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

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

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
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

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环节。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课例打磨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预设。主要做法如下:

一、分工是为了更好的合作

自主与合作是统一的,以自主为前提,合作为目标,在小组中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因此,合作必须要有一定预设和合理的分工。分工是为了更好的合作。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我们预设了个人自己读课文,找出问题后进行交流,再由小组汇总,汇总之后进行讨论解决的问题是否完整,再由小组成员共同探究。先出发言人,在班上进行交流。

二、学生都要有发言的机会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我们这些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我们班的小组合作是这样规定的: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

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三、教师参与到学生们的小组合作中去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我们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应是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组汇报时,我们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钻研。同时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具有团体的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先教学生做人,再教他们做一个有用之人

先教学生做人,再教他们做一个有用之人 ——读《读成就奇迹的孙维刚》有感 蔡明教书是为了育人, “先教学生做人,再教他们做一个有用之人"这是孙维刚给我的最重要的启示。 学生现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的是将来能为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为人民谋幸福。如果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作为向人民讨价还价的资本,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甚至危害社会,这时,智育再成功,也是毫无价值的。 孙老师坚持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特别注意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他认为德育是智育的基础和归宿,把做人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渗透到自己所从事的教学教改活动之中。他说:一个人品质不好,即使你智力超群,也是没有用的。教师首先要教学生做人,然后才是做学问。他要求学生做诚实、正派、正直的人,做有理想,有宏伟抱负的人,做有丰富感情的人,要因为自己活着能使别人生活得幸福。 孙老师八条施政方针第一条第一款是:1.诚实,正直,正派2.树立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要为人民多做贡献3.做有丰富感情的人,要因为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使别人更幸福。这三条是孙老师自己做人的准则,也教育了他许许多多的学生,他要在学生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这样一颗颗善良的种子。

我们许多人都知道,孙老师因为迟到而带病在凛冽的寒风中罚站一小时的事情,对此,一些人感到诧异,甚至不以为然,认为孙老师未免有些过份,但孩子们又是怎么看的呢?“我们老师有病,工作又那么繁忙,这我们都很清楚。”“这一天早晨,老师迟到了,他自惭自责,竟然自己站在教室外罚站”、、、、、、那一天风很大,望着门外的老师,同学们心里说不清楚是感动,还是难过。我们的老师就是这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绝对以身作则。可见,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自己先做到,是学生们认可的教育方式。孙老师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他最了解学生的所 思所想,进而以最能震动学生的方式去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自然是有效的。而孙老师也将这一点提炼为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原则。 德育的最高境界是不教而教。当我们的教育真正触及孩子的心灵,唤醒和鼓舞他们的道德自觉,在他们身上焕发出惊人的道德力量,最终实现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时,学生生活上求自理,学习上求自强,情感上求自控,思想上求自立,从而让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大大增强。 2014/6/23

如何教会小学生从小做人

如何教会小学生从小做人 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但对学生的考核及评价还是考分高低来衡量,分数考得高那他就是?“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等,而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其他综合素质。能够这样说:一个人不管他的知识层次有多高,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没有爱心,没有诚实心,也就是不会做人,那知识层次高的人对社会的危害要比知识层次低的人大的多。一、教师要用健全的人格影响学生一天二十四小时,学生要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度过,再加上学生特点是模仿力强和好奇心强。老师的语言,举止动作,思想感情,对问题的态度,都对他们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不但需要有丰富的知识,深广的阅历,更需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气质,教师应该心地善良和为人正直,对别人热情友好,大度宽容,做事光明磊落,决不苟且偏私(不因学生家庭贫富及与学生家长有无来往而排座位,评“三好”)还有,教师时时刻刻要做学生的标率和榜样。二、学生从老师的爱中学会爱别人,增强了自信心很多服务行业提倡“微笑服务”和“爱心服务”,当然教育行业更不能缺少“微笑”和“爱心”,但作为教师的爱和笑要发自内心深处,让学生从你的笑和爱中得到一种向上的力。比如: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或比较简单而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老师严禁说:你的脑子真笨,笨的像猪;我从来没有见过比你更笨的学生,你的脑子缺弦等等,而要态度温和,轻拍着他的肩膀告诉他,老师和你们一样也会常常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多思考,如果实在无法解决,我们就请教别人和别人共同完成。这样,学生潜移默化的学会了笑者面对成绩和困难,不因为取得一点成绩而骄傲自满,也不因为遇到困难而萎缩后退,丧失信心,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笑着面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学会了爱别人和关心别人。三、让学生人人知诚心,人人讲诚心当今社会,因为利益的驱使,在我们的周围,不讲诚心,违背诚心,出卖诚心的人越来越多,出售盗版的学习资料,作业中的抄袭,考试中的舞弊,市场上的短斤少两,经销商出售假货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吞食着我们的孩子。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时时鼓励学生讲真话,讲实话,哪怕学生犯了很大的错误,只要说实话我们就给予表扬和鼓励。四、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实行考评对学生的做人教育要从“洒扫应对”,勤奋好学,克勤克俭,勤劳勇敢,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拾金不昧,交好友离恶徒等等做起,为了能做到这个切,班主任要制定“班级学生行为考核评价表”,内容如有:遵规守约,课堂

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点、难点时,由于对学生的潜力估计不足,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得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 对此,笔者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1.教会学生“看”书 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笔者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地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哪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教会学生提问 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地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政治协商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成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会学生答题 政治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话、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会获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过多。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生学会做人

教学生学会做人 海阳市行村镇第二小学 教师的工作是崇高的,是神圣的。她的崇高、神圣应是既教书又育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人是从事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将来人生发展的重要条件。要达到做人的基本要求,就要从小抓起,这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生学会做人,古人之要求:人在“少年之日,先要识得人之贤否、事之善否、言之是非。”社会科学发展的如今,教学生学会做人,其要求是做具有良好道德风尚、文明行为、心理健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就要加强道德、人格修养,加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做人,始于修养,无修养就不能做其人,更无法成为有识之士。只有修养有素,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和人生发展的需求。如何教学生学会做人呢?笔者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而且收到了良好的效应。 一、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似的素养。 教师要做好教学生学会做人的工作,教师就要具备高尚的似的素质,其中最重要的是师爱。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教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石。教师有了师爱,就能承担起对学生做人的教育重任。教师的师德水平在育人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才能把师爱倾注于教学生学会做人的工作上,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以其人格的魅力言

传身教,感染并影响学生,使其学生从小自觉接受教育。 二、教学生学会自爱。 自爱是做人的基石,是一个人美德形成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为了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学生应学会尊重自身。”“没有自爱、自尊,就没有道德的纯洁和丰富的个性精神。”也就不知道如何做人。有些小同学经常犯错误,几乎每天都受到教师的批评和教育,而他们都不懂得自尊自爱。因而,教师要在教学生学会自爱上下功夫。教师要对那些犯错误的同学给予宽容、理解,让他们自愿诚心摆问题,定措施,让他们自尊自爱,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给他们讲人生道理和前途。久而久之的耐心教育,经常犯错误的小同学学会了自爱,学会了自查、自责、自改、自律,有了上进心、自尊心和荣誉感,在学习中就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教学生学会讲文明、懂礼貌。 文明做事、礼貌待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必备素质和条件。在校园里,在班级里,在日常生活中,时常看到学生不文明的举动,听到不文明的恶语;时常看到学生无礼貌的现象。若对这样的学生不理不睬,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不文明无礼貌的习惯,对教育教学会起到负面影响,甚至会对将来的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不良因素。为此,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让学生晓得我们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古训和对人要“温良恭谦让”的礼教,明白“人无礼而不生,事物力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的道理。平日,要求学生说话和气,注重礼节,行为端

语文(心得)之启思激疑,教学生学会提问

语文论文之启思激疑,教学生学会提问 小学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修订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了语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习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实践表明,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经过独立的探究过程而获取的知识,能在记忆中保持得更加牢固和深刻,还能使学生养成在日后的实践中更完美地应用这些知识的习惯。因此,我们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最大的时空,以充分调动学生开展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人云亦云,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徐也会提问,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乐于探究的精神。 启思激疑是一种新型的有效课堂机制,它是在教师引导点拨下,学生从教材的内在联系和特点方面去思考,去激活疑问,激发推想,预测,边读边思,由思促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儿童的思维,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训练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要围绕教学目的去引导“思”。发现“疑”,鼓励和调动学生“思”的积极性和“疑”的主动性。可引导学生从课题`中心句,中心词,过度句入手,启发思维,激发疑问。 如教学《第一个发明麻醉药的人》一课中,我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教给学生抓中点词语提问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提问。学生会提问是会思考的表现,学会了提问,也就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学习。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三个重点句,再引导学生围绕句中重点词语提问。 第一句:“然而有一件事却使他深感不安。”重点词语是“深感不安”。引导学生思考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用宽容教会学生做人

用宽容教学生做人 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教师有了宽容之心,也教会了学生做人。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无声的力量,感染了学生,也教会了学生做人。 一、宽容是身体力行 一天早自习,我刚来到教室,发现坐在后排的两个学生绷着脸,红着眼睛在争吵。我走到他的面前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的时间是多么宝贵,你们在争吵中把早晨的时间白白地浪费了,多么可惜!”坐在前面的女生说:“张佳佳的文具盒掉在地上了,硬说是我碰掉的,我根本就没有碰着他的文具盒。”我低头一看,确实有文具盒掉在地上。我想区区小事,斤斤计较,既影响学习,又影响团结,实在不值得。我说:“你们二人争吵的目的无非就是要求对方把掉在地上的文具盒捡起来?我替你们捡,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二人不言语。这时,我对那个男生说:“错误在所难免,宽容才是美德。即使是她碰掉的,你躬身去捡,不正说明你原谅了别人吗?”男生点头认错。我对那个女生说:“不是你碰掉的,看见了捡起来也不会掉面子,做点有益别人的事情有何不可呢?”通过我的一翻话,一场纠纷就这样平息了。我对学生的宽容感化了他们,同时也教会了他们如何宽容别人。 二、宽容不是纵容 宽容不是纵容,宽容也不能在同一学生身上连续几次。记得一次班上的杨洋说把作业忘记在家里了,当我问到她时,她脸上露出了害怕的表情。以为我会狠狠地批评她,没想到我语气平和地问:你的作业呢?她说忘记在家里。我对他说:“明天可得带给老师,今天赶紧上好课。”隔了几天,他又说作业忘记带了,我知道他拖拉作业的毛病又犯了。我牵着他的手来到办公室,对他说:“今天老师要你一下课就来办公室把作业补全,实在来不及就放晚学留下来补,因为你老是忘记带作业,这是坏习惯,老师有责任要帮你和忘带作业的坏习惯改掉。”他眼圈红了,一下课就来办公室补作业。放晚学前终于把作业补上了。我奖给他一块糖,表扬他能放弃休息时间,对自己的“健忘”毛病负责。他眼睛红了,对我说:“老师,以后我再也不忘记作业了,我昨晚没写作业。”我对他说改了就是还学生,老师相信你没有这样的下一次了。有时一次次批评教育都没能解决的问题,偶然的一次宽容和理解却给了他上进的勇气和力量。可见,宽容也很美丽。 三、宽容也是一颗感恩的心 宽容的前提是有一颗感恩的心。教会学生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人。我经常引用古今中外的感恩事例,时时发现社会上、学校里、家庭里感恩的故事,一有机会就讲给学生听,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懂得感恩。让他们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身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谢父母孕育我生命,感谢老师赐予我知识,感谢他人给予我帮助,才让我有勇

班主任如何教会学生做人

班主任如何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红山区第六小学 小学的班主任在常人的眼中是很没有“技术含量”的一件工作,“不就是安排一下清洁卫生,为学生调解一下矛盾吗?”说实话,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常有这样地感慨:“一代不如一代”。如果一个班主任能把一个班集体中的五六十个孩子管理得井井有条,把清洁卫生安排好,也算是一个合格的班主任了。但实际上,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但要把基本的班务工作做好,更重要的是要把一个班“揉成一个整体”,要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法。 “我们应该做个什么样的人呢?首先你们应该做一个对社会和他人没有害的人,做一个不会影响到他们正常生活的人;如果还有余力,就应该做一个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人;如果还有余力,那么就做一个对社会和他们有贡献的人;……”这是我们班会课上必须给孩子们讲的一段话。 现在如果我们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发现,如果一个孩子走上了邪路,总会有人要给他们找一些客观原因来开脱,而其中最常听到的是“社会、家庭、学校应该负起教育的职责……”似乎学校老师没有教给他们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要求一样。 曾看到一个例子:有一天下雨,老师从校门口走出来,旁边是大学附属小学。一辆豪华轿车开过来停在门口,开车的是一位女士,开了车门把伞打开就匆匆忙忙往校门口走,然后就听到她的女儿在校门口对着她讲:“你白痴啊!现在才来!”老师听到这句话愣在那里,更让她惊讶的是,那位母亲竟然说:“对不起!对不起!我来晚了。”这个故事给我很大的震撼! 假如这个孩子是我们的学生,纵使他考第一名,考一百分,我们会高兴吗?假如我们教的学生是博士毕业,而他却不孝顺父母,我们会高兴吗?假如我们教的学生是一个政治人物,而他却贪赃枉法,置国家人民的安全与幸福于不顾,我们还会挂在嘴上说:那个大官是我的学生吗? 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告诉我们做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人应该认真思索一下:教会学生做人和做事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对孩子的终极关怀。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应该教给学生哪些社会知识、哪些做人的道理呢?我在这方面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确立一个做人、做事的目标。 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认为教会学生做人做事要紧抓“八字”、“三感”和“四名”。 “八字”是一个学生的做人方针。即:正直、尚礼、俭朴、扬善。所谓正直是要求学生能够诚实,正视自己,能够明辨是非,坚持正义和真理,不断求真;尚礼是要求学生能够中华民族注重礼仪的传统,尊老爱幼,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学生;俭朴要求学生朴素自然,知道节俭,能体会到父母劳动的艰辛,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扬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同情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学会帮助他人,做一个感情丰富的人。 “三感”是一个学生应具备的做人素质,即: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校园责任感。学生作为家庭的一个成员,对于一个家庭的建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应该健康快乐地成长,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给自己的父母带来快乐,这就是一个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校园责任感是指学生应该维护自己的学校的荣誉,热爱自己的学校,努力建设好校园文化;社会责任感是指学生有义务去推动社会的进步,为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四名”是一个学生学会做人的途径,即:读名著、看名片、赏名画、听名

怎样教会学生学习

怎样才能做到教会学生学习 曹紫英 培养学习兴趣、自觉性和信心,使学生养成对学科的持久兴趣和有目的、有耐力的学习态度;?要使学生学会系统的、有条不紊的、踏踏实实的学习习惯; ?要使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记忆方法思考方法和操作方法使之能较快地形成思路,灵活地选择对策; ?要使学生学会善于发问,善于探索,善于试试看; ?要使学生会运用字典、图表、仪器、资料等学习工具,具备与年级相应的自学能力; 作为一个我们学校的高中学生,基础特别薄弱。怎样才能教会学生学习呢?冷冉情知教学理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一、教会学生预习 冷冉认为“要使学生学会系统的、有条不紊的、踏踏实实的学习习惯。”我就先从培养预习习惯入手。预习是听好课的重要条件,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初步掌握新课的框架内容,了解新课的重点;又能及时地发现新课中的疑难问题以及自己学习上的薄弱环节;还可以通过温故而知新,把新旧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从而为听好新课,高效率地掌握新知识做好准备,这样就能尽量避免听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怎样教会学生预习呢?我是从教会学生读书开始的:第一步学会看目录,这可以帮助自己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并能很快地找到想看的内容。第二步要学会看例题,了解化学信息、提出化学问题、思考解决方法。第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就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考问题,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同时就能了解学习内容及重点难点,同时还能查阅资料拓展对知识的了解。 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知识量增大,逐步引导学生自己看书后提出问题,教给学生更多的预习方法: 读:课本是学习的依据,阅读时要逐字逐词逐句地读,不能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要边读边划,划出重点和不懂的地方,边读边想,想书中是根据什么来写的。预习时要认真,把不懂、不明白的地方作为上课学习的重点,上课认真揣摩这些重点的问题。 想:预习要讲究方法,不要死记硬背,这记不劳,应该充分理解这些基础,要注意它的思考过程,弄清来龙去脉。可以自己先解答一遍,再与书本上的对照,再想想还有其他解法吗?对不理解的地方先思考一番,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做:冷冉在教会学生学习中就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善于发问,善于探索,善于试试看。”数学课本上的练习都是为巩固学的知识而出的,预习中可以试做,用来检验自己是不是真的理解了这一课。然后想一想还有什么不足,应怎样调整和改进,使预习做得更好。 把这些预习方法做以总结,就是: (1)初读课本内容,了解主要内容。 (2)细读课本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做标记。 (3)想一想,新知识新在什么地方?与旧知识有什么关系? (4)试一试,课本上的练习会不会做,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同学们: 晚上好! 今晚我想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如何做人”这个话题。 如何做人?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人来一世,无外乎两件事: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做人固然没有一定的法则和标准,但它存在一定的通则,一定有它的技巧与规律。今天晚上我就九个方面来跟同学们一起探讨做人的标准。 一、做个有志向的人 毛泽东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拿破仑也曾经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些名言就是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有信仰,应该有信心。信仰是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航灯,自信是达到人生顶峰的动力。美好的前途来自于自强、自立、自信,不达目的不罢休,咬定青山不放松,打跨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不要把一次的失败看成是人生的终审。逃是懦弱的,避是消极的,退就显得更加无能。成功的道路得靠自己闯,做人有困惑,做事有困境,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只有坚强不倒的信心与毅力。男儿立世,自己拍板,不怕失败,不言放弃。成功时,不要醉倒,失败时,不要灰心丧气,不要怨天忧人,面对“山重水复”之关卡,唯有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用信心去克服一切困难。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甘于干大事,揽难事,立个志向,树个目标,人生才有行走的方向。心在那里,路就在那里。有了志向,才有做人的本事、气魄和胆略。所以,做人需要问问你的志向在那里,要问问你有没有信心。 二、做个善良的人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性光辉中最温暖、最美丽、最让人感动的一缕。人生不一定人人都很成功,不一定人人都能成为英雄豪杰,但一定要善良仁慈。善良是和谐、美好之道,心中充满慈悲、善良,才能感动、温暖人间。没有善良,就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就不可能有世界的祥和与美好。爱是基本的善良情感,遇到乞讨者,我们就施舍他点钱,遇到老

德育的基础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

德育的基础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应当成为中小学德育的奠基性内容。在基本道德教育方面,我们曾经有过极左的思维,用道德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等等否定道德的历史继承性和全人类的共性。其结果是基本道德情感的消失和起码的道德规范的丧失。极端的例子是“文革”时期,打、砸、抢等犯罪行为反而成为合乎道德的“正义”行动。这一历史教训在今天的德育实际中决不可以轻易忘记。 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也是学校德育经常性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无论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都应当遵守文明行为规则。文明行为的内容广泛,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看起来似乎是日常小事,但却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的标志或表现。当然,文明行为不只是一个人的行为的外部表现,重要的是这些外部行为应反映出一个人的内部心灵或性格的特征。否则,一些人学会了“彬彬有礼”、衣着讲究,给人一种很有“教养”的印象,但实际上他仍可能是虚伪、狭隘、自私和粗鲁的人。所以文明行为教育应当同个体的精神培育结合起来。 小学生的“学生守则”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及其他道德品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校要教育学生坚持不懈地严格地切实地遵照执行。对小学生进行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是小学德育内容的重中之重。 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主法制观念和其他政治常识的教育等项内容。 集体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集体主义教育必须要养成学生善于在集体中生活的习惯,使学生能够关心集体,关心同学,愿为集体和同学服务;学生对集体要有责任感与荣誉感;发展同学间的友谊,促进同学间的团结。我国现在的小学生许多人是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他们健康和幸福成长的重要途径。 爱国主义是人类一种最古老的感情,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人们对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情感,是对祖国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的正确理解,也是力图使祖国更富强、更强大,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一种坚定的志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注意的问题主要有:第一,爱国主义教育既有一般的对于祖国的向往、爱恋之情,也有对于具体的祖国的热爱与奉献的冲动。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倡导民族奋发精神,焕发儿童和青少年的斗志,为把祖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强国而不懈努力。其中要特别注意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增强作用。第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制度是一致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所以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必然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改革开放政策。应当努力实现爱国主

如何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如何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陈尚文/文 人活着到底为什么?这是一个历代哲人都在苦苦搜寻答案的问题,也是稍有思想的人会想到的问题。我认为,人活着是追求成功和幸福。成功就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幸福就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这既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也是整个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而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和幸福呢?会做人、会做事的人可以获得成功和得幸福。如此观之,教会学生做人和做事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对孩子的终极关怀。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教会孩子做人做事呢?我在这方面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确立一个做人、做事的目标。 我在我们的《班规班法》里明确提出我们班的育人目标是“做一个自己幸福而且能给别人带来幸福的人”,最高要求是“让我的存在使别人感到幸福”,最底线的要求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给别人带来痛苦。”学生在为人处世的时候就会以此为标准,朝最高要求看齐,长期坚持下去,还会产生一种做人的自豪感。 我们提出的做事的要求是: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做得超出别人的期待。我要求学生即使擦黑板也要擦得一尘不染,擦出全国一流。因为有这样一个目标在,学生在做事的时候就努力追求卓越、追求一流,追求超出别人的期待。 二、教给做人、做事的方法。 著名育改革家魏书生说,“班主任要把班级的所有事务交给学生,凡是普通学生能做事,班委不做;班委能做的事,班长不做;班长能做的事,班主任不做。”他还说,“班主任是干什么的?班主任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事的。” 每带一个新班,我都会给他们作一堂“做人与做事”的专题讲座。当今的社会是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做人如水”做人要像水一样充满智慧。做人讲九条: 一、让自己的存在使别人感到幸福。 二、做个真诚、正直、善良,勤劳实干的好人。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平生不作皱眉事,天下应无切齿人。 三、内方外圆,识时务,能屈能伸。 四、多关注身内之物(身体、学识、思想),少关注身外之物(物质、名利、权势)。

在概念教学中教会学生提问-教育文档

在概念教学中教会学生提 问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由疑而思,由思而悟。”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 重要。”但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特权”。教 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体现“让学 生自主探索,成为学生的主人”这一理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 知先生认为,儿童获得了言论自由,特别是得到问的自由,才能 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优化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 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 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 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 在概念教学中教会学生进行提问呢? 、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就是学怎样问, 就是学会思考问题。”因此,如何让学生学会怎样提问,问到要 害处,关键在于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学会把学习过程中价 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教学中,要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培养学 生科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能对某些带有共性的看法或 结论提出的质疑,得出自己的结论。 1、观察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在其自然的条件下,按照

客观事物本身内在的联系和实际情况,提出问题。 例如:学习《商不变的规律》时,会有这样一组算式:8-2=4, 80-20=4, 800-200=4, 8000- 2000=4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发现了这 4 组算式的结果都等于4,进而提问:这 4 组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都不同,为什么结果都等于 4 呢? 2、追问法。当新接触到一个问题或者在某个问题得到肯定 或否定的回答后,可以顺着其思路从不同角度对问题紧追不舍, 追根究底继续发问。 例如:学习《通分》时,根据分数基本性质,通过转化的方法,得出通分的定义: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 这个过程叫做通分。学生针对通分的定义进行提问:为什么化成后的分数要和原来分数相等呢? 3、类比法。根据某些相似的特点,通过比较和类推的方法 把问题提出来。 例如:学习《分数的大小》时,我们可以把两个不同的分数先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再进行比较;还可以把两个不同的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 再进行比较。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 这个过程叫做通分。那么, 把分子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子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可不可以也叫做通分呢? 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提问 1、从情境中提问。 例如:学习《分数基本性质》时,一开课,我就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有关猴王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张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们吃,它先把第一张饼平均切成4 块,把其中的1块分给第一只小猴子。 二只小猴子看见了,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张饼平均切成8 块,把其中的 2 块分给第二只小猴子。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子,它抢着说:“我要3块,我要 3 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张饼平均切成12块,把其中的 3 块分给第三只小猴子。同学们听完故事

常中杰教育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做人

教育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做人 作者:新郑市孟庄镇第二初级中学常中杰 教育的关键是什么呢?对于一个有十六七年教龄,并且常年从事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而言,这个问题始终是我这几年教学过程中探究的重要课题。 教育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做人。这个结论是我从师范院校毕业,经过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和学生一起摸爬滚打,历经三个阶段的探究,反复论证得出来的结论,至于结果的正确与错误,有待与在场的同仁和领导进行探讨。 我在上师范大学的时候,我们师大生物系教楼的门前有两条标语,当时,我对这两条标语的印象特别深。实际上,这两条标语说起来也是特普普通通的标语,这两条标语的内容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大学上学的时候,每次上下课,我们的同学都能看到这两条标语,但是,当我看到时,我有种感觉:这两条标语就是针对我写的,仿佛它的存在就是为了鞭策我的大学学习和生活。 大学刚毕业之后,被安排到一所农村中学教书。刚参加工作时,怀着满腔的热情,总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与这个学生没有关系,关键是老师没认真。当时,就是抱着这样的观点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的,有了这样的观点做指导,我教的学生,大部分学习成绩相当不错,一直到我担任主任之前,学校的校长都对我的教学工作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比如:刚参加工作时学校安排我担任七年级的一个班主任工作,同时担任两个班的数学课,到第二年我就担任八年级的一个班主任工作也同时担任两个班的数学课,到毕业第三年是,我已经成了学校的骨干教师,担任九年级一个重点班的数学课。我从担任七

年级普通班的数学到担任九年级重点班的数学,这就是学校领导对我的工作给予的肯定。这也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样的观点始终指导着我这时的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认识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样的观点是不行的。有的学生就是教不好,不但教不好,而且比比皆是,有的学生在你“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样的观点指导下,在你辛勤的教导下,在你苦口婆心的说教下,学习成绩确实进步了,但是,当这个学生升入高年级后,你不在担任他的班主任,不再担任他的课任教师时,他的学习成绩就会慢慢的下滑。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感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样的观点不是最好的,不适用于教育教学状况。 不知道我从那儿听到过这样的话:优秀的学生不是我们教师教出来的,是他们母亲的功劳;衡量一个教师优秀的标准不是他培养了几个清华和北大的学生,而是看他一生的教学过程中把多少“浪子”培养成了国家的“栋梁”。 对优秀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各方面可以说都比较优秀,那么,他们的优秀成绩从哪里来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的探究着。 记得又一次,我在从学校回家的路上,看到墙上写着这样的标语:“关心女孩就是关心下一代”,这条标语也是在普通不过了。看完标语我就在想:女孩受到关心了是不是下一代就健康了,下一代就受到关心了,下一代也就成为将来时代的佼佼者呢? 结合我在一线长期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十几年的家访,使我渐渐的悟出一个这样的道理:没有伟大的母亲,没有高素质的母亲就没有高素质的孩子,实际上这条普普通通的标语就是我教学过程中探究的主要课题。对优秀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各方面可以说

班主任必须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班主任必须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一名班主任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是关键)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多少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一定的育人之法。从一踏上三尺讲台,我就从事班主任工作,从中也体会到了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与劳苦,但同时我又更加难以忘怀的,是成功的喜悦以及甘为人师的幸福。今天,我结合几年来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谈做班主任工作的一些体会: 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班主任,首先是教师,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这正是班主任权威产生的前提。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否则学生是很难同他积极合作的。 第一是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做知识的富有者。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的一知半解。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学生并不因为教师年龄比他大就信服和尊重你,而是因为你确实有知

识才敬重和信任你,班主任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 第二,加强师德修养,做学生为人的楷模。班主任是各项工作任务的中间者和具体执行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也说:”教师的个人榜样,乃是使青年心灵开拓结果的阳光。”因此,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加强自身修养是对每位班主任的基本要求。 必须具备多种能力。班主任要具备的能力很多,如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个别谈话和谈心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总结工作的能力等等。但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必须有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感、需求,捕捉学生的思想信息,把握他们真实态度,以达知人知面知心的能力,应有启迪学生心灵的能力,应有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能力,应有较高的演讲和对话能力。 树立良好的班风,班级是一个整体。 学生要在这个集体里学习、生活、成长。要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显示自己的力量和风貌。好的环境能够激励人,可以改造人。因此这个集体需要有一种精神,那就是蓬勃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争先创优,爱班好学的极业精神,这种精神从何而来?它来源于班主任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工作。重视思想工作是班主任做好其召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建好班级的法宝。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在班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德工处、学生会等多种组织,利用班会、辩论会、座谈会、报刊杂志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

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发表时间:2010-05-20T14:31:57.687Z 来源:《科学教育家》2009年第1期供稿作者:胡世瑞(四川省中江县龙台镇小学校618101) [导读]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又从问题解决中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又从问题解决中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坚持“师生互动”的原则,积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提问,互相答问的习惯,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 性,较好的将创新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能力。【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意识;能力训练【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9646(2009)01-0047-01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育过程中比记忆更重要的是质疑,现代教育提倡的是鼓励孩子敢于怀疑,敢于问为什么?敢于寻找为什么的答案,怎样让学生学会提问?那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又从问题解决中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师生互动交流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题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质疑和提问,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师生互动”的原则,积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提问,互相答问的习惯,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的将创新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能力。 “学生学会提问”正是探究学生怎样去问问题,怎样去掌握知识,试图给学生一把打开各式各样大门的钥匙,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质疑、钻研和探究,从而使他们积极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和提高。 1.看课题提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起着提示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能抓住要点和关键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前提,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能力。 如《葡萄沟》一文,读懂了课题,学生会问:“葡萄沟在什么地方?”“葡萄沟是怎样的地方?”“葡萄沟有些什么?”“为什么叫葡萄沟?……”这样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种“阅读期待”,促使学生主动阅读,通过自己的思考,富有个性地理解课文,从而了解到葡萄沟在新疆吐鲁番,那里盛产水果。景色美丽,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有名,是个好地方,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读书有目的,而且提高了学生自己作文审题能力及构思的能力。 2.边读课文边提问 阅读是由主题操作进行的一种行为,主要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有疑,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阅读课文中积极思维,读中生疑,踊跃生疑,让学生自己阅读,体验感悟课文,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才是有价值的。 2.1提自己读懂的问题。 课堂上,可让学生静心阅读文章,然后设计一些问题去考考学生,引导学生设计问题可从课文内容,标点符号运用,课文中心,重点词句等方面入手,如教《燕子》一文,学生会问:“燕子为什么不分昼夜地飞?”燕子到甲板休息为什么用'落'不用'飞',用'伏'不用'站'?水手们为什么用“崇敬的目光望着远飞的燕子?”……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他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学中首先要鼓励学生提问,不管什么问题都让他们去提,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然后慢慢引导,通过分析比较,归类,让学生知道怎样提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和精当地表述问题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用心去倾听,充分的关注,并善于利用学生问题资源,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学习,有时学生提到“举一反三而动全身”的问题或者是新颖别致的问题,教师要顺势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读、议、辩。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寻求多样的描述方式,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2提没读懂的问题。 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积极思维,读中生疑,最后在读中释疑,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课文中有一些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在学生质疑中提炼出研究专题,巧妙地解决。如《赠汪伦》一文,当学生读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时,学生会问:“李白为什么要用桃花潭水比作友情呢?”面对这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地问:“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们纷纷议论开了,教师巧妙地利用学生的疑问,把“深千尺”的“桃花潭水”和汪伦送别李白的深情联系起来,从“水深”悟出“情深”,体现了这首诗所表现的最本质的东西。 3.拓展性提问 课外小结时,教师也可以提一些课文中没有直接提供信息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并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有疑难的地方寻求课外解决,如教学《葡萄沟》一文时,对课文中描述的现象,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那里的葡萄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颜色?葡萄干的核到哪里去了?……这些问题在课堂展开没有必要,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采用询问别人,课外书中找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拓展了知识面。在阅读教学中,让我们从鼓励学生提问做起吧!

教师应教会学生做人道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0014184054.html, 教师应教会学生做人道理 作者:林少微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20年第01期 孔子一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充分显示了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重 要性,因此,我认为:“身教重于言教。”为人师表,为人之师,教师是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引路人,教师的职责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学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真情可以感化学生 古语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取决于教师、父母、兄长、周围环境,而教师又是知识的传授者,因此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手执金钥匙的人,是最崇高、最具威信的人。学生对教师怀有崇敬感,因此教师要利用自身修养,做学生真正的楷模。 我曾碰到过这样一个学生,父母对他很溺爱,因此养成了他凡事喜欢斗殴逞能的性格。上课时间吵吵闹闹,张牙舞爪,老师为了保证其他同学的上课体验,点名说了他,没想到他气焰嚣张,完全不听老师的教导,还在课堂上公然与老师顶嘴;下课后,他又聚集同学打打闹闹,同学们对他惟恐躲之不及;在学习方面,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课下作业完全空白。对此,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能苦口婆心地教育他,每次下课我都会把他拉到身边,跟他讲名人尊师爱学的故事,跟他讲我自己的学习经历、学习趣事。放学后,我多次为他补课,为此,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耐心教育下,他深受感动,他对我说:“林老师,谢谢你没有放弃我,我决心改掉自己的坏习惯”。从此,他不断的改掉自己之前的坏习惯,学习成绩迅速提升,和同学互帮互助,他的转变让我感到很是欣慰,也让我知道,身为教师一言一行对学生是多么重要,真情可以感化学生。 好习惯的引导作用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习惯养成的重要。教師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平时抓纪律教育、理想教育外,还应注意学生习惯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用正确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为学生树立榜样。 一次,针对周末布置《我最看不惯的一种行为》的作业,批改时,发现一位同学的作文这样写:“我最看不惯的行为是随地吐痰。一位老师正给我们班上课,可能是突然嗓子发痒,就使劲咳嗽了两声,紧接着传来‘呸’的一声响,一口痰从口中喷出,径直地射向了窗外……”读后,我既为这位同学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到兴奋,又为这位老师“不拘小节”的举动感到羞愧遗憾。回想平时在办公室老师们经常聚在一起闲聊,总是发牢骚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