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绘画中的节日教学设计

绘画中的节日教学设计

绘画中的节日教学设计
绘画中的节日教学设计

绘画中的节日教学设计

本课通过欣赏绘画中的节日场面,使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在不同的节日中,人们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而在节日中更多的是体现出快乐、祥和的气氛。在绘画中,如何表现这种气氛是艺术家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问题。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从造型上、内容上、内容上让学生主动探究其作品中的绘画语言,并加以内化。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此课从节日入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学生民族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习惯、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及价值观方面,是极好的切入点。教师应很好抓住此契机。

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些都是绘画中很好的题材。

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重点: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得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了解画家表现节日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

难点:学生细致观察画面,从细节中获取信息;针对不

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

培养学生尊重、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油画棒。

1、导入课题

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节日活动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走进各民族的节日中感受不同的风情。

首先,请你们观看电视屏幕,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猜出这是什么节日?

2、师生共同探究

我们国家有这么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于是就吸引了画家用画笔来表现它们。

《火狗舞》:画中人物在干什么?你们能表演给大家看吗?画面表现了什么样的气氛?这种气氛在色彩上是怎么表现的?

色彩的神秘感,火光映在人身上金灿灿的感觉。在画人物时的特殊表现形式。

《腰鼓》:画面中人物与生活中的人物相比,哪个更夸张?画面中的色彩与生活中色彩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选用这样的色彩进行表现?

色彩上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人物的动势以及人物动作夸张的表现形式。色彩主要是为了表现节日的喜庆祥和的气

氛。

《枣园来了秧歌队》:谁是画面上的主要人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知道这是哪儿的农民吗?

毛主席和几个农民在画面的中间位置,醒目、显眼,所以成为画面的中心点。

3、引导学生分析

这些节日不但吸引了画家的画笔,而且还吸引了与我们同龄的小朋友的目光。下面我们再一起欣赏同学的作品吧。

《吃饺子》与《火狗舞》:用这种构图方法表现节日的祥和气氛。在绘画形式上主要用剪贴的形式。这位同学在选择纸材时非常注意色搭配的问题。

《龙舟》:众多的人物动态表现出节日中的热闹气氛。利用油画棒的特殊效果使画面有了一种动感。

《印尼朋友来中国》

在这幅画中鲜艳的色彩起到了什么作用?

请你想一想,你在各种节日活动中又有多少有趣的事情要与我们分享呢?

谁来说一说,如果你来画节日中的活动,你会画什么呢?

提出要求:用色彩表现一个节日活动,要表现出节日的喜庆、祥和、热闹的气氛。

4、讲评作品

讲评学生作品:主要从色彩、表现形式上评价。

5、总结

绘画是一个窗口,通过窗口我们可以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以及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每幅作品又可以传递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因此说,绘画是看得见的形象,是记录历史、传递历史的桥梁。

小学美术_绘画中的节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绘画中的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些都是绘画中很好的题材。 2、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得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了解画家(学生)表现节日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 难点:学生细致观察画面,从细节中获取信息;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 课时安排:1课时 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尊重、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品拼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了解传统节日。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节日,同学们知道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节日是哪一个节日吗?还知道哪些传统的节日? 2、现代节日。这些传统的节日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同学们非常喜欢。老师知道,同学们还很喜欢一些现代的节日,比如:六一儿童节。六一儿童节,你们家人是怎么带你庆祝的? 3、少数民族节日。其实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很多的少数民族,他们的节日可有意思了,想不想一起看一看? 简介泼水节和那达慕。 二、讲授新课: 1、介绍陕西枣园。 (1)假期里,老师出门旅游了。我去了陕西省的延安,在延安,我去了枣园。(出示地图)在那里,我看到了什么景色? 简介窑洞、延安农民传统服饰、喜庆庆祝方式等。 (2)简介枣园毛泽东主席的旧居。让学生简要了解大生产运动。 三、小组合作,分析作品: 1、老师在枣园买了一副画,这幅图画的是许多人在庆祝一个节日的场景,根据这幅画,你想了解哪些问题呢? 那么我们怎么来解决黑板上的这些问题呢? 2、学生分为五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学生用老师发放的作品局部图片及学习提示完成小组学习。老师到各组指导学生按学习提示交流学习。 第一组:扭秧歌

大班教案《快乐的节日》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教师:赵小彦 一、活动目标 1.加深对日历的认识,学习寻找熟悉的节日,激发节日的快乐情感。(重点) 2. 结合生活经验愿意在同伴面前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节日体验。(难点) 3. 培养幼儿热爱和平、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课前让幼儿复习认识日历,了解各个节日。 2. 教学具准备:大日历一张、红色记号笔、多媒体课件、2011年的小日历人手一份、幼儿熟悉的节日歌曲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导幼儿讲述自己是怎样欢庆六一节的。 师:“六一”快到了,想想看,我们去年的“六一”是怎么过的呀? 幼:去公园、爬山、演出节目、去郊游等等。 师: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活动?你当时的心情怎样? (引导幼儿回忆:节日当中穿的什么衣服?和谁在一起?天气怎样?通过与幼儿交谈,激发幼儿对节日的快乐的情感。) 师:小结:“六一儿童节是全世界小朋友的节日,是我们最快乐的一天。” (二)谈话,幼儿回忆一年中的节日。

师:除了六一儿童节,你还知道一年中还有哪些节日? 幼:五一、国庆、元旦、春节等等。 师小结:小朋友知道的节日还真不少。 (三)观察年历(教师出示年历) 1.加深认识年历 师:老师这里有一本年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谁知道这本日历是哪年的?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的眼睛真亮)一年有几个月?(12个月)它们分别是?(1月、2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大大的数字表示月份,有的是用大写来表示) 2.找节日 师:我们中国的节日可多了,我们一起把它们从日历上找出来好不好?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面都有一本日历,请你们轻轻的的把它拿出来,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我们先从哪一月找起啊?(一月份)我们来看看一月份都有哪些节日?(元旦)再找找其他的月份,看还有哪些节日?请小朋友用锐利的眼睛把它找出来,并用笔把它的日期圈起来。(可以自己找,也可以跟你的朋友一起合作)找到的小朋友请举手,其他的小朋友也一起来找找看(找到相应的月和日),小朋友真能干,能找到了那么多的节日。请小朋友再认真观察,刚才你们找到的节日的日期数字是什么颜色的?(都是红色的)除了周六、周日以外用红色标志的数字都是我们国家比教重大的节日。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用红色标记吗?(为了方便我们看清楚些,方便记忆) 3.说节日

《传统节日》教案

2.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领孩子感悟学习汉字和课文的方法。 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和解读课文深化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理解课文,熟知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培 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难点: 加深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 1.搜集我国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2.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谈话法朗读法讲解法自主探究学习等 课型、课时: 新授课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2.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 2.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3.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 4. 5.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分层地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 2. (1 (2 (3)每个节日都是怎样庆祝的? 3. (1)本文一共有8句话,共7 (2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和课文讲述,如春节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吃元宵。 四、总结,拓展。 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检查生字听写和背诵。 1. 2. 3.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课外拓展。 1 2、学习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画出句子中春节的活动。(贴窗花放鞭炮) (2)春节里还会有哪些活动?(守岁、贴对联、拜年……) 出示: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1)元宵节的风俗有: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 (2)“人如潮”是什么意思? 出示: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1)讲述清明节的习俗,及“先人墓前去祭扫”所表示的含义。 (2)补充古诗《清明》来理解这一句内容。 出示: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1)请同学讲述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2)“粽子艾香满堂飘”,从这句话你看出了什么?(端午要吃粽子,插艾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快乐的节日》教案

《快乐的节日》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收集描写节目场景的图片,课前去商店观察各种有特色的布置。 2、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设计出富有新意的节日景象。 3、为学生自己的节日,设计制作新颖的头饰。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验、感受节目的喜庆。 2、指导学生为自己的节日献计献策,描绘富有特色的节日景象(头饰)。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及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提起节日,小朋友最开心了,春节里穿新衣戴新帽,大街小巷放鞭炮,其实每年除了春节还有很多节日,你知道还有哪能些节日吗?这些节日,你还记得是怎样度过的吗? (二)新授: 1、国际儿童节的由来: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于1949年11月在莫斯科召开理事会,意大利妇女联合会执委海伦在会上提出要保障世界所有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她代表国际妇联书记处提出建议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这个提议为大会一致通过。 各国儿童节:中国儿童节:从1931年至1949年,中国以4月4日为儿童节。由于旧社会暗无天日,儿童节名存实亡,也鲜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关心儿童成长,在1949年12月23日我国政府也规定6月1日为中国儿童节,和国际儿童节相一致。并给全国入学儿童放假一天,欢度节日。 日本儿童节:日本是儿童节最多的国家。3月3日为女孩节,女孩出生后的第一个3月3日父母要为女儿买一套玩偶,祝贺女儿将来得到幸福和快乐。5月5日为男孩节,有男孩的家庭要在室外挂“鲤鱼旗”,以鲤鱼逆水而上的精神激励男儿勇往直前。11月15日为七五三节,是三岁、五岁男孩和三岁、七岁女孩的节日。 瑞典儿童节:有小男孩节和小女儿节。8月7日是小男孩节,又叫“小龙虾”节。晚上,人们要为小男孩举行龙虾晚会,教育他们要坚韧不拔,努力学习。12月13日是小女儿节,又叫露西亚节,节日期间,有小女孩的家庭,要把小女儿打扮成美丽的露西亚女神,学校和国家还要为此开展庆祝活动。 土耳其儿童节:4月23日既是土耳其的儿童节,又是土耳其的国庆节,该国的儿童,这一天双喜临门。 美国儿童节:在10月31日这一天,儿童们要参加学校、家庭及社会为他们组织的节日晚会及娱乐活动。活动持续一夜。 印度儿童节:11月14日是印度儿童节,也是印度教师节。印度儿童福利委员会都在这一天向勇敢儿童颁发国家勇敢奖。 哥伦比亚儿童节:在7月4日这一天,商店大量出售玩具,戏院、露营地专为儿童开放,儿童可以到街上尽情玩耍。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培智生活语文《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上海卢湾区培智生活语文第九册第15课《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读会写生字“船、蛋、晚”能对三个生字组词,学习部首舟字旁、虫字底。 2、会读会认生字“墓、赏、划、烈、陵、沙”。 3、能熟练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传统节日,明白三个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底蕴。 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写生字。2.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氛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三个生字“船、蛋、晚”; 教学目标:会读会写“船、蛋、晚”,能给“船、蛋、晚”三个字组词。 教学重点:会读会写“船、蛋、晚” 教学难点:舟字旁和虫字底的认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扫墓、粽子、月饼的图片。 问:这张图片是在做什么啊?扫墓 那我们大家再来看下这张图片是什么啊?粽子 那大家知道什么时候要吃粽子吗?端午节 好,大家都很棒,那我们在来看下这张图片里面是什么东西啊?月饼。那大家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要吃月饼吧?中秋。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清明端午中秋》。

二、观看图片,朗读课文 根据三张图片让学生齐读两遍的“扫墓、赏月、划龙船”。 同学们,我们现在来齐读这三个词语“扫墓、赏月、划龙船”。 三、默读课文,找出生字 让学生小声默读课文,找出课后的生字。 好,接下来同学小声默读课文,把课后的生字找出来。我们大家来比一比谁找得又快又准确。 四、学习生字,抄写生字 讲解生字的部首、笔画、结构、组两个词。在这里讲解舟字旁和虫字底 1、船字音:chuán 部首:舟字旁组词:轮船、小船结构:左右结构笔画:11画。 同学们,我们第一个生字读作什么?chuán。船的部首什么?舟。知道吗?这个读作舟字旁,跟老师读两遍舟字旁;它是什么结构啊?左右;一共有几画?11画,书空“船”字;我们给船组词呢?轮船、小船,齐读两遍船(轮船)(小船) 2、蛋字音:dàn 部首:虫字旁组词:鸡蛋、蛋糕结构:上下结构笔画:11画 我们的第二个生字读作什么?dàn。蛋的部首什么?虫字底。知道吗?这个读作虫字底,跟老师读两遍虫字底;它是什么结构啊?上下结构;一共有几画?11画,书空“蛋”字;我们给蛋组个词呢?鸡蛋、蛋糕。齐读两遍蛋(鸡蛋)(蛋糕) 3、晚字音:wǎn 部首:日字旁组词:晚上、夜晚结构:左右结构笔画:1 1画我们的第三个生字读作什么?wǎn。晚的部首什么?日字旁。它是什么结构的啊?左右结构;一共有几画?11画,书空“晚”字;我们给晚组个词呢?晚上、夜晚。齐读两遍晚(晚上)(夜晚)。 好,我们现在拿出生字簿把生字和组字扫一遍。 五、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船、蛋、晚”三个生字,而且同学们还给它们组了。真不错!现在我们先下课休息下。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解《清明端午中秋》的课文

教学设计:粽子节美术中班教案

粽子节美术中班教案[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授课教师: XXXX实验学校

粽子节美术中班教案 温馨提示:该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是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本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俗, 每到这一天, 家家户户都悬挂钟馗像, 挂艾叶菖蒲、塞龙舟、吃粽子等, 其中端午节吃粽子, 这是中国人民又一传统习俗。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粽子节美术中班教案, 供大家参考。 粽子节美术中班教案1 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各种习俗。(知识) 2、学习用包纸粽的方式来庆祝端午节。(技能) 3、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方法创造性的包纸粽。(创造性) 重点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各项习俗 难点 想办法把“米”包进“竹叶”里面不漏出来 准备 物质准备:彩色纸条、线若干、一串做好的纸粽, 双面胶, 挂纸棕的彩条, 端午习俗视频、制作粽子步骤图。

经验准备:活动前学会唐诗《端午》, 幼儿活动前和家长一起了解端午的来历, 习俗。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入活动 1、小朋友们, 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幼儿:端午节)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啊?(为了纪念屈原)你怎么知道的呢?(爸爸妈妈讲的、电视上看的, 还有唐朝文秀的诗歌为证、、、大家一起念儿歌)。 2、端午节人们会做什么事情呢?(请幼儿举手回答: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 3、全国各地的人们庆祝端午节的做法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来看一下人们还有哪些方法来庆祝端午节。 (幼儿和家长一起观看视频, 了解端午节的一些基本习俗。) 二、我们庆祝端午——包纸粽。 1、我们这儿最常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 你吃过粽子吗?吃过什么味道的粽子呢?(幼儿自由说一说) 2、出示包的一串纸粽。 这是什么?请幼儿观察粽子是什么形状的?你会包粽子吗?(请个别幼儿 拿着彩色纸条和碎报纸讲解, 教师适当的补充, 然后家长和幼儿跟着做粽子的 图片一起练习一遍)。

快乐的节日 音乐教案

第一课时 课题:《快乐的节日》 教学目标:知识: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方法:情景表演与演唱相结合。 情感: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感受祖国给我们创造的快乐安稳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对音乐所蕴含的情感的把握。 教学准备:钢琴、音乐课本,录音带,小型打击乐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 二、课前五分钟基础乐理知识讲解(主要学习一拍前附点、二八节奏、 跳音和连音线。) 师:同学们,我需要三个四分音符、三个八分音符和一个十六分 音符、一个附点,哪些同学能给我们扮演一下呢?(把同学们用 身体表现的节奏型写在黑板上,给出评价,并让同学们试着唱一 唱这几个节奏的组合。) 三、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说说,中国都有哪些节日呀? 生:。。。 师:那你们知道有哪个节日是属于我们小朋友的呢? 生:。。。 师:那么今天呀我们就一起过一过这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 你们看,今天还来了这么多的叔叔阿姨,就是来和同学 们一起过这个快乐的节日。同学们,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老师今天也非常的高兴,在这里,老师送你们一首诗作 为节日礼物好吗?(念歌词: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啊吹 向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 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像许多花儿开放。跳啊跳 啊跳啊,亲爱的叔叔阿姨,同我们一起过呀过这快乐的 节日。)同学们,这首诗好听吗? 生:好听。

师:既然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你们不学会记住,可就拿不走哦。下面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把这首诗读一读吧。(跟老师 朗读,然后把前两句歌词写在黑板上的节奏下面让学生按 节奏朗读,并根据老师在钢琴上弹奏的音跟节奏试唱,剩 下的歌词跟老师的节奏来念。) 师:今天呢,也有一群小朋友在过同样的节日,让我们一起去听听他们是怎么过节的吧。(放录音)。 2、聆听范唱,思考:从音乐中向我们走来了怎样的孩子?他们的 心情是怎样的呢?(活泼、快乐、幸福) 师:同学们,听完第一遍音乐后,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从音乐中你感受到了这些小朋友们怎样的心情? 生:。。。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那你们自己有什么感受呢? 生:(快乐、幸福。) 师: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聆听音乐,看看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我看好多同学都按捺不住想唱歌了,再听这一遍的时候会唱的同学们可以小声地跟着哼唱。 再聆听,跟音乐小声哼唱,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随乐击节奏或律动。 3、表演歌词,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 师:这么美的词,这么美的旋律,咱们编几个动作演一演。(点学生随乐编排。) 随乐展示,评价。 4、听曲律动(用手中的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5、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创作与五十年代,由管桦老师写词、李 群老师作曲,是专门为新中国的儿童写的,长期以来在儿童中广为流传并深受喜爱,是解放以来的优秀儿童歌曲之一。) 6、分男女生演唱歌曲,用手中的乐器伴奏。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大家已经基本唱会了,但是还不够完善,感情还没处理到位,请同学们结合歌词互相研究讨论一下我们在演唱歌曲时该怎么对其进行艺术处理呢?(左右同学面对面

《传统节日》公开课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公开课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是一首民谣,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过节习俗,表达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全文共八句,前七句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七个节日,最后一句和开头一句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课文句式长短相间,变化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课文还配了两幅插图,一幅贴窗花,一幅赛龙舟,体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与喜庆,能唤起学生的过节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教学本文的主旨,是增进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喜爱。 作为识字课文,教师要结合本课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巩固多样的识字方法,比如生字“传”和“转、砖”结

合,让学生巩固换偏旁识字,懂得触类旁通。“巷”看图片识字,引导学生留心在生活中识字。“祭”结合字理识字,让学生感受字形的演变,从而领略汉字的文化内涵。结合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持久的特点,采取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的策略,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提高学生识字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5个生字,会写“艾、舟、热、闹”这4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中提到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的先后给这些节日排序。 3.有感情朗读课文,当堂背诵一、二两句。 4.联系生活,选春节和元宵节,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激发对传统佳节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 ppt、节日名称贴纸、节日对应时间贴纸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识“传统”,理解“传统” 1.观看学生背诵古诗《元日》的小视频。 2.引出“贴对联”,认识生字“贴”。 3.从贴对联引出“传统”,认识生字“传统” 读音指导:“传统”,一个前鼻音,一个后鼻音。 利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编口诀认识“传”。比如:车来就是转,转动的转。石来就是砖,砖头的砖。人来就是传,

幼儿园元宵节美术教案

幼儿园元宵节美术教案 【篇一:幼儿园中班元宵节活动教案】 幼儿园中班元宵节活动教案 幼儿园中班元宵节活动教案 活动目的:1、激发幼儿参与制作元宵活动的兴趣,体验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2、指导幼儿学习用团、捏、滚等技能制作元宵。 3、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民族习俗及元宵的来历、品种等。活动准备: 1、橡皮泥。 2、教师、幼儿提前收集关于元宵节民间习俗的资料。 3、音乐《喜洋洋》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以喜洋洋音乐为背景音乐)。 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对,今天是元宵节,你们高兴吗?为了庆祝元宵节,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 二、元宵的来历。 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老师知道你们不仅节目表演的好,而且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 1、哪位小朋友知道元宵节在什么时候?(正月十五) 2、元宵节人们有什么习俗?(吃元宵、挂灯笼等) 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讲述:元宵的来历。 三、说说元宵。 1、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礼物,(教师展示几种元宵)问:这是什么?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糯米粉、各种馅等)元宵这么漂亮,你想不想也来做元宵呀? 2、大家先不要着急做,谁知道元宵分几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怎样把元宵做成圆的呢?(把它捏圆了、用滚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后放在手里团)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元宵。 四、制作元宵。 1、小朋友们,我们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进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呆会儿看谁做得多。 2、幼儿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五、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现在,小朋友们都已经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快乐恰恰恰“时间。请各位小朋友吃元宵。老师统计好个数,给小朋友盛元宵。(老师动员做的多的小朋友让给做的少的小朋友。) 七、吃元宵。 刚才你做了多少元宵,现在就可以吃多少元宵。 八、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在一起渡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不但知道了元宵节吃元宵,还知道了怎样去做元宵。 【篇二:大班社会活动元宵节教案】 大班社会活动—元宵节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2.感知元宵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感受节日快乐的氛围和对节日的喜爱之情。【活动准备】 1.“元宵节的来历”视频; 2、准备几个简单的有关的谜语; 3 、彩泥每个幼儿一份; 4 、《卖汤圆》儿歌。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对幼儿说:“今天啊,有几个小朋友来和我们一起过节日,小朋友们认真看看动画片里说的是什么?” 二.基本部分 1.认识元宵节 幼儿观看动画片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都看动画片那动画片里讲什么啊?她们过的是什么节?他们是怎样过节的?都有什么活动? 教师请幼儿认真思考大胆回答问题,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猜灯谜 教师依次出示灯谜 (1)“白白胖胖,圆圆溜溜.甜甜五脏,装中间.吃在嘴里,又软又黏”提醒幼儿元宵节有的,让幼儿开动脑筋说出谜底(汤圆)。教师提示,元宵节吃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2)“什么花天上开?天上开了花,人人笑哈哈。”(大家来猜猜—烟花)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

篇一: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范文 这篇课文实际上是一首少儿歌曲的词,语言很优美,是极适合二年级的学生朗读的,所以本课的重点便是指导朗读和背诵。在开讲前夕,我请音乐老师为学生播放了这首歌曲的磁带,并教学生学唱第一段。在此基础上,上课伊始,让孩子们唱着动听的乐曲很快进入了情境,有一些学过的学生甚至还能朗朗上口,当我问学生愿不愿意继续学这首歌的时候,他们脸上都是开心的表情。我觉得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当中去学习知识,唱过了几遍后很多学生已经基本能唱下来,接着让他们读也就能读的很流利了。 熟练朗读之后,继而是设置梯度,引导背诵。本首诗篇幅较长,章节间联系不大,学生背诵有较大难度。我首先为学生设置背诵比赛的情境,接着引导学生从节到章再至篇的背诵,并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逐步让学生体验背诵成功的愉悦,培养背诵的兴趣,坚定背诵全文的信心。经过这样的训练,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既能熟练背诵一二章节了。 许多老师常说,当低年级老师容易,教材内容浅显,根本无须备课,只要在课前花上几分钟看看教参就能搞定。我想,如果持这种思想上课,教出来的真可谓是低年级了。教师,尤其是一名语文教师,须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从大语文的角度,认真地研读教材,做到深入继而浅出,才能授人以渔,做到低入高回。 篇二: 上课前,我和同学们一起拍着手,听唱歌曲《快乐的节日》。使学生的注意力由课间游戏转移到课堂上来,接着,我问孩子们:什么节日是最快乐的节日?你们都会怎样庆祝自己的节日呢?因为幼儿园里都过过儿童节,所以小朋友印象非常深刻,一下子就说出了六一儿童节,我随机引出你们在幼儿园是怎么过六一儿童节的,因为有他们的亲身体验,小朋友很容易感受到当时的快乐。孩子们有的说去公园玩、有的说表演节目有的说买漂亮的衣裳······在回忆的过程中重新体会到过节时的快乐心情。快乐洋溢在他们的脸上。学生炫耀快乐的需要满足了,也为课文的学习作一个铺垫。接着,我就直接揭题,在小学里的第一个儿童节马上就要到来了,今天我们就提前来过一个《快乐的节日》,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很自然地读出了快乐的感情。这样的导入比较自然,而且学生把快乐的回忆拿出来了。 这是一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的诗歌,我借助孩子们爱唱爱跳的天性,引导说:同学们想学唱这支歌吗?想!那就先自学一下歌词吧。音乐课的轻松愉快有效地促进了孩子们的自学激情,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后,让他们迫不及待地去读课文。 接着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生字登山比赛。就连基础最弱的殷悦也能认识九个生字,这样的学习效果大大地鼓舞了我。以后一定多放手,给孩子们充分的互帮互学空间。 语文课重在阅读,诗歌更是要在读中感悟。我认为只有一遍遍地朗读,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才能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快乐的心情。我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说说喜欢的理由,并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小组里每一位同学都要读,互听互评,互相学习。我比较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挑选自己认为让他觉得快乐的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初步感受节日的快乐。这首诗歌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生动形象,旋律欢快、活泼,是孩子们爱唱的歌曲之一。诗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队员们欢庆自己节日时快乐、

中国传统节日教案(小学三年级用)

《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活动背景: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的节日以其独特的过节方式逐渐占据了很多人的思想,重洋节而轻传统节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许多学生对国外的节日提起来就滔滔不绝,非常熟悉,然而提起中国的传统节日时,却知之甚少,连一共有几个传统节日都不清楚,更不要说为什么过这些节日、中国人如何过这些节日,甚至还有人觉得过这些节日又忙又累,实在没有必要。难道我们祖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礼节习俗就要在我们下一代人这儿逐渐消失、成为历史吗?不!过节,在中国,不仅是互相联系的纽带、人间真情交流的扭结,还蕴含着及其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因而,我们的节日不是单纯的节日,还是文化传承的一条纽带,让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记得这种文化,是中国传统节日存在的最大意义。因而,我们有必要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让这种文化长盛不衰! 教学目标: 1、通过春节,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了解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 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4、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5、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 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 1:学生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理解和体会。 2: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1:学生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理解和体会。 2: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小卡纸、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问法导入: 同学们,转眼一个学期就过去了一大半,还有一个多月就放寒假了,寒假里面有一个很隆重的传统节日,大家知道是什么节日吗?(让学生回答),嗯,这个节日就是“春节”,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过年”。那同学们喜欢过春节吗?(学生回答),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个节日,那么大家知道过春节都有哪些习俗吗?来,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 二、走入春节: (1)春节的由来:请同学们发言,根据他们的发言适时地补充(年三十是除夕,年初一才是春节的开始) (2)春节里的风俗:请同学们发言,根据他们的发言适时地补充(腊月二十三扫尘、年三十守岁、大年初一拜年、过了年初三后才 可以扫地、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 (3)春节与春联:询问学生知道怎么贴春联吗?春联应该怎么读,(用PPT举例子)福字怎么贴,为什么这样贴?(拿出事先做 好的道具演示),略说北方还要贴窗花,南方则以年画代替窗花。 三:(拓展延伸)交流其他传统节日: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已将了解了春节,像春节这样在我们中华民族

《快乐的节日》教案设计

快乐的节日 王伟玲 教学目的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儿童在祖国的关怀和培育下生活幸福美好,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长大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 3.进行革命理想教育,结合课文第三节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教学难点 1.训练学生朗读诗歌,要读出语气。 2.要让学生知道理想的实现不是等来的,而是要从立志这天起就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否则远大理想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儿童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诗歌内容贴近儿童生

活,语言生动形象,旋律欢快、活泼,多年来一直是孩子们爱唱的歌曲之一。诗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队员们欢庆自己节日时快乐、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达了他们长大后决心报效祖国的志向。全诗以“乐”为线,心情之乐、成长之乐、理想之乐、场面之乐,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了少年儿童欢庆节日时的快乐心境和欢乐热闹的情景。学生很容易能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每年的六月一日,是少年儿童最高兴的日子,是你们的节日。在我们的国家里,少年儿童受到党和政府的极大关怀,被称作祖国的花朵。这首歌表现了少年儿童在节日里的愉快的心情。 二、理解课文内容 1.一个同学朗读全文,其它同学体会一下少年儿童的心情。 2.边默读课文边找一找哪小节写出了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一、二、四小节)请三个同学每人读一小节。 3.分小节学习,体会快乐的心情。 第一小节写了哪些景物?画在书上(小鸟、风、花园、草地、红领巾、衣裳)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老师指着板书说:在小鸟的带领下,在微风的吹拂中,少年儿童来到了什么地方?(花园,草地)这里景色非常优美,少年儿童们打扮得什么样?(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穿着美丽的衣裳)老师板书:鲜艳、美丽。让学生说这两个词的意思。接着问:少年儿童像什么?(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传统节日》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3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2传统节日(第1课时)人教(部 编版) 《传统节日》(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 《传统节日》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语言轻快、极富韵律感,充满浓浓节日氛围的课文。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七大中国传统节日。这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展现了七大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这些习俗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又不失情趣,也更有仪式感,唤醒了人们内心对传统节日的尊重。 课文共八句话,前七句话每一句分别介绍了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其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是春天里的节日;端午节、乞巧节是夏天里的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是秋天里的节日。第八句话与第一句话前后呼应,表示新的一年的春节又来了。全文语言三字一顿,七字一停,读起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感,朗朗上口,学生乐读易记。 配合课文内容,文中安排了两幅插图:一幅图是几位小朋友欢天喜地贴窗花,一幅是几位小伙子锣鼓振天赛龙舟。那喜庆颜开的眉眼,那尽情挥舞的手臂,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

学情分析: 丰富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世世代代中国人的文化情怀。可是,当越来越多的西方节日文化被人们所接受,重洋节而轻传统节日的现象日益严重时,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都会深感不安。我们的学生,说起“愚人节、圣诞节”这些洋节日那叫一个神采飞扬,可对于古老传统的中国节日知之甚少,不是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混为一谈,就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却不知其习俗,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就更一所无知了。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知道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知道它们的习俗、传说、相关诗词等,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数量多,而且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序。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重点: 正确识字、写字。

四年级美术下册第3课《节日的徽标》教案浙美版(全汇总版)

第三课节日的徽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节日文化、掌握徽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欣赏不同的节日徽标,发现其中的设计原理,尝试用手绘的形式设计一个节日徽标。 3.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树立继承传统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欣赏经典的节日徽标设计作品,了解节日文化,感知徽标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继承传统节日文化的意识。 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创意思路,探究和总结出徽标设计的创意方法和思维途径,学会图形徽标、文字徽标和复合徽标三种不同的徽标设计形式,从而提高设计能力。本课的学习将应用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使学生了解设计与应用的密切关系。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徽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尝试设计节日徽标。 难点:设计有创意、有内涵的节日徽标。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可自由选择彩色水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签字笔等。 (教师)课件、范例、浅色卡纸。 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1)教师宣布学校体育节即将举行,要为体育节征集一个有意义的徽标,因此开展体育节徽标设计大赛。 (2)揭示课题:节日徽标。 2.新课。 (1)欣赏各类活动徽标设计,了解徽标设计的作用 (2)以“第9届亚洲艺术节”徽标设计为例,分析节日徽标的设计要素。(图案、文字等) (3)教师讲解徽标设计的主要原则:简、准、美。 (4)教师展示徽标设计稿,分析徽标图案的特点和创作过程。 (5)分小组讨论,徽标有哪些不同的版式设计?请同学们画出简单的设计稿(图形徽标、文字徽标和复合徽标)。 (6)教师总结徽标设计常用排版形式,鼓励创新。 (7)欣赏各类徽标设计。 (8)提出设计问题:如何使你设计的徽标引人注目且有内涵? (9)布置作业:为学校体育节设计徽标。 3.展示评价。 (1)自主展示、自主评选出最佳徽标设计,颁发入围奖状。 (2)你会在学校体育节的哪些地方运用徽标设计? 4.小结延伸。 (1)徽标设计在生活中运用很广泛。徽标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还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用,它能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

快乐的节日教案

4、快乐的节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新偏旁“色”(色字旁)。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新偏旁“色”(色字旁)。 2、教学难点: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法和学法 教法:读书指导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入: 1、导课 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哪个节日?为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快乐的节日。 2、板书课题: 《快乐的节日》 3、呈出目标: (1)我要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新偏旁“色”(色字旁)。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合作探究: 小组内学习生字

四、展示交流 五、课堂检测: 1、()的红领巾()的衣裳()的花儿()的小鸟 2、先祖祠,在造句 艳()----------- 健()----------- 敬()----------- 六、拓展延伸: 说说你最喜欢过哪个节日?为什么? 七、课堂小结: 1、全班读课文; 2、书空生字。 4、快乐的节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幸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朗读诗歌,要读出语气。 2、教学难点:要让学生知道要从立志今天起就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教法和学法 教法:读书指导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二、目标导入: 1、导课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快乐的节日》,今天我们也和他们一起快乐一起欢呼好吗? 2、板书课题: 《快乐的节日》 3呈出目标: (1)我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我要去感受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幸福快乐,要热爱祖国,努力实现理想。 (3)我还要欣赏歌曲《快乐的节日》。 二、自主学习: 1、自己读词语。 祝贺敬爱丰满红领巾 歌唱希望健康白杨树 2、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 三、合作探究: 读第一节,和组员交流 1、第一小节写了哪些景物? (小鸟、风、花园、草地、红领巾、衣裳) 2、为什么说我们像春天?我们像花儿? 3、从这些景物中你读出我们的心情怎样? 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想: 1、谁向我们祝贺?谁向我们歌唱? 2、“有了……就……”这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3 、第四小节中的“快乐的时光”指什么? 第三小节,和组员交流: 1、我们为什么要感谢祖国? 2、怎样报答祖国呢? 3、“羽毛丰满”是什么意思?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同学们,看到节日二字,你能想到中国最盛大最喜庆的节日是什么节?(春节)一提到春节,让你想到了什么呢?(放鞭炮、吃饺子……)(1分钟) 2、师:让我们伴着欢快的乐曲,走进春节。(PPT春节童谣,拍手读) 3、师:像这样,有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的节日,就叫“传统节日”(板书)。那么除了春节,中国还有很多传统节日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齐读课题。(3分钟) 二、识字 1、打开书31页,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再读大屏幕的词语。 2、师:谁来领读?(带拼音读字,读词) 3、师:去掉音节还认识么?自己读一读。 4、只剩下这节课的生字了,你都认识么?同桌查读,遇到他不会的,请你用好方法,教会他。 生:1、用熟字减偏旁的方法记住“巷”。东港的港减掉三点水,就是……师:方法真好,这里还有哪个字能用熟字减偏旁。 生:乞…… 师:还有其他字你教会了同桌么? 生:饼干的饼…… 师:带食字旁的字还有哪些?……都与食物有关,右边都表示他的读音,这一类字左表意右表音,称为形声字。 还有其他字需要识记么? 师: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祭拜”的“祭”,个别人识记困难。我倒是有个好方法。它是一个会意字表示手持肉,献于神灵。后来人们用月代表肉,又代表手,示代表祭台,演变成今天的汉字“祭”,表示对祖先或者对英雄的怀念、敬意。组词……。边说边画。

5、他们交了新朋友,组成新词,还认识么?(翻卡,全翻,男女生轮读,然后点读。大声读、小声读、男生、女生、一组、二组……) 6、生字回到童谣中,你还认识么,书立正。4人读,评价:读的字正腔圆,声音真好听。(10分钟) 三、感悟课文 1、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看看童谣告诉我们几个传统节日呢?请你圈出节日的名字。找个人帮我圈一圈。 2、(漫游圈出读订正)(提醒乞巧节又是七夕节) 3、小结:这篇童谣一共告诉我们7个传统节日,分别是——齐读七个节日。(3分钟) 4、你想和大家说说哪个节日呢? 我想说的是……因为……我来给大家读一读…… 我也想说……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 春节:2人说之后喜欢春节的一起读。 你还能再说出几个春节做的事情么?仿照童谣的格式。(翻番卡出示动词填空) 我们把它们连起来读一读。评价:大家真棒,都能编出小童谣啦! 元宵节:联想我们东港那一天,人山人海…… 端午节:粽子惊喜五彩绳 5、把你还想说的节日,说给同桌听。 6、刚才大家说的兴高采烈的,这些节日带给我们什么呢?(板书:开心、喜庆、祝福) 可是有一个节日却不是这样,他是(清明节),这一天更多的是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哀思(板书),这一天经常下雨,仿佛天地也在哭泣。

三八妇女节教案美术

三八妇女节教案美术 【篇一:人教版美术一下《妈妈的节日》教学设计】妈妈的节日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本课要引导学生会议“三八妇女节”或妈妈的生日的情景,用绘画或其他形式、材料进行创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感受母爱的崇高与伟大。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描绘、制作,在妈妈的节日中为妈妈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现出自己的愿望,并敢于在一幅画中使用多种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录音机、准备一些不同类型的同龄人的作品供学生欣赏。 学生:在课前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并收集妈妈工作时的照片等。水彩笔、蜡笔、彩色纸、图画本、及时贴、彩色塑料纸、手工纸、剪刀、胶水,橡皮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听《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歌曲进教室。 分小组交流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妈妈的辛苦与喜好、妈妈工作时的照片”的资料,感受母爱的崇高与伟大。 活动二: 集体交流:“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 分小组讨论:在妈妈的节日里,自己可以为妈妈送上一份怎样的心意?活动三: 欣赏同龄人的作品,鼓励学生用绘画方式把自己想为妈妈做的一件事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注意构图、色彩搭配、材料与形式等。 活动四:

以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将自己组要表现的情景表演出来,同学们讨论 这样构图是否合适,再添加哪些道具会更好。 活动五: 小组为单位画一幅表现“妈妈的节日”的画,可以用拼贴加画的方法。可先让学生将“我在干什么?”或“我送给妈妈过节的礼物”放在显著 的位置上,再添加当时的环境(以家为主,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家具、家用电器等的图片资料)提示学生注意主体与背景间的色彩搭配。 活动六: 在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自由表现的基础上,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 收拾整理。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向学生展示一幅表现妈妈的画,向学生展现这幅画是怎样“变”成一 幅贺卡的。启发学生回忆自己还见过哪种贺卡形式。 活动二: 欣赏马蒂斯、夏加尔等艺术家的粘贴作品,体会其画面的构成。 活动三: 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如何为妈妈制作一幅贺卡?用何种形式、哪 些材料、表现什么主题及贺卡的打开方式等。 集体交流: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活动四: 分组合作送给妈妈的贺卡。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包括废旧物品,并尽量做到色彩搭配和谐。 活动五: 欣赏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作为礼物送给妈妈。还可以独立 的再做一份。 收拾与整理。 教学评价: 1.是否通过绘画表现了自己的愿望。 2.是否认同自己的作品。 3.是否敢于在一张画上使用多种表现方法。 【篇二:小班“三八”妇女节主题活动方案】 一、设计意图:

《传统节日》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4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传统节日|人教部编版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传统节日》是一首民谣,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过节习俗,表达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全文共八句,前七句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七个节日,最后一句和开头一句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课文句式长短相间,变化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课文还配了两幅插图,一幅贴窗花,一幅赛龙舟,体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与喜庆,能唤起学生的过节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教学本文的主旨,是增进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喜爱。 作为识字课文,教师要结合本课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巩固多样的识字方法,比如生字“传”和“转、砖”结合,让学生巩固换偏旁识字,懂得触类旁通。“巷”看图片识字,引导学生留心在生活中识字。“祭”结合字理识字,让学生感受字形的演变,从而领略汉字的文化内涵。结合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持久的特点,采取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的策略,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提高学生识字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5个生字,会写“艾、舟、热、闹”这4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中提到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的先后给这些节日排序。 3.有感情朗读课文,当堂背诵一、二两句。 4.联系生活,选春节和元宵节,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激发对传统佳节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ppt、节日名称贴纸、节日对应时间贴纸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识“传统”,理解“传统” 1.观看学生背诵古诗《元日》的小视频。 2.引出“贴对联”,认识生字“贴”。 3.从贴对联引出“传统”,认识生字“传统”读音指导:“传统”,一个前鼻音,一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