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城市规划知识点汇总

城市规划知识点汇总

城市规划知识点汇总
城市规划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含义目的范围内容

1)规划理论: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阶段或一个分支,是城市规划深化具体化。

2)建筑论:是对空间、秩序的创造,基本是一个建筑问题,是大规模的建筑设计或者是建筑学的扩展。

3)全过程论:贯穿于城市建设全过程,是解决经济、社会和物质形式问题的手段。

4)形式环境论:从三维角度对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对公共环境的设计。

5)管理论:是政府职能的一部分,是运用法律手段对城市的综合控制。

城市设计:是以城镇发展和建设中的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城市设计的目的: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的便利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比较

A:目的

城规:对城市发展进行宏观控制。

城设:促进城市环境变化,提高环境质量

建设:为修建活动服务

B:工作对象

城规:以二维为主、社会、经济和形体环境相结合具有计划性

城设:以二维形体环境为研究对象及整体形象的把握。具有设计性

建设:建筑物内外部空间。外部环境

C:成果

城规:战略性的政策、法规、规划方案以文字为主,实现动态控制。

城设:战术性的政策、计划、方案、导则,实际动态,控制+引导。

建设:修建设计文件以图纸为主,指导具体施工。

D:实施时间

城规:体现为发展过程

城设:体现为建设过程,时间跨度较大

建设:在确定时间内

E:委托人

城规:政府机构

城设:政府机构,开发企业,多种委托人

建设:开发企业,业主,建造主

F:参与者

城规:规划师,政府官员,社会和经济学家

城设:城市规划师,政府官员,开发商,建筑师

建设:建筑师,使用者

城市设计与其他要素的相关性

(1)政治要素

(2)文化要素

(3)法律、法规、要素

(4)自然生态要素

城市设计的层次

a:整体城市设计(1)确定城市空间形态结构(2)建构城市景观体系(3)布置城市公共活动空间(4)设计城市竖向轮廓b:重点片区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的工作特点:(1)城市设计的综合性(2)城市设计的持续性(3)城市设计的地域性(4)城市设计的控制性

C:城市重点地段设计1街道空间2城市广场3城市滨水空间4重要节点地块

第二章特征和思考

一、城市设计的特征:

1、以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核心

突出以人为核心,为人提供良好舒适的空间和场所。

人的各类活动的需求

人对美观的需求

人对环境气氛的气氛需求

人对空间的需求

2、为应用性的多学科综合领域城市规划建筑学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环境心理学城市管理学

3、有时间空间概念

4、有鲜明的地方感

5、政策性较强制定政策建设管理

二、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

1、卡米诺·西特

认为城市空间主要有三个体系:矩形体系,放射体系,三角形体系。若干变体。三体系的综合

2、伊利尔·沙里宁

著有《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

提出“体形环境”的基本概念

城市建设原则:表现原则,相互协调原则,有机秩序原则

3、凯文·林奇

著有《城市意象》,对于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体验格外重视,研究使用者认知图式与城市形态的关系。

形象的建立:具形物体使每个特定观察者产生高效率的强烈的心里形象的性能。

建立城市形象的三个条件:

识别性,主要指物体的外形特征或特点。

结构,主要指物体所处的空间关系和视觉条件。

意义,主要指与观察者在使用和功能上的重要性。

形象的构成元素:路径,区域,边缘,节点,标志物。

路径:即交通联系的道路和视觉联系的视廊。

设计要点:道路适当设置道路对景。

道路中的“门”

市中心适当兴建改建商业步行街和步车共存道

步车共存道可设计成蛇形式或折线形

精心设置步行道小品

区域:一个区域应该有共同的形态特征和使用功能,并与其他区域有明显区别。

边缘:是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界限,包括建筑立面,城市轮廓,绿化带,河流,山崖

设计要点:道路两侧,广场四周的建筑总立面要尽可能做到重复变化的统一。

后继承者应尊重前者的创造,应尊重历史。

在城市中适当地点设置观赏城市轮廓的观赏点。、

城市的沿海,沿河和城乡交界地段重点建设。

城市轮廓要从中国历史文化出发来规划。

节点:就是集合场所。指道路交叉点,方向转换处,空间结构的变换处,广场。

设计要点:广场上应适当设置标志性建筑或雕塑来统帅整个空间。

标志应与周围建筑形成对比,从而脱颖而出。

标志的存在,附属建筑就不在突出自己。

在道路交汇处适当设置标志,突出城市形象。

标志物:一种认知环境的参照物,只是在外部认知它,通过它来辨认方向。包括突出的自然地形地貌,奇特的植物,形象特征明显的建筑物与环境设施。

4、简·雅各布斯著有《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城市最基本的特征是人的活动,街道特别是步行街区和广场构成的开敞空间体系是分析评判城市空间和环境的主要基点和规模单元。街道除交通功能外,还与人的心理和行为相关。

城市设计必须满足四个基本原则:(1)街区中应混合不同的土地使用性质,并考虑不同时代,不同使用要求的共用。(2)大部分街道要短,街道拐弯抹角的机会要多。(3)街区中心必须混有不同年代,不同条件的建筑老房子应占相当比例。(4)人流往返频繁,密度和拥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5、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

著有《城市并非树形》,认为城市分为自然城市(半网络结构)和人工城市(树形结构)。

6、麦克哈格著有《设计结合自然》,强调人类对自然的责任。

第一个把生态学用在城市设计上,主要有两个原则:

生态系统可以承受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压力,但这承受力是有限度的。

某些生态系统环境对人类活动特别敏感,必须妥善处置。

生态设计方法:自然过程规划;生态因子调查;生态因子的分析综合;规划结果表达。

7、黑川纪章新陈代谢理论

两个原理:一是通时性一是共时性

通时性以为时间的变化,不能把建筑当作建成之后就固定不变的东西,而应当把他看做是从过去一直变化下去的过程,用建筑空间把过去,现在,未来变现出来。

共时性:不同文化的共生——空间的共时性。

8、巴奈特《城市设计引介》设计城市而不是设计建筑

《作为公共政策的城市设计》强调设计者应该有权介入政策的制定过程

9、芦原义信

认为外部空间有以下要素

(1)尺度

<1>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尺寸8-10倍的尺度,成为“十分之一的理论”

<2>外部空间可采用——形成为20-25m的模数,称为“外部模数理论”。

(2)直线,距离和直线是极其重要的设计重点,在外部空间的布局中,相对于人的活动,可以将外部空间分为运动空间和停滞空间。

芦原义信根据外部空间的用途和功能将空间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和顺序。

外部的——半外部的(或半内部的)——内部的

公共的——半公共的(半私用的)——私用的

多数集合的——中数集合的——少数集合的

嘈杂的、娱乐的——中间的——安静的、艺术的

动的、体育性的——中间的——静的、文化的

在《外部空间设计》中点出了人与空间的关系,外部空间设计就是把“大空间”划分成“小空间”或是还原,或是使用空间更充实,更富于人情味的技术。

十、罗杰特兰西克《寻找失落的空间》美国康奈大学

从现代空间演变和历史例证的分析入手,提出了目前城市设计理论的三种研究方法,即:图底关系理论、联系理论和场所理论

图底关系理论是研究城市的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

联系理论是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构成元素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的理论。

线:交通线(各种交通性干道)、线性公共空间(街道、步行街、绿地)、视线(序列空间、视廊)

场所理论:是把对人的需求、文化、社会和自然等的研究加入到城市空间的研究中

第三章城市设计的编制

1、城市设计编制的程序要求:机构成立—前期调研—设计过程—公示与论证—成果报批—与管理体系的衔接—监督验收

2、城市设计成果一般包括:城市设计导则、城市设计图与城市设计研究附件。其中导则与图是城市设计实际运用性成果,附件为城市设计依据与支撑。

第四章城市设计元素

主要设计元素:土地使用、建筑形态、开放空间、交通与停车、试用活动组织、保护与改造、步行街(区)、标志与标牌、城市色彩。

1、土地使用:目的对用地定性,进行使用性质分区。性质一般划分为:混合利用区、有条件开发区、群及建设区。

2、建筑形态(建筑布置、形式和体量):城市建筑的形状、色彩、材质及其组合等对城市空间环境的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来讲满足控规中规定的有规定性指标、指导性指标和有条件规划指标。

建筑形态设计重点:a、保护城市自然环境不受破坏;b、保护历史建筑的景观条件与周围建筑之间的协调;c、保证城市街道广场等人流聚集和停留场所有合理的日照;d、保护建筑之间的文脉关系及空间比例;e、保护城市与天际线的美观与特色

停车问题的解决的对策:a、在时间维度上建立一项“综合停车”规划;b、集中停车;c、鼓励城市中心区边缘和城边停车,可大大缓解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d、在城市核心区用限定停车数量、时间或增加收费等手段作为基本的控制手段;e、尽可能利用地下空间安排停车,特别鼓励建设地下停车库

3、步行街(区):包括步行街、步行广场、林荫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和室内步行街等空间。

步行街(区)的优点:a、社会效益(提供步行、休憩、社交聚会的场所,改善人际关系);b、经济效益(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繁荣);c、环境效益(减少空气和视觉污染、交通、噪声);d、交通方面(减少车辆)。

4、城市设计原则:

(1)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制约;(城市性质的制约、城市规模的制约、城市发展要求的制约、城市社会文化和经济能力的制约)

(2)强调人在城市中主人翁的地位,满足认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心理需要、自我完成的需要)

(3)突出城市的自身形象特征,充分利用以下原有优势;a、自然环境特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b、人工环境特征(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建筑风格、文物古迹等)c、社会环境特征(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社会风尚等)

(4)考虑“空间-时间”效果

(5)按功能要求和美学原则组织城市各项物质要素。a、平面布局清晰:功能分区明确,道路系统清晰,中心点突出,平面构图简洁明快;b、空间结构层次分明,空间展开有序;c、整体、色彩、质感等处理多样而统一;d、以建筑实体为中心的构图方式像以空间虚体为中心的构图方法发展。

杨·盖尔(丹麦)在《交往空间》一书中把公共空间中的户外活动划分为三种活动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

5、新旧建筑的和谐共生:

(1)相似和谐(在颜色、形体、材质、某一种构件等方面有一定的共同之处);

(2)对比和谐(运用垂直与水平、高与低、虚与实、轻与重、动与静、粗糙与光洁、直线与曲线);

(3)渐次变化(在新旧建筑中间“插入”中性建筑,即采用个性-中性-个性的办法达到和谐);

(4)通过某种连接体,使其变为一种折衷的建筑,达到新旧建筑的和谐;

(5)拉大新旧建筑的距离(利用空气来淡化新旧建筑间的矛盾冲突)。

6、城市色彩意义:(1)城市色彩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的反映(2)城市色彩可以辅助城市空间的形成(3)城市色彩对形体的调和是一种重要的补救措施

7、城市色彩的设计原则:(1)城市色彩设计要体现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美(2)城市色彩设计要传承文脉,珍视城市现有的

色彩特质和历史文化(3)城市色彩设计要考虑城市的气候条件,山水特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4)城市色彩设计要考虑建筑场所不同的功能性质。

8、城市色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1)建筑色彩(2)场所色彩(在城市设计中,城市色彩的控制引导建议采用主色调统一、辅色调统一与场所色统一三种方法

第五章城市空间

1、城市空间的含义:从广义上讲,城市空间是由城市内建、构筑物、道路、绿化、小品等组合而成的,包括室内与室外,地上与地下相结合的整体。

2、城市空间的构成要素:(1)建、构筑物(2)道路与广场(城市的骨架)(3)绿化及小品设施(含人工水面)

3、建、构筑物设计要点:(1)、城市中的建、构筑物应该是城市整体空间中一员。①注重群体关系,单体服从整体②注重个性、特色的创造(充分利用地形、阳光、山峦、水面、绿化等要素)③注重室内外空间的渗透,有机结合,融为一体。(2)、反映城市每个时期的历史特征。(3)、结合地形,尊重自然(4)、重视建筑屋顶对空间的影响(坡屋顶:向空中延伸和广阔的感觉。平屋顶:单调,要善于处理。顶、墙不分:飘逸、动感。)

4、道路与广场是城市空间的骨架,在设计中应着重考虑:1、合理确定道路和街道的等级层次。空间层次丰富、合理控制交通量。2、建立步行街区。促进城市生活和保护城市富有特色的结构。3、人、车合理分流与交接。道路骨架清晰,各司其职。

4、结合地形。考虑竖向交通的连接,以减少石方工程量和体现空间的延伸性。

5、重视道路、街道的美学要求。

5、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点:(1)边界要明确,创造积极空间,避免消极空间。(2)注重重点空间的步行区化合设施建设(3)强调公共空间使用上和视觉上的联系(4)公共活动空间的多样化和人情味

6、城市空间的组织:(1)空间的连续、渗透(2)空间的导向、序列(3)空间的贯穿、贯通,增加空间的层次感、流动感(4)常用的组织手法:轴线法、张拉法、重复法、透视法、层面转换法、框景法、诱导法

7、空间的类型: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

(公共空间:街道空间、广场空间、公园空间、河道空间等)

8、城市空间的限定:(1)水平要素限定:顶面、地面(2)垂直要素限定:垂直墙、柱,树(绿化)等(3)各种要素综合限定。---底界面:①地面铺装和质地变化

传递信息。粗糙,交通,让人不宜停留。精致,停留空间空间导向。体现地方特色。当地材料、当地图案等。②地面的上升与下沉处理。划分空间,丰富底界面。上升:显示重要性下沉:突出底界面,扩大界面。 ---侧界面:①形状:垂直面:紧张感、高洁感、上升感斜面:动感、不安定感、强烈的表现力

第六章城市景观

1、城市景观的含义:指人通过视觉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态,是人对城市景物、景象或空间环境感知,思维后所获得的知觉感受。

2、城市景观三要素:景物、景感、主客观条件

(1)景物:即城市景观形式的本身是基本的素材。

(2)景感:直接景感、理性景感

(3)主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社会景观

主管条件:人对景观的鉴赏过程中的时间、地点以及鉴赏认的年龄、兴趣、职业、知识等的差异,和社会的文化、科技、经济等情况,则是城市景观的主观条件。

3、城市景观组成: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社会景观

城市景观设计基本原则:(1)舒适性原则(2)城市审美原则(3)

生态环境原则(4)因借原则(俗者避之,佳者收之)(5)历史文化保护原则(城市景观要素之间有较好的连续性、一致性和协同性原则)

4、城市景观设计要点:

(1)城市轮廓线的控制(a)城市主要入口,城市的主轴线;(b)城市主视面的轮廓线等设计;(c)高层建筑布置;(d)地形对轮廓的影响;(e)夜晚灯光照明设计

(2)建筑高度分析(a)根据建筑所在位置,性质和地形条件考虑其高度;(b)能更好的反映出城市空间的深度和层次(c)应使用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轮廓线丰富多变(d)保护历史文物古迹和城市主要景观视线走廊的通透(e)考虑飞机飞行的要求

(3)景观视线走廊保护。规定一个“空间范围”以保证视线的通过,目的是为保障人与自然和人工景点之间在视觉上的延伸关系。在城区主要是依靠限制建筑物的高度、宽度和位置,以防止城市中某些景物被建筑物遮挡。

(4)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点保护。反映当地的地方特色与风格,有丰富的内涵,充分体现时代的连续性。

(5)与绿化系统相结合,突出绿地、水体的景观效益与功能。

第七章街道与步行街区

1、街道空间设计要点:(1)保持街道的连续性(2)强调旋律和节奏(3)考虑街道对景(4)注意街道的景深与层次(5)注意城市街道与街巷的关系、街道交叉口周围建筑关系、街道与街区内部的关系、街道与街区内部的出入口处等都是设计重点(6)注意提高街道各区段特点,分别设立明确的地标以使其结构清晰易变。(7)注意视域的开放。

2、街口建筑布置形式:(1)将人、车流多的建筑相对集中在街道一角,并用支路环绕,形成岛状活动中心。(2)改变街口建筑性质,布置人、车流少的建筑。(3)开口街口,将人流引入街坊内部。(4)将建筑物后退,留出较深广场的前庭,广场作为交通缓冲地带,以便和街口交通衔接。(5)将街角建筑的重要出入口放在离街口较远的地方,在街角一定距离内不准有任

何车辆进出或停留。

3、现代步行商业街的特点:(1)多功能性(2)多空间型(3)有大量的街口家具(4)增加绿化,讲究铺地。

4、步行街的分类:完全步行街、“定时式”全步行街、公交步行街、半步行街

5、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序列模式:(1)前导空间:是步行商业街空间序列的前奏,形式为广场、门式构件或牌楼、柱廊、过街楼等。(2)演进空间:建筑的主体,一般由街道、小巷等组成。它是空间序列的诱导过程。(3)高潮空间:也称主题空间,一般由重要建筑物和广场构成。(4)后叙空间:是高潮后的余音和补充,一般也由街道、小巷等组成。

1、步行商业街的形式:(1)街道式(2)商业街结合小广场(3)平行商业街(4)区块式商业中心(5)地下商业街、室内步行街等。

第八章城市广场空间

1、广场的概念: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主题思想与规模的节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2、广场空间艺术处理的重点:在《街道美学》一书中,芦原义信指出:作为名副其实的广场应具备下列四个条件:(1)广场边界线清晰,能成为“图”。(2)具有良好的封闭条件。(3)铺装面直到边界,空间领域明确,容易构成“图”。(4)周围的建筑具有某种统一和谐,D/H有良好比例

3、中世纪广场的特点:(1)城市广场尽可能通过共建的围合或柱廊形成连续空间。(2)广场大小视公共活动而定(3)广场尽可能不规则,教堂、钟楼、市政厅、雕塑不应放于几何中心。(4)建筑物、纪念性雕塑与广场之间应有联系

4、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广场情趣区别:位于市中心的广场,要创造人的停留位于商业步行街的广场,创造适于居民活动、散步居住区内的广场,创造安静、安全中小学附近的广场,与交通干道隔离(2)提高广场,场所的吸引力:强调广场装饰性、公众可达性、满足城市生活多功能要求、创造一定的街头活动场地(3)发扬畅通的地方风格:利用地方特色装饰广场,增强地方感、用历史事实和民间传说做雕塑、采用地方材料铺砌地面和制作凳椅(4)注意设计手法上的改变(5)广场空间艺术处理的重点

5、广场的分类:集会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宗教广场、文化休闲广场

6、广场设计原则:(1)整体性原则:城市广场必须与城市空间结构保持呼应,有同一主题(2)平衡原则:广场设计要掌握一种平衡,如开敞和封闭、公开和私密、复杂和简洁、限定和变化(3)场所感的创造:结合自然人文和地方特色丰富活动空间,成为颇具识别性,使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空间场所。(4)多样性原则:以丰富的空间景观给人以丰富的视觉感受。第九章城市滨水区

1、城市滨水区公共环境的特征:亲水性、人性化、外向型物质和社会空间形态、功能和社会要素都与水域密切相关,桥梁成为其视觉中心。

2、城市滨水区的概念: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

3、滨水区环境景观构成要素:⑴蓝带要素:水体、河流以及河流护岸。⑵灰带要素:滨水空间中的人造物,包括有标志作用的桥、城市天际线、起节点作用的公园广场、游园、码头还有滨水道路、标识系统、休闲设施、公共艺术品等。⑶绿带要素:城市中具有自然形态或由自然元素经人工组织形成的自然景观。

4、城市滨水区城市设计的要求与原则:(1)整体性原则(2)适配、制宜、特色原则(3)生态优先原则(4)滚动渐进原则(5)岸线资源共享与社会公正原则

5、滨水区城市设计要点:1.滨水区城市设计的范围。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主要包括与河流、湖泊、海洋相邻的土地或建筑区域,即城市临近水体部分。滨水区城市设计的主要对象是城市中临近水体的空间构成物所限定的公共开放空间环境。2.滨水区公共环境的特征。亲水性、人性化、外向型物质和社会空间、形态、功能和社会要素都与水域密切相关,桥梁成为地区的视觉中心,是所在城市开发和城市中心区的重点依托,交通可达性。3.滨水区城市设计的关键。做好公共空间环境的城市设计是滨水区开发的关键

6、滨水区的开发类型:1.保护。针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城市滨水区,保护是维护并提高地区品质的最佳途径。通过对现有设施的修缮和原有环境的复原,维持滨水地区的整体格局和历史风貌。如:澳大利亚悉尼市岩石区滨水地带。2.再开发。对整体环境较差,其功能无法满足现代社会要求,又无历史保护价值的滨水地区,通过再开发使之重新焕发活力,这是现代滨水地区建设的主流。再开发是通过对原有建成环境的改造和重建,使之功能合理,环境更新,活力重现,成为城市中闪亮的明珠,如美国新泽西州泽西城的柯尔盖特(Colgate)中心开发方案,美国波士顿罗斯(Rowe’s)码头。3.开发。为了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以围海造田或向外部扩展的方式获得新的滨水建设用地,可以创造出能充分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城市滨水空间。这一类型的开发在经济发达、人多地少的地区(如日本、香港)尤为多见。如日本未来港工程,西班牙巴塞罗那奥林匹克中心。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大全很全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大全 陕西省旅游设计院城市规划所(Zeki) 目录 一、总则 (1) 二、城市和城市化 (2) 三、城市规划概述 (2) 四、城市规划编制 (4) 1、发展战略 (4) 2、城市人口 (5) 3、城市用地 (6) 4、城市总体布局 (8) 5、居住区规划 (9) 6、城市道路交通 (10) 7、城市给水工程 (11) 8、城市排水工程 (12) 9、城市电力工程 (13) 10、城市通信工程 (13) 11、城市供热工程 (13) 12、城市燃气工程 (14) 13、城市绿地系统 (14) 14、城市环境保护 (15) 15、城市历史文化地区保护 (16) 16、城市防灾 (16) 17、竖向规划和工程管线综合 (17) 五、城市规划管理 (18)

一、总则 1、为了科学地统一和规范城市规划术语,制定本标准. 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规划的设计、管理、教学、科研及其他相关领域。 3、城市规划使用的术语,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二、城市和城市化 1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以非农不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3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4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5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6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7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城市规划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雅典宪章: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第4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城市功能分区和以人为本的思想。 2.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3.城市规划: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4.城市人口:与城市活动有密切联系关系的人口,他们常年居住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该城市的社会主体。 5.城市绿地: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6.城市用地区划:城市地域因为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使用方式,而需将用地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或区块,以表达一定的用途、权属、性质或量值等。 7.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8.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和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 9.城市空间系统: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及基础设施各大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间关系的总和它是决定城市集聚效益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决定城市各构成要素关系的合理性和运营的有效性。 10.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和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

11.城市景观规划: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现状条件、总体布局,形成城市建设景观布局的基本构思。 12.居住用地:由几项相关的单一功能用地组合而成的用途地域,一般包括住宅用地、与居住生活相关联的各项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等用地。 13.对外交通用地:指铁路、公路、管理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及其附属设施等的用地。 14.城市公共中心:居民集中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的地方,是公共设施相对集中而组合有序的地区或地段。 15.城市总体布局: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体现出来。 16.城市开敞空间:是在城市的建筑实体以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社会、自然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 17.分质给水系统:取水构筑物从同一水源功不同水源取水,经过不同程度的交公过程,用不同的管理分别将不同水质的水供给不同的用户的系统。 18.居住小区: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19.住宅群体空间组合:运用建筑空间构图的规律以及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段,将住宅、公共建筑、绿化种植、道路和建筑小品等有机地组成完整统一的建筑群体。 20.干道网密度: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在城市用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通常用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表示。 21.城市用地选择:根据城市各项设施对用地环境的要求、城市规划布局与用地组织的需要,对用地进行鉴别与选定的活动。

城市规划原理考点总结

1.城市:非农人口、产业聚集的居民点,我国行政 建制的市、镇。 2.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产物,两次劳动分工有较 大促进作用: ●农牧业标志第一次,固定居民点。 ●商、手工业标志第二次,产生城市。 3.城市化与工业化紧密相关,工业化的促进是城市 化的动因: ●农村推力:剩余劳力向城市集中。 ●城市引力:工业供剩余劳力就业。 4.城市发展理论: ●经济基础:经济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 基本经济满足外部产品、服务需求。 从属经济(非基础)满足内部产品、服务。 城市发展阶段:专门》综合》成熟》区域化。 ●城市进化:城市发展与经济转型。 绝对集中:工业初期,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 相对集中:工业成熟,城市人口向郊区扩散》 相对分散:后工业初期,郊区增长超过中心城》 绝对分散:后工业成熟,逆城市化。 发达国家后工业成熟,第三世界处于工业初期。 ●增长极核: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 条件优越、规模集聚效应产生中心城市。 ●全球化:城市发展与国际分工。 发展中国家从原料地向生产、装配基地转变。 一体化经济,部分城市地位突出。 5.城市物质环境构成 ●公共领域:共享,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投资。 ●非公共领域:个体占有,非公共投资。 ●公共领域主导,为非公共领域提供可能和约束。 6.城市社会基本特征: ●人际关系以社会分工为基础。 ●空间分布聚居的异质性强(与农村本质区别)。 7.农村社会主要差别:●人际关系以地缘关系、乡土意识为认同基础。 ●聚居空间形态异质性弱。 8.我国城市社会演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休闲化。 9.城市产业构成:经济活动部类 ●第一产业,产品直接来源自然界。 ●第二产业,初级产品再加工。 ●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 10.城市产业构成演化: ●第二向第三产业主导转化,比重显著升降。 ●传统向高科技产业转化,二产中后者取代前者。 ●体制、构成由水平、部类向垂直、层面特征转化。 11.城市化:农业传统乡村社会转向工业、服务业现 代城市社会,乡村到城市的复杂过程。几种含义: ●城市生活方式的强化。 ●乡村人口向城市转化集中。 ●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转移并空间集聚。 ●农业区、未开发区出现城市。 12.世界城市化三阶段: ●兴起、验证、示范,英国首先城市化过半。 ●欧洲、北美推广、普及、基本实现。 ●全球推广、普及、加快。 13.城市化进程一般特征: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产业构成消长、变化。 ●与人均国民生产值的增长成正比。 ●以二、三产、农业现代化为基础。 14.世界城市化进程特点: ●势头猛烈。 ●主流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 ●向大城市集中,处于支配地位。 15.中国城市化进程特点: ●增长多,比重不大,速度缓慢。 ●不稳定,波动明显,与社会经济政治相关。 16.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农业是初始,工业是根本, 第三产业是后续动力。 17.城市化源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相互推动。 18.城市化是达到现代化唯一有效的综合性手段。 19.城市:区域的中心/某些职能有辐射、吸引作用。 20.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经济文化等有组织作用/ 受区域资源、发展条件制约/与区域城镇相互促 进、制约。 21.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影响: ●区域自然、社会、人文、文化资源影响。 ●社会经济、城市化水平、生产力布局直接影响。 ●空间布局由大城市单中心到多重心组团城镇群。 22.城镇体系:区域中,不同职能、等级规模,空间 有序,相互依存。城乡一体化的驱动力。决定城 乡整体发展水平。 23.城镇体系特征:群体、关联、层次、开放(各城 镇对内外开放/整体对外部开放)、动态、整体性。 24.城镇体系、城乡发展一般规律: ●城镇发展造成城乡差别》城市引力》向心增长 ●城市辐射》离心增长》城镇体系强化城乡发展 25.城市规划: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土地、空间、 建设,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实施管理。 26.我国古代规划思想: ●礼制,周礼考工记,最早。 ●自然,管子。 ●商品经济、世俗生活,清明上河图。 ●唐长安,轴线、方格、核心皇城、三面里坊。 ●元大都、北京,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 27.古希腊城市:广场、公建、集会场所,民主。 28.古罗马城市:浴室、斗兽场、宫殿,享乐;罗马 帝国时期的广场、铜像、记功柱、凯旋门,核心; 集中体现为广场群。 29.中世纪欧洲城市:教堂、城堡。 30.文艺复兴、巴洛克:意大利古典严谨,罗马圣彼 得教堂广场、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巴黎轴线宫殿。 31.现代城市规划历史渊源: ●空想社会主义,莫尔、欧文、傅里叶。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巴黎改建,排水、环卫、公园、墓地。 ●城市美化,欧美国家,城市景观空间。 ●公司城。 32.早期城市规划思想: ●田园城市:现代城市规划形成标志,分散模式。 霍华德,为健康、生活、产业,规模有限,农业围 绕,土地公有,莱奇沃斯。 ●现代城市:技术手段解决城市问题,集中发展。 柯布西耶,明天城市,功能理性,绿地空间阳光。 光辉城市,深化和集中体现。 33.早期其它探索: ●线性城市,索里亚玛塔,西班牙。 ●工业城市,戈涅,法国。 ●区域规划,格迪斯,芒福德发展。 ●城市规划方法,格迪斯,调查、分析、规划。 34.分散发展理论:卫星城(大城市派生)/新城(独 立)/有机疏散(沙里宁)/广亩城(赖特)。 35.集中发展理论:聚集区/大城市带(戈德曼,法)。 36.区域发展理论: ●区域是城市的基础、腹地、发展动力。 ●城市是开放系统,依赖区域支持。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规划的成就和示范作用。 37.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 ●同心圆:吉伯斯,中央商务》过渡(衰败居住)》 工人居住》良好居住》通勤(富裕居住)。 ●扇形:霍伊特,放射,轴状延伸。 ●多核心:哈里斯、乌尔曼,设施位于少数区域(中 央商务)、受益于接近(工业、工人居住)、对抗 和消极影响(高级住宅、污染工业)、无法负担 土地费用而位置不合理(边缘仓库)。

高考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归纳

2019-2019高考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归纳对于查字典物理网整理的这篇直线运动知识点,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好好感受,勤于思考,多读多练,从中吸取精华。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

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10.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 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 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精选-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是(C )。 A.由于人类劳动的大分工B.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大分工C.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的分离D.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 2、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B )。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B.商业、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 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3、城市与农村社会的区别主要是( D )的不同。 A.人口规模B.空间规模C.居住形式D.产业结构 4、一般把( A )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A.发明蒸汽机B.汽车的出现 C.空想社会主义开始 D.机器制造业、冶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5、在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上被称为"温州模式" 的城市化,也可称为( A )。A.市场推动型B.地方推动型C.辐射扩散型D.外资促进型 6、以下四项中,( D )项不是城市化。 A.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B.第二、第三产业向城市的集中过程C.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结果 D.城市人口增多导致城市空间规模增大的过程7、城市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分别为(B )。 A.20%;35%;50% B.30%;30%~70%;70%一90% C.25%;40%;60% D.40%;40%~80%;80%~95% 8、(B)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激发因素,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 9、通常我们把(B )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把(B )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A.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的产生与发展B.农业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C.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D.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智力教育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一、单选题 1、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当时的主要建筑,如广场和公共建筑体现了( B ) A.帝王宣扬功绩的思想B.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C.欧洲教会势力的强大 D.帝王贪图享受的思想 2、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反映他这一思想的是(C)。 ①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 ②规划体系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直线运动图文答案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直线运动图文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表述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小华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B.小强正常上楼时的功率约为0.2kW C.小球从10楼自由下落到地面,时间约为10s D.小明将一个鸡蛋举过头顶,克服重力做功约为10J 2.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后来以2m/s2的加速度刹车,那么刹车后6s内的位移是() A.24m B.25m C.96m D.96m或24m 3.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甲车和乙车,它们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 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 t=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10m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时,甲、乙两车相遇 A.2s ~内,甲、乙两车位移相等 B.04s C.甲、乙两车之间的最小距离为6m D.相遇前甲、乙两车之间的最大距离为18m 4.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t图像,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在OA段运动得最快 B.汽车在AB段静止 C.CD段表示汽车的运动方向与初始运动方向相反 D.4 h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零 5.AK47步枪成为众多军人的最爱.若该步枪的子弹在枪膛内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子弹离开枪膛时的速度为450 m/s B.子弹离开枪膛时的速度为600 m/s C.子弹在枪膛内运动的距离小于0. 45 m D.子弹在枪膛内运动的距离大于0. 45 m 6.质量m=1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t=2s时撤去力F,物体速度时间图像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前2s内与后4s内摩擦力的平均功率相同,两段的平均速度不同 B.F:f=3:1 C.全程合外力的功与合外力的冲量均为0 D.4s时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为12.5W 7.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t=0时刻起运动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为x=20-0.2v2(m),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 B.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4s C.t=0时刻的初速度为20m/s D.刹车过程的位移为5m 8.某质点沿一直线运动,其速度的二次方(v2)与位移(x)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则该质点在0~12m的运动过程中() A.加速度越来越大B.所用的时间为3s C.经过x=6m时的速度大小为4m/s D.0~6m和6~12m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 9.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分别在水平力F1、F2的作用下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同时开始运动,图示为它们的v—t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城市规划常考名词解释汇总

答: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发得有关建设项目得选址与布局得法律凭证。 什么叫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答: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确认其建设项目位置与用地范围得法律凭证。 什么叫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答: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发得有关建设工程得法律凭证。 什么叫容积率? 答: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得比值。 什么叫建筑密度? 答: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得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积得比例。 什么叫道路红线? 答:规划得城市道路路幅得边界线。 什么叫建筑红线? 答: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线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得界线。又称控制线。 什么叫建筑间距? 答: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得水平距离。 什么叫日照标准? 答:根据各地区得气候条件与居住卫生要求确定得,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得日照标准日获得得日照量,就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得主要依据。 什么叫绿地率? 答:城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得比例。 什么叫建筑高度? 答:指建筑物室外地坪到建筑物外沿顶标高得高度。 什么就是构筑物? 答:一般不直接在里面进行生产与生活活动得建筑物,如水塔、烟囱。 什么叫城市? 答:以非农产业与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得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得市与镇。 什么叫城市化? 答: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得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与完善得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什么叫城镇体系? 答: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与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得城市群体。 什么叫城镇体系规划? 在一个区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与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得规模等级与职能分工得城镇分布与发展规划。 什么叫城市规划? 答: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得经济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得综合部署、具体安排与实施管理。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考研).

1. 详细规划 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地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2. 修建性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3. 城市规模 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4. 城市人口规模 在城市地理学研究及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中所指的一个城镇人口数量的多少(或大小)。一般指一个城镇现状或在一定期限内人口发展的数量,后者与城市(镇)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现状特点等密切相关。 5. 历史地段 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较完整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和地段。 6. 历史街区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 7. 文物保护单位 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地面、地下不可移动文物的总称。 8. 七通一平 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平整土地 是指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上水、雨污水、电力、暖气、电信和道路通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 9. 中央商务区 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 城市绿地 广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 狭义的城市绿地,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地段,区别于面积较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 11. 城市景观规划 满足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审美的需要,对城市各项景观要素采取保护、利用、改善、发展等措施,为城市发展提供从全局到个案,从近期到远期的总体性政策要求。 12. 绿地指标(三项)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中居民平均每人占有公共绿地的数量。 绿地率:城市中各类绿地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种植中的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13. 城市用地 指按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各类用地的总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用地一般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特殊用地和其他用地等。 14. 城市规划区

(完整word版)南京工业大学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整理

梳理 一、城镇与城市化 1、城市规划调查的内容 1)自然条件下和历史方面的资料 2)技术经济方面的资料 3)建筑方面 4)城市环境方面 2、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的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3、对城市定义的基本理解应该基于三个前提: 1)城市是相对于农村而言的 2)城市的概念和定义是发展的(虚拟城市) 3)城市的定义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多角度) 4、城市的起源(血缘制和宗教中心说、权利维系与防御说、交换集市中心说) 5、城市的产生: 农业社会城市:规模小、数量职能有限、缓慢 工业社会:规模大、发展迅速 后工业社会:多中心、弹性化、分散化(信息社会) 6、城镇化(城市化)定义: 城镇化(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后的重要现象,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已成为历史的趋势,我国当前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研究各国城镇化的历程,结合我国国情,预测城镇化的趋势及水平对指导城市规划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7.名词解释:城镇化水平 人口按其从事的职业一般可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第二、第三产业人口)。按目前户籍管理办法又可分为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 8、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1)城镇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城镇化是城市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3)城镇化水平高,农业人口减少。 9.城镇化水平三阶段(S型曲线) 起步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30%左右,生产力水平尚低 加速阶段,超过30%,60%+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二、城市规划的思想发展 1、城市田园理论 1)提出者:霍华德《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明日的田园城市》) 2)中心思想:以分散城市功能的角度解决人口聚集问题,在城市外围建设卫星城。 2、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 1)提出者:昂温 2)背景:资本主义发展到高峰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 3)形成过程:三代卫星城:卫星城,多功能半独立卫星城,独立的卫星城(新城) 4)特点:单一功能---多功能,半独立----完全独立 3、《雅典宪章》 1)提出时间:1933 2)代表组织:国际现代化建筑协会CIAM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其速度不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表达式:at v v t +=0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表达式:202 1 at t v s += 速度和位移的关系表达式:as v v t 22 02=-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 B. 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C. 相同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 D. 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2.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 ) A .速度的增量总是跟时间成正比 B .位移总是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C .位移总是跟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 .加速度,速度,位移的方向一致。 3.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s=24t-1.5t 2(m),当质点的速度为零,则t 为多少( ) A .1.5s B .8s C .16s D .24s 4.某火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初一分钟内行驶540m ,那么它在最初10s 行驶的距离是( ) A. 90m B. 45m C. 30m D. 15m 5.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的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刹车后以7 m/s 2的加速度运动,刹车线长14m 。则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是 m/s 。 6.在平直公路上,一汽车的速度为15m /s 。,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 2的加速度运动,问刹车后10s 末车离开始刹车点多远?

城乡规划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一) 城市规划类 城市规划( urban planning ) 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订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在一些大中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增加城市分区规划。 总体规划( comprehensive planning ) 指综合性的城市规划。是确定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制订城市中各类建设的总体布局的全面环境安排的城市规划。总体规划还包括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制订该市远、近期目标及其实施步骤和措施等工作。 详细规划( detailed planning ) 在中国,按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城市局部地区近期需要建设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等作出具体布置的规划,为建筑设计提供依据。内容包括:选定技术经济指标,提出建筑空间处理要求,确定各项用地的控制性座标、建筑物位置与标高等。 城市分区规划( city district planning ) 在中国,指根据已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所做的市内各局部地区的规划。各区按不同的功能和性质,有各自的规划。 功能规划( functional planning ) 对某些领域[如运输、住房和水质]的需要或活动定出目标,政策和工作程序的规划,通常由政府制订。 住房建设规划( housing program ) 指制订出若干年内分年度建造住房的规划,包括居住区和住房建造的数量以及居住水平等多项指标。 实体规划( physical planning ) 为开发或改造一个地区而预先做出的设计,把现有一切自然和人为的物质条件纳入规划,加以全面考虑,包括基础设施、房屋建筑、最佳开发战略等。 城市性质 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竖向规划 对建设场地,按其自然状况,工程特点和使用要求所作的规划。包括:场地与道路标高的设计,建筑物室内、外地坪的高差等,以便在尽少改变原有地形及自然景色的情况下满足日后居住者的要求,并为良好的排水条件和坚固耐久的建筑物提供基础。 日照标准 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OD调查 对居民出行交通量的起迄点调查,是交通规划的一部分。 城市更新 是一种将城市中已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 热岛效应 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大量的热量,出现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1.城市的定义: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人口较稠密的地区 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2.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 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3.城镇化: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4.城市化水平: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5.城市设计: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 艺术处理。 6.卫星城: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 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因其围绕中心城市像卫星一样,故名。 7.城市建成区:简称“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 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8.城市对外交通:指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 镇、乡村的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的总称。 9.城市绿地系统: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10.城市更新: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 繁荣。 11.OD调查:即交通起止点调查又称OD交通量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终点间的交通出 行量。“O”来源于英文ORIGIN,指出行的出发地点,“D”来源于英文DESTINATION,指出行的目的地。 12.风玫瑰:在极坐标底图上点绘出的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各风向出现的频率或各风向 的平均风速的统计图。前者为“风向玫瑰图”,后者为“风速玫瑰图”。因图形似玫瑰花朵,故名。 13.容积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14.建筑密度: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总用地面积的比例(%)。是指建 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15.停车率: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16.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17.居住区公共绿地: 18.一书两证:根据《城市规划法》,城镇规划管理实行由县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选 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制度,简称"一书两证"。 一书两证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统称为一书两证。 19.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 意义的城市。 20.城市规模: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 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知识

1、城市规划领域中城市得内涵就是什么? 答:从城市规划得角度而言,城市就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有效利用为特征,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目得,通过规划建设而形成得集人口,经济,科学技术与文化于一体得空间地域系统。这一概念涵盖四个方面得含义:(1)城市得人本性,城市就是为人得福利提高,人得能力建设而存在得;(2)城市得聚集性,城市就是最节约得空间资源配置形态;(3)城市规划得必要性,城市规划就是实现科学管理得有效方式;(4)城市得多元性,城市就是区域得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2、城市规划得内涵就是什么? 答:城市规划就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得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二进行得确定城市性质、规模与发展布局,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与进行各项建设得综合部署与全面安排。城市规划就是建设城市与管理城市得基本依据,就是保障城市空间资源有效配置与土地合理利用得前提与基础,就是实现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得重要手段之一。 3、城市发展得规律有哪些? 答:(一)城市现代化得发展规律1、人口大量城市化2、产业不断高级化3、社会结构逐步优化4、市民素质不断提高(二)城市发展得空间变化规律1、城市空间聚集2、城市空间扩散3、集散与扩散得统一(三)城市集群得发展规律 4、城市规划得发展趋势如何? 答:1、宏观研究得拓展与微观研究得深入2、将时间要素引入城市规划设计与研究3、多种学科交叉推动城市规划发展 5、城市规划得学科如何定位? 答:城市规划学科从实践中产生并服务于实践,对城市发展中实际问题得解释与解决就构成了规划学科存在得意义与价值基础。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形成与发展得目得就是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得种种弊病,即城市问题。城市规划就是以城市及其空间为研究对象得一门综合性学科。对城市及其空间发展得控制与引导就是城市规划学科得本质与核心。 6、城市规划得作用有哪些?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需要完成得任务就是什么? 答:作用:(1)规范城市土地开发秩序(2)引导市场达到规划目标(3)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任务:(1)保证城市规划按照合理得程序进行科学得编制,修订与实施,使城市有规划,并按照规划进行建设(2)通过审批管理与规划立法以及一系列规章制

高考物理西安力学知识点之直线运动知识点训练附答案

高考物理西安力学知识点之直线运动知识点训练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一子弹沿水平方向连续穿过三块厚度相同的同种材料制成的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设子弹穿过木块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穿过三块木块经历的时间比为( ) A .1231:2:3t t t =:: B .12332:21:1t t t =--:: C .1233:2:1t t t =:: D .1231:2:3t t t =:: 2.甲、乙两车在两平行车道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起,它们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其中曲线是甲车的图线,直线为乙车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12 s 内,甲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B .0~8 s 内,两车的平均速度均为4.5 m/s C .4 s 末,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 D .0~8 s 内的任意时刻,甲、乙两车的速度都不相等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16 m 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 s ,第二段用时2 s ,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A . 22 m/s 3 B . 24 m/s 3 C . 28 m/s 9 D . 216 m/s 9 4.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甲车和乙车,它们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已知 0t =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10m 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s t =时,甲、乙两车相遇 B .04s ~内,甲、乙两车位移相等 C .甲、乙两车之间的最小距离为6m D .相遇前甲、乙两车之间的最大距离为18m 5.一质量为m =2.0 kg 的木箱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对木箱施加一沿水平方向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拉力F ,使木箱由静止开始运动,测得0~2s 内其加速度a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 m/s 2,下列关于木箱

城市规划常考名词解释汇总

什么叫选址意見书? 答:戚市规划行政主管梆门依法核发得有关建设项目得逸址与布局碍法律免证。 什么叫建设用此规划许可证? 答:经戚市规划行政主停部门侬法确认其建设项a位置与用地范碍法律免证。 什么叫建役工程规划许可证?答:戚市规划行政主管梆门依法核发得有关建设工租得法律凭证。 什么叫容积率? 答: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碍比值。 什么叫建筑密度?答:一定地块內所有建筑物得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枳得比例。 什么叫道路红饯?答:规划得贼道路路福得边界线。 什么叫建筑红饯? 答:戚市道路两侧控制沿尙建筑物线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缶临街面碍界钱.?又称控制饯。 什么叫建筑问雎?答:两栋建筑物以构筑物外墙之问得水平距鬲。 什么叫0照标准? 蓉:權据各地区得气倏条件与居住卫生要?求确定得,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何在规定得日鰻标准日荻得得日般量,就赴编制居住区规划砌定居住建筑何胆得主要依据?什么叫绿此率? 答:城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化用地总*积占该地区总面枳得比例。 什么叫建筑高度?答:指建筑物宣外地坪到建筑物外沿顶标高得高度。 什么就足构筑物? 答:一般不直揍在里面进行i产与生活活动碍建筑物■如水塔.烟谢? 什么叫城市? 答:以非农产业与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継得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役立得朮与镇。 什么叫城市化? 答:人吳生产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戚市型转化得历史过程,表現为乡村人口向戚市人口松化以及城市不斷发展与完善得过程。头称城槓化.都市化。 什么叫城谯休系? 答:一定区坂內在经济.社会与空间发展上具有宥机联系得城市群体。 什么叫城谯休系规划? 在一个区域范H内,以区圾生产力合理布局与城镇职能分工为依堀■确定不同得规模等级与职能分工得城孑A分布与发展规划。 什么叫城市规划? 答:对一定时期内戚市得经济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凉建役得综合部署、具体安排乌实沦管理? 什么叫城YA休系规划? 答:一定地圾范国內,以区城生产力合理布局乌城缜职能分工为依2鼠确定不同人O规按等级与职能分工得城镇得分布岛发展规划。 什么叫城市设计? 答:对賊朮休型与空间环境所作得整体构思与安排,贯穿于賊朮规划得全过租。 什么叫城市规划区? 答:城市审区、近郊区以及威市行政区域內其她因戚市建设与发展需要实拧规划控制得区圾。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点

第一章 &1 ▲城市的概念 (1)城市的产生定义—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2)城市的功能定义—城市区别于农村不仅在于人口规模、密度、景观等方面的差别,更重要的在于其功能的特殊性。 (3)城市的集聚定义—城市的本质特点是集聚,高密度的人口、建筑、财富和信息是城市的普遍特征。 (4)城市的区域定义—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 (5)城市的景观定义—城市是以人造景观为特征的聚落景观,包括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建筑物的多样化和空间利用的多样化。 (6)城市的系统定义—城市是一个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自然一社会复合巨系统。 ▲城市是一个综合的巨系统,它包括经济子系统、政治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空间环境子系统以及要素流动子系统。 ▲城市所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1)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 (2)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集聚效益是城市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3)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 (4)城市具有系统性。 ▲当今城市地域的新类型包括大都市区、大都市带(戈特曼)、全球城市区域。 大都市区:美国最早采用 加拿大——国情调查大都市区;英国——标准大都市劳动区、大都市经济劳动区; 澳大利亚——国情调查扩展城市区;瑞典——劳动—市场区;日本都市圈 大都市带: 1)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至华盛顿的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带 2)芝加哥向东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匹斯堡的大湖大都市带 3)东京、横滨经名古屋、大阪到神户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 4)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的英格兰大都市带 5)阿姆斯特丹到鲁尔和法国北部工业集聚体的西北欧大都市带 6)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地区 全球城市区域: 以全球城市为核心,多核心的城市扩展联合的空间结构,多中心之间基于专业化的内在联系,各自承担不同角色。 &2 ▲人类活动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了各种聚落景观(空间上、种类上、数量上)。聚落因其基本职能、结构特点、所处地域的不同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城市与乡村的区别

高中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汇总 一、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宏观、微观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二、参考系 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①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决定于它相对于所选的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由于所选的参考系并不是真正静止的,所以物体运动的描述只能是相对的。②描述同一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③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是有时选运动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会给问题的分析、求解带来简便, 三、质点 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质点没有形状、大小,却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是为了使研究问题简化的一种科学抽象。 把物体抽象成质点的条件是: (1)作平动的物体由于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选物体任意一个点的运动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可以当作质点处理。 (2)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虽然不同,但它的大小、形状及转动等对我们研究的问题影响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如研究绕太阳公转的地球的运动,地球仍可看成质点).由此可见,质点并非一定是小物体,同样,小物体也不一定都能当作质点. 【平动的物体不一定都能看成质点,{物体的形状与运动的距离相比不能忽略};转动的物体可能看成质点来处理{研究绕太阳公转的地球的运动},也就是研究的问题不突出转动因素时。】 【能否看成质点一看研究问题,二看物理的形状与研究物体的关系】 【一个实际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决定于物体的尺寸与物体间距相比的相对大小】 四、位置、位移与路程 1、位置:质点的位置可以用坐标系中的一个点来表示,在一维、二维、三维坐标系中表示为s(x) 、s (x,y) 、s (x,y,z) 2、位移:【矢量】 ①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的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位移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②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它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注意:位移的方向不一定是质点的运动方向。如:竖直上抛物体下落时,仍位于抛出点的上方; ③单位:m 3、路程【标量】: 路程是指质点所通过的实际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路程和位移是有区别的:一般地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始终向着同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五、速度 速度:表示质点的运动快慢和方向,是矢量。它的大小用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定义,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轨迹是曲线,则为该点的切线方向。 速率:在某一时刻物体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速率是标量. 瞬时速度:由速度定义求出的速度实际上是平均速度,它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它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要精确地描述运动快慢,就要知道物体在某个时刻(或经过某个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因此而引入瞬时速度的概念。瞬时速度的含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定义式: x v t == 位移 时间 平均速率: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s v t == 路程 时间 (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二者相等) v1,队伍全长为L.一个通讯兵从队尾以速度v2(v1小于v2)赶到队前然后立即原速返回队尾。这个全过程中通讯兵通过的位移为。 专业技术分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