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社会心理学教案-第六章-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教案-第六章-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教案-第六章-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教案-第六章-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教案

第六章社会认知

本章学习目标

1.社会认知的定义和特征

2.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

3.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4.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5.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和基本模式

6.社会认知的几种归因理论

7.常见的归因偏差

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ve),最初被称作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这一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J.布鲁纳于1947年提出,用以指受到知觉主体的兴趣、需要、动机、价值观等社会因素影响的对物的知觉。随着社会心理学对人际知觉领域研究热潮的兴起,社会知觉概念被等同于人际知觉(interpersonal perception),指关于他人或自我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或特征的整体反映,其结果即形成关于他人或自我的印象。作为知觉的一种特殊形态,即以人为对象的知觉,社会知觉服从于一般知觉所具有的普遍规律性,又具有一般知觉所不具有的特点。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及其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社会知觉被社会认知一词所取代,指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属于人的思维活动的范畴。由此使社会知觉的内涵与性质更加明确,避免与传统心理学中作为感性认识活动一部分的知觉活动相混淆。

第一节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社会认知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由于社会心理学对于社会认知的研究着眼于对人及人与人关系的知觉感

受,因而不少社会心理学文献称之为社会知觉或人际知觉。社会知觉的刺激来源于社会客体。社会客体的涵义十分广泛,既包括他人、群体、人际关系,也包括认知主体自身。社会心理学所感兴趣的是作为知觉主体的个人对他人、群体的人际关系的社会认知,以及与此相伴随的自我省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知客体不仅要了解对方的物理特征,如高矮、胖瘦、衣着、相貌等等,还需要对客体的许多内在特点,如动机、能力、情感、意志等等作出判断,形成完整的印象。因此准确地说社会认知指的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过程,社会认知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性:

(一)选择性

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常面临外界刺激,但是对于同样和同量的刺激,各人所作出的反应程度不尽相同。原因在于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并依此作出自己的反应:选择某一部分的刺激信息,忽略或逃避其他信息。大致说来,人们的认知选择决定两种因素:第一,以往对报偿和惩罚原则的体验。第二,刺激物的作用强度。如果某种刺激物能给主体带来愉悦,即带来报偿时,就会引发积极的认知倾向。相反,对于那些令人不快和压抑的人和事,个人将极力逃避或置之不理。另一方面,刺激的强度也影响着认知者。一般说来,刺激量越大,越易引起认知者的注意,而微弱的刺激作用则可能使人毫无知觉。

(二)互动性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知觉者和被知觉者处于对等的主体地位,不仅被知觉者影响知觉者,而且知觉着也会影响被知觉者,从而使社会知觉过程的发生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三)防御性

个人为了与外界环境获得平衡,适应社会,从而运用认知机制抑制某些刺激物的作用就是认知的防御性。当代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社会认知和防卫机能息息相关。个体在情绪困扰的状态下对于社会客体的反应,与在中性情绪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反应显然是不同的,换言之,情绪不同的人对于同一刺激会有不同的反应。

因为个人是在特定的情绪状态下,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来辨明刺激物的意义和重要性,从而决定应否逃避。个人的认知防御,主要目的在于维持自我的完整。(四)认知的完形特性

人们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贯彻了完形原则(或格式塔原则),即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客体的各方面特征材料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这种倾向在判断一个人的时候表现得尤为突出。当我们看到一个人似乎既是好的又是坏的,既是诚实的又是虚伪的,既是热情的又是冷酷的时候,便觉得不可思议,认为自己还没有完全认识这个人。我们总是无法容忍自相矛盾的判断。桑普森把这种判断的出现称为“认知分离”。他认为个人智力和知识的局限性构成认知的剥夺体验,造成个人认知和认知对象之间的分离。为了消除这种分离,个人一方面会加强其探求信息的欲望和动力,寻求更多的信息,摆脱认知剥夺。同时可能向幻想化的方向发展,即利用想当然的办法给认知对象添补细节,使认知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三、社会认知的图式

图式(scheme)或曰基模(schema),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认知心理学观点看来,图式是组织信息的方式,是用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社会心理学家越来越多地采用认知心理学的术语来说明认知过程,社会认知的图式就是这种研究的成果之一。

(一)图式的涵义和分类

图式是有关某一概念或刺激的一组有组织、有结构的认知。它包括对某一概念或刺激的认知、相关的各种认知的关系及具体的例子,其内容可以是特定的人、社会角色、自我、对特定客体的态度、对群体的刻板印象或对共同事件的知觉。泰勒和克劳克(Taylor & Crocker)区分了四种图式,即人的图式、自我图式、角色图式和社会事件图式。

人的图式(person schema)是一种心理上的认识类型,它描述了典型的或者特别的个体。例如,“愚蠢者图式”和“聪明者图式”等,就是典型的个体。人们的心目中对特定的认识对象存在典型的形象,即特定的图式,人们对认识对象的判断,通常是套用典型图式的结果。

自我图式(self schema),是指个体把自己加以分类和描述的方式。例如,我们关于自己的图式可能包括“聪明的”、“独立的”、“外向的”等特性。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行为归入某一个类别之后,就成了一个很“图式化”的个人。例如,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很有男子气时,就会以男子气的图式办事。

角色图式(ro1e schema),是一种描述范围较宽的社会群体和角色的心理类型。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和社会生活中的固定模式很相似,每个人都有关于性别、社会阶层、专业群体的图式。例如,有人认为女人是“很有感情的”、“心肠软的”,亚洲人是“工作勤劳的”、“有技术的”等。

事件图式(event schema),是指社会事件的心理分类。事件图式包括社会事件在发生前后以及因果关系上的普遍特征。例如,“去约会”这一事件图式,典型地包括开始会见、到餐馆吃饭、看电影、送回家、道晚安等。事件图式主要即指社会事件发生的一定顺序和内容。

(二)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

图式对于社会认知有重要作用,人们利用图式加工信息、解释环境。当我们处于一个新环境时,我们并不是重新认识它,而是利用过去相似情境中的知识作出解释。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图式帮助我们加工信息。

图式能帮助人们快速、经济地加工大量的信息。如,它能帮助人们记忆信息、解释新信息、从信息中作推论;它还能通过建立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期望来帮助人们为未来做准备。图式式加工的优点已经在很多研究中得到证实。下面仅对图式式加工的几个优点进行简要介绍:

1.图式能帮助记忆

当我们对过去的人或事物形成图式化表征时,记忆效果最佳。在科恩(Cohen)的一项研究中,让被试看一个女人和她的丈夫坐在家中的录像,一半的被试被告知这个女人是个图书管理员,另一半的被试被告知她是个女招待。这个女人既有符合图书管理员的图式特征,如,戴眼镜、弹钢琴;也有女招待的特征,如,房间里没有书架,吃巧克力蛋糕。然后让被试回忆录像的细节。结果发现,不论是马上回忆还是一周后回忆,被试对与已知图式一致的细节的记忆较好。

这并不意味着与图式不一致的信息通常就记忆得差。研究表明,与图式一致及不一致的信息都比与图式根本不相关的信息记忆得好。有时与图式矛盾的信息比一

致的信息的回忆效果更好,这在图式相当完善或相当不完善时尤为明显。2.图式帮助自动化推论

认知者无须任何有意识的努力就会自动产生一些与图式相关的推论。如,如果你遇到一个极其友好的人,你可能会自动把与“友好”有关的其他特征赋予他,如热情、善良,而你几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过程。当环境中的信息强烈暗示一个特定的图式时,或当图式涉及你极其关心的个体或生活领域时,这些自动化的效应最可能发生。

3.图式增加信息

图式能帮助我们填补知识中的空缺。如,当我们阅读一个有关医生的故事时,不知道他穿的衣服,但我们根据医生的图式,会认为他穿着白大褂。

4.图式包含情感

特塞尔(Tesser)的一系列研究表明:仅在头脑中想象具有图式的客体,就能强化个体对客体的情感。例如,如果你认为老师对你在课堂上的发言不满意,那么你想这件事的时间越长,你的心情可能越低落。

但图式加工也有缺点,以这种方式进行信息加工,可能产生错误的解释、不正确的期望和僵化的行为模式。

5.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启动效应

最近使用的图式在接下来的不相关情境中再次被使用的现象就是启动效应。如,你刚刚听了一位教授批评当今的学生对知识的追求缺乏执著精神的讲座,走出教室后刚好遇到了你的好朋友,她告诉你,她刚刚参加了学校舞蹈队。在先前的讲座的情景下,你可能会将她的行为看作是与学习无关的、浅薄的。与此相反,如果你刚才听的是强调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讲座,你可能会将她的行为看作兴趣广泛。启动效应的前提是先前激活的图式应用在新信息中是有意义的。当新信息与激活的图式无关时,启动效应就不会发生。

启动效应显示了社会认知的一个要点——内隐性。在很多情况下,过去的经历的痕迹会影响个体对当前情境中社会客体的情感、思想和行为,而个体对这一影响又是无意识的,这一过程即是内隐社会认知,即,在个体无意识的、自动激活的图式的指导下的判断、行为和决策过程。启动效应是内隐社会认知的一个例子。

第二节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从动态上看,社会认知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最初,认知者只能接收到有关对象外部特征的信息。在这个基础上,认知者不断拓展认知范围,开始涉及对象的内在属性。与此同时,在认知过程中,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将认知对象与周围的人加以对照,试图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认知者并不忽略对自己的认知,他们往往把自己同一定的认知对象置于某种关系网络之中,并形成对这种关系的判断。

社会认知基本上包容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外部特征包括一个人的仪表、表情等肉眼可见的特性。其中表情一般可以分为面部表情、身段表情、眼神(合称非言语表情)和言语表情。

(一)仪表的认知

仪表(appearance)是人的各种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人的具体形象。初次和一个人接触,我们先看到的是这个人的衣着、高矮、胖瘦、肤色以及肢体是否有缺陷等等。将这些属于物理方面的特征加以整合,我们就能直截了当地对对方作出某些判断。仪表认知虽然以有关他人的感受材料为基础,却不只是凭感觉器官的活动来进行的。在这里个人固有的经验知识以及性格等等,同时渗入了认知活动。因此,认知者不仅仅把他人的仪表特征当作单纯的物理现象,而是把它们看作是他人向自己提供的有价值的认知信息,力图从中发现其意义。

(二)表情的认知

(1)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面部表情是以面部的肌肉变化为标志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观察面部各种肌肉的变化测定人的情绪是可能的。埃克曼说,人们能够比较准确地从面部表情上辨别出各种情绪,包括快活、悲哀、惊奇、恐惧、愤怒和懊恼等。不过,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所能显示的情绪不止这6种;个人的情绪体验也往往不是其中单独的某一种,而是多种不同情绪的混合。此外,上述6种情绪还各有着高低强弱的差异。

(2)身段表情(body expression)。身段表情又称姿势。个体的情绪状态可以

在身体姿态的变化中流露出来,如点头、招手、鞠躬致意等等。社会心理学家发现,在身段表情中双手最富于表情,从双手动作上认知他人情绪,其准确率不亚于对于面部表情认知。

(3)眼神。眼神的情绪表达功能更是人人熟悉。把眼睛比作“心灵的窗口”是很恰当的。社会心理学家发现,几乎所有的内在体验都可以表达在眼神之中。人们在认知活动中,一般都不会忽略眼神的奥妙。

(4)言语表情(speech expression)。言语表情不是指言语本身,而是说话时的音量、声调、节奏等特征,专家们称之为一种辅助语言。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通过别人说话的方式判断其内心状态。所谓“听话听音”就是这种经验的总结。研究也表明,言语表情所传达的信息比言语本身更为可靠。

二、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性格除了包括情绪反应的特征外,更主要的还包括意志反应的特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必须了解这个人对现实所采取的态度,以及与此相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从这里可以看出,通过仪表、表情判断出一个人的情绪不等于同时了解这个人的性格。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却经常从别人的情绪表露中,甚至从相貌上判定他的性格。这种认知方法当然是有其局限性的。在性格认知过程中,认知者需要更多有关对方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实际上人们对他人性格的认知,更多的是通过与他人的实际交往。长期的、认真的交往,才是实现性格认知的基本条件。

三、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这种认知包括认知者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和他人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实际上,对他人的认知包含着选择自己对他人的关系形式,如对某些人反感、疏远,对某些人喜欢、亲近。这种选择直接影响认知者的交往动机。研究证实,一个人更愿意和与自己性格相似的人接近。一个人在选择交往对象时,颇为注意对方与自己是否相似。因此,这种相似程度构成认知的重要项目。

人际关系认知的另一个方面是估量他人之间的关系状况,确认具体认知对象在群体中的位置。对此,在“人际关系”一章中将要介绍的莫列诺的社会测量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认知方法。

【幼儿教案】幼儿园中班社会认知教案:生活中的小麦

参考范本 【幼儿教案】幼儿园中班社会认知教案:生活中的小麦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大大的馒头哪里来?白白的面粉做出来,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 黄的小麦磨出来,黄黄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伯伯阿姨劳 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通过儿歌让本次社会教案深刻进入幼儿头脑,教育幼儿从小爱惜粮食。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 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引导幼儿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 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用途,教育幼儿节约 粮食。 【活动难点】区分出各种麦制品。 【活动准备】 1、按教学要求自制的《小麦的一生》课件一盘:小麦的生长过程; 2、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3、实物小麦一株,麦粉制的食品,麦杆工艺品。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并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1、师:小朋友都见过小麦吗?它长得什么样?让孩子自由讨论小 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 2、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 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小麦的茎俗称麦秸,空心、有节、光滑、叶

狭长;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针一样的麦芒,麦穗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3、出示课件: 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秋季农民把麦种播在地里;冬季压实麦苗;到第二年春天,麦苗长得绿油油的,并逐渐长大、抽穗、开花、结籽;5月底6月初,麦子慢慢地由绿变黄,成熟,农民伯伯开始收麦,叫夏收。 二、出示各种麦制品,了解麦子的用途。 1、出示各种麦制品,引导幼儿了解这都是用麦子做的。 2、引导幼儿了解麦子的用途: 麦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做成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面包等;麦秸可编制各种草帽、扇子、垫子、草包等,也可作燃 料和泥墙皮。 3、游戏“麦爷爷找孩子”。 请一个幼儿带上小麦头饰,当麦爷爷。其余小朋友当面粉制品 (把面粉制品的图片挂在幼儿胸前)。 麦爷爷说:“我的孩子不见了,他们都变了样,哪是我的孩子呀?” 幼儿依次说:“我是面包,是麦爷爷的孩子。”“我是饼干,是 麦爷爷的孩子。” 三、联想活动:小麦是夏季里成熟的粮食作物,你在夏季里还见 过哪些粮食作物?(早稻、玉米、高粱、番薯……) 四、教育幼儿爱惜粮食。通过儿歌体验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珍 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爱惜粮食,不剩饭,不掉饭粒。

社会领域活动教案

社会性活动《天津名吃——狗不理包子》 目标: 1、知道狗不理包子是天津三绝之一,并通过体验萌发爱家乡情 感。 2、了解狗不理包子深受喜爱的原因和制作工艺。 重、难点:通过体验萌发幼儿爱家乡情感。 准备: 1、已了解天津三绝。 2、事先与狗不理包子店联系。 3、教师了解狗不理的历史资料、 4、滴手液、餐巾纸、纸碟。 过程: 一、兴趣导入:带领幼儿来到《狗不理包子店》,引导幼儿观察牌 匾。 教师语:小朋友咱们来到的是什么地方?咱们一起进去看看? 二、引导幼儿观察店内环境,感受狗不理的文化氛围。 1、观看天津特色商品,感受作为天津人的自豪感。 教师语:小朋友这些都是我们天津特有的东西,我们天津人真棒啊! 2、历史介绍(讲小故事)。 教师语:你们知道狗不理店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所以他叫狗不理。这就是我们天津的三绝之一。 三、采访客人、服务员、厨师,进一步了解狗不理包子深受喜爱的

原因和制作工艺。 (一)采访用餐客人 1、师:许多不同地方的人来到我们天津旅游时,都要来这 里品尝狗不理包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2、教师与幼儿共同采访用餐的客人。“请问您是哪里人?为 什么到了天津会来狗不理?(请游客介绍一下对狗不理 的印象及用餐感受) 3、小结:狗不理包子是天津的名吃,有着悠久的历史。(二)采访服务员 师语:您好!请问来这里的人多吗?他们都是哪里人? 服务员介绍:来这里吃的有天津人,更多的是外地人。 (三)采访厨师 请厨师现场制作狗不理包子,请幼儿重点观察包子的面皮、陷儿、包子褶。 1、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厨师是怎样包出好吃的包子的。 2、观看厨师包包子的过程。 厨师语:小朋友和我一起数一数包子有多少褶儿? 狗不理包子皮薄馅香、18褶儿、口感柔软、不油腻。 师语:“快请师傅给我们也上一盘,我们也来尝一尝吧!” 四、请幼儿品尝狗不理包子,亲身感受独特的味道。 五、与客人分享狗不理包子。 “今天来这里还有许多客人老师,我们也请他们来一起品尝。”

社会心理学笔记(侯玉波)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 一、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一)认识自己 (二)认识他人:“大五”人格理论、中国人人格的七因素结构(三)认识社会 (四)认识生活的价值 二、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二)社会心理学与常识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领域 1、个体过程 2、人际过程 3、群体过程 三、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脉络 (一)学派时期的社会心理学 1、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社会观 2、行为主义眼中的心理与社会 3、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人的自我实现 (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阶段(1895-1934) 2、起步阶段(1935-1945) 3、发展阶段(1946-1969) 4、危机阶段(70年代) 5、繁荣阶段(80年代之后)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假设与理论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取向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1、社会层面 2、个人层面 3、人际层面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 (一)如何提出问题

(二)如何阅读文献 (三)研究方法选择 1、相关研究 2、实验研究 (四)收集数据的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档案研究法 5、元分析方法 (五)研究的设计 (六)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七)论文的撰写 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生物理论 (二)学习理论 1、学习理论的机制:联结、强化、模仿 2、学习理论的特点 (三)诱因理论 1、理性决策论 2、交换理论 3、需求满足论 (四)认知理论 1、认知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 2、一些重要的认知理论:归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 (五)角色理论 第三章自我概念 一、关于自我研究的历史 二、和自我有关的概念 自我图式、自我觉知、自尊、自我提升和自我确认、自我效能、自我表演、自我障碍、自我检控、自证预言、体像 三、自我偏差 (一)焦点效应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题目知识讲解

Chapter6 Conformity and Obedience 3#409 名词解释 1、Conformity: 2、Obedience: 3、Autokinetic phenomenon 4、Informational influence 答案:1 conformity: a change in behavior or belief as the result of real or imagined grop pressure. 2 obedience:acting in accord with a direct order or command. 3 aotokinetic phenomenon: the apparent movement of a sationary point of light in the dark. 4 informational influence: conformaity occurring when people accept evidence about reality provided by other people. 填空题 1、( ) is acting in according with a direct order or commend. Answer:Obedience 2、( ) is conformity that involves both acting and believing in accord with social pressure. Answer:acceptance 3、( ) is conformity that involves publicly acting in accord with an implied or explicit request while privately disagreeing. Answer:compliance 4、( ) experiment refers to autokinetic phenomenon. Answer:Sherif’s studies of norm formation 5、( ) occurs when people accept evidence about reality provided by other people. Answer:informational influence. 单选题

小班社会认识自己教案

小班社会知道自己的课程计划 小班社会知道自己的教学计划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区域设置和日常活动组织,与家长的沟通计划等,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性别,了解自己的性别,鼓励他们的孩子要集体在你面前大胆,适合幼儿园老师参加小班社会活动课,快来看看你自己的教学计划.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性别,从发现自己到了解自己. 2.鼓励幼儿在小组面前大胆说话. 3.激发幼儿参与集体游戏的积极情绪. 4.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和发现生活的多样性和特征. 活动准备: 1.选择一个带大镜子的教室,在教室里建一个“化妆室”; 一个小镜子和一个儿童手的娃娃; 3.设计一个关于了解自己的简短动画; 4.知识准备:幼儿已经认识到五种感官. 活动程序: 1.导入DD观看动画短片并引导孩子找到自己.

动画短片的内容是:一个小娃娃很开心的同时吹泡泡糖,遇到几只小动物,大家劝他走路时要小心,但他只是不听,结果打了个大头袋子.他感到酸痛和焦虑,惊叹并跑回家,镜子说:'别哭!不要哭,好孩子会爱自己! '娃娃问道:'是谁?“镜子说; “自己,请拍一张我的照片,你会看到的.听着这个,娃娃真的照在镜子里. 2,小组活动 - 玩镜像游戏,引导孩子认识自己. (1)幼儿在室内寻找镜子,找到镜子,并告诉他们的名字并向老师介绍自己. (2)玩“你自己的五感觉在哪里”游戏,说出五种感官的名字,并指出五种感官的位置. (3)让孩子们谈论他们与别人的不同之处.比如头发的长度,衣服的颜色. 3.练习练习,让幼儿了解自己的性别,并学会区分男孩和女孩. (1)'朋友'游戏:孩子在小组面前说出自己的性别后,找一个玩具娃娃做朋友,然后带他回到'家'. (2)将“朋友”发送给化妆舞会:让孩子们根据性别将他们的“朋友”送到“化妆室”. 区域环境和日常活动组织: 1.在早晨检查表,评级栏,毛巾架等上贴儿童照片,以便孩子们加深对自己的了解;

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40篇

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40篇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在商店里目标: 1.理解礼貌不仅是会使用文明用语,还要态度和气。 2.学习用和蔼、热情的态度办事。 准备:商店角、情境表演一个。 活动与指导: 1.观看情境表演:在商店里内容大意:甲售货员说话和气、办事主动。例如,当她看见老奶奶来了主动询问:“您买点什么呀?”“我要买牙膏”。“我们这儿的牌子很多,有小白兔、中华牙膏、蓝天六必治、还有高露洁,你要哪一种呀?”当顾客买完东西,她还会说:“您慢走!再见!欢迎下次再来!”而乙售货员则正相反,他态度不好,从不关注顾客的需要。见人来了也不问要什么,顾客所要的东西没有,他也不主动介绍商品,一直站在那里没事干。即便顾客走,他也不说再见。结果顾客一来就爱找甲,而乙则没人搭理,他很奇怪为什么卖不出东西? 2.讨论: (1)你喜欢哪个售货员?为什么? (2)为什么甲能卖出东西,顾客盈门,而乙则冷冷清清呢?他该怎样做才是好售货员。 3.小结礼貌待客的方式是态度主动又和气。

4.请五至六名幼儿扮演售货员,其他幼儿扮演顾客玩商店购物游戏,练习正确礼貌交往。根据情况,游戏可轮换角色。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策划生日会活动目标 1.积极参加生日策划活动,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学习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3.感受集体的快乐与温暖。 活动准备《生日会》海报一幅,小组记录纸若干,月历一张;生日活动的 PPT,内容包括过生日幼儿的照片、以往幼儿集体生日活动的照片等;展示板;《生日歌》。 活动过程一、播放 PPT 导入活动 1.教师指导语: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小嘉宾,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随着 PPT 的播放,师幼共同念幼儿的名字,活动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开始。) 师:猜猜为什么他们是今天的小嘉宾?我们要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 问题,教师没有任何指向性的暗示。因此,幼儿的回答完全凭借个人的已有经验。也正因为如此,幼儿的讲述才是丰富而多样的,如:我们要为他们画像:他们表现好,老师表扬他们;他们要为我们讲故事……幼儿的不同回答,教师的亲切微笑,激起了幼儿猜想讲述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南开大学第四版)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①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②研究人的社会动机③研究人的社会认知④研究社会态度的改变 2.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包括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社会影响等方面。 3.群体心理 4.应用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自20C20’由“社会经验论”阶段进入“社会分析论”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社会心理学已从描述转变为实证,从定性研究转变为定量研究,从理论转变为应用,从大群体分析转变为小群体研究。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他将人的精神世界划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大部分。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心理部分,潜意识包含了人的原始冲动和本能。根据这一设想,有三个相应的人格组织结构: 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心理能量的基本与源泉,它奉行“快乐的原则”而不受理智、逻辑、道德的约束,以满足本能的需要;自我位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主要对两者加以统治和统辖,它遵循“现实原则”,其作用是将“快乐原则”现实化,以此调整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达到真正能满足需要的作用;超我是人格的最上层,主要以道德的原则为准绳,它发端与自我并将父母的道德观

内化于己,以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于父母的要求。 将潜意识冲动归于性的趋利:口唇区、肛门区、生殖器区及生殖欲等。 乔治米德:符号互动理论 是以两个假设为前提的:1.人类在生理上的脆弱迫使他们在群体中互相合作,以求生存。 2.存在于有机体内部或有机体之间的有利于合作因而最终也有利于生存与适应的行为将被保存下来,因此。。。。。。 主观我与客观我。“主观我”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冲动,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客观我”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由于个人具有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因此客观我就成为“一般化的他人”。 自我的发展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即准备、玩耍和游戏。 班图拉:社会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派与勒温的场论:社会认知理论 场:包含了个人的主观因素、心理环境和行为,而行为则是前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 社会化 知识点

第三章社会化 社会化的定义:一个人获得自己的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 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化的种类:社会化不仅仅是儿童期就完成了的,它实际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根据人的发展周期和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可把社会化分为4种: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和再社会化。前两种指个体出生到成年的社会化的初步完成阶段,后两种指成年期后的社会化阶段。 社会化的内容:社会化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下面仅对几项主要的作些介绍,他们是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 第一节人类生物学与社会化 这一节主要是讲先天的生理基础和后天的教养的关系问题。 人和其它动物相比有超长的依赖期,这种依赖期为我们在社会学习文化、技能提供了机会。 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二者共同形塑人的行为。 社会生物学认为生物因素在个体社会化中起关键作用,社会学人类学认为后天教养在个体社会化中起决定作用。(视角) 生物因素个体的方面、繁衍的方面和基因的方面。 第二节婴幼儿的社会化

一.婴幼儿与人类的接触爱抚 二.情感的发展 婴幼儿社会化情感的发展过程: 出生—5周满足感、惊讶、厌恶、沮丧 6-8周快乐 3-4个月生气 8-9个月悲哀、害怕 12-18个月亲切感 18个月害羞 2岁骄傲感 3-4岁内疚感 5-6岁社会性情感、无安全感、谦虚、信任、嫉妒他人青少年罗曼蒂克激情哲学沉思 第三节人格发展理论 人格简单的说就是特殊的思想、感觉和自我关照的模式。人格包括三个方面:认知方面、情感方面、行为方面 社会心理学家倾向于认为人格是社会和文化力量的产物。人格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自我问题。小孩子最初是没有我的,不会把自己和别人分别开来。我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小孩子眼里先有别人后有我。 自我建立的过程,不同的学者提出各异的理论。 1.查尔斯库利:镜中我

中班社会活动《认识国旗》教案.doc

中班社会活动《认识国旗》教案 篇一:中班社会活动教案: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2、认识我国的国徽,初步了解国徽上不同图案的象征意义。 活动准备; 国旗、国徽图片、歌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看一张图片,小朋友们看一看,他们在干什么?(幼儿:升国旗)师:你知道的国旗长什么样子?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国旗里面有什么?(幼儿:长方形,红色,有星星)师:那到底国旗是不是小朋友们说的样子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国旗的图片) 二、讨论 1、我们的国旗是什么颜色的,上面有什么?有几颗五角星,它们一样吗?有几颗大的五角星,有几颗小的五角星? 2、介绍国旗的含义。(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它代表我们的国家。) 3、让幼儿回忆自己在哪些地方见过国旗。

三、认识国徽 1、老师还带来了国旗的好朋友,(出示国徽)小朋友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么?。 2、它的名字叫国徽,也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小朋友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国徽上有什么? 3、国徽上的五颗星、天安门城楼、麦穗和齿轮是怎么排列的? 4、小朋友在什么地方见过国徽? 四、爱国主义教育 1、国旗、国徽都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看到我们的五星红旗和我们的国徽就象见到我们的祖国。 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要从小学好本领长大以后为祖国作贡献。 五、结束环节 幼儿一起大声歌唱歌曲,学习解放军叔叔敬礼。 篇二:大班社会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国旗活动目标: 1、知道五星红旗是中国国旗,并了解我国国旗旗面各部分含义。 2、懂得升国旗时奏国歌应肃立,行注目礼。 3、通过课件以及教师生动的讲解让幼儿认识和了解我国国旗,从而培养孩子们从小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国旗一面。视频音乐,相关图片。活动过程: 1、播放请幼儿欣赏

社会心理学 第六章 社会认知

---------------------------------------------------------------最新资料推荐------------------------------------------------------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社会认知 第六章社会认知 1/ 71

第一节社会认知的概念一、社会认知的定义二、社会认知的特征三、社会认知的图式四、社会认知的范围

---------------------------------------------------------------最新资料推荐------------------------------------------------------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定义: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是个体在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 社会认知的对象是人及其行为,而非物或者非人的客观存在;且包括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等一系列活动。 3/ 71

相关概念辨析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印象归因刻板印象社会认知社会推理Social inference人际知觉自我认知人际关系自我意识

---------------------------------------------------------------最新资料推荐------------------------------------------------------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认知的选择性?认知反应的显著性认知的防御性认知的完形特性:“认知分离”?? 5/ 71

中班社会认知教案:生活中的小麦

中班社会认知教案:生活中的小麦 大大的馒头哪里来?白白的面粉做出来,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磨出来,黄黄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伯伯阿姨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通过儿歌让本次社会教案深刻进入幼儿头脑,教育幼儿从小爱惜粮食。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引导幼儿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粮食。 【活动难点】区分出各种麦制品。 【活动准备】 1、按教学要求自制的《小麦的一生》课件一盘:小麦的生长过程; 2、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3、实物小麦一株,麦粉制的食品,麦杆工艺品。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并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1、师:小朋友都见过小麦吗?它长得什么样?让孩子

自由讨论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 2、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小麦的茎俗称麦秸,空心、有节、光滑、叶狭长;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针一样的麦芒,麦穗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3、出示课件: 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秋季农民把麦种播在地里;冬季压实麦苗;到第二年春天,麦苗长得绿油油的,并逐渐长大、抽穗、开花、结籽;5月底6月初,麦子慢慢地由绿变黄,成熟,农民伯伯开始收麦,叫夏收。 二、出示各种麦制品,了解麦子的用途。 1、出示各种麦制品,引导幼儿了解这都是用麦子做的。 2、引导幼儿了解麦子的用途: 麦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做成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面包等;麦秸可编制各种草帽、扇子、垫子、草包等,也可作燃料和泥墙皮。 3、游戏“麦爷爷找孩子”。 请一个幼儿带上小麦头饰,当麦爷爷。其余小朋友当面粉制品。 麦爷爷说:“我的孩子不见了,他们都变了样,哪是我的孩子呀?” 幼儿依次说:“我是面包,是麦爷爷的孩子。”“我是饼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

小班社会活动:送玩具回家 黄丹 设计意图: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玩具是孩子的天使,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在幼儿园中,我时常发现有些幼儿很会玩玩具,他们的玩法比较新颖,通过玩玩具,使他们在不经意间发挥出了较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问题在于每当收玩具时,孩子们会一下子把玩具放进一个篮子里,或是根本不去理会它,让它在地上任由践踏,每当看到这情景,我总会一阵心痛,为了让孩子们从小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能拥有一颗爱心,于是我设计了本次社会教育活动:“送玩具回家”。 设计中,我以《新纲要》为指导,将各领域教育内容相互渗透,摆脱了以往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给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学、自由玩的空间。本次活动我除了以“游玩具王国”为导火线贯穿始终外,还大胆创设了一些有趣逼真的游戏情境,使幼儿从中获得愉快的体验。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班里有许多玩具,玩过玩具后要把它放回原处。 2.尝试根据玩具标记图,一一对应收拾摆放玩具。 3.愿意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 1.将活动室布置成“玩具王国”,请配班老师扮演“玩具姐姐”。 2.各种不同种类的玩具若干。 3.每人一张标记图,玩具柜上事先贴有一套,“玩具姐姐”身边也有一套标记图。 4.录音机(录有娃娃的哭声和对话)、磁带。 活动过程: 一、以“游玩具王国”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咱们去玩具王国玩玩吧!”(放郊游音乐)“看,玩具王国到了。” “玩具姐姐”:“欢迎各位小朋友到我们玩具王国来玩,我们是玩具姐姐,这是门票,请大家保管好。” 二、进入“玩具王国”,自由玩玩具。 1.师:“小朋友,玩具王国漂亮吗?看看都有些什么玩具?”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图形认知》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图形认知》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对于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知。2.培养幼儿观察事物和比较的能力。 3.增强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帮助的情感共鸣。 活动准备: 教具:猫妈妈头饰、小猫头饰。不同图形的小猫 学具: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图形饼干、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3页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扮演猫妈妈,带领小猫咪们在教师里睡觉 2、音乐响起,小猫们醒来了,随着节奏刷牙、洗脸。 二、小猫喂饼干,根据小猫不同的嘴巴图形喂送饼干

1、小猫咪们洗完脸觉得好饿啊~他们说肚子好饿,好想吃饼干。可是小猫咪们太小了还不会自己吃,那让我们能干的小手来给小猫咪们喂饼干吧。 2、小猫咪只能吃一种图形的饼干,看这只长着三角形嘴巴的猫咪就只能吃三角形的,长了圆形嘴巴的猫咪就只能吃圆形的,正方形的就只能吃正方形的,不然它们可要肚子疼的哦~ 三、幼儿操作 1、打开《数学》第13页 2、讲解要求:小猫咪肚子吃得饱饱,它突然想起来今天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有很多朋友的照片,今天他要给那些照片都涂上一个美丽的相框。可是小猫咪一个人太辛苦了,我们小朋友来帮它一起完成吧。小朋友帮助小猫咪用油画棒把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空白的边框涂上颜色吧。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再次巩固对图形的认知。

1.小猫咪觉得几天的饼干真好吃,它想回家告诉妈妈它吃了什么饼干,可是它又不认识,小朋友告诉【小班社会教案 /xiaoban/shehui/】小猫咪这个是什么形状的饼干? 2.小猫咪还有话说:"那你们给我的好朋友涂的是什么形状的相框啊,我也要回去告诉妈妈~"幼儿逐一回答。小猫咪:"嗯,谢谢小朋友们今天的帮忙,我要回家去了,再见~。"小朋友说再见。

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

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 Teaching plan of kindergarten social activities

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活动是指对幼儿园所要参加的活动制定出的工作方案和计划。本教案根据幼儿园活动设计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幼儿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在生活中我们一见到残疾人就觉得心里怪怪的,在路上看到了不是同情一下就是远远的躲开了,其实,我想他们要的不是你的帮助你的同情,他们更需要的是你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他们最需要的是你的理解和一视同仁。你能做的工作,他也可以做到;你能拥有的生活,他也可以拥有;你能享受的幸福,他也可以享受,他是有资格享受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放下自己心理的芥蒂,和他们平常的聊天平常的交往,没有鄙视,没有特殊。我们不能高高在上的提供自己的帮助,帮助他们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因此,我们要学会偷偷的、不动声色的帮助他们。这是每个人都必须学会的。 【活动目标】 1、知道残疾人是跟我们一样普通人,我们应该跟残疾人多接触、多帮助他们、多尊重他们更增强对他们的爱。 2.了解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学习他们的克服困难、坚强勇敢、热爱生活的精神。

【活动准备】 残疾人生活图片12张、残疾人生活影像片断、眼罩、耳罩、铃鼓。 【活动过程实录】 一、看残疾人生活图片。 看完图片后,教师小结:盲人、聋哑人、四肢不健全、智力有障碍的人,我们叫他们称残疾人。 教师、幼儿相互交流。 ● 这些残疾人怎样生活? 怎样与人交流? ● 每位小朋友都要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这些残疾人也是跟我们一样的。残疾小朋友也是想上幼儿园、玩游戏。我们应该跟他们多接触、多交流,关心、帮助人们,与他们成为好朋友。 二、教师介绍我们延边地区一位很优秀的残疾学生—金莲花 ※ 金莲花是我们延边地区失去双手的一名优秀学生。xx 年,她以579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xxx大学” ● 观看金莲花姐姐的生活影像片段。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认识环保标志》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认识环保标志》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常见的环保标志,知道它们所表达的意思。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设计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标志。 3、引导幼儿讲述所设计标志的作用和意义,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白猫市和黑猫市挂图各一幅,各种标识若干。 2、用来画、剪、贴、等制作各种标志的材料。 三、活动过程: (一)评比卫生城市 1、观看图片,讨论交流: 你选哪座城市为卫生城市?为什么? 为什么不选黑猫市为卫生城市? 白猫市与黑猫市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教案出自:教案网)(白猫市街道上、商场门口有一些标志,黑猫市没有标志) 2、认识各种标志 以集体讨论形式让幼儿认识垃圾入箱标志、禁烟标志、禁鸣喇叭标志。 ①你们认识这些标志吗?它叫什么名字 ?

② 这些标志都有什么用途?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认识的垃圾入箱标志、禁烟标志、禁鸣喇叭标志,它们都是为了保护环境而设计的,我们称它们为环保标志。 3、整治黑猫市 ① 分组讨论治理办法 ② 引导交流:你认为用什么办法治理黑猫市的环境卫生最快最好?(增添一些环保标志来帮助他们) (二)、小小设计师 1、自由选择材料、自由或结伴制作标志。 幼儿园小班如何管理 一、教师的民主角色意识。 幼儿经历了从家庭到幼儿园环境的变迁,(教案出自:教案网)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完全陌生的环境,无论从生理还是从心理的角度都会产生本能的不安全感和不适应感。要使他们能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教师的平等民主角色意识就非常重要。 1、象母亲般的关怀。 幼儿在刚入园时,情绪不稳定,常常哭泣不止。有的幼儿一走进教室大门就哭,有的抓住大人不放,有的紧紧跟着第一位接待他的老师,这位老师一离开就哭,有的一直要老师抱;;;;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热情主动地接近孩

社会心理学第二课(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 1997年8月的一个晚上,亨利保罗驾车从利兹酒店的后门驶出,随后驶上沿着塞纳河方向的高速公路,车上的乘客是戴安娜王菲和她的伴侣法耶德以及他们的保镖,汽车越驶越快,进入隧道,然后突然失去控制撞向了一根柱子,除了司机其他人命丧黄泉。随后几周,人们无休止地争辩到底是什么导致的这场车祸,是因为司机喝酒?还是狗仔队的尾随?“我已经厌恶透了”,法国电视台晚间新闻的主持人这样说道,他将狗仔队比喻为老鼠,流行刊物却表示:这根本就是司机喝多了,这才是这次事故的关键。 正如案例所示,我们对人们的判断基于我们如何解释他们的行为,根据我们的解释,我们可能会判断一庄杀人行为为谋杀,一般杀人,自卫,或者爱国主义。 当别人友好态度时——逢迎?友好情感的体现? 本章的观点: 我们如何归因他人的行为? 我们怎样感知和回忆我们的社会生活? 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判断他人? 我们什么时候会倾向于实现他人对我们的期望?

我们如何解释他人 人们努力使自己的世界更合理: 工人的生产效率下降:是懒惰还是机器问题 攻击自己同学的男孩:是具有敌对性质还是为了反驳他人的嘲讽 销售员夸赞你的上身效果:真心还是为了促使你买衣服 归因因果关系:归因于个人还是情景? 我们无休止地分析和讨论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尤其是消极事件或者预期之外的事件 已婚人士更倾向分析消极行为相对于温暖的怀抱更容易分析冷淡敌对的态度 配偶的回答与他们的婚姻满意度相关: 消极行为持续痛苦——恋人的迟到 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喜欢将女性的亲密行为归结于温柔的性挑逗热情!=性挑逗(错误归因)频繁约会 男性认为女性会喜欢/女性恰恰相反 位高权重尤为体现老板会曲解女下属的行为,完全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性 男人比女人更容易想到性(第五章)同时觉得女的也是这么认为的(虚假普遍性) 如此错误归因可以解释全球范围内的大男子主义 23%女性报告她们曾经被迫进行性行为3%的男性认为具有攻击性

xx年社会心理学-精心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 答: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而所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社会规范、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的和外显的反应。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 答:一、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1、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2、研究人的社会动机。 3、研究人的社会认知。 4、研究社会态度改变。 二、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 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社会影响等方面。 三、群体心理: 大群体与小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心理与行为。 四、应用社会心理学: 环境、健康、法律、宣传、教育等具体实践领域中的社会心理现象。 3、社会心理学有哪些具体研究方法? 答: 一、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从而探究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1、自然观察法:即一般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下对人或动物行为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 2、控制观察法: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或动物行为进行观察的方法。 3、参与观察法:观察者参与被观察者的活 动,同时观察参与者行为的方法。包括公开 参与观察法和隐蔽参与观察法。 4、非参与观察法:观察者以旁观的方式观 察被研究者行为的方法。通常可借助于单向 玻璃或录音、摄像等进行。 二、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通过系统地操 纵某些变量以研究其他变量的方法。 1、实验室实验法: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 借助于专门的仪器设备所进行的实验。 2、自然实验法:由环境因素自然操纵自 变量,而非由实验者操纵的。形式上与 观察法相同,效果上与实验法相同。如 对自发事件引起的社会行为的研究。 3、现场实验:是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 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 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三、调查法:又称询问法,是通过谈话、问 卷等形式,根据被调查者的直接表达获得被 研究者信息的方法。 1、访谈法:通过问答进行调查的方法。包 括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2、问卷法:通过被调查者在问卷上答题的 形式进行调查的方法。发放问卷的方式包括 直接发放、邮寄或通过互联网等;答题方式 包括是非法、选择法、简答法等。 四、档案研究法: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和人的 活动产品研究社会心理的方法。是一种特殊 的调查法。 五、其他研究方法: 1、测验法:即测量法,使用特定的量表或 其他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研究 的方法。 2、个案法:收集有关个别被试的信息进行 心理研究的方法。属于档案研究法。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 1、社会心理学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一、哲学阶段: 1、人性与幸福: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社会决定论;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决定论。 2、绝对精神:黑格尔 1807《精神现象学》。 3、《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1859, 努力

社会认知幼儿园教案

社会认知幼儿园教案

社会认知幼儿园教案 【篇一: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认识公共汽车》】 社会体验《特殊功能的车》 一、教学活动内容的生成与依据: 孩子在咿呀学语的期间便对汽车产生浓厚兴趣和特殊的感情,汽车能发声,能行驶,能将人或物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幼儿每天都能看见各种不同的汽车。他们爱观察车辆,特别是中班的幼儿已能辨认出一些常见的汽车,而且喜欢把各种汽车玩具拆拆再装装。于是,我就设计了这节“关于特殊功能车”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学习、复习、巩固对各种车辆的了解。还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各种汽车的名称和用途,增强了幼儿的社会性常识,揭开了幼儿的在生活对各种车的好奇与困惑!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对于汽车的结构、种类有简单的了解。 2.学习一些简单的交通安全行为。 3. 知道这些多功能的车与人们之间的密不可分的生活关系。 4. 简单了解紧急电话的用途 5. 激发幼儿表述的愿望,能大胆的正确的表述自己的见解。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幼儿可以积极主动的去观察各类汽车,并且了解每种车的特殊功能和用途,(如消防车是用于灭火的,邮政车,是用于运送信件的),认真比较各种特殊车之间的外型与功能的不同(如消防车是红红的,有梯子,而救护车却是白色的,等)

2.猜谜语 教师和小朋友们玩“猜谜”的游戏。 教师用语言引入:“小朋友们都很聪明,能认识各种各样的车。现在老师要换个方式考考你们,那就是我们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好不好?那规则就是,请你 听清楚老师出的题目,然后回答这是什么车?明白了吗?那好,现在请听题咯。”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来边唱歌。请问这是什么车?(洒水车) ——大嘴车,大嘴车,边吃垃圾边开车。请问这是什么车?(垃圾车) ——盖楼房时运重物,长长手臂真神气。(吊车) ——失火,救人都要它来帮忙。(消防车) ——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警车) ——可以救人的车子。(救护车、警车、消防车。) ——信件信件用啥运。(邮政车) ——警察拿枪保护它,银行门口经常停。(运钞车) 3.交流 让幼儿说一说你还看见过哪种车?谈一谈车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倾听,适当的介入幼儿谈话,引导幼儿说出完整的语言(如:我见过公交车,公交车是给人带来方便的交通工具) 4.观察比较 ——出示消防车、警车、救护车图片

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精选【五篇】

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精选【五篇】 活动目标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协助个别幼儿发 展自己的长处,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鼓励幼儿找出自己的长处,并能发现别人的长处。 活动准备相关故事的图片或投影片,磁带。 操作卡片:每人一张画有各种幼儿长处的小卡片。 老师与幼儿实行“你有什么本领”的谈话。 幼儿操作材料“我也有长处”。 活动过程依次出现故事中的小动物。 讨论:这些小动物都有哪些本领? 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主要内容,启发幼儿知道每一种单位都有自己 的长处。 第一遍讲述故事(分两部分讲述)。小动物都有长处,小河马友 长处吗?我们来听故事“小河马找长处”。 讲述故事第一部分。 提问:谁在哭,它为什么哭?小河马在各项比赛中都输了,心里 感到怎么样?它伤心地说了什么?小河马有长处吗?他的长处是什么? 讲述故事第二部分。 提问:小河马为什么哭了,它说了什么?小河马知道了什么道理? 启发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的道理,鼓励幼儿找到自己 的长处,也能发现别人的长处。 幼儿自己找长处并相互讲述。

幼儿实行操作活动,请幼儿将找到与自己长处的卡片,别的小朋友可实行补充,协助水平较弱的小朋友发现自己的长处。 鼓励幼儿将自己的长处告诉大家。 老师小结:小动物有自己的长处,每个小朋友也有自己的长处,我们要相互学习,做个聪明能干的小朋友。 【二】这就是我 活动目标 了解自己的外貌特征,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每个幼儿从家中带一面镜子。 幼儿操作材料“这就是我” 活动过程出示表格一份,与幼儿一同讨论操作方法。 介绍表格的名称、作用:这是一张介绍我们自己的表格。 与老师本身为例,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表中的标记。 提问:表中眼睛的标记是起什么作用的?(请你选择)你们看看老师的眼球是什么颜色的? 老师示范,在对应的地方打钩。 幼儿边照镜子边利用自己的小表格实行选择、绘画。 小朋友相互介绍自己。 分小组互相讲述。 请个别幼儿讲述。 4、每个幼儿将表格贴在墙上,相互观察、比较。进一步感知自己的特征。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1)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心理根据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构成部分:个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人际相互作用和社会影响 一、社会心理发展 1、社会化 2、态度及其测量 二、认知社会心理学 1、社会知觉 2、刻板印象与归因 3、自我概念 4、价值取向 三、社会互动 1、沟通 2、人际吸引 3、人际关系 4、助人行为 5、侵犯行为 四、社会影响 1、从众、依从和服从 2、劝导与态度改变 3、群体中的相互作用 4、合作、竞争与冲突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一、史前思想积累阶段 柏拉图:人性深受社会环境影响,教育和社会制度可以改变人性。 亚里士多德:人性由生物本能决定,难以改变。 孔子:对人的社会知觉和评价是相对的。 老子内心和外表的矛盾长存。 二、产生阶段阶段 (一)社会心理学的初创时期 学科影响:社会心理学由“生物还原主义”向“心理还原主义”过渡 心理学与社会学靠近和渗透 直接来源: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二)实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 三、迅速发展阶段 社会心理学发展趋势: 1、各种心理学努力寻求统一

2、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与人文主义研究方法并用 3、世界化和本土化相兼 4、各种研究取向进一步综合 5、话语心理学可能促使社会心理学深化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联结、强化、模仿 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又称为观察学习理论),接受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多数原理,但是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对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对行为和行为对思想的作用。 社会学习的过程:(一)注意过程(二)保持过程(三)复制过程(四)动机过程 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社会学习理论也被批评为借用认知概念,但没有揭示导致认知活动结果的过程与条件,并且其交互决定论带有二元论色彩。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中的任何事物都有特定的价格,整个社会活动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等价地给予或回报彼此间所

【幼儿园精品教案】大班社会领域教案《注重认知和行为的统一》

【幼儿园精品教案】大班社会领域教案《注重认知和行为的 统一》 设计意图: 幼儿社会教育活动的难点是如何实现幼儿的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 的统一。结合大班幼儿的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发展特点,我以幼儿生 活和学习中常用到的物品“纸”为节约教育的内容。设计了该活动方案。教育幼儿节约用纸主要可体现在引导幼儿对纸的珍惜和对废旧纸 张的重复利用上。大班幼儿的责任感和对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正在逐 步发展,我力求让幼儿通过节约用纸的行为,实现社会认知和社会行 为的统一。 活动目标: 1.开展班级纸制品使用情况的调查,在此基础上讨论并制订班级 纸张使用和废旧纸张重复使用的可行性方案。 2.愿意从自身做起,做节约用纸的环境保护小卫士。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进行为期一周的纸制品使用情况调查,可记录 自己每天在幼儿园使用各种纸制品的具体数量。并统计出自己一周使 用各种纸制品的总量;知道制作纸的主要原料是树木等植物纤维。 2.材料准备:视频资料——幼儿使用纸的活动实录片段(绘画、 折纸、手工制作活动),纸制品使用情况的调查汇总表,课件,标记卡,报纸,单面使用过的复印纸,画报纸(广告纸),废旧纸盒,纸杯等。 活动过程: 一、分享调查结果,初步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纸制品的用量非 常大,体会节约用纸的必要性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汇总调查结果。

(1)师:我们用了一周的时间记录自己使用的各种纸制品的数量, 现在我们来统计一下,全班小朋友在幼儿园里一周使用了多少纸制品。 (2)出示大调查表,请3~4位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教师和 幼儿一起推算全班幼儿一周使用的图画纸、彩纸、白纸、废旧纸盒(杯)等的数量。 2.出示课件,以照片的形式展示幼儿用纸量,并与一棵树的造纸 量进行对比,让幼儿感受到节约用纸的重要性。 (1)展示班级一个月和一年用纸数量的课件(分别为约640张和约6400张)。 (2)展示幼儿园全年用纸数量的课件(约5万张)。 (3)教师介绍一棵树的造纸数量(大约为5万张),出示树木和相应 数量的纸张课件。 (4)对比全园全年使用的纸张和一棵树的造纸量,可以带领幼儿数 数5后面的“O”,让幼儿初步感受两者的关系。 (5)师幼一起总结:我们每个小朋友学习、游戏需要用的纸看起来 不多,可是合在一起就非常多。像我们这么大小的幼儿园,一年就要 用掉一棵树。 (6)讨论:我们真的需要用这么多纸吗?有没有可能节约使用?为什么? 3.小结:纸对我们很重要,我们需要它。用纸也有节约的方法, 节约用纸可以少砍树,就是一种保护环境的行动。 二、观看视频,讨论并提出班级节约用纸的方法 1.观看视频,观察其中的用纸行为,讨论节约用纸的方法。 (1)观看片段一:一幼儿正用勾线笔在图画纸上画画,只见他画一 点就换一张画纸;美工区陈列着许多幼儿的画,一幼儿在美工区用水 粉颜料在白纸上画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