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三语文测试题参考答案

高三语文测试题参考答案

高三语文测试题参考答案
高三语文测试题参考答案

高三语文测试题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因清人王钺的推崇而得以广泛流传”于文无据,文章引用清人王钺的话只能表明他对《颜氏家训》的推崇。B项,‘其他家庭不可抄袭"说法错误,从文中“不仅对训主一家一时产生了影响,且还泽被后世”“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信息可知。D项,因果倒置,“家规的制定者将社会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融人家规”是“受过主流价值观的教育熏陶”的结果,而不是“为了促进家庭成员社会化”。

2.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围绕家训的内涵”说法错误,应是家训的特点。

3.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因而对家庭成员的作用比法律、道德更大”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有着社会主流价值观所木能企及的作用”,家规与社会主流价值观是互补关系。

4.C【解析】C项,“民营企业”错误,材料只说是“企业”。材料三,“中国AI独角兽云从科技是……也是唯一一家受邀制定人脸识别国家标准、公安部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

5.D【解析】D项,“在国外”的表述扩大了范围,原文中说的只是有些国家持有这种观点。材料四,“有些国家认为,人脸识别存在隐私问题,甚至对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都有一定限制。”

6.(1)国家对发展人脸识别技术的重视。(2)市场巨大,且占据的市场份额全球第一。(3)一些企业和领域都有很成功的案例,积累了可行的经验技术。(4)公众对人脸识别技术接纳度高,效果好。

7.C( C项,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错误,错在“思想成熟”这个地方。从文中:然而觉慧是不能够沉默的。觉慧第一个发问道:“大哥,你当真要把嫂嫂送出去?”以及“‘大哥,你又屈服!我不晓得你为什么总是屈服?’觉慧气愤不堪地说”等文字看出觉慧是一个比较直率、冲动的青年。)

8.①瑞珏善良贤惠,却被封建迷信的“血光”之说逼出家门,惨死在潮湿阴暗的小屋里②觉新懦弱无能,无法保护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的逆来顺受、忍辱怯弱,也是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表现。

9.①从人物塑造上来说。落后封建的陈姨太等人,与有代表反抗觉醒一代的觉慧形成对照。(或有逆来顺受的觉新,也有坚决反抗到底的觉慧)②从情节上来说。瑞珏善良贤惠,处处为丈夫着想,觉新与她夫妻恩爱,瑞珏却惨死在潮湿的小屋内,这是美与恶的对照,③从社会环境上来说。有“五四”民主自由的新思想,也有与之形成对照的腐朽落后的封建家长制。④从主题上来说。本文全面批判和否定封建家族制度以及落后守旧的封建迷信思想,与之形成对照的还有对以觉慧为代表的“五四”新思想、新文化的肯定与歌颂,这是光明与黑暗的对照。

10.D

11.A “最低一级是乡试”错误,应该是“院试”。

12.C 不是“立即”,是“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之后。

13、(1)当时发生蝗灾旱灾,(仁宗)问李迪用什么办法渡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辅助国家的支出费用。( “何以”“济”“佐“各1分,语意连贯2分) (2)您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护并培养天子到今天这地步,您认为怎么样?(“向”“殆”“佐“保养“”1分,语意连贯1分)

【参考译文】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全家迁徙到濮。李迪厚道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对此很惊奇,说:“先生是辅佐的人才。”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举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真宗驾临亳县,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亳县知县。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调派士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李迪到了之后,全部撤走了调派的士兵,暗中察访流贼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示众。(李迪)曾经回家休假,(仁宗)忽然传诏(李迪)去内东门,(仁宗)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报的年度支出收入财物使用数目给李迪看。当时发生蝗灾旱灾,(仁宗)问李迪用什么办法渡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辅助国家的支出费用。皇帝说:“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了,会拿出金帛数百万借给三司。”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来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说借。”皇帝很高兴。起初,皇上将册立章献皇后,李迪屡次上疏劝谏,认为章献皇后出身寒微,不可以母仪天下,章献皇后很痛恨他。天禧年间,李迪出任给事中。周怀政策划阴谋的事件,皇帝非常生气,想责罚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皇上恍然大悟,因此只诛杀了周怀政。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因为李迪与之结党附会,被贬到衡州。丁谓派人迫害他,没有成功,李迪任河南府知府。李迪进京朝见皇上,当时章献太后垂帘摄政,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护并培养天子到今天这地步,你认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美好的德行,竟然不知道到这种地步。”太后也高兴。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要巡视境内各地通过祭祀名山为皇上祈福,仁宗对辅臣说:“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还是不要让他前往。”元昊攻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守关将领中有人借用其他名义来躲避战争,李迪愿意戍守边疆,(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李迪是贤相。当仁宗初立,章献后临朝称制,很依仗自己的才能,将有专制的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亲近而又不敢有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树立起来,章献太后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臣在这里就看到了。

14.A

【解析】“儒雅谦恭”是错误的。“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写到年轻时的豪迈洒脱。

15.①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中老去。②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③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

感旧

当年书剑①揖②三公③,谈舌如云④气吐虹⑤。

十丈⑥战尘⑦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⑧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久埋巴峡骨⑨,灯前慷慨⑩与谁同?

①指能文能武,智勇双全。

②拱手礼,表示对人的尊敬,这里是指诗人与贵族们的平等的见面礼。

③贵族和大臣。

④形容多,气势大。

⑤彩虹,形容气势宏伟。

⑥浓密的,滚滚的。

⑦战争的尘土

⑧松漠,在今内蒙古;榆关,即山海关。松漠榆关指边疆战场。

⑨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

⑩意气激昂奋发

【参考译文】

当年文武双全、能与贵族和大臣们平起平坐,谈吐间壮志凌云、气势如虹。

战场上战鼓雷鸣、烟尘遮天也毫不畏惧,现在却因时光流逝,自己也渐渐年迈,白发丛生。

梦中回到了当年守护的边疆战场,实际上自己现实却生活在乡野居中与田地山野为伴。

我的好友独孤策已经埋骨在远方,我也想与他一样,可是谁能和我一同前往?

《感旧》全诗七言八句,诗人回忆了诗人当年文武双全、壮志凌云、慷慨激昂的形象和战鼓雷鸣、烟尘遮天的战争场面,感叹时光流逝,自己也渐渐年迈,理想抱负却难以实现,曾经的好友也已经死去,知音难觅,表现了诗人孤单凄苦的处境。

诗人抒发了壮志未酬的悲壮,渴望为国建功立业却身老乡村的愤恨,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孤独寂寞的伤感。

16.(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7. D 18. C 19. B

【17题详解】

判若两人:形容某人前后的言行明显不一致,像两个人一样。不符语境。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这里是说孟子的人格、气质与孔子全然不同。“截然不同”符合语境。气宇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概不凡。这里是形容孟子的,“气宇轩昂”符合语境。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结枃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情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不符语境。又无反顾:从道义上讲做正当合理的事。这里是说“我“认为孔子思想好,要宣传他,这是做正当合理的事,“义无反顾”符合语境。当仁不让: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不符语境。由“他是为公众的道义这么做”可知“一己之私”更恰当。蝇头微利指非常微小的利润。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的能力,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本题中,后文中有“比如……”,这是举例,由此可见,从内容对应的角度考虑,先写“看到的不义”,再写“所受到的质问”,排除BD;前文是“孟子不一样,他是咄咄逼人、气宇轩昂、无所畏惧的”,所以后边应用“针锋相对”,排除A,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从内容上讲,二者并不是“虽然……但是……”的转折关系,而是“不是……而是……”的并列关系,排除AD;从后文“我有浩然之气,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当然有资格批评你”看,此时孟子感觉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优势”,故选B。

20.①仍然存在一定差距②推进阅读公平③只有善于阅读(6分,每空2分)

21.①应使用敬辞误用了谦辞,“鄙校”“你校”应为“贵校”。②口语使用场合不当,“死忠粉”为当下流行语,不应在正式信函中使用。改为“爱好者”③“惠赠”改为“附上”。

④敬辞使用对象不当,“笑纳”应改为“指教”。⑤希望改为恳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得体有问题得体和语体得体,问题得体主要是要符合特殊问题特殊要求,语体得体要注意讲话者的身份、环境、尊卑、主客以及“谦辞”和“敬辞”的运用,本题主要考核的是语体的得体。本题,题干已经指出语段是“某位高三学生为获取某大学自主招生资格写的自荐信”,且“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要求“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仔细阅读这封推荐信,可发现:①“鄙校”,“鄙”在古文中是一种谦虚的称呼。别人称呼自己的学校就会用“鄙校”,陈虎别人的学校用“贵校”,此处应使用敬辞误用了谦辞,“鄙校”“你校”应为“贵校”。

②“死忠粉”为当下流行语,是口语,实用场合不当,口语不应在正式信函中使用。可改为“爱好者”③“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此处是说随自荐信邮寄去自己发明专利有关资料和证书复印件,可改为“附上”。④“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用于此处实用对象不当,应改为“指教”。⑤此处是诚恳地请求南粤大学能给自己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资格,用“恳请”更符合语境。

22.参照高考阅卷标准。

立意参考:

作文材料源自2020年端午节期间,一个因图书馆的读者留言照片而引发多家媒体广泛关注的新闻事件。从作文要求来看,须紧扣材料来确定立意方向,且宜以议论文为写作体裁。

两段文字,思考立意时应主要依据第一段吴桂春给东莞图书馆的留言(当然也应看到吴桂春农民工的身份)。留言给人们的感动点或思考点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工异地他乡十几载,居然把图书馆当成了精神依托最好的地方,且从这字里行间饱含深情又不失文采的留言看,他是真的热爱读书,热爱给他提供了书籍阅读场所的图书馆。这样的人无论他是何种身份,总能给我们温暖的感动和向上的力量。

(2)留言不失文采而又充满深情,虽有生活的不易和离别的酸楚,可那真诚的感恩和善良的愿望无不让我们为之动容,也对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工心生敬意。就算他有生活所迫,但精神一定富足,而这些一定有书籍给予的力量。

(3)一个是外来的已过半白的农民工,一个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却因为书籍有了这样一段让人感动的情缘。那么东莞图书馆(甚至延伸到东莞这座城市的建设)能够给予外来务工人员(或普通百姓)精神的滋养和慰藉,同样也值得让人称赞。

综上,至少可从三个角度展开立意。但无论哪个角度,都不能一味撇开材料来谈。若单纯写“感恩”之类,可以视为偏题。

媒体报道参照:

1.《在泥泞生活中坚守精神富足》(新华网)

2.《读懂一名农民工对图书馆的深情告白》(《人民日报》)

3.《借“留言事件”唱响城市正能量》(中国新闻网)

农民工留言图书馆走红:在泥泞生活中坚守精神富足

新华网

哪怕生活不尽如人意,但至少,我们还有书籍。

近日,一位湖北农民工在广东东莞图书馆写的读者留言,感动了许多人。

因疫情影响,工厂停工,在东莞务工17年的吴姓农民工决定返乡,退办东莞图书馆读者证时,他写下留言:“我来东莞17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12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也作出回应:“感谢,我们一直在,等您再来!”

毛姆曾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这个“避难所”不需要门票,只需要打开一本好书,就能使深陷生活泥泞的人,不至于失去希望和勇气。

虽然在打工的工厂和出租屋之间奔波,过着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在并不多的空余时间里,这位农民工仍选择让书香浸润自己。一有时间,他就会去图书馆读书,从最开始的字典、四大名著,到现在较为艰深的大部头,读得入迷时,甚至会忘记吃饭。

书籍不会辜负他,这短短一百多字的留言,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他被生活淬炼和打磨过后的那份温和与坚定。在窘迫的环境中坚守精神的富足,无关学历和职业,这份真挚的感情流露和对知识的敬畏,令人感佩。

有人说,如果世上有天堂,那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走进图书馆,人们的身份、社会地位都被隐去,人人都是平等面对伟大的思想。前些年曾有一则备受关注的新闻:在杭州图书馆,每天都有一群拾荒者入馆阅读,晚上才肯离场。当时图书馆副馆长说:“流浪、乞讨者可能暂时居无定所,可能暂时窘迫,但不代表我们可以拒绝他对文化的追求。”

在偌大城市中放下一张安静的书桌,接纳对知识的渴求——或许,对身在异乡的人来说,最好的礼物莫过于此。这位吴姓农民工的留言走红网络,再次彰显了图书馆“没有围墙的大学”这一角色定位,也提醒社会,应当提供尽可能多的优质公共阅读服务,让每一个热爱读书的人都有机会亲近书本,有用知识改变命运、改变自我的机会。

据了解,目前,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下,这位54岁的农民工将继续留在东莞某小区从事绿化工作,因此也能继续去东莞图书馆看书了。至此,这段故事也算形成了一个温情的“闭环”。他能如愿留在“万般不舍”的图书馆,是我们所希望的。同时,也更希望社会能够创造条件,让公益图书馆尽可能惠及每一个像他一样渴望读书的人。

正如米沃什的那首诗:“我常想象已经没有我的大地,一如既往,没有损失,依然是大戏台,女人的时装,挂露珠的丁香花,山谷的歌声。但是书籍将会竖立在书架,有幸诞生,来源于人,也源于崇高和光明。”

哪怕生活不尽如人意,但至少,我们还有书籍。

“余生永不忘你”!读懂一名农民工对图书馆的深情告白

人民日报

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最近,一名农民工与图书馆的故事引发不少人的关注。这位来自湖北的农民工在东莞打工十七年,其中在东莞图书馆看书十二年。今年受疫情影响,他被迫返回老家,离别之际让他最为不舍的是那张东莞图书馆的借书证。他在图书馆的留言簿上写道:“……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不忘记你东莞图书馆,

愿你越办越兴旺,识惠东莞,识惠外来民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生活的不易、真诚的感恩、善良的愿望、离别的酸楚……这一切复杂的情感交织在短短的留言里,令人莫名感动。一个在异乡打拼的外来务工者,让人可以想象日常生活和工作是多么不容易,但他竟然坚持在图书馆看书十二年,好学上进之情让那些总是念叨自己没时间看书的人情何以堪?

相比个人的收获与感动,一座图书馆能得到读者这样的认同和评价更值得欣慰。自图书馆率先实现零门槛免费借阅以来,我国图书馆接待读者人数年年攀升,2019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发放借书证8627万个,比上年增长18.8%;总流通人次90135万,增长9.9%。各地图书馆近年来不但基础设施日趋现代化,而且各项便民服务日益普及。“识惠”图书馆,也被图书馆“识惠”,相信这位农民工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事实上,一座安静温馨的图书馆,犹如喧闹都市里的一块绿洲,为读者提供了精神休憩之地,也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气质。图书馆仿佛是一个城市的门面或客厅,图书馆的形象如何直接影响着城市在人们心目中的感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图书馆服务做得好的城市,社会治安状况、社会文明水准乃至城市环境卫生情况,往往也不会差。

当然,这位湖北外来务工者的留言不亚于一次提醒,加强经济欠发达地区图书馆建设势在必行。他对东莞图书馆留恋不已,恰恰是因为像这样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服务贴心的图书馆在很多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是没有的。现实中,不少县级图书馆每年的图书采购经费也不过几万元,藏书老化、设施旧化、服务弱化,读者自然不愿上门借阅。如果能在当地就能享受到类似东莞图书馆的设施和服务,恐怕读者也就不会为发达地区图书馆的先进而感到惊艳了。

由此而言,很多务工者缺乏阅读习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故乡就从来没有接触过图书馆,因此即使进入城市也想不到去办一张借书证,去享受一下饱满富裕的精神世界。客观来说,我国图书馆事业虽然发展很快,但明显呈现出东部发展快、西部发展慢;大城市发展快、小城市发展慢;城市发展快、乡村发展慢;设施发展快、服务发展慢的特点。城乡差距、东西差距,是在被这个故事感动的同时必须加以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幸运的是,这名农民工在多方帮助下最终留在了东莞。谁又能想到,对阅读的满腔热爱竟能迎来人生的重大转折?作家博尔赫斯曾说:“如果有天堂,那么天堂就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我们也许说不出这么富有哲理的话,但愿意相信“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如此就足够了。

这正是:

人生有路书为径,不负韶华不负卿。

让书香,成为一座城市最大的眷念

人民日报

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物质生活的相对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逐渐凸显。图书馆、剧院、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消费,早已不再是少数文化人或所谓社会精英的专属,而成为包括外来农民工在内的广大普通劳动者的共同向往。

东莞这座城市,不显山不露水,为外界所知的,唯有“世界工厂”的“东莞塞车,全球缺货”,却在不经意间,掐准了人民群众对“书香”日益强烈的眷恋。

很多人不知道,除了“东莞制造”以外,东莞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一直是走在全国前列——成功创建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工作由试点转为示范,上线数字文化馆“文化莞家”平台……伴随着东莞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的不断完善、提档升级,市民的文化获得感随之不断提升。

拿图书馆来说,东莞除了悉心打造标志性的市图书馆,还建设33个镇(街)分馆,并提托具有东莞特色的文化馆总分馆,将公共文化服务一直延伸到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市、镇(街)图书馆,总分馆之间,实行电子化的一卡通用,通借通还;更有24小时无人图书馆、流动图书车等遍布城乡,将浓浓“书香”随时送到群众面前。

正是这“书肩上的东莞”,成了像吴桂春这样的农民工离开前最大的眷恋。作为制造产业重镇,东莞有常住人口800多万人,其中除了200多万本地人外,600多万人都是先后来到东莞打工创业,寻梦逐梦的“新莞人”。在他们离乡背井,艰苦奋斗的年月里,书本成了他们不可替代的心灵港湾,图书馆成了他们最可依赖的精神家园;对知识的追求,还拓宽着他们的视野,构筑着他们的认知,勾画着他们在这座城市的未来。

当前,“城市竞争力”成为经常挂在各地党政决策者嘴边的名词。为了提高对人口、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有的城市发力基建,用高楼大厦、豪华商圈甚至是时而出现的形象工程,来彰显城市的实力;有的城市在入户政策、人才优惠上绞尽脑汁,用更低的门槛、更好的待遇,来表白城市的诚意。而东莞却从精神文化的独特路径,给出了提高城市竞争力的“东莞答案”。

还是让我们的城市更多书香,让书香成为人们对城市最大的眷恋吧!

高三语文综合测试卷七

高三语文综合测试卷七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蹙(cù)恻隐(yǐn)孝悌(dì) B.忖度(cǔndù)辟谣(pì)褊狭(piān) C.便嬖(biànbì)商贾(ɡǔ)豚犬(tún) D.庖厨(páochú)挟嫌(xié)畜养(xù) 解析A.“悌”应读“tì”;B.“度”应读“duó”,“褊”应读“biǎn”; C.“便”应读“pián”。 答案D 2选出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 A.盖亦反其本矣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B.皆欲赴愬于王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C.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D.无以,则王矣今王田猎于此 解析A.盖—盍,刑—型;B.愬—诉,罔—网;C.由—犹;D.以—已,田—畋。 答案C 3对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②而良人未之知也③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④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B.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C.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D.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解析①为被动句,②为宾语前置句,③④均为判断句。 答案C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横绝峨嵋巅绝:横流、横穿 B.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道:述说 C.今王鼓乐于此鼓:敲鼓 D.莅中国而抚四夷也莅:统治 解析C.鼓:演奏。 答案C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 ? ? ? ? 家邦 于 以御 至于兄弟 刑于寡妻 此极也 于 夫何使我至 , , ② ① B. ?? ? ? ? ? ? 不用力焉 , ②然则然则一羽之不举 乐 ①臣请臣请 为 言 C. ?? ? ? ? ?? 与与 独何②而功不至于百姓者, 之俱俱学,弗若之 ①虽 D. ?? ? ? ? ? ? 本矣 ②盖亦反 庶几乎①王之好乐王之好乐甚 其 其 解析A项两个“于”均为表动作趋向的介词,“到”。B项第一个“为”,介词,“替”;第二个“为”,介词,“因为”。C项第一个“与”,介词,“和、同”;第二个“与”通“欤”,疑问语气词。D项第一个“其”,语气词;第二个“其”,代词。 答案A 6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人弓箭各在腰

高三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 语文 2011年5月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校名、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3分) A.潜.能/虔.诚祷告杳.然/纷至沓.来予.取予求/予.人口实 B.牛腩./赧.然一笑盲.从/病入膏肓.半身不遂./犯罪未遂. C.针灸./赳.赳武夫篡.权/编纂.词典妄自菲.薄/四月芳菲. D.挑剔./梯.山航海叱咤./姹.紫嫣红感冒症.候/对症.下药 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平型关大捷”,一个中学历史考试经常喜欢考核的名词,用家喻户晓来形容恐怕并不为过。但有些东西听的次数多了,不免有些许逆反心理。纪录片《我的抗战》“伏击”这一集所有亲历者的记忆,都是从一场石破天惊的大雨开始的,没有人知道到底要去哪儿,唯一清楚的就是天亮后要去打仗,打鬼子。60多年后,关于平型关大捷,课本上伟大意义一二三四说得泾渭分明。但在课堂上苦心孤诣等着下课的学生们,你们真的了解这场战斗吗?你们可否知道,为了这场被誉为“抗战第一胜”的伏击战,我们的战士究竟付出了

2020.1济南市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20年1月济南市高三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35分) (一)1.C 2.A 3.D 4.①将古老与新潮融合,创新甲骨文传播方式。 ②将甲骨文与科技聚合,搭建桥梁。 ③专业研究者探索研究路径,加快研究进程。 ④培养年轻人对甲骨文的喜爱,为甲骨学的发展储备后续人才。(每条2分,四条中任答三条即可得满分6分。) 5.①甲骨文起源时间早。 ②甲骨文有传承和解读。 ③甲骨文和后来的汉字一脉相承。 ④肇源于甲骨文的中国汉字影响了周边国家的文字形成。(每条1分,共4分) (二)6.C 7.B 8.①因脸上的伤疤内心痛苦,无法忍受别人的眼光。 ②和妹妹交谈后,行走在街上,变得坦然甚至亢奋起来。 ③晚上给妹妹写信的时候,内心已平静下来。(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 9.①“平凡的世界”在文本中指孙少平选择回到煤矿过平凡的生活。 ②“平凡的世界”,还指以孙少平为代表的的平凡的人们,要战胜生活中的艰辛,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③平凡之中蕴含着不平凡,不平凡之后又归于平凡,两者对立又统一,这正是平凡世界里很多人的生活状态。(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 二、(35分) (一)10.A 11.C 12.C 13. (1)王拱怕令狐楚不同意,于是先奏报朝廷而后征聘。 (译出大意给2分,“从”“闻奏”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令狐楚)长期在并州,熟悉当地民情风俗,顺随百姓认为有利的事因势利导。 (译出大意给2分,“练”“因”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报答郑儋的知遇之恩;(2分)稳定军情的需要。(1分) 文言文译文: 令狐楚字壳士,自称是立朝之初的十八学士之一令狐德棻的后裔。他的祖父令狐崇亮,曾任绵州昌明县令。其父令狐承简,是太原府功曹。世代书香门第。令狐楚儿童时已学写文章,二十岁左右应考进士,贞元七年(791)考中进士。观察使王拱爱惜他的才华,想以礼相待征召他入仕,怕令狐楚不同意,于是先奏报朝廷而后征聘。令狐楚因为父亲在太原担任佐吏,有眷恋双亲之情,又感戴王拱的厚意,考中进士后直接去往桂林向王拱致谢。他没有参加朝廷为新科进士举行的宴饮活动,敬求返回太原奉养双亲,旋即回到太原,人们都认为他重节义。李说、严绶、郑儋相继镇守太原,都推崇他重节义的操行,先后征召他担任从事官。由掌书记到节度判官,又担任殿中侍御史。令狐楚才气过人、文思横溢,德宗爱好文学,太原每次有奏章呈送朝廷,他能辨别出哪些是令狐楚拟制的,对它们颇为称赞。郑儋在镇守太原时暴病去世,来不及安排身后事宜,军中喧哗,将会发生严重变故。半夜,十几名军官骑马持刀胁迫令狐楚去到军营门前,众将领将他团团围住,让他起草郑儋的遗表。令狐楚在利刃圈中,挥毫即成,向三军将士宣读,无不感动落泪,军中情势方才安定。从此声望名气更高。他父亲去世,令狐楚以尽孝闻名。守孝期满,朝廷征召他担任右拾遗,后改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母亲去世,他守丧免官。服丧期满,他被征召为刑部员外郎,后调任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大和二年(828)九月,令狐楚被征召任户部尚书。大和六年(832)二月,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知耻则有所不为 耻感文化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萌芽于早期国家形成的尧舜禹时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对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立足于人的个性修养,延展到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从向内的方向看,首先,它强调个人的修身,要求内省、慎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己而达到正人,这一点构成了耻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次它激发人的奋斗精神,“行己有耻”,它使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不屈不挠,利于形成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孔子有言:“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在这天下三德中,知耻居于最深层次,它对好学、力行乃至其他种种行为发挥着重要影响。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倡导“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修养方法。由孔孟所倡导的人生理想和实践,为中国历代志士仁人所认同,成为他们立身行事的楷模,造成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刚正之气,形成一种刚直不阿、特立卓行、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再次它崇尚操守,褒扬气节。由于耻感文化能使人从内心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形成中国古代崇尚操守、不媚时俗的道德品格,其具体内涵就是指廉洁正直、守志不辱的人生品行,最终则是在这种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气节观。 从向外的方向看,耻感文化对人的一个基本行为要求就是改过迁善,见贤思齐。这是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内省机制的外化,“知耻则有所不为”,进一步做到改过迁善、见贤思齐、最终而达到“至善”的崇高境地。其次是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社会道德评价机制。特定社会中的道德规范是耻感发生的外在依据,因而“以何为耻”是个具有鲜明时代性的问题,它与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有着密切联系’。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凡是缺乏道德、丧失廉耻之人都会遭到全社会的谴责,无德、无耻之徒都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耻感文化的生理基础在于人的物质个体对外界的反映和反应;它的心理基础在于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它的社会基础在于人们对社会行为规范所达成的共识。中国之所以特别强调礼、义、廉、耻,是由于古人早已认识到人的内省和自律对控制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因而才有“知耻而勇”“知耻则有所不为”的论断;也认识到无耻之徒为一已私利而不惜、不怕损害社会的利益,因而也违背了人们共同认可的社会公德和普遍的行为规范。所以,必须发掘人的羞耻之心,从根本上使人达到道德上的完善,这在今天尤其值得大力继承和弘扬。(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包括人的个性修养和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 B.以强调个人的修身为核心内容的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对数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耻感文化能激发人的奋斗精神,使人为实现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是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D.孔子所提出的好学、力行、知耻被称为天下三德,其中知耻很重要,它对好学和力行都有很大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耻感文化起源于尧舜禹时期,是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要求个人要内省、慎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己来正人。

高三语文综合测试

高三语文综合测试 一、(9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契.(qì)合隽.(juàn)永市侩.(kuài)碑帖.(tia)浑身解.(xia)数 B.饮.(yìn)马烜.(xuǎn)赫机械.(jia)狡黠.(xiá)循规蹈矩.(jù) C.羞赧.(nǎn)沉疴.(kē)尽.(jǐn)管埋.(mán)怨满目疮.痍(cāng)D.箴.(zhēn)言璞.(pǔ)玉谙.习(ān)挟.(xiá)制垂涎.(xián)三尺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经过近半年的整治修理 ..,满堂客家大围重新展现出雄浑朴实的气势和精致高雅的韵味。 B.广东将组织有关专家,对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企业涉嫌违法用工行为进行 专题探讨,争取完善整个劳动保障体系,从而 ..堵住“盲点”。 C.重庆“钉子户”事件,老百姓有指责开发商的,有声援“钉子户”的,有觉得政府 无能的,有批评法院判决不公的,各种言论,不一而足 ....。 D.只要是别人对他唱赞歌,即使是说得牛头不对马嘴 ......,他也很高兴,马上就放松了警惕。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句子是(3分) A.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者宣泄自己的不满。 B.唱歌不仅能让我们心情愉快,而且还能增强我们身体的免疫能力,所以唱歌是让我们保持身心健康的一剂“天然良药”。 C.为了让蜜蜂有足够的体力干活,所以蜂农用人造养料、高能食品等喂养蜜蜂,严重损害了蜜蜂的健康,使全世界的蜜蜂数量呈不断减少的趋势。 D.当上级宣布我们新闻报道组成立并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21分) 封德彝,名伦,渤海郡人。初,萧荐封德彝于上皇,上皇以为中书令。及上即位,为左仆射,德彝为右仆射。议事已定,德彝数反于上前,由是有隙.。时房玄龄、杜如晦新用事,皆疏而.亲德彝,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忤旨。会与陈叔达忿争于上前,庚辰,叔达皆坐.不敬,免官。 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前世唯皇子及兄弟乃为王,自余非有大功,无为王者。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 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 ..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

高三语文综合试卷

高三语文综合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时间物理方向考生150分钟,满分160分;历史方向考生180分钟,满分20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考试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答案写在答卷纸上。 3. 选择题(1-3)(6-8)将答案按对应的题号 ......填涂在答题卡上。 4.历史方向的考生在做加试内容时,请将答案(包括选择题)写在加试题的试卷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阔绰./绰.绰有余结.合/结.结巴巴萎靡./所向披靡.间.断/间.不容发 B.活塞./塞.翁失马便.利/便.宜行事纰缪./未雨绸缪.辟.邪/开天辟.地 C.轻佻./挑.弄是非氛.围/五彩纷.呈押解./坚持不懈.襟.怀/弱不禁.风 D.裨.益/稗.官野史剽.悍/骠.勇善战诋.毁/扺.掌而谈账.单/为虎作伥.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江河日下 ....,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的北方大地,告别了千里冰封的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 B.在全球银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的银行业却实现了业绩上的突破,工商银 行去年的净利润居高不下 ....,首超千亿。 C.自有高洪波担任中国男子足球队主教练的传闻以来,各路媒体或力挺,或质疑,热 闹之极,唯有号称足球第一媒体的《足球报》却不赞一词 ....。 D.在国产动画电影《风云决》的首映典礼上,任贤齐坦言配音过程“很困难”,无独 .. 有偶 ..,其他演员也表达了“比演戏更难”等相似看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地铁爆炸案发生后,所有的地铁站都加强了警戒,大批携带武器荷枪实弹的警察牵着警犬守在地铁入口处。 B.《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去世后,无数异国他乡的读者为之黯然,短短几天时间,全球众多报刊登载了大量缅怀他的文章。 C.为了应对水危机,中国政府去年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修订,施行“流域限批” 和河流休养生息,并试图通过调水解决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D.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中国的选择不仅决定着世界的未来,而且决定着未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发展前景。

(完整版)2017全国2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但是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答案 1.D(忽视:不注意,不重视;漠视:冷淡的看待,不注意。出人意料: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事与愿违: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指前所未有。震古烁今:震动古代,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非常伟大。) 2.A (B动宾搭配不当,“减少……危害”或“降低……浓度”;C成份残缺,在“以至于”后面添加“我们”;D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移到“市委市政府”前面) 3.C 4.B(语出韩偓《春尽》A“水”字重复且意境不合;C“娇啼色”“归别涧”不对仗且平仄不合;D“雁迷寒雨”和“细水浮花”不对仗) 5.C(指的是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小节,有大礼节的人不责备小的过错。) 6.B(交:结交) 7.C(A.表转折,却/表因果,因而B.介词,把/连词,来C.均表判断D.代词,这种情况/主谓之间,无意义)

8.(1)长久出兵在外,就会使军力受损(译为“使兵器破败”亦可),使锐气受挫(如果将“钝兵挫锐”当互文意译为“使得士气大减”亦可),别国就会乘你疲惫时而起兵进攻你。(“暴师”“钝兵”“挫锐”“弊”各1分) (2)凭借孙武自己写兵书(的能力),尚且不能自己(熟练)运用因而遭到失败。(前一个“以”、“为”、“自用”、“败北”各1分) 9.孙武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或“纸上谈兵”)。(单方面强调“理论出色”或“用兵不力”,给2分) 【参考译文】 同天下的士人谈论用兵的事,说“我不会用兵”的人有几个?(在这些人中)向他提出理论上的问题而难不倒他的,又有几个?在理论上难不倒他,用他来领兵打仗而能够难不倒他的,又有几个?哎!至于说领兵打仗而能始终难不倒他的人,我从来没有见过哩! 孙武写了《孙武十三篇》,军事家都把他当作老师。然而依照我的看法,孙武是谈论兵法的杰出人物!他的书论述奇特、权变、秘密、机智这些用兵的技巧,神出鬼没,自古以来那些谈论用兵的著作,极少能比得上的。从这一点来揣测他这个人,一定具有应付敌人的无穷才能。(却)不知道他领兵打仗竟不能每战必胜,而且和他在书中谈的相距甚远。 当吴王阖庐攻入郢都的时候,孙武为统帅。等到秦国和楚国联合打败吴国的军队,越王勾践率大军进入践踏了他的国家,外祸内患一朝接踵而来,吴王奔逃,来不及自救。孙武完全没有一点办法消除

广东省广州市2020届高三3月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语文 2017.3 本试卷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问150分钟。 第1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儒家之心学是全部儒学思想最基本的“硬核”,其他方面都是心学的延伸和展开。王阳明说“君子之学,惟求得其心”,心学就是强调主体自我的儒学,突出自信、自强、自律、自为,追求自我实现。“心学”的本质就是追求“内圣外王”价值取向,并为其寻求理论根据和修养方法的哲学。 心学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和孟子。孔子率先发现了人的自我,创立了以“仁学”“礼学”为核心的原始儒学,提出了“心安”的心性问题。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学说,比孔子更为突出地把心性之体表露出来,最先注意到心的作用。孟子认为:孔子所谓“仁”归根结底是人之心,“仁,人心也”(《孟子·告子上》);“性”根源于“心”,“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孟子·告子上》);只要尽心便能知性,“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告子上》)。由此,孟子确立了儒家心性之学的基本理念。儒家心性论的最初建构者是思孟学派,传承谱系是:由孔子到曾参,由曾参到子思,由子恩到孟子。其学术传承:孔子有《论语》,曾参有《大学》,子思有《中庸》,孟子有《孟子》。 心学到了宋代,由北宋程颐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大启其门径。清初的李二曲把陆九渊比作接续孟氏之后的第一人。“议论剀爽,令人当下心豁目明;简易直捷,孟氏之后仅见”。陆九渊不仅“发明”出“本心”,更重要的是他对此作了大致轮廓的描述:“心之体甚大。若能尽我之心,便与天同。”“此理塞宇宙”。宋代理学各学派都细致入微地谈论心性问题,有“无事袖手谈心性”之说,心性之学成为理学的代名词。 明代中叶,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二字,王阳明序《象山先生全集》日:“圣人之学,心学也。”阳明心学的经典表述,即著名的四句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5月23日,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与计算机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 Go)的第一场比赛结束,“阿尔法狗”以四分之一子优势赢得首场胜利.除了围观和好奇,人类骨子里的不服输以及想要看看人工智能到底有多厉害的求胜欲促成了这一挑战。面对人类棋手注定完败于人工智能的结局,人类要做好的准备是全面迎接而非拒绝人工智能,努力去掌控而非臣服于人工智能。。 接纳人工智能是今天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人类演化的必然,更是人们生活的需求。其实,很多人每天离不开的智能手机就是低端人工智能的应用。更应当看到的现实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具竞争性,未来谁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中落后,谁就会被淘汰。 2016年3月15日,“阿尔法狗”最终以4比1战胜韩国名将李世石。两个月之后,美国白宫就推动成立了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分委会,由其主持和协调撰写了三个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报告:《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和《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经济报告》。欧盟、英国和日本等也相继发布了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的报告。显然,中国应当参与到这种战略布局当中,这种布局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而且也是赢得未来的利器。 尽管美国对人工智能的布局着眼于产业自动化和提升经济,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早就向各行各业全面渗透,春江水暖的领域主要体现在医疗、制造业、交通、金融、生态环境监测、刑事司法调查等。人工智能并不是只会下棋,还会在不同的领域帮助人,甚至超过人。 然而,无论人工智能有多少个理由可能战胜人,它们首先是在人类为其布置和引导的范围内进行学习,并且它们始终无法获得人的理性分析能力、运用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具有情感交流和互动的能力。缺少了这些方面的能力,所谓“人工智能战胜人”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此外,预见性或先见之明也是人类胜过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人工智能的地方。凭借未雨绸缪的超前性,人工智能受控于人的装置早就在研发之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詹森·多夫曼研究团队已经研发了一个反馈系统,能够让人类操作者仅通过大脑信号就能实时纠正机器人的错误,并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其实也是人工智能的内容和应用,即实现控制人工智能的智能。 另一方面,由人掌控人工智能也意味着必须以人类社会的法律与伦理来制约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是如此广泛和深远,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法律规范、制度和伦理。这意味着,如果不改进和创造新的法律和规范,就无法让人工智能融入人类生活和生产,从而无法让人工智能发挥应有的巨大作用。我们必须针对人工智能制定新的法律、形成新的伦理规范,以避免人工智能陷人类于危险境地。 例如,人工智能驾驶的汽车上路,必须改变1968年联合国制定的汽车控制者必须是人而非电脑的道路交通公约。为此,美国于2016年2月改变了这一法律,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这也表明,此后一系列和各个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都可能会改变现行的法律,或者需要制定新的法律。 与此相关的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涉及人和机器、人和动物、人和人之间的伦理时,如何规范人工智能也提上议事日程。尽管阿西莫夫在1941年就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后来发展为四定律,但对于今天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而言,这样的法则还是太简单。于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埃德蒙德·阿瓦达和索罕·迪索扎2016年共同创建了一家名为“道德机器”的网站,试图解决人工智能应用的某些伦理问题,体现为三种情况:一是车辆直行,导致4只狗1只猫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5位乘客死亡?二是汽车直行,导致3位违章行人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5位遵守交规行人死亡?三是汽车直行,导致5位违章行人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4位乘客死亡?

高三语文期末检测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参考答案2020.01 1.C(睿智:见识卓越、富有远见;机智:聪明灵活。赏赐:指地位高的人或长辈把财 物送给地位低的人或晚辈;恩赐:泛指因怜悯而施舍。删繁就简:去掉删除繁杂部分,使它 趋于简明;言简意赅: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2.A 3.C(C为乔迁联,其它为寿联) 4.B(2016 年-2017 年增速下降) 5.D(报:回复) 6.B(英宗被立为太子是在濮王去世之后,濮王去世也不是英宗未亲政的原因) 7.(l) 后唐明宗太子没有及早确定,于是秦王因为非分的企图(觊觎皇位)而遭遇 大祸,后唐就混乱了。(“储嗣”“而”“以”“窥觊”各 1 分,句子通顺 1 分) (2) 欧阳公从前任颍上太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于是选择居住在那里。(“守”“乐”“风土”“卜”“焉”各 1 分) 8. 嫉恶如仇,不顾安危,敢于直谏,善于调停,不慕高位,爱护百姓。(每点 1 分,答对4 点得满分) 参考译文: 欧阳公名修,字永叔,四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等到成年,将去参加进士考试,他写作当时的骈体文,已经超过了同辈。翰林学士胥公当时在汉阳,见到他后认为他 与众不同,说:“你一定会在世上有名声。”把他收到门下。欧阳公跟随他到了京城, 两次参加国子监的考试,一次参加礼部的考试,都是第一名。于是考中甲等,补任西 京留守推官。 欧阳公生性憎恨坏人坏事,议论国事无所回避,小人对待他像仇人一样,但欧阳 公更加愤激不顾忌。唯独皇上深知他的忠心,改任他为右正言、知制诰。按照惯例, 担任知制诰的官员必须要考试。皇上知道欧阳公的文才,下旨免试。 欧阳公曾经趁上报水灾灾情的机会进言说:“陛下治理国政三十多年,可是储君 未立。汉文帝即位后,群臣请求立太子。群臣不怀疑自己所以敢请求,汉文帝也不怀 疑他的大臣有二心。后唐明宗尤其讨厌别人谈论立太子的事情。然而汉文帝立太子之 后,在位时间长,为汉太宗。后唐明宗太子没有及早确定,于是秦王因为非分的企图 (觊觎皇位)而遭遇大祸,后唐就混乱了。陛下还担心什么而久久不能确定(太子) 呢?”欧阳公谈论事情不分难易大都像这样啊。

2018东城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东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 高三语文2018.1 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很多人把2016年视为火星移民探索的启程之年。2016年8月23日,中国国防科工委?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正式启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宣布将于2020年让探测器登陆火星。9月28日,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墨西哥召开的第67届国际宇航大会上,推出了用于人类火星移民的?星际运输系统?,并做了?让人类变成多星球物种?的主题演讲。10月11日,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在CNN网站发表文章称:?为了翻开美国太空探索的新篇章,我们已经设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在本世纪30年代之前,把人类送上火星。?人类探索宇宙,总是与其自身的危机有关。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蒂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在人类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死在地球上,等待灭绝;另一条是离开摇篮,移民其他星球。而火星与地球的诸多相似性,无疑是移民的最佳选择。然而探索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人类作为在地球上生活的哺乳动物,想要进行星际旅行或是在外星生活,必须面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危险。在1969年第一次踏足月球之后,人类探索太空的进程很快陷入了停滞,其中在太空中宇航员的健康问题可能正是原因之一。 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了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在从地球前往火星的大约半年的旅行中,宇航员会处于失重状态,在火星的表面,宇航员所体验到的重力也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适应火星重力对于人类来说绝非易事。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这主要也是出于对健康的考虑。调查显示,女性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18个月,男性工作24个月,所受到的宇宙射线的辐射总剂量就会超过其一生可接受的限度。在太空中旅行,脱离地球大气层和磁场的保护,人体极大程度地暴露在宇宙辐射之中。这种来自宇宙中的高能量原子碎片极难抵御,它们可以穿透层层防护,伤害到人的细胞和DNA。一份来自加州大学的报告显示,宇宙射线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大脑损伤,包括老年痴呆、失忆、焦虑、抑郁,同时也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但是无论如何,为了生存,人类必须离开地球。在20亿年以内,即使人类没有自我毁灭或是遭遇地球周期性的物种灭绝,太阳燃烧状态的变化也将使地球变得不再适合人类居住。太阳在最终熄灭之前,会逐渐发亮、膨胀,直至膨胀到地球轨道。在这一切发生之前,人类必须逃离太阳系,或许那时失去了故乡的人类只能生活在茫茫的太空之中。 (取材于苗千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人类未来的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高三语文综合测试试卷

2010-2011学年(下)高三年模拟考试 语文科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故不积跬步,。 (3),得天人之旧馆。 (4),风烟望五津。 (5)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 (6)步余马于兰皋兮,。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注] 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 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 (《新唐书·虞世南传》卷一百一十五列传第二十七) )(3分) B.而赡.博不及也赡:丰富 D.与秦王俊交辟.之辟:征召 )(3分) ③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 ⑥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 C.①②⑤ D.③④⑥ )(3分) 他终日专心学问, 虞世南在文章清劲上不如世基,但他学问渊博,也不像哥哥 虞世南劝太宗采取给民众以恩惠的做法来稳定局面。 虞世南认为皇上作的诗诗体不雅正,担心自己唱和的诗一旦流传于世,会引起不好的影响。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4分) 译: (2)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2分) 译:

2018年度届高三语文试题及标准答案

2018届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文字之一,传承数千年,从未中断,为世界各国文化源流所仅见,见证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以汉字的独特性为基础,在儒释道思想的浸润下,中国书法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含量的独特艺术形式。与中国画相比,书法以汉字为基础,其思想性、抽象性都让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更为紧密、直接的关系。哲学家、艺术家熊秉明认为,实际上中国书法处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因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在于哲学,而要使哲学精神的抽象落到现实生活,书法正起了桥梁的作用。书法家沈鹏则强调书法的艺术性,他认为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在本质上不给人输送知识,因此它在文化中无法担当核心的重负。书法是纯形式的艺术,形式即其内容。历史地看,书法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书法风格的发展史。近代以来,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的进入,挤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汉字、书法中的文化精神不断消减,很多书法工作者丧失了对文化传承的兴趣和能力,这是书法传承和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书法既是艺术,更是文化,它是一种真正地对人、社会、国家、民族和整个人类有滋养作用的艺术。这滋养的力量正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共同涵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源流的儒释道思想给书法的传承与发展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儒家给了书法中正平和,道家则让书法飘逸超迈,佛家赋予它空灵玄远。 无论是书写工具,还是艺术形式,抑或是文化内涵,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要健康有序地发展,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是它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需要处理好的问题。 传承至极是经典,经典至极才是创新。失去传统的参照,创新只能是造作概念,闭门造车。针对文化传统缺失和盲目创新之风盛行的现实状况,书法当下最切实的做法应该而且必然是回归传统——回归它文化的传统,艺术的传统。 书法回归文化传统,回到儒释道的文化根源是要获得思想的滋养。如果书法本身没有文化精神的内蕴,书法工作者不了解它的文化传统,它就会丧失文化上的独特性。书法承载着道,同儒释道的原典一样,书法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而其中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是完成这一切的根本。 书法回归艺术传统是为了艺术审美的纯化,这就要在书写性和艺术性上下功夫。既要对历史的技法层面诸如笔法、墨法、结体和章法等基本要素有全面体会和熟练掌握,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也要在审美上以古代经典文论、法帖为理想,通过研习、临摹和吸纳,体现对于经典艺术品格的追求。无论帖学与碑学,它们都在长期的操作实践中确立了书法创作的基本范畴和审美规范。书法是用其极简略的笔墨、精粹的线条去表现对万物的情思,用线条的起伏、粗细、曲直、干湿、轻柔、光润的不同变化去传达作者的精神人格。这种审美的纯化有利于书法作者感情的凝结和表达,塑造自己的风格特色。没有情感的注入,书法只会沦为冰冷的技术,不管是王羲之的《兰亭序》,还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抑或苏东坡的《寒食帖》,里面无不灌注了浓烈的情感,当然也就形成了光耀书法史的个人风格。 (摘编自《科学对待中国书法的文化传统》)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书法在儒释道思想的浸润下,以世界上起源最早的文字之一的汉字的独特性为基础,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含量的独特艺术形式。 B.熊秉明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在于哲学,而书法使哲学精神的抽象落到现实生活,因此,中国书法处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 C.汉字、书法中的文化精神不断消减,很多书法工作者丧失了对文化传承的兴趣和能力,所以,近代以来,西方各种文化思潮进入中国。 D.沈鹏认为,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是纯形式的艺术,形式即其内容,本质上不给人输送知识,因此,书法不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是全文的引子,指出书法艺术传承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B.文章认为,书法艺术要健康有序地发展,当下最切实的做法就是回归传统。 C.文章采用层层深入的顺序展开论述,在文章中间部分点明中心论点。 D.文章笫六段运用例证法阐述了审美的纯化对书法作者的有利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法回归艺术传统就要在书写性和艺术性上下功夫,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在审美上体现对经典艺术品格的追求。 B.当今社会,造作概念、闭门造车的书法创新,是缺失文化传统的表现,当下最切实的做法应该而且必然是回归它文化、艺术的传统。 C.线条对于书法极其重要,线条起伏、粗细、曲直、干湿、轻柔、光润的不同变化可以传达书法作者的精神人格,表现其对万物的情思。 D.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寒食帖》,都注入了书法作者浓烈的情感,形成了光耀书法史的个人风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纯生活 冉正万

高三语文期末考试卷

高三第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人:程祖文 2013-01-24 第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世界末日”的梦魇与现实 张田勘 所谓的“世界末日”——地球会彻底毁灭,这并非完全源于玛雅预言,而是综合了古代和现代多种文化和宗教传说而产生的。墨西哥碑铭专家欧布莱孔·克莱林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载有10000多条,其中只有一条谈到2012年,而且这段文字的真实含义是:人们将经历187.2万个日子来到2012年12月21日,这一天,神将从天而降。就连现代玛雅人、危地马拉的玛雅长老皮克顿也表示,他们所说的2012年,指的是人类在精神与意识方面的觉醒及转变,从而进入新的文明。 尽管科学家、文化学者和玛雅人都否认“世界末日”之说,但有电影《2012》的推波助澜,加上最近世界上发生的种种巨大的自然灾难,这一切都不时地让人们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 以去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为例,震级为里氏9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其场景不由得令人想起末日的景象。作为最难以预测和控制的自然灾害,地震造成的伤亡往往犹如世界末日的来临。历史上,1556年1月23日,中国陕西华县发生8.0级大地震,死亡人数达83万余人。地震有感范围波及了大半个中国,这是迄今人类有历史记载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人类经受的灾难不止是地震,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印度洋大海啸等等灾害都触目惊心而重大疾病的迅速传播和流行同样是人类面临的巨大灾难。 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疾病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鼠疫大流行,每次都夺走了 数千万乃至上亿人的生命。其中,第二次鼠疫的大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 人死亡,当时的欧洲人认为那就是“世界末日”的到来。 而有些研究人员从“世界末日”的预言引申出了比较靠谱的种种巨大灾难的诱因:气 候变暖、机器人进攻、核战争和核灾难、全球性流行病大爆发、行星撞击地球等等。 为了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挪威政府投资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这个种子库在距离北极点约1000公里斯瓦尔巴群岛的一处山洞中,可储存450万种约20亿粒主要农作物的种子样本。该种子库也堪称全球最安全的基因储存库,其安全性堪比美国国家黄金储藏库,甚至可以抵御地震和核武器。 建造“末日种子库”,只不过是人类因气候变化可能造成大灾难的一种“备份”做法。真正防范“世界末日”的做法应当是,减少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削减和销毁核武器、严格保证核能的和平利用、研究防范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科学预警和预防措施等。 以核武器和核事故为例,早在多年前,科学家就计算出,美、俄等国家研制的核武 器足以毁灭地球三四次。即使是没有核战争,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处于巨大的毁灭性危机中,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就是先例。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目前全球有450个核电站,而人们对核电站产生的乏燃料尚无法妥善处理,这些核电站和它们的乏燃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危险因素。如果不能保证核电站的安全,人类就可能处于巨大灾难甚至“世界末日”的威胁之中。 所以,“世界末日”并非只是个“传说”,但锁紧“世界末日”大门的钥匙最终还是掌握在人类自身的手中。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第1期有改动) 1.下列各项中。“世界末日”的内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墨西哥碑铭专家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载有10000多条,其中只有一条谈到2012年。 B .“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疾病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