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现代文学三十年之鲁迅 (精选)

现代文学三十年之鲁迅 (精选)

现代文学三十年之鲁迅 (精选)
现代文学三十年之鲁迅 (精选)

主要著作

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16

《热风》五四时对旧礼教旧传统的批判,与复古派的论争。《坟》五四后对中国历史、国民性的解剖。《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五卅运动、三一八惨案中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揭露与抗争,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

《而已集》大革命失败后抗击国民党对革命青年的杀戮。《南腔北调集》对“第三种人”、论语派等的诘难。

《三闲集》 20年代末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二心集》 30年代初对民族主义的斗争,与新月派的论辩。《准风月谈》《伪自由书》《花边文学》

对30年代上海半殖民地商业社会的透视和批判。《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对明清思想文化学术及儒道各家的审视。

《且介亭杂文末编》《附集》抗议国民党法西斯专政,反击中共左倾路线。《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书信集《两地书》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上篇一、《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狂人日记》 (一) 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视角

1、题材: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

2、视角:关注病态社会里人的精神病苦

《药》华家的精神愚昧。《故乡》闰土的心灵麻木。《祝

福》祥林嫂的恐惧。

《明天》单四嫂子的孤独空虚。《在酒楼上》吕纬甫像苍蝇飞回原地的颓唐消沉。《孤独者》魏连躬行先前所反对的一切,看似胜利实则失败的“复仇”。

《伤逝》冲出旧家庭的青年男女,在爱情失去附丽后回到旧家庭中。

——对灵魂的拷问,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的社会,最终指向绝望的反抗。

二) 格式的特别——结构模式与形式手法的创新

1、情节结构模式

1看/被看《示众》系列:表现麻木愚昧的国民性弱点,及对启蒙的质疑批评。《狂人》《孔》《明天》《头发的故事》《药》《阿q》《祝福》《长明灯》《铸剑》《理》《采薇》○

2离去—归来—再离去苍凉的绝望,对绝望的质疑、挑战和反抗。

《故乡》幻景与现实的剥离,由希望而绝望,再度远走。

《祝福》注定要离开的漂泊者,对家乡现实所提出的生存困境的逃避。

《在酒楼上》无可附着的漂泊感。 2、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狂人日记》打破传统小说结构及叙事方式,两重叙述角度及反讽的结构。

《孔乙己》三层结构上外在的喜剧性和内在的悲剧性:孔乙己与酒客之“被看/看”;小

伙计旁观并被看客同化的精神悲剧,隐含作者看。

(

《阿q正传》对全知叙述的嘲弄,从有距离的观照到主体精神、生命体验的介入。

《伤逝》涓生的两难选择,终不免空虚与绝望。《在酒楼上》《孤独者》自我灵魂的对话与相互驳难。 3、继承、突破与创新

含蓄节制、简约凝练的语言。借鉴西方,吸取传统戏剧美术诗歌小说的艺术经验。诗化小说(《伤逝》《社戏》)、散文体(《兔和猫》《鸭的喜剧》)、戏剧体(《起死》)

二、说不尽的阿q:阿q接受史

三、《野草》与《朝花夕拾》 (一) 《朝花夕拾》

1、“闲话风”:作者与读者的精神对话

对“爱”与“死”的追记与思考。自然、率真、亲切的韵味。慈爱柔和中蕴藏着深沉的悲怆。《阿长和〈山海经〉》《从??》《藤野先生》《范爱农》《无常》《父亲的病》

亦有杂文笔法渗透所表现的批判和嘲讽。《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从??》 2、“漫笔式”写法

任心闲谈。题材漫无边际,行文结构随意性,语言“原生味”。

《狗·猫·鼠》

(二) 《野草》

1、“独语体”

心灵的炼狱中熔铸的鲁迅诗。逼视灵魂深处并进行哲理思考。 2、意象:客观形象与主观意趣统一,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

○1生存困境与选择《死火》《影的告别》《过客》

○2个体与他者的紧张关系《这样的战士》《复仇》其一、其二《求乞者》

○3自我命运与形象《颓败线的颤动》《死后》《雪》《秋夜》《腊叶》

3、现实性:对绝望刻骨铭心的体验。《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4、艺术特色:紧张焦灼的创作心态,全新的艺术世界。

充满奇峻的变异,华丽而艰涩,诗化、小说化、戏剧化倾向。下篇一、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

1、时代的忠实记录

中国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现代中国的“人史”。

富于现代性的报刊文体,及时地反映时代、作出评判,并得到反馈。

2、未经规范的自由文体个人性、先锋性与现代性的结合二、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 1、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①“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②知识分子的使命感

揭示现实人生弊病与思想文化困境。批判一切奴役和压迫,为人所难以接受的深刻性和尖锐性。

2、反常规的思维下的犀利与刻毒

①批判心理和灵魂《论“他妈的”》《论照相之类》②“推背式”思考方法《小杂感》

③独辟蹊径的思路《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杀错了人〉异议》

④反常规的联想:神圣的戏谑化、历史与现实重合《小品文的危机》《商贾的批评》《新药》《隐士》《现代史》《看了魏建功的〈不敢盲从〉以后的几句申明》《重三感旧》《“感旧”以后(下)》 3、“贬锢弊常取类型”

①“个”与“类”的统一:抓住本质勾勒“共名”。 2、庄严与荒诞:互补与消解。苦涩的幽默,洒脱后的悲凉。

《补天》女娲的伟大和后人的荒诞。《铸剑》万民观瞻的狂欢消解复仇的神圣。

《理水》夏禹凯旋成为无聊的谈资,上层世界与平民世界的对立以合一为结局。

《非攻》墨子止楚伐宋后一系列的倒霉遭遇。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小杂感》《“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上海文艺之一瞥》《“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命运》《书信360108》

《二丑艺术》“二丑”《一点比喻》“带头羊”《“题未定”草(二)》“西崽”

《答杨村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革命小贩”《书信3605》“革命工头”

《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奴隶总管”《扑空》“洋场恶少”

②“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4、主观性

释愤抒情的歌哭,主客体的融合。

《纪念刘和珍君》在沉默与开口间的困惑,显示内心的痛苦。 5、自由创造的杂文语言

汉语表意、抒情功能的极致。常用“拗体”,打破语言的束缚。大词小用、庄词谐用、雅俗杂用、搭配错位、名词动用、戏仿?? 三、《故事新编》:鲁迅最后的创新之作 1、“起死”:古今杂糅的新阐释。

《补天》女娲创世时的精神苦闷,破坏与创造共生的无奈。《奔月》英雄的平庸化,冷落背弃和倦怠寂寞。对先驱者命运的思考。

《理水》古今一炉的“油滑”。《采薇》“先王之道”的本相。《出关》老子哲学的本质。《起死》神圣哲学的戏谑化。杂文的眼光、手法、语言。

(完整版)现代文学史

现代中国文学史·绪论 一现代中国文学的源流 广义:中国文学史整体认同为现代中国文学的源流 狭义:指与现代中国文学相对关系紧密的此前文学史 (一)中国现代文学直接源于元明清文学: 1、元代文学 汤显祖“尊情说” :以情反理《牡丹亭》 2、明代中叶:王阳明的心学;李贽“童心说” 。 3、晚明公安派主将袁宏道“性灵说”: 4、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颇具现代思想意识的小说。 《红楼梦》中现代思想意识举例: 1、以“情”为核心的人本主义精神 2、现代情爱观、婚恋观: (二)白话的倡导溯源 注意:古典白话与现代白话的不同。 鲁迅《狂人日记》的发表拉开了新旧文学的距离,划分出一种语言的分界。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与历史发展 (一)发生:近代中国救亡运动及文学思潮演变 1、中华民族面临的三重危机: 民族生存危机 封建政治危机 传统文化危机 2、近代中国救亡运动及文学思潮演变 (1)鸦片战争及洋务运动时期(1840--1894) 经世致用文学思潮,“师夷长技以治夷”,中体西用。 (2)维新变法时期(1895――1905): ①维新文学思潮两大观念深入人心: A进化观念:维新派是进化观点主要阐释者和应用者。 B民主自由观深入人心 ②清末维新派的文学改良是文学现代化的最早尝试 1898年开始,维新派先后提出来“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等一系列口号。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格,必新小说;欲新文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 ③西方作品的译介:林纾与“林译小说” 1898年夏,林纾尝试着与王寿昌合作翻译了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逸事》即《茶花女》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3)辛亥革命时期(1906――1916) 文学出现多元化取向,革命的趋势,并成为启蒙的主要手段,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鲁迅《理水》阅读练习及答案

理水(节选) 鲁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 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禹一声也不响。

中国古代文学和外国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和外国文学 一、简答 1、以具体诗句说明《诗经》中赋比兴的意思。 2、以具体作品为例说明《史记》列传写人的艺术成就。 3、《西厢》故事的流传。 4、试论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中的人道主义。 5、试论希腊神话的哲理性。 二、论述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盛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晚唐)”三句妙绝在何处并说明反映了什么样的诗风和时代精神。(中唐的那句忘了) 2、默写并赏析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3、试论《麦克白》和《罪与罚》心理描写的异同。 4、论述川端康成《雪国》中的虚无主义。 文学理论和现当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 寻根文学隐含的读者沉钟社诗无达诂 二、简答 1、试论阿Q的革命观。 2、给出了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论秦观诗的那首,说出出处及自己的理解。 3、王蒙《春之声》的思想艺术成就。 4、“作家根据现实生活熔铸成的个别,应是一个显出特征的、优美的、生气灌注的整体”说出出处及自己的理解。 三、论述 1、用刘勰的六观说评析一部作品。 2、试论韩少功的长篇小说创作。 3、这道题是什么来着...过去那么长时间了忘了,想起来再补上吧~ 四、微型小说评论 林清玄的《送一轮明月》 05现当代 一名解每个5分 语丝体京派《布谷鸟又叫了》《心灵史》 二简答每题10分 1、简评胡适在新诗史上的功过 2、简评《寒夜》中曾树生形象 3、简评《三家巷》、《苦斗》中的周炳形象 4、简评《马桥词典》的创作特色 5、简评郭沫若上个世纪从40年代到60年代的历史剧创作 三论述每题20分 1、结合理论与创作论述现代文学与近代文学的关系 2、结合作品辨析鲁迅与老舍幽默讽刺风格的异同。 3、结合作品评价马原的“叙述圈套” 4、结合作品论述张炜长篇创作的思想艺术特色 05现当代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最终版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乡土小说、东北作家群、语丝社、七月诗派、九叶诗派、象征诗派、新月社、左联、京派、莽原社、未名社、浅草社、沉钟社、湖畔诗社、民众戏剧社、学衡派、甲寅派、鸳鸯蝴蝶派 1、文学研究会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 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2、创造社 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 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3、乡土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乡土小说”是指二十年代在鲁迅小说影响下,一些来自乡村,寓居京沪等大都市的年青人,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制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审美地表现乡村生活的小说。作者主是是文学研究会和未名社、语丝社一些作家,主要有许杰、王任叔、彭家煌等。 4、东北作家群

日本侵入中国东北之后,东北作家大规模流入内地,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小说创作群体。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罗烽等,其中“二萧”是主将。这些作品大量表现东北的文化风俗,表现东北人民在抗战中的“生的坚强”。主要作品有萧红的《呼兰河传》、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端木蕻良的《鹚潞湖的忧虑》等。 5、语丝社 得名于《语丝》周刊。《语丝》创刊于1924年11月,1930年3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散。《语丝》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机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6、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是在艾青的影响下,以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希望》等杂志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青年诗人群。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鲁藜、绿原、冀汸、阿垅、曾卓、芦甸、孙钿、方然、牛汉等人。七月诗派继承中国诗歌会派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强调发扬诗歌的主观战斗精神。 他们以提倡革命现实主义与自由体诗为主要旗帜,在抗战与解放战争中的国统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7、九叶诗派 又称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鲁迅《雪》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雪鲁迅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适明的水晶模样;边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撤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阜已就有悄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5.诗中所表现的江南雪和朔方雪的美,有怎样不同的特色?(4分) 16.关于江南雪和朔方的雪,作者是怎样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的?(4分) 17.写江南雪和朔方的雪与表现作者思想倾向有什么关系?(4分) 18.江南雪的“美艳”具体表现在哪里?作者从哪些角度表现朔方雪的形态和气势?(4 分)15.(4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充满生机;朔方的雪独立不羁,撼天动地。一是优美,一是壮美。 16.(4分)江南的雪虽然滋润美艳,充满生机和乐趣,但是雪罗汉的消失使人产生美好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于是自然进入对朔方雪的描写。可以说写雪罗汉成为连接二者的桥梁,在内容和结构上起着由此及彼、承上启下的作用。 17.(4分)写江南雪的特质,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美景及雪中欢乐的怀念之情,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的追求;由于现实的社会环境太寒冷太黑暗,所以写朔方的雪奋飞的雄奇景象,体现了作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的人生观。作者以江南雪的优美衬托朔方雪的壮美,从而突出表现了对壮美的战斗生活的追求。 18.(4分)“美艳”表现在雪野中的宝珠山茶、单瓣梅花、蜡梅花和雪下面的杂草上。描绘形态: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描画色彩:灿灿地生光;状写气势:蓬勃奋飞,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勾画空间:无边的旷野上,凛冽的天宇下。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精品教案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评价鲁迅。 2.思考怎样看待像鲁迅作品这样的“经典”的问题? 3.了解这篇回忆录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七十年来,崇拜鲁迅的人说他是位斗士、勇士、先驱、导师、革命家,说他是愤怒激烈、疾恶如仇、“没有半点媚骨的人”;厌恶鲁迅的人,则说他心胸狭窄、不知宽容、睚眦必报、有失温柔敦厚的人。总之,这些正反两面的印象与评价,都仿佛鲁迅是个很凶、很严厉、不 通人情的人。那么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在中小学,普遍存在着老师怕教、学生怕学鲁迅课文的现象,“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这则由来已久、流传甚广的校园民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对鲁迅课文 的头痛。鲁迅的一生,是在同旧中国专制统治势力的坚韧抗争中,不断地被诬蔑,历尽艰辛 度过的。他说过:“我一生中,给我大的损害并非书贾,并非兵匪,更不是旗帜鲜明的小人,乃是所谓‘流言’。”鲁迅生活的几十年里,生活、学术、政治,各方面的流言,无中生有,捏造事实,横加罪名,恶意传播,连年不断地袭扰着他,严重地伤害他的身心。流言的阴影,围困笼罩了鲁迅的一生。这些流言并没有使鲁迅的历史价值稍有减损,相反,更使后人看到 鲁迅的伟大。检点历史,是对鲁迅最好的纪念。 二、介绍鲁迅生平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 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 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 1 / 3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析:《读书杂谈》(鲁迅)阅读练习及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读书杂谈 鲁迅 ①说到读书,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 ②所谓职业的读书,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 有些危险的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③嗜好的读书,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我想,凡嗜 好的读书,性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扣智识。嗜好的读书,就如游公园似的,随 随便便去,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 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 或者变成苦事了。 ④因为出版物大多,读者不胜其纷纭,便渴望批评,批评家也便应运而起。 批评这东西,对于和这批评家趣旨相近的读者,是有用的。但中国似乎应该暂作别论。往往有人误以为批评家对于创作是操生杀之权,占文坛的最高位,就忽而变成批评家。但是怕自己的立论不周密,使主张主观,有时怕自己的观察别人不看重,又主张客观;有时说自己的文章中全是同情,有时将校对者骂得一文不值。凡中国的批评文字,我总是越看越胡涂,如果当真,就要无路可走。印度有一个 比喻:一个老翁和一个孩子用一匹驴子驮着货物去卖,货卖了,孩子骑驴回来, 老翁跟着走.但路人责备他不晓事,叫老年人徒步。他们便换了一个地位,而旁 人又说老人忍心;老人忙将孩子抱到鞍上,看见的人却说他们残酷;于是都下来走,不久,又有人笑他们是呆子,空着现成的驴子却不骑。于是老人对孩子叹息道,我们只剩了一个办法了,就是两人抬着驴予走。无论读,无论做,倘若旁征 博访,结果是往往会弄到抬驴子走的。 ⑤我并非要大家不看批评,不过,看了之后,仍要看看本书,自己思索,自 己做主.看别的书也一样,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含答案

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9 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人,原名张乃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 1935年12月,萧红的中篇小说《生死场》以“奴隶丛书”的名义在上海出版,在文坛上引起巨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萧红也因此一举成名。1940年12月20日,写完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她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与萧军、白朗、舒群等人在抗日演出团体“星星剧团”中担任演员,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日。1936年6月15日,与鲁迅、茅盾、巴金、以群等六十七位作家联合签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反对内战。1942年1月病逝于香港。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 1.求学时期 1892年,11岁的鲁迅就读于家乡绍兴的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家乡的三味书屋,进入金陵的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并改名为周树人。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铁路学堂。1901年毕业,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爱读新思想的书,尤其是翻译的小说。 2.留学日本 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两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现代医学。一年后,便从学校退学。他本人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及此事,称自己是因为受到一部日俄战争的纪录电影片里,中国人围观日军杀害中国人情节的刺激,认为“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于是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阅读训练(含答案)

阅读训练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 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大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 “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2019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实践作业

1.鲁迅在小说、散文、散文诗、杂文创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请任意选取一个方面,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其成就的体会。 (1)鲁迅在小说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他的小说集《呐喊》、《彷徨》等等。 (2)题材开掘的深刻性,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的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例如:《呐喊》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阿Q正传》,这部作品它“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阿Q 的性格极其复杂:他质朴而又愚蠢,受尽剥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视现实,他对权势者有着本能的不满。阿Q由于受剥削受压迫而要求革命,又因为受愚弄受毒害而落后,最后还是被迫害致死。阿Q其实只是旧中国的一个贫苦农民。在未庄,阿Q连姓赵的权利都没有。他专做短工,穷得只有一条“万不可脱”的裤子;他是弱者,受了他人欺负却又要欺负比他更弱小的小D;深重的愚弄毒害更使他愈发麻木愚昧。他的“革命行动”竟是去静修庵里胡闹。所以说,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地位并沉溺到更为屈辱的奴隶生活中去了。这部作品就表现出了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民族责任感,表现了他对中华民族的深深热爱。他的言语犀利,他的作品也尖锐有力评击地评击了不合理的封建制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的作品也被誉为彻底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声春雷。 (3)情节、结构的独特性。鲁迅的小说结构形成了“看/被看”和“离去—归来—离去”的典型模式。

(4)叙事结构的独特性。鲁迅有意识的发展了“小说叙述者”艺术。例如:《孔乙己》的技巧之妙不仅在写出了孔乙己这一难忘的形象,还在于“小伙伴”这个不可信赖的叙述者。整个故事是由咸亨酒店一个小伙计用某种嘲讽的口吻叙述的。鲁迅的这一叙述结构大大深化了故事的浅层意义,使我们对启蒙文学的理解深化了。 2.张爱玲是一位拥有众多读者的作家。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其艺术特点,并尝试指出其不足。 (1)艺术特点: ①张爱玲文笔冷静,小说常用第三人称即“他”来描写,以一种全知的视角来叙述,小说中虽然没有掺杂太多作者个人的情感,但是感情基调悲凉。如《金锁记》中一开头从月亮写起,“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比眼前的月亮大、白、圆;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来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着凄凉。”小说中的曹七巧用“三十年来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然而'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人还没完——完不了。” ②喜用比喻反讽等手法。张爱玲小说的语言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大量的运用比喻,对照、反讽、色彩描写等手。如《金锁记》中借七巧的媳妇芝寿眼睛有段描写:“窗外还是那使人汗毛凛凛的反常的明月——漆黑的天上一个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阳。屋里看得分明那玫瑰紫绣花椅披桌布,大红平金五凤齐飞的围屏,水红软缎对联,绣着盘花篆字。梳妆台上红绿丝网络着银粉缸,银漱盂,银花瓶,里面满满

近十年鲁迅与外国文化比较研究综述_一_

〔收稿日期〕1999-05-15 〔作者简介〕易木(1942-),男,河北玉田人,研究员、文学硕士,主要从事鲁迅研究。 *此文是笔者撰写的《近十年鲁迅与外国文化比较研究综述》第四部分,第一、二部分已在《鲁迅研究月刊》1999年第3、4期发表,题中“外国”指法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美国。  【学术史论】 近十年鲁迅与外国文化比较研究综述 易 木1 姜英东2 (1.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1;2.辽阳市文化局,辽宁辽阳111001) 〔关键词〕鲁迅;比较研究;文化 〔摘 要〕近十年来,学术界对鲁迅与法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美国诸国文化的比较研究,具有鲜明的特点:研究重心由以往的与俄苏比较向与英、德比较转移,由与古典比较向与英、德比较转移,由与古典作家的比较向与现代作家的比较转移,由具体文本比较向作家整体精神世界和个性特征比较转移,研究主体则由中老年学者向中青年学者转移。 〔中图分类号〕I210.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198(2000)01-0123-07 1 近十年鲁迅与法国文化的比较研究,较之鲁迅与英国文化的比较研究,明显薄弱,且仍主要局限 于鲁迅与波德莱尔的研究。张挺的《波特莱 尔及其〈恶之花〉与鲁迅及其〈野草〉之比较观》 较有特点:将两位作家的生平遭遇、情感历程亦引入文中进行比较,清晰地揭示出两作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触及了比较研究更高层次的命题——文学发展规律的问题。李铁军的《惨白与忧郁:在废弛的地狱边沿——〈野草〉与〈巴黎的忧郁〉比较研究》 提出,鲁迅与波德莱尔在相同的“艺术感应期”内,有着相同的创作倾向,但却显示出不同的艺术个性:一个从废弛的地狱边沿走出,一个却永远留在了那里。对于具体作品的比较分析亦较细致。黄乔生的 《鲁迅、波德莱尔及世纪病》 通过鲁迅收藏的波德莱尔著作(日、德文版)与鲁迅作品的比较,考察了鲁迅所受波氏之影响,认为两者都并不只是考虑个人,更关心全体,探究病因及治疗之法,只要还有人受着痛 苦的折磨,他们心里也就不可能不感受着“人间苦”。此文是较为标准的影响研究论文:重史料的勾稽探寻,以明影响发生的轨迹,又重视作品内容的“类似再现”。 马为民《罗曼?罗兰与〈阿Q 正传〉及 其他》!披露了罗曼?罗兰写给《欧洲》负 责人建议发表《阿Q 正传》法文译文的信 的全文,介绍了这封信的发现经过,以及法国鲁迅研究的情况。文中说,法国鲁迅研究专家米歇尔?鲁阿夫人领导的鲁迅研究小组同我国复旦大学合作,拟用十年时间出齐法文版《鲁迅全集》。 — 123—

“回忆鲁迅先生”阅读训练及答案

“回忆鲁迅先生”阅读训练及答案 第12课《回忆鲁迅先生》同步测试 第一部分: 1.本文作者是现代女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等。 2.本文以记实的笔法,对鲁迅先生生前的一些生活琐事进行了翔实的叙述。说说从下面句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①“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②“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3.课文中的哪些细节给你的印象较深?简要谈谈理由。 4.文中描写鲁迅先生的书桌,对突出人物形象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词语“整整齐齐”、“压”、“站”用得贴切。请说说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5.读完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萧红女士的这篇文章,相信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更加具体、更加深入一些了。请用几个较精练的句子概括

一下鲁迅先生在你心目中的形象。 读选文,回答问题: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 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 “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吃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 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也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

外国文学对鲁迅狂人日记的启示及影响

贵阳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毕业论文 外国文学对鲁迅创作《狂人日记》的启示及影响 站点名称:贵阳学院锦屏站点 学生姓名:吴来凤 班级: 2011级 学号: 指导教师:杨再成 时间: 2013年09月25日

目录 标题 (1)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1) 正文.....................................................................(1-7)参考文献: (7) 论文/设计评审表 (8)

外国文学对鲁迅创作《狂人日记》的启示及影响 [内容摘要]: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小说的“表现的深刻和格式的特别”,从发表后就立即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而后几十年里,研究者一直对此有很大的争议,《狂人日记》的表现手法确实别具一格,与中国的传统小说迥然不同,追溯其小说《狂人日记》的格式,大多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或启示,其文风多有摄取外国文学多样性营养而自成一格。作家作品的创作,有分寸的吸收并融合一些适合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本文着重从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尼采的《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俄国的安特莱夫与迦尔询作品来分析外国文学对鲁迅创作《狂人日记》的启示及影响,对于研究鲁迅小说手法的运用和艺术格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外国文学鲁迅创作启示和影响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由于“表现的深刻和格式的特别”①,一发表立即引起极大的反响。此后几十年,研究者对这篇小说一直有很大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倒不在其思想内容方面,对于这篇小说反封建的主题命意,人们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问题在于对狂人形象的认识方面:有人认为是真狂,作品写的就是一个疯子;有人认为是假狂,主人公其实是个战士;也有特别的看法。凡是种种分歧,我看恐怕主要是由于对这篇小说格式和手法的理解不同所致。鲁迅说过:“我的来做小说,也并非自以为有做小说的才能,只因为那时是住在北京的会馆里的,要做论文罢,没有参考书,要翻译吧,没有底本,就只好做一点小说模样的东西塞责,这就是《狂人日记》。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也没有,” ②一九三五鲁迅再次谈到《狂人日记》等小说创作时说,这些作品因“‘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然后这激动,确是向来怠慢了介绍欧洲大陆文学的缘故。一八八三年,尼采也早借了苏鲁支的嘴,说过……。但后起的《狂人日记》有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却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也不如尼采的超人渺茫。”这两段话提供了鲁迅《狂人日记》所受外国文学影响的一些线索,常为研究引用,《狂人日记》的格式手法确实别具机杼,不但与传统小说迥然不同,与鲁迅后来所写的小说也各易其趣。如果我们追溯一下《狂人日记》的格式是如何形成的,到底受外国文学哪些影响,但人们一般对于果戈理的影响注意较多,而对尼采的影响不太注意,特别是除到别的什么外国作家的影响,就更少考察。其实,《狂人日记》所受外国作家的影响是多元的,除了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 填空题:1.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杂志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 2.凌吉士是由作家丁玲创立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人物形象。华威先生是张天翼《华威先生》的人物形象。(2人均为左联作家)戴望舒《雨巷》(成名作),《望舒草》(作品集)。 3.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闻学社团是1921年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等12人。 4.创造社于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的成员郭沫若、张资本、郁达夫和成仿吾等人。 5.左联于1930年在上海成立,事先,冯乃超、沈端先(夏衍)、冯雪峰与鲁迅商谈,共同开过以“清算过去和确立目前文学运动底任务”统一了思想,后来,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 6.鲁迅思想:个性主义“图强”精神--“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受尼采思想影响);后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 7.“乡土文学派”是在鲁迅的影响下成立的一个小说流派。 8..1921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沉沦》(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版的第一步短篇小说集。 9.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一九一八年五月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狂人日记》,此后,《呐喊》和《彷徨》两个小说集的出版现实了现代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1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垦新诗处女地的是胡适,1920年他出版了新诗集《尝试集》但真意义上的第一本新诗集要算是郭沫若于1921年出版的《女神》。 11.(茅盾)沈雁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蚀》,原稿笔名为矛盾,后由叶圣陶改为茅盾,该著作包括三个系列中篇,分别是幻灭、动摇、追求。 12.茅盾的小说处女作是《蚀》,其是有三个系列中篇幻灭、动摇、追求所构成的,他最著名的两个短篇散文是《风景谈》《白杨礼赞》。{链接:爱情三部曲是《雾》,《雨》,《电》巴金;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巴金} 13.80年代寻根小说代表人物有韩少功《爸爸爸》,贾平凹,王安忆《小鲍庄》,阿城《棋王》等人。 14.七月诗派:以胡风主编的《七月》和《希望》等刊物为主要阵地的一个现实主义抒情诗派,主张发扬“主观战斗精神”。 15.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描绘了的潘先生是一个带有浓厚小市民气味的卑锁形象,他苟且侥幸,表里不一。 16. 30年代戏剧曹禺《雷雨》,《日出》均为现实主义。40年代钱钟书《围城》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张爱玲主要作品有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作品《金锁记》(可以称之为“女性情欲的研究”)和小说《传奇》与散文《流言》,有着现代都市小说特征。 17.红色经典:写解放战争的《红日》,《红岩》;写农民(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的《红旗谱》,《创业史》(梁三老汉,梁生宝)柳青;写(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青春之歌》。简称“三红”一创一歌。 17.建国后,对《武训传》,《红楼梦》,胡风有批判。 18.莫言的抗日故事《红高粱》主人公人物形象自尊自信坚韧不拔与表现中华民族血性性格。 名词解释:

高二《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评价鲁迅。 2、思考怎样看待像鲁迅作品这样的“经典”的问题? 3、了解这篇回忆录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七十年来,崇拜鲁迅的人说他是位斗士、勇士、先驱、导师、革命家,说他是愤怒激烈、疾恶如仇、“没有半点媚骨的人”;厌恶鲁迅的人,则说他心胸狭窄、不知宽容、睚眦必报、有失温柔敦厚的人。总之,这些正反两面的印象与评价,都仿佛鲁迅是个很凶、很严厉、不通人情的人。那么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在中小学,普遍存在着老师怕教、学生怕学鲁迅课文的现象,“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这则由来已久、流传甚广的校园民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对鲁迅课文的头痛。鲁迅的一生,是在同旧中国专制统治势力的坚韧抗争中,不断地被*被诬蔑,历尽艰辛度过的。他说过:“我一生中,给我大的损害并非书贾,并非兵匪,更不是旗帜鲜明的小人,乃是所谓‘流言’。”鲁迅生活的几十年里,生活、学术、政治,各方面的流言,无中生有,捏造事实,横加罪名,恶意传播,连年不断地袭扰着他,严重地伤害他的身心。流言的阴影,围困笼罩了鲁迅的一生。这些流言并没有使鲁迅的历史价值稍有减损,相反,更使后人看到鲁迅的伟大。检点历史,是对鲁迅最好的纪念 二、介绍鲁迅生平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

鲁迅故乡阅读题答案鲁迅故乡阅读训练及答案

鲁迅故乡阅读题答案鲁迅故乡阅读训练 及答案 鲁迅《故乡》阅读答案:《故乡》——鲁迅笔下的故乡,‘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所有的现实冲破记忆,梦醒了,故乡变变得更加遥远了。关于鲁迅《故乡》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参考和学习!希望同学们在作者的笔下找到更多的共鸣,更加理解作者理解他的怀念之情!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阅读题目: 1.“我”对闰土的影像“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你能说说此变化的原因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这地步”指;“一气”的含义指。 3. 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句子中的词语或短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中两个“生活”的词性相同,都是名词。 b.句中两个“生活”的词性不同,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必读作品和参考文献

一、必读作品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周作人:《人的文学》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林纾:《致蔡鹤卿太史书》 蔡元培:《答林琴南书》 沈雁冰:《文学与人生》、《文学研究会宣言》 成仿吾:《新文学的使命》 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 胡适:《蝴蝶》、《一颗星儿》、《人力车夫》、《威权》 沈尹默:《月夜》、《三弦》 刘半农:《叫我如何不想她》、《相隔一层纸》 郭沫若:《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夜步十里松原》、《天狗》、《太阳礼赞》、《炉中煤》、《匪徒颂》、《屈原》 汪静之:《伊底眼》、《蕙的风》 冰心:《繁星》第1、7、10、75、131首、《春水》第5、105首 冯至:《蚕马》、《十四行集》一、十五、十七、二十七 宗白华:《夜》 李金发:《弃妇》、《有感》 闻一多:《忆菊》、《死水》、《发现》、《口供》、《心跳》 朱湘:《采莲曲》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云游》、《火车擒住轨》 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在酒楼上》、《示众》、《伤逝》、《孤独者》、《无常》、《死火》、《影的告别》、《腊叶》、《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野草>英文译本序》(建议通读《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与《野草》) 庐隐:《海滨故人》 许地山:《缀网劳蛛》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王鲁彦:《菊英的出嫁》 台静农:《拜堂》 废名:《竹林的故事》 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 鲁迅:《灯下漫笔》、《春末闲谈》、《秋夜》 胡适:《差不多先生传》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喝茶》、《谈酒》、《苦雨》、《乌蓬船》 俞平伯:《清河坊》 冰心:《往事》其二之八、《山中杂记》之七、《寄小读者——通讯七》 朱自清:《背景》、《荷塘月色》、《春》、《匆匆》、《给亡妇》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 田汉:《获虎之夜》 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 茅盾:《从牯岭到东京》

鲁迅对现代文学史的贡献

鲁迅对现代文学史的贡献: 狂人日记是中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他以其全新的创作方式新颖的小说形式,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独特的意识流的手法,表相出了封建家庭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凸显了中国现代人的初步觉醒,小说已经发表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标志着现代文学史上的小说的成熟. 其次,包括狂人日记在内的呐喊彷徨小说集也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不但成为现代小说的开端,而且是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 在创作方法上,鲁迅开创了多种创作方法的源头。孔乙己,明天,祝福,离婚等表现出了清醒的现实主义的特征,肥皂,白光则有心里剖析的色彩,狂人日记是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的完美结合,鲁迅的小说具有复调的特点. 在艺术表现上,也有许多创造,A艺术风格多样化,整体上采用白描的手法,但也不乏孤独者,伤逝等的抒情小说,有高老夫子,肥皂这样的讽刺小说,有社戏,故乡这样的乡土小说,孔乙己外在的戏剧性中蕴含着深切的悲哀,B在格式上,鲁迅更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他的小说每一篇有一篇的形式,狂人日记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日记体的形式和独特的意识流的手法,孔乙己采用了截取人物生活片段来概括其一生,药从时间的中间处起笔,C”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用画眼睛勾灵魂的典型化手法表现出在典型背景下的典型人物D从叙事的角度来看,有第一人称有第三人称,也有同时运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E从时间的顺序上来看,有顺叙有倒叙F从情节上看有单线又复线. 鲁迅1907年在河南杂志上发表的四篇文研论文:咤摩罗诗力说,人之历史,咤科学史教篇,咤文学偏至论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篇 散文集:野草集朝花夕拾 代表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伤逝,阿Q正传 初期白话诗中胡适的作用: 1916年前后,胡适提出了作诗如作文的诗学观念,希望以自由之文破除传统诗歌的清规戒律对诗情的束缚,要求以白话文来代替文言诗词。 后来,他又提出了诗体大解放的口号,要求把从前一切束缚自由的枷锁镣铐一并打破,有什么话说什么话,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只有这样才能有真正的诗情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亮出文学革命的旗帜后,于同年2月发表了白话诗八首,这是最初公开发表的白话诗的尝试之作,之后引发了一大批文人如周作人,李大钊等纷纷进行白话诗创作,使新诗在文学史上的正统地位以立。 胡适是中国新诗的倡导者与探索者,他提出了写“具体性”和“能引进鲜明扑人的影像的新诗,倡导了新诗运动。 1920年3月,出版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到1922年便发行到了第四版 在艺术上,胡适创造了以通俗明白为主要特征的胡适之体,影响一大批文人志士学习。在社会了掀起了学习新诗的热潮 文学研究会: 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五四新文学革命后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2、代表作家有许地山、茅盾、冰心、朱自清等人3、重要刊物:文学旬刊,小说月报4、理论主张:为人生的理论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承接了文学革命中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