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气象学与气候学考试重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考试重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考试重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考试重点

09地信气象与气候学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名词解释 1. 气象学P1

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对它们进行观测、分析、总结,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再在生产实践中加以验证、修订、逐步提高,这就产生了专门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2. 气候系统P1

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3. 气候系统P7

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4. 太阳常数P25

就日地平均距离来说,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2 面积内,

1min 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用I0 表示。

5. 大气窗口P32

气在整个长波段,除8—12卩m 一段外,其余的透射率近于零,即吸收率为1。8—12卩m处吸收率最小,透明度最大。

6.大气的保温效应P33

大气辐射指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因放射

辐射而损耗的能量得到一定的补偿,由此可看出大气对地面有一种保暖作用。

7.地面有效辐射P33

地面放射的辐射(Eg)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S Ea)之差。

8.地面的辐射差额P33

地面由于吸收太阳总辐射和大气逆辐射而获得能量,同时又以其本身的温度不断向外放出辐射而失去能量。某段时间内单位面积地表面所吸收的总辐射和其有效辐射之差值。

9.气块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称绝热垂直减温率(简称绝热直减率)。对于干空气和未饱和的湿空气来说,则称干绝热直减率,以丫d表示,即丫。其中表示某一气块。P39 10. 冰晶效应P63

在云中,冰晶和过冷却水共存的情况是很普遍的,如果当时的实际水汽压介于两者饱和水汽压之间,就会产生冰水之间的水汽转移现象。水滴会因不断蒸发而缩小,冰晶会因不断凝华而增大。

11. 凝结增长P63

云雾中的水滴有大有小,大水滴曲率小,小水滴曲率大。如果实际水汽压介于大小水滴的饱和水汽压之间,也会产生水汽的蒸发现象。小水滴因蒸发而逐渐变小,大水滴因凝结而不断增大。

12深厚系统浅薄系统P92

暖性高压和冷性低压系统不仅存在于对流层低层,还可伸展到对流层高层,而且其气压强度随高度增加逐渐增强,称深厚系统。而暖性低压和冷性高压系统主要存在于对流层低空,称浅薄系统。

13地转风P97

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的水平运动。

地转风方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即平行于等压线。

14梯度风P99

当空气质点作曲线运动时,除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外,受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当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风。

15热成风101

由于水平温度梯度的存在而产生的地转风在铅直方向上的速度矢量差。

16平均环流圈P111

是指在南北向沿经圈的垂直剖面上,由风速的平均北、南分量和垂直分量构成的平均环流圈。

17天气P118

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18天气系统P118

通常是指引起天气变化和分布的高压、低压和高压脊、低压槽等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

19寒潮P137

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48h内降温10C以上,长江中下游最低气温 <4C(春秋季改为江淮地区最低气温W 4C),陆上3个大行政区有

5 级以上大风,渤海、黄海、东海先后有7 级以上大风,给流经地区造成剧烈降温、霜冻、大风等等灾害性天气,这种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称为寒潮。

20厄尔尼诺P170

在南美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延伸至赤道东太平洋向西至日界线(180°)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现象。

21焚风P187

沿着背风山坡向下吹的热干风叫焚风。

填空题 22气温的非绝热变化方式:传导、辐射、对流、湍流、蒸发(升华)和凝结(凝华)P36 23逆温有那些:辐射逆温、湍流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

温P57

24影响饱和水水汽压的因素:饱和水气压和蒸发面的温度、性质(水

面、冰面、溶液面等)、形状(平面、凹面、凸面)。P61

25影响蒸发的因素:1. 水源2. 热源3. 饱和差4. 风俗与湍流扩散

P64

26云的分类P70

27人工影响冷云降水:1.在云中投入冷冻剂,如干冰2.引入人工冰

核(凝结核或冻结核)如碘化银P78 28气压场的基本形式:1.低气压2.低压槽3.高气压4.高压脊5.

鞍形气压场P90

29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P108

极地高压

根/地『东1/凤

團4 - 34近地面的风带与气压带图示

30气旋和反气旋分哪几种:气旋按发生地区分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

反气旋分极地反气旋、温带反气旋和副热带反气旋P133 31影响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因子::①太阳辐射②宇宙地球物理因子,

③环流因子(包括大气环流和洋流),④下垫面因子(包括海陆分布、

地形与地面特性、冰雪覆盖),⑤人类活动的影响。P152

三简答题

32、对流层对流层是地球大气中最低的一层,云,雾,雨雪等主要大气现象都出现在此层。

对流层有三个主要特征:

(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

量,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垂直对流运动: 由于地表面的不均匀加热,产生垂直对

流运动。对流运动的强度主要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

般情况是:低纬较强,高纬较弱;夏季较强,冬季较弱。

(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由于对流层受地表的影响最大,

而地表有海陆分异、地形起伏等差异,因此在对流层中,温度、湿度

等的水平分布是不均匀。

33、气温的日变化

近地层气温日变化的特征是:在一日内有一个最高值,一般出

现在午后14 时左右,一个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正午太阳辐射最强,但最高气温却出现在午后两点钟左右。这是因为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地面一方面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而得热,一方面又向大气输送热量而失热。这就是说地温的高低并不直接决定于地面当时吸收太阳辐射的多少,而决定于地面储存热量的多少。。

正午以后,地面太阳辐射强度虽然开始减弱,但得到的热量比失去的

热量还是多些,地面储存的热量仍在增加,所以地温继续升高,由于地面的热量传递给空气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14

时左右。

盆地和谷地由于坡度及空气很少流动之故,白天增热与夜间冷却都较大,日较差大。而小山峰等凸出地形区,地表面对气温影响不大,日较差小。34.、气温的水平分布特征

首先,赤道地区气温高,向两极逐渐降低,这是一个基本特征。

其次,冬季北半球的等温线在大陆上大致凸向赤道,在海洋上

大致凸向极地,而夏季相反。这是因为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温度比海洋温度低,夏季大陆温度比海洋温度高的缘故。

再次,最高温度带并不位于赤道上,而是冬季在5°—10° N 处,

夏季移到20° N 左右。

最后,南半球不论冬夏,最低温度都出现在南极。

35、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的途径

是通过暖水面蒸发,增加空气中的水汽,使水汽压大于饱和水汽

压。

二是通过冷却作用,减少饱和水汽压,使其少于当时的实际水汽压。

大气的冷却方式有:绝热冷却、辐射冷却、平流冷却、混合冷却。

36、各类云降水的特点

层状云的降水:

由于层状云云体比较均匀,云中气流也比较稳定,所以层状云的降水是连续性的,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变化小。

积状云的降水:积状云一般包括淡积云、浓积云和积雨云。

(1)淡积云由于云薄,云中含水量少,而且水滴又小,所以一般不降水。

(2)浓积云是否降水则随地区而异。在中高纬度地区,浓积云很少降水。在低纬度地区,因为有丰富的水汽和强烈的对流,故可降较大的阵雨。

(3)积雨云是冰水共存的混合云,能降大的阵雨、阵雪,有时还可下冰雹。

(4)积状云的降水是阵性的。

波状云的降水:波状云由于含水量较小,厚度不均匀,所以降水强度较小,往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