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二历史必修三填空题专题训练 人民版

高二历史必修三填空题专题训练 人民版

高二历史必修三填空题专题训练 人民版
高二历史必修三填空题专题训练 人民版

高二历史必修三填空题专题训练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名丘,字、时代鲁国人,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

2、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讲学之风,据说弟子有3000人,他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五经”。

3、战国时代,、继承发挥了孔子的思想,也是早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孔子“性相近”的人性学说,提出“”,他还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出“”的学说。其主要内容是,主张统治者要让百姓有一定的和,这样才能使政治安定。他还说“”,认为民心的向背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孟子还强调社会分工和等级秩序,在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荀子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在天人关系上,他一方面强调“”,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的重要思想。

二、老庄之学

1、老子与庄子是中国古代道家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以“虚无”的“”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为处世的方法。

2、老子认为“”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他又提出了“”的命题,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是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有消极悲观的态度,希望社会倒退回“”的社会。

3、庄子名周,他把“道”作为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这部书中,在这部书中,庄子善于用寓言来阐发道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法家思想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法家政治家和思想家。李悝在魏文候时期任相,主张“”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增加国家赋税;创立“”,好年成由国家以平价收购粮食,坏年成则以平价出售。魏国由此强大起来。他所著的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2、战国时期法家的重要特点是,实施。商鞅在秦国两次实行变法,在经济上废除,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

3、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重“”、“”“重势”的不同学派。战国末期的思想家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家思想,将法家思想系统化。主张加强,厉行赏罚,。法家的理论对中国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以后,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四、墨家的主张

1、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初期的,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墨子提出了:、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

2、墨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和方面,他提出了判别知识的三条标准,即“”,“”,最后

“”,这就是有名的“三表法”。建立了“”“”等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

第2课儒学的兴起

一、从“焚书坑儒”到罢黜百家

1、秦朝统一全国后,皇帝集各种权力于一身,随着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也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而死气沉沉。

2、在关于郡县制的辩论中,丞相李斯斥责儒者依古制实行的主张不合时宜;除秦国官定史书外,其他各国的历史记载都予以烧毁。而、、等有实用价值的书籍,不在禁烧之列。焚书之后,秦始皇疑心一些儒生散布反对自己的言论,将460余人坑杀于

3、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4、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正统思想是在统治时期。汉武帝初年,起用的儒学之士数百人,在各级部门担任职务。著名儒学大师以贤良身份就汉武帝提出的命题发表对策。

5、董仲舒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要确定独尊的地位。在他看来,文化的“一统”和政治的“一统”是一致的,文化的“一统”可以成为政治“一统”的根基,这一观点,得到了汉武帝的认可。因此在他统治时期,完成了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这种转变,结束了各学派学术思想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但

地位上升。

二、太学的出现

1、汉武帝创建,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太学的创办,是献策的结果,采用了

制定的具体方案:建立制度,确定博士的责任,博士弟子免除和,博士弟子的选送,一是由直接选补。二是由选补。太学管理,一年要进行考试,成绩的太学生可以任官。

2、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和的标志。太学的兴起带动了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大作用。

3、汉武帝时代,除了建立太学之外,还令天下皆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4、东汉太学生有比较强,他们品评政界人物,参与上层政争,

是中国古代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较早的史例。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中国早期选官制度曾以为主,汉武帝时代,作为选官制度的主题地位得以确立。隋唐时代,更为完备的选官制度——开始实行,它以为标准选定官员,考试内容主要是。

2、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健全,有益于中国政治体制的稳固;促成了比较广泛,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风气的形成,而考试本身作为选官方式,也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的原则。但是,由于文人学士汲汲于功名利禄,因此导致中国古代专心从事的人才相对薄弱。

第3课宋明理学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到汉代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魏晋南北朝时,兴起,盛行对儒学更是直接的冲击。唐代中期,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宣称儒家的是最高的道。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提出必

须从“性命之道”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在这一过程中,理学应运而生,理学的开创者是,并称“北宋五子”。

他们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的高度,形成了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又称。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南宋______________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理气关系上,他认为________比气更根本,逻辑上__________先于气。理学的修养理论,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朱熹强调“________________”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力学的社会政治理论,是以_______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朱熹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熹将_____________________集为《四书》并为之注解,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陆王心学,指以_________和_________为代表的理学。在本体理论上,心学直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发来谈本体;在修养论上,要求直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2.陆九渊的核心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名言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3.王守仁,建立了系统的心理学理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人是天地的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的心。他认为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遏制伪善流行,他特别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李贽的反正统思想意识

李贽生活在理学占思想统治地位的时代,针对正统理学家“存天理,去人欲”的命题,他提出了“”的主张;他提出“绝假纯真”的“”,一次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李贽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也主张“”,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

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他的思想最精彩之处是他敢于批判。他称“君主是天下之大害”。他提出了君臣的思想,他反对重农抑商思想,提出。

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顾炎武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因此他提出了“众治”的主张。认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梁启超将这一主张归结为“”。顾炎武注重实学。他的代表作《日知录》《》涉及到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实际学问。

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王夫之是清初一位思想巨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的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的顶峰。王夫之政治思想的主旨是“”。王夫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的唯物论思想家,他提出要。他继承和发挥早期儒学的道德学说,强调“”和“”的统一,“珍生”与“贵义”的统一。

五、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

唐甄是清初经世致用之学的积极倡导者,他认为儒学可贵之处在于能

,他的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对专制君主的大胆批判,他说:“”。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1课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一、纸的发明

1、秦汉时期以和作为主要书写材料。蔡伦独创新意,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鱼网加工造成新的书写材料——。为此,汉和帝封他为候,从此天下都称这种纸为,但考古证明,所谓“蔡侯纸”并不是最早的纸。

2、造纸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在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指南针大约出现在,最初的指南仪器称做,《韩非子》中提到过这种“司南”。

2、北宋军事学著作中,提到一种指南鱼;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南宋《》中还介绍了的当时民间流行的指南装置——

3、中国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然后再传入。

4、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实践和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北宋的《》中记述了中国航船在海上航行的情形。明代航海家七下西洋,沿途都标有罗盘针路,就世界范围来说,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发现美洲的航行和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在冶金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至迟在,人们已经认识到点燃硝石、硫磺和木炭的混合物,会发生异常激烈的反应;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随后又出现了,成书于1044年的介绍了多种火药武器,的火药制作工匠还创造了早期的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四、印刷术的进步

1、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2、宋代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实现了印刷术上的一次革命,提高了印刷效率,推进了文化的传播。元代王桢成功创制活字,又发明了,大大提高了印刷速度,明代中期,活字在江苏无锡、苏州、南京等地得到较多应用,使用铜活字印刷的最大的一部书是清代编订的。

3、中国印刷术经由传到西方,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五、中国古代科学思想

1、在我国古代,孔子提倡“”等观点,符合现代科学原则。然而儒学注重以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的探求,对于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认为自然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强调“无为”。可见,在中国古代思想中讲究天人合一,、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这些在今天看来也是有合理意义的。

2、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另一特点是比较重视,而轻视,因此,中国文化具有强调,而忽视的倾向。

第2课中国古代艺术

一、“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

1、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为内容,以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术,书法以和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

2、中国文字的演化:从中国殷商时的、,经过秦始皇时的,发展出、、

、。

3、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划圆匀,富于图案美。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整。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的感情。

4、中国书法艺术史绵延三千年,名家代有所出。秦代是著名篆书家,东晋博采众长,尤擅草书、行书,号“书圣”。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有,,,他们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和柳体;北宋四大书法家有、

、、,都以行书名世;元代书法家创赵体;明代以,声誉最高,清代擅长行草,诗、书、画皆有独到之处。

二、画中有诗

1、中国画又称国画,以题材的不同分为、、

三大画科;在表现技法上,中国画有与、

与、与等区别;在艺术风格上,中国画可分为和两大类型。

2、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是追求抒情写意风格的;

是中国画的精神;中国山水画作为独立画科,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代,比欧洲的风景画早1000多年。

三、金声玉振

1、乐器在河南舞阳新石器时代早期墓葬中出土的距今约9000年的,有完整的七声音列,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可以吹奏出符合音律的不同音高,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是20世纪中国音乐考古史上的一次伟大发现。

2、秦汉设立,广泛收集民间歌曲,至东晋,又形成清婉、细腻、柔美的南国“”。南北朝、隋唐时代,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成为高潮,民间音乐进入宫廷,称为。明清时期吸取音乐繁荣并且形成了、琵琶、、三弦、唢呐、、

等乐器独奏艺术门类。

四、宫廷舞和民间舞

1、时代已经产生了宫廷舞。统治阶级制定出包括舞蹈形式在内的礼乐制度,设乐府,是宫廷舞蹈发展的鼎盛期。官办的乐舞机构有、、太常寺等;至,宫廷宴乐舞蹈开始趋于衰落。

2、与宫廷舞相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场景和喜、怒、爱、憎的情感。

五、戏曲

1、戏曲,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隋代的,唐代的与后来的戏曲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2、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是,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明代传奇剧在广泛吸收民间音乐的基础上,逐渐形成、、

、昆山四大声腔,促成了清朝京剧的发达和繁荣。

3、宋元明清四代中,除了民间百戏进一步发展外,也兴盛起来。

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一、诗的经典

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初年到中叶的诗歌。它分为三部分,其中是《诗经》的精粹。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

二、楚辞的魅力

是在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它的杰出代表是。其代表作有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的政治抒情长诗《离骚》。有想象丰富、文辞清婉的组诗等。

三、汉赋的风采

西汉在文学方面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称,汉武帝时,赋的创作走向全盛阶段,司马相如的和是具有代表性的精品。

四、李杜诗篇万口传

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可谓是名家辈出,流派众多,其中有被称为的李白、被称为的杜甫等大家。

五、宋代词苑

既是宋代文学的标志,也是一种崭新的文学体裁。在北宋,用白描笔法描写都市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的代表人物是;诗文俱佳的创作高手是苏轼;南宋著名的女词人是。南宋豪放派词的集大成者是。

六、元曲与市民社会

广义的元曲,包括元代和元代两大类。元杂剧是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的,因此又被称为或北杂剧。著名的杂剧家是关汉卿,他的代表作是。

七、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

1、元末明初,罗贯中的和施耐庵的为后来的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树立了楷模。明中叶以后,长篇白话小说创作,盛况空前。历史小说数量繁多,代表作有冯梦龙的。神魔小说有,吴承恩的;短篇小说代表有冯梦龙所辑的

和凌溕初的。

2、清代小说种类繁多、富有总结性。吴敬梓的真切描绘了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理。曹雪芹的被称为“奇书”;蒲松龄的

借花妖狐魅的故事,艺术地反映了广泛地现实社会生活。晚清在改良主义运动地影响下,产生了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一、“睁眼看世界”

1、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在广州主持禁烟时,他就主持编订了等书籍。

2、近代社会,魏源也是变革的倡导者,他在的基础上,增补了大量资料编成一书,在书中明确阐发了的思想,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

3、在新思想的推动下,鸦片战争后,还出版了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主要有

二、维新变法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应运而生,主要代表人物有等,他们在经济上,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习西方

2、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有、严复等,康有为的代表作有和

,梁启超先后在《时务报》发表了等一系列鼓吹变法的文章,指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谭嗣同属于维新派中的激进派。他在《仁学》一书中,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的批判。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正式出版。严复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的天演法则的支配。

3、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1)围绕要不要进行了激烈地争论。(2)顽固派坚决反对兴民权和君主立宪,极力维护,维新派则以批驳君权神授说,认为只有,设立议院,才是中国富强的根本。(3)顽固派坚持尊孔读经,八股取士的制度不能改变,维新派则认为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废,提倡西学。

三、走向共和

1、民主共和国方案的设计师是;积极宣传民主共和国方案的是,他在《》中。热情的歌颂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猛烈批判了清朝的专制统治。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成立了“同盟会”,明确将“”定位为政治纲领。

2、民主共和国方案的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1905年到1907年,改良派以为阵地,革命派以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论战主要围绕着三个内容进行:(1)要不要推翻;(2)要不要建立;(3)要不要改变。论战实质是围绕着而展开的。这次论战,大大促进了思想的传播,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壮大了革命的阵营。1912年1月1日,正式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国方案得到初步实现。

第2课新文化运动

一、《新青年》的新觉醒

1、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反动的政治势力向革命势力猖獗反扑,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了一股的逆流。在袁世凯政府的支持下,各地纷纷成立各种明目的尊孔复古组织。

2、但是,辛亥革命使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在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域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封建的。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序幕。后来《青年杂志》改名为,1916年由上海迁到。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思想,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

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

1、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

2、陈独秀在《新青年》中指出,与,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就是“赛先生”,就是“德先生”。只有将这两位先生请进中国,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

3、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也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批判的内容。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的原则,鲁迅的短篇小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地本质。

4、在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下,新文化运动者还提出了“”的口号。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陈独秀则发表了《》,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发起猛烈攻击。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在北京大学,学生社团大量涌现。但是,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1、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他在1902年《新民丛报》上发表的文章,称马克思是的鼻祖。1906年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介绍到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以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得力于李大钊等人的大力宣传。1919年5月,《》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了《》一文,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另外,他还在北京大学等学校开设《》《社会主义的将来》等课程,利用讲坛宣传社会主义思潮。

二、新思潮的竞起

五四时期是各种新思潮广泛传播的时期,这时的主要思潮除了科学社会主义之外,还有等

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1919年,胡适发表《》一文,主张对社会改造应该从点滴做起,反对进行全盘解决和暴力革命。针对胡适的观点,李大钊发表了《》,问题于主义的论战,预示着

2、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了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积极通过各种手段来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了同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划清界限,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1、1905年8月,孙中山推动和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纲领是“”。后来,孙中山将其解释为三民主义即“”

2、民族主义的基本精神是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也就是孙中山所主张的革命;三民主义的核心是。它要求推翻,建立

,完成革命。民生主义的具体内容是

,也就是孙中山所主张的革命。

3、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为实现三民主义,1911年10月,起义爆发,反清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权属于参议院,权属于总统和内阁,属于法院。实质是通过法律形式,确保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和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三、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辛亥革命后,胜利果实被窃取。他在政治上竭力破坏。为维护民主共和,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与军阀之间进行了一系列斗争,但都没有改变现状,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决心改组国民党,实行

三大政策。

2、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将原来的三民主义作了重新解释,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方面:一是突出了反对的内容,二是国内各民族,民权主义中,主张的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以为主要原则。

3、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是因为它与中国共产党在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

第2课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反战

一、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1、1921年7月。毛泽东在上海参加了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在国民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即予以高度关注。在1925年12月发表的一文中,明确指出了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1927年初,毛泽东在中,再次强调了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新-课-标-第-一-网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础解读】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 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浙江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专题二选择题(人民版)

1.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 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现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3.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4.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5.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兵着,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 D.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6.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 7.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8.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9.浙江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下列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①灵隐寺②永嘉牌楼③衢州孔庙④岳飞祠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10.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11.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12.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13. 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颖 C.朱熹 D.王阳明14.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巳③位卑未敢忘忧国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5.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为天下之大灾者,君而已矣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制天命而用之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导学稿(教师版)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教师版) 一、课题: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课型分析:复习课(5课时) 三、复习建议:1、记住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发展历程及内容 2.记住各个派别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3.能正确区分人物的阶级属性 四、本专题联系 近代中国时空定位

五、专题框架 六、考点突破 考点一地主阶级向西方的学习 (一)开眼看世界(资料P197) 1.背景:①清朝国势渐趋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②知识分子远离社会现实,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③鸦片战争中,英国的船坚炮利,使一些知识分子惊醒了,开始关注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概况 【合作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材料二:1842年5月,道光帝向疆吏大臣打听:”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几许?…….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 材料三:魏源说:”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1)材料一反映了乾隆帝怎样的”华夷” 观?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天朝上国(华夏至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人民愚昧无知,国家发展落后;鸦片战争失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在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由鄙夷到师夷。萌发新思潮,开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学习西方工艺、科学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思想观念。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资料P197、198)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 2.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3.概况 【自主探究一】抵抗派和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异同 相同点:1.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2.学习内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不同点(1)目的侧重点:抵抗派主要是为了抵御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洋务派主要用于镇压人民革命,对西 洋务派—中体西用—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知识: 1、“百家争鸣”出现在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 革经济:井田制瓦解。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 教育学术: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2、主要流派: (1) 道家学派:老子和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把世间万物看作 是相对的。 (2)儒家学派:孔子、孟子和荀子。 (3)墨家学派: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 (4)法家学派: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3、“百家争鸣”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 的基础。 (3)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 特点。 4、儒家学派主要主张 孔子孟子荀子 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王道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 考点突破: 1、孔子的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 提示:人文精神指的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 (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社会环 境。 (2)“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个性发展,推动了个人素质的提高。 2、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我们如何认识这种“民本”思想?提示:从孟子的阶级属性出发来分析。 孟子代表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他的主张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实现本阶级的利益。 孟子认识到人民的力量的强大,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不能就说是“民主意识” 。 从根本上讲,孟子是地主阶级思想家,其“民贵”的主张是为了更长久稳固地统 治压迫人民,“君轻”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君主统治剥削人民。 3、你认为诸子百家中,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哪一派?为什么? 法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教案

专题二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概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和处理科学技术以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正确的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通过对科技知识的了解,学习中国古代科学家坚韧刻苦的精神,踏实细致的作风,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追求真理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难点: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用具电子白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以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中国—发明的国度》中一句话导入。“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开放式设问:你觉得我国古代的哪些科技发明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对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授新: 一、造纸术 【成语故事】“学富五车”你知道这个成语的典故吗? 战国时有个思想家叫惠施,人称他博学多才、学富五车。原来,他旅行时也爱学习,随车装着爱看的书。其实这些书是一捆一捆的竹简和木牍,一共装了5辆车,“学富五车”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不过,要用现代的眼光看,这5辆车竹简上的字数加起来,顶多也不过我们现在阅读的这本历史教科书的字数。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纸在文化传播上的重要性。那么你知道在纸发明之前人们还曾经使用过哪些材料来记录信息书写文字?这些材料和纸相比有什么样的缺点? 竹、木、骨、帛,(多媒体展示)缺点:成本高,不易阅览收藏流传 问: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纸是哪一时期的?造纸术后来又由谁进行了重大改进?造纸术的改进有何意义与作用? (1)西汉时期已经有了纸的应用;(2)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多媒体展示:图片一西汉考古发现的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图片二蔡伦图像从考古和正史记载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1、知道纸产生的经过:西汉早期出现,东汉蔡伦进行了改进。 2、传播:公元 751 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国发生冲突,阿拉伯人俘获了懂得造纸技术的中国工匠。没过多久,造纸技术便逐渐在阿拉伯世界各地传开,那里开始广泛使用纸张,后又经阿拉伯诸国传到北美和欧洲。 3、影响 材料:在我国的造纸术没有传到欧洲之前,欧洲人使用“羊皮纸”作为代用品。据说抄一部圣经要用300多只羊的皮,价值昂贵。所以,那时欧洲的图书馆,用铁链子把书锁在桌子上,以免丢失;学生在学校里也买不起书。——钱伟长《我国历史上的科技发明》①作用:使得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背景: 1.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地主出现封建经济形成初步发展 2.政治: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3.阶级: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 国统治者的重用 4.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影响 1.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人物 孔子(儒家,春秋晚期): 思想核心“仁”政治思想(1)以德治民(2)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3)主张有教无类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4)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 孟子(儒家,战国末):(1)政治思想主张实行仁政(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3)伦理观性本善(4)价值观舍生取义 荀子(儒家,战国末):(1)政治思想仁义王道以德服人(2)民本思想君舟民水(3)伦理观性本恶(4)朴素唯物思想制天命以用之老子(道家,春秋晚期)客观唯心体系(1)哲学思想世界万物本原

是道(2)辩证法思想祸福相依(3)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道家,战国末)(1)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2)世间万物相对(3)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社会批判精神 韩非子(法家,战国末)(1)认为历史是发展的统治者应时而变(2)依法治国系统了法制理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厚今薄古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墨子(墨家,战国初)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 (1)边疆危机(2)土地兼并(3)亡国问题(4)黄老学说无为而治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要求(5)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即位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豪强势大,黄老学说无法适应新形势需要 影响 利于社会恢复,利于社会稳定(积极) 致使地方势力膨胀,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消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内容: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专题二知识点

必修三专题一知识点 一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原因) (1)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崩溃,封建私有经济发展(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地主阶级兴起(4)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2、“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3、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评价) (1)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2)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二汉代儒学 1、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 (2)君权神授(核心),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3)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 (1)是儒学自身不断发展的结果: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发展的需要;(根本原因) (2)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汉武帝时期,国力增强,但社会潜伏危机,需要加强中央集权;(3)是统治者大力提倡的结果。 3、如何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 积极: ①适应了封建统治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稳定社会秩序; ②发展了儒学,为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传统文化主流奠定了基础; ③形成了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消极: ①带有神学迷信色彩,主张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②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三宋明理学 1、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东汉到唐末五代,儒学的统治地位不断遭到挑战和削弱,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冲击。 (2)隋唐,“三教(佛、道、儒)合一”融合趋势加强。 (3)唐中期,韩愈和李敖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出现的先声。 (4)北宋,在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鼓励下,士大夫们掀起儒学复兴运动。 2、什么是理学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总结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总结一、春秋战国时期...总结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总结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影响 儒家 孔子 "仁"和"礼";"为政以德";私学,"有教无类"; 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大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孟子 仁政、重民;性善说; 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被尊为"亚圣",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荀子 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性恶论; 儒家重要代表人物。 墨家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练习题(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北京文综)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 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 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 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2. (广东历史)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了古希腊的() A. 民主思想 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3. (海南文综) 19 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 比美国更多地运用 18 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 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 A.孟德斯鸠B.狄德罗C.洛克D.伏尔泰 4. ( 2008 广东单科, 20) 15 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 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 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 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 D. 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 5.( 2008 广东文基, 30)下列有关 16 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 D. 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 6. ( 2008 山东, 1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 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 是() A. B. C. D. 健康和聪明 7. ( 2008 海南单科, 9)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 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A. B. C. D. 8.(2008 海南单科, 10)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 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 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A. 洛克 B. 孟德斯鸠 C. 伏尔泰 D. 9. ( 2007 宁夏, 24)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 1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知识点整理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 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 (1)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着)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 (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 (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

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 (1)空间技术领域 ①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③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卫星发射市场。 (2)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年 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 ③2003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作用: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甘肃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总之,使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单元过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单元测试卷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 道家”。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 ) 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 2.提倡一种新的社会心理,叫人知道举业的丑态,知道官的丑态;叫人觉得“人”比“官”格外可贵,人格比富贵格外可贵。社会上养成这种心理,就不怕皇帝“不给你官做”的毒手段了。能得胡适如此评价的中国文人当是() A.施耐庵B.蒲松龄C.吴敬梓D.曹雪芹 3.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 A. A B. B C. C D. D 4.王国维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自然也。”下列能体现“自然”之意的有( ) ①对仗押韵②直抒胸臆③格律工整④雅俗共赏 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琅玡台刻石》(局部)(如图)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碑刻铭文有:“维二十八年(前219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器 械一量,同书文字……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关于碑刻铭文

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反映了秦始皇对法家思想的推崇 ②铭文反映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信息 ③铭文应是小篆,字体特点是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④该铭文的描述有一定夸大之嫌 A . ①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④ 6.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古典诗词的如痴如醉和另类赏析。下列有关古典诗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白居易是盛唐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 B . 宋词的繁荣主要是由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 . 李清照生活在南宋时期,她的词属于婉约派 D . 唐诗宋词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文人墨客的文艺创新 7.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在清朝,讽刺小说反少有,有名而几乎是唯一的作品,就是《□□□□》。……讽刺小说贵在旨微而语婉的,假如过甚其辞,就失了文艺上底价值,……所以讽刺小说从《□□□□》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其中的“《□□□□》”最有可能是( )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 历史必修3课程标准(人教版)细化方案 泾川一中高二历史组 仙碎林宝红应岐

2015年1月6日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闻名,敢于向封建正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他们的共同特色是: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为主”。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③提倡务实的学风和行为。④批判继承宋明理学。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知识点整理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1.儒家 (1)孔子(创始人) ①政治:核心是?仁?和?礼?;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提倡?德治?,反对苛政, 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②教育: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讲授课程以六艺为主。 ③文化: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他去世后,言论 被编纂成《论语》。 (2)孟子(战国末期的代表,亚圣) ①提出四种道德觃范:仁、义、礼、智。 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发展孔子的?德治?,提倡?仁政?学说。 ③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子(战国末期的代表) ①曾经三次在著名的?稷下学宫?担任?祭酒?. ②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提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③强调礼法幵用,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道家 (1)老子(创始人) ①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觃律(?弱者道之用?),蕴含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②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死不相往来 ③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比较消极)。 (2)庄子(战国时的代表) ①?道?是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②主张?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3.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韩非(集大成者) (1)韩非(战国时的代表,集大成者)

①将?法??术??势?结合,又吸收道家思想,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②主张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 ③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 来效?的主张,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地进行变法。 (2)作用:法家理论为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 用。 4.墨家 墨子(创始人) (1)?兼相爱、交相利?(主旨)。 (2)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主张。 (3)名言: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二汉代儒学 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 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主要原因:董仲舒____的儒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2.经过: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核心是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提升了儒学的地位。 3.影响: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使儒学成为中 国封建社会的_______。儒学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㈡太学的建立 1.影响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打破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也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练习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的火箭发明,中国的这项发明产生于()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 我国古代用纸书写和绘图应不晚于()A 唐朝B三国C东汉D西汉 3四大发明中,从起源到完成,尽力时间最长的一项是() A 造纸术 B 火药 C 指南针 D 印刷术 4“蔡侯纸”中的蔡侯指的是()A蔡京B蔡伦C蔡鄂 D 蔡文姬 5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最早在()A唐代B北宋C南宋D元代 6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绘有地图的纸出现在()A 秦B西汉C东汉D唐 7火药传播到西方是在()A唐B宋C元D明 8在西汉存在的用于书写文字的材料有() (1)帛B(2)竹(3)木(4)纸 A (1)(2)(3)(4)B(1)(2)(3)C(2)(3)D(2)(3)(4) 9电影<地雷战>几乎家喻户晓,你知道地雷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 A唐B宋C元D明 10迄今所知世界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记录的印刷品是() A金刚经 B 华严经 C 诗经D 圣经 11 被称为“书圣”的是()A 王献之B王羲之C王夫之D王律之 12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副山水画是() A 赵孟頫《秋郊饮马图》B展子虔《游春图》 C文征明《春深高树图》D朱耷《荷石水禽图》 13元曲由下列哪些剧种组成() 稽戏(2)讲唱戏(3)传奇(4)杂剧(5)散曲 A (1)(2)(3)B(3)(4)(5)C(1)(2)D(4)(5) 14在所有书体中最为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的是() A 篆书 B 隶书 C 草书 D 楷书 15 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的是() A文人画 B 山水画 C 花鸟画D 油画 16按兴盛的先后顺序年排列中国古代画种( ) (1)风俗画(2)人物画(3)宗教画(4)山水花鸟画 A(2)(3)(4)(1) B (3)(2)(1)(4)C (4)(2)(3)(1) D(2)(4)(1)(3) 17中国画中,最有代表性的画科是()A山水画B 文人画C花鸟画D油画 18《玄秘塔碑》是谁的书法代表作()A颜真卿B柳公权C苏轼D 蔡襄 19至今犹存的,《诗经》和楚辞中生动地描写了周代中原及荆楚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舞蹈是()A傩舞B 胡舞C队舞D盘鼓舞 20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志在山,钟子期曰:“善哉鼓琴,巍巍乎如太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江河。”这里弹奏的琴曲是() A《高山流水》B《阳关三叠》C《渔樵问答》D《平沙落雁》 21《离骚》的作者是()A屈原B李白C张衡D贾谊 22“赋”这种文学体裁兴盛于哪个朝代( )A秦B汉C三国D唐 23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A《诗经》 B 《楚辞》C 《元曲》D 《春秋》 24《子虚赋》和《上林赋》是谁的作品?()A贾谊B司马相如C扬雄D张衡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同步:专题四专题整合

专题四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大核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四大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三次巨变: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 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二、重大历史线索 1.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强国之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 (3)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 (4)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大理论成果。 三、题型应用体验 提示、启示类选择题 【题型解读】 1.从选择素材看:从特定材料中感悟认识,提炼方法。 2.从考查功能看:对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能力要求强、思维灵活度大,能充分发挥选择性试题的功能。

【典型例题】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之后发动了“大跃进”运动,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严重挫折;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日新月异。这给我们最主要的启示是( ) A.适应国际形势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条件 B.建设社会主义要由注重数量转变到注重质量 C.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应该不断变化 D.建设社会主义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技法攻略】 析题干→一看“大跃进”结果:社会主义建设遭受挫折。 二看改革开放成果:成果显著,日新月异。 抓关键→“大跃进”运动失误原因是急于求成,忽视客观规律;改革开放成功原因在于实事求是,改革落后的生产关系。 明答案→本题最大启示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选D。 【针对训练】 1.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 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解析:根据“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