骆驼祥子》中,祥子在经历了三起三落后,变得颓废,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命运选择了屈服;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坚强斗争人的人生很短暂,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有什么难的。 在此,我要告诉我的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努力,把高中的学校当成跳板,考上我们理想大学,像奶奶同学一样,活到老学到老,为了战胜自己的命运,我们一起加油吧!

十二生肖属羊人年月日生辰命运财运与爱情婚配大全

十二生肖属羊人年月日生辰命运财运与爱情婚配大全 属羊人出生年的命运 1955 年出生属敬重之羊,是沙中金命.为人容貌端正,少年勤俭,初年平顺,兄弟少靠,子女不孤,立家兴隆.晚年大有财聚.女人持家助夫.益子之命. 1967 年出生属失群之羊,是天河水命,为人喜怒无常,一生口舌能言善辩.有名有利.衣禄丰足.六亲无靠,子孙迟见.女人家景兴旺,助夫益子之命. 1979 年出生属草野之羊,是天上火命.为人心慈口快,财禄自来,前程发达.得朋友敬重,财帛兴旺.初年不顺,中年开始发达,女人持家助夫,福寿双全之命. 1991 年出生属得禄之羊,路旁土命.为人个性强,一生性宽心大.少年波折,中年渐发,夫妻和顺,男人建家立业,名显荣贵之命.女人持家兴旺.贤惠之命. 2003 年出生属群内之羊,是杨柳木命.为人心急口快,办事干净利落.只是救人无功,反招是非.有财无蓄,财来财去,应节俭,立大业.女人

贤德持家,晚年平安幸福之命 属羊人出生月的命运 正月出生的属羊人,文静高雅,聪明活泼,极富才华.只是祖业毫无.一生六亲无助.全靠自己的才能去打拼.此月生人,能有一个很高尚的职业,这职业会使羊人获益不少,此月生属羊人算是文儒之类的人. 二月出生的属羊人,性情温和,为人处世极有办法,能达到八面玲珑,众人附合的地步,生于此月的属羊人,一生衣食丰厚.在外有朋友贵人帮助.在家有父母兄弟支持,其财路可通四方,财源较好.此月生的的属羊人,算是社交场中最得心应手的人了,是个真正的社交家. 三月出生的属羊人,无论羊男羊女都聪明灵秀,敏捷过人,品德高尚,性格直爽,身体健康,此月生的羊人人缘很好,上有亲人帮助,外有朋友贵人支持,一生幸福安康,无大灾大难,在财源上,能进四方之财.所以此月生羊人能做出较大的事业来,达到名利双收的地步.一生逍?驮?享自然之福禄. 四月出生的属羊人,一生命运可以说是早年辛劳,中晚年幸福.这个月生的羊人,一生事业波涛起伏较大,起时,众人仰望.落时,无人侧目问津.这个月生的羊人,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性格,能在困难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