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中化学《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优秀教案

1.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及原因;

3.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4. 通过对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学习,掌握学习概念性知识的常用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5.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你能解释下列事实吗?

(1)、潮湿的手触摸正在工作的电器时,可能会发生触电事故。

(2)、电解水制H2 、O2时,为什么要向水中加入少量的NaOH 溶液或H2SO4?

2、电解质——在能够导电的。如等;

非电解质——在都不能导电的。如:等。

3、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①铜②氨水③CuSO45H2O晶体④盐酸溶液

⑤石墨⑥酒精⑦碳酸钠⑧蔗糖

为什么我们电解水制H2 、O2时向水中加入的是少量的NaOH溶液或H2SO4,而不是氨水或醋酸呢?

分析可能原因,设计实验、讨论。

1.我们将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来举例,根据经验,你认为它们的电离程度有无差异?

2.若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请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①测量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的盐酸和醋酸的pH;②在两支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的盐酸和醋酸,在两个气球中分别加入经砂纸打磨过的长度相同的镁条,然后将

气球套在锥形瓶口,同时将气球中的镁条送入锥形瓶中,观察、比较气球鼓起的快慢等现象。

盐酸和醋酸的性质比较

醋酸盐酸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溶液的pH

与镁条的反应

1.金属与盐酸等酸溶液反应的本质是金属与反应;

2.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金属镁反应,与镁的反应速率明显较快;

当两种不同强度的酸浓度相同时,是不同的。

第59页的图盐酸与醋酸在水中的电离示意图

实验研究表明,有一些电解质(如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等)在水溶液中能,而有一些电解质(如醋酸、一水合氨等)在水溶液中只能。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定义

电离程度

存在形式

化合物类型

(1.)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吗?

(2.)难溶物一定是弱电解质吗?

(3.)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吗?

(4.)CaCO3、Fe(OH)3的溶解度都很小,CaCO3属于强电解质,而Fe(OH)3属于弱电解质;CH3COOH、HCl的溶解度都很大, HCl 属于强电解质,而CH3COOH 属于弱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

性有无必然联系?怎样区分强弱电解质?

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标准:(关键是)

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_ __,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_________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 __.

a.铜丝

b.金刚石

c.石墨

d.NaCl

e.盐酸

f.蔗糖

g.二氧化碳

h. 浓硫酸

i.硫酸钾

j. 醋酸

k. 碳酸 l.碳酸氢铵 m.氯气 n.硫酸钡

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和氨水的电离程度有无差异?提出你的假设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完成下表。

实验假设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

内容仅供参考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酚的性质和应用 晋江平山中学黄文姣 [案例课题]酚的性质和应用 [案例背景] 本节课是安排在苯及其同系物、乙醇的知识点后的一节内容,因此学生已对苯环、羟基这两种重要基团有了一定的认识,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再来学习苯酚已不是难题,而且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已经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所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去学习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学习苯酚的性质。但要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如何通过分析苯酚的结构理解苯酚和苯、醇的区别,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氛围”有一定的相互影响,让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能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 [案例主题] 本节课是首先介绍了自然界中的酚类化合物,然后介绍最简单的酚类化合物---苯酚,由醇类作对比让学生分析苯酚分子结构特点,通过实验来学习苯酚的性质,通过比较苯和苯酚、以及醇和苯酚的性质来学习羟基和苯环之间的相互影响。要求学生通过本次探究实验,掌握苯酚的主要化学性质,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技巧。同时通过分析苯酚的结构,联系有关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推测苯酚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并给出相应的解释,达到培养学生实验、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案例设计] 【引入】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醇是链烃的羟基衍生物,其结构特点是羟基与链烃基直接相连接。 【设问】羟基与苯基直接相连接的化合物,是否也是醇呢? 【讲解】请同学们比较黑板上这几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总结醇、酚的结构特点。 【小结】羟基与苯基直接相连接的化合物是酚类。苯酚是最简单的酚。 【板书】一、酚

1.概念:分子中的羟基与苯环(或其他芳环)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有机物。 二、苯酚 1.苯酚的结构 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师】引导学生看P71苯酚分子的比例模型,寻找苯酚分子和苯分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板书】2.苯酚的物理性质 【活动与探究】 P72 (实验1)观察苯酚的颜色、状态,闻一闻苯酚的气味 生:观察,并闻药品的气味。有的同学提出疑问:“我观察到药品有一点红色?”讨论。师:苯酚部分被氧化时会呈红色。 追问:那苯酚应如何保存呢? 生: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实验2)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逐渐加入苯酚晶体,不断振荡试管。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苯酚晶体至有较多量晶体不溶解,不断振荡试管,静置片刻。(提醒同学实验过程中接触苯酚一定要注意安全及出现情况的处理方法) (实验3)将上述试管放在水浴中加热。从热水浴中拿出试管,冷却静置。 师:清洗内壁沾有苯酚的试管用热水还是冷水?为什么? 生:用高于65℃的热水,因为苯酚能与高于65℃的热水互溶。 (实验4)将苯酚晶体分别加入到苯和煤油中,并与实验2作比较。

高中化学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规划 1.地位和功能 如果说第一章是从化学学科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科学的话,那么,本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科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意味着要复习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的重要内容,“启后”意味着要在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从而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内容结构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多达千万种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人们要想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这既反映了化学科学的发展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是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考虑到学生在进入高中化学学习时,一般都需要复习初中的知识,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间的化学反应等。因此,把化学反应与物质分类编排在高中化学的第二章,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学习,立意更高。 从化学物质的分类来看,纯净物的分类在初中已初步介绍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化。溶液和浊液这两种混合物虽然初中也涉及过,但是,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因此,分散系和液态分散系的分类、胶体及其主要性质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胶体的性质表现在很多方面,这里只是从胶体与溶液区分的角度,涉及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从化学反应的分类来看,本章涉及化学反应分类的三个标准:(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按此标准划分,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这四种反应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化;(2)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3)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后两种分类初中没有涉及过,因而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将大量涉及,因此,这两种反应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教学重点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课时安排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2课时 第二节离子反应 2课时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2课时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弱电解质的电离 【案例课题】弱电解质的电离 【案例背景】 本章是上一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扩展。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的课标要求主要是认识电解质的强弱和能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本节理论性较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节,掌握方法是学好本节知识的关键。在具体的学习中,注意与初中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增强知识的逻辑性,以化学平衡理论为指导,引出一系列新知识点;同时通过实验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学习,加强能力和技能培养。 【案例描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判断。 2. 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能从化学平衡移动的角度理解电离平衡移动。 教学重点: 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难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方法: 讲述法、比较法、实验法、启发引导发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电解质: 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比较

①NaCl溶液②NaOH ③H2SO4④Cu ⑤CH3COOH ⑥NH3·H2O⑦SO2⑧乙醇⑨水⑩CaO ____________ 是电解质__________ 是非电解质_________ 两者都不是【思考】: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离子。不同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是否有区别?你能否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证实你的想法? 提示学生从生活情景题思考: 1).盐酸与醋酸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酸,是用哪一种酸除铁钉的铁锈? 2).如果上述两种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或除水垢,常用盐酸还是醋酸? [设计意图] 从初中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中,从感性知识的认识中,减少学生的陌生感,做好知识的铺垫。 新课引入: 活动与探究: 1.醋酸和盐酸是常见的两种酸,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是否一样呢?请说出你的理由。2.你能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吗?请写出实验方案并与同学交流。 3.完成教材第40页实验3-1并记录实验现象。 (1)测量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1的盐酸和醋酸的pH。 (2)如图3-1所示,在两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1 的盐酸和醋酸,在两个气球中分别加入经砂纸打磨过的长度相同的镁条,然后将气球套在锥形瓶口,同时将气球中的镁条送入锥形瓶中,观察、比较气球鼓起的快慢等现象,将实验现象和你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填入表3-1。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共价键的键参数与等电子原理 教学设计[选修](1)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2课时共价键的键参数与等电子原理 [教学目标]: 1.认识键能、键长、键角等键参数的概念 2.能用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知道等电子原理,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重点]: 键参数的概念,等电子原理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N 2与H 2 在常温下很难反应,必须在高温下才能发生反应,而F 2 与H 2 在冷 暗处就能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 [学生讨论] [小结]引入键能的定义 [板书] 二、键参数 1.键能 ①概念: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所释放出的最低能量。 ②单位:kJ/mol [学生阅读书33页,表2-1] 回答:键能大小与键的强度的关系?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越不易断裂) 键能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的关系? (键能越大,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越大) ①键能越大,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越大,化学键越稳定。[过渡]

2.键长 ①概念:形成共价键的两原子间的核间距 ②单位:1pm(1pm=10-12m) ③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牢固,形成的物质越稳定 [设问] 多原子分子的形状如何?就必须要了解多原子分子中两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3.键角:多原子分子中的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例如:CO 2 结构为O=C=O,键角为180°,为直线形分子。 H 2 O键角105°V形 CH 4 键角109°28′正四面体 [小结] 键能、键长、键角是共价键的三个参数 键能、键长决定了共价键的稳定性;键长、键角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 [板书] 三、等电子原理 1.等电子体:原子数相同,价电子数也相同的微粒。 如:CO和N 2,CH 4 和NH 4 + 2.等电子体性质相似 [阅读课本表2-3] [小结] 师与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补充练习] 1.下列分子中,两核间距最大,键能最小的是() A.H 2B.BrC.ClD.I 2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键长越长,化学键越牢固 B.成键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共价键越牢固 C.对双原子分子来讲,键能越大,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

(word完整版)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孙永平 1、分析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为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的第四章电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内容学生在必修2已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是该内容的加深,主要是增加了一个盐桥内容。掌握本节知识,对指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电池使用原理、金属腐蚀和防护,研究探索发明新电池有重要意义。 2、了解学情底码 已有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局限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明确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有更完整的认识。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过程与方法:通过Pb-CuSO 4 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原电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原电池原理应用于化学电源开发的关键作用。 4、研究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两池)发生及盐桥的作用。 5、确定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自主分析设计”的学习方式学习。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不断深入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6、教学设计过程和意图 (1)情境导课:让学生举一些手机、电子表等新型电池例子。联系生活,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2)回顾原电池:复习基本概念,温故而知新。 学生回忆原电池的有关内容,调动学生思考,回忆概念为后期探究作准备。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篇一: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a) 志鸿优化系列丛书 高中优秀教案化学 必修1 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3)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3)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5)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74)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75) 第二节离子反应 (90)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00)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11)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112)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27)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5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8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89)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206)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224)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254)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规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 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 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 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 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 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此外,教科 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 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 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 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 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 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 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 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 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是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 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教 学重点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掌握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 应用。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概念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课时安排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苯的性质和应用 个旧市第二中学何俊 [案例课题]苯的性质和应用 [案例背景] 本节课是安排在烷烃及其同系物、乙烯的知识点后的一节内容,因此学生已对烃有了一定的认识,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再来学习苯已不是难题,而且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已经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所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去学习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学习苯酚的性质。但要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如何通过分析苯的结构理解苯和乙烯的区别,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氛围”有一定的相互影响,让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能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 [案例主题] 本节课是首先介绍了自然界中的芳香烃类化合物,然后介绍最简单的芳香烃类化合物---苯,由烯烃类作对比让学生分析苯分子结构特点,通过实验来学习苯的性质,通过比较苯和烷烃、以及乙烯和苯的性质来学习双键和苯环之间的相互影响。要求学生通过本次探究实验,掌握苯的主要化学性质,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技巧。同时通过分析苯的结构,联系有关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推测苯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并给出相应的解释,达到培养学生实验、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案例设计]

[师](说明)在苯与溴的取代反应中,影响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有①溴应为纯的液态溴,溴水不反应;②要用催化剂。另外苯分子中的六个氢原子是等同的,在上述条件下,一般是苯分子中的一个氢 [设疑]反应所需的55℃~60℃如何实现? [问]在往反应容器中添加反应物和催化剂时,顺序有无要

[师]从结构上不难看出,环己烷像烷烃一样饱和,故其化学性质与烷烃相似。至此,我们可以这样来归纳苯的化学性质: 2.苯的加成反应 教学反 有道是“实践出真知”对于苯的物理性质要靠教师讲述或学生自学印象都不会很深,所以在教学中将苯放入无色试剂瓶中,让同学们亲自观察:实践后得出苯的物理性质,这样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从能力上也得到发展。苯的化学性质没有要求做演示实验,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在每一个性质前先给出相关信息,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案例结果] 按照设计的教学设想,通过上述的教学过程,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比较成功的地方是:能够重视过程和方法的教学,通过所学知识的回忆,能推导出具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应该具有相似的性质,通过实验得出与推导结论不同的结论,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尊重实验事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3篇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3篇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发现“问题”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系列学习活动。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在化学学习中,除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外,教师更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而化学实验是最形象、生动、直观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之一。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1 一、案例背景 钠的性质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之一。通过钠的性质学习,可以加深巩固金属与非金属、酸、水的知识,并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为钠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以学生初中学过的有关金属的性质及金属的活动顺序为基础,选取典型的金属如钠、镁、铝、铁等进一步学习拓展金属的性质,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有着重要实际意义。 二、情境描述 学习钠与水反应内容时,我一开始做了“滴水生火”实验,这时学生十分好奇,议论纷纷,水可以灭火,怎么能生火?

然后引入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金属钠” 。学生很想知道钠是一种什么物质,接下来我让学生完成演示实验,再通过投影进行问题讨论:1.为什么钠需要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2.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3.实验时为什么不能用手直接拿钠?4.从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可以得出钠的哪些物理性质?5.“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么?6.如果钠燃烧起来,能否用水扑灭?7、多余的钠能否放回原试剂瓶?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最后用相关习题进行巩固和拓展。 本节我采用了先引入“滴水生火”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着由学生来完成演示实验,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胆大心细,注意观察每一个操作细节,以便为后面的问题打好基础。从而真正理解“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常用理念,为下节学习镁、铝、铁的性质做好铺垫。 三、案例结果 本节课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引入新课,后由学生自己完成演示实验。学生在学习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同时,认识了钠的结构特点决定钠的化学性质,是一种强的还原剂。 整节课学生也能自始至终积极地配合,踊跃回答问题,同时由于教师所提问题学生经过思考都能回答,使大部分同学感

高中化学《苯》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苯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并比较苯与甲烷、乙烯在组成、结构、 性质上的差异。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基团的概念。 (2)以苯的分子式的确定入手,展开实验探究苯的化学性质,对比学习苯与甲烷、乙烯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3)煤的综合利用、苯等苯的同系物来自煤干馏的产物以及在各个方面的用途,提高学生“变废为宝”环保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苯的结构以及主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的结构。 教学过程: [幻灯片展示] 生产生活中以苯为原料的制成品,引起学生关注、思考 [苯的发现史介绍] (1)法拉第发现苯 (2)米希尔李希命名为“苯” (3)热拉尔提出分子式(4) 凯库勒提出结构式 [板书] 苯 教师:联系已经学习的有机物结构请猜测苯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试写出几种苯的结构。学生:讨论、练习、书写 [板书]一、苯分子的结构 1.分子式:C6H6

[思考]根据分子式C6H6 ,苯是一种饱和烃还是一种不饱和烃?写出可能的结构简式。 [学生活动]写出可能的几种结构简式。 [幻灯片展示] C H2=C H-C H=C H-C≡C H HC≡C-C H2-C≡C-C H3 [板书]二、苯的物理性质 [展示]苯样品 [板书]1.物理性质 (1)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演示实验]观察与思考[实验1-苯溶于水实验] [板书](2)比水轻、不溶于水。 (3)沸点是80.1℃,熔点是5.5℃ 教师:结构决定性质,性质预测 [问题思考]苯是否具有烯烃类似的化学性质?可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 ①能否使溴水褪色?② 能否使酸性高锰钾溶液褪色? [演示实验]观察与思考[实验2-苯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实验] 实验结论: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也不能使溴水褪色。 教师:所以不存在双键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氯气的性质》优秀教案

《氯气的性质》优秀教案 永春四中郑杰伟 20XX年1月16日 一、设计思想 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本课首先先从生活实际出发,向学生展示氯气泄露事故以使学生对氯气产生感性认识,再用泄露氯气给社会带来惨重的损失激发学生学习氯气的性质的渴望。最后以氯气泄露事故造成的严重恶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要向学生介绍氯气的用途,以使学生建立起辩证地认识事物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实验,分组讨论等环节,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拓宽学生视野,提高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考与交流,将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力图使这堂课既有严谨规律的学习过程,又有生动活泼的主动探索和实践过程,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材解读与分析 “氯气的性质”选自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2,是在学生在掌握“研究物质的试验方法”、“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氯碱工业”等知识点后,是第一次进行元素性质的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对氯气性质的探究、学习方法指导今后对硫、氮等化合物性质的学习,也为卤族元素性质的整体认识乃至非金属元素的把握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这节课的内容在高中化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研究物质的试验方法”、“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氯碱工业”等知识,用所学知识指导对“氯气的性质”的学习,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是可行的。本节课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播放、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探究讨论、交流总结,是学生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切实掌握“氯气的性质”。 四、重点、难点 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和作用。 难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归纳。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及辩证思想的渗透。 五、教学方法: 1.情境激趣法:运用多媒体视频,调动学生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科 学的奥妙; 2.实验促学法: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其中化学 性质; 3.讨论总结法: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分 析现象,最终总结氯气的有关化学性质。 六、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通过看颜色、闻气味等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硝酸的性质教学案例设计 分宜中学梅刚 一、案例背景: 硝酸是氮的重要化合物, 而且是工业三大强酸之一。硝酸的化学性质是本 章的重点内容, 硝酸的氧化性是教学难点。硝酸是继硫酸后的另一种强氧化性 的强酸,所以在教学上以引导学生类比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学习硝酸 的性质。例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它也有自身的一些特性。通过对硝酸的 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酸性质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知道硝酸在工业生产中的重 要作用。该教学案例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普通班的学生。 二、情境描述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曾经尝试过以下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起先,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 上课时把班级同学分成八个小组, 每组7-8位同学,推选出小组长, 同时宣布小组比赛记分规则。设置许多问题 情境例如:播出动画“乌云、闪电、雷鸣、大雨, 禾苗茁壮成长”,然后教师要 求学生根据该情境回忆所学内容, 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从而引出本节 课的教学内容。对硝酸的各方面性质逐一展开探究所有演示实验都改为学生分 组实验, 并增设对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物探究的实验。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提出 问题让小组抢答, 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活跃; 但当要求学生对 所做实验提出问题时, 却出现了冷场。接下来硝酸物理性质的学习,学生分组观察。由于课前没有强调实验要求, 有的学生开始不按要求进行实验, 课堂秩序 有些混乱。后来学生做了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后, 大量NO2气体外逸, 教室刺 激性气味很重, 学生注意力分散,。在引入阶段, 虽进行得比较顺利, 但用了将近20分钟时间。等物理性质讨论结束后, 教学时间已很仓促。最后导致教学重点内容无法完成。所以第一种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以失败而告终。 在后面相同内容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另外一种教学方法:改变原先的探究 方法,将多个探究点改为一个探究点进行教学。先用硝酸泄漏的新闻事件引出 课题,然后用化学的视角提出问题:1、为什么看到红色烟雾;2、为什么在远处会闻到刺激性气味等。通过这些实例的分析就可以对硝酸的物理性质、酸性和 不稳定性进行略微小结,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便于学生记忆,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放在让学生探究硝酸的氧化性上。教师先按教材演 示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后, 发现铜与稀硝酸反应的试管中出现红棕色,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疑:“课本中描述, 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的NO气体, 为何试管中出现红棕色”学生立即回答, NO气体被试管中空气里的氧气氧化而 生成NO2气体。教师追问, 如何证实铜与稀硝酸反应开始生成的是无色的NO气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三]金属钠的知识 《化学必修1》教材中关于《金属的化学性质》中,钠是典型的活泼金属。有位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时,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学生实验】首先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一些认识,实验的同时请同学们仔细记录实验现象。 (1)取一小块钠,观察表面,切开再观察。 (2)由学生取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3)由学生取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并滴加几滴酚酞。 (4) [演示实验]收集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并进行验证。 【学生活动】讨论刚才的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钠的性质。 实验(1)结论:钠是银白色金属,放置在空气中会被氧化而变暗。 实验(2)结论:钠燃烧时火焰黄色,得到黄色固体,也有少量黑色固体,可 能是由杂质产生。 实验(3)结论有争议:学生均认为钠与水反应听到响声证明有气体生成,酚 酞变红证明产生碱性物质。但对其他现象争论如下: 【学生甲】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 【学生乙】钠浮在水面上,也可能是由于产生的气体使钠浮起来。 【学生丙】钠成球状游动,是由于反应放热,把钠熔化成球状。 【学生丁】钠成球状游动,可能是由于速度太快让人看上去是圆的。但是,即便是速度导致的圆形,也不能说明反应放热。 实验(4)结论: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 【讨论】归纳总结金属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存在、保存、用途。 请你分析本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何种教学理念,优点是什么? 符合新课标理念下自主学习教学案例设计,较好地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要以实验、讨论、提问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积极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要引导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含义: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 主性和主动性,使之不仅会学习,而且爱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 这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2、自主学习实质:就是在使学生掌握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处,还 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未来的发展,通过自主学习,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发展的精神及及自我完善的意识。 3、自主学习特征: (1)自主性(最典型)

高中化学优质课竞赛教案

课题: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参赛教师:雷安明 学校:遵义清华中学 时间:2007年10月25日

遵义清华中学教·学案

课后阅读材料:Water Ionization(水的电离) From:https://www.docsj.com/doc/eb6397179.html,/water/ionis.html Water molecules ionize endothermically f due to electric field fluctuations caused by nearby dipole librations [191] resulting from thermal effects, and favorable localized hydrogen bonding [567]; a process that is facilitated by exciting the O-H stretch overtone vibration [393]. Ions may separate by means of the Grotthuss mechanism (see below) but normally recombine within a few femtoseconds. Rarely (about once every eleven hours per molecule at 25°C, or less than once a week at 0°C) the localized hydrogen bonding arrangement breaks before allowing the separated ions to return [191], and the pair of ions (H+, OH-) hydrate independently and continue their separate existence a for about 70 μs (this lifetime also dependent on the extent of hydrogen bonding, being shorter at lower temperatures). They tend to recombine when only separated by one or two water molecules. H2O H+ + OH- K w = [H+][OH-] Although the extent of ionization is tiny ([H+]/[H2O] = 2.8 x 10-9 at 37°C), the ionization and changes in the tiny concentrations of hydrogen ions have absolute importance to living processes. Hydrogen ions are produced already hydrated (that is, as hydronium ions, H3O+; also called oxonium or hydroxonium ions) and have negligible existence as naked protons in liquid or solid water, where they interact extremely strongly with electron clouds. All three hydrogen atoms in the hydronium ion are held by strong covalent bonds and are equivalent (that is, C3v symmetry). The above equations are better written as: 2 H2O H3O+ + OH- K w = [H3O+][OH-]

高中化学《乙醛的结构与性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 第三节醛和酮糖类(第一课时) 壱、教材分析 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由于醛基很活泼,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各种含氧衍生物相互转化的中心环节。《新课标》要求认识醛的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醛基的检验,知道烃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乙醛是醛类的代表物。教材在简单介绍了乙醛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之后,从结构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把乙醛与乙醇联系起来,并结合乙醛的加氢还原,从有机化学的反应特点出发,定义还原反应;通过乙醛的氧化反应,又把乙醛和乙酸联系起来,同时结合乙醛的氧化,给出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定义。让学生明确有机与无机中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区别。 学好乙醛的性质,明确乙醛和乙醇、乙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能更好地掌握醛类及其与醇类、羧酸的关系,建立有机知识网络。因此本节课在这一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有机物已有了一定的掌握,并且知道了学习有机物该从哪些方面着手,以前对烃的学习已为学习烃的衍生物打下了基础。在《化学与生活》中已经学习过含醛基的物质—葡萄糖的性质,为乙醛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前一课题中对乙醇进行了学习,学生已对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方法已经比较熟悉。通过对乙醇氧化反应,消去反应的学习,了解了有机物反应中断键的规律。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类比学习的方法。这些都为乙醛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组成和结构特点。 (2)根据醛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进一步认识加成反应、有机物的氧化反应; (3)能通过实验加深对醛基的检验,并能更好地理解醛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实验、问题思考等过程,进一步学会学习有机物的方法,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学科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进一步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加强实验在化学学习中作用的认识。 (2)体验化学实验的喜悦,知道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乙醛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难点: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试验法、归纳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堂引入通过生活中学生熟知的 醛的负面作用和正面作 用,提出醛对人类生观察、思考引起学生认知 冲突,激发学 生探索愿望。

高中化学教案实例

高中化学教案实例 【篇一: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高一化学《气体摩尔体积[第二课时]》 教案模板 教学设计示例二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第二课时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特别是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 基础上,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能力目标 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有关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了解 学科间相关知识的联系。情感目标 [讨论] 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质量和气体中的粒子 数目之间的关系:(由学生回答) [板书] 2.类型 (1)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质量和气体 中的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 [投影] 例题1:在标准状况下,2.2gco2的体积是多少? [讨论] 1. 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确定解题思路。 2.学生在黑板上或练习本上 演算。 [强调] 1.解题格式要求规范化。 2.计算过程要求带单位。 [板书](2)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投影] 例题2:在标准状况下,测得1.92g某气体的体积为672ml。计算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讨论] 分析已知条件首先计算气体的密度: 然后求出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的质量,即1mol 气体的质量: [学生解题] 分析讨论不同的解法。 [投影] 例题3:填表 [练习]若不是标准状况下,可以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解题。某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4,求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 由于是同温同压,所以式量的比等于密度比。 [板书](3)混合气体 [投影] 例题3:已知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4 :1,求空气的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 已知混合气体的组成,求其相对分子质量,应先求出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如用n1、n2……表示混合 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m1、m2……表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摩尔质量;v1、v2……表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 尔质量可由下面的公式求得:

高中化学《硫的转化》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学习目标】 第三节硫的转化 第1 课时自然界中的硫 1.分析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存在形态及主要来源 2.通过观察、思考、推理硫及其化合物的相关实验现象,养成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 3.学以致用,分析硫及相关化合物的用途,建立起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学习重难点】硫的化学性质 【课前预习区】 一、有关硫及其化合物 1、预习课本,写出硫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标记出硫元素的化合价。 硫化氢,硫化钠,硫离子; 二氧化硫,亚硫酸,亚硫酸根离子; 三氧化硫,硫酸,硫酸根离子 二、自然界中的硫 ①通过课本图示,我们可以找到哪些含硫物质? ②火山爆发后地表中不同价态的硫是如何转化?(画出转化关系图) 火山爆发后地下中不同价态的硫是如何转化?(画出转化关系图) ③地上含硫物质和地下含硫物质的价态是否一致?为什么?

④硫元素常见价态有哪些?对应哪些常见物质 【课堂互动区】 【问题驱动】一、硫的物理性质 1、硫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它有什么样的外观特征? 2、硫属于哪一类物质,它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与程序)(参考课本P86,并动手实验) 【学以致用】下列关于叙述不正确的是() A.硫单质为淡黄色的晶体,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 B. 硫单质易脆易粉碎,易溶于二硫化碳,加热易熔化C. 只能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D.硫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常见的有斜方硫和单斜硫 二、硫的化学性质 硫是一种单质,从氧化还原角度预测硫的性质: 1、硫能与绝大多数的金属反应 【演示实验】

硫与铁反应现象: 方程式 【实验探究】 ①S 与Fe 反应实验中,只加热混合物一端就能继续反应,说明什么? ②铁与硫的生成物中铁表现价,如何验证(提示:生成物不溶于水而溶于稀盐酸) ③类推完成下列反应 硫与铜反应 硫与铝反应 【类比分析】分别写出Fe、Cu 与氯气反应方程式 比较硫、氯气氧化性强弱,理由 【迁移应用】你能否用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 ①实验室用之除去洒落的汞 ②将钠与硫放在研钵中研磨,会听见噼里啪啦的爆炸声 2、硫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①观看演示实验,描述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方程式: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山丹一中魏学强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有一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优选稿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硝酸的性质教学案例设计 分宜中学梅刚 一、案例背景: 硝酸是氮的重要化合物, 而且是工业三大强酸之一。硝酸的化学性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硝酸的氧化性是教学难点。硝酸是继硫酸后的另一种强氧化性的强酸,所以在教学上以引导学生类比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学习硝酸的性质。例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它也有自身的一些特性。通过对硝酸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酸性质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知道硝酸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该教学案例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普通班的学生。 二、情境描述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曾经尝试过以下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起先,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 上课时把班级同学分成八个小组, 每组7-8位同学,推选出小组长, 同时宣布小组比赛记分规则。设置许多问题情境例如:播出动画“乌云、闪电、雷鸣、大雨, 禾苗茁壮成长”,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该情境回忆所学内容, 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硝酸的各方面性质逐一展开探究所有演示实验都改为学生分组实验, 并增设对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物探究的实验。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提出问题让小组抢答, 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活跃; 但当要求学生对所做实验提出问题时, 却出现了冷场。接下来硝酸物理性质的学习,学生分组观察。由于课前没有强调实验要求, 有的学生开始不按要求进行实验, 课堂秩序有些混乱。后来学生做了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后, 大量NO 气体外逸, 教室 2 刺激性气味很重, 学生注意力分散,。在引入阶段, 虽进行得比较顺利, 但用了将近20分钟时间。等物理性质讨论结束后, 教学时间已很仓促。最后导致教学重点内容无法完成。所以第一种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以失败而告终。 在后面相同内容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另外一种教学方法:改变原先的探究方法,将多个探究点改为一个探究点进行教学。先用硝酸泄漏的新闻事件引出课题,然后用化学的视角提出问题:1、为什么看到红色烟雾;2、为什么在远处会闻到刺激性气味等。通过这些实例的分析就可以对硝酸的物理性质、酸性和不稳定性进行略微小结,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便于学生记忆,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放在让学生探究硝酸的氧化性上。教师先按教材演示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