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从机会主义到能力主义—民企如何突破成长瓶颈

从机会主义到能力主义—民企如何突破成长瓶颈

从机会主义到能力主义—民企如何突破成长瓶颈
从机会主义到能力主义—民企如何突破成长瓶颈

从机会主义到能力主义—民企如何突破成长瓶颈

美国动画片《狮子王》里有一段情节,土狼们躲在阴暗的角落里,羡慕地看着狮子们在阳光明媚的大草原上,威武地、自由自地的捕食,不禁非常感慨:我们是生活在食物链的下游啊。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中国的民营企业就有点像是《狮子王》中的这些土狼,在全球的产业链上只能吃点残羹冷炙,他们多么羡慕像索尼、微软、通用这些公司健康的生存方式啊!

经过20年的洗礼,中国的民营企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但现在普遍感到成长的瓶颈和成长的极限,他们正面临一次艰难的转型,如果转型成功,他们有可能会成为自由自在的狮子,如果转型不成功,要么恐怕只能像土狼一样艰难度日,要么被淘汰出局。

中国民企成长瓶颈的三种表现

第一种情形,有很多的民营企业长期处在产业链的最下游。比如说,简单的组装与装配,中国的VCD、DVD、电脑等行业大抵如此,核心的知识产权都掌握在上游的跨国公司手中,自己只能赚个加工

费。由于处在产业链的下游,就意味着产业的门槛不高。当这种行业有钱可赚的时候,就会有大量企业蜂拥而上,结果导致供大于求,而且各个企业的产品基本没有什么差异,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恶性的价格战。

到了这时候,行业内所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会成为难题。这种处于

产业链末端的布局,导致企业根本没有核心的技术能力来保护和支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种情形,企业在产品线里也是居于下游。

很多企业不仅在产业链里居于下游,而且在产品线上也是居于下游。就像电视机行业,中国电视机的制造能力是世界第一,但生产的大多是低端产品,我们的电视打不进欧美的高端市场,而日本的高档产品仍然控制中国的高端市场。结果就是,索尼公司卖一台彩电的利润是中国企业一台彩电利润的10倍。这也造成企业无法形成积累,也就没有了未来成长的基础。

成功经验无法拷贝到新的市场

第三种情形,有些民营企业已经在一个比较小的市场区域内或某一个产品领域做到领先者的地位,但这时发现,成功的经验无法拷贝到新的更大的市场或新的产品领域。

有的企业在一个省到几个省,或者在全国市场都是领导者,但缺乏一种向更大的空间去延伸的能力,它的能力无法将它在现有市场的成功拷贝到其他市场。

国内饲料业中,目前形成了一些区域性寡头,它们很想走出去,但是积数年之力,几乎是无功而返。这里面当然有很多原因,我觉得与其说是产品技术的落后,更不如说是营销管理的落后。也就是说,无法驾驭全国

性营销关系。

中国的家电企业在中国市场已经居于绝对的控制地位,像电视机,就产品而言,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但在进入国外市场的时候,碰到的困难很大,花了很多精力,很难打进国外的营销网络。

从产品角度看,许多民企都遭遇到了多元化的陷阱。无论是以品牌延伸方式的横向扩张,还是以垂直整合方式的纵向扩展,常常以失败告终。多元化失败的背后,隐藏的是深层问题。

成长的极限

为什么韩国掌握全球竞争力的速度比中国企业快

为什么中国企业成长到一定程度就成长不了,从根本上说,是能力的匮乏和能力的缺陷。回顾中国企业的成长背景,我们会发现,中国市场的发展是一个从封闭到相对封闭,从半开放到开放的过程,而中国市场13亿的人口已经构成一个巨大的机会,这和韩国企业的环境不同,也正是这种不同导致中国企业掌握全球竞争力的速度不如韩国企业。

中国家电企业的竞争力,为什么赶不上三星、赶不上LG?

韩国不是个大国,只有2千多万人口,国内的空间是不能让大企业生存的,这就决定了韩国三星这样的企业,一开始就必须是出口导向的。就像一个小鱼池,养不了那么多的鱼,这时候,象三星这样的大鱼,为了求生,就必须游向大海。这种国外市场开拓的艰难及顾客的苛刻要求,所带

来的巨大压力,便直接成为企业生存的危机。这样,企业的产品、技术乃至管理模式就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来适应国际标准。

韩国企业从一开始就是基于能力主义的,必须到国际市场上和别人真刀真枪地决斗。比如,三星的微波炉,开始是靠GE给它下订单,GE给的订单要求非常苛刻,用我们中国人常形容的就是“时间紧、任务多、要求高”,三星正是在这种洗礼中迅速不断成长。

而中国企业面对的是半封闭、半开放的市场,这就使得中国企业只要一开始就率先抓住机会,在机制上、在文化上、在管理上超越一点点,就能取得成功,而这种成功并不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国际竞争力。

机会主义成功造成企业的核心能力无法递升

中国企业由于采用机会主义的策略得以成功,于是造成能力低下,有如下表现:

一、企业的核心能力组合里面,中国企业所具备的能力是数量级较低的。企业的能力是一种组合,一般来说包括:

1、核心技术能力、创新能力。

2、大规模制造能力,或柔性制造能力。

3、营销能力。而我们的中国企业一面是在高速成长,同时却又往往没有任何真正的核心能力,即使具有一些能力,也只是营销能力。

在改革开放初期,因为外国企业不了解中国国情,中国企业基于中国本土的能力,尤其是营销能力是一个稀缺的本领和资本,于是在短期内就能获得巨大成功。但现在当企业的发展要求把核心能力从营销能力转换成技术能力,或者是高标准的制造能力的时候,这种能力的递升就发生了困难,形成短板现象制约企业的发展。

二、原来有优势的能力,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已不具有能力落差了。当别人不断进行模仿、学习、适应后,就把企业原来具有的能力落差迅速瓦解掉了。原有的竞争能力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已经不适应。

中国企业的江湖绝技走到了末路

中国的家电企业和日本的家电企业是最早开展国际竞争的,在国际市场已经历练了几十年的日本企业的打法象是太极拳,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看上去似乎软绵绵却又威力很大。中国企业发现,这个太极拳我是学不过你了,因为小时候没有练过功,现在错过了年龄,再想从基本功开始练起已经来不及了,怎么办呢?我就用江湖绝技,先是迷踪拳、再是九阴白骨爪,再换一套程咬金的三斧头,一套套别人从没见过的江湖绝技搞得外国企业疲于应付,这个时候,中国的企业获得了迅速的成长,中国家电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迅速上升,日本家电业步步后退。

但时间长了以后,人家发现还是自己这套太极拳基本功强,功底厚,你的招数虽多,内力太差,我只要稍作变化,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这样,太极拳就显示出与时俱进的功力了。这个时候,中国企业发现外企卷土重

来,曾经被逐出中国冰箱市场的外企,像伊莱克斯在冰箱市场不断攻城掠地,戴尔电脑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中国企业的江湖绝技走到了末路。

从机会主义向能力主义转化的关键点在哪里

第一方面是思维缺陷:捞浮财的思维方式。

很多创业者在过去的环境中积累起来的战略思维能力成为新的环境中企业成长的限制性因素。过去企业是在投机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会的是短期的、投机式的思维,是捞浮财的思维,而不是建百年根基的思维。

这种捞浮财的思维表现在资源的配置上,就是不肯在基本能力上下功夫。企业如果要在一个产业里做深做透的话,有一些技术的关口一定要解决,但如果你避实就虚,碰到难题就躲,东边生意不好做,就去捞西边的浮财,就去进行横向的扩张的话,这种多元化就表现为一种盲目的、无序的扩张。而在营销上往往表现为一种泡沫式的自欺欺人式的膨胀。

第二个方面的能力缺陷就是:重业务轻管理,迟迟没有建立管理的基础性平台。

包括基础的流程构架,人力资源的管理体系如激励、薪酬、考核机制,基本的组织规则如职能定位、职责分解、分权、决策机制,运作规范和流程,很多企业在这几个方面的管理平台是滞后的。

之所以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首先的原因是在观念上没有清晰的认识,其次是因为很多企业以自身的资源能力确实找不到解决的方法。

企业在成长初期都是业务导向的,这一点并不奇怪,但如果在效益好的时候迟迟没有建立管理的基础性平台,等到企业利润已经下滑的时候,再来进行重新架构,很可能会为时已晚。

第三个方面是组织学习很差,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上。

中国企业对所雇员工的管理培训非常少。企业自身不懂得如何建立一套结构化的又很细致的训练体系。而社会上,目前所提供的更多是基础性的管理教育,而不是面向企业的差异化的、能够解决问题的这样的培训。有些企业的管理培训已经进入误区,把MBA误等同于管理培训的全部。

跨国公司成熟的管理培训体系能够打造出一批一批成熟的经理人,但中国企业经理人员的成长却非常困难,尤其是无法批量化。没有后备的经理队伍,这成为中国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巨大瓶颈。

突破企业成长瓶颈的三个命门

一、产权清晰、股权分散的结构对企业成长是有利的

第一个问题是产权结构是否开放。一个产权没有开放度的企业,是没有吸引力的。现在有的员工不愿意在国企工作,很大原因是因为产权不清晰,但很多人也不愿意在私人企业打工,因为他总觉得是在为某一个人卖命,久而久之,容易心理不平衡。

据我对很多企业的了解,员工比较喜欢给那些股权比较分散的企业打

工,就是产权要清晰,但股权要高度分散,这样,他就不觉得是对某个人服务了,他比较喜欢说我给某某公司打工,而不是说给某某打工。当这个公司的产权分散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资本实际上社会化了,他会觉得,我是为社会打工,为社会做贡献。

要想摆脱产权完全由某个老板私人所有的问题,就需要把公司的产权设计成开放式的,尤其知识型的企业,就更应该这样,比如慧聪商情公司,郭凡生等几个股东占50%多的股份,其余的归战略投资者,同时,他公开宣称,他分红只分10%,相关的帐目向中高层公开,这样就用分红机制实现了产权的开放性,增加了中层员工的参与度,提高了中高层的稳定性。

二、宋江文化必须打破

第二个问题是企业的文化结构必须开放。中国很多企业在创业时有着文化上的同源性,比如是一个家族成员共同创业的、或者是一帮同学一起创业、或者高层领导全部来自同一个地区,这种企业,都或多或少形成一种宋江文化,聚一百单八将的土围子情结。

这种文化结构往往开放性不足,最终表现在对人的不开放,所以也就难以形成企业持续的活力。

三、让企业的智慧超越老总的智慧

第三个问题是智慧结构必须开放。智慧结构就是指决策能否善于吸收外界的智慧源泉。比如,一个服装企业的老板出身于服装设计师,以前还

做过模特,他可能会设计出非常好的衣服款式,但是,他作为一个企业的一把手,关键是要考虑如何使企业在100年当中能有不断的创意源泉。

这种智慧源泉,与很多企业的智慧结构相关。很多企业不善于把

组织内部的智慧积聚和共享,尤其是很多创业型的企业家,不善于将过去积累的经验,一些只存在于老板脑子中的经验和一些秘招总结提升出来。这些东西,别人是看不出来的,只有把它格式化,变成系统知识,才能成为企业组织智慧的一部分。

对于吸纳外部的智慧,更是许多企业一直想要尝试却又很难成功的一件事,开放智慧结构实质上就是开放权力结构。有些老板在请入职业经理人任总裁,自任董事长的时候,却并不放心,不愿把权力交出来,结果总裁变成了一个陪吃陪喝的礼仪首相。

浅析民营企业面向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浅析民营企业面向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论文类别: 战略竞争 民营企业属于个体私营企业的体制范畴。因此,民营企业的兴起,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实施,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立了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把民营经济由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提升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表明了我国民营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的不断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形成越来越强的经济实力,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宏观格局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新的一个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已然成为全球不可遏制的发展潮流,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也使得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遭遇愈来愈严峻的挑战,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作为在市场机制下通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和努力摸索刚刚炼就了一身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基本本领的民营企业,如何保持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在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格局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我国最终实现经济的振兴和全面繁荣作出举足轻重的贡献,应该是每一个民营企业管理者在定位企业的发展战略中最应高度关注的课题,从长远看,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入一个新的世纪的时候,面对令人眼花缭乱,变幻莫测的经济全球化景象和接踵面至,目不暇接的一波又一波推动经济出现超常规发展的新技术革命,关注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实现将我国带入经济强国的最终目标,尤其显得意义深远而重大。在此,本篇将分四个部分,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展开描述:

一、私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沿革及应有的地位评价 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经过二十年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占份额也越来越大,尤其是民营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中的绝对主力,更是发挥的其不可抵估的作用。在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民营经济占我国工业总产值的份额为0.7%,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但是二十年后的1998年,也就是党的十五大提出撁裼檬俏夜缁嶂饕迨谐【玫闹匾槌刹糠謹从而跨越了仅仅作为摴兄凭帽匾暮陀幸娴牟钩鋽的时候,民营企业事实上已经靠自己的实力和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及经济建设的发展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因此民营企业在我国的市场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必然结果。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1998年底,我国私营从业者为7800余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的近12%;实现产值11800亿元,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近12%;消费品零售总额近13000亿元,占社会总销售额的44%;实现税收700多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近10%,目前,我国私营企业达到100多万户,个体工商户3000万户左右,私营经济积累注册资本达到13000多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占有10000亿元,因此,毫不夸张地说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私营经济,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年国企面临困境,为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失业问题,民营企业成为安置失业人员的重要途径,有近600万下岗职工

11-40. 企业可持续发展要突破五大瓶颈

40.企业可持续发展要突破五大瓶颈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如今的市场竞争残酷程度已非昔日所比,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等闲视之。 市场竞争演绎的结果总是以少数卓越的公司脱颖而出,大多数企业在竞争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或成为长不大的“小侏儒”,或在竞争中惨遭淘汰。 据壳牌石油公司一项研究表明,排名美国《财富》杂志全球500强的企业从产生到衰亡,平均寿命只有40~50年,美国大约有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岁,只有2%的企业寿命能达到50岁。 另据调查资料显示,中国大企业平均寿命只有7~8年,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 事实上,企业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完全不同,受到的影响因素也不同,必须要针对性的解决关键问题,特别是要突破不同的发展瓶颈,才可以获得持续的增长。 我们可以简单的把这些因素归结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五大瓶颈”,即“创业瓶颈、业务瓶颈、管理瓶颈、机制瓶颈、创新瓶颈”。 创业瓶颈 创业企业的初期考虑更多的问题是是如何生存下来,并可以得到发展。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业务方向选择 包括选择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进入哪个市场?市场容量、发展趋势和竞争状况如何?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等等。 ●资金链问题 企业初期创立时,大多需要投入一定量的资金进行研究开发、产品生产、市场推广、人员招聘和培训等,而产品或服务所产生的现金流和利润回收相对要滞后。因此,企业在创业阶段如何能保持资金链的完整将非常关键。 ●信念危机 企业在初创时期,发展前景不明朗,企业支付给员工的薪酬水平也不高,员工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存在迟疑的态度。在这个阶段,如何吸引、保留人才,增强核心人员的信心和信念,共同与企业发展成长也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我们称以上三个问题为“创业瓶颈”,这是企业在创业阶段矛盾最为集中的三个问题。

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对策

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对策 软件学院:俞晨昊李灿锋经济与管理学院:王松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民营经济迅速崛起,由所谓的“边缘经济”逐渐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营企业也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在辉煌的背后,我国民营企业也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挫折,尤其是大部分的民营企业都有着不能持续发展的特点,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稳定的发展。本文从民营企业理论内涵出发,通过具体的案例仔细研究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促进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案例;困难;制约因素;对策 引言 在中国,我们拥有一个强大的国有资本集团,它们构成了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本支柱力量,与此同时,国际资本则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要借助的重要力量,所以一直受到税收等多个方面的优待,而萌芽于民间的民营资本力量则在成长的过程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从1978年开始,中国的经济就出现了每隔三五年发生一次大调整的规律,每当此时,必有宏观调控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出台,而每次调控的重点对象,必定为民营资本。中国的民营企业就是在这种政策法律的边缘化的状况下艰难的成长起来的。 本文在通过许多具体案例的分析中,探索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同时根据文献的资料得出民营企业发展的几大阶段,分析了影响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且提出对应当下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民营企业的定义和范围 “民营企业”的首次出现是在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这一文件中。但是我国对民营企业的界定并不确切,从广义上看,民营只与国有独资企业相对,而与任何非国有独资企业是相容的,包括国有持股和控股企业。因此,归纳民营企业的概念就是:非国有独资企业均为民营企业。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民营企业”仅指私

民营企业的成长与展望

No. 第2008-13号 2008.11.25 民营企业的成长与展望 1.民营企业的成长 2.民营企业的发展背景 3.主要民营企业案例 4.处于经济萧条期的民营企业 作者:邱罡(Gang Qiu) 首席研究员 孙晓菲(Xiaofei Sun) 研究员 审阅:刘晋硕(Jinshuo Liu) 首席研究员 ※若有疑问,请与邱罡联系:gang.qiu@https://www.docsj.com/doc/fd5848852.html,

《 摘 要 》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民营企业快速成长以及不断提升的经济地位得到了广泛的关注。2008年中国大型民营企业联想入选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企业500强排行榜中。在中国GDP中民营经济所占比重也从2000年的55%上升到2006年的67%。 20世纪80年代,经济转型期的种种机会促使民营企业多元化或专一化发展。2005年2月公布的“非公经济36条”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由此民营企业迅速发展。近年来,大型民营企业为提高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开始注重战略并购,除国内并购外还积极寻求海外并购、国际品牌收购等。 从一些民营企业案例来看,身处技术密集型电信产业的华为从一开始就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生存的根基,把技术领先作为公司发展的动力,将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从而在2007年超过北电成为全球第五大电信设备经销商。2001年成立的尚德公司通过在新兴产业不断地技术创新,成长为全球备受瞩目的新兴企业,在2007年进入了世界光伏产业前三强。1999年成立的蒙牛集团则依靠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拥有了奶源及品质优势、优秀人才和企业文化优势、技术创新能力等核心竞争力。目前蒙牛集团已成长为中国乳制品领先企业,但近期由于三聚氰胺事件,蒙牛的销量急剧下滑。此外,国美电器通过分析市场环境,锁定有高成长潜力的行业,采用符合自身发展的家电销售战略,从而取得成功。上世纪80年代,家电市场物资短缺、渠道单一、利润率高,国美通过并购等垄断了市场,并在价值链上取得了话语权,控制供应商价格,向供应商摊派费用,大打价格战等一系列手段保证了企业赢利的大幅增长。目前,国美已从最初拥有一家小个体电器商店发展成为在全国280多个城市拥有直营门店1200多家的集团企业。 今后民营经济仍将在中国经济各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与管理能力也将逐渐增强。此外,资金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能源短缺以及人民币升值等问题,使民营企业面临着国内外的巨大压力。对此,民营企业应寻找与外资企业并购、合作等发展战略。

突破中小企业发展瓶颈部分讲座笔记

突破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中小企业的激情和蓬勃的生命力使其成为市场中的“快鱼” 。然而,有关调查表明: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由以前的5.7 年缩短到现在的 2.4 年。 那么,我国中小企业的寿命为何越来越短?中小企业又如何才能突破成长中遭遇的发展瓶颈呢?怎样才能确保自己企业的发展速度总是快于竞争对手呢? 这一讲重点阐述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常见的16 个问题以及相应对策。问题一:合伙人不对劲,不敢王佐断臂王佐断臂是中国的一个成语,讲的是当初投靠岳飞的王佐,为了说服一个金兵里面的人归降,所以把自已的一条手臂砍掉,来获取金人的信任。我们用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必要的时候要牺牲一条臂膀。合伙人如何不对劲,在中小企业里面,一开始的时候总有几个好朋友,好同学或是亲戚,做为我们的合伙人。但是在企业组织里面,我们没有那么多兄弟,也没有那么多朋友,在竞争的组织里面,我们只有工作。所以不管这个人以前是不是同学,是不是朋友,是不是亲人,我们只问他对组织有没有贡献,当初大家一起打拼的,大家一起拿钱做了一个企业,其实到了以后会慢慢发现,这个人不太适合当合伙人。 一、什么是好的合伙人?合伙人应该同舟共济,像在一起划船,应该是一条心。好的合伙人应该具备这几个特点:第一,与你互补。合伙人之间在能力上、知识结构上互相补充。如果合伙之间优点、缺点都一样,那就产生不了共振效应。 第二,能与他人共事。好的合伙人不只是要跟你好,一个合伙人通常是主管,尤其是当初打天下的,这种合伙人很容易最后变成高级主管。不是总经理就是副总经理,不是厂长就是副厂长。如果合伙人就跟合伙人之间关系很好,交情还不错,一旦到了底下的员工,就不一样了,这就叫做没有跟其它的人有共事的机会。其实合伙人是要带着全体员工工作的。只有几个合伙人处得来,员工跟他处不来,这个严格讲起来不像是一个正式的合伙人,到是像一个出资人。 第三,有市场经验。搞企业就是要做生意了,最好就是合伙人当中,至少有一两个有市场经验,在别的公司做过人家的高级主管,或者是重要的管理者,如果两三个合伙人大家都有钱,都从家里掏钱出来工作,开个公司,结果没有一个做过市场,也没有一个有这方面的经验,这样的合伙或者是这样的组织里面,我们就缺乏那种领导大家一起做市场的人。这样对合伙事业来讲,就好像对未来有点茫然的感觉。 第四,对公司多点贡献。合伙人不只是出力气就算了,因为如果合伙人统统都是出嘴巴,出力气,你会发现对公司的向心力不会很够。因为一个人很奇怪,他只有拿点钱才会对公司特别在意,所以第四点最好对公司多点贡献。尤其是资金,这件事情不见得一定要说明公司缺钱,倒是要说明一个人拿钱和不拿钱,对公司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这个合伙人如果愿意给公司贡献一点资金,这个合伙人如果跟你在条件方面互补,这个合伙人如果跟你一样对待员工,这个合伙人能够有一点市场经验,这个叫做标准的合伙人。这只是一个前提,问题是不是每个合伙人都是这样的。 二、如果合伙人不对劲,怎么办? 第一步,首先要注意合伙人的过去。等到人家已经变成我们的合伙人的时候,我们才开始来研究这个合伙人好不好,我觉得

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重庆聚融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对全县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的汇报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各级各部门把民营经济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解放思想,强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民营企业得到了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我公司也深刻感受到了上级各部门的关怀,现站在民营企业的层面上就全县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作如下 汇报。 一、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资金紧张。 除少数几个大企业外,资金短缺仍是当前影响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最突出的问题。一些企业产品销售形势很好,发展前景也非常可观,但由于缺少资金,很难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更谈不上扩大规模。也有的项目,因为资金困难建设工期一拖再拖,不能按时投产。 (二)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虽然忠县政府近年来十分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并且在乌杨开发了新的工业园区,但是园区承载平台建设滞后,加之地方一些钉子户不服从地方征地政策,存在征地难的现象,致使一些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企业的一些早已敲定的好的项目迟迟无法动工,不能按照规划稳定发展。

(三)民营企业不公平待遇仍然存在 在具体的立法和政策中还残留着不少对民营经济不公 平的待遇,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在市场准入方面,虽然放宽了民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等九大领域,但由于民营企业自身人、财、物等方面的实力不够,实际上仍被拒之门外,且部分行业仍然存在保护主义。在赋税方面,个人独资企业难以享有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对民营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另一方面又向企业主征收个人所得税,双重税制不符合公平待遇。 (四)思想观念滞后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形态对非公有制经济有种片面认识,其次我县多数群众思想闭塞,对外界缺乏了解,缺乏信息,无门路或者根本不会干,这也是束缚我县民营企业发展的原因之一。另外,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做不大,虽然有个别企业做得非常成功,达到了较大规模,但总体而言,民营企业无论是平均资产规模,还是平均销售收入总额,都是比较小的。民营企业做不大,虽然有多种原因,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民营企业自身怕做大,民营企业家怕做大后有风险,这最终束缚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五)民营企业缺少优秀的人力资源 一是我县处于两翼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生活环境、

突破发展瓶颈

突破发展瓶颈 谈PCB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 一、PCB产业发展简史: 电路板成为电子产品的部件或称之为足件,是半导体技术的衍生技术产品,只要有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连接,都要用电路板。1947年,美国航空局和国家标准局发起PCB制造首次技术讨论会,归纳出:“涂料法、喷涂法、化学沉积法,气相镀膜法、模压法、粉压法”6种工艺方法为较可行规模比生产法。8年后,1955年,电解铜箔,压延铜箔工艺成熟。可满足规模生产一致性要求。层压板的粘合程度,可靠性,电性能稳定技术成熟。铜箔蚀刻法减成法工艺成为PCB制造基础工艺而用于工业化生产。上世纪60年代,孔金属化技术成熟,加成法工艺和减成法工艺。以40年代汲取相关产业工艺技术而转化到PCB生产的工艺组合应用。双面板实现了大规模生产。西方国家在50年代普及彩电到家庭,在60年代通讯产业进入数字化时代即可看到PCB制造业已成为电子产业中重要的产业链。70年代,在双面板工艺技术基础上,多层板、挠性板、陶瓷板、金属板工艺产生。电子产品的微缩。小型为信息产业形成提供了技术支持。80年代,在PCB板上安装元器件的插装工艺被表面安装工艺品 SMB工艺替代。PCB生产的可靠性保证进入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阶段落。90年代以来,高密度、积层、超薄成为PCB工艺的技术主流。即电子整机厂家在连装线上采用“RUM”连装工艺(全自动插件封装)。适应BUM工艺要求是衡量印制板生产企业技术先进

性的标志。1994年,美国成立互连技术研究协会,正式提出“HDI”-高密度互连新概念。能称得上“HDI”工艺水平的电路板要求为:微导通孔,?≤?0.15,肓孔。孔环径≤?0.25,线宽距≤0.075。接点密度在每平方英寸130点。布线密度每平方英寸117条线。二十一世界的PCB技术方向就是“HDI”技术。也称“BUM”技术。PCB产业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发展至今的六十年。已从朝阳产业转变为传统产业。这一产业的实出特点是自然科学中的应用技术无一不被吸收到这一产业链中,故行业中资深人士称:“看的薄板一块,厚纳百科全书。” PCB产业的市场需求量趋势。从近十年历史综合平均。单面板增长率13%。双面板增长率20%。多层,柔性自2000年后超过多单。2004年起增长率近30%。PCB产值与电子整机产品值之比称之为印制板投入系数。2000年,全世界PC总产值为380亿美元。2004年为450亿美元。2005年为480亿美元。2006年预测超过50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为5%左右。PCB 产业的年产值总量分布,第一位是美国,第二位是日本,第三位是中国,第四位是台湾。预测中国2006年PCB产值约为100亿美元。PCB产品结构分布,单面板生产量第一位是中国。柔性第一位是日本,多层第一位是美国,预测中国以2007年起,产值总量上双面,多层产值按30%增长率发展。加上单板生产能力。中国的PCB产业的年产值将上升为全球第二位。中国的PCB制造业历径二十年惨淡经营。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环境和整体实力。各种经济性质的PCB企业将在新的市场格局形势下展开新一轮的春秋战国之战。

4-第三章、政府补助对民营企业可持续成长理论分析

3、政府补助对民营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影响理论分析 相关理论: 1、委托代理分析 委托代理理论产生的基础是非对称信息的博弈。非对称信息是指参与某项活动的参与者获得的而另外一些参与者无法获得的信息。委托代理关系是指某个或者某些行为主体根据某种契约(包含显性的和隐含的契约),雇佣、指定另外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提供服务,被雇佣的行为主体代替前者进行决策,并根据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数量获得相应的报酬。以上关系中的授权者及委托人,后者即代理人。但是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存在不一致,委托人和代理人追求的是各自利益的最大化,显然这会导致委托人和代理者的利益冲突。如果委托人不能利用合理的制度来对代理人进行监督,代理人可能会产生投机行为,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并有可能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政府对企业进行财政补助的过程中就存在明显的委托代理关系,政府将资金补助给企业,作为委托人,政府希望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使国民经济实现增长,并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企业作为代理人可能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为了自身目标的最大化而没有合理的、按照政府期待的方式进行使用,甚至在某些民营企业中代理人就是民营企业的经营者,经营者的投机行为会同时对委托人(政府)和企业的利益造成损害。所以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机制来监督企业的行为,防止政府利益受到损害;或者对企业实行合理的激励,是企业更合理的使用政府补助。 2、信息不对称分析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时,不同的参与者对信息的了解村子差异性。能够充分掌握信息的参与者,往往能够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谋求有利地位,而不能充分把握信息的参与者,一般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由上述委托代理理论可知政府补助企业的过程中,政府是委托者,企业是代理者,两者之间可能会存在信息不对称。当政府给企业补助一些资金后,资金流向了哪里、企业是如何使用这笔资金的以及企业使用这笔资金的效果和效率如何,这些信息政府都不可能完全获得。当政府不能完全掌握这些信息时,企业就有可能做出损害政府利益的行为,或者利用这种信息的不对称,骗取政府的补助资金。 所以政府在对企业进行监督时,应该尽量打破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使企业使用补助

浅析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民营企业面向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民营企业属于个体私营企业的体制范畴。因此,民营企业的兴起,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实施,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立了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把民营经济由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提升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表明了我国民营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的不断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形成越来越强的经济实力,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宏观格局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新的一个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已然成为全球不可遏制的发展潮流,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也使得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遭遇愈来愈严峻的挑战,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作为在市场机制下通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和努力摸索刚刚炼就了一身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基本本领的 民营企业,如何保持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在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格局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我国最终实现经济的振兴和全面繁荣作出举足轻重的贡献,应该是每一个民营企业管理者在定位企业的发展战略中最应高度关注的课题,从长远看,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入一个新的世纪的时候,面对令人眼花缭乱,变幻莫测的经济全球化景象和接踵面至,目不暇接的一波又一波推动经济出现超常规发展的新技术革命,关注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实现将我国带入经济强国的最终目标,尤其显得意义深远而重大。在此,本篇将分四个部分,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展开描述: 一、私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沿革及应有的地位评价 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经过二十年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占份额也越来越大,尤其是民营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中的绝对主力,更是发挥的其不可抵估的作用。在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民营经济占我国工业总产值的份额为0.7%,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但是二十年后的1998年,也就是党的十五大提出撁裼檬俏夜缁嶂饕迨谐【玫闹匾槌刹糠谨从而跨越了仅仅作为摴兄凭帽匾暮陀幸娴牟钩鋽的时候,民营企业事实上已经靠自己的实力和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及经济建设的发展作出了无可 替代的贡献,因此民营企业在我国的市场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必然结果。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1998年底,我国私营从业者为7800余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的近12%;实现产值11800亿元,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近12%;消费品零售总额近13000亿元,占社会总销售额的44%;实现税收700多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近10%,目前,我国私营企业达到100多万户,个体工商户3000万户左右,私营经济积累注册资本达到13000多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占有10000亿元,因此,毫不夸张地说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私营经济,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年国企面临困境,为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失业问题,民营企业成为安置失业人员的重要途径,有近600万下岗职工被私营企业所吸纳,极大地帮助了国企下岗职工失业的严重问题,支持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正常实施并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私营

中小企业如何突破发展管理瓶颈

中小企业如何突破发展管理瓶颈对于国内众多的中小商贸型企业来说,基本上是创业初期靠的机遇与实干,企业随着时间的发展,市场的竞争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应对变化的市场并在变化的市场中快速发展?成为他们关注的问题。 关注小型商贸企业的三类人 我们知道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基本要素。对于小型企业来说,内部主要存在以下三类人员:第一类:业务熟手。这类业务人员有几种:一是经过几年的市场磨练,已经对业务的各个环节非常熟悉,自己的观点与公司现阶段的思路不相符合,这时候,它们更想要的事谋求更高的发展平台,不服从公司管理也就正常了;二是由于自己掌握的业务资源比较多,如终端网点,重点客户等,进而有些自持功高,不愿意服从公司的正常管理(当然也许公司在管理上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这两种类型的员工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业务熟练,熟悉公司的运作流程,基本上掌握了公司的业务核心。 这类人员如果离开公司,会为公司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和间接的损失,主要表现为:如果进入竞争对手那里去,他必定会把公司内部的信息或多或少的透漏出去;把现有客户带走,造成客户流失;如果这些业务骨干自己单干,那对公司的威胁也是不可忽视的。 第二类:新进业务人员,他们好管理,但业务不熟练。对于这类人员也有几种类型:一是刚进入社会,好学上进,但业务上不熟练,如果公司不能提供完善的培训和教育,他们就会变得彷徨、迷茫;二是做过其他业务跳槽过来的,虽然销售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但还要知道隔行如隔山,他们进入新企业必定有一个熟悉的过程。这两种新进业务人员企业最怕的就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的和公司的内部影响,逐渐的熟悉了业务,甚至可以独档一面的时候,他们又离职了,这个时候公司损失的是时间、市作者:USER

突破中小企业发展瓶颈

突破中小企业发展瓶颈 一、合伙人不对劲———不敢王佐断臂 合伙人应该是一条心,站在同一条船上。 好的合伙人应该:a.与你互补;b.能与他人共事;c.有市场经验;d.对公司多一点贡献—尤其是资金。 选择合伙人:a.注意他的过去。b.如果进来,发现不好,重新界定他的职权。 c.如果发现还不行,就除了股权以外,免除一切职务。 d.如果第三点行不通的话,就召集股东(董事)会协商,必要时解散。 问题:合伙人如果是你的亲人?守业更比创业难! 首先,我们不要将自己的亲人一开始就弄成高级主管。自己的亲人,应该从一个中阶主管干起,甚至从低阶主管干起。第二个,自己的亲人适合做什么,一开始就要把话说清楚,不要等到他不适合的时候,才发现。第三,如果的自己的亲人出现问题,应该立即召集起来,提出警惕或警告。最后实在不行,就需要请求离开。因此,不要随便用自己的一个亲人,很靠近自己,做一个很高的职位,很容易让外面的人感觉到公司里高级职位都是自己的亲人在做,让人有挫折感,很容易让人才外流。 二、追求时髦管理论点——又想“开明”,又想“人本” 要点:好马被人骑——企图成为员工的朋友。 提到儒家思想,孔子和孟子,但是在管理的时候要先用法家的思想,法家最重要的就是规范,先把规矩统统做好,接着就是儒家,强调做人的道理。然后才是墨家强调兼爱天下,摩顶放踵。最后才是道家最高的老庄玄学,无为而治。 精明的老板:(1)不必做个“好人”;(2)不必标榜“开明”,强调“人本”(3)不必太在乎员工是否“喜欢”你。 一个公司的一个老板,就要小心员工有没有好好的做事。建议(1)、无论你何时离开公司,都要清楚地告知离开多久,目的地哪里,如何联络。(2)、你不在的时候,指定一个代表充当信息(知会)集中区。(3)尽可能亲自坐镇,至少外出前把工作交代清楚。(4)定期且出其不意地检查你公司的营运状况。(5)开除员工决不能手软。 在财务制度里,注入“内部控制系统”。 三、事必躬亲或多头马车——组织架构与指挥系统一片混乱。 要点:当你的船越来越大的时候,你需要的水手和军官就越来越多,你自己也不可能再去擦甲板了。 家族或中小企业的问题: a.内举与外聘的冲突; b.私产与公款的矛盾; c.股权与分红的并容; d.独断与制度的调和; e.经验与知识的区别; f.短期(利润)与长期(发展)的想法。 一个新的分公司应该:(1)有合适的、可以独挡一面的经营者; (2)在最短的未来,能够自给自足;(3)拥有当地资源。 4、选择地点 要开个分公司: (1)选择地点前,要先做普查(consus) (2)办公与生产区域不要太过分离 (3)实施货仓(depot)计划,要注意运送与经销商管理 (4)生产地点迁移时,要避免重复投资或闲置设备

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全)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O年来,在中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地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地增长速度地同时,我国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地变化,逐步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地经济制度.其间,中国民营企业挺立潮头、异军突起,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结构地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可或缺地推动力量,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地作用. 整体来讲,民营企业地变迁经历了从早期地个体户开始,转而为变种地合伙企业、集体企业,再到法律认可地私营企业.再演变为公司制地企业,逐渐走上资本运作地国际化道路.这一系列地发展,与国家政治气候这个大环境地变迁息息相关.可以说,民营企业发展地每一步.都在政策法律文件中落下有迹可循地脚印.因此,考察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地历史,必须与我国特定地政治环境相联系.民营经济是本文研究了民营企业存在地优势及问题,并针对其存在地问题提出了相应地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研究和思考企业文化文化建设 目录 内容提要: .............................. I 一、绪论 (1) (一)民营企业地概念 (1) (二)我国民营企业地特点 (2) 1.具有企业家创业精神特点 (2) 2.完全地市场导向 (2) 3.具有灵活性和竞争性 (2) 4.家族式企业、非法人治理制度 (2) 5.管理不完善 (3) (三)我国民营企业地发展历程 (3) 1.创业阶段:敢为天下先.“四千”精神 (3) 2. 守成阶段:科学管理.团队精神 (3) 3. 创新阶段:哲学头脑利他精神 (4) 二、我国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地重要意义4 (一)民营企业地发展有助于建立和完善充满竞争活力地市场经济体制5(二)民营企业地发展能够增加就业机会,稳定社会秩序.5 (三)民营企业地存在和发展有助于依靠技术创新,推动社会技术进步5(四)民营企业地存在和发展能够多出口创汇,发展对外贸易.5 (五)民营企业地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积极地作用6

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和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和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时间:12-03-20来源:职称晋级网作者:代写职称论文点击:591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成长壮大起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主力军。然而,也有一部分民营企业只是“昙花一现”或经营“步履维艰”。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民营企业的总体规模和实力仍然很弱,在技术设备、管理水平、人员素质、战略规划、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与国外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何促进民营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民营企业发展的理论综述 (一)民营企业的概念 民营企业即民间自主经营的企业,或称“个人私有制企业”、“体制外企业”,它是指那些在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过渡的历史进程中,自发成长起来,基本上不受传统体制(农业文明方式的或计划管理的)管理的企业。在我国广义的民营企业包括:个体经济、私营企业、外资经济、民营科技企业、国有民营企业(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民营企业的重要作用民营企业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民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表现出了公有制经济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城乡就业人员,减轻了社会的压力。其次,民营企业的发展缩短了城乡之间的距离,带动了相关经济的发展,给国有企业带来了压力,从而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特点 从行业分布来看,受市场准入和自身力量的局限,民营企业虽分布在大部分工业行业,但真正占有较大比重,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行业主要集中分布在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竞争性强、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行业。据全国工商联开展的2002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1.2亿元以上的民营会员企业调研分析结果显示,达到这一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以纺织服装鞋帽和机械设备电子等传统制造业和商业、房地产、建筑等传统服务业较多,重工业、装备制造业、新型服务业等行业民营企业较少。有些地方民营企业产业结构趋同,形成同类企业对原料、资源、市场的过度竞争,使利润率逐年下降。 从科技含量来看,大多数民营企业发展主要依托的是经营方式灵活、劳动力廉价等优势,生产装备、生产方式、产品技术含量都还处于较低水平,科研开发能力不足,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 从经营方式来看,民营企业较多的是采取粗放式的经营模式,特别是企业在进行原始积累的初始阶段,有的为追求短期目标,急功近利,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强,存在着高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的问题。 从企业生命周期来看,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5000家民营企业,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只有430家,其余91.4%的企业已烟消云散;生存期超过8年的企业仅占总数的3%左右。 从地区差异来看,东部地区发展快于中西部地区。据调查,截止2001年底,东部地区

突破企业发展瓶颈的有效方法

如何突破企业发展瓶颈 大多数中小企业在经历了快速增长期后,便陷入了长期停滞发展不前的状况。如何解决危机,将成功之路走下去,成功突破制约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瓶颈,成了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小企业在发展遭遇停滞不前的情况后,往往会出现一些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经常表现为:缺乏目标、员工积极性下降、销售下滑、激励失效、缺乏创新、内部争斗、职权不清、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等。然而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简单的将这些问题归因与经营管理中的例常性技术问题,比如销售、创新(思维)、技术、服务、制度等。解决手段过于单一,通常是针对表面问题仓促制定对策,而最终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有效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针对表面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思路有明显的缺陷,被视为促使过去成功的一些因素过早地被排除在外。岂不知随着企业规模和所处环境、时机的变化,许多过去成功因素反而成了限制企业发展的绊脚石。一般来说企业的过去越是成功,企业发现此类的问题性就越低。下面就将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进行分析: 一、促使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必要因素 中小企业创业初始,力量比较薄弱,主要依赖创业者的能力和眼光。经过我个人多年来的总结发现,促使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必要因素如下: 勤奋:几乎是所有成功企业家的普遍特征,企业家在巨大的热情和远景的鼓舞下,身先士卒直接介入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正握并了解经营中的所有重要环节。 自信:使创业者从容面对风险,坚持原则和信念,勇于面对各种挑战,在关键时刻不动摇。 快速反应:善于把握各种稍纵即逝的机会,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有很强的敏感性,能够快速抓住主要问题进行灵活对应,决策准确,行动速度。 创业团队:有一些志同道合的事业伙伴,沟通迅速有效,相互充分信任,彼此有较高的谅解度,能形成发展中强大的团结力量,无论从精神上或是技术上支持公司迅速成长。 快速增长的市场:创业者往往有独特的预见性,选择进入细分市场往往还没有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竞争者,而这些市场又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有利于小型公司的发展。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加大,并且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民营企业更善于捕捉市场信息,具有更灵活的经营机制,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但是在辉煌的背后,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挫折。 因此本文首先从民营企业理论内涵出发,研究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分析。 指导教师意见 不需要本页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所在系(所)意见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摘要(2字居左)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加大,并且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民营企业更善于捕捉市场信息,具有更灵活的经营机制,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但是在辉煌的背后,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挫折。大部分民营企业显示出了各领风骚三五年、不能持续发展的特点,从而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国企改革已经被公认为我国经济中最紧迫的问题之一,而且始终没有找到很好的出路。 因此,本文首先从民营企业的理论内涵出发,研究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回顾了不同时期民营企业的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重要因素;并且针对不同的因素提出了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分析。 关键词: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

民营企业要摆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fd5848852.html, 民营企业要摆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余燕坤 来源:《经济师》2008年第11期 摘要:文章主要探讨在低成本时代基本结束的条件下,民营企业如何摆脱困境,实现可 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摆脱困境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11-236-02 近来,民营企业的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主要是《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用工成本上升,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成本压力加大;人民币汇率加速升值和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加重了出口企业的经营困难;“从紧”的货币政策,使民营企业资金短缺加剧。这四个方面的重大压力几乎同时作用于民营企业,使许多民营企业陷入困境,部分企业停工停产,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民营企业如何摆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民营企业和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 一、结构转型帮助民营企业过难关,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 大力发展服务业能为部分民营企业转产、转型创造一条新的出路。制造业与服务业相比,服务业对资源的消耗和对资金的需求要比制造业低得多,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减轻原材料价格上升和融资成本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压力。 中国现在基本具备向服务型转型的条件。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过了3000美元这个门槛的国家基本上能实现以服务型经济为主导的结构转型。按10%增长率计算,中国今年人均GDP为2780美元,加上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因素,中国人均GDP会接近或超过3000美元。中国人均GDP的实际水平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年城市化提高率为0.8%-1.0%),都客观地要求中国经济向服务业转型。民营企业的转型应同国家经济转型相协调,应在国家产业转型大方向下,实现民营企业的产业转型。

浅析民营企业新时期可持续发展战略

前言 民营企业属于个体私营企业的体制范畴。一直以来,民营企业在为国家和社会增加税收和提供就业岗位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有了较大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亮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大,民营经济进入了优化提升和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少数企业不断尝试,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然而,更多的企业局限于各种因素,依然滞后不前。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市场挑战,如何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实现新的飞跃,是当前中国民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内涵 1.1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战略(简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其内涵与特征也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和探讨,尽管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和公认的理论模式,然而其基本含义和思想内涵却是相一致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2 如何理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描述,国内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如刘力钢教授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此外,孙孝科等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根据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经营条件,长期安全和稳定地生产经营,全面持续提升企业生存与发展质量,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协同优化的发展。 综合学界的研究,本人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应包括如下特征: 1)长期性。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具有诞生、成长、成熟和衰亡的过程。如果企业想持续发展,必须保持长期存在性。 2)成长性。即企业的规模和财富长期内要不断的增长,如果保持不变或缩小,不能称之为可持续发展。 3)竞争性。即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各方面的能力应得到进一步提升,如获取和控制市场或资源的能力,创造财富的能力,创新能力及对环境的应变能力等,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综上所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较长的时期内,通过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使企业的规模和财富不断增长,竞争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中小型家族企业如何突破发展中的瓶颈相关范文

中小型家族企业如何突破发展中的瓶颈相关范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篇一:突破中小企业发展瓶颈突破中小企业发展瓶颈一、合伙人不对劲———不敢王佐断臂合伙人应该是一条心,站在同一条船上。好的合伙人应该:a.与你互补;b.能与他人共事;c.有市场经验;d.对公司多一点贡献—尤其是资金。选择合伙人:a.注意他的过去。 b.如果进来,发现不好,重新界定他的职权。 c.如果发现还不行,就除了股权以外,免除一切职务。 d.如果第三点行不通的话,就召集股东(董事)会协商,必要时解散。问题:合伙人如果是你的亲人?守业更比创业难!首先,我们不要将自己的亲人一开始就弄成高级主管。

自己的亲人,应该从一个中阶主管干起,甚至从低阶主管干起。第二个,自己的亲人适合做什么,一开始就要把话说清楚,不要等到他不适合的时候,才发现。第三,如果的自己的亲人出现问题,应该立即召集起来,提出警惕或警告。最后实在不行,就需要请求离开。因此,不要随便用自己的一个亲人,很靠近自己,做一个很高的职位,很容易让外面的人感觉到公司里高级职位都是自己的亲人在做,让人有挫折感,很容易让人才外流。二、追求时髦管理论点——又想“开明”,又想“人本” 要点:好马被人骑——企图成为员工的朋友。提到儒家思想,孔子和孟子,但是在管理的时候要先用法家的思想,法家最重要的就是规范,先把规矩统统做好,接着就是儒家,强调做人的道理。然后才是墨家强调兼爱天下,摩顶放踵。最后才是道家最高的老庄玄学,无为而治。精明的老板:(1)不必做个“好人”;(2)不必标榜“开明”,强调“人本” (3)不必太在

突破中小企业成长的人才瓶颈

突破中小企业成长的人才瓶颈 ——来自温州模式发祥地瑞安的人才战略调研报告 王鑫华 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SMEs)因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贡献(其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60%、40%和60%左右,吸纳城镇就业人口75%以上)而备受关注,更因为平均寿命不足3年,每年倒闭近100万家的“惊人速度”而引起广泛而深入的讨论。面对高贡献率和高死亡率的“双高”对立数据,成百上千的文章连篇累牍地将矛头直指融资问题、战略问题、创新问题、品牌问题等等,但是对于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人才而言,相对较少涉及。笔者有幸参与了瑞安市人民政府人才兴市战略研究课题,对瑞安市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略见端倪,拟从人力资源的视角对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人才瓶颈问题展开具体分析,期望能为瑞安市乃至整个浙江省在帮助中小企业突破人才瓶颈的环节上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瑞安隶属于温州地区,是“温州模式”的发祥地,凭借其市场主体的先入优势以及浙江省各级政府较为宽松的扶持政策跃然登上中国经济舞台,在整个浙江乃至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目前瑞安光登记在册的企业数目就达到27000之多,他们更是创造了年GDP超200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的辉煌业绩。然而,这一组经济数据代表的只是瑞安的过去,它能预示瑞安的未来发展吗?面对杭州的萧山、无锡的江阴以及同城兄弟乐清等这些“后起之秀”,瑞安“温州模式发祥地”的先入优势已经荡然无存,因为前者的经济发展步伐已经将瑞安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在“新温州模式”百花齐放的今天,“小作坊”式的传统温州模式的桎梏仍然束缚着瑞安的中小企业发展。“瑞安中小企业为什么做不大?”“是传统的小农思想在束缚着企业家的头脑吗?”瑞安市上到政府官员下到企业员工似乎都满是疑问。 我们同样带着这个疑问深入到各类企业中去,在经历一系列访谈之后,我们发现,无论是大型企业的企业家还是中小企业主,都非常一致地肯定了“人才问题”是企业目前碰到的最大难题。以华峰为代表的大型企业集团难以引进高层技术开发人才;以博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中小企业极度缺乏研发人才;以华滨为代表的汽配生产企业对高级技工的需求已经到了决定企业是否能够持续发展的地步了。当然,相比之下,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人才危机要比大型企业严重得多。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瑞安企业的人才难题呢?在审视了政府政策、配套条件、企业环境、人居环境、企业内部管理等多个因素之后,我们发现瑞安市政府在帮助广大企业引进人才的力度上已经相当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瑞安市人才引进工作的几个亮点 1)人才引进投入力度加大:对于引进人才的户籍问题一路开绿灯,包括亲属就业、子女就 学等各方面都给予优惠措施;专门建造人才公寓,凡是符合人才条件的一律分配住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