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半月谈2011年第3期半月评论——呵护亲情——苏北

半月谈2011年第3期半月评论——呵护亲情——苏北

半月谈2011年第3期半月评论——呵护亲情——苏北
半月谈2011年第3期半月评论——呵护亲情——苏北

半月谈2011年第3期半月评论——呵护亲情——苏北

呵护亲情——苏北

春节团聚,人伦亲情的话题不断升温,“摩托妈妈”思子心切千里单骑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网民。

道德进退,家庭伦理的建设渐成热点,“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评选,生动地诠释着人间至爱、草根亲情。

养老修法,传统孝道的规范引起社会轩然大波,人们热烈地争论起儿女常回家看看的法律条文和限制“啃老”的明文规定。

每一个家庭.同一个社会,如何去呵护亲情?这既是生活幸福的召唤,也是国家文明的标识。

家庭日常.是亲情凝聚的摇篮。

在社会的流动和人口的控制中,中国的家庭愈来愈小型化、原子化、空心化。一些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古老家园,在轰轰隆隆的推土机声响中,在风驰电掣的城市化进程中,也难逃被历史终结的命运。如何去坚守这历史变迁的基石.去凝聚这社会细胞的灵魂?

节日文化,是亲情滋润的雨露。

快节奏、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传统的节日文化经受着冲击。电视“春晚”的出现,曾经带给人们些许激动。但是,很快就引发了人们的怀疑、疲惫和失望,蜕变为商品和广告的狂欢盛宴.,如何去复原传统的节日活力,去唤醒我们的历史记忆?

社会生活,是亲情沐浴的阳光。

市场力量在催生经济奇迹的同时,也挑开了人际关系温情脉脉的面纱。尤其是弱势群体,在贫穷的窘迫中,亲情的向往和表达,甚至成了生活的奢侈和人生的重负。因为金钱,因为遗产,亲人之间可能反目成仇。肆意泛滥的物质欲望,侵蚀着传统深厚的亲情,腐败着人生原初的意义。如何使社会生活的阳光,穿透这重重物欲,带给亲情更多的温暖?

呵护亲情,我们还当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远的关切。

亲情的凝聚,源自家庭的濡染,也承接国家的关怀。

当春节来临,当亲情呼唤,我们如何将踏上归途的千千万万农民工顺利、平安地送回内陆、乡村那一个个温馨的家园?舒适,快捷,穿越梦幻时空的高速列车,帮人们省却了旅途的困顿和漫长的等待。但是,随着普通列车尤其是绿皮列车的纷纷淘汰,高铁票价让普通老百姓难以承受,农民工在春运选择回家的途径时,开始用脚投票,或徒步长途跋涉,或参加摩托大军,更多地改坐长途汽车挤上普通列车踏上归程。他们在心里很清楚:“有这买高铁车票的钱,够过年给家人添件新衣服了!”当高铁的时速越来越快、高铁的里程越来越长,我们如何去满足一年一度蔚为壮观的中国式大迁徙中普通民众的需求?

亲情的滋养,源自文化的涌流,也有赖经济的润泽。

社会“啃老”话题的兴起,背后是城市房价的连年高涨。在许多大学毕业生眼中,就业是难题,住房是更大的难题.,“房奴”是他们的自嘲,“蚁族”是别人的镜像,“胶囊公寓”是他们自谋生存的写照,“逃离北上广”是他们在理想与现实挤压中无奈的选择。许多新生代农民工也有相似的境遇。他们宁可在城市的流浪中寻找机会,也不愿回到乡村回到土地,重复父辈们那走不完循环往复的沉闷日月。这些大学生,农民工,要凭一己之力在城里安身立户,何其艰难!可贵的是,他们依然没有放弃,依然还要向着人生的太阳走去。除了执著自己的奋斗和坚持,除了冀望政府的保障和公平,只有求助于父母。尽管父母已经给了他们人生太多,尽管父母也未必都是富有。

贫穷永远不能湮灭亲情,但贫穷时时可能压抑甚至扭曲亲情。

亲情的生长,源自生活的环境,也热望制度的保障,,

中国特色的二元社会,制造了同样具有中国特色的留守问题。

亿万农民抛家舍业,只身闯进城市的大门。他们是坚韧的,像螺丝钉一样,把自己紧紧地拧进一条条日夜不停的流水线,默默地承受着就业的风险,抗争着资本的贪婪。他们是幸运的,凭借打工改变着自己的命运,把握着生活的希望。同时,因为亲情,他们又是心灵最沉重的社会一群。看一看他们身

后的留守老人:饱尝空巢中的孤独,病痛中的无助,抚养孙子孙女的艰辛;留守妇女:上有老下有小都需悉心照料,家务事田间事都当事事亲为,还有感情生活的平衡,社会关系的应对:留守孩子:远离双亲,缺少父母的关爱,尤其是家庭教育、心理辅导的断层和缺位,给孩子的知识学习、人格培养造成了一生都无法弥补的缺憾。留守问题的严重后果,就是乡村老人自杀现象、妇女离婚现象、孩子犯罪现象显著增多。这是中国打工农民家庭最难以承受的悲痛,也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最引人注目的疤痕。

如果说留守问题的积累是中国城市化、现代化必然承受的历史性阵痛和代价,那么,留守问题的缓解应该是推动当下中国求解民生、转型和改革三大社会课题的制度进步。

亲情,是人类社会最为朴素、本真、绵长的情感,也是我们当下最应珍惜、呵护、陶冶的情感。

呵护亲情,关爱家庭,就是呵护我们的心灵,就是关爱我们的社会。

半月谈半月评论:房价问题

半月谈半月评论:房价问题 令人担心的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北京、广东房地产销售明显过热,房价大幅攀升,大有代替上海、浙江带动新一轮房地产过热的苗头。 2、目前有三股强大的力量可能使正在进行的房地产调控夭折: 首先是金融机构有一股前新未有的投资冲动,多个数据可以反映这种冲动,即一季度房地产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大幅扩张,同比 增长48.5%,比2005年一季度快36.4个百分点,比2004年一季度 最热时期的增幅还快17.8个百分点。第二股力量是地方政府。多数 地方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经济增长速度不能放慢,也就是投资 不能慢,投资不能慢主要是房地产不能慢,因为房地产是地方财政 和多种城市经营动作的“摇钱树”。 第三股力量是投机资金的大量存在。现在许多人非常关注外汇储备和居民储蓄的快速增长,但增长最快的是游资(国内和国际), 这些游资现模非常大,而且与其他几股力量结合,将会对房地产等 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 3、2000年以来,商品房及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涨幅突破了两 位数,2004年分别为14.4%和15.2%.。东部地区房价涨幅最高,而 且有进一步上升趋势。全国部分大中城市房价上涨过快,比如上海、杭州,平均房价涨幅连续两三年超过15%以上。而且,房价上涨过 快现象呈现蔓延态势,由上海、浙江、江苏等东部沿涨地区向中、 西部地区扩展。与此同时,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带动了二手房交易 价格上涨。 目前房地产的需求不是较变为阶段性、结构性的需求过度扩张。2005年全国商品房住宅竣工面积仅占销售面积的73%,东部和部分中 心城市成为突出,上海销售面积已经连续四年大于竣工面积。有些 地方拆迁规模反弹所带来的被动性住房需求上升,也加剧了供求矛盾,进一步促进房价上升。有13个省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超过30%,其中6个地区超过50%,最高的达到115%。

2020年第13期半月谈评论:发展自信,也是一种力量

2020年第13期半月谈评论:发展自信,也是一种力 量 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本是当下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 特征。不过,随着下行压力的持续增大,令人心生警觉的是,一种急 躁焦虑情绪在潜滋暗长。 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还是硬道理。面对种种困难,保障平稳增长,我们自应有一种紧迫感。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经济转型期,还得涵养发展定力,保有发展自信,坚持发展创新。 公共领域投资,依然有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新的空间。 我们习以为常的高速增长已经风光难再,我们驾轻就熟的三驾马 车也已奔跑乏力。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出口遭遇困局,居民消费保持 平稳,不会大落大起,放眼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投资,还大有潜力可挖。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等民生项目,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都还是发展“短板”。于是,我们看到中央 接连出台增大投资政策,责令相关部门提升审批效率。 新的投资政策坚持的是改革的思路,鼓励的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 务的供给,保障的是融合稳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的发展。不过,一 些地方又出现传统增长思路复归,唯GDP论又在冒头;一些地方违反国 家政策限制,还在以各种变通方式延续廉价供地、税收减免、低价配 置资源制造洼地效应的传统招商引资模式;一些地方以前因为要重点保 障生态功能松绑GDP总量考核而庆幸的政府官员,又开始投身拉项目、拼工业的竞争行列,工业增加值等指标重新列为政绩考核、上级督查 和干部考察内容。有基层干部反映:“‘唯GDP论’虽然未写进官方 文件,但它隐藏在领导讲话里,散落在各个考核文件中。” 这些地方 的政府心态变化可见一斑。

新兴产业成长,正展示中国制造升级换代的新的愿景。 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已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革命,正在为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吹响号角。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能不能成为撬动中国企业挺进高端制造业的有力支点? 令人欣喜的是,长三角正崛起机器人国际巨头生产基地,珠三角的年轻机器人群落也在异军突起,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冒出400多家小型制造商,还有在建或已经运营的30多个机器人工业园区。但是,我们也从中看到了一拥而上的大跃进乱象。本土龙头企业新松机器人的总裁感叹,“机器人热已经达到110度了”。很多地方,有点机器人的概念就堆到一块儿。“即使公司还处于机器人概念设计的阶段,还没有相关的产业规划和产品,但已被当地政府树为机器人龙头企业。”核心技术缺失,是中国很多战略性新兴产业陷入困境挥之不去的梦魇。“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盲目投资”,是风电、光伏等多个先驱行业以前付出巨大代价的成长弯路。而机器人产业是否会重蹈覆辙?它的蓬勃声势能不能成为中国制造涵养国际竞争力的优良生态? 信息技术革命,已经成中国发展动力转换的新的引擎。 互联网的出现,为产业融合、分工深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技术工具和重要的集成平台。“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为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水平和变革传统行业的经济形态,催生着新的动力,展示了新的机遇。 如何充分释放这个动力,把握这个机遇?还须祛除种种浮躁现象。 一是炒作概念。我们不能以为只要自己站到了一个风口,就什么都能飞起来,以为讲了一个互联网神话,就能够找到一条经济转型升级的终南捷径。还是听一听百度CEO李彦宏的忠告吧:风口论包括猪论充满了投机思维,如果每个人都是这种思维方式就是挺危险的。理应清醒,“互联网+”不等于“+互联网”。业内专家介绍,看一个项目是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关键是看原有的非互联网业务,在与互

半月评论2011第一二三期

半月谈2011年半月评论(1至3期)目录 第1期:“十二五”,我们期望 (1) 第2期:叩问土地 (3) 第3期:呵护亲情 (5)

第1期:“十二五”,我们期望 岁末年初,翻检近日报章,一条消息映入眼帘:2010年12月15日,有“高原孤岛”之称的西藏墨脱公路修通,中国最后一个县城不通公路的历史宣告终结。 这是冬天里飘来的又一缕早春的信息。随着“十二五”的来临,我们的思绪已经登上了世界最快速的高铁,可也不能忽略边疆那更古老的遥远;我们的目光已经聚焦于沿海最壮观的都市,可也不能遗忘乡野那更荒僻的山村;我们的脚步已经追赶着历史更辉煌的前景,可也不能错失当下那更真切的日常。 “十二五”.应该属于每一个百姓。我们都有朴素的梦想,都有坚韧的追求,都有一颗颗星星在生活的天幕上熠熠生辉。 百姓最看重的,是温饱,是富裕。 我们已经步入小康,正在挺进全面小康。贫穷的字眼似乎已定格在昨天。在依然寒冷的后危机时代,世界舆论持续赞颂着也间或嫉妒着中国的发展,西方奢侈品制造商真心欣赏着也更多震惊着中国的暴富,这些从东方汹涌而来的豪客,出手那么宽绰,人人那么年轻。可是,这并不应是中国形象的全部解读。走进散落凋敝的古老村落,走进遥远荒凉的西部边地,走进城市街巷的蔬菜市场,走进车水马龙的立交桥下,我们往往会发现另一个更为真切的社会。 有一则新闻读来令人唏嘘:南京一名大学毕业生工作后,因工资偏低,为攒钱交足房租,他便白天上班,夜晚上街捡拾废品,不料冻晕街头,被城管救起。拎着蛇皮口袋离开前,他嘱咐千万别让家人朋友知道,也不要公开校名,“我丢不起这个人啊!” 有一组数据读来让人清醒:2009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近4000万,农村低保对象有4700多万,城市低保对象为2300多万。还有6000多万失地农民,在紧叩就业的门路,在寻找明天的安宁,还有1.5亿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在呼唤城市公共服务,在期待社会保障权利。 贫穷,并未远去。发展,未有穷期。 百姓最期盼的,是权利,是公平。 经历了三十多年市场经济的洗礼,今天的人们习惯了利益分层,看多了收入分化。同时,社会的权利意识已经普遍觉醒,法治观念正在蓬勃生长。面对不少地方土地的强制流转,住宅的强制拆迁,农民的强行上楼,乡村的强行入城,面对生存发展资源的垄断,社会流动通道的堵塞,还有制度性暴富机制的强化和掠夺性权贵经济的猖獗,人们越来越多地以理性的方式去维护自己的生存权、发展权,去实现参政议政的批评权、监督权。 公民精神的发育,民间组织的建设,网络微博的勃兴,社会民意的凸显,正在给百姓打开崭新的世界,人们更清晰地辨识着自己的未来,更自由地迸发着自己的声音,更真切地把握着自己的力量,更坚定地争取着自己的权益。人们已经意识到,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幸福生活,去改变人生命运,去增进公共利益。 当“十二五”走进视野,百姓真诚地期盼:在中央文件中明确规定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得强拆强建之后,众多乡村在“撤衬并居”“占补平衡”和“两个置换”中“被上楼”“被

新华时评——道德建设

新华网评:如何发挥道德模范的社会辐射效应 编者按 近段时间以来,关于“道德建设”的话题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文明社会普遍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公民的社会操守和职业规范。一方面,道德模范层出不穷,给人们以心灵的震撼;另一方面,“老人倒了无人扶”、“带着摄像头才敢做好事”等冰冷的现实问题也让人们对如何行善心存疑虑。如何才能克服现实中的种种困境,向道德模范学习,做一个维护社会公德、坚守私德底线的人?新华网评论频道“新华网评”栏目刊发系列评论,予以分析解读。(专题统筹:安传香)“道德建设”系列评论之六 孙春晨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公民的道德水平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与快速发展的物质生活相比,我国公民文化生活质量的提升相对滞后,而道德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更成为人民群众最为不满的主要社会现象之一。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公民道德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直接影响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为此,必须紧密联系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新情况、新形势,从多方面入手,不断创新公民道德建设的实现方式,提高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性。 要切实维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努力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支持条件。“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化,体现在维护公民生存和发展等基本权利的细微之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才能形成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和谐社会氛围,从而增强全体公民履行道德义务、培育个人道德品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引导功能,创新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制度设计。各类媒体尤其是党报党刊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及时掌社情民意,分析各种社会思潮,传播社会核心价值观,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公民道德建设。创新制度设计,鼓励和支持一切有利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感、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实验和尝试,并将成功的经验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持久地开展下去,形成以制度促建设的长效机制。 着力培养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重视领导干部的道德表率作用,抓好重点人群的道德建设工作。在公民道德建设中,不能仅向公民提出道德要求,而应从公民的内在道德需求入手,从公民的日常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紧紧抓住培养公民的道德素质这一中心环节,将外在的道德行为规范转化为人的内在自律要求。尤其是领导干部和公众人物等重点人群的道德建设,更加不能放松,他们因其广泛的社会知名度和强大的示范效应,一言一行有着特殊的影响力。 积极开展群众性道德评议活动。道德评议会是人民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创造,是公民道德建设收到实效的实现形式,具有组织和发动人民群众进行自我道德评议、

2010半月谈1上半年评论

《半月谈》2010年第1期【半月评论】 拒绝“城市二元化 城市化,在当下中国人的脑海中,有着特别丰富的想象。 它是引领现代化巨轮远航的飘扬的旗帜,它是撬动全球化大国崛起的神奇的支点,它是普通中国人从传统走向未来的一个璀璨的梦想。 在中国应对后危机时代挑战、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之际,城市化又被赋予特殊的使命。 可是,当我们激情澎湃地去鼓呼、去追赶、去推进的时候,有没有思索过、诘问过:城市化的真谛、城市化的意义是什么?我们需要的究竟是怎样的城市化、为谁的城市化? 聆听各级政府宏大叙事中的城市化构想,投身今日中国呼啸前进的城市化浪潮,我们首先应当关注、应当警惕的,不是城市化的速度和指数,而是城市化的内质和价值。 许多地方正铺开改天换地的“新造城运动”。乡村城镇化、郊区城市化、县城城区化,由此引发了紧锣密鼓的“圈地运动”,更有暗潮汹涌的“圈县运动”。可是,如果脱离制造业服务业的支撑,仅仅靠爆炒房市股市做大资产泡沫就能举托新城崛起?在城市空心化的格局中,新市民生存发展、就业谋生的机会在哪里? 许多地方正热衷经济增长的“新城市拉动”。意在加快城市化进程,拉动进城打工农民和失地农民的消费升级,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创新。可是,在城市GDP化的偏向中,百姓消费的基础是什么?城市化并非仅仅是建制的扩大、土地的圈占和人口的膨胀,城市功能的开发,公共空间的拓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福利的普及与提高,如何及时跟进? 许多地方正推进城市经营的“新地标活动”。政府一味追求“现代城市形象”:更高的楼房,更豪华的商务区,更宏大的花园广场,更具动感的都是韵律……令人目眩的种种商业地标、产业地标、文化地标,往往变成造价惊人的工程,变成财富和技术的炫耀。可是,在城市化泡沫化的幻象中,普通人的地位和尊严如何提升? 在人类历史的演进中,城市化意味着什么?是一种新的发展,人的创造力量的解放和财富源泉的涌流;是一种新的生活,人的生活方式的变革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是一种新的文明,人的道德精神的进步和人文价值的升华。

半谈时事评论环境保护

半月谈时事评论:环境保护 【- 半月谈】 半月谈是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朋友们必读刊物,出国留学网( )为您整理出公务员半月谈的时事政治,方便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True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失去平衡,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水资源的污染、室内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等都直接对人类的健康带来危害,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由于不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只顾眼前和局部利益,使整体环境恶化的形势得不到遏制。比如一些地方政府放任污染企业的生产,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指标,对防止环境突发事故的认识不够,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出台”土政策”干扰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的正常执法。

保护环境,构建资源友好型社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抓紧抓好。为此,政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立法机关要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起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草案,要实行立法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三结合,按照法定的程序征求意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召开立法听证会、座谈会或者在有关网站、环境报刊上公布环境立法草案,充分听取公众意见。环境保护法规及相关环境管理制度实施之后,实施机关应当定期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将评估意见报告制定机关。制定法律的机关要不断完善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根据实施情况和实施机关的评估建议及时地按照法定程序予以修改或者废止。同时也应明确规定在何种程度的污染事件发生后,采取什么等级的措施来控制和处理。 其次,建立健全环境事故的责任追究制度。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确定内部不同执法机构和岗位的执法人员的具体执法责任,并建立健全环境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环境行政执法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机制。在治理环境污染中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半月谈2010年第19期

半月谈2010年第19期 本期目录 ·热点声音 ·“傻好人”不孤单 ·让自主创新成为发展转型的亮丽风景 ·新昌老板抢人才 ·安徽“主流”服务机构:让“沉睡”的科研成果醒来 ·深圳:“6个90%”的背后 ·江苏“院地合作”:企业做主体政府来推动 ·如何看当前经济增速放缓 ·司法新举力保百姓权益 ·“蚁族”:谁的青春不是苦过来的 ·养老困局,“以房养老”能解几分忧 ·透视“武疯子”背后的社会困境 ·“十一五”让我们记住了什么 ·假农资:伤农之痛何时消 ·《半月谈》帮我开启绿色梦想 ·一位老农的自述:我们为何种“懒田”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将心比心 ·垃圾箱寓你并不远 ·领导干部的“良心” ·不讲道德的人毕竟是少数 ·化解道德危机的思路 ·重构诚信路在何方 ·发达国家的诚信建设“秘诀” ·节日反腐“N不准”有多大威慑力 ·数字鹰潭:打造科学发展的基础支撑 ·我在阜宁发展特色农业 ·民情档案背后的故事 ·基层防灾工作如何抓 ·文化创意产业的楚雄之路 ·扎根基层的大学生军官——王金明 ·我是这样找到工作的 ·一家水泥厂竞让村民“吃灰”15年 ·部分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再次提高 ·相貌不是职场通行证 ·实现千年发展目标需付出更大努力 ·小麦价格波动是否会引发全球粮食危机 ·看看日本的低碳经 ·在多伦多买房 ·半月大事

·小测验 ·信息 热点声音 《半月谈》 2010019期作者/本文总字数:897字 中国讲友好,也讲原则,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在涉及主权、统一及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国决不退让,决不妥协。 ——温家宝总理在出席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强调 城市正年轻,但农村老了。 ——《中国青年报》文章提醒,农村出生的年轻人,最终都是给城市准备的. 中国已经出现的老龄化社会城乡倒挂问题值得重视 在这种细微和平淡的交流背后,正是执政理念的不断进步.政治文明的点滴彰显。 ——《人民日报》刊文指出,网络微博的出现无异为 官民间的互动提供了一种有效而新颖的手段 增白剂不禁,我死不瞑目。 ——《新闻晨报》报道,俗称“面粉增白剂”的过氧化苯甲酰的去留再引热议. 当年亲自引入、如今却成为最大反对者的粮油专家王瑞元直言 对于教师来说,“身正为范”比“学高为师”更重要。 ——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批评,一些大学教授热衷“走穴”, 拿着高额出场费“四处吃请,夸夸其谈”,这种风气对学生的危害很大 爸爸,你可别当贪官。 ——《辽沈晚报》报道,谢亚龙刚上任足协副主席时, 上小学的儿子赠给他的这句话,竞一语成谶 文件刚一下发,我们就提拔了7名矿长助理,让他们轮流跟班下井。 ——《新京报》报道,广西河池市朝阳煤矿领导坦承,为应对矿领导与工人 同下井的国务院文件要求,矿上突击提拔了多名矿长助理专司下井带班 其实开发商的利润空间还是不错,但如果他们不约束自己,很可能将来会有更重的政策下来。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王石奉劝同行告别暴利 在西方国家,你的收入你自己可能不知道,周围的亲戚朋友不知道,有一个地方是一定知道的,就是税务局;而我们恰恰相反,自己知道,朋友同事估计差不多,只有税务部门不知道。 ——《扬子晚报》文章认为,应对贫富悬殊, 首先要让每个人拥有多少财富在相关部门那里清清楚楚 编辑:古文洪 “傻好人”不孤单 《半月谈》 2010019期作者/本文总字数:1796字 熊富标 两三年前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引发了一场有关“聪明人”和“傻子”的争论。剧中人

2020半月谈时评:互联网金融需完善

2020半月谈时评:互联网金融需完善 监管要和其他金融业态一样,接受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 在北京某写字楼内,一对年老的夫妇无助地哭泣,楼内曾红极一时的所谓互联网金融公司已经人去楼空……近来的媒体报道中,类似的互联网金融诈骗案例并不稀罕。在网络借贷(P2P)、养老投资、贵金属交易、外汇期货等领域,非法集资案件频发,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对社会秩序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冲击着“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必须及时采取严厉措施加以整治。 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在金融领域出现的一种新业态,对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也为其创造了相对阻抑的发展环境。但鼓励创新的开放态度,却被某些不法分子当成捞取不义之财的机会,一些非法集资行为戴着“普惠金融”的帽子,披着“金融创新”的外衣,通过庞杂的线下营销队伍搞地毯式推广,部分行为与传销无异。一旦资金链断裂,随之而来的便是卷款跑路,投资者血本无归,危机的甚至会影响到一个地区的社会安定。 互联网金融领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着繁复的经济和社会原因。 首先是老百姓手中的闲钱缺乏足够多的投资渠道,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高收益、低风险”的宣传凑巧契合这种需求,加上部分媒体有意无意的“增信”,缺乏辨识能力的投资者简易上当。其次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互联网公司的高效方便凑巧填补了空白。最严重的是,作为一种新业态,互联网金融尚处于监管真空状态,监管责任主体不清撤、监管体制不健康和监管规则不完善等问题比较危机。 经常发生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风险事件,是很好的风险警示案例。 面对鱼龙混杂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投资者首先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你看中的是别人给的收益,别人惦记的却是你的本金”,这句话生动地揭示了高收益产品背后隐藏的陷阱。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是金融行业颠扑

2013年1-17期半月谈半月评论

2013年《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 《半月谈》2013年第18期【半月评论】以网络文明呵护公民成长 (1) 《半月谈》2013年第17期【半月评论】凝聚共识再出发 (2) 《半月谈》2013年第16期【半月评论】政府购买服务谨防跑偏 (3) 《半月谈》2013年第15期【半月评论】是什么催生人性之恶 (4) 《半月谈》2013年第14期【半月评论】扫除“四风” (5) 《半月谈》2013年第13期【半月评论】补上人文这一课 (6) 《半月谈》2013年第12期【半月评论】回到群众中去 (7) 《半月谈》2013年第11期【半月评论】向发展自由要活力 (8) 《半月谈》2013年第10期【半月评论】呼唤成长公平 (9) 《半月谈》2013年第9期【半月评论】尊重基层 (10) 《半月谈》2013年第8期【半月评论】解放梦想 (11) 《半月谈》2013年第7期【半月评论】尚德警钟为谁敲响 (12) 《半月谈》2013年第6期【半月评论】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是一场艰苦的革命 (13) 《半月谈》2013年第5期【半月评论】治理污染绝不能手软 (14) 《半月谈》2013年第4期【半月评论】为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15) 《半月谈》2013年第3期【半月评论】戒奢何难 (16) 《半月谈》2013年第2期【半月评论】我们都是改革者 (17) 《半月谈》2013年第1期【半月评论】赢得挑战就赢得机遇 (18) 《半月谈》2013年第18期【半月评论】以网络文明呵护公民成长 网络的兴起,是一个进步,给公民的话语表达举托起一个宽广的平台。网络的生长,也是一个挑战,给社会的公共治理提出了许多待解的课题。 流动中的中国,正在迅速改变着原有的一元化社会格局。多层化的社会结构,多样化的生活追求,必然衍生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表达。觉醒中的公民意识蓬勃地生长,每一个个体努力发现自我,解放自我,实现自我。随着网络的悄然崛起,社会的活力也在这里积聚、迸发,社会的矛盾也在这里凸显、碰撞。 如何在网络文明的培育中,助力公民意识的生长、公民素质的提升和公民生活的建设? 文明,意味着表达的公共理性。 互联网的普及,打开了公众话语表达的一扇新的大门。这是公民表达权利的扩张、表达空间的拓展和表达渠道的畅通。时下中国网民已近6亿,主体是年轻人,网络赋予他们不同于传统的人生状态,通过发帖、回帖、转载、点击等快捷化、零距离的网络表达,形成了一个崭新的民间舆论场。 点点滴滴、形形色色的社会情绪、社会心理、社会需求,在这里流淌、沉浮和传递,可以从中触摸公民话语表达的鲜活和本真,也可感受其中的盲目和芜杂。 网络表达的功能是自由平等的社会交流,网络表达的本质是民主践行的公民权利。我们在尊重多元化、张扬自主性的同时,也当努力培育一种平等尊重、包容合作的公共理性,奠定一种求同存异、凝聚共识的基本伦理。在民间活力的网络涌流中,理性精神的缺失,道德自律的偏离,也极大地制约了网络舆论的品质提升,损害着民间话语的公共价值。 自然,网民对生活心绪会有言人人殊的陈述,对社会现象会有各各不同的评说,对发展难题会有迥然相异的求解,正确的、谬误的,真实的、虚假的,理性的、宣泄的,都是网络的常态,当以主流价值去积极引领,同时,也不能忽略、放弃网络的自我净化功能。 网络能够改变生活,网民也能够改变自己。公共理性也只能在公共领域的开拓中成长,公民素质也只能在公民生活的建设中成熟。 文明,意味着表达的秩序理性。 网络世界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便捷和愉悦,随之而来的还有网络谣言、网络色情、网络欺诈和网络暴力,玷污他人名誉,扰乱社会生活,助长恶俗风气。 网络是一个隐蔽虚拟的交流空间,也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公共平台。自由的张扬自有其责任的平衡,因为世界

半月谈精彩文章选读

食品向何处寻找安全 作者/苏北 涂药黄瓜,有毒豇豆,问题猪肉……如今又添上甲醛白菜,蓝矾韭菜。百姓从日常生活中一再品尝出“风险社会”的真切滋味。 人们急切地追问着:谁在颠覆食品安全?如何堵住污染源头?社会同声谴责那些黑心企业、不法商贩和被不断闯关的监管部门,舆论锋芒所向,还直指产地农民,呼吁对问题农产品开展原产地追溯,实施更严格的“身份认证”和市场准入。 这都是必要的,但又是不够的。我们还得明白:为什么这些问题食品被一再生产出来? 我们没有依据把农产品都想象成是有毒食品,因为药物残留不等于药物超标;没有理由把农业生产都想象成是“一家两田”,因为农民很难保留不受病虫害侵袭的“飞地”和“特区”;也没有权利把农民都想象成是问题制造者,因为他们也是受害者,同样承受着食品安全的巨大威胁,由于城乡公共安全服务的不平衡,他们甚至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能不能转换视角,站到生产者方面,从源头治理的角度去多想一想? 现在的城市消费者,眼光越来越高远,口味越来越多样。明明知道蔬菜基地早已跨市跨省,但市民们还是追求品相优先。可如何保鲜?对农民的确成了个大问题。明明知道当令蔬菜品质更有保障,市民们还是对反季节的分外偏爱。改变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或靠大棚种植,或靠药物催熟。猪肉仍是中国百姓的大宗消费。明明知道猪肉肥瘦比例最好顺其自然,市民们还是挑肥拣瘦,逼得生产者为提高瘦肉率寻找有害无益的瘦肉精,引进水土难服的外来猪。还有种养业都要遭遇的疫病和虫害,随着气候变暖、生态紊乱,防治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令人不免生出“华佗无奈”之叹,以致假药、禁药横行无忌 农民缺乏安全常识,无力辨认真假,难以抗衡商家,他们由衷欢迎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同时,农民更热切地期盼着:能不能尽快发明、生产出高效、低毒的新品农药,无害、廉价的保鲜药液,营养、健康的配方饲料,有效、安全的畜禽药物和种种神奇的生物技术?他们向农业科研院所、农资生产企业和公共服务部门发出了声声呼唤,让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更多地贴近农民、服务农民、造福农民! 这些年来,政府也在大力提倡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可成效如何?世人皆知绿色食品好,不知土地污染有多少。工业化突飞猛进,城市化跨越发展,我们也在吞咽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苦果。在城市产业“退二进三”的结构调整和城市居民权益意识的日益高涨中,众多污染企业纷纷夺路下乡,农村成了蓄污池,重灾区。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已有2000万公顷耕地遭受重金属污染。 农民已经从自身的生产效益、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中日益深切地感悟到科学发展的道

半月谈时评之扶贫搬迁规划

半月谈时评之扶贫搬迁规划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计划五年内对近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 地扶贫搬迁,着力解决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 人口的脱贫问题。 易地搬迁要搬哪些人?搬到哪里去?钱从哪里来?搬后怎么脱贫?国家发改委22日举行新闻通气会,披露了《规划》的主要内容和亮点。 看点一:要搬哪些人? 《规划》明确,搬迁对象主要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经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核实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约981万人。迁出区域范围涉及22个省的约1400个县。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巡视员杨椠在通气会上介绍,从迁出区域看,主要包括四类地区:一是深山石山、边远高寒、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严重,且水土、光热条件难以满足日常生活生产需要,不具备基本 发展条件的地区。这类因资源承载力严重不足需要搬迁的建档立卡 贫困人口为316万人。二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或 限制开发区。三是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十分薄弱,工程措施解决难度大,建 设和运行成本高的地区。这类地区需要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340万人。四是地方病严重、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 此外,考虑到迁出区的自然环境和发展条件具有同质性,还有部分生活在同一迁出地的非建档立卡人口需要实施同步搬迁,各地结 合自身实际计划安排实施同步搬迁人口600多万人。同步搬迁人口 可与建档立卡人口共享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但不 享受中央相关住房建设补助资金。 看点二:搬到哪里去?

记者了解到,按照群众自愿、应搬尽搬的原则,在前期进村入户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采取集中安 置为主、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安置人口占搬迁 人口总规模的76.4%,分散安置人口占搬迁人口总规模的23.6%。 在集中安置人口中,依托中心村或交通条件较好的行政村就近集中安置的占39%,在周边县、乡镇或行政村规划建设移民新村集中 安置的占15%,在县城、小城镇或工业园区附近建设安置区集中安 置的占37%,依托乡村旅游区安置的占5%,其他集中安置方式占4%。 杨椠介绍,按照“保障基本、安全适用”的原则,《规划》明确,建档立卡搬迁户住房建设面积严格执行不超过人均25平方米的标准,这要作为一条红线,确保建档立卡搬迁对象不因建房而举债。 《规划》还明确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安置区道路约11万公里,饮水管网约14万公里,供配电网约 12万公里,学校及幼儿园约1600万平方米,卫生室约570万平方 米等。 看点三:钱从哪里来? 据了解,《规划》根据各地建设总规模、平均工程造价等数据测算,实施约98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搬迁所需投资约6000亿元,加上同步搬迁人口住房建设投资,“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 程规划总投资约9500亿元。 杨椠介绍,《规划》明确了约98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搬迁的资金筹措来源。其中,除大幅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外,首次引入 了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资金,大大拓宽了资金渠道。一是安排中央 预算内投资约800亿元。二是安排专项建设基金总规模500亿元。 三是安排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约1000亿元。四是安排低成本长期贷款 总规模3400多亿元。五是由建档立卡搬迁人口自筹约300亿元,目 的是体现扶贫对象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新家 园建设,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光荣脱贫。

经验分享:如何用半月谈写申论作文

经验分享:如何用半月谈写申论作文 以下为解析: 【半月评论】把快乐还给孩子 文/姜辰蓉 标题:论点型标题,我们说,标题最好体现观点,很多同学喜 欢写论题式标题,比如论雷峰塔的倒掉,因为申论作文阅卷时间短,要凸显你的观点,所以最好的标题是论点式标题。当然也可以用对 策+目标式标题,如弘扬黄河精神,振兴中华民族魂。 如果有人问,这个世界上谁是最忙碌的人?千百个人可能会有千 百种答案。如果有人问,谁是最不该忙碌而忙碌的人?不少人的回答 可能是一样的:孩子。 开头:设问开头,引起读者思考,当然也可以用追问式开头,如:征地之痛何时休征地之痛,是近年来农村矛盾中难解的一大症结。冲突、上访、打官司,甚至演变成骇人听闻的暴力侵地事件。 为什么一些商家、资方能够有恃无恐地组织制造残忍、血腥的砍杀 守土农民的惨剧?为什么一些地方政府官员面对暴力侵地袖手旁观、面对村民诉冤无动于衷?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政策条文可以规范操作,有那么多的经验教训可资借鉴汲取,有那么多的民众呼声足以引起 警醒,而由征地衍生的事件、祸乱仍在接连上演?这难以承受的征地之痛,有没有解?谁来解?怎么解? 大大的书包,匆忙的脚步,仿佛是当下孩子的标配。我总在路上看到,家长拉着孩子步履匆匆,奔赴在各种“辅导班”“兴趣班” 转场的路上。我常在快餐店中看到,或小学生、或中学生,把书本 摊开在桌面上,奋笔疾书,旁边放着还未吃完的餐点。我曾在电梯 里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因连续赶场,哭着说“好累 呀”……

引出问题,通过举例,比如奔赴在各种“辅导班”“兴趣班” 转场的路,指出当前繁重的学习任务剥夺了孩子的快乐,通过举例 说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在“70后”“80后”的记忆中,不少人童年时光是多姿多彩、 快乐悠长的。蓝天、白云、桑葚、沙包、皮筋、知了、蛐蛐……是 童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不可磨灭又回味无穷的记忆。而 “00后”尤其是“10后”,当他们长大,童年的符号会不会只剩下 写不完的作业和上不完的辅导班?回味童年的感觉,会不会充满疲惫,充满无奈? 引出问题,通过与过去时间上的对比,进一步举例说明,当前 孩子童年生活枯燥疲惫。 跟许多家长聊天,他们表示,从小学开始,孩子在学校课程和家庭作业之外,至少报有语、数、外三个辅导班,加上画画、舞蹈、 钢琴等兴趣班,每天都要争分夺秒,周末更像打仗一样。整个家庭 围着孩子转,而孩子成了高速旋转的陀螺。这样的节奏,家长尚感 疲累,何况孩子。 指出问题,与第二段相似。第2-4段,是问题分析。 更让人担心的是,过度压制、提前透支会不会让孩子丧失感受世界、从容生活的能力?会不会让孩子失去探索的兴趣、前进的动力? 我们相信,一个人的成长自有其规律,童年应该有童年的样子,孩 子应该是天真的、活泼的、快乐的,他们的心灵应该是开放的、自 由的、充满好奇和善意的,而不应该是焦虑的、竞争的、患得患失的。我们并不是反对课外班,我们只是希望孩子能够在快乐的环境 中更全面地成长。 进一步分析问题的严重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显然,脚步匆匆的童年,责任不在孩子,而在为他们构筑童年的成年人和社会文化环境。 该段落一句话,总括性语言,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外在 的成人环境的影响。

2020年第七期半月谈时评:创新文化

2020年第七期半月谈时评:创新文化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的口号,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响亮。创新的脚步,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急促。 创新驱动发展,文化驱动创新。谈及加快创新的话题,自然离 不开投入的增加、科技的突破和政策的跟进、制度的变革。我以为,不可疏忽的还有文化的进步。创新的根基,还在全社会的创新观念、创新心态和创新素养。 创新的本质是自由,思想自由。让人们的想象力、创意力、思 想力,从传统的框框束缚中从权威的遮蔽垄断中从权力的随意干预中,勇敢地解放出来,在相互激荡中多元碰撞中问题挑战中,自由 地迸发自由地生长自由地实践,全社会的创新激情和智慧,就会喷 薄而出,尽情涌流。 如何培育社会的创造力?还得从教育抓起,从娃娃抓起。毋庸置疑,应试教育的路已越走越窄,格式化的讲授,标准化的答案,空 洞化的说教,有意无意地在压抑着孩子们的天性。教育的使命,既 是传承知识,更在培养新人。天空多么辽阔,大地多么丰饶,儿童 的天真烂漫、憧憬梦想,是多么阳光!独立的人格力量,创新的人生志业,正是要在这一片广阔和丰饶中发育、生长、成熟。可是,我 们看到的却是在同一个模式中的温驯听话,在同一种取向中的蹑手 蹑脚。有专家直陈其弊:教育先是把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扼杀掉,再 要求他们把创新能力开发出来。所幸的是,在社会舆论的呼唤中, 在用脚投票的倒逼中,中国教育开始了痛切的反思。新一轮教育改革,既要从教育公平正义切入,更要向自由全面发展着力。 社会是校园的镜像。万众创新,需要不拘一格的包容,让各种 类型的人才脱颖而出;需要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各种新奇的探索互相砥砺;需要体制变革的激励,让全社会每一个细胞的生命活力充分释放。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颠覆性创新已形成科技新潮,新生

半月谈2014年第22期半月评论:让守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了依法治国新征程、法治建设新境界,清晰描绘出了国家未来的法治方向和全社会的法治准则,同时法治也必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建设现代法治国家,既要有国家政治制度、法律体系方面的顶层创设,还要有全民遵纪守法、践行法治的行动。今天,当我国法律体系日益完善,法治规则日益完备之时,我们也要看到全民将守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现实紧迫性。 当前要高度重视社会层面存在的有关法治的矛盾心态和行为:一方面埋怨别人不守法,另一方面自己却坦然违法、钻法律漏洞;一方面维护权益时把法律举过头顶,另一方面为获取利益把法律丢到脑后;领导干部说群众违法事例多,而群众说领导干部以权压法问题大;执法人员说被执法对象肆意抗法多,而被执法对象痛批执法人员乱作为…… 法治建设离不开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也离不开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更离不开社会民众的法治素养。我们在法治国家建设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时,还面临着诚信难立、权益难维护等重大考验,因此,进一步夯实法治的发展基石仍是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法治建设从来就不是在温室里进行的,而是要落到浩荡的社会变革中,发挥引领社会进步的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正是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期,进行的一次全民族、全社会的法治建设总动员,是我国法治建设在现实基础上的一次全面推进,是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信仰的一次重大历史跨越。 让法治成为全体中国人的最大公约数,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全面法治必须是全民法治,每个公民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行动必须要落在日常行为中。 在“办事依法”中培育法治思维。有没有法治思维,并不是看一个人熟背了多少法条,而是看做决策、办事情、护权益时的行为。公权与私权在实际运行中往往有很多交集点,因此无论是行使公权的公职人员,还是行使私权的每一个公民,首先要清楚公与私的界线,公

申论范文之微博问政

申论范文之微博问政 来源:半月谈网作者:微博问政范文时间:2012-09-05 微博问政贵在平等、可亲 微博一般理解为“微型博客”或者“一句话博客”。博主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手机短信或彩信发布消息或上传图片,也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写成一句话,或发一张图片,通过电脑或者手机随时随地分享给朋友。这样,微博就成了一个快速传播信息,进行信息互动的平台。与博客相比,微博具有短小、快速、方便、随时随地,所得即所见等一系列新功能。用户只要拥有一部可以上网的手机就可以随时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还可以了解博友的各种观点和看法。 微博的这些优点使其迅速成为备受关注的舆论新阵地。现在已有不少官员也开起了微博,这就为网络问政提供了新的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首先,微博能够使官员更方便了解民情、民意。微博为每一个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提供了客观条件。微博用户可以凭借自己的手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其他的用户还可以通过一键转载把信息很快捷地传播出去。这样,信息会很快传遍所有的微博用户,官员开微博就能够很好地了解民情民意。 其次,微博提供了一个官民良性互动的平台。针对政府的工作和一些社会问题,微博用户可以通过微博进行咨询,官员也可以通过微博给以回答。另外,官员可以通过微博把自己的工作情况向大家公开,使广大群众尽快了解相关的信息,做到公开、透明,进一步打造廉洁政府、阳光政府。 再次,快速发布权威信息,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微博是辟谣的有力工具,如果运用得当,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就能让谣言没有生存和发酵的空间。突发事件中,掌握相关信息的官员在调查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后,可以快速准确地给大众一个权威的回答。这样就会避免一些谣言的产生,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损伤。 最后,官员开微博体现了官民平等、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封建传统思想残余的影响下,官员往往被认为是权力的象征,是高高在上的。如今官员开微博体现了官员主动走近群众,与广大博友处于同等的地位。另外,官员开微博还能够更好地倾听人民的要求和意见,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微博问政在官民互动中凸显了平等、感性、可亲近等元素,能有效拉近官员与群众的距离。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论坛上推出了“十大党政机构微博”、“十大官员微博”。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的微博位列榜首,其粉丝超过了300万人。现如今,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已覆盖从中央到地方多个行政层级以及众多职能部门,政府机构与官员开微博已成为一种趋势,微博成为执政为民,进一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有效工具。 421”甚至“8421”家庭大量出现,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位甚至八位老人,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实际上,养老难题已经变成了社会公共问题,向全体老人提供养老公共服务,政府责无旁贷,必须下大力气、下苦功夫! 要在舆论引导上下功夫。在某种程度上,对老年人的关爱程度,可以反映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年轻人或忘却了孝顺父母的祖训,或忙于事业无暇顾及老人,反映出传统美德的淡漠和缺位,已逐渐演化成社会公德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在舆论引导上下功夫,加强“尊敬老人、关心老人、爱护老人”传统美德教育,为破解养老难题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申论复习必备资料《半月谈》

申论复习必备资料《半月谈》 《半月谈》是考公务员申论资料必备之一,那么各位考生要如何利用《半月谈》来复习公务员申论呢?下面本人为大家带来申论复习必备资料《半月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申论复习必备资料:《半月谈》 《半月谈》,是中宣部根据新时期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委托新华社主办的、面向广大基层读者的重要党刊。《半月谈》始终坚持高格调的大众化,高品位的通俗化,坚持以时事政策为主。以基层读者为主、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办刊方针,既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了主旋律,又体现了舆论引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半月谈以积极热情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为己任,坚持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的出台确定报道选题,及时准确地解读中央的方针政策。"念真经"、"不走调",以先进文化和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唱响、唱好主旋律。 半月谈是考公务员申论复习必备资料之一。大部分考生在报名公务员考试之前对申论完全没有了解。如何写申论才能拿到高分是考生复习申论普遍关心的问题。学宝云课堂网校的老师介绍说其实申论考试考查的不仅是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是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得以提高,最好的办法是多阅读,多读那些反映社会热点同时又包含公共管理思想和政治精神的文章,《半月谈》就是非常好的复习资料。 首先,《半月谈》具有权威性和针对性。《半月谈》是中宣部委托新华社主办的重要党刊,其内容广泛,包括时事

政治、时事热点和新闻,还包括对政策的解读、时评等等。可以说,《半月谈》反映的思想就是就是党的思想,它能够帮助考生及时掌握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了解国家大事,提高考生政治素养。同时学宝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主编介绍说《半月谈》的内容也极为精炼,通常是有重点的报道和评论国内时政热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比如,“三农”问题是事关民生的热点问题,也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通过《半月谈》的相关报道,我们就可以认识到当前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弄清国家针对“三农”问题的立场、采取的政策、措施等。在了解这些基础上,考生便拥有了写作相关主题的充足的材料,当然就不会出现无话可写、无点可论的现象。 其次,《半月谈》的语言风格、行文方式与公务员考试的要求非常接近,是考生借鉴和模仿的范本。特别是每一期的评论文章,应该说是很好的申论写作素材,对提高申论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这些评论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思想性,多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帮助考生形成严谨的思维能力,从公务员角度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比如报道某个热点话题,通常从问题入手,摆事实,讲道理,最后提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而透过现象分析反映现实问题,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正是申论写作的所具备的能力么?当然,对于一些申论好文好句、权威论述,我 们可以背诵下来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 最后,《半月谈》往往是申论给定材料的来源。申论考试通常是聚焦近期的社会热点问题,而作为时事政策的权威顾问,《半月谈》恰好符合了申论材料的要求。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教材编辑部老师举例说2014年国考申论真题试卷就 是从《半月谈》上摘选了大段材料,在这一次申论考试的试卷中,无论是地市级的还是省部级的试卷,申论主题都能在《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