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教学实录)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教学实录)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教学实录)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教学实录)

( 数学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教学

实录)

Mathematics is a tool subject, it i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other subjects, and it is also a subject that improves people's judgment,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教学实录)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的意义,掌握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余数概念及掌握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的试商.

教具和学具

实物图及投影片,11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用竖式计算(两人板演)

8÷4= 36÷9=

订正时,由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2.卡片口算(与板演同时进行)

()里最大能填几?

3×()<22 4×()<37

()×2<11 ()×5<38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大家学会了除法竖式的写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同学们看一看,今天学的笔算除法与以前有什么不同.1.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第一幅图.

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把6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

学生动手操作.用6个圆片代替梨,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再把横式和竖式写在练习本上,并指名板演.

订正时,提问:

①在被除数下面写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6个梨)

②在横线下面为什么写0?(表示分完了,没有剩余)

(2)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如果有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里,怎样分?分分看.学生动手操作,用圆片代替梨.(教师行间指导)

提问:

①出现了什么情况?(每盘放2个,还剩1个)

②剩下的1个梨,还能再继续分吗?(剩下的1个梨,不能再分)教师说明: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里,分的结果是“每盘2个,还剩1个”.怎样列式计算呢?(7÷3=)

怎样写竖式呢?被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放几个?那么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

板书)

教师着重提问:有3盘,每盘放2个,实际分掉几个梨?(6个)那么被除数7下面应该写几?(6)7个梨,分掉6个梨,有没有剩余?(有剩余,剩1个梨)

教师说明:7个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所以在横线下面写“1”.剩下的这1个,我们就叫它“余数”.(板书余数)怎样在横式上写计算结果呢?每盘放2个梨就是商2,先写2.还余1个,就是余数为1.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先写“......”,再写“1”.即7÷3=2 (1)

读作:“商2余1”.学生齐读一遍.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例1的两道题.

提问:这两道题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每盘都放2个.不同:第1小题正好分完,第2小题还剩1个,不能正好分完)

教师说明:像第2小题这种除法,没有分完,还有余数,叫做.(板书课题)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心得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心得 华而不实,光注重热闹的课堂,这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讲求实在、讲求有效。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学生既能学到并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又能达到教学目的,这才是我们追求的课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怎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就更为重要。好说好动,精力分散是一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比如:现有的课件,教学参考以及任教过的老师的等,尽可能的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以此来达到有效。 我记得印象很深的是教学“10的认识”,其实学生都认识10 ,可我们书本上还是有这个知识点,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饶有兴趣地听课从而使得我能很好地开展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开头:我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我自己配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 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我操作,这时我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效果出奇的好。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谈有效。 记得在教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 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 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学的时候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习题汇总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班级姓名 一、先圈一圈,再填空。 13块,平均分成4份,每份()块,还剩()块。 13÷4=□(块)……□(块) 二、看图填算式。 三、用线连一连。 18÷431÷736÷649÷9 四、用竖式计算。 23÷3= 50÷6= 67÷9= 45÷7=56÷8=34÷5= 46÷5=63÷8=38÷9=

五、填( )。 1. ÷= (6) 2.÷9=……除数最小是( )余数最大是( )六、÷ =4……3———————— ——————————————七、解决问题。 1. 2.40个 3.25 把这些书分给3个小朋友,平均每个本小朋友分到多少本,还剩几本? 你能写出哪些不同算式? 20元钱,可以买几本笔记本, 每箱装6只,可以装几箱, 包装箱 3元

5月3日数学练习班级姓名 1. 填空。 (1)()×8=56 ()÷7=7 36÷5=()……()3×()=24 81÷()=9 40÷9=()……() 61÷()=8……525÷5=45÷() (2)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要()除数。 一个数除以4,商是9,余数可能是()。 3.判断题 ①9×()<68,括号里最大填8。() ②28÷5=5……3 。() ③33÷7=4……5 。() ④如果△÷6= ○……□,那么□最大应是7。( ) ⑤( ) ÷8=4……3,()里应填35。() 4.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6÷7=60÷7=70÷9=67 ÷ 9 = 35÷8=52÷9=46÷6=38 ÷ 6 = 5.列式计算。 (1)把34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还余几? (2)73除以8,商是几余几? 6 .解决问题。(每题要写出横式竖式,注意商和余数要写单位名称,答要写完整。)(1)姐姐买来一束花,有21枝,每6枝插入一个花瓶里,可插几瓶?还剩几枝?(2)妈妈买了23米花布,每4米做一个窗帘,最多可做几个窗帘?还剩几米?(3)34位同学玩“激流勇进”,每条船上可坐4人,可以坐满几条船?还剩几个?(4)小明买来13个苹果,平均分给奶奶、爸爸、妈妈,余下的给自己,小明自 己还有多少个苹果?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一) 求出下列算式中的除数。 45÷()=7......3 32÷()=5 (2) 19÷()=8......3 26÷()=3 (5) 22÷()=4......2 51÷()=6 (3) 37÷()=9 (1) 求出下列算式中的被除数。 ()÷6=3......2 ()÷4=7 (3) ()÷7=3...... 4 ()÷6=7 (5) ()÷6=4......5 ()÷5=9 (1) ()÷5=6......3 ()÷8=9 (6) 三、列式计算。 1、被除数是57,除数是7,商和余数各是多少? 2、已知除数是5,商是4,余数是2,被除数是多少? 3 、被除数是41,商是5,除数和余数各是多少? 4、被除数是23,商是5,余数是3,除数是多少? 四、租船的问题 1、38名同学乘车去博物馆,已知每辆汽车最多可以乘7人,他们至少需要几辆汽车? 2、27名同学去公园划船,已知每条船可以坐5人,他们至少需要多少条船? 3、老师和43名同学乘车去展览馆,已知每辆汽车可以坐8人,他们至少需要几辆汽车? 4、老师带22名同学去公园划船,已知每条大船可以坐6人(每小时6元),每条小船可以坐4人(每小时5元)。 ①、租那种船更划算? ②、计划玩2个小时,带50元够吗? 五、用竖式计算 58÷6= 34÷4= 15÷7= 56÷6=

26÷6= 57÷8= 49÷5= 37÷8=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二) 一、填空 1、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 2、20以内能被3整除的数有: 3、6、()、()、()、() 二、文字题 1、一个数除以5商是9余数是2,这个数是多少? 2、把77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多少?还余多少? 3、从58里面减去3与8的积,得到的差再被4除,商是多少?余多少? 四、直接写出得数。 7×8= 34÷7= 74÷9= 48÷6= 23÷3=17÷6= 58÷6= 39÷6= 54÷9=19÷2= 24÷5=63÷7= 82÷9= 77÷8= 54÷9= 36÷7= 五、填空。 1、()×8=56 ()÷7=7 36÷5=()……() 3×()=24 81÷()=9 25÷5=45÷() 40÷9=()……() 61÷()=8 (5) 2、在除法中,余数应比除数()。一个数除以4,商是9,余数可能是()。 3、当除数是8,余数最大是(),最小是()。 4、一个数除以5,商是7,余数最大,这个数是()。 5、一个数除以8,商是7,余数最小,这个数是()。 六、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6÷7=60÷7= 70÷9=35÷8= 52÷9=46÷6= 七、列式计算。 1、把34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还余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教师调查问卷 1.您认为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A 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的现成知识 B 培养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 2. 你在教学中是否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效果如何?() A 积极改变,效果很好 B 积极改变,效果一般 C 积极改变,没有效果 D 没有改变 3. 教学中你是否充分实现了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 A 实现得很好 B 一般 C 不好 4.教学前你常做的教学准备是() A.凭经验备课B 照抄相关教学设计备课C.阅读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和背景材料,根据学生实际有创意地备课 5.你进行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怎样确定?() A.根据教材B.凭直觉C.根据整个小学阶段目标分析D.按常规E.其它: 6. 教学中,你常采用的教学手段是() A.常使用投影仪、录像机、语音设备、教学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B.使用教学挂图或其他教具C。一支粉笔、一张嘴 7. 你在教学中遇到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而影响教学进度的尴尬吗?你是怎样处理的( ) A 经常遇到,以学生为重 B 经常遇到,以进度为重 C 偶尔遇到,以学生为重 D 偶尔遇到,以进度为重 E 没有遇到过 8. 在教学中,你是否结合教材组织数学实践活动?() A 经常组织 B 时间紧,偶尔组织 C 没有组织 9. 进行教学活动时,学生对你的课不感兴趣了,你是怎样做的?() A 继续讲自己的 B 及时反思调整 C 很烦躁,情绪低落 D 其他 10. 你怎样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A 让学生自由地学 B 随时巡视,随时指导 C 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学习有障碍时给予指导 D 其他 11. 学生之间在交流讨论时,你的行为经常是()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在小学数学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填鸭式”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活跃。然而,我们不难看出,华丽的“外衣”、热闹的“学习活动”掩饰不了形似神离的痕迹,放任而浮躁,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创造宽松、和谐且便于学生思考、乐于探究的优质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更是关键。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呢? 一、准确解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十分紧密。教师解读教材要做到“瞻前顾后”,既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也应关注相关知识的后续学习任务及要求。同时,解读教材要做到“入木三分”,如果没有对教材的深入解读,也就不可能有对教材的正确解读、准确把握,留下的只是对教材的“背离”和“误读”。因此,唯有以审慎的态度解读教材,并从教材“出发”,对其进行合理的加工、重组、改造,才能真正做到超越教材,实现科学、有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比如,教学三年级初步认识平均数“比一比”时,学生在操作中通过“移多补少”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后,依托“平均分”的基础,借鉴“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的经验,学生不难想到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来直接求平均数。接着拓展情景,深化对平均数本质的理解,设计以下教学环节,结合统计图观察,虚线表示的平均数6和最多的比怎样?和最少的比呢?使学生明白平均数一定会在最多与最少之间,接着让学生观察:比平均数6个多的有谁?比平均数6少的有谁?从中你有什么发现?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多的和与少的和肯定一样多,要不就拉不平。紧接着,教师抛出问题,如果佳佳投中的不是9个,而是5个,那平均数会怎样?如果佳佳投中的比9个还要多,是13个,那平均数又是多少呢?这样三次拓展情景,使学生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介于原始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数据中每一个数与平均数之差的总和为0及平均数易受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的影响等特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丰富了这一统计量意义的构建,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对学生而言,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教学,平均数的概念变得丰富、饱满而灵动。当然,创造性使用教材要建立在对教材的整体知识体系的把握上,并充分了解学生,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只有恰当地、科学地、灵活地处理教材,真正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无法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要在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情境的情节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识别,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涉境体味,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

《有余数的除法》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先圈一圈,再填空。(17分) 1. 11棵 ,每2棵一份,分成了( )份,还剩( )棵。 11÷2=□(份)…… □(棵) 2. 13块 ,平均分成4份,每份( )块,还剩( )块。 13÷4=□(块)……□(块) 3. 14只小鸭,每( )只一份,有( )份,还剩( )只。 14÷□=□(份)……□(只) 14只小鸭,平均分成( )份,每份有( )只,还剩( )只。 14÷□=□(只)…… □(只) 二、看图填算式。(8分) 三、用线连一连。(8分) 18÷4 31÷7 36÷6 49÷9 四、用竖式计算。(24分) 23÷3= 50÷6= 67÷9= 45÷7= 56÷8= 34÷5= 五、想一想,填一填。(4分)

÷ = ……6 2.÷9=…… 除数最小是( ) 余数最大是( ) 六、(9分) =4 (3) ————————————————————————— 七、解决问题。( 30分) 1. (元) 2. ÷ 3.把这些书分给3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分到多少本,还剩 几本? ÷=() 4. ÷)……)最多能安装成辆车。 5. 小红有15元钱,如果只买小盒牛奶,可以大盒小盒 本

买多少盒?如果只买大盒牛奶,最多可以买 多少盒? 只买小盒: ÷ ) 只买小盒牛奶,最多可以买 盒。 只买大盒: ÷ ) 只买大盒牛奶,最多可以买 盒。 《有余数的除法》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先圈一圈,再填空。(20分) 1. 5,1;5,1 2. 3,1;3,1 3. 4,3,3;4,3,3(答案不唯一) 二、看图填算式。 3,2;5,2 三、用线连一连。 略、 四、用竖式计算。 7......2,8......2,7......4,6......3,7,6 (4) 五、想一想,填一填。 1. 7,8 六、 每盒7元 每盒3元 1000g 200g

20xx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20xx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正式版

20xx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的调研报 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我县的各科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年来,我们教研室小数组通过听课、看教案等形式,基本了解了新课程改革实施五年来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看到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的可喜变化,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可喜变化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

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听课,我们看到80%的课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是有效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思考、交流、说明等数学思考过程,学生能在各种活动情境中有效地学习。 如案例1:二年级“ 可能性” 本课教者从学生喜爱的、熟悉的抛硬币游戏开始使学生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 要提升学生素质,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升多种水平和养成一定思想观点的主渠道,所以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成绩。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无论课改到哪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怎样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则是新课改后长期实践、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所谓"有效",不是看教师是否教得认真或是否讲完课时教学内容,而是看课堂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看学生有没有真正学懂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数学课堂更需要真实的、富有实效的学习活动,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呢?我将使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阐述以下几个观点。 一、注重学生发展的策略 陶行知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也好,在研究中也好,首先应该注重什么?每个教师都会知道:一是“学生”,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三个方面的核心是注重学生,促动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具体又要注重学生的那些方面呢?即: 1、注重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是支持他们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学习的积极情感与态度的表露。当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时,他们才会积极地投人数学学习活动,探究数学内容的真谛,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主要来自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的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也能在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之后产生。例如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课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如将所学知识用于买东西算帐,算家里的电费等,使他们体会到,每学一节数学课,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就增大了一点。 2、注重学生的生活中的“数学思考”。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与形的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数学教材已经从文本上实现了生活化,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对教材实行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练习(打印版)

22÷3= 14÷3= 7÷2= 9÷2= 19÷3=20÷3= 20÷3= 29÷5= 37÷5= 36÷5= 14÷4= 18÷4= 12÷5=16÷5= 9÷5= 10÷3= 12÷5= 14÷3=16÷3= 3÷2= 20÷6=24÷7=28÷6=32÷6=15÷6= 32÷9= 4÷3=6÷4= 8÷3= 14÷3= 22÷3= 22÷3=22÷5=32÷5=32÷5=4÷3= 8÷3=12÷5=16÷3=9÷2= 10÷6= 12÷7=14÷8= 16÷8=13÷3=21÷4= 22÷4= 2 5÷4=34÷4=17÷5= 16÷3= 27÷2= 36÷5= 45÷7= 36÷7= 17÷5=10÷7= 12÷7= 12÷7= 18÷7= 22÷7=34÷7=6÷4= 8÷5=54÷7= 15÷6= 18÷4= 21÷8= 24÷9= 12÷8= 56÷9= 12÷5= 18÷5= 24÷5= 49÷5=26÷6=12÷5= 17÷5= 26÷5=35÷6=35÷6=42÷5=49÷5=56÷5=10÷7=9÷5= 18÷5= 27÷5= 36÷5= 14÷5= 30÷7= 36÷7=42÷5= 48÷7=20÷7= 7÷5=14÷5= 21÷5= 28÷5= 28÷5=

1) 29÷6= 2) 31÷4= 3) 18÷6= 4) 18÷6= 5) 11÷5= 6) 32÷6= 7) 11÷7= 8) 2÷2= 9) 23÷6= 10) 24÷5= 11) 38÷6= 12) 36÷6= 13) 77÷8= 14) 14÷6= 15) 62÷7= 16) 10÷2= 17) 50÷7= 18) 50÷8= 19) 57÷9= 20) 11÷3= 21) 45÷8= 22) 52÷6= 23) 30÷6= 24) 2÷2= 25) 24÷6= 26) 58÷8= 27) 31÷9= 28) 24÷4= 29) 2÷1= 30) 52÷9= 31) 15÷4= 32) 43÷5= 33) 36÷6= 34) 3÷1= 35) 15÷2= 36) 24÷4= 37) 6÷1= 38) 18÷9= 39) 5÷1= 40) 23÷5= 41) 13÷3= 42) 6÷1= 43) 7÷2= 44) 22÷7= 45) 6÷2= 46) 12÷2= 47) 9÷4= 48) 8÷5= 49) 4÷3= 50) 4÷1= 51) 12÷2= 52) 66÷7= 53) 46÷5= 54) 6÷3= 55) 34÷4= 56) 64÷8= 57) 23÷3= 58) 26÷4= 59) 35÷5= 60) 36÷6= 61) 31÷5= 62) 28÷3= 63) 22÷4= 64) 36÷9= 65) 29÷6= 66) 31÷4= 67) 18÷6= 68) 18÷6= 69) 11÷5= 70) 32÷6= 71) 11÷7= 72) 2÷2= 73) 6÷6= 74) 24÷5= 75) 38÷6= 76) 36÷6= 77) 77÷8= 78) 14÷6= 79) 62÷7= 80) 10÷2= 81) 50÷7= 82) 50÷8= 83) 57÷9= 84) 11÷3= 85) 45÷8= 86) 52÷6= 87) 30÷6= 88) 2÷2= 89) 24÷6= 90) 58÷8= 91) 31÷9= 92) 24÷4= 93) 2÷1= 94) 52÷9= 95) 6÷6= 96) 30÷4= 97) 57÷9= 98) 18÷6= 99) 6÷1= 100) 18÷3=

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

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 :09-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的可喜变化,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可喜变化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听课,我们看到80%的课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是有效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思考、交流、说明等数学思考过程,学生能在各种活动情境中有效地学习。 如案例1:二年级可能性 本课教者从学生喜爱的、熟悉的抛硬币游戏开始使学生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学生在观察、抛掷、猜测等活动中,初步体会到了硬币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然后小组内玩摸球游戏,再一次经历活动过程,感受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很快

理解了不可能发生、一定发生等现象。达到了预期目标,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 又如案例2:六年级圆的周长 测量圆的周长时,教师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你用这种方法,他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有的说:我是用滚条的办法测出的。有的说:我认为用滚动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无法滚动的圆,我想还是用绳测的办法好。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提出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实验(一细绳的一端系着一个纽扣,手拿细绳的另一端,绕动细绳,纽扣在空中划出一个圆)。象这个圆你能用绳测、滚动的办法量出它的周长吗?这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 接着老师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提问: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龚富 (贵州省威宁县羊街镇兴隆厂小学553100) 小学数学教师要上好一堂数学课是很不容易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的重要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情感体验,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必须坚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首先是由于教学的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教师素质不同所决定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条件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势必不同。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其次是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所决定的。心理学证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如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就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是由各种教学方法的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各个教学方法有各自的适应性,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如观察法有利于敏锐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讨论法有利于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博采众长,综合地运用教学方法。 一.阅读数学教材 学习数学只需要多做习题,认真听讲和多“加餐”,就会提高学习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至于数学教材则可读可不读。其实大谬不然。众所周知,数学中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叙述及例题的解答或证明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况且数学中的符号、图表、算式、例题的解答都以其形式优美、内容丰富、表达准确而简明见长,数学教材在表述上科学而通俗、生动而有趣,因而大有可读之处,大有阅读之必要。 从学习的角度上讲,阅读材料,特别是阅读已解答好的例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数学解题格式等都有好处。学习数学,目的是为了掌握数学,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情思考。有些学生虽然懂得解题方法,心里明白却又说不清楚。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比较课本上的规范形式与自己的解答,从中找出异同,发现纰漏,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标准的格式,养成严谨而深刻地进行数学思维的习惯。同时,阅读

(完整版)二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练习题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一、填空题: 1.除法算式13÷2=6……1中13是(),2是(),6是(),1是()。 2.在□÷7中,如果有余数,余数最大是(),最小是()。 3.49里面最多有()个9,余数是()。 4.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比()小。 5.在一个余数是8的除法算式中,除数最小是()。 6.40里面最多有()个9。 7.□里最大能填几? □×4<37 8×□<70 54>8×□ □×6<39 9×□<65 48>5×□ 8.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 9.□÷8=5……△,当△最大时,□应该是()。 10.19根小棒可以摆()个正方形,还剩()根。 11.一个数除以9,如果有余数,余数可能是( ),其中最大的余数是( ),最小的余数是( )。 12.一个除法算式中,如果余数是5,除数可能是()。 13.()÷6=7、、、、、、3 ()÷7=9、、、、、、2 ()÷4=8、、、、、、3 ()÷9=5、、、、、8 14.用21根长度相等的小棒,可以摆出()个正方形,还剩()根。 15.两个数相除,余数是6,除数最小是()。 16.35个小朋友坐船,每条船坐8人,至少要()条船。 17.○□□△○□□△○□□△……第25个图形是()。 18.○▲□○▲□○▲□○……第23个图形是()。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面画“○”,错的画“●”) 1.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不能比除数大。() 2.49除以8,商5余9。() 3.48÷7和60÷9的商相同,余数也相同。() 4.妈妈将一些糖果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到9块,还剩9块。()

5.一只35元的玩具熊可以换7辆8元的小汽车。() 6.在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除数是7,商是8,余数最大是 7.() 7.39÷5 = 8······1 () 三、列式计算: 1.被除数是57,除数是7,商几余几? 2.39里面有几个6,还余几? 3.除数是9,被除数是62,商是几?余数是几? 四、开放题: ()÷9=8……() 要使余数最小,被除数是()。算式: 要使余数最大,被除数是()。算式: 五、找规律 1.2、4、()、8、()、()、14、16 2.1、5、9、13、()、()、25 3.1、4、7、()、()、16、() 4.用 36米长的绳子,做8条彩带,每条长()米。剩()米。 六、用数学: 1.曾老师在布置教室,把36条彩带挂在教室,每几条一组?可供选择的方案如下所示: (1)每3条一组(2)每4条一组(3)每5条一组(4)每6条一组(5)每7条一组(6)每8条一组(7)每9条一组 正好分完的方案:_______还有剩余的方案:________ 你还知道的正好分完方案有:_______。 2.食堂买来40袋面粉。如果每天吃6袋,可以吃几天?还剩几袋?如果每天吃7袋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最新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我县的各科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年来,我们教研室小数组通过听课、看教案等形式,基本了解了新课程改革实施五年来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看到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的可喜变化,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可喜变化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听课,我们看到80%的课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是有效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思考、交流、说明等数学思考过程,学生能在各种活动情境中有效地学习。

如案例1:二年级“ 可能性” 本课教者从学生喜爱的、熟悉的抛硬币游戏开始使学生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学生在观察、抛掷、猜测等活动中,初步体会到了硬币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然后小组内玩摸球游戏,再一次经历活动过程,感受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很快理解了“不可能发生”、“一定发生”等现象。达到了预期目标,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 又如案例2:六年级“圆的周长” 测量圆的周长时,教师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你用这种方法,他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有的说:“我是用滚条的办法测出的。”有的说:“我认为用滚动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无法滚动的圆,我想还是用绳测的办法好。”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提出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实验(一细绳的一端系着一个纽扣,手拿细绳的另一端,绕动细绳,纽扣在空中划出一个圆)。“象这个圆你能用绳测、滚动的办法量出它的周长吗?这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

关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关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摘要】:构建有效课堂,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小学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目标导学——自主探究——点拨升华——变式训练——应用创新。【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节40分钟的课如何实现高效,有效呢?这当然离不开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与把握,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谁重谁轻?我认为要偏重于能力与情感。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可是为什么很多教师侧重于传授知识而放弃培养学生的能力呢?因为40分钟内教师可以讲授很多内容,教师很容易把握这节课的进度,完成自己拟定的教学计划,这看上去是“高效”的。如果这节课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呢,可能进度就要慢了许多,可能还要出些岔子,一些自己意料不到的问题,课堂上有点乱,担心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这看上去是“低效”的。我们宁愿牺牲点进度,我们宁愿浪费点时间,我们还是应当让学生自主地学,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完善他们的学习方法,这是他们终生受益的。夸美纽斯提出了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求知的欲望是人的天然倾向,是人的自然本性。因此,在传授知识之前,父母、教师、学校和国家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自觉自愿地学习。比如,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揄扬学问与具有学问的人们,或是许给他们美丽的书本和衣服”(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103页),鼓励他们去用功;教师可用温和的、循循善诱的语言,仁慈的感情去吸引学生,用时时表扬用功的学生的方法,去激发他们向往学习;学校则应当用光亮清洁的课室,饰以伟人照片、历史图表以及图画的墙壁,可供游戏和散步的空地,赏心悦目的花园等快意、幽美的环境,去激励孩子们爱好知识的心思。培养学生热爱知识,积极进取的良好情感态度,是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必须具备的。它应当融入我们的课堂,存在于教师对学生点点滴滴的鼓励、赞许、欣赏。 基于以上的观点,我认为构建有效课堂,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载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副产品,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目标导学——自主探究——点拨升华——变式训练——应用创新。 一、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的目的就是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做好目标导学也并非易事。首先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去全伪存真。有的教师的目标导学设计得华丽,情景创设很生动,但过于追求形式的完美,反而使真正的问题不突出,学生被导向了其他的方向,不明白这节课是要做什么。其次是简明扼要,直奔主题,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有的教师导入新课就用去了10分钟,显然这节课的效率不会高。最重要的是目标导学的问题要设计得精妙,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矛盾和冲突,急于解决这一问题,又正好是这节课探究的问题。比如在教小数的认识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下图是王叔叔车上的汽油表,通过观察你知道王叔叔车上的油箱里还有多少升汽油吗?学生可能会说4升多,比5升少,用什么数能较准确地表达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天性是好奇的,他们一定会想很多办法,他们说不定有奇思妙想。总之目标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

四、租船的问题 知识点5: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租船这样的问题,解答这类问题时要用 “商加1”的方法来解决。 通常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进一法” 。 1、38名同学乘车去博物馆,已知每辆汽车最多可以乘7 人,他们至少需要几辆 汽车? 2、27名同学去公园划船,已知每条船可以坐 5 人,他们至少需要多少条船? 3、老师和43名同学乘车去展览馆,已知每辆汽车可以坐8 人,他们至少需要几 辆汽车? 4、老师带22 名同学去公园划船,已知每条大船可以坐 6 人(每小时 6 元),每 条小船可以坐4人(每小时 5 元)。 ①、租那种船更划算? ② 、计划玩 2 个小时,带50 元够吗? 2、已知除数是5,商是4,余数是2,被除数是多少? 3 、被除数是41 ,商是5,除数和余数各是多少?4、被除数是23,商是5,余数是3,除数是多少?五、用竖式计算 58÷ 6= 34÷4= 15÷7= 56÷6=

26 ÷ 6= 57÷ 8= 49 ÷ 5= 37 ÷ 8=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二) 一、填空 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 ( ) + () 2、20以内能被3整除的数有: 3、6、()、()、( () 二、文字题 一个数除以5商是9余数是2,这个数是多少? 2、把77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多少?还余多少? 3、从58里面减去3与8的积,得到的差再被4除,商是多少? 多少? 四、直接写出得数。 7X8= 34 ÷7 =74 -÷ 9=48 ÷ 6 = 23÷3=17÷6 =58 -÷ 6=39 ÷6= 54÷9=19÷2 =24 ÷5=63÷7 = 82÷ 9= 77 ÷8= 54 ÷ 9= 36 ÷ 7= 五、填空。

2018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8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我县的各科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年来,我们教研室小数组通过听课、看教案等形式,基本了解了新课程改革实施五年来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看到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的可喜变化,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可喜变化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听课,我们看到80%的课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是有效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思考、交流、说明等数学思考过程,学生能在各种活动情境中有效地学习。 如案例1:二年级“可能性”

本课教者从学生喜爱的、熟悉的抛硬币游戏开始使学生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学生在观察、抛掷、猜测等活动中,初步体会到了硬币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然后小组内玩摸球游戏,再一次经历活动过程,感受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很快理解了“不可能发生”、“一定发生”等现象。达到了预期目标,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 又如案例2:六年级“圆的周长” 测量圆的周长时,教师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你用这种方法,他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有的说:“我是用滚条的办法测出的。”有的说:“我认为用滚动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无法滚动的圆,我想还是用绳测的办法好。”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提出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实验(一细绳的一端系着一个纽扣,手拿细绳的另一端,绕动细绳,纽扣在空中划出一个圆)。“象这个圆你能用绳测、滚动的办法量出它的周长吗?这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在课堂教学评价上曾经片面的把甜言当作鼓励,把蜜语当作呵护,使数学课堂评价失去了实效性,学生或变得麻木,或变得贪婪,种种负面效应不能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究竟需要怎样的评价?什么样的评价语言才是最有效的呢?因此我们在半月谈中开展了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专题研讨,通过问题的征集、课堂对照、论坛跟帖等过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结合大家的观点与网上资源,我们搞了这次“集成性讲座”,所谓“集成”就是指集中了大家的经验、汇聚了大家的智慧,由我进行综合整理的一个汇报性质的讲座,在组织材料的过程中,可能存有个人的感受与理解,如有不 当之处,还请各位聊友批评指正。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也就是通过课堂上的交流与对话,能促进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对问题的思考以及对数学的认识等,能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能指导学生思考、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评价语言就是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因此我们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之前,首先要明 确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评价的目的: 根据新课程的诠释,“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学习成果的甄别与选拔,也不是单一的判断是与非,它应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给予的倾向性意见。教师的评价倾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到即时的调节作用。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不论是一个词语还是一个眼神,都会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所以我们的定位就是:判断与诊断同步、激励与促进并行,明理与导向共存,让学生通过课堂评价实现思维上的碰撞,情感上的沟通,学识上的提升,从而让课堂教学因评价而美丽! 那么在课堂评价中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呢?我想我们要实现这样四个转变: 评价原则: 1、评价主体从双边到多边的转变。 在当前教育理念下,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参与,从双边对话式到多边互动式,不仅是由老师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评价学生,不仅是一对一的进行评价,还可以是小组内外的群体评价,不仅是真实的人物来评价,还可以是虚拟的学习伙伴来评价,例如:在某教师组织练习的过程中,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在学生做题闯关后屏幕上出现:祝贺你过关!的字样与喜欢的卡通形象等。另一方面,我们还当关注评价的客体,也不应该仅仅停留与行为主体进行评价,还应关注群众性的即时评价,比如倾听者、协作者等。 2、评价形式从单一到多样的转变。 评价的形式不要局限与语言上的呈现,还可以通过你的眼神、动作、手势、微笑等体态语言达到评价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引进第三者评价,比如学习伙伴的语言提示,比如电脑课件的动画效果,比如卡片评价、课堂表现记录卡等。 3、评价语言从笼统到具体的转变。 语言是实现课堂教学评价最直接的工具,也是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最佳方法,因此我们给学生的评价必须是真实的、真诚的、真心的、具体的,不能讲套话、空话、假话、大话,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夸大学生的成绩,说好话不等于绝对的鼓励,我们应当学会直面学生出现的错误,适度的评价学生的表现,不要一味的“你真好!”“你真棒”“你真行”要让评价语言具有生命的色彩,好——好在哪?棒——怎么棒?一定要具体,既要对

二年级下册口算有余数除法

二下有余数除法口算练习(一)时间 姓名 8= 43÷73÷8= 65÷8= 73÷9= 7= 41÷55÷6= 26÷4= 46÷5= 8= 15÷6= 38÷9= 53÷48÷7= 3= 17÷44÷6= 67÷8= 33÷8= 7= 26÷48÷5= 35÷4= 33÷4= 9= 37÷26÷5= 66÷9= 50÷9= 6= 6= 35÷37÷26÷7= 61÷8= 7= 31÷7= 35÷8= 79÷8= 25÷8= 25÷9= 9= 80÷6 47÷80÷9= 8= 31÷8= 73÷53÷8= 45÷5= 7= 47÷7= 46÷6= 60÷60÷6= 37÷29÷6= 7= 76÷9= 38÷8= 9= 70÷26÷35÷4= 5= 63÷6= 39÷6= 67÷8= 33÷4= 25÷7= 5= 38÷5= 28÷52÷9= 39÷8= 7= 46÷6= 33÷46÷7= 31÷7= 79÷8= 58÷6= 8= 33÷54÷9= 9= 69÷8= 62÷37÷8= 83÷6= 55÷6= 5= 8= 70÷34÷27÷8= 71÷75÷9= 7= 7= 22÷38÷9= 82÷65÷4= 33÷6= 9= 44÷6= 52÷8= 85÷9= 8= 79÷36÷8= 3= 23÷7= 48÷8= 76÷62÷7= 6= 8= 77÷38÷8= 53÷53÷6= 29÷7= 39÷7= 66÷5= 27÷25 / 1 二下有余数除法口算练习(二)时间 姓名 =13÷3÷6÷8= 2==32949÷4=3=54÷8=21÷58÷9= 19÷7= =29÷5=18÷37÷8= 16÷3 540÷6=414÷=26÷3= =17÷=27÷36÷7= 20÷43÷8= 3= 2 =36÷5=9÷30÷7= 18÷4= 2 14÷3=7= 42÷8= 12÷=12÷5 9=6319÷8= ÷8=48÷203=÷18÷7= 12÷7= 16÷3516÷==24÷9= 656÷=16÷3=45÷7=÷=64÷9 23÷=25÷6= 5=17 =÷=÷325 26÷5= 2=÷7 105 =÷20620÷7= 434÷=8=45÷9=32÷=÷4 =8÷3 323÷8= 12 27÷=÷247 23÷7= =÷5 5= =÷28 536÷=6 322÷==÷415 ÷3=8 =÷83 =÷22÷8= 254 =6÷=27÷÷7=3510 =÷95 ÷124= 21÷7=÷95 6÷15== =932÷322÷==8= 53÷7÷2 =8÷5= 34÷3÷4=14 =14÷5 8= 51÷=422÷=4÷6 21÷6==3÷10=5=3÷22 28÷=5÷3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