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植物常规染色体制片-染色和镜检

植物常规染色体制片-染色和镜检

实验三植物常规染色体制片Ⅲ

染色和镜检

--染色和镜检

(综合性实验)

遵义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韦若勋

实验目的

1掌握植物根尖染色体制片过程中染色的方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植物根尖染色体制片过程中染色的方

法;

2、观察各分裂时期染色体形态,测量典型染

察时期染,染色体长臂和短臂;

3、熟悉染色液的配制;

4、了解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标准。

二实验原理

二、实验原理

主缢痕

二、实验原理

2、核型分析原理

因着丝粒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差异导致了各染色

因着丝粒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差异导致各染色体形态差异。Denver将人体染色体划分成四大类型请问:Denver划分如下4类染色体的臂比临界

请问D

值标准是多少?

三实验器具及试剂

三实验器具及试剂

(二)实验试剂

1、45%醋酸

量取45ml冰醋酸,蒸馏水定溶至100ml。

2姬姆萨母液

2、姬姆萨母液

姬姆萨3.8g与甘油250ml研磨15分钟,60℃水浴2小时,加60℃预热甲醇250m1,混匀、过滤,棕色瓶室温长期保存。

3磷酸缓冲液

3、磷酸缓冲液

称Na

2HPO

4

4.735g,少许蒸馏水溶解后,定溶500ml;

称KH

2PO

4

5.35g ,少许蒸馏水溶解后,定溶500ml,等量混

合。

四实验材料

四、实验材料

涂片法得到的蚕豆或其它植物根尖制片。

实验方法与步骤

1、染色

实(1)方法

①Giemsa母液︰缓冲液= 1 ︰7,配成稀释液;浸没全部材料室温染色1530i

②浸没全部材料,室温染色15-30min;③染色后,用小流量自来水冲洗玻片至无色,晾干。

(2)注意事项

染色前材料要定要干否则着色不佳

①染色前材料要一定要干,否则着色不佳;②植物固定时间长易着色,反之则反。

第一部分植物染色体标本制备

物种:蚕豆根尖

细胞有丝分裂

.

2014.6.5

姓名:×××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2、镜检观察

(1)分裂细胞观察

低倍镜找分裂细胞区,高倍镜观察染色体形态。估计染色体数目。

40倍下观察,记录3个视野的细胞总数、分裂细胞和典型染色体细胞数;计算出分裂细胞及典型染色体图象细胞频率。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尽量寻找下列分裂期染色体图像。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2、镜检观察

(3)典型染色体标本进行显微照相

六、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

六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

(一)简述

核型分析包括

①核型:核内染色体原图及其序排图分析

②组型:许多细胞染色体相对长度均值绘

制的模式图分析;

③染色体长度、臂指数和着丝粒指数等参数

描述及其分析。

植物核型分析标准是1984年8月我国第

一次植物染色体学术会陈瑞阳等人制定的建

议标准。已经成为我国及其他部分国家动、

植物染色体分类的约定标准。

六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六、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

(二)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约定标准

1、染色体基数确定:30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率达85%以上;

2、染色体绝对长度μm = 放大染色体长度(mm)/放大倍数×10003染色体相对长度(%)绝对长度()/()×100

3、染色体相对长度(%)= 绝对长度(μm)/染色体组总长度(μm)×100

4、臂比= 染色体长臂/短臂;着丝粒指数= 短臂/该染色体长度

5、染色体形态分类:引用Denver 国际染色体命名标准。

1、染色体数目及倍性的确定

(三)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的主要内容

30个细胞染色体数目稳定率达85%时定数目;完全相同的染色体数定倍性。如绿豆2n=2x=22。

2、确定染色体类型、建立核型公式

用染色体绝对长度计算臂比定染色体类型。2n=22=8m+3sm

六、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

10

5

5

10

六、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

七、实验作业

y

Th k Thank you!

染色体

染色质与染色体是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RNA等组成的核蛋白复合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中所表现的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 染色质是细胞间期核内伸展开的DNA蛋白纤维。 染色体是高度螺旋化的DNA蛋白纤维,是在细胞分裂期看得见的可用染料染色的条状结构。 染色质的分类: 常染色质:1.伸展状态,螺旋化程度低,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而均匀的染色质。 2.单一序列DNA和中度重复序列DNA,具有转录活性。 3.大部分位于间期核的中央,一部分介于异染色质之间。 4.在细胞分裂期,常染色质位于染色体的臂 异染色质:1.螺旋化程度高,处于凝集状态,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深。 2.一般位于核的边缘或围绕在核仁的周围。 3.转录不活跃或无转录活性。 4.可分为结构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 结构异染色质:在各种细胞类型的细胞周期中(除复制期外)都呈浓缩状态,由高度重复的DNA序列构成;在中期染色体上常位于染色体的着丝粒区,端粒区、次缢痕等部位;具有遗传惰性,不转录也不编码蛋白质;在复制行为上,较常染色质早聚缩晚复制。 兼性异染色质:在某些细胞类型或在一定发育阶段,原来的常染色质聚缩,丧失转录活性,变为异染色质。兼性异染色质的总量随细胞类型而变化,一般胚胎细胞含量少,高度分化的细胞含量较多,说明随着细胞分化,较多的基因渐次以聚缩状态而关闭。因此,染色质的压缩折叠可能是关闭基因活性的一种途径。 随体:染色体的臂上凹陷缩窄形成次缢痕,与核仁的形成有关,称为核仁组织区(NOR)。 主缢痕:连接姐妹染色单体的部分染色较浅且向内收缩,被称为主縊痕。 着丝粒:分为动力结构域、中央结构域和配对结构域

植物染色体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

植物染色体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洋葱组) 姓名:蔡梦雅 1230170010 同组成员:曹鉴云陈锦容刘艳马彦霞 一、中文摘要:染色体(Chromosome),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又叫染色质。其本质是脱氧核甘酸,是细胞核内由核蛋白组成、能用碱性染料染色、有结构的线状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这里我们用洋葱染色体作为代表使用压片法制片并且进行观察。 二、关键词:染色体洋葱压片法 三、引言:洋葱(onion)是百合科(Liliaceae)葱属中以肉质鳞片和鳞芽构成鳞芽的2年生草本植物,其学名为Allium cepa L,染色体数为2n=2x=16。由表1和图1可见,洋葱的8对染色体中,有7对(第1~7对)染色体,臂比在1·01~1·70之间,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对(第8对),臂比为4·74,为近端部着丝点且带随体的染色体;依据STEB-BINS[4]的核型分类标准,洋葱的染色体核型在遗传进化上属较古老的2A型。100多年来有关染色体与染色体组结构功能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现今人们完成基因组测序后回到对染色体上进行基因定位和作图,因此有关染色体的研究在基因组合功能基因组时代都有重要意义,陈瑞阳教授历时25年的研究完成的《中国主要植物染色体研究》对我国2834种植物染色体数目进行了报道,完成了1045种植物的核型分析,积累了宝贵的染色体基础数据创建了我国植物染色体研究信息平台。研究染色体进化与生物进化的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国际对染色体的化学成分,DNA含量,碱基组成和以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大小等为特征的核型进化与物种形成和演化关系的研究,为揭示生物进化趋势提供染色体方面的科学资料,总的来说对染色体的研究在各类学科领域内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对洋葱的研究主要在其成分和药用方面,在细胞遗传上张自力和陈瑞阳等对洋葱的C带显示法进行过研究,田秋元等对洋葱的核型分析及有关制片方法进行了探讨。植物根尖的分生细胞的有丝分裂,每天都有分裂高峰时间,此时把根尖固定,经过染色和压片,再置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大量处于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核染色体。我们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探究如何制作优良的植物染色体玻片,掌握染色体技术。 四、材料与方法: 1.取材 洋葱(Aillum cepa)的鳞茎 2.实验器具和药品 2.1器具 a.载玻片 b.盖玻片 c.烧杯 d.量筒 e.培养皿 f.滤纸 g.玻璃棒 h.镊子i.手术刀 2.2药品 a.0.1mol/L醋酸钠溶液 b.0.25%秋水仙素 c.冰醋酸 d.无水乙醇 e.1mol/LHcl f.纤维素酶 g.果胶酶 h.卡宝品红 2.3试剂配制 卡诺固定液:用3份无水酒精,加入1份冰醋酸(现配现用)。 酸解液:一份无水乙醇与一份1mol/L 盐酸1:1进行配制。 酶解液:用0.4g的纤维素酶和0.15g的果胶酶溶解在20ml蒸馏水里。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一、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作用机制。 2.能力目标:学会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实验结果带来的成就感,感受团队合作的快乐。 二、实验原理 进行正常有丝分裂的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作用下,分别移向两极,最终被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使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结果,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三、实验仪器材料 洋葱或大葱、蒜、培养皿、滤纸、纱布、烧杯、镊子、剪刀、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冰箱、卡诺氏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 四、实验方法 1.培养根尖:将洋葱放在装满清水的广口瓶,让洋葱的底部接触水面。 2.低温诱导:待洋葱长出1cm左右的不定根时,将整个装置放入冰箱的低温室(4℃)内,诱导培养36小时。 3.固定细胞形态:剪去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25px,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小时,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约95%的酒精冲洗2次。 4.制作装片:取固定好的根尖,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4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相同。

5.观察装片:先用低倍镜寻找染色体形态较好的分裂相。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可能为正常细胞的两倍。确认某个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后、再用高倍镜观察。 6.记录结果:对看到的发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拍照记录。 试剂及用途: (1)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 (2)95%酒精:冲洗附着在根尖表面的卡诺氏液。 (3)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HCI和体积分数为95%酒精1:1混合)使组织中的细胞分离开。 (4)清水: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 (5)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使染色体着色。 五、实验数据的采集分析 (一)学生观察到的较好的实验结果后,由老师拍照记录。 (二)造成看不到染色体数加倍细胞原因较多,常见原因有:1.没有培养出分生区或没有剪取到分生区2.低温诱导时间不足3.解离不充分或漂洗不干净造成染色不足4.染色时间控制不当,看不清染色体5.没有低倍镜寻找过程六、实验总结反思与修正 1.针对新洋葱不容易生根的问题,解决方法为:先将新洋葱放在干燥、通风、阳光下晒10天左右,再放入冰箱中低温室内(4℃左右均可)3-5天左右,可以解除休眠,就很容易发根了。 2.针对剪取根尖时,很多根尖已经被上一个班级的同学剪掉,导致实验失败的问题,解决方法为:每次剪取根尖时先把根从基部剪掉,然后剪取上面的根尖,这样,就可以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

常见的动植物

常见的动植物 【知识要点】 一、常见的动物: 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否有应激性、能否生长、是否需要营养、能否繁殖、能否呼吸、是否进行物质交换等。 2、植物与动物的主要区别:(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动物——直接摄取食物;植物——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植物自养,动物异养 1、(动物)分类时,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进行;由于分类的依据不一样,分类结果也不 一样。 2、鱼、鸟、人等动物身体背部都有一条脊柱,它是有许多块脊椎骨组成,称为脊椎 动物。 3、脊椎动物按从低等到高等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鱼类:○1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分头、躯干、尾,体表有鳞片;身体呈流线型,用鳍游泳,用鳃呼吸,体温不恒定,水中体外受精。 ○2例子:海马、鲨鱼都是鱼。淡水鱼:鲢鱼、鳙鱼、青鱼、草鱼(四大家鱼)。海水鱼:黄鱼、带鱼、鲨鱼。 两栖类:○1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兼用 皮肤呼吸);体温不恒定;水中体外受精。 ○2例子:大鲵(娃娃鱼)、蝾螈、蛙。 爬行类:○1主要特征:体表覆盖鳞片或甲,腹部贴地爬行;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体内受精。 ○2例子:龟、蜥蜴(变色龙)、蛇、恐龙、鳖、鳄鱼。 ○3毒蛇和无毒蛇的主要区别:有无毒牙和毒腺 外形区别:毒蛇头部呈三角形、颈部较细、尾部骤然变细的蛇常常是毒蛇。 被毒蛇咬伤,要立即根据齿痕来判断是否被毒蛇咬伤 鸟类:○1主要特征:体表有羽毛,身体呈纺锤形,前肢变成翼,骨骼愈合,薄、中空,胸肌发达、脑发达,体温恒定。 ○2例子:企鹅、鸡、鸭、鹅等。 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 ○1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和哺乳;体温恒定。 哺乳动物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胎生、哺乳。 2.例子:穿山甲、鸭嘴兽、蝙蝠、鲸、白鳍豚、袋鼠。 4、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身体由单细胞构成。(草履虫、变形虫) 扁形动物背腹扁平。(涡虫、血吸虫) 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状。(水母(海蜇)、水螅、海葵、珊瑚虫) 棘皮动物:体具棘皮。(海星、海参、海胆)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一般具贝壳。(蚌、螺、蛤、蜗牛、乌贼、章鱼) 环节动物:身体有很多环节。(蚂蟥(水蛭)、蚯蚓) 线形动物:身体线形,不分节。(蛔虫、松材线虫、蛲虫) 节肢动物:无贝壳,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具有外骨骼。

第九章染色体

第九章人类染色体 一、教学大纲要求 1.掌握人类染色体的结构形态、类型和数目; 2.掌握人类非显带核型和G显带核型分析及描述方法; 3.掌握染色体多态性概念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4.熟悉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传递; 5.熟悉性染色质和莱昂假说; 6.了解人类细胞遗传学研究方法和进展。 二、习题 (一)A型选择题 1.真核细胞中染色体主要是由________组成。 A.DNA和RNA B.DNA和组蛋白质C.RNA和蛋白质 D.核酸和非组蛋白质E.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2.染色质和染色体是 A.同一物质在细胞的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 B.不同物质在细胞的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 C.同一物质在细胞的同一时期的不同表现 D.不同物质在细胞的同一时期的不同表现 E.两者的组成和结构完全不同 3.异染色质是间期细胞核中 A.螺旋化程度高,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 B.螺旋化程度低,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 C.螺旋化程度高,无转录活性的染色质 D.螺旋化程度低,无转录活性的染色质 E.以上都不是 4.常染色质是间期细胞核中 A.螺旋化程度高,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 B.螺旋化程度低,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 C.螺旋化程度高,无转录活性的染色质 D.螺旋化程度低,无转录活性的染色质 E.螺旋化程度低,很少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 5.经检测发现,某个体的细胞核中有2个X小体,表明该个体一个体细胞中有________条X染色体。 A.1 B.2 C.3 D.4 E.5 6.根据ISCN,人类C组染色体数目为 A.7对B.6对C.7对+X染色体D.6对+X染色体 E.以上都不是 7.胞增殖周期是 A.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

动物遗传学【试题+答案】

试题 2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表明,起__转化_作用的物质是_DNA______而不是RNA。44、果蝇唾液腺含有 4 对染色体,在实验中加入1NHCl目的是对剥离出的唾液腺染色体进行解离。 47、在有D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 ,而在没有DNA的生物,则其遗传物质是RNA 。 48、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核酸蛋白,其中主要是DNA、非组蛋白和组蛋白,现已肯定DNA 是最主要的遗传物质。 65、据测定,一个核小体及其连接丝约含200 个碱基对的DNA,其中146 个碱基对盘绕在核小体表面 1.75 圈,其余50~60 个碱基对连接两个核小体。66、由染色质到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是核小体、螺旋体、超螺旋体、___染色体___. 67、某生物有三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能形成3 个二价体和12 个染色单体。 68、减数分裂前期Ⅰ可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五个时期。 69、许多生物染色体的次缢痕部位一般具有组成核仁的功能,因而称为核仁组织中心。 70、染色体经碱性染料处理后,它的臂部位被染色,而着丝粒部位几乎不被染色。 71、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主要是有DNA 、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 组成的。 80、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每一对等位基因发生分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可以重组。

112、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是由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 114、DNA双螺旋的直径是20 ?,各对碱基上下之间的距离为 3.4 ?,每个螺旋距是34 ?,每个螺旋包括10 对碱基。 120、猪正常体细胞内含有19对染色体。其脑细胞中含有38 条染色体;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38 条染色体;极体中含有19 条染色体;受精卵中含有38 条染色体;精子中含有19 条染色体。 121、电镜下观察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根据着丝点位置和形态可呈V 、L 和棒形型。 134、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每个染色单体成为一个子染色体。 140、每条染色单体是由 2 条DNA分子,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染色质线。 141、基因的侧翼序列是指每个结构基因在(第一个外显子)和(最后一个外显子)的外侧,都有一段不被转录和翻译的非编码区。 142、某DNA的核苷酸中,A的含量为30%,则G的含量为20% 。 143、在染色体上可以转移的基因,称为跳跃基因。 144、减数分裂过程中时间持续最长的时期是分裂前期I ,这个时期被细分为 5 个时期。 146、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过程,一般以前期时期的时间最长。 147、信号肽序列是指在(分泌)蛋白基因的编码序列中,在(起始密码子)之后,有一段编码富含疏水氨基酸的多肽序列。 148、开放阅读框是指结构基因中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这一段核苷酸区域,可编码完整的多肽链。

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

? 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 它们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DNA和蛋白质。它们之间的不同,不过是同一物质在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而已。染色质出现于间期,在光镜下呈颗粒状,不均匀地分布于细胞核中,比较集中于核膜的内表面。由于染色较深,在光镜下常被误认为是核的界膜。染色体出现于分裂期中,呈较粗的柱状和杆状等不同形状,并有基本恒定的数目(因生物的种属不同而异)。例如人体细胞有染色体23对,共计46条。染色体是由染色质浓集而成的,内部为紧密状态,呈高度螺旋卷曲的结构。 ? ? 知识点拨: 1、伸展的染色质形态有利于在它上面的DNA储存的信息的表达,而高度螺旋化了的棒状 染色体则有利于细胞分裂中遗传物质的平分。 2、根据染色体组成成分的分析,可知它在细胞分裂间期仍然存在而不是消失,只不过这时 它的结构呈稀疏和分散状态。有的部分非常稀疏,因而在光镜下看不到有的部分螺旋盘绕得比较紧密,因而在适当染色后呈颗粒状,这就是染色质。 3、现在已知染色体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其中所含的DNA是遗传物质。 ?

题文 关于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 A.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B.真核生物的所有活细胞均有染色体 C.染色体、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D.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其中 [ C ] A.间期为染色体,分裂中期为染色质 B.间期为染色体,分裂后期为染色质 C.间期为染色质,分裂中期为染色体 D.分裂中期为染色体,后期为染色质

细胞生物学 第八章 细胞核 知识点

第八章细胞核 粗面内质网(rER)相连; 核纤层),决定细 胞核形态; : 内、外膜相互融合形成的环状开口,嵌有核孔复合体 2.核孔复合物 (1)结构 环:胞质环、核质环(核篮); 辐:柱状亚单位、腔内亚单位、环带亚单位; 中央栓 (2)功能------双向选择性亲水通道 被动运输:孔径10nm,≤60kDa 主动运输:孔径20nm >亲核蛋白的核输入信号:核定位信号(NLS) ;10个氨基酸的短肽,指导亲核蛋白完成核输入后并不切除 (NLS 、NES、信号肽和信号斑) (importinα/β、nucleoporin、Ran—GTP/GDP) >亲核蛋白的入核转运:①亲核蛋白通过NLS识别importin α,与可溶性NLS 受体importinα/β异二聚体结合,形成转运复合物; ②在importinβ的介导下,转运复合物与核孔复合体的胞质纤维结合; ③转运复合物通过改变构象的核孔复合体从胞质面被转移到核质面; ④转运复合物在核质面与Ran-GTP结合,并导致复合物解离,亲核蛋白释放;

⑤受体的亚基与结合的Ran并与importinβ解离,Ran-GDP返回核内再转换成Ran-GTP状态。 >mRNA 、tRNA和核糖体亚基的核输出:核输出信号nuclear export signal (NES)>请说明Ran在亲核蛋白的核输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①在细胞质内, 受体(importin)与cargo protein的NLS结合 ②受体/亲核蛋白复合物和Ran-GDP 穿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③在核质内,在GEF作用下Ran-GDP 转变为Ran-GTP,并与受体importin结合 ④构象改变导致受体释放出cargo protein ⑤受体-Ran-GTP complex 被运回细胞质, 在GAP 作用下Ran-GTP被水解为Ran-GDP, Ran与受体importin分离 3.核纤层lamina 是位于细胞核内层核膜下的纤维蛋白片层或纤维网络 (1)结构和组成:由核纤层蛋白laminA、B、C组成 (2)功能 在间期细胞中,核纤层为核膜提供一个支架; 在分裂细胞中,核纤层的可逆性解聚调节核膜的崩解和重建; 核纤层蛋白磷酸化时,核膜崩解;核纤层蛋白去磷酸化时,核膜重建; 在间期细胞中,核纤层为染色质提供核周锚锭部位,维持和稳定间期染色质高度有序的结构; 调节基因表达,调节DNA修复 二.染色质和染色体 1.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与染色质DNA结合的蛋白质负责DNA分子遗传信息的组织、复制 (1)组蛋白·构成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 富含Arg和Lys的碱性蛋白质,等电点在pH10.0以上, 可以和酸性DNA紧密结合,分为H1, H2A, H2B, H3, H4五种。H2A, H2B, H3, H4为核小体组蛋白,在进化上十分保守,没有种属和组织特异性。H1的种族保守性低,有一定的种属和组织特异性。 Histone在维持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Histone与DNA在细胞周期的S期合成。DNA复制停止,Histone合成也立即停止。 (2)非组蛋白·主要指导与特异DNA序列结合的蛋白质 富含天冬氨酸、谷氨酸和色氨酸的酸性蛋白质。 占染色体蛋白质的60—70%,在不同组织细胞中的种类和数量都不相同。在整个细胞周期中都有不同类型的非组蛋白合成。 能识别并结合在特异的DNA序列上,识别和结合靠氢键和离子键。 非组蛋白在调节真核生物基因表达,染色体高级结构的形成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α螺旋-转角-α螺旋模式 锌指模式 Cys2/His2 锌指单位和Cys2/ Cys2锌指单位

植物染色体的制片与观察

植物染色体的制片与观察以及核型分析组员:郑石悦陈雨佳吴俊强 植物染色体的制片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预处理,固定,解离,染色,烤片,及压片的步骤和作用。 2.掌握植物有丝分裂染色体常规制片技术。 3.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以及动态变化。 二.实验原理: 1.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的细胞有丝分裂比较旺盛,每天都有分裂高峰时期。 2.不同植物分裂高峰时期是不同的。大蒜和洋葱细胞的有丝分裂高峰时期通常在上午九点到十一点。 3.把分裂时期的根尖用固定液固定,再经染色后压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就能看到处于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和染色体。 4.预处理可以使染色体缩短变粗,易于计数。同时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丝的形成,使更多细胞停留在分裂中期。这时,染色体分散在整个细胞质中,有利于染色体的形态数目观察。 三.实验材料: 洋葱 实验用具: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镊子,解剖针,恒温培养箱,恒温水浴箱,棉签,刀片 试剂: 95%乙醇,冰醋酸,盐酸,醋酸洋红染色液,秋水仙素,2甲苯 四.实验步骤: 1.材料的培养:洋葱置于盛有湿沙的托盘中,20~25度培养至根长1~2厘米时取材。取材时使用解剖针及镊子。 2.预处理: (1)化学药物处理:0.05%~0.2%秋水仙素水溶液在室温条件下处理2~4个小时(注意时间不能过长,过长染色体会变得很短,不利于研究)

(2)冷冻处理:将根尖置于盛有冰雪混合物的烧杯中,保存于1~4度的冰箱20~24个小时(化学药物处理对染色体有破坏。冷冻处理无破坏,对禾本科植物效果良好) 3.固定:将材料再用蒸馏水冲洗两次,转入卡诺氏固定液(乙醇和冰醋酸以三比一混合)中固定24个小时(注意取材和固定时要在有丝分裂高峰期)。 4.解离:将根尖用蒸馏水冲洗后放入已经在60度恒温水浴箱中预热的1mol每升的盐酸中,60度水浴约十分钟,当根尖的伸长区变透明而分生区呈米黄色或乳白色时即可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后备用。 5.染色及压片:取出根尖,去掉伸长区,留1~2mm的分生组织区滴一滴醋酸洋红染色液,染色2~3分钟,然后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火焰上方加热至手背触摸盖玻片时感到微烫(酒精灯加热的作用是 1.软化细胞,易于压片2.使细胞质颜色变浅,使染色体颜色反差加大,利于观察)。在盖玻片上盖上吸水纸,用左手大拇指和二拇指固定盖玻片两端,右手拿棉签垂直敲击盖玻片几下,使材料分散。然后用右手大拇指用以按压盖玻片,将材料压成一层。 6.观察:将压好的片现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处于分裂时期的细胞后,再转换到高倍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观察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即可了解染色体在整个细胞分裂时期的动态变化特点。 核型分析实验

表1 常见实验动物的一般生物血数据参考值

表1 常见实验动物的一般生物血数据参考值 小鼠大鼠兔豚鼠犬猴 成年体重♂20~40 ♂200~280 ♂2500~3000 ♂500~750 ♂13000~18000 ♂4500~5500 (g)♀18~35 ♀180~250 ♀2000~2500 ♀400~700 ♀12000~16000 ♀4000~5000 寿命(年)2~4 3~5 5~12 5~8 10~20 15~25 染色体2n=40 2n=42 2n=44 2n=64 2n=78 2n=42 体温(℃)37~37.5 37.8~38.7 38.5~39.7 37.8~39.5 38.5~39.5 38.3~38.9 呼吸频率(次/分) 163 (84~230) 85.5 (66~114) 51 (38~60) 90 (69~104) 18 (15~30) 40 (31~52) 耗氧量 mm3/g体重 1530 2000 640~850 816 580 通气量(ml/min) 24 (11~36) 73 (50~101) 1070 (800~1140) 160 (100~380) 5210 (3300~7400) 860 (310~1410) 潮气量(ml) 0.15 (0.09~0.23) 0.86 (0.60~1.25) 21.0 (19.3~24.6) 1.8 (1.0~3.9) 320 (251~432) 21 (9.8~29.0) 心率(次/分) 625 (470~780) 475 (370~580) 205 (123~304) 280 (200~360) 80~120 140~200 心博量 (ml/博) 1.3~2 47 ———— 收缩压(kPa) 14.79 (12.67~18.40) 13.07 (10.93~15.99) 14.66 (12.66~17.33) 10.67~12.53 12.66~18.15 18.6~23.4 舒张压(kPa) 10.80 (8.93~11.99) 10.13 (7.99~11.99) 10.66 (8.0~12.0) 7.33~7.73 6.39~9.59 12.2~14.5 血浆容量ml/100g 3.15 4.04 (3.63~4.53) 3.88 (2.78~5.14) 4.04 (3.63~4.53) 5.52 (4.37~7.30) 3.64 (3.0~4.84) 全血容量ml/100g 5.85 6.41 (5.75~6.99) 5.73 (4.78~6.95) 6.41 (5.75~6.99) 9.41 (7.65~10.7) 5.41 (4.43~6.66) 血浆Ph 7.2~7.4 7.35 (7.26~7.44) 7.58 7.35 (7.26~7.44) 7.36 (7.31~7.42) — 血浆CO2 (mol) 21.9 ————— 血浆CO2分压(Pa) 5331.6 ±719.8 ————— 表2常见实验动物的平均寿命及最长寿命参考值 动物种类最长寿命(年)平均寿命(年) 猴30 10 犬20 10 猫30 12 家兔15 8 豚鼠7 5 大鼠 5 4 小鼠 3 2

染色质与染色体

18章染色质与染色体 染色质与染色体有共同的组成成分,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功能阶段中所呈现的 不同构象。 一,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化学组成,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 RNA。其中组 蛋白和DNA含量高且较为稳定,两者约占染色质化学组成的98%以上,非组 蛋白和RNA的含量可随细胞生理状态不同而有很大变化。 基因组:真核细胞单倍染色体组中所含有的全部遗传信息称为1个基因组。所 含有的DNA量称为有机体的C值。C值反应基因组的大小。 基因组中的遗传信息分为结构基因与调控基因两类:1结构基因:负责编码蛋 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大约占基因组的10%-15%;2调控基因:可以调控结构 基因在不同细胞周期、个体发育不同阶段、不同组织细胞中表达的序列。 真核细胞的染色体DNA序列可分为三种———单一序列,中度重复序列,高 度重复序列。 组蛋白是真核细胞特有的染色体基本结构蛋白,富含带正电荷的氨基酸,属于 碱性蛋白质。与DNA结合不要求特殊的核苷酸序列。功能:1. 组蛋白在S期 与DNA同时合成后,立即转移到细胞核内,与DNA装配成染色质。2.参与染 色体的构建,维持染色体结构;通过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调节DNA的复制 和转录。 非组蛋白是染色体中除组蛋白以外的所有蛋白质的统称,富含酸性氨基酸带负 电荷,可与特异的DNA序列结合。功能:①帮助DNA分子折叠,以形成不 同的结构域,从而有利于DNA的复制和基因的转录;②协助启动DNA复制; ③控制基因转录,调节基因表达。 组蛋白与非组蛋白的比较:

第二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亚微结构 一级结构后: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一个组蛋 白核心和200bp左右的DNA。是染色质包装的一级结构,将DNA分子长度 压缩1/7。 二级结构:螺线管是染色质的二级结构,6个核小体缠绕一圈形成的中空性管. Φ外30nm; Φ内10nm,组蛋白H1位于螺旋管内侧。将串珠状小体长度压缩 5/6;DNA分子长度压缩1/42,螺旋管即为30nm的染色质纤维。 三级结构:尚有不同的看法,1超螺旋管为染色质的三级结构,它是由螺旋管 进一步盘曲而形成。将螺旋管长度压缩39/40。2襻环结构,具有非组蛋白支架,每18个襻环以染色体支架为轴心呈放射状排列,形成微带。襻环结构与多级螺旋结构虽然都有一定的实验与观察依据,但都不完善, 四级结构:超螺旋管进一步折叠又被压缩4/5~5/6成为四级结构—染色单体。(DNA分子长度压缩至1/800~1/10 000)。 第三节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 根据染色质螺旋化程度的不同,染色性能及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常染色质与异 染色质。 异染色质又分为结构异染色质与兼性异染色质; 结构异染色质特点: ①在中期染色体上多定位于着丝粒区、端粒、次缢痕及染色体臂的某些节段; ②由相对简单、高度重复的DNA序列构成, 如卫星DNA;

动物的多倍体现象

动物的多倍体现象 高二生物教材指出,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P48)。多倍体在植物中很常见,被子植物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物种是多倍体,在动物中却比较少见。 虽然“几乎全部动物”是二倍体,然而单倍体动物却是有的,比如雄蜂(书上已举了这个例子),由于是没有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因而雄蜂的染色体只有体细胞的一半(16条),属于单倍体。 那么自然界中有多倍体动物吗? 经过查证,动物也同样存在多倍体现象。首先发现多倍体动物的,是比利时生物学家凡·培内登。他在研究了欧洲和美洲的马蛔虫后提出,马蛔虫有二倍体和四倍体的不同亚种。后来,科学家在我国发现了马蛔虫的北京三倍体亚种。人蛔虫与马蛔虫的亲缘关系十分接近,正常的人蛔虫有24条染色体,可是四倍体蛔虫却有48条染色体。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报告,蜗牛中有四倍体,家蚕、果蝇、蝾螈和蛙等动物中,也有三倍体和四倍体。如在扁形动物的涡虫、软体动物的蜗牛也有四倍体。昆虫中有一种蝴蝶,其二倍体染色体数为64条;单性生殖时常为四倍体变种,染色体数为128条。家蚕和果蝇中也有四倍体和八倍体的。在蝾螈和蛙等两栖动物中都发现过三倍体和四倍体。据报道,最高等的多倍体动物,是一种金仓鼠,其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构成了四倍体,它是普通仓鼠(染色体数为22条)与花被仓鼠(染色体数为24条)的杂交种,经染色体加倍后形成的。 颇为有趣的是,有时候动物的躯体上会出现染色体倍数不同的情况。有一种蝌蚪在28天时,身体的一边是二倍体,另一边却是三倍体,甚至还有少数是四倍体。我国已故生物学家朱冼曾发现,有一种蚊蛹消化道竟有数目为9、18、72的异常染色体。 国内和国外的一些报道也发现,人的性染色体组成,也有加倍的异常现象。如XXY、XXXY等男性的X染色体多出了1条或2条,据研究,具有这样染色体组成的男性,都或多或少有心理异常现象出现。 动物多倍体是怎样形成的呢?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体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已经复制了,着丝点分裂了,但细胞没有分裂,造成细胞内染色

1.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是重点

1.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是A.不同时期,不同物质的不同形态B.不同时期,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C.同一时期,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D.同一时期,不同物质的不同形态 2.将一黑色公绵羊的体细胞核移入到白色母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并将此卵细胞植入一黑色母绵羊的子宫内发育,生出的小绵羊即是克隆绵羊。那么,此克隆绵羊为A.黑色公绵羊 B.黑色母绵羊C.白色母绵羊 D.白色公绵羊 3.下列各项中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的是A.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B.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C.细胞核膜的结构 D.细胞中的遗传信息 4.蝌蚪进行变态发育时,尾部逐渐消失,与此变化有直接关系的主要细胞器是

A.内质网 B.线粒体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5.红苋菜细胞的液泡中含有呈紫红色的花青素。将红苋菜的叶片切成小块后放入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进行加热,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其原因 A.细胞壁在加温后受到破坏 B.水温升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C.加温使细胞膜和液泡膜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功能 D.加温使花青素分子的活性加大而容易透过细胞膜 6.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膜使细胞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B.细胞内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 C.生物膜把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D.生物膜系统的生物膜是指具有膜结构的细

胞器 7、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主要成分是脂质、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B.根据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原理,用台盼蓝会使活细胞染成蓝色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直接进行信息交流D.癌细胞的细胞膜发变化,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蛋白减少等 8、根据细胞的功能推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 A、心肌细胞比唾液腺细胞有更多的线粒体 B、胰腺细胞比心肌细胞有更多的高尔基体 C、汗腺细胞比肠腺细胞具有更多的核糖体 D、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

动植物分类

动植物分类 一、以植物茎的形态来分类 1?乔木 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 2.灌木 主干不明显,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的木本植物称为灌木,如玫瑰、龙船花、映山红、牡丹等。 3.亚灌木 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茎的上部草质,在开花后枯萎,而基部的茎是木质的如长春花、决明等。 4.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茎含木质细胞少,全株或地上部分容易萎蔫或枯死,如菊花、百合、凤仙等。又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草本。

5.藤本植物 茎长而不能直立,靠倚附它物而向上攀升的植物称为藤本植物。藤本植物依茎的性质又分为木质藤本和草质藤本两大类,常见的紫藤为木质藤本。 藤本植物依据有无特别的攀援器官又分为攀缘性藤本,如瓜类、豌豆、薜荔等具有卷须或不定气根,能卷缠他物生长;缠绕性藤本,如牵牛花、忍冬等,其茎能缠绕他物生长。 二、以植物的生态习性来分类 1.陆生植物生于陆地上的植物。 2.水生植物 指植物体全部或部分沉于水的植物,如荷花、睡莲等。 3.附生植物 植物体附生于它物上,但能自营生活,不需吸取支持者的养料为生的植物,如大部分热带兰。 4.寄生植物 寄生于其他植物上,并以吸根侵入寄主的组织内吸取养料为自己生活营养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植物,如桑寄生、菟丝子等。 5.腐生植物 生于腐有机质上,没有叶绿体的植物,如菌类植物、水晶兰等。 三、以植物的生活周期来分类 1.一年生植物 植物的生命周期短,由数星期至数月,在一年内完成其生命过程,然后全株死亡,如白菜、豆角等。 2.二年生植物

遗传学 名词解释

(红色底色的为多次考到的) 外显子:把基因内部的转译部分即在成熟的mRNA中出现的序列称为外显子。复等位基因: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可以存在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构成一个等位基因序列,称为复等位基因。 F因子:又称性因子或致育因子,是一种能自我复制的、微小的染色体外的环状DNA分子,大约为大肠杆菌全长的2%,F因子在大肠杆菌中又称F质粒。 F`因子:把带有部分细菌染基因的F因子称为F`因子。 母性影响:把子一代的表型受母本基因型控制的现象称为母性印象。 伴性遗传: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连锁,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 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等性状上比双亲优越的现象。 隔裂基因:真核类基因的编码顺序由若干个非编码区域隔开,使阅读框不连续,这种基因称为隔裂基因。 细胞质遗传:在核外遗传中,其中由细胞质成分如质体、线粒体引起的遗传现象称为细胞质遗传。 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它们一条来自父本,另一条来自母本。 转座因子(跳跃基因):指细胞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 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所谓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 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细菌的小片段染色体或基因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细菌的过程叫转导。 假显性:一个显性基因的缺失导致原来不应该显现出来的一个隐形等位基因的效应显现了出来,这种现象叫做假显性。 核外遗传:由核外的一些遗传物质决定的遗传物质决定的遗传方式称核外遗传或染色体遗传。 常染色体:常染色质是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 异染色质: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早期或中、晚期,某些染色体或染色体的某些部分的固缩常较其他的染色质早些或晚些,其染色较深或较浅,具有这种固缩特性的染色体称为异染色质 等显性(并显性、共显性):在F1杂种中,两个亲本的性状都表现出来的现象。 限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在一种性别中表达,而在另一种性别完全不表达。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连锁群:在染色体中具有不同的连锁程度并按线性顺序排列的一组基因座位。 性导:细菌细胞在接合时,携带的外源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的过程。通常利用F'因子(带有部分细菌染色体的性因子)来形成部分二倍体。 核型与核型分析: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就称为核型(Karyotype)。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体细胞的核型一般可代表该个体的核型。将待测细胞的核型进行染色体数目、形态特性的分析,确定其是否与正常核型完全一致,称为核型分析(Karyotype analysis)。

(整理)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1、白话原理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可以实现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 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离后,新的染色体在纺锤 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这就保证了染色体的平均分配,但如果细胞未能形 成纺锤体的话,新的染色体就无法分开,这样,细胞也就无法继续分裂,就会 导致细胞内的染色体加倍。 低温以及秋水仙素处理均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2、拨云见日 (1)低温处理必须在培养出1cm左右不定根之后。如若生根前就送进冰箱,低温抑制新陈代谢也就抑制了根尖分生区的形成,不会发生根尖分生区的有丝分裂受低温影响的过程。 (2)剪取根尖时间一般在中午10点左右,此时分裂旺盛,受低温影响较大,实验效果明显。 (3)染色时间要严格控制,如染色不足染色体看不清,染色过度,会导致视野中染色体一团糟,无法分辨。 1. 有关“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 可能出现三倍体细胞 B. 多倍体细胞形成的比例常达100% C. 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 D. 多倍体形成过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 释疑:形成多倍体细胞的原因是低温阻止了纺锤体的形成,使加倍后的染色体无法进入两个细胞中,导致细胞分裂不能继续进行,因此无法完成完整的细胞周期。 答案:C 2. 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正确的描述是 A. 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B. 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 C.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D. 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答案:ABD 3. 下列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 A.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B. 模拟尿糖的检测

常见的动物及植物

动物: 一、动物的分类 陆生动物 根据是水生还是陆生: 水生动物 有羽毛动物 根据有没有羽毛: 无羽毛动物 脊椎动物 根据体内有无脊椎 无脊椎动物 二、脊椎动物 身体背部都有一条脊柱,脊柱由许多块脊椎骨组成,称脊椎动物 身体上没有脊椎骨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 鱼类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体温不恒定.卵生. 种类:淡水鱼、海水鱼。<黄鳝,泥鳅> 两栖类特征:幼体水生,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裸露,体 温不恒定.卵生.种类:青蛙、蟾蜍、蝾螈、大鲵等等。<娃 娃鱼> 脊椎动物爬行类特征:陆生,体表被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贴地爬行。 体温不恒定.卵生.种类:蛇、蜥蜴、龟、鳄鱼、鳖等。(最高等的动物) 鸟类特征:身体呈纺锤型,前肢特化成翼,体表被羽毛,胸肌发 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较发达适于飞翔。体温恒定. 卵生种类:鸡、鸭、鹰、鸵鸟、猫头鹰等等。 哺乳类特征: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体表被毛,胎生, 哺乳,体温恒定种类:白鳍豚、蝙蝠、鲸.老虎等等。 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 鱼类两栖类哺乳类 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

三、无脊椎动物 地球上大约有4.7万种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有120万种 原生动物特点:体形微小、一般由单细胞构成、适应性极强如变形虫、 草履虫、疟原虫、绿眼虫等。 腔肠动物特点:多细胞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身体和排泄同一开口。 如水螅、海蜇、水母、海葵、珊瑚 扁形动物特点: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如:涡虫、吸虫、绦虫 无脊椎动物线形动物特点:身体线形,不分节,消化系统有口和肛门。如:蛔虫、 蠕虫、蛲虫 环节动物特征:身体分节、真体腔如:蚯蚓、沙蚕、水蛭 软体动物特点:身体柔软,大多数有贝壳如:蚌,蜗牛 棘皮动物特点:体具棘皮,身体辐射对称。如:海参、海胆、海星等 节肢动物特点:身体和足分节,体表具有外骨骼。其中昆虫纲是成员最多 的家族,已知道有的100多万种。 讨论:昆虫中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人类如何进行利用的防治? 植物: 分类等级: 界、门、纲、目、科、属、种 分类的最小单位:种 分类等级越高,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少 分类等级越低,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多

遗传习题

1.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遗传病(genetic disease)、家族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单基因病、多基因病 二、填空题 1.医学遗传学与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 2.遗传病是改变所导致的疾病。 3.根据遗传物质改变的不同,可将遗传病分为以下几类、、 和。 4.现代医学遗传学认为疾病是因素和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事件。 三、问答题 1.遗传病的分类 2.遗传病通常具有哪些特征 3.体细胞遗传病 2. 第二章:人类基因组 第二章人类基因 一、名词解释 基因(gene)、基因组(genome)、基因家族(gene family)、断裂基因(split gene)、外显子(exon)、内含子(intron)、遗传密码 二、填空题 1.基因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 2.1953年Wstson和Crick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奠定了基因复杂功能的结构基础。

3.生物的遗传信息贮藏在中。 4.人类基因组包括两个相对独立而相互关联的基因组:和。如果不特别注明,人类基因组通常是指。 5.人类的基因或人类基因组中的功能序列分为4大类,即、、 和。 6.AUG UAA UAG UGA 7.人类结构基因组学主要包括4张图,即、、 、的制作。 8.每个内含子的两端具有广泛的同源性和互补性,5‘端起始的两个碱基是,3‘端最后的两个碱基是,通常把这种接头形式叫做法则,这一顺序是转录后RNA 的信号。 三、问答题 1.试述基因概念理论的发展沿革 2.试述人类基因组的组成 3.试述断裂基因的结构 4.试述遗传密码的特性 5.简述人类结构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 3. 第三章:基因突变 第三章基因突变 一、名词解释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同义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终止密码突变、移码突变(frame shift mutation)、动态突变(dynamic mutation) 、转换和颠换、光复活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体细胞突变、点突变(point mutation)。 二、问答题 1.简述基因突变的特点 2.简述基因突变的类型及其分子机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