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七编 明代文学

第七编 明代文学

第七编   明代文学
第七编   明代文学

第七编明代文学

概说

课程名称:古代文学

本课内容:明代文学概说

授课时间:1课时

一、教学目的

了解明代文学的背景和概况。

二、教学意义

明代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学习明代文学必须要了解的内容,它对明代文学的发展进程和成就具有决定性作用。

三、教学重点

1、明代文化背景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2、明代文学发展的总体状况。

四、教学难点

1、明代心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

2、明代文人士大夫的心态对文学的影响。

五、教学方式

以电子课件为主,进行课堂讲授。

六、讲授过程(内容、方法、步骤)

一、历史概述

明太祖朱元璋于1368年建国,至1644年明朝灭亡,历时二百七十七年。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决定了文学现象的不同阶段,明代文学可分为三个时期:即明初,洪武至成化,约一百二十年;明中叶,弘治至万历,约一百三十年;明末,天启、崇祯时期,二十余年。朱元璋经历过元末农民起义的过程,深悉人民疾苦。为了巩固政权,缓和社会矛盾,在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并大力扶持工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这些措施,使社会经济逐渐恢复,生产力有了提高。明中叶,土地兼并激烈,皇室、官僚、地主豪绅、富商大贾,都倚恃特权,大量兼并土地,赋税越来越重,广大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流亡,经常发生流民起义。不仅农民无以为生,矿业、盐业生产也受到严重破坏。与此同时,城市经济却得到发展,由于流民大量涌进城市,为手工业和商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明中叶;以后,商业和手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并在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逐渐形成了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分工,苏州成为丝织业中心,松江成为棉织业中心。除家庭手工业外,还出现手工业工场。仅苏州一地当时靠出卖劳力为生的织工、染工就有一万余人。其中机工与机户的关系,已经是雇佣劳动者和资本占有者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早期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到了明末,农业生产虽稍有好转,但赋税更加苛杂,吏治腐败,横征暴敛,大量农民破产流亡,加之灾荒疾疫大面发生,社会经济已濒于崩溃。

在政治上,明初,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废除了长期沿袭的丞相制,把中央军政大权总揽在皇帝一人手中。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在皇帝指挥下协办政事。朱棣本是藩王,靠宦官政变夺得帝位,他信任宦官,使宦官肆虐在明代愈演愈烈。还设立“锦衣卫”、东厂等机构,实行特务统治,对官吏文人实行严酷的控制。中叶以后,政治更加腐败,藩王、宦官、大官僚尽情奢侈享乐,皇帝昏庸无道:武宗整日耽于淫乐,朝政为宦官刘瑾把持;世宗迷信道教,把炼丹献方道士封为高官,听任权奸严嵩父子操纵国事二十多年。明末朝政日非,天启阉党魏忠贤擅权,政治黑暗至极。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以顾宪成为首的东林党,后起的复社、几社,都先后和阉党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终于使明代的统治在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大起义的风暴中宣告灭亡。

在思想文化上,明代积极提倡程朱理学,以此作为社会的统治思想。朝廷还组织人力修撰“五经”、“四书”与《理性大全》。广为传播。实行八股文取士制度,以朱熹注“四书”与宋儒注经“五经”命题,不许考生发挥自己的思想,以防止“异端”,达到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明王朝对知识分子采取笼络和高压相结合的手段。朱元璋曾开设文华堂招揽天下人才,朱棣还命解缙及他文土三千人编成大型类书《永乐大典》;另一方面,又对“不为君用”的朝野文士施行残酷杀戮,并百般疑忌,多次大兴文字狱,使社会思想为之窒息。至明中叶,由于经济、政治的影响。思想文化才有了显著变化。首先出现了以王守仁为代表的“阳明学派”,提出“良知”说,反对程朱理学的传统束缚,启发大胆思想;以王阳明的门人王艮为代表的“泰州学派”,提出“百姓日用即道”;思想家李贽,公开以“异端”自居,提出“穿衣吃饭是人伦物理”,反对封建假道学,并在文学上提出许多精辟见解,明中叶出现的进步思潮,在思想文化界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对明代中后期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文学概述:

明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小说和戏曲。明代小说创作无论是长篇或短篇都呈现了空前繁荣的盛况。历史题材的章回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它和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共同拉开了我国小说世界的帷幕。明中叶以后,小说创作步入了新的天地,我国第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神魔小说《西游记》、第一部由文人独创的世情小说《金瓶梅》相继问世,为中国长篇小说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这四部小说被称为“四大奇书”。在它们以后,又出现了一系列长篇巨制的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和世情小说,对后来的小说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明中叶的短篇小说,也十分兴旺发达。以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为代表。其中大部分是摹拟宋元话本写成的,无论在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艺术成就上,都比前人有很大进步。明代还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文言短篇小说。

明代小说创作的特点,从发展过程来说,是由人民群众的集体创作,到文人的加工整理,再发展为作家的个人创作、《三国演义》、《水浒传》是无数的无名群众的集体智慧和作家个人的艺术才能相熔合的结晶、《西游记》已充分显示出作家个人创作成分比重的增加,《金瓶梅》则是作家的个人创造。短篇小说从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逐渐产生了文人的拟话

本,成为作家的个人创作。从思想内容来说。明代小说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理想、愿望,具有强烈的人民性;从艺术形式来说,它开始了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从创作方法来说,大多是现实主义的,有的作品也达到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新高度。明代小说的这些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民族风格。

明代戏剧是沿着杂剧、传奇两条线发展的。杂剧是元杂剧的余波,已趋衰落,在南戏影响下,创作形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传奇是戏剧的主要成就。成化以后,由南戏演变而来的传奇十分盛行。明初由于统治者对戏剧的控制和利用,作家作品虽多,而有价值的很少。中叶以后,剧坛呈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首先出现了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和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剧作《牡丹亭》,此外,还涌现了大批有成就的戏曲作家,形成了各具特的艺术流派。主要是以汤显祖为代表的强调内容、注重文采“临川派”和以沈璟为代表的讲究音律的“吴江派”,这两个流派影响很大。还有以梁辰鱼为代表的着力词藻的“昆山派”。其次,是剧作题材的广泛:有的取自本朝的现实题材,如《鸣凤记》:有的采自历史或民间故事,如《浣纱记》;还有用寓言题材写成的,如《中山狼》。其三为戏曲形式的演进和表现手法丰富。唱腔不断革新与多样化,各种戏曲形式同时涌现。其四戏曲理论的发展和戏曲作品的大量刊行。

明代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相比,成就较差,它们是在拟与反拟古的反复斗争中曲折前进的。明初的诗文作家宋濂,刘基高启等,都亲历过元末的大动乱,写出了一些反映现实的作品永乐时期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为文歌功颂德,形成一股不良文风,统治文坛数十年。只有民族英雄于谦的诗文突出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到明中叶,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力求以文学的复古来反对“台阁体”文风,但他们侧重形式,成就不高。弘治中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和嘉靖中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先后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以“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和实践,取代了“台阁体”在文坛的统治地位。但他们一味摹拟抄袭,盲目复古仿古,仍是形式主义。王慎中、归有光等,提倡唐宋古文,肯定唐宋古文八大家的历史地位,被称为“唐宋派”。对前后七子都持批判态度,但也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前人的束缚。“公安派”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反对贵古贱今,主张文学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但其作品只注重形式革新,较少反映现实。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对前后七子及“公安派”都想纠正,但脱离现实生活,只注重雕琢词句,忽视内容的倾向更突出。明末复社张溥的诗文,表现了真实感情。为抗清而慷慨捐躯的陈子龙、夏完淳的作品,表现了民族气节,充满了爱国热情。明代的词,在词史上处于低潮时期,但在词学理论研究、词作批评、词章的编选、整理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创作方面,以刘基,高启、杨慎、陈子龙、夏完淳等人为代表。正是由于明代词人不绝如缕的创作,才酝酿了清代词的中兴。明代散曲,只有少数作家保有元曲遗韵,但它开拓了题材领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在形式上进一步吸收了民歌俗曲的艺术营养,表现了浓郎的时代生活气息,王磐、陈铎、冯惟敏、薛论道等,是明代

有成就的散曲作家。民歌,是明代文学的“一绝”,它充分反映了社会与时代的面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民歌遗产。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明代文学

第七编明代文学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 一、解释:1、《三国志演义》 2、历史演义 二、填空 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是。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后世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康熙年间的评点本。 2、《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是特征化的典型,有、、“三绝”之称。 3、《三国志演义》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是。 4、《三国志演义》的语言风格是。 5、继《三国志演义》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历史演义小说是著的,这部书在清代乾隆年间以的名义刊印,更名为。

三、简答 1、简述《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四、论述 1、以曹操、诸葛亮、关羽为例分析《三国志演义》的人物塑造。

2、分析《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3、《三国志演义》为什么被称为“全景式战争小说”?

第二章《水浒传》 一、解释:1、《水浒传》 2、英雄传奇 二、填空 1、现存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见于宋元之际的。 2、宋元之际画家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最早完整地披露了宋江等36人的姓名绰号。 3、《水浒传》的版本主要有回、回、回三种。腰斩《水浒传》,删掉大聚义以后的内容,成为最流行的版本。 4、将杨家将故事定型化的英雄传奇小说是,叙岳飞抗金故事的英雄传奇小说

三、简答 1、简述《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水浒传》的“忠义”思想与招安结局? 四、论述 1、分析《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2、以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为例分析《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方法。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 一、解释:1、“吴中四杰” 2、《郁离子》

明代文学习题

明代文学作业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1.明代四大奇书是《》、《》、《》、《》。2.明代长篇小说分(、、、)四类。3.怎样认识《三国志演义》中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4.怎样认识《三国志演义》中宣扬的刘、关、张的意气? 5. 简述《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6. 分析曹操形象。 第二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1.清代以来最流行的《水浒传》版本是()。 2. 替天行道是受()影响的产物,其中的天是()的意志。 3. 分析宋江的人物形象。 第三、四、十一章明代诗文 1.列表简介明代诗文流派 2.吴中四杰是指(、、、)。3.简析高启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4.宋濂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被朱元璋誉为()。 5.《郁离子》的作者是( )。

第五章明代杂剧的流变 1.简述明代戏剧的基本特征。 2.解词:南杂剧——是和北杂剧相对而言的一种戏剧形式,体制采用南曲联套的音 乐形式,突破了四折一楔子和一角主唱的规范,在明中期后流传行。 3.朱权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北杂剧曲谱。 5.徐渭《》是我国古代专论南戏的第一部专著。 6.记作家作品常识。 第六章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1.传奇创作进入繁荣时期的标志是明中叶出现的()即()的《》、()的《》、()的《》。 第七章汤显祖 1.解词:临川四梦 2.从杜丽娘形象看《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 3.简述《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4.简述《牡丹亭》的文化意义。 第八章《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1.简述《西游记》的艺术特点。 2.《西游记》影响下的明末神魔小说主要分哪三类? 第九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1.简述《金瓶梅》的主题? 3.为什么说《金瓶梅》是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里程碑? 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1.解词:拟话本——明代文人模拟宋元话本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叫做拟话本。 2. 解词:三言二拍、《今古奇观》 3.解词:《剪灯三话》——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的《剪灯余话》、邵景詹 的《觅灯因话》三书合称《剪灯三话》,是明代文言先说的代表作。 第十二章明代民歌 1.举例说明《挂枝儿》和《山歌》的特点。

(完整word版)明代文学整理

明代文学 第一章三国演义 一、基本知识 1、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形式。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叙事。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2、“七实三虚”:这是关于《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一种说法。章学诚在《章氏遗书外编?丙辰札记》中说《三国演义》具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构思特点。正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能较好的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使作品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3、“三绝”:《三国演义》在人物描写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塑造了许多成功的人物形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最具智慧的诸葛亮、忠义之士关羽以及奸诈的曹操。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2、阅读作品:《三国演义》全书。 三、思考与练习 1、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 应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史学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存在着孰为正统的不同看法;二是三国故事在民间流传中融入了人民希望出现明君仁政的愿望;三是小说创作中主题思想的需要。(要求举出具体的材料事例加以论析) 2、《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有什么特色? 《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上的成就十分突出。作者笔下的战争写的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充分表现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另外,在战争描写中,不仅写出了两军相斗勇者胜,而且,还写出了两勇相斗智者胜。重点表现统帅人员的运筹帷幄、分析决策,给予读者许多启示。 3、《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三国演义》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 第二章水浒传 一、基本知识 1、繁本和简本:指的是《水浒传》的版本可分为两大系统。繁本文繁事简,均无平王庆、田虎情节。简本文简事繁,有平王庆、田虎事。 2、金本:指的是明末清初,江苏吴县人金人瑞对《水浒传》进行评改,砍掉七十二回以后的部分,又把第一回改为“楔子”,形成新的版本,即七十回繁本《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金本流传广泛,成为通行本。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水浒传》第三十一回。 2、阅读作品:《水浒传》全书。 三、思考与练习 1、《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与《三国演义》有哪些不同? 《三国演义》主要采用的是类型化的写法,而《水浒传》已经开始注重个性化特征的描写(要求结合作品的实际来论述)。 2、《水浒传》前半部分的结构有何特色?这种结构与内容有何关系? 《水浒传》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连接成一个整体。前段分别写几个主要人物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实为一个个英雄传记,而这些小传又都围绕起义斗争这条主线,一方面反映了梁山起义队伍的逐步发展,另一方面又如同一条链上一个个紧紧相扣的环,既使主要人物

明代文学史习题2017-10-1

第七编明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 1、台阁体 从永乐到天顺大约半个多世纪,文坛上是以宰辅权臣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为代表的“台阁体”的天下。台阁体的代表人物均为台阁重臣,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上雍容华贵、典雅工丽,所采用文体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2、茶陵派 李东阳,茶陵(今属湖南)人。成化至弘治年间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诗坛,追随者趋之若骛,形成一个以李东阳籍贯命名的“茶陵诗派”。茶陵诗派的诗风仍然属于台阁体的余波,但李东阳主张以杜甫的诗风加以匡正。 3、前七子 指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人的文学群体。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目的在于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从而为由“文道合一”向“文”、“道”分离这样有利于文学自身发展的文学走向开启了门径。由于他们的创作落后于理论,所以没有为其理论提供成功的实践例证。 4、李梦阳 字献吉,号空同子。其文学主张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反对宋代从理学到文学的所有文化。大力推崇具有新鲜活力的民间歌谣,认为“真诗在民间”。李梦阳的理论为公安派文学“性灵说”的先声。他的复古理论虽然有荡涤台阁体的震撼作用,但他本人的创作未能准确传达和体现出他的文学主张,反而过多地留下模拟古人的痕迹,因而受到何景明的指责。 5、吴中四才子 即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和徐祯卿。其中,徐祯卿仅以诗赋见长,其他三人既能诗文,又善书画。后徐祯卿加入“前七子”,体现南北文学思潮汇流的趋势。他们的观念意识更多带有市民色彩,表现为对国家政治问题的淡漠和对物质享乐的大胆追求。 6、后七子 指嘉靖、隆庆时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文学群体。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同时也沿着前七子的复古道路走得更远。但后七子成员之间主张和创作风格差异较大,并不是一个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文学流派。 7、李贽的“童心说” 李贽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着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并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针对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他提出了文学进化论观点。高度评价小说戏曲的价值地位。这些思想是制约整个晚明文学革新的重要杠杆。从诗文领域的公安派,到小说、戏曲领域的汤显祖和冯梦龙,都受他的思想的影响。 8、公安三袁 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又称“公安三袁”。兄弟三人以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由他提出。公安派始终直接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对个人灵魂的束缚。表现在创作上指诗歌要脱离“理”的束缚而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他们反对今不如昔的文学退化观点,比较重视文学的时代精神。同时主张创新。 9、竟陵派

明代文学2

第五章历史演义:《三国演义》 朱一玄、刘毓忱:《三国演义资料汇编》,百花文艺出版社 沈伯俊、谭良啸:《三国演义大辞典》,中华书局 丘振声:《三国演义纵横谈》,漓江出版社 陈其欣选编:《名家解读三国演义》,山东人民出版社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的特点是分章叙事、标明回目、故事连贯、首尾完整。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 (一)本事的起源 晋陈寿《三国志》;六朝刘宋裴松之注《三国志》 (二)故事的流传与演变: (三)文本的修订: 宋代的讲史话本,对《三国演义》小说的产生有直接的影响。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三国故事的话本,是元代至治年间《全相三国志平话》(见文学史第三卷第一章话本小说p247),从内容和结构上已粗具《三国演义》的规模。 元末明初,罗贯中整理提炼,创作出了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 二、《三国演义》的版本 1、现存此书的最早刊本,是嘉靖元年(1522)刊印的《三国志通俗演

义》 2、万历以后的多种翻刻本: 3、毛氏修订评刻本《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 清初康熙年间,苏州人毛纶、毛宗岗父子加工、整理、评点,是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三、关于拥刘反曹倾向 1、明君贤相的理想。 《三国演义》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把魏国的曹操等作为“霸道”的代表,形成了全书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2、“正统观”及其与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意识的影响。 3、此倾向经过毛氏父子的改定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四、《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1、歌颂统一,反对分裂 2、歌颂仁政,反对奸伪 3、重视智谋,歌颂英勇 五、《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 2、类型化的塑造人物形象方法。 《读三国志法》 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历稽载籍,贤相林立,而名高万古者莫如孔明。其处而弹琴抱膝,居然隐士风流,出而羽扇纶巾,不改雅人深致。在草庐之中,而识三分天下,则达乎天时;承顾命之重,而至六出祁山,则尽乎人事。七擒八阵,木牛流马,既已疑鬼疑神之不

明代文学

明代文学 第一章明代文学概述 根据几种目前通行文学史的分期方式,我们可以大致将明代文学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为从明初到成化年间,约一百年。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不高,诗歌方面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高启、宋濂和刘基等人,这些人经历了元末战乱,作品较有现实内容;其后出现了歌功颂德的“台阁体”,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在小说方面出现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与施耐庵的《水浒传》。文言短篇小说的创作则以瞿佑的《剪灯新话》与李昌祺的《剪灯余话》为代表,主要上承唐人传奇笔法而少创变。戏曲的创作则落入低潮,仅有邱濬、邵璨等人可以一提,然其皆以剧载道,殊无艺术感染力。 中期从成化末年至隆庆年间,约一百年。这一时期,先是在苏州一带出现了以唐寅、祝允明为首的“吴中四才子”,同时在京城出现了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他们都提出了复古的口号,比如“前七子”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给予台阁体文风以沉重打击。此后又出现了以唐顺之为首的“唐宋派”(著名散文家归有光即被划入此派)和以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均带有复古倾向。这一时期戏剧的创作开始走出低谷,出现了徐渭的《四声猿》以及梁辰渔的《浣纱记》,后者专为当时经魏良辅改良的昆腔而创作。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传》在这一时期开始流行,神魔小说《西游记》亦于此时问世。 后期为万历至明亡,约七十余年。这一时期,戏曲创作进入丰收期,汤显祖陆续完成其包括《牡丹亭》在内的“临川四梦”四部剧作。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沈璟、王骥德等对戏剧进行理论探索的文人。小说创作在此时也进入高潮,长篇人情小说《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及神魔小说《封神榜》等先后问世。在白话短篇小说方面,则有冯梦龙的“三言”与凌蒙初的“二拍”等相继刊刻流行。诗歌方面则主要出现了以“三袁”兄弟为首的“公安派”和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提倡一种“独抒性灵”或“深幽冷峭”的风格。晚明时期又出现了一种抒写情性的短小散文——小品文,其代表作家有“三袁”和张岱等人。(此概述参考了以下两种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第二章《三国演义》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及版本 三国故事自晚唐时即已开始流传于民间,至宋时尤盛,金元杂剧中亦多演绎之。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日本学者发现了元刊《三国志平话》,从这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后来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基本轮廓。经过前辈学者的研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过程基本上为人们所了解:即它是在民间的三国故事、戏剧以及正史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罗贯中的整理、加工而成。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大概是一个不太得志的下层文人。《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版本是嘉靖本,以后各种本子都是在其基础上加以更动。明末时出现了一个所谓的“李卓吾评本”,将嘉靖本的回目予以合并,并加入批语。清代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冈父子则对此书加以整理,删掉了原来的评语后自行加批;其次又对该书的文字和情节都作了一些更动,这使原书的艺术性有所提高,但思想主题亦偏离原著,比如历史宿命感、历史循环论与正统观念的加强,对“忠”这一君臣伦理的宣扬盖过原书对“义”的强调。

明代文学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1、李东阳是()的代表人物。 A、前七子 B、茶陵诗派 C、后七子 D、竟陵诗派 2、“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是李梦阳和何景明,他们提出的口号是:()。 A、“真诗在民间” B、“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C、“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D、“文道合一” 3、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被称为()。 A、“公安三袁” B、“江南四子” C、“后七子” D、“吴中四才子” 4、晚明李贽在文学创作上提出了()。 A、“复古说” B、“童心说” C、“性灵说” D、“肌理说” 5、公安派在理论和创作上的核心人物是()。 A、袁宏道 B、袁宗道 C、袁中道 D、袁仲道 6、公安派的理论主张主要是()。 A、心之精神发而声音也。 B、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C、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D、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 7、陈子龙抗清失败后的诗歌代表作是()。 A、《卖儿行》 B、《别云间》 C、《小车行》 D、《秋日杂感》十首 8、朱笠亭《明诗钞》中列为明代最后一位大诗人的是()。 A、夏完淳 B、张煌言 C、陈子龙 D、瞿式耜 9、代表明代散曲最高成就的是()。 A、北散曲 B、南散曲 C、文人散曲 D、套曲 10、梁辰鱼开创了以昆曲写散曲的先例,他的散曲集名()。 A、《西楼乐府》 B、《滑稽余韵》 C、《江东白苧》 D、《词林一枝》 11、从()产生到明末,南散曲成为散曲的主流。 A、昆曲 B、白苧体 C、北曲 D、艳曲 12、王骥德《曲律》列为北曲之冠的是王磐的散曲集()。 A、《西楼乐府》 B、《江东白苧》 C、《秋碧乐府》 D、《林石逸兴》 13、陈铎倾心词曲,时人称为()。 A、北曲之冠 B、曲王 C、散曲大王 D、乐王 14、薛论道散曲的题材有不少是关于()的。 A、风月情事 B、边塞军旅生活 C、文人生活 D、怀古咏史 15、明代卓人月认为“我明一绝”的是()。 A、民歌 B、散曲 C、传奇 D、诗歌 16、宋濂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被朱元璋誉为()。 A、天下文章第一 B、文臣第一 C、开国文臣之首 D、一代词臣 17、刘基的寓言体散文集名()。 A、《项脊轩志》 B、《陶庵梦忆》 C、《秦士录》 D、《郁离子》 18、代表了唐宋派散文的最高成就的文学家是()。 A、王慎中 B、唐顺之 C、归有光 D、茅坤 19、柳宗元之后游记文学的新高峰是()创作的70多篇游记。 A、袁宏道 B、袁中道 C、张岱 D、李贽 20、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惟一体裁是()。 A、白话小说 B、章回小说 C、诗文小说 D、文言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3(元代文学到明清文学)

第六编元代文学 绪论 一、解释: 1、勾栏 2、对棚 3、末本 4、旦本 二、填空 1、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大致从年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起,到年朱元璋推翻元朝为止,其间约年。 2、金末元初,文坛在唐代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性体裁的浸润和启示下,并与、、、等表演要素结为一体,发展成。由于宋金对峙,南北阻隔,便出现了和两种类型。当时,许多文人积极参与的创作,使这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成为文坛的主干。 3、剧本包括、、三个部分。杂剧一般由折组成一个剧本,脚色可分、、三类,全剧只能由或一人主唱。南戏剧本由若干“出”组成,脚色分为、、、、等类,在剧中歌唱。杂剧和南戏的唱词多用以表现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甚至直接透露作者的,具有强烈的性。 4、杂剧的曲调由民间歌曲、的乐曲和传统的曲调结合而成;南戏的曲调由的民间音乐与的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两者在音乐文化方面均由传统衍繁,彼此;两者在音乐上的差别,实际是差异的表现,加上区域等文化上的差异,从而形成两大音乐系统。 5、北方戏剧圈以为中心,包括以北的大部地区,流行;剧作多以故事、故事、传说为题材,多给人以、的感受。南方戏剧圈以为中心,包括

地区,既流行,也演出;剧作更重视的描写和的宣泄。 6、散曲是一种新体,押韵较灵活,可以平仄,句中可以增加。作家纯以曲体,与毫无联系。散曲的语言往往呈现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化的状态。散曲的艺术表现比近体诗和词更多采用“”的方式加以、。 7、元代文学创作,均体现出之美,与每以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大异其趣。 三、简答 1、为什么说元代文学具有划时代意义? 2、元代戏剧创作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3、散曲为什么大盛于元代?为什么又会在元代走向衰微? 4、王国维认为元曲的审美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王国维的看法是否可取? 5、吴伟业说元杂剧“较昔之歌舞,更显而畅”,这“显而畅”的含义是什么? 四、论述 1、简析元代社会对元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2、简析元杂剧和南戏的异同。 3、怎样认识元代的叙事文学和抒情文学? 4、谈谈你对元代文坛审美情趣变化的看法。 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一、解释: 1、说话 2、话本 3、入话 4、正话 5、平话 6、说经

第七编明代文学1

明代文学绪论 ◆明代社会、思想文化的特点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明代文学发展概况及特点一、明代社会特点 ◆明代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开国,到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1644)自缢,历16帝计277年。 ◆欧洲文艺复兴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政治上大力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2、思想文化上积极提倡程朱理学。 ◆3、工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市民阶层扩大。 ◆4、中后期思想文化活跃,王学左派的兴起 ◆王守仁(阳明)“心学” ◆李贽“童心说” 二、明代文学分期 ◆三个时期: ◆前期,明初到成化时期

(1368—1487)约120年; ◆中期,弘治到隆庆时期(1488—1572)约84年; ◆后期,万历到崇祯末年(1573—1644)凡71年。 ◆前期: ◆相当漫长的衰微冷落时期◆著名作品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 ◆戏曲、小说成就较高 ◆长篇章回小说问世 ◆中期:

◆从前期的衰落状态中恢复生机、逐渐走向高潮 ◆两个文学集团: ◆“吴中四才子”(祝允明、唐寅) ◆“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 ◆李梦阳、祝允明等提出“复古”口号 ◆“唐宋派”(唐顺之、王慎中) ◆“后七子”(李攀龙、王世

贞) ◆俗文学的兴盛和雅、俗传统的混融。 ◆出版印刷业空前繁荣 ◆《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等开始刊刻广泛流传 ◆启蒙思想家李贽 ◆彻底的反权威精神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重视物质生产 ◆充分肯定人欲 ◆平等对待妇女 ◆后期: ◆理论上的自觉性 ◆李贽“童心说”:“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 ◆袁宏道“性灵说”:“以出自性灵者为真诗。” ◆尊“情”反“理” ◆“公安派”(袁宏道) ◆晚明“小品”

第六章 明代短篇小说

第六章明代短篇小说 第一节拟话本的兴起和繁荣 ?一、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繁荣的原因: ?与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相关的三个概念: ?“话本”: ?即说话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 ?话本小说: ?在“话本”的基础上加工整理成的白话短篇小说。 ?拟话本小说: ?由文人模仿话本体制而独立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繁荣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繁荣的原因: ?1、宋元“说话”艺术的直接影响。 ?2、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通俗文化上需求。 ?3、带有个性解放特点的时代思潮在思想上的深刻影响。 ?4、印刷术的进步、印刷业的发达为通俗小说的刊行创造条件。 二、明代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集 ?1、《清平山堂话本》:洪楩,刊刻于明嘉靖年间,共六集,六十篇,故此书又称《六十家小说》,今存二十七篇及两个残篇。 ?2、《京本通俗小说》 ?3、“三言”:冯梦龙 ?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4、“二拍”:凌濛初 ?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5、《型世言》:陆人龙 ?三、拟话本继承发展了宋元话本的艺术传统 ?1、编写目的:主要供人们案头阅读; ?2、小说特点明显:篇幅更长,艺术技巧更成熟,情节更曲折复杂,具体描写更细腻,文笔更流畅; ?3、作者是文化素养较高的文人,使短篇小说开始进入文学殿堂。 第二节“三言”、“二拍” ?一、冯梦龙与“三言” ?冯梦龙(1574-1646) ?“三言” ?《喻世明言》(《古今小说》),天启元年(1621)前后刊刻 ?《警世通言》,天启四年(1624)刊刻 ?《醒世恒言》,天启七年(1627)刊刻 ?共计120篇,150万言 ?“三言”中作品约有三分之一是宋元旧篇,三分之二是明代话本和拟话本。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统计,明代拟话本小说,《喻世明言》中29篇,《警世通言》中21篇,《醒世恒言》中33篇,共约89篇。但可能都经过冯梦龙的潤饰和加工。冯梦龙个人的创作编入“三言”的也当不少,但目前可以确定的只有《老门生三世报恩》一篇。 二、凌濛初与“二拍”

中国古代文学(七)明代文学

第七章明代文学 小说: 明前期: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 文言短篇小说——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余话 章回体,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外在叙述体式。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节”。如,《三国演义》就是以“回”为单位的章回体小说。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讲史”就是说书的艺人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讲史一般都很长,艺人在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在每次讲说以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章回体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等字样,正可以明确看出它与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经过长期的孕育,在明代初年出现了首批章回体小说,最早的是长篇章回体小说是《三国演义》。其中著名的有《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这些小说都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过说话艺人补充内容,逐渐丰富,最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的。明代中叶以后,章回体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西厢记》、《金瓶梅》等著名作品。由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这些章回体小说的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也更为细腻,它们在内容上和讲史已没有多少联系,只是在体裁上还保持着讲史的痕迹。 文言小说:文言小说指的是古代以文言记录的杂事、异闻和故事。我国的文言文小说数量众多,内容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记鬼神怪异之事的志怪小说。其中不少作品,虽然采取了神鬼怪异的虚构形式,却表现了积极进步的现实内容。如《列异传·宋定伯捉鬼》,讲述了宋定伯夜行遇鬼,但他并不害怕,最后迫使鬼化为羊,卖钱千五百,表现了超人的勇气和智谋。《搜神记·韩凭夫妇》和《董永》,前者描写韩凭夫妇反抗宋康王迫害,双双殉情而死后变成雄雌鸳鸯,相聚不散,后者讲述了人与仙女的爱情,均表达了古代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二是搜奇记逸的传奇小说。《唐传奇》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作,标志着文言文小说发展的一个新时期。其中《柳毅传书》通过书生刘毅替洞庭湖君之女——龙女传书的神话题材,赞扬了刘毅正直无私、扶危济困的高贵品质。《霍小玉传》则正面反映了唐代现实生活。进士李益和名妓霍小玉相爱,两年后,李益毁约另娶高门女,小玉悲痛而绝。这个爱情悲剧深刻地反映了下层妇女的悲惨命运,控诉了唐代门阀世族制度的罪恶。另如《任氏传》、《李娃传》等都是写的成功的作品。清代《聊斋志异》的出现,光芒四射,代表了文言小说的最高峰。 三是或记人物言行,或记所闻轶事的杂录小说。南朝刘宋时的《世说新语》,就是专记魏晋文人、名士的言行和风度的。特别是有关统治阶级的凶杀篡夺、贪婪奢侈的记载,像王武子用人乳喂猪,石崇用蜡当柴烧等事实,较有认识价值。 文言小说中,有的通过言讲巫鬼妖怪、神仙道术或佛教灵异,宣扬了迷信思想;有的追求烟花粉黛、搜奇猎异的记述,或“锬虚无胜于言时事”,离开了现实生活,成为无聊消遣之作。这些都对后世读者有消极影响。 文言小说在流传过程,散佚严重。《太平广记》保存了唐以前的古小说;明刻有关丛书,存有大量文言小说辑本,是我们研究和整理文言小说的基础。

明代文学史

第一章明代文学概说 一、明代的社会与文学概况 明代建国以后,进一步巩固并发展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在思想文化上实行专制主义,大力提倡程朱理学,采用八股取士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箝制了文人的思想,对文学的创作极为不利。明代中叶,社会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趋向尖锐、激化;在经济上,城市商业经济逐渐繁荣,市民阶层日益壮大;在思想上,前期的控制有所松动,启蒙思潮开始兴起,出现了王阳明的心学、王艮的泰州学派等与理学相抗衡,这些都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末年,随着国事多艰,经世实学思潮抬头,部分作家又重新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开启了清代文学思潮的转变。 明代的文学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 明代前期文学,包括从太祖建国至宪宗成化年间的文学,是明代文学的停滞期。 此期的文学创作基本上沿袭元代文学的余绪,并为明代中期文学的突变作好了准备。此期的著名作品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主要成就体现在新兴的长篇小说和传统的诗文创作两个方面。《三国志演义》与《水浒传》是划时代的作品,二者的崛起标志着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创作在它的初始阶段就达到了辉煌的高峰,它们分别成为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创作不可企及的楷模。宋濂、刘基、高启等由元入明的诗文作家,也写出了一些揭露现实黑暗、反映民生疾苦的优秀作品,使明初文学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就。但此后的一百多年,文学创作在整体上出现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局面。首先在诗文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是以三杨为首的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台阁体”,继之而起雄踞文坛的是李东阳的茶陵派,追求格律声调,也保留有台阁体的痕迹。在戏曲领域,是以朱权、朱有燉为代表的宫廷派杂剧作家以及以邱濬、邵璨为代表的宣扬忠孝节义的道德伦理剧创作。在小说领域,文言小说较有特色,出现了瞿佑的《剪灯新话》与李昌祺的《剪灯余话》,白话小说则几乎一片空白。 2. 明代中期文学,包括从孝宗弘治元年至穆宗隆庆年间的文学,是明代文学的全面复苏与迅速发展期。 此期的文学创作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为卓著的成就。首先是长篇小说的创作蓬勃发展,神魔小说的代表《西游记》是此期一部具有示范性的杰作,在它的影响下,神魔小说的创作一度兴盛起来,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也有相当出色的作品。其次是戏曲创作出现新的转机,唱腔不断革新与发展,传奇的体制逐渐定型,涌现出了以《宝剑记》、《浣沙记》、《鸣凤记》为代表的三大传奇。最后是诗文创作也经历着新的变化,复古思潮日趋活跃,先是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公开反对台阁体,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掀起文学复古运动,其后有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继续推波助澜,将诗文复古运动再次推向高潮。介于前后七子之间的唐宋派以归有光为代表,则提倡宗法唐宋散文,来对抗七子文必秦汉的主张。

明代文学概论

目录 明代文学/1 第一章明代文学概述/1 第一节城市文化的形成/1 第二节明代文学的哲学基础/2 第三节俗文学的发展/4 第四节流派发展/6 第二章明代诗文/8 第一节明初诗文/8 第二节中期诗文/9 第三节晚期诗文/10 第三章三国演义/11 第一节成书过程和作者/11 第二节情节和主旨/13 第三节人物形象/16 第四节艺术成就/18 第四章水浒传/21 第一节成书过程和作者 第二节思想意蕴/21 第三节人物形象/25 第四节艺术特征/26 第五节影响/30 第五章明代杂剧流变/30 第一节明初杂剧/31 第二节中后期杂剧/34 第三节徐渭/34 第六章明代传奇/33 第一节明初传奇/34

第二节三大传奇/34 第三节沈汤之争/35 第七章汤显祖/37 第一节生平思想/37 第二节临川四梦/38 第三节牡丹亭/40 第八章西游记/45 第一节故事源流/45 第二节故事构架/46 第三节形象分析/48 第四节艺术元素/48 第九章金瓶梅/58 第一节思想内容/48 第二节人物分析/51 第三节文学地位/53 明代文学 元明清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第二个高潮。如果说,元代戏曲是这个高潮的开始,那么,明代文学则是一个突变。文学观念、文学内容、文学形式和审美趣味都发生突变的时代。 第一章明代文学概述 重点:明代文学的文化背景;哲学基础;俗文学主流 明代文学发展的走势,是一个先抑后扬态势。以嘉靖年间(1522 ——1566年)为界,可分前后两期。前期为准备期;后期为文学突变期。 前期,回归期。即对儒学文艺观的回归。社会由乱而治。(虽然明初的动荡,形成了一股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出现了一批有忧患意识和时代使命感的作家,也产生了一批崇尚雄健、具有阳刚之美的作品。最有代表性的是长篇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给文坛带来了短暂的繁荣。)随着明初经济复苏,社会相对稳定,再加之政治上的特务统治和文化上的专制主义,思想的理学控制,增添了创作上的不安全感。无奈文人向古人乞讨人们转向对平稳和谐、雍容典雅的欣赏。此时台阁体、道德剧大行其道,创作步入了贵族化和御用化的轨道,而走向死沉。

明清文学史习题及答案

明清文学史习题及答案 目录 第七编明代文学………………………………………………………………() 基本知识…………………………………………………………………………() 简单解释题………………………………………………………………………() 思考题……………………………………………………………………………()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八编清代文学………………………………………………………

………() 基本知识…………………………………………………………………………() 简单解释题………………………………………………………………………() 思考题……………………………………………………………………………()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九编近代文学………………………………………………………………() 基本知识…………………………………………………………………………()

简单解释题………………………………………………………………………() 思考题……………………………………………………………………………()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七编明代文学 一、基本知识 1、明初诗歌的代表人物是刘基和高启。刘基诗风近于杜甫,高启则近于李白。 2、台阁体的代表人物是杨士奇、杨荣、杨溥。 3、茶陵诗派的代表人物是李东阳,他著有《怀麓堂集》。 4、“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是李梦阳和何景明,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5、“吴中四才子”是指:祝允明、唐寅、文徵明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第七编 明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 第七编明代文学 绪论 1、手工业和城市商业的繁荣使市民阶层扩大。市民阶层人数众多,人员复杂,包括商人、作坊主、手工业工人、自由手工业者、艺人、妓女、隶役、各类城市贫民和一般的文人士子等。 2、文人的市民化和市民化读者群的形成,自然的改变了文学作品的面貌。市民的生活,市民的情趣,市民的形象在明代的诗、文、小说、戏曲中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 3、作品内容市民化的同时,人们的艺术趣味也趋向世俗化,时兴着一种“世俗之趣”。这种艺术趣味的基本特点,就是题材重日常琐事,表现多率真自然,语言尚俚俗明白,效果求怡心娱目。 4、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文人的市民化和市民化读者群的膨胀,不可避免使文学创作商品化。 5、四大奇书:《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 6、王学左派(泰州学派):思想家王守仁进一步发展了宋代陆九渊的“心学”,打破了程朱理学的僵化统治,冲击了圣经贤传的神圣地位,在客观上了突出了人在道德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此后,心学亦称王学,流布天下,形成多种派别。其中,泰州学派又称王学左派,从王艮、徐樾、颜钧、罗汝芳,到何心隐、李贽,越来越具有离经叛道的倾向。他们肯定人欲的合理要求,主张人际间地位平等,追求个性的自然发展。 7、章回小说: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到明代定型的。它的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整体。现存的宋元话本已经分卷分目,王国维认为这是“后世小说分章回之祖”,除分回立目之外,章回小说还保存了宋元话本中的开头引开场诗,结尾用散场诗的体制。 8、从明代戏曲、小说及民歌等通俗文学的发展,简要论述人们对于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第一,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明代文学家对于情感的论述特别丰富,往往把情感作为品评作品美学意义和社会功能的准则。这是宋元以来对于理学专制的反弹,是肯定自我、张扬个性的一种表现。俗文学一般都“绝假纯真”,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往往成为主情论者的“样板”,于是加深了他们对于文学情感特征的思考和认识,并以此来作为批判“假文学”的武器。举例:课本P13李梦阳、袁宏道、徐渭、汤显祖、瞿祐、李贽、冯梦龙等。 第二,清晰认识文学的虚实关系。明代以前的文学理论,主要建筑在诗论文评的基础上,重在诚、真、信、实,反对浮、夸、虚。幻,往往不能正确的认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而戏曲、小说与诗歌、散文不同,它们描绘的故事与人物大都是虚实相间、真幻互出,多有艺术虚构。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对戏曲、小说艺术虚构问题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举例:P13胡应麟等。 第三,开始关注人物性格的刻画。宋元以前,由于长篇叙事作品并不发达,故有关塑造人物形象的理论也比较缺乏。明代戏曲、小说的繁荣,促使人们对于有关人物塑造和性格刻画的问题予以关注。举例:P14王世贞评《琵琶记》;徐渭评《西厢记》第四,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在中国文学史上,大张旗鼓地提倡语言的通俗化,是随着白话小说的繁荣而兴起的。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书名就突出“通俗”二字。举例:P14 蒋大器、王骥德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第七编 明代文学

第七编明代文学 概说 课程名称:古代文学 本课内容:明代文学概说 授课时间:1课时 一、教学目的 了解明代文学的背景和概况。 二、教学意义 明代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学习明代文学必须要了解的内容,它对明代文学的发展进程和成就具有决定性作用。 三、教学重点 1、明代文化背景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2、明代文学发展的总体状况。 四、教学难点 1、明代心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 2、明代文人士大夫的心态对文学的影响。 五、教学方式 以电子课件为主,进行课堂讲授。 六、讲授过程(内容、方法、步骤) 一、历史概述 明太祖朱元璋于1368年建国,至1644年明朝灭亡,历时二百七十七年。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决定了文学现象的不同阶段,明代文学可分为三个时期:即明初,洪武至成化,约一百二十年;明中叶,弘治至万历,约一百三十年;明末,天启、崇祯时期,二十余年。朱元璋经历过元末农民起义的过程,深悉人民疾苦。为了巩固政权,缓和社会矛盾,在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并大力扶持工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这些措施,使社会经济逐渐恢复,生产力有了提高。明中叶,土地兼并激烈,皇室、官僚、地主豪绅、富商大贾,都倚恃特权,大量兼并土地,赋税越来越重,广大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流亡,经常发生流民起义。不仅农民无以为生,矿业、盐业生产也受到严重破坏。与此同时,城市经济却得到发展,由于流民大量涌进城市,为手工业和商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明中叶;以后,商业和手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并在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逐渐形成了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分工,苏州成为丝织业中心,松江成为棉织业中心。除家庭手工业外,还出现手工业工场。仅苏州一地当时靠出卖劳力为生的织工、染工就有一万余人。其中机工与机户的关系,已经是雇佣劳动者和资本占有者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早期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到了明末,农业生产虽稍有好转,但赋税更加苛杂,吏治腐败,横征暴敛,大量农民破产流亡,加之灾荒疾疫大面发生,社会经济已濒于崩溃。

第六章 明代杂剧

第六章明代杂剧 明代戏曲包括杂剧和传奇两大部类。 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载有明杂剧剧目523种,其中有姓名可考者349种。 明杂剧的发展可分为前期和中后期两个阶段: (1)前期:成就甚微。全是一些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封建教化的作品。 最具代表性的是宫廷派剧作家朱权、朱有炖的喜庆剧、道德剧、神仙剧。 (2)中后期:出现了不少社会批判剧、伦理反思剧;体式上,大多是南北合套或纯为南杂剧。最负盛名的作家是徐渭。 第一节明前期宫廷派杂剧作家 一、皇家贵族朱权、朱有燉的杂剧 1、朱权(1378—1448) 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13岁被封为宁王(今内蒙宁城西),70岁去世后世号献王,世称宁献王。他的《太和正音谱》,是我国第一部戏曲理论的专著。 朱权杂剧现有12种,现存《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和《卓文君私奔相如》两种。2、朱有燉(1379—1439) 号诚斋。朱元璋第五子周定王的长子,世称周宪王。朱有燉有杂剧31种,合刊为《诚斋乐府》。

《牡丹园》一本五折二楔子,旦、末、外均唱;《仗义疏财》有李逵与燕青的对唱、齐唱;《神仙会》采用南北合套,末唱北曲,旦唱南曲。语言质朴本色,深得后人称赏。 二、御前侍从贾仲明、杨讷的杂剧 1、贾仲明 山东淄川人,著杂剧16种,今存5种。他的《录鬼簿续编》是继元人钟嗣成《录鬼簿》之后,又一部记载元明之际杂剧作家作品史料的著作。其杂剧代表作是《萧淑女情寄菩萨蛮》。 2、杨讷 字景贤,蒙古族人,长期居住杭州。著杂剧18种,今存《西游记》。 3、刘东生 是宫廷之外的作家。杂剧今存《娇红记》2本8折。 第二节明中后期杂剧的转型 一、转型期杂剧的特点 1、从发展线索看,前期杂剧主要创作于明初,此后几十年断线,一直沉寂。到弘治、嘉靖年间开始,以王九思、康海创作为代表,显示出新的转机。万历后形成高潮,一批境界不俗的作品脱颖而出,使明中叶后杂剧连贯发展。 2、从创作倾向看,中后期杂剧,打破了前

明代文学复习笔记

明代文学史 ?第一章明代诗文 ?第二章明代散曲 ?第三章明代戏曲 ?第四章汤显祖与《牡丹亭》 ?第五章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 ?第六章英雄传奇:《水浒传》 ?第七章神魔小说:《西游记》 ?第八章《金瓶梅》与明代的长篇小说 ?第九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阅读书目 《明代文学史》徐朔方,孙秋克,浙江大学出版社 《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左东岭著天津人民出版社《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廖可斌著上海古籍出版社《晚明文学思潮研究》吴承学、李光摩,湖北教育出版社《晚明小品研究》吴承学著江苏古籍出版社 《元明散曲》王星琦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元明杂剧》顾学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明清传奇史》郭英德著江苏古籍出版社 《牡丹亭》徐朔方、杨笑梅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汤显祖戏曲集》钱南扬校点上海古籍出版 《汤显祖评传》徐朔方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 《中国小说源流论》石昌渝著三联书店 音像资料: (校园网资源)《世界遗产在中国:昆曲》、《新搜神记之武圣关羽》、《从博物馆看三国文化》、《中国古代文化圣贤:大唐高僧玄奘》《昆曲六百年》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 第一章明代诗文 第一节明前期诗文 明初三杰: 宋濂生平及其著作,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以传记文和写景散文最为出色,文笔简洁清秀。 明初散文名家还有刘基。风格古朴雄厚,体裁多样,以寓言散文最为有名。 高启是明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他才华横溢,诗风众体兼长,雄健豪迈,清新超拔。与同时的诗人杨基、张羽、徐贲,并为称“ 四杰” 。 台阁体和茶陵诗派: 永乐以后,诗坛上出现了以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派。“ 台阁体”诗歌的特点。 “茶陵派”以湖南茶陵人李东阳为代表,是由台阁体向拟古风潮过渡的一个流派。 于谦之生平及其著作 第二节明代中期诗文 前后七子的复古诗文: 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掀起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文学复古运动,反对并夺取了台阁体在文坛上的统治地位。 嘉靖年间,又有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 继起,把文学复古运动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