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26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26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26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26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26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总题数:21,分数:42.00)

1.单项选择题(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工具性条件反射的提出者是

(分数:2.00)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华生

解析:解析:在桑代克的研究中,猫被放入迷笼中,猫逃出去就会得到食物,经过反复,猫的正确反应越来越多,错误反应越来越少。桑代克提出猫形成了工具性的条件反射。因此本题选A。

3.斯金纳通过实验证明,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的条件是

(分数:2.00)

A.个体的自发行为后获得强化刺激√

B.环境刺激与随后的反应形成联系

C.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形成联系

D.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形成联系

解析:解析: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的条件是个体自发行为之后获得相应的强化刺激,从而导致这个自发行为在相应的环境刺激中发生的概率增加。因此本题选A。

4.下面的实验中属于认知性学习实验的是

(分数:2.00)

A.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

B.桑代克的迷笼实验

C.斯金纳使用“斯金纳箱”做的实验

D.苛勒的大猩猩“取香蕉”实验√

解析:解析:苛勒所作的大猩猩“取香蕉”实验证明学习的过程是顿悟的过程,学习的实质是组织一种完形,因此本题选D。

5.镜画描图实验可用来考察

(分数:2.00)

A.条件反射的形成

B.顿悟学习的过程

C.学习迁移现象√

D.试误学习的过程

解析:解析:镜画描图实验可用来考察优势手的练习对非优势手的影响,这是学习迁移现象。因此本题选C。

6.托尔曼认为,强化物不是引起学习的关键因素。他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来自于

(分数:2.00)

A.顿悟学习实验

B.位置学习实验

C.系列学习实验

D.潜伏学习实验√

解析:解析:潜伏学习实验证明在没有强化物的条件下,动物照样进行了学习,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已。因此本题选D。

7.“这是一个关于记忆的实验。实验开始时,计算机屏幕中央将相继呈现由三行字母组成的一系列字母矩阵,呈现的时间很短,您要尽可能地记住它们。当矩阵消失时,您会听到高音、中音和低音,如果是高音将您所看到的第一行字母记录到记录纸上,如果是中音将您所看到的第二行字母记录到记录纸上,如果是低音将您所看到的第三行字母记录到记录纸上……”。采用此类指导语的瞬时记忆研究方法是

(分数:2.00)

A.部分报告法√

B.延迟部分报告法

C.全部报告法

D.顺序再现法

解析:解析:题中实验只要求被试将记住了的东西的一部分报告出来,而不是报告全部。因此是部分报告法。该方法是由斯珀林(Sperling)首创的。

8.斯珀林(Sperling)研究图像记忆的时限的方法是

(分数:2.00)

A.部分报告法

B.延迟部分报告法√

C.全部报告法

D.顺序再现法

解析:解析:为了研究图像记忆的时限,斯珀林在实验中,变化呈现字母与出现决定该报告哪一行的信号(如声音)之间的时间间隔,要求被试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内用部分报告法再现。该方法是延迟部分报告法。因此本题选B。

9.达尔文等(Darwin,et a1.,1972)使用部分报告法进行声像记忆的研究与斯珀林(Sperling)采用部分报告法进行图像记忆的研究表明

(分数:2.00)

A.声像记忆的容量小于图像记忆;声像记忆的作用时间短于图像记忆

B.声像记忆的容量大于图像记忆;声像记忆的作用时间长于图像记忆

C.声像记忆的容量小于图像记忆;声像记忆的作用时间长于图像记忆√

D.声像记忆的容量大于图像记忆;声像记忆的作用时间短于图像记忆

解析:解析:与斯珀林的实验相比,达尔文等人实验显示声像记忆有两点不同于图像记忆。其一,声像记忆的容量小于图像记忆。在听觉的部分报告法实验中,即时回忆的数量仅为5个左右的项目,而视觉实验的相应数量为8—9个项目。其二,声像记忆的作用时间可达4秒,比图像记忆的几百毫秒要长得多。因此本题选C。

10.斯腾伯格(S.Steinberg)采用加法反应时法揭示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方式是

(分数:2.00)

A.平行扫描

B.自动停止系列扫描

C.完全系列扫描√

D.直接通达

解析:解析:斯腾伯格(S.Sternberg)的实验结果表明短时记忆内容的提取采取的是完全系列扫描的方式。因此本题选C。

11.Peterson—Peterson法的实质是

(分数:2.00)

A.记忆广度法

B.分散注意作业法√

C.探测法

D.系列回忆法

解析:解析:分散注意作业法的关键是,在记忆保持阶段使用干扰作业,把被试的注意力从所保持的记忆内容上转移开来,以防止他对所保持的记忆内容进行练习、复述,进而测得短时记忆保持量与保持间隔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有关分散注意的研究中较为典型的是布朗(Brown,1958)及彼得森等

(Peterson&Peterson,1959)所做的实验。因此本题选B。

12.心理学家验证两种记忆说对系列位置曲线分析的方法是

(分数:2.00)

A.记忆广度法

B.分散注意作业法

C.探测法

D.功能双重分离法√

解析:解析:心理学家通过功能双重分离(functioned double dissociation)的方法验证了两种记忆说对系列位置曲线的分析。功能双重分离是指:一些自变量可以改变首因效应和渐近线,但不影响近因效应;另一些自变量可以改变近因效应但不影响首因效应和渐近线。为区分两种记忆,根据功能双重分离原则,可变化下列两个自变量。(1)单词的呈现速度。增加每个单词的呈现时间,这将增加复述的时间,使更多信息转入长时记忆,但不会影响短时记忆。(2)干扰活动。系列单词呈现后进行延缓回忆,为防止复述进行干扰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地干扰短时记忆,但不影响长时记忆。因此本题选D。

13.沃和诺曼(Waugh&Norman,1965)考察间隔时间和间隔数字对遗忘的作用,从而将痕迹消退和干扰这两个因素分离开来的研究方法是

(分数:2.00)

A.记忆广度法

B.分散注意作业法

C.探测法√

D.功能双重分离法

解析:解析:探测法的主要程序是:出示一系列刺激物(通常为字母或数字),紧接着再出示这一系列中的一个项目作为探测项目,被试的任务是对探测项目以及系列中的下一个项目进行反应。应用此方法,由于被试事先不知道将对哪一个项目作反应,所以他必须密切注意探测项目之前的所有刺激及其出现顺序。沃和诺曼(Waugh和Norman,1965)利用探测法非常巧妙地设计了有关短时记忆遗忘原因的实验。实验中,给被试逐个呈现一系列数字,如16个数字,最后一个数字呈现时伴随一个高频纯音,这个数字就是探测数字,它在前面呈现的数字序列中只出现过一次。要求被试听到声音信号,就报告出前面序列中紧跟在探测数字后面的那个数字。因此本题选C。

14.康拉德(Conrad,1963)研究短时记忆编码的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视觉呈现刺激,第二阶段为在白噪音背景上,听觉呈现刺激。在这两个阶段中,实验材料即所用刺激均为6个字母组成的字母序列。研究发现

(分数:2.00)

A.字形相似的字母容易混淆

B.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混淆√

C.字形相似和发音相似的字母都容易混淆

D.字形相似和发音相似对混淆不产生影响

解析:解析:该实验中回忆时出现的错误主要表现为声音混淆,如误B为P,误C为T,误V为B,误S为F等。总之,发音相似的字母混淆度较高,而发音不相似的字母较少发生混淆。实验结果说明,短时记忆的信息代码是声音代码或听觉代码。因此本题选B。

15.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可证实

(分数:2.00)

A.两种记忆说

B.加工水平说√

C.多贮存模型

D.工作记忆理论

解析:解析:所谓自我参照效应是指当人们尽力将信息和自己相联系时,回忆出的信息更多。因此,这一效应可证实加工水平说。因此本题选B。

16.詹金斯和达伦巴赫(Jenkins&Dallenbach,1924)进行了“睡眠记忆”的实验,结果发现学习后立即睡觉比继续进行日常活动,对学习项目的保持量要高。该研究支持遗忘的

(分数:2.00)

A.衰退说

B.动机说

C.干扰说√

D.提取失败说

解析:解析:衰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衰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动机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解除这种压抑,记忆就能恢复。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某种新的或旧的信息阻碍了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而不是痕迹衰退的结果。提取失败说认为信息一旦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就永远不会消失。遗忘只不过是提取的失败。题中实验支持干扰说。因此本题选C。

17.采用双任务操作范式研究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系统,说明中央执行系统具有

(分数:2.00)

A.协调功能√

B.转换策略的功能

C.选择性注意功能

D.操纵注意资源功能

解析:解析:采用双任务操作范式研究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系统主要用来考察中央执行系统的协调功能,探索中央执行系统如何协调其他两个子系统的操作。因此本题选A。

18.巴德利(Baddeley,1966)考察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系统的转换策略的功能采用的范式是

(分数:2.00)

A.双任务范式

B.点探测范式

C.线索提示范式

D.随机生成任务范式√

解析:解析:巴德利(Baddeley,1966)所设计的实验方法被称做随机生成任务。此任务要求被试想象在他们面前放着一顶帽子,帽子里面有全部26个英语字母,他们要想象随机地从中拿出一个字母,然后把这个字母念出来,这样重复进行,并要求被试保持每秒钟生成一个字母的速率。被试要生成一个尽可能随机的字母串,最后根据生成字母串的随机程度未评价被试的操作。因此本题选D。

19.“物体决定任务”通常用来研究

(分数:2.00)

A.前瞻记忆

B.内隐记忆√

C.外显记忆

D.元记忆

解析:解析:间接测量是研究内隐记忆的一种主要的方法。间接测量在指导语上不要求被试专注于眼前的任务,也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回想过去发生的某个事件,而是通过被试在一些特定任务上的表现来间接推断其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内隐记忆研究中常见的间接测验有:与言语信息有关的“词干补笔测验”和“知觉辨认测验”,以及与非言语信息有关的“残图辨认测验”和“物体决定任务”等。因此本题选B。

20.测量内隐记忆的加工分离程序试图分离

(分数:2.00)

A.有意识记忆和无意识记忆√

B.包含测验和排除测验

C.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D.完全加工和部分加工

解析:解析:加工分离程序认为在一个再认过程中,有意识记忆和无意识记忆同时起作用,因此它试图将两个过程分离出来,从而测量无意识记忆。因此本题选A。

21.科瓦维拉什维利(Kvavilashvili)以成年人为被试研究前瞻记忆。被试被独自一人留在实验室中执行一个实验任务,为了“在他们的测试期间保证安静”,拔掉了房间里的电话,并要求被试在5分钟的测试时间结束后重新挂好它。此时,前瞻记忆任务为被试是否记得把电话挂起来。该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分数:2.00)

A.自然法

B.实验法

C.情境模拟法√

D.访谈法

解析:解析:该方法属于情境模拟法。在情境模拟法中,对前瞻记忆的测量是对现实生活的模拟,同时又可以对额外变量进行严格控制。该方法集中了自然法和实验法的优势,并解决了它们所无法避免的问题。因此本题选C。

二、多选题(总题数:8,分数:16.00)

22.加工水平说的实验证据包括

(分数:2.00)

A.自我参照效应研究√

B.产生效应研究√

C.保持复述效果研究√

D.系列位置效应的研究

解析:解析:克雷克和洛克哈特(Craik & Lockhart,1972)加工水平模型的基本主张是,信息加工要经过一系列不同的分析,从表浅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和语义的分析。按照加工水平说,记忆实质上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记忆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函数。自我参照效应研究、产生效应研究和保持复述效果研究都可为加工水平说提供证据。因此本题选ABC。

23.证明表象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验有

(分数:2.00)

A.点探测实验

B.心理扫描实验√

C.Stroop实验

D.心理旋转实验√

解析:解析:心理旋转实验证明表象可以进行心理旋转操作;心理扫描实验证明表象可以进行心理扫描操作。因此本题选BD。

24.巴德利和希契(Baddeley,Hitch)提出的工作记忆模型认为,工作记忆包括的成分有

(分数:2.00)

A.中央执行系统√

B.语音回路√

C.视空间模板√

D.元成分

解析:解析:巴德利和希契提出的工作记忆模型认为,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不同,它不是由单一成分构成的系统,而是一个由三个独立的成分组成的复杂系统。这三个成分是中央执行系统、语音回路和视空间模板。因此本题选ABC。

25.可以证明工作记忆中存在语音回路的现象有

(分数:2.00)

A.语音相似效应√

B.无关言语效应√

C.词长效应√

D.发音抑制现象√

解析:解析:语音回路的结构可以由语音相似效应、无关言语效应、词长效应以及发音抑制现象等诸多现象来证明。语音相似效应是指发音相似的词或字母在即时系列回忆中的效果很差。无关言语效应是指即时系列回忆任务受到听觉输入的无关言语材料的干扰,从而破坏记忆痕迹的现象。词长效应是指对单词的即时系列回忆与其发音的时间长短有关。当要求被试在序列记忆任务中不断重复无关的发音,例如,不断发出单词“the”来抑制默读复述时,即时系列回忆的数字广度就减少了。这种现象称为发音抑制。当要记忆的材料以视觉方式呈现,并且要被试进行发音抑制时,无关言语效应和语音相似效应就都消失了;若以听觉方式呈现时,效应则依然存在。这是因为视觉形式输入的信息要在语音库中保存,就必须将其重新转换成语音编码的形式。发音抑制使视觉呈现的记忆广度项目不能记录到语音存储中。因此本题选A:BCD。

26.内隐记忆的测量方法包括

(分数:2.00)

A.知觉辨认测验√

B.残图辨认测验√

C.物体决定任务√

D.加工分离程序√

解析:解析:内隐记忆的测量主要包括间接测量和加工分离程序两种手段。内隐记忆研究中常见的间接测验有:与言语信息有关的“词干补笔测验”和“知觉辨认测验”,以及与非言语信息有关的“残图辨认测验”和“物体决定任务”等。因此本题选ABCD。

27.内隐学习的研究范式有

(分数:2.00)

A.人工语法范式√

B.序列学习范式√

C.复杂系统控制范式√

D.信号检测范式√

解析:解析:内隐学习的研究范式包括人工语法范式、序列学习范式、复杂系统控制范式和信号检测范式。其中,人工语法范式是内隐学习最早和最重要的研究范式。因此,本题选ABCD。

28.前瞻记忆包括

(分数:2.00)

A.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

B.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

C.基于活动的前瞻记忆√

D.基于地点的前瞻记忆

解析:解析:前瞻记忆是指对于预定事件或未来要执行的行为的记忆,即对于某种意向的记忆。前瞻记忆一般可以划分为基于时间(time—based)、基于事件(event—based)和基于活动(activity—based)三类。因此本题选ABC。

29.考察人们对事件的错误记忆的研究方式包括

(分数:2.00)

A.误导信息干扰范式√

B.联想研究范式

C.无意识知觉范式

D.KK范式√

解析:解析:用于研究错误记忆的范式主要有联想研究范式、无意识知觉研究范式、错误联接范式、误导信息干扰范式和KK范式。其中联想研究范式和无意识知觉范式主要考查的是人们对单词的错误记忆;错误联接范式既可以考查对单词,也可以考查对图片、脸谱等材料的错误记忆;而误导信息干扰范式和KK范式则是考查人们对事件的错误记忆。因此本题选AD。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4.doc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4 (总分:3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1,分数:11.00) 1.学习是一种适应活动,这里的适应是()。 (分数:1.00) A.生理适应 B.心理适应 C.人际关系适应 D.环境适应 2.学习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的变化表现出来,这种变化()。(分数:1.00) A.都可以直接观察到 B.都不可以直接观察到 C.既有生理成熟的,也有心理发展的 D.既有可以观察到的,也有难以直接观察到的 3.梅耶学习过程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分数:1.00) A.强调模仿的作用 B.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 C.强调中介变量的作用 D.强调强化的作用 4.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 (分数:1.00) A.发现性 B.接受性 C.间接性 D.方向性 5.在梅耶学习过程模式中“工作记忆”是指()。 (分数:1.00) A.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机械记忆 D.意义记忆 6.罗杰斯认为促进学习的最有效的方式是()。 (分数:1.00) A.直接经验的学习与间接经验的学习相结合 B.把新信息纳人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C.理解公物之间的关系、结构和性质等 D.让学生面临实际问题,从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学习 7.学习可以通过()表现出来。 (分数:1.00) A.行为的持久变化 B.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 C.个体外部行为的变化 D.相应的行为变化 8.情感和动作技能方面的变化是()的结果。 (分数:1.00)

A.适应 B.学习 C.生理成熟 D.刺激物的持续作用 9.下列哪项不属于学习行为()。 (分数:1.00) A.谈虎色变 B.杯弓蛇影 C.近朱者赤 D.蜜蜂采蜜 10.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分数:1.00)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小鸭子的印刻现象 C.蜘蛛织网 D.儿童害怕穿白大褂的医生 11.下列选项中,由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 (分数:1.00) A.视觉适应 B.望梅止渴 C.青春期男孩变声 D.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 二、填空题(总题数:1,分数:1.00) 行为主义心理学把“学习”定义为经过练习产生的________变化。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总题数:2,分数:10.00) 13.学习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知识领会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10.00) 15.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简述生成学习理论。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滢《实验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及详解【圣才出品】

一、单项选择题 1.首先提出“实验心理学”一词的学者是()。[统考2016年研] A.笛卡儿 B.冯特 C.铁钦纳 D.赫尔姆霍茨 【答案】B 【解析】实验心理学一词,是1862年由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的先驱之一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在他的《感官知觉理论贡献》论文集的导言里最早提出来的。 2.在研究的某一时期内或特定时间点上发生的各种社会事件都可能影响被试的行为,从而混淆实验处理的效果。这种影响研究内部效度的因素属于()。[统考2016年研] A.历史因素 B.成熟因素 C.统计回归效应 D.研究变量与被试特点的交互作用 【答案】A 【解析】A项,历史因素是指在实验过程中,与实验变量同时发生,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特定事件。当出现这种情况时,研究者往往无法判断实验结果是由处理(自变量)引起的,还是由特定事件引出的。题干中某一时期社会事件的影响属于历史因素。B项,成熟因素指在实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续,被试身心发生变化,如变得较为成熟,变得疲倦、对

实验失去兴趣或饥渴等。C项,统计回归效应指在实验处理前选择了在某一特征方面具有极端分数(高分或低分)的被试,实验处理后,测验分数有回归到平均数的趋向。D项,研究变量与被试特点的交互作用是指在实验设计中,如果研究者缺乏对变量进行精确控制,诸因素常会产生交互作用的效果。 3.既能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每个加工阶段特点的实验是()。[统考2016年研] A.库珀(L. Cooper)的心理旋转实验 B.汉密尔顿(W. Hamilton)的字母转换实验 C.克拉克(H. Clark)的句子-图形匹配实验 D.斯腾伯格(S. Sternberg)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 【答案】B 【解析】Hamilton等(1977)、Hockey等人(1981)发展了一种新的实验技术,它被称为“开窗”实验。该实验能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的特点,就好像打开窗子一样,一目了然。“开窗”实验以字母转换实验为例,根据反应时间的数据揭示了完成字母转换作业的3个加工阶段。 4.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缩写是()。[统考2016年研] A.PET B.fMRI C.MEG D.ERPs

考研实验心理学知识点(6)

考研实验心理学知识点(6) 第六章知觉 知觉的定义 知觉(perception):是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官时产生的;是指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是人类认知活动过程的开端。 一、知觉的基本问题 知觉不仅是对到达大脑特定区域的感觉系统中神经冲动的简单传递,而且也包括对外部刺激的内部表征和意识。 知觉是从到达我们感受器官的刺激中抽取意义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我们把知觉看作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一)直接和间接知觉 直接知觉,以Gibson为代表,把知觉看作是从环境中提取相关信息的直接过程。 间接知觉,以Gregory为代表,认为知觉是较为活跃的和主动的过程,是当前呈现的外部刺激和大脑中已经存在的对外部世界的内部表征两者之间的匹配过程。 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间接加工过程具体体现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对立的过程。 自下而上过程(又称数据驱动过程)认为,知觉加工是从组成图形或事物的最简单的、最基本的成分开始的。 自上而下过程(又称概念驱动过程)认为,知觉加工中较高级的、整体的和抽象的水平影响低级的操作和运行。 (二)意识和知觉 知觉过程中关于意识的关键问题是:对感觉经验赋予意义的过程是否是在自动地、没有言语意识参与下进行的? 对于盲视的研究为意识和知觉的关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盲视是用来描述没有意识到知觉存在时盲区所产生的视觉能力。 盲视研究中最著名的神经心理学病例是对DB所做的研究。 二、知觉组织的高级过程 (一)图形与背景(知觉的对象性) 图形具有iexcl;事物iexcl;±的特性,边界形成轮廓。 图形看起来离观察者较近,在背景的前面。 图形看来更明显、更好记忆、更具深刻性。 对图形和背景的区分是知觉组织的最基本的环节。 (二)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理论(知觉的整体性) 格式塔心理学的组织原则:接近性(proximityornearness)相似性(similarity)连续性(goodcontinuation)共同性(commonfate)对称性(symmetry)封闭性(closure)组织作用的测量 (三)形状知觉的拓扑学研究 拓扑学研究的是在拓扑变换下图形保持不变的性质和关系。 所谓拓扑变换是一对一的连续变换。在拓扑变换下图形保持不变的性质被称为拓扑性质。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docx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 (联结派、认知派、联结- 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014 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 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 ( D)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 2011 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 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 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 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1 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 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 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5 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 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 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 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 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 (实验法)。 2012 填: 1924 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15 简答: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复习题

---------------------------------------------------------------最新资料推荐------------------------------------------------------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复习题 勤思心理学魏老师整理这里是我总结的实验心理学的一些复习题,都是各高校内部的一些复习题,如果需要其它科目的复习题,可以与我索要。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单选题) 1、心理物理学的先驱是( ) A. 冯特 B. 费希纳 C. 艾宾浩斯 D. 斯蒂文斯 2、运动员百米赛跑中听到枪声就起跑,起跑时间属于( ) A. 视觉反应时 B. 听觉反应时 C. 触觉反应时 D. 视听联合反应时 3、配对组设计在性质上属于下列哪种设计范畴() A、实验前后设计B、混合设计 C、拉丁方设计 D、被试间设计 4、如果被试接受多个自变量情况中的一个,即不同的被试者接受不同的自变量处理,这类设计便属于() A、被试内实验设计 B、被试间实验设计 C、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 D、混合设计 5. 强度不同的声音作为自变量,那么这种自变量属于( ) 。 A. 刺激特点自变量 B. 环境特点自变量 C. 被试特点自变量 D. 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6. 在一项研究中,要求一个自变量用一种设计处理,而另外一个自变量用不同种类的设计处理,这种设计属于() A、组间设计 B、组内设计 C、混合设计 D、所罗门设计 7. 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 A 可靠的 B 有效的 C 敏感的 D 有信度的 8. 1 / 2

2015年教育心理学考研复习试题题库及答案

2015年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p74) 2.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p265) 3.最近发展区:指现有水平和在他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p62) 4.普雷马克原则:又称祖母的法则,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p39) 5.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p74) 6、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行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通过人的认知因素形成的对结果的期望这一先行因素的影响。是个体对自己能够有效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它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自我效能感高低直接影响个体的努力程度,从而影响成绩好坏,而成绩好坏反过来也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269页 7.概念同化:用下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让他们利用已掌握概念来理解。(p101) 8.正迁移:在学习的迁移中,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促进,助长的作用。(p198) 10、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p103) 11、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p198) 12、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p43)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笔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是一门交叉学科。所以它既有教育学的性质任务,又会有心理学的性质任务。 教育心理学具有双重任务: 首先,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及条件;从而使心理学科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其次,研究如何运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克斯坦罗琦。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尝试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是桑代克。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对象》一书,卡普切列夫于 1877 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20 世纪 20 年代到50 年代) 在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心理测量实际上是进步教育时期的实验教育时期的成果.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 到 40 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 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在美国,学习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20 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在动物和人的学习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杜威则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影响。 在前苏联,维果斯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前苏联教育心学家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心理学获得了大量的成果。 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1908 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一些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三、成熟与完善阶段 (60 年代到现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80 年代以后,多媒体计算机问世,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则注重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学习理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提出了学习活动理论。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在 60 年代受十年动乱的冲击,研究曾一度中断。70 年代末,我国教育心理学重新繁荣。教育心理学家们自编了多本教材,同时,许多专家、学者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其中有些研究的规模、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成就: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成为心理科学中一个较发达的分支。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著:创立很多理论,出版很多作品 3.对实践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这个实际上主要是城市教学,布鲁纳在美国领导的一个课程改革,其实就是结构主义学习。 研究趋势: 1.在理论方面:万能论和机械论逐步被克服。 2 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 3.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 4.在传统理论及客体基础上,提出许多新的理论研究客体与研究方法。

名师2017心理学考研重难点串讲(实验心理学)

名师2017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重难点串讲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考研复习的重要部分,为了2017年考研的同学能够更好地把握实验心理学的考点,勤思考研整理了实验心理学部分的重难点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规划好复习,坚持到底。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考研专业课考试的重要部分,也是很多同学觉得复习比较困难的一部分,勤思考研整理了实验心理学复习的重点供2017年考研的同学参考。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 (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 2.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其著作有《心理学物理纲要》; 3.艾宾浩斯开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之先河,采用节省法; (二)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略 二.实验心理学的变量与设计 (一)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 1)观察法:是描述性质的方法,特点:直接性,描述性; 缺点:过于直接和简单;其中自然观察法是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其中个案法,是指深入研究

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注意无干扰观察::指研究者为了避免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用的一种无干扰观察技术) 2)相关研究: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实验法:是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级的方法; 实验法的优点: ①实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实验,这比起耐心等待自然观察要有效、经济和方便得多 ②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而只改变一些研究感兴趣自变量,因此结论更加严谨 ③实验条件为实验者的观察和记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 ④设定明确的实验条件可以使别人来重复并检验实验的结果 实验法的缺点: ①实验条件控制有过多的人为性 ②实验干涉程度高 ③对于复杂的行为无法测量 ④不适合大规模探索性研究 根据实验的条件要求严格程度分类: 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情境下,对实验情境进行一定控制来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生活或工作情境比较接近,具有很好的推论性; 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精确和严格的控制进行研究,结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10年4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9-300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9-305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2-49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2-56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6-200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6-218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1-18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3-87 A.格思里 B.赫尔 C.托尔曼 D.卡特尔 )3-74 10.关于概念的结构,目前心理学中主要有哪两种理论?( C )7-233 A.分析说与综合说 C.特征说与原型说 B.模板说与分析说 D.演绎说与归纳说 11.教材中未提到的幼儿概念学习水平的检测方法是( D )7-252/253 A.守恒法 B.分类法 C.排除法 D.两难故事法 12.教育活动设计程序有五种观点,以下选项中教材中未提及的是( D )10-354/355 A.媒体观 B.胚胞期系统观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2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2 (总分:171.00,做题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14,分数:14.00) 1.在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分期中具体运算阶段指()。 (分数:1.00) A.0?2岁 B.2?7岁 C.7?12岁√ D.12?15岁 解析: 2.不属于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的是()。 (分数:1.00) A.感知运动阶段 B.自我中心阶段√ C.前运演阶段 D.具体运演阶段 解析: 3.提出“发展性教学”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1.00) A.奥苏伯尔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乌申斯基 解析: 4.小学儿童的思维的基本特点是()。 (分数:1.00) A.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要形式 B.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C.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D.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解析: 5.小学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过渡中存在着 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大约在()。 (分数:1.00) A.三年级上学期 B.三年级左右 C.四年级上学期 D.四年级左右√ 解析: 6.提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1.00) A.巴甫洛夫 B.列昂节夫 C.维果斯基√ D.鲁利亚 解析: 7.小张是一个多愁善感、孤僻内向的人,即使遇到一些小事情,也会产生深刻的情绪体验。他的气质类型是()。 (分数:1.00) A.多血质 B.胆汁质 C.抑郁质√ D.黏液质 解析: 8.按照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以建立自我同一性作为主要发展任务的年龄阶 段是()。 (分数:1.00) A.6?12岁 B.12?18岁 C.18?25岁√ D.25?50岁 解析: 9.下列哪项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的表现()。 (分数:1.00) A.水平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性别差异 解析: 10.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分数:1.00) A.可逆性 B.守恒性 C.形象性√ D.互反性 解析: 11.皮亚杰用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是()。 (分数:1.00) A.图式、运算、同化、顺应 B.图式、成熟、同化、平衡 C.图式、成熟、同化、平衡 D.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2019年心理学考研必读参考书目汇总

2019心理学考研必读参考书目 1.心理学考研参考书目(1)心理学个院校参考书目 01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美]理查德·格里格,[美]菲利普·津巴多著;王垒,王甦等译《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版。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杨治良,人民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第三版),侯玉波,北大出版社。 《现代管理心理学》(第四版),程正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变态心理学》,钱铭怡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心理咨询与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 02北京师范大学参考书目 《普通心理学》(第四版)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实验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舒华张学民韩在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张厚粲徐建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人格心理学》,美Jerry M.Burger著;陈会昌[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三版),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与教育测量学》,郑日昌,人民教育出版社。 《临床心理学》,王登峰,人民教育出版社。 03深圳大学参考书目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杨治良人民教育出版社 (淡蓝色封皮) 《实验心理学》 (第二版) 朱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 《心理与教育测量》郑日昌人民教育出版社 (白底红皮)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白底红皮)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版)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考研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历年真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真题汇总 年份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章节 2007 31 32;33;34 35;36;37;38 39 40;41 42;4344 45 2008 31;32;33 38;41;42 43;44 34;35;4536 37 39 40 2009 34 35;36;37 38;39;42;45 40;41 43;44 2010 35 34;36 38 37 2011 34;35 37 36 38 2012 37 34;36 38 35 2013 37 36;38 34 35 2014 37 36 35;38 34 2015 36 37;38 34;35 2016 34 35 37 36;38 2017 36;37;38 35 34 1

2018 34 36 35;3837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2007年,第31题】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 ( ) A.1877年卡普杰列大的《教育心理学》 B.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 C.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 D.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2009年,第34题】首先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是 ( ) A.裴斯泰洛齐 B.夸美纽斯 C.詹姆斯 D.赫尔巴特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知识点:皮亚杰和维果斯基 【2007年,第33题】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其思维发展处于 (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008年,第32题】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 ( )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平衡 2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记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记 2007-08-12 23:05:21|分类:ET- 教育技术|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历史和方法 ⒈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 ⒉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⒊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⒋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教学、教师和教育心理学 教学:科学,还是艺术?今天,人们越来越关心:教师是应 当掌握许多教学技能、还是能面对变化莫测的教学环境进行 不断地思索和创造。 教师成长的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教师总想成为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 2、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关心诸 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 景有关的问题。

3、关注学生阶段: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某些材料不适合某些学生。 专家教师 : 1、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着丰富而详细的分类。 2、能根据自己的一整套理论工作,而不是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当作新情景来处理。他们能通过直觉预感到课堂里什么问题是最重要的,在某些活动中或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将会看到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 1、教学内容—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由于信息量剧增,培养获得、检索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 2、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作用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时期(~1920 )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1913~1914 ,此书又发展成三卷的《教育心理大纲》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主观题

目录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 (1) 二、实验设计(一) (1) 三、实验设计(二) (2) 四、实验设计(三) (3) 五、实验设计(四) (8)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 (一)请阐述或简述某一人物的贡献(方法学&后续影响) 1. 费希纳 感觉测量;发展出了心理物理法 2. 冯特 心理学独立;实验法;培养学生;促进心理学诞生 2. 艾宾浩斯 高级心理过程;无意义音节;节省法;遗忘曲线;拓展领域 (二)请简述开展人类或动物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 人类:知情同意;退出自由;免遭伤害;保密 动物:人道;遵法;培训;减少不适感;不可替代才可伤害;麻醉;接受生命减少痛楚 (三)请简述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或文章的基本构成 课题选择和文献检索;提出问题和研究假设;实验设计和实施;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研究报告撰写(标题或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实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被试、仪器和材料、程序、统计方法、实验设计和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结果分析和讨论,结论,参考文献,脚注,附录等。 二、实验设计(一) 题目: 1.中度怎样诊断:要有判断标准;研究参与者要给出年龄;分组方法要给出(随 机分组);问卷的数据:信度、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训练时间要给出;组内设计则需要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第二章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 (一)请简述心理实验的特点 1. 操纵或控制变量; 2. 目的在揭示因果关系; 3. 严格的设计、程序 (二)请简述三种变量及相应的操控方法

1. 自变量:选择、操纵;操控:操作定义和处理水平(数量、间距和范围); 2. 因变量:行为结果、测量;操控:操作定义和标准(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 3. 额外变量:与实验目的无关,有一定影响、控制;操控: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三)实验设计题1 考察陪审员行为中性别和体态吸引力偏见的实验。 1.请问最少有几个自变量? 2.并由此产生最多可能有几个主效应? 3.最多可能有几个交互作用》 参考答案: 1.最少有三个自变量:性别(男女)、体重水平(平均和超重);吸引力(吸引 力高低); 2.根据三个自变量可推测,3个主效应; 3.(2^n-n-1=8-3-1=4)四个交互作用,自变量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有3个,三 个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有1个; (四)实验设计题2 说明本方案中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给的内容很简单:自变量和因变量)注:这种类型的题目就是从自变量的划分和控制是否合理,因变量的测量是否合理的角度来考虑。 参考答案: 1.自变量的选择: 5分钟和7分钟之间的界定依据不充分,有可能出现天花板效应。可以选取刚学会和150%学会的时间。 2.因变量的测量: 10词词表有可能过于简单,没有反应时的测量。可以增加词量,测量反应时。(五)实验设计3 自变量:圆儿的个数、训练时间 问: 1. 请拟定该实验的目的; 2. 最好采用何种实验设计,如果有180个研究参与者该如何分配被试; 3. 该实验有几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有几个水平,因变量是什么; 4. 该实验存在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1.不同训练时间和任务难度对图形追踪正确率的影响; 2.(学习的任务往往有延后效应/学习效应/训练效应,不适合做组内设计)采 用组间设计,每组30人; 3.有两个组间自变量,训练时间3个水平、任务难度3个水平,因变量是自变 量; 4.因变量敏感性问题,存在天花板效应(4个圆儿的时候不同学习时间之间没 有差异)。 三、实验设计(二) (一)请简述三种实验的关系(紧紧抓住随机和控制)

考研实验心理学书目

考研实验心理学书目

————————————————————————————————作者:————————————————————————————————日期: ?

实验心理学书目 坎特威茨版 这本首推,我前前后后看了共3遍,由于我记性很差,每次看了都有新收获,但是真的很值得一看,提高锻炼实验思维吧~ 2.实验心理学教程—勘破心理世界的侦探 最近在看Sherlock Holmes,很喜欢啊~~嘿嘿,你想成为实验心理学的侦探高手吗?是不是听着都感觉很有趣呢?这个是入门级书籍,真心好看,推荐~~~建议把目录画成一张思维导图,有时间拿出来看看自己设计一个哦~

3.朱滢版实验心理学? 这个有两个版本。新版加了很多认知神经方面的内容,更加与时俱进,但换句话说有很多地方如果没有时间就不用看了。重点看记忆这一章,因为大纲上的新增考点(重中之重)这本书的新版里面有。实验设计这块写的也是特别的好~~特别说下,如果能够借到旧版就更好了!因为旧版的“注意”那一章写的很好,特别是对负启动有很详细的说明,而这一部分正好是新版里面删去的重要考点。?4.郭秀艳版实验心理学 ?这本必看哇~因为参考了很多坎版的内容, 所以带点外国人写书的特点,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当年我就把上面的实验一个个内化成了自己的笔记。情绪那章写的特别好~另外一本也是郭老师写的《基础实验心理学》和这个书内容差不多,但是增加了社会心理学的内容,有师兄说那个也挺重要的,所以可以的话还是买那本吧~

5.杨治良版实验心理学? 这本挺厚的,可以略看~~好处是每一个章节前面都有提纲挈领的说明,具体内容方面会写出自变量和因变量是哪些,所以可以很好的训练实验心理学的思维。 6.孟庆茂版实验心理学 一个考上北大的学姐说过,孟老师的这本实验心理学是最严谨的,这可能是因为孟老之前是学数学的原因吧。这本的经典之处在实验设计和心理物理法这两大块~很值得一看。再就是大纲上的学习这章实验也只有这本书上有。不过普遍反映这本书太多公式比较难看懂,但其实这些公式你也不用去深究,绝对不会考的,了解下就行了

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版)资料

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 填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性心理系统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等四各方面。 3、人的心理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 4、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5、在记忆活动中,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识记)和(保持)这二个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6、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7、品德的心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8、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图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9、按照记忆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10、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智能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行为规范的学习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11、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12、同的教材直观和知识感知方式。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13、健康的新概念主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14、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 15、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班都拉)。 16、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评价)。 17、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18、心理学认为,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19、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20、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 21、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 22、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23、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明确教学目的)、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课程、教学、评定等六个步骤。 24、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自我中心期、(客观化时期)、(主观化时期)。 概念 一、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桑代克以刺激—反应的联结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1分)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因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1分)也就是说,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1分) 二、教材概括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教材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加工改造,(1分)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知活动。(1分) 教材概括就是加工改造感性知识以形成发展理性知识的过程,也就是理解知识的过程。(1分)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11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11 (总分:241.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21,分数:21.00) 1.有些低年级学生在应用题学习中,一看到有“X比Y多”的条件就采用加法进行计算,很多时候会出现错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分数:1.00) A.已有知识概括化程度低 B.消极的定势√ C.已有知识不稳定 D.智力水平低 解析: 2.在学习与原有知识十分相似而又不同的新知识时,有经验的教师常采用一些可以区分的变式帮助学生进行比较,这样做的目的是()。(分数:1.00) A.增强已有知识的概括化程度 B.增强已有知识的可辨性√ C.增强已有知识的稳定性 D.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解析: 3.问题解决的试误说是由()提出的。(分数:1.00) A.杜威 B.苛勒 C.桑代克√ D.纽厄尔 解析: 4.把人脑比拟为计算机,又根据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模拟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的问题解决的理论是()。(分数:1.00) A.试误说 B.联结说 C.顿悟说 D.信息加工论√ 解析: 5.信息加工论者把从一种问题状态转变成另一种问题状态的操作称作( )。(分数:1.00)

A.算法式 B.问题空间 C.算子√ D.手段一目的分析 解析: 6.把大的目标状态分成一个一个小的目标,然后进行搜索,逐渐缩小当前问题情境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的策略是()。(分数:1.00) A.系列搜索策略 B.手段—目的分析√ C.启发式 D.算法式 解析: 7.( )提出的问题解决的五步模式被人们看做是一种经典的解决问题过程的标志。(分数:1.00) A.杜威√ B.纽厄尔 C.华莱士 D.邓克尔 解析: 8.认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心理组织所构成,每一个心理组织都把问题汇综成更狭小、更明朗的陈述,逐渐接近问题解决的理论是()。(分数:1.00) A.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 B.杜威的五步模式 C.纽厄尔和西蒙的信息加工模式 D.邓克尔的范围缩小汇综模式√ 解析: 9.根据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原型启发”一般出现在()。(分数:1.00) A.准备阶段 B.孕育阶段 C.明朗阶段√ D.验证阶段 解析: 10.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能沿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是()。(分数:1.00) A.分析思维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2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21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总题数:12,分数:38.00) 1.单项选择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拉丁方实验设计属于 (分数:2.00) A.被试内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混合设计 D.对照组设计 解析:解析:ABBA法和拉丁方设计是被试内设计中平衡实验材料顺序误差的两种方法。因此本题选A。3.在一个2×2的被试内设计中,若每种处理使用30名被试,整个实验设计需使用的被试数是 (分数:2.00) A.30 √ B.60 C.90 D.120 解析:解析:在被试内设计中,每个被试接受所有的处理,因此每种处理使用多少被试,整个实验就需要多少被试,因此本题选A。 4.在一个3×2的混合实验设计中,被试间因素有3种水平,若每种处理使用30名被试,整个实验设计需使用的被试数是 (分数:2.00) A.30 B.60 C.90 √ D.180 解析:解析:在这个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中,被试间因素有3种水平,说明共有三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在被试内因素上进行两种处理,使用同样的被试。因此,三个实验组共需90名被试。故本题选C。 5.在2×3的混合实验设计中,被试间因素有2种水平。在这个实验中,研究的因素有 (分数:2.00) A.2个√ B.3个 C.5个 D.6个 解析:解析:当实验设计用A×B表示时,说明研究的因素有两个,研究因素的数量与设计类型和每种因素涉及的水平数没有关系。因此本题选A。 6.在探讨情绪(积极情绪、中性情绪、消极情绪)、活动性质(丰富、单调)、估计方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的评估、事后回忆)对时间估计的影响的一项研究中,其实验设计应是 (分数:2.00) A.二因素设计 B.三因素设计√ C.四因素设计 D.三水平设计 解析:解析:实验设计名称中的因素就是自变量。该研究中有三个自变量,因此是三因素实验设计。故本题选B。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