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标准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

宜兴市红塔医院

标准预防知识

标准预防的定义

在20世纪 90年代中期 ,美国CDC提出了“标准预防”它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法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是针对所有医院中所有接受治疗的病人而采取的预防措施 (不必考虑其诊断 )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来降低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 ,起到了双向防护的作用

一、标准预防的个基本概念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隔离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隔离措施:据根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手卫生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一)手卫生

1、在以下情况下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3、当手部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戴手套

1、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清洁手套: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时:接触污染物品时。

2、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无菌手套: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时;为病人进行诊疗技术等无菌操作时;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粘膜时。

3、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如手部皮肤破损,应戴双层手套。

(三)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一般诊疗活动、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2、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摘口罩时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护自镜、防护面罩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四)适时使用隔离衣与防护服

1、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患者的诊疗、护理时;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2、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3、隔离衣和防护服只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穿前应检查隔离衣和防护服有无破损;穿时

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及衣领.,发现有渗漏或破损应及时更换;脱时应注意避免污染。脱下隔离以后,将隔离衣污染面向里,衣领及衣边卷至中央,放入污衣袋清洗消毒后备用。隔离衣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遇污染随时更换。

(五)防水围裙的使用

1、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2、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六)安全注射

1、使用过的针具和注射器应及时处理,不得重复使用。

2、锐器使用后放置于锐器盒中,在容器装满之前将其密封和处理。

3、禁止用手回帽。免疫注射时使用自动销毁式注射器。

4、任何锐器不能两人同时触摸;避免手术中经手传播锐器。

(七)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应正确处理。物体表面、环境、衣物按规定进行消毒。

(八)医疗废物应按照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医院感染相关概念与规范

1、医院感染定义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一般没有明确潜伏期的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

2、医院感染暴发

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中,短时间内(天、周、月等)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卫生部颁布的六个规范:

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4、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5、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6、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以上六个规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2009-04-01发布2009-12-01开始实施

“超级细菌”相关知识

1、什么是NDM-1(超级细菌)

2010年8月11日《柳叶刀》杂志一篇文献报道发现产“NDM-1的肠杆菌科细菌,对绝大多数常用抗生素耐药。该报道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媒体称之为“超级细菌”。研究发现,该细菌内存在一种β-内酰胺酶基因,该基因发现者认为其起源于印度新德里,因此将其命名为“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基因。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甲氧西林、头孢类等抗生素),因而对这些广谱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2、哪些细菌带有NDM-1基因

目前,发现带有NDM-1的细菌主要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阴沟肠杆菌、摩氏摩根菌、鲍曼不动杆菌、粪肠球菌等。这些细菌有的是条件致病菌,有的属于人体正常菌群成员,其本身通常不致病或致病性不强。

3、带有NDM-1基因细菌对所有抗生素都耐药吗

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对临床常用的大多数抗生素都耐药,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氧哌嗪青霉素-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匹罗、氨曲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米诺四环素等,但对多粘菌素E和替加环素这2种抗生素敏感。

4、哪些人群容易感染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

该类耐药细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医疗机构的住院病人中,特别是机体免疫力低下、正常菌群失调的病人,感染部位通常为血液、尿道、肺部和伤口等。

5、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能在人群中引起广泛传播么

目前研究发现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主要在住院病人中引起感染,不会在社区的普通人群中广泛传播。

6、感染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后的症状和后果如何

目前发现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多为致病力弱的条件致病菌或人体正常菌群,这类细菌带有NDM-1基因后,其致病性和传播能力并无改变,但患者感染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后,会使治疗变得更加困难。感染该类细菌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疾病的严重性,主要取决于感染

部位、感染的细菌种类以及感染者自身的健康状况等因素。

7、目前哪些国家和地区发现了携带NDM-1基因的细菌感染者

目前,报道发现带有NDM-1基因细菌国家有印度、巴基斯坦、英国、比利时、荷兰、奥地利、法国、德国、肯尼亚、澳大利亚、日本、美国、我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8、世界卫生组织对NDM-1的评估与建议是什么

2010年8月20日,针对携带NDM-1基因的细菌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做出以下评估和建议:虽然多重耐药细菌并不属于一个新问题,并且今后也还会继续出现,但携带NDM-1基因的细菌的出现,表明细菌耐药性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严格执行预防和控制措施,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控制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同时,强化医务工作者和公众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相关政策,严格执行有关停止无处方销售抗生素的法规,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9、我国应对措施有哪些

1)密切关注国际上NDM-1耐药基因的研究报道,及时获取信息,评估其对我国的影响。

2)开展NDM-1耐药基因的监测与研究,了解我国携带NDM-1基因的细菌种类与数量,研究评估其对医疗服务以及公共卫生造成的影响。

3)进一步强化各级医疗机构临床抗生素药物的规范使用,减少耐药细菌的产生。

4)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减少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

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

一、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其他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措施

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早期检出带菌者。加强对MRSA易感者的检查,如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患者、长期住院及老年患者,危重症者、新生儿等。

2、检验科一旦发现MRSA或其他多重耐药菌,及时向临床科室和控感科报告,以便控制感染和隔离治疗。

3、对MRSA感染或定植携带者进行单间隔离,或将同类病人隔离于同一病房。

4、限制减少人员出入,诊疗护理人员尽量固定。

5、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和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脱去手套后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可能污染工作服时应穿隔离衣。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时应戴口罩、防护镜或防护面罩。

6、诊疗、护理用具(如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尽量固定专用,每天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相对应的浸泡、擦拭消毒,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

7、医疗仪器、器具污染或可疑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进行清洁、消毒、灭菌后方可使用。桌面、窗台、床架等物体表面,每天用1000mg/L安多福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抹布使用后消毒。

8、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后可解除隔离。

9、接触隔离后或患者出院后进行床单位消毒。

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预防控制措施

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早期检出带菌者。加强对VRE易感者的检查,如近期使用广谱抗菌或万古霉素治疗者、长期住院的患者,危重症者、免疫抑制病人等。

2、检验科一旦发现VRE,及时向临床科室和控感科报告,以便控制感染和隔离治疗。

3、对VRE感染或定植携带者必须进行单间隔离。

4、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医护人员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5、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和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脱去手套后严格洗手或手消毒。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时应戴口罩、防护镜或防护面罩。接触患者时穿戴一次性隔离衣。

6、诊疗、护理仪器、用具(如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固定专用,每天用2000—5000mg /L的安多福含氯消毒液进行相对应的浸泡、擦拭消毒,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

7、桌面、窗台、床架等物体表面,每天用2000---5000mg/L安多福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抹布使用后消毒。

8、患者出院后必须对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私生活用品经清洁消毒后方可带出。

9、患者产生的所有废物包括生活垃圾,按传染病患者产生的医废进行处理。

10、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标准预防培训试题附答案

标准预防措施培训试题 科别:姓名: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20分) 1、近距离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哪种口罩?() A 纱布口罩 B 医用防护口罩 C外科口罩 D 一次性医用口罩 2、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血液、分泌物喷溅时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包括哪些防护用品的使用() A 口罩、帽子 B 口罩、帽子、手套 C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 D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隔离衣 3、无菌操作中发现手套破裂应() A 用无菌纱布将破裂处包好 B 用胶布将破裂处粘好 C 立即更换 D 再加套一幅手套 4、标准预防强调:() A、主要是保护病人 B、主要是保护医务人员 C、保护抵抗力差的 D、保护病人和医务人员 5、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为() A、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B、强调双向预防,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 C、根据传播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D、以上三点全包括。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60分) 1、标准预防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______。 2、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___;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播微生物时的______,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______。 3、诊疗护理操作中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______。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______。如手部皮肤破损,应戴______。 4、_____、_____及____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5、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1、佩戴口罩前后都必须______2、要让口罩紧贴____3、口罩有颜色的一面____4、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5、口罩应完全覆盖__________ 6、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____,使口罩紧贴面部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什么是标准预防: 2、标准预防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哪些? 答案 一、1、B 2、D 3、C 4、D 5、D 二、1、双向传播 2、戴手套,媒介,洗手 3、更换,污染,双层手套 4、面罩、护目镜,口罩 5、清洁双手,面部,向外,口鼻和下巴,按紧 三、 1、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标准预防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护帽、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手套、护目镜、鞋套等。

梯恩梯生产工艺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措施(通用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梯恩梯生产工艺危险性分析及预 防措施(通用版)

梯恩梯生产工艺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措施(通 用版) 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梯恩梯是一种重要的军用炸药,也是生产其他合成炸药的原料。在生产中所用主要原料为浓硫酸、浓硝酸和甲苯,浓硫酸、浓硝酸具有严重腐蚀性和氧化性,甲苯易燃,梯恩梯和其中间物的有火灾和爆炸危险,因此,很容易发生爆炸、火灾和灼烫事故,这些事故会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做好梯恩梯安全生产工作,非常重要。 1梯恩梯生产工艺流程 我国目前采用的梯恩梯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梯恩梯生产工艺简图 2火灾事故危险性分析 2.1原料泄漏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 生产梯恩梯的原料主要有甲苯、浓硝酸和浓硫酸,这些原料储存在原料工段的大型储罐中,由离心泵通过压力管道送往硝化工段。如

甲苯的泄漏,可能在局部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易发生火灾。而浓硫酸和浓硝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很容易造成设备和管线腐蚀破坏,浓酸一旦喷出,会给操作人员带来巨大危害。1979年,某梯恩梯生产厂家,由于浓硝酸从离心泵填料处喷出,造成一名工人终身致残。 2.2硝化机具有爆炸危险 硝化机是制造梯恩梯的核心机械,也是容易造成恶性事故的地方。硝化机由容器壳体、搅拌系统、分离系统及蛇管冷却系统等组成。这些系统均在强腐蚀介质中工作,很容易发生故障。如某梯恩梯生产厂三段硝化中采用碳钢蛇管冷却,蛇管在运行中发生泄漏,使少量水进入硝化机,与浓硫酸发生剧烈反应,使机内压力骤然升高,将机盖和搅拌系统炸起10m高。搅拌桨叶片脱落,会使机内局部温度过高,引起爆炸。 2.3自动仪表失灵会引起恶性事故 目前,梯恩梯生产厂家均采用自动控制和人工操作双保险安全措施,由于长时间的自动控制,使操作人员麻痹大意,责任心弱,有时甚至脱岗,一旦仪表失灵,会造成严重后果。20世纪80年代,曾发生过此类事故,造成整个生产线被炸毁。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开始: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操作的项目是无菌技术操作。 1.无菌技术操作的目的: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和危害 2.环境评估:操作前30分钟停止清扫,操作中减少人员走动,开窗、通风、换气,操作台宽敞、平坦、整洁、干燥。 3.用物准备:治疗盘无菌包:包内置无菌巾若干无菌容器内置无菌持物钳棉签无菌包:内置治疗碗一个,镊子两把,弯盘一个无菌纱布罐无菌棉球罐无菌生理盐水一次性无菌手套 铺无菌盘 1.洗手戴口罩。 2.治疗盘清洁,干燥。铺无菌换药盘。 3.开无菌包:化学指示胶带有变色,在有效期内,无潮湿、无破损。斜角打开(打开无菌包内角时,手不可触及包布内面,不得跨越无菌区域)看化学指示卡,有变色。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无菌巾放入治疗盘内,将无菌包按原折痕“一字”包好后,看时间:记录日期、时间、并签名、24小时内有效。 4.铺无菌巾:双手捏住无菌巾一侧两角外面轻轻抖开,由近及远的将治疗巾一半铺于治疗盘上,将上下对齐后上层扇形折三次,开口外边向外,使治疗巾内面构成一无菌区。 5.开无菌包,前述指示胶带变色,在有效期内,侧孔、底孔闭合 1)打开无菌包,看化学指示卡变色 2)用无菌钳分别取治疗碗(内含两把镊子)、弯盘入无菌盘内。 3)打开无菌纱布罐夹取纱布置无菌盘内;同法夹取无菌棉球置治疗碗内(手不可触及容器边缘或内侧),无菌容器盖内面朝下直接盖上。 6.倒无菌溶液:(拿起溶液瓶,看瓶签)述:瓶身干净,标签完整、字迹清楚,0.9%Nacl500ml,在有效使用期内,瓶盖无松动,瓶身瓶底无无裂缝,对光检查:溶液澄清、无杂质。除盖:查棉签(无漏气,在有效试用期内)写好开包日期,消毒瓶盖、手指,开瓶盖。倒溶液于治疗碗内,再次消毒瓶口,盖回瓶盖看时间:记录日期、时间、签名,24小时有效。 7.铺完盘,看时间口述:记录名称、时间并签名(小标签贴于盘缘)、4小时内有效。述:已铺好换药盘,可以给病人进行换药护理。一份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8.注意事项:在操作中应注意:无菌容器盖放于稳妥处时,应内面朝上。到远处夹取无菌物品,应同时搬移无菌持物钳和容器。无菌持物钳和浸泡容器每周灭菌2次,同时更换消毒液,干燥保存4小时更换一次 带无菌手套 1.目的:用于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患者受到感染,用于接触某些无菌物品或区域,保持无菌物

液氨贮罐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措施

液氨储罐生产运行过程中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措施 赵新文 (山西天泽煤化工集团股份公司 048026) 1概述 氨是生产尿素、硝铵、碳铵等氮肥的中间产品,也是其它化工产品的基础原料。因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等危险特性,被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规定氨临界储存量大于10吨就构成了重大危险源。所有液氨储罐均属于三类压力容器。因此,液氨储罐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运行、充装到贮存,都必须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等安全规定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规定,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定期技术检测、检验制度,严禁超温、超压、超量存放,确保安全运行。现将液氨储罐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危险特性和危险性分析,提出一些预防性和应急处置措施,与氮肥生产企业同行进行交流探讨。 2 液氨储罐运行过程的危险性分析 2.1氨的危险特性 氨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带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易液化成液态氨。氨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由于液态氨易挥发成氨气,氨气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比例时遇明火能爆炸,爆炸范围为15-27%,车间环境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泄漏氨气可导致中毒,对眼、肺部黏膜、或皮肤有刺激性,有化学性冷灼伤危险。 2.2 生产运行过程危险性分析 2.2.1在氨合成生产岗位的液氨主要通过氨分离器和冷交换器下部的放氨阀输送至液氨储罐,因此氨液位的控制非常关键。如果放氨速度过快、

液位操作控制过低或其它仪控失灵等原因,会导致合成高压气窜入液氨储罐,造成储罐超压,氨气大量泄漏,危害极大。 2.2.2 液氨储罐的存储量超过储罐容积的85%,压力超出在控制指标范围或者在液氨倒槽操作,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定程序、步骤操作,会发生超压泄漏爆炸事故。 2.2.3 液氨充装时未按规程规定过量充装、充装管道爆破会导致泄漏中毒事故。 2.3 设备、设施危险性分析 2.3.1 液氨储罐的设计、检测、维护保养缺失或不到位,液位计、压力表和安全阀等安全附件存在缺陷或隐患时,可能会导致储罐泄漏事故。 2.3.2 夏季或气温高时,液氨储罐未按要求设置遮阳棚、固定式冷却喷淋水等预防性设施,会造成储罐超压泄漏。 2.3.3 防雷、防静电设施或接地损坏、失效,可能会导致储罐遭受电击。 2.3.4 生产工艺报警、联锁、紧急泄压、可燃有毒气体报警仪等装置失效,会使储罐发生超压泄漏事故或事故扩大。 2.4 其他作业的危险性分析 2.4.1 在生产巡检和设备内检修过程中,容易发生高处坠落、受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等事故。 2.4.2 液氨罐区防爆区内动火、动土作业措施未落实到位,会引发着火爆炸事故。 3 事故预防措施 3.1 生产工艺操作预防措施 3.1.1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必须十分重视合成岗位放氨操作,控制好冷交、氨分液位,保持液位稳定控制在1/3~2/3指标范围内,防止液位过低

标准预防措施

宜兴市红塔医院 标准预防知识 标准预防的定义 在20世纪 90年代中期 ,美国CDC提出了“标准预防”它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法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是针对所有医院中所有接受治疗的病人而采取的预防措施 (不必考虑其诊断 )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来降低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 ,起到了双向防护的作用 一、标准预防的个基本概念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隔离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隔离措施:据根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手卫生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一)手卫生 1、在以下情况下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3、当手部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戴手套 1、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清洁手套: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时:接触污染物品时。 2、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无菌手套: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时;为病人进行诊疗技术等无菌操作时;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粘膜时。 3、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如手部皮肤破损,应戴双层手套。 (三)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一般诊疗活动、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2、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摘口罩时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护自镜、防护面罩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四)适时使用隔离衣与防护服 1、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患者的诊疗、护理时;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2、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3、隔离衣和防护服只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穿前应检查隔离衣和防护服有无破损;穿时

标准预防核心内容及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核心内容及预防措施 (一)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包括 1.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完整的皮肤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戴手套; 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3.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 4.医护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安全,防止刺伤; 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医院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一、原则: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用药、定期随访的原则,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性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二、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分管副院长 副组长:医务科院感办护理部保健科 主要负责人 三、报告程序: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在1小时内分别向分管院长、医务科、院感办、护理部、保健科报告。 四、暴露后的应急处理 (一)紧急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和水清洗沾污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沿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 3.受伤部位的消毒:伤口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

院感基础知识培训试题含答案

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试题 科室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 一、选择题(每空2分) 1、____________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A后勤管理B财务管理C感染控制D人事管理 2、医疗卫生机构对注射后医疗废物正确处理率______。 A 50% B 70% C 90% D100% 3、安全注射应符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______________造成危害的注射。 A对接受注射者无危害;B对医务工作者无危害;C环境和他人D对其他患者无危害; 4、医院工作人员在_______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A医院内B医院外C其他场所D科室 5、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发生在入院后_____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A 2小时 B 12小时 C 24小时 D 48小时 6、正确填写感染病例报告卡,散发病例_____内报院感科。 A 2小时 B 12小时 C 24小时 D 48小时 7、严禁在_______区域进行注射准备等工作。 A 清洁区 B 非清洁区C无菌区D洁净区 8、七部洗手口诀___________。 A内、外 B 夹、弓 C 大、立、腕D以上都是

9、多剂量用药时,必须做到____________使用。 A 一人一针一次 B 一人二针一次 C 二人一针一次D一人一针二次 10、皮肤消毒后应_________后再进行注射。 A 10分钟 B 完全待干 C 立即 D 5分钟 11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放置时间超过___小时后不得使用。 A 0.5小时 B 1小时 C 2小时 D 3小时 12、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______不得使用。 A 2小时 B 12小时 C 24小时 D 36小时 13、药品疑有污染或保存不当时应立即_____。 A 继续使用 B 停止使用 C 扔掉 D 观察使用 14、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酒精瓶,容器应每周更换_______并进行灭菌。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15、启封后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有效期为_____。 A 7天 B 14天 C 15天 D 30天 16、锐器盒到达______时及时封闭。 A 1/2 B 2/4 C 1/3 D 3/4 二、填空题(每空2分) 17、职业暴露的预防最基本措施是_____。 18、医务人员特别需要防范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是_______。

危险源分析及预防措施

危险源分析及预防措施 1概述 1.1锅炉的基本知识 1.1.1锅炉的定义 锅炉是能量转换设备,是把燃料燃烧(氧化反应),是燃料的化学能转换为热能的统一体。 1.1.2锅炉的工作过程 锅炉的工作过程包括三个部分: (1)燃料不断剧烈氧化的燃烧过程, (2)火焰和高温烟气不断把热量传递给锅内水的传热过程, (3)水在锅内不断流动循环,吸热、升温和汽化(热水锅炉达不到沸腾汽化温度)的过程。这三个过程在锅炉内不断进行,通过锅炉燃烧设备、附属设备及仪表附件三个工作系统来实行。 1.2锅炉行业概况 我国的工业锅炉制造业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到目前为止,全国持有各级锅炉制造许可证的企业超过一千家,生产各种不同压力等级和容量的锅炉。 从八十年代起,我国开始对锅炉制造企业的管理实行许可证制度,许可证分为A、B、C、D、E(包括E1、E2)级。2000年国家对锅炉制造许可证等级的划分作了调整,同时对常压热水锅炉也采用了制造许可证制度,调整后新的许可证分为A、B、C、D四级。新的A级相当于原来的A、B级;B级相当于原来的C、D 级;C级相当于原来的E1级;D级相当于原来的E2级。级别调整前后企业的构成情况见表1-1。 表1-1

1.3锅炉制造业的发展特征 1)中国锅炉制造企业实行许可证制度。自锅炉制造企业实行许可证以来,锅炉制造业得到了规范并壮大,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但行业发展极不平衡,生产集中度不高,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普遍存在。近十多年来,全国工业锅炉年产量一直在710万蒸吨间徘徊。行业规模却由1987年的551家企业增加到2001年的969家,扩大将近一倍,可见厂点太多,大多没有形成规模生产,而且所增加的企业绝大多数是规模很小的C、D 两级企业,锅炉年产量平均不过50万蒸吨左右。 2)1991-2001 年工业锅炉产品发展情况经过五十多年来的发展,中国工业锅炉行业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产品体系,但近十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同时受国家能源结构变化和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的制约,工业锅炉锄品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无论从锅炉容量、参数、炉型还是从燃烧方式、燃料种类来看,中大容量锅炉所占比例显著上升( ≥10t/h 的锅炉由1991年的25 %增至2001年的54 %) ,热水锅炉产量的比例有所增长,水火管锅炉所占比例显著下降(在容量上由1991年的45%降至2001年的21%) ,流化床锅炉快速发展(在锅炉总容量中所占比例由1991 年的3 %增至2001 年的10 %以上) ,燃油气锅炉所占比例增加(由1991 年的不足6 %增高至2001 年的15 %以上) 。另外,电热锅炉及垃圾锅炉等特种锅炉开始出现,但所占比例不高1.4锅炉发生事故的原因 1.4.1锅炉本身有先天性缺陷 (1)结构不合理。如主要受压部件采用不合理的角焊连接形成,水循环不良,锅炉某些部位不能自由膨胀等。 (2)金属材料不符合要求,质量不合格。 (3)制造质量不好。如几何形状严重超差,焊接质量不合格等。 (4)受压元件强度不够。 (5)安装不合理。如最低安全水位低于最高火界,不能自由膨胀,该绝缘处未绝缘等。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措施 (一)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就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就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与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就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①摘除手套后;②接触病人前后;③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她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粘膜与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同一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粘膜与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与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与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粘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与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种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务人员要树立无菌观念,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操作原 则,进入人体组织与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黏膜的 器械与用品必须消毒。 1.消毒灭菌原则 ; ⑴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物品使用后皆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⑵手术器械及其它诊疗器械灭菌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

标准预防措施(项)

标准预防措施1 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标准预防措施2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4、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标准预防措施3 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1)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2)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

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3)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4)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标准预防措施4 6、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1)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2)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3)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4)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清洗、消毒,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标准预防措施5 7、急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8、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家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接触隔离1 接触传播指通过接触而传播的疾病,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主要而常见的传播途径,一般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对确诊或可疑感染了接触传播病原微生物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评分标准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操作者考核日期操作时间得分 项目考核标准及内容要求分值扣分得分 素质要求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头发不过肩,不穿硬底鞋,指甲规范;稳重大方, 精神面貌好 6分 操作前准备物品 治疗盘,清洁纱布,棉签缸,碘伏瓶,无菌持物钳及缸,弯盘2个,无菌包(内 有2块治疗巾),1瓶生理盐水,贮槽内盛治疗碗2个,无菌手套包(内有无菌 手套1付) 3分环境清洁,干燥,宽敞2分 操作过程 操作时间为4分钟 超时扣1分,以后每超时5秒扣1分铺无 菌治 疗盘 及无 菌包 的使 用 1、检查治疗盘是否清洁干燥(检查并口述),用纱布清洁治疗盘2分 2、检查无菌包的名称、有效期、有无潮湿、破损、松散(检查并口述)4分 3、将无菌包放置在清洁干燥平坦处,按包折顺序小心打开,无污染4分 4、用无菌持物钳取出无菌治疗巾放于治疗盘内4分 5、如包内物品一次未用完则按原折包好,一字形包扎,并注明开包日期、时间。 24小时未用完应重新消毒(口述) 4分 6、双手捏住治疗巾上层两角外面双折铺于治疗盘中,无菌巾上层向远端呈扇形 折叠,开口边向外。 6分 取无 菌物 品、 取无 菌溶 液及 无菌 持物 钳的 使用 7、擦液体表面灰尘,检查溶液名称、剂量、浓度、有效期、瓶盖有无松动、瓶 子有无裂缝、有无变色、混浊、沉淀等(检查并口述) 5分 8、启铝盖、消毒4分 9、用无菌持物钳在贮槽内取一个换药碗,放于铺好的治疗盘内2分 10、无菌换药碗无污染,取放无菌持物钳时应将钳端闭合,不可触及容器壁, 使用时应保持钳端向下 6分 11、贮槽盖随即盖严,不可暴露过久。2分 12、开瓶塞方法正确,倒液时,瓶签向手心倒少许溶液于弯盘中冲洗瓶口5分 13、从已经冲洗的瓶口处倒出溶液至无菌治疗碗中,倒后立即将胶塞塞好4分 14、记录开瓶日期、时间。已打开过的溶液内溶液可保存24小时(口述)3分 15、放入无菌物品后的治疗盘,拉平扇形折叠层盖于物品上,上下边缘对齐, 将开口处向上翻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翻折一次。已铺好的治疗盘有效期4小 时(口述)。记录铺无菌盘时间 5分 戴 无 菌 手 套 16、检查手套包的名称、有效期、有无潮湿、破损及型号(检查并口述)4分 17、整理衣袖,打开手套包2分 18、取、戴无菌手套方法正确6分 19、未戴手套的手只能接触手套内面,已戴手套的手只能接触手套外面,如不 慎将手套污染或发现有破损时应立即更换(口述) 2分 20、脱手套前,将手套上污物洗去,然后由手套口往下翻转脱下,不可强拉手 指部分,以免损坏手套(口述) 2分 操作后整理用物,有菌、无菌物品分开放置3分理论提问略10分合计100分注:同等分数者,以操作时间先后排序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评估】 无菌技术操作条件(环境、物品) 【准备】 护士:着装整洁,剪短指甲、取手表、卷袖过肘、洗手并擦手,戴口罩。 物品:治疗车、治疗盘2个,无菌持物钳包、手消液、无菌注射器、无菌巾包,无菌溶液、安尔碘、无菌棉签、无菌有盖缸内盛纱布、无菌治疗碗包、号码合适得无菌手套一副、橡皮筋、标签纸、书写笔、污物缸、抹布、锐器盒。 环境:清洁、干燥。 【方法】 擦桌面→治疗盘→手消。 无菌持物钳得使用: 检查无菌包→开无菌持物钳容器包→取出无菌持物缸→取下包外3M消毒条书写开启时间及责任者贴于无菌缸外壁. 铺无菌盘法(单层铺巾法): 检查无菌包→打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治疗盘内→未污染得剩余治疗巾按原折痕包好→捏住治疗巾上层两角外面打开→双折铺于盘上→扇形折叠打开→放无菌物品→双手捏翻折治疗巾两个角得外面向下覆盖,覆盖时将各边缘对整齐→将开口处向上折两次→两侧边缘分别向下折一次→露处治疗盘边缘→治疗盘即备好待用→注明开包→铺盘时间及责任者。 无菌碗得使用法: 检查无菌包→打开包(外层用手,内层用手或无菌持物钳均可,原则不污染)→扭转放无菌碗于治疗盘内→整理包布。 取用无菌溶液法: 核对瓶签,检查溶液→拉开输液瓶拉环盖→注射器抽取溶液→将溶液推入无菌碗内→消毒瓶口并贴瓶口贴或用无菌纱布盖好→注明开瓶时间及责任者(已打开得溶液24小时内有效). 无菌容器使用法:检查无菌容器→打开容器,盖得内面朝上→持无菌容器时手指不可触及容器得边缘及内面→用无菌持物钳取出无菌物品→将容器盖严。 戴无菌手套法: 戴手套:检查手套得号码、有效使用期及包装袋有无潮湿、破损→打开手套袋→两手同时掀开手套开口处,分别捏住两只手套翻折部分,取出手套→将两手套五指对准→先戴一只手,再以戴好得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得翻折面内,同法戴好→调整手套位置。 脱手套:一手捏住另一手得手套口外面翻转脱下→已脱手套得手伸入另一只手套内将其脱下→将手套得里面翻套在外面→将用过得手套放医用垃圾袋内备处理. 【评价】 1、操作准确、轻巧、熟练,物品放置合理,不影响操作. 2、注明开包、开瓶、铺盘日期及时间。 3、无菌观念强,手臂未跨越无菌区,操作过程无污染。 【注意事项】 1、开包后得无菌包与开封后得无菌溶液有效期均为24小时,无菌盘有效期限不超过4小 时。 2、无菌持物钳取时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及溶液以上得容器内壁。使用时应保持钳端向下, 不可倒转向上,用后立即放回容器中。如到远处夹取物品时,无菌持物钳应连同容器一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试题(含答案)

微山县人民医院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H7N9传染源:据经验和本次流行病学调查,可能为携带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2. H7N9传播途径:尚无人传人的直接证据; 3. H7N9易感人群:目前证据显示人类易感。 4. H7N9病毒对消毒因子的抗力:对敏感,煮沸分钟可灭活 5.接触患者的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6.可能受到患者等物质喷溅时,应戴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7.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和。 8.手足口病的皮疹具有四不特征,分别是、、 和。一般不会发生淋巴结肿大。 9.手足口病的平均潜伏期为天,典型病例一般起病急,先出现发热。 10. 少数手足口病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及。 二.单项选择题 1.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 A、5岁以下儿童 B、成人 C、学龄儿童 D、人群普遍易感 2.下列哪项对肠道病毒理化性质的描述是错误的:() A、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 B、75%酒精和5%的来苏能将其灭活 C、对含氯消毒剂敏感 D、温度在56℃以上可降低其活性 3.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A、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B、普通病例、重症病例 C、疑似病例、普通病例、重症病例 D、普通病例、重症病例、危重病例 4. 下列哪个是错误的:() A、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手足口病 B、治疗手足口病无特效药物 C、以支持疗法为主 D、主要是抗菌治疗

5. 手足口病病例仅见手足部皮疹和口腔疱疹,发热(体温在37.8℃),无其他症状,则临床分类属于:() A、普通病例 B、疑似病例 C、重症病例 D、危重病例 6.以下哪项不是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处理方法:() A、普通病例体温在38.5℃以下,可以不用退热药,让患儿多饮水或用温水擦澡即可 B、普通病例一般不使用抗病毒药物 C、普通病例高热时要给予及时处理,如退热药无效,应同时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必要时可用激素作为退热药 D、手足口病患儿不要接触患其他疾病的儿童,避免交叉感染 7.我国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并要求医疗机构在发现手足口病病例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在()内进行网络直报:( D ) A、乙类,12小时 B、丙类,12小时 C、乙类,24小时 D、丙类,24小时 8.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出现的肺水肿属于:() A、心源性肺水肿 B、肾源性肺水肿 C、神经源性肺水肿 D、高原性肺水肿 9. 在预防院内感染方面,下列哪项是最重要的() A、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 B、病室应开窗通风 C、加强防蝇、灭蝇和其他虫媒消杀工作 D、保持诊室、病区的地面整洁、干净 10.手足口危重病例是指出现以下哪种情况的患者:() A、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B、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C、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 D、以上都是 11、典型霍乱腹泻的临床特点为:() A、剧烈腹痛和腹泻 B、腹泻伴里急后重 C、无腹痛性剧烈腹泻 D、发热伴腹泻

无菌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无菌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无菌技术操作 一、无菌持物钳(镊)使用法 (一)目的 取用或者传递无菌敷料、器械等。 (二)注意事项 1、无菌持物钳(镊)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条、球); 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移至物品旁进行操作; 3、无菌钳(镊)使用时不能低于腰部; 4、打开包后的干持物筒、持物钳使用的有效期≤4小时。 二、无菌容器使用法 (一)目的 保持已经灭菌的物品处于无菌状态。 (二)注意事项 1、使用无菌容器时,不可污染容器盖内面、容器边缘及内面; 2、无菌容器打开后,须记录开启的日期、时间,有效使用期为24小时。 三、铺无菌盘法 (一)目的 将无菌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无菌区,以供实施治疗时放置无菌物品使用。(二)注意事项 1、操作区域须清洁干燥,无菌巾避免潮湿; 2、非无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面; 3、注明铺无菌盘的日期、时间,无菌盘使用的有效期为4小时。 四、戴无菌手套 (一)目的 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或者接触无菌物品时须戴无菌手套。

(二)注意事项 1、戴手套时须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 的手或另一手套的里面; 2、戴手套后如发现有破洞,应立即更换; 3、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 二、皮内注射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皮内注射技术 (一)目的: 用于药物的皮肤过敏实验、预防接种及局部麻醉的前驱步骤。 (二)指导患者: 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等。 (三)注意事项 1、如患者对皮试药物有过敏史,禁止皮试; 2、皮试药液要现用现配,剂量要准确,并备肾上腺素等抢救药品及物品; 3、皮试结果阳性时,应及时告知医师、患者及家属,并予注明。

梯恩梯生产工艺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措施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梯恩梯生产工艺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措施正式版

梯恩梯生产工艺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措 施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 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 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梯恩梯是一种重要的军用炸药,也是生产其他合成炸药的原料。在生产中所用主要原料为浓硫酸、浓硝酸和甲苯,浓硫酸、浓硝酸具有严重腐蚀性和氧化性,甲苯易燃,梯恩梯和其中间物的有火灾和爆炸危险,因此,很容易发生爆炸、火灾和灼烫事故,这些事故会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做好梯恩梯安全生产工作,非常重要。 1 梯恩梯生产工艺流程 我国目前采用的梯恩梯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梯恩梯生产工艺简图 2 火灾事故危险性分析 2.1 原料泄漏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 生产梯恩梯的原料主要有甲苯、浓硝酸和浓硫酸,这些原料储存在原料工段的大型储罐中,由离心泵通过压力管道送往硝化工段。如甲苯的泄漏,可能在局部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易发生火灾。而浓硫酸和浓硝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很容易造成设备和管线腐蚀破坏,浓酸一旦喷出,会给操作人员带来巨大危害。1979年,某梯恩梯生产厂家,由于浓硝酸从离心泵填料处喷出,造成一名工人终身致残。 2.2 硝化机具有爆炸危险

标准预防原则

标准预防原则及措施 主讲人:杨楠3月日 (一)标准预防的原则 1.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完整的皮肤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二)标准预防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1洗手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①摘除手套后; ②接触两病人之间;③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病人时。 2、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的非完 整性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同一病人需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口罩/眼罩/隔离衣在所进行的操作有可能产生血液或其它体液喷溅时应戴 眼罩、口罩、穿防护衣,以防医务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适当处理污染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其暴露及 污染其它病人、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的消毒灭菌。 5、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医疗操作前,清洁环境表面(包括病人床及床旁仪器的 消毒时),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6、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污染衣物及微生物的传 播。

7、锐利仪器和针头应小心处置,以防刺伤;操作时针头套不必重新套上,当必 须重新套上时应用仪器而不用手。针头不应用手从注射器上取下、折弯、破坏或进行其它操作。一次性应用的注射器、针头、刀片和其它锐利物品应置于适当的防水耐刺的容器内,该容器尽可能的被置在工作处。需要复使用的尖锐器械也应置于防水耐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至再处理部门。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医院标准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皮肤和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一、标准预防的三个概念: 1、隔离对象: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要采取隔离措施。 2、防护: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隔离措施: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和手消毒: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后,不论是否戴手套,都应认真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医务人员必须采用正确的洗手方法。 2、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戴手套可以杜绝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细菌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同时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成为传染微生物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源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操作时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摘除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1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操作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等物质喷溅时必须戴眼罩、口罩,以防止污染工作人员的头部,眼睛、口腔及粘膜。戴口罩还可以阻断气溶胶传播。 4、隔离衣:在有可能发生血液或体液喷溅或污染工作服应穿隔离衣。一旦受到污染应尽快更换。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做好清洁处理,以防止其暴露及污染其他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物品,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其他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与环境间的传播。重复使用的仪器设备在用于别的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的消毒灭菌。 6、环境控制:医院应有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基础上,适当的消毒床单位,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床旁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等),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保证制度和程序的落实。 7、被服:污染的床单等布制品要及时处理:触摸,传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时,应避免扰动,以防微生物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8、正确处理锐器:锐利的器具和针头等锐器要小心处理,以防刺伤,禁止回套针帽的动作,当必须重新套上时应用器具不用手。针头不应用手从注射器上取下,折弯,破坏或进行其它操作。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刀片和其他锐器应直接放入防水耐刺的容器内。2

炼油厂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实用版

YF-ED-J1631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炼油厂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炼油厂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 预防措施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一)生产过程 炼油基本上是在管理和各种分馏塔、裂 解、重整等装置中进行的确复杂的物理、化学 过程,最终生产出汽油、煤油等动力油,并从 中撮部分溶剂油(苯、甲苯、二甲苯等),副 产品是产量很大的石油沥青。大体可分为初步 加工、一次加工、二次加工三个步骤。 1、初步加工:脱盐、脱水。在高压直流电 场作用下,使原油中水滴聚集沉降,同时脱胎 换骨掉无机盐。

2、一次加工:常压和减压蒸馏。在常压和减压下加热蒸馏,按照沸点高低将原油分馏为各种馏分。 3、二次加工: (1)重整。在铂或铂铼催化剂(硅酸铝或氧化铝作担体)作用下,使原料油发生重整反应,以生产高辛烷值汽油和芳香烃(苯、甲苯、二甲苯)。 (2)分子筛脱腊。用分子筛作为吸附剂,脱除原料油中的正烷烃,以降低航空用油的冰点和柴油的凝点。 (3)加氢精制(或加氢脱硫)。使原料油中的硫、氮、氧杂质与氢反应而脱除。 (4)催化裂化。用微球硅酸铝作催化剂,使重质原料油在高温下裂解,转化为轻质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