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大学礼仪

大学礼仪

大学礼仪
大学礼仪

礼仪对大学生的作用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在大学校园仍有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还有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与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可见,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具有跨时代、跨世纪的特殊意义。因为,社交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

1、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

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大学生一般都远离家乡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处在平等位置,失去了以前那种对父母的“血缘上的”、“无条件的”依赖。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需要。事实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却

不同程度的表现出“自我封闭”的倾向。时常出现“孤独寂寞”、“没有朋友”的情绪体验。产生这种情况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较为普遍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真正走出早期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依赖他人”、“不平等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依附于人”、“利用他人”、“个人中心”、“求全责备”等倾向,偏离友谊“无私、平等、尊重”的根本原则;另一方面是缺乏社交的技巧,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善于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缺乏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等,因而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或交际范围狭窄。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感到孤独寂寞,缺少朋友,形成一些心理障碍,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让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使他们觉得你是熟悉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实践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空虚和夸奖等。这些都是十分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而且也会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产生了不良情绪则能够得到有效的排遣。

同时,社交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的

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2、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社交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在交际活动开始后,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那么,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满足

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3、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这是与社交礼仪教育的缺乏分不开的。因为,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社会生活成员在社会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社会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范和非法律规范两大类别。礼仪是一种非法律规范,它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其中,道德规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它是从社会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社会礼仪反映了人们在共同生活、彼此交往中最一般的道德关系,是保证交往活动顺利进行和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重要因素。社交礼仪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学科。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可以丰富他们的礼仪知识,让他们明确地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社交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4、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

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也就是塑造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有明显的教化功能。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最终目标是较会大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做文明人。现在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哲学、伦理等学科中。而社交礼仪教育涵盖了中国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可见,社交礼仪教育更能直接地教会大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文明人。因此,《社交礼仪》课应完全可以纳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之列,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在高校中推广和普及,这有助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5、社交礼教与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交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因为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然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培养大学生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让文明之花在我们校园遍地开放。如果人人讲礼仪,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和谐与温馨。由此可见,社交礼仪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社交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

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浅谈大学生礼仪教育

邵长梅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与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社会交往的日益扩大,日趋频繁,真诚、得体、富有魅力的社交礼仪已成为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社交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具有跨时代、跨世纪的特殊意义。

一、现代大学生礼仪教育必要性

经常看到这些现象,讲台下面有一张嘴无声而不停的嚼着口香糖,情绪受到影响的老师不得不对学生提出批评,感到做错了的学生急于改正错误,不假思索将口香糖吐在地上……。夏天来了,漂亮的女生穿着时装鞋(拖鞋)踩着上课铃声走进教室,铃声结束之时还留下几声时装鞋拖地的声音,上课的老师立即皱了眉头……。体育课上,老师说不要穿太紧不利于运动的衣服,有女生穿着“超低空”来了,她没有违背老师的意愿呀……。校园里、食堂里、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经常可以看到恩爱有加的男女成双成对,如胶似漆粘在一起,过分亲昵的行为全然不顾周围其他人的存在……。大街上学生看到对面走来的任课老师时,目不转睛,面无表情,形同陌路……

综观在校大学生的礼仪行为方式,作为“礼仪之邦”的接班人,在现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开展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势在必行。

二、现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

1、校园礼仪

校园礼仪由很多分支组成,如:与教师交往的礼仪,与同学交往的礼仪,教室礼仪,办公室礼仪,校园公共场所礼仪等。校园环境对同学有着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为此,大学生遵守校园礼仪,并努力实践校园礼仪是凸现文化魅力的亮点。

2、社交礼仪

大学生经过几年的大学生生活,最终都要走上社会,服务于社会。必要的社交礼仪知识都应该努力自觉地学习、掌握。如:初次见面的礼仪,着装礼仪,茶会、舞会礼仪,电话礼仪,迎宾礼仪,宴会礼仪等。3、求职礼仪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除了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就业技巧外,恰当运用求职礼仪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语言表达艺术,服饰搭配艺术,形象设计,文书传递礼仪等。

4、国际礼仪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行进,在中国的每个城市、每个地区都可以接触到外国友人,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国际礼仪知识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民俗习惯,国际惯例,国际公约等礼仪知识。

三、现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手段

1、新生入学教育

学校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时,按照惯例,军训、学校规章制度、学籍管理制度、专业介绍等内容都是入学教育重点,如果把礼仪教育融入学校规章制度教育也作为教育重点来进行,即把教室礼仪、与教师相处的礼仪、与同学相处的礼仪、校园公共场所的礼仪等在新生入学那天起就进行反复灌输,那么校园内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多。

2、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规范礼仪的形式表现为对他人的尊重、友好、礼貌等等,这与人们的日常行为密切相关,每一个高校都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如果能把礼仪规范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结合起来进行,大学生行为规范也就水到渠成了。

3、融入德育教育

礼仪从字面上讲是礼节和仪态,礼节是人们在相处过程中互相约定的规矩延续而来,既然是来自于生活,它必然受道德范畴的约束。大学生入校以后,德育教育是学校最艰巨的任务了,把礼仪规范教育融入德育教育,那么德育教育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4、结合课堂教育

老师是一面旗帜,老师的表率作用直节影响着学生,如果老师能够把礼仪教育和课堂教育结合起来,两方面的教学效果应该是相互促进,成效也是双倍的。

5、融于学生社团活动

在校大学生有成立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一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二可以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的同学在相应的社团发挥自己的专长,三可以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更多的资本。如果能够组织一个“礼仪社’,类的社团组织,让社团内成员礼仪礼节方面成为大学生中的先行者,成为礼仪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也是礼仪教育实施过程中需要依靠的重要力量。

四、现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

第一,礼仪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说:“礼仪是在一切别种美德上加上的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和好感”。当代大学生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但由于缺乏礼仪修养和交际技巧,不善于有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了解别人的需要和情感,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人际交往受挫,进而影响到了自己的心理健康。因此,进行大学生礼仪教育,让其了解社交礼仪的内涵和基本规范是提高大学生交际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

第二,礼仪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礼仪是人类维系社会生活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要求,礼仪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就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念、规范、内涵的传授和训练。通过教育,使他们掌握并以基本的礼仪规范去完善自我的行为,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礼仪形

式有机结合起来,彰现自我的良好气质。

第三、礼仪教育有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交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培养大学生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文明意识,行为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尚形成,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的目的。

第四,礼仪教育是社会经济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逐步加快的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日益激烈的国际间竞争,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的是既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的文明大学生。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规范他们的行为举止,努力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第五、礼仪教育是当代大学生顺利社会化和健康成长的前提

社交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缺乏修养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大学生正处在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

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学习和应用礼仪标准,使自己成为一个集丰富文化知识和良好礼仪修养于一身的新人,从而促进自我顺利进入社会,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在交际活动开始后,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那么,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