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格局分析

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格局分析

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格局分析
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格局分析

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格局分析

一、预计到2020年房地产发展仍有较大空间

我国未来的房地产市场空间仍大与目前的发展阶段有关,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结果,我国目前的住房还处在户均不到一套水平,还存在较大的住房需求缺口。现在中国的新房交易占到总交易量的80%左右,二手房交易量占比小,且集中于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只有这些城市新房与二手房交易各自占比相当。而美国、日本、欧洲这些发达国家主要是以旧房交易为主。比如,美国2009年有7%的家庭换房,其中90%的交易是旧房交易。其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的住房套数比家庭户数还多。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仍有较大空间,这是因为:

1.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对住房需求较大

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今后几年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将产生巨大的住房需求。城市人口的增长包括三个来源,一是农民进城所产生的新市民。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为53.7%,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普遍规律,我国仍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按照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的目标,城镇化率将在2020年达到60%左右,这意味着未来城市将吸纳超过8500万的新增人口;二是通过户籍落户实现真正的市民化。目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16.7%的城市居住的人口未实现真正的市民化,无法享受相应的权利和保障,无法完全融入城市,释放需求。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发展目标将2020年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设定为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将会不断缩小,未来将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这会产生

巨大的住房需求;三是人口从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集聚。人口普查数据表明,近10年来人口迁移存在一个发展趋势,即人口正在从中小城市向大城市不断聚集,且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住房需求更为旺盛。大城市新增人口较多,房价增长较快,住宅需求较大。

2.棚户区改造与改善性需求将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

“今后一个时期,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是我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住房城乡建设部统计显示,我国在过去几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约改造5000万平方米棚户区,近100万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未来全国还有1400多万户需要进行棚改。尚未改造的棚户区大多位于中西部地区、独立工矿区、资源枯竭型城市和三线企业较集中的城市。通过改造,这些区域的约1亿居住人口将会搬迁进新的住宅。这必将产生巨大的住宅需求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棚户区改造是政府对棚户区居民内在改善性需求的顺应,其他市场主体的改善性需求将通过自身市场行为释放住房需求。目前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31平方米,但人均住房面积低于20平方米的家庭还占32%,其中一部分需要政府的支持,另一部分主体将通过自身努力在未来几年逐步改善居住条件,我国住房的改善性需求远远没有结束。

3.家庭小型化导致住房需求增加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城市化进程、现代生活方式演进等因素,家庭分化加剧,小型化趋势明显。家庭规模已从1982年的每户4.41人缩小为2010年的每户3.1人。这就使得在总人口不变的条件下,住房需求也在增加。过去10年,仅仅因为家庭小型化因素,导致住房需求增加9.1%。预计到2020年,即使将受计划

生育政策调整影响的1000万人考虑进来,这一基本趋势也不会发生改变。

4.购买力强劲支撑房地产需求

当前劳动力人口达到顶峰,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在高位。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购房能力最强的20-49岁人口占比为54.8%,对房地产影响最大的35-46岁之间的高储蓄人口比重是42.6%;中国人口抚养比不到35%,远低于日本,未来若干年人口因素对住房需求的增加仍将存在。根据“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收入倍增计划”,未来购房的支付能力也将因收入的提高而增强。

二、未来房地产市场增速将逐步放缓

过去10年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年均增长速度是16%,未来我们将逐渐告别如此高速的增长速度,销售面积和价格上涨将会放缓。1998年到201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24.4%。从2012年起,这种高速增长的情况开始发生变化,2012年和2013年分别同比增长11.4%和19.4%,整体上明显放缓。这种放缓符合规律,是房地产持续十几年的高速增长以后,规律性地回落。这种回落不仅仅表现在投资方面,还表现在销售以及其他方面。所以,增速换挡是当前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1.潜在增长率下降宏观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

我国经济由长达30多年的高速发展阶段转向中高速发展阶段,已是国内外经济学界的普遍共识,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专家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潜在增长率将在5%-8%之间。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已出现弊端和动力不足的问题,结构调整和战略思路的调整,更多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城镇化的发展也更加注重质量和生态,城

市建设也将告别大拆大建,房地产发展恐将告别“野蛮生长”阶段,逐渐回归理性。

2.近年快速增加的住房供给市场短期难以消化

中国未来一段时期房地产需求仍将持续上升,但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过去。当前,全国住宅库存积压已达3亿平米,2012-2014年住宅市场已呈现明显的供过于求态势。预计到2017年,中国住宅市场重新恢复供求平衡,但在2020年以后需求增速或将趋于下降。按照2009-2012年以来全国每年销售的住房套数计算(每套100平方米以上),每年可解决2600万-3000万人口入城,但实际每年城镇化人口不足2300万。根据目前的施工面积和销售情况,假设未来每年依然销售940万套住宅,8年销售7520万套,至少可以解决2.26亿人的居住,而城市增加的人口实际只有1.76亿,只需要5833万套,未来8年住房供应超过需求1700万套。此外,城市化所创造的住宅“刚需”也无法完全消化如此多的供给。未来10年,所谓“刚需”也就是每年城镇首次置业的新房需求年均大约是2.7亿-3.2亿平米,假设刚需在全部新房成交中占比35%,可以推算出全国每年的商品住宅销售面积至多是7.8亿-9.2亿平米。这样的销售量即便与2011年的销量相比,也缩水了5%-20%,房地产市场或将进入“买方市场”。

3.存量规模巨大影响房地产新建投资速度

这十几年来大规模建房,使得整体的存量规模已经相当庞大,住宅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尽管市场交易仍然以新建房为主,但存量房的规模和新建房的建筑规模已平分秋色,所以存量房的交易量如果继续增大,对新建住房投资也将产生影响。从客观上来讲,房地产不可能永远高歌猛进,到了一定程度会规律性地回落,这种回落并不是泡沫的破裂,而是市场向均衡的回归。预计2018年城镇住宅存量估计将

超过250亿平方米,巨大的存量必然会影响房地产的新增投资速度。尽管目前我国房地产商品住宅实际增速仍保持2位数增长,但预计未来将逐渐减缓,到2019年甚至可能会开始负增长。

4.新型城镇化更加重视质的建设不再侧重追求速度

简要回顾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十多年的房地产上升周期一方面得益于经济发展、投资环境和人口结构,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房地产制度的改革所释放的政策红利。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这些“红利”已基本吸收和释放,下阶段的房地产市场将由新型城镇化等新的发展模式来拉动,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民生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房地产发展的重点也随之改变。过去10年的城镇化速度为年均1.36,未来的城镇化速度将降低为每年0.8-1.0。尽管这依然是一个较快的速度,但是质的提高更为关键,这也促使房地产发展更加向人性化和更加注重经营管理的方向迈进。

三、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

1.双轨供给模式正在形成

“十二五”期间,保障房供给大幅度提高,现在差不多达到12%-13%左右,全部建成以后,到2015年保障家庭会达到20%左右。预计未来,我国将逐渐建成“双轨”供给模式。“双轨”一边是市场轨,一边是政府轨,各自归位,起到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也发挥了政府的民生保障作用。而双轨的形成特别是保障房的占比增加,对商品房市场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填补了开发企业对利润较少、户型较小、价格较低的此类住宅热情不够的市场缺陷,另一方面也存在挤占低端商品房市场的可能。但总体来说,随着城市保障房的推开以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启动,未来中国房地产将从以往只注重“效率优先”的时代,进入到相对的“公平时代”。过去十多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最大受益者是政府、开发商和部分城郊农民,而买单

者大部分都是城市的普通民众。展望未来十年,房地产的收益分配逐渐转向公平改善状态。房地产市场也会从单一的商品房市场转向“商品房+保障房”的双轨市场。

2.区域市场继续分化

整体房地产市场分化严重,一线城市的问题集中在土地供给相对有限,高地价问题突出,三四线城市则显现出较为明显的产能过剩,未来国家将逐步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缓解区域和城市发展不平衡以及中西部城市吸纳力不足的问题。调查显示,中国房地产市场在销售、土地市场以及房地产企业业绩上都表现出分化的特征。许多大城市进入存量房时代,需求仍然较为旺盛,但主要依靠存量交易。“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存量房交易量均远超新房交易量,而部分二线城市,如南京、天津、杭州、成都等也逐渐进入存量房时代;一些城市前期存量较大,消化需要较长时间。江苏、浙江这样经济比较好的东部省份,全省大多数地方的住宅去库存周期已经长达15-16个月左右;另外一些城市则是新建住宅过多、过快,局部地区房地产发展过快,某些地方出现了所谓的“鬼城”。286个地级以上市房地产发展风险评估中,风险最集中的区域在我国西北地区,并且风险最高的前50个城市几乎均为三线城市。就市级层面而言,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兴建新城、卫星城。未来将更加注重中西部城市建设的产业吸纳和基础设施配套问题,但任务更为艰巨,道路更为漫长。

3.业态从住宅开发销售逐渐偏向商业物业经营

首先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重点正在从住宅房地产市场转向商业房地产市场。过去企业的开发业态比较单一,基本上以住宅为主,这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具有较大的经营风险。随着楼市调控深入,大量投资投机需求被挤出,住宅市场容量相对缩减,其他如商业地产、旅

游地产、养老地产等新型业态则空间巨大。未来的房地产产品,将不仅为了单纯地满足一般性居住,还将为人们提供旅游、消费等服务,这都是全新的市场发展机遇。

其次是更多的开发商会在城镇化过程中更加偏向于持有和经营商业物业。城镇化率超过50%以后更多地会向商业物业转移。香港的前七大地产商都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基本上将持有物业的盈利从20%上升到60%以上,而卖房子的盈利则缩小到40%以下。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在从过去的销售房产,到现在经营房产转变。住宅及商业物业的持有运营、社区运营、物业管理等运营模式将迎来成熟期。

4.开发模式将从单一走向联合

总结过去10年,房企的盈利模式最根本的便是土地溢价。过去10年,土地几乎是从计划价或零地价走到市场价,增值空间较大,但今后土地是从市场价到市场价,涨跌都由市场决定,这就非常考验企业的综合开发能力,要求房企必须找到有利于企业资金周转的任何一种开发模式。过去的条件支持单打独斗的开发企业,未来则可能要更多考虑联合开发的模式。

5.房地产衍生金融服务将快速发展

过去房地产的融资渠道较少,货币政策也相对宽松,房企比较习惯于间接融资,主要是银行贷款。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房地产投融资市场走向模式化、稳定化的趋势不会改变。现阶段,房地产融资将出现投资人的专业化和融资的直接化的特点,前者会将民间融资走向基金化运作,后者会使得结构融资兴起。今后,随着货币政策相对紧缩,房企必将考虑更多的直接融资,如股权、债券、私募融资等,和投资者一起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从简单的房租支付到复杂的金融理财产品,房地产衍生金融服务的空间巨大。非金融类(不动产)的资产托管,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MBS(住房抵押贷款资产

证券化)等房地产行业衍生金融服务业务将逐步发展起来,房地产后续服务将更加倾向于专业化的理财服务。与之相适应的,与行业相关的衍生金融服务将会迎来更多的客户群,银行和金融体系改革将进一步促进衍生金融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经济预测部刘鹏)

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目录 一、怀化市环境分析 1.怀化概况 2.地理位置 二、怀化市房地产整体发展状况分析 1.开发区 2.城中区 3.河西区 4.城东区 】 5.铁北区 6.城南区 三、怀化市在售楼盘调查分析(突出楼盘) 代表性楼盘的基本经济指标 四、客户群体分析 1.客户需求及年龄阶段 2.客户群体特征 3.客户群依据职业可以细分为 五、怀化市主要营销手段及推广方式 1.销售前期 2.销售期 [ 六、国家政策的影响

第一部分怀化市环境分析 一、怀化概况 怀化处于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之间,沅水自南向北贯穿全境。怀化地形复杂,山水相间,处处是景,可谓是步移景异。怀化森林覆盖率高达%,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到20%),是全国九大生态良好区域之一。 怀化历史悠久,古称“荆楚之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的先民们就进入了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秦朝统一中国后,在此设黔中郡,开始了国家的行政治理,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怀化分设会同、沅陵两个专区。1952年撤销沅陵专区,以会同专区为基础成立芷江专区,将原沅陵专区的沅陵、辰溪、溆浦、麻阳等4县划归芷江专区,形成现在怀化市的雏型。1953年改名黔阳专区。1968年改称黔阳地区。1981年改称怀化地区。1998年撤销怀化地区,改设地级怀化市。现辖10县1市1区1管理区(县级)和一个省级开发区和一个省级工业园,包括鹤城区、洪江市、中方县、沅陵县、辰溪县、溆浦县、会同县、麻阳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和通道侗族自治县,全市共245个乡、72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有312个居民委员会和4056个村民委员会。怀化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现有侗、苗、土家、瑶等31 个少数民族,2009年末总人口为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30%左右。 二、地理位置 怀化市地处湖南西南部,面积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万,其中侗、苗、土家、瑶等46 个少数民族人口约占40%,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城市。怀化自古有“黔楚咽喉”之称,是我国东中部辐射大西南的桥头堡,被誉为“火车拖来的城市”。湘黔、枝柳、渝怀铁路交汇于市区,320、209、319国道和正在建设的上瑞、长渝、包茂高速公路贯穿境内,芷江机场距怀化市区仅30余公里,沅水6大支流常年通航里程1200多公里,全市即将形成水、陆、空全方位的立体交通网络;“沪(上海)成(成都)”及“呼(呼和浩特)北(北海)”两条国家一级通讯光缆在怀化交汇。这些使怀化作为大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地位日益凸现。优越的区位,便捷的交通,加上怀化人民坚持对外开放,恪尽职守、励精图治、奋发图强、艰苦工作,使怀化市城区在近30年里由一个城区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人口3000多人的边陲小镇,快速崛起为一个城区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52万的中等城市,已成为湘、鄂、渝、黔、桂周边地区重要的物资、信息、技术流转中心,经济辐射面达五省(市、区)周边44个县、约9万平方公里、1500万人口的广大区域。从地理位置上看,怀化南接广西(桂林、柳州),西连贵州(铜仁、黔东南),与湖南的邵阳、娄底、益阳、常德、张家界等市和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接壤,素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今有湖南“西大门”之美誉。怀化市素有“火车拖来的城市”之喻。国家重要铁路动脉湘黔铁路和焦柳线及在建的渝怀铁路呈“大”字在城区交汇,全境有11个县(市、区)通有铁路,境内铁路通车里程499公里。始发客运列车已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贵阳等地,怀化编组站(怀化南站)是全国九大编组站这一,货物吞吐能力居全国第九,在建的怀化新编组站(怀化东站)的吞吐能力将更高。目前,每天由怀化始发和终到的客运列车有10对,过境客运

浅谈房地产未来发展九大核心能力明源内参

浅谈房地产未来发展九大核心能力 明源市场部沈蓓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房地产行业进入第二次高速发展阶段,这毋庸置疑,然而宏观调控、金融化进程和国际资本进入、竞争的加剧、区域差异、客户需求等都将促使房地产行业发育成熟,面临行业结构与战略的重整。作为中国房地产的一员,无论处于怎样的城市背景和市场环境,借用古人的一句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必须要未雨绸缪的思考企业未来的发展道路、核心能力、竞争优势。 俗话说:“你梦想成为怎样的人,你才有可能成为怎样的人”,同理,目标成为怎样的企业,才有可能成为怎样的企业。当然,目标不是凭空想象的,要思考企业核心能力、竞争优势是什么,能支持企业目标实现吗;倘若不能,该如何增强?这是摆在大部分房地产企业掌门人面前的一道难题。通过研究标杆地产企业或走在前列的地产企业,不难发现“实现管理转型,打造核心能力”是关键,并且这条道路“任重而道远”。 对于“管理转型”,过去的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均以“土地增值”为主要盈利点,曾有企业计算表明,土地溢价的利润要比土地开发后赚取的利润高,这说明我们在开发过程的环节出现了产品定位和管理上的问题,没有发挥通过开发来提升土地的溢价能力,反而降低了。这就需要我们实现管理的转型,从原有“粗放式管理”向“规划化管理”再向“精细化管理”转型,在此过程中企业必备九大核心能力。 一、从战略层面,主要包括4大核心能力, 战略布局、 战略资源运作、 产品研发创新、 市场研究与策划。 这4大核心能力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并为后期的管控与控制层面提供指导。 战略布局是依据企业战略目标和方向进行具体战略部署,包括业务布局、区域布局、布局的方式、布局的时机。目前大部分地产企业的业态和区域的布局相对单一,主要以普通住宅为主,集中在本土及周边的区域发展,当市场行情发生变化,企业对应能力就减弱。例如,市场环境导致普通住宅不好卖,花园洋房、别墅、商业抢手;政策的影响,一线城市反映速度较快,二、三线城市的影响较小或没有收到影响等等,通过战略的布局来降低风险,提升企业健康度。 战略的布局离不开企业自身的战略资源,战略资源包括资金、土地、品牌。 对于资金: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 我国房地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1998年国家停止福利分房实行住房货币化后,房地产业开始真正发展起来。90年代发展壮大,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投资占GDP 比例逐渐增加。21世纪随着城镇居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购房需求不断增长,房地产业得到飞速发展,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国人均住房面积城市达到20平方米,农村达到25平方米,住宅成套率达到70%。住宅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城市达4%,城乡合计达7.5%,房地产业己上升到支柱产业的地位。近两年来住宅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1.5个百分点左右。关键词:市场发展 (一)房地产的总体规模越来越大 第一,房地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逐年增加。199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4010.17亿元,到2004年达到13158.25亿元,房地产投资额平均每年增长1000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的比例也逐年增加。 第二,开发规模快速增长。2004年全国房地产施工面积从1999年的56858万平方米上升到140451万平方米,增加了83593万平方米,平均每年增长25 %,房地产开发规模逐步扩大。房地产开发的各项指标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最高接近30%,近几年增长的更快。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 第一,房地产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存在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①无论是房屋施工面积还是房屋竣工面积,东部都占有很大比例。这是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早所致。②中部的增长速度(除了销售额)基本处于领先水平,并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东部地区土地资源偏紧,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和竞争激烈,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向中、西部转移,房地产的地区结构发生变化,尤其是随着中部经济的发展,中部的各项指标(除销售额)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其他两部。③地区间差距正逐步缩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西部的房屋销售面积占全国销售面积的比例都较前有所增加,且中、西部居民个人购买商品住宅在全国的份额也在增加,由2002年的13.6%,21.7%上升到15.7%,24.3%,中、西部居民购买商品住宅的增长比例较大,均高于全国平均的增长比例。可以看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地区间正逐步缩小差距。 第二,城镇居民居住水平存在地区差异。在中国人口增长的情况下,人均建筑面积仍在增长,反映了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因各地区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从表3-4可以看出:从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的绝对数量上来看,东部地区24.91 >西部地区23.25>中部地区22.06。这是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房地产市场比较活跃,居民可支配收入最高,西部地区虽然房地产发展不完善,但人口密度较小,相对来说居住面积较为宽松,中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又不很发达,所以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最小;从其增长速度来看,西部地区5.1%>中部地区4.6%>东部地区3.6%。 (三)房价居高不下 近来,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三高”,房价高、居民购房热情高和居民可支配收入高。2004年全国商品房价格大幅攀升,达到了2714元/平方米,比2003年增长了355元,远大于19982003年年平均售价的增长,其中上海、北京、深圳的商品房均价分别达到8627元/平方米、6232元/平方米、6037元/平方米,与之对应的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分别为16683元、15638元和27596元。

房地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房地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房地产企业逐步走向民营化 近年来,民营经济在房地产领域中迅速崛起,并逐渐成为我国房地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民营企业具有良好的管理机制而迅速增强了企业综合实力。而国有企业由于体制和机制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深层次原因,往往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目前民营房地产开发商已经在市场基础好、发育快的地区如广州、深圳等地迅速崛起,并逐步从市场的“少壮派”向“实力派”转变。民用企业虽然实力较国有企业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特别是在决策,机遇的把握,市场的适应能力都比国有企业强了很多,在用人和激励体制更较国有企业先进很多,更能适合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变化,将来必然会成为房地产业的支柱。 逐步走向法制化正规化 制度化是企业发展规模化,民营化的制度基础和保障,加强企业内外制度的建设是中国房地产企业下一步的重点。改革以来,我们在制度建设、市场规范和企业发展等方方面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如果套用国际游戏规则的要求则又在各方面都存在着不规范,远未能与之“接轨”。未来我国房地产企业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激励制度、用人制度和财务制度等。企业的内部运行和组织建设及企业的外部环境和行业管理也都将进一步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只有想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才能去适应这个日益竞争的社会,才能在外来行业的冲击下独领风骚,虽然这个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这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房地产业最终的归宿。 房地产企业逐步走向集团化规模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外来行业进军中国等一系列因素,将导致房地产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企业集团化经营有利于房地产业的全面发展。房地产市场的特性,决定了不论是在开发,还是在交易和使用过程中,均需一系列专业服务的支持,以保证市场的有序运行和房地产价值的实现。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当经济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某些行业就会出现集中的趋势。未来我国房地产企业竞争加剧,只有增强规模优势、走集团化道路、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才是企业赢得竞争的关键。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日趋成熟,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准入程度将不断提高,只有那些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显著的品牌优势、规模化经营、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大型房地产企业,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逐步走向专业化和品牌化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已处在从追求“ 量”向追求“ 质”转轨的时期。从市场的微观层面看,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是多变的,有时变得很快,开发企业如果事先不充分考虑到这些变化将会尽失先机。“ 得客户者得天下”,研究消费者偏好,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研究细分市场,形成独特的他人无法模仿复制的产品特征和竞争优势,将是未来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考虑的一个主要问题。将来想要立于不败之地,房地产业只有走向专业化和品牌化。 专业化的管理要求房地产企业在房地产开发的各个环节上配备专业化的管理人才,提升企业及项目的管理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获得更多的利润。随着竞争的加剧,国内房地产业逐步进入微利时代,企业只有具备较高的项目成本管理水平,使开发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实力、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等指标的综合体现,以核心竞争力和综合

西安市房地产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

西安市房地产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 一、房地产市场运行环境简述 随着美国两房的破产而被政府接管,引发美股大幅下挫,继而影响到全球金融的动荡,股市暴跌,政府救市。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饱受拖累的国内市场,也随即陷入经济动荡的泥沼,政府一改从紧的金融政策而转调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和扩大内需将成为未来政策导向和调控的重点,政策基调由抑制通货膨胀向保持稳定增长转变。 二、西安房地产市场运行现状及特点 进入11年,西安市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一直处于低位运行且不断动荡波动,相比前几年年市场发展水平,目前的市场状况明显趋冷,表现出从未有过的低迷,寒气逼人!关于2011年1季度市场的发展情况,西安市房产信息中心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谈到:“2011年西安房地产市场在调控之下,其运行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特征。2011年1季度西安商品房新批预售面积293.34万平方米,同比上年增长

20.9%,其中住宅物业新批预售面积219.8万平方米,同比上年增长5.76%。从住宅物业供应占商品房整体供应比例来看,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在中央对住宅投资、投机行为的持续打压政策影响下,商业等物业市场供应比例有所增长。2011年1季度西安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35.97万平方米,同比上涨了23.63%,环比上季度下滑了31.14%,同比上年仍保持了23.26%的增幅。其中住宅(含别墅)销售面积为299万平方米,环比下降32.54%,同比上年增长25.6%。从1、2月份市场运行来看,基于对新国条政策的影响预期,前两月市场购房人群抢先入市,拉动一季度交易量大幅增长,而2月末西安细则出台,使得3月西安楼市交易量同比下滑7成之多。基于销售量的持续回落,市场部分开发企业已出现打折、促销等方式,3月份我市新建住房备案均价6150元/平方米。”“而新出台政策对于二手房市场交易影响表现较为明显,1季度二手房共成交41.3万平方米,较上季度下滑了12.17%,成交套数为3885套;其中普通住宅共成交29.98万平方米。”调控压力之下,1季度市场所表现出的明显变化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

1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 我国房地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然而随着国内的投资速度放缓,但是消费需求依然旺盛,供给结构不合理,导致房价虚高,空置率居高不下。虽然我国房地产投资额平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房地产销售额也以每年超出27%的速度增长,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却是:中国房价总体已高得离谱。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中国房地产蓝皮书》来看,中国的房地产的增幅一直保持在20%以上,同时房地产价格一直呈显著上升的趋势。 2 房地产市场中博弈行为分析 2.1 房地产市场的内涵 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很复杂的市场,是整个房地产产权交易的集合。房地产的交易过程就是房地产博弈过程,同时房地产的价格也是市场上主体之间博弈行为的结果。随着产权的受让方以一定的价格获取房地产产权,产权让渡方让渡房地产产权以获得相应的资金回报,交易的价格由此形成。 2.2 房地产市场的博弈主体 房地产市场中的博弈主体有很多,一般包括房地产开发商、银行、房地产的消费者、房地产相关专业人员、政府以及其他的金融机构。但是从价格的决定性因素角度来看,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博弈主体还是开发商、政府和消费者。他们之间既有相互之间的博弈,也有同类主体之间的博弈,最终决定了房地产的价格。 3 博弈模型与博弈分析 3.1 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的博弈分析 首先我们通过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曲线来看一下土地价格为什么会如此高? 通过图形可以看出,土地的稀缺性,房屋开发量不足决定了房地产商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动(由demand1曲线向右移动变成demand2曲线),如今房地产商不惜投入大笔的资金进行土地的储备,大势“攻城掠地”的行为已经证明了他们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与此同时,政府也把有限的土地资源拿到市场上进行拍卖和抛售,说明了土地的供给在不断减少,而政府对于农村郊区土地的开发和强制征用也证实了可用作开发的土地在减少,这样土地的供给曲线就会向左移(supply1曲线向左移动变成supply2曲线)。经过曲线的移动后,两条曲线的均衡点也由E1变成了E2,很容易得到土地的价格升高了。 模型分析:首先对于某一块土地,假设当地政府和开发商是信息完全的,双方都知道对于这个房地产项目开发的收益为多少,双方博弈的焦点就在于如何分配这个收益E。作为政府,这块土地的成本就是基本的行政费用,而作为房地产商,他的整个项目的成本主要包括地价、建安费、销售费用等等。假设土地市场的逆需求函数为p=a-b×Q(p),土地的固定成本为C,那么政府的收益函数为

2019年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

2019年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 第一节政策发展趋势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的表述为“要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在经济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行业政策态度出现了微妙变化,也给2019年政策调整留了空间:首先,强调了房地产的民生属性。涉房表述不再单独成项,而是作为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一项。而在住建部2019年的十大工作“稳定”和“租赁”仍是工作重点,其中,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为目标,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第一位。其次,政策更强调地方的能动性和主动性。2018年末,菏泽、广州、杭州、珠海等城市房地产出现的微调,预计未来因城施策是主基调,更以地方为主导。 总体来看,展望2019年,当前房地产市场缓降、预期稳定的格局来之不易,因此整体不可能调控宽松。未来房地产行业的定调将与稳增长、促民生更加相关,而“房住不炒”仍然是硬约束,更多采用因城施策的模式,而不是全局性老路。 第二节行业发展趋势 2019年房地产行业运行继续下行,预计销售面积受棚改货币化安置走弱影响同比负增长,低库存环境下新开工面积增速同比放缓,地产投资增速或仍正增长但受土地购置费用增长放缓,增速同比回落。

一、棚改政策变动导致三四线城市销售下滑商品房销售将下降 预计2019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将下降,结构上一二线城市会略微回升而三四线城市会有所降温。由于三四线城市占比更高,带动整体销售下降。2019年一二线城市销售会略微回升,主要原因在于推盘提提升,以及去化率处于较低水平;三四线城市销售预计将明显回落,主要受棚改货币化安置放缓影响,叠加改善类等需求自然回落。从各区域情况来看,中西部棚改货币化安置面积占当地销售面积的比例更高,例如新疆、青海、内蒙古、陕西、贵州、湖南、甘肃、湖北、云南、陕西等地区受棚改货币化影响相对更大,而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东部沿海地区受影响相对较小。 二、谨慎预期下投资拿地积极性受阻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同比放缓 2018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主要依赖于土地购置费增长。本年土地购置费用与本年上半年和上年下半年土地市场相关度较高。2018年土地市场先扬后抑,2季度开始,土地成交价和溢价率同比走低。待开发土地面积增速10年新高叠加市场销售趋冷,房企拿地意愿减弱。预计2019年土地购置费用增长将显著放缓。受此影响,预计2019年房地产投资继续保持增长,增速低于2018年。 三、需求放缓、土地市场回落等因素致房企新开工动力不足 预计2019年房屋新开工面积继续保持增长,但增幅低于2018年。首先,截至2018年11月,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待开发土地面积累计为45597.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4%,当前房企的存货组成中有较多待开发土地资源,预计为2019年新开工提供较强支撑。但是2018年土地成交溢价率较低,企业新开工面积意愿下降。其次,商品房销售面积是开工面积的先行指标,当销售情况发生变化时,

展望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变化

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节奏、力度和预期效果 房地产业现在这个越发让人“纠结”的字眼,关于房地产业,从产业地位看,房地产业以其市场需求大、产业链条长和集资本、技术和劳动密集为一体等特点,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第三产业中仅次于服务业和商业的第三大支柱产业,同时还是涉及土地重要资源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宏观经济政策会对它产生重要影响。我们认为金融货币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需求有着决定性意义,货币金融政策是决定房地产市场冷热绝对的推动力。货币扩张将降低利率,降低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购房者的融资成本,从而提高房地产价格。房地产价格上升,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利润提高,因此,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规模也上升,从而拉动总产出上升。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影响下,房地产市场出现购销两旺的局面。 从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历程来看,房地产行业总体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同时随国家总体宏观经济的调控而出现波动。尤其是自1998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事业也会随着而发展上升。

(联合国统计人均GDP与地产业发展的关系) 但是近几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出现过热趋势,商品房价格上涨速度已超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在上海等热点城市,房价/收入比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在个别城市得市场需求中,投资性购房占到相当比例,需求中的泡沫成分凸现。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2010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并用,从抑制需求、增加供给、加强监管等方面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控,调控政策密度、严厉程度超出市场预期,特别是明确提出“房价控制目标”,加上限购措施的大力度、大范围执行,将大大改变参与各方预期,特别是购房者(包括投资者)对未来房价上涨的预期将因此得到显著抑制。另一方面,二套房首付提高、营业税征收从严、加息等政策也将大大增加购房者的资金成本和未来的交易成本,也将增加投资性购房的获利风险。这些宏观调节政策会使房地产适当降温。 整体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是必然的,而我们要做到到的是采取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保证房地产业的健康平稳发展,抑制房地产业过热的趋势,使这个行业能真正成为一个健康的经济增长点,而不是靠投机炒出来的一堆泡沫。

2020房地产市场十大形势分析最新

2020房地产市场十大形势分析最新 一、2016年楼市整体较乐观 大部分业内人士对2016年房地产市场态度相对乐观。2016年楼市可能会比2015年差一点,但不会比2014年差。 首先,需求还在,从人口结构来讲,刚需虽然有所减少,但改善性蓬勃发展,从而弥补了刚需的略微下降; 其次,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会越来越大; 第三,中国城市群格局会越来越清晰,如果房企布局合理,依旧会取得理想的销售业绩。 二、一二线城市销量将持平销售均价将上涨 2016年一二线城市房地产销售均价将上涨10%,而销量将持平,主要由于: 1)供应有限将推升销售均价,同时导致销量受限; 2)货币政策宽松将抵消宏观经济放缓的负面影响,刺激销售均价和销量; 3)土地成本较高的新增供应入市将结构性推升销售均价。 三、哪些城市有可能表现更好? 第一,深圳、苏州、南京、合肥、南昌、杭州、上海、北京和广州最有可能表现更好。这九个城市的库存去化周期将下降到10个月以下,显示库存水平将处于低位。加上2016年这九个城市的总可售资源大多将会减少(除深圳将增加4%以外),这些城市将供不应求,最可能有突出表现。

第二,看好的城市中心城市及其卫星城市。中心城市的情况比其他一二线城市要好。从长期来看,由于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推动了 经济的升级和人口的流入,为房地产需求和价格提供了持续的支持,中心城市的房地产需求通常比较稳健。我们此处所指的中心城市位 于高铁网络的连接点上,并且是大都市区的经济中心,包括北京、 天津、石家庄、上海、杭州、南京、深圳、广州、成都、重庆、厦门、郑州、武汉和长沙。 第三,大都市区的三线城市较普遍低迷的三四线市场更看好。2009年至2014年,传统大都市区(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三线 人口流入最为强劲。中心城市的卫星城市人口流入较强。各大都市 区人口流入最多的城市均是该地区中心城市的卫星城。在三线城市中,看好作为卫星城市的东莞、佛山、惠州、苏州、保定和廊坊。 四、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的分化将加剧 五、2016年依然会地王频出 六、改善性住房需求份额持续增加 2016年一、二线城市改善性住房需求有望表现强劲。 首先,现有的住房普遍户型较小,20%左右的住房质量很差。 其次,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 第三,与改善型住房需求相比,其他的两类住房需求(首次置业 需求和投资性需求)正趋于弱势。 从2015年成交结构来看,改善性需求已经在释放,2016、2017 年会保持比较好的一个成交规模。从2014年改善型需求成交已经超 过刚需,2016年改善性需求成交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七、一线城市房价在短暂回稳后继续上升 2015年,深圳等地的房价涨的太凶,这种上涨是不可持续的。 但决定房价的购房者心理预期被广泛调高。讨论“30年租金不抵房价”已经没有意义,因为房子这时候已经不是使用品而是投资品,

(市场分析)2020年年宁波房地产市场分析年报


市场整体形势 市场推/销状况 住宅市场分析 写字楼市场分析 公寓市场分析 别墅市场分析 商业市场分析 二手房市场分析 土地市场分析 政策动向 壹壹年形势展望
目录
合润地产-研展部 2

第一部分:市场整体形势
2010 年,“史上最严”的楼市调控政策出台。从“国十一条”“国十条”到“9.29 新政 策”,调控不断加码,措辞越来越严,措施越来越狠。为了抑制投机炒作,各地纷纷出台限 贷、限购、限外令,部分城市甚至还限年龄。而在开发商这端,相关部委也通过打击囤地 及捂盘销售,督促开发商加快开发、增加供应。从调控效果来看,尽管今年的调控一波紧 似一波,但从楼市的发展态势来看,今年的调控尚未对开发商造成明显的消极影响。
鉴于 2010 年楼市调控政策频繁而严厉,甬城楼市四区全年成交量相比“井喷”式的 2009 年,整体下降幅度约达 48%。尽管 2010 年”史上最严格“的楼市调控没有明显调低甬 城房价,但也遏制了房价上涨过快的趋势,同时对楼市成交量则构成了很大的杀伤力。根 据市房产交易中心发布的各月度数据,2010 年全年,市六区共销售商品住宅 15427 套,相 比 2009 年下降约 52%;市六区二手住房共成交 21148 套,相比 2009 年降幅为 48%。
第二部分:楼市推/销状况
2010 年全年,宁波市区(市六区)总共新推出面积为 387 万平方左右,总量较去年全 年有所下降,其中推盘量最大的为鄞州区、北仑区和高新区,分别为 76.43 万平米、71.31 万平米和 67.3 万平米,分别占到了市区新增供应量的 21%、18%和 17%。在新增物业构成类 型方面,住宅占据总量将近八成,达到了 306.52 万平米,公寓占据了 11%,办公和商业分 别占据了 7%和 3%。
2010 年新增供应一览表:
楼盘名称
开盘时间
区域
宁波大公馆
2009-12-26 海曙
建筑面积 (万方)
4.2
物业类型 公寓、商铺、公馆
新城名苑
2010-1-23
鄞州
7.4819
酒店式公寓,公馆,高层
恒元中心
2010-1-1
鄞州
2.7157
写字楼
金湖世家
2010-1-1
鄞州
2.6
公寓、写字楼
唐家湾 1 期悦府
2010-2-1
江北
14
别墅
中海雍城世家
2010-2-1
鄞州
47
别墅 高层 小高层
钱湖天地云庭
2010-4-10
鄞州
8.394
商铺 公寓 高层
合润地产-研展部 3

【市场分析】2017年度湖南省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

2017年,全省商品房销售增速明显放缓,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房价总体稳定。 (一)商品房销售面积低速增长。全省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8532.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5%,增速较今年1-11月提高0.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21.6个百分点;总量、增速在全国排名第8位、第21位,在中部地区排名第3位和第6位。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增幅自2月达到高点(30.1%)后整体呈回落态势,10月累计增幅(3.6%)创年内新低后逐月回升。全省完成商品房销售额4460.66亿元,同比增长18.9%,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18.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368.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非住宅销售面积1163.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1%。 分市州看,长沙市受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成交持续回落,商品房销售面积2259.15万平方米,占全省的26.5%,同比减少12.9%,已连续8个月负增长。三四线城市市场成交增势有所放缓,商品房销售面积6273.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2%,增速已连续5个月回落,较去年同期回落8.8个百分点。三四线城市中,除岳阳外,其它12个市州商品房销售面积均为正增长,其中张家界、湘潭、常德和怀化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超过30%,分别为51.2%、43.1%、38.4%和31%。 (二)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全省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426.13亿元,同比增长15.9%,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总量、增速在全国排名第14位、第3位,在中部地区排名第4位和第2位。从投资结构看,住宅完成开发投资2194.41亿元,占全省的64.0%,同比增长17.3%,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13.5个百分点;非住宅完成投资1231.72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20.5个百分点。 分市州看,全省14个市州中,有12个市州房地产开发投资实现正增长,增幅较大的为常德市(39.7%)、湘潭市(33.4%)和岳阳市(15.8%);有2个市州房地产开发投资负增长,分别为湘西州(-18.7%)和娄底市(-21.4%)。长沙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89.69亿元,占全省的43.5%,同比增长18.2%,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8.3个百分点。 (三)全省房价总体平稳,省会长沙房价涨幅明显收窄。12月,全省新建商品住宅均价5269元/平方米,在全国排名第22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长沙市、岳阳市、常德市新建商品住宅均价同比分别上涨6.1%、7%、9.1%,其中长沙市同比涨幅较去年同期大幅收窄12.1个百分点。 (四)新开工面积增速企稳回升,竣工面积降幅扩大。全省商品房施工面积31691.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1%,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商品房新开工面积8235.9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2%,增速较今年1-11月提高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6.7个百分点。总量、增速在全国均排名第9位,在中部地区排名第3位和第4位。商品房新开工面积累计增幅自4月达到高位(21.3%)后大幅回落,6月转为负增长(-1.1%),三季度以来累计增幅逐步回升。商品房竣工面积4084.05万平方米,同比减少9.9%。 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2770.4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3%,住宅新开工面积6089.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5%,住宅竣工面积3070.2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8.6%;非住宅施工面积8920.7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7%,非住宅新开工面积2146.23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5%,非住宅竣工面积1013.77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3.7%。 (五)房地产用地供应持续下降,出让均价涨幅回落。全省房地产用地供应4490.93公顷,同比减少11.5%,已连续34个月负增长,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1.3个百分点,较今年1-11月扩大5个百分点。其中商服用地供应1348.68公顷,同比减少19.8%;住宅用地供应3142.26

房地产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精)

房地产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苏州房地产市场是中国房产的重要支流,国家的宏观政策及经济形势都会对苏州现在及未来房地产产生影响。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苏州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增长较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居民的住房状况也不断改善,人均住房面积从以往的十几平方米上升到现在的几十平方米,年均增长率达到5%左右。较北京等一线城市相比,苏州的房地产市场较为稳定。 即使温总理给我们留下的“限购令”,但苏州的房市丝毫未受其影响。楼市政策微调不可触及底线。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厦门等城市放宽普通住宅标准,重庆、合肥、南京等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还有其他地方政府从税费减免、购房补贴、户籍限制等方面对“刚性需求”给予保护。中央在限购等方面的政策导向仍然严厉,在坚持房地产调控的前提下,不触及“限购”、不明显鼓励购房、顺应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政策微调其生存的可能性较大。 2007年8月,国家在保障性住房的政策上,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住房保障制度目标和框架。其核心内容是要“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今后一段时间,保障性住房将成为中国住房供给中发展的重点,住房供应结构将改变原来单一商品房供给体系,将会形成针对不同收入水平下的分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以满足不同居民的购房需求。对于苏州,从短期来看,目前保障性住房的投入相对很小,短期增加的供应有限,受益者是原本就不参与商品房市场的低收入人群,房价上涨的推动力基本不受影响;同时,房地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短期内减少财政收入增加支出,执行上存在很大困难,今后保障性住房建设能否按照规划执行就要看政府的决心及其财政投入;中长期来看,国家政策上规定“保障住房建设用地占总土地供应70%”、信贷、税收等政策,明确了国家对于房地产业的产业方向,从源头上引导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未来保障性住房力度将持续加大,对市场的影响会逐渐显现,结构性的调整将引起

宁波楼市年度调研分析报告

2006年宁波楼市调研报告(转载) (2007-03-12 16:39:21) 目录 一、2006年宁波房地产市场总体状况 1、房地产投资接着稳步增长 2、新建商品房销售良好,成交价格稳中有升

3、二手房市场价格稳定,成交量起伏较大 二、土地市场分析 三、各个版块市场分述 1、市中心板块、城中板块大户型为主 2、东部新城催熟江南版块 3、鄞州逐渐成为宁波的都市副中心 4、江北居住氛围后发而上 5、城西等待拓展延伸 四、2007年市场展望 1、2007年政策调控执行力度将加大。 2、土地增量供应操纵更严,土地成本将提高 3、2007年中小户型将唱主角。 4、房价格依旧会稳步上涨,销售量会平缓上升 5、写字楼市场则是走向两极分化 五、附表(2006年土地出让成交一览等) 一 2006年宁波房地产市场总体概况 2006年是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年,宁波的房地产市场则是总体表现良好,房产投资稳步增长,新建商品房销售良好,二手房市场并未大起大落。宏观调控,尤其是“国六条”及细则政策的

出台,对接着稳定宁波的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稳定进展起到重要作用。 1、房地产投资接着稳步增长 宁波楼市在2006年的宏观未出现大起大落,从宁波市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情况来看,今年宁波房地产行业的投资截止11月份已达255.34亿,接近2005年整年的水平。全年的增幅在10%左右,讲明在宏观调控后,整个宁波的房地产市场进展逐渐趋于稳定,经历了2003年、2004年的房地产行业投资非理性增长后,宁波的房地产行业投资在2006年开始凸现理性一面。 2、新建商品房销售良好,成交价格稳中有升 由于消费者对房价大幅下降的预期,宏观调控在抑制了投资性需求的同时,一定时刻内也抑制了自住性需求。从2006年的情况来看,购房者的心态逐渐趋于稳定,一些较好的楼盘,价格显稳中有升的趋势,从成交量上看,今年宁波房地产市场已恢复较平稳状态。 1-11月宁波市四区商品房住宅成交面积一览 依照房产交易中心提供的数据,截止11月宁波四区成交的商品房面积在221万平方(其中住宅部分164万平方,去年整年成交商品房140余万方),成交规模与去年宏观调控前已相差无几。

某地区房地产市场管理知识分析

河南省南阳市 房 地 产 形 势 分 析 报 告 2011年

关于报告的说明: 本报告的撰写是在考察南阳市城市概况、城市规划、发展现状以及房地产市场行情的基础上确定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目前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基础,并最终形成对南阳市未来房地产发展的初步预测。 目录: 第一部分楼市宏观环境扫描 1.1、宏观政策综述 1.2、土地政策方面 1.3、金融政策方面 1.4、其他房地产政策方面 1.5、政策预测 1.6、宏观小结 第二部分、南阳市发展环境分析 2.1、城市概述 2.2、人口基础 2.3、城市经济数据 2.4、产业结构 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6、南阳市发展环境小结 第三部分、南阳市房地产环境发展及现状分析 3.1、固定资产投资数据 3.2、历年商品房及住宅竣工情况 3.3、2010年南阳市房地产市场情况简析 3.4、2011年南阳市房地产市场情况简析 3.5、南阳市中心城区房地产环境现状分析 3.6、南阳市房地产环境发展现状总结

第一部分楼市宏观环境扫描 1.1、宏观政策综述 回顾过去几年,在经历了2005、2007年政策调控下的中国房地产,2010年的楼市显得更具稳定性,从2010年1月10号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要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开始,一系列的土地、金融、税收等房地产相关调控政策密集出击,特别是以“4.15国十条”为代表的楼市新政,中国楼市似乎风雨再来。 然而,市场经历了极其短暂的观望之后,无论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中小城市,整个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出现大多人预期的低迷状况,部分大中城市还出现了量价齐涨的态势,让看空客户大跌眼镜。对比2007年的中国楼市一夜暴跌的局面,这在某些方面也说明了中国的楼市正在走向稳定、走向成熟。总结2010年楼市调控,主要呈现在以下几点: 1.2、土地政策方面 ? 强调房地产用地监管开展突击检查(2010.03.10) 2010年3月10号,国土资源部下发通知:一、加快住房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二、促进住房建设用地有效供应;三、切实加强房地产用地监管;四、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五、开展房地产用地突出问题专项检查等,内容重点包括了“开发商竞买保证金最少两成”、“1月内付清地价50%”等19条土地调控政策。? 国土部下发闲置土地黑名单(2010.08.02) 2010年8月2号,国土资源部已将一份涉及全国1457宗闲置土地的统计表交予银监会,银监会将根据这份“黑名单”做一次全面的风险排查。其中80%的闲置土地可能被收回。 ? 闲置土地一年以上禁拿地 2010年9月27号,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贯彻落实“国10号文”确定的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的管理调控,积极促进房地产市场继续向好发展。本次通知直接将矛头指向开发商囤地现象,对因企业原因导致土地闲置一年以上的,将取消企业参加土地竞买的资格。 1.3、金融政策方面 ? 上调准备金率强力遏制信贷冲锋 2010年1月12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阶段:理论的突破与试点的起步阶段 1978年在理论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观点。1980年 9月北京市住房统建办公室率先挂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开发的总公司,拉开了房地产的综合开发序幕。1982年国务院在四个城市进行 售房试点。1984年广东、重庆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 第二阶段:非理性炒作与调整推进阶段(1992至1995年) 1992年房改全面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推行。1993年“安居工程”开始启动。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开始复苏。 第三阶段:相对稳定协调发展阶段(1995至2002年) 2003年以来,房屋价格持续上扬,大部分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 明显。随之而来出台了多项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 中国房地产价格的走势,1998年开始起到的房地产市场到2003年,这一轮的上扬达到高峰,然后从2003年到2007年都在头部横盘 整理,2004年调控供给、2005年调控需求、2006年调控结构、2007 年继续调整,估计到2007年底差不多调整完毕。 目前而言,中国的高房价算是控制住了,可是未来中国楼市又将会何去何从呢?我认为,未来两三年,房价不可能再上升,但是也不会狂降,应该是出于一种稳中有降的态势,每个地区降幅可能会不太一样, 降幅最大估计也就是15%左右。 因为房地产业就目前而言依然是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性产业,如 果房地产市场大跌,那么经济增速就将会放缓,可能会引起社会不稳 定现象,而且房地产业关系到一系列产业链的发展和大批工人的就业 问题,如果大跌,社会经济颓废将是必然的。

虽然预测房价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但在未来3到5年房价“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算上通胀因素,假设中国名义GDP按照 每年10%的速度继续增长,平均来看中国老百姓的收入将会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上升,那么三五年之后,相当于房价降了30%到50%,以前 买不起房的人就可以买得起了。 至于三五年后,房价回归理性,限购高准备金率是否还会继续下去。个人认为,最有可能的是房地产价格略有下降,地方政府限购政策会 放宽一点,微调微调,交易量上升一些,再降下来再微调,这是一个政 府与房地产商博弈的过程。

中国房地产市场分析状况

中国房地产市场分析 目录 第一部分: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目前的总体发展态势 (一)房地产开发总量及增长率 (二)销售总量及变化 1、销售增长速度放缓,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端倪 2、存量住房市场火爆 (三)销售价格变动状况 1、总体发展态势 2、第一第二季度房地产销售价格分析,重点以北京、上海为例 二、地区发展态势 三、房地产行业效益情况 1、2001年上市公司效益分析。 2、2002年房地产上市企业业绩预测 四、目前的行业运行环境 第二部分:未来3到5年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研究 一、政策因素的影响 1、土地供应政策的变化 2、预售条件及开发贷款门槛的提高 3、货币化分房政策的落实 4、经济适用房政策的推行 二、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分析 1、GDP与人均GDP的高速发展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1、1、未来10年内我国GDP的增长情况预测 1、2、GDP的增长将带动“十五”期间住房消费的增加 1、2、1人均GDP的增长将增大住房消费支出 1、2、2为了实现GDP的既定增长目标,必然要发挥房地产对经济的杠杆作用 2、规模城镇化对房地产的推动。 3、西部大开发的积极影响 4、加入WTO对房地产业的长期利好 5、奥运带动城市建设,从而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 三、、行业相关因素分析 1、技术因素变革(交通、通讯)的影响 1、1、交通技术的革新和交通工具的完善 1、2、现代通讯技术的进步 1、3、节能与供热方式改革。

1、4、节水、节地和治理污染。 1、5、住宅一次装修到位 2、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3、消费者文化品位与生活方式的提升对房地产的影响。 第三部分、对全国房地产市场前景的总体判断 一、发展态势总体判断 (一)总体展望------三个判断 1、我国房地产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空间很大 2、我国房地产业仍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3、未来三年房地产业将在高位上进行调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将有所降低,估计,未来三年增幅在15%左右 (二)未来三年房地产业运行格局 1、市供需两旺,但供大于求,空置房将增加 2、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3、住房金融快速发展 4、住宅投资性消费将进一步增长 5、行业集中度将提高 6、区域性房地产泡沫已经产生 二、市场需求分析专题 (一)市场消费需求观念的变化 (二)未来几年房地产潜在市场需求的预测 1、“十五”时期房地产市场投资总量的预测。 2、“十五”时期房地产市场潜在市场需求的预测 3、未来几年房地产消费主要群体特征 (三)消费者有效需求的变化方向 三、房地产周期性研究专题 四、中国房地产业的市场空间与竞争状况预测专题 (一)市场竞争主体的增多 1、外资房地产开发商的涌入。 2、地涌现出新的竞争主体。 (二)跨区域竞争加剧 (三)土地储备资源的竞争加剧 1、新的土地使用政策导致土地的供应量可能会供不应求 2、入世使得土地市场竞争加剧 (四)对消费者群体有效需求的竞争加剧 (五)市场营销和管理方面的竞争。 第四部分: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风险和挑战专题 一、政策风险 1、土地转让制度的改变,加大企业开发成本。 2、房地产企业贷款政策的改变,使得企业融资渠道受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