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  物质的分类

模块二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知识回顾】 1.

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3)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第一讲 物质的分类(1)

一、物质的分类 1.简单分类法概述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2)分类应依据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标准”不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 2.分类法

(1)常用的两种是 和 。

(2)由于物质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也就是说对某一物质而言就可以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

“扮演不同的角色”

,如对于下列几种盐:Na 2SO 4、Na 2CO 3、NaCl 、K 2SO 4、K 2CO 3、KCl ,按 分为两类:钠盐和钾盐。按 分为三类:硫酸盐、碳酸盐、氯化物。按酸根 可分为两类:无氧酸盐、含氧酸盐。

Ⅰ常见物质的分类

Ⅲ氧化物分类

Ⅱ常见无机化合物分类

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而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 B.纯净物只由一种原子组成,而混合物由多种原子组成 C.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物质可能只有一种元素

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Ⅳ各类物质相同转化关系图(俗称八圈图)

思考1:什么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你能读懂上图并从图中读出酸性、碱性氧化物的定义方式吗?(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举例分析:

思考2:各物质分类中其他物质间的反应规律你熟悉吗?

举例分析:

【跟踪练习】

【课时作业】

1.下列化合物既属于磷酸盐,又属于钾盐的是( )

A .Na 2CO 3 B.K 2SO 4 C.(NH 4)3PO 4 D.KH 2PO 4 2.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①纯碱 ②食盐水 ③石灰水 ④NaOH ⑤液态氨 ⑥KClO 3

A.碱—①④ B .纯净物—③④⑤ C .盐—①⑥ D .混合物—②⑤

3.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 2、SO 2 归为一类氧化物,下列物质中与它们属于同一类的是( )

A.CaCO 3

B.SO 3

C.CuO

D.KMnO 4 4.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5.2008年9月日,国家质检总局查出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铵(如图),它对

婴幼儿泌尿系统有很大危害,下列关于三聚氰铵所属物质类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聚氰铵属于单质 B.三聚氰铵属于铵盐 C.三聚氰铵属于化合物 D.三聚氰铵属于混合物

6.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均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 醋均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⑤⑥

C .③⑤⑥

D .①③④ 7.按物质的分类方法,前者包含后者的是( )

A.纯净物、混合物 B .纯净物、化合物 C .化合物、单质 D .单质、金属 8.符合如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

A.Na 2CO 3

B.Cu 2(OH)2CO 3

C.NaCl

D.NaHCO 3

9.经分析,某物质只有一种元素,则此物质( )

A .一定是一种单质

B .一定是纯净物

C .一定是混合物

D .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10.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 3应属于( )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强氧化性酸 ⑦一元酸 ⑧化合物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 .①④⑥⑦⑧ C .①⑧ D .①④⑤⑥⑦ 11.下列是某同学对KHSO 4的物质类型进行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元素组成知它是化合物

B.因它含有钾离子与酸根离子,故KHSO 4是钾盐

C.KHSO 4可以称为硫酸盐

D.因为它含有与酸相同的元素氢,故KHSO 4也可称为酸 12.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H 2SO 4 Na 2SO 4 NaOH NaCl B KCl K 2CO 3 KOH HCl C O 2 CO CuO C D

Fe

CuCl 2

Ag

HCl

分类

组合 碱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 2CO 3 H 2SO 4 NaHCO 3 SiO 2 CO 2

B NaOH HCl NaCl Na 2O CO

C NaOH CH 3COOH CaF 2 CO 2 SO 2 D

KOH

HNO 3

CaCO 3

CaO

SO 3

13.“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

(1)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 。

(2)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酸和碱中和反应的有个,其中能“吃掉”盐酸的盐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写物质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4)如果将盐酸换成氧气,它能沿着盐酸走出的路线“走出”这个迷宫吗?为什么?。

14.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1)如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

(2)以Na、K、H、O、C、S、N 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上表中②③⑥后面的横线上。

(3)写出实验室由⑩制备O

2的化学方程式:。

(4)实验室制备⑦常用和反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15.试根据分类的方法和知识,将(Ⅰ)中的物质与(Ⅱ)中的物质类别用短线连接起来。

16.同学们吃的零食的包装袋中经常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

(1)生石灰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

(2)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生石灰还可以跟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列举三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4)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地作干燥剂?为什么?。

(5)你认为下列内容还必须在这种小纸袋上注明的是 (用序号填空)。

A.禁止食用

B.可以食用

C.禁止未成年人用手拿

D.生产日期

物质

类别

酸碱盐氧化物氢化物

化学式①HCl

④Ba(OH)2

⑤Na2CO3

⑦CO2

⑧Na2O

⑨NH3

⑩H2O2

第2章 第1节 物质的分类 第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实际应用。 2.实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胶体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 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教具准备 3只100 mL的小烧杯、蒸馏水、CuSO4溶液、泥水、FeCl3饱和溶液、胶头滴管、激光笔(或手电筒)教学过程 教学推进 [学生自学]阅读P25最后一段并对分散系进行分类。 师:什么是分散系? 生:回答 [板书]分散系 师:对分散系进行分类是树状分类还是交叉分类? 生:交叉分类 师:根据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它们之间有几种组合方式? 请同学们画出分类图。 [板书](请一位学生画在黑板上) 学生完成并讨论。 9种分散系 [思考与交流] 师:请试着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的实例,并讨论交流。 生:讨论并交流。 答案:见从容说课的[思考与交流2]

师:对以上9种分散系,取出分散剂是液态(包括水)的分散系进行再分类。分类的依据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请同学们阅读P26第三段、第四段,画出溶液、胶体、浊液的分类图。 生:自学并试着画分类图。 [板书](请一位学生画在黑板上) 教学推进 师:溶液和胶体怎样区别呢? [科学探究] 1.Fe(OH)3胶体的制备 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加入1~2 mL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将所得到的Fe(OH)3胶体与CuSO4溶液、泥水比较。 2.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杯中的液体,从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光束照射时的现象是否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 CuSO4溶液 过滤后的现象 Fe(OH)3胶体 泥水 同学讨论回答: 生:土壤胶体;牛奶;墨水;烟雾;水泥;烟水晶。 …… [课堂总结] 师:(微笑)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通过大家所举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出:在日常生活中胶体的用途十分广泛。 师: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分散系的概念,进一步了解了胶体的定义,学习了胶体的性质,知道了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在于其粒子的大小,学习了胶体的一些重要用途,为我们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由学生完成,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比较,完成下表) 分散系溶液浊液胶体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100 nm >100 nm 1~100 nm 分散质粒子单个小分子或离子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 体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或 高分子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3、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和重要内容。 2、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标准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学习和研究转入从微观角度分析研究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图片若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言]“科学是美的,每个科学家都有这种感觉。”(杨振宁语)化学世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奥秘无穷。下面我们一些来看一组图片。 [展示]:教材的几幅图片。 [板书]一、物质的分类 [师]化学物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要应用,在你的生活经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哪些?请各位同学在纸上写出一些实例,再进行小组交流。 自己完成实例后,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的化学物质有:水、氧气、金属、碳、塑料、二氧化碳、汽油、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 [师]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中,为了获得生活和发展需要的物质,并更好地利用这些物质为人类服务,化学家们需要将众多的物质进行分类研究,需要探索物质转化的条件和转

化时所遵循的规律。如何来分类呢?

[师]给出常见的一些物质,如: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食盐水等。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给这些物质进行分类? [生1]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有:空气和食盐水;纯净物为: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 [生2]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有:铜、、碘、氢气、石墨;化合物有:乙醇、硫酸铵。空气和食盐水是混合物。 [生3]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气态、液态和固态。 气态为:空气、氢气;液态为:乙醇、食盐水;固态为:硫酸铵、铜、碘和石墨 [生4]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易溶、微溶、难溶。 易溶为:乙醇、食盐水、硫酸铵;微溶为:碘;难溶为:空气、氢气、铜、石墨 [师]以上同学提出的分类形式都非常好。有从组成、导电性、状态、溶解能力等依据来分析的,看来,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在不同的角度思维,就会“山穷水尽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说明衡量事物的标准不止一个。 [板书]物质分类标准的不同,分类形式的结果各不相同。 [展示]老师在此也提出一种分类方式与同学们一起共享。 [问题解决]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钙(Ca) 氯气(Cl2) 氯化钙(CaCl2)溶液硫酸(H2SO4) 碳酸钙(CaCO3) 氧化钙(CaO) 氢氧化钙[Ca(OH)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1.1.1物质的分类与转化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1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①水银②空气③氯酸钾④五氧化二磷⑤糖水⑥硫粉⑦氨气⑧盐酸 A.①②⑤⑦B.①②④⑥ C.②⑤⑧ D.②③⑤ 解析: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空气、糖水也都是混合物。 答案: C 2.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①纯碱②食盐水③石灰水④NaOH⑤液态氧 ⑥KClO3 A.碱——①④B.纯净物——③④⑤ C.盐——①⑥ D.混合物——②⑤ 解析:①纯碱是Na2CO3,是盐类,属纯净物;②食盐水是NaCl的水溶液,属混合物;③石灰水是Ca(OH)2的水溶液,属混合物;④NaOH是碱类,属纯净物;⑤液态氧是单质,属纯净物;⑥KClO3是盐类,属纯净物。 答案: C 3.下列物质中均为化合物的一组是( ) A.金刚石、干冰、SO2B.KCl、盐酸、NaOH C.CuSO4·5H2O、冰、乙醇D.臭氧、CaCO3、铝合金 解析:根据化合物的定义判断。 答案: C 4.国家质检部门检出人们端午节包粽子的“返青粽叶”多以胆矾为添加剂,长期食用有害健康,请问胆矾是一种( ) A.氧化物B.盐 C.碱D.酸 解析:该题属于物质分类的问题,做题时要明确物质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胆矾是CuSO4·5H2O,是一种无机物,从酸、碱、盐的角度看是一种盐。 答案: B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B.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凡有盐参加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A的说法太绝对,因为有些化合物间的化合反应也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B选项的说法也不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3、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4、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本节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正确的唯物主义物质观 【新课标】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重点、难点】 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一年的化学,我们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一门学科;化学,也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化学的发展史。化学世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目前已知物质的种类超过千万种,每年还有大量新物质不断被合成出来,现在每年新合成的化学物质已达

到了100多万种。 【过渡】如此繁多的化学物质,我们该如何去认识它们呢?一种一种地去学习,现实吗? 由于每一类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相似之处,这就需要我们将众多物质进行分类,一类一类去研究,揭示出其内在的规律。 【练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接触到下列物质: 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酒碘氢气石墨食盐水请你将上述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将你的分类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1根据通常的存在状态分类 2根据导电性能分类 3根据所含物质的种类分类 4根据组成纯净物是否为同种元素 5将物质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小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根据物质的组成 均匀混合物: 混合物 均匀混合物: 物质非金属单质: 单质 金属单质: 纯净物有机化合物: 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氧化物: 酸: 碱: 盐: ……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全国二等奖

课题: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单位:XXXXXXXXXX 作者:XXXXXX

课题: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单位:XXXXXXXXXXXXX 作者:XXXXXX 一、教材分析 本部分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必修化学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本章是高中化学阶段学生认识学科内容的第一章,是连接初中与高中化学的桥梁与纽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承上即帮助学生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化学学习进行回忆性复习,启下即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高中阶段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对科学的分类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发展自身科学素养。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教学内容分析 人们想要对数以千万种的化学物质进行研究,认识它们的规律,就必须先将它们进行科学的分类。本章的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从分类这一知识点来说,学生在初中化学有过初步的学习,即纯净物的分类。本节是对物质的分类内容的细化,通过对“交叉法”“树状分类法”的提出与讲解,更进一步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科学分类的方法,从而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化学学习。 三、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此时学生的特点是处于初中与高中学习的过渡期。在知识基础上,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认知能力,掌握了相当水平的化学知识如纯净物、混合物、酸、碱和盐的相关规律,初步了解物质分类的涵义及思想,具备了接收新知识的能力;在思想上,处于从直觉型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并未将分类法作为化学学习的基础。本节教学内容正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回顾与总结,以科学的分类法为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分类观,开启高中化学学习新方向。 四、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以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教学要求(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为主,结合本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学情,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1)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1)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X 、Y 、Z 、W 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Y=Z+W,则X 和Y 的反应不可能是( ) A .盐和盐的反应 B .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 C .酸与碱的反应 D .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盐和盐反应能生成两种新盐,故A 正确; B. 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只生成一种物质,故B 错误; C.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 正确; D. 碱和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 正确; 故选:B. 【点睛】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此反应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可以从具体的反应进行完成. 2.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 ①Na 2 O 点燃 ???→ Na 2O 22 CO ???→ Na 2 CO 3 ②MgO HCl ??→ MgCl 2溶液电解 ????→ Mg ③Fe 2O 点燃 ???→Fe 2O 324 H SO ???→ Fe 2(SO 4)3 ④SiO 2NaHO ???→Na 2SiO 3HCl ??→H 2SiO 3 ⑤HCHO 2O ??→ HCOOH 3 CH OH NaOH ???→ HCOOCH 3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2Na +O 2 点燃 Na 2O 2,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故可以实现转化; ②MgO +2HCl=MgCl 2+H 2O ,电解MgCl 2溶液,不能得到Mg ,故不能实现转化; ③Fe 在O 2中燃烧生成Fe 3O 4,故不能实现转化; ④SiO 2+2NaOH=Na 2SiO 3+H 2O ,Na 2SiO 3+2HCl=2NaCl +H 2SiO 3↓,故可以实现转化; ⑤2HCHO +O 2Δ ??→ 2HCOOH ,HCOOH 和CH 3OH 反应的条件是浓H 2SO 4并加热,条件错 误; 综上所述可知不能实现转化的是②③⑤,答案选C 。

高中化学1——物质分类与转化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1. 人们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状态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例如,根据物质存在的状态,将物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物质的导电性将物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将物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化合物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粒子间成键类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氧化物按元素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性质分_____________。 ①纯净物:由组成(只有种分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组成(分子有多种)的物质。 ③单质:由组成的纯净物。 ④化合物:由组成的纯净物。 ⑤氧化物:由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元素是元素的化合物。 ⑥酸:物质电离出的的化合物。 ⑦碱:物质电离出的的化合物。 ⑧盐:的化合物。 【例1】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A. 氯化钾 B. 二氧化碳 C. 碳酸钠 D. 乙烷 【例2】 Na 2CO 3俗名纯碱,下列对其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 Na 2CO 3是碱 B. Na 2CO 3是盐 C. Na 2CO 3是钠盐 D. Na 2CO 3是碳酸盐 【例3】 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例4】 ① Na ;②空气;③ 干冰;④ 硫酸;⑤ 碳酸钙;⑥ 氧化钙;⑦ NaOH ;⑧ FeCl 3溶液;⑨ 醋酸;⑩ 乙醇。对以上物质按组成分类:(1) 混合物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2) 单质____________;(3) 氧化物____________;(4) 酸____________;(5) 碱____________;(6) 盐____________;(7) 有机物____________。 2.常见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① 化学反应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种基本类型。 ② 根据有无离子参加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反应类型。 ③ 根据有无电子转移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反应类型。 ④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请将“化合反应”“置换反应” “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填入下图中的圆内或椭圆内。 【例5】 单晶硅是制作电子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科学家曾预计,到2011年一个电脑芯片上将会集成10亿个晶体管,其功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这对硅的纯度要求很高。 用化学方法可制得高纯度硅,其化学方程式为:① SiO 2+2C=====高温Si +2CO ;② Si +2Cl 2===== 点燃 碱 酸 盐 酸性氧化物 A 纯碱 盐酸 烧碱 二氧化硫 B 烧碱 硫酸 食盐 一氧化碳 C 苛性钠 醋酸 石灰石 水 D 苛性钾 碳酸 苏打 三氧化硫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物质的分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_第1节物质的 分类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通过查阅资料等手段,浓度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3.感悟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难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1.从图书馆中的能快速查找到所需要的图书或从超市中的能快速挑选到所 需要的商品 2.实验教师能从药品室中顺利地拿到自己所需用的试剂或用品 新 知学习指导 阅读 提出问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哪 两种 阅读教材第20页至21页有关内容 思考 交流 提出问题:请尝试对所学的化学物质 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化学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各类物质都还可以再分类) 化学反应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和 复分解四种基本类型 归纳 整理 不论是对化学物质还是对化学反应所进行的分类,都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不同,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思考 讨论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如按组成、能 否电离、结构)对化合物进行分类 化合物(根据组成) 化合物(能否电离) 化合物(根据结构)

新知学习思考 讨论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比较:从有无固定 组成和结构、有无固定熔沸点、化学 性质等方面 纯净物混合物 有固定组成和结 构 无固定组成和结 构 有固定熔沸点无固定熔沸点 保持该种物质的 化学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 自的化学性质 学习 探究 归纳 总结 一类物质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树状分类 法,各种树状分类法间的交叉现象在 所难免,这就是交叉分类法 学习 探究 归纳 总结 树状分类法便于知识的积累和记忆, 也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 板书设计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化合物的分类 2.化学反应的分类 3.交叉分类法 4.树状分类法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了解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能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 3?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重点难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思考与交流] 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将许多书放上书架之前可能做了哪些工作?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人们能迅速挑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思考与交流] 1?请尝试对你所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交流。 2?请从其他方面收集一些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讨论对它们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归纳与整理]1?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思考与交流] 对于纯净物Na2CO3,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归纳与整理]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 ?化学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 Na2CO3 钠盐 Na2SO4「「.....钾盐 K2SO4 " -硫酸盐 K2CO3 ' 碳酸盐 [归纳与整理] 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3.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思考与交流] 1?对于化学物质,如果按照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怎样分类? 2?对于化合物我们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可以产生哪些分类结果?[归纳与整理]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知识总结+练习)用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复习1、物质的分类 (1) 单质 金属:钠、镁、铝、铁、铜 非金属:碳、硫、磷 (2)氧化物-------按性质分 酸性(酸酐) :如N 2O 3 P 2 O 5 Mn 2 O 7 碱性:如Na 2O Fe 2 O 3 两性:如Al 2O 3 ZnO 不成盐氧化物:如CO NO 特殊氧化物:如Na 2O 2 Fe 3 O 4 MnO 2 (3)酸------按是否完全电离 强酸:如HCl HBr HI HNO 3 H 2 SO 4 HClO 4 弱酸:如HF HClO H 2S H 2 SO 3 H 3 PO 4 -------按挥发性分 难挥发性酸:如H 2SO 4 H 3 PO 4 易挥发性酸:如浓HCl 浓HNO 3 --------对热稳定性 稳定性酸:如HCl H 2SO 4 H 3 PO 4 不稳定性酸:如H 2SO 3 H 2 CO 3 (4)碱------溶解性 可溶性碱:如NH 3·H 2 O NaOH Ba(OH) 2 难溶性碱:如Mg(OH) 2 Fe(OH) 3 (5)盐-------按酸碱中和的程度 正盐:如Na 2CO 3 NH 4 NO 3 酸式盐:如NaHSO 4 KHSO 3 NaHCO 3 KHS 碱式盐:如Cu 2(OH) 2 CO 3 Mg(OH)Cl 练习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B. 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 酸分子中有几个H原子即为几元酸 D. 盐电离时,只生成一种阳离子,一种阴离子 E. 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F. 酸酐一定是氧化物 G.凡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H.凡酸性氧化物都能直接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练习2、判断下列物质所属类别 氨气、水、硫化氢、氯化氢、氧化钠、氧化铝、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硫、氯化镁、氯化亚铁、氯化铁、氯化铵、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氢氧化铁、硫酸、硝酸、盐酸、硫酸铜、硫酸铝、碳酸钠、碳酸钡、硝酸银、硝酸钡、高锰酸钾、氯酸钾。 2、物质的转化规律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 金属+氧气→碱性氧化物 Na+ O 2 = 金属+非金属→盐 Na + Cl 2 = 金属+酸→盐+氢气 Na +H 2 SO 4 = 金属+盐→盐+金属 Na +CuSO 4 = 非金属+金属→盐 S+ Na= 非金属+氧气→酸性氧化物 S+ O 2 = 非金属+非金属 S+ H 2 = 酸性氧化物+H 2 O→含氧酸 SO 2 + H 2 O= 酸性氧化物+碱→盐+ H 2 O SO 2 + NaOH=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盐 SO 2 + CaO= 碱性氧化物+H 2 O→可溶性碱 Na 2 O+ H 2 O = 碱性氧化物+酸→盐+ H 2 O Na 2 O +HCl=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盐 Na 2 O+CO 2 = 酸+金属→盐+氢气 H 2 SO 4 +Fe= 酸+碱性氧化物→盐+ H 2 O H 2 SO 4 + CuO= 酸+碱→盐+ H 2 O H 2 SO 4 + Ba(OH) 2 = 酸+盐→盐+ 酸(强酸→弱酸、难挥发→易挥发) H 2 SO 4 +Ba(NO 3 ) 2 = H 2 SO 4 +Na 2 CO 3 =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1)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1)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向含有c(FeCl3)=0.3 mol·L-1、c(FeCl2)=0.15 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 nm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2O3 B.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带正电荷 C.可用过滤的方法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Na+分离开 D.加入NaOH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Fe2++2Fe3++8OH-===Fe3O4+4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三氧化二铁为红棕色,由题意知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故A错误; B.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容易吸附带正电的阳离子而形成带电的胶体微粒,故B错误; C.胶体、溶液都可以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故C错误; D.氯化亚铁、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水、氯化钠,离子方程式: Fe2++2Fe3++8OH-═Fe3O4+4H2O,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下列物质制造或使用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 明矾做净水剂丙烯制造聚丙烯熔喷布氨气制造液氨冷 却剂 含碳酸氢钠的抗酸药 治疗胃酸过多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明矾溶于水,铝离子水解为氢氧化铝胶体,发生化学变化,故不选A;

B.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故不选B; C.氨气制造液氨冷却剂,氨气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D.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故不选D。 答案选C。 3.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Fe(s) Fe2O3FeCl3(aq) B.CuO Cu(NO3)2(aq) Cu(NO3)2(s) C.SiO2(s) H2SiO3(s) Na2SiO3(aq) D.N2(g) NH3(g) NO(g)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与水蒸汽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故A不选; B.Cu(NO3)2(aq)加热要水解,产生氢氧化铜和硝酸,硝酸易挥发,水解平衡右移,得不到Cu(NO3)2(s),故B不选; C.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故C不选; D.氮气与氢气合成氨气,氨气催化氧化生成NO,故D选; 故选D。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易错点C,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4.下列有关实验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氧气,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再从水槽中撤出导管 B.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涂上NaHCO3溶液 C.进行CO性质实验时要在通风橱内进行,多余的CO一律排到室外 D.制备Fe(OH)3胶体时,可以将水放在隔着石棉网的烧杯中加热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实验室制氧气,如果先停止加热会使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所以应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故A错误; B.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先用抹布擦,再用水冲洗,立即涂上NaHCO3溶液,故B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及答案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 题及答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第1单元课时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补充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 B.爆鸣气 C.天然气 D.纯净的无污染的空气 2.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 A.测定密度 B.放入稀硫酸中 C.放入盐酸中 D.观察外观 3. NaCl、Cl2、NaClO、Cl2O5、HClO4是按某一规律排列的。下列物质系列中也完全按照此规律排列的是() A.Na2CO3、C、CO2、CO、NaHCO3 B.Na2S、S、Na2S2O3、SO2、 H2SO4 C.NH3、NO、N2、NO2、NaNO3 D.P2O5、H3PO4、Na3PO4、 Na2HPO4、NaH2PO4 4.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5.想一想,NaOH(固)、P2O5(固)、无水CaCl2(固),为什么可归为一类。据此从A~D中选出一种最适宜与这三种物质归为一类的是 ()

A .浓硫酸 B .氯化钠溶液 C .碱石灰 D .生石灰 6.据报道,2003年12月26日,重庆开县发生了天然气矿井“井喷”事件,喷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硫化氢(H 2S ),氰化氢(HCN )等多种 有毒气体,造成290多人中毒死亡。你认为喷出的气体是 ( ) A .一种纯净物 B .全部由无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C .全部由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D .由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7.对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 .CO 2+H 2O====H 2CO 3化合反应 B .Cu(OH)2===CuO+H 2O 分解反应 C. Fe 2O 3+3CO===2Fe+3CO 2 置换反应 D .NaCl+AgNO 3====AgCl↓+NaNO 3复分解反应 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 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刻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 ) A 、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 、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 、CCl 4是一种化合物 D 、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9.目前有些中小学生喜欢使用涂改液,经实验证明,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的有害物质,二氯甲烷(CH 2Cl 2)就是其中一种。下面是关于二氯甲烷的几种说法:①它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②它是由氯气(分子式为Cl 2)和甲烷组成的化合物,③它的分子中碳、氢、氯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2,④它是由多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化合物。这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高温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

必修《化学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初中化学主要根据物质的组成介绍了物质的分类,如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将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在初中化学学习基础上,高中化学介绍了物质的简单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分类的标准侧重于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化学物质及其性质,帮助学生树立分类思想,进一步形成分类观。 一、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的知识断点 初中化学中,有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的概念及其跟酸或碱反应的性质,在本节有关氧化物的分类和以后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需要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等概念,对此,初高中教材均未涉及,需要补充。 关于几种常见的酸及其分类,初中只要求几种常见的酸,知道是强酸还是弱酸,不要求从电离的角度去认识酸,也不要求从离子的角度去认识酸的通性。而高中则要求从电离的角度去认识酸,从电离程度去理解强酸和弱酸,从H+去感受非氧化性酸,从硝酸、浓硫酸去感受氧化性酸。为此,教学中应补充酸的其它分类,如含氧酸和无氧酸、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强酸和弱酸、氧化性酸和氧化性酸等、应该让学生知道盐酸>醋酸>碳酸。 关于碱,初中只要求几种常见的强碱,如NaOH、KOH、Ca(OH)2等,不涉及弱碱,但简单介绍NH4+的检验。 关于盐,初中也只简单介绍了几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可根据酸跟碱是否完全被中和分类但不作要求,没有正盐、酸式盐的概念,学生虽然初步认识了盐的组成,但是对盐的性质知之甚少。而高中则要求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盐进行分类,从物质的组成认识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和复盐,从物质的溶解性认识盐可分为可溶性盐和不溶性盐,在盐类的水解中,还可以从盐所对应的酸、碱的电离能力来分类等。学生很清楚盐分为可溶性盐和不溶性盐的依据,但对于哪些盐可溶、哪些盐不溶可就迷糊了。 在初中已学溶液、浊液的基础上,高中介绍了分散系及其分类,胶体及其性质。在分散系的认识基础上,高中要求重新认识溶液,了解溶液的组成。微粒大小是分散系分类的依据,也是影响性质的一个因素,微粒大小是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 二、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知识断点的突破 1.关于氧化物分类的教学 建议在课本P25实践活动1中,设计下列问题,实行渗透性衔接教学。 (1)带领学生回忆CO2和CaO的化学性质,并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CO2和CaO分别与酸或碱的反应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酸性氧化物 和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并整合归纳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3) SO2是酸性氧化物,请写出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知识总结+练习)

二、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物质的分类 (1) (2)酸性 (3) (4) (5)练习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B. 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 酸分子中有几个H 原子即为几元酸 D. 盐电离时,只生成一种阳离子,一种阴离子 E. 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F. 酸酐一定是氧化物 G .凡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H .凡酸性氧化物都能直接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练习2、判断下列物质所属类别 氨气 、水 、硫化氢 、 氯化氢 、氧化钠 、氧化铝 、 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 、 二氧化硫 、氯化镁 、氯化亚铁 、 氯化铁 、氯化铵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钾 、氢氧化铁 、硫酸 、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盐 SO 2+ CaO= 碱性氧化物+H 2O →可溶性碱 Na 2O+ H 2O = 碱性氧化物+酸→盐+ H 2O Na 2O +HCl=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盐 Na 2O+CO 2= 酸+金属→盐+氢气 H 2SO 4+Fe= 酸+碱性氧化物→盐+ H 2O H 2SO 4+ CuO=

酸+碱→盐+ H 2O H 2SO 4+ Ba (OH )2= 酸+盐→盐+ 酸(强酸→弱酸、难挥发→易挥发) H 2SO 4+Ba(NO 3)2= H 2SO 4+Na 2CO 3= 碱+酸性氧化物→盐+ H 2O NaOH+CO 2= 碱+酸→盐+ H 2O NaOH+ H 2SO 4= 碱+盐→盐+ 碱(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之一为难溶或难 《练习》 1.下列含有相同元素的化合物组是 A.O 2 O 3 B .CO CO 2 C.KCl AlCl 3 D.NaHCO 3、NaHSO 4 2.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盐酸 B.空气 C.Fe 3O 4 D.大理石 3.下列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的 是: ( ) 锌 1.5mg ,锰1mg,这里的碘、镁、锌、锰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物质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认识丁达尔效应 3.逐步探究胶体与浊液、溶液的区别 4.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胶体及其主要性质 难点:丁达尔效应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 1.从学过的溶液组成导入 2.从纳米科技简介导入 新知学习指导 阅读 提出问题:什么是分散系、分散质 和分散剂? 阅读教材第22页有关内容 归纳 整理 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 (或多种)物质里所得到的体系。 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物 质叫分散剂。 思考 讨论 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 它们之间的能使方式有哪些,并各 举一两例 分散质分散剂举例 气体气体空气 液体气体云、雾 固体气体烟灰尘 气体液体泡沫 液体液体牛奶、酒精溶液 固体液体糖水、油漆 气体固体泡沫塑料 液体固体 固体固体有色玻璃、合金归纳 小结 分散系具有多样性 学习 探究 分散系的分类(按分散质粒子的大 小) 思考 讨论 三种分散系性质的比较: 分散系 分散质粒 子大小 主要特征 粒子能否通 过半透膜 粒子能否 通过滤纸 举例

新知学习 浊液>100nm 不均一、不稳定不能不能泥浆水 溶液<1nm 均一、稳定能能盐酸 胶体1~100nm 均一、介稳定不能能蛋清 归纳 小结 1.溶液是常见的一种分散系,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 2.油状物质分散到水中可形成乳浊液;不溶于水的固体分散到水中可形成悬 浊液 实验 探究 Fe(OH)3胶体的制备:指导操作 操作1:向沸水中滴加少量饱和FeCl3溶 液,继续煮沸 现象:体系变红褐色 操作2:用激光笔分别照射得到的红褐色 液体与CuSO4溶液,并进行比较 前者:体系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后者:溶液中无光亮的“通路” 归纳 总结 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胶体内部产生一条光亮“通路”的现象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实验 探究 与上表结论对比:胶体粒子能透过 滤纸 1.将上述得到的Fe(OH)3胶体和泥浆水进 行过滤 Fe(OH)3胶体过滤后得到的液体与原体系 无明显差异;泥浆水过滤后得澄清透明的 液体 2.用激光笔照射Fe(OH)3胶体过滤后得到 的液体:有丁达尔效应 思考 讨论 1.日常生活中的丁达尔效应 2.如果没有丁达尔效应地球上将 是什么情形? 自学 指导 纳米科技与胶体化学 阅读教材、 课后查阅资料 板书设计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2.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的分散系 3.丁达尔效应 4.纳米科技与胶体化学简介 巩固练习: 1. 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 C.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D.粒子不没有带电荷 2.“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 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

1.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练习题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课时1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 基本知识点 1.物质分类的方法 (1)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2)物质分类的多种角度 …… …… 跟踪练习: 1. 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 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 ) A.NH 3 B.CH 4 C.NaHCO 3 D.HClO 3 纯 净 物 混 合 物 ①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②有一定的熔、沸点 ③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无固定组成和结构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学性质

2.同种类型的物质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下列性质中不属于酸通性的是() A.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B.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3. 盐是一类常见物质,下列物质可直接反应生成盐的组合是() ①金属②碱性氧化物③碱④非金属⑤酸性氧化物⑥酸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④⑥ C.只有②⑤⑥ D.全部 4.某加碘食盐包装袋上标有“忌高温蒸炒”,由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食盐是纯净物 B.食盐中加入了碘单质 C.所加含碘物质受热易分解 D.加碘食盐难溶与水 5.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NaOH + HCl == NaCl + H2O D.H2CO3 == H2O + CO2 加热点燃 C. H2+CuO == Cu + H2O B.2CO + O2 == 2CO2 6.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盐酸、纯碱、氯酸钾、氧化镁、二氧化硅 B、硝酸、烧碱、次氯酸钠、氧化钙、二氧化硫 C、次氯酸、消石灰、硫酸铵、过氧化钠、二氧化碳 D、醋酸、过氧化钠、碱式碳酸铜、氧化铁、一氧化碳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D、无色透明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8.现有下列物质:①碳酸钠②氧化钠③二氧化硅④铁⑤氧气⑥氢氧化钙⑦硫酸 请将上述物质按下列要求分类,并将其序号填入空白处: (1)按组成分类,属于单质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 (2)按溶解性分类,属于易溶物的是,属于难溶物的是属于微溶物的是。 (3)按常温状态分类,属于固态的是,属于液态的是,属于气态的是。 9.从铁、盐酸、氧气、水、硝酸银溶液五种物质中选出1种或2种为反应物,按下列反应

物质的分类 优秀教案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1节物质地分类必修一第二章第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一、. 预习物质分类地方法和意义;初步掌握胶体地定义和主要性质预习内容:二、常用地地物质分类法(一)、CONa 、SO、K交叉分类法:对同一物质按不同地标准分类,如对NaCO、1343222、.四种盐分类KSO42. 盐以组成其中地阳离子为标准分类: _______________盐和_______________(1) . _______________盐和_______________盐以组成其中地阴离子为标准分类:(2) 盐;________盐,又属于_______________既属于在交叉分类法中NaCO_____3()32 盐_____________盐,又属于_______________KSO既属于422、树状分类法:按照一定标准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如根据物质地组成对物质分类:混合物 金属物质单质 非金属氧化物纯净物 酸无机化合物 碱 化合物盐 有机化合物 分散系、胶体(二) 1、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地概念:把_____________分散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所得地体系.(2)组成: 分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物质 分散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物质 (3) 分类 a 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地状态,可分为_____种分散系; b 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 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__________________ 胶体:分散质粒子介于________________之间 浊液:分散质粒子大于_______________ 1 / 4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2、胶体地制备和性质 (1)Fe(OH)胶体地制备方法3用烧杯取一定量地蒸馏水,加热至_________;然后向_____水中加入1~2mlFeCl饱和溶3 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色,停止加热,所得液体就是Fe(OH)胶体.3反应方程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