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信用与利率机制

信用与利率机制

信用与利率机制
信用与利率机制

第二章信用与利息

一、填空题

1.信用是以和为基础特征的借贷行为。

2.消费信用主要有三种方式:、和。

3.现代信用形式主要有三种:、和。

4.按发行主体划分,债券可分为、和。

5.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

6.凯恩斯建立和发展了一种通过货币的供求关系来分析利率的决定机制的理论框架,称为。

二、单项选择题

1. 利息是()的价格。

A.货币资本B.借贷资本 C.外来资本D.银行贷款

2. 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A.平等的价值交换B.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D.无偿的赠予或援助

3.短期金融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利率是(),其他短期借贷利率通常比照此利率加一定的幅度来确定。

A.存款利率 B.贷款利率 C.同业拆借利率D.国债利率

4.下列哪项因素变动会导致利率水平上升()。

A.投资需求减少 B.居民储蓄增加 C.中央银行收缩银根 D.财政预算减少5.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是()。

A.发行政府债券B.短期借款

C.长期借款D.自愿捐助

6.综合了期限结构其余三种理论的内容,以实际观念为基础,较好的解释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是()。

A.预期理论B.市场分割理论C.期限偏好理论D.流动性偏好理论

7.下列利率决定理论中,哪一理论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A.马克思的利率理论B.流动偏好利率理论

C.可贷资金利率理论D.古典学派的真实利率理论

8.期限相同的各种信用工具利率之间的关系是()。

A.利率的风险结构B.利率的期限结构

C.利率的信用结构D.利率的补偿结构

9.某公司债券面值100元,票面利率4%,若每季度计息一次,年终付息,按照复利计算其每年利息为()。

A.4 B.4.06 C.16.98 D.4.04

10.通常情况下,市场利率上升会导致证券市场行情()。

A.看涨B.看跌C.看平D.以上均有可能

三、多项选选择题

1.下列信用工具中,属于短期信用工具的有()。

A.优先股B.商业汇票C.公债券D.保付支票

2.国家信用的作用有()。

A.调节财政收支短期不平衡B.弥补财政赤字C.促进居民消费

D.调节经济与货币供给E.缓解企业资金流动性不足

3.银行向某公司发放一笔期限6个月的流动资金贷款,该贷款属于( )。

A.直接信用工具B.间接信用工具C.长期信用工具

D.短期信用工具E.普遍接受的信用工具

4.以借贷期内利率是否调整为标准,利率分为()。

A.市场利率B.官定利率C.浮动利率D.固定利率E.名义利率

5.以利率是否按市场规律自由变动为标准,利率可分为()。

A、市场利率

B、官定利率

C、公定利率

D、固定利率

E、浮动利率

6.银行信用的特点是()。

A.以货币形态提供B.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C.有方向限制

D.有广泛的接受性E.与产业资本循环动态一致

7. “古典”利率理论认为()。

A.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

B.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C.储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D.投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

E.利率水平高低取决于投资与储蓄的交互作用

8. 我国的存款利率是()。

A.法定利率 B.市场利率 C.浮动利率 D.固定利率 E.名义利率

9. 与普通股股东相比,拥有优先股股票的股东具有如下的优先权利()。

A.优先认股权 B.固定的股息收益 C.经营参与权

D.剩余财产优先分配权

10.下列关于股票与债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股票的持有者是公司的所有者,债券的持有者是公司的债权人,二者的权利、义务不同。

B.股票与债券均是发行者的筹资手段,可以买卖转让。

C.股票与债券均需要到期还本。

D.股票股息是不固定的,而债券有固定的利息收入。

E.持有股票的风险比持有债券的风险小。

四、判断正误题

1.持有优先股股票的股东具有优先认股权。()

2.1996年我国零售物价上涨了6.1%,8月23日调整后的定期一年存款利率为7.47%,则实际利率为1.37% ()

3.我国目前的存款利率是法定利率。()

4.在大型项目评估时,通常使用单利计息。()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增加货币的发行量,会导致利率的下降。()

6.在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居民储蓄意愿增加,会导致利率上升。()

7.伦敦同业拆借利率是固定利率。()

五、名词解释

1.信用工具

2.债券

3.股票

4.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5.到期收益率

6.利率市场化

7.利率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

六、简答题

1.银行信用有什么特点?

2.商业信用有什么特点?

3.试比较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并阐明判断货币政策松紧的标准。

4.简述利率的风险结构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5.简述凯恩斯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

七、计算题

1.某人以900元的价格购买一张面额为1000元的1年期国库券,1年后按照1000元的现值偿还。计算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与贴现收益率。

2.B公司在2001年2月1日购买一张面额为1000元的债券,其票面利率为8%,每年2月1日计算并支付一次利息,并于5年后的1月31日到期。该公司持有该债券至到期日。问:(1)当以1000元的价格购买该债券时,计算其到期收益率;

(2)当以1105元的价格购买该债券时,计算其到期收益率;

(3)当以900元的价格购买该债券时,计算其到期收益率;

(4)比较以上三个计算结果,得出什么结论?(提示:根据债券是平价发行、溢价发行、折价发行,其到期收益率与票面利率的关系)

3.某人于2000年1月1日以120元的价格购买了面值为100元、利率为10%、每年1月1日支付一次利息的1999年发行的10年期国库券。

(1)若此人持有该债券到2001年1月1日以125元的价格卖出,则该债券的当期收益率是多少?资本利得率是多少?持有期收益率是多少?三者有何关系?

(2)若此人持有该债券到2005年1月1日以140元的价格卖出,则该债券的持有期收益率是多少?

4.某人于2004年1月5日将5万元存入商业银行,选择了2年期的定期存款,将于2006年1月份到期。但在2005年1月5日由于急于购买住房,需要资金,鉴于定期存款未到期支取将视同活期存款,损失很多利息收入,因此,决定不将存款取出,而是先向商业银行申请1年期贷款,然后等存款到期时归还。上述决定是否合理?试阐述你的理由。(2004年1月份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25%,2005年1月活期存款利率为%,2005年1月份1年期贷款利率为5.58%)

八、论述题

1.如何评价三种利率决定理论?(古典学派的真实利率理论、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2.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偿还、付息;2.赊销、分期付款、消费贷款;3.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

4.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金融债券;5.通货膨胀;6.流动性偏好理论。

二、单选

1.B;2.C;3.C;4.C;5.A;6.C;7.D;8.A;9.B;10.B

三、多选

1.BD;2.ABD;3.BD;4.CD;5.ABC;6.ABD;7.ABE;8.ACE;

9.BD;10.ABC

四、判断

1.错;2.对;3.对;4.错;5.对;6.错;7.错

五、名词解释

1.信用工具是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债务双方权利和义务,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

2.债券是用来表明债权债务关系,证明债权人有按约定的条件取得利息和收回本金权利的债权资本证券。

3.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并据以获得股息的凭证。

4.名义利率是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率;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掉了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

5.到期收益率,是指来自于某种信用工具的收入的现值总和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时的利率水平。

6.利率市场化是指国家控制基准利率,其他利率基本开放,由市场决定,即由资金供求关系确定。

7.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债券的利率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固定收入证券的期限与收益之间的关系,用收益率曲线加以描述。利率的风险结构指期限相同债券的不同利率之间的关系。

六、简答

1.(1)银行信用的债权人主要是银行,债务人主要是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工商企业和个人。(2)银行信用所提供的借贷资金是从产业循环中独立出来的货币。(3)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可以动过规模投资,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

2.(1)商业信用与特定商品买卖相联系(2)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商品的经营者(3)商业信用的供求与经济景气状态一致

3.名义利率是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息率;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真实利率,即实际利率=名义利率-物价变动率。

判断货币政策松紧的标准应该是实际利率,原因在于:

(1)在信用行为中,衡量债权人的收益和债务人的成本的合理指标应该是实际利率,

而非名义利率。在资金融通行为中,债权人除了获得名义利率的报酬外,还遭受或面临来自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对收益的侵蚀,作为交易的对方,债务人除了支付名义利率的成本外,其债务负担会因为物价上涨而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免。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债权人收到的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债务人用于清偿债务的货币相对比较廉价。在通货紧缩背景下,情况恰好相反。

(2)在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即经济景气相对高涨时,债务人面临比较乐观和宽松的经营环境,获取收入的能力相对较强,因而清偿债务的能力相对较强;在经济面临通货紧缩即经济景气相对低落时,债务人面临比较困难或紧张的经济环境,获取收入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因而清偿债务的能力相对较弱。

4.在利率的风险结构决定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有:

(1)违约风险。债券发行人可能违约,即不能支付利息或在债券到期日不能清偿面值,这是债券所具有的风险,它影响着债券的利率。

(2)流动性。影响债券利率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债券的流动性。流动性越强,利率越低。

(3)所得税因素。税收使国债的预期收益率下降。享受税收优惠待遇的债券的利率低于无税收优惠的债券利率。

5.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货币的供给与需求是决定利率的因素。货币供给是一个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控制;货币需求则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流动性偏好的动机包括:(1)交易动机(2)谨慎动机(3)投机动机。前两种动机与收入成正比,合起来可用L1(y )表示,投机动机可用L2(r )表示。货币需求Md=L1(y )+L2(r )。由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可以决定均衡的利率水平,即由Ms=L1(y )+L2(r )决定r 的水平。

七、计算题

1.(1)到期收益率i 10009001i =+ 100090011.1%900i -==

(2)贴现收益率10009003609.86%1000365d i -=?=

2.每年应计利息I=1000×8%=80

(1)以1000元价格购买该债券,到期收益率为i ,

234558080808080100010001(1)(1)(1)(1)(1)i i i i i i =+++++++++++ 5

51801000(1)(1)t t i i ==+++∑

解该方程要用试错法,先用8%试算:等式右边=1000=左边,可见,平价发行的债券,到期收益率=票面利率。

(2)买价为1105时,通过前面的试算已知,i=8%时等式右边为1000元,小于1105,可判断收益率低于8%,降低贴现率进一步试算:

用i=4%试算:等式右边=1178、16,贴现结果高于1105,可判断收益率高于4%。用内插法计算:

4%11051178.168%4%10001178.16R --=--

R=5、6%

(3)买价为900时,i=8%时等式右边为1000元,大于900,可判断收益率高于8%,提高贴现率进一步试算:

用i=12%试算:等式右边=855、78,贴现结果低于900,可判断收益率低于12%。用内插法计算:

12%855.7890012%8%855.781000

R --=-- R=10、8% (4)结论:对于每年付息一次的债券,附息债券的价格与到期收益率负相关。

(1)当附息债券的价格与面值相等时,到期收益率等于息票率。

(2)当附息债券的价格低于面值时,到期收益率大于息票率。

(3)当附息债券的价格高于面值时,到期收益率低于息票率。

3.(1)当期收益率10010%8.3%120c C r P ?===

资本利得率1125120 4.2%120t t t P P g P +--=

==

持有期收益率10010%12512012.5%120s b b C P P r P +-?+-=

==

可见,持有期收益率是当期收益率与资本利得率之和。

(2)持有该债券5年(即t=5)的持有期收益率

10010%514012011.7%1205s b b C P P r P t +-??+-===??

4.判断一种行为合理与否的标准是收益与成本对比原则。

假定存款人不取存款,其收益为2年期定期存款的收益:

5×2×2、25%=2250元

其成本为一年期贷款的利息成本:

5×5、58%=2790元

其收益明显小于成本,因此不取存款的行为不合理。

更何况,提前支取存款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活期存款的收益,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提前支取存款的损失,也即变相降低不取款行为的收益。

假定存款人提取存款,其收益为:

5×0、72%=360元

取款与不取款的净损失为1890元,从另一角度看,就是不取款行为的真实收益仅为1890元,这一收益大大小于一年期贷款的成本。

由此判断,上述居民的选择是不合理的,应该提取存款。

八、论述题

1.(1)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它是从储蓄和投资等实物因素来讨论利率的决定,认为利投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减少,储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利率水平高低就取决于投资与储蓄的交互作用。这一理论忽视了任何货币数量变动的影响,这是不恰当的,也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2)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认为利率是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如果在当前利率下存在货币的超额需求,即货币供不应求,则利率将要上升。反之,下降。这一理论完全否定了实质因素的影响,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3)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综合了前两者的观点,认为,在利率决定问题上应同时考虑货币因素和实质因素,利率是可贷资金的价格决定于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它弥补了古典利率理论的不足,把货币因素对利率的影响考虑了进去。

2.(1)平均利润率。理论上贷款利率不应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

(2)银行成本。要保持合理的利差,银行才有利润可赚。

(3)通货膨胀预期。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期间,利率水平有很强的上升趋势;而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时,利率水平也将下降。

(4)中央银行政策。中央银行运用某些政策工具通过银行影响可供贷款。当中央银行想要刺激经济时,将采取措施以鼓励银行增加可供贷款数量时,利率下降。中央银行要限制经济活动时,将采取迫使银行收回贷款的措施,利率上升。

(5)商业周期。利率的波动表现出很强的周期性,在商业周期扩张阶段上升而在经济紧缩阶段下降。

(6)借贷资金供求状况。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市场利息率一般是在借贷资金市场上由资金的供求双方协商确定。供大于求,利率低;反之,利率高。

(7)政府预算赤字。如果其他因素不变,政府预算赤字增加则利率上升。

(8)国际利率水平。通过两条渠道实现:一是国际信贷渠道;二是国际贸易渠道。

第二章信用与利息练习题

第二章信用与利息 一、判断并改错(或说明理由) ()1.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称为商业信用。 ()2.由于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它将最终取代商业信用。()3.消费信用既可以采取商品形态,又可以采取货币形态。 ()4.利率的高低与期限长短、风险大小有直接的联系,一般来说,期限越长,投资风险越大,其利率越高。 ()5.优先股具有偿还性而普通股不具有。 ()6.由政府金融管理当局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称为行业公定利率。()7.利率是一定时期本金与利息之比。 ()8.通货膨胀率是影响一国利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9.商业汇票是与商业信用相对应的一种信用工具,在我国商业汇票只能由购货方签发。 ()10.只有在购销双方发生赊销商品、延期付款的情况下才能签发商业汇票。()11.当发行人为公司企业时,股票和债券的风险是一样的。 ()12.如果债券持有人用1000元购买10年期、年息票利息为40元的债券,持有该债券1年后将其卖出,售价为1050元,债券持有人该年的回报率为9%。()13.债券的息票利率等于息票利息除以债券的面值。 ()14.如果债券的到期收益率高于其息票利率,债券的价格就高于其面值。()15.债券的价格与其到期收益率是负相关的。 ()16.售价为9600元的国库券,其面值为10000元,一年后到期,那么其到期收益率应当为4%。 ()17.如果名义利率为7%,预期通货膨胀率为2%,实际利率应为9%。()18.有价证券是指具有一定的票面金额、能定期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并能转让所有权或债权的证书。 ()19.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所以,实际利率又可以理解为在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也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20.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完全放弃对利率的调控,利率完全由市场决定。 ()21.利率水平变动对资金供求有重要影响,并进而影响一国宏观经济状况及其国际收支,但利率只是影响宏观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变量,而不是全部作用变量。 ()22.在市场分割理论中,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由各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因此,对短期利率的预测并不能决定长期利率的变化。 ()23.因为考虑了通货膨胀因素,所以名义利率必然高于实际利率。 ()24.利息是货币资金所有者凭借对货币资金的所有权向这部分资金的使用者索取的报酬。 ()25.商业汇票和银行汇票都必须经过付款人承兑后才能生效。 ()26.租赁信用是一种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信用形式。 ()27.信用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让渡。 ()28.商业信用是商业企业间提供的信用。 ()29.有价证券主要包括股票和债券。

第三章 信用与利率

第三章信用与利率 1.商业信用的特点 1)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与债务人都是企业。 2) 商业信用是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 3) 商业信用的运动在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上与产业资本的运动状态相一致。 4). 商业信用是一种直接信用,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达成协议建立信用关系,无需信用中介机构的介入。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第一,信用规模上的局限性 第二,信用方向上的局限性 第三,信用范围上的局限性 第四,信用期限上的局限性 3.银行信用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吸收存款等形式集中各方面的闲散资金;二是通过贷款等形式运用这些资金。 4.银行信用的特点:1)是一种间接信用2)以货币形态提供的3)期限灵活4)范围不断扩大 5国家信用的特点:(1)信誉度高(2)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具有相同的资金来源(3)一种直接信用形式(4)不以盈利为目的。 6消费信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工商企业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劳务;另一种是由银行直接向消费者个人发放贷款,用以购买耐用消费品、住房及支付旅游费用等。 补充.民间信用 1民间信用的形式有直接的货币借贷或实物借贷,也有通过自发组织的协会、互助储金会等进行的借贷,还有由中介人担保的借贷等 7利息的计算方法 (1)单利法I(利息额)=P(本金)×i(利率)×n(借贷期限)S(本金和利息之和)=P(1+i×n) (2)复利法(将上期利息转为本金一并计息的方法) S=P×(1+i)n I=S-P 补充利率的作用 (1)激励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引导个人的投资行为。 (3)聚集社会闲置资金。 (4)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 (5)稳定物价。 (6)平衡国际收支。 8.国际利率水平对国内利率水平的影响是通过国际间资本流动实现的 .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1

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二章 信用概述第一节 信用的含义一、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即: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受信。Debtor信用包括两个方面:债权人(Creditor),授信;债务人(信用与信贷:信贷小于信用,信贷是普遍而典型的信用形式。注意: 信用的基本形态: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信用与货币相结合就形成了金融。 二、信用的特征 不论信用的形式如何,它们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 2、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3、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4、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5、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G-G ,而产业资金的运动形式为:G——W——G 三、信用的经济职能 1、集中和积累社会资金 2、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 3、将社会资金利润率平均化

4、调节经济运行 5、提供和创造信用工具 6、综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四、信用的主要形式 1 (一)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提供的信用,它包括企1、涵义: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以预付定金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商业信用的工具是商业票据: 2、特点 ; 1)以商品买卖为基础(; ,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2)双方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 3)商业信用直接受实际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3、过程: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作用:调节企业之间的资金余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节约交易费用、加速4 商品流通等。、局限性:严格的方向性、产业规模的约束性、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4 (二)银行信用、涵义: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1: 、特点2; 1)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信用中介,是一种间接信用(无对象的局限;)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2, 无规模局限;)贷放的是社会资本,(3. 可长可短)在期限上相对灵活(4, 5)有利于增加信用过程的稳定性(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信用利息与利率练习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用、利息与利率一一练习题 1.什么是信用?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1)信用从经济意义上看,它的含义是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2)信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用的产生与存在同市场经济的产生、发展以及有关特征高度相关 (3)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产业资金以及社会总资金在其循环周转过程中存在有大量的闲置资金,闲置货币资金在客观上具有再使用的本能要求。 (4)在大量货币资金因各种原因被闲置起来的同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又产生了对货币资金临时性的要求,需要借入资金。 可见,信用的产生起因于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一个经济单位出现资金赢余,而另一个经济单位出 现收支不抵时,便形成了双方借贷关系的基础。通过信用,将这些资金在社会范围内抽余补缺,以一方面的闲置抵补另一方面的短缺,就会使全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益大大提高,社会的产出规模 增大,人们的福利也会因此而增加。 2.试述信用的特征。 (1)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它的所有权掌握在信用提供者手中,信用的接受者只具有使用权。 (2)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信用资金的借贷不是无偿的,而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 (3)以相互信任为基础。信用是以授信人对受信人偿债能力的信心而成立的,借贷双方的相互信任构成信用关系的基础。 (4)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信用关系赖以存在的借贷行为是借贷双方追求收益(利润)最大化 或成本最小化的结果。债权人将闲置资金借岀,都是为了获取闲置资金的最大收益,避免资本闲置所造成的浪费;债务人借入所需资金或实物同样为了追求最大收益(效用),避免资金不足所 带来的生产中断。 (5)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信贷资金总是以产业资金运动和商业资金运动为基础而运动的,它 有两重付岀和两重回流,表现岀的公式是:G—G— W…P…WG'—G' 3.试述信用的基本职能。 (1)集中和积累社会资金。通过信用活动就可以把社会经济运行中暂时闲置的资金聚集起来,投入需要补充资金的单位,从而使国民经济更有效地运行。 (2 )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信用一方面把社会资金积累和集中起来,另一方面又通过特有的 资金运动形式把这些资金分配岀去,这里,信用的分配职能主要是指生产要素的分配,信用还能 对生产成果进行再分配。 (3)将社会资金利润率平均化。信用通过积累、集中和再分配社会资金,调剂社会资金的余缺分配,按照经济利益诱导规律,全社会资金利润率趋于平均化。 (4)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运行。在宏观上,通过信用活动调节货币流通,通过信用活 动调整产业结构,通过信用活动还可调整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在微观上,通过信用促进或 限制某些企业或某些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扶植或限制某些企业的发展。 (5)提供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信用关系发生时,总要岀具一定的证明,这些信用证明就是信用流通工具,如期票、汇票、本票、支票等。 (6)综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无论是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还是一个部门的经济状况, 都在银行得到准确、及时的反映。根据银行反映岀来的这些情况,国家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不尽合理的经济结构。

信用利息与利率概念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信用制度:信用制度即为约束信用主体行为的一系列规范与准则及其产权结构的合约性安排。信用制度安排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正式的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及其关系的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而非正式的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及其关系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风俗习惯等。 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它包括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在商品交易的基础上以预付定金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一起构成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主体。 国家信用:国家信用又称公共信用制度,伴随着政府财政赤字的发生而产生。它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 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指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形式。其实质是通过赊销或消费贷款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提前消费的条件,促进商品的销售和刺激人们的消费。 国际信用:国际信用是指国与国之间的企业、经济组织、金融机构及国际经济组织相互提供的与国际贸易密切联系的信用形式。国际信用是进行国际结算、扩大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手段之一。 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中长期贷款形式,是一国政府为了促进本国出口,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而对本国出口企业给予利息补贴和提供信用担保的信用形式。可分为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两种。 卖方信贷:卖方信贷是出口方的银行或金融机构对出口商提供的信贷。 买方信贷:买方信贷是由出口方的银行或金融机构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方式。 银行信贷:国际间的银行信贷是进口企业或进口方银行直接从外国金融机构借入资金

[VIP专享]第二章 信用与利息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一. 填空题 1. 人类最早的信用活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它是在________ 基础上产生的。 2. 信用历史非常古老,最古老的形态是________ 。 3. 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是________ ,其典型形式是___ 。 4.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________ 是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5. 信用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 和________ 。 6. 在旧中国农村,粮食借贷有“春借一斗秋还三斗”的说法,这种信用形式所采用的是________ 方式,后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逐渐发展成________ 方式,并成为主要借贷形式。 7. 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范畴是________ 。 8. 按融资活动中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和法律地位可划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 9. 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被称为________ 。 10. 在经济生活中,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幅偏离其基本价值的现象被称为________ 。 11. 提供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保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而掌握的一种书面债权凭证被称为____ 。商业票据可分为____ 和____ 两种。 12. 商业票据可以流通转让,在票据背面签字转让的手续就叫____ 。 13. 当票据的持有者在票据未到偿还期而又需要进行支付时,票据持有人就可以背书,然后把它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金融机构,获得现款进行支付,这种活动称作____ 。 14 银行信用是伴随着现代资本主义银行的产生,在_____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5. 与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属于_____ 。 16. 现代经济社会中,政府的经济职能得到空前强化,并作为最重要的经济部门参与经济活动。在政府信用中政府主要作为资金的____ 。 17. 消费信用的形式有____ 、____ 和____。 18. 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方式,对消费者购买消费品发放的贷款的信用活动称为_____ 。 19. 由一家银行牵头,由多家银行参与组成一个贷款团,共同筹资向特定的客户发放贷款叫_____ 。 20. 利息的计算有两种基本方法_____ 和_____ 。 21. 一国货币管理当局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是_____ 。 22. 对利率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_____ 与_____ 。在借贷期限较短或市场利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_____ 。 23. 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_____ 。在西方国家通常是中央银行的_____ 。 24. 通常情况下,名义利率扣除_____ 即可视为实际利率。 25. 各类利率之间和各类利率内部都有一定的联系并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即_____ ,它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利率的总和。 26. 在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中,利率的最高界限是_____ 。 27. 相同期限金融资产因风险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利率,被称为利率的_____ 。 28. 由于债券发行者的收入会随经营状况而改变,因此债券本息的偿付能力不同,这就给债券本息能否及时偿还带来了不确定性,这种风险叫_____ 。

信用与利率关系

一、信用与利率的关系 信用与货币是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不同所有者之间调剂财富余缺的一种形式。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作为价值尺度,媒介商品所有者之间的商品交换。二者之间的关系必须用历史的眼光来考察。信用与货币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相互独立发展到密切联系再到融为一体的过程。早期的信用与货币这两个范畴是独立发展的。从时间上考察,信用的出现比货币要早,当时的信用主要采用实物借贷方式,在很长时期内独立于货币范畴之外。从早期的实物货币直至足值的金属货币制度,货币的发展也长期独立于信用关系之外。可以说,资本主义制度形成之前,信用与货币二者虽有联系,但从主要方面看,是各自独立发展的。但是二者相互独立发展并不意味着否认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历史进程中,信用与货币的联系有着久远的历史,其密切联系表现在二者的相互发展之上,一方面货币的出现是信用获得更大发展的基本条件。货币借贷扩展了信用的范围,扩大了信用的规模。另一方面,信用也促进了货币形式和货币流通的发展。信用的出现发展了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使货币能在更大范围内作为商品流通媒介。信用还加速了货币的流动,补充了金属货币数量的不足。可见,信用与货币是相互促进发展的。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确立,情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金属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实行不兑换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信用与货币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和货币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整个货币制度是建立在信用制度基础上的。从货币形式看,货币形式同时就是一种信用工具,货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流通的,任何信用活动都导致货币的变动。信用的扩张会增加货币供给,信用紧缩将减少货币供给;信用资金的调剂将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的结构。这样,当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不可分割地联给在一起时,则产生了由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范畴——金融。因此,金融是货币运动和信用活动的融合体。当然,在金融范畴出现以后,货币和信用这两个范畴依然存在。 二、利率发挥作用的世界性趋势 利率不但能够反映货币与信用的供给状态,而且能够表现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变化。利率水平趋高被认为是银根紧缩,利率水平趋低则被认为是银根松弛。因此,西方传统的货币政策均以利率为中介目标。为了控制投资的高速增长,在央行采取的诸多货币政策操作中,被西方金融界称为货币政策“猛药”的存款准备金率一调再调,而调整法定存贷款利率这一传统的政策工具,却一直没有使用。这让市场感到很意外。我们认为,央行之所以迟迟没有提高法定存贷款利率,除了考虑CPI、经济增长速度等正常的经济指标外,还受到一些特殊 的外部因素的约束。在我国利率发挥作用还不具备条件。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利率政策非常有效,因而成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国的情况十分复杂。统计分析显示,在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同利率变动的关系不大。并且,利率水平的降低对存款总量的增长以及增长的速度都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是主要的贷款需求者,贷款需求的利率弹性必然较低;作为贷款的主要供给方,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的利率敏感性一直较低。另外,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将导致大量短期资本涌入到国内,从而达不到提高利率紧缩信用的目的。因此,有研究人员认为升息不能解决经济过热问题。 三、我国利率改革的方向及其在宏观和微观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利率市场化是指所有利率均由市场决定,即由资金供求关系确定。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在利率制度方面,国家应尽早建立并完善利率决定机制以及利率风险管理制度,保证利率决定机制在最大程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实现利率风险水平的最小

货币银行学(第五版)第3章 利息与利息率 题库及答案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一、填空题 1.按发行主体划分,债券可分为、和。 2.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 3.凯恩斯建立和发展了一种通过货币的供求关系来分析利率的决定机制的理论框架,称为。 二、单项选择题 1.短期金融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利率是(),其他短期借贷利率通常比照此利率加一定的幅度来确定。 A.存款利率 B.贷款利率 C.同业拆借利率D.国债利率 2.下列哪项因素变动会导致利率水平上升()。 A.投资需求减少 B.居民储蓄增加 C.中央银行收缩银根 D.财政预算减少3.综合了期限结构其余三种理论的内容,以实际观念为基础,较好的解释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是()。 A.预期理论B.市场分割理论C.期限偏好理论D.流动性偏好理论 4.下列利率决定理论中,哪一理论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A.马克思的利率理论B.流动偏好利率理论 C.可贷资金利率理论D.古典学派的真实利率理论 5.期限相同的各种信用工具利率之间的关系是()。 A.利率的风险结构B.利率的期限结构 C.利率的信用结构D.利率的补偿结构 6.某公司债券面值100元,票面利率4%,若每季度计息一次,年终付息,按照复利计算其每年利息为()。 A.4 B.4.06 C.16.98 D.4.04 7.通常情况下,市场利率上升会导致证券市场行情()。 A.看涨B.看跌C.看平D.以上均有可能 8. 利息是()的价格。 A.货币资本B.借贷资本 C.外来资本D.银行贷款 三、多项选择题 1.以借贷期内利率是否调整为标准,利率分为()。 A.市场利率B.官定利率C.浮动利率D.固定利率E.名义利率 2.以利率是否按市场规律自由变动为标准,利率可分为()。

货币银行学_艾洪德_第三章信用与利率机制

第三章信用与利率机制 一、填空题 1.信用是以和为基础特征的借贷行为。 2.消费信用主要有三种方式:、和。 3.现代信用形式主要有三种:、和。 4.按发行主体划分,债券可分为、和。 5.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 6.凯恩斯建立和发展了一种通过货币的供求关系来分析利率的决定机制的理论框架,称为。 二、单项选择题 1. 利息是()的价格。 A.货币资本B.借贷资本 C.外来资本D.银行贷款 2. 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A.平等的价值交换B.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D.无偿的赠予或援助 3.短期金融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利率是(),其他短期借贷利率通常比照此利率加一定的幅度来确定。 A.存款利率 B.贷款利率 C.同业拆借利率D.国债利率 4.下列哪项因素变动会导致利率水平上升()。 A.投资需求减少 B.居民储蓄增加 C.中央银行收缩银根 D.财政预算减少 5.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是()。 A.发行政府债券B.短期借款 C.长期借款D.自愿捐助 6.综合了期限结构其余三种理论的内容,以实际观念为基础,较好的解释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是()。 A.预期理论B.市场分割理论C.期限偏好理论D.流动性偏好理论 7.下列利率决定理论中,哪一理论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A.马克思的利率理论B.流动偏好利率理论 C.可贷资金利率理论D.古典学派的真实利率理论 8.期限相同的各种信用工具利率之间的关系是()。 A.利率的风险结构B.利率的期限结构 C.利率的信用结构D.利率的补偿结构 9.某公司债券面值100元,票面利率4%,若每季度计息一次,年终付息,按照复利计算其每年利息为

第二章 信用与利息

第二章信用与利息 一、填空题 1. 人类最早的信用活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它是在________ 基础上产生的。 2. 信用历史非常古老,最古老的形态是________ 。 3. 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是________ ,其典型形式是___ 。 4.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________ 是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5. 信用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 和________ 。 6. 在旧中国农村,粮食借贷有“春借一斗秋还三斗”的说法,这种信用形式所采用的是________ 方式,后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逐渐发展成________ 方式,并成为主要借贷形式。 7. 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范畴是________ 。 8. 按融资活动中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和法律地位,融资方式可划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 9. 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被称为________ 。 10. 在经济生活中,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幅偏离其基本价值的现象被称为_经济泡沫。 11. 提供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保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而掌握的一种书面债权凭证被称为____ 。商业票据可分为____ 和____ 两种。 12. 商业票据可以流通转让,在票据背面签字转让的手续就叫____ 。 13. 当票据的持有者在票据未到偿还期而又需要进行支付时,票据持有人就可以背书,然后把它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金融机构,获得现款进行支付,这种活动称作____ 。 14 银行信用是伴随着现代资本主义银行的产生,在_____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5. 与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属于_____ 。 16. 消费信用的形式有____ 、____ 和____ 几种。 17. 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方式,对消费者购买消费品发放的贷款的信用活动称为_____ 。 18. 由一家银行牵头,由多家银行参与组成一个贷款团,共同筹资向特定的客户发放贷款叫_____ 。 19. 利息的计算有两种基本方法_____ 和_____ 。 20. 一国货币管理当局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是_____ 。 21. 对利率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_____ 与_____ 。在借贷期限较短或市场利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_____ 。 22. 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_____ 。在西方国家通常是中央银行的_____ 。 23. 通常情况下,名义利率扣除_____ 即可视为实际利率。 24. 各类利率之间和各类利率内部都有一定的联系并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即_____ ,它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利率的总和。 25. 在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中,利率的最高界限是_____ 。 26. 相同期限金融资产因风险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利率,被称为利率的_____ 。 27. 由于债券发行者的收入会随经营状况而改变,因此债券本息的偿付能力不同,这就给债券本息能否及时偿还带来了不确定性,这种风险叫_____ 。 28. 债券利率与无风险证券利率之差被称为_____ 。

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自测

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第一部分填空题 1、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 2、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商品交换出现延期支付、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信用就产生了。 3、现代信用中最基本的两大信用形式是商业信用、银行信用。 4、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是商业信用。 5、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6、国家信用包括两种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 7、国家信用的产生与国家财政直接相关。 8、消费信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赊销,二是消费贷款。 9、国际商业信用是出口商用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有来料加工和补偿贸易等方式。 10、根据出票人的不同,商业票据可分为商业本票(或期票)和商业汇票两种。 11、不是以商品交易为基础,而是专门为融通资金签发的一种票据称为融通票据。 12、早期的银行券是在商业票据流通的基础上产生的。 13、根据利率的决定主体不同,利率可分为市场利率、官方利率和公定利率。 14、按资金借贷关系存续期内利率水平是否变动,利率可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15、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多数浮动利率都是以LIBOR 为参照指标而规定其上下浮动的幅度。 16、按利率水平是否剔除通货膨胀因素来划分,利率可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17、中央银行通过采用一些措施影响利率水平,其常用的方法或采取的措施有:调整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调整其他基准利率。 第二部分选择题 1、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商品交换出现延期支付、货币执行 C 职能时,信用就产生了。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2、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是 C 。 A、银行信用 B、国家信用 C、商业信用 D、消费信用 1、 A 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A、银行信用 B、国家信用 C、商业信用 D、消费信用 4、 B 是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命令他在一定期间内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支付命令书,须经付款人承兑后方为有效票据。 A、期票 B、汇票 C、本票 D、支票

信用与利率的关系

一、信用与利率的关系信用与货币是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不同所有者之间调剂财富余缺的一种形式。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作为价值尺度,媒介商品所有者之间的商品交换。二者之间的关系必须用历史的眼光来考察。信用与货币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相互独立发展到密切联系再到融为一体的过程。早期的信用与货币这两个范畴是独立发展的。从时间上考察,信用的出现比货币要早,当时的信用主要采用实物借贷方式,在很长时期内独立于货币范畴之外。从早期的实物货币直至足值的金属货币制度,货币的发展也长期独立于信用关系之外。可以说,资本主义制度形成之前,信用与货币二者虽有联系,但从主要方面看,是各自独立发展的。但是二者相互独立发展并不意味着否认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历史进程中,信用与货币的联系有着久远的历史,其密切联系表现在二者的相互促进发展之上。一方面,货币借贷的出现是信用获得更大发展的基本条件。货币借贷扩展了信用的范围,扩大了信用的规模。另一方面,信用也促进了货币形式和货币流通的发展。信用的出现发展了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使货币能在更大范围内作为商品流通媒介。信用还加速了货币的流动,补充了金属货币数量的不足。可见,信用与货币是相互促进发展的。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确立,情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金属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实行不兑换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信用与货币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和货币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整个货币制度是建立在信用制度基础上的。从货币形式看,货币形式同时就是一种信用工具,货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流通的,任何信用活动都导致货币的变动。信用的扩张会增加货币供给,信用紧缩将减少货币供给;信用资金的调剂将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的结构。这样,当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不可分割地联给在一起时,则产生了由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范畴——金融。因此,金融是货币运动和信用活动的融合体。当然,在金融范畴出现以后,货币和信用这两个范畴依然存在。二、利率发挥作用的世界性趋势利率不但能够反映货币与信用的供给状态,而且能够表现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变化。利率水平趋高被认为是银根紧缩,利率水平趋低则被认为是银根松弛。因此,西方传统的货币政策均以利率为中介目标。为了控制投资的高速增长,在央行采取的诸多货币政策操作中,被西方金融界称为货币政策“猛药”的存款准备金率一调再调,而调整法定存贷款利率这一传统的政策工具,却一直没有使用。这让市场感到很意外。我们认为,央行之所以迟迟没有提高法定存贷款利率,除了考虑CPI、经济增长速度等正常的经济指标外,还受到一些特殊的外部因素的约束。在我国利率发挥作用还不具备条件。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利率政策非常有效,因而成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国的情况十分复杂。统计分析显示,在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同利率变动的关系不大。并且,利率水平的降低对存款总量的增长以及增长的速度都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是主要的贷款需求者,贷款需求的利率弹性必然较低;作为贷款的主要供给方,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的利率敏感性一直较低。另外,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将导致大量短期资本涌入到国内,从而达不到提高利率紧缩信用的目的。因此,有研究人员认为升息不能解决经济过热问题。三、我国利率改革的方向及其在宏观和微观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利率市场化是指所有利率均由市场决定,即由资金供求关系确定。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在利率制度方面,国家应尽早建立并完善利率决定机制以及利率风险管理制度,保证利率决定机制在最大程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实现利率风险水平的最小化;在规范微观主体行为方面,应首先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国有企业问题,加速国有企业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同时进一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在产权制度和银行治理结构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在金融市场方面,国家应努力朝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金融体系的目标迈进,为市场上的各类竞争主体提供一个尽可能公平,公正的投融资环境,从而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终实现创造条件。四、我国利率改革遇到的主要障碍及化解方法:目前我国

第二章信用与利息练习题

第二章信用与利息 一、判斷并改错(或说明理由) ()1.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称为商业信用。()2.由于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它将最终取代商业信用。()3.消费信用既可以采取商品形态,又可以采取货币形态。 ()4.利率的高低与期限长短、风险大小有直接的联系,一般来说,期限越长,投资风险越大,其利率越高。 ()5.优先股具有偿还性而普通股不具有。 ()6.由政府金融管理当局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称为行业公定利率。()7.利率是一定时期本金与利息之比。 ()8.通货膨胀率是影响一国利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9.商业汇票是与商业信用相对应的一种信用工具,在我国商业汇票只能由购货方签发。 ()10.只有在购销双方发生赊销商品、延期付款的情况下才能签 发商业汇票。 ()11.当发行人为公司企业时,股票和债券的风险是一样的。

()12.如果债券持有人用IooO元购买10年期、年息票利息为40 元的债券,持有该债券1年后将其卖出,售价为1050元,债券持有人该年的回报率为9%o ()13.债券的息票利率等于息票利息除以债券的面值。 ()14.如果债券的到期收益率高于其息票利率,债券的价格就高于其面值。()15.债券的价格与其到期收益率是负相关的。 ()16.售价为9600元的国库券,其面值为IOOOO元,一年后到期, 那么其到期收益率应当为4%。 ()17. ?果名义利率为7%,预期通货膨胀率为2%,实际利率应为9% o ()18.有价证券是指具有一定的票面金额、能定期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并能转让所有权或债权的证书。 ()19.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所以,实际利率又可以理解为在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也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20.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完全放弃对利率的调控,利率完 全由市场决定。 ()21.利率水平变动对资金供求有重要影响,并进而影响一国宏观经济状况及其国际收支,但利率只是影响宏观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变量,而不是全部作用变量。

各种信用制度的特点

一、各种信用制度的特点:1、商业信用:a、商业信用与特定商品交易紧密结合在一起;b、商业信用过程中债权人和债务人是工商企业;c、商业信用的动态与产业周期各阶段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d、商业信用是一种直接信用,具有社会普遍性、分散性和自发性。2、银行信用:a、银行信用中提供的资本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游离出来的资本b、银行信用反映着以银行为一方,以其他经济主题为另一方的信用关系c、银行信用的动态与产业周期各阶段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同d、银行信用扩大了信用的界限。3、国家信用:a、安全性高,风险小b、具有财政和信用的双重性c、用途具有专一性。4、消费信用:a、非生产性b、期限较长c、风险比较大。5、国际信用:a、规模大b、风险大且具有双向性c复杂性d方向上不对称 二、为什么把股票集资看作一种信用关系?首先,股份公司的资本所有权和经 营权在形式上分离。股东即所有者一般不直接经营,而是邀请经理经营,经理虽有支配实际资本的权利,但没有所有权。其次,股份公司筹集资金后,投资者不必具体过问生产经营的过程,而只获得股息和分红收入,这一点类似于存款者的存款取息。再次,投资者如需要现金,可以随时出售股票,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最后,股份公司的存在以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为前提条件。 三、利率的分类1、按市场规律划分,2、按能否调整划分3、按期限划分4、按 市场范围划分5、按实际经济的影响划分(名义&实际)6、按利率的执行情况(一般&优惠)7、按融资主体(再贴现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银行存款利率&银行贷款利率&民间借贷利率) 五、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1、平均利润率2、经济运行周期3、借贷资金的供 求状况4、物价水平5、央行的货币政策6、银行的成本和贷款对象7历史利率水平8国际利率水平 六、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1、对宏观经济的调节:1)聚集社会闲置资金2) 调节经济结构3)调节信贷和投资规模4)调节货币流通5)影响企业的生产、投资规模6)调节国际收支平衡2、对微观经济的调节:1)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2)改变人们的储蓄和消费行为 八、货币供求均衡的概念及含义:概念:指示剂货币供给和真实货币需求基本 一致,表现为物价相对稳定,经济稳定增长的长期趋势。三层理解:1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和真实需求基本相等2均衡包括供求总量的相等和供求结构的一致,各个主体在市场上提供的商品和劳务都能等价交换。3货币供求在一定幅度内相互偏离的广义均衡。 九、引发通胀的原因及治理对策:原因:1、财政性过量发行(财政赤字);2、 信用膨胀——信用的过度扩张;3、投资规模扩大;4、外贸的巨额顺差和大量国外游资的涌入。治理对策:1、财政金融紧缩政策:(需求拉上型)2、工资——物价管制:(成本推进型)冻结、管制3、实施供给政策:减税,削减政府公共开支,限制货币供给增长率4、币制改革:(恶性通胀)5、结构调整:微观的财政/货币政策6、保持经济低速增长7、国际紧缩政策 十、通胀的分类:1、需求拉上型通胀;2、成推进型通胀:1)工资推进型2) 利润推进型;3、心理预期型通胀:1)适应性预期2)合理预期;4、结构性通胀;5、输入型通胀 十一、商业银行:1、定义:是各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通过吸收单位存款和个人存款,从事贷款发放、投资等获取利润的企业。2、特点:利息水平相当,信用功能扩大,具备信用创造功能(最本质的特征)。3、基本职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调节经济,金融服务。4、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三性原则: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安全性:要求商银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尽量避免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保证银行的经营与发展。流动性:要求商银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存,满足必要的贷款需求,包括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效益性:要求商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是商银经营活动的主要动力和最终目标,有其性质决定。三者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必须寻求三者的最佳组合,但往往只能在牺牲其它两项的基础上来使另一项增加。如何在三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保障银行资产安全的条件下,将利润率提高到最大限度,是商银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 十二、货币政策的含义:一国央行为了实现其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针对货币供给量以及信用量进行调控所制定和采取的方针和措施。其构成要素:货币政策工具中介目标最终目标,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正向传导、逆向制约。货币政策的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十三、货币政策工具:1、、一般性政策工具1)存款准备金政策:含义:央行在国家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和调整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缴存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间接调节货币供给量的金融手段。作用机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会影响货币乘数,影响超额准备金,影响社会公众信用需求的预期。缺点:能量太大,对经济的震动太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可能会使超额准备金率较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优点:主动权在央行,对货币供给量产生迅速有力的影响,对货币供给量的调控比较客观公平,受外界干扰较小较准确地体现央行的政策。2)再贴现率:含义: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调整利率,调节经济的手段。作用机制:影响利率总的水平,影响利率的结构,产生一种告示效应,防止金融恐慌的作用。缺点:缺乏对商业银行的强制性影响,其告示效应是相对的不确定的。优点:有助于央行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具有调节的灵活性和微调性,既能调节货币供给总量又能调节货币供给结构。3)公开市场业务:含义:央行以某一时期的货币供给量指标为依据,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来控制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水平的行为。作用机制:影响利率、商银的超额准备金,调节长短期证券市场的利率结构和利率水平。缺点:缺乏对商业银行的强制性影响,收效比较缓慢,对技术要求比较高。优点:央行始终处于主动地位,灵活精巧的进行调节,可以经常性持续性的操作产生一种连续性的效果,具有极强的可逆性,操作迅速。2、选择性政策工具:证券投机的信用管理,消费信用管理,不动产放款管理,优惠利率,预缴输入保证金。3、直接信贷管理:信用总额管理,流动性比率管理,利率管制,直接干预。 4、其他政策工具:道义劝告,窗口指导。判断一个货币政策工具的好坏,从5个方面判断:对利率、货币供给量、商业银行行为、大众心理预期的影响程度,有一定的伸缩性。 十四、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1、制定目的:表明货币政策实施进度,为央行提供追踪目标,便于央行随时调整。2、选择标准:1)可测性:经济变量数据容易收集且准确;2)可控型:经济变量数据央行可以容易控制;3)相关性: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央行通过对中介目标的控制和调节来促进最终目标的实现;4)抗干扰性:能准确传达央行的意愿。3、政策目标包括货币供给量和利率。1)货币供给量的特点:其变化直接影响经济活动,央行对其控制力比较强,与货币政策的意图联系紧,不容易把政策性效果和非政策性效果相混淆;缺点:不能正确预测其效果,货币供应量对经济调节滞后且是个多层次的概念。2)利率的特点:央行容易控制,数据容易获得,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强;缺点:因缺乏对预期通胀率的计算难以控制其数值,利率对经济活动的调节更多地依赖于经济主体对经济收益变化的敏感性,容易把政策性效果和非政策性效果相混淆。两个政策目标只能二选一,不能同时选择。4、操作目标包括银行准备金和基础货币。5、关系:操作目标是货币政策工具的直接作用对象,是货币政策工具传递的首个目标,是短期调节;政策目标是操作目标的直接作用对象,是政策传递的间接目标,是中长期调节。 十五、货币政策传导机制:1、机构传导:央行调整对银行的再贴现率—商银的可贷资金量—商银的存贷率—调节市场资金供求关系,使市场利率按央行调节的目标发生变动。2、市场传导: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调节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商银利率和市场利率作用。货币政策的时滞:内部时滞、中期时滞、外部时滞。 四、主要的利率决定理论及基本内容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理论基础是剩余价值论,以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作为研究的起点。内容:a、利息是货币资本家从只能资本家那里分割出来的剩余价值,其表现为利润。利息率取决于利润率,该利润率为平均利润率。b、由于利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利率有以下三个特点,平均利率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平均利率在一定阶段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平均利率的决定具有必然性,也有一定的偶然性2、西方利率决定理论:1)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纯实物):社会上存在单一利率水平,在该利率水平下,经济运行处于充分就业的平衡状态,该状态不受任何货币数量变动的影响。它强调非货币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2)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r取决于货币供求状况,“流动陷阱学说”—当G供给曲线M’与L平行部分相交时,r将不再变动,G供给上升将导致S上升,不会对r变动产生影响。3)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理论:4)IS—LM框架下利率的决定(希克斯,汉森):社会上存在实物市场与货币市场这两个市场,只有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平衡即LM与IS相交,其交点才能决定利率和收入水平。 七、主要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1、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1)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流通量决定于一定期间内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2)货币的数量不影响价格水平,商品的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是一种定性的分析,不是定量的研究;研究的是交易性的货币需求。2、费雪的交易货币需求理论:1)假设:假设商品流通速度V是一个常数;假设商品交易数量T是一个常数;假设物价水平P是一个被动决定的值。2)内容:物价水平会随流通中货币的数量变动而正比例的变动。3、剑桥学派的先进余额需求理论:Md=kPy。4、凯恩斯流动偏好理论(货币需求理论)1)货币需求是特定时期能够且愿意持有的货币的两,人们之所以愿意持有货币,原因是流动性偏好;2)三种动机诱发人们的货币需求:1交易动机(所得动机&营业动机)2预防动机3投机动机:通过对市场利率的预测,在现金和政权的选择中所获收益。货币需求是交易需求和资产需求的总和。5、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1财富总额2物质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3货币和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4人们持有货币所的效用及影响效用的因素。Md/P=f(y,w,rm,rb,re,1/p,dp/dt,u)注意:1货币需求不仅是利率的函数,亦是所有资产收益率达函数2引入了物价水平和物价变动率3 他强调货币需求的相对稳定性。货币供给增长速度要与GNP 增长保持一个稳定的比例。三者比较:马&费:同—持币动机相同;异—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是否有关在;剑与费:(1)费强调的是货币的媒介功能;剑强调货币的资产功能(2)费是从宏观角度分析的,关注经济改革等对货币的影响,剑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关注人的心理,主观与其对货币的影响,是一重大进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