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

损的零刻线;

(3)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

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5)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可以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

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

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

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

度.

(2)平移法:(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

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

(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8.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

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9. 两物体相对静止,是指它们的运动快慢和方向都相同。

10.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11.速度是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反映物体的运动快慢。

12.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单位换算:1m/s=3.6km/h

第二章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

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

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2)固体传声比液体快,而液体传声又比气体快。

4.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声。t /2

(t表示从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之间的时间)

5. 要想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来,中间的时间间隔至少是

0.1秒。

6.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

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动振幅有关,振

幅越大,响度越大;另外,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

有关,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能区分开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

的声音音色不同。

7.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频率在20Hz~20000Hz

之间的声波:

(1)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2)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

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

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

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

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

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10. 弦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与弦的材料、长度、横

截面积、松紧程度有关。

11. 管乐器是靠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

12.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13.(1)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

发出的声音。

(2)从环保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

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

声音,都属于噪声。

14.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或者说: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

处减弱。

15.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

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第三章物态变化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

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

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

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

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

(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 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体温计测量范围为35~42℃,内装水银,体温计可离

开人体读数,且示数不变,是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和

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很细的弯管,起到自动断开水银

的作用。

6.物态变化:六种,分成三组,每组都是相反的过程

(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

(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

(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

(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

(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

(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

7.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的液态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8.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

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9.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10. 晶体熔化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11.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

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3.液体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

14. 液体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液体沸点

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15.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途径:

(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16.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1)雾、露――――液化

(2)雪、霜――――凝华

17.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易升华吸收周围的热量,起制

冷作用。

第四章光现象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可分为:自

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而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可近似认为是3×108米/秒。

4.(1)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

影子、日食、月食。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

准、小孔成像。

(3)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可以成倒立的实像

5.(1)声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光传播不需要介

质,真空可以传光,且传播最快。

(2)一般情况下,声传播:V固> V液> V气;

光传播:V固<V液<V气

6.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

了我们的眼睛。

7. 光年是距离单位,它等于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

8.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9.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0.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镜面反射和漫反

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1.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2)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

(5)平面镜所成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12.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3.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14.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b、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

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

方向不变。

15.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6. 光发生折射的原因: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17. 海市蜃楼是由于空气分布不均匀发生的光的折射现

象。

18.光的色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19. 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中遇到空气中的水滴,经反射、

折射后产生的现象。

20.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21.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主要作用是热作用――热谱图、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烤箱、电视遥控

(2)紫外线: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验钞、杀菌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通过透镜的三种特殊光线:

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当u>2f时,f<v<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原理);

(2)当f<u<2f时,v>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原理);

(3)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原理)

另:当u=2f 时,v=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可用来测焦距)

当u=f时无法成像。

4.凸透镜成像规律口诀:一倍焦距不成像,内虚外实界

明朗,二倍焦距物像等,外小内大实像成,物近像远

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倒立虚像正,照、投、

放大对应明。

5. 凸透镜成像的三个分界点:

(1)倒正分界点:一倍焦距点

u>f时成倒立像,u<f时成正立像。

(2)虚实分界点:一倍焦距点

u>f时成实像,u<f时成虚像。

(3)大小分界点:二倍焦距点

u>2f时成缩小的像,

u<2f时成放大的像。

6. 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

(1)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反过来说也

成立。

(2)虚像都是放大的,实像放大、等大、缩小都有可

能。

(3)等大、缩小的像都是实像,放大的像不一定。

(4)实像能在光屏上显示,虚像无法在光屏上显示,

反过来说也成立。

7. 判断凸透镜所成实像大、小的方法:

方法一:根据物距u与焦距f之间的关系判断:

(1)若u>2f,则为缩小的像;

(2)若u=2f,则为等大的像;

(3)若f<u<2f,则为放大的像。

方法二:根据像距v与焦距f之间的关系判断:

(1)若f<v<2f,则为缩小的像;

(2)若v=2f,则为等大的像;

(3)若v>2f,则为放大的像。

方法三:根据像距v与物距u之间的关系判断:

(1)若v<u , 则为缩小的像;

(2)若v=u ,则为等大的像;

(3)若v>u,则为放大的像。

8.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

立缩小的实像这一原理来工作的。要想使所照的像再

大些,应使照相机离人再近一些,同时,使镜头前伸,

目的是使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也变大。

9.使用放大镜对物体放大时,应使物体位于焦点以内。要

想使所成的虚像再大一些,应使物体远离凸透镜,使物

体更靠近焦点。

10.无论是实像还是虚像,物体离凸透镜的焦点越近,所

成的像就越大。

11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在大约10cm处,明视

距离大约是25cm。

12.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

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

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因为它对光

线有发散作用。

13.形成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

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

视网膜后,利用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因为它对光

线有会聚作用。

14.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目镜相当于放大

镜,经过两次放大的像相对于原来物体而言,是一个

倒立放大的虚像,像的移动方向和物体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之积。

15.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目镜相当于放大

镜,这样就把远处的物体先通过拍照拉近,再通过放

大,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了。

16.人们所看物体的大与小,和物体相对于眼睛所成的视

角有关,视角越大,看起来就越大,视角大小与物体

本身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

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 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

毫克(mg)。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3.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4.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

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

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

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

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

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5.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

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

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4)调平衡后,测量过程中

不允许调节平衡螺母。(5)调平衡后的天平,如果位

置改变了,需重新调节。(6)加减砝码时,要按照先

大后小的顺序试放。

(7)读数时:

正确放法(左物右码):m物=m砝+m游

错误放法(左码右物):m物=m砝-m游

6.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

单位换算:1g/cm3=1000kg/m3

7.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和状

态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式无关。不同种

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

3。

8.(1)同种物质,密度相同,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大的体积小,密度小的体

积大。(3)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大的质量大,

密度小的质量小。

9.由“密度=质量/体积”可得出推论:甲乙的密度之比=

甲乙的质量之比/甲乙的体积之比。

10.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若液面是凹形的,视线应与

凹形液面的底部相平,仰视读数结果偏小,俯视读数

结果偏大。

11用量筒间接测量固体体积(排水法):V固=V总-V水

12.密度的测量: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体

积,用公式ρ=m/v计算出该物体的密度。

13.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能改变物体的密度,一般物

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即热胀冷

缩。(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

14.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

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第七章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

3. 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指:物体的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

(1)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或

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

(2)运动状态没有改变,只有两种情况:静止或匀

速直线运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

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

(1)首先确定力的作用点,在此处画个大小适中的

点;

(2)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

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标出力的符号和大小;

(4)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

越长。

6.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1牛顿大约是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

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1) 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2) 认清分度值和量程;

(3) 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

刻度;

(4) 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

一致;

(5)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盘垂直。

(6)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9.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大小:重力与质量有关:G=mg

g=9.8牛/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

为9.8牛,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10牛/千克。

(2)方向:竖直向下。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

(3)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

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第八章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3.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因为物体具有惯性,而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需要力的作用。

4.二力平衡的条件:

(1)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2)大小相等;(3)方

向相反;(4)在同一条直线上。

5.(1)一对平衡力之间的关系: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2)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异体、等大、反向、共线。

6.平衡状态:

(1)静止(2)匀速直线运动

7.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可能不受任何力,还有可能受

到平衡力的作用,由于彼此平衡的力互相抵消,所以

物体所受的合力一定为0 N。

8.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或者受到平衡力作用时,

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9.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

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0.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1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压力大小(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结论: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2.A、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1)增大压力;(2)

使接触面粗糙一些;(3)用滑动代替滚动。

B、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减小压力;

(2)使接触面光滑一些;(3)用滚动代替滑动;(4)

加润滑油或利用气垫使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表面隔

开。

第九章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压力大小(2)受

力面积大小

3.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 压强的计算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

简称:帕,符号:Pa 1帕=1牛/米2

5.增大压强方法 :(1)增大压力;(2)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方法 :(1)减小压力;(2)增大受力面积。

6.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7.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8.液体压强的计算:P=ρgh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

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 船闸的原理是连通器

10.证实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11. 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105帕≈10.3米

水柱。

12.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

小。

13.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

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

的位置压强越小。

第十章浮力

1.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

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2.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即F浮=G排=m排g=ρ液V排g。注意:浸在液体中的

物体所受的浮力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

关;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浸没的深度无

关。

4.轮船是利用漂浮的条件F浮=G物来工作的。

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5.求浮力的几种方法:

(1) 称重法:F浮=G-F拉

(2)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 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ρ液gV排

(4) 二力平衡法:F浮=G物只适合漂浮或悬浮

6.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较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 若F浮< G 则下沉;(2) 若F浮> G

则上浮;

(3) 若F浮= G 则悬浮。

方法二:(比较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若ρ液<ρ物,则下沉;(2) 若ρ液>

ρ物,则上浮;(3) 若ρ液=ρ物,则悬浮。

7. 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的液面上,受到的浮力

相等,都等于自身的重力,此时,排开液体体积大的

液体密度小。

8.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

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

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W=FS (计算功W时,力F与距离S方向必须一致)

3.不做功的几种情况: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不劳无功)

(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劳而无功)

(3)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

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功率(P):单位时间(t)内完成的功(W),叫功率。

功率:表示做功快慢,不表示做功多少。

功率的计算:P=W/t 功率的推导公式:P=Fv

6.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7.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运动物体的速度越

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且运动速度对动能的影

响较大。

8.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处在一定高度所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

所在的高度有关。物体质量越大,位置越高,重力

势能就越大。

(2)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

变的程度和物体的材料、性质有关。物体的弹性

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

单位是:焦耳 J

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11. 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

棒就是杠杆。

2. 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平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一顺一逆积相等。

4.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L1>L2F1<F2 省力费距离;

(钢丝钳、撬棒)

(2)费力杠杆:L1<L2F1>F2 费力省距离;(镊子、

筷子)

(3)等臂杠杆:L1=L2F1=F2 不省力、不省距离,能

改变力的方向。(天平、定滑轮)

5.定滑轮的实质:等臂杠杆;

特点: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6. 动滑轮的实质: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特点: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且费

距离。

7.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有几段绳子吊着重物,绳子自

由端的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且物体升高“h”,

则绳子自由端移动“s=nh”,其中“n”为绳子的段数。

(即省力费距离)

(1)不计动滑轮和绳重及摩擦时,F=G物/n

(2)不计绳重及摩擦时, F=(G物+G动)/n

(n为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

8. 斜面:若不计摩擦,就不做额外功,则FL=Gh 此

时,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

一。

(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9.使用机械可以省力或者省距离或者改变力的方向,但不

能省功,反而会多做功(额外功)。

10.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斜面的机械效率: W有/W总=Gh/Fs

11.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体越重,摩檫力越小,绳子

越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全汇总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

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第八章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三、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得发生:由物体得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得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得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得。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就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得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就是指声音得高低,它与发声体得频率有关系.(2)响度:就是指声音得大小,跟发声体得振幅、声源与听者得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得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得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得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得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得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得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得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得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得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就是指物体得冷热程度。测量得工具就是温度计,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得热胀冷缩得原理制成得。 2、摄氏温度(℃):单位就是摄氏度。1摄氏度得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得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得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_____。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常用单位有____,____,____, ____, ____, ____, 3、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__、课桌高0.7__、篮球直径24__、指甲宽度 1__、铅笔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___、手掌宽度1 __、墨水瓶高度6__: 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___、___、___。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___。(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___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___和___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___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___。 5、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____。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参照物 1、(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___。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 (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和_____。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分三种情况:①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 二、机械运动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____

人教版初二物理全册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 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 )、分米(dm )、 厘米(cm )、毫米(mr ) 微米(卩n ) 纟内米 (nm ) 3-i m = 1000m=100.1m=10m 1dm2 换算关系:1km = -2-3-6-9 m 1nm=10m m 1mm=10m=10m 1卩1cm=10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 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 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 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 、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 S 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h 5 、换算关系:1mi n=60s 1h=60mi n=3600s 6 、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 、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 数时粗心造成 的,是不该发生的, 8 、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 、减小误差的办法: (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 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 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 作为 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 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 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 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 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 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 是能够避免的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且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4)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的大小、运动的方向或 运动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 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6、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弹性限度:当弹性物体的形变超过某一数值时,即使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了,这个值叫弹性限度。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 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4)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弹簧测力计: (5)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 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 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 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 ..的零刻度线); (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1厘米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 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3) 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知识点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_______米. 课桌的高度约0.75m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km=_______m=103m;1dm=_______m=10-1m;1cm=_______m=10-2米;1mm=0.001m=10-3m;1m=_______μm;1um=_______m1m=_______nm;1nm=_______m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约为:0.07 m m 、70微米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物体放置,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4). 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单位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 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6、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 1h= 60 min=_________s. 7、误差:测量值与________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_______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_________传播。_________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_________,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_________。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_________、响度、_________。(1)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_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_,跟发声体的_________、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_________减弱;(2)在_________减弱;(3)在_________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_________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_________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_________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_________性好、_________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_____,很容易绕过_________,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教科版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强烈推荐)

初二下册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在受 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 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

初二物理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 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 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第三章:光 一、光的传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重点】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比如: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速度由快变慢、物体运动速度由慢变快。)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二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如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时存在。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①发生弹性形变;②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重点: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可以发声 要点: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疑点: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定义: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要点: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 3 真空不能传声 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因为物体的振动,

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三:声速和回声 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3 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拓展: 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 2 回声的作用: 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怎样听到声音 定义: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 要点: 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 难点: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拓展: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听觉系统正常;②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③声音有足够的响度;④有传播的介质 二:骨传导和双耳效应 定义: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 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 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 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 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二、弹力 1.弹性和塑性:(1)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2.弹力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 ①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③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 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三、重力 1.重力的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 (1)重力也叫重量。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单位牛顿(N);m是质量,单位千克(kg)。g=9.8N/kg。 (3)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 3.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应用:重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 (1)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5.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的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 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 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 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 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 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 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二、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八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2.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米;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10-3米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 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 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 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 (3) 6.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分。1h= 60 min= 3600 s. 1 2叫参照物. 3 4 5 6v=s/t 7这就是8.秒表。 1 2 3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 4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色、音调、响度。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音色不同 5.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分贝。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