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时1)

教学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

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

教法:“321”模式学法:比赛学习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化学研究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等方面。

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P6-P8,完成下列各题。)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是指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木材做成桌椅、汽油挥发等。

2.化学变化是指变化,又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木材燃烧,铁生锈。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化学变化常变现为、、、等同时还伴随着、、等能量变化。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质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要在中才能表现出来。例如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等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即能表现出来。例如、、、、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传热性等。

4.记住如下元素的符号:

碳C 氢H 氧O 氮N 氯Cl 硫S 磷P 钾K 钙Ca 钠Na

镁Mg 铝Al 锌Zn 铁Fe

三、合作探究

㈠、物理变化

1、概念:叫做物理变化。

2. 特征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这两个变化都有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㈡、化学变化

1.概念: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强调: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3.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具有什么联系?

四、课堂检测

1.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A.有颜色变化 B.生成其它物质

C.有发光发热现象 D.有气、液、固三态变化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汽油易燃烧 B.钢铁生锈C.木材燃烧D.水结成冰

3.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磨杵成针 B.死灰复燃 C.木已成舟 D.积土成山

4.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5.蜡烛燃烧之所以是化学变化,是由于蜡烛在燃烧时()

A.先熔化 B.再发出黄光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五、课堂小结

归纳总结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与联系。(个人思考,组内交流并在全班展示)

六、布置作业

做课后习题,及时巩固。

七、课后反思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时2)

教学目标

1.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 学会归纳总结,知道性质和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重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与判断。

难点: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及联系。

教法:“321”模式。学法:比赛学习。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水是我们熟悉的物质,你知道水能发生哪些变化,体现了水具有的哪些性质?(个人思考,同桌交流)二、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P8-P9,完成下列各题。)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㈠、化学性质

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蜡烛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①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②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二)物理性质

物质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那么你能列举出的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有:

那么你能列举出的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有:

三、合作探究

通过实验1-2

1、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具有什么联系?

四、课堂检测

1.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镁带能在氧气中燃烧,也能在空气中燃烧

B.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易溶于水

D.面粉在燃烧匙中点燃时也会燃烧

2.有关物质性质的下列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1

B.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碱式碳酸铜受热后,绿色粉末会变成黑色

D.液氧降温加压能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态氧

3.下列是对物质的一些性质和变化的描述:

①铜在空气中加热能跟氧气反应;②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的固体;③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的固体;④铁矿石被粉碎;⑤胆矾是蓝色的固体。

其中,描述物理性质的是,描述物理变化的是,描述化学变化的是,描述化学性质的是(用序号填写)。

4.如何利用物质的性质鉴别下列物质(写出利用的具体性质)

(1)酒精和水________,(2)厨房中的白糖和食盐______ (4)铜丝和铝丝__________(5)铁块和铝块(同体积的)__________(6)晴纶衣服与纯羊毛衣服_________其中,必须利用化学性质不同加以区分开的一组是 ____(填序号)。

五、课堂小结

1、归纳总结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2、准确判断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六、布置作业:课后习题1、 2 、3 、4 题

七、课后反思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1)

教学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2.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初步学会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3.说出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

重点:学会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

难点:学会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

教法:“321”模式学法:比赛学习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观察四大发明图片,观察古代的一些化学器具。

讨论交流:其中哪些发明与化学有关,了解化学史。

二、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P11-P14,完成下列各题。)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化学是一门以___________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__________,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2.在进行实验探究时,我们要关注以下几个内容:

(1)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

探究1:

(1)、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按课本第12页的提示进行实验观察,填写表格。)

实验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燃烧时

熄灭后

(2)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

的探究活动,你感受到化学

学习的哪些特点?

探究2:

(1)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

迅速平放如火焰中(如图1-10),约1s取出,根据火柴梗在火焰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判断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哪一部分温度最低。

(2)分别取一个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如图1-11),观察烧杯内壁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物质。

四、课堂检测

1.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 s~2 s后取出,能观察到()

A、均匀的变黑

B、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

C、与内焰接触部分被烧黑

D、与焰心接触部分被烧黑

2.蜡烛是由和组成的,蜡烛的颜色是,形状。硬度较,气味是,蜡烛不溶于水,把蜡烛放入水中,蜡烛(填浮在水面或沉入水底),蜡烛的密度比水(填大或小)。

3、蜡烛火焰的分层,层温度最高。

4、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燃烧生成了、,此变化是,而蜡烛受热时先熔化,此变化是,故蜡烛燃烧既有又有。

五、课堂小结

1、关注物质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等,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六、布置作业:练习册上【练习】,选择题1至5,填空题11、 12题

七、课后反思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2)

教学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2.通过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初步学会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3.学会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

重点:学会准确、客观的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难点:学会准确、客观的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法:“321”模式学法:比赛学习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们人既吸入气体也呼出气体,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一样吗?

讨论交流:

我们吸入的是空气——含有氧气、水蒸气和其它杂质气体和尘粒等,而其中__________是人体需要的,呼出的气体中它可能没有或很小。从生物学中我们已经道人和动物呼出大量的__________,所以我们判断呼出的气体中,它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高。人和动物的呼吸系统是湿润的,呼出的气体中水分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__________。

二、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P14-P15,完成下列各题。)

1.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___,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__________。

2.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__________,浑浊越多,二氧化碳越______。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__________。水蒸气在常温下易凝结成_____。

4、空气由__________、__________、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哪些不一样?

三、合作探究

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探究

作出猜想

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

制定计划收集实证:查阅资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探究提示: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探究步骤:

用排水法收集两瓶人呼出的气体,取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

步骤1:向1瓶空气和1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现象: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滴入到空气中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结论:呼出的气体中_______的含量比空气中__________多。

步骤2: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

现象:空气中,木条持续燃烧,而在呼出的气体中,木条很快熄灭.

结论:空气中__________含量比呼出气体中__________含量多。

步骤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

现象: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一层水雾,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水雾出现。

【结论】:呼出的气体中_______的含量比空气中__________多。

对人体吸收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完成探究报告或自制报告)

由以上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

2、

3、

四、课堂检测

1.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是()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和氧气

D、氧气

2.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这是为什么?

3.①实验室配制的一瓶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有一层白色物质生成,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气体。

②从冰箱中取出的杯子,放在空气中,外壁有水珠形成,为什么?

4.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A.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D.呼出的气体里含有较多水蒸气

5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右图所示的a、b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A. a熄灭、b变旺

B. a变旺、b熄灭

C.都变旺

D.都熄灭

五、课堂小结

通过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你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有什么初步的结论。

六、布置作业:课本课后习题

七、课后反思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时1)

教学目标

1、会说出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2、识记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

3、学会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重点: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和量筒的使用。

难点:滴管和量筒的使用。

教法:“321”模式学法:比赛学习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可以先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在此基础上讨论实验室里的有关常识,然后组织学生练习一些基本操

作。

1.认识常见的仪器:

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轮流参观:

1组观察实验室的布局,仔细阅读墙上的张贴物;

2组进实验准备室,仔细记录在准备室里看见的主要仪器;

3组进入药品贮放室,仔细观察药品是怎么贮存的?为什么要这样贮存?

4组参观贮放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设备并记录贮存方法。

二、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P17-P20,完成下列各题。)

化学药品的取用

1、实验室化学药品取用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不要不得。

(2)节约性原则:。

(3)环保原则:。

2、固体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有些块状固体应用

取。用过的药匙要立刻以备下次再用。

(2):把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

把,再把容器。(一横二放三慢竖)

(3):往试管装入固体药末时,可先使试管,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送

至,然后。(一斜二送三直立)

3、液体药品的取用:

(1):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常用________________取用。

(1).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取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视线要与量筒

内,再读取液体的。

2.胶头滴管的使用。取用少量的液体可用,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乳头在______,不要_____ 防止,沾污_________或;不要把滴管放在或,以

免。用过的胶头滴管应立即用______________ 以备再用。严禁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他

液体。

三、合作探究

探究1

1.如何将细口瓶内的液体(如水)倒入到试管中?

2.如何将块状的药品(如石灰石)装入大试管中?

3.如何将粉末状的药品(如碳酸钠)装入试管中?

4.如何取用35mL的水?用到哪些仪器?

探究2、

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

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

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带有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

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5、使用量筒时,要做到:

①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②读数时,视线应与对应刻度线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③若仰视则读数偏,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俯视则读数偏,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四、课堂检测

1.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中,正确的操作是()

A. 用镊子

B.用玻璃棒

C.用药匙或纸槽送入

D.直接倒入

2.要准确量取8 ml的液体,需选用的量筒是()

A. 10 ml

B. 25 ml

C. 50 ml

D. 100 ml

3.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而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液面读数为19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为11ml,则该学生倒出的液体的体积是( )

A、8ml

B、大于8ml

C、小于8ml

D、无法确定

4.实验室里,盛放配制好的食盐水的仪器是()

A、烧杯

B、广口瓶

C、试管

D、细口瓶

5.做完实验后,对于用过的废液,你认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拿出实验室

B、放回原试剂瓶

C、倒入废液缸

D、留在实验台上,为下次用

五、课堂总结

1、实验室具有哪些安全规则?

2、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量筒和滴管的使用及其注意事项?

六、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1、 2 题

七、课后反思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时2)

教学目标:

1.能进行给物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

1、练习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

2、说出仪器的选择和操作的原理。

重点:1、药品的取用。2.实验练习---基本操作。 难点:滴管和量筒的使用。 教法:“321”模式 学法:比赛学习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在实验室里我们通常使用什么仪器对物质进行加热?(个人思考,组内交流) 2、在实验室里(1)哪些常见的仪器可以直接加热,(2)哪些仪器需要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3)哪些仪器不能加热?(个人思考,组内交流)

二、自主学习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用3分钟阅读课本第20页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归纳使用酒精灯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 (1)绝对禁止 。 (2)绝对禁止 。

(3)向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 (4)用完酒精灯,必须 ,不可用嘴去吹。

(5)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 。

(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 、 。其中 温度最高。因此,应用外焰部分进行加热。

2.物质的加热: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的注意事项:

⑴给液体加热可以用 ;给固体加热可以用 等。有些仪器如集气瓶、量筒、漏斗等不允许用酒精灯加热。

⑵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 ,然后加热,以免容器炸裂。

⑶加热的时候,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也不要离得过远,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影响加热效果。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 ,否则可能破裂。也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⑷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该先进行 。预热的方法是: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试管。对已固定的试管,可移动酒精灯。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固定在放固体的部位加热。

⑸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也要进行预热,同时注意液体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时,使试管倾斜一定角度(约45度角)。在加热过程中要不对地移动试管。为避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切不可让 。

3、仪器的连接和洗剂

1.用完的仪器为什么要洗涤?

2.以试管为例,说明如何洗涤仪器?

3.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 4、 常见仪器的连接有哪些?

三、合作探究

1、为什么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

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

3、如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不擦干直接加热?为什么?

4、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洗?为什么?

5、【观察思考】

观察给固体物质的加热装置,思考下列问题:

(1).对于已经固定的试管,怎样进行预热?

(2).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微向下倾斜?

化物仪仪方玻璃化学实物质仪器仪器:方法:

(3)总结给固体物质加热的方法:

(4)总结给液体物质加热的方法:

四、课堂检测

1.在用酒精灯加热时,不能将玻璃仪器与灯芯接触,其原因是()

A、灯芯温度太高会使玻璃熔化破裂

B、灯芯温度低,会使玻璃受热不均而破裂

C、酒精灯会熄灭

D、造成酒精大量挥发浪费

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洗涤玻璃仪器一定要连洗几次,直到干净

B、加热试管中的冷水,可以不预热直接对准试管底部加热

C、滴瓶上的滴管是不能用来吸取其他试剂的

D、熄灭酒精灯,只能灯帽盖灭

(选做题)3.取5毫升水并加热至沸腾,试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用哪些化学仪器(标明主要仪器的规格)?

(2)需要经过哪些基本实验操作才能完成上述实验?

五、课堂总结

七、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课时1)

教学目标:

1.说出空气中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2.阐述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3.会分辨混合物和纯净物(常见物质),

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教法:“321”模式学法:比赛学习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生活中你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

2. 木柴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澄清石灰水长期放置在空气中就会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夏天当我们从空调房间走出来时,眼镜会变得一片模糊,说明空气中也含有__ _。

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二氧化碳的存在?

二、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P26-p27,完成下列各题。)

㈠证明空气的存在

1.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

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当密闭容器中将汞连续加热12天后,发生了什么现象?

3.实验中提到:容器内空气的体积大约减少了1/5,又是通过什么现象得知的呢?

4.已知拉瓦锡加热至12天时,发生的反应可以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如下:

加热

汞+氧气氧化汞(红色固体粉末)

将上述实验得到的红色粉末再放入密闭容器中加强热,即可得到汞(Hg)和氧气(O2)。

请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一、认识空气的成分:

【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1)将图2-3所示集气瓶水面上的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

(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足量

..红磷,将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

焰上点燃,并迅速

..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集气瓶冷却

..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到室温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

1.为什么红磷要足量或过量?

2.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

3.为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4、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5、【实验结论】:

6、找出并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其所占的体积分数;

空气中最多的成分是,其次是。各物质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比为: 78%, 21%,0.94%,二氧化碳,其它气体和杂质。

(二)、混合物和纯净物:

1.找出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试着判断以下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并说明你分类的依据。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海水、冰、冰水混合物

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

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

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是什么?

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

5.如果实验中,红磷不足,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

6在实验中,若气体减少的体积少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27、在实验中,若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四、课堂检测

1.法国化学家首先用实验的的方法证明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它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是__________,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_________。

2.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于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与生物课上向石灰水中吹气的实验原理是一样的),可证明空气中含有少量的;盛有冰水的杯子,放在常温下的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镁条在空气中能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

3.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A.1:4 B. 5:4 C. 4:1 D.5:1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空气本来是纯净物,但被污染后变成了混合物; B.矿泉水不是一种纯净物;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肯定是纯净物; D.澄清的石灰水是一种纯净物;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

B、鲜橙多饮料

C、冰水混合物

D、“三鹿”牛奶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常状况下,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 C.空气不是单一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五、课堂总结

1.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氮气占_______,氧气占_________,稀有气体占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占_____________,其他气体和杂质占_______________。

纯净物混合物

概念

特性

举例

联系

六、布置作业

1. 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七、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课时2)

教学目标:

⒈说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说出稀有气体的稳定性及其主要用途。并领悟性质决定用途的逻辑思想。3.阐述空气的自净能力、空气的污染状况、空气污染的防治措等。

重点:1、氮气和稀有气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难点:1、氮气和稀有气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教法:“321”模式学法:比赛学习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猜谜】:

1.让我们先来猜几个谜语吧。“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

“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生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

谜底是 2.说说你的意见,“空气”宝贵在哪里呢?

二、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P28-P31,完成下列各题。)

1.氮气有什么性质、有什么用途?

(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

(3)用途:

2.稀有气体有什么性质、有什么用途?(1)稀有气体包括哪几种?

(2)稀有气体的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课时 六、教学过程: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全一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册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 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 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1.1 社会生活与化学 教学目的 通过生活与化学这一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初步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与化学有关的物品和现象。 [讲述]1.家里的塑料 2.做衣服的化学纤维 3.食品中的添加剂 4.制造交通工具的材料 5.药箱里的药品 6.生命现象与化学密切相关 [检查]请列举以下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品 教师理发师厨师医生警察 [讲述]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这些就是化学科学的任务,也就是化学课的学习内容。此外,同学们还要学习科学家 获得这些知识的常用方法,即科学探究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化学,

去研究自然世界。 [板书]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生活处处有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化学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探究的方法

1.2 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辩证的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两种变化的异同、区别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白纸、装有某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 镁条、碳酸氢钠固体、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溶液 试管、坩埚钳、石棉网、火柴 教学过程 [观察活动]请一位同学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用装有另一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提出问题]1.白纸上是否已用什么化学药液写下了隐形字? 2.喷雾器里装的是什么化学药品? 3.两种化学药品接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白纸上显出字来? 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从“物质的变化”开始,学习这门有趣而又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课。 [观察活动]变化1 火柴梗被折断 现象:火柴梗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2 水的三态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原子的构成。 2、学习目标:通过参与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原子的构成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人类在很久以前就意识到物体有大有小,而且它们总可以分解成更小的部分,那么人们到底能够将物质粉碎到多小的程度呢?这个问题一直吸引着勤于思考的人们。 [活动与探究——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猜想]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请提出你的假设。 [交流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甲:我们小组认为,原子像一个实心球体。 学生乙:原子像一个乒乓球。 学生丙:原子像一个桃子。 [点拨转入]同学心中的原子,各式各样,各不相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19世纪初,科学家们终于通过实验验证了原子的存在。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科学原子论: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 成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具有怎样的结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我们将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努力探索,共同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活动与探究——体验科学的魅力 师:请同学们根据以下科学史实,合作探究原子的结构。汤姆森是通过怎样的实验进行科学研究,才有这个伟大的发现的呢? 课件展示汤姆森的低压气体导电实验 实验探究一汤姆森低压气体导电实验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利用某种装置使得气体中所含的某种粒子射出。特别是他发现这些粒子在正负电极板的作用下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偏转。示意图如下: 请同学们根据实验讨论分析: 1、射出的这些粒子是原子吗?为什么?你认为这种微粒的带电情况如何?为什么? 2、你觉得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中能不能只含有这种粒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一册)剖析

初中化学教案(全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九年级 教师:陈利宏班级:九(1、2、3、4)

绪言 学习目标: 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评价设计: 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3,达标率100%。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 2.化学有什么用?你能寻找出生活中与化学无关的实例吗? 3.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史是短暂的吗? 4.怎样学化学?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律思考一下如何学化学? 5.填空:①物质是由构成的,的破裂和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会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6.记住如下物质的化学式 碳:C 氧气:O 2二氧化碳:CO 2 铁:Fe 水:H 2 O 过氧化氢:H 2 O 2 学习研讨: 1.什么是化学? 【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 【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再向牛奶里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现象。 要解释以上实验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必须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知识来解答。 用15分时间阅读课题1的内容,并讨论交流信息。思考以下内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 (3).化学与工业、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 (4).怎样学习化学? 小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的发展历史 ①.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 ②.原子、分子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道尔顿、阿附加的罗) ③.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门捷列夫) ④.纳米技术:标志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⑤.绿色化学:化学发展的趋势、方向。(其核心就是利用化学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3.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有密切关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 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 归纳总结: 化学的发展确实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点出课题1)但是化学、化工的生产也给人类环境带来了一些危害,因此我们现在提倡和研究绿色化学。目前同学们要做的是学好化学,为未来研究化学、为人类造福打好基础。那么,如何能学好化学呢?

初中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老师,你将以水为主题,根据各自学科特点,跟同学们说些什么? 学生: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 学生:英语老师说,Water。 学生: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学生:物理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生: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教师:你们猜一猜,作为化学老师的我,又会说些什么呢?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任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3)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4)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介绍了盐和化肥,并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重点是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条件及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运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

学校 科目:化学 年级:九年级 教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名师精品教案 2017年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教学任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3)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4)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作者:佚名资料来源:网络点击数:9886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文章来源 莲山课件w w w.5 Y K https://www.docsj.com/doc/f412845591.html,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人教版 初三化学教案 上册全套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 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叫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变化; 实验3、4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除了生成其它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叫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 小结: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本质区别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集

课题: 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及常见金属的特性和应用,能区分常见的金 属和非金属。 2.认识合金,了解合金与纯金属在组成和性能上的区别,知道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 途。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材料。 过程和方法---1.学习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 2.学习设计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 步形成“物质性质决定其性质,物质性质体现其用途”的观念。 2.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识。 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及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 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 课型:新课 教法:练习;讲解;实验;归纳。 教具:电脑;铁、铝、铜片、保险丝、生铁、钢。 教学过程: [引入] 1.展示各种金属材料的图片。 2.提问:你对金属的了解还有哪些?为什么金属有这么广泛的用途呢? [归纳小结]师生共同小结。 [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金属的物理通性 (1)具有金属光泽不透明。 (2)大多数金属在常温下是固体(汞常温下呈液态) (3)大多数金属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4)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5)大多数金属熔点较高。 [讲解] 金属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但也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 影响等到多种因素。 [讨论](1)为什么镰刀、菜刀、锤子等到用铁制面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是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4)用来铸造金属硬币的材料应具有什么性质? [提问] 为什么目前金属只有90余种,由它们制得的合金却有几千种? [板书]二、合金 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实验]实验8—1,比较合金和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光泽、颜色、硬度,填写教材中的实验表格。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总结出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韧性强、熔点低的特性。学 生带着问题分组实验,观察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 互相刻划、比较硬度,比较 [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钛和钛合金等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学生阅读课文第6页。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第六单元第一节金刚石石墨 C60 一、课前预习题及指导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3. C 60 预习检测: 2.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吗? 4.木炭、活性炭等物质为什么具有吸附作用?什么样的物质易被吸附?

5.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 [引言]我们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 分子模型 [展示]金刚石,石墨、C 60 [介绍]金刚石、石墨、C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60 [教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总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引导]观察金刚石样品,试描述有关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讨论、总结]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 [展示]玻璃刀 [介绍]刀头上镶有金刚石,用它来裁玻璃。 [设问]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金刚石很硬,所以可用来裁玻璃。 [板书]一、碳的单质 1.金属石很硬,可用来切割玻璃。 [介绍]金刚石经仔细琢磨后,可以成为璀璨夺目的装饰品——钻石,它的价格比金刚石还高,现在带钻戒的人越来越多,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引导]观察石墨样品,试描述有关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描述]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 [引导]用手触摸一下石墨,有何感觉?

[学生]石墨很软、有滑腻感。 [介绍]由于石墨很软,所以常用石墨作铅笔芯,但由于太软,光用石墨作笔芯,既易断又易磨损,因此生产上常在石墨粉末中掺进一些粘土粉以增加硬度。最软的铅笔是6B,最硬的铅笔是6H,HB铅笔则软硬适中。 [演示实验]把一根6B的铅笔芯和导线连接在一起,接上电池和灯泡,接通电源后,观察 灯泡是否发亮。 [学生观察]灯泡发亮。 [设问]看到这个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 [展示]干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教师]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在生活中用途很广。试总结石墨的重要性质。 [学生]石墨很软、有良好的导电性。 [板书]2.石墨很软、有良好的导电性。 [介绍]生活中常接触到的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这些都是由石墨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其中木炭、活性炭用途很广,你想知道它们有什么性质吗? [活动探究]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轻轻振荡,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 [交流]我们可以看到淡红色的水颜色褪去。 [教师]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表面积大,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另外活性炭的吸附性 更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精品教案合集

课题1 物质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物质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重点) 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根据对概念理解判 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神奇“化学” 【演示实验】课前准备,取两张同样大小白纸,在白纸1上用无色酚 酞试液写上两个大字“化学”,晾干;课上,用喷壶向白纸2上喷氢 氧化钠溶液,无变化,接着再向白纸1上喷氢氧化钠溶液,这时白纸 1上出现两个红色大字“化学”,学生很惊讶. 同学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讲内容:物质 变化和性质.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 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地 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从 化学角度看,物质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探究实验 实验及装 置 变化变化过程中发生现变化后物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前 物 质 象质 1水沸腾液 态 水液态沸腾 时生成水 蒸气,水 蒸气遇冷 玻璃片又 凝结为液 态水 液态 水 无 2胆矾研碎块 状 胆 矾 蓝色块状 固体被粉 碎成粉末 粉末 状胆 矾 无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蓝 色 硫 酸 铜 溶 液 等 立即生成 蓝色沉 淀,溶液 颜色变 浅,最后 变为无色 蓝色 氢氧 化铜 沉淀 等 有

4石灰石和盐酸反应颗 粒 状 石 灰 石 等 石灰石表 面有气泡 产生,且 石灰石逐 渐变小, 烧杯中澄 清石灰水 变浑浊 二氧 化碳 气体 等 有 课堂讨论 归纳总结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定义没有生成新物 质变化(如实 验1、2)有新物质生成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实验3、4) 变化前观 察 变化时观察变化后观察 ①有几种物质参加反应 ②反应物颜色、状态、气味等①反应条件(如 加热、点燃等) ②反应现象(发 光、放热、变色、 生成气体或沉 淀等) ①有几种物质生成 ②生成物颜色、状态、气味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举例说明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列举实验的注意事项; 3、说出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概述操作要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说出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遵守实验室规则的良好意识; 2、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

3、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仪器的识记; 2、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教学难点】 滴管的使用。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 教师: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 附: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播放视频】中国科学家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新闻片段。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的,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一、认识我们的化学实验室 带领大家认识我们的化学实验室。 【播放视频】憨豆先生的故事。 【总结】遵守实验呈规则是成功实验的关键。 【简介】实验室规则: 1. 了解实验要求,熟悉实验步骤; 2. 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如实记录; 3.严禁在实验室喧哗、打闹; 4.严禁在实验室吃食物或尝药品味道; 5.废液不能倒入水池,应倒入废液缸。 【简介】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注意事项】1、酒精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灭。 2、割伤:用3%的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三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元素的存在,能说出元素的概念,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表格信息,提高交流表达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元素,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组成,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初步认识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难点】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图片导入】课前展示几张图片,内容为“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加铁酱油”等,请同学在观看图片的同时说出图片中物品名称并思考这里的氟、钙、碘、铁表示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元素。 【教师引导】没错,经过上节课对原子构成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并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就是刚刚大家所说的元素,而元素其实有100多种。那么元素到底是什么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解开元素之谜。 环节二:新课讲授 内容一:认识元素的概念 【图片展示】在多媒体上展示鸡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图片,并介绍它们的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而碳酸钙是由碳、氧、钙三中元素组成,同时请学生思考之前学习的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它们与碳酸钙有哪些相同之处。 【学生回答】氧气、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元素。 【教师引导】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同样的,将质子数都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将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接着请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元素的概念。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内容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播放动画】向学生展示一段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实验动画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动画中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没有发生改变。 【学生回答】在化学反应前后均含有氧元素和氢元素。 【教师引导】出示硫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以及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以及化学反应式,请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教案苏教版 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2.学会对铵根离子的检验 3.了解常见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 过程和方法: 1.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水平; 2. 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重点: 1.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性 2.铵根离子的检验 难点: 1.铵根离子的检验 2.化学肥料成分的记忆。 课前准备:

教师:以举出所知道的化肥引出课题,对常见的化肥的物理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看书自己总结;对铵根离子的检验的教学通过实验,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 学生: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看书、讨论、实验探究,重点掌握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教学过程: 一. 化学肥料 1、氮肥 氨水 NH3H2O 易溶于水低温密封 碳酸氢铵 NH4HCO3 硝酸铵 NH4NO3 氯化铵 NH4Cl 硫酸铵 (NH4)2SO4 尿素 CO(NH2)2 【小结】氮元素可使植物细胞加速分裂和生长,促动植物枝叶茂盛。磷元素使植物提早开花结果,增强抵抗力。钾元素有利光合作用,促动作物生长健壮。这三种元素都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成分。 【结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逸出,这是快速检验铵盐的方法。 2、磷肥 它是含有磷酸根的盐。主要有磷矿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钙镁磷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磷酸镁)、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 磷酸二氢铵 NH4H2PO4 磷酸氢二铵(NH4)2HPO4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人教版 初三化学教案 下册全套

§5-1 碳的几种单质 【教学目的】 1.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分析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进一步理解元素和单质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征与用途 【教学用具】集气瓶、氧化钠、木炭、品红、水、烧杯 【教学难点】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征与用途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练习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写出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C CO CO2H2CO3 CaCO3 碳及碳的化合物是化学世界最庞大的家庭,有碳单质,如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炭,还有无机含碳物质,和有机物等,所有有机物都有碳,氢两种元素。如天然气的主要成份甲烷(CH4),还有酒精、醋酸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碳的几种单质。 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有金刚石、石墨,还有无定形碳如木炭、活性炭、焦炭和炭黑等。(注意:碳和炭) 问: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都是以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如果把石墨和金刚石混合在一起,是混合物还纯净物? 是混合物,它也说明了以前学习过的单质的概念,应该是指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

物,而不能光光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下列我们分别讨论一下这几种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它们的用途: 一、金刚石 1.物理性质 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经仔细琢磨会带上光泽,成为璀灿夺目的装饰品--钻石,它是一种不导电、不导热的固体,是自然存在的最硬的一种物质。 2.用途 坚硬是金刚石最重要的性质,可以利用这个性质,将金刚石做为切割玻璃的玻璃刀,还可用来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作为钻探机的探头。 二、石墨 1.物理性质 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地很软,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以导电,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它具有滑腻的感觉。 2.用途 利用它具导电性能可作为电极,如电池中的石墨电极等,因为它具有滑腻的感觉所以它可用来作为润滑剂。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但它们的性质(物理性质)却截然不同,它主要是因为其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才会这么大的差异。 三、无定形碳 无定形碳中有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等,而木炭是我们最经常接触的一种,现在主要以木炭为代表研究一下木炭的物理性质及它的一些主要用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