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XX 学院

教学大纲

体育系2012级体育教育专业

2013级专接本

课程名称:运动生物化学

任课教师:XXX

2014年2月24日至2014年6月29日

XX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运动生物化学

课程代码:108011106S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36

学分:2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

先修课程: 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体育科学学科之一,也是体育科学中应用基础性的学科。本门学科是应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人体运动时机体的化学组成、化学变化、能量转变和运动能力的发展与变化,并应用这些规律为运动实践服务的一门科学。

2.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运动生物化学基本理论、概念和方法,熟悉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人体的生物化学变化特点,能应用运动生物化学的理论方法指导训练和体育锻炼,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体育教育专业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3.课程任务:使学生明确运动生物化学的学科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运动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化学的原理与方法,从分子水平探讨运动与身体化学组成之间的相互适应,运动过程中机体物质和能量代及调节规律,并学会应用理论指导运动实践活动,为增强体质、提高竞技运动能力提供理论和方法。

二、教学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一)理论部分

绪论

1.教学容:

一、运动生物化学的概念与任务

二、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与展望

三、学习运动生物化学的意义与方法

2.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发展、现状及展望;了解运动生物化学在体育科学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树立整体观、动态观,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生命、看待运动人体。

第一章物质代与运动概述

1.教学容:

第一节运动人体的物质组成

一、组成人体的化学物质

二、运动对人体化学物质的影响

第二节物质代的催化剂——酶

一、概述

二、酶催化反应的特点

三、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四、运动与酶适应

五、运动与血清酶

第三节运动时物质代

一、糖代

二、脂质代

三、蛋白质代

四、水代

五、无机盐代

六、维生素代

第四节运动时机体的能量代

一、腺苷三磷酸——ATP

二、生物氧化

2.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运动人体的物质组成、酶催化反应的特点、运动中生物氧化过程及ATP的合成;熟悉运动中机体物质代的基本知识;理解运动引起人体物质组成及酶的适应性变化。

第二章糖质代与运动

1.教学容:

第一节糖概述

一、糖的概念和化学组成

二、糖的分类

三、糖的生物学功能

第二节糖的分解代

一、糖的无氧酵解

二、糖的有氧氧化

第三节糖原合成和糖异生作用

一、糖原的合成

二、糖异生

第四节糖代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一、糖原与运动能力

二、血糖与运动能力

三、乳酸代与运动能力

四、糖代与运动适应

2.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糖的概念、人体糖的存在形式与储量、糖代不同化学途径与ATP合成的关系、糖代及其产物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了解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的基本代过程及其在运动中的意义。

第三章脂代与运动

1.教学容:

第一节脂质概述

一、脂质的概念

二、脂质的分类

三、脂质在运动中的生物学功能

第二节脂肪的分解代

一、脂肪的动员与水解

二、甘油代及其生物学意义

三、脂肪酸的分解代

四、酮体代

第三节运动时脂代的特点

一、运动时的脂肪代

二、运动时脂肪酸的利用

三、影响脂代的因素与运动能力

四、脂肪分解代与运动适应

第四节运动、血脂代与健康

一、血脂的概念、分类及功能

二、运动对血脂代的影响

2.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脂质的概念与功能、脂肪酸分解代的过程、运动时脂肪利用的特点与规律;了解酮体的生成和利用及运动中酮体代的意义;理解运动、脂代与健康的关系。

第四章蛋白质代与运动

1.教学容:

第一节蛋白质概述

一、蛋白质的概念与功能

二、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过程

一、相关概念

二、蛋白质的代过程

三、氨基酸分解代的基本过程

第三节运动时蛋白质代

一、蛋白质代与运动适应

二、外源性蛋白质与蛋白质代

第四节运动时氨基酸代

一、骨骼肌的氨基酸代与运动

二、个别氨基酸代与运动

2.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蛋白质的概念、分子组成和基本代过程,以及运动时蛋白质和氨基酸代变化的一般规律;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了解运动与蛋白质代和氨基酸代的适应。

第五章运动时骨骼肌的代调节与能量利用

1.教学容:

第一节运动时物质代的相互联系

一、氧化分解的共同规律

二、能量供应的相互联系

三、糖、脂肪、蛋白质代之间的联系

第二节运动时骨骼肌的能量利用

一、磷酸原供能系统

二、糖酵解供能系统

三、有氧代供能系统

四、运动中三大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运动时物质代的调节

一、运动时无氧代的调节

二、运动时有氧代的调节

2.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运动时物质代调节的基本方式、骨骼肌三大供能系统的供能特点和过程;了解运动过程中物质代的相互联系;进一步理解代能力、供能能力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第六章运动性疲劳及恢复过程的生化特点

1.教学容:

第一节运动性疲劳概述

一、运动性疲劳的概念

二、运动性疲劳的分类

第二节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生化特点

一、脑代变化

二、神经递质的变化

三、其他因素

第三节运动性外周疲劳的生化特点

一、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性外周疲劳的生化特点

二、耐力运动性外周疲劳的生化特点

第四节运动性疲劳的机制

一、疲劳链

二、突变理论

三、运动性疲劳与神经—分泌—免疫和代调节网络

第五节运动后恢复过程的生化特点

一、运动后恢复过程的生化规律

二、运动后物质代的恢复

三、过度训练

四、运动能力提高的代适应机制

2.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分类及其与运动训练的关系,理解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的生化特点,运动后不同物质的代恢复规律和代适应机制,并学会应用这些知识指导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

第七章运动与适应的分子调控

1.教学容:

第一节分子生物学基础

一、核酸

二、基因与基因组

三、真核生物基因表达和调控

第二节急性运动的分子事件

一、非力竭运动的分子事件

二、力竭运动的分子事件

第三节慢性运动的分子事件

一、慢性运动诱导的遗传物质变化

二、慢性运动诱导的代物质变化

三、基因芯片技术在运动员选材研究中的应用

第四节运动适应的分子调控

一、细胞信号转导

二、运动与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2.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DNA的自我复制过程,RNA的生物合成及功能、了解与运动关系较密切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急性力竭运动与非力竭性运动对生物分子变化的异同作用。

第八章运动人体机能的生化评定

1.教学容:

第一节运动人体机能评定的生化原则与意义

一、运动人体机能评定的生化原则

二、运动人体机能生化评定的意义

第二节评定运动人体机能生化指标分析

一、血乳酸

二、血尿素

三、血红蛋白

四、尿蛋白

五、血睾酮

六、血清肌酸激酶

七、尿肌酐

第三节运动训练效果的生化评定

一、磷酸原供能系统供能能力的评定

二、糖酵解供能系统供能能力的评定

三、有氧供能系统供能能力的评定

第四节运动人体机能的生化综合评定

一、运动人体机能综合评定的意义

二、运动人体机能生化综合评定的方法

2.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评定运动人体机能和训练效果的生化指标,评定原理与方法及实际运用中的注意事项;学会根据所学生化指标和评定方法,结合实际对运动人体的机能状态及其运动适应能力做出综合评定。

第九章儿童少年体育锻炼的生化特点与评定

1.教学容:

第一节儿童少年的化学组成与代特点

一、儿童少年的化学组成特点

二、儿童少年的代特点

三、儿童少年代调节的特点

第二节科学安排儿童少年体育教学与业余训练的生化依据

一、体育教学和训练原则的生化依据

二、适宜运动负荷的生物化学分析

第三节儿童少年体育锻炼效果的生化评定

一、无氧代能力的生化评定

二、有氧代能力的生化评定

三、身体机能状态的生化评定

2.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儿童少年的代及代调节的特点、合理安排适宜运动负荷的生化依据;熟悉儿童少年进行体育教学与训练原则的生化依据,了解儿童少年运动器官的化学组成。

第十章女子体育锻炼的生化特点与评定

1.教学容:

第一节女子身体的化学组成与代特点

一、女子身体化学组成特点

二、女子的物质和能量代特点

第二节女子不同生理时期的生化特点与体育锻炼

一、女子月经周期的生化特点与体育锻炼

二、孕期生化特点与体育锻炼

三、产后女子的生化特点与体育锻炼

四、更年期女子的生化特点与体育锻炼

第三节女子的特殊营养与运动

一、女子在运动中普遍存在的营养问题

二、女子在体育锻炼中的特殊营养

2.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女子身体化学组成与代特点以及与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熟悉女子在不同的生理时期的生化特点及合理的体育锻炼;了解女子体育锻炼中的特殊营养需求。

第十一章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生化特点与评定

1.教学容:

第一节中老年人机体化学组成与代特点

一、中老年人机体化学组成的特点

二、中老年人物质代的特点

三、中老年人系统功能和代的变化

四、中老年人健康状态的存在问题

第二节人体衰老与体育锻炼

一、人体衰老机制的主要学说

二、体育锻炼的抗衰老作用

第三节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的生化特点与体育锻炼

一、高血脂症

二、肥胖症

三、糖尿病

四、骨质疏松

五、痛风

2.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中老年人的身体化学组成与代特点,以及体育锻炼的抗衰老作用,了解中老年人健康状态存在的问题、衰老机理的主要学说。

第十二章提高运动能力方法的生化分析

1.教学容:

第一节影响运动能力的生化因素

一、影响磷酸原供能系统的生化因素

二、影响糖酵解供能系统的生化因素

三、影响有氧代供能系统的生化因素

第二节提高机体代能力训练方法的生化分析

一、发展磷酸原代能力的训练

二、发展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的训练

三、发展有氧代供能系统供能能力的训练

第三节提高运动能力的物质手段及生化基础

一、补糖与运动能力

二、补液与运动能力

三、补充蛋白质与氨基酸与运动能力

四、补充维生素与运动能力

五、无机盐代与运动能力

六、中药与运动能力

2.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影响人体运动能力的生化因素,掌握提高机体供能系统供能能力的训练方法,能够将提高运动能力的科学手段运用到实际运动训练中。

三、课程教学时数分配

四、成绩评定

(一)考核容、方式:

1、考核容:考核容包括大纲规定的各个教学章节。

2、考核方式:考试

(二) 总评成绩构成:综合成绩=末考成绩×80% + 平时成绩×20%

注:末考成绩为闭卷考试卷面成绩;平时成绩=(作业1+作业2+作业3+作业4)/4

五、教材与参考书

[1] 蕴琨主编.《运动生物化学》,:高等教育,2008年1月.

[2] 爱芳主编.《实用运动生物化学》,:体育大学,2005年6月.

[3] 许豪文主编.《运动生物化学概论》,:高等教育,2001年9月.

[4] 美云主编.《运动生物化学》,:人民体育,2003年7月.

[5] 许豪文主编.《运动生物化学》,:高等教育,1998年3月.

六、说明

(一)大纲是根据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制定。

(二)大纲是课程教学的依据,在教学中必须依照大纲规定的任务、容、时间和要求进行教学。(三)大纲要定期根据教学培养方案和实际教学情况给予调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