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参考答案

习题一

1.简释下列概念:

稀缺

答:指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充分的或者说不足的。

微观经济学

答:西方经济学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它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以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宏观经济学

答:西方经济学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及其相互关系。总体经济问题包括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存量

答: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

流量

答: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变动的数值。

2.你认为研究人们的消费问题是属于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的对象?

答: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不是仅从概念上就可简单加以区分的。消费这个概念和问题,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中都有,但含义和研究的角度不一样。在微观经济学中,研究消费主要是研究消费者行为(选择),即根据预算约束,消费者如何按自己的偏好选购消费品以实现效用极大化;而在宏观经济学中,研究消费主要是研究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如何决定,及如何影响总需求水平等。

习题二

需求

答: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规律

答:一种普遍经济现象的经验总结,指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需求的变动

答: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

供给

答:是指生产者(厂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规律

答:一种普遍经济现象的经验总结,指: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供给的变动

答: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既定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化。

需求的价格弹性

答: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通常简称为需求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

答: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均衡价格

答: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所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

供求规律

答:指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与需求均呈同方向变动,均衡价格与供给呈反方向变动,而均衡产量与供给呈同方向变动。

1.下列情况发生时,某种蘑菇的需求曲线如何移动?

⑴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食用这种蘑菇会致癌;

⑵另一种蘑菇价格上涨了;

⑶ 消费者收入增加了;

⑷ 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了。

答:⑴对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左移。因为卫生组织发布的该蘑菇会致癌的报告会使得人们普遍产生对食用此种蘑菇的恐惧心理,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大大减少对它的需求量。

⑵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因为各个品种的蘑菇属于互替商品,当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后人们会减少对那种蘑菇的需求量,并通过多消费此种蘑菇来实现替代。因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增加了对此种蘑菇的需求量。

⑶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因为消费者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他们购买力的增强,这将使他们增加对这种蘑菇在内的正常商品的需求量,并且在任一价格水平下都是如此。

⑷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不变,如果不考虑培育蘑菇的工人作为消费者对此种蘑菇的需求的话。因为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只影响蘑菇的供给成本进而影响其供给曲线,对需求曲线则不发生影响。

2. 下图中有三条为直线的需求曲线。

P

⑴试比较a 、b 和c 点的需求价格弹性。

⑵试比较a 、d 和e 点的需求价格弹性。

答:⑴用E a 、E b 和E c 分别代表a 、b 和c 点的需求弹性,则由于

a aK JO E aF JF ==,

b bG JO E bF JF ==,

c cH JO E cF JF

== 因而E a =E b =E c

⑵用E a 、E d 和E e 分别代表a 、d 和e 点的需求弹性,则由于

a aK IK E aF IO ==,d dG IG E dF IO ==,e eH IH E eF IO

== 又由于IK IG IH <<

因而E a 〈E d 〈E e

7.某君对消费品X 的需求函数为100P =,分别计算价格P=60和产量Q=900时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答:由100P =2(100)Q P =-

故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可一般地表述为

222(100)(1)(100)100

d dQ P P P E P dP Q P P =?=-?-?=-- 当P =60时,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

2260310060100

d P E P ?===---

当Q =900时,1001001003070P ===-=,故此时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 227014*********

d P E P ?===--- 10.在商品X 市场中,有10000个相同的个人,每个人的需求函数均为122d P =-;同时又有1000个相同的生产者,每个生产者的供给函数均为20s P =。

⑴推导商品X 的市场需求函数和市场供给函数。

⑵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出商品X 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并表示出均衡点。 ⑶求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⑷假设每个消费者的收入有了增加,其个人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了2个单位,求收入变化后的市场需求函数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并在坐标图上予以表示。

⑸假设每个生产者的生产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其个人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了40个单位,求技术变化后的市场供给函数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并在坐标图上予以表示。

⑹假设政府对售出的每单位商品X 征收2美元的销售税,而且对1000名销售者一视同仁,这个决定对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有何影响?实际上谁支付了税款?政府征收的总税额为多少?

⑺假设政府对生产出的每单位商品X 给予1美元的补贴,而且对1000名商品X 的生产者一视同仁,这个决定对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有什么影响?商品X 的消费者能从中获益吗?

答:⑴商品X 的市场需求函数1000010000(122)12000020000D d P P ==-=-

商品X 的市场供给函数100010002020000S s P P ==?=

⑵见下图

⑶由D=S ,即1200002000020000P P -=

得 120000340000

P == 20000360000Q =?=

⑷此时个人需求函数变为'21222142d d P P =+=--=-

市场需求函数相应变为''1000010000(142)14000020000D d P P ==?-=-

于是,由D ‘=S ,即1400002000020000P P -=

得 1400007 3.5400002

P === 20000 3.570000Q =?=

⑸此时个人供给函数变为'402040s s P =+=+

市场供给函数相应变为''10001000(2040)2000040000S s P P ==?+=+

于是,由D=S ‘,即120000200002000040000P P -=+

得 80000240000

P == 2000024000080000Q =?+=

⑹征收2美元销售税会使每一销售者供给曲线向上移动,且移动的垂直距离等于2美元。 此时个人供给函数变为"20(2)2040s P P =-=-

市场供给函数相应变为""10001000(2040)2000040000S s P P ==?-=-

于是,由D=S “,即120000200002000040000P P -=-

得 160000440000

P == 2000044000040000Q =?-=

即这一征税措施使均衡价格由3美元上升为4美元,均衡销售量由60000单位减少到40000单位。

尽管政府是向销售者征收税款,但该商品的消费者也分担了税额的支付。在政府向销售者征税后,消费者购买每单位商品X 要支付4美元,而不是征税前的3美元,单位产品实际支付价格比征税前多了1美元。同时每单位时期仅消费40000单位的商品X ,而不是税前的60000单位。销售者出售每单位商品X 从消费者手上收到4美元销售款,但仅留下2美元,其余的2美元作为税金交给了政府,单位产品实际得到价格比征税前少了1美元。因此在政府征收的这2美元销售税中,消费者和销售者实际各支付了一半。在这种情况下,税额的负担由消费者和销售者平均承担的。

政府征收的总税额每单位时期为2×40000=80000美元。

⑺1美元补贴会引起每一生产者供给曲线向下移动,且移动的垂直距离为1美元。

此时个人供给函数变为"'20(1)2020s P P =+=+

市场供给函数相应变为"'"'10001000(2020)2000020000S s P P ==?+=+

于是,由D=S “‘,即120000200002000020000P P -=+

得 100000 2.540000

P == 20000 2.52000070000Q =?+=

即这一补贴措施使均衡价格由3美元降到2.5美元,均衡产销量由60000单位增加到70000单位。

尽管这一补贴是直接付给了商品X 的生产者,但是该商品的消费者也从中得到了好处。消费者现在购买每单位商品X 只需支付2.5美元,而不是补贴前的3美元,并且他们现在每单位时期消费70000单位而不是60000单位的商品X ,其消费者剩余增加情况如下:在给补贴前即价格是3美元,产量是60000时,消费者剩余是:(6-3)×60000÷2=90000元;在给补贴后即价格是2.5元,产量是70000时,消费者剩余是:(6-2.5)×70000÷2=122500元,故消费者剩余增加:122500-90000=32500美元。

习题三

效用

答:是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边际效用

答:是指消费商品或劳务的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或减少的那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感觉到的满足的变化。

1. 如果你有一辆需要四个轮子才能开动的车子上有了三个轮子,那么当你有第四个轮子时,这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似乎会超过第三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这是不是违反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答:这不违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因为边际效用是指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增加(或减少)的总效用的数量。这里的“单位”是指一完整的商品单位,这种完整的商品单位,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效性的前提。比如,这个定律适用于一双的鞋子,但不适用于单只鞋子。对于四轮子而言,必须是有四个轮子的车才成为一单位。三个轮子不能构成一辆四轮车,因而每个轮子都不是一个有效用的物品,增加一个轮子才能使车子有用。因此,这里不能说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超过第三个轮子的边际效用。

2.

若某人的效用函数为U Y =,原来他消费9单位X ,8单位Y ,现在X 减到4单位,问需要消费多少单位Y 才能与以前的满足相同?

答:当X=9,Y=8

时,4820U Y ===

当U=20,X=4

时,由U Y =

得,20Y =,进而可得,Y=12

可见,当X 减到4单位时,需消费12单位Y 才能与原来的满足相同。

8.设无差异曲线为0.40.69U X Y =?=,P X =2美元,P Y =3,求:

⑴X 、Y 的均衡消费量;

⑵效用等于9时的最小支出。

答:⑴ 由效用函数0.40.6U X Y =?,可得,

0.60.40.4X U MU X Y X -?==?,0.40.40.6Y U MU X Y Y

-?==? 于是消费者均衡条件

X Y X Y MU MU P P =可化为 0.60.60.40.4

0.40.623

X Y X Y --= 将此方程与0.40.69X Y ?=联立,可解得X=9,Y=9。

⑵此时最小支出=P X ·X+P Y ·Y=2×9+3×9=45(元)。

3. 已知某君消费两种商品X 与Y 的效用函数为1/31/3U X Y =?,商品价格分别为PX 和PY ,

收入为M ,试求该君对X 和Y 的需求函数。

答:根据题意,预算方程为X Y P X P Y M ?+?=, 由消费者均衡条件

X X Y Y MU P MU P =,可得 213312331313

X Y X Y P P X Y --=,即X Y P Y X P = 将之与预算方程联立,可得对商品X 的需求函数为2X M X P =

,对Y 的需求函数为2Y

M Y P =。 习题四

生产函数

答:指产品产出量与为生产这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要素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产量

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

平均产量

答: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

生产要素报酬递减

答:一种普遍经济现象,指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之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递减,即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这就是生产要素报酬递减。

规模报酬

答:是指当各种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一定比率,从而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产量的变化情况。

1. 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

减的三种情况的区别何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区别如下:规模报酬问题论及的是,一厂商的规模本身发生变化(这假定为该厂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和劳动、原材料等可变要素发生了同比例变化)相应的产量是不变、递增还是递减,或者说是厂商根据他的经营规模大小(产销量大小)设计不同的工厂规模;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所讨论的则是在该厂的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即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既定不变,可变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产量(报酬)递增、递减及不变等三种情况。

“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错误的。规模报酬和可变要素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模报酬问题讨论的是一座工厂本身规模发生变化时相应的产量变化,而可变要素报酬问题论及的则是厂房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增加可变要素时相应的产量变化。事实上,当厂商经营规模较大,在给定技术状况下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即规模报酬递增的同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到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利用后,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总产量的增加同样将会出现递减现象。所以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也会同时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现象。

2. 说明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假定生产某产品要用两种要素,如果这两种要素价格相等,则该生产者最好就是要用同等数量的这两种要素投入。

⑵两种要素A 和B 的价格如果相等,则产出量一定时,最低成本支出的要素投入组合将决定于等产量曲线斜率为-1之点。

⑶假定生产X 产品使用A 、B 两要素,则A 的价格下降必导致B 的使用量增加。

⑷在要素A 和B 的当前使用水平上,A 的边际产量是3,B 的边际产量是2,每单位要素A 的价格是5,B 的价格是4,由于B 是较便宜的要素,厂商如减少A 的使用量而增加B 的使用量,社会会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同样多产量。

(5)扩大企业规模,可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规模越大越好。

答:⑴不对。厂商生产一定产量使总成本最小的条件是花费每1元钱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所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即A B A B

MP MP P P =,当P A 等于P B 时,均衡条件变为MP A =MP B ,而这不等同于A=B 。例如对于生产函数22(,)0.20.4D f K L KL K L ==--, 0.8L MP K L =-,

0.4K MP L K =-,当P A =P B 时,由均衡条件,MP L =MP K ,即0.80.4K L L K -=-,可知97K L =,K 与L 的投入量并不相等。

⑵对。产出既定时使成本最小的条件可以写成A A B B MP P dB dA MP P -

==,如果P A =P B ,则1dB dA -=,即1dB dA

=-,此均衡点即为等产量曲线上斜率为-1的点。 ⑶不对。当要素A 的价格下降时,由于替代效应厂商会多使用相对便宜的要素A ,少使用相对昂贵的要素B ,即用要素A 来替代要素B 。同时由于产量效应,厂商对各种要素使用量都将较前增加。基于替代效应与产量效应的综合作用,要素B 的使用量并不一定增加。 ⑷不对。由题设,知23()45

B A B A MP MP P P <<。这意味着多花1元钱买进要素B 所能增加的产量,小于少花1元钱使用要素A 所减少的产量,也就是说,为了补偿1元钱买进A 所损失的产量,所需增加使用的B 所费将大于1元钱,因而增加要素B 使用量而同时减少要素A 使用量将会使总成本增加而产量不变,而并不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同样多的产量。

(5)不对。扩大企业规模,固然可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但各个企业的生产究竟要多大规模,才有规模经济效益,要由产品本身性质决定。如一个钢铁厂,几百名职工规模,通常难有规模经济效益,但一个理发店,也许几十名职工就够大了,可见,不是任何企业的规模越大越好,规模过大,企业管理成本会上升,也可以抵消扩大规模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

3. 某厂商使用要素投入为x 1程x 2,其产量函数为

2212121028Q x x x x =--,求x 1和x 2的平均产

量函数和边际产量函数。

答:x 1的平均产量函数为1222121222111

10288102x x x x x x AP x x x x --==-- x 1的边际产量函数为1221212211

(1028)104x x x x x MP x x x ?--==-? x 2的平均产量函数为2222121211222

10282108x x x x x x AP x x x x --==-- x 2的边际产量函数为2221212122(1028)1016x x x x x MP x x x ?--==-? 4. 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3/85/8Q L K =,又设P L =3元,P K =5元,试求:

⑴产量Q =10时的最低成本和使用的L 与K 的数值。

⑵总成本为160元时厂商均衡的Q 、L 与K 之值。

答:⑴厂商生产既定产量使其成本最小的要素投入组合要求满足L L K K

MP P MP P = 对于生产函数3/85/8Q L K =,有558838L MP L K -=,338858

K MP L K -=,代入均衡条件,得 55

88

33

88338

5

58

L L K K L K MP P MP P L K --===

简化得,K =L

代入产量Q=10时的生产函数3/85/810Q L K ==,求得L=K=10

此时最低成本支出为TC =3L +5K =80 ⑵厂商花费既定成本使其产量最大的要素投入组合同样要求满足L L K K

MP P

MP P =

上小题已求得,K =L

将其总成本为160元时的成本方程35160L K +=,求得L =K =20

此时最大产量为3/85/820Q L K ==

5. 设生产函数为12q Ax x αβ

=,r 1、r 2 为x 1和x 2的价格,试求该产品的扩展线。

答:由生产者均衡条件1

1

22

x x x x MP P MP P =,得 1121

1122

A x x r A x x r αβ

αβαβ--= 简化得,2

112

x r x r αβ=,即2211r x r x αβ=

可知,该产品扩展线为22110r x r x αβ-=

习题五

1.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

A.时间长短;B.可否调整产量;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答:D

2.在长期中,下列成本中哪一项是不存在的()。

A.固定成本;B.平均成本;C.机会成本;D.隐含成本。

答:A

3.如果企业能随时无偿解雇所雇佣劳动的一部分,那么企业付出的总工资和薪水必须被考虑为()。

A.固定成本;B.可变成本;C.部分固定成本和部分可变成本;D.上述任意一种。

答:C

4.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

A.平均成本上升;B.平均可变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C.总成本下降;D.平均可变成本上升。

答:B

5.长期总成本曲线是各种产量的()。

A.最低成本点的轨迹;B.最低平均成本点的轨迹;C.最低边际成本点的轨迹;D.平均成本变动的轨迹。

答:A

6.在从原点出发的直线(射线)与TC曲线的切点上,AC()。

A.是最小;B.等于MC;C.等于AVC+AFC;D.上述都正确。

答:D

8.为什么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可假定是U形?

答:短期平均成本(SAC)曲线所以会呈U形,是因为,根据要素报酬递减规律,在短期,在固定要素(如资本设备)一定的情况下,可变要素逐渐增加,到一定阶段,该要素(如劳动)的边际产量会出现递减现象。当要素报酬递减时,由该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成本就会上升。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之所以会出现先下降再上升的U形,就是生产要素报酬(边际产量)先递增再递减的结果。

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所以也会呈U形,是因为随着产量的扩大,使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增大,因而产品的生产经历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这表现为产品的单位成本随产量增加而

递减。长期平均成本经历一段递减阶段以后,最好的资本设备和专业化的利益已全被利用,这时可能进入报酬不变,即平均成本固定不变阶段,而由于企业的管理这个生产要素不能像其他要素那样增加,因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的困难和成本的不断增加,再增加产量会使长期平均成本最终转入递增。

7. 说明为什么在产量增加时,平均成本AC 与平均可变成本AVC 越来越接近?

答:因为平均成本系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固定成本之和,即AC=A VC+AFC ,故平均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差为平均固定成本,即A VC=AC-AFC 。而当产量增加时,每单位产量分摊到的固定成本越来越小,即AFC 越来越小,因此,AC 与A VC 之差越来越小,表现在图形上这两条曲线越来越接近。

8. 在本章图5-6中,为什么S 、A 和A '都在同一垂直线上?

答:(a)图中S 点是STC 1 所对应生产规模的短期总成本曲线STC 1和长期总成本曲线LTC 的相切之点,这样在对应产量Q 1下,该生产规模的短期总成本与长期总成本相等,即STC 1=LTC 。

同时,在产量Q 1时,可知该生产规模的短期平均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亦相等,表现为在(b)图中的A 点,1111

()()STC LTC SAC LAC Q Q = 再次,在产量Q 1时,该生产规模的长期边际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也相等,表现为在(b)图中的A '点,111

1()()Q Q Q Q dSTC dLTC SMC LMC dQ dQ ===

实际上,在(b)图A 点上,SAC 1和LAC 之值都是(a)图中原点O 与点S 所联成的直线的斜率;在(b)图A '点上,SMC 1和LMC 之值又只是(a)图中过公切点S 所作STC 1和LTC 这二条线的公切线的斜率。

14.假设某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函数是

238100MC Q Q =-+,若生产5单位产品时总成本是595,求总成本函数、平均成本函数、可变成本函数及平均可变成本函数。

答:由边际成本函数238100MC Q Q =-+积分得

324100TC Q Q Q a =-++(a 为常数)

又因为生产5单位产品时总成本是595

即 32595545500a =-?++

得 a=70

则,总成本函数 32410070TC Q Q Q =-++

平均成本函数 2704100TC AC Q Q Q Q

==-++ 可变成本函数 324100VC Q Q Q =-+

平均可变成本函数 24100VC AVC Q Q Q

==-+ 习题六

1. 简释下列概念:

完全竞争

答:指不包含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类型,它需要具备下列四个特征:①该产品在市场上有大量的卖主和买主,从而双方都是价格接受者。②产品同质无差异。③投入要素可以自由流动。④信息充分。

总收益

答:指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数量产品后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它等于产品单价销售数量的乘积。

平均收益

答:指厂商销售每单位产品所得到的平均收入,它等于总收益除以总产销量,也就是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

边际收益

答:指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动量。

利润极大化必要条件

答:要求每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总收益等于由此带来的成本增加量,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可用公式表示MR=MC 。

垄断

答:指一家厂商控制了一个行业的全部产品供给的市场结构,在垄断条件下,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3.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为一条水平线,且有P =AR =MR ?

答:按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每个厂商都是市场价格接受者,他改变销售量不会引起市场价格的变动,也就是说,按既定市场价格可出售任何数量商品,既不要降价,也不能提价,如果稍有提价,销售量便降为零。因此,单个厂商面对的是一条具有完全价格弹性的水平需求曲线,并且由于产品价格不随销售量而变化,因此,厂商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都等于价格即平均收益。

5.为什么企业在短期内亏本还会继续经营?企业短期内在什么情况下应当关门?企业能否长期亏本经营?

答:在短期内,企业产品价格如果低于平均成本,便已亏本,但只要价格还高于平均可变成本,仍可继续经营。因为当价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厂商如生产则在补偿全部可变成本外,尚可收回部分固定成本,使亏损减少一些。只有当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时,企业才应关门歇业。当然,这是短期的情况,在长期,以利润为追求目标的企业决不能亏本经营。在长期,不存在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区别,一切成本都是可变的,如果价格低于平均成本,企业就应当歇业。

2.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成本供给函数为320.121510STC Q Q Q =-++,试求厂商的短期供给

曲线。

答: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是指厂商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愿意提供的产量,它可以由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以上的一段来表示。 由题意可知,20.1215VC AVC Q Q Q

==-+ 欲求AVC 的最小值,只要令

0dAVC dQ

= 即0.220Q -=,得Q =10

当Q ≥10时,MC ≥AVC 故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为0.3415(10)P MC Q Q Q ==-+≥

从上已知,当Q =10时,AVC 最小,其值为20.110210155AVC =?-?+=

于是短期供给函数可表示为,4 (5)0.60 (5)S P S P ?=≥???=

习题七

1. 简释下列概念:

垄断竞争与寡头

答:垄断竞争与寡头都是介于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的市场类型。垄断竞争是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的市场结构,而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控制了这一行业的供给,其产量在该行业总供给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市场结构。

习题九

1. 简释下列概念:

边际物质产品

答: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物质产品量。

边际收益产品

答: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总收益,它等于该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与相应产品的边际收益的乘积。

向后弯曲劳动供给曲线

答:劳动供给曲线表明的是劳动供给量与劳动价格即工资率之间关系的曲线,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个人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即随着劳动价格即工资率的提高,起初劳动供给量逐渐增加,但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劳动供给量反而会逐渐减少(具体解释可参考下面的习题4),在图形上便呈现为向后弯曲的曲线。但就整个市场而言,劳动供给曲线基本上是向右上倾斜的。

2. 厂商利润极大化的条件MC=MR 为什么可以重新表达为MFC=MRP ?完全竞争条件下出售产品的利润极大化MC=P 能否重新表述为MFC=MRP ,为什么?

答:从不同的考察角度出发,厂商利润极大化的条件既可以表述为MC=MR ,也可以表述为MFC=MRP ,这两者都可以保证厂商利润极大化目标的实现。我们知道,为了实现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需要对投入要素量、产出量作出某种抉择。如果厂商把产量作为选择变量,将总收益、总成本进而总利润视为产量的函数,那么实现最大利润的条件是,厂商把产出量调整到一定数量,使得这一产出量下的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所提供的总收益的增加量(即边际收益

MR),恰好等于增加这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即边际成本MC),即使得这一产出量下的MR=MC。

如果厂商把投入的生产要素(如劳动)作为选择变量,将总收益、总成本进而总利润视为投入要素的函数,那么实现最大限度利润的条件就可以表述为MFC=MRP,也就是厂商把雇用的劳动投入量调整到一定数量,使得这一雇用劳动总量下的最后一个单位劳动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即边际收益产品MRP),恰好等于增加这最后一个单位劳动雇用量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即边际要素成本MFC)。理由是:假如MRP>MFC,这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超过雇用这个单位劳动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也就意味着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增加的每单位劳动投入量都可获得些许利润,从而增加劳动投入可使总利润有所增加;反之,假如MRP<MFC,这意味着最后增加雇用的那个单位劳动反而造成损失,从而导致总利润较前减少。所以,如果厂商把投入要素如雇用的劳动量作为选择变量,实现利润极大化的条件便是他雇用的劳动量的MRP=MFC。

事实上,MC=MR和MFC=MRP这两个式子可以相互转换。由于MRP=MPP·MR,因此,MRP/MPP=MR,同样,MFC/MPP=MC。这是因为,MFC表示多使用1单位要素所多支出的成本,MPP表示多使用1单位要素所多生产的产量,因而MFC/MPP就表示多生产1单位产品所多使用的成本,即MC,于是从MRP/MPP=MFC/MPP就得到MC=MR。

假如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那么利润极大化的条件MC=MR=P就可以表达为MFC=MRP,因为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P=MR。这样,表示增加单位要素投入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的MRP(=MR×MPP)就可以表示为(等同于)VMP(=P×MPP),相应地,利润极大化的条件就可以表达为MFC=MRP。

3.为什么会出现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

答:劳动供给曲线表明的是劳动供给量与劳动价格之间的关系,而劳动供给可看成是闲暇需求的反面。劳动供给增加就是闲暇需求减少,并且劳动价格(工资)就是闲暇的机会成本或价格。从替代效应看,工资上升使得闲暇的机会成本或代价提高,劳动者会愿意用劳动来替代闲暇,即会导致闲暇需求量减少,而劳动供给量增加。但从收入效应看,工资上升时,劳动者越有条件以较少的劳动换得所需要的收入和消费品,从而越不愿意增加劳动供给,而对闲暇需求便会增加。一般说来,当工资较低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故闲暇的需求量会随工资上升而下降,即劳动供给量会增加,但工资较高时,则工资上涨引起整个劳动收入增量就很大,收入效应会逐渐大于替代效应,因而劳动供给会减少,使得劳动供给曲线由向右上倾斜转为向

左上倾斜,即劳动供给曲线呈后弯状。

习题十二

1.简释下列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

答: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答: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答:是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

答: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国民生产总值

答: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总投资

答:是一定时期的全部投资,即建设的全部厂房设备和住宅等,包括净投资与重置投资。

净投资

答:是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的投资。

存货投资

答: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

答: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它包括政府在教育、卫生、防务、警察和公共投资方面的支出及其他经常性支出。而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是一种不以取得本年生产出来的商品和劳务作为补偿的支出。

2.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

(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答:上述项目都不计入GDP,理由如下:

(1)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

生;

(2)一辆用过的卡车在这辆卡车生产出来的当期已经被计入GDP了,因此购买用过的卡车不再计入GDP;

(3)人们购买普通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一种产权转移活动,不属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经济学上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活动,因而购买股票不能被计入GDP,只有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支出才能计入GDP;

(4)购买地产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既不是投资,也不是消费,不计入GDP。

8.假定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1)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50

磅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2)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试解答:

(1) 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自总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答:(1) 由题设,知项链为最终产品,故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的GDP为40万美元。

(2) 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40-10),这样增值法计算的GDP,即为两个阶段增值额,为10+30=40(万美元)。

(3)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12.5(万美元)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7.5)+(30-5)=27.5(万美元)

故用收入法计算的GDP为12.5+27.5=40(万美元)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

3.假定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是:

试求:

(1) 1998年名义GDP。

(2) 1999年名义GDP。

(3) 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4) 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5) 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

(6) 计算这段时期的通胀率。

答:(1) 1998年名义GDP=10×100+1×200+0.5×500=1450(美元)

(2) 1999年名义GDP=10×110+1.5×200+1×450=1850(美元)

(3) 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1450(美元)

1999年实际GDP=10×110+1×200+0.5×450=1525(美元)

这两年GDP变化百分比=(1525-1450)÷1450≈5.17%

(4) 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是1850(美元)

1998年实际GDP=10×100+1.5×200+1×500=1800(美元)

这两年GDP变化百分比=(1850-1800)÷1800≈2.78%

(5) 以1998年作为基期,1998年GDP折算指数=1450÷1450=100%

1999年GDP折算指数=1850÷1525≈121.31%

(6)1998年到1999年的通胀率π=(121.21-100)÷100=21.31%

习题十三

1.简释下列概念:

均衡产出或收入

答: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此时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包括全体家庭和企业在内的各个经济部门想要有的支出,或者说计划或意愿的投资正好等于计划或意愿的储蓄。

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答: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率。

投资乘数

答: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

2.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