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中物理:探测射线的方法练习

高中物理:探测射线的方法练习

高中物理:探测射线的方法练习
高中物理:探测射线的方法练习

高中物理:探测射线的方法练习

我夯基 我达标

1.研究放射性的本性时,可以让射线垂直射入磁场,根据射线在磁场中偏转情况来研究它所带的电荷、质量等性质.如图1932所示,P 是放射线源,B 是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a 、b 、c 分别是放射源放出的射在磁场中的三条射线,由它们偏转的情况可知( )

图19-3-2

A.a 是α射线,b 是β射线,c 是γ射线

B.a 是γ射线,b 是α射线,c 是β射线

C.a 是α射线,b 是γ射线,c 是β射线

D.a 是α射线,b 是γ射线,c 是α射线 思路解析:由三种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根据左手定则可知cd 射线是由带正电的粒子组成的,b 是由不带电粒子组成的,c 是由带负电粒子组成的.由三种放射线的本性可知:a 是α射线,b 是γ射线,c 是β射线.

答案:C

2.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X A Z 经过6次α衰变后的产物是Fm 253100.由此可以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 )

A.124、259

B.124、265

C.112、265

D.112、277 思路解析:题中的核 经过6次α衰变成Fm 253100,注意到Fm 253100的质子数为100,质量数为253,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由质量数、电荷数守恒有:

A=4×6+253=277

Z=2×6+100=112

所以选项D 正确.

答案:D

3.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β射线粒子和电子是两种不同的粒子;②红外线的波长比X 射线的波长长;③α粒子不同于氦原子核;④γ射线的贯穿本领比粒子的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思路解析:α粒子带正电荷,它实质是氦原子核,贯穿本领小;β射线粒子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贯穿本领很强;γ射线呈电中性,贯穿能力比α射线、β射线都强;红外线的波长比红光长,而X 射线的波长比紫外线还要短,在可见光范围内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 答案:C

4.光子的能量为hν,动量的大小为c

vh ,如果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发生γ衰变时只发出了一个γ光子,则衰变后的原子核( )

A.仍然静止

B.沿着与光子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

C.沿着与光子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D.可能向任何方向运动

思路解析:相互作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或它们所受外力之和为零,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不但适用于宏观物体,也适用于微观粒子.静止的原子核动量为零,在原子核发出一个光子衰变后,原子核和γ光子的动量之和仍然为零即衰变后原子核的动量和发出丁光子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衰变后的原子核应沿着与光子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答案:C

5.在云室中,为什么α粒子显示的径迹直而粗、β粒子显示的径迹细而曲?

思路解析:因为α粒子带电荷量多,它的电离本领强,穿越云室时,在1 cm 路程上能使气体分子产生104对离子.过饱和酒精蒸汽凝结在这些离子上,形成很粗的径迹.且由于α粒子质量大,穿越云室时不易改变方向,所以显示的径迹很直.β粒子带电荷量少,电离本领较小,在1 cm 路程上仅产生几百对离子,且β粒子质量小,容易改变运动状态,所以显示的径迹细而弯曲.

我综合 我发展

6.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核发生α衰变后,α粒子和反冲核在垂直于它们运动方向的匀强磁场中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半径之比为45∶1,周期之比为90∶11

7.求α粒子和反冲核的动能之比为多少?

思路解析:根据衰变时系统的总动量守恒,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这样两个基本关系,即可得解.

衰变时,α粒子和反冲核的动量大小相等,即m αv α=mxvx,式中mx 、vx 为反冲核的质量与速度.

在磁场中,它们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都由洛伦兹力作为向心力,由qvB=r

v m 2

,得r=qB mv . 由此可见,α粒子和反冲核的圆运动半径之比为

1452===x x x q q q r r αα 所以反冲核的核电荷数为:q x =90.

因为由洛伦兹力作向心力时,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qB

m π2 所以α粒子和反冲核的周期之比为:x

x x m q q m T T ααα=,得 234490

117290=??=??=αααm T T q q m x x x 所以α粒子和反冲核的动能之比为:211742342222=====α

ααα

ααm m m p m p v m v m E E x x

x x x kx k . 答案:117:2

7.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锂(Li 6

3)在俘获一个速度为7.7×104 m/s 的中子后,生成一个α粒

子和一个氚核.若α粒子的速度为 2.0×104 m/s,其方向与反应前中子的速度方向相同,且与磁场方向垂直.求:

(1)氚核的速度是多少?

(2)当α粒子在磁场中运动6周时,氚核运动了几周?

思路解析:(1)系统动量守恒m n v n =m αv α+m H v H

1×7.7×104=4×2×104+3v H

u H =-1.0×103m /s,方向与中子速度方向相反.

(2)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qB

m π2 2

31243=?=?=H H H q q m m T T ααα 2T H =3T α,即4T H =6T α

α粒子运动了6周,氚核运动了4周.

答案:(1)1.0×103m /s,方向与中子速度方向相反 (2)4周

8.如图19-3-3在匀强磁场中的A 点,有一个静止的原子核,当它发生哪一种衰变时,射出的粒子以及新核的轨道才做如图的圆周运动,并确定它们环绕的方向,若两圆的半径之比是44∶1,这个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原子序数是多少?

图19-3-3

思路解析:因为原子核衰变时,遵守动量守恒定律,由原于核的初态是静止的,可以判定:衰变时射出的粒子与新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设带电粒子质量为m,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磁场中,以速度v 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其运动半径为R=Bq

mv . 由衰变时动量守恒知射出粒子动量m 1v 1等于新核动量m 2v 2,而B 相同,所以R 与q 成反比,可判定出衰变射出粒子运动轨道半径大,新核半径小.在A 点利用左手定则可判断出新核反冲速度方向,判断出发射粒子的速度方向,即确定粒子的种类和衰变的类型.

由1

221q q R R =可从发射粒子的电荷数确定新核的电荷数,由于衰变过程中电荷数守恒,可求出原来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电荷数即它的原子序数.

由R ∝q

1知大圆是发射出粒子的轨迹,小圆则是新核轨迹. 根据左手定则判断:在A 点发射出的粒子是负电子,

它初速度水平向左,沿圆轨道顺时针方向旋转.新核初速水平向右,沿圆轨道逆时针旋转.

由于1

441221==q q R R q 1=e,电荷数是1,所以q2=44e,电荷数是44,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原来的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原子序数是45,它发生的是β衰变,电子顺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新核逆时针做匀速圆周运动.

答案:45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选择研究对象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首要环节.在很多物理问题中,研究对象的选择方案是多样的,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不同会影响求解的繁简程度。合理选择研究对象会使问题简化,反之,会使问题复杂化,甚至使问题无法解决。隔离法与整体法都是物理解题的基本方法。 隔离法就是将研究对象从其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单独进行研究,这个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的一个部分,广义的隔离法还包括将一个物理过程从其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整体法是将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或将看上去具有明显不同性质和特点的几个物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过程来处理。隔离法和整体法看上去相互对立,但两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因为将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之后,还是要将它们与周围的环境隔离开来的。 这两种方法广泛地应用在受力分析、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等问题中。 对于连结体问题,通常用隔离法,但有时也可采用整体法。如果能够运用整体法,我们应该优先采用整体法,这样涉及的研究对象少,未知量少,方程少,求解简便;不计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或物体系内的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一般首先考虑整体法。对于大多数动力学问题,单纯采用整体法并不一定能解决,通常采用整体法与隔离法相结合的方法。 一、静力学中的整体与隔离 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各部分)间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解题中应遵循“先整体、后隔离”的原则。 【例1】 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a ,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木块b 和c ,如图所示,已知m1>m2,三木块均处于静止,则粗糙地面对于三角形木块( ) A .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 .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C .有摩擦力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 D .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解析】由于三物体均静止,故可将三物体视为一个物体,它静止于水平面上,必无摩擦力作用,故选D . 【点评】本题若以三角形木块a 为研究对象,分析b 和c 对它的弹力和摩擦力,再求其合力来求解,则把问题复杂化了.此题可扩展为b 、c 两个物体均匀速下滑,想一想,应选什么? 【例2】有一个直角支架 AOB ,AO 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 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 上套有小环P ,OB 上套有小环 Q ,两环 质量均为m ,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展的细绳相连, 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现将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 A O B P Q

探析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策略-物理论文

探析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策略-物理论文 探析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与实施,其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不能仅仅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与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满足素质教育对人才的基本需求。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高中物理的知识点繁多,而且内容比较抽象,若是学生在学习时不能真正地思考,深入挖掘其内涵,学生就很难学好物理,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生动地组织教学,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实践,简单谈谈在新课标教学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方法及策略,为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物理现象比比皆是,很多学生虽然在生活中看到过种种现象,却没有深入地思考,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从而感觉物理知识是深奥的,是晦涩难懂的,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从而使得物理学习的效率低下,成绩下降。面对这样的学习现状,教师要将物理现象引入课堂,启发学生思考,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究欲望,保证学习的质量。 我在教学中就曾经以“生活中的物理”为主题在课堂上与学生探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比如,坐在快

速行驶的车上,在转弯的时候,会感觉向外甩,这是离心现象;在游乐园坐海盗船,从上往下落有失重现象;长期堆煤的墙角会发黑,这是固体分子的扩散现象等。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入到物理课堂中,学生在熟悉的现象中找寻其存在的物理知识,体会物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就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有十分强烈的参与课堂的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多媒体集声音、图形、视频于一身,使其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高中物理虽然与生活联系密切,但是很多知识都具有抽象性,若是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借助口头讲授学生很难真正地理解这些知识,而多媒体则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比如,在教学“万有引力定律”时,如果教师只是用语言介绍运动的过程,学生很难理解天体运动的规则,而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学生就可以形象地理解运动的过程与规律,从而在脑海中对天体的运动形式形成一个模式,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又如,一些难以亲自操作的实验,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像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的过程,课堂上无法做这些实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但是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将裂变、聚变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也就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创新教学方法 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性的学科,其知识性与逻辑性都很强。学生要想学好物理,只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是行不通的。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图解法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图解法 2012-8-17 图解法,也叫图形法,是一种利用几何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解答共点力的平衡问题,动态平衡问题,常用图解法。基本法则有平行四边形法则,矢量三角形法则等,图解法的优点是简捷,方便,直观。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解题的效率。 【例题1】 (2012全国新课标).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A.N1始终减小,N2始终增大 B.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 C.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 D.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 与N2的合力为定值,与重力反向等大。作图。由图形可 知,当板缓慢转动中,N1与N2的方向便发生如图示变 化,但合力不变,可得答案B 。 【点评】:该题为动态平衡问题,在挡板夹角连续变化中,重力始终保持不变,根据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做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可以直观看出合力不变,但水平方向的支持力N1连续减小,挡板的支持力也N2始终减小。 【例题2】如图2所示,用一根长为l 的细绳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悬挂质量为m 的小球A ,为使细绳与竖直方向夹30°角且绷紧,小球A 处于静止,对小球施加的最小的力是 ( C ) A.mg 3 B.mg 23 C.mg 2 1- D.mg 33 【解析】:将mg 在沿绳方向与垂直于绳方向分解,如图所示. 所以施加的力与F1等大反向即可使小球静止,故 mg mg F 2 130sin 0min = =,故选C. 答案:C

高中物理答题技巧归纳大全

高中物理答题技巧归纳大全 一,考场中心态的保持 心态“安静”:心静自然“凉”,脑子自然清醒,精力自然集中,思路自然清晰。心静如水,超然物外,成为时间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情绪稳定,效率提高。心不静,则心乱如麻,心神不定,心不在焉,如坐针毡,眼在此而心在彼,貌似用功,实则骗人。 二,高中物理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选择题一般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应用这些知识进行一些定性推理和定量计算。解答选择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每一选项都要认真研究,选出最佳答案,当某一选项不敢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错选。 注意题干要求,让你选择的是“不正确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相信第一判断:凡已做出判断的题目,要做改动时,请十二分小心,只有当你检查时发现第一次判断肯定错了,另一个百分之百是正确答案时,才能做出改动,而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千万不要改。特别是对中等程度及偏下的同学这一点尤为重要。 做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筛选(排除)法: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和自身掌握的知识,从易到难,逐步排除不合理选项,最后逼近正确答案。

特值(特例)法:让某些物理量取特殊值,通过简单的分析、计算进行判断。它仅适用于以特殊值代入各选项后能将其余错误选项均排除的选择题。 极限分析法:将某些物理量取极限,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直接推断法: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抓住各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甚至要用到数学工具进行计算,得出结果,确定选项。 观察、凭感觉选择:面对选择题,当你感到确实无从下手时,可以通过观察选项的异同、长短、语言的肯定程度、表达式的差别、相应或相近的物理规律和物理体验等,大胆的做出猜测,当顺利的完成试卷后,可回头再分析该题,也许此时又有思路了。 物理实验题的做题技巧 实验题一般采用填空题或作图题的形式出现。作为填空题,数值、单位、方向或正负号都应填全面;作为作图题:对函数图像应注明纵、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单位、标度及坐标原点。对电学实物图,则电表量程、正负极性,电流表内、外接法,变阻器接法,滑动触头位置都应考虑周全。对光路图不能漏箭头,要正确使用虚、实线,各种仪器、仪表的读数一定要注意有效数字和单位;实物连接图一定要先画出电路图(仪器位置要对应);各种作图及连线要先用铅笔(有利于修改),最后用黑色签字笔涂黑。 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课本实验,几年来考查比较多的是试验器材、原理、步骤、读数、注意问题、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解答常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专题指导 方法专题一:图像法解题 一、方法简介 图像法是根据题意把抽像复杂的物理过程有针对性地表示成物理图像,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运用图像直观、形像、简明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由此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 高中物理学习中涉及大量的图像问题,运用图像解题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在运用图像解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分析有关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抓住图像的斜率、截距、交点、面积、临界点等几个要点,常常就可以方便、简明、快捷地解题. 二、典型应用 1.把握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 在v-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在s-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在U-I图像中斜率表示电学元件的电阻,不同的物理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不同. 2.抓住截距的隐含条件 图像中图线与纵、横轴的截距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常常是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例1、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 根据得出的一组数据作出U-I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得出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 V,内电阻 r=_______ Ω. 3.挖掘交点的潜在含意 一般物理图像的交点都有潜在的物理含意,解题中往往又是一个重要的条件,需要我们多加关注.如:两个物体的位移图像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 例2、A、B两汽车站相距60 km,从A站每隔10 min向B站开出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为60 km/h.(1)如果在A站第一辆汽车开出时,B站也有一辆汽车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开往A站,问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能遇到几辆从A站开出的汽车?(2)如果B站汽车与A站另一辆汽车同时开出,要使B站汽车在途中遇到从A站开出的车数最多,那么B站汽车至少应在A站第一辆车开出多长时间后出发(即应与A站第几辆车同时开出)?最多在途中能遇到几辆车?(3)如果B站汽车与A站汽车不同时开出,那么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又最多能遇到几辆车?

关于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指导

关于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指导 发表时间:2015-05-08T12:57:46.747Z 来源:《教育学》2015年6月总第79期供稿作者:黄穗稚[导读] 课堂教学设计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黄穗稚贵州省思南中学565100 摘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学策略和方法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中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往往能听懂但不会运用,且不能做到长久的记忆,也就是说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不深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将课堂教学与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指导 一、对课堂教学方面的几点建议 1.课堂教学设计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高中物理概念、规律繁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地组织教学。例如在教具和学具上,可以不必满足于实验室的设备,由教师和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如讲单摆时,我让学生找来细线和小球,每人自制一个单摆观察它的运动情况。在自制教具和学具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课后做些小实验。如讲“受迫振动”时我用“米花的舞姿”小实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和规律都可以用一些对联、口诀、谜语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三定律时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副对联:他蹬地,地也蹬他,双方运动为何地没动;我打你,你也打我,等值二力为何你觉疼。横批:说清有奖。同学们立即活跃起来,并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解释了这一现象。物理学中物理量数不胜数,物理概念更是多如繁星,于是我采用谜语的形式方便学生记忆,实现了由“厌学”到“爱学”的转变,课堂气氛活跃而和谐,形成了独特的教学艺术和风格。 2.课堂教学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1)讲物理首先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2)教师的语言要饱含激情。(3)教学语言语速快慢、声音高低应恰到好处。 二、如何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1.细读书,多设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课前阅读,要求学生有的放矢。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教师先按大纲要求拟出几个阅读提纲,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边读边想。通过阅读,使学生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做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这样既能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让学生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等),可以是齐读或默读,边读边记;对于关键的字、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记。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3)课后阅读,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勤总结、归纳。新课结束或学完一章后,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堂笔记去阅读,及时复习归纳,把每节或每章的知识按“树结构”或以图表形式归纳,使零碎的知识逐步系统化、条理化。通过归纳,可以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结成体,以便加深理解,使知识得到升华。 2.细观察,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学习物理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也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手段。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仪器、挂图、投影、录像等直观教具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深入细致地观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1)观察要有主次;(2)观察要有步骤;(3)观察时要思考。 3.勤实验,会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实验应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边学边实验和小实验。演示实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通过演示实验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师还要创造条件,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学边实验,给学生更多的操作机会。在学生实验中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实验器材、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指导学生严格按使用规则和程度亲自操作,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4.多思考,细比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教材上的各种结论,引导学生不仅要善于从正面提出问题,还要善于反向思考。通过反向思考,有助于弄清结论成立的前提,并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知识本身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又有区别。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出异同和联系,掌握知识的本质。通过比较,可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5.善记忆,会记忆,提高记忆效益。(1)理解透彻,记得牢。(2)语言简练,记得快。(3)反复强化,记得准。 6.广训练,精练习,提高学习成绩。(1)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适量练习,既要有知识覆盖面,又要有适当的知识梯度。(2)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活动,不断探索解题的方法、思路和技巧,以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总之,阅读、观察、实验、思维、记忆、练习等方法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学生想学、会学、乐学,才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再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才能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1]黄丽娥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2]杨晓国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最新最全,高中物理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汇总,(附详细例题,与完整参考答案)

最新最全高中物理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汇总(附详细例题与完整想看答案) 一、比较排除法 二、特殊值代入法 三、极限思维法 四、逆向思维法 五、对称思维法 六、等效转换法 七、图象分析法 八、类比分析法

选择题在高考中属于保分题目,只有“选择题多拿分,高考才能得高分”,在平时的训练中,针对选择题要做到两个方面: 一是练准度:高考中遗憾的不是难题做不出来,而是简单题和中档题做错;平时会做的题目没做对,平时训练一定要重视选择题的正答率. 二是练速度:提高选择题的答题速度,能为攻克后面的解答题赢得充足时间. 解答选择题时除了掌握直接判断和定量计算等常规方法外,还要学会一些非常规巧解妙招,针对题目特性“不择手段”,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 一、比较排除法 通过分析、推理和计算,将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一一排除,最终留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如果选项是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可通过举反例的方式排除;如果选项中有相互矛盾或者是相互排斥的选项,则两个选项中只可能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当然,也可能两者都错. [例1] 如图1所示,宽度均为d 且足够长的两相邻条形区域内,分别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总电阻为R ,边长为433 d 的等边三角形金属框的AB 边与磁场边界平行,金属框从图示位置沿垂直于AB 边向右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取逆时

针方向电流为正,从金属框C 端刚进入磁场开始计时,下列关于框中产生的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图1 【解析】 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电荷量,其中第一象限面积取正,第四象限面积取负.金属框 从进入到穿出磁场,通过金属框的电荷量q =It =E R t =Φt -Φ0R =0,故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也应该为零,B 、C 选项显然不符合.金属框在最后离开磁场过程中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越来越大,故产生的感应电流也越来越大,排除D. 【答案】 A 【点评】 运用排除法解题时,对于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判断,可通过举反例的方式排除;对于相互矛盾或者相互排斥的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指导高考物理 知识点及易错点 物理题解常用的两种方法: 分析法的特点是从待求量出发,追寻待求量公式中每一个量的表达式,(当然结合题目所给的已知量追寻),直至求出未知量。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目标明确”,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应当熟练掌握。 综合法,就是“集零为整”的思维方法,它是将各个局部(简单的部分)的关系明确以后,将各局部综合在一起,以得整体的解决。 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量入手,将各已知量联系到的量(据题目所给条件寻找)综合在一起。 实际上“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密不可分的,分析的目的是综合,综合应以分析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

正确解答物理题应遵循一定的步骤 第一步:看懂题。所谓看懂题是指该题中所叙述的现象是否明白?不可能都不明白,不懂之处是哪?哪个关键之处不懂?这就要集中思考“难点”,注意挖掘“隐含条件。”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不懂题,就不要动手解题。 若习题涉及的现象复杂,对象很多,须用的规律较多,关系复杂且隐蔽,这时就应当将习题“化整为零”,将习题化成几个过程,就每一过程进行分析。 第二步:在看懂题的基础上,就每一过程写出该过程应遵循的规律,而后对各个过程组成的方程组求解。 第三步:对习题的答案进行讨论.讨论不仅可以检验答案是否合理,还能使读者获得进一步的认识,扩大知识面。 一、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2.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以受力图表示。 3.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4.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

高考物理复习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归类总结高中物理例题解析,原来还有这么巧妙的方法!

高考物理复习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归类总结 (高中物理例题解析) 方法一:图像法解题 一、方法简介 图像法是根据题意把抽像复杂的物理过程有针对性地表示成物理图像,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运用图像直观、形像、简明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由此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 高中物理学习中涉及大量的图像问题,运用图像解题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在运用图像解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分析有关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抓住图像的斜率、截距、交点、面积、临界点等几个要点,常常就可以方便、简明、快捷地解题. 二、典型应用 1.把握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

在v-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在s-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在U-I图像中斜率表示电学元件的电阻,不同的物理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不同. 2.抓住截距的隐含条件 图像中图线与纵、横轴的截距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常常是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例1、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根据得出的一组数据作出U-I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得出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 V,内电阻r=_______ Ω. 【解析】电源的U-I图像是经常碰到的,由图线与纵轴的截距容易得出电动势E=1.5 V,图线与横轴的截距0.6 A是路端电压为0.80伏特时的电流,(学生在这里常犯的错误是把图线与横轴的截距0.6 A当作短路电流,而得出r=E/I 短=2.5Ω的错误结论.)故电源的内阻为:r=△U/△I=1.2Ω 3.挖掘交点的潜在含意

一般物理图像的交点都有潜在的物理含意,解题中往往又是一个重要的条件,需要我们多加关注.如:两个物体的位移图像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 例2、A、B两汽车站相距60 km,从A站每隔10 min向B站开出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为60 km/h.(1)如果在A站第一辆汽车开出时,B站也有一辆汽车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开往A站,问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能遇到几辆从A站开出的汽车?(2)如果B站汽车与A站另一辆汽车同时开出,要使B站汽车在途中遇到从A站开出的车数最多,那么B站汽车至少应在A站第一辆车开出多长时间后出发(即应与A站第几辆车同时开出)?最多在途中能遇到几辆车?(3)如果B站汽车与A站汽车不同时开出,那么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又最多能遇到几辆车? 【解析】依题意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分别从A、B站由不同时刻开出的汽车做匀速运动的s一t图像,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一目了然地看出:(1)当B站汽车与A站第一辆汽车同时相向开出时,B站汽车的s一t图线CD与A站汽车的s-t图线有6个交点(不包括在t轴上的交点),这表明B站汽车在途中(不包括在站上)能遇到6辆从A站开出的汽车.(2)要使B站汽车在途中遇到的车最多,它至少应在A站第一辆车开出50 min后出发,即应与A站第6辆车同时开出此时对应B站汽车的s—t图线MN与A 站汽车的s一t图线共有11个交点(不包括t轴上的交点),所以B站汽车在途中(不包括在站上)最多能遇到1l辆从A站开出的车.(3)如果B站汽车与A站汽

最新高中物理解题方法+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物理题解常用的两种方法: 分析法的特点是从待求量出发,追寻待求量公式中每一个量的表达式,(当然结合题目所给的已知量追寻),直至求出未知量。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目标明确”,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应当熟练掌握。 综合法,就是“集零为整”的思维方法,它是将各个局部(简单的部分)的关系明确以后,将各局部综合在一起,以得整体的解决。 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量入手,将各已知量联系到的量(据题目所给条件寻找)综合在一起。 实际上“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密不可分的,分析的目的是综合,综合应以分析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 正确解答物理题应遵循一定的步骤 第一步:看懂题。所谓看懂题是指该题中所叙述的现象是否明白?不可能都不明白,不懂之处是哪,哪个关键之处不懂,这就要集中思考“难点”,注意挖掘“隐含条件。”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不懂题,就不要动手解题。 若习题涉及的现象复杂,对象很多,须用的规律较多,关系复杂且隐蔽,这时就应当将习题“化整为零”,将习题化成几个过程,就每一过程进行分析。 第二步:在看懂题的基础上,就每一过程写出该过程应遵循的规律,而后对各个过程组成的方程组求解。 第三步:对习题的答案进行讨论(讨论不仅可以检验答案是否合理,还能使读者获得进一步的认识,扩大知识面。 一、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2.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以受力图表示。 3.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4.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程求解,而后讨论。 5.对于平衡态变化时,各力变化问题,可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研究。 静力学习题可以分为三类: ? 力的合成和分解规律的运用。 ? 共点力的平衡及变化。 ? 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平衡及变化。 认识物体的平衡及平衡条件 ,对于质点而言,若该质点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为零,则称为平衡,欲使质点平衡须有?F,0。若将各力正交分解则 有:?F,0,?F,0 。 XY ,对于刚体而言,平衡意味着,没有平动加速度即,0,也没有转动加速度即,,0(静止或匀逮转动),此时应有:?F,0,?M,0。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物体在三个力(非平行力)作用下平衡时,据?F,0可以引伸得出以下结论: be carried out in time rust and antirust paint twice. While skeleton construction curtain wall fireproof, antisepsis, mine should be simultaneously, all skeletons complete after the required time and

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1.根据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来进行划分 (1)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的教学目的的方法,如传授法,程序半等; (2)以培养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的的方法,如发现法,自学法; (3)以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并重的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自学指导法,讲讲、练练、读读、议议,实验·综合·引探法,有序启动式教学法,启发式综合教学法,等。 2.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进行划分 (1)传授和感知教材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等; (2)传授和理解教材的方法,如启发式,逻辑法则(包括比较,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等; (3)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如练习法,复习法等; (4)检查知识的方法,如平时测验法,考试法等; 3.根据教学的具体组织形式进行划分 (1)讲解,谈话,讨论法; (2)物理实验方法; (3)练习方法; (4)复习方法; (5)考查、考试方法; (6)课外活动方法; 4.根据适用的范围大小分类: (1)一般教学方法,如启发式、发现式方法等; (2)基本教学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探索法,问题讨论法,等; (3)具体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某一学科进行某一课题(如欧姆定律)所运用的具体教学方法 近些年常用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主要有: 1. 讲授—演播法

讲授—演播法是教师讲授与媒体播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现代教育媒体在讲授—演播法中主要扮演辅助教师讲授的角色。它可以呈现事物和现象的图像和声音,利用多媒体可以将一些较难理解或实现的现象规律生动的再现给学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透镜成像”一节中,可以动态演示物体靠近及远离透镜过程中像的变化情况,可以生动再现物理过程,提供感性材料,烘托课堂气氛;生动准确的使学生认识物理规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借助于媒体资源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如分子的扩散过程及布朗运动、光的干涉和衍射、波的叠加、原子的核式结构、核反应过程等微观的或物理过程极慢的物理现象,弥补传统演示实验的不足。还可以创设虚拟实验环境,提供一些学生在现实中无法体验的情景,学生使用它们自己做实验,可以通过人机交互调整参数,探究不同参数状态下的物理状态,并获得相关的实时数据,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使学生认识加深,形成概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使学生主动记忆,认真思考,努力探索,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 微型(微格)教学法 微格教学法最早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师阿伦(Allen)和他的同事们,在福特基金会资助下的教师培训项目实施中总结出来的。它旨在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训练。后来,这种方法逐步被其他大学教学训练所用,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指教师借助电视摄录像设备来培养学生某种技能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利用录像为学习者提供教学行为(或其他技能)的示范,并记录学习者的模仿过程,供师生共同观看、分析,从而提高学习者的技能水平。由于该方法一般是在小教室中对学生的某种技能进行培训,培训时间短、规模小、内容单一,故称之为微格教学或微型教学。 微格教学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做了科学细分,并应用现代化的视听技术,对细分了的教学技能逐项进行训练,帮助教师掌握有关的教学技能,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微格教学是培训教师教学技能自我完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具有以下特点: (1) 强调理论联系实践、重在技能的训练。(2) 训练目标明确、集中,重在技能的分解。(3) 观察示范典型、具体,重在细节分析。(4) 信息反馈及时、有效,重在自我训 练。(5) 减轻参训者心理压力,利于创新思维培养。 4. 程序教学法 程序教学法是一种使用程序教材并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的一种个别化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基于程序化教材,以练习或训练为主的教学。程序编制者和教师预先构想和设计学习过程,并将教学内容分割成若干个小项目,并按一定的顺序将这些小项目编排起来,每个小项目中既呈现内容,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并提供反馈,这就是程序化教材。程序化教材按步骤呈现内容,学生对提问做出应答,然后机器给予核对或呈现正确答案,进行强化。如果程序化的教材通过机器来呈现的,就称作教学机器;如果通过课本来呈现,就叫课本式程序教学,简称程序教材;如果通过计算机来呈现,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程序教学就是在学生与教学机器(或计算机课件或程序教材)之间形成呈现内容—应答—判断—评价(强化)等一系列的交互活动,引导学生一步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学习。 5. 网络教学法 网络教学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才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对于网络教学的定义、研究内容、研究对象、方法等都仍处于探讨之中。网络的兴起和发展,网络自身的互动性、虚拟性、超时空性等特性,都决定网络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构成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开放环境。网络使教学过程走向开放,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收集信息,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了开放的、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及例题

时间+汗水≠效果 苦学、蛮学不如巧学 第一部分高中物理活题巧解方法总论 整体法隔离法力的合成法力的分解法力的正交分解法加速度分解法加速度合成法速度分解法速度合成法图象法补偿法(又称割补法)微元法对称法假设法临界条件法动态分析法利用配方求极值法等效电源法相似三角形法矢量图解法等效摆长法 等效重力加速度法特值法极值法守恒法模型法模式法转化法气体压强的参考液片法气体压强的平衡法气体压强的动力学法平衡法(有收尾速度问题)穷举法通式法 逆向转换法比例法推理法密度比值法程序法等分法动态圆法放缩法电流元分析法估算法节点电流守恒法拉密定理法代数法几何法 第二部分部分难点巧学 一、利用“假设法”判断弹力的有无以及其方向 二、利用动态分析弹簧弹力 三、静摩擦力方向判断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 五、物体的受力分析 六、透彻理解加速度概念 七、区分s-t 图象和v-t图象 八、深刻领会三个基础公式 九、善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几个重要推论 十、抓住时空观解决追赶(相遇)问题 十一、有关弹簧问题中应用牛顿定律的解题技巧 十二、连接体问题分析策略——整体法与隔离法 十三、熟记口诀巧解题 十四、巧作力的矢量图,解决力的平衡问题 十五、巧用图解分析求解动态平衡问题 十六、巧替换、化生僻为熟悉,化繁难就简易

十七、巧选研究对象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环节 十八、巧用“两边夹”确定物体的曲线运动情况 十九、效果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法宝 二十、平抛运动中的“二级结论”有妙用 二十一、建立“F供=F需”关系,巧解圆周运动问题 二十二、把握两个特征,巧学圆周运动 二十三、现代科技和社会热点问题——STS问题 二十四、巧用黄金代换式“GM=R2g” 二十五、巧用“比例法”——解天体运动问题的金钥匙 二十六、巧解天体质量和密度的三种方法 二十七、巧记同步卫星的特点——“五定” 二十八、“六法”——求力的功 二十九、“五大对应”——功与能关系 三十、“四法”——判断机械能守恒 三十一、“三法”——巧解链条问题 三十二、两种含义——正确理解功的公式,功率的公式 三十三、解题的重要法宝之一——功能定理 三十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总功为零吗——摩擦力的功归类 三十五、“寻”规、“导”矩学动量 三十六、巧用动量定理解释常用的两类物理现象 三十七、巧用动量定理解三类含“变”的问题 三十八、动量守恒定律的“三适用”“三表达”——动量守恒的判断 三十九、构建基本物理模型——学好动量守恒法宝 四十、巧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多体问题 四十一、巧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多过程问题 四十二、从能量角度看动量守恒问题中的基本物理模型——动量学习的提高篇四十三、一条连等巧串三把“金钥匙”

高中物理-探测射线的方法课后训练

高中物理-探测射线的方法课后训练 基础巩固 1.用威耳逊云室探测射线,其中粒子在威耳逊云室中径迹直而粗的是( ) A.α粒子B.β粒子 C.γ粒子D.以上都不是 2.关于威耳逊云室探测射线,下述正确的是( ) A.威耳逊云室内充满过饱和蒸气,射线经过时可显示出射线运动的径迹 B.威耳逊云室中径迹粗而直的是α射线 C.威耳逊云室中径迹细而长的是γ射线 D.威耳逊云室中显示粒子径迹原因是电离,所以无法由径迹判断射线所带电荷的正负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威耳逊云室和盖革—米勒计数器都是利用了放射线使气体电离的性质 B.盖革—米勒计数器除了用来计数,还能区分射线的种类 C.用威耳逊云室探测射线时,径迹比较细且常常弯曲的是β粒子的径迹 D.根据气泡室中粒子径迹的照片上记录的情况,可以分析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情况 4.在威耳逊云室中,关于放射源产生的射线径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于γ射线的能量大,容易显示其径迹 B.由于β粒子的速度大,其径迹粗而且长 C.由于α粒子的速度小,不易显示其径迹 D.由于α粒子的电离作用强,其径迹直而粗 5.带电粒子进入云室会使云室中的气体电离,从而显示其运动轨迹。如图是在有匀强磁场的云室中观察到的粒子的轨迹,a和b是轨迹上的两点,匀强磁场B垂直纸面向里。该粒子在运动时,其质量和电荷量不变,而动能逐渐减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先经过a点,再经过b点B.粒子先经过b点,再经过a点 C.粒子带负电D.粒子带正电 能力提升 6.用盖革—米勒计数器测定放射源的放射强度为每分钟405次,若将一张厚纸板放在计数器与放射源之间,计数器几乎测不到射线。10天后再次测量,测得该放射源的放射强度为每分钟101次,则下列关于射线性质及它的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射源射出的是α射线 B.放射源射出的是β射线 C.这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5天 D.这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2.5天 7.用α粒子照射充氮的云室,摄得如图所示的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是α粒子的径迹,B是质子的径迹,C是新核的径迹 B.B是α粒子的径迹,A是质子的径迹,C是新核的径迹 C.C是α粒子的径迹,A是质子的径迹,B是新核的径迹

(完整版)高中物理解题技巧

物理快速解题技巧 技巧一、巧用合成法解题 【典例1】 一倾角为θ的斜面放一木块,木块上固定一支架,支架末端用丝线悬挂一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运动,如图2-2-1所 示,当细线(1)与斜面方向垂直;(2)沿水平方向,求上述两种情况下木 块下滑的加速度.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运动,即小球与木块 有相同的加速度,方向必沿斜面方向.可以通过求小球的加速度来达到求解 木块加速度的目的. (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当细线与斜面方向垂直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2 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ma 1 所以a 1=gsin (2)当细线沿水平方向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也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3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 /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ma 2 所以a 2=g /sin θ. 【方法链接】 在本题中利用合成法的好处是相当于把三个力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则利用三角函数可直接把三个力联系在一起,从而很方便地进行力的定量计算或利用角边关系(大角对大边,直角三角形斜边最长,其代表的力最大)直接进行力的定性分析.在三力平衡中,尤其是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法求解尤为简单;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尤其合成后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更为简单. 技巧二、巧用超、失重解题 【典例2】 如图2-2-4所示,A 为电磁铁,C 为胶木秤盘,A 和C (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 ,B 为铁片,质量为m ,整个装置 用轻绳悬挂于O 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 绳上拉力F 的大小满足 A.F=Mg B.Mg <F <(M+m )g C .F=(M+m )g D.F >(M+m )g 解析: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中只有铁片在电磁铁吸引下向上做加速运动,有向上的 θ 图2-2-1 θ mg T F 合 图2-2-2 θ mg F 合 T 图2-2-3 图2-2-4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和常用解题方法(带例题)

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max)-F(min)≤F合≤F(max)+F(min)。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F1/sinα1=F2/sinα2=F3/sinα3(拉密定理,对比一下正弦定理) 文字表述: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u=tanα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11、“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12、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13、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不一定等于重力G。14、两个分力F1和F2的合力为F,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15、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2。

第十九章第三节探测射线的方法、第四节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第三节探测射线的方法 第四节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学习目标] 1.知道探测射线的几种方法,了解探测射线的几种仪器. 2.知道核反应及其遵循的规律,会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 3.知道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了解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一、探测射线的方法(阅读教材P73~P75) 1.探测方法 (1)组成射线的粒子会使气体或液体电离,以这些离子为核心,过饱和的蒸气会产生雾滴,过热液体会产生气泡. (2)射线能使照相乳胶感光. (3)射线能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 2.探测仪器 (1)威耳逊云室:①原理:粒子在云室内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于是显示出射线的径迹. ② (2)气泡室:气泡室的原理同云室的原理类似,所不同的是气泡室里装的是液体,如液态氢. 粒子通过过热液体时,在它的周围产生气泡而形成粒子的径迹. (3)盖革—米勒计数器: ①优点:G-M计数器非常灵敏,使用方便. ②缺点:只能用来计数,不能区分射线的种类. 拓展延伸?———————————————————(解疑难) 不同探测方法的对比 威耳逊云室和气泡室都是依据径迹探测射线的性质和种类,而盖革—米勒计数器只能计数,不能区分射线的种类. 1.(1)射线中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一些现象,可以显示射线的存在.() (2)云室和气泡室都是应用射线的穿透能力研究射线的径迹.() (3)盖革—米勒计数器既可以统计粒子的数量,也可以区分射线的种类.() 提示:(1)√(2)×(3)× 二、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阅读教材P76~P78)

1.核反应 (1)定义: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①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产生了氧的一种同位素,同时产生一个质子. ②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 147N +42He →178O +11H . (3)遵循规律: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放射性同位素的定义:有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做放射性同位素. (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 ①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经过α粒子轰击的铝片中含有放射性磷3015P. ②发现磷同位素的方程:42He +2713Al →3015P +10n . 3.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与防护 (1)应用射线:应用射线可以测厚度、医疗方面的放射治疗、照射种子培育优良品种等. (2)示踪原子:有关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要借助于示踪原子. (3)辐射与安全:人类一直生活在放射性的环境中,过量的射线对人体组织有破坏作用.要防止放射性物质对水源、空气、用具等的污染. 拓展延伸?———————————————————(解疑难) 1.放射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合理应用放射性的同时,又要警惕 它的危害,进行必要的防护.过量的放射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类和自然产生破坏作用.如图是世界通用的辐射警示标志. 2.(1)衰变和原子核的人工转变都属于核反应.( ) (2)在用到射线时,利用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和天然放射性物质都可以.( ) (3)用放射性同位素代替非放射性的同位素来制成各种化合物做“示踪原子”.( ) 提示:(1)√ (2)× (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