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鸟类起源

鸟类起源

鸟类起源
鸟类起源

闽南师范大学

进化生物课题研究姓名:张绍彬

系别: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鸟类的起源

摘要:自1800年发现了首件始祖鸟后,有关鸟类的起源的研究已经历时150多年了。在

过去的100多年中这个问题一直是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难点。而自从鸟类和兽脚类恐龙之间存在相似之处得到赫胥黎(1868)和其他的古生物学家的首次公认以来,鸟类的恐龙起源便获得了广泛的支持。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国带羽毛恐龙的发现,对于鸟类的恐龙起源假说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证据。这里叙述了始祖鸟发现的历史,同时根据这一领域研究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争议,讨论了始祖鸟的归属问题,并且分析了始祖鸟的行为功能。最后,就鸟类的起源从研究的方法论角度作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始祖鸟恐龙与鸟鸟类起源恐龙起源说树栖起源说奔跑起源说

正文:始祖鸟

古脊椎动物,头部像鸟,有爪和翅膀,稍能飞行,有牙齿,尾巴很长,由多数尾椎骨构成,除身上有鸟类的羽毛外,跟爬行动物相似。一般认为它是爬行动物到鸟类的中间类型,但仍属于恐龙。

始祖鸟生活于约1亿5千5百万到1亿5千万年前晚侏罗纪,化石分布在德国南部。它的德文名字意指“原鸟”或“首先的鸟”。

在始祖鸟仍然生存的时期,欧洲仍然是个接近赤道的群岛。始祖鸟生活于恐龙时代,但是由于与同时拥有鸟类及兽脚亚目的特征,因此与恐龙有所区别。始祖鸟的大小及形状与喜鹊相似,它有着阔及圆的翅膀及长的尾巴。它可以生长达半米长。它的羽毛与现代鸟类相似,但它却在颚骨上有锋利的牙齿,脚上三趾都有弯爪及有长的骨质尾巴。这些特征正好与兽脚亚目恐龙相似,使得始祖鸟成为演化过程的重要角色。事实上,始祖鸟首次的发表是于1862年,亦即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之后两年,使有关讨论演化之说更为激烈。

现今有11个化石被分类为始祖鸟,是侏罗纪时期唯一的羽毛证据。再者,由于它们先进的天性及定

位,可见它们的起源是更为早期。所有遗骸多被认为是来自独立的标本。

鸟类与恐龙的关系

鸟类是恐龙的一个分支,可能是由兽脚亚目恐龙演化而来的。

始祖鸟是鸟类的亲戚,并生活于侏罗纪的启莫里阶,距今约1亿5千5百万到1亿5千万年前,因此也被人评为世界上最早的鸟。这些标本大多只在德国境内发现。

由于始祖鸟有着鸟类及恐龙的特征,始祖鸟一般被认为是它们之间的连结:可能是第一种由陆地生物转变成鸟类的生物。于1970年代,约翰·奥斯特伦姆(John Ostrom)指鸟类是由兽脚亚目恐龙演化而来,而始祖鸟就是当中最重要的证据。它保有一些鸟类的特征,例如叉骨、羽毛、翅膀及部份相反的首趾。它亦有一些恐龙特征,例如长的距骨升突、齿间板、坐骨突及人字形的长尾巴。奥斯特伦姆亦发现始祖鸟与驰龙科很显著地相似。

因为与恐龙存在的某种相似之处学术界兴起了鸟类的起源说:恐龙起源说

恐龙起源说:

恐龙起源的学说充满色彩。1868年,赫胥黎在一次i晚宴中突然发现,盘子吃剩下的火鸡骨骼,竟和早上实验室里研究的恐龙如此神似。回家以后,他很仔细的对比恐龙鱼鸟类的骨骼发现35处相似之处,于是提出了“恐龙和鸟类之间存在一定的亲源关系”的假说。但是盛行很长时间后被槽齿类起源说取代。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被重新提出。上世纪80年代以后,影响日益扩大。

1996年在辽宁北票市义县四合屯发现的“中国龙鸟”震惊了世界古生物界。开始它被认为是鸟类的祖先,后才被确定为恐龙,这个发现无疑为恐龙起源说注入了一针强烈的兴奋剂。更令人惊叹的是,在该区后来又发现一种新的长毛恐龙——意外北票龙,而且这种龙身上的毛更接近羽毛了。不仅如此,更让世人震惊的是该区又陆续发现了长羽毛的邹氏尾羽鸟、董氏尾羽鸟和原始祖鸟,这些化石最初也被当成了鸟类,后来才发现它们身上的羽毛和鸟类的不同。它们羽枝两侧的羽毛是对称的,而鸟类羽枝两侧的羽毛是不对称的,以及其他一些特征均证明,它们是恐龙而不是鸟类。这些奇奇怪怪的化石再次使古生物学家陷入了连纲都分不清的尴尬境地,因恐龙和鸟一直被分别归入截然不同的爬行纲和鸟纲。

这些介于恐龙和鸟类之间的中间型证物,使赫胥黎的假说成为主流,更让长久吵嚷不休的鸟类起源与飞行之谜逐渐明朗起来。现在多数认为,鸟类是从兽脚类恐龙的一支- 小型个体的恐龙演变而来的。

鸟类被称作“活着的恐龙”或是“会飞的恐龙”。从世界各地的化石研究来看,鸟类是从恐龙演化来的,这个论点几乎成为了共识。但是鸟类如何演化成为蓝天的精灵-鸟类,演化的具体环节是什么,这些问题却一直是一个谜,一直争论着两大假说:树栖起源说和奔跑起源说。

两大假说

树栖起源说认为,鸟类的飞翔是由栖息在树上的生物借助重力,经过一个滑翔阶段形成的。如果仔细地观察不难发现,现有的脊椎动物,具有飞翔或者滑翔能力的动物太多生活在树上,以此类推鸟类的飞行应该是由于树栖产生的。其合理在于,鸟类的祖先身体肯定不够完善,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飞行,只有借助重力的开始飞行的方式相对比较容易。与之相对的假说则是喷跑起源说,也被称之为地栖起源说。

地栖起源说认为鸟类的祖先是两足行走的小型兽脚类的恐龙,它在奔跑当中,前肢逐渐解放出来,演化出拍打的能力,地道加速的作用,同时通过这种快速奔跑获得起飞速度,从而飞离地面,冲向蓝天。

一直以来两种观点争论不休,在古代化石中发现最原始的鸟类---始祖鸟的一些特征表明他是奔跑型的动物,但是另外的特征却与树栖动物相似,另外的原始鸟类---孔子鸟也存在相同的争议。

小盗龙的发现

小盗龙是一种在中国辽宁省发现的小型驰龙科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时期,即约1亿3千万至1亿2千5百50万年前。如同始祖鸟,小盗龙的四肢与尾巴拥有长正羽,证实恐龙与鸟类之间有紧密的演化关系。现已有两个被命名种,分别为赵氏小盗龙)与顾氏小盗龙;现有人提出这两个种其实都属于单一种,可能是赵氏小盗龙。羽龙是另外一种有翼的驰龙科恐龙,可能也是小盗龙属的一个种。赵氏小盗龙是世界上已知体型最娇小、非鸟类之兽足类恐龙。顾氏小盗龙的四肢都有羽毛,因此被称为“四翼恐龙”。

根据赵氏小盗龙后肢特征,它可能习栖于树上,而且可以在林间自在滑翔。赵氏小盗龙的发现,大力地支持了鸟类飞行的「树栖起源」假说,也显示「鸟类起源于恐龙」假说和「鸟类飞行的树栖起源」假说之间,并不互相矛盾或对立。

通过标本的综合研究,证明一些恐龙不但具有羽毛的形态,甚至还显示了空气动力学特征,但是突出

的一点是,一些恐龙后肢上的羽毛形态和分布与鸟类的翅膀惊人地相似。由此推论,一些恐龙长着四个翅膀,不仅前肢羽毛为翼,而且后肢羽毛也羽化为翼。生活在树上借助翅膀滑翔,也可能借助重力,经历一个滑翔阶段才产生强大的主动飞行能力。

中华龙鸟

孔子鸟大小与鸡相近,有类似今天鸟类的喙嘴,没有牙齿,尾锥骨缩短,前肢变成了翅膀,中华龙鸟

但残留强壮的爪钩。与德国始祖鸟相比,孔子鸟与现代鸟类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很可能它才是鸟类的真正祖先。这一发现改写了德国始祖鸟化石为鸟类始祖的历史,证实鸟类的祖先在中国。另外德国始祖鸟全世界只在德国找到7只,孔子鸟至今已发现数百只,且多数保存较好。

中华龙鸟化石长约68厘米,头骨低而长、脑颅很小,后肢长,前肢短壮,尾巴长,身上披有长而密的毛,嘴具剧齿状牙。最初被认为是鸟,后中国古生物家经过细致的研究,将它归类为恐龙,并定名为“中华龙鸟”中华龙鸟的“羽毛”成片状,具有羽轴。这些羽毛与现代鸟类的羽毛结构有所不同,代表了早期鸟类演化的初始阶段。从中华龙鸟显示的特征看,它比德国的始祖鸟更加古老和原始,中华龙鸟的骨骼特征象恐龙,头较大,有牙齿,尾椎数目多,行动敏捷,但还不具备飞翔的能力。但根据全身披有原始羽毛的这一重要特征,或许可以把它归入鸟类而不是恐龙类,因为爬行动物身上披有盾甲或鳞片。鸟类身披羽毛是为了保持体温和利于飞行。

发现的意义:随着对中华龙鸟的深入研究,世界鸟类逐渐认识到,始祖鸟更加接近现代鸟类,中华龙鸟才是恐龙向鸟类演化的真正的中间环节,鸟类进化和发展的秘密正在一步步揭开。

参考文献:《生物进化大事典》农村读物出版社

《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科学出版社; 第1版(2006年1月5日)

从恐龙到鸟类

从恐龙到鸟类 摘要:鸟类兽脚类恐龙起源说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化石证据的支持, 而对公众产生最大影响的证据则来自中国带羽毛或者类似羽毛结构的恐龙化石。 关键词:鸟类,起源,化石,带羽毛恐龙,研究进展,中国猎龙 鸟类的起源问题,千百年来,争论不断,随着研究的推进,人类离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越来越近,许多真相也渐渐浮出水面。那么,就让我们跟着古生物学家们的脚步,走进那鸟类那神秘的身世吧。 1 从恐龙说起 鸟类到底从何而来? 这个问题,要从恐龙说起。 恐龙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类史前动物, 其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19 世纪初期。目前所有已知的恐龙都能归入两个大类: 蜥臀目和鸟臀目。蜥臀目当中的兽脚类恐龙在进化生物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因为大多数古生物学家相信鸟类是由兽脚类恐龙的一支演化而来的,这就是目前在学术界占主流地位的鸟类恐龙起源说。 鸟类鸟脚类恐龙起源说认为鸟类的关系和恐龙当中的鸟脚类恐龙最为接近, 这一假说的主要证据是鸟类和鸟脚类恐龙的耻骨延伸方向都是后腹方。 从始祖鸟化石的发现开始,赫胥黎、海尔曼、奥斯特罗姆等著名的生物学家都对这一论题表示了十分的兴趣,1986年,戈捷更是发表了一篇鸟类起源研究方面里程碑式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 他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鸟类起源的问题, 建立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演化关系, 列出了恐龙从原始属种向鸟类演化在形态结构上发生的每一步变化, 并且把鸟类作为兽脚类恐龙当中的一个分类单元。 而且,在过去的20 年内, 古生物学家们在世界各地发现了大量的化石证据, 不仅从整个理论框架上, 而且从很多演化的细节上支持鸟类恐龙起源说。另外, 人们还从恐龙的行为学和古组织学等诸多方面为鸟类恐龙起源说提供了大量证据。比如发现于蒙古和美国蒙大拿州的恐龙巢穴表明了恐龙的繁殖行为类似于鸟类, 是逐渐下蛋的,而不像爬行动物那样一次下一窝;美国的诺雷尔博士、克拉

第三节鸟类的起源、家禽

第三节鸟类的起源、家禽 教学目标1.了解鸟类的起源和家禽的经济意义。2.通过比较始祖鸟与现代鸟类和爬行动物的异同,培养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3.通过学习鸟类的起源,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教育,并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重点、难点分析始祖鸟的形态结构特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始祖鸟的形态结构特点是理解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关键,而且可通过与现今的鸟和现今的爬行动物的比较,学习生物起源和进化的研究方法,提高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始祖鸟的研究中,要注重展示科学发现史,在与学生共同探究鸟类的进化史中,体验科学历程,学习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质。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参考课时为1课时二、教学过程1.探究鸟类的起源(1)体验发现过程:教师可通过印发资料或生动的讲述,向学生展示始祖鸟发现的科学历史。至今发现的始祖鸟化石共计7件,均发现于德国巴伐利亚省索伦霍芬附近的晚侏罗纪(距今约14500万年左右)海相沉积印板石灰岩内。首次由H. V.Meyer 在1861年报道的第一块化石是单根羽毛,保存在东柏林博物馆;第

二块标本也是H. V. Meyer在1861年9月30日宣布的,是一基本完整的个体,头骨不全,头后骨骼基本完整,并有羽毛印痕,可以说形态栩栩如生,命名为印板石始祖鸟,标本现保存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第三块标本发现于1877年,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只始祖鸟标本,它比伦敦标本小约1/10,常为报刊书籍引用,现保存在柏林博物馆;1956年,F. Heller报道在索伦霍芬附近发现第四块始祖鸟标本,但没有头骨,其地点就在伦敦标本发现的附近;1970年,J. H. Ostrom报道1855年发现于同一地区的、原被定为翼龙的一不完整小骨架,是始祖鸟的骨骼,现在保存在荷兰Haarlem的Teyler博物馆;第六块始祖鸟标本,本来发现于1951年,由于缺少明显的羽毛印痕被误定为小型食肉类恐龙,1973年才由Mayr更正,现保存在德国Eichstatt的Jura博物馆;1987年在索伦霍芬印板石灰岩内又采集到一块始祖鸟标本,与前一件相同,也缺少明显的羽毛印痕,由Peter Wellnhofer 于1988年报道。从以上始祖鸟标本发现情况简介可以了解,若没有羽毛印痕与骨骼化石同时保存时,常被误认为是爬行动物。(2)研究进化证据:师生共同分析研究始祖鸟复原模型,并填写下表:总结通过化石研究进化的方法——古生物学方法:①化石所处的地层,说明该物种生存的年代;②化石复原的物种的形态结构与现今物种进行

鸟类的起源 进化生物学论文

鸟类的起源 摘要:树有根,水有源,同样,鸟类也有它的起源。和其他生物的发展和进程相类似,鸟类也是则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原始到现代,经过漫长的过程,进化而来的。鸟类的起源问题一直以来存在着多个假说和激烈的争论,出土许多带羽毛的兽脚类恐龙化石,为鸟类兽脚类恐龙起源说提供了直接的化石证据. 关键词:鸟类起源;化石;兽脚类恐龙;带羽恐龙; 0引言 鸟类是生物界中最具特色的动物之一,它具有许多独特的形态特征,区别于其他类群的生物.鸟类具有羽毛、前肢特化成翼、中空的骨骼、角质嚎、叉骨、龙骨突的胸骨、尾宗骨、对握状的脚趾等,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长期以来,鸟类起源问题一直是古生物学家们研究的热门领域,支持不同假说的学派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因受化石材料缺乏化石年代问题的影响,鸟类的起源问题一直是个无解之谜,困扰着人们长达100多年.近二十年来,辽西热河生物群陆续发现带羽毛的恐龙化石和早期鸟类化石,使鸟类起源的研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鸟类起源之谜逐渐被揭开,大量的化石为鸟类由兽脚类恐龙起源说提供了充分的证据. 1鸟类起源假说 多年来,对鸟类的起源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假说,这些假说现今主要集中在两大学派,即槽齿类起源说和兽脚类起源说. 1.1槽齿类起源说

1913年,最早由南非著名古生物学家布鲁姆提出槽齿类起源说.他认为,早三叠世的槽齿类爬行动物派克鳄是鸟类和恐龙的共同祖先,鸟类是由槽齿类爬行动物进化而来. 槽齿类是原始爬行动物主干出龙类于早三叠纪分异出的一支,这一支系是许多爬行动物如恐龙、翼龙、鳄鱼等的原祖,其标志性的特征就是头骨具槽齿团.最早的槽齿类中的假鳄类,有的体型纤细,骨骼具空腔气窦,头骨具有双颗孔,有眶前孔和下领孔、槽齿等,这些都与始祖鸟有相似之处,所以曾经一度被认为是鸟类的祖先.1926年,丹麦一位对古生物学有爱好的医生U·赫尔曼对派克鳄进行了详细的解剖学研究和描述,并与德国始祖鸟做了比较,出版了他的经典著作《鸟的起源》,相信鸟类起源于槽齿类爬行动物. 槽齿类起源假说长期以来一直被许多学者所推崇,包括我国著名古鸟类专家侯连海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生物系主任费杜西亚.但一些似鸟的假鳄类如派克鳄均产生于三叠纪,与始祖鸟化石间隔了5000多万年,至今尚未发现从晚三叠纪至晚侏罗纪的化石.由于时间跨度大,缺少中间环节,所以说这一假说也有其不完善的地方. 1.2兽脚类恐龙起源假说 兽脚类恐龙起源假说认为,鸟类起源于晰臀类恐龙的后代兽脚类恐龙.这是一类小型的肉食性恐龙,两足行走,颈长而灵活,骨骼轻便具有空腔,属兽脚类恐龙中的虚古龙类.这是1868年英国著名科学家T"H赫青黎博士在始祖鸟化石发现几年之后第一次提出来的,他认为鸟类和恐龙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一假说在19世纪末占优势,20世纪初逐渐衰落遭到冷遇,几乎被槽齿类起源假说所淹没.直到一个世纪后的1970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奥斯特隆博士通过对北美的小型兽脚类恐龙恐爪龙和始祖鸟的对比研究,

探索鸟类的起源--2013届高二

探索鸟类的起源 高二(4)班赵沁雨指导教师:张志祥 长久以来我们人类非常羡慕鸟类能够以自己的力量来翱翔于天际,到现在为止,我们人类从鸟的身上得到了灵感飞机等工具。除此之外鸟还是我们很好的伙伴,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每天从我们的窗前飞过,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了。我们人类很喜欢对一样事物追根究底,于是鸟类的起源问题就被提出了。 其实对于鸟类的起源学术界一直以来都是争论不一,这一问题已经困扰了科学家100多年[1]。从古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对于脊椎动物有这样一条路线: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然后再到哺乳类,每当跨越一大类时,能找到一种过渡类型物种即所谓的中间环节。既具有原先动物的特征又具有后来高级动物的特征。自1861年在德国距今大约1.46亿年的晚侏罗纪地层中发现翅膀上长着爪子且有长长的尾椎骨的始祖鸟后,人们开始意识到鸟类是从爬行类动物进化而来的。但具体是哪一纲的动物却一直是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 鸟类的起源有三种不同的假说。一种认为鸟类起源于爬行动物中的小型恐龙,明确提出这一论点的是1868年英国古生物学家赫胥黎。他认为始祖鸟的大小、全身骨骼和与它共生的美颌龙很相似,但由于证据不多,加上许多学者认为这种骨骼相似也可能是“趋同进化”的结果,故未得到公认。此后这一假说沉寂了很长时间。但是1986年美国的高锡尔从分支系统学也得出鸟类应起源于小型兽脚类恐龙的结论,从而使这一假说复活了[2]。 另一种假说认为鸟类起源于爬行动物中的槽齿类。这是1913年南非的布罗姆在研究一假鳄类化石时提出的。这一假说得到很多人的支持,甚至许多教科书都引用这一论点[1]。 第三种假说认为鸟类起源于爬行动物中的鳄类,197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瓦尔克提出鸟类和鳄类可以组成一个单独的系列群。不过现在来说这个假说已经衰落了。 到底哪一种假说是正确的,一切都需要化石证据来证明。而近年来在中国发现的一系列化石为恐龙起源说注入了一股全新的活力。在以往的发现和研究中,从未发现任何鸟类以外的动物身上有羽毛。然而1996年在辽西北票地区发现了中华龙鸟,它身长60多厘米,外形像鸡,但尾巴很长,而且嘴内长锯齿状尖牙,特别是身披尚未进化为羽毛的丝状毛[3]。1997年在该地区又发现新的长毛恐龙北票龙,之后原始祖鸟、尾羽龙、中国鸟龙、小盗龙、原羽鸟等恐龙化石相继发现,这些保存完好的化石,显示了鸟类的肩带、翅膀、龙骨突等身体形态的进化过程科学家们据此认为,现代的鸟类就是恐龙的后代,恐龙

鸟纲鸟类的起源家禽

鸟纲鸟类的起源家禽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第三节鸟类的起源、家禽 教学目标 1.了解鸟类的起源和家禽的经济意义。 2.通过比较始祖乌与现代鸟类和爬行动物的异同,培养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鸟类的起源,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教育,并树立生物 进化的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始祖鸟的形态结构特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始祖鸟的形态结构特点是理解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关键,而且可通过与现今的鸟和现今的爬行动物的比较,学习生物起源和进化的研究方法,提高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始祖鸟的研究中,要注重展示科学发现史,在与学生共同探究鸟类的进化史中,体验科学历程,学习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质。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探究鸟类的起源 (1)体验发现过程:教师可通过印发资料或生动的讲述,向学生展示始祖鸟发现的科学历史。 至今发现的始祖鸟化石共计7件,均发现于德国巴伐利亚省索伦霍芬附近的晚侏罗纪(距今约14500万年左右)海相沉积印板石灰岩内。首次由H,V。 Meyer在1861年报道的第一块化石是单根羽毛,保存在东柏林博物馆;第二块标本也是. Meyer在1861年9月30 H宣布的,是一基本完整的个体,头骨不全,头后骨骼基本完整,并有羽毛印痕,可以说形态栩栩如生,命名为印板石始祖乌,标本现保存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第三块标本发现于1877年,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只始祖鸟标本,它比伦敦标本小约1/10,常为报刊书籍引用,现保存在柏林博物馆;1956年,F. Hel1er报道在索伦霍芬附近发现第四块始祖鸟标本,但没有头骨,其地点就在伦敦标本发现的附近; 1970年,J.H. Ostrom报道1855年发现于同一地区的、原被定为翼龙的一不完整小骨架,是始祖乌的骨骼,现在保存在荷兰Haar1em的Teyler博物馆;第六块始祖鸟标本,本来发现于1951年,由于缺少明显的羽毛印痕被误定为小型食肉类恐龙,1973年才由Mayer更正,现保存在德国Eichstatt的Jura 博物馆;1987年在索伦霍芬印板石灰岩内又采集到一块始祖乌标本,与前一件相同,也缺少明显的羽毛印痕,由Peter Wellnhofer于1988年报道。 从以上始祖鸟标本发现情况简介可以了解,若没有羽毛印痕与骨骼化石同时保存时,常被误认为是爬行动物。 (2)研究进化证据:师生共同分析研究始祖鸟复原模型,井填写下表: 总结通过化石研究进化的方法——古生物学方法: ①化石所处的地层,说明该物种生存的年代; ②化石复原的物种的形态结构与现今物种进行比较,分析异同,寻找联系,探究进化的

鸟类的起源

鸟类的起源 1. 鸟类的起源---- 最早的鸟是怎样来呢?树有根,水有源,同样,鸟类也有它的起源。和其他生物的发展和进程相类似,鸟类也是则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原始到现代,经过漫长的过程,进化而来的。 科学研究表明,鸟类起源于距今1.5亿年前的原始爬行类动物。脊椎动物进化的主干是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到哺乳类,最后出现人类。鸟类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比哺乳类还要晚一点,它是由中生代爬行类分化出来,并向空中发展的一个特殊分支。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适应于飞翔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 1861年在德国巴伐利亚地区板石采石场的石灰岩中发现第一具有羽毛古鸟化石骨架,它的上下颌有牙齿;头骨如同蜥蜴,有1条由20多节尾椎骨组成的长尾巴;前肢有3只细长的指骨等。这些都说明它与爬行类极为相似。然而,它已具有羽毛,爬行类是没有羽毛的,只有鸟类才有羽毛。显然这具化骨架已不是爬行动物而是鸟类了。这具带羽毛的骨架化石被英国自然博物馆收购。后来命名始祖鸟。这具最早被人类发现的标本,至今还保存在英国,成了历史的见证。 始祖鸟出现在一亿四千百万年前的中生代晚侏罗纪,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鸟类。其身体与乌鸦差不多大小,它既象爬行类,又有鸟类的特征。始祖鸟飞行

能力很差,可能主要是滑翔。始祖鸟是如何从陆生的祖先那里获得飞翔能力的呢?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从奔跑开始的。在奔跑时,它可能振动带有羽毛的前肢来加快速度,以致“快跑如飞”;另一种解释认为鸟类的祖先是树栖的,它凭借带羽毛前肢的帮助,经常在树木和地面之间上下滑翔,日久天长,由于翅膀的不断强化完善,最后获得飞翔能力。 始祖鸟的发现意义非常重大,是人类探索鸟类起源的重大成果,也是人类研究生物进化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它有力地支持了1859年达尔文发表的名著《物种起源》,有力地证明了鸟类确是起源于爬行类,是由爬行类演化而来。 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鸟类,经过亿万年漫长的历史变迁、演化和发展,由少数低级的种类逐渐形成许多复杂、高级的种类。它们在体形、羽毛颜色以及生活习性等许多方面都发生了极大而多种多样的变化。它们的种类和数量,在脊椎动物中仅次于鱼类。它们的分布遍及全球。长年冰天雪地的北极边缘;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茫茫无际的海洋;深山丛林;不见天日的山洞;荒无人烟的沙漠;以及人口稠密的城市;几乎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能发现鸟类的踪影。 2鸟类的主要特征.---- 如果有人问你如何识别一只鸟时,你会不假思索地说:“只要一看到长着羽毛的动物,就知道它是鸟儿。”的确,羽毛是鸟类特有的、最显目、最主要的特征。可以说,凡是生长有羽毛的动物就一定是鸟类,也只有鸟才有羽毛。 羽毛是由鸟类的皮肤特化长出来的角质物。质地轻盈,光滑而坚韧,对鸟

鸟类起源的秘密

鸟类起源的秘密 鸟类是非常特别的物种,在脊索(椎)动物门中成为独立的一个纲——鸟纲。自1861年在德国距今大约1. 46亿年的晚侏罗世地层中发现翅膀上长着爪子且有长长的尾椎骨的始祖鸟(图1)后,人们才得知鸟类是从爬行类动物进化而来的。但是从爬行纲中哪一类进化的却一直成为争论的热点。直到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辽宁西部距今约1.45亿年的晚侏罗世“热河生物群”中发现大量保存极其完好的长毛、长羽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和大量古鸟类化石,才获得重大突破。西方学者不得不惊叹:“中国长毛、长羽毛恐龙的发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头条新闻。”仅以近一年为例,就先后有长有4根长长带状尾羽的“胡氏耀龙”、属于鸟臀类的带毛恐龙“天宇龙”以及世界上最早的带毛恐龙“赫氏近鸟龙”化石问世,相关研究论文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现在,就让我们梳理—下近年来的化石发现,从中一探鸟类起源之谜。 鸟类起源的三种假说 鸟类的起源有三种不同的假说。一种认为鸟类起源于爬行动物中的小型恐龙。最早明确提出这一论点的是1868年英国古生物学家赫胥黎,他认为始祖鸟的大小、全身骨骼和与它共生的美颌龙很相似,但由于证据不多,加上许多学者认为这种骨骼相似也可能是“趋同进化”的结果,故未得到

公认。1973年,美国著名的恐龙专家奥斯特罗姆教授在研究恐爪龙时,仔细分析它与鸟类的关系,从而较全面论述鸟类应起源于小型的兽脚类恐龙;此外,1986年美国的高锡尔从分支系统学也得出鸟类应起源于小型兽脚类恐龙的结论,从而使这一假说复活了。 另一种假说认为鸟类起源于爬行动物中的槽齿类。这是1913年南非的布罗姆在研究一假鳄类化石时提出的。这一假说得到很多人的支持,甚至许多教科书都引用这一论点。美国著名的鸟类专家费杜西亚20世纪80年代先后发表了《鸟类时代>和《鸟类的起源和演化》,成为反对鸟类起源于恐龙的主要代表人物。第三种假说认为鸟类起源于爬行动物中的鳄类,197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瓦尔克提出鸟类和鳄类可以组成一个单独的系列群。尽管瓦尔克在1985年放弃这一假说,但美国著名的古鸟类学家马丁还是支持这一假说。 以上的争论表明,引起争论的主要是两大派,恐龙专家大多支持鸟类起源于恐龙说,而鸟类专家大多支持槽齿类说,其主要依据是:①恐龙胸前不具有鸟类特有的叉骨(叉骨是由锁骨愈合而成);②恐龙腰臂部的骨骼、牙齿、趾骨等虽与鸟类有些相似,但不具有同源关系,如恐龙和鸟虽都是3个指骨,但恐龙是由5个指骨中的第4和第5指骨退化,而保留1至3的指骨,而鸟类是1和5指骨退化而保留2至4的指骨,两者明显不同;③小型兽脚类恐龙都比较特化,

鸟类的起源和发展电子教案

鸟类的起源和发展

鸟类的起源和发展 摘要:鸟类是现生生物中最具特色的动物之一,以其发育了许多独特的形态特征区别于其他的现生生物,如羽毛、角质喙、中空的骨骼、叉骨、具龙骨突的胸骨、尾综骨、对握状的脚趾等等。长期来人们一直想知道鸟类究竟由哪一类生物演化发展而来。但苦于化石材料的贫乏,鸟类的起源问题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迷团,困扰我们长达140多年。但是随着中国辽西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尾羽鸟等珍稀化石的发现,国际鸟类起源问题已基本上得到解决。越来越多的人相信:鸟类是由恐龙变来的,现代的鸟类就是恐龙的后代,是长羽毛的“恐龙”。 关键词:鸟类;起源;演化;恐龙;化石。 鸟类起源研究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初,即在伟大科学家达尔文出版他的巨著《物种起源》后的一年。1860年,德国巴伐利亚州索伦霍芬地区晚侏罗世泻湖相灰岩中发现了一件单根羽毛的化石。这根羽毛化石长约6.8cm,宽约1.1cm,不对称发育,清晰地显示出羽轴、羽片、羽枝等结构,被德国学者H.V.迈伊尔(H.V.Meyer)确认是“鸟类”的羽毛(标本现保存在德国柏林博物馆)。1861年,巴伐利亚地区又发现一件既有羽毛、又有骨架的生物化石,H.V.Meyer将其命名为印板石始祖鸟(Ar-chaeopteryxlithographica,Meyer),原意为“古代长羽长的生物”(标本现保存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此后,在长达140多年的时间内,德国巴伐利亚索伦霍芬地区共发现了8块始祖鸟标本,其中尤以1877年发现的第三块始祖鸟标本保存最精美(标本现保存在德国柏林博物馆)。 德国始祖鸟的发现是国际古生物研究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当时支持达尔文进化论的最有力的证据,因为它显示出了许多介于爬行类(恐龙)和鸟类之间的过

鸟纲 鸟类的起源 家禽

第三节鸟类的起源、家禽 教学目标 1.了解鸟类的起源和家禽的经济意义。 2.通过比较始祖乌与现代鸟类和爬行动物的异同,培养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鸟类的起源,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教育,并树立生物 进化的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始祖鸟的形态结构特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始祖鸟的形态结构特点是理解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关键,而且可通过与现今的鸟和现今的爬行动物的比较,学习生物起源和进化的研究方法,提高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始祖鸟的研究中,要注重展示科学发现史,在与学生共同探究鸟类的进化史中,体验科学历程,学习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质。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探究鸟类的起源 (1)体验发现过程:教师可通过印发资料或生动的讲述,向学生展示始祖鸟发现的科学历史。 至今发现的始祖鸟化石共计7件,均发现于德国巴伐利亚省索伦霍芬附近的晚侏罗纪(距今约14500万年左右)海相沉积印板石灰岩内。首次由H,V。 Meyer在1861年报道的第一块化石是单根羽毛,保存在东柏林博物馆;第二块标本也是H.V. Meyer在1861年9月30 H 宣布的,是一基本完整的个体,头骨不全,头后骨骼基本完整,并有羽毛印痕,可以说形态栩栩如生,命名为印板石始祖乌,标本现保存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第三块标本发现于1877年,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只始祖鸟标本,它比伦敦标本小约1/10,常为报刊书籍引用,现保存在柏林博物馆;1956年,F. Hel1er报道在索伦霍芬附近发现第四块始祖鸟标本,但没有头骨,其地点就在伦敦标本发现的附近; 1970年,J.H. Ostrom报道1855年发现于同一地区的、原被定为翼龙的一不完整小骨架,是始祖乌的骨骼,现在保存在荷兰Haar1em的Teyler 博物馆;第六块始祖鸟标本,本来发现于1951年,由于缺少明显的羽毛印痕被误定为小型食肉类恐龙,1973年才由Mayer更正,现保存在德国Eichstatt的Jura博物馆;1987年在索伦霍芬印板石灰岩内又采集到一块始祖乌标本,与前一件相同,也缺少明显的羽毛印痕,由Peter Wellnhofer于1988年报道。 从以上始祖鸟标本发现情况简介可以了解,若没有羽毛印痕与骨骼化石同时保存时,常被误认为是爬行动物。 (2)研究进化证据:师生共同分析研究始祖鸟复原模型,井填写下表: 总结通过化石研究进化的方法——古生物学方法: ①化石所处的地层,说明该物种生存的年代; ②化石复原的物种的形态结构与现今物种进行比较,分析异同,寻找联系,探究进化的

鸟类的起源和发展

鸟类的起源和发展 摘要:鸟类是现生生物中最具特色的动物之一,以其发育了许多独特的形态特征区别于其他的现生生物,如羽毛、角质喙、中空的骨骼、叉骨、具龙骨突的胸骨、尾综骨、对握状的脚趾等等。长期来人们一直想知道鸟类究竟由哪一类生物演化发展而来。但苦于化石材料的贫乏,鸟类的起源问题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迷团,困扰我们长达140多年。但是随着中国辽西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尾羽鸟等珍稀化石的发现,国际鸟类起源问题已基本上得到解决。越来越多的人相信:鸟类是由恐 龙变来的,现代的鸟类就是恐龙的后代,是长羽毛的“恐龙”。关键词:鸟类;起源;演化;恐龙;化石。 鸟类起源研究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初,即在伟大科学家达尔文出版他的巨著《物种起源》后的一年。I860年,德国巴伐利亚州索伦霍芬地区晚侏罗世泻湖相灰岩中发现了一件单根羽毛的化石。这根羽毛化石长约 6.8cm,宽约1.1cm不对称发育,清晰地显示出羽轴、羽片、羽枝等结构,被德国学者H.V.迈伊尔(H.V.Meyer)确认是“鸟类”的羽毛(标本现保存在德国柏林博物馆)。1861年, 巴伐利亚地区又发现一件既有羽毛、又有骨架的生物化石,H.V.Meyer将其命名为印板石始祖鸟(Ar-chaeopteryxlithographica,Meyer)原意为“古代长羽长的生物” (标本现保存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此后,在长达140多年的时间内,德国巴伐利亚索伦霍芬地区共发现了8块始祖鸟标本,其中尤以1877年发现的第三块始祖鸟标本保存最精美(标本现保存在德国柏林博物馆)。 德国始祖鸟的发现是国际古生物研究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当时支持达尔文进化论的最有力的证据,因为它显示出了许多介于爬行类(恐龙)和鸟类之间的过渡特征。譬如,嘴里长有牙齿,跖骨没有愈合成跗跖骨,腓骨与胫骨等长,前肢掌骨没有愈合成腕掌骨,肋骨短小且没有钩状突,有一条由20多节尾椎组成的长尾巴等特征都是始祖鸟的近祖(爬行类)性状;身上长有羽毛(羽毛已有分化,如初级飞羽、次级飞羽、体羽、尾羽等),耻骨后向伸展,锁骨愈合成叉骨,第三掌骨已开始与腕骨愈合,拇趾与其他三趾对生等特征是始祖鸟的近裔(鸟类)性状。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将始祖鸟归于鸟类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发育了羽毛。假如没有保存羽毛印痕的话,始祖鸟当时很可能不会被归于鸟类。事实上,有两个没有保存羽毛的始祖鸟化石当时就被误定为翼龙的一个新种和一种小型的兽脚类恐龙------- 美颌龙。尽管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鸟类是恐龙的后代,是在漫长的地质岁月中由小型食肉性恐 龙逐渐演化而来的,但在140多年前,人们根本就没有想到鸟类与恐龙之间会有什 么关系,也不知道鸟类究竟是由爬行动物中的哪一类群演化而来。 140多年来,人们一直围绕鸟类的起源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并提出了各种各样有关鸟类起源的假说,如“槽齿类起源假说” (“Thecodong Hypothesis )、“鳄类姊妹群起源假说” (“ Crocodile Sister-group Hypothesis )、“恐龙姊妹群起源假说” (“ DinosaurSister-group Hypothesis” )、“初龙起源假说”(“ Archosauria Hypothesis')、“鱼类起源'假说"(“Fish Hypothesis')和“兽脚类恐龙起源假说” (“Theropod Hypothesis')等。 1999年2月在美国耶鲁大学召开了一次“奥斯特隆鸟类起源和早期演化国际学

732生物进化的历程同步练习

732生物进化的历程 、基础演练 1.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顺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从水生到陆生 B. 从简单到复杂 C.从低等到高等 D. 从植物到动物 2. 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发现从古生物学的角度证明了( ) A. 爬行类起源于两栖类 B . 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 C.哺乳类起源于鸟类 D. 鸟类起源于两栖类 3. 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多数化石是古代生物体的坚硬部分所形成 B. 生物的遗物、遗体在地层中经多年变化逐渐形成化石 C. 在地层中所发现的植物化石比动物化石多 D.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 4.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始祖鸟可以证明鸟类与 爬行类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B. 原始大气中有氢、甲烷等气体,但不存在氧气 C. 现代人类是由黑猩猩经长期 自然选择的过程进化而来 D. 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6. 下表是5种生物的细胞色素 C 与人的细胞色素 C 的组成比较,请分析表中数据后回答 (1) 从表中数据可发现生物的细胞色素 C 的氨基酸组成和生物的 亲缘关系是:亲缘关系越近, 细胞色素C 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 ________________ 。 5.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 物是( ) A.古代的两栖类 B. 原始 的鸟类和哺乳类 C.古代的爬行类 D. 古代的鱼类

(2) __________________ 从上表看,人和的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的细胞色素______________ C的差异最

⑶上述对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组成比较,是从分子生物学方面为生物的提供了证据。 (4)研究生物的进化时,用到的最常见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法。 二、拔高过关 7. 古生物的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A.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或生活遗迹 B. 地壳岩石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顺序 C. 化石可反映出古生物的某些形态结构 D. 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具有一定的顺序 8. 下列有关对地层化石出现顺序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较古老的地层中,形成的化石的生物较简单 B. 较晚的地层中,有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化石 C. 较晚的地层中,有较复杂、较高等的生物化石 D. 较晚的地层中,没有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化石 9. 在两个不同的地层中,发现了A、B两种生物化石,如图,你认为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 的() A.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 B.物种A可能比物种B结构复杂; C.物种A一定比物种B结构复杂; D.物种A一定比物种B形体大; 10. 一个古生物学家研究岩石层中的化石后,鉴定出一个物种。他认为这个物种在一个较长 的历史年代中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这位古生物学家的依据是() A. 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老的岩石层中 B. 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新的岩石层中 C. 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老和较新的岩石层中 D. 该物种的化石在岩石层中从未出现过 11. 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 A.运动方式不同B .细胞结构不同

鸟类的进化与起源

鸟类的起源与进化 现存的鸟类有27目170科9000种,众多的鸟类从何而来鸟类学家一直在苦苦探寻。100多年前,德国生物学家,在巴伐利亚采石场发掘出,侏罗纪石灰岩层带羽毛的动物化石。按地质年代推算约有一亿五千万年。从骨骼化石判断与爬行类似,嘴里有牙齿,但覆盖羽毛的翅膀有三个爪,长尾巴上也有羽毛,具有爬行类与鸟类的双重特征,被科学家命名为始祖鸟。据古生物学家推断,鸟的祖先是一种小型的恐龙羽齿龙,口嘴龙进化而来。 恐龙是冷血动物,行动受到温度的限制,小型的羽齿龙,口嘴龙,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小型恐龙基因发生突变,身上的角蛋白鳞片纤维化羽化,形成很好的羽毛保温层,体温调节功能也日趋完善,羽齿龙,口嘴龙,变成温血动物的鸟龙,行动不再受温度限制,覆盖的羽毛使羽齿龙口嘴龙从爬行动物中脱颖而出,这是鸟类进化史上的重大转折。 为了逃避天敌鸟龙基因突变,前肢上特化的羽毛变成短小的翅膀,但还不能真正的飞翔,逃避敌害可振翅飞跑加快速度,爬树时翅膀可助力和保持平衡,从树上转移时可滑翔很远的距离。 在北美洲发现了黄昏鸟,鱼鸟的化石。前些年辽宁的北票地区,发现不少的鸟类的化石,被命名为中华龙鸟。地质年代较始祖鸟要晚几十万年。为了适应飞行减轻头部重量,基因突变始祖鸟的牙齿已经消失,嘴变成角质的鸟喙,翅膀的羽毛也变长,有了近距离的飞行能力。

鸟类适应性进化的过程中,一部分放弃飞行的鸟类,体型向大型化发展,体长2-3米,如恐鸟,隆鸟,营穴鸟等属古鸟目,由于不适应气候环境变化,是已灭绝的种类。 现存的大型鸟类如鸵鸟,鸸鹋,食火鸟,美洲鸵鸟等,靠隐藏和快速奔跑存活下来。 绝大部分鸟类的体型,向小型化发展,为适应飞行,胸骨向外凸起形成龙骨,强大的肌肉群附着在上面,给扇翅提供动力,为了减轻体重,长尾骨退化变短成综骨,指骨由4个变成1个(还有1个残留的退化指骨)鸟类的腿骨臂骨等的内部是空的,呈格子状支架,重量轻且坚固。为了适应飞行,很多生理功能也发生适应性的改变。 鸟类飞行是高强度运动,要消耗大量的氧气,紧靠肺呼吸是不够的,鸟类的呼吸系统,进化出六个与肺相连的气囊辅助呼吸(双重吸氧),另外气囊还有减轻体重,夏季帮助散热,冬季有预热空气功能。为了适应飞行,鸟类的大肠变得很短,及时排便减轻体重。肾脏功能强大,使静脉血液快速净化。鸟类的血液的血红蛋白携氧能力超过哺乳动物。经过漫长演化,才有今天善于飞行的鸟类。 发掘的化石表明,最原始的始祖鸟不过几种,食性可能是杂食性。为了适应生存和繁衍,有些鸟类保持杂食性,有些鸟类的食性发生分化改变,向专食性发展,食肉食鱼食虫食种子食草等等。动物进化的规律是,吃什么食物就会长成什么模样。 猛禽类包括鹰形目,鸮形目。食肉鸟类长出勾嘴利爪,便于捕捉和肢解猎物。

雷达研究鸟类的起源

飞机场雷达鸟情探测研究 目录 1.引言 (4) 2. 雷达鸟情的概况 (4) 2.1雷达研究鸟类的起源 (4) 2.2雷达鸟情的综述 (5) 2.3飞鸟的危险因素 (7) 2.3.1飞鸟的飞行特点 (7) 2.3.2飞鸟的雷达截面积 (7) 3. 雷达鸟情警告系统的应用进展 (8) 3.1鸟类危险咨询系统(AHAS) (8) 3.2移动式航海雷达夜间避鸟系统 (9) 3.3终端区域鸟类危险咨询系统(TAHAS) (10) 4. 其他鸟击防范的各种策略 (14) 4.1生态学防治 (14) 4.2飞机上加载驱鸟设备 (14) 5.展望 (15) 参考文献 (16)

内容摘要:鸟撞飞机一直是世界航空业的共同难题。飞鸟的活动对飞机的飞行和起降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甚至可以造成机毁人亡。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位于东半球的大陆,海岸线长,也是飞鸟徒迁的通道之一。因此,驱鸟工作是机场安保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先介绍了雷达鸟情的概况,再分别详述了几种雷达系统的应用,最后介绍了其他鸟击防范的策略,并展望了鸟情探测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雷达系统鸟撞防范驱鸟 Abstract:Bird strike aircraft has been a common challenge for the global aviation industry.The activities of the birds constitute a considerable threat to the aircraft and taking off and landing, and can even cause the plane crash. China's geographical location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Hemisphere continents, long coastline, the birds only moved to one of the channel. Therefore, the bird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the airport security work.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radar bird an overview of the situation, and then details the application of several radar systems and other bird strike prevention strategies and outlook of the birds situation detection system trends. Key words:Radar system; Bird strike prevention; Repel birds

鸟类起源

闽南师范大学 进化生物课题研究姓名:张绍彬 系别: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鸟类的起源 摘要:自1800年发现了首件始祖鸟后,有关鸟类的起源的研究已经历时150多年了。在 过去的100多年中这个问题一直是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难点。而自从鸟类和兽脚类恐龙之间存在相似之处得到赫胥黎(1868)和其他的古生物学家的首次公认以来,鸟类的恐龙起源便获得了广泛的支持。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国带羽毛恐龙的发现,对于鸟类的恐龙起源假说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证据。这里叙述了始祖鸟发现的历史,同时根据这一领域研究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争议,讨论了始祖鸟的归属问题,并且分析了始祖鸟的行为功能。最后,就鸟类的起源从研究的方法论角度作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始祖鸟恐龙与鸟鸟类起源恐龙起源说树栖起源说奔跑起源说 正文:始祖鸟 古脊椎动物,头部像鸟,有爪和翅膀,稍能飞行,有牙齿,尾巴很长,由多数尾椎骨构成,除身上有鸟类的羽毛外,跟爬行动物相似。一般认为它是爬行动物到鸟类的中间类型,但仍属于恐龙。 始祖鸟生活于约1亿5千5百万到1亿5千万年前晚侏罗纪,化石分布在德国南部。它的德文名字意指“原鸟”或“首先的鸟”。 在始祖鸟仍然生存的时期,欧洲仍然是个接近赤道的群岛。始祖鸟生活于恐龙时代,但是由于与同时拥有鸟类及兽脚亚目的特征,因此与恐龙有所区别。始祖鸟的大小及形状与喜鹊相似,它有着阔及圆的翅膀及长的尾巴。它可以生长达半米长。它的羽毛与现代鸟类相似,但它却在颚骨上有锋利的牙齿,脚上三趾都有弯爪及有长的骨质尾巴。这些特征正好与兽脚亚目恐龙相似,使得始祖鸟成为演化过程的重要角色。事实上,始祖鸟首次的发表是于1862年,亦即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之后两年,使有关讨论演化之说更为激烈。 现今有11个化石被分类为始祖鸟,是侏罗纪时期唯一的羽毛证据。再者,由于它们先进的天性及定 位,可见它们的起源是更为早期。所有遗骸多被认为是来自独立的标本。 鸟类与恐龙的关系 鸟类是恐龙的一个分支,可能是由兽脚亚目恐龙演化而来的。 始祖鸟是鸟类的亲戚,并生活于侏罗纪的启莫里阶,距今约1亿5千5百万到1亿5千万年前,因此也被人评为世界上最早的鸟。这些标本大多只在德国境内发现。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史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史 关于人类起源的理论,经过了人与猿同类论、猿变人论、人与猿同祖论这三个历史上不同发展阶段。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人类起源与发展 从生物学的意义上讲,人是一种动物,人属于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类人猿与人在进化上有亲缘关系,因此可以说它是人的祖先。大约在20万~300万年以前,人类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人类是从古猿变来的。但是类人猿和人,在进化史上都很年轻,如果以地球现在的年龄为12小时,那么人的寿命还不到半分钟。 科学的人类起源理论是从18世纪的拉马克开始的,并经过达尔文开始形成。在古代和18世纪以前,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只能做一些猜测。古代生物学家虽然指出了人类与动物在结构上的相似现象,但还不能提出什么系统的理论来阐述人类起源的奥秘。 18世纪著名瑞典生物学家林耐,在他创立的生物分类学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研究动物分类时,把人和猿做了比较。他不仅发现了人和猿都有二心耳、二心室,都是胎生,而且发现人、猿、猴都有两对门齿,胸前都有一对乳房。由于这种惊人的相似,所以他在进行动物分类时,就把人、猿、猴归入一类,名曰灵长类,即都是灵敏的高等哺乳动物。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由猿变人的理论,这是拉马克在研究

了现代猿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来的。他假设,由于生活条件改变,下到地面生活的类人猿必须用后肢行走,促使手足分工,使前肢发展得更加灵巧有力。这种在发展变化中的猿人渐渐进化成新的物种,最后变成了原始人。由猿变人论,比起林耐的人与猿同类论,大大地前进了一步,揭示了猿和人之间前后相继的发展联系。 法国生物学家居维叶首先从比较解剖学方面证明,所有脊椎动物。从最低等的鱼类到最高等的人类,其主要特征都基本相同。从而说明人起源于猿。他通过解剖学证明,从两栖动物到人的四肢骨骼原来都是由一定数目的骨片在同一格式上构成的,并指出两条腿的鸟和人本来都是四肢动物。由此,居维叶进而证明猿是人的直接祖先,并初步阐述了人类起源的机制。 赫胥黎从达尔文的启示中得到启发,他用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说明从猿到人的武器。他研究了前人发现的人类头骨化石,找到了古猿到人类的桥梁。他曾指出了鱼类、两栖类、爬虫类、鸟类、哺乳类和人类早期胚胎的相似性是它们共同祖先的证明。这就从胚胎学上揭示了人类与猿类的亲缘关系。他的结论是:人类是和猿类由同一祖先分支而来。人与猿同祖理论首次被赫胥黎提出来了,这比拉马克的猿变人论又前进了一大步,是对人类起源认识历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1871年,达尔文指出:人类是在新生代第三世纪末由冰河时期高度发展的类人猿进化来的,由于它们也向另一方向发展,即进化为现代的类人猿。以此来证明,人类和现代的类人猿有关共同的祖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