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九上科学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_知识点

九上科学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_知识点

九上科学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_知识点
九上科学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_知识点

九上科学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知识点

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1.根据纯净物的物理性质不同,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2.根据纯净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3.根据组成给物质分类(优点:组成为内部结构,较为准确;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有利于全面认识物质。)(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

(1)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A.特征:①同种元素组成②是纯净物

B.判据:①先确定是不是纯净物②是否由一种元素组成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A.特征:①不同种元素组成②是纯净物

B.判据:①先确定是不是纯净物②是否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3)有机物:主要指含碳的化合物(不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盐)

(4)无机物:一般指不含碳的化合物(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盐)

(5)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特征: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②必含氧元素

B.判据:①先确定是不是属于化合物②是否由“二元一氧”组成

(6)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7)碱:电解质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8)盐:由金属(或铵根)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9)金属与非金属单质:

金属

单质

纯净物非金属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

无机物酸非金属氧化物

物质盐

化合物

有机物

混合物(海水、空气)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O2和O3

4. 金属的普遍特性:有金属光泽,是良好的导电、导热体,有延展性,密度和熔点高

第2节 物质转化的规律

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实验】:1.取一药匙硫黄,观察其外观: 淡黄色固体。

2.将硫黄放到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点燃硫黄,观察现象: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把燃烧着的硫黄放进盛的氧气的集气瓶内,观察现象: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 +O 2 ========= SO 2

转化规律:

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实验】:

1.用磁铁接近混合物,现象:铁粉被吸出。

2.将混合物放进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现象:生成黑色固体

3.生成物外观--黑色固体,磁铁不能吸引生成物

4.化学方程式:S + Fe === FeS 。

(只有四种金属氧化物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碱:CaO 、Na 2 O 、BaO 、K 2O ) 转化规律:

Δ

三、金属的冶炼就是要把金属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

1.常用的金属冶炼方法是碳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反应,碳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得到金属单质。

【实验】:木炭和氧化铜的反应加热后发现试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 【实验一】:木炭和氧化铜的反应加热后发现试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化学方程式:C + 2CuO ===== 2Cu + CO 2↑

炽热的碳还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一氧化碳、氢气也可以夺取氧化物中的氧。 化学方程式:C + 2CuO = 2Cu + CO 2↑

炽热的碳还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一氧化碳、氢气也可以夺取氧化物中的氧。

CO + CuO ==== Cu + CO 2 2.一氧化碳也会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得到金属单质。 3CO+Fe 2O 32

操作注意事项:实验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 实验时应该先通—会一氧化碳,以排除试管中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引起爆炸。多余的一氧化碳不能直接排到空气中,应对着火焰烧掉。

3.氢气也会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得到金属单质。 CuO+H 2 2O 操作注意事项:

(1)装置上: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②导管要伸到试管底部。

(2)操作上:①实验前,先通入氢气一会儿,再点燃酒精灯。②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撤离氢气。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能从氧化物中夺取氧的能力叫做还原性,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可作还原剂。如碳、一氧化碳和氢气等。(有化合价升降变化的) 重要提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错误:

(a )试管口高于试管底。应使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 (b )试管口加了胶塞。 试管口不能加胶塞,否则气体排不出,容易造成试管炸裂。 (c )导管略伸入试管口。应使导管贴试管上壁伸入试管底部。

四、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实验】:鸡蛋的变化

Δ

1.将一只鸡蛋放到盛的稀盐酸的容器中,现象:鸡蛋不断地上浮和下沉。

2.两分钟后,将生鸡蛋从酸中取出,用水冲洗干净,蛋壳变化:蛋壳凹凸不平。

3.将鸡蛋继续放置盐酸中,10分钟后,用水冲洗干净,壳蛋变软。

4.解释变化的原因:CaCO3 + 2HCl = CaCl2 + CO2↑+H2O。

五、物质转化规律图:

1.两条纵线

用化学方程式来分析以下物质间的变化:

(1)Ca → CaO →Ca(OH)2→CaCO32Ca+O2==2CaO

CaO+H2O== Ca(OH)2 Ca(OH)2+H2CO3==CaCO3↓+2H2O

(2)C →CO2→H2CO3→ Na2CO3

C+O2====CO2CO2+H2O====H2CO3H2CO3+2NaOH==N a2CO3+2H2O 2.

(1)非金属→盐Fe + S ==== FeS

(2)酸+碱→盐+水

HCl +NaOH ===NaCl+H2O

H2SO4+Ba(OH)2====BaSO4↓+2H2O

(3)盐+盐→新盐+新盐

NaCl+AgNO3===AgC l↓+NaNO3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3.四条斜线

(1)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CuO+2HCl===CuCl2+H2O CaO+2HCl===CaCl2+H2O

(2)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CO2+2NaOH===Na2CO3+H2O SO2+2NaOH===Na2SO3+H2O

(3)碱+盐→新碱+新盐

2NaOH+CuCl2====Cu(OH)2↓+2NaCl Ca(OH)2+Na2CO3===CaCO3↓+2NaOH (4)酸+盐→新酸+新盐

HCl+AgNO3====AgC l↓+HNO3H2SO4+BaCl2====BaSO4↓+2HCl

4.两条折线

(1)金属+盐→新的金属+新的盐

Fe+CuSO4===FeSO4+Cu Zn+CuSO4===ZnSO4+Cu

(2)金属+酸→氢气+盐

Fe+2HCl===FeCl2+H2↑ Zn+H2SO4====ZnSO4+H2↑ Mg+H2SO4==MgSO4+H2↑

1. 盐跟金属的反应,要求参加反应的盐必须是可溶的,由于盐跟金属的反应一般都在水溶液中进行,因此一些非常活泼能够跟水发生反应的金属(如钾、钙、钠等)也不符合要求。

2. 盐与盐的反应、盐与碱的反应除必须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气体,水或沉淀)外,其反应物必须都可溶。???碳酸钙和氯化铵

第3节常见的材料

1.常见的材料有:金属材料(合金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

2.合金材料:把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大多数的金属材料实际是合金,钢是最常见、应用较广的一种合金。

3.金属的锈蚀既与周围环境里的氧气、水等物质的作用有关,也与金属内部的结构有关。

铁锈蚀条件:铁与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

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有:①在金属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刷油漆、涂油等);②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掺入一些其他成分)等。

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①使铁制品隔绝空气或隔绝水,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或在铁制品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如刷油漆,涂油、电镀、烤蓝等。

②改变铁的组成、结构,制成合金钢,如不锈钢。

4.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水泥、玻璃和陶瓷等。

水泥:晋通水泥是由石灰石与黏土混在一起在炉中煅烧成熟料后加石膏磨细而成。

玻璃:普通玻璃是将石英和石灰石等经过配料、熔化、成型、退火等工序制成的。

陶瓷:用天然的硅酸盐和其他矿物原料制成,具有耐水、耐酸碱和绝缘性好等优点。

红色玻璃中加了氧化亚铜(Cu2O),在蓝色玻璃中加的是氧化钴(Co2O3)。

5.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有: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

第四节材料的发展

1.最引人注目的新型材料有:光电子信息材料、先进复合材料、超级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超导材料等。

2.在合成材料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需要设计绿色工艺,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增加产品的产量,同时降低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2017)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归纳

【九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3节)知识点归纳 【知识衔接】:八年级下册化学基础知识 1、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2、分子构成的物质:大多数的非金属单质,常见的一些气体、液体,还有碘和溴。 3、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态非金属(硫、碳、磷、硅)及稀有气体 4、离子构成的物质:酸、 碱、盐 5、1-18号元素: 6、常用元素: 钾K、钙Ca、锰Mn 铁Fe、铜Cu、锌Zn 银Ag、钡Ba、汞Hg 7、常见的原子团: 8、常见化合价:(背诵)钾钠银氢+1价,钙镁钡锌为+2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通常氧是—2价,三铝四硅五价磷,一二铜二三铁,单质元素为零价。 9、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原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化合物化学式书写口诀:正前负后、上方标价、交叉填数、约简检验。

10.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可以归结为五步: ①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写在“=”的左边,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在“=”的右边,多种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用“+”相连。 ②配:在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通常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 ③注:注明反应条件,通常写在“=”的上方或下方。“加热”常用“△”表示。 ④标: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产生,那么在气体的化学式右边用“↑”号表示;如果是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反应物中无固体,而生成物中有固体的,那么在固体的化学式右边用“↓”号表示。 ⑤查: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条件和物质状态是否标注,标注是否恰当。1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 (1)设未知量x(此时x不带单位,如“设某物质的质量为x克”是错误的); (2)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别忘了配平); (3)计算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要乘上配平的系数),写在相应化学式的正下方(包括x);(4)在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下面写出已知质量(纯净物质量)和未知量x; (5)将有关的四个量列成比例式,求出未知量x(此时x要带单位,如x=1克); (6)简明地写出答案。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变化中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本身没变化,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化学变化的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了新的分子。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3、常见的化学性质:可燃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毒性 4、常见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凝固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5、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6、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沉淀、气体、温度、发光、发热、PH、状态、形状 7、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①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②寻找发现未知物质③建立物质变化模型。 8、变化和性质的区别: 变化是正在发生的。(变化特殊字眼:正在、了、已经、出现等) 性质是本身具有的,不一定在发生。(性质特殊字眼:能、会、可以、易、难、具有等) 第二节:物质的酸碱性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酸=H++酸根阴离子) 常见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醋酸(CH3COOH)、柠檬酸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碱=金属阳离子(或NH4+)+OH-)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 物质的转化和元素的循环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课后辅导练习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物质的转化和元素的循环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课后辅导练习第七篇 第1题【单选题】 关于温室效应,有下列说法:①温室效应有利也有弊;②温室效应的加剧是大气层中臭氧层受到破坏引起的;③温室效应的加剧主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引起的;④发展太阳能、水能以代替煤、石油等燃料,可以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⑤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恒定,适于动植物生存;⑥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所以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可以消除温室效应。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在温室大棚里把种植和养殖结合,可实现优势互补。下列对这种生态模式的错误叙述是( ) A、养殖为种植提供有机肥料 B、种植为养殖提供丰富的氧气 C、养殖为种植提供二氧化碳 D、养殖为种植提供氧气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B、分解者在生物圈的依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C、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保持了大气中氧含量的稳定 D、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 A、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B、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C、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D、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类植物吸收二氧化硫 【答案】: 【解析】: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同步练习题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1.你能回忆起接触过或学过的物质颜色和状态吗? (1)木炭______ (2)食盐______ (3)蔗糖______ (4)味精______ (5)洗衣粉______(6)硫磺______(7)稀硫酸______ (8)色拉油______ (9)钠______ (10)白磷______ (11)氯气______ (12)氢气______ (13)氧气______ (14)硫酸铜晶体______ (15)液氧______ (16)生石灰______ (17)高锰酸钾______ (18)氯酸钾______ (19)二氧化锰 ______ (20)过氧化氢______ 2.(1)由不同种______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如______、______、______; (2)由同种______组成的_____叫单质。如_____、_____、_____; (3)由不同种_____组成的_____叫化合物。如_____、_____、_____。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自来水 B.淡蓝色液态氧 C大理石 D.纯净的空气 4.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A.石灰石 B.水银 C.干冰 D.冰 5.下列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甲烷:CH4 B.碳酸钙:CaC03 C.酒精:C2H5OH D.葡萄糖:C6H I206 6.下列概念中,前者包含后者的是() A.化合物、单质 B.金属、金属氧化物 C.化合物、碱 D.非金属、单质 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B.因为空气是混合物,所以空气中各成分可以分离 C.凡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称氧化物 D.同种元素可以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存在于一种物质中 8.下列物质:①氯酸钾;②氧气;③生石灰;④硫酸根(SO42-),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③ 9.饮用水用Cl2消毒会促使一些致癌物质生成。为消除隐患,现已采用高效安全的ClO2消毒杀菌。下列对ClO2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ClO2是一种氧化物 B. ClO2是一种化合物 C.ClO2是一种混合物 D. ClO2中含有氧元素 10.美国和日本的三位科学家以导电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成果荣获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在其相关技术中用碘来掺杂聚合物,使其导电能力增强107倍,具有金属般的导电能力。碘(I2)属于 ( ) A.金属单质 B.非全属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11.1985年科学家制得一种组成为C60的新物质,关于这种物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它是一种化合物 B.它是一种单质 C.它是金刚石的同素异形体 D.它的式量为720 12.某物质经分析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不可能是 ( )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氧化物 13.不含C、H、O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属于 ( ) A.酸 B.碱 C.盐 D.有机物 14.下列物质与N2O、ClO2归为同一类的是 ( ) A. Na2O B. CaO C. P2O5 D. Fe3O4 1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单质,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 A.铜、胆矾 B.白磷、冰加水 C.水银、液态空气 D.硫粉、干冰 1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干冰不是冰 B.纯碱不是碱 C.食盐不是盐 D.铅笔芯中不含铅 17.“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铜导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 A.化合物 B.盐 C.金属或合金 D.碱 18.某实验室有四个药品橱,已存放药品如下:

九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

新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主要知识点 1、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物质分类: 2、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 Pb(NO3)2 + 2KI = PbI2↓+ 2KNO3 无色溶液无色溶液黄色沉淀 3、有关硫酸铜的实验 ①硫酸铜晶体(蓝色):无水硫酸铜,俗称胆矾、蓝矾。化学式:CuSO4·5H2O ②硫酸铜溶液(蓝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CuSO4+2NaOH=Cu(OH)2↓+Na2SO4现象: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③硫酸铜粉末(白色):CuSO4获取方式:CuSO4·5H2O △ CuSO4+5H2O (现象: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试管口出现水珠) ④硫酸铜粉末遇少量水,发生反应:CuSO4 + 5H2O=CuSO4·5H2O(现象: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⑤硫酸铜的用途:检验蛋白质是否存在原理:蛋白质和硫酸铜会发生化学反应后使蛋白质变性 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可以检验水分的存在CuSO4 + 5H2O=CuSO4·5H2O(现象:白色粉末变成蓝色)酸酸的含义: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 = H+ + 酸根离子 1、三大强酸:盐酸(H Cl)、硫酸(H2SO4)、硝酸(HNO3)常见的弱酸:醋酸(CH3COOH)、碳酸(H2CO3) 2、常见指示剂及其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 注:上述各指示剂遇中性溶液都不变色,依然显示原来的颜色。 3、pH 值是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它的范围通常在0~14 之间。pH越低,酸性越强;pH 越高,碱性越强;pH 等于7 的物质呈中性。 4、pH值的测定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溶液,滴在pH 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 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值。 5、酸的通性: 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碱=盐+水 H2SO4 + 2 NaOH==== Na2SO4 + 2H2O H2SO4+ Ba(OH)2= BaSO4 ↓ + 2H2O Al(OH)3 + 3HCl=AlCl3+3H2O Mg(OH)2 + 2HCl = MgCl2 +2H2O (Al(OH)3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Al(OH)3 和Mg(OH)2都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九年级科学上册 2_5 物质的转化教案2 (新版)浙教版

2.5物质的转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掌握无机物间的相互关系和无机物间内在的、最基本的、典型的变化规律 2.能应用无机物之间的转化规律,从理论上讨论制备各类物质可行方法。 二、过程方法 1.通过玩扑克牌游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好奇心。 2.通过建构物质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自然界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习了酸碱盐的一些知识,在本节的前几课时中也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已经初步具备了物质转化的一些知识,但还没有将知识串成一条线,没有形成一个整体,所以通过本课时内容的学习,要让学生的能力得以提升,让学生学会将零散的知识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感受物质之间的彼此联系的统一整体。【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寻找物质转化的规律,运用物质转化规律指导物质制取的可能途径 难点:寻找物质转化的规律,运用物质转化规律指导物质制取的可能途径。

入新课这幅图中的人,他们正在做什 么? 你们玩过扑克牌吗?你们想不 想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来玩一 玩扑克牌? 我们今天这节课将通过玩扑克 牌的方式来学习化合物之间相 互转化的规律(展示课题) 生答:玩扑克牌 激发学生 激发学生 的兴趣,让 学生有参 与课堂的 欲望。 讲授新课 板书: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游戏一: 规则: 1、第一个人出牌后,第二个人 出的牌必须能由第一个人出的 牌中物质转化而来,第三个出的 牌必须能由第二个人出的牌中 物质转化而来,依次类推。(即: 后一张牌中物质由前一张牌中 物质转化而来) 2、每一个人出的牌中物质类别 要不一样,但必须都含有同一种 元素。 回忆、思考、归纳 举例:Na→Na2O →NaOH→ 通过游戏 让学生回 忆金属及 其化合物 的转化,加 强对物质 转化规律 的理解

九年级科学第二章物质转化和材料利用知识点整理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1. 分类方法 分类法就是根据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分别归类。分类时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事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如: 以对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进行分类为例: (1) 按颜色分类: ???????紫红色:高锰酸钾 黄绿色:氯气白色:氧化镁氧气、醋酸无色:氯化钠、硫酸、 (2) 按状态分类: ?? ???、高锰酸钾固态:氯化钠、氧化镁液态:硫酸、醋酸 气态:氧气、氯气 此外对物质还可按照溶解性、导电性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 物质按组成的分类 (1)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成为氧化物。氧化物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2) 无机化合物:由除碳外的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O 、CO 2、碳酸、碳酸盐的结构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也被列 为无机化合物。 (3) 有机化合物:指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 (4) 物质分类图 ????????????????????????????????????????????????????????????混合物 盐碱酸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化合物稀有气体非金属金属单质纯净物物质 3 定等特点,可做金饰品;铜的导电性好,可用做导线。 4. 分类的主要原则 (1) 每一次分类必须按同一个标准进行,如果分类不依据统一的标准,容易犯分类重叠或分类过宽的错误,尤其是在连续 分类的过程中,如果不遵守这一规则,将会使分类陷入混乱之中。 (2) 分类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把母项分为若干个子项,各子项必须有全异关系,不允许出现交叉或从属关系。 (3) 各子项之和必须等于母项。如将单质划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两类就错了,因为单质还有稀有气体单质。 5. 物质的鉴别(Ⅰ) 物质的鉴别是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性,区别它们各是什么物质。物质鉴别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 物理方法: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厨房用品)味道、溶解性等均可作为物质的鉴别依据。 (2) 化学方法:根据物质的特征、化学性质对物质进行鉴别的方法。如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产 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l -与AgNO 3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等。 (3) 蔗糖、实验、冰醋酸、无水硫酸铜粉末、色拉油、高锰酸钾、碳酸钠溶液的鉴别步骤示例: ① 首先观察物质的颜色,紫红色的固体是高锰酸钾,亮黄色的液体是色拉油。另外有三种固体和两种无色液体。 ② 取三种固体各一匙,分别倒入烧杯中,每只烧杯里倒入20ml 水,搅拌,出现蓝色溶液的,原固体是无水硫酸铜。 ③ 分别取另两种固体于蒸发皿中加热,易熔化的是蔗糖,不易熔化的是食盐(可用化学方法鉴别蔗糖溶液和NaCl 溶液)。 ④ 取两种无色液体1mL-2mL 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冰醋酸。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阶段性测试(五)(新版)浙教版

阶 段 性 测 试(五) [考查范围: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2.4~2.6)]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 2.有一种物质M ,经测定它只由碳元素组成,则物质M 属于( D ) A. 一定是单质 B .一定是化合物 C .一定是混合物 D .一定不是化合物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 .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 D .不用任何其他试剂就可以把KOH 、HNO 3、CuSO 4、MgCl 2四种溶液鉴别出来 4.对下列事实的说明中,有错误的是( D ) A. 氢气能还原氧化铜,说明氢气具有还原性 B .常温下氯酸钾能溶于水而难溶于酒精,说明氯酸钾的溶解性跟溶剂有关 C .相同条件下,湿衣服摊开比堆着干得快,说明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 D .铁丝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说明氧气和铁丝都具有可燃性 5.用锌、氧化铜、稀硫酸作原料制取铜,有下列两种途径: (1)Zn ――→稀H 2SO 4H 2――→CuO Cu (2)CuO ――→稀H 2SO 4CuSO 4――→Zn Cu 若用这两种方法制得的铜的质量相等时,下列叙述符合实际实验结果的是( A ) A. 消耗相同质量的氧化铜 B .消耗相同质量的锌 C .消耗相同质量的硫酸 D .生成硫酸锌的质量可能相同 6.做完CO 还原Fe 2O 3的实验后,清洗试管壁上留下的黑色物质时可选用的方法是( B ) A. 用大量水边洗边冲 B .用盐酸清洗后,再用水冲洗 C .用肥皂水清洗后,再用水冲洗 D .用试管刷上下、左右猛烈刷 7.钛具有硬度大、密度小、熔点高、抗腐蚀性等优良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钛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FeTiO 3)。冶炼金属钛时,主要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卷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各说法中的“一定”,你认为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由固体变为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物理变化中一定不生成新物质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放热、发光现象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如图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滴加液体B.过滤C.闻气味D.熄灭酒精灯 3、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都有白雾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浓盐酸和浓硫酸都具有腐蚀性可用来干燥氧气D.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 4、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都会减少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食盐溶液 5、一辆满载浓硫酸的槽罐车在路上因车祸翻倒而大量泄漏,为了不污染旁边的水源,下列措施适宜的是() A.用水冲洗泄漏的浓硫酸B.将熟石灰撒在泄漏出的浓硫酸上 C.将氯化钡撒在泄漏出的浓硫酸上D.用土将泄漏的浓硫酸掩埋 6、在某溶液中先滴加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 ) A.一定含有SO42-B.一定含有Ag+ C.可能含有Ag+或者SO42-D.一定含有Ag+或者SO42- 7、将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同的氢氧化钠和盐酸混合,再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现的颜色是() A.红色B.紫色C.蓝色D.无色 8、将下列物质同时加入到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MgCl2HCl NaNO3B.NaOH HCl (NH4)2SO4 C.K2CO3 Ca(NO3)2 NaOHD.FeCl3NaCl KNO3 9、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CuSO4溶液显蓝色是由Cu2+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A.将CuSO4溶液加水稀释B.观察Cu(NO3)2溶液 C.观察Na2SO4D.向CuSO4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 10、某科学兴趣小组要在实验室制取一定量的MgSO4.同学们分别在实验室里找到了以下四种反应物,其中 不能通过与稀硫酸反应制得MgSO4的是() A.MgB.MgOC.Mg(OH)2D.MgCl2 11、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发现瓶口有“白雾”出现.已知盐酸中含有水分子(H2O)、氢离子(H+)和氯离子 (Cl﹣).下列实验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的是()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现有Fe2O3、Na2CO3溶液、Ba(OH)2溶液、NaOH溶液、稀H2SO4等五种物质,在常温下它们两两相互 发生的化学反应最多有()

最新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 案) 一、填空题。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构成的. 是在不断地发 生变化的。 2.我们吃米饭或馒头的时候.细细咀嚼后会感到有些甜味.这是 因为米饭和馒头中含有。要检验这种物质是否存在.我们可以在米饭 或馒头上滴几滴 .如果 .就说明米饭或馒头中含有这种物质。 3.铁生锈的速度比小苏打和醋的反应速度要。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的现象有、、和产生沉淀物。 5.硫酸铜溶液是色透明的液体.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钉表面会附着色的物质.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变化属于 变化。 二、判断题。 1.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有些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 ( ) 2.因为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空气.所以空气不是物质。 ( ) 3.有些物质的变化很缓慢.而有些物质的变化很快。 ( ) 4.小苏打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它能在水中溶解。 ( ) 5.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因为铁生锈需要很长的时间。 ( ) 6.热胀冷缩现象是物理变化。 ( ) 三、选择题。 1.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2.打开可乐瓶.会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这些气泡中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空气 C.水蒸气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变质 B.水蒸发 C.酒精燃烧 4.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白醋和小苏打混合 B.玻璃破碎 C.火柴梗被折断 5.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不能看到的现象是( )。 A.接触硫酸铜溶液的铁钉表面变色 B.产生大量气泡 C.溶液的颜色变浅 6.把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另一半露在空气中.( )最容易生锈。 A.水中的一半 B.空气中的一半 C.空气和水的交界处 7.用白醋在白纸上写字.干后纸上无明显痕迹.再把红萝卜皮浸出的液体喷在白纸上.可见字迹。这个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无法确定 8.硫酸铜溶液不能用( )盛装。 A.玻璃容器 B.铁制容器 C.铜制容器 9.下列方法中.( )不能防止和减缓铁钉生锈。 A.将铁钉放人盐水中 B.在铁钉上抹油 C.在铁钉上刷油漆10.做泥塑或面塑时.物质发生的是(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无法确定 四、连线题。 将下列物质的变化与其主要伴随的现象用线连起来。 在面包上滴碘酒 物理变化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光、发热 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 铁钉生锈产生气体 化学变化蜡烛燃烧 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颜色改变 水变成水蒸气 五、读图题。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测试卷(有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 知识点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颜色、气味、软硬、物质的溶解性、液体的沸点、熔点、金属的延展性、光泽) 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 知识点二:酸 一、酸:酸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 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 二、酸的性质 1).定义: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2)常见指示剂及其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 指示剂酸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 紫色石蕊试液红色蓝色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红色 蓝色石蕊试纸红色不变色 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蓝色 3)酸的个性 浓盐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浓硫酸:①具有强腐蚀性。②具有脱水性。③具有吸水性。 酸的共性(通性). 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金属=盐+氢气(例如Fe + 2HCl ==FeCl2 + H2↑) 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例如CuO(黑色)+2HCl=C uCl2(蓝色)+H2O) ④酸+碱=盐+水(例如HCl + NaOH=NaCl + H2O) ⑤酸+盐=新盐+新酸(例如2HCl +Na2CO3=CO2↑+2NaCl+H2O) 知识点三:碱的性质 碱的涵义: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常见的碱1、氢氧化钠(化学式:NaOH )俗名:烧碱、火碱和苛性钠 2、氢氧化钙(化学式:Ca(OH)2)俗名: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浆、石灰乳 1)中和反应定义:碱跟酸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酸溶液中的H+与碱溶液的OH-反应生成H2O H++ OH-==H2O 2)碱的通性 ①、碱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 ②、碱跟酸作用生成盐和水,这种反应也叫中和反应。 ③、非金属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 + Ca(OH)2 = CaCO3↓+ H2O(这一反应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CO2+2NaOH = Na2CO3 +H2O(这一反应常用来除去二氧化碳。) SO2+2NaOH=Na2SO3+H2O(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硫) 工业上常用碱溶液来吸收有毒的酸性气体如:H2S、SO2、HCl. ④、盐和碱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 CuCl2 + 2NaOH =Cu(OH)2↓+2NaCl (试管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知识点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1、物质的分类方法:对纯净物可以从颜色、状态气味、 溶解性、可燃性等对物质进行分门别类。 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3、常见的无机化合物,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 物质: ⑴纯净物: ①单质:金属和非金属 ②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酸:是否含氧分:含氧酸(H2SO4)和无氧酸(HCl) 根据H的个数分:一元酸(HCl)、二元酸(H2SO4)、 三元酸(H3PO4)等 碱: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 盐:正盐:Na2CO3、CaCO3、NaCl; 酸式盐:NaHCO3(俗称:小苏打) 碱式盐:Cu2(OH)2CO3(俗称:铜绿) ⑵混合物:(空气、溶液) 4、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P45页 第二节物质转化的规律 1、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S+O2=(点燃)SO2 现象:在酒精灯上点燃硫磺,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物二氧化硫是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实验要在通风橱里进行。 2、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填空大法) 2K+H2O=2KOH+H2↑ 2Na +H2O=2NaOH+H2 ↑ Ca +H2O=Ca(OH)2 +H2 ↑

K2O+H2O=2KOH+H2↑ CaO+H2O=Ca(OH)2 Na 2O+H2O=2NaOH BaO+H2O=Ba(OH)2 3、自然界中仅有少数金属是以游离态(单质)的形式存在;大多数金属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4、金属的冶炼就是要把金属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 C+CuO=(△)Cu+CO2 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光亮的金属铜,生成的气体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制取装置: CO+CuO=(△)Cu+CO2↑ 现象:先通一会儿CO排出试管内的空气,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光亮的金属铜,生成的气体(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有毒,实验时注意安全) 制取装置: H2+CuO=(△)Cu+H2O 现象:先通一会儿H2排出试管内的空气,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光亮的金属铜,同时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制取装置: 5、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填空大法 () + ()= ( ) + ( )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综合检测(答案)

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综合检测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物质中,后者包含前者的是………………………………………………………( C ) A 、纯净物、单质 B 、纯净物、化合物 C 、金属氧化物、化合物 D 、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2、气体M 是由H 2、CO 、CO 2、HCl 四种气体混合而成,将M 依次通过①氢氧化钠溶液;②灼热的氧化铜;③足量的浓硫酸(每步反应中气体均反应完全),最后还有气体导出。则M 中一定含有…………………………………………………………………………( B ) A 、H 2 B 、CO C 、CO 2 D 、HCl 3、铁片在下图所示的四支试管中,最容易生锈的是……………………………………( C ) 4、为了防止铁制品表面生锈,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D ) A 、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与清洁 B 、涂上油或喷上一层油漆 C 、镀上一层其它金属 D 、提高铁的质量分数 5、钢铁制品在高温下经氧化,可生成一层致密牢固的氧化膜,保护着内部钢铁不再锈蚀,即工业上常说的“发蓝”、“发黑”。这层氧化膜是………………………………………( A ) A 、Fe 3O 4、 B 、Fe 2O 3 C 、FeO D 、Fe (OH )3 6、铺设京九铁路所用的合金钢是………………………………………………………( B ) A 、不锈钢 B 、锰钢 C 、硅钢 D 、钨钢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合金 B 、铜呈紫红色,在潮湿的空气中它会生锈 C 、铁属于黑色金属,所以纯铁是黑色的 D 、水银是金属,在常温下呈液态 8、继“食盐加碘”之后,我国又将启动“酱油加铁”,其意义在于………………( A ) ①补充人体需要的铁元素②预防缺铁性贫血③改善酱油的味道增加黑色素④减少厨房污染物,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④ 9、将一定量的铁片分别投入下列溶液中,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C ) A .稀盐酸 B .硫酸亚铁 C .硫酸铜 D .硫酸镁 10、制造飞翼船时,采用了大量的铝合金材料,其原因是…………………………( D ) (A )铝合金材料密度小 (B )铝合金材料强度大 (C )铝合金材料有料强的搞氧腐蚀能力 (D )以上都是 11、常用作食品包装的是……………………………………………………………( D ) (A )聚氯化烯 (B )聚苯乙烯 (C )酚醛树脂 (D )聚乙烯 12、 “绿色化学工艺”是预防污染的基本手段,其理想状态是反应物里的原子全部转化到欲制取的产物中,对环境实现零排放。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属于“绿色化学工艺”的是………………………………………………………………………………………( C )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13、世界卫生组织已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加以控制使用。铝在下列应用中应加以控制的是……………………………………………………………………………( B ) ①制铝合金②制炊具③用明矾[KAl(SO 4)2]净水④包装糖果和小食品⑤制电线 (A )①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⑤ (D )①②③④⑤ 14、所谓合金,就是不同金属(或非金属)在熔化状态下形成的一种具有金属特性的熔合物。根据下 ) (A )Fe 和Na (B )Al 和Na (C )Fe 和Cu (D )Al 和Cu 15、公元2世纪,我国古代炼丹家魏伯阳著有的《周易参同契》机世界上现在最早的一部炼丹专著。书中描写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这句话是指黄金的性质在强热条件下……………………………………………………………………………………( A ) (A )很稳定 (B )易氧化 (C )很活泼 (D )易还原 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48分) 16、常用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有 、 和 等。有机合成材料是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取的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有 、 和 三大类。 17、如果血液中缺乏亚铁离子,就会造成缺铁性贫血。市场上出售的某麦片中含有微量的颗粒极小的还原性铁粉。这些铁粉在人体中胃液(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作用下转化为亚铁盐,这个转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 +1 -2 0 +4 0 +1 18、写出用H 、O 、 S 、 C 、 Na 、K 六种元素中的部分元素,按要求完成下列化学式:(化学式不能重复) ⑴金属单质 ;⑵非金属单质 ;⑶金属氧化物 ; ⑷非金属氧化物 ;⑸酸 ;⑹碱 ; ⑺盐 ;⑻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 19、将下列物质间反应的化学式填写完整 ⑴金属+非金属→ ⑵金属+非金属→ ⑶金属+酸→ + 氢气 ⑷酸+碱→ + ⑸酸+金属氧化物→ + ⑹酸+盐→ + ⑺碱 +非金属氧化物→ + ⑻碱+盐→ + ⑼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 ⑽盐+盐→ + ⑾金属+盐→ + 20、现有失去标签的的四瓶溶液,已知它们是稀盐酸、纯碱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现在四瓶溶液的瓶上分别贴上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及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60分 本卷共四大题,36小题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Mg-24,Ba-137,S-32,N-14,Na-23,Cl-35.5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今天小智过生日,下列庆祝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编制花环 B.榨取果汁 C.点燃蜡烛 D.切分蛋糕 2、下列化合物中,溶于水显酸性的物质是() A.氯化钠 B.酒精 C.硝酸钾 D.氯化氢 3、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下列关于浓盐酸溶液pH变化的说法正确的()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4、有关氢氧化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 B.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蓝色 D.能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 5、真空包装、食品包装袋内充氮气、放铁粉包或生石灰包等都是常用的食品防腐、保鲜方法,对上 述方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A.真空包装:能使食品不与氧气接触 B.充氮气:能隔绝空气并防止食物变形 C.放铁粉包:能除去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和水蒸气 D.放生石灰包:能除去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 6、向盛有酚酞和K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直至液体呈无色。为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 成,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 A.镁条 B.稀盐酸 C.碳酸钠溶液 D.紫色石蕊试液 7、向盛有10mL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下列图像能体现溶液的pH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 D. 8、下列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A.向稀硫酸中滴加Ba(OH)2溶液 B.向Mg(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

2018浙教版科学九(上)针对性习题精练——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4-6)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4-6) 一、选择题 1. 物质分类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O 2 B .NaCl C .Fe 2O 3 D .C 2H 5OH 2. (2018·台州)电脑芯片的制作要用到高纯度的硅。目前广泛采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 2)为原料制取,其中一步反应为:SiO 2+2C=====高温 Si+2CO ↑。对该反应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C 、碳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 D 、该反应利用了CO 的还原性 3. (2018·杭州)右图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装置中试管口需略向下倾斜,主要是为了利于通入氢气 B 、在给试管内药品加热前,需先通氢气排尽试管内的空气 C 、待药品完全反应后,需同时撤去酒精灯和通氢气的导管 D 、该实验装置也可直接用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4. 下列气体关于“物质 —— 用途 —— 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稀有气体 —— 霓虹灯 —— 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B 、氮气 —— 食品防腐 ——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 、一氧化碳 —— 冶炼金属 —— 还原性 D 、氧气 —— 火箭发射 ——可燃性 5. (2018·台州)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Fe →O 2Fe 2O 3→H 2O Fe(OH)3 B 、CuO →H 2SO 4CuSO 4→稀HCl CuCl 2 C 、S →O 2SO 2→H 2O H 2SO 4 D 、CO 2→NaOH Na 2CO 3→Ca(OH)2 NaOH 6. 部分含钙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CaO 、Ca(OH)2、CaCO 3都是含氧化合物,简称氧化物 B 、转化①是氯化钙溶液中的钙被置换出来 C 、转化⑥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D 、转化④一定是中和反应 7. 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类推结论错误的是( )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本章知识点归纳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一)根据纯净物的物理性质不同。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根据纯净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三)根据纯净物的组成、用途的不同,可将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常见物质的分类: (一)、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3.纯净物和混合物判断的依据:物质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 (二)、纯净物根据元素组成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1.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氮气、铁、硫等。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1.1单质按性质不同分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如铁,铜、镁等;非金属如:氧气、碳、硫等。 注意:金属的导电性强弱顺序为:银>铜>铝>铁。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硫酸、烧碱、食盐等。 化合物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2.1 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注意:a.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例如CO、CO2、H2CO3、Na2CO3 等碳酸盐就属于无机化合物。 b.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2.2 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包括CO、CO2、H2CO3、 Na2CO3 等碳酸盐。 (三)、无机化合物可分为:氧化 物、酸、碱和盐。 1.1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元一氧”。 氧化物可分为:氧化物按元素组成分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CaO、MgO等。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H2O、SO2等。 1.2 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1.3 碱:电解质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1.4 盐:由金属(或铵根)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三、物质转化的规律: (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2018浙教版科学九(上)针对性习题精练-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全章综合).doc

第 1章物质及其变化(全章综合) 一、选择题 1 .“一路一带”是跨越时空的伟大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 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高铁高速运行 B、物联网信息交互 C、无人机电池充电 D、手机扫二维码支付 2 .(2018 泰安)下列数据为常见水果的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柠檬 pH( 2~3 ) B、橙子 pH( 3~4) C、西红柿pH( 4~ 5) D、西瓜 pH(5~ 6)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收集氧气 C、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D、加热液体 4 .(2018 重庆)食醋里通常含有3~ 5%的醋酸( CH COOH),食醋与鸡蛋壳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 3 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B、加水稀释食醋,溶液pH 变小 C、醋酸在水溶液里能解离出H+ D、不宜用铝制容器盛装食醋 5 .(2018 广西)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 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 C、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D、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等 6 .(2018 青岛)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C、铜用于制作导线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7 .(2018 扬州改编)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 溶液的 pH 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 B、 A 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NaCl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 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8 .(2018 济宁)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一组是( A、 H2O、MgO 、H2CO3都属于氧化物 B、 H2 S、 H2SO3、H2SO4都属于酸 C、NaOH、 Ca(OH)2、 Fe(OH)2都属于碱 D、 NaCl、 Na2CO3、 NaHCO3都属于盐 9 .(2018 北京)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A、 CO2 B、 O2 C、 NaCl D、 NaOH ) )

九年级科学物质及其变化检测题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检测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 相对原子量:S-32 O-16 H-1 Na-23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CO B.CaCO3 C.H2CO3D.NaOH 2.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质量逐渐增加的是-------------------------------------------()A.浓硫酸B.浓盐酸C.浓硝酸D.碳酸钠晶体 3下列各物质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氯化钠,稀盐酸,硫酸镁,硝酸铜 B、硝酸银,氯化钠,硝酸镁,氢氧化钠 C、氢氧化钙,硝酸钠,碳酸钠,氯化铵 D、稀盐酸,硫酸钾,氢氧化钠,硝酸钠4.一种医用含钾化合物的水溶液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化合物是--------------------------------------------------------------------------------------------()A.KNO3B.K2CO3C.KCl D.KOH 5.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有气体产生B.有蓝色沉淀生成 C.有红褐色沉淀生成D.有白色沉淀生成 6.除去硝酸溶液中少量的盐酸,应该在溶液中加适量的--------------------------------()A.AgNO3溶液B.BaCl2溶液C.Ba(NO3)2溶液D.CaCO3粉末 7.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和化学式不完全一致的一组是--------------------------------()A.氢氧化钙石灰石Ca(OH)2B.氢氧化钠烧碱NaOH C.碳酸钠纯碱Na2CO3D.氧化钙生石灰CaO 8.只要一种试剂区别HCl、NaCl、KOH三种无色溶液时,可用试剂是------------()A.碳酸钠溶液B.石蕊溶液C.硫酸铜溶液D.酚酞溶液 9.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慢慢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并搅拌 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上部保持水平 C.用滴管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液滴飞溅,滴管紧贴试管内壁 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10.下列物质用于保存食物,以免被微生物侵蚀而腐败的是----------------------------()A.酒精B.食盐C.醋酸D.硝酸钾 11.下列溶液既能与Ca(OH)2溶液反应,又能与盐酸反应的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