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精品文档,值得拥有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教学融为一体。该课程,一方面,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把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学习方式等应用到学科教学之中;另一方面,是通过学科教学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到进一步的建设、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许多学科都渗透融合进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健康地发展。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教师将学科内的知识进行纵向联系。科学知识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不拘泥于教材现有的编排顺序,在教师深入了解整个教材体系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找到课程新的生长点,对某些内容进行重组,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重视知识的建构。另外,我们现在所用的各科教材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范例,还有大量的知识需在课外得到补充。因此,我们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对学科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使之与学科课程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2、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促进教师将一些相关学科进行横向综合。综合实践活动融合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强调了学习内容与社会发展、社会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把环境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现代生活教育、当代科技教育等内容融为一体,将各学科知识综合起来进行教学,做到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融知识和能力为一体。通过研究,从学生的需要与社会的需要出发,把学科教学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恰当地整合和互补,在学科知识、学生、社会三者之间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这样,也更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1 / 1

综合实践课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课课程标准 (一)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 (二)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学生是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的方式来获得经历和体验的。动手实践,是综合实践的基本学习方式。 (三)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尽信书,不如无书”——“一个人的知识、能力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在这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查询、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查找资料和学生的实践,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并学会如何鉴别信息,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学习书本知识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生活,必然要跳出书本狭隘的圈子,从生活、自然以及社会交往中去学习。关于“尽信书”的感悟,便是在拓展了的学习领域和实践中得出来的。(四)是三级管理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与实施”,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特征表现。 具体讲,国家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宏观目标和原则要求;地方对落实国家的要求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学校负责针对学生和学校实际,来开发具体的活动内容,针对具体内容来预设具体的活动目标、方式方法的采用、基本活动流程、实施针对性评价等,是校本开发与实施的过程。在校本实施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编辑 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河北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推进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特制定《河北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中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必修课程,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各学科的有效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各学科的有效整合 [摘要]: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常态课,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将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各学科有效整合,而这种整合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各学科教学活动是“双赢”的。 [关键词]:整合依据;整合策略;整合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它既符合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又符合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我校从2003年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教师建设》的课题后,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但由于综合实践课程没有课程标准(只有指导纲要)没有教材,没有教参,没有专职教师,没有评价标准。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举步维艰,难以得到全面实施,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常态课,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将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各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使各学科教学成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战场。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各学科整合的依据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纲要》中指出: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和其它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有紧密的联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其它学科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学科课程具有基础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学科中的间接经验。(2)综合实践活动方式以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为主,而学科课程以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侧重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而学科课程侧重学生的学习结果。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能等于各学科,它具有自身突出的特点和优点。 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它各学科又存在密切联系,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2)综合实践活动所发现的问题,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3)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甚至可以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各学科领域知识综合与融合的基础上展开的,同时学科领域知识也可以在综合实践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各学科的内在联系,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其它学科有效整合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业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产生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综合实践活动课产生的理论基础分别是: 1.从主客两分的的知识观走向主客统一的知识观 主客两分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客观性、工具性,把知识看成认识世界的工具、手段,看成是独立于主体之外的主客分离的认识对象和成果。而后者则看成是主体经验的生成过程和个人意义的建构过程,认为知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结合。这样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则是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渗透价值的过程。 2.从外铄论的教育观走向内发论的教育观。 我国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并没有从内在发现儿童,再受国外的影响下我国开始重视和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唤醒他们心中对知识的渴望。 3.有知识本为课程观转向发展本为课程观 课程是儿童以经验为基础通过礼节、体验、研究、反思和创造性实践构建的活动。课程应该是开放而舒展的。儿童则是课程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生者。 4.有单项传授转向互动共建的教学观 在原来的课堂上老师只是向学生单项的传授知识,而现在则有了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交往活动、教学是以理解为基础的采用多元方式建构生活的过程。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比较典型地反应多元学些方式的整合。因此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才可以取得好的成果。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性是什么? 1.综合性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性,是由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完整世界的生活世界决定的。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为基础来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而不是在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中构建课程和实施课程 3.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 4.生成性 儿童本身的发展就是不断生成、连续与非连续互动交织的过程。 5.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空间。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着眼于直接经验,强调学生的亲历和体验 2.立足于生活世界,强调学习内容与现实的联系 3.注意问题探究,强调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精神 4.崇尚活动,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5.强调综合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是什么? 一.总体目标 (一)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不可或缺、贯穿过程始终的目标;过程与方法是组织教学内容的主导目标;知识与技能是基础目标,但它服务和服从于上述两个维度的目标的需要。在课堂实施中,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应注意融合与协调,努力实现三者统一。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弊端而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它不同于原有课程结构中的学科课程,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它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出现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得到了结构性的突破。 综合学习活动与学科教学有区别,也有联系。在学科教学中,学生获得了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在综合学习活动中,学生将这些技能和知识运用出来,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学科教学:侧重“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指导性的活动;教师直接指导学生的学习;学生听从指令;外在的学习动机很重要;教师提出学生的不足。综合实践活动:侧重“四基”的获得和运用(“四基”:学会求知、做事、共处、做人);自主性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自由选择;重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师构建学生的能力。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整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与传统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不同的课程理念,而且又没有统一的教材。这对习惯了单科教学、按课本上课的教师来说是很不适应的。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因此,我们探索如何妥善处理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这既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又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课题。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真正进入新课程。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综合实践与科技教育的整合教学

综合实践与科技教育的整合教学 青岛开发区珠江路小学李本凤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是水到渠成之举。 一、结合地方特色开展有效活动渗透科技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新型的课程,是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资源具有很大的区域特点,课程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教学必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要开放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真实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所以我们应根据地方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它充满生命活力。青岛属于沿海地带,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海洋资源,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家乡的海》是我们综合实践的一个活动主题。该主题分为三个阶段。(一)探究阶段一一以《家乡的海》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二)实践阶段一一赶海(三)展示与总结阶段一一我为家乡海作宣传。 兴趣往往能诱导孩子探索知识的奥秘,对科学产生热情和向往,并能使孩子在科学实践中得到乐趣。因此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有关科技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和思考,得到探索的乐趣和满足,以此增加对科学的兴趣。在第一阶段家乡的海研究性学习中,有的小组研究家乡的海岸线,有的研究家乡的海产品,有的研究海水的质量及污染问题,有的研究家乡的海滨风光,还有的研究家乡的海军基地呢。在活动中根据意愿学生自由分组并选出组长,各小组汇报要研究的子课题,集体讨论。根据子课题,组长进行合理分工、布臵调查任务。这一阶段通过选题、方案制定,调查表的设计以及资料的查询培养了学生调查、搜集的能力。 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使学生更迅速地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更准确、更透彻 地理解科学知识,它一经内化就能使智力得到发展,从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抽象、概括、归纳、比较、对比、分类等思维的方法就非常必要。 在第二阶段《家乡的海》实践活动一一赶海中,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家乡的海,知道大海是生命的摇篮,它潮涨潮落,提供给人类源源不断的能源,奉献给人类丰富的海产品;当同学们提着小桶拿着铲子,挖到吐着舌头的蛤蜊,抓到举着大钳子的螃蟹,捡到一个个漂亮的贝壳时,该有多么兴奋呀!书本上再多的语言也不及这亲自实践的一刻!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经济发展等等教学教育目标,就这么水到渠成地深入学生的内心,生活在海边的家乡自豪感就这么深深地打下了烙印,为家乡未来更环保更科学发展的思想在学生心里扎下了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作业

1.第1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不必坚持()原则 A.全面性、系统性原则 B.因地制宜原则 C.自主性原则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第2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3.第3题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认知层面的目标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过程与方法层面的目标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4.第11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量评价方法不包括() A.访谈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测验法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5.第12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不包括() A.文本参照模式 B.任务导向模式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第13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不是() A.实现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B.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C.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D.让学生主动参与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7.第14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外课程资源不包括() A.社区资源 B.家庭资源 C.学校资源 D.社会资源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8.第21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不具有哪个特点

学科整合

探索“小学语文与品德学科的整合与渗透研究”之路 赵庄小学孙清萱 许多语文教师本身就是品社教师,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如何在品社课堂教学中利用语文资源为品社学科服务,提高语文课、品社课的实效性?这是我校新确定的探索课题。新课标倡导资源共享,资源整合。为此,我们在“综合实践与品社”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又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小学语文与品德学科的整合与渗透研究”学科资源整合新尝试。在初步的实践教学探索中,我们有如下几点思考: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学科,涵盖了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通过对两门学科的课程目标的学习,我们找到了它们整合的共性: 一、兄弟情深、难分难舍。 在解读两门学科中,我们发现语文与品德学科内容相近,是知、情、意、行的统一,进行整合不但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而且能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品社四年级上册“我的家乡”这一主题单元时,我寻找四年级北师大版语文第七主题单元“地名”,我大胆尝试把《地名的来历》与《了解家乡的过去》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利用品社中的教学资源(家乡路线图、家乡的一角、家乡名字由来的调查报告)为语文服务,又能通过语文知识中地名的趣味谜语来丰富品社课堂,使品社课堂焕发出趣味的光彩。 二、未成曲调先有情 通过两门学科整合,使教育资源的利用从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实现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品社《走进不同的家乡》一课时,我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这是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三主题单元“民族之花”中的一篇课文,它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歌曲中: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我利用品社课文中第14页中的中国地形图让学生了解我国如诗如画的天山牧场、信天游的故乡——黄土高坡、流动的五线谱——西南梯田、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河流纵横交错的南方、美丽的热带风光。再请同学翻到品社课本第19页,引导孩子们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并且认识各个民族在分布图上的标志,这样对于五十六个民族的认识不再那么抽象了,从品社教材中提供的我国不同地方的年平均降水量以及气温差异,孩子们明白了生活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同的服饰,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习俗造就了一个伟大的祖国,但同样都是中华儿女,同样怀揣着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这是千百年来,炎黄子孙生息繁衍的土地,孩子们的爱国情感在一次次地提升,对幅员辽阔的祖国倍增几分自豪感。有了品社课中的情感基调做铺垫,在语文教学中相辅相成资源整合中,我们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17最新)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 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 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 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 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提

奥鹏-华师15年9月课程考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作业考核试题满分答案

华师15年9月课程考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作业考核试题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是指某一学龄的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而在素质或特征方面所应呈现的状态,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在每一学龄段的具体体现。 A.课程目标 B.总体目标 C. 学段目标 D. 活动目标 -----------------选择:C 2. 影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主要因素中的教师因素不包括() A.教师旧有的观念、习惯 B. 教师的知识结构 C. 教师活动规划与设计能力 D.学校所处地区的自然资源 -----------------选择:D 3.校内教师相互配合,并取得校外人员的协作,形成共同指导的局面。这体现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原则。 A.因地制宜 B. 多方参与 C.多因素协调 D.预设和生成相统一 -----------------选择:B 4.()是学校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全部条件的总和。 A. 课程资源 B. 课程内容 C. 教材信息 D. 课程目标 -----------------选择:A 5. 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发展的基本策略的是( ) A. 教师以校为本的发展策略 B. 教师的课程行动研究 C. 教师的自主发展 D.教师的职前培养 -----------------选择:D 6.学校围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涉及的相关因素,分析其优势与劣势,机会点与威胁点,全面把握课程资源现实性特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规划,这属于总体规划的( )。 A.情境分析法 B.系统分析法 C.综合法

D.基于“多元智能”进行总体规划法 -----------------选择:A 7.()是教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A. 课程大纲 B. 课程标准 C. 课程目标 D.课程计划 -----------------选择:C 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注重建立促进学生()的评价体系。 A. 个性发展 B.动手能力 C.创新能力 D. 全面发展 -----------------选择:D 9.影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设计的学生因素不包括( ) A.学生的已有经验 B. 学生的兴趣爱好 C.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D. 教师的教学风格 -----------------选择:D 1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过程要突出三个方面,下列不属于这三个方面的是( ) A.识记 B. 参与 C.探究 D.体验 -----------------选择:A 1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不包括( ) A. 现有资源的直接开发 B. 现有资源的加工改造 C.新资源的培育 D. 原有资源的利用 -----------------选择:D 1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撰写中活动过程的撰写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下列不属于这三个阶段的是() A.准备阶段 B.反思阶段 C. 活动阶段 D. 总结阶段 -----------------选择:B 1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需要教师结合社区资源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主题,进行设计、指导和评价。这体现了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的哪种具体能力( ) A. 课程开发能力 B. 教学设计能力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案例 《统计》 一、教学背景: (一)、教材内容及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与 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日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特别是对数学来说,由于数形结合思想的特点,对数学问 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 《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P. 93内容。这部分内容是 数学课程改革下的一个新内容,它重视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 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 用;还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娱乐项目、统计喜欢哪种水果等,使学生在玩中体验到统计的 用处确实很大。 (二)、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体验数据的收 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学生对去公园玩这些生活经验都很熟悉和感兴趣,对涂色也很感兴趣,因此,选取了这 些内容让学生统计,并对统计图进行涂色,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对数据收集、比较多少 也比较熟悉,并能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但对数据的整理、描述比较难掌握,要让学生在玩 一玩、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中掌握这个知识难点。 二、设计理念及意图: 本教学设计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竞争和环保意识、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 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在玩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 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里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以达到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的目 的。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020年整理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1].doc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在我校深入开展 第三小学路建平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理念 1、四大指定领域: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 2、课程体系: 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学科教学以外的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的课程。从学生方面讲,拓宽了学习领域,丰富了学习内容,开阔了学习视野。从教师方面讲,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我们日常学习生活、教学工作的彻底颠覆。从常规教学上讲,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运行模式逐步引入学科教学,实现学科课程间的整合,更好促进教育教学成绩的全面提高,是我们加快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3、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规划与设计的技能(2)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3)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能力,(4)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5)学科综合的能力等。 4、组织形式(1)小组活动,(2)个人活动, 5、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等。目前,不少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实验的小学,一般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统一安排,一般每周二三课时,学生全员参与,全体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班级或活动小组的活动。 6、课程特点 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综合性是基本特性,实践性是本质特性) 7、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类型 (1)主题探究类研究性学习:主题探究以探究为核心,其基本活动方式是观察、调查、研究,它所涉及的问题领域包括自然现象(问题)研究和社会现象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讲解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整合学科知识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弊端而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对应于分科课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对应于学科课程,它是一门经验课程。概括起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出现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得到了结构性的突破。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有区别,也有联系。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紧密的联系。具体说来,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因此,妥善处理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既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又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课题。在学科教学中,学生获得了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在综合学习活动中,学生将这些技能和知识运用出来,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学科教学:侧重“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指导性的活动;教师直接指导学生的学习;学生听从指令;外在的学习动机很重要;教师提出学生的不足。综合实践活动:侧重“四基”的获得和运用(“四基”:学会求知、做事、共处、做人);自主性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自由选择;重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师构建学生的能力。 我区从2002年4月开始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课改突破口进行了实验和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探索和实践,大家都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性。小学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引起了省市教研部分的关注。中学起步比较晚,同时又是区域性推进的必要组成部分。从局到学校和教师都比较重视,积极做好了准备。加上从2003年秋开始中学全

2018年春季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设计作业答案

2018春季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设计作业 1.第1题 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的特点不包括() A.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B.因地制宜 C.制度建设,强化管理与运作 D.安全性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2.第2题 下列哪种说法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A.综合性 B.实践性 C.开放性 D.系统性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3.第3题 下列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位的说法哪个是不正确的? A.学科课程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解决问题的综合性 B.这两种课程的类型不同 C.这两种课程的性质不同 D.这两种课程有相同的开发途径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4.第4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

B.动手能力 C.实践能力 D.学科能力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5.第5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不是() A.实现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B.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C.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D.让学生主动参与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6.第6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不包括() A.学习系统的学科知识 B.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探究活动 C.实际应用的设计类活动 D.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活动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7.第7题 下列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中的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坚持主客统一的知识观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坚持发展为本的课程观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坚持师生互动共建的教学观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坚持客观论的知识观

艺术学科教学如何整合开发利用资源

艺体学科教学如何整合开发利用资源 -------太平街明德小学艺体学科教研组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要求学校积极开 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上好体育、音乐、美术课不能仅仅单纯 的依靠其自身的课程资源,特别是面对当今的现代体育、音乐、美术教育, 再不是孤立的存在于教育系统中,它需要与教育系统中的各个学科、各类资 源相结合,使艺术学科课堂教学能够体现艺术的本质,真正能发挥艺术教育 的审美功能。 在实施课程中,教师应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挖 掘一切对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有利的相关资源与艺术学科课程、教学内容整合 融为一体,形成师生共同开发、丰富、整合课程资源的过程。教师应该成为 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应该围绕学生的 学习,引导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 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首先,要作到艺术学科内部课程资源的整合。它包括:体育、音乐、美 术自身资源、课程标准、教材、音响、图象资料等。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国 情而统一制定的纲领性文献,艺体学科教师都要以此为准绳,落实于具体的 教学工作中;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来编写的,是有较高学识和一定实践经验 的专家学者参与编写的,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覆盖面大,资源相对丰富的 特点,它集中地反映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资源。 其次,是与相关艺术门类课程资源的整合。体育、音乐、美术与艺术门 类课程资源的整合,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开阔了思路,为教师的教学过程拓宽 了领域。各学科知识相互融合渗透、相互补充,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十 分必要的。体育、音乐、美术艺术全新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学中经常以体育、 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文学、历史、风土人情等一系列的知识作为教学 内容,并以体育、音乐、美术为主线,通过具体的体育、音乐、美术材料构

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研究》-研---究---方---案

《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研究》 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综合素质日益成为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的主导力量。随着国际交流和日常交往的日益频繁,社会对每个人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随着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力度不断加大,从传统的电化教育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再到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空前广泛。多种媒体的组合运用和交互活动,使得真实的教学素材既丰富多彩又生动形象;网络技术强大的储存量和灵活多变的交互性,更是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感性替代经验和自由驰骋的广阔发展空间。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网络环境逐步进入课堂教学的今天,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处理信息就成了一种重要的手段。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有效的加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也在日益增强,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还很差。我校具备扎实的硬件基础和厚实的软件设施,这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校从2007年起,参与了县教研室省级立项课题《贫困山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研究》的研究,几年下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此,我校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旨在探索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的有效措施。 二、理论基础 (一)概念的界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课程,是以学生的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的基本任务的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非学科性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四大特性;包括四大指定领域和其他非制定领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指定领域是研究性

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

主题活动一我的小书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自己的小书包是什么样子的,同时会整理自己的书包。 2、过程方法: 通过观察获得知识,使学生认识爱护自己的书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观察自己的书包,用语言表达自己书包的特征与外形。 三、课时计划: 4课时 第一课时观察自己的小书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自己的小书包是什么样子的。 2、过程方法: 通过观察获得知识,感受爱护自己的书包和保持自己的书包干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观察自己的书包。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你知道吗”。 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书包。 2、观察后填空。 3、老师评点。 (二)学习“大家一起说一说”。 1、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书包的的作用。 2、学生自己说一说

3、老师总结 (三)画一画小书包 1、老师叫学生观察自己的小书包。 2、学生描述书包的样子。 3、画一画自己的小书包。 (四)布置作业: 画一画自己的小书包。 五、板书设计: 观察自己的小书包 颜色:黄色红色蓝色蓝色和红色 形状:长方体正方体 大小:很大中等很小 第二课时画书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画自己的小书包,并知道怎样正确背书包。 2、过程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画一画自己的书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画书包 三、教学过程: (一)评点学生的作业。 (二)把画得好的拿到学习园地去展览。 (三)学习“开阔视野”。 1、老师教读课文内容。 2、引导学习其中的内容。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敦化市教师进修学校历成荣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特别是以网络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不仅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而且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构建更好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呢?笔者调研发现,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

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主观的或客观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为顺利实现教育信息化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应不断探索其解决策略,确保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实施、教学内容、教学体系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特别是以网络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对教育领域的课堂教学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构建更好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尽管信息技术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发挥出了它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实践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据笔者调研发现,部分学校的信息

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主观的或客观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为顺利实现教育信息化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对整合的内涵和目标不清楚 有些老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内涵简单化。认为只要用了信息技术就是整合。实际上不然,何为整合?从理论的高度看“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老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目标就是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此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仅靠信息技术就

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比较

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比较 一、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名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挪威、法国等国和我国台湾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注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但这种课程在各国和地区的课程标准中的称谓各不相同: 1.美国 在美国各州的课程标准中,没有统一的“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但各州都设计了具体的、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性活动的课程。主要有: (1)自然与社会研究(studies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即STS)。“科学·技术·社会”是美国中学课程中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它包括自然研究与社会研究两大方面。因而这种课程包含“自然探究”、“社会科”或“社会学习”等方面。社会研究或社会科的基本学习活动方式是主题探究式的,从自然现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职业等领域确定不同的主题,通过调查研究和问题研讨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获得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研究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从主题设计,到学习活动方式,都具有强烈的研究性和反思性实践的特征。 (2)设计学习(project or design learning,简称PDL)。 这种课程是一种应用性学习的课程,与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相比较,设计学习更强调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实践操作,如综合艺术设计、应用设计、产品设计、活动设计等等,强调对学生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解决。 (3)社会参与性学习(social participating learning)。 社会参与性学习的重点在于参与社会生活领域,接触社会现实,注重开展各种社会参与性的活动,如社区服务(包括参与养老院活动、社会公益性活动等)、社会调查、考察与访问(包括访问政府首脑或地方政府官员等)。社会参与性学习往往体现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和发展状况,它反映在不同学区的课程方案之中。 尽管美国各州范围内的不同学区和学校实施的具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五花八门,但都体现了主体研究性、综合实践性、社会参与性、生活性等基本特征。 2.英国、法国 英国国家课程标准关于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美国各州中设计的综合实践类课 程有相似之处,主要集中在社会研究(social studies)和设计学习(project or design learning)等方面。英国中小学的社会研究围绕公民的形成(becoming informed citizenship),以及突出的政治、精神、道德、社会或文化问题来设计实践和探究的主题。设计学习则主要包括综合艺术设计、信息与交流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等。 法国课程标准中设计了一类“综合学习”的课程,其基本规范表现在两个基本方面:一是综合学习需要跨两门或两门以上学习领域,要求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二是综合学习的活动方式应是多样的,涉及接受、探究、应用等基本学习活动方式。

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主题活动一我的小书包 一、三维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自己的小书包是什么样子的,同时会整理自己的书包。 2、过程方法: 通过观察获得知识,使学生认识爱护自己的书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观察自己的书包,用语言表达自己书包的特征与外形。 三、课时计划: 4课时 第一课时观察自己的小书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自己的小书包是什么样子的。 2、过程方法: 通过观察获得知识,感受爱护自己的书包和保持自己的书包干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观察自己的书包。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你知道吗”。 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书包。 2、观察后填空。 3、老师评点。 (二)学习“大家一起说一说”。 1、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书包的的作用。 2、学生自己说一说

3、老师总结 (三)画一画小书包 1、老师叫学生观察自己的小书包。 2、学生描述书包的样子。 3、画一画自己的小书包。 (四)布置作业: 画一画自己的小书包。 五、板书设计: 观察自己的小书包 颜色:黄色红色蓝色蓝色和红色 形状:长方体正方体 大小:很大中等很小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学生去主动观察,才会获得知识。 第二课时画书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画自己的小书包,并知道怎样正确背书包。 2、过程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画一画自己的书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画书包 三、教学过程: (一)评点学生的作业。 (二)把画得好的拿到学习园地去展览。 (三)学习“开阔视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