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

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

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
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

第2章气相色谱法

一、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1.色谱法与其他分析方法之间最大的不同是色谱法的灵敏度高。()2.在气相色谱中试样中各组分能够被相互分离的基础是各组分具有不同的热导系数。分配系数()

3.组分的分配系数越大,表示其保留时间越长。(√)4.色谱法特别适合混合物的分析。(√)

5.热导检测器属于质量型检测器,检测灵敏度与载气的相对分子量成正比。()6.塔板理论给出了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提高柱效的途径。()7.在载气流速比较高(低)时,分子扩散成为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

8.分离温度提高,保留时间缩短,峰面积不变。(√)9.某试样的色谱图上出现三个色谱峰,该试样中最多有三个组分。()10.分析混合烷烃试样时,可选择极性固定相,按沸点大小顺序出峰。()

二、选择题

1、在色谱的流出曲线上,相邻两组色谱峰的分离度主要取决于(A)

A、分配系数

B、保留参数

C、色谱柱温度

D、载气流速

2、下列那种参数用来描述色谱柱的柱效能?(A)

A、理论塔板数

B、分配系数

C、保留值

D、载气流速

3、气-液色谱中,保留值实际上反映的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B)

A、组分和载气

B、组分和固定液

C、载气和固定液

D、组分和载体、固定液

4、在气相色谱法中,实验室之间能通用的定性参数是( C )

A、保留时间

B、调整保留时间

C、相对保留值

D、调整保留体积

5、在气相色谱中,直接表征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时间长短的保留参数是(D)

A、死时间

B、保留指数

C、相对保留值

D、调整保留时间

6、色谱柱对被分离组分保留能力的参数可保持不变的是( C )

A、保留值

B、调整保留值

C、相对保留值

D、死时间

7、根据范第姆特方程式,指出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A、最佳流速时,塔板高度最小;

B、最佳流速时,塔板高度最大;

C、最佳塔板高度时,流速最小;

D、最佳塔板高度时,流速最大。

8、对于某一组分来说,在一定的柱长下,色谱峰的宽度主要决定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

( B )

A、保留值

B、扩散速度

C、分配比

D、理论塔板数

9、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色谱流出曲线的宽度与色谱过程的哪些因素无关? ( A )

A、热力学因素

B、色谱柱长度

C、动力学因素

D、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

10、衡量色谱柱选择性的指标是( D )

A、分离度

B、容量因子

C、分配系数

D、相对保留值

11、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柱子的选择性,可以进行如下哪种操作?( D )

A、改变载气的种类

B、改变载气和固定液的种类

C、改变色谱柱柱温

D、改变固定液的种类和色谱柱柱温

12、降低载气流速,柱效提高,表明( A )

A、传质阻力项是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

B、分子扩散项是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

C、涡流扩散项是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

D、降低载气流速是提高柱效的唯一途径

13、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使用的上限温度取决于( D )

A、试样中沸点最低组分的沸点

B、试样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4、当载气线速较小,范氏方程中的分子扩散项起控制作用时,采用下列哪一种气体作载气对提高柱效有利?( A )

A、氮气

B、氢气

C、二氧化碳

D、氦气。

15、对于一对较难分离的组分,现分离效果不理想,为了提高它们的色谱分离效果,最好采用的措施为( B )

A、改变载气流速

B、改变固定液

C、改变载体

D、改变载气性质

16、如果试样中组分的沸点范围很宽,分离不理想,可采取的措施为(C)

A、选择合适的固定相

B、采用最佳载气线速度

C、程序升温

D、降低柱温

17、下列哪项不是气相色谱的部件?( C )

A.色谱柱B.检测器C.单色器D.载气系统

18、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A )

A、H2

B、He

C、Ar

D、N2

19、气-液色谱中,与分离度无关的操作是( B )

A、增加柱长

B、改用更灵敏的检测器

C、调节流速

D、改变固定液的化学性质

20、下述不符合色谱中对担体的要求的是( A )

A、表面应是化学活性的

B、多孔性

C、热稳定性好

D、粒度均匀而细小

21、决定色谱柱性能的核心部件是( C )

A.载气系统B.进样系统C.色谱柱D.温度控制系统

22、可作为气固色谱固定相的是( A )

A.活性碳、活性氧化铝、硅胶B.分子筛、高分子多孔微球、碳酸钙C.玻璃微球、高分子多孔微球、硅藻土D.玻璃微球、硅藻土、离子交换树脂23、气液色谱的固定液是( A )

A.具有不同极性的有机化合物B.具有不同极性的无机化合物

C.有机离子交换树脂D.硅胶

24、对所有物质均有响应的气相色谱检测器是(B)

A.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B.热导池检测器C.电导检测器D.紫外检测器25、农药中常含有S、P元素,气相色谱测定蔬菜中农药残留量时,一般采用下列哪种检测器?( C )

A、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B、热导池检测器

C、电子捕获检测器

D、紫外检测器

26、某试样中含有不挥发组分,不能采用下列哪种定量方法?( D )

A、内标标准曲线法

B、内标法

C、外标法

D、归一化法

三、填空题

1、色谱分析中,从进样开始到柱后某组分出现浓度最大值所需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用t R表示。

2、在气相色谱法中,具有小的分配系数的组分,其在载气中的浓度大,所以就先流出色谱柱。

3、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过程是往气化室进样,被气化的试样经色谱柱分离后,各组分依次流经检测器,它将各组分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记录成色谱图。

4、载气线速度较低时,速率方程式中的分子扩散项是引起色谱峰扩展的主要因素,此时宜采用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气体作载气,以提高柱效。

5、固定液选择的基本原则是相似相溶”原则,分析混合烷烃试样时,可选择非极性固定相,按沸点从小到大顺序出峰。分离极性组分,宜选用极性固定液,极性越小的组分,越先出峰。

6、各个色谱峰的半峰宽反映了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动情况,它由色谱过程中的动力学因素因素控制。

7、毛细管气相色谱比填充柱色谱具有更高的分高效率,从速率理论看,这是由于毛细管色谱柱中涡流扩散项为零。

8、增加气相色谱载气的流速,保留时间缩短,色谱峰变变高,变窄,

峰面积保持不变。

9、在色谱分析中,有下列四种检测器测定以下样品,你选用哪一种检测器(写出检测器序号即可)。

A、热导检测器

B、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C、电子捕获检测器

D、火焰光度检测器

从野鸡肉的萃取液中分析痕量含氯农药 C 在有机溶剂中测量微量水 A

测定工业气体中的苯蒸气 B 对含卤素、氮等杂质原子的有机物C

对含硫、磷的物质 D 。

四、简答题

1.在色谱流出曲线上,两峰间的距离取决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还是扩散速度?为什么?

在色谱流出曲线上,两峰间的距离取决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这是因为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基于组分在两相中热力学性质的差异,分配系数不同,固定相对组分的作用力则不同,组分流出色谱柱的时间也不同,从而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2.简述影响分配系数和分配比的因素。

分配系数K值与温度、压力、组分的性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性质有关。

分配比k’除了与温度、压力、组分的性质、固定相的性质和流动相的性质有关外,还与两相的体积比值有关。

分配比与分配系数的关系为K = k β,

3.某一色谱柱从理论上计算得到的理论塔板数n很大,塔板高度H很小,但实际上分离效果却很差,试分析原因。

分离度R受柱效(n)、选择因子(α)和容量因子(k)三个参数的控制。如果分配系数很接近,则选择因子接近于1,即使理论塔板数n很大,实际分离效果仍很差。所以上述情况主要是组分之间的分配系数过于相近造成的。

五、计算题

1、用一根2m长色谱柱将组分A、B分离,实验结果如下:空气保留时间30s ;A峰保留时间230s;B峰保留时间250s;B峰底宽25s。

求: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A、B各自的分配比;相对保留值r2,1;两峰的分离度R;若将两峰完全分离,柱长应该是多少?

[解]:n=16(t R/W b)2=16(250/25)2=1600

k’A=t’RA/t0=(230-30)/30=6.7

K’B=t’RB/t0=(250-30)/30=7.3

γ2,1=t’RB/t’RA=220/200=1.1

R=(t’RB-t’RA)/W b=(220-200)/25=0.8

L=2×(1.5/0.8)2≈7m

2、组分A和B在一1.8m长色谱柱上的调整保留时间t A’=3min18s,t B’=3min2s,两组分峰的半宽分别为W1/2A=1.5mm和W1/2B=2.0mm,记录仪走纸速度为60mm/min,计算:(1)该柱的有效塔板高度H

有效

和相对保留值r A,B,

(2)如果要使A和B的分离度R=1.5,色谱柱至少须延长多少?

[解]:先将保留值和峰宽都换算到统一时间单位s

t A’=3min18s =198s t B’=3min2s=182s

峰的半宽W1/2A=1.5mm×3600/600=9s W1/2B=2.0mm×3600/600=12

(1)n有效=

2681

600

/)

3600

5.1(

198

54

.5

W

t

54

.5

2

2

A

2/1

RA=

??

?

?

?

?

?

?

=

??

?

?

?

?

H有效=L/n=(1.8×103)/2681=0.67mm

r A,B=198s/182s =1.088

(2) n

有效

=16R2(γ/(γ-1)) 2=16×1.52×(1.088/0.088)2=5503

L’= n有效?H有效=5503×0.67=3692mm≈3.69m

∴需延长.3.69-1.8=1.89m

3、测得石油裂解气色谱图(前四个组分衰减1/4), 经测定各组分的fi’值及从色谱流出曲线量出各组分峰面积分别为:

用归一化法定量, 求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前四个组分衰减1/4,即信号为实际值的1/4,实际计算时应扩大四倍。

W(空气) =[(f'i A i)/(f'1A1+f'2A2+···+f'N A N)] /(0.84×34×4)

= (0.84×34+0.74×214+1.0×4.5+1.0×278)×4+1.05×77+1.28×250+1.36×47.3 =0.049

同理,可计算得:

甲烷为0.27 二氧化碳为0.0077 乙烯为0.47 乙烷为0.034

丙烯为0.14 丙烷为0.028

在实际工作中,当我们拿到一个样品,我们该怎样定性和定量,建立一套完整的分析方法是关键,下面介绍一些常规的步骤: 1、样品的来源和预处理方法 GC能直接分析的样品通常是气体或液体,固体样品在分析前应当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而且还要保证样品中不含GC不能分析的组分(如无机盐),可能会损坏色谱柱的组分。这样,我们在接到一个未知样品时,就必须了解的来源,从而估计样品可能含有的组分,以及样品的沸点范围。如果样品体系简单,试样组分可汽化则可直接分析。如果样品中有不能用GC直接分析的组分,或样品浓度太低,就必须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采用吸附、解析、萃取、浓缩、稀释、提纯、衍生化等方法处理样品。 2、确定仪器配置 所谓仪器配置就是用于分析样品的方法采用什么进样装置、什么载气、什么色谱柱以及什么检测器。 一般应首先确定检测器类型。碳氢化合物常选择FID检测器,含电负性基团(F、Cl等)较多且碳氢含量较少的物质易选择ECD检测器;对检测灵敏度要求不高,或含有非碳氢化合物组分时,可选择TCD检测器;对于含硫、磷的样品可选择FPD检测器。 对于液体样品可选择隔膜垫进样方式,气体样品可采用六通阀或吸附热解析进样方法,一般色谱仅配置隔膜垫进样方式,所以气体样品可采用吸附-溶剂解析-隔膜垫进样的方式进行分析。 根据待测组分性质选择适合的色谱柱,一般遵循相似相容规律。分离非极性物质时选择非极性色谱柱,分离极性物质时选择极性色谱柱。色谱柱确定后,根据样本中待测组分的分配系数的差值情况,确定色谱柱工作温度,简单体系采用等温方式,分配系数相差较大的复杂体系采用程序升温方式进行分析。 常用的载气有氢气、氮气、氦气等。氢气、氦气的分子量较小常作为填充柱色谱的载气;氮气的分子量较大,常作为毛细管气相色谱的载气;气相色谱质谱用氦气作为载气。 3、确定初始操作条件 当样品准备好,且仪器配置确定之后,就可开始进行尝试性分离。这时要确定初始分离条件,主要包括进样量、进样口温度、检测器温度、色谱柱温度和载气流速。进样量要根据样品浓度、色谱柱容量和检测器灵敏度来确定。样品浓度不超过10mg/mL时填充柱的进样量通常为1-5uL,而对于毛细管柱,若分流比为50:1时,进样量一般不超过2uL。进样口温度主要由样品的沸点范围决定,还要考虑色谱柱的使用温度。原则上讲,进样口温度高一些有利,一般要接近样品中沸点最高的组分的沸点,但要低于易分解温度。

归一化法 归一化法有时候也被称为百分法(percent),不需要标准物质帮助来进行定量。它直接通过峰面积或者峰高进行归一化计算从而得到待测组分的含量。其特点是不需要标准物,只需要一次进样即可完成分析。 归一化法兼具内标和外标两种方法的优点,不需要精确控制进样量,也不需要样品的前处理;缺点在于要求样品中所有组分都出峰,并且在检测器的响应程度相同,即各组分的绝对校正因子都相等。归一化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当各个组分的绝对校正因子不同时,可以采用带校正因子的面积归一化法来计算。事实上,很多时候样品中各组分的绝对校正因子并不相同。为了消除检测器对不同组分响应程度的差异,通过用校正因子对不同组分峰面积进行修正后,再进行归一化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与面积归一化法的区别在于用绝对校正因子修正了每一个组分的面积,然后再进行归一化。注意,由于分子分母同时都有校正因子,因此这里也可以使用统一标准下的相对校正因子,这些数据很容易从文献得到。 当样品中不出峰的部分的总量X通过其他方法已经被测定时,可以采用部分归一化来测定剩余组分。计算公式如下: 内标法 选择适宜的物质作为预测组分的参比物,定量加到样品中去,依据欲测定组分和参比物在检测器上的响应值(峰面积或峰高)之比和参比物加入量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叫内标法。特点是标准物质和未知样品同时进样,一次进样。内标法的优点在于不需要精确控制进样量,由进样量不同造成的误差不会带到结果中。缺陷在于内标物很难寻找,而且分析操作前需要较多的处理过程,操作复杂,并可能带来误差。 一个合适的内标物应该满足以下要求:能够和待测样品互溶;出峰位置不和样品中的组分

重叠;易于做到加入浓度与待测组分浓度接近;谱图上内标物的峰和待测组分的峰接近。内标法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式中,Ai,As分别为待测组分和内标物的峰面积;Ws,W分别为内标物和样品的质量;Gwi/s是待测组分对于内标物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此值可自行测定,测定要求不高时也可以由文献中待测组分和内标物组分对苯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换算求出)。 内加法 在无法找到样品中没有的合适的组分作为内标物时,可以采用内加法;在分析溶液类型的样品时,如果无法找到空白溶剂,也可以采用内加法。内加法也经常被称为标准加入法。 内加法需要除了和内标法一样进行一份添加样品的处理和分析外,还需要对原始样品进行分析,并根据两次分析结果计算得到待测组分含量。和内标法一样,内加法对进样量并不敏感,不同之处在于至少需要两次分析。下面我们用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来说明内加法是如何工作的: 题:在分析某混合芳烃样品时,测得样品中苯的面积为1100,甲苯的面积为2000,(其它组分面积略)。精确称取40.00g该样品,加入0.40g甲苯后混合均匀,在同一色谱仪上进混合后样品测到苯的面积为1200,甲苯的面积为2400,试计算甲苯的含量。 分析:本题的分析过程是一个典型的内加法操作,其中内加物为甲苯,待测组分为甲苯和苯。 解:1. 由于进样量并不准确,因此两次分析的谱图很难直接进行对比。为了取得可以对比的一致性,我们通过数字计算调整两次分析苯的峰面积相等。此时由于两次分析苯峰面积相等,因此可以断定两次分析待测样品的进样量是相等的。需要注意的是:此时两次分析的总的进样量并不相等,添加后样品比原始样品调整后的进样量中,多了添加的内标物的量。调整可以用原始样品谱图为依据,也可以用添加后样品谱图为依据。但是通常采用原始样品作为依据以便计算最终结果时比较简单。注意:选用的依据不同,中间计算结果会产生差异,但不会影响最终结果。依据的谱图一旦选定,计算就应该围绕此依据进行。 在以原始样品谱图为依据的情况下,调整添加后样品谱图中甲苯的峰面积如下: 对比两次分析,甲苯的面积增加为2200-2000=200。在两次分析待测样品量相同的情况下,内加物面积的增加来自于内加量。也就是说,由于内加物的加入,导致了内加物峰面积的增

第2章气相色谱法 一、判断题 1.色谱法与其他分析方法之间最大的不同是色谱法的灵敏度高。(×)2.在气相色谱中试样中各组分能够被相互分离的基础是各组分具有不同的热导系数。(×) 3.组分的分配系数越大,表示其保留时间越长。(√) 4.色谱法特别适合混合物的分析。(√) 5.热导检测器属于质量型检测器,检测灵敏度与载气的相对分子量成正比。(×)6.塔板理论给出了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提高柱效的途径。(×)7.在载气流速比较高(低)时,分子扩散成为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 8.分离温度提高,保留时间缩短,峰面积不变。(√) 9.某试样的色谱图上出现三个色谱峰,该试样中最多有三个组分。(×)10.分析混合烷烃试样时,可选择极性固定相,按沸点大小顺序出峰。(×) 二、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色谱流出曲线的宽度与色谱过程的哪些因素无关? ( A ) A、热力学因素 B、色谱柱长度 C、动力学因素 D、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 2、在一定的柱温下, 下列哪个参数的变化不会使比保留体积(Vg)发生改变?( A ) A、改变检测器性质 B、改变固定液种类 C、改变固定液用量 D、增加载气流速 3、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B ) A、H2 B、He C、Ar D、N2 4、在气相色谱法中,实验室之间能通用的定性参数是( C ) A、保留时间 B、调整保留时间 C、相对保留值 D、调整保留体积 5、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使用的上限温度取决于( D ) A、试样中沸点最低组分的沸点 B、试样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6、为了检查气相色谱仪的整个流路是否漏气,比较简单而快速的方法是打开载气后( C ) A、用皂液涂在管路接头处,观察是否有肥皂泡出现; B、用手指头堵死气路的出口,观察转子流量计的浮子是否较快下降到其底部; C、打开记录仪,观察基线是否发生漂移或不稳定;

永久性气体色谱分析 .方法原理 以或分子筛为固定相,用气固色谱法分析混合气中地氧、氮、甲烷、一氧化碳,用纯物质对照进行定性,再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个组分地含量. .仪器和试剂①仪器气相色谱仪,备有热导池检测器;皂膜流量计;秒表. ②试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或分子筛(目);使用前预先在高温炉内,于℃活化后备 用.纯氧气、氮气、甲烷、一氧化碳装入球胆或聚乙烯取样袋中.氢气装在高压钢瓶内. .色谱分析条件 固定相:或分子筛(目);不锈钢填充柱管φ×;柱温:室温. 载气:氢气,流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检测器:热导池检测器,桥流;衰减,检测室温度:室温. 气化室:室温,进样量用六通阀进样,定量管. .定性分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记录各组分从色谱柱流出地保留时间,用纯物质进行对照. .定量分析 由谱图中测得各个组分地峰高和半峰宽计算各组分地峰面积.已知氧、氮、甲烷、一氧化碳地相对摩尔校正因子分别为、、、.再用峰面积归一法就可计算出各个组分地体积百分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白酒中主要成分地色谱分析 .方法原理 白酒地主要成分为醇、酯和羟基化合物,由于所含组分较多,且沸点范围较宽,适合用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进行分离,并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为分离白酒中地主要成分可使用填充柱或毛细管柱,常用地填充柱固定相为;邻苯二甲酸二壬酯吐温硅烷化白色载体(目);聚乙二醇有机载体(目);吐温司班红色载体(目)等.也可使用以聚乙二醇或交联制备地石英弹性毛细管柱. .仪器和试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①仪器带有分流进样器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地气相色谱仪、皂膜流量计、微处理机. ②试剂氮气、氢气、压缩空气,与白酒中主要成分对应地醛、醇、酯地色谱纯标样. .色谱分析条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色谱柱:冠醚交联石英弹性毛细管柱φ×,固定液液膜厚度.程序升温:℃()以℃升温至℃(). 载气:氮气,流量.燃气:氢气,流量.助燃气:压缩空气,流量.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高阻 Ω,衰减,检测室温度℃. 气化室:℃,分流进样分流比:,进样量. .定性分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记录各组分地保留时间和保留温度,用标准样品对照. .定量分析 以乙酸正丁酯作内标,用内标法定量. 有机溶剂中微量水地分析 .方法原理 以为固定相,利用高分子多孔小球地弱极性、强憎水性,可分析有机溶剂甲醇中地微量水含量.用纯水对照定性,用外标法测水地含量. .仪器和试剂①仪器气相色谱仪,热导池检测器;皂膜流量计;秒表. ②试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氢气,苯水饱和溶液;(目). .色谱分析条件 色谱柱:(目);不锈钢填充柱管φ×;柱温:℃. 载气:氢气,流量.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P6o页) 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分离原理。 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 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 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的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分离系统完成对混合样品的分离过程;温控系统是精确控制进样口、汽化室和检测器的温度;检测和记录系统是对分离得到的各个组分进行精确测量并记录。 3、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缩短,(2)固定相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⑷相比减少,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为什么? 分配系数只与组分的性质及固定相与流动相的性质有关。所以(1)柱长缩短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 (2)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相比减少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 4、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增加,(2)固定相量增加,(3)流动相流速减小,⑷相比增大,是否会引起分配比的变化?为什么? m S K Q V M k S;而,分配比除了与组分、两相的性质、柱温、柱压有关外,还与相比有关,m M 卩V S 而与流动相流速、柱长无关。故(1)不变化;(2)增加;(3)不改变;(4)减小。 5、试以塔板高度H做指标,讨论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提示:主要从速率理论(范弟姆特Van Deemter)来解释,同时考虑流速的影响,选择最佳载气流速 (P13-24)。(1 )选择流动相最佳流速。(2)当流速较小时,可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如N2, Ar),而当流速较大时,应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载气(如H2, He)同时还应该考虑载气 对不同检测器的适应性。(3 )柱温不能高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以免引起固定液的挥发流失。在使最难分离组分能尽可能好的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温度,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峰形不拖尾为度。(4)固定液用量:担体表面积越大,固定液用量可以越高,允许的进样量也越多,但为了改善液相传质,应使固定液膜薄一些。(5)对担体的要求:担体表面积要大,表面和孔径均匀。 粒度要求均匀、细小(但不宜过小以免使传质阻力过大)。(6)进样速度要快,进样量要少,一般液 体试样0.1~5止,气体试样0.1~10 mL。(7)气化温度:气化温度要高于柱温30~70 C。 6、试述速率方程中A, B, C三项的物理意义。H -u曲线有何用途?曲线的形状受哪些主要因素的影响? 参见教材(P14-16)。A称为涡流扩散项,B为分子扩散系数,C为传质阻力系数。 下面分别讨论各项的意义: (1)涡流扩散项A。气体碰到填充物颗粒时,不断地改变流动方向,使试样组分在气相中形成类似 “涡流”的流动,因而引起色谱峰的扩张。由于 A = 2入d p,表明A与填充物的平均颗粒直径d p的 大小和填充的不均匀性入有关,而与载气性质、线速度和组分无关,因此使用适当细粒度和颗粒均匀的担体,并尽量填充均匀,是减少涡流扩散,提高柱效的有效途径。 (2)分子扩散项B/u。由于试样组分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后,是以“塞子”的形式存在于柱的很小一段空间中,在"

气相色谱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摘要: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很常见的环境分析检测方法,我们也经常将它应用在水、大气、固废等环境检测中。我们以检测非甲烷烃为例来进行探究和学习,(非甲烷烃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气体)因此我们利用带有双柱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岛津GC2014型)和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对此进行气相色谱检测。并且通过这次检测来了解和复习流动相、检测器、色谱柱以及温度等色谱条件是如何选择以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关键词:非甲烷总烃;气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分析; 1.非甲烷总烃 非甲烷烃(NMHC通常是指除甲烷以外的所有可挥发的碳氢化合物(其中主要是C2~C8,又称非甲烷总烃。主要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和含氧烃等组分。大气中的非甲烷总烃超过一定浓度,除直接对人体健康有害外,在一定条件下经日光照射还能产生光化学烟雾,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1]。 监测环境空气和工业废气中的NMHC有许多方法,但目前多数国家采用气相色谱法。由于直接测定NMHC所用仪器价格昂贵,因此我们采用双柱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出总烃和甲烷的含量,两者之差为NMHC的含量。在规定的条件下所测得的NMHC是于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有明显响应的除甲烷外碳氢化合物总量,以碳计[2]。 目前我国基本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非甲烷总烃, 按进样的不同有活性炭吸附一热解吸法及针筒采样一手动进样法,采用活性炭吸附一热解吸法[3]易受到活性炭吸附效率的影响,而针筒采样——手动进样法[4]则重复性较差、易熄火。而我们采用气袋采样—气体自动进样器进样分析气体中非甲烷总烃,而这样也最令人满意。此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效率高、干扰少,且可用于其他挥发性有机物,如苯系物等的测定。 2.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非甲烷总烃

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P60页) 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得分离原理。 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气相色谱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得亲与力不同而实现分离。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得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 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与记录系统。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得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与气化室。其作用就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分离系统完成对混合样品得分离过程;温控系统就是精确控制进样口、汽化室与检测器得温度;检测与记录系统就是对分离得到得各个组分进行精确测量并记录。 3、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缩短,(2)固定相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4)相比减少,就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得改变?为什么? 分配系数只与组分得性质及固定相与流动相得性质有关。所以(1)柱长缩短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2)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相比减少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 4、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增加,(2)固定相量增加,(3)流动相流速减小,(4)相比增大,就是否会引起分配比得变化?为什么? ;而,分配比除了与组分、两相得性质、柱温、柱压有关外,还与相比有关,而与流动相流速、柱长无关。故(1)不变化;(2)增加;(3)不改变;(4)减小。 5、试以塔板高度H做指标,讨论气相色谱操作条件得选择。 提示:主要从速率理论(范弟姆特Van Deemter)来解释,同时考虑流速得影响,选择最佳载气流速(P13-24)。 (1)选择流动相最佳流速。(2)当流速较小时,可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得载气(如N2,Ar),而当流速较大时,应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得载气(如H2,He)同时还应该考虑载气对不同检测器得适应性。(3)柱温不能高于固定液得最高使用温度,以免引起固定液得挥发流失。在使最难分离组分能尽可能好得分离得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得温度,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峰形不拖尾为度。(4)固定液用量:担体表面积越大,固定液用量可以越高,允许得进样量也越多,但为了改善液相传质,应使固定液膜薄一些。(5)对担体得要求:担体表面积要大,表面与孔径均匀。粒度要求均匀、细小(但不宜过小以免使传质阻力过大)。(6)进样速度要快,进样量要少,一般液体试样0、1~5 μL,气体试样0、1~10 mL。(7)气化温度:气化温度要高于柱温30~70 ℃。 6、试述速率方程中A,B,C三项得物理意义。H–u曲线有何用途?曲线得形状受哪些主要因素得影响? 参见教材(P14-16)。A称为涡流扩散项,B为分子扩散系数,C为传质阻力系数。 下面分别讨论各项得意义: (1)涡流扩散项A。气体碰到填充物颗粒时,不断地改变流动方向,使试样组分在气相中形成类似“涡流”得流动,因而引起色谱峰得扩张。由于A = 2 λ·d p,表明A与填充物得平均颗粒直径d p得大小与填充得不均匀性λ有关,而与载气性质、线速度与组分无关,因此使用适当细粒度与颗粒均匀得担体,并尽量填充均匀,就是减少涡流扩散,提高柱效得有效途径。 (2)分子扩散项B/u。由于试样组分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后,就是以“塞子”得形式存在于柱得很小一段空间中,在“塞子”得前后(纵向)存在着浓差而形成浓度梯度,因此使运动着得分子产生纵向扩散。而B = 2 γ·D g,γ就是因载体填充在柱内而引起气体扩散路径弯曲得因数(弯曲因子),D g为组分在气相中得扩散系数。分子扩散项与D g得大小成正比,而D g与组分及载气得性质有关:相对分子质量大得组分,其D g小,反比于载气密度得平方根或载气相对分子质量得平方根,所以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得载气(如氮气),可使B项降低,D g随柱温增高而增加,但反比于柱压。弯曲因子γ为与填充物有关得因素。

白酒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白酒香味成份复杂,除乙醇和水外,还有大量芳香组分存在。构成白酒质量风格的是酒内所含的香味成分的种类以及其量比关系。应用气相色谱法能快速而准确地测出白酒中的醇类、酯类、有机酸类、碳基化合物、酚类化合物以及高沸点化合物等成分的含量。 一、填充柱DNP柱测定白酒中醇、酯等组分(一般酒厂需要,白酒) (一)DNP柱直接进样法测定白酒中主要醇、酯成份 白酒中醇和酯是主要香味成份。吸取原样品进行色谱分析,其优点是: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性高、快速;缺点是:极其微量的组分不易检出。 1样品的配制 ●2%内标的配制: 吸取2mL的内标--乙酸正丁酯于1OOmL的容量瓶中,(因内标物易挥发,可在瓶内先放少量酒精),用55%-60%的乙醇定容。 ●1-2%标样的配制: 分别吸取乙醛、甲醇、正丙醇、仲丁醇、乙缩醛、正丁醇、异戊醇、(正己醇)、(糠醛)各lmL,乙酸乙酯、丁酸乙酯、戊酸乙酯、乳酸乙酯、己酸乙酯、乙

酸异戊酯)各2mL一起加入1OOmL容量瓶中,用55%-60%(V/V)的乙醇定容,混匀后组成标样。(在容量瓶中先加少许乙醇,以防挥发) ●混标的配制: 分别用移液管吸取标样lOmL和内标5mL,用55%-60%(V/V)的乙醇定容到1OOmL,混匀后(可分装)待用。 混标中各组分i及内标含量计算公式: mi=ci×Vi×di×lO00 ms=cs×Vs×ds×lO00 式中:mi/ms—混标中各组分i/内标的含量(mg/l0OmL); ci/cs—混标中各组分i/内标的浓度(V/V) Vi/Vs—混标中各组分i/内标的体积(mL) ; di/ds—混标中各组分i/内标的密度(g/mL) ; 1000—算成以mg为单位的系数。 例:计算混标中正丁醇的含量 m正丁醇=1%×lOml×0.809g/ml×lO00=80.9mg/100ml混标样

第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P 60页) 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分离原理。 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 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的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分离系统完成对混合样品的分离过程;温控系统是精确控制进样口、汽化室和检测器的温度;检测和记录系统是对分离得到的各个组分进行精确测量并记录。 3、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缩短,(2)固定相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4)相比减少,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为什么? 分配系数只与组分的性质及固定相与流动相的性质有关。所以(1)柱长缩短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2)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相比减少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 4、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增加,(2)固定相量增加,(3)流动相流速减小,(4)相比增大,是否会引起分配比的变化?为什么? βK m m k M S == ;而S M V V =β,分配比除了与组分、两相的性质、柱温、柱压有关外,还与相比有关,而与流动相流速、柱长无关。故(1)不变化;(2)增加;(3)不改变;(4)减小。 5、试以塔板高度H 做指标,讨论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提示:主要从速率理论(范弟姆特Van Deemter )来解释,同时考虑流速的影响,选择最佳载气流速(P 13-24)。(1)选择流动相最佳流速。(2)当流速较小时,可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如N 2,Ar),而当流速较大时,应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载气(如H 2,He )同时还应该考虑载气对不同检测器的适应性。(3)柱温不能高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以免引起固定液的挥发流失。在使最难分离组分能尽可能好的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温度,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峰形不拖尾为度。(4)固定液用量:担体表面积越大,固定液用量可以越高,允许的进样量也越多,但为了改善液相传质,应使固定液膜薄一些。(5)对担体的要求:担体表面积要大,表面和孔径均匀。粒度要求均匀、细小(但不宜过小以免使传质阻力过大)。(6)进样速度要快,进样量要少,一般液体试样0.1~5 μL ,气体试样0.1~10 mL 。(7)气化温度:气化温度要高于柱温30~70 ℃。 6、试述速率方程中A ,B ,C 三项的物理意义。H –u 曲线有何用途?曲线的形状受哪些主要因素的影响? 参见教材(P 14-16)。A 称为涡流扩散项,B 为分子扩散系数,C 为传质阻力系数。 下面分别讨论各项的意义: (1)涡流扩散项A 。气体碰到填充物颗粒时,不断地改变流动方向,使试样组分在气相中形成类似“涡流”的流动,因而引起色谱峰的扩张。由于A = 2 λ·d p ,表明A 与填充物的平均颗粒直径d p 的大小和填充的不均匀性λ有关,而与载气性质、线速度和组分无关,因此使用适当细粒度和颗粒均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内标法与外标法 一、内标法 什么叫内标法?怎样选择内标物? 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己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当然,在色谱分析条什下,内标物必须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分离。需要指出的是,在少数情况下,分析人员可能比较关心化台物在一个复杂过程中所得到的回收率,此时,他可以使用一种在这种过程中很容易被完全回收的化台物作内标,来测定感兴趣化合物的百分回收率,而不必遵循以上所说的选择原则。 在使用内标法定量时,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的峰高或峰面积的比值? 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峰高或峰面积比值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方面的、色谱方面的和仪器方面的三类。 由化学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分析重复样品时出现。 化学方面的因素包括: 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合不好; 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应, 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来说,色谱方面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色谱上常见的一些问题(如渗漏)对绝对面积的影响比较大,对面积比的影响则要小一些,但如果绝对面积的变化已大到足以使面积比发生显著变化的程度,那么一定有某个重要的色谱问题存在,比如进样量改变太大,样品组分浓度和内标浓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检测器非线性等。进样量应足够小并保持不变,这样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在实际工作中,当我们拿到一个样品,我们该怎样定性和定量,建立一套完整的分析方法是关键,下面介绍一些常规的步骤: 1、样品的来源和预处理方法 GC能直接分析的样品通常是气体或液体,固体样品在分析前应当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而且还要保证样品中不含GC不能分析的组分(如无机盐),可能会损坏色谱柱的组分。这样,我们在接到一个未知样品时,就必须了解的来源,从而估计样品可能含有的组分,以及样品的沸点范围。如果样品体系简单,试样组分可汽化则可直接分析。如果样品中有不能用GC直接分析的组分,或样品浓度太低,就必须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采用吸附、解析、萃取、浓缩、稀释、提纯、衍生化等方法处理样品。 2、确定仪器配置 所谓仪器配置就是用于分析样品的方法采用什么进样装置、什么载气、什么色谱柱以及什么检测器。 一般应首先确定检测器类型。碳氢化合物常选择FID检测器,含电负性基团(F、Cl等)较多且碳氢含量较少的物质易选择ECD检测器;对检测灵敏度要求不高,或含有非碳氢化合物组分时,可选择TCD检测器;对于含硫、磷的样品可选择FPD检测器。 对于液体样品可选择隔膜垫进样方式,气体样品可采用六通阀或吸附热解析进样方法,一般色谱仅配置隔膜垫进样方式,所以气体样品可采用吸附-溶剂解析-隔膜垫进样的方式进行分析。 根据待测组分性质选择适合的色谱柱,一般遵循相似相容规律。分离非极性物质时选择非极性色谱柱,分离极性物质时选择极性色谱柱。色谱柱确定后,根据样本中待测组分的分配系数的差值情况,确定色谱柱工作温度,简单体系采用等温方式,分配系数相差较大的复杂体系采用程序升温方式进行分析。 常用的载气有氢气、氮气、氦气等。氢气、氦气的分子量较小常作为填充柱色谱的载气;氮气的分子量较大,常作为毛细管气相色谱的载气;气相色谱质谱用氦气作为载气。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一、归一化法 当试样中所有组分都能流出色谱柱,且在色谱图上都显示色谱峰时,建议你用归一化法计算组分含量。所谓归一化法是以样品中被测组分经校正过的峰面积(或峰高)占样品中各组分经校正过的峰面积(或峰高)之和的比例来表示样品中各组分的含量的定量方法。 设试样中有几个组分,各组分的质量分别为m1、m2……m n在一定条件下测得各组分峰面积分别为A1、A2、……A n,则组分i的质量分数W i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各组分的校正因子均采用相对质量校正因子。 若试样中组分是同分异构体或同系物,各组分f<’值很接近,可以不用校正因子,将面积直接归一化,这样式5-28可简化为: (5-29) 当色谱峰狭窄,峰形对称,操作条件稳定,各组分色谱半峰宽不变时,建议你用峰高归一化法计算组分含量,即: (5-30) 式中f i'(h)为峰高校正因子,必须自行测定,测定方法与峰面积校正因子相同。 归一化法简便、准确,进样量的多少与测定结果无关,操作条件的变化对结果影响也较小,但如果试样中的组分不能全部出峰,则不能采用这种方法。 二、内标法 若试样中所有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或只要求测定试样中某个或某几个组分的情况时,你可以考虑采用内标法定量。

所谓内标法就是将一定量选定的标准物(称内标物S)加入到一定量试样中,混合均匀后,在一定操作条件下注入色谱仪,出峰后分别测量组分i和内标物S的峰面积(或峰高),按下式计算组分i的含量。 (5-31) 式中、分别为组分i和内标物S的质量校正因子;A i、A s分别为组分i 和内标物S的峰面积。也可以用峰高代替面积,则: (5-32) 式中、分别为组分i和内标物S的峰高校正因子。 内标法中,常以内标物为基准,即=1.0则式5-31可以写为: (5-33) 式(5-32)可改为: (5-34) 内标法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内标物,对于内标物的要求是: 1.应是试样中不存在的纯物质;

气相色谱分析法习题 一、简答题 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 3.当下列参数改变时: (1)柱长缩短,(2)固定相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4)相比减少 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为什么? 4.当下列参数改变时: (1)柱长增加,(2)固定相量增加,(3)流动相流速减小,(4)相比增大 是否会引起分配比的变化?为什么? 5.试以塔板高度H做指标,讨论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6.试述速率方程中A, B, C三项的物理意义. H-u曲线有何用途?曲线的形状主要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7.当下述参数改变时:(1)增大分配比,(2) 流动相速度增加,(3)减小相比,(4) 提高柱温,是否会使色谱峰变窄?为什么? 8.为什么可用分离度R作为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 9.能否根据理论塔板数来判断分离的可能性?为什么? 10.试述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的含义,它对色谱分离有什么指导意义? 11.对担体和固定液的要求分别是什么? 12.试述“相似相溶”原理应用于固定液选择的合理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13.试述热导池检测器的工作原理。有哪些因素影响热导池检测器的灵敏度? 14.试述氢焰电离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如何考虑其操作条件? 15.色谱定性的依据是什么?主要有那些定性方法? 16.何谓保留指数?应用保留指数作定性指标有什么优点? 17.有哪些常用的色谱定量方法?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 二、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 ) A 保留值 B 峰面积 C 分离度 D 半峰宽 2.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 ) A 保留时间 B 保留体积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3. 良好的气-液色谱固定液为 ( ) A 蒸气压低、稳定性好 B 化学性质稳定 C 溶解度大, 对相邻两组分有一定的分离能力 D A、B和C 4.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 ) A H2 B He C Ar D N2 5. 试指出下列说法中, 哪一个不正确? 气相色谱法常用的载气是 ( ) A 氢气 B 氮气 C 氧气 D 氦气 6. 色谱体系的最小检测量是指恰能产生与噪声相鉴别的信号时 ( ) A 进入单独一个检测器的最小物质量 B 进入色谱柱的最小物质量 C 组分在气相中的最小物质量 D 组分在液相中的最小物质量 7. 在气-液色谱分析中, 良好的载体为 ( ) A 粒度适宜、均匀, 表面积大 B 表面没有吸附中心和催化中心 C 化学惰性、热稳定性好, 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D A、B和C 8. 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 ) A 浓度型检测器 B 质量型检测器 C 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气相色谱仪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在实际工作中,当我们拿到一个样品,我们该怎样如何定性和定量,建立一套完整的分析方法是关键,下面介绍一些常规的步骤: 1、样品的来源和预处理方法 GC能直接分析的样品必须是气体或液体,固体样品在分析前应当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而且还要保证样品中不含GC不能分析的组分(如无机盐),可能会损坏色谱柱的组分。这样,我们在接到一个未知样品时,就必须了解的来源,从而估计样品可能含有的组分,以及样品的沸点范围。如能确认样品可直接分析。如果样品中有不能用GC直接分析的组分,或样品浓度太低,就必须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包括采用一些预分离手段,如各种萃取技术、浓缩和稀释方法、提纯方法等。 2、确定仪器配置 所谓仪器配置就是用于分析样品的方法采用什么进样装置、什么载气、什么色谱柱以及什么检测器。 3、确定初始操作条件 当样品准备好,且仪器配置确定之后,就可开始进行尝试性分离。这时要确定初始分离条件,主要包括进样量、进样口温度、检测器温度、色谱柱温度和载气流速。进样量要根据样品浓度、色谱柱容量和检测器灵敏度来确定。样品浓度不超过mg/mL时填充柱的进样量通常为1-5uL,而对于毛细管柱,若分流比为50:1时,进样量一般不超过2uL。进样口温度主要由样品的沸点范围决定,还要考虑色谱柱的使用温度。原则上讲,进样口温度高一些有利,一般要接近样品中沸点最高的组分的沸点,但要低于易分解温度。 4、分离条件优化 分离条件优化目的就是要在最短的分析时间内达到符合要求的分离结果。在改变柱温和载气流速也达不到基线分离的目的时,就应更换更长的色谱柱,甚至更换不同固定相的色谱柱,因为在GC中,色谱柱是分离成败的关键。 5、定性鉴定 所谓定性鉴定就是确定色谱峰的归属。对于简单的样品,可通过标准物质对照来定性。就是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分别注射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根据保留值即可确定色谱图上哪个峰是要分析的组分。定性时必须注意,在同一色谱柱上,不同化合物可能有相同的保留值,所以,对未知样品的定性仅仅用一个保留数据是不够的,双柱或多柱保留指数定性是GC中较为可靠的方法,因为不同的化合物在不同的色谱柱上具有相同保留值的几率要小得多。 6、定量分析 要确定用什么定量方法来测定待测组分的含量。常用的色谱定量方法不外乎峰面积(峰高)百分比法、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和标准加入法(又叫叠加法)。峰面积(峰高)百分比法最简单,但最不准确。只有样品由同系物组成、或者只是为了粗略地定量时该法才是可选择的。相比而言,内标法的定量精度最高,因为它是用相对于标准物(叫内标物)的响应值来定量的,而内标物要分别加到标准样品和未知样品中,这样就可抵消由于操作条件(包括进样量)的波动带来的误差。至于标准加入法,是在未知样品中定量加入待测物的标准品,然后根据峰面积(或峰高)的增加量来进行定量计算。其样品制备过程与内标法类似但计算原理则完全是来自外标法。标准加入法定量精度应该介于内标法和外标法之间。 7、方法的验证 所谓的方法验证,就是要证明所开发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实用性一般指所用仪器配置是否全部可作为商品购得,样品处理方法是否简单易操作,分析时间是否合理,分析成本是否可被同行接受等。可靠性则包括定量的线性范围、检测限、方法回收

实验一气相色谱法分析苯系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定性、定量方法。 2.学习纯物质对照法定性和归一化法定量的分析方法。 3.了解气相色谱的仪器组成、工作原理以及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气相色谱方法是利用试样中各组份在气相和固定液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将混合物分离、测定的仪器分析方法,特别适用于分析含量少的气体和易挥发的液体。当汽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份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由于固定相对各组份的吸附或溶解能力不同,因此各组份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的柱长后,便彼此分离,按流出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被检测,在记录器上绘制出各组份的色谱峰——流出曲线。在色谱条件一定时,任何一种物质都有确定的保留参数,如保留时间、保留体积及相对保留值等。因此,在相同的色谱操作条件下,通过比较已知纯物质和未知物的保留参数或在固定相上的位置,即可确定未知物为何种物质。测量峰高或峰面积,采用外标法、内标法或归一化法,可确定待测组分的质量分数。 1.典型气相色谱仪由以下五大系统组成: A. 载气系统:包括气源、净化干燥管和载气流速控制; 常用的载气有:氢气、氮气、氦气; 净化干燥管:去除载气中的水、有机物等杂质(依次通过分子筛、活性炭等); 载气流速控制:压力表、流量计、针形稳压阀,控制载气流速恒定。 B. 进样装置:进样器+气化室; 气体进样器(六通阀):推拉式和旋转式两种。 试样首先充满定量管,切入后,载气携带定量管中的试样气体进入分离柱; 液体进样器:不同规格的专用注射器,填充柱色谱常用10μL;毛细管色谱常用1μL; 气化室:将液体试样瞬间气化的装置。 C. 色谱柱(分离柱):色谱仪的核心部件。分为填充柱和毛细管柱。 D. 检测系统:色谱仪的眼睛,常用的检测器:热导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E. 温度控制系统:温度是色谱分离条件的重要选择参数; 气化室、分离室、检测器三部分在色谱仪操作时均需控制温度; 气化室:保证液体试样瞬间气化; 分离室:准确控制分离需要的温度。当试样复杂时,分离室温度需要按一定程序控制温度变化,各组分在最佳温度下分离; 检测器:保证被分离后的组分通过时不在此冷凝。

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法 一、简答题 1.色谱内标法是一种准确度较高的定量方法。它有何优点? 2.分离度R是柱分离性能的综合指标。R怎样计算?在一般定量、定性或制备色谱纯物质时,对R如何要求? 3. 什么是最佳载气流速?实际分析中是否一定要选择最佳流速?为什么? 4. 在色谱分析中,对进样量和进样操作有何要求? 5. 色谱归一化定量法有何优点?在哪些情况下不能采用归一化法? 6. 试析影响气相色谱仪的热导池检测器的灵敏度的主要因素。 7. 柱温是最重要的色谱操作条件之一。柱温对色谱分析有何影响?实际分析中应如何选择柱温? 8. 色谱柱的分离性能可用分离效率的大小来描述。分离效率怎样表示?其大小说明什么问题?要提高分离效率应当怎么办? 9. 在一根色谱柱上,欲将含 A、B、C、D、E 五个组分的混合试样分离。查得各组分的分配系数大小如: K B> K A> K C> K D,K E=K A,试定性地画出它们的色谱流出曲线图,并说明其理由? 10. 色谱固定液在使用中为什么要有温度限制?柱温高于固定液最高允许温度或低于最低允许温度会造成什么后果? 11.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为了测定下面组分,宜选用哪种检测器?为什么? ⑴蔬菜中含氯农药残留量;⑵测定有机溶剂中微量水 ⑶痕量苯和二甲苯的异构体;⑷啤酒中微量硫化物 12. 某一色谱柱从理论上计算得到的理论塔板数n很大,塔板高度H很小,但实际上分离效果却很差,试分析原因。 13. 根据Van Deemter方程,推导出A、B、C常数表示的最佳线速u opt和最小板高H min。 14. 已知:f i’、f s’、A i、A s分别为待测组分(i)和内标物质(s)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和色谱峰面积,m s、m分别为内标物的质量和待测试样的质量,请推导出计算i组分质量分数的色谱定量分析内标法公式。 15. 用热导池检测器时,为什么常用H 和He作载气而不常用氮气作载气? 2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基态分子吸收了一定能量后,跃迁至激发态,当激发态分子以辐射跃迁形式将其能量释放返回基态时,便产生分子发光(Molecular Luminescence)。依据激发的模式不同,分子发光分为光致发光、热致发光、场致发光和化学发光等。光致发光按激发态的类型又可分为荧光和磷光两种。本章讨论分子荧光(Molecular Fluorescence)、分子磷光(Molecular Phosphorescence)和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分析法。 第一节荧光分析法 一、概述 分子荧光分析法是根据物质的分子荧光光谱进行定性,以荧光强度进行定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早在16世纪,人们观察到当紫外和可见光照射到某些物质时。这些物质就会发出各种颜色和不同强度的光,而当照射停止时,物质的发光也随之很快消失。到1852年才由斯托克斯(Stokes)给予了解释,即它是物质在吸收了光能后发射出的分子荧光。斯托克斯在对荧光强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于1864年提出可将荧光作为一种分析手段。1867年

Goppelsroder应用铝—桑色素络合物的荧光对铝进行了测定。进入20世纪,随着荧光分析仪器的问世,荧光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得到了极大发展,如今已成为一种重要且有效的光谱分析手段。 荧光分析法的最大优点是灵敏度高,它的检出限通常比分光光度法低2~4个数量级,选择性也较分光光度法好。虽然能产生强荧光的化合物相对较少,荧光分析法的应用不如分光光度法广泛,但由于它的高灵敏度以及许多重要的生物物质都具有荧光性质。使得该方法在药物、临床、环境、食品的微量、痕量分析以及生命科学研究各个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本原理 (一)分子荧光的产生 大多数分子含有偶数电子。根据保里不相容原理,基态分子的每一个轨道中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总是相反的,因而大多数基态分子处于单重态(2S+1=1),基态单重态以S0表示。当物质受光照射时,基态分子吸收光能就会产生电子能级跃迁而处于第一、第二电子激发单重态,以S1、S2表示。处于电子激发态的分子是不稳定的,它会很快地通过无辐射跃迁和辐射跃迁释放能量而返回基态。辐射跃迁发生光子的发射,产生分子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