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研究

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研究

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研究
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研究

摘要:《幼学琼林》是明、清两代盛行全国各地的蒙学教材。其编排方式新颖,卷类条目清晰;内容丰富多彩,堪称蒙学教材中的“小百科”全书,兼有“成语小词典”之称。其采用两两相对的骈句式韵语,富有节奏美,吸引读者的情趣,陶冶读者的情操。本文通过对《幼学琼林》内容和形式的分析,来揭示其对现代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幼学琼林》现代教育价值研究

一、蒙学教材概述

蒙学教材是中国封建时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在蒙学中对儿童进行教育需要用到教材。于是,在中国历史中,各朝各代几乎都曾产生或沿用过一些颇有影响的蒙学教材。到明清时期,蒙学教材较前代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提高,发展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蒙学教材大致有以下几类:以识字为主的教材,如《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伦理道德教材,如朱熹的《小学》、吕祖谦的《少仪外传》;诗歌类教材,如《千家诗》《神童诗》;综合知识类教材,如《龙文鞭影》《幼学琼林》。

蒙学教材的主要特点:一是重视汉子的特点;古人利用汉子是单音节文字,容易组合成整齐、押韵的词组和短句,在编写上采取韵语题材或或对偶句式,便于儿童识字。二是注意与日常生活联系;三是考虑儿童的兴趣特点,蒙学教材中多用故事,配有插图,是儿童学习兴趣提高,并将许多常识和做人做事的道理穿插其中,使儿童既能长知识,又能明事理。

二、《幼学琼林》概述

《幼学琼林》别名较多,程氏所编“幼学”本名《幼学须知》,后人还称其为《成语考》、《故事寻源》,清代学者邹圣脉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也有人称之为《幼学故事琼林》),遂成为今天我们所见的这一面貌。

《幼学琼林》一书分为四卷,分别是卷一包括天文、地理、岁时、朝廷、文臣、武职;卷二包括祖父子孙、兄弟、夫妇、叔侄、师生、朋友宾主、婚姻、女子、外戚、老幼寿诞、身体衣服;卷三包括人事、饮食、宫室、器用、珍宝、贫富、疾病死丧;卷四包括文事、科第、制作、技艺、讼狱、释道鬼神、鸟兽、花木。它广辑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方面的知识和典故、分类成篇,编成骈语,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容易记忆,受到广大诵习者欢迎,流传极广,被人称之为《对偶句典故词典》,在旧时成为蒙童的必修读物。

三、《幼学琼林》对现代教育的作用

在中国,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这是前人学习运用《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的经验之谈。下面我来总结一下《幼学琼林》对我国现代教育的影响。

(一)《幼学琼林》的内容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第一,《幼学琼林》内容的丰富性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它共有四卷,包括三十三章,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天文地理、婚娶丧嫁、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家庭伦理、宗教迷信、节令时尚、衣食住行、制作技艺、以至花木鸟兽、神话传说、它以极大的知识容量涉猎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堪称古代一部百科全书。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学生知识的要求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再加上现代的学生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有很大的好奇怪,他们想得到各个领域的相关知识,正好《幼学琼林》的内容的综合性这一点可以满足学生的愿望。

第二,《幼学琼林》内容的生活化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内容生活化包括通俗性和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它们是蒙学教材得以发展、流传的关键。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且很多内容都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注重了知识的普遍性和大众化,易于刚刚入门的儿童学习和接受,所以,该书一经编出就迅速的流传开来,而且经久不衰,不但用做蒙学识字课本,并且受到社会普遍欢迎,达到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程度。

第三,《幼学琼林》内容的教育性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学习内容的教育作用是中国从古到今都高度关注的教育问题,因为他不仅可以教化人们的思想,而且可以发展他们的道德。更有利于形成开放文明的社会。《幼学琼林》作为蒙学教材,理所当然的担当起思想启蒙的责任。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也宣传了一定的封建思想。当然也许有一些是消极的。但是,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幼学琼林》对学生形成自己伦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其他传统观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如,“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须贻同气之光,无伤手足之雅”。(卷二.兄弟)“石崇杀妓以侑酒,恃富行凶;何曾一食费万钱,奢侈过甚”。(卷三.贫富)这些知识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儿童,对他们形成优良品德和崇高思想,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一定的帮助。

在现代教育之下,很多孩子除了升学必考的科目外,几乎不看任何相关的知识,更别提伦理道德类的知识了,所以让孩子从小就读一些《幼学琼林》这样的书,对今后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幼学琼林》内容的人文性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人文精神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儒家传统以“仁”为教育的目的,注重教人以德行,体会做人的乐趣。

如今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考上一个理想的学校,从幼儿园开始就让孩子上各种学习班,过分注重知识的积累,却忽略了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培养。学校也是为了升学率,于是幼儿园小学化,灌输式教育等。重视考试的成绩,不断的研究考试的方法,专门对付考试。根本不考虑课标的要求,更谈不上落实。以至出现了高分低能的案例和人生价值观极其缺乏的部分学生。而《幼学琼林》中就有极强的人文性,教儿童如何做人和做什么样的人。这些知识都为当前教育中所缺乏的个人追求,信仰、责任、价值观等提供了充分的借鉴价值。

第五,《幼学琼林》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此书里不仅有丰富的各个领域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是用大量的典故、传说和成语来呈现,而且在表达方式上也奇妙,使学生在阅读时心情愉悦,在与别人交流时容易引起共鸣。所以它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号。”(卷一.天文);“吴猛画江成路,麻姑掷米成珠”。(卷四.释道鬼神)。而根据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开始能够凭借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思维运算的发展。

中国古代蒙学著作目录及历代学习内容简介

蒙学,又称“蒙养书”、“小儿书”,是对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被称为儒家群经之首的《易经》中有一卦叫“蒙卦”,“蒙卦”中讲:“蒙以养正,圣功也。”就是说用正确的教育启蒙儿童是圣人的功业。古代私学发展史中,明确提出蒙学课程始于汉代。 汉代的蒙学教育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进行习字教育,所使用的教材有《苍颉篇》、《凡将篇》、《急就篇》、《元尚篇》等,此外还有《广仓》、《无尚》、《飞龙》等字书。 第二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所使用的教材有《孝经》、《论语》,是进入专经学习的必经阶段。 三国两晋时期,蒙学教材主要是《急就篇》以及王义编《小学篇》、杨方《少学》和束皙《发蒙记》等。应当指出的是,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十分发达,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即是家庭教育的代表作。 唐朝所使用的蒙学教材主要有《开蒙要训》、《太公家教》等。 宋朝所开设的蒙学课程有:有王应麟作的《三字经》、钱塘老儒作的《百家姓》、谢枋得编的《千家诗》、无名氏编的《神童诗》和《名贤集》等。此外,还有《童蒙训》、《性理字训》、《训蒙诗》、《训蒙记》等。 元朝与宋朝相似,所不同的是蒙学还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计划,具有代表性的是元初程端礼所制定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这个“读书日程”可以说是元明清三朝学校教育最典型的“教学计划”,影响及于三代,迄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元代私人讲学内容多数不出程氏所列的课程。此外,较有影响的还有《二十四孝》与《历代蒙求》。 明清私学大体沿用宋元私学计划,蒙学是私学的初级阶段,以识字为主,多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蒙求》、《神童诗》、《小儿语》、《续小儿语》、《弟子规》、《龙文鞭影》等为识字教材。 明朝较有影响的有《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小儿语》、《女儿经》。 清朝较有影响的蒙书还有李毓秀作的《弟子规》,朱柏庐作的《朱子家训》,李渔着的《笠翁对韵》,车万育作的《声律启蒙》,吴楚材和吴调侯编的《古文观止》,孙洙编的《唐诗三百首》,王筠作的《文字蒙求》,周希陶重订的《重订增广》等。 蒙学主要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声律启蒙》、《弟子规》、《幼学琼林》。其中,蒙学四绝:菜根谭、幼学琼林、三字经、千字文。 《三字经》——最有名的启蒙读物 《三字经》是古代蒙学教材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书。相传是宋末大学问家王应麟(字伯厚)编撰。全书结构严谨、文字简练、概括性极强,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句句压韵,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读来琅琅上口;通俗易懂,便于记忆,用来教育子女琅琅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时人觉得本书内容很好,纷纷翻印,因此广为流传,历久不衰,直至今日内容虽有修改或增加,但主要结构并未

传统游戏的现代教育价值研究(2)

传统游戏的现代教育价值研究 作者:崔霞丽指导教师:王爱菊 摘要:传统儿童游戏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在营造儿童文化氛围、促进儿童发展、培养儿童文化认同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发展儿童综合素质的宝贵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的兴趣和爱好也日趋改变,但很多历史悠久的文化形式并没有失去其存在的价值。目前,由于电子娱乐盛行、读书至上论及成人对儿童过度“保护”、城市化进程等原因,传统游戏濒临失传。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保护和重建传统游戏的举措,以期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同时传承和延续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游戏;教育价值;保护 一、传统游戏的内涵 传统儿童游戏是指世代相传,在儿童中广泛流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游戏。游戏内容丰富多彩,方法简单易开展,对场地器材设备的要求也不高,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那些游戏基本上都是集体游戏,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在童年时代的游戏中就已经得到灌输。童年游戏除了给孩子带来了快乐,还促进了孩子在身体、社交和语言等多方面的发展。丢手绢、老鹰捉小鸡、家家、荡秋千、斗鸡、抖空竹、跳房子、拍三角(也叫拍糖纸或纸牌)、打弹子、跳橡皮筋、踢毽子、跳绳等等这些都是最常见的传统游戏。在漫长的岁月里这些游戏给一代又一代的儿童带来了快乐时光,是一座丰富多彩的游戏宝藏. 二、传统游戏的特点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内容,它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他主张给孩子游戏的机会,通过游戏使孩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传统游戏根植于社会文明,来源于艺术生活,其生动有趣、雅俗共赏的活动形式流传几百年乃至几千年都经久不衰。传统游戏在其传承、发展、演变过程中,对于最喜爱游戏的幼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他对幼儿的品格培养、体魄健全、能力发展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和催化作用。通过幼儿的实践发现它具有以下特征: (一)传统游戏具有多样性 传统游戏多样性是指它的种类比较繁多,玩法各式各样。传统游戏大多都有着不同地域、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资料讲解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应用广泛。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教育、教学,促进了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使我国的教育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走在前列,教育部领导在《中国教育报》撰文提出把现代教育技术当作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并号召“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已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相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洞察其发展趋势,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以便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1.远古教育技术的萌芽 关于教育技术的由来,学术界有的认为教育技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人类产生语言前,远古猿人“用啁晰噪叫、呐喊、呼号、杂嚷单音字,有时用半音乐式的音调等交换意见“。这是原始教育技术的雏形。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后来产生了口头语言,但尚未出现课本,这时口耳相传、口授手示之术是教育的主要技术。在公元前 469-399年,西方的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和公元前551—479年,东方的孔子的“启发法”,则为人类社会留下了宝贵的教育技术遗迹。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其原理是:他常常先装作别人比自己聪明,通过巧妙的诘问,引导对方承认原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接着他凭借反复桔难和归纳,引伸出明确

幼儿国学启蒙书介绍

幼儿国学启蒙书介绍 以下是整理分享的关于幼儿国学启蒙书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幼儿国学启蒙书简要介绍《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弟子规》、《朱子家训》、《增广贤文》作为国学中经典之经典亦为国学启蒙宝典,铸就“国学蒙学之最、中华不可或缺之魂。 这些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前后连贯,朗朗上口;内容丰富,包含有诸如天文、地理、历史、治国、修身、道德、伦理等丰富知识,堪称国学经典。 古往今来,无数少年儿童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在如今这个充斥着各国文化的时代,我们父母更应慎重选取培育幼儿的适当文化知识,从纷繁的文化杂烩中给我们孩子最好的、最纯的、最精的。 而国学,我们五千年文化精髓,是我们孩子成才的必备,是我们父母给与孩子最有爱心、期待、价值的丰硕礼品。 《三字经》,是知名度极高的蒙学读物,数百年来,流传广泛,家喻户晓。 《三字经》有着丰富的内容。 近代学大师章太炎说:“其书先举方名事类,次及经史诸子,所以启导蒙稚者略备。 也就是说《三字经》是一种内容全在同的启蒙读物。

它的内容排列也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作者认为教训儿童重在礼仪孝梯,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梯,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 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 它采用四言体斧正,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便读来顺口,易学好记。 《百家姓》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 它所辑录的几个姓氏,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与血缘的强烈认同感。 姓氏文化,或谱牒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是世界上“寻根意识最重的族群。 《百家姓》在历史的衍化中,为人们寻找宗脉源流,建立血亲意义上的归属感,帮助人们认识传统的血亲情结,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 它是中国人认识自我与家族来龙去脉不可缺少的文化文献基础蓝

浅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发展

浅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响应“科教兴国”战略的号召,在教学中 应用现代技术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现阶段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还存在着误区,如何合理有效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值得思考的话题。 引言: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教育现代化 的重要条件。当今的国际竞争是经济的竞争,科技实力的竞争,归根结 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的发展也十分迅猛,并引起了教育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 和教学组织形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号召下,各 教育部门组织了中小学校创建“教育区域现代化建设”!大到学校的现 代化教育基础设施,小到课堂中的现代化教育技术以及现代化教育手段 的运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这个名词在教育行业已经家喻户晓: (1)在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也 利于教学情景的创设。同时,加大教学信息的容量,扩大教学的空间, 延长教学的时间,很好地解决学生参与教学的活动量和教学时间,有利

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也能使学生更 快地掌握知识。 (2)教学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集 中教学形式发展为班级教学、远程教学、个别化教学和计算机网络教学 等多种组织形式。目前,虽然班级教学仍然是组织教学的主要形式,随 着幻灯、录音、影视、计算机等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师──学生”教学模式逐渐发展为“课堂多种媒体”教学模式。 然而,我们能想到的现代化教育工具以及模式的作用真正普及了 吗?又有多少的学校,多少的教师还没有从根本上改观思想或者没有真 正使用好现代化教育设施呢? 就我的观察与调查统计,对使用现代化教育设施发表个人的想法: 一、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用”得怎样?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用,而用得如何,实在是难以用一个简单的、或“规范”的标准来衡量,这也正是我们一直没能从一个较准确的角度审 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最大困难。但“用”实在太重要了,作为以 应用为主的学校管理和教学,无论从哪个角度,脱离了“用”,什么技 术都没有任何意义。 (一)从客观上讲,教师在“硬件”上就受到了限制,还是采用传 统式教学。 现在教育部门已经按照标准为各中小学学校配备了相应的现代化 教育设施,如投影仪、幻灯机、多媒体教室、视频教室、网络教室等。 但是学校的使用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有的学校把这些设备当宝贝一样

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之比较(一)

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之比较(一) 中国古代“蒙学”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正是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蒙学”逐渐发展、成熟。无论是在教育方式、教学模式还是在教学方法、教材上对我们今天蒙学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古代“蒙学”的教育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中国古代没有师范教育,但文化教育却走在世界的前列,成为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而且在世界最早几个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惟一保存古代文明的国家,就是由于中国古代“蒙学”教育起到巨大作用,世世代代传承中华文明的火种。 中国的科举制首先是选拔政府官员,其次是培养各种层次的教育人才。不能中举的秀才就在乡村里进行“蒙学”教育,也就是类似现代的小学,正所谓“秀才没落,下乡教学”。明清时代中国的小学完全是“私立”,也称为“私塾”,不需要国家一文教育经费,就建立起遍及全国的初级教育体系。以机动灵活的教育方式办学,秀才的家里就可以作为学校,家族的祠堂也可以作为教学场所,惟一的开支是作为教师的秀才的“束修”,或各家分摊,或由家族中几家富有的家庭承担。而家族中较贫困家庭的子女,就免费入学。而且是要求家族中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要去读书,若有失学儿童,对其父兄还要追究责任。现在中国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差,失学儿童多,学者说原因是“穷国办大教育”,其实古代生产力远比现在低下,但蒙学教育发展却比较成熟。古代的私塾和蒙学给我们今天解决贫困地区教育也会有一定启发。 其次,古代蒙学的教学模式也和现代小学教学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教学规模,现代小学一个教学班都四五十人,而私塾一般10人以下,少则三五人,多则七八人。从学生的角度分析,私塾要优于现代小学,一个教师面对四五十个学生,要把学生完全教会学懂,的确不易,再优秀的班也有没学懂的学生,只不过落后面小一些罢了。而多数的班级落后面较大,倘若有的教师不负责任,就极易形成“放羊”式教学。而私塾先生所教学生较少,因而可以对每个学生负责到底。旧时的私塾无什么优秀教师之称号,也无什么升学压力,学生读书更无什么选择重点学校的困惑,“教不严,师之惰”。对教师的要求只有一个严字。 古代教育没有年级的概念,因材施教,不求进度统一。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在规定时间内能完成规定的课程,就进入新内容的学习,而学不好的学生就继续背诵旧课文,直到能背诵到滚瓜烂熟程度再进入新课文。教学是复式教学,针对每个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进度,这才是对学生负责到底的教育,而不拘泥于年级的升留级的形式。有关资料显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基本上是半年读一本,也就是说一年半的时间读三本书。学业负担同现在的学生相比是较轻的。鲁迅幼年在三味书屋读书时,课余还到百草园捉虫玩,古代的学生无需配备教科书,因为所读的书都已背熟牢记在脑海里,到运用时信手拈来,出口成章。 第三,说教材,“蒙学”的教材在明清时基本上定型,《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成为统一定型的教材,简称为“三”、“百”、“千”。

从内容和编写特点方面看蒙学教材“三百千”

何雅婷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摘要]《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传统的蒙学教材,让儿童在识字过程中学到很多自然、生活、历史常识,语言整洁,为韵文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包含丰富的内容,同时富于教育意义,告诫蒙童们尊师重道、孝悌友爱,还通过一些励志故事勉励他们努力学习。本文主要探讨“三百千”的内容和编写特点。 [关键词]“三百千”;内容简介;编写特点 中图分类号:H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9-0112-01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千”,是中国传统教育中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1]明代思想家吕坤在《社学要略》里曾说:“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三百千”将早期的识字教育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常识以及儒家德育思想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在识字的同时对儿童进行道德熏陶,同时以韵文为主,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从时间上来说,《千字文》出现于六朝时期;《百家姓》则在北宋初期出现;《三字经》则到宋末才出现。 一、“三百千”内容简介 《三字经》相传为南宋王应麟编纂,三字一句,全书350句。在《三字经》出现之前,蒙学读物都是四言为主,不易于幼儿诵读。而《三字经》三言一句,四句一组,读起来朗朗上口,以儿歌的形式迅速流传,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后来被称为蒙学第一书。《三字经》分为教育篇、礼义篇、常识篇、历史篇、勤学篇五个部分,每一部分都能独立成文,但合在一起又层层推进,一以贯之。教育篇主要讲述教育和学习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首先向家长和教师阐明教育的重要性,再向孩童们灌输刻苦学习的意识。礼义篇以传统美德故事告诫儿童们要尊师重道、孝悌友爱。常识篇主要介绍三纲、五常、五谷、六畜、七情、八音等古代生活的一些常识。历史篇是全书的重点,占了整个篇幅的一半,介绍了古代文化典籍以及朝代变迁的历史知识,语言精练,高度概括,内容丰富。勤学篇以苏洵、蔡文姬、刘晏等人刻苦学习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勉励儿童趁早发奋,努力学习。《三字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作过一些修改,但其中的精华部分一直流传至今。 《百家姓》写于北宋初期,具体作者不详,相传为钱塘儒生所编。全书四字一句,是姓氏的汇编,没有实际的思想内容。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中华民族强烈的宗族观念和寻根意识。作者将单调枯燥的姓氏按一定的韵律组成四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诵。 《千字文》即由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南朝时期,梁武帝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由周兴嗣编纂成文。《千字文》被公认为世界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蒙学识字教材。既有优美的辞藻,也有贴近生活的口语化描述,堪称训蒙长诗。《千字文》为四言体,250句,收录1000个汉字,句句押韵,介绍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2]开头从天地四时讲起,“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接着介绍自然界一些现象,再论述上古的历史和一些传说典故,“吊民伐罪,周发殷汤”。还有一些修身齐家的知识,“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其中还有优美的景色描写,“渠荷的历,园莽抽条,枇杷晚翠”。最后以对学童未来道路的劝诫收尾,“指薪修祜,永绥吉劭,矩步引领,俯仰廊庙”。千字不重,一气呵成。 二、“三百千”编写特点 “三百千”作为蒙学教材,首先是为了让儿童识字。《三字经》全文去掉重复的字,大约由541个不同汉字组成。《百家姓》由568个字组成。《千字文》中有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除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学的一般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 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育的民主化 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 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如办学的自主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 教学的原则 直观性启发性巩固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 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教学过程的结构引起学习动机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教学的程序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上好课的具体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 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班主任地位作用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班级组织的领导者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班主任的管理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 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教师职业角色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学制 非指导性教学法 学生主体性 人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 教育全国化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及蒙学教材汇总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及启蒙教材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泉根教授 在现代教育理论中,课程是指遵照教育目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由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编制的教育内容,对于中国古代的小学教育而言,由于办学规模教师队伍以及组织教学的方式都不能与现代的小学相提并论,中国古代小学的课程在课程设置上便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一、隋唐以前的小学课程 关于隋唐以前小学课程的设臀,留存下来的历史记载甚少。只是从一些关于教材和人物事迹的记载材料中,我们可以对那时的教育内容进行一些推测。 (一)早期小学教育内容的传说 中国古代小学的产生时间,至今尚不能给予非常肯定的答复。这使得我们无法肯定远古时代是否存在比较规范的小学教育以及在这种小学中实行的教育课程。从战国秦汉人的著作如《周礼》、《尚书大传》、《孟子》、《礼记》等书中,我们可以见到一些关于早期儿童教育(包括小学)内容的记载。虽然这些记载所称的时代不一定真实,但它们应该说体现了著作人生存的年代或以前关于儿童教育内容的一些主张。不仅如此,这些著作中的一些说法,还确确实实被人当作了小学课程设置的榜样。 1.《周礼》、《札记》中有关儿童教育内容的记载 《周礼》、《礼记》,是人们通常朋来说明西周甚至其以前“小学”教育内容的主要著作。在《周礼》的《地官司徒》和《札记》的《王制》,《内则》,《文王世子》等文中,也确实有一些村料涉及到儿童教育的某蝗内容安排。 在《地官司徒》中,比较多地被人引用的材料是: (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保氏,掌谏王恶,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载。乃教之六仪,一曰祭记之容,二曰宾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丧纪之客,五曰军旅之客,六曰车马之客。

传统经典的现代教育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f58025208.html, 传统经典的现代教育意义 作者:陈娟 来源:《科学之友》2009年第03期 摘要: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经典著作《论语》、《大学》和《中庸》中关于教育方面 的思想,尤其是其中蕴涵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对于我们的现代教育来说仍具有其理论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经典;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08-0123-02 所谓经典就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著作。应该说,每一个民族和国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传统文化,都会有一些传统经典之作留传。众所周之,孔子所创立的儒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论语》、《大学》、《中庸》为儒家学派代表之作“四书五经”当中的力作,堪称经典之中的经典。在这些流传2 000多年之久的传统经典之中都包括对政治的见解,对社会的理想、处事方法等很多内容,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重大影响,其中一些教育的主张、人格修养、治学态度等,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尤其是孔子,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1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育是人培养人的行为,它的核心是人,它的主体也是人。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要把人当做真正的人,确立以人为目的的教育。健康的人格体现了做人的尊严和价值。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堪称“学界泰斗”的蔡元培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其他目的的人去应用。”现代教育根据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注重的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人员,把人作为器具来培养。而学生也存在着一些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自杀现象频繁出现等不正常现象。近几年,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各学校也在推行素质教育,但在整个社会的竞争压力下,包括学校面对升学率的压力,学生面对学习、就业的压力等等,素质教育仍不能攻破并取代应试教育。而人本教育着眼于人本身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关心人格的塑造,注重潜能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知识全面,个性张扬,拥有道德理想和判断能力,

小议我国古代蒙学教材

小议我国古代蒙学教材特点 牛莹 [摘要]蒙学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机构,蒙学使用的教材就是蒙学教材。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古代蒙学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分析蒙学教材在内容和编排上的特点,提出古代蒙学教材对我国今天的儿童启蒙教育读本的编写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我国古代蒙学教材 蒙学,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机构。我国古代的蒙学,大致相当于我们现今的小学。蒙学教材,指的就是为实现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目标而编成的各种读本。我国的蒙学教育大致始创于奴隶社会的夏朝,在秦汉时期得到不断发展,唐宋以后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程序。古代的蒙学教育承担的教育目的不仅是对儿童进行读书、习字、作文的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为儿童进入官学、书院学习以及日后参加科举考试做准备。 我国古代教育传统十分重视儿童的启蒙教育,很多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都参与过蒙学教材的编写,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蒙学教育的发展,也保证了蒙学教材的质量。我国古代蒙学教育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蒙学教材的种类繁多,大约有二千种左右,古代很多蒙学教材为我们今天编写儿童教材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借鉴,研究古代蒙学教材的价值,对我们现今儿童启蒙教材的编写是有极大帮助的。 从发展状况来说,我国的蒙学教材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第一时期是周朝至唐朝。这个时期的蒙学教材内容上主要以识字为主,同时进行道德教育,并包含了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周朝是我国蒙学教材出现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最早的蒙学教材是字书《史籀篇》,是周宣王时用来教学童识字的。由于我国早期的儿童教材特别重视儿童识字和写字的教学,所以我国最早的能够蒙学教材,主要是字书一类的读本。秦代的蒙学教材最重要的是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和胡母敬的《博学篇》,这三个教材都是以识字和写字为主的,是在《史籀篇》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汉代时,这三种书被称为“三仓”是主要的蒙学教材。汉中时,闾里书师将这三种教材编为一集,取名《仓颉篇》。汉代是古代蒙学教材繁荣的时期,很多文人编写了蒙学教材,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史游的《急就篇》、李长的《元尚篇》、杨雄续写的《仓颉》(取名《训纂篇》)、贾鲂的《滂喜篇》、蔡邕作《劝学篇》等。其中最有名的是《急就篇》。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多种蒙学教材出现,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周兴嗣的《千字文》,这本读物流传很广,后来的很多人做了它的续编和改编本。唐代时,除了继续使用前代的教材如《急就篇》,还出现了一类教材,用抄写名言谚语或者将典故编成韵语对学童进行识字教育和封建教育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太公家训》和《蒙求》。 第二个时期是宋朝至清朝中叶。这个时期的蒙学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内容上出现分门别类编写的倾向,如道德教育、历史故事、典章名物、

浅谈《三字经》的现代教育意义

2010级汉语言文学(师范)5班杨婷婷 013 摘要:古人很早就重视对儿童的启蒙教育。那种启蒙、养正、入圣的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始终。《三字经》自南宋末年诞生后,就成为中国传统蒙学的翘楚,是一部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极具代表性的蒙学教材。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和时代局限性,但是其内容却含纳了中国文化的精要。对现在教育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笔者就其文化教育价值进行探讨,进而分析传统蒙学的现代教育价值。 关键词:蒙学教育价值《三字经》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在数千年的社会进程中, 创造了灿烂的 民族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是其中的精华, 它把历史装扮得绚丽多姿,美不胜收。 一、蒙学与《三字经》 《辞海》对于蒙学的解释是:“中国封建时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和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为《蒙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四书》等。没有固定年限。采用个别教学,注重背诵,练习。”①目前, 学术界所称的蒙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上讲, 泛指古代启蒙教育, 包括其教育体制、教学方法、教材等内容; 狭义上讲, 专指启蒙教材, 即童蒙读本。像“三、百、千、千”之类,在古代家喻户晓。可以说是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一面。 “蒙学”或“蒙养之学”的称谓均取之于《易经》。《周易·蒙卦·彖传》曰:“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思是说事物发展的初期阶段,大多处于蒙昧状态,如果能在蒙昧无知之时,认真学习,修养正道,就能够成就至圣之功。②可见古人很早就重视对儿童的启蒙教育。这种启蒙、养正、入圣的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始终。 《三字经》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的儿童启蒙读物和小百科,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即使到了今天,也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其书作者说法大致有四种:一、明代黄佐《广州人物传》十,明末诸生屈大均《广东新语》十一,清代恽敬《大云山房记》二,都以为作者应是宋末区适子;二、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撰。”据此以为《三字经》为明代黎贞撰;三、或者又有区适子所撰,黎贞增广之说;四、世传王应麟撰,王应麟(1223—1296),南宋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清代夏之翰《〈小学绀珠〉序》:“迨年十七,始知其《三字经》作者自先生(王应麟),因取文熟复焉,而叹其要而该也。”清代贺兴思《〈三字经〉注解备要叙》:“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经》一出,海内外子弟之发蒙者,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范本

篇一: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模板范例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篇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范例 《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前期分析: 1、学习要分析:低年级的学生像认识一些数字和掌握数字之间的简单运算之外,他们对简单图形的学习兴趣是很浓厚的。 2、学习内容的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 3、学习者的分析:低年级的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图形的认识主要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二.目标编制与策略设计 1、目标编制 三、评价方案: 1、评价计划: (1) 收集资料类型:有关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卡片 (2) 选择被试:二年级小学生 (3) 试用成果背景条件:在自然课堂状态下试用 2、评价方法:测验调查和观察 3、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的工作内容:观察数学并记录(教学活动内容、时间、练习设计的合理性,学生的反映) 4、归纳分析资料 5、报告评价结果: (1) 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在教学中目标是否完成 (2) 教学策略是否运用恰当,多媒体的使用是否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3) 学生的参与是否积极,认知、情感、能力是否得到发展 篇三: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模板 英语教学设计 学院: 学号: 姓名: 学科:英语 教材版本:人教版 年级:高一 章节:英语必修2 unit 1 cultural relics 目录 一、教学内容分析?????????????????? 3 1. 地位与作用?????????????????? 3 2.学时 ????????????????????? 3 3.教学媒体????????????????????3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体系的现代教育价值浅析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体系的现代教育价值浅析 龙岩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赖翔晖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曾说过:“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启蒙教育在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 “蒙学”是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教学,其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龙文鞭影》等著作为主要教材,以私塾书院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蒙学教育体系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其中必有值得我们“取其精华而自用”的地方,本文将积极探索的古代蒙学教育体系的现代教育价值。 一、古代蒙学教育的教育顺序体系值得现代教育借鉴 古代蒙学有自成一套的教育顺序体系,“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经既明,方读子。……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三字经》中清晰表述了古人从无到有、循序渐进地安排学生学习的具体过程。 古代蒙学的教育体系本质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塑造学生的道德“知、情、意、行”的一个过程。而当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将“知、情、意、行”各个环节“阶段化、破碎化”单纯的模式化的将道德的四个环节转变为了语文的识字环节,政治课程的情感领悟和道德要求最后转化到实践环节的行为表现。这使得道德的四个环节相互剥离,对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不具有帮助作用。 古代蒙学的教育体系是一个具有高度连贯的教育体系,他从小学识字“《三》,《百》,《千》”到四书和孝经,再到先秦诸子百家散文,最后到通读正史史书。他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反观我们现在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中,并没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比如一些老师曾做过教学实验,将六年级的课文放到五年级的课堂上,却发现学生也能够进行理解学习。这从一个侧面启发我们,当前课程内容安排中是否不具有一定的梯度,也是否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在多次课改和多轮减负工作中,我们没有正确评价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基本理论,将课程设置高度降低过低,导致了课程梯度不高,课程内容教育教学的功能降低。 二、古代蒙学教育的教材编写值得现代教育借鉴 古代蒙学教材中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三字经》,作为古代蒙学教育中的经典,便是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以短小的片段实现了集中识字的教学目标。而反观目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识字教育,多是散见于各个教学片段之中,没有集中安排识字教学,是造成现在学生错别字连篇,用错字,错用字的直接原因。 古代蒙学教材中重视学生的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龙文鞭影》同样作为古代蒙学教育中的重要教材,他的地位是承接“《三》、《百》、《千》”之后,介绍中华传统的基本内容和基本价值取向,介绍了“孝仁信和”的古代传统思想,宣扬了上下五千年中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英雄人物事迹。首先,《龙文鞭影》介绍了大量古代英雄人物事迹,使学生学习了历史事实,充分完成了知识教育的功能;其次,《龙文鞭影》还兼有隐性的道德教育功能,扬正气,促正风;最后,《龙文鞭影》在课程地位上能够有效承接后续的四书和《孝经》的课程。反观现在的课程设置,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争执仍日趋火热之下,我们应该效法古人,辩证统一的完成教育教学中的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任务,使道德教育的春雨随着知识教育的途径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古代蒙学教育的教育思想值得现代教育借鉴 古代蒙学教育由于其历史局限性,其核心教育目的是培养符合统治阶级统治利益的被统治者,而核心教学思想是所谓的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刨去其历史局限性必然导致的糟粕内容,我们反观古代蒙学的的教育思想,其对现代的教育教学价值影响是意义深远的。

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

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也叫“蒙学”,最著名的就是“三百千”了,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一般私塾“开蒙”则必先学这三种。另外再学就是《弟子规》、《幼学琼林》、《朱子家训》、《千家诗》《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声律启蒙》《文字蒙求》《增广贤文》等等初级读物。这些都算是儿童启蒙读物。每个私塾所教授的各不相同,但“三百千”却是几乎所有的私塾开蒙的必读书。 原标题[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一、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概况笔画少的常用字 ,编成语句 ,好记易写。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 ,大体可分为三个阶: 第一阶段 ,周秦至汉唐。这一时期的蒙学教材多为综合性读物 ,以识字为主 ,同时进行品德教育 ,并包含各方面知识。最早的蒙学教材是字书《史籀篇》,是周宣王时用来教学童识字的。秦代的蒙学教材有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这三种教材都是以识字写字为主的 ,是对《史籀篇》的发展。汉代 ,闾里书师将上述三种教材编为一集 ,取名《仓颉篇》;司马相如作《凡将篇》;史游作《急就篇》;李长作《元尚篇》;杨雄续写《仓颉》,取名《训纂篇》;贾鲂作《滂喜篇》;蔡邕作《劝学篇》等。其中 ,以《急就篇》流传最广 ,影响最大。魏晋南北朝时期 ,有多种蒙学教材出现 ,如:束皙作《发蒙记》,顾恺之作《启蒙记》,周兴嗣作《千字文》,此外 ,还有《杂字指》、《俗语难字》、《杂字要》等 ,这些杂字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其中 ,流传最久远而广泛者首推《千字文》。唐代的蒙学教材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前编写 ,当时仍在使用的 ,如《急就篇》、《开蒙要训》、《千字文》等;另一类是当时新编写的:有抄写名言谚语 ,向学童进行识字教育和封建教育 的 ,以《太公家训》为代表;有将典故编成韵语 ,供学童识字和学习历史知识的《兔园策》和《蒙求》;有供学童讽诵的当代诗歌选本《文场秀句》;有供学童临时查阅的字书和常识问答 ,以《杂抄》和《俗务要名林》为代表;还有专供蒙童用的习字教材 ,其特点是:所有的字都是笔画少的常用字 ,编成语句 ,好记易写。 第二阶段 ,宋至清中叶。这一时期 ,蒙学教材由综合性读物向分类专写的方向发展 ,在以识字为主的基础上 ,注意伦理道德教育。蒙学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生活日用常识知识 ,识字教材更加适合汉字的特点 ,多数蒙学教材采用韵语体裁和对偶句式 ,内容上更加注意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简述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1、教育终身化 2、教育社会化 3、教育生产化 4、教育民主化 5、教育国际化 6、教育现代化 7、教育多元化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观念包含了哪些内容?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它强调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新理念教育下新的教师观与新的学生观 新的教师观: 1、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建立一个健康、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自主、合作、探究”是课堂的主题

2、教师行为的转变:教师注重的应是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过程的探究,而不是要求学习对知识的死记硬背 3、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主要体现三阶段:问题与情境、活动与探索、整理与反思 新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4、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试论当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课程政策的发展趋势:为了应对变化中的技术、政治、经济、国际内外环境等方面的挑战,大多数国家的课程政策都强调社会协同、经济振兴和个人发展方面的目标;开发既确保核心内容的学习,又为选修学科提供更多机会的课程框架;确认了整体主义的课程取向,强调心智、情感、心理和精神向度的平衡,也强调了儿童中心的、活动本位的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促进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并鼓励自我导向学习;课程开发征求多方意见,对课程实施问题的决策制定倾向于下移到地方和学校一级。 2、课程结构的发展趋势:课程结构从内容本位转向内容本位与能力本位的多样化结合;调整课程结构,吸纳新出现的课程领域;小学和初中阶段诸学科的连续性日益增加。 3、课程实施的发展趋势: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正在被“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所超越;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职业发展是其职业生涯的有机组成成分;在课程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手打版)山东师范大学必过(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 1、什么是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一词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罗伯特·格拉瑟发表的《心理学与教育技术》一文。 教育技术ACET’94定义: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ACET’94在2005年发布教育技术的新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出版了西尔斯与里奇的专著《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书中给出了教育技术的定义和教育技术的领域研究。 94: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畸形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05: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ACET’94和ACET’05的不同?(何克拉定义) (1)“Instructionl Technology”的名称被“Educational Technology”的名称所取代;(2)“理论与实践”这两个研究领域被更改为“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3)“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这两个研究对象被变换为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4)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五个研究范畴被缩减为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并有合适的技术的过程和资源的“创造、使用、管理”三个范畴。 2、教育技术的内涵 (1)理论和实践并重(2)学习过程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3)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 3、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 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 4、教育技术,教学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的概念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具有应用科学的属性,目的都是要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实现教学的优化,但是从涵盖面来看,教育技术的范畴要比教学技术,电化教育等广泛得多。1993,正是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4、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功能是优化教育教学,使教学工作力求做到高效能、低消耗,以较小的代价得到较大的收获。 优化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最大效果;二是最少时间。 5、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1)提高教育质量(2)提高教学效率(3)扩大教育规模(4)促进教育改革 6、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具有以下显著作用: (1)促进实现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2)引发了传统文化教育基础的变革(3)促进和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4)改善课堂学习,提升学生信息素质。 6、学习者如何借助信息技术的认知功能改善和发展自身的认知方式? (1)利用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创设和展示有意义的意境。(2)利用大容量存储技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利用图形化交互界面技术提供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3)利用超链接技术构造教学信息内容结构,使之符合人类联想的思维特点。(4)利用各种工具、平台,让学生创作电子作品。(5)利用虚拟现实构建虚拟学习环境。(6)利用网络传输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协作学习。 6、国外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视觉教育发展阶段(20ct初~30年代)(2)从视听教育到视听传播阶段(20ct30~50年代)戴尔,经验之塔(3)计算机辅助教育阶段(20ct50~90年代)(4)教育技术迅速发展阶段(20ct90年代至今) 7、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发展目标价值指向 (1)做学生的向导,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2)做乐于协作的研究者(3)做课程的开发者(4)做资源的设计组织者(5)做终身的学习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