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历史与英雄”教案

“历史与英雄”教案

“历史与英雄”教案
“历史与英雄”教案

语文一组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教师:贾克文 边 强 教学课题: 《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 ——《三国演义》 《水浒传》欣赏 教学篇目: 《曹操献刀》 《李逵负荆》 【教学目标 】
1、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把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其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3、 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教学重点】
1、欣赏所选片段的人物刻画和精彩描写。 2、品读名著片段,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3、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3、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教学安排】
本单元两篇文章,拟以《曹操献刀》为讲授课, 《李逵负荆》为自学课。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步了解中国小说发展脉络。 2、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把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3、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其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庄子― 外物篇》最早出现“小说”一词。 东汉班固《汉书·文艺志》“小说家者,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 ” 十家:儒、墨、道、法、名、农、杂、纵横、阴阳、小说家 巧记古典名著 28 字诀: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三言二拍赞今古,聊斋史书西厢 镜。
-1-

提问:这首小诗到底包含了多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呢? 明确:东: 《东周列国志》(余邵鱼) 三: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 桃花: 《桃花扇》(清孔尚任) 官场: 《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金瓶: 《金瓶梅》(兰陵笑笑生) 三言: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明冯梦龙) 二拍: 《一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明凌蒙初) 今古: 《今古传奇》(抱瓮老人) 史书: 《史记》(司马迁) 镜: 《镜花缘》(清李汝珍) 聊斋: 《聊斋志异》(蒲松龄) 西厢: 《西厢记》(王实甫) 西: 《西游记》(吴承恩) 水: 《水浒传》(明施耐庵) 红: 《红楼梦》(曹雪芹 高颚) 儒林: 《儒林外史》 (吴敬梓)
二、了解中国小说发展史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简表
时期 先秦 类别 上古 水 寓言 代表作品 《山海经》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 说明 这一时期属于中国古典小说的萌芽阶段,从 古代小说的三个源头,它们分别是神话、子 《孟子》 :揠苗助长。 《庄子》书中“寓言 书和史书。 子》 :愚公移山。 《新序》 :叶公好龙。 《战国策》 历史 散文 魏晋 南北 朝 志怪 〔东晋〕干宝《搜神记》 。如: 《干将莫邪》 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 《搜神记》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唐代传奇故 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神话戏《天仙配》及 后世的许多小说、戏曲,都和它有着密切的联系。 志人 〔南朝宋〕刘义庆编撰。 《世说新语》 。如: 述吃鸡子的故事。 唐 传奇 陈鸿《长恨歌传》 、元稹《莺莺传》 、蒋防 《霍小玉传》 李公佐 、 《南柯太守传》 佚名 、 《补 江总白猿传》 、白行简《李娃传》 该名出自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 。 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成熟阶段。 对后代影响: 洪升《长生殿》 、元白朴《梧桐雨》 。金董解元《西 厢记诸宫调》 、元王实甫《西厢记》 。 记述汉至南朝宋人物轶闻琐事、言谈举止。 对后世笔记文学有较大影响 《左传》 《战国策》 《史记》等
神话 水; 《淮南子》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 本质上说还不属于小说。
故事 十九”《韩非子》 。 :守株待兔、郑人买鞋。 《列
小说 《韩凭夫妇》 《吴王小女》 《宗定伯捉鬼》
间传说。
小说 《侈汰》中石崇与王恺斗富故事。 《忿狷》中王
-2-


话本
长篇: 《大宋宣和逸事》 《五代史平话》 《武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说经的话本) 短篇: 《快嘴李翠莲记》 《碾玉观音》 《错斩 崔宁》 (公案类)
广义的话本,泛指说唱、表演伎艺的脚本; 文艺包括小说、讲史、讲经等。 “话本的出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 迁。(鲁迅语) ” 我国第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历史演义小说 的典范。罗贯中在长期民间传说、说话艺术和元 杂剧中三国戏的基础上, 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 再创造而成这样一部宏传的长篇巨著。
王伐纣平话》 《三国志平话》 (以上为讲史话本) 狭义的话本,专指“说话”的底本。宋代的说话
元明
历史 演义 小说
罗贯中《三国演义》 (元末)
余邵鱼《春秋列国志传》 、冯梦龙《新列国 志》 、熊大木《全汉志传》 、甄伟《西汉通俗演 义》 、熊大木《唐书志传》 英雄 传奇 小说 施耐庵《水浒传》 (明初) 又题为《忠义水浒传》 ,是施耐庵在长期民间 传说、民间说话艺术和元杂剧水浒戏的基础上加 工写定成书的。 熊大木 《北宋志传》 纪振伦 、 《杨家府演义》 (万历)熊大木《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神魔 小说 吴承恩《西游记》 。 许仲琳《封神演义》 。 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 董说的《西游补》 。 《西游记》是神魔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宋 元说话艺术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由文人作家加工 创作而成的。 《封神演义》是作者以宋元讲史话本《武王 伐纣平话》为基础,博采民间传说演绎而成长篇 神魔小说。 世情 小说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开世
《好逑传》 《玉娇梨》 《平山冷燕》 (明末清 情小说先河。市井社会的风俗画。把中国现实主 义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初)才子佳人小说 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 ( 《警世通言》 分 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启年间) 陆人龙《三刻拍案惊奇》《型世言》 ( ) 《石点头》 《醉醒石》 《西湖二集》 (拟话本小说) 《二拍》它是继三言之后最有影响的古代白 话小说集,但在思想内容、艺术水平方面不及三 言。 拟话本:中国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小说 《三言》包括宋元话本和明人的拟话本两部
话本
小说 《醒世恒言》 (包括话本和拟话本)

世情 小说 文言 短篇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
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 说。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集大成者。
-3-

讽刺 小说 历史
吴敬梓《儒林外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长篇讽刺小 说。
蔡元放《东周列国志》禇人获《隋唐演义》
演义 吕抚《二十四史通俗演义》 英雄 传奇 世情 钱彩、金丰《说岳全传》 吕熊《女仙外史》陈忱《水浒后传》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李海观《歧路灯》 、 《说岳全传》 《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 全称 。
小说 《林兰香》 神魔 小说 公案 石玉昆 《三侠五义》 (原名 《忠烈侠义传》、 ) 晚清,公案小说与侠义小说结合,产生了公 郭晓婷《济公传》 、李百川《绿野仙踪》
侠义 《施公案》 于公案奇闻》文康 、 《 、 《儿女英雄传》 案侠义小说。 、 《三侠五义》是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 小说 贪梦道人《彭公案》《绿牡丹》《争春园》 、 、 话本 小说 狭邪 陈森《品花宝鉴》 、魏子安《花月痕》 、俞 以妓女生活为题材。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 蝴蝶派小说。后又发展为20世纪50-60年代港台 的言情小说。 李宝嘉(伯元)的《官场现形记》 吴沃尧 (趼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的 、 曾朴的《孽海花》 李汝珍《镜花缘》 、 夏敬渠《野叟暴言》 、 屠绅《蟫史》《野山外史》 、 、俞万春《荡寇 志》《结水浒传》 ( ) 讽刺小说+神魔小说,为才女立传。 佳人小说+神魔小说 李渔《无声戏》 《十二楼》 作,影响十分广泛。 李渔本人创作
小说 达《青楼梦》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 、张春帆 说的末流。到了民国初年,狭邪小说又变为鸳鸯 (鲁 的《九尾龟》 迅语) 晚清 四大 小说 其他
谴责 刘鹗的《老残游记》
中国古代小说的流变可如下所示: Ⅰ Ⅱ Ⅲ 志怪、志人 主要魏晋 发展 Ⅳ 传奇 唐宋 成熟 Ⅴ 话本 宋元 变迁 Ⅵ 演义 明清 高峰 小说 近现代 概念: “小说” 时间: 汉代结束以前 阶段: 萌芽、起源
中国小说两大系统:白话(包括长篇章回和短篇拟话本) 、文言(包括:笔记体和传奇体) 。 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明清长篇小说居于第一层次的是所谓的“六大奇书” ,即《三国演义》 、 《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 、 、 、 、 ;居于第二层次的是: 《水浒后传》《西 、 游补》《醒世姻缘传》《歧路灯》《绿野仙踪》《镜花缘》《说唐全传》《说岳全传》《三侠五 、 、 、 、 、 、 、 义》《东周列国志》等。 、
-4-

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发展: 先秦寓言 → 汉代杂记、史传 → 魏晋志人志怪小说 → 唐传奇 → 宋元话本 → 明清长篇 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特点: 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全书构成统一整体。
“历史演义” 三、 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简介: 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简介:
1、两类小说的发展史
中国小说产生以来,演绎历史与谱写英雄一直是绵延不衰的两个主题,其中的代表作就是本 单元所选的两部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这两个主题有共性,主要表现为以历史为题材的 小说,在叙史的同时关照英雄人物,如《三国演义》 ;也有各自的特点,像《水浒传》基本上是群 雄谱,当然小说一开始也写宋朝廷乐极生悲,京师流行瘟疫,请人祈禳天灾,结果却放出一百零 八个魔君,这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演绎着历史,但总的说是以歌颂英雄为主。 ⑴历史演义系列小说 《三国演义》自明代嘉靖年间流行以后,模仿它的历史演义小说开始大量出现,从而成为中 国古代小说一个最重要的流派。 《三国演义》为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后产生 了列国志传系列小说、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以及宋史演义和明史演义系列小说,主要有《新列国 志》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 (蔡元放)《隋唐志传》等,其中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中的《隋唐演 、 义》 (褚人获)是影响最大的一部。 《隋唐演义》共 20 卷 100 回,叙述的内容始于隋文帝伐陈,终于唐玄宗还都而死,历时 170 余年。小说所涉事件多,时间跨度长,头绪庞杂,但作者以史为经,以人物事件为纬,杂而不乱, 松而不散,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小说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是以隋炀帝、朱贵儿为中心人物 的隋末宫廷故事,一是以秦琼、单雄信、程咬金为中心人物的“乱世英雄”起兵反隋的故事;一 是以唐明皇、杨贵妃为中心人物的唐代宫廷故事。其中瓦岗寨英雄起兵反隋部分,艺术地描写了 隋末历史现实,颂扬了这些草莽英雄的侠义勇武,人物形象也较为鲜明生动。有人评说《隋唐演 义》吸收了《三国演义》 《水浒传》的创作特色同时又有一些新意,它既有真实的历史线索可寻, 又塑造了一群草莽英雄的形象,而且还能看到才子佳人小说的踪影。 ⑵英雄传奇系列小说 《水浒传》的问世,也为英雄传奇小说铺平了道路。在此后的英雄传奇创作中,以说唐、说 岳与杨家将系列最为突出,各自影响最大的作品分别为《隋史遗文》 (袁于令)《说岳全传》 、 (钱 彩、金丰,全称《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 )和《杨家府演义》 (纪振伦,又名《杨家府世代忠勇 通俗演义传》。 ) 《说岳全传》共 20 卷 80 回,是明代以来各种岳飞故事的集大成者。北宋末年,金兵南侵, 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岳飞为首的宋朝将领,力主抗金,屡建奇功。但是以秦桧为首的权奸集 团,卖国求荣,陷害忠良,最后将岳飞害死在风波亭。小说对人物的塑造总的来说过于概念化, 但也不乏一些个性化描写,因此, “岳武穆之忠,秦桧之奸,兀朮 (zhú)之横”等,也都给人 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上内容摘自“教参” )
-5-

2、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的异同
同属历史小说范围,区别: ⑴历史演义以记述一代兴废为主体,英雄传奇以塑造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 ⑵历史演义主要事件和人物基本依据史实,英雄传奇主要人物和事件多为虚构。 ⑶历史演义从“讲史”发展而来,英雄传奇的源头是“小说” 。
《三国演义》 四、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 《三国演义 水浒传》
1、了解《三国演义》及其作者。 了解《三国演义》及其作者。
。 ⑴阅读“课前提示” 阅读“课前提示” ⑵《三国演义》内容简介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描写 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体表现了统治者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该书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元年 刊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分 24 卷,240 则,每则一个七言标题。此后新的刊本迭出,卷数、 回目、引用诗词等均有改动。清康熙时,毛纶、毛宗岗父子对《三国志演义》进行了修订,遂成 为最通行的本子。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年版。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 。我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依据有关三国的历史、杂记,在广泛吸取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加工、再创作 了这部长篇章回小说。作品写的是汉末到晋初这一历史时期魏、蜀、吴三个封建统治集团间政治、 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复杂斗争。通过这些描写,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谴责了统治阶级的 残暴与奸诈,反映了人民在动乱时代的苦难和明君仁政的愿望。战争描写是《三国演义》突出的 艺术成就。这部小说通过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运用夸张、对比、烘托、渲染等艺术手法, 成功地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关羽、张飞等一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结构宏伟而 又严密精巧,语言简洁、明快、生动。有的评论认为这部作品在艺术上的不足之处是人物性格缺 乏发展变化,有的人物渲染夸张过分导致失真。 《三国演义》标志着历史演义小说的辉煌成就。在 传播政治、军事斗争经验、推动历史演义创作的繁荣等方面都起过积极作用。 《三国演义》的版本 主要有明嘉靖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清毛宗岗增删评点的《三国志演义》 。 ⑶《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 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 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 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 有不少虚构。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①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 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 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
-6-

最好说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三绝” ,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 “义重如山” ;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 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 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 ②它长于描述战争。 《三国演义》描写了上百次战争有虚有实、有详有略,堪称“军事文学”之王。全书共写大 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 最为出色。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 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 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 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 ③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 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 的。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 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 ④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今天看来,这种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当时它却近于白话; 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是一种创举,和过去某些小说粗糙芜杂的语言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 步。 《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最大缺点,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这可能是受了民间 传说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二是想像、夸张有时不合情理。鲁迅先生说: “欲显刘 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批评是很中肯的。 ) ⑷《三国演义》的主题辩解(摘自“教参” 三国演义》的主题辩解(摘自“教参” 对这部小说的主题,专家学者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学生用书基本上持“拥刘反曹”说。 《三国演义》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是仁 君、贤相、良将的典范,而把魏国的曹操等作为奸邪权诈、推行暴政的代表,至于孙吴方面只是 陪衬而已,因而具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在历史上,曹、刘孰为正统的问题,从来就有 不同的看法。在正统的史学著作中,大致自朱熹的《通鉴纲目》起,一般都奉蜀国为正统,以魏、 吴为僭国。至于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从来就有尊刘贬曹的倾向。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刘备是“帝 室胄裔” ,多少有点儿正统的血缘关系;二是刘备向来以“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著称,容易被接 受。特别是在宋元以来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 “人心思汉” ,正是当时汉族人民共同的心愿,因而 将这位既是“汉室宗亲” ,又能“仁德及人”的刘备树为仁君,奉为正统,是最能迎合大众的接受 心理,符合广大民众的善良愿望的。 ☆建国以来《三国演义》主题研究情况综述: 在这个问题上,主要有五种观点。 ①“正统”说。持这种观点的人历来很多。他们认为,所谓“尊刘抑曹”乃是正统思想的具 体化,而这正是《三国演义》主题思想的中心。作者不仅从刘汉正统的观点出发,百般暴露曹操
-7-

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伪,同情汉献帝的傀儡处境,尽情地歌颂董承、吉平、王子服等人谋杀曹 操恢复后汉正统的行动,而且,以蜀汉为正统,热情地颂扬了标榜恢复汉室的英雄们──刘、关、 张和诸葛亮的业绩。有的同志还指出, 《三国演义》中的正统思想有三个来源:一是三国历史本身 原有的正统思想。在东汉末年军阀彼此混战,魏、蜀、吴三国尚未出现的时期,名义上还是“汉 家天下” ,大多数军阀表面上也都承认皇室的合法性。刘备自然要抓住正统思想作武器,打起“兴 复汉室”的旗号来反对曹操。到了三国割据已经形成之后,蜀汉仍然以正统自居,也是很自然的 事。二是封建主义历史观的影响。 《三国演义》取材的一个重要来源是记述三国史实的著作。由于 正统思想是封建主义历史观的一部分,封建社会里的任何一部历史著作都不能不拥护正统思想。 从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到朱熹的《通鉴纲目》都是以蜀汉为正统,因此罗贯中写《三国演义》 时就接受了这种影响。三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继承了宋元以来有关三国故事的话本和杂剧从现 实生活中提取出来的正统思想。它表现了汉族广大人民在异族的入侵和压迫下渴望光复故国,因 而把刘备政权当做汉族政权的象征来拥护的感情。这是《三国演义》取材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②“ ‘拥刘反曹’反映人民愿望”说。持这种观点的人也很多。他们也认为《三国演义》的主 题是“尊刘抑曹” ,或者叫做“拥刘反曹” ,但不同意说罗贯中是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来写作的。 他们认为,罗贯中是在元末农民大起义的时代背景下,在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历史条件下,站在 当时思想水平的高度,从浩瀚纷繁的三国历史题材中,提炼出“拥刘反曹”的主题。这个主题, 表达了人民中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愿望,寄托了人民的爱和理想。同时,罗贯中是一位献身于 通俗文学的艺术大师,接受了唐、宋、元以来流传于民间的“拥刘反曹”历史故事的影响。他在 历代群众创作的基础上,参考各种正史、野史、传说、佚闻,塑造了人民喜爱的栩栩如生的传奇 英雄的典型,刻画了人民憎恶的反面人物形象。所以, 《三国演义》 “拥刘反曹”主题的形成,既 有它的现实基础和时代需要,又是植根于人民群众创作的肥沃土壤之中。 ③“忠义”说。这种观点也有一定的代表性。持这种观点的人从作品所反映的伦理思想来认 识作品的主题,认为《三国演义》主要是以忠义思想来臧否褒贬人物的。作者精心刻画的人物, 如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都以“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为毕生宗旨,都是忠义的典型, 而作者竭力鞭挞的董卓、曹操等则是不忠不义的典型。因此,可以说《三国演义》是讴歌忠义观 念和忠义英雄的史诗。 ④“反映三国兴亡”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 《三国演义》的主题是,通过对东汉末年统治 阶级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士族和非士族人士与宦官外戚之间的矛盾, 中小士族和非士族人士与大 士族之间的矛盾, 军阀与军阀之间的矛盾等等)的描写, 特别是通过对魏、 蜀、 吴三国之间的政治、 军事斗争的描写,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阶级本质和残杀压迫人民的罪行, 是一部形象的三国兴亡史。 ⑤“讴歌封建贤才”说。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诸葛亮是《三 国演义》的真正主角,也是对人民群众影响最大的人物。他的胸襟开阔、深谋远虑,他的忠于职 守、坚贞不贰,他的公正严明、信赏必罚,他的精明练达、智慧无穷,以及他的“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的精神,都受到作者的热烈赞颂,被当做理想的封建政治家的典范,当做封建社会里才 智之士的楷模,成为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不仅为历代人民所喜爱,而且为今天的群众所欣赏。
-8-

⑸作者简介 作者罗贯中,原名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大约生活在元文宗至顺元年(公元 1330 年) 至明惠帝建文二年(公元 1400 年)这一段元末明初时期。曾当过元末起义军首领张士诚的谋士,太 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县) ,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罗仲祥后唐时仕青州(即今清徐) 。后因 原籍水灾且路远途遥。落籍太原清源,迁居城西白马山(今白石沟)寺沟村。其父罗锦生有六子, 贯中行居第二。著有《三国志通俗演义》《三遂平妖传》《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等。 、 、 、 罗贯中,一名罗本,生於元末明初,山西太原人。 罗贯中所处的元朝末期是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而复杂的时代,蒙古王公大臣 疯狂兼并土地,民间豪强地主也大量强占民田,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赋役剥削不断加重,元朝政 府还滥发纸钞,导致物价上涨;由于政治腐败,水利常年失修,经常泛滥成灾,许多地方的百姓 被迫逃离家园,流离失所,终于暴发了农民大起义。社会动荡不安,罗贯中四处漂泊。他曾与农 民起义领袖之一的张士诚有过交往,传说他曾做过张士诚的幕客。明朝有的野史说罗贯中“有志 图王” ,表明他是一个具有政治抱负的人。 罗贯中经过了元末大动乱,接触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了较清醒的认识, 在农民起义中,扩大了眼界,丰富了生活知识和斗争经验,为他后来创作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 国演义》奠定了丰厚的生活基础。 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全国之后,在文化思想上实行严酷的控制,对知识分子采取笼络和高压的 手段。推行以八股文取士的制度,网罗天下士子;朱元璋又不断地大兴文字狱,企图使文人屈服 于封建淫威之下。罗贯中无意于仕途,不走科举升官之路,也不愿触及严密的文网,无辜惨遭杀 戮,于是拿起笔来,从事“稗史”的编写工作。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但现在传世的除《三国 志通俗演义》外,只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三部小说。现存的戏 、 、 曲作品只有《宗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他也写过一些词曲,但多未流传。他参与编写的《水浒 传》和独立创作的《三国演义》 ,可能就是这个时期完成的。 罗贯中的艺术概括力极强, “唯《三国演义》则七分真实、三分虚构。 ”正确说出了罗贯中为 追求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所用的“实七虚在” 、主宾杂陈的创作方法,对于作家自己来说, 则是一种独立的探索和创作。 ⑹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元代中期,由於灭宋战争的创伤逐渐平息,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也开始由北方转移到了南 方。南宋的故都杭州不仅成为人口云集、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也成为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 发展的重要中心。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识分子、 「书会材人」 ,如关汉卿、郑光祖等等,都先后迁 徙到了杭州一带。身为小说兼杂剧作家的罗贯中,也必然受到这一社会潮流的影响,成为这类南 迁作家中的一个。 罗贯中外号「湖海散人」 ,这个称号就寄寓著漫游江湖、浪迹天涯的意味。大约在西元一三四 五~一三五五年间,他来到了杭州。许多说话艺人在这里说书,一些杂剧作家,也在这里活动。 罗贯中与志同道合者为友。加上他对民间文学又极其喜爱,到了这里,自然不愿离开远去。也就 这时,罗贯中结识了当时在杭州居住,但年龄他大二十岁左右的施耐庵。
-9-

2、了解《水浒传》及其作者。 了解《水浒传》及其作者。
。 ⑴阅读“课前提示” 阅读“课前提示” (摘自 ) ⑵《水浒传》内容简介。 摘自“教参” 水浒传》内容简介。 摘自“教参” (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章回小说。它以北宋末年史书 记载的宋江起义作为主要依据,结合民间传统的戏曲、话本中有关故事加工创作而成。 小说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为主线,通过一百零八位传奇式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 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 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 会矛盾。 高俅是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小说以他的发迹作为故事的开端,意在表明“乱自上作” 。 作者还写了大批的贪官污吏和地方恶霸,如西门庆、郑屠、毛太公等,正是他们狼狈为奸,渔肉 百姓,才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们不得不铤而走险,奋起反抗。小说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时代农民 起义的深层原因──官逼民反,倾向鲜明地描写了人民群众反抗压迫者的行动。 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通过对一百零八位英雄的描写,概括了当时不同阶层的人们在漫长 的封建社会中从觉醒到反抗的斗争道路。像鲁智深的反恶霸,林冲的受凌辱,宋江的被迫害,武 松报杀兄之仇,晁盖、吴用劫取不义之财,以及浔阳江上的张横、张顺,揭阳岭上的李俊、李立, 梁山泊岸边的阮氏兄弟等,他们都是由于受迫害而不得不起来反抗,从而汇成一股狂波巨澜,奔 向梁山泊。小说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 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宋江原是一位救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逼上梁山之后, “替天行道” ,壮大 了起义军的声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事业登上 峰巅之时选择了妥协、接受招安,终于葬送了起义事业。小说通过宋江起义的失败,客观上总结 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⑶《水浒传》主题的多元化理解。 水浒传》主题的多元化理解。 《水浒传》在成书过程中所摄取的材料相当复杂,既有农民革命思想的闪光,也有市民阶层 感情的渗透,后来作者在编定成书时,又用传统的忠义思想对它进行了加工改造,成书后还经过 不同思想倾向的文人的润色和删改,因此全书的思想内涵就显得非常的丰富复杂,其主题思想也 呈现出多元融合的趋势,形成一个既矛盾又统一的艺术整体。具体论来,以下几点值得特别注意: 第一, 《水浒传》是一部正面反映和热情歌颂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艺术地再现了封建社会农 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壮大直至接受招安、走向失败的整个过程,这是全书所具有的客观意义。 首先, 《水浒传》形象地展现了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奸佞当道、鬼蜮横行、民怨沸腾的社会面貌, 深刻地揭示出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就在于“乱自上作”“官逼民反” 、 ,肯定了好汉们“撞破天罗归 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的正义性。其次,旗帜鲜明地歌颂了梁山英雄的反抗精神和光辉业绩, 生动地描写了农民义军从小到大、由分散而聚合的发展规律,展现出一副声势壮阔的农民战争画 卷,描绘出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死生相托,患难相扶”的理想世界。再次,真实地反 、 映了农民起义的失败命运,梁山义军最终接受了招安,但招安带来的不是皆大欢喜的吉庆终场, 而是东征西杀、死伤殆尽的悲剧结局,如实地揭示出农民起义的思想局限性,从客观上说明了农
- 10 -

民义军投降是没有出路的。 第二, 《水浒传》也是一部忠义思想的颂歌。首先, 《水浒传》早期的本子都题为《忠义水浒 传》 ,宋江做了梁山寨主以后, “聚义厅”更名为“忠义堂” ,梁山义军的起义纲领也被确定为“替 天行道” ,而同样是造反起家的方腊志在推翻朝廷,就被视为大逆不道的叛逆,这些都显示出作者 对忠义思想的推崇。其次,最能体现忠义思想创作宗旨的是宋江这一人物形象。作者从传统的儒 家伦理道德出发,深刻地刻划出宋江身上忠和义既矛盾又统一的复杂性格,他既是不违父教的孝 子,又是仗义疏财的义士,更是心忧社稷、专图报国的忠臣,他参加农民起义队伍只是“权居水 泊,暂时避难” ,最终目的是谋求招安,改邪归正,为国尽忠竭力,果然招安后,宋江打着“顺天 护国”的旗号,率领义军攘外安内,临死还念念不忘“忠心不负朝廷” ,可谓是大忠大义之士。再 次, “自古权奸害忠良,不容忠义立家邦” ,全仗忠义的英雄却被不忠不义的社会所吞噬,贯穿全 书的忠奸斗争却以忠义一方的失败而告终, 传统的忠义道德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竟然无能为力, 不能不发人深思,这也正是作者思想的矛盾和困惑之处。 第三, 《水浒传》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掺加进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因此它又 是一部英雄的颂歌、是一部勇力和智慧的颂歌。 《水浒传》相传又名《江湖豪客传》 ,后人把它和 《三国志演义》合刻时,又统称《英雄谱》 。在这些绿林英雄身上,集中体现了以侠义为核心的市 民道德观。他们各有一身本领和满腔义气,热衷于闯荡江湖,广结朋友,或啸聚山林,打家劫舍, 或扶困济危,除暴安良。面对强大的罪恶势力,他们勇于起来反抗,除恶务尽;面对弱势阶层, 他们敢于抱打不平,申张正义。他们皆具有光明磊落、敢作敢为的人格精神,见义勇为、恩怨分 明的道德原则,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侠肝义肠,充分表现出市民阶层对社会公道、对社会正义的朴 素向往。另外,梁山好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盘分金银”等以充分的物质享受为基础的自 由自在的生活理想, 也表现出浓厚的市井意识。 可见, 《水浒传》 不但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形象载体, 而且还是民间侠义文化的重要显现。 ⑷《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既是我国英雄传奇小说的光辉典范,也堪称是我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它的 出现,标志着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已经完全成熟。 ①《水浒传》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出梁山好汉的英雄群像。 《水浒传》在塑造人物 方面,开始从《三国志演义》的类型化典型走向初步的个性化典型。 ☆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特定的社会现实环境中,紧紧扣住人物的身份、教养、经历和遭遇,从 复杂的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多层次地刻划人物性格,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善于处理英雄人物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不仅写出了英雄们性格的异中之同,更注意以 同中之异来表现性格相近的人物之间的细微差别。作者往往设置类似的故事情节,以犯中求避、 对比映衬等手法,突现人物的独特个性,做到了“同而不同处有辨” 。 ☆善于将人物置于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揭示其性格最本质的特 征。作者很注重人物的出场亮相,常常让人物一出场便马上进入行动。作者又善于通过一系列故 事情节的发展进程来充分刻划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还善于在故事的进程和环境的转换中,逐步 展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 11 -

☆善于把英雄人物的传奇性和现实性、超常性与平凡性结合起来刻划其性格,以“近人之笔” 写“骇人之举” 。作品既注重对英雄人物的本质特征和传奇行为极力加以夸张渲染,把他们塑造成 高度理想化的典型,同时也注意描写他们与常人接近的一面,以富于生活气息的细节把他们置于 真实合理的具体环境中,使得这些英雄既可敬可佩,又可亲可信。 ②《水浒传》的故事结构颇有特点。全书可以七十一回为界,分为两部分。七十一回之前, 基本上是由互相衔接又相互独立的一系列英雄传奇故事组成,仿佛是一个个梁山好汉的列传或合 传,主要人物依次出场,一环紧扣一环,宛如百川汇海,先分后合,可称为是连环式结构;在各 路英雄聚义梁山之后,主要是以群体性的战争板块为主,小说依照时间顺序,先后写了两赢童贯、 三败高俅,破大辽、捉田虎、平王庆、讨方腊等重大的军事行动,宛如江流主干奔腾而下,直泻 入海,可称为是单体式结构。这样的结构方式是同作品主题的表达高度适应的,前半部分主要突 现官逼民反,后半部分主要表现忠奸斗争,同时所有的情节单元又都由从逼上梁山到效力朝廷这 条总的线索贯穿成整体。 ③《水浒传》的语言艺术也取得很大成就。它是我国第一部纯粹用白话写成的长篇小说,标 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它以生动流畅的白话口语为基础,经过文人的锤炼加工,成 为纯熟的优秀的文学语言。 《水浒传》的叙述语言形象传神,明快洗练,充满生活气息,极富表现 力,叙事写人多用白描,往往寥寥几笔,就能达到绘声绘色、形神毕肖的地步;绘景状物则简练 生动,使人如身临其境,景物描写与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水浒传》语 言艺术最突出的特点是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往往可以从说话看出人来,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语言 风格,各自的语言反映了各自的性格特点,这也是它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 ⑸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祖籍是泰州海陵县或苏州吴县阊门(今江苏苏州) , (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 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 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 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 《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 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关于其生平,因缺乏史料而众说纷纭,甚至对有无此人都 有争议。其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
《三国演义》 3、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比较。 《三国演义 水浒传》的比较。
(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 ⑴类型不同。 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 类型不同。 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 ( 按小说的类型划分, 《三国演义》属于历史演义,是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虚构描写 英雄人物,主要按历史顺序展开故事,构成情节; 《水浒传》则属于英雄传奇,更关注人物的命运, 围绕主要人物的经历与事迹来突出其性情与神采,同时通过各路英雄展现当时的社会生活。 (特征类型化与个性典型化 ⑵塑造的人物不同。 特征类型化与个性典型化) 塑造的人物不同。 特征类型化与个性典型化) ( 这两部小说都有生动紧张、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都带有理想化的传奇色彩,但其 中又有本质的不同。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大部分带有定型化的特点,看不出他们的个性与出身遭 遇、具体的生活环境等有什么关系,如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曹操生来就奸诈,关云长与生俱来 就义薄云天等等;而《水浒传》的人物性格,则与其出身、环境、遭遇都有血肉联系,因而随着
- 12 -

人物生活环境和遭遇的变化而变化。 (粗线条勾勒与精致的细节描 ⑶塑造人物的手法不同。 粗线条勾勒与精致的细节描写) 塑造人物的手法不同。 粗线条勾勒与精致的细节描写 ( 《三国》写人写事,多粗线条的勾勒,很少精致的细节描写。如写关羽“温酒斩华雄” 。 《水浒》中的英雄好汉与《三国》中的帝王将相一样,都有一种“超人”气息,作者在将英 雄理想化时,往往把他们渲染、放大到超越常态的地步,如鲁智深的“倒拔垂杨柳” 、武松“景阳 刚打虎”等等,都带有传奇色彩。但与此同时,作者又把超凡的人物放置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上, 让他们在李小二、牛二、武大郎、潘金莲、郓哥、王婆、阎婆惜等市井细民中周旋,在用浓笔重 彩描绘高度夸张、惊心动魄的故事时,也注意在细节故事上精雕细刻,逼近生活,这样就使传奇 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增强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在细节描写中展示人物的性格。如写林 冲。 (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 ⑷艺术角度不同。 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 艺术角度不同。 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 ( 《三国》因为过分倚傍史实, “以文运事” ,终究限制了作者更多的艺术创造;而《水浒》虽 袭用了一点点历史的来头,却循着“因文生事” ,把小说虚构艺术推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辫式结构和链式结构 ⑸结构不同。 辫式结构和链式结构) 结构不同。 辫式结构和链式结构) ( 《三国演义》的辫式结构: 魏、蜀、吴三国的历史,犹如三股头发梳理成的一条辫子,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织在一起,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以时间为经, 空间为纬, 来结构全书。 从开头的 “合久必分” 到最后的 “分久必合” 这是 , “经” ; 之中又以三方斗争为纬,经纬交织。 三条线索中,尤以魏、蜀两大集团的斗争为全书的主干;在魏、蜀两方中,又以蜀汉的故事 为重点;在写蜀汉时,则以诸葛亮为中心;在写诸葛亮时,则以“隆中决策”为关键。 “未出茅庐 而知三分天下”“隆中决策”就是全书的主脑。 , 《水浒传》的链式结构: 前七十回以人物为单位,由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各个好汉故事连接在一个链条上,环环 相扣。 一般是每三、四回写一个人物,将其上梁山的事写完,然后引出另一个或另一组人物,而上 一个或上一组人物则退居其次;以聚义梁山为目标,百川归海,将一个个好汉故事串连起来。七 十一回以后的结构,以事件为单位,以时间为顺序,将故事贯串始终。 前半部犹长江上游百川汇聚,形成主干;后半部则如长江主流奔腾而下,直泻东海。 链式结构的艺术效果: 每一个人物的故事是“环” ,众好汉聚义梁山的线索是“链” ,这种链式结构,便于集中笔墨, 酣畅淋漓的描写一些主要的英雄好汉,给人以极深刻的印象。 (书面语言与市井口语 ⑹语体色彩不同。 书面语言与市井口语) 语体色彩不同。 书面语言与市井口语) ( 《三国演义》采用的是浅近的文言。 《水浒传》则用纯粹的白话写成,完全是人们当时使用的 口语。
五、布置作业
- 13 -

1、预习《曹操献刀》和《李逵负荆》两篇文章。 2、精读《曹操献刀》 ,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梳理《曹操献刀》故事情节; 2、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历史为英雄反革命搭建了舞台,小说为英雄做了诗意诠 释,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巳沉沉睡去,但,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一代枭雄曹操的形 象却仍然栩栩如生。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的历史天空,深入认识曹操的形象。
二、解读文本
1、梳理情节
⑴概括故事梗概(理清结构): 概括故事梗概(理清结构) 要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小说节选的主要内容。 ①曹操借刀 ②曹操献刀 ③路遇陈宫 ④错杀伯奢 ⑵活动:依照回目的形式概括每部分内容(教师出示一例)学生仿写交流。 活动:依照回目的形式概括每部分内容(教师出示一例)学生仿写交流。 示例:王允旧臣哭社稷 孟德献刀遇弑贼 识谎言陈宫擒曹 访伯奢孟德心疑 曹操奇谋借宝刀 李儒献计操脱身 仰曹志二人携手 杀无辜陈宫识操
2、文本中人物形象分析
(方法提示:①必须抓住文中的细节等描写,不可脱离文本泛泛而谈。②通过人物语言、动 作、神态等正面描写以及对比,陈宫之言等侧面描写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 ⑴品味语段,分析本文中曹操人物形象 品味语段, (按情节分析内容,总结人物形象和描写方法) ⑴借刀: 问: “曹操借刀”这一情节中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它能反映出曹操的什么性格特点? ①众官皆哭,座中一人抚掌大笑曰: “……还能哭死董卓否?” 明确:心明,果断 (语言描写,反衬手法) “……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 ”——语言描写 ②“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辞别众官而去。 明确:有志,有勇,有谋(语言动作描写) 总结:说明曹操识大义,谋大略,勇猛与胆识——体现其英雄的一面。 ⑵献刀
- 14 -

①操径入 明确:目的性强,勇敢果断(动作描写) ②操暗忖曰: “此贼合死?” 操又思曰: “此贼当休矣! ” 明确:善度势情(心理描写) ③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 “-----。 ” 操谢曰: “愿借试一骑。 ” 明确: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动作语言描写) ⑶路遇陈宫 ①操言: “我是客商---” 明确:奸诈,狡猾 ②操曰: “燕雀安知鸿鹄志哉! “吾将归乡里,-----吾之愿也” ” 明确:有大志(语言描写) ③陈宫收拾盘费,----投故乡来 明确:有感召力(侧面烘托) ⑷错杀伯奢 问:曹操为何要杀死吕伯奢全家?其中又有哪些细节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从中又能体现他 的什么性格? ①操曰: “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 ” 明确:多疑 (语言描写) ②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 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明确:残暴不仁(动作描写) ③操曰: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 明确:自私(语言描写) ④宫曰: “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 ” 宫曰: “知而故杀,大不义也! ” 陈宫寻思: “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 ” 明确:自私残忍(语言心理描写 侧面烘托) 总结:体现其多疑、狡诈、残忍与自私的性格特征——奸枭的一面 ⑵总结: 总结: 本文中曹操形象:智谋机警,志大才高,奸诈狡猾,自私残忍。 文本中人物形象刻画方法: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以及对比,陈宫之言等侧 面描写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三、多元解读人物形象
导入: 导入:关于小说中人物的形象,19 世纪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在他的著作《小说面面观》中曾经
- 15 -

做出一种分类,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分为“扁平人物”与“圆型人物” 。 扁平人物是用单线条平涂的方法勾勒出来的线性人物,仅占平面的二维空间。塑造扁形人物, 努力凸现人物的“个性” ,虽然人物是平面的,但依然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其最大的特点在于 个性鲜明,像《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 《圣斗士星矢》里的五个青铜圣斗士,打了死,死了再 打,性格鲜明而单调。 圆形人物则占主体的三维空间,圆形人物是立体的,全面的。圆形人物的审美特征有二点: 一是性格是复杂的,不是简单的、一目了然的;二是性格是发展变化的,不是凝固的、一成不变 的。比如说巴金的作品《家》中的觉新。 了解了这些,我们来想一想《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扁平人物还是圆形人物?那么这里 我们主要考查两点:一、曹操的性格在作品中是否存在一种发展变化?二、曹操的性格是否具有 一种矛盾性?大家可以就以“曹操献刀”为例子,也可以另举它例。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1、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⑴变化的过程。 变化的过程。 我们不能因为《三国演义》 “拥刘反曹”的写作倾向就认为《三国演义》再单纯地丑化曹操。 从《曹操献刀》片段中就可以看出,曹操的性格在表现上是有变化的。在开初,作者把曹操美化 了一番。本来历史上的曹操,不满意董卓,哪怕董卓提拔他,他也逃掉了。而《三国演义》却进 一步把他美化成一个奋不顾身的义士,说曹操血气方刚,带刀行刺,图谋宰了这个奸臣,不料董 卓在镜子中看到,他机智地说,得了一把宝刀,奉献给您老人家,给他蒙混了过去。正巧,董卓 在此前送他一匹好马,他马上就骑上,逃掉了。董卓画影图形,行文悬赏捉拿,曹操就逃到中牟 县。曹操被抓了。夜里审讯,这时的曹操相当慷慨激昂: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祖宗世食汉禄, 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今事不成,乃天意也。 ”这时的曹操完全是一副夏明翰的架势,砍头 不要紧,只要主义真。面对死亡,面不改色心不跳。这里可能有曹操临死充好汉的意思,但是作 者没有言明,还是让他当了一回英雄。没有想到县令反而“感其忠义” ,亲释其缚,放弃了自己的 官场前程,和他一起逃了。这是曹操性格中好的一面。 但是接下来,这个变化来得很突然,逃跑之后到了吕伯奢家,错杀好人,还要一错再错,再 杀吕伯奢。转瞬间义士形象被颠覆。 ⑵变化的原因。 变化的原因。 问题:作者在一回之内,曹操出场之时就让他的性格表现发生这么巨大的转变,意图何在? 明确:①《三国演义》显然是要揭露曹操杀好人,从误杀到故意杀,实在是道德败坏,人品 恶劣,毫无人性。首先这是出于服务作品中心的一个需要。②人物的出场亮相往往是给观众的第 一印象。有一个先入为主的作用,如此写法便给观众留下一个曹操是大恶人的第一印象。奠定了 人物的内在性格基础。 ⑶变化对于人物表现的效果。 变化对于人物表现的效果。 很显然,历史上的曹操不是这样的。 《裴注三国志》载“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 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魏书曰:太祖以卓终必覆
- 16 -

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 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 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 凄怆曰: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遂行。” 】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表现人物效果区别何在?作者如何巧妙凸显其意图? 问: 明确: 《三国志》中曹操不接受董卓的拉拢,乃更易姓名,溜了,很勉强地为自己的错误行为 明确: 作一个辩护。当然这种辩护并不能洗刷他的罪过。但能够“凄怆” ,总算还没有“丧尽天良” 。应 该说,他还保留了一部分善心在里面。然而在《三国演义》中, “凄怆”的心情没有了。曹操的“宁 我负人,无人负我”这个话,只是就事论事。意思是虽然我错杀了人家,对不起人家,但现在也 没有办法。我现在走投无路,也只好是宁肯我对不起人家,不要让人家对不起我了。但是“宁教 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就变成一贯如此,变成理直气壮了,那就是一个天大的奸贼。 这种艺术想象是有道理的。 《三国演义》不是一本个人成书的小说,它是在几百年流传中定型 的作品,数代文人和民间艺术家,历史和传说,戏曲和话本,不断地虚构,多种版本的磨合,反 复、曲折的修改,淘汰后留传下来的。我们看到的,都是几百年来读者认可的,大都是精彩的。 我们所要看到的就是这种精彩的妙处。我们一方面在思考人物的心理,另一方面应该学会去探究 作家的创作心理。 孙绍振教授有《另眼看曹操》一文,当中他说到曹操杀吕伯奢一家,认为“其虚构其实是极 其天才的。 ”这是一个层层递进渲染,加强读者印象的过程: ①抓住核心关键性格。在这个素材中罗贯中抓住了曹操从一个舍生取义的志士,变成一个血 腥的杀人狂的要害。出于一个心理要素:多疑。它作为曹操一生的性格核心之一,让它来推动情 节发展。曹操从被动防御到主动杀人,从奋不顾身的义士到血腥的坏蛋的转折点就是这个多疑。 ②对这个多疑,进行深入的发掘。曹操式的多疑,其特点是极端化的狠毒。一般的怀疑在于 怀疑行为,曹操是怀疑对方的动机。怀疑的特点是不确定,这就有多种可能性。原先肯定的善意 招待,变为不确定,不一定善意,但也不一定是极端的恶意。 《三国演义》的作者揭露曹操怀疑是 极端的:确定对方有恶意,就不是一般的恶意,如告密之类,而是最极端的恶意,是要他的命。 ③罗贯中不仅发掘而且还创造。他在情节里加上一个后续情节:明知是错杀好人,不但不悔 恨,反而又杀害吕伯奢。既然为了保全自己,错杀了,野蛮了,血腥了,以更错,更野蛮,更血 腥来保全自己。极端的多疑发展到极端的罪恶,曹操性格就有了自己特有的恶性循环逻辑。 ④创造情节后对意图加以点明。 《三国志》 在原始的情节中, 误杀到有意杀人本来是极其丑恶、 罪恶的,原始素材中“宁我负人,无人负我” ,还是自言自语,而在这里,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 教天下人负我”却成了公开的宣言,大言不惭,理直气壮,坦然自得。罗贯中对曹操的批判,当 然首先对其不忠,但不忠不能引起后世读者的厌恶,但是,这样的不义、无耻,就令人颤栗印象 深刻了。把一个复杂的人物的性格逻辑集中到一句话,概括为一句格言,成为日后曹操丰富而复 杂的性格的简明提纲、注解,又成为家喻户晓的日常话语,成为一种精神现象的共同名称,这是 艺术高度成功的表现。这是曹操性格中最大的震撼力。 《三国演义》的虚构的天才,重点不在于错 杀了好人,而在于他杀错了人怎么感觉。有什么样的情感,有什么想法,这是历史所不一定要考
- 17 -

究的,历史从理性的角度看,无非就是一个杀人狂,而艺术要探索的是他杀人时的体验。如果他 是人,起码应该感到后悔、痛苦,这是人性的及格水平,起码人性,起码的良知。但是,他没有。 如果是偷偷的杀了人,没有忏悔,也就罢了。曹操是在自己的朋友陈宫面前,也不感到羞耻。 如此一来,曹操的性格在变化的过程中被塑造,就比一上来就严格定性来得更加真实生动。
2、人物性格的矛盾性。 人物性格的矛盾性。
问:曹操的性格中有没有矛盾的地方?大家能否举例来说明一下。 (学生交流,回答) 明确: 明确:曹操不杀非常放肆的祢衡,可是却又把正规上书建议的孔融杀了。他饶恕了许多批评 他的人, 可是就是不饶恕孔融, 孔融反对他南征, 背后说了一句: “以至不仁伐至仁, 安得不败乎。 ” 有人打了小报告,他就把孔融杀了,不但杀了他,而且把他的两个未成年的孩子都杀了。他的个 性有着令人捉摸不定的随意性。所以他有时是和蔼可亲的,有时又是可怕的(吉平骂他,先打昏后 令割其舌),有时又是可恨的(杀弱者,如刘琮投降时,答应永守荆州,结果让他到青州为吏,路 上又差人把他母子杀了),有时是宽容的(如不杀起草骂他祖宗三代的陈琳)有时又是狭隘的,有时 又是可笑的(长坂坡被张飞大喊大叫吓得退兵踏了麦田要自杀), 然而有时又是可怜的(明明权倾天 下,把皇帝当成傀儡,当成招牌,当成玩具,但是,他就不称帝,很怕在历史上留下篡位的骂名, 想学周朝的文王,自己作为臣子,就不公然造反夺权,让他的儿子周武王去消灭暴虐的皇帝。等 到他儿子把傀儡皇帝扫地出门了,那就是文王,他儿子就是武王,却不料他死了以后,他儿子封 他为魏武帝,自己当了魏文帝。历史证明他是白操心)。有时甚至是可敬的(放了关公、成全了陈 宫,养其父母)、可叹的(华容道上的大笑以为自己的才气胜过诸葛,就忘记了大败),有时简直是 可杀的(借一管粮的小官的头来保持军事秘密)。 思考: 思考:在曹操诸多矛盾的行为中,最核心的矛盾是什么? 明确: 明确:多疑而又不疑,爱才而又忌才。曹操的多疑在《三国》中不乏表现,杀吕伯奢,杀华 佗,杀蔡瑁、张允都是曹操多疑的表现。但是,曹操中了周瑜的反间计,怀疑蔡瑁、张允私自勾 结周瑜,把二人杀了。等到脑袋献上来,他毕竟不是傻瓜,醒悟了: “吾中计也。《三国演义》写 ” 道: “曹操心知中计,却不肯认错。乃谓众将曰: “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 ”这说明,曹操有极 端自信的一面。既然决定了,就不改变,不怀疑,不怀疑到底。他在听从了庞统的连环计把船用 铁索连结起来以后,就有程昱和荀攸谏曰:如果对方用火攻,不可不防。但是曹操非常自信,说 是冬天不可能有东南风。这说明他自信到自负,自负到固执,固执到不讲理的程度。可见,曹操 这个人,多疑是对别人多疑,对自己是不疑的,就是绝对相信自己。在这矛盾的背后,是极端的 自信,他有一种绝对的权威感。其实是自信得有点糊涂的。曹操,哪怕明明是错了,也死要面子, 活受罪,死不认账。 思考: 思考:为什么曹操对自己有着一种绝对自信? 明确: 明确:首先,最表面的是为了维护他的权威。在曹操身上有一种权威优越感。这种权威优越 感,来自他的统治权力。这种权力优越感,在一般历史小说中,是普遍的,动不动一言不合,就 龙颜大怒,推出午门斩首。在《三国演义》中,这固然不少,曹操、孙权都有过这样的表现。其 次,曹操这种优越感有一个更深邃的原因,那就是曹操对自己才能的迷信。他总以为自己的见解
- 18 -

高人一等。别人不疑,他多疑,是高人一筹;别人怀疑了,他有挹握,也是高人一筹。他的优越 感,不仅仅是政治统治权力给他的,他引以为自豪的是,他的权威是他的智慧和才能赋予的。可 以说,他有一种智慧优越感。 这种优越感是很独特的。可能没有注意到,赤壁之战,打仗嘛,血与火的较量,为什么突然 让曹操跑到江面上去赋诗一番,赋的还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名篇?其实,罗贯中的意图,就是要表 现曹操的才能优越感,不仅仅在打仗方面,雄才大略,而且在文学才华方面也很突出。中国古代 把领导人的才能归结为两个方面,文韬武略,他觉得自己是个全才,很是自负。就是失败了,别 人情绪低落,他却笑笑说,中了这个家伙的计了。一来,表明他无所谓,他没有沮丧;二来,表 明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他以打仗为业,打仗是要讲胜败的,打胜了当然是光荣,令人鼓 舞,失败了当然令人沮丧。但是,他更重视的是才能、本领、智慧、计谋。他的这种优越感会时 时爆发出来。如果发观对方在战术上有漏洞,不如自己,他就会心花怒放。最突出的就是在兵败 赤壁之后,逃到华容道,残兵败将,在泥泞中挣扎,到了一处小路上,两边都是山崖,他突然大 笑起来。在这样悲惨的情况下,他居然大笑起来,人家问他,他说,他笑诸葛亮用兵毕竟不如我, 如果是我,就会在这里埋伏一支兵马,等着我到这里,我就只能当俘虏了。当然,他的笑没有笑 几分钟,最多是十分钟吧,山里就出来一支兵马,原来是诸葛亮派关羽在此等候。 他那种笑,说明什么呢?他的智慧优越感、智慧权威感是他的生命,他必须让自己深感自己永 远在众人之上。就是在败得很惨,老命都丢掉半条的时候,如果有那么一点小地方,让他感到自 己的才能胜过对方,比自己的部下高出一筹,他就会把失败不当一回事,反而乐不可支。类似的 事,不止一次地发生。曹操的笑,内涵是十分复杂的。就以这里的笑为例,既有自己比对方强上 一点点的自豪,又有为了鼓舞士气的做作,可能还有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的意味。曹操炫耀 他的权威,是在自己过人的洞见上。 正是由于他对自己的智慧的估计很高,往往就走向反面,就有了另一个性格上的矛盾——爱 才而又忌才。他不能够容得下智慧洞见比他强的人。在曹操的阵营里,思维最敏捷的就是杨修。 我们都读过《杨修之死》 。曹操每有所隐含,往往都是杨修最先悟出来。对这样的人才,曹操是很 恼火的。 《三国演义》写了几件杨修敏捷过人的事,曹操有些暗合的机智之语都被杨修猜个正着。 “曹虽称美,心甚忌之。“操虽言笑,而心恶之。 ” ”甚至一连两个“愈恶之” 。终于有一次曹操打 仗,打得上不上,下不下,就考虑退兵。有关人员问口令,曹操随口说了“鸡肋” ,杨修就知道曹 操要退兵了,让人们打点回家。人问为什么?杨修说,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这事让曹操知 道了,曹操的智慧优越感、智慧权威感,屡屡受到杨修的打击,终于把杨修杀了。另一方面他的 爱才,这在历史上也是有根据的。如他的求贤令,就是不仁不孝,盗嫂受金的,贪污的,搞腐化 的,只要是人才,都可以用。在《三国演义》里,这一点很突出。不过他爱的不是小才,一般的 人才,像杨修这样,他杀了是不在乎的,他爱的是大才、杰出人才,不但是自己的阵营里的,而 且还包括敌人阵营里的,只要是人才,也要千方百计,甚至不择手段,耍尽阴谋诡计,收归已有。 如把徐庶的妈妈拿来做人质。又如对关公,以情感之,给了那么高的待遇,三日一大宴,五日一 小宴,上马金,下马银。那么诚恳的敬重,人家还是要走,二度跳槽,他居然就让他跳,就是过 五关,杀死了他六个将领,部下纷纷要追杀,他却下令说,各为其主,还是尊重他为好。
- 19 -

小结: 小结:艺术上的曹操,比之历史上的奸雄,要可爱、好玩得多。他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生命, 或者叫做无限多面的人,他又可爱,又不可爱;又好玩,又令人毛骨悚然。他的这一性格核心, 有其一贯性,稳定性,又有其变化无常的,随机的变异。在正反间试炼,人性深处的东西才会愈 加鲜明。 从理论上看,圆形人物比之扁形人物好像是略高一筹;而实际上,在具体的创作中,二者可 以说是各领风骚、各尽其妙。不同的作品需要不同的人物。 在一些讽刺性强的作品中往往运用扁平人物来突出人物的个性。还有比如童话故事往往是扁 平人物,如果变成圆形人物,白雪公主性格时好时坏,还会发展变化,小朋友就糊涂了。 但是在世界文学长廊中最真实的,引起关注与思考的更多的还是圆形人物。圆形人物的好处: ①真实。任何人物都不会只有单一性格。②深刻。往往圆形人物能表现人性深处。③引人思考。 扁平人物的好处:①鲜明。②表达某种强烈的创作意图。
四、其余人物分析。 其余人物分析。
讨论: 讨论:小说中,陈宫这个人物作用何在? 明确: 明确: 1、多视角的观照。 多视角的观照。 让读者又用陈宫的眼睛来看曹操作恶。一般的小说只是通过作者的眼光看人物,坏人,坏透 了。光是这样,可能单调、不够奇特。除了作者鄙视他,又弄一个人来看他。构成双重视角,这 个人和作者不一样,原来非常尊敬他,情愿为他而放弃官职、身家性命逃亡,做他生死与共的战 友。但是,看到他第二次把对他十分友善的人杀了以后,良心上就受不了,就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变到什么程度呢?变到想把他杀了。这个人物的功能,就是从崇敬到厌恶曹操的凶残。陈宫情感的 变化也就侧面突出了曹操的性格。 2、与主人公在分化错位中产生对比。 与主人公在分化错位中产生对比。 陈宫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他和主角发生感觉的分化,发生矛盾,发生冲突。这是《三国演义》 作者驾驭得很熟练的小说艺术的法则,后来为许多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所继承。中国古典小说 的想像、虚构和古典诗歌有极大的不同。在诗歌里,情人可以心心相印,生死不渝。而在小说作 品中,情人、友人如果一直心心相印,生死不渝,就只有诗意,却没有性格可言了,所以在成功 的小说中,情人、友人,不管原来多么情投意合,最后都是要发生分化、心心相错。两个人,各 有各的感觉,即使是爱得昏天黑地,也要误会、错位,闹矛盾,闹别扭,对同一事物拉开感觉的 距离,才有性格可言。 《西游记》里,孙悟空、唐僧、猪八戒西天取经,如果一直同心同德,情投 意合,感觉没有分化,没有矛盾,也就没有多少精彩可言。一旦出现了美女,孙悟空和猪八戒的 感觉不同了,一个认为是妖怪,一个感到是个美女,就出故事了,小说就精彩了,人物就有生命 了。林黛玉和贾宝玉,如果感情没有分化,没有错位,没有误解,没有吵吵闹闹,哭哭啼啼。就 没有《红楼梦》了。而一直没有自己的感觉,随大流到底的沙和尚,就一直没有生命。照此推理, 如果陈宫眼看曹操一杀再杀,陈宫的感觉没有什么变化,一直和他一样,这个人物,就浪费了, 没有生命了,就像《西游记》中的沙僧了。沙僧对什么都没有自己的感觉,对女性没有感觉,对 男人也没有感觉,这就是他的艺术感染力不如猪八戒的原因。而陈宫第一次和他一起杀人,到了
- 20 -

第八节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

第八节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 第一位碧血丹心文天祥 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1256年,20岁的文天祥由理宗皇帝亲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入仕后因奏迕宦官董宋臣、权相贾似道,被罢官。1275年,元军攻破长江天錾,文天祥散尽家私,组织义军赴临安勤王。次年,元军兵陈临安,当朝派文天祥出城讲和,被扣留,在押解北方的途中脱逃。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1278年冬,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时兵败被俘,服毒自杀未遂,被押送到大都。这时许多投降蒙古的南宋大员前来劝降,皆被文痛骂而去,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的说:“圣驾请回!”文天祥被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就是在狱中所作。1283年文天祥被押解到北京柴市口刑场,临刑前文天祥跪拜南方,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死时年仅47岁。一介儒生,铮铮铁骨,由此威震霄汉。 第二位精忠报国岳飞 岳飞,河北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字鹏举。19岁时投军抗辽,相传临行时,其母在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1129年,金帅宗弼(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十战十捷,于次年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之后岳飞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未果,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1140年兀术再次大举南侵,岳飞于郾城大破金兵拐子马(侧翼骑兵)、铁浮图(铁塔兵、重装骑兵),收复郑州、洛阳等地,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岳家军”从此威名远扬,所向披靡。金军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7月下旬,岳飞挥师开封,朱仙镇一战,金兵10万兵马一触即溃,他鼓励部下说:“宜掏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这时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悲奋,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他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1142年12月29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年仅39岁。一代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就此饮恨酒泉。 第三位声撼寰宇林则徐 林则徐,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溢号文忠。1811年中进士。从1820年起,办理过军政、漕务、盐政、河工、水利等事,重实际调查,干练有绩。由于性情急躁,请人写“制怒”大字悬挂堂中以自警。1837年,任湖广总督,次年12月,道光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查办禁烟,从1839年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这就是闻名世界的虎门销烟。在此期间,林则徐组

世界历史著名人物一览表

世界历史着名人物一览表 (7--1) 国 别 重要历史人物 英国20人 1、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着名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是最早提出经验论原则的哲学家。 2、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戏剧大师。23年间创作了37部剧本。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等。 3、克伦威尔(1599~1658)。英国历史上“常胜将军”、独裁者。 4、艾萨克·牛顿(1642~1727)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科学上三大成就是:微积分、万有引力、光学分析。 5、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现代经济学之父。代表作《国富论》。 6詹姆斯·瓦特(1736~1819)。蒸汽机发明家。除了发明蒸汽机外,还发明了液体比重计、信件复印机等。 7、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6~1834)。英国着名古典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是凯恩斯有效需求思想和最优化储蓄思想的革命性先驱,还是地租理论的先驱,还是现代避孕技术的开拓者。代表作《人口论》。 8、迈克尔·法拉第(1791~1867)。电磁学理论先驱。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证明磁场可以产生电流的科学家,也因而被认为是原始电动机的发明家。 9、波西·比西·雪莱(1792~1822)。英国卓越的政治诗人、哲学诗人、抒情诗人。恩格斯说他是“天才的预言家”,马克思说他是“一个真正的革命家。”代表作《西风颂》。 10、查理·达尔文(1809~1882)。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奠基人。生物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之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经过22年的潜心研究,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

11、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英国着名女作家。代表作是带 有自传色彩的《简·爱》。 12、佛罗伦萨·南丁格尔(1820~1910)。英国着名护士。冲破名 望世族的世俗观念,从事护理职业终生未嫁。在英俄战争中作出重要贡献。1910年去世后,国际红十字会把南丁格尔的生日确定为国际护士节。 13、亨利·福特(1863~1947)美国福特公司创始人、汽车大王, 商界奇才。 14、伯特兰·罗素(1872~1970)。当代西方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 之一。一生勤奋,写出上百部着作和数千篇文章,其内容涉及哲学、文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作家。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5、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英国首相、民族英雄。与斯大 林、罗斯福并称为二大战“三巨头”。 16、亚历山大·弗莱明(1881~1955)。英国着名细菌学家。因发 现青霉素(盘尼西林)而获1945年诺贝尔医学奖。 17、约翰·凯恩斯(1883~1946)。英国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 主义创始人。主张政府干预经济(刺激消费、刺激私人投资、国家直接投资等),避免失业和经济危机。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国外着名历史人物一览表(7--2) 国 别 重要历史人物 英国20 人 18、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英国着名作家。人性回归讴歌着、性爱描写大师。精品包括《儿子与情人》、《虹》、《查泰来夫人的情人》等。 19、贝纳德·洛·蒙哥马利(1887~1976)。英军统帅,二大战英雄。“沙漠之狐”(隆美尔)的克星“沙漠之鼠”(蒙哥马利)。1941年被任命为盟军集群司令,参与了诺曼底登陆战役指挥。(诺曼底登陆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

时势造英雄辩论赛资料:英雄造就时势的例子

时势造英雄辩论赛资料:英雄造就时势 的例子 第网络不是一方净土,法律制裁的无奈、道德规范的苍白技术限制的落后无不令有识之士的内心感到忧虑和不安。看看那些地下网吧,看看那些中学生浏览的网页界面,真可?色情与垃圾齐飞,虚假共暴力一色"。桩桩事实告诉我们,中学生上网不加以控制的话,怎么让社会相信我们是祖国美好的未来呢? 管仲:管仲思想的核心是「利出一孔」。原话是「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先王知其然,故塞民之羡,隘其利途,故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在君。故民之戴上如日月,亲君若父母。」即国家采用政治经济法律手段,控制一切谋生渠道同时垄断社会财富的分配,那么人民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然要事事仰给于统治者的恩赐。这一思想成为后世统治者的统治国家的金科玉律,甚至在今天,仍然可以看到管仲思想的影响。 反方三辩:是要付诸实践,但我们所说的上网并不是指所有的人。我们的前提是中学生,中学生的天性是判断力和自制力比较差,对网上的信息垃圾它们能够正确处理吗?刚才对方辩友无法回答判断利弊大小标准,我现在告诉大家,

首先我们从数量上判断,网络三大问题与其方便性和快捷性相比是三弊一利,难道对方辩友还要说利大于弊吗?其次,从质上说,中学生自制力、判断力差的天性弱点与网络三大问题是不可调和的固有矛盾。所以我方再次强调,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谢谢! 网络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长时间连续上网会造成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焦躁不安、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有的甚至消极自杀;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QQ兄又说绝对的话了。“人性化的管理能够带来的是爱心的传播和道德素质的提高”只怕未必。中国人是最讲人情的,老讲什么人性化什么的其实管理考什么,还不是考一套合情合理的制度啊。今天你讲人性化,明天他讲人情化,制度还怎么遵守?管理还有何意义?我们缺的并不是人性化,相反,是讲的太多了,所以才像一盘散沙。因此,我们更需要制度化。。。。。 商鞅:商鞅彻底改变了后来中国的政治形态,后世中国统治者实行的也大多是「表儒里法」的统治策略。他的核心思想是反智、愚民、好战,使民弱、民怯和民愚,这样的人民通过重刑或重赏即可变成为勇敢而凶猛的战士,再配合上残酷而又极端功利的奖惩措施,将整个国家的人都变成了

PC历史上的20位英雄人物

[08-08]回首PC的20年历史 - 细数PC历史上的20位英雄人物 回首PC的20年,它的历史就是一部英雄的历史,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为人羡慕、令人敬仰;他们对PC业的兴起,对计算机技术的繁荣,对人类的贡献是我们不应忘记的。当本文重现历史的一幕幕时,我们会看到什么?无疑,其中有光辉与荣耀,有财富与成就,当然,也有遗憾与悲怆…… 一、电脑始祖:冯·诺依曼 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凭他的天才和敏锐,在电脑初创期,高屋建瓴地提出了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从而规范和决定了电脑的发展方向。时至今日,我们所有的电脑又都叫“冯·诺依曼机器”,就是对这位数学天才最好的评价。 对于冯·诺依曼来说,人类第一台电脑造了一半时才参与开发,多少有些遗憾。但是,他刚好在那大机器程序存储问题无法解决的关键时刻出现,这使得冯· 诺依曼的天才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他明确指出:一定要彻底实现程序由外存储向内存储的转化,原有的设计必须作修改,经费不够再追加。在冯·诺依曼的影响下,整个研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冯·诺依曼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案:一是用二进制代替十进制,进一步提高电子元件的运算速度;二是存储程序 (Stored Program),即把程序放在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中,换言之,把能进行数据处理的程序放在数据处理系统内部,程序和该程序处理的数据用同样的方式储存,即把程序本身当作数据来对待。冯·诺依曼的改进方案被称为“爱达法克”(EDVAC),即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Electronic Diserete Variable Computer)的 简称。 1945年6月,他写了一篇题为《关于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的草案》的论文,第一次提出了在数字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中存放程序的概念 (Stored Program Concept),这是所有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范式,被称为“冯·诺依曼结构”。按这一结构建造的电脑称为存储程序计算机(Stored Program Computer),又称为通用计算机。时至今日,所有的电脑都逃脱不了冯·诺依曼的掌心,我们所有的电脑,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冯·诺依曼机器”, 它超越了品牌、国界、速度和岁月。 二、摩尔定律:高登·摩尔

时势造英雄-辩论基础材料

1.谢谢主席: 今天我方的辩题是时势造英雄让我们首先明确几个概念,时势:什么是时势?时势是某一时期的客观形势及趋势。是一种遵循客观规律及发展的客观环境。造:何为造呢,根据今天辩题,早应该理解为造就,成就。也就是时势造就成就了英雄。让英雄成为英雄,让英雄成长为英雄。那么何谓英雄呢?英雄是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或群体。今天我们说时势造英雄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进行论证的: 首先,从时势的角度来讲,在英雄的出现的历史时期下,时势为英雄的提供了特定的历史平台,为英雄的出现做了客观条件的准备及机会,同时因为时势是客观的形势及趋势,也让时势的发展及变化具有客观性,从唯物观上讲时势的形成,历史上总的人类发展进程是要遵循客观规律,不可能改变的,是人力不能创造的。所以只有英雄充分掌握了时势的发展规律,才可能成为英雄。 其次,从英雄的角度讲,无论是在英雄的成长过程中,还是在英雄功成名就的历史条件下,时势都对英雄有着很深的影响,就如在乱世之中才有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这也体现的英雄本身的成长也是由英雄所处的客观环境决定的。所以,时势才可以从里到外的早就英雄。 再次,从英雄和时势的相互关系上看,英雄和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客观环境决定了英雄的成就,而英雄发挥主观能动性影响时势的发展,虽然看起来英雄是是一个旧的时势变成一个新的时势,但实际上时势只是一个未被发掘出来的客观规律,英雄只是发现了并利用了这个客观环境而成为英雄,但并没有造就一个新的时势。历史的进程是不可改变的,就像列宁在评价巴黎公社时所说的“即使公社被搞垮了,斗争也只是延期而已,公式的原则是永存的,是消灭不了的,在工人阶级得到解放前,这些原则将一再表现出来。“所以时势的发展是不造就的,而时势提供了造就英雄由硬件到软件的各方面条件。基于以上三点我方坚信时势造英雄,谢谢 2.对方可能采用的辩词 一辩陈词:要说明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这一问题,首先得弄懂两个概念,就是英雄和时势。什么是英雄?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1、武艺超群的人;2、为社会作出较大贡献的人;3为社会作出较大贡献的群体。我们从今天要讨论的英雄是指后两者。时势是指:时世的发展方向,发展趋势。从解释上就清楚,英雄造时势是指:英雄出现主要是为了作出贡献,造就一个顺应时代发展的社会形态或者历史变革。时势造英雄是:通过当时的逆境或种种因素催生一个可以为改变当时环境而诞生的英雄。再通过英雄来造新的时势。两个都是向相同个目标前进,因此只要判断出到底哪个是最有可能有利于达到目的,就可以做出最后的选择。我们又可以从解释上得知是英雄创造了时势,而时势只是为英雄的诞生创造条件,拐了一个圈子,最终还是要*英雄的出现来创造时势。因此我方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英雄是内因,时势是外因。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也就是英雄人物是变化的根据,时势这个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而发生变化的。时势造英雄是烘托,辅助,英雄造时势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孰重孰轻,不辨自明也。恩格斯深刻地阐述了杰出人物出现的这种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虽然英雄的出现是偶然,但是时势必须要有这么英雄人物的出现来改变这就是必然了。最终还是突出了“英雄造时势”是“时势造英雄”的最终目的。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虽然会有可能让其他人取代某个英雄完成某个历史使命,但不是每个英雄都是别人能代替得了的!请注意“取代”和“代替”的不同。爱因斯坦创造了《相对论》,当时全世界只有寥寥数人能够明白。武则天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至今无人能取代。还有很多例子说明英雄的不可代替性,我们将在以后的陈述中一一列举。根据以上分析,我方得出结论就是:因为英雄的不可代替性与历史使命性,所以英雄造时势比时势造英雄更值得选择。 二辩陈词:(从道理方面说明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主次的重要性,阐明英雄的不可代替性,突出“英雄造时势”是“时势造英雄”的最终目的。)不是时势造就了英雄,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每一个英雄都有着他独特的个性以及成为英雄的气质。他们超越常人的意志,正确地握大局,利用时势登上历史的舞台。他们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事,改变了常人改变不了的社会形势,改变了历史。英雄不甘安于现状,他们有长远的洞察力和理性的大脑,清醒的意识。与那些所谓的时雄不同,真正的大英雄不会完全被形势

古代历史英雄人物事迹_描写作文

古代历史英雄人物事迹 古代的中国一直处于各种战争和纷乱中,但也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物的英勇和谋略才使得一切成功。下面是橙子收集整理的古代历史英雄人物事迹,希望对大家有用~ 古代历史英雄人物事迹1 岳飞,南宋军事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将。 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绍兴十一年(1142)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大理寺狱中。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传世。 从十二世纪二十年代起,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民族战争。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 北宋宣和四年,真定宣抚刘韐募勇聚士,岳飞应募,但不久即因父亲岳和病故,回到家乡汤阴县。 靖康元年(1126)冬,岳飞在相州城第三次投军,归刘浩军中。刘1 / 8

浩命岳飞招安吉倩,岳飞不负众望,招降吉倩及其部属三百八十人。岳飞因此补承信郎一职。 靖康二年(1127)十二月,康王赵构接到宋钦宗的蜡书,在相州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陈亨伯为元帅,汪伯彦、宗泽为副元帅。元帅府下编前、后、中、左、右五军,其中前军统制为刘浩。岳飞属刘浩前军。按蜡书的命令,康王元帅府的任务是火速赶往东京(今开封),解京师之围。岳飞奉命带领三百铁骑,前往李固渡侦察,与金兵相遇发生战斗,大败金兵。跟随刘浩解了东京之围。 靖康二年(1127)四月,金灭北宋,掳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及皇家宗室北归。五月,康王赵构(即宋高宗)于南京继位,史称南宋。初期,宋高宗主张收复失地,启用了大批主战将领,其中就有岳飞。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 建炎元年,赵构即位,岳飞上书,大意为:“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宋高宗并未采纳岳飞的建议,并以越职为由将岳飞罢官。之后岳飞北上,入河北招讨使张所军中,借补“正八品修武郎”,充中军统领。张所很赏识岳飞,很快升岳飞为“从七品武经郎”、任统制。 建炎元年(1127)九月,张所命岳飞入王彦部,北上抗金。岳飞作战有勇有谋,数败金兵,声威大振。而王彦保守怯战,使得岳飞只能2 / 8

中国历史上的十位民族英雄

中国历史上的十位民族英雄 第十位怒海英魂邓世昌 邓世昌,广东番禺人。原名永昌,字正卿。1874年毕业马尾船政学堂。1880、1887年两次赴英国接回清廷购买的六艘巡洋舰,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被授予“葛尔萨巴图鲁”勇名。1888年北洋海军编成,任中营中军副将兼致远舰管带,加提督衔。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有死而已!”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旗舰“吉野”号。日舰慌忙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被击中鱼雷发射管,鱼雷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年仅45岁。怒海英魂邓世昌由此成为对日战争中的一座永不沉没的海上丰碑。 第九位壮志凌云祖逖 祖逖,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字士稚。祖逖自幼胸怀大志,为练就了一身好本领,与好友刘琨“闻鸡而起舞”。西晋末年,“五胡十六国”混战中原,流亡到南方的祖逖于313年渡江北伐,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拿着船桨,拍打船舷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扫平占领中原的敌人,决不再过这条大江。”辞色壮烈,部众莫不慨叹。这就是著名的“中流击楫”之誓。当时,河南坞主各拥兵自重,相互攻击,他派人招抚,共御石勒。蓬陂坞主陈川投石勒,祖逖率军伐陈,勒遣石虎领兵五万救援,祖逖以奇兵击退。石勒统治的地方多归附祖逖,九年即收复黄河以南的大部土地。321年,正当他在虎牢关秣马厉兵,积蓄力量,准备向北推进时,东晋王朝内部矛盾激化,王敦擅政,晋元帝司马睿派戴渊为征西将军,以监督祖逖。祖逖看到北伐难成,忧愤死于雍丘,享年56岁。 第八位赤胆傲骨史可法 史可法,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字宪之,一字道邻,是左光斗的学生。明崇祯元年考中进士,在镇压各地农民起义时崭露头角,拜南京兵部尚书。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南京弘光政权建立后,被马士英等人排挤,自请到扬州一带督师防清。1645年5月10日,清豫亲王多铎兵围扬州,史可法被困孤成,拒不投降,写就了著名的《复多尔衮书》,内容慷慨陈辞,不卑不亢,流传万世。史可法率领扬州4千军民,与来犯之敌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于25日城破被害,年仅44岁。多铎恼恨清军伤亡惨重,下令屠城十天,历史上把这件惨案称作“扬州十日”。 第七位铁血将军张自忠 张自忠,山东临清市唐元村人,字草忱。1911年考入天津法政学堂。1914年,他投笔从戎,官至师长,并先后兼任察哈尔省主席、天津、北平市市长。抗日战争暴发后,他率部南下,任第59军军长。1938年3月,日军七八万兵力,分两路向徐州台儿庄进发。张自忠率部在临沂阻击,以“拼死杀敌、报祖国于万一”的决心,与敌激战,反复肉搏,歼敌4千余人。几天后日军再犯,张自忠率部奋力拼杀,日军受到重创,其向台儿庄增援的企图被彻底粉碎。此战成名后被任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1940年5月,日军为控制长江水上交通线,调集15万精锐发起枣宜会战。张将军率部在南瓜店附近顽强抗击日军,截断其后方补给线。在被日军重兵合围后,为牵制日军主力,以造成外线我军对日军实施反包围,张将军力战不退,与敌搏杀,最后身中7弹,拔剑自戕,一代名将壮烈殉国,终年50岁。1940年,毛泽东同志亲笔为张自忠

中国十大影响世界的人物

NO.1孔子 孔子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汉代已有人称孔子为“素王”。清代统治者封给他一个称号:“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概是二千多年中读书人的最高头衔。宋明理学家甚至说过更加极端的话:“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就是说孔子是宇宙间的太阳,没有他的降临,人类至今只能在黑暗中摸索。难怪明代思想家李贽对此嘲笑说:怪不得三皇五帝时代的人们白天都点着蜡烛在走路。评语:“孔子学说只强调个人的责任而不是个人的权利。根据以这种哲学来保持国内和平繁荣所发挥的作用而论,大体说来,中国是地球上治理得最佳的地区。” NO.2秦始皇 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同时也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使中国进入了多民族中央集权帝制时代的人。他也使中国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基础。但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倍受争议的人物。评语:“他用武力统一了中国。中国人口实际上并不比欧洲多很多,两者的差别在于欧洲总是分裂成许多小国,而中国则是一个统一的大国,使西方人对庞大的中国一直怀有恐惧心理。” NO.3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成吉思汗(Chinggis Khan),庙号元太祖,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蒙古族。世界历史上最伟大和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帝国的大汗,统一蒙古各部。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西亚、中欧的黑海海滨。评语:起于灾难而终于卓越,除了耶稣,恐怕再难有人与成吉思汗匹敌。 NO.4毛泽东 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和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评语:“与秦始皇的功绩最相当的是毛泽东,两者都是中国人,都是在自己的国家实行一系列革命改造的掌舵人。” NO.5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于周烈王四年,死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师承孔伋(孔子之孙一般来说是师承自孔伋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评语:“他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来自《孟子》一书,该书阐明了他的主要学说,那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组成分子是人民而不是统治者。” NO.6隋文帝 隋文帝结束了自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近4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来的又一次统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使隋代获得了“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的赞誉,为我国封建社会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评语:“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

历史人物英雄事迹

电影《上甘岭》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上甘岭精神曾感染和鼓舞了新中国几代人。在那场残酷的战役中,志愿军涌现出众多的英雄,黄继光又是两名特级英雄中的一位。在战斗的关键时刻,他扑向敌人地堡,用血肉之躯堵住机枪射孔,奏响了一曲惊天动地的革命英雄主义赞歌。 黄继光,1930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老英雄郅顺义在生前所做的报告中回忆说:(1948年5月25日)隆化战斗中,突然,一座桥型碉堡的疯狂火力阻止了我们前进……董存瑞夹起炸药包就冲了出去。董存瑞在距桥型碉堡十几米的地方,突然停了下来。原来,他的左腿负了伤,鲜血染红了军裤。他全然不顾这些,径直跑到了桥型碉堡下。我离他只有四五十米远,清清楚楚地看到他急得瞅瞅这,看看那。没有三角架了,炸药没地方放,他团团转,真是急人啊!这时,只见他愣了一下神,我理解他,那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生死攸关时刻,一种献身精神的表情。突然间,董存瑞猛地托着炸药包,就手拉下了导火索,顿时,炸药包冒起了白烟。我见到这个情景,惊呆了,这还了得,我就奔着董存瑞跑去,边跑边喊:“你放下,你放下……”董存瑞瞪着我喊:“卧倒!卧倒!快趴下……”接着,一声巨响,桥是炸断了,敌人的机枪也哑巴了,可我们的战友,却壮烈地与敌人同归于尽了,我的心像刀绞一样,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打完仗部队就撤走了。董存瑞牺牲后,在爆破现场没留下任何遗物。 据史书记载,岳飞年青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南宋末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 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

世界名人录

世界名人录 第一篇:思想巨臂 一、孔子——儒学圣人——中国 1、人物点评: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编撰的《春秋》开私人修史先例;他的学说为中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的本源。在中国,两千多年来孔子和他的思想影响深远,他被尊为“圣人”。 2、传世名言:(1)三人行,必有吾师。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苏格拉底——著名哲学家——古希腊 1、人物点评:他善于言谈,以能言善辩而出名;他像个无业游民,却以自己丰富的学识,滑稽和谦卑的态度吸引了众多追随者;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他以传播异说、败坏青年、反对民主的罪名被控处死;他被奉为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鼻祖。 2、传世名言(1)认识你自己。 (2)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见多闻而少言语。 (3)一个充满了感情的演说者,常常使听众和他一起感动,哪怕他所说的什么内容也没有。 三、柏拉图——西方思想之父——古希腊 1、人物点评: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弟子,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是西方哲学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形成体系的人。哲学鸿篇巨制《理想国》的著述者。他的文艺理论思想和美学观点对文艺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西方各种思想的源头。他的思想是基督教神学的重要支柱,形形色色的唯心论、先验论和伴随着天才论的英雄史观,都可以从他那里找到理论的来源。 2、传世名言:(1)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无知,那才是双倍的无知。 (2)生活从不简单容易,即使你活在愉悦顺遂的境遇中,你也会遇到你要克服的困难。 四、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古希腊 1、人物点评:他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是西方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的奠基人、逻辑学的奠基人,他丰富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他的恩师柏拉图称他是“学园的精英”;黑格尔称他是“一切哲学家的老师”;马克思称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称他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亚里士多德一生勤于著述,写下了大量的著作,是诸多学科的奠基人。 2、传世名言:(1)我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2)对上级谦恭是本分,对平辈谦逊是和善,对下级谦逊是高贵,对所有的人谦逊是安全。 五、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尼泊尔

时势造英雄(辩论赛)

1.所谓时势造英雄,也就是说时势决定当时是否出现英雄,以及 出现什么样的英雄。 当历史的发展把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摆在世人面前,当历史的发展为这个矛盾提供了解决的舞台和条件,就必然会产生英雄人物来组织和带领群众去解决这个矛盾。 任何英雄都无法抛离时势而独立存在,英雄只有顺应了历史潮流 才能成为英雄,才能发挥自己的才智。 英雄造时势例子 1.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和儒家纲常伦理决定了忠于君主和王朝的人才能成为英雄。于是岳飞、于谦、文天祥名垂青史,成为了英雄的代言。 (虽然这样的英雄难免带有愚忠的历史局限性,但却说明了时势选择并造就了英雄。 2.近代中国忧外患,亿万国人身陷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呼唤着救国救命、振兴中华的英雄出现,在这样的时势背景下,林则徐虎门销烟,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更是推翻了清王朝百年的封建统治,一大批敢于变革的人在时势创造下成为了民族英雄。 3.抗日战争爆发,攘外必先安的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以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抗日大旗、担当救国重任,最终建立了人民的国家,他们成为了亿万人民心中的英雄。 但若不是这样的时势环境客观存在,可能还是1918年北大图书馆的管理员。

【攻辩】 【一】 武松是不是英雄? 1.一个英雄是无法创造时势的,需要许多英雄在一起相互作用,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梁山山好汉值得敬仰是因为他们不满当时社会现状而反抗了,无奈英雄无力改变时势,最终惨死。 2、英雄创造了崭新的时势了吗?请问对方辩友,利伟,是不是英 雄,造就黄继光(抗美援朝),董存瑞,是不是英雄?救落水儿童的大学生是不是英雄?这些英雄造就什么时势了吗? 请问对方辩友,什么叫造就时势,对方辩友所说的这些就是造就时势吗?3:岳飞,文天祥是不是英雄? 我方:那么他们临死之时为什么不去造就时势,改变命运,而是吟唱“留取丹心照汗青”呢? 答:她们虽然失败了,但其英雄品格却令后人敬仰。我方:令人敬仰是令人敬仰,但是他没有创造时势,那么对方辩友的理论就是错的,现在悔悟还来得及。 3.请问对方辩友,你认为少奇是新中国的创始人之一,是不是英雄? 我方:那么对方辩友,你怎么看待少奇被文化大革命惨害的实事呢? 对方少奇在文革中惨遭污蔑,压迫而死亡。当时的时势让少奇惨死,对方辩友还认为英雄能够左右时势吗?

时势造英雄辩论赛_有哪些辩词与资料

时势造英雄辩论赛_有哪些辩词与资料 英雄造时势辩论赛中怎么给对方设陷阱:既然是反方,那么 就是要论证英雄与时势没有必然联系。下面小编整理了时势造英雄辩论赛,希望对你有帮助。 时势造英雄对方可能采用的辩词 一辩陈词:要说明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这一问题,首先得弄懂两个概念,就是英雄和时势。什么是英雄?在现 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1、武艺超群的人;2、为社会作出较大 贡献的人;3为社会作出较大贡献的群体。我们从今天要讨论的英雄是指后两者。时势是指:时世的发展方向,发展趋势。从解释上就清楚,英雄造时势是指:英雄出现主要是为了作出贡献,造就一个顺应时代发展的社会形态或者历史变革。时势造英雄是:通过当时的逆境或种种因素催生一个可以为改变当时环境而诞生的英雄。再通过英雄来造新的时势。两

个都是向相同个目标前进,因此只要判断出到底哪个是最有可能有利于达到目的,就可以做出最后的选择。我们又可以从解释上得知是英雄创造了时势,而时势只是为英雄的诞生创造条件,拐了一个圈子,最终还是要*英雄的出现来创造 时势。因此我方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英雄是内因,时势是外因。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也就是英雄人物是变化的根据,时势这个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而发生变化的。时势造英雄是烘托,辅助,英雄造时势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孰重孰轻,不辨自明也。恩格斯深刻地阐述了杰出人物出现的这种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虽然英雄的出现是偶然,但是时势必须要有这么英雄人物的出现来改变这就是必然了。最终还是突出了“英雄造时势”是“时势造英雄”的最 终目的。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虽然会有可能让其他人取代某个英雄完成某个历史使命,但不是每个英雄都是别人能代替得了的!请注意“取代”和“代替”的不同。爱因斯坦创造了《相对论》,当时全世界只有寥寥数人能够明白。武则 天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至今无人能取代。还有很多例子说明英雄的不可代替性,我们将在以后的陈述中一一列举。根据以上分析,我方得出结论就是:因为英雄的不可代替性与历史使命性,所以英雄造时势比时势造英雄更值得选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浅析英雄人物在历史之中的作用

浅析英雄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 中文摘要 虽然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它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深刻影响,甚至有时能够决定个别历史事件的结局,从而导致历史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重大变化。

杰出的科学家、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教育家等的创造性活动,对于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任何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都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我们应该从必然和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英雄的历史作用。 关键词:个人和社会、历史英雄、社会发展、阶级领袖 回顾过去,回味多姿多味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每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大量的英雄人物,有的人被称为英雄,有的人被称为卖国贼,不管怎么样,他们都是我们可以回忆的历史人物,他们对我们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坚持认为是时势造就了英雄并且是个人只有

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求得自身发展。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个人和社会关系的问题。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事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他这句话就是说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人。因此要真正达到对现实某一个人的认识,必须深入到现实社会关系中去。 个人是指社会群体中单个成员,是社会的一个分子。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存在着差别,有的人作用大些,就是我们所说的历史人物,英雄人物。有的人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有的人对历史发展起阻碍作用。在分析或评价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时,要坚持历史的具体的观点,不应该简单化。 任何政治人物的出现,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必然性。杰出人物会因其智慧、性格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但这些作用仅仅是历史进程中的偶然现象,只能够成为社会发展的个别原因。他们凭借自己的才能,虽然也能是具体历史事变的外貌或者某些后果的改变,但终究不能改变历史的发展的基本方向。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上有为各种统治者毙命的英雄:荆轲,田横,嵇康,有在战场上为统治者挥舞刀戈的英雄:蒙恬,霍去病,秦琼,有抗击外国侵略的英雄,戚继光,俞大猷,陈化成,霍元甲,有为民生呼号奔走的人民英雄,孙中山,方志敏,朱德,周恩来。历史人物

影响世界的十大中国历史名人

影响世界的十大中国历史名人 NO.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汉族,英文:Confucius。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的派创始人。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孔子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汉代已有人称孔子为“素王”。清代统治者封给他一个称号:“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概是二千多年中读书人的最高头衔。宋明理学家甚至说过更加极端的话:“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就是说孔子是宇宙间的太阳,没有他的降临,人类至今只能在黑暗中摸索。难怪明代思想家李贽对此嘲笑说:怪不得三皇五帝时代的人们白天都点着蜡烛在走路。 评语:“孔子学说只强调个人的责任而不是个人的权利。根据以这种哲学来保持国内和平繁荣所发挥的作用而论,大体说来,中国是地球上治理得最佳的地区。”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位人物

1.穆罕默德· 2.艾萨克·牛顿· 3.耶稣 · 4.释迦牟尼· 5.孔子· 6.圣·保罗 · 7.蔡伦· 8.约翰·古腾堡· 9.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 10.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1.卡尔·马克思· 12.路易·巴斯德 · 13.伽俐留·伽俐略· 14.亚里士多德· 15.列宁 · 16. 摩西· 17.查理·达尔文· 18.秦始皇 · 19.奥古斯都·凯撒· 20.毛泽东· 21.成吉思汗 · 22. 欧几里德· 23.马丁·路德· 24. 尼古拉·哥白尼 · 25. 詹姆斯·瓦特· 26. 君士坦丁大帝· 27.乔治·华盛顿 · 28.迈克尔·法拉第· 29.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 30.奥维尔·莱特和威尔伯·莱特· 31. 拉瓦泽· 32.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33. 亚历山大大帝 · 34.拿破仑·波拿巴· 35. 阿道夫·希特勒· 36.威廉·莎士比亚 · 37.亚当·斯密· 38. 托马斯·爱迪生· 39. 安东尼·万·雷汶胡克 · 40. 柏拉图· 41.伽利尔摩·马可尼· 42.路德维希·冯·贝多芬 · 43. 沃纳·海森堡· 44.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 45.亚历山大·弗莱明 · 46.西蒙·玻利瓦尔· 47.奥利弗·克伦威尔· 48.约翰·洛克 · 49.米开朗基罗· 50.乌尔班二世· 51.欧麦尔 · 52.阿育王· 53.圣·奥古斯丁· 54.马克斯·普朗克 · 55.约翰·加尔文· 56.威廉·T·G·莫顿· 57.威廉·哈维 · 58. 安托万·亨利·贝克雷尔· 59.格雷戈尔·孟德尔· 60.约瑟夫·李斯特 · 61. 尼考罗斯·奥古斯特·奥托· 62.路易·达盖尔· 63.约瑟夫·斯大林” · 64.勒内·笛卡尔· 65.儒略·凯撒· 66.弗朗西斯科·皮扎诺 · 67.荷南多·科尔特斯· 68. 伊莎贝拉一世· 69.威廉大帝 · 70.托马斯·杰佛逊· 71.让·雅克·卢梭· 72.爱德华·詹纳 · 73.威廉·康拉德·伦琴· 74.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75.老子 · 76.恩利克·费米· 77.托马斯·马尔萨斯· 78.弗朗西斯·培根 · 79.伏尔泰· 80.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 81.格雷戈里·平卡斯 · 82.隋文帝· 83.摩尼· 84.瓦斯科·达·伽马 · 85.查理曼· 86.塞鲁士大帝· 87.伦哈特·欧拉 · 88.尼克罗·马基维利亚· 89.琐罗亚斯德· 90.米尼兹 · 91.彼得大帝· 92.孟子· 93.约翰·道尔顿 · 94.荷马· 95.伊丽莎白女王一世· 96.查士丁尼一世 · 97.约翰尼斯·开普勒· 98. 帕伯罗·毕加索· 99. 玛哈维拉 · 100.尼尔斯·玻尔

高中语文阶段测评第一、二单元历史与英雄谈神说鬼寄幽怀

阶段测评一(1~2单元)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阅读题(共40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9分,每小题3分) 警惕曹操墓“有经济”“没文化” 庞贝 2013年1月13日,带队考察“曹魏高陵”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表示,通过12位 专家联合考察,从考古学上可以初步确认它就是曹操墓。 虽然这还不算是最后的论定,但权威专家的“初步确认”,已经足以让围绕着曹操墓进行的争 论暂时画上句号。本应该单纯的考古发现,却逐渐发展成社会公共事件,当地政府的公信力尤其受 到各方质疑,其中原委值得当地政府深思:究竟是什么,使得发现曹操墓这一原本再好不过的消息, 成为舆论风暴的中心? 近些年来,文化古迹因其对于扩大所在地区的知名度,以及对于旅游收益的直接促进,而逐渐被开发成为经济资源。出于这个原因,各地对文化资源的争夺几乎到了白热化的状态,甚至没有文化 资源就去“制造”文化资源,以至于李白等文化名人的故里,为多个地区所激烈争抢,几乎演变为一场闹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加之当地在发掘曹操墓的过程中信息披露不及时,而当地政府又急于 流露出开发曹操墓这一旅游资源的意图,多种条件的结合,最终使得各方的怀疑声空前高涨。 从经营企业,到经营城市,再到经营文化资源,都是地方政府紧紧抓住经济发展主动权的一种表现。随着改革的深入,地方政府经营企业的思路已经无法延续,而经营城市的思路在房价被过度推 高的情况下,也已经没有太大空间,这就使得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陡然加重了分量。 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只要规范进行,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文化古迹的保护,肯定是一件双赢的好事。在经营城市的过程中,很多文化古迹在野蛮拆迁中毁于一旦,其中就包括梁思成和 林徽因的故居。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13年1月6日,该故居已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这种变化 源于文化古迹保护意识的增强,也是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思路上细微转变的一种表现。 在开发和经营文化资源方面,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但这种不够一方面体现在对文化资源缺乏 保护,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开发和经营时的牵强。也就是说,在一些重要的文化古迹面临被拆迁危险的同时,有些文化资源却有被过度开发的危险。例如少林寺等文化资源绝对属于优质资源,但如果 过于商业化,对并不适用的经济手段强行套用,比如前段时间热传的要包装上市,就极可能使其沦为赚钱机器,致使其在公众心目中的美誉度受到严重损伤。 这种“被经济”,其实恰是一种“没文化”的表现。 (选自2013年1月16日《华商晨报》,略有改动) 1.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根据有关专家的意见,从考古学上来看,可以确认“曹魏高陵”就是曹操墓。 B.由于文化古迹能扩大所在地区的知名度,能直接促进旅游业提高收益,近些年来,文化古迹逐渐被开发成为经济资源。 C.经营文化资源同经营企业和城市一样,是地方政府紧紧抓住经济发展主动权的一种表现。 D.在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时,地方政府只要能够遵守规范,就能做到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又有利于文化古迹的保护,从而实现双赢。 解析:原文是“可以初步确认它就是曹操墓”,该选项将原文中的限定词语“初步”给忽略了,不符合原文意思。 答案:A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