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考科学]科学探究题的复习方法

[中考科学]科学探究题的复习方法

[中考科学]科学探究题的复习方法
[中考科学]科学探究题的复习方法

《科学》实验探究题型的探索

安吉县鄣吴中学程德海近年来,中考科学中考查学生探究能力的试题逐年增加,占有较大的比重。这类试题涉及面大、能力要求高、综合性强、难度大,能够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全面考查。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等要素。由于要求学生面对同样的材料提出相同的问题是有困难的,问题的过于发散又会增加阅卷的难度等原因,因此大多数的实验探究题并不是考查科学探究的所有环节,而是根据实际问题选择一部分要素进行考查,有侧重地考查学生某些方面的能力。中考试题对科学探究能力的测试一般都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主要考查学生在选择探究方法与制定探究计划、进行假设与验证、形成结论与解释以及对探究过程的反思与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学习科学探究的关键在于:经常地留意身边与物理相关的事和物,不断地进行观察与积累,培养探究意识。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与技能,努力去尝试科学探究活动的各个要素,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而使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题号一二三

33 34 35 36 37

满分值60 40 25 8 8 9 5 5

实得分49.26 26.6 13 3.9 4.95 6.77 3.60 2.21

难度值0.821 0.665 0.52 0.49 0.62 0.75 0.72 0.44

可以看出实验探究题的得分情况并不是很好。下面就科学学业考试实验探究题型的复习方法谈谈我的看法,仅供参考。

试题可以根据科学探究所具有的“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六个环节进行设计。根据考查所侧重的探究环节来分类,主要有如下六种类型。

1.提出问题

例题:(05浙江)31.人的指甲是不断长长的,但到底是由指甲的哪一部位长长的呢?某同学对此提出假设:“指甲长长可能是由指甲的根部不断长长而形成的”。

由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在指甲的中轴线上,按图所示涂上指甲油(指甲油比较难以擦去,

可以在指甲上保持较长时间)。

②半个月后,观察、测量并分析。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则应观察到AB间的距离▲

(选填“增大”、“不变”或“缩短”)。

(2)对于指甲的生长,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是▲。

分析:在解答这类题型时,要认真分析下哪些问题是值得研究的。答案是不固定的,因此也可称之为开放式的探究题。问题可为:指甲长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

该类探究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解题时需要注意的方面有:回答“问题”时,应该用一个问句来表达而不能用一个陈述句;所提的问题应该与题目设置的情境有关,不能盲目设置问题。

2.建立猜想和假设

解此类题时需要注意的方面有:

(1)、要善于对题目所创设的情境进行分析,排除干扰因素,抓住主要环节。

(2)、当回答“假设”时,则必须要用一个陈述的语句,而不能是问句,这是许多学生容易犯的错误,需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加以重视。

(3)、所做的假设应该是与情境中的研究过程相符合。

由于建立假说往往都是和设计方案结合在一起考查的,建立了不恰当的假说会在实验方案设计时遇到困难,因此在建立假说时要让学生考虑到设计探究方案的难易程度来选择建立何种假说。

3.设计实验或探究方案

一般实验步骤或探究方案的设计会涉及以下几点:①研究方法的选定;②研究步骤的具体化;③采用适当方法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组。此题型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根据试题已有的猜想进行验证,提出自己的探究方案。

解此类题时需要注意分析探究活动中的各种条件,注意对多种变量因素的控制。根据实验目的和学过的相关知识来设计探究方案。

例题:某同学学习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后,动手设计了一个实验进行证实。他将三粒大豆种子用细绳系在玻璃棒上,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_____(选填“探索

性实验”或“验证性实验”)。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A 、B 、C

三粒种子中,只有B 种子萌发,这说明种子

萌发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

(3)如果证实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还必须设计一个实验装置(乙),若你手中只有一粒大豆种子,则种子应系在_____(填“a 处”、“b 处”、“c 处”),(乙)装置起____作用。

分析:该同学是在学习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之后,已经了解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所以该实验是验证性实验;(乙)装置起了对照作用。再结合图(甲)的实验,可以列出右表:

从表中不难得出种子发芽的两个外部条件:充足的水分和氧气,种子应系在b 处。

4.评价探究方案

试题提供了几个探究方案,要求考生对这些方案进行评价。评价能力在新课程标准里有明确要求,但在教学常易被忽略。 充足的水 充足的氧气 现象 种子A 无 有 不发芽 种子B 有 有 发芽 种子C 有 无 不发芽

解此类题型时须理解原有方案的设计依据和意图,比较分析不同方案的异同处。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科学知识进行针对性的评价。这类题型既考查了学生比较分析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对考生是否敢于挑战权威、不迷信的科学精神提出较高要求。

例题:(05浙江嘉兴)对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轻重的关系,历史上曾先后有过两种不同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而伽俐略认为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下面是三位同学在研究了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轻重的关系后做作的交流:

⑴如果亚里士

多德的观点是对

的,那么小刚的实

验结果应该是__

_____。

⑵导致小强和

小丽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存

在____的干扰。

分析:题中三位同学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得出不同结论,关键在于实验条件不同。亚里士多德没有注意到空气对下落物体的阻力,如果阻力相同或都没有阻力,则伽俐略的观点是正确的。

可见,题中小刚改变了相同纸片与空气的接触面即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从而得出下落快慢不同的实验结果,从而说明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的结论,因此其实验结果是正确的。而小强与小丽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也在于纸片与空气接触面不同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这一变量控制的差异导致的。

5.分析探究结果

科学探究结果常以各种数据、图表等形式呈现,有些信息还有干扰作用。如何从众多的信息中分离出有用信息,对有用信息进行整合,都是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需要的能力要素。这类试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在教学中也比较重视。但由于数据处理和图表识别本身的能力要求较高,对科学知识的依赖性较弱,涉及到自学能力,因此,这类试题仍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这也需要我们在复习阶段额外重视。 例题:(06年金华市课改实验区):33、为了探究物质的某种性质,某同学测得四组)上表空格处应填 (2)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为 ;

(3)比较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为 ;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关于密度的知识,学生一般能马上看出来。在分析1和2实验次数 物体 质量(克) 体积(厘米3) 质量/体积(克/厘米3)

1 铝块1 54 20 2.7

2 铝块2 108 40 2.7

3 松木1 108 216

4 松木2 10 20 0.5

图2

时,要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同样是铝块,密度一样,体积大的质量大。在分析1和4时,可以看出材料不同,但体积一样,我们就可以说体积相同时,密度大的质量大。

特别需要重视的是,在平时的训练中有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字数可能很多,结论的表达也不是很清晰,这就使得我们在平时教学时要注重这方面的训练,科学探究题结论的书写表达与用语上应该专业化,简洁化,避免冗长,结论应该抓住问题要点,“一针见血”。

6.提出解决方案

例题:(05浙江温州)城市沿街绿化不仅美观,还有滞尘作用。但是,你知道灰尘会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吗?某科技小组选择了一批生长状况相似的城市绿化树种,在8月31日将其喷洒清洗,然后每隔一周对树叶

的灰尘量和光合作用进行测定,得到结果如表所

示。请问:

(1)表中这些数据说明植物光合作用降低百分

比与灰尘量的关系是;

(2)你能简单分析灰尘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原

因吗?请写出一种原因

(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建议城市沿街绿化植物

的喷洒清洗至少要隔周进行一次。

本题以光合作用为知识载体,但并不考查光合作用原理性知识,却提出一个学生平时不太注意思考的问题:光合作用与叶面灰尘的关系,城市绿化与消尘的关系。要求考生结合已有的探究成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灰尘量的增加植物光合作用降低百分比增加,两者存在着正比关系。从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与条件可以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一是二氧化碳、水是否充分供给,二是光照是否有保障。植物叶面上的灰尘既影响了空气中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也影响了叶面对光的吸收。第3问在书本是找不到答案的,也不能单纯地从科学知识入手,它需要多种因素,比如经济成本,实践可行性等,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综上所述,探究题一般有大量的情境,包括了问题的提出、探究过程和无关甚至是干扰信息等,因此阅读量较大。需要解题者仔细阅读和理解探究的过程,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基础和解题经验对探究的过程进行分析,寻找整个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探究的过程进行评价、推导出最后结论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因此,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很重要。学业考试不仅是知识、技能等智力因素的综合竞争,同时也是心理、生理等非智力因素的全面较量。就《科学》中考而言,许多失分并非知识缺陷造成,而是发生在非智力因素上。如心理素质差,情绪不稳,信心不足导致没有发挥正常水平,再如审题不仔细,没有看清题目的意思。解题不规范,字迹潦草等都造成失分。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在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同时,并注意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解题的良好习惯,同时还要进行良好的意志品德的养成教育,以便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取得高分。

中考科学专题训练科学方法浙教版

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训练及答案-科学方法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控制变量法是探究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下列探究过程中运用了这一方法的是() A.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 B.通过观察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C.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要保持电阻一定 D.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2.如图所示,在做“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时,选用质量较小 的卡片,目的是忽略小卡片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这种突出问 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科 学研究方法.以下四个实例中所用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选用质量相同的物体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B.选用小磁针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 C.选用轻绳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D.选用2Ω和8Ω两个电阻串联代替10Ω的电阻 3.在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采用“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和电压关系”的研究方法。以下探究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 A.探究燃烧的条件B.探究磁场的方向 C.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探究动能的大小跟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4.下列同一选项中,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A.用光线来描述光的传播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B.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研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C.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D.通过亮度来判断灯泡实际功率的大小通过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来判断磁性强弱 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而抽象概括出来的。如图6所示的实验中也应用了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6.下列各种重要科学理论,不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B.原子核式结构理论 C.牛顿第一定律D.质量守恒定律 7.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 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 ③“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④“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8.某年某月某天,物理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课外观察月亮的活动,听听同学通过观察作了以下记录,其中通过直接观察不可能得出的记录是() A、月亮是一个球体 B、月亮象一个银色的盘子 C、月亮象一艘弯弯的小船 D、月亮悬挂在东方45°的天空中 9.在科学探究中,常把直接测量有困难的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来研究.这种方法称之为转换法.例如在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时,沙子和水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便直接测量,可以通过测量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的多少.下述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的是()A.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时,动能大小的比较方法 B.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推理出物体不受阻力时的运动状态 C.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灯泡及改变电源电压,多次实验 D.在探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 10.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察,但变化时引起的其他量的变化却易直接观察,用易观察的量显示不易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下列测量仪器中不是利用这种思路制作的是() A.温度计B.压强计C.弹簧测力计 D.量筒 11.力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去认识它,这是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四个研究实例中,同样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A. 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先使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让电 压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B. 温度的高低是看不见的,我们可以通过液体体积的变化去认识它 C. 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出运动物体不受力将做匀速直 线运动 D. 在学习蒸发与沸腾时,通过比较得出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12.人们要认识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比较,引入相应的物理量。下列几幅图给出的比较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专题六 科学探究

专题六科学探究 必胜题·测易 类型一物质变质的探究 1.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用到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1)甲同学不小心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结果产生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写出变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同学们对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写化学式)。 【进行讨论】甲同学取少量待测液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认为猜想一成立。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观点,理由是。 【设计实验】请你验证猜想二成立,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猜想二成立[来源:学&

①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来源:学,科,网] [ 来源:学#科#网 Z#X#X#K][来源: 学*科*网 Z*X*X*K] 科&网] 【反思评价】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2.碱石灰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新制的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提出问题]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碱石灰样品中的成分是什么? [问题猜想]碱石灰样品中可能含有CaO、NaOH、Na2CO3、CaCO3和等五种物质。 [查阅资料]B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过程或现象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 入适量水试管壁发热 样品中CaO、NaOH 至少含一种 ①.向上述试管中继续加 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并 过滤得到溶液A和固体B 样品中一定含有 CaCO3 ①.向溶液A中加入过量 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 并过滤得到溶液C和固体D A溶液中含有 C O32-

初中化学专题训练--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 科学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贯穿与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试卷中,以开放型的命题方式对探究能力的考查比重在逐年加大,尤其是实验探究题更呈现出多样、灵活和开放。现就该类考题归类解析如下: 一、物质成份的探究 例1、(05黄岗)室验室开放日,我与小娜、小佳、小华、小丽等同学来到实验室,看到实验桌上摆放着四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两瓶固体和两瓶液体,我们决定对“固体与液体”之间的反应进行一些探究。 (1)小娜同学从一瓶固体和一瓶液体中各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进行混合,立即 产生了一种无色气体,对气体是何物质,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小佳同学的 猜想可能是①;②;……。 (2)我想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佳同学猜想①是正确的,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3,则气体 由(填a或b)端进入。 (4)小丽同学从另外两瓶试剂中各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发现混合后,固体发生了变化,但无气泡放出。同学们对加入试管中的固体和液体从不同的反应类型、物质类别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 猜想三:; ……。 例2、(03宜昌)“旺旺雪饼”袋内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 ⑴生石灰(CaO)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我对它作了一系列探究,获得较多收益,其实验方案如下:

我对它还有 一个要再探 究的新问 题:。 分析:首先 是要清楚生 石灰可作干 燥剂的化学原理,同时要分析生石灰在空气中久置会发生一些什么变化以及变化后的产物,针对产物的性质特点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例3、(05眉山)小李和小王两位同学对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完全分解后的黑色固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 (1)小李根据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对黑色固体产物做出以下猜想:①可能是碳,②可能是氧化铜,③可能是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他做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2)小王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认为猜想③可以排除,理由是; (3)为验证①、②猜想,他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向盛有少量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荡,待完全反应后静置观察现象。若猜想①正确,现象应该是 ;若猜想②正确,现象应该是。 分析:(1)反应物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所以反应后物质也由铜、氧、氢、碳几种元素组成,据此可作出猜想; (2)猜想③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受热会发生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此猜想不合理; (3)鉴别碳和氧化铜,根据其化学性质不同,可向盛有少量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荡,碳和稀硫酸不反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溶液变蓝色,据此可鉴别碳和氧化铜. 二、物质变化条件的探究

2019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专题汇编《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

2019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专题汇编《综合应用题》 1、(2019郑州二模)如图1是利用数字化仪器测定CO2含量的探究实验。 (1)按照图A所示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用装置A制取CO 2气体,并分别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两锥形瓶气体备用,其中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应选用的装置为(填B或C)。 (3)采用D图装置,将注射器中等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注入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的CO 2气体的锥形瓶内(NaOH溶液均过量),得到如图2所示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锥形瓶内压强变化的原因。 (4)该实验说明收集到CO 2的含量较高(填“排水法”或“排空气法”),请结合右图说明你的理由: (5)请设计实验,证明反应进行到300s时,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6)向盛有12g石灰石(杂质不参与反应)样品的锥形瓶中,加入100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呈酸性,锥形瓶内固体与溶液的总质量为107.6g,请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2、(2019平顶山二模)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中,小明和老师用数字化设备测定了溶液温度及pH值随时间变化变化的关系曲线图。

(1)根据曲线图,可知该实验是将(选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盐酸”)滴加到另外一种试剂中。该反应为。 A.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 (2)a为温度曲线上的最高点,a、b两点对应的时间相同,则b对应的纵坐标数值为。(3)分别取样,依次进行以下实验: ①将b点处溶液中的溶质结晶,采用方法。 ②取c点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稀释后溶液的pH 7(填“>”、“<”或“=”)。(4)若发现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敞口放置,经检验该试剂中含有碳酸钠,请设计实验检验该样品中仍含有氢氧化钠。 (5)将50g稀盐酸加入50g氢氧化钠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85%.试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2019安阳一模)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下列实验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填字母代号)。 a.烧杯 b.量筒 c.试管 d.蒸发皿 (2)某化学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O 2。 ①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A装置中长颈漏斗下端浸没在液面以下的原因是什么? ③用A装置还可以制取CO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若用B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请将B装置中导管补画完整。 (3)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 ①可用测a点溶液的酸碱度。 ②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加热15 g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待反应完全后,可以得到10.2 g 固体物质。请

最新-中考科学“科学探究题”解题技巧 浙教版 精品

“科学探究题”解题技巧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科学解释。因此,在中考的考查中,大都围绕着上述环节和已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进行。科学探究题中“素材”常来自《科学》书本内的知识内容或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事例,要求考生根据这个“素材”,完成有关的科学探究。 例如:在某食品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粉末状固体A(或黑色粉末状)的小纸袋,上面写着“XX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粉末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进行探究。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验证: 猜想一: 猜想二: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猜想三: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 猜想四: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3)实验方案评价:为了证明白色固体里是否含有CaCO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白色固体,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将试管内的气体导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于是得出白色固体中不含CaCO3的结论。你认为该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 为什么?。如果是你,该怎样设计? 这是一道较为“全面性”探究性中考题,它涵盖了探究性考题的各种考核内容;也典型的探究性中考题,它的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食品干燥剂(生石灰)作为试题的情景。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食品包装袋内白色粉末状固体(或黑色粉末状)是什么物质、有什么作用及其性质。食品袋内的非食用物质一般有两类:一是干燥剂(常用生石灰),二是防氧化剂(常用还原性铁粉);根据题目中对A的描述,可以确定A为生石灰,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即能吸水,具干燥作用,是干燥剂。回答此题,考生同时还要知道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同时放出热;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基础知识。 从上所知,要有效解答科学探究题,必须要掌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要熟练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 其次要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基础,要善于从题目的素材中提出适于研究的问题,问题的表述要用疑问句型。猜想与假设是探究的方向,要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相应的猜想,猜想的表述要用陈述句型,要以肯定的语气出现,不能以疑问的语气出现;要注意猜想不是凭空乱想,它需要一定的科学知识为依据,但也不是正确的结论,可以是错误的(与你的结论不一致)。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常采用实验方法,在实验方法中常用到“控制变量法”[只有一个条件(实验因素)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实验,研究此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控制变量法”要采用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中要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非实验因素方面尽可能一致,目的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判断是个难题,一般来说,在对照实验中,进行了实验处理的事物是实验

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主题五科学探究第17讲气体的制取净化和干燥专题练习

第17讲 气体的制取、净化和干燥 ? ???? ?????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发生装置 ?????气体密度溶解性是否与空气反应毒性收集装置气体的制取——净化与干燥?????净化原则:除杂在前,干燥在后 装置:洗气瓶、球形干燥管、U 形管常见的干燥剂: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多功能瓶的使用?????收集气体:排空气法、排水法检验气体、证明气体、干燥气体等尾气的处理 命题点1 气体的制取 1.(2018·西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a 的名称是__分液漏斗__。 (2)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KMnO 4=====△K 2MnO 4+MnO 2+O 2↑__,可选用的发生 和收集装置是__CE 或CF__(填字母编号)。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__,可以用E 装置来收集,验满的方法是__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满__。 (4)适合用D 装置收集的气体必须具备的性质是__密度小于空气,无毒,不与空气反应__。 2.(2018·孝感)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B 中,仪器X 的名称为__长颈漏斗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则选取的发生装置为__B__(填字母序号); (3)若用装置C 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n__(填“m”或“n”)端导管口通入; (4)利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还可以制取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是__H 2或O 2__(填化学式,任写一种)。 命题点2 气体的净化与干燥 3.(2018·广东)有一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剩余气体经浓硫酸洗气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符合上述现象的气体组合是(C)

专题1 科学探究

专题1科学探究 一、选择题 1.某同学在学了环节动物后,特意找了一些蚯蚓来研究其形态和运动,他研究蚯蚓的方法主要是(A) A.观察法B.实验法 C.调查法D.模拟法 2.有的生物学实验需要测量数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因此需要设置重复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B) A.如果重复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相近,则说明这个实验结果排除了偶然因素的影响 B.如果重复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相近,取其中一组的数据即可代表实验结果 C.实验时用更多的同样材料同时进行实验,也是开展重复实验 D.重复实验需要保证同一个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要重复做几次 3.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B) A.为了了解黄冈市八年级学生的近视情况,可以选用调查法 B.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将动物圈养起来观察 C.测定种子的发芽率要多次重复实验,并计算平均值 D.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视野中可见红细胞单行通过毛细血管 二、非选择题 4. 目前校园“低头族”现象十分普遍,某大学社团随机发放问卷两千份进行调査,统计结果如下: 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及健康危害情况统计表 (1)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属于__抽样调查法__(填“普查法”或“抽样调查法”)。 (2)表格中“轻度社交障碍”评价的是哪方面的健康状态?__C__(填字母)。 A. 身体 B. 心理 C. 社会适应 (3)从表格数据分析,使用时间为__6小时以上__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最高。 (4)下图是健康危害情况占总人数百分比的柱状图,请你将图补充完整。

(5)世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很多人只顾低头看手机而冷落身边亲友,你想对身边的“低头族”说点什么?__您能放下手机和我一起走走吗?(合理即可)__。 5. 陈同学在参观养鸡场活动中,发现鸡舍内总是亮着灯。他对此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鸡的产蛋率与温度、光照时间、光照强度、饲料的种类、饲料的用量等有关,设计了如下实验: 10个3W,光线均匀 10个4W,光线均匀 10个4W,光线均匀,, 18小 时/天,85% 18小 时/天,91% 12小 时/天,81%(1)为保证实验结论的科学性,每组对照实验中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上表的饲养的条件中__温度(合理即可)__等都要相同。(写一个即可) (2)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鸡的产蛋率与__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__等有关。 (3)陈同学进一步探究鸡卵(鸡蛋)的结构,他用放大镜观察到卵壳表面有很多小的凹陷,再将鸡卵浸没在50℃左右的温水中,发现卵壳上有很多小气泡出现,该实验证明__卵壳表面有很多气孔__。 (4)陈同学实验后联想到:与鸟一样,也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卵表面有卵壳的另一个动物类群是__爬行动物__。 6. 连江官坞是我国重要的海带生产地。海带的生长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某科研小组在实验室做了两个实验(实验1和实验2),探究温度或二氧化碳对海带生长率(指实验前后,海带体内物质增加的比率)的影响。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 三 化 学 实 验 与 探 究 1.某化学探究小组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 (1)实验过程: ①把石灰水加人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再通过 操作,得到无色滤液。 ③将无色滤液通过 操作,得到白色固体。 (2)猜想: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想: 小李:是纯净的氢氧化钠! 小强:可能还含有碳酸钠! 小陈:也可能含有 。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熟石灰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 3? 进行猜想 :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 3。 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CaCO 3。 猜想一:熟石灰没有变质。 设计实验: 该小组同学对猜想一设计了下列探究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 ①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熟石灰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像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③称取1.0g 上述熟石灰样品,加适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同时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消耗盐酸溶液7.3g 。求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据估计,每年全世界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产量的十分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金属腐蚀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 (1)如图,取一根约10cm 的光亮铁钉放在自来水中,观察A 、B 、C 三处的变化。几天后,他们会发现 处最先出现铁锈,大家结合书本知识知道,铁在空气中生锈实际是铁和 、 等物质相 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的过程。

人教版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科学探究题 例1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学生设计了如下一些实验并进行探究。请你参与评价或帮助他分析完成相关问题。 Ⅰ.【探究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Ⅱ.【查阅资料】25℃(室温)、101kPa下,100g水可溶解0.1366gCO2。 Ⅲ.【提出问题】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 Ⅳ.【猜想假设】若各装置都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木炭燃烧都转化成CO2、烧杯中液体都足量,忽略导管中的空气和进入导管中的液体对测量的影响,则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应该约占集气瓶容积的_________。 方案甲乙丙丁 装置 操作①关闭旋塞; ②将足量的铜网加 热至红热状; ②将足量的红磷点 燃; ②将足量的木炭点 燃; ②将足量的木炭点 燃; ③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④充分反应,待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旋塞;至烧杯中液面_____时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几分之几。 记录约1/5 约1/5≤1/5 约1/5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1/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1/5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含量远小于1/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1/5 Ⅵ.【反思交流】 (1)当集气瓶中气温未冷却至室温即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a,当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再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b,则a_________b(填“>”或“<”或“=”)。 (2)丁方案所测数据与猜想假设数据基本吻合的原因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丙方案所测数据远小于1/5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以乙方案为例,试分析在测定过程中,对测定结果带来误差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两点)。 解析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知,若各装置都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木炭燃烧都转化成CO2、烧杯中液体都足量,忽略导管中的空气和进入导管中的液体对测量的影响,则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应该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当瓶内的压强不再改变,不再吸入液体,烧杯中液面保持不变,这时便可读数。(1)当瓶内的压强偏高时,进入的液体偏少,所以a<b;(2)由于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瓶内的压强减小;(3)丙方案所测数据远小于1/5的主要原因是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4)在测定过程中,对测定结果带来误差的因素可能有:装置气密性差、集气瓶中气温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可燃物红磷、木炭的量偏少等。

化学中考复习专题训练科学探究题精选.doc

化学中考复习专题训练:科学探究题 一、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0分) 1.(2009*南京校级二模)某气体X可能是由H2、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解 -其组成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 . L -------------- 港清石灰水NaOH?澄清石灰水 (1)请根据下表屮对可能岀现的实验现象的描述,推测气体X的纟R成悄况, ①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气体X的纽成A中液体不 浑浊 B中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C中液体不 浑浊 ②不浑浊变成光亮的红色变浑浊 ③变浑浊变成光亮的红色不浑浊 ④变浑浊变成光亮的红色变浑浊 写出或中液体变浑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若b管口导出的气体中还含冇部分CO气体,应采取的扌旳施是 2.(2012<|11|靖模拟)粉笔是一种常用的教学用品,已知其主要成分屮含有钙元索.小强和小霁同学一起探究粉笔的组成. 提出问题:白色粉笔的主要成分到底是什么? 猜想:小强认为:可能含碳酸钙;小霁认为:可能含何硫酸钙为证明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请你参与方案的设计并补充完整.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少量粉笔灰放入水屮,搅拌形成溶液.实验室常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分离滤液和滤渣, 该操作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 ,取过滤所得的滤液和滤渣分别进行实验; (2) _______________ 取少量滤渣与__________ 反应,如果观察到的现彖,证明小强的猜想是正确的,其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入_______ 溶液和稀硝酸,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现象,则证明 小霁的猜想是正确的. 3.(2015春?遵义校级月考)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杏阅资料知道:淀粉在适肖温度和酸催化条件下可转变为葡萄糖,葡萄糖溶液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共煮,可牛-成红色的氧化亚铜(Cu2O).为探究淀粉在不同温度下转化为葡萄糖的程度,他们每人都进行了如下两步实验: 步骤1.用一支大试管取一定量淀粉与水混合,再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摇匀,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实验过程中,各人控制温度不同,加热持续时间相同. 步骤2.然后用两支小试管各取少量人试管内的反应混合物,在其中一支小试管(编号为A)内滴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整理).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一、气体的制取、干燥及装置连接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图3 (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 (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⑥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5)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2、图3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2)检验: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 (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填“A”或“B”,下同。)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H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O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填选项)。A.a→b→c→d B.b→a→c→d C.c→d→a→b D.d→c→b→a 4、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装置B、C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则装置B内所盛液体是,装置C的作用是。 (2)为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装置E中所盛试剂是,反应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3)为证实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应改盛溶液。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操作步骤有:①加热氧化铜②检验氢气纯度③停止加热④通入氢气⑤停止通入氢气。正确的操作顺序(序号)是。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科学探究

第五章科学探究 第1讲基本实验技能 一、选择题 1.( 2016·河北)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2. ( 2017·来宾)下列仪器及其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量筒—配制溶液 B.烧杯—贮存气体 C.长颈漏斗—过滤 D.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3. ( 2017·益阳)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量取10 mL水 B.处理废弃固体药品 C.保存二氧化碳气体 D.取少量液体药品 4. ( 2017·福建)欲配制10.0%的NaCl溶液50 g,部分操作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5. (2017·安徽)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6. ( 2017·甘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B.在点燃氢气之前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C.及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使用完毕,清洗后放回原瓶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玻璃棒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7. ( 2017·邵阳)在2017年邵阳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某同学抽到“试题三:给液体加热”,考试结束时,老师发现他使用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 )

A.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1 3 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 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 8. ( 2016·孝感)图示“错误操作”及图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9. ( 2017·眉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 B.过滤操作时玻璃棒应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C.自制“叶脉书签”的关键步骤是将洗净的树叶放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 D.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了湿润的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及标准比色卡比较,读该溶液的pH 10. (2017·沪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 B.用镊子取用二氧化锰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最后改用胶头滴管加至刻度

中考科学实验探究题科学(经典汇总情况)

杭州各区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 30.(8分)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现 有m 1g生锈的铁粉样品,某兴趣小组同学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该样品中氧 化铁的质量分数(CO气体极难溶于水,铁 锈按氧化铁处理)。 (1)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2)某同学欲通过乙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乙中的最佳试剂是。(选填序号)。 ①水②稀盐酸③氢氧化钠浓溶液④澄清石灰水 (3)上述实验过程中,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停止加热后,防止甲中生成物被氧化,防止乙中的溶液倒吸入甲中等。请你再写出一点CO气体在上述实验中起到的作用。 (4)完全反应后,该同学称得铁粉的质量为m2g,同时测得装置乙增重m3g,则铁粉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31.(8分)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 以下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为证明某些反应确实发生而从不同的角度设计的实验方案。 (1)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甲小组的同学设计的下列四种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选填字母编号)。 (2)为证明NaOH溶液与H2SO4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乙小组同学和丙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两个不同的实验方案。 ①乙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证明二者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所用的试剂有NaOH溶液、 H 2SO4溶液、CuSO4溶液。乙小组同学选择的试剂A的名称 是(并用“少量”、“足量”等指明试 剂的用量);CuSO4溶液与NaOH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为。

②丙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H2SO4溶液,并不 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H2SO4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请简述该实验方案中强调“测得pH小于7”的理由 是。 33.(10分)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烧杯内各培养一株植物,烧杯中是全营养液。调节天平两边平衡,此时游码的位置恰好与支点正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全营养液中添加了很多营养物质,下列物质中,所含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营养元素种类最多的是。(选填字母编号) A.硝酸钠B.磷酸氢二钙C.硝酸钾D.硫酸镁 (选 (4)某同学移动游码将上述倾斜了的天平重新调节平衡,因横梁标尺上的读数无法看清,该同学测出了游码移动的距离为s,若游码的质量为m,天平的臂长为L,则光照后天平两边的质量差为。 30.(8分)泡菜,佐餐的小菜,烹饪的调料。自制泡菜,原料随意挑,卫生有保障,原料配比随意。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即保存时间稍长,味道变酸,刺激肠胃。那么酸味何来,可有解法? 【原料准备】新鲜的红辣椒、大蒜头、生姜、大白菜。 【制作过程】将原料与适量的食盐、白糖等混合均匀,装入泡菜坛,盖上坛盖,再向荷口装水至一半高度,这一过程叫腌制。 【提出问题】腌好的泡菜时间一长,味道就逐渐变酸。这酸味哪来?怎么控制? 【建立猜想】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经过分析判断, 认为该酸味物质可能是碳酸。理由为 坛内蔬菜是以C和H元素为主的化合 物,与久放菜窖的白菜一样,在密封 的有限空间里CO2浓度大。生物学知 识告诉我们,通过盐、糖腌制的蔬菜 细胞会失水。因此,坛内会出现少量 的液体(主要成分是H2O)。 【评价检测】 (1)坛顶荷口内装水至一半高度的目的是。 (2)请设计证明在做泡菜过程中,坛内CO2浓度大的实验(用 图示或文字表达均可):。 (3)通过探究,你觉得可以如何控制酸味。 (4)有酸味的物质不一定属酸性物质。要测定物质酸性的 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正确的 测定方法是,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专题40——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问题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问题 一、单选题 1.老师给小敏一个纸板做的方盒子,问小敏,里面是什么?小敏拿过盒子轻轻摇晃一下,回答说:里面可能是一个苹果。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分析,小敏的回答是() A. 提出问题 B. 猜想假设 C. 事实证据 D. 检验评价 2.到商店购买乒乓球时,小明同学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高的乒乓球。小明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A. 发现并提出问题 B. 作出猜想和假设 C. 观察实验、收集证据 D. 交流合作、评价证据 3.科研人员为了研究食物对蟑螂生长的影响,将刚刚孵出的蟑螂分甲、乙、丙、丁四组,分别喂含不同营养的食物,如表。表中的数字代表所含不同成分的多少,“—”表示没有此成分。哪一组是这个实验的对照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某同学发现前几天不小心浇了食盐水的月季花死了。月季花的死是不是与食盐水有关呢?于是该同学将土壤带到实验室里与老师一起实验研究,发现土壤中食盐水浓度确实过高。查阅资料得知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会失水枯死。文中划线部分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 B. 建立假设 C. 收集证据 D. 得出结论 5.天文学家们发现了“地球的孪生兄弟”——一颗围绕恒星开普勒452 运行的行星。该星球跟地球的形似指数为0.98,并且有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有可能有活火山,还有可能存在生命。划线部分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哪个步骤() A. 建立假设 B. 合作与交流 C. 提出问题 D. 检验与评价 6.为了研究蚂蚁对金合欢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请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结果通过统计蚂蚁的存活率来进行 B.该实验的对照组是②号,实验组是①号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 实验探究活动是新课标理念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实验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验探究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实验)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只是命题形式新颖,选择素材陌生度高,但基础知识或原型实验来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很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要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并设法用实验去检验验证它。在解答实验探究类试题时要①通读全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②回归教材确定知识点;③细心分析明确设计意图,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关键是分析题中的设计方案和实验装置图)。现从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选取数题,进行简要的归类与评析。 根据探究题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气体成分的探究 如人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酒精和蜡烛等可燃物燃烧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两种物质反应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鱼瞟内气体成分探究等。涉及的知识点有空气、O2、N2、H2、CO、CO2等这些物质的制法及检验,以及它们与氧气、水、碱溶液等反应产生的特有现象。

例1.(07长春)请你阅读下列短文后,回答有关问题。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1)根据上述短文,提出一个你想探究的问题:。 (2)对你的问题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猜想:。 (3)请自选用品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并填写下表。

2020年中考科学探究题及答案

2020年中考科学探究题及答案 1.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2.下表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或现象推理得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主要因素,其中不合理的是( ) 3.蚊虫叮咬时能在人体皮肤内分泌出蚁酸,让人痛痒不止。某课

外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 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作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与探究一]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红色,说明蚁酸溶液显________性。 [实验与探究二] (1)小明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氢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刚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____________;猜想②:该气体是一氧化碳。 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图KZ5-1所示的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图KZ5-1 Ⅰ.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Ⅱ.实验时装置C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由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猜想②成立。 [评价与反思] E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制取结束清洗仪器,发现加热高锰

酸钾的试管内壁有用水洗刷不掉的黑色固体。 问题一:黑色固体是什么? [交流讨论]同学们结合实验现象和对高锰酸钾及其分解产物的了解,进行分析判断。 [实验验证] 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某种液体,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证明上述判断正确。加入的液体是 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用什么洗掉MnO2? [交流讨论] MnO2与BaCO3、Mg(OH)2、Fe2O3、P2O5、Cu中的某一种物质组成最相近,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这种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MnO2也能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验证] 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黑色固体没有变化。 [交流讨论] 实验说明同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MnO2 有什么化学性质,用什么试剂清洗呢?同学们请教老师后决定用草酸(H2C2O4)溶液试一试。

科学探究实验专项练习

科学探究实验专项练习题 1.实验盒中有7种没有标签的溶液,老师让化学实验小组同学鉴别这些溶液。 (1)调查研究: CuSOKMnOCONa、①实验盒中记录单上登记的7种溶液是:、、4432)OHCa(NaOHNaC和稀盐酸,其中有颜色的________ 、2溶液。_ ②查阅资料: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得到盐酸。种为一组进行鉴别。这样的45种无色溶液中任意取出③研究方式:从组。组合共有______标签,并且假设、D、B、C(2)提出假设:同学们从5种无色溶液中取出4种,贴上A)(OHCaCONa NaCl、这一组溶液可能是和稀盐酸。、232)实验探究:同学们按以下步骤进行鉴别。3(溶液,然后依次加入少量盐酸,实验D、C、第一步: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的A、B 现象记录如下: 溶液。是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C 其中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第二步:依据右图装置进行实验,AC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从长颈漏斗加入盐酸,可以观察到溶液均无明显变化。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B、D 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解释: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倒入蒸个实验。2取少量B第三步:依据下图装置进行溶液倒入另一蒸发皿,加热,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停止加 热。再取少量D 发皿,加热,有白色固体析出,停止加热。溶液。B是稀盐酸,D是NaCl实验结论:5种无色溶液是NaOH溶液。经过上述三步实验,同学们认为第)实验反思:老师引导同学们讨论了上述实验探究过程。进行了全面(4 反思。溶液;其鉴别方法是______________①老师指出:实验结论仍有不确定性。不能确定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